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查看: 227|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敢问诸位大侠、驴友,在沙漠地区旅行的装备和注意事项?

[复制链接]
楼主
匿名  发表于 2002-12-15 22:20:38

巴丹吉林手记(作者:蹦蹦蛤蟆)

图片网址:http://www.nxnet.net/img/badanjilin/
<br>
<br>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北部,面积4.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其西北部还有1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域至今尚无人类的足迹。巴丹吉林沙漠地是世界惟一高大沙山群分布密集的沙漠,一般海拔高度在1200~1500米之间,沙山相对高度可达500多米,为世界沙漠之最,堪称“沙漠珠朗玛峰”。
<br>  巴丹吉林沙漠是世界最大的鸣沙区,有的鸣沙山,高达200多米,峰峦陡峭,沙脊如刃,高低错落,沙子下滑的轰鸣声响彻数公里,有“世界鸣沙王国”之美称。
<br>  巴丹吉林沙漠中湖泊星罗棋布,有113个湖泊,最深的水深6米,湖泊中芦苇丛生,野鸭嬉戏,鱼翔浅底,构成沙漠湖群奇景。享有“漠北江南”之美誉。
<br>  巴丹吉林还流传着许多美妙动人的传说,为巴丹吉林沙漠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
<br>  宁夏科学探险协会20名队员于2002年10月25日至29日第一次有组织的对巴丹吉林沙漠腹地进行了考察和探险活动,并登上了相对高度700米的最高峰。新消息报、宁夏电视台、宁夏广播电台、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新网、中广网、央视国际、黄河网、东南网、新浪网、搜狐、网易等媒体和网站对此次活动做了报道。
<br>------------------------------------------------------------
<br>
<br>  2002年10月25日至29日,宁夏科学探险协会和自治区体育局组织的宁夏巴丹吉林沙漠探险队深入沙漠腹地,登上了素有“沙漠珠峰”之称的必鲁图沙峰。本报记者随行跟踪报道,并全程参加了探险活动。本期《社会写真》向你展示本报记者3天3夜沙漠之行的探险手记―――
<br>
<br>巴丹吉林手记
<br>
<br>■龚建崇/文 马江/摄
<br>
<br>图片网址:http://www.nxnet.net/img/badanjilin/
<br>
<br>
<br>■初识巴丹吉林
<br>
<br>  深入沙漠腹地探险,以前从未想过,机会是在探险队出发前一天突然降临的。因对巴丹吉林沙漠知之甚少,起初还有些忐忑不安。一想到无人区、干渴、沙暴,连提起巴丹吉林沙漠都有点底气不足。
<br>  迅速翻地图查资料了解到,巴丹吉林沙漠中有奇峰、鸣沙、湖泊、神泉、寺庙“五绝”奇景,便又万分地神往。
<br>  资料显示,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北部,沙漠总面积达4.7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惟一高大沙山群密集的沙漠,被称为“沙漠珠穆朗玛峰”和无生命存在的“死亡之海”。在过去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巴丹吉林沙漠不单具有沙漠中典型的沙丘链,还独有神秘的“金字塔”状沙山,100多个内陆小湖构成的“漠中江南”奇景以及人类早期活动遗迹和大量石器、彩色粗陶片。但是,沙漠腹地中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神秘现象未被发掘。因此,巴丹吉林沙漠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吸引了全世界众多学者的关注,也曾有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探险家跃跃欲试,准备在巴丹吉林沙漠探险。
