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标题: Kristian生前文集第五部分(lvye.org)/part 1 [打印本页]

作者: 科友影业    时间: 2005-1-12 09:37
标题: Kristian生前文集第五部分(lvye.org)/part 1
以下为Kristian历年来发表在http://www.lvye.org上面的作品

2004年11月底以后的帖子由于数据丢失,已经找不到了。so sad.
-------------------------------------------------------------------------

主题        关于恢复。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0-03-02 00:00:00


关于恢复。
 
<dir>
1。不知道大夫是不是给你用了局部麻药,比如普鲁卡因之类的

(运动员受伤后为了坚持比赛,打的“封闭”就是这类药物),

或者是使用了杜冷丁、咖啡因甚至吗啡等镇痛药,另外,也可能

是口服了贝可芬(脊舒)或布洛芬等镇痛药。如果是因为使用这些

强效止痛剂,一旦药效过去,就会感觉道很疼。这种反应就是正常的。

如果并未使用过上述强效药,而现在出现疼痛,说明有问题。

2。你在受伤后1-2天内是否用热水洗过脚?如果洗过,可能导致

受损的毛细血管舒张,出现内出血。或者动过伤处,也会出现这样

的情况。内出血或组织液内渗,都会导致肿胀。

3。今天晚上可能会很疼,甚至无法入睡。如果是抽痛(感觉“

一跳一跳”的),说明内出血还未止住。看看明后天你是否会发烧,

如果发烧,可能还伴随炎症。你没打石膏,那么肯定是

绷带固定的。自己是否感觉脚趾麻木发凉,如果是这样,可能绷带太紧了。

4。我并不是医生,只是经常受伤,对一般的伤害有点感性认识。

所以这些建议仅供参考。如果自己感觉不好,还是应该赶快复诊。

毕竟韧带撕裂比我那些小伤要严重一些。

我不知道大夫给你开了什么药?一般西医只给止痛剂和消炎药。完全

靠身体自己恢复。如果感觉不好,自己吃一点云南白药,非常有效。

另外,人体的生长恢复在睡眠时是最快的,因此保证睡眠也很重要。
</dir>

-------------------------------------------------------------------------

        主题        小五台春训手记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0-03-07 00:00:00


小五台春训手记
&nbsp;
<dir>
小五台春训手记
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可以进行冰雪训练的地方已经不是很多了。

前番北壁等几位朋友推荐的雾灵山、十瀑峡我不是很熟,因此

还是决定上小五台。
此次的主要训练内容还是单人和结组的滑坠制动,冰雪面上的

行进(主要适应穿冰爪行进的习惯),以及雪面上扎营和设置

保护点所必须的埋雪锥技术。前两项上周参加北工大登山队组织

的灵山训练,已经适应了一段时间,主要是应该养成本能性的习惯,

而埋雪锥则没有经验,只是向朋友们请教过,迫切需要实践学习。
周五晚上我和阿知匆匆出发。考虑到最近天气一直不错,带了一只轻型

的EuroHike帐篷(2.5Kg),食物准备的比较充分。加上爪、镐、安全带、

结组绳(一般练习,安全性要求不严,我们使用8mm的普通丙纶绳)和自制的

雪锥,为了工作方便,还准备了一只Simond的SuperFox锤头小镐(很轻),

每人负重15kg多,属于轻量级装备。
D0:
从永定门站出发,9:30的357次,12:30到达张家口市

下花园区,在车站附近的招待所休息之后,打算第二天早晨坐车去

蔚县桃花镇。早晨打听之后才知道,最早的一班车是5:30分左右,

我们已经错过了,后面的车次就比较晚了。很恼火。只得一路换车,

由下花园到涿鹿,再由涿鹿到桃花。
D1:
10:00AM到达桃花,马上雇农用三轮,在路上看到小五台的北坡还是

有很多积雪,天气很好,心情也立刻大好。我用GPS校准阿知的SUUNTO

手表,两个数值相差不超过50m,说明气压较高。10:40AM到达山口。

立即进山,这次我们的运气好,没有遇到拦路收费的,一位老乡只是

提醒我们要注意防火。
北坡的冰河冻的非常好,只是太阳能够晒到的表面上吸收了阳光热量,

化了薄薄的一层水。立刻换冰爪前进。我们的冰爪都是带前齿的十齿

Hiking型,比较适合行进和一般的登山,出于经济性和适用性的考虑,

我们选择了捆绑型的。在冰面上走非常稳定,40度以下的短冰坡也可以

不借助长镐直接走上去,只要使劲跺脚,让爪钉牢固地钉进冰面,就

可以平稳地行进。遇到较高落差的小冰阶,我们采用之字形前进,这时可能

是脚侧向冰坡,容易滑到,且踝关节受力,必须小心前进。看到以前

朋友们的帖子,提醒穿冰爪行走必须养成抬腿的习惯,不能象在平时走路

一样拖着步子,以免爪钉刮擦冰面,发生绊跤的意外。
北坡冰河的连续性基本上较好。较低位置的河道上有比较多的滩石,主要

分布在山口附近和1600-1800m处,我们穿着冰爪,小心翼翼地走过去,体会到

为何冰岩混合地形惹人生厌。大部分河道的冰面都很平缓,用阿知的说法,

简直就是“长安街”。行进速度较快,接近一般步行时速。2:00PM左右,到达

大冰瀑,垂直冰壁10m多高,很厚,强度较高,可以从旁边的小道饶上去,用上方的

树木或保护点作上保护,非常适合攀冰训练,可惜我们既没设备,又没技术,

看来只好以后再说了。
拐弯处以后,有3处落差较高的冰阶,高度有2m-2.5m不等,60度以上,

我们看到时间充裕,也比较安全,就用双镐(1长1短)逐次攀上。小镐非常锋利,

进冰容易,镐头的reverse curve咬冰也很稳固;长镐由于重心问题,加之镐头曲线

并非为攀冰设计,入冰咬冰都不好,我们只能用它悬挂。我们的靴子都是普通

的登山鞋,鞋底不是很硬,支撑作用不好,前齿也很难进冰,只能靠摩擦,提供

一部分支撑力。相当于用小镐向上硬拉,另外3点只提供挥镐时的支撑。在这里,

我想请教各位攀冰的朋友,你们选择的鞋和冰爪,一般都是什么样子的?是否攀冰

的冰爪前齿一定要有锯齿?我在以前曾经请教过关于third tool小镐的问题,博各达和

mh都给了我很重要的忠告,使我们对自己的SuperFox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这次主要是

作为尝试,并非重点使用,因此没有问题。
快要到达2200开阔地的河道,有许多灌木丛,且积雪非常厚,大都没膝至大腿,

有的地方踩空以后甚至到我的腰部。前进非常困难,我们轮流开路,很疲劳,但是

充分体验了在深雪中前进的感觉,也算是很有意义,我想起专用于雪地行军的踏雪鞋,这

东西如果能够防止陷入雪中,可以大大提高速度、节省体力。这一段距离走了很长时间,

到达开阔地宿营时已经是4:50PM,气压表显示2330m,实际高度应在2200左右。
气温还比较高,顺利扎营。天色直到6:30PM才黑下来。夜间的气温约在-15度。

夜间的气压在持续下降,后来根据阿知的SUUNTO历史记录,随着气压的持续降低,

营地的海拔高度竟然“上升”了50m。4:00AM开始刮风。
D2:
6:30AM起身。原计划上升到2400的山坳处训练,考虑到时间比较紧张,决定在附近的

积雪坡上练习。我们选择了营地左侧的西山坡的一段雪坡。这里在早晨是阴面,积雪

可以保持较长时间不会融化变湿。
雪坡长度大约30m,软硬程度不等,上部坡度约为45度到60度之间,下面有一段坡度

较缓的松雪,正好可以用做缓冲保护。我们试了几次,选择一段20m长的稍硬的坡道

开始自我滑坠制动训练。我们练习了正向仰坐和头朝下仰卧等姿势。正向仰坐比较容易,

只要侧转身,呈俯卧姿势,双手胸前持镐,即进入保护动作;头朝下的姿势制动则困难

的多:首先滑坠的速度比正坐快的多,我们在有准备的情况下,一旦开始下滑,必须立刻

设法翻身调整到俯卧正向的姿势,才能够制动的住;我们尝试下滑了两秒钟再翻身,这时

的速度就已经非常之快,往往是身体还未翻转过来,就已经滑到了坡底,或者翻转的过程

失控,肢体甚至甩了起来,失去了调整身体姿势的能力;或者冰镐入

雪之后,由于雪面坚硬程度不够,镐尖在雪面上拉出一条细沟,人也滑了下去。我们

由此推想到,如果在较陡的硬雪面甚至冰面上发生头朝下的滑坠,由于速度快、镐尖

入雪困难,加之翻滚过程中丧失方向感,保护制动将是非常困难的。保护过程中,我还

发生了冰镐脱手的情况,经过仔细分析,我认为是由于主手,即握镐头的手臂力量不够

导致的。除了手握紧镐头之外,手臂必须使劲弯曲,在胸前斜握,身体重心上移,压在

镐上;如果主手未能收紧,就变成了镐在上方,人在下方,拖着镐下滑,由于没有力量

压迫镐身,镐尖不易进雪,不可能有效制动;即使镐尖承受了阻力,由于直臂没有伸缩的

余地,冰镐必然脱手。
另外,由于攀登时遵循向山侧握镐的规则,我们又练习了左手持镐时的保护制动。由于

不适应,都觉得比较别扭,左手的力量相对较小,反应也慢半拍,练习过程中都很难制动。

在这里我想请教大家,你们是否练习过自己的弱手持镐制动,还是跌倒滑坠后再临时换手?