<br>  巴丹吉林沙漠是我国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其西北部还有1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域至今尚无人类的足迹。一般海拔高度在1200~1600米之间。巴丹吉林沙漠占去了阿拉善右旗总面积的39%,沙峰最大相对高度超过500米,是中国乃至世界最高沙丘所在地。宝日陶勒盖的鸣沙山,高达200多米,峰峦陡峭,沙脊如刃,高低错落,沙子下滑的轰鸣声响彻数公里,有“世界鸣沙王国”之美称。沙漠中的湖泊星罗棋布,有113个之多,其中,常年有水的湖泊达74个,淡水湖12个,总水面4.9万亩。湖泊芦苇丛生,水鸟嬉戏,鱼翔潜底,享有“漠北江南”之美誉。沙漠东部和西南边沿,茫茫戈壁一望无际,形状怪异的风化石林、风蚀蘑菇石、蜂窝石、风蚀石柱、大峡谷等地貌令人叹为观止。生动记录狩猎和畜牧生活的曼德拉山岩画,被称为“美术世界的活化石”。
<br>  不久前,阿拉善盟投资500万元,打通了上丹至孟根的瓶颈咽喉,建成了阿拉善盟境内的第一条穿沙公路,使巴彦浩特至阿拉善右旗旗府所在地额肯呼都格镇朝发夕至的梦想变为现实。10月25日,我们探险队就是从这条新修的公路上抵达阿右旗的,650公里路连带休息用时不到9小时。
<br>  初到阿右旗,23名探险队员及部分后勤保障人员就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喷香的美酒,纯洁的哈达,伴着甜美的歌声,令探险队员们心旷神怡,豪情万丈。但此后深入大漠的3天,还是让人刻骨铭心。
<br>
<br>■挺进大漠腹地
<br>
<br>  10月26日晨8时20分,23名探险队员分乘8辆北京吉普向沙漠进发。吉普车能开进距右旗150多公里的宿营地小海子,那说明巴丹吉林沙漠比与之相邻的腾格里沙漠还好走。去年穿越腾格里用的还是沙漠卡车提供后勤保障呢,好奇心顿时把此前的忐忑不安扫了个精光。凌晨5点才睡觉的夜猫子马江一上车,就说可以舒舒服服地睡一觉了,沙子是软的,不会太颠。但车子刚下公路,我们的头上就留了一个个不大不小的包,我呻唤着立即坐稳,小心翼翼地抓牢前面座椅的靠背。
<br>  过了宝日阿木山口,司机们将车胎气放掉一些,挂上前轮驱动,8辆车开进了沙漠。阿右旗旅游局局长王布和、新华社记者刘泉龙、宁夏日报的马江和我同乘1号车。王局长下车再一次嘱咐各车注意安全,分道行驶。上车后他又示意我们不要紧张,遇到陡坡会随时提醒我们。司机是巴丹吉林村的徐守虎,他今年35岁,已有4年沙漠驾驶经验。每次有探险队来,用车多少都少不了他,一年跑进跑出十几趟,拉粮食、货物、沙漠里挖的甘草,车技娴熟。
<br>  马达轰鸣着,车子速度很快,眼前的沙丘很大,连绵如沧海巨浪,车不是很颠,但总是起浮、摇摆不定,司机只要有一刻不注意前面的路面,就会出事,乘车人如果不看前面的路面,就会吃亏。连绵的沙丘越行越变得高大起来,直至一座高耸入云的沙山挡住去路。在我看来,这样的沙山有的坡段即使是骑骆驼上也会从骆驼背上掉下来,车如何开得上去?徐师傅显然路熟车轻,沙山再高,总有一些回还往复的沙浪,车子在沙浪间盘旋而上。有时车子倾斜得厉害,原本还有一言半语的交流也没了声气,后排三个乘车人或抓着车顶横梁上预先系好的带子,或抓着靠背,大气不敢出,只有心中默默祈祷上苍保佑。
<br>  大约过了半小时,徐师傅一声“注意抓好,憋住气”,油门一轰,冲上了沙山峰脊。车到如刃峰脊,油门恰到好处地放松,感觉车前轮一沉,冲向峰顶白云的车子瞬间转换成了向峰下俯冲姿势。像是失重,又像是梦境中当空下跌,心里一下子空落落的,直到车子驶入谷底再次上冲,憋着的那口气才敢吐出来。王局长说不憋气遇到这些地方就会岔了气。
<br>  2001年3月13日,为挑战人类极限、支持北京申办奥运,甘肃金昌和阿右旗的几名探险者开始穿越巴丹吉林沙漠,徐师傅也在内。穿越距离约1000公里,历时8天,最终成功。据王布和局长说,此举得到了世界吉尼斯总部认可,几位司机拿到了证书,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运用汽车、摩托车穿越巴丹吉林沙漠的壮举。但就是这次活动,却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金昌缺乏沙漠驾车经验的一男一女车翻人亡。
<br>  闻此言,我们愈发小心。徐师傅车开得很稳,油门控制到了十分精确的程度,有的车子常常是跳过沙梁的,而他总能保持后轮不离地。一辆车子驮在了刀刃一般的沙梁上,车上人立即下来刨底盘下的沙子。另外有一辆车子轮胎爆裂,一辆板轴断裂,司机很快排除了故障。同去的自治区政协的郑叔荣感叹说,他有时一天开车上千公里,但进了沙漠,1公里也开不过去,看到这样的技术,服了。
<br>  如是爬过了几座沙山,已进入沙漠大约50多公里,在一个相对较平缓的沙坡上,探险队稍事休息。两个多小时的翻越,此前无一晕车史的探险队员,有的已不辨东南西北,一下车就展展地躺在了地上,闭上双眼,任由天旋地转。有的强撑一程,忍无可忍时稀里哗啦呕吐狼藉。
<br>  一路上有惊无险,下午3时许,探险队员抵达巴格吉林(小海子)。夕阳西下,探险队员入住沙山下巴丹吉林村村长敖其尔的哥哥图孟乌力吉家。
<br>
<br>■最后的牧民村落
<br>
<br>  “大漠深处有人家,沙山脚下有湖泊”。这是来到巴丹吉林后,最令人称奇的。我们看到的第一个海子是塔玛英,蓝天、沙山、湖水、杨树、芨芨草,一幅独特的景色,令人陶醉。遇到的第二个海子是扎来图,骆驼、野鸭、芦苇、还有水中红色的卤虫,又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br>  这些海子,形态各异,但总有一面沙山直插云天,做了海子的天然屏障。
<br>  据了解,阿右旗已建立了旗县级巴丹吉林湖泊自然保护区,以实现有效保护,持续利用。巴丹吉林村牧民就是与这个自然保护区最贴近的人们。全村25户人家104口人,分别居于海子的边上。
<br>  一天的行程中,从阿右旗王、娜两位局长到司机、村里牧民,我们都能感受到他们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中途用随车带的液化气、灶具烧水吃方便面时,他们就一再要求探险队员不要乱扔垃圾。吃完饭后,他们将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甚至方便面中的小调料袋均一一收起来,点火烧干净。进沙漠途中,司机请探险队员将包火腿肠的塑料皮也装起来,不要随意丢在沙漠里。湖泊周围有沙米、沙蒿、芨芨草等植物,8辆车到达图孟乌力吉家门前的沙山时,他们只允许拉着给养、行李的两辆车开到海子边,其余6辆车必须停在沙山上,理由是沙漠植被脆弱,要尽量避免车轧,轧过后的草再也长不起来了。
<br>  目前,阿右旗政府已逐步引导牧民开发旅游探险资源,限制养羊数量,以围栏、围护、轮牧等方式保护现有的1200平方公里草场。现在,巴丹吉林村25户人家已有15户拥有自己的吉普车,右旗正在筹备成立旅游服务中心,不久的将来,这个村子将退出牧业。
<br>
<br>■沙漠软黄金―――丰年虫
<br>
<br>  沙漠中的海子多为咸水湖,这些湖泊里有一种卤虫,也称盐水丰年虫。民间称为盐虫子或丰年虾,是一种重要的饵料生物和良好的实验动物材料,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据介绍,卤虫卵是人工养殖对虾等珍稀海产品的上好饵料,在沿海地区大受青睐。去年,卤虫卵在国内的市场价为每吨60万元,由于卤虫仅生长在具备一定矿化度的咸水湖区,产量不高。巴丹吉林沙漠许多海子中极为丰富的卤虫,也成了一笔财富。额镇将海子承包给了牧民,每个海子年承包费15至40万元不等。在几天的沙漠历程里,只要有卤虫的海子里,总能见到有人在不停地捞卤虫卵。但按照有关规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没有相关部门的特殊许可,是不允许开采、捕捞、挖掘的。而巴丹吉林沙漠中的这些做法不能不令人忧虑。
<br>  中科院寒区旱区沙漠研究所教授发现巴丹吉林沙漠的环境正在加速恶化,沙漠边缘大片梭梭林已经枯死,地下水位不断降低。这是一记警钟:近40年来,巴丹吉林沙漠面积扩大了近1万平方公里!巴丹吉林沙漠是目前全国8大沙漠中研究程度最低的,这里有世界独一无二的高大复合型金字塔沙丘群,其成因一直是个谜。
<br>
<br>■大漠婚礼
<br>
<br>  沙漠牧民的醇朴厚道给探险队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漠中的几天,敖其尔、图孟乌力吉、齐齐格、娜仁花、阿拉腾楚鲁一家人忙前忙后,我们呆的两天,他们宰了3只羊,27日早晨更是烧了20壶奶茶。听说探险队员白银宝和李鹏登顶后,要在他家举行结婚仪式,一家人高兴得就像自家人要结婚一样,找出蒙古族结婚礼服,炖上鲜美的羊肉,唱起祝福的歌。27日晚,图孟乌力吉家成了喜庆的海洋。