向山侧握镐的规定是否过于机械?
由于忘记携带安全带,结组的滑坠保护只好取消。
接下来是练习埋雪锥。行前我们用角铝自制了4根简易雪锥。由于未找到合适的铝型材,

雪锥作的比较细:1.5x2cm,长50cm。在雪面上挖出较深的T形槽,将雪锥埋下去,并

将绳套从中间以尽量小的角度引出来,然后将雪踩实。由于雪质松软、雪锥本身强度

不够,多次实验都失败了:有时是从雪里将锥直接拉了出来,甚至将雪锥本身拉弯变形。

阿知又试验了将雪锥垂直打入雪中,有一次居然成功地固定住了,拉一个人的重量没有

问题,但其余几次也没有成功。看来除了增加雪锥的面积和强度外,选择软硬合适的

雪也很关键。
10:00AM,太阳已经升起的足够高了,雪面开始融化。为了保证足够的下撤时间,我们

的训练结束了。回营后稍事休息,拆营下撤。11:45AM已经开拔。下撤过程中,我们

循着来时在雪地上踩出的脚印,走起来就比较轻松。但随即又发现新的问题:穿冰爪

上来时比较容易的冰坡(30-45度),下去时就要非常小心。我想请问,在下这种

冰坡时一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正确的姿势是什么样的?
1:00PM到达冰瀑。3:50PM到达山口。这其间已经开始起大风,山谷中的阵风风力可以达到

6级(估计),在冰面上行走,必须使劲对抗强风。从山口到公路的这段路程,我们

一声不吭地闷头走着,偶尔回头看看,阴霾的天空中,乌云向小五台白雪皑皑的山顶聚拢,

阿知问我:“如果昨天进山时也是这种天气,你还敢进去吗?”我不知怎样回答。

5:00PM我们终于钻进公路旁的一家温暖的小饭馆。吃喝休息完毕,我们来到桃花镇上,

打听哪里可以住宿,却意外得知还有回北京的长途卧铺。在木材场旁边的小饭馆中休息

了一段时间,8:00PM终于坐上回北京的汽车,2:00AM到达西直门。
此次小五台训练,基本收到了一些效果。除了练习巩固已经掌握的技术知识,还出现

了许多新的问题,掌握这些新问题就是自己的提高。强度还可以,既饱揽了冰河的景致,

又锻炼了身体。不知小五台的冰雪还能不能再坚持一段时间。
另:我的记叙有错误的地方,请阿知订正。

对我们这样的新手,请大家多多帮助。
</dir>


-------------------------------------------------------------------------

主题        大姑娘峰登山手记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0-05-11 00:00:00

今年五一放假时间长,非常适合出外登山远游。
原来的计划就是登一座雪山,学习积累登山知识和经验。
我为了这次行动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采购了价
值不菲的高山帐和双层靴,利用春节后为期不长的冰冻期
进行了两次冰雪训练,并在坛子里和朋友们学习讨论了一些
技术问题。冬春期间的一系列活动,密度较大,
对维持身体兴奋性和积累高寒地区行军宿营经验都有积极作用。
最初的目标是青海玉珠峰,但由于很多因素未能成行,主要原因
是队友的问题:我比较倾向于和水平相近、知根知底的队友行动,
对彼此的能力比较信任,避免由于水平相差太大,造成互相拖拉。
由于年初上太白的两名队友都因故不能出行,我认识的山友又不多,
一直未能确定行程。后来辗转听说四川有一队前往雪宝顶,经和
山友李发财联系,得知目标是四姑娘山的大峰,活动本身是川登协
组织的一次普及性商业登山,由北西兄所在的青年队作高协。
经了解,山峰基本没有什么难度,景色优美,进山、宿营和攀登较容易,
攀登周期短,设备要求也不高,不需高山靴和冰爪。总之就是适合培养
兴趣、普及登山文化,对于积累高海拔经验也不错。从登山硬件上
来说,我基本对自己的体力比较有信心,但欠缺的就是知识和经验,
特别是北方的条件决定了欠缺高海拔经验。登山者必须面对的高山反应
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决定这次一定要体验一下。我的朋友张和我同行。