<br>  探险队走神庙湖时,齐齐格是向导。她是图孟乌吉力的妹妹,家在右旗政府所在地额镇,看上去完全是城里人打扮,她走起沙山路来,却健步如飞,把探险队员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br>
<br>■走向必鲁图峰
<br>
<br>  10月27日清晨,按计划探险队向沙漠珠峰―――必鲁图峰进发。新华社记者刘泉龙说,来一趟巴丹吉林沙漠太不容易了,早点起来拍日出。于是,侯志刚、赵实也早早扛起三角架上山。在沙山上,我们几人贪恋光影变化,东拍西拍,不觉越走越远……等大家过够瘾了之后,才发现时间已过9点,远远看见早餐后的探险队已出发,向必鲁图峰走去,而我们既没有吃早餐,也没有带水和干粮,只好先返回图孟乌吉力家。幸好这里的牧民没有锁门的习惯,门闩是根木棍,随意地将门插住,对任何人都不设防。
<br>  匆匆吃了饼子,带上一瓶水,几个苹果,决定抄近道,直上图孟乌吉力家门前的山顶,然后沿山脊走上主峰。
<br>  走了大约1个多小时,翻过几道沙梁,眼见快要登上最近一座沙山的山顶了。突然看见一株沙蒿,绿意盎然。我们万分惊喜,此时不拍,更待何时。侯志刚先趴在沙地上用广角镜头拍了一张,我想用这两天一直带的马江的小数码相机先拍一张看看效果,然后再拍胶片。这一看不要紧,摄影包上挂的值价8000元的数码相机不见了。 肯定是没挂好掉在路上了,我一路沿脚印往回找。几乎是小跑着,快回到营地时在海子边的一块草地上看到了那个小小的黑包包。
<br>
<br>■一个人一粒沙
<br>
<br>  失去的东西能找回来,太不容易了,一时身也轻,气也爽,劲力倍增,山腰等我的人,变成了一粒颜色不同的沙子。是啊,当人们真正贴近自然的时候,才会觉得什么是渺小。如此环境,没有一名探险队员敢说自己是来“征服”沙峰的,能够认识巴丹吉林沙漠、亲近巴丹吉林沙漠,就是最大的收获。庆幸天公作美,沙漠中的3天总是晴空万里。
<br>  将近中午1点,追上侯志刚,人已疲惫不堪,但沙峰依然高高在上,想亲近峰顶,还得一步步挪。由于路线选择不适当,整个下午,我们3人都在扛着国旗爬沙山。山脊如刃,走山脊坡度是缓些,可并不是在下面看到的3座山山脊相连,每每爬上一座山,又要向下数百米,而后再爬,而且山脊蜿延曲折,看着不足300米的距离,走起来却要耗费几十分钟。有一道坡,我们用了两小时才上去。山顶,虽是晴天,但山脊上的细沙依然被风吹起,白毛毛的,长达一两米,像是沙山飘摇的头发。下午5时,我们终于把国旗插上了最高的沙峰峰顶。这比其他队员晚了四五个小时。其他队员手脚并用从一个行程相对较短的近60度的坡上爬上去的。登顶过程中,饿了,拿出一个苹果就吃,连擦都不擦一把,累了,我们就势躺在沙峰上,我们的生存举止可以变得如此简单和原始,这个“我”让我自己都觉得陌生。
<br>  在必鲁图峰峰顶,我们遇到了哈斯巴根,一个标准的蒙古汉子,很魁梧,留着长发,戴一顶西部牛仔帽,人随和而热情。他在沙漠中搞摄影创作已18年了。常常一个人骑一峰骆驼进入腾格里沙漠拍片子,阿右旗的宣传资料上用的几乎全是他拍摄的图片。27日早晨9点多,他第一个冲上了沙峰,支起三脚架,对准音德日图(神泉湖)就拍起来,一拍就是一天。我们爬坡时就见到顶峰上有个小黑点一动不动,疑为是最高峰上的标志。或许他就是沙漠里的一个坐标,直拍到太阳落山。一个蒙古人,在世界第四大沙漠的最高峰上,一呆就是10小时。那个在三角架后弓着腰拍片的形象,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憾。
<br>  在所有自然景观中,沙漠也许是人类感情上最不愿意接受的一种。但可能就在沙漠中,人的生存将回到最本质。所以,如果你爱一个人,请送他去沙漠,如果你恨一个人,请送他到沙漠。所谓“对未知的挑战”,所挑战的只能是你自己的娇气,自己的胆怯,更是自己的造作,仅此而已。
<br>  人是沙粒,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不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我们所能做的,只有认识自然,探索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br>
<br>图片网址:http://www.nxnet.net/img/badanjilin/
<br>
<br>辅助信息:  
<br>

3

主题

14

帖子

14

积分

绿野新人,渴望上路。

Rank: 1

积分
14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2-12-14 09:33: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到:
除了水的问题和昼夜温差,还有别的吗?对了,还有驾驶和车的状态问题。先谢了!<br><br>Life is beautiful!
<br>
<br>La vie est belle, n'est-ce pas?
<br>
<br>
<br>Yours Allain
板凳
发表于 2002-12-14 10:30:51 | 只看该作者

几个建议

头部一定要保护,不能被太阳晒到.鞋底要厚,隔热.白天也要穿长袖.GPS
<br>
<br>开车要带特制的防滑板,加宽,网眼要大,陷车时容易脱出.带上双层的大遮阳布,抛锚的时候不要离开车,用遮阳布在车和地面之间架遮阳蓬.带上厚地席.
<br>
<br>要注意的事太多了<br><br>古人有云:“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2

主题

35

帖子

35

积分

绿野新人,渴望上路。

Rank: 1

积分
35
地板
发表于 2002-12-16 08:49:09 | 只看该作者

安全走出沙漠 撰文/王铁男

安全走出沙漠     2003年1月《户外探险》杂志《大漠沙如雪》专题
<br>Out of Desert Safely
<br>撰文/王铁男  摄影/何亦红 绘图/申哲宏
<br>
<br>  浩瀚无垠的沙海,曾经是古丝绸之路的驿站,它不但蕴藏着神秘的古城遗址和众多的墓葬文物,更有神奇的自然景观。而大漠的荒凉和美丽之中却蕴含着无处不在的威胁,这就要求探险者必须有相当的体力、勇气及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人在茫茫沙海之中,是非常渺小的,只有顺从沙漠的规律才能安全地走出沙漠。
<br>  
<br>  一、充分的行前准备
<br>  探险总是和危险联系在一起,但周密的计划、细致的准备会将风险降低到最小,这也是探险者在困境中求生存的信心所在。
<br>  1.探险季节的选择
<br>  我国沙漠多分布在西北地区,属于干燥气候带,昼夜温差大,夏季酷热,温度高达摄氏50―60度,冬季严寒,温度低达摄氏零下20―30度;雨量极少,大多数地区全年降水量不到250毫米;风多而大,特别是风口地带,狂风到来,飞沙走石,内蒙至新疆一带的沙漠每年四月有季节性强风,常形成沙流。鉴于这些气候特征,选择探险旅行季节时尽量避开炎热的夏季和风季,通常应选在9月至来年3月之间。
<br>  2.制定线路和战术
<br>  制定探险路线和战术时首先要尊重客观事实,在确保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制定出力所能及的探险方案。
<br>  全自助式沙漠探险
<br>  制定这类探险方案的原则是: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或集体协作在沙漠中有限度地探险。如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冬季探险,白天平均气温在零下10度左右,一般探险者携带的所有装备、食品、水在沙漠中生存活动也不能超过7天,行军距离在100公里左右。由于这是全自助式无后援沙漠探险,探险者出发时要背负所有的装备和给养,第一天是在高负重情况下行军,对探险者的体能和毅力都构成严峻的考验,根据探险行程,可以在宿营地有计划地预留部分食品,作为返程时的补给。
<br> 协作式沙漠探险