1、准备工作:由于从李处得到的信息,我们没有携带大量的技术装备,
只带了长短镐各一只,雪杖一对,张没有什么冰雪经验,我们约定
如果需要运用技术攀登,他就放弃(从安全计),因此只有我带了一副
冰爪。此外还有5米1'扁带。

对川西的气候不了解,于是我们按照一般登山所需的衣物准备,
计有每人羽绒服一件、防风雨外套一套、保暖层一套(我一直
比较倾向于细毛线衣裤,因为毛织品湿了也保暖,同时好的Fleece太贵,
大几百元),我带了两套CoolMax内衣裤,除了自己身上穿的,由于
张的装备较简陋,准备不时之需。袜子鞋垫手套若干,我一直坚持带两双毛袜,
后来的烂泥地和雪地里,潮湿的情况下保暖性能很好。

食品主要还是方便面、火腿肠和榨菜,考虑到如果请向导,当地为
回藏聚居区,又带了一部分清真食品。在成都休整采购时,发现有一种方便米饭,
真空铝膜包装,用热水烫软即可食用,体积小、分量足,可以调剂伙食,
比较适合登山携带。又准备了一些零食,包括糖果、茶叶和维生素泡腾片
后者的口味不错,主要补充水溶性维生素BC族,至于油溶性的AD,
时间短就不考虑了,如果长时间,可以用鱼肝油。以前有时上山由于缺乏维生素,我的
手指甲会发生开裂,这次没有出现。这种泡腾片的价格也比一般的“善存”
和“施尔康”要便宜的多。食品在上山前仔细衡量过,按照3人3天的分量,
因为我在这个方面上总是出问题,上太白的时候,险些发生食品短缺,
没想到这次却又带多。由于适应性的问题,我们在山上的胃口远远不及
平时,体力消耗很大,但并不觉得很饿,吃一点东西就饱了,这些食品直到
回北京还未吃完。回想扛着三大口袋食品,在山道上艰难前进,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药品按照一般的常备药准备,由于在高山上没有足够的医疗保障条件,不可能
发生疾病后治疗修养,所以我们的药品只准备应急的分量,一旦伤病严重,就
下撤求医。由于上次在3300米出现头疼,这次又准备了阿司匹林和利尿剂,以备
严重高山反应时使用。为了对付运动伤害,我一直备有强效止痛剂,“贝可芬”,
直接作用中枢系统,我以前受伤时使用过,比较有效,但好象会影响一些运动协调
能力。

根据李的信息,山上气候较复杂,一直有降雪,但建议一般双层帐篷即可,
因此没有带我的假VE-25(5Kg),后来带上的EuroHike一直用在BC,基本没有问题。

临行前从网上找了一些关于四姑娘山的资料,但主要都是关于三条沟的旅游信息,
关于登山的气候、路线、营地情况的信息则基本没有。考虑到此行肯定要请向导
或跟青年队,也就放心上路了。

2、行程:
4月26日晚自北京出发,7次特快11:30PM,28日7:30AM到达成都。按照李的指导,
55路车到新南门大桥,很顺利地找到了新南门旅游客运站。这里开通了许多旅游
专线车,包括去四姑娘山的、海螺沟的(贡嘎山冰川公园),以及乐山、娥眉的。
票价比西门长途车站的公交车稍高,但考虑到车况较好、也不会出现为了多挣钱
故意卖重票的情况,决定还是在这里乘车。

然后安顿自己。找到那个著名的交通饭店,就在车站西面一点。侃侃价,不甚满意,
于是我们自己找旅店。从车站路口向南大约200米,路东(左侧)是川农大的招待所,
三人间每床¥20,比“交通”便宜一半,于是入住。

然后和李在他的“大山”见面,大家在一起聊了一会,了解了山里和此次活动的大致
情况。李很热情,指导我们到达山下后的联系方法。

下午到后面小巷的网吧上网,却意外看到绿野朋友EosKiss(我们曾一起走过风雪小五台)
的消息,他比我们早几天到达,好象攀登的难度较大,使我的心情蒙了一点阴影。

29日8:30AM从新南门汽车站出发。车上人不少,但除了我们,都是旅游的客人。
天上飘着零星小雨,空气清洁湿润,气温约10C,穿一件防风雨外套就很舒适。

经汶川、都江堰,一路溯水而上,进入阿坝羌族藏族自治州。由于降雨,水量大增,沿途
可见峡窄滩急处水势磅礴、白沫横空,舒缓宽阔处碧波涔涔、温柔妩媚,周围的山峰
被似云似雾的水气笼罩着,车窗外浮动着蓝灰色的空气,使人昏昏欲睡。景致不错。

约11:30AM到达卧龙保护区。在这里我们遇到此行第一件不顺心的事:拦路收费者,
尽管反复强调我们是去四姑娘山的,并非在卧