<br>  协作式探险可分为无后援式和有后援式。无后援式是指进入沙漠后,就失去了后方的一切人力、物力的支援,只是在驼队的协作下纵深沙海,大多数探险队采用这种方式。但这种探险也是有限度的,因为骆驼在沙漠中负重也不能超过200公斤,在冬季,骆驼每隔7―10天也要饮一次水,一次饮水量也在100公斤,所以一般探险天数在10天之内,行程在100―200公里之内。有后援式沙漠探险适用于长距离的沙漠穿越,属于大兵团协同作战,耗资巨大。比如,90年代初期,中日和中英两次纵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就是采用了这种方法。小规模穿越队伍在驼队的协作下,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100公里处东西向穿越,数只支援队用上百峰骆驼,从沙漠南缘的国道出发,每隔150公里向沙漠纵深100公里处投放补给品。
<br>?    二、沙海行进
<br>  1.正确地判断方向
<br>  在广阔的沙漠上行走,因为视野空旷,难以找到定向的参照物,加上起伏的沙丘、高大的沙山和洼地,人们一般不可能走直线,所以,沙漠行军中正确地判断方向是沙漠探险的先决条件。
<br>  用仪器判定方向
<br>  用罗盘和地图标定方向是早期沙漠探险中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首先要知道自身所处的位置,根据地图标定目标地区的位置和方位角,然后根据罗盘所指的方位角行进。由于沙漠中不可能沿直线行军,用这种方法在沙漠中行军时要不断地校正方位,不然的话很难到达预定目标。在长距离沙漠探险和穿越中,准确到达目的地或在茫茫沙海中找到预投的补给品是非常困难的。80年代后期,随着个人卫星导航系统(GPS)在民间的普及,使得沙漠探险更为精确,在沙漠中迷途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目前所有的沙漠探险队几乎都使用GPS导航。
<br>  利用自然特征判定方向
<br>        1)用北极星判定方位
<br>  北极星是正北天空中一颗较亮的恒星,夜间找到了北极星就找到了正北方。北极星是小熊座的a星,大熊座(主要是北斗七星)和仙后星座位于北极星的两侧。我国位于北半球,终年夜间都可以看到北极星。
<br>  2)利用太阳判定方向
<br>  太阳东起西落是最可靠的“指北针”。太阳由东向西移动,而影子则是由西向东移。例如,在我国西部的沙漠,早晨8时,太阳从东方升起,一切物体的阴影都倒向西方,中午14时太阳位于正南,影子便指向北方,下午8时太阳到正西,影子则指向正东。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世代生活的维吾尔族驼工,他们就是靠这种方法在沙漠中行走,绝不会迷失方向。当然还有一些较精确的方法判定方向,如“立竿见影”法、手表判定法等都是在沙漠探险中很有用的。
<br>  3)利用沙丘走向判定方向
<br>  风是塑造沙漠地面形态的重要因素,在我国西北地区,由于盛行西北风,沙丘一般形成东南走向,沙丘西北面是迎风面,坡度较小,沙质较硬。东南面背风,坡度大,沙质松软。另外,沙漠中的植物,如红柳、梭梭柴、骆驼刺等都向东南方向倾斜。但这里还是要说明的是,上述是沙漠地区的一般特点,风向还因地区的不同而异,沙丘的走向也有所不同,要得出正确的判断,须事先掌握目标地区的气象和地貌。
<br>?    2、学会在沙漠中走路
<br>  选择一双合适的鞋子
<br>     在沙漠中行军要走得舒服,就得准备一双合适的鞋子,鞋底太软,在沙漠中行走很不舒服,时间长了脚会很难受。防沙套(雪套)是不可缺少的,一旦鞋子里进了沙子,不一会脚就会被磨破。
<br>  学会用双杖走路
<br>  负重在沙漠中行军,在松软的沙丘上下翻越,对膝盖构成很大的压力,很容易造成损伤。用双杖行走能减轻膝盖的压力,也能节省很多体力。
<br>  不要怕走弯路
<br>  一望无际的沙海,并不是一马平川。在沙漠中会遇到许多大的沙丘或沙山,一定要绕过去,切忌直越陡坡。要避开背风面松软的沙地,尽量在迎风面和沙脊上行走,因为迎风面受风蚀作用,被压得很实,比较硬,在上面行走比较容易,也省力气;而背风面主要是风积形成的,比较松散,在上面行走,陷入较深,比较消耗体力。如果有驼队的话,踏着骆驼的蹄印走,可以节省很多体力。在沙漠探险中,在前面带路的人很重要,要能找出好走的路,并且采用慢行、每小时休息10分钟的方法,一般队伍一天行走不要超过直线距离20公里。
<br>  昼伏夜出避高温
<br>  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即使不运动,所消耗的水分也是阴影下的三倍。在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在最热的季节,如果不带水,在有遮荫的地方休息,可生存3天左右。如果在白天的太阳下行走,只能生存1―2天。在特殊的情况下,也要学会“夜行晓宿”方法。另外,在炎热、缺水、干渴、焦虑的情况下,千万不要被海市蜃楼的假象所迷惑。
<br>
<br>  3.沙漠露营
<br>  在沙漠露营和在其它地区露营还是有区别的。通常要注意两点:一是营地要选在避风的地方,又要防止流沙的掩埋,这类地方往往是在沙丘之中的平地上;二是营地万万不可扎在红柳、胡杨树等植物附近,因为在有植物的地方,往往寄生着一些有毒的虫子,如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有一种“塔里木蜱”,通常成活在红柳和胡杨树下,这种“蜱”携带一种病毒,人一旦被咬后,往往会引发一种致命的病(塔里木出血热),在十几小时内死亡。
<br>  在冬季,不会有大风,也没有咬人的毒虫,露营地点的选择也比较随意。冬季的夜晚非常寒冷,即使用双层帐篷,帐内也会结很厚的霜。在沙漠中有许多枯死的树木,最寒冷季节也可自己动手打造“火炕”,也就是挖一席之地,在上面烧火,然后用沙子掩埋,人睡在烧热的沙子上。这种方法很适用于全自助极限探险,探险者可以不带帐篷,以减轻重量。
<br>   三、处理紧急情况
<br>1.寻找水源
<br>  在沙漠中,炎热、干旱对探险者来说是第一大杀手,沙漠探险遇难者大都是缺水中暑所致。在沙漠中一旦迷失方向,在走出困境之前,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干净的水喝,不然生存下来的希望很渺茫。在沙漠中,地表是没有水的,大部分地区也很难挖出水来。但沙漠大都是盆地,里面也有很多季节性河道。
<br>  在沙漠中如果发现了茂密的芦苇,就意味着在地下一米多深的地方能挖出水来;如果看到芨芨草,在地下二米左右就能挖出水来;如果看到红柳和骆驼刺,就意味着我们下挖6―8米就有地下水;如果发现胡杨林,则意味着地下8―10米的地方有地下水。1990年冬天,日本NHK广播公司探险队,从克里雅河尾闾的大河沿乡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解决了近百峰骆驼的饮水问题。他们走了28天,途中挖了一次水,挖了一个15米长,5米深的沟,将骆驼牵下去饮水。在没有任何后援的情况下,成功穿越了300多公里的沙漠,最终抵达沙漠北缘的塔里木河畔。
<br>  另外,在沙漠中如果发现了潮湿的沙土或苦水,也可以挖一个坑,用透明塑料布将坑罩住,这样就做成了一个简易的太阳蒸馏器。在坑里的空气和土壤迅速升温,产生蒸汽。当水蒸气达到饱和时,会在塑料布内面凝结成水滴,滴入下面的容器,使我们得到宝贵的水。用这种方法每天可以取1升多的蒸馏淡水。值得一提的是,在沙漠中多数地下水含盐碱很高,人不能直接饮用(骆驼可以饮用),必须用蒸馏等方法处理。
<br>  2.躲避沙暴
<br>  风沙的运动有其固有的运动规律,万一在沙漠中遇见沙暴,首先要凭目力的观察选择逃避的方向,只要避过风的正面,大都能化险为夷。同时,千万不要到沙丘的背风坡躲避,否则有被被沙暴埋葬的危险。正确的做法是把骆驼牵到迎风坡,然后躲在骆驼的身后。
<br>  
<br>

3

主题

14

帖子

14

积分

绿野新人,渴望上路。

Rank: 1

积分
14
5#
 楼主| 发表于 2002-12-18 03:41:1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资料提供。

特别是沙漠驾驶的描述,非常有用。如有此方面,如防打滑翻车等的技术,请不吝赐教。<br><br>Life is beautiful!
<br>
<br>La vie est belle, n'est-ce pas?
<br>
<br>
<br>Yours Allain

37

主题

439

帖子

439

积分

绿野的革命者,中间的地带。

Rank: 3Rank: 3

积分
439
6#
发表于 2006-5-22 22:07:36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好,留记号。应该在五一前固顶给去库不齐的驴友看看

14

主题

140

帖子

172

积分

注册绿野,不忘初心。

Rank: 2

积分
172
QQ
7#
发表于 2006-5-27 01:15:13 | 只看该作者

收藏备用

17

主题

254

帖子

254

积分

绿野的革命者,中间的地带。

Rank: 3Rank: 3

积分
254
8#
发表于 2006-5-27 11:28:0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全文收藏

敢问诸位大侠、驴友,在沙漠地区旅行的装备和注意事项? 阿仑 2002-12-14
巴丹吉林手记(作者:蹦蹦蛤蟆) 匿名 2002-12-15
感谢资料提供。 阿仑 2002-12-18
几个建议 黄金狮子 2002-12-14
安全走出沙漠 撰文/王铁男 西风 2002-12-16
文章好,留记号。应该在五一前固顶给去库不齐的驴友看看 老旷 2006-05-22
收藏备用 旺财 2006-05-27
谢谢,全文收藏 OLD-B 2006-05-2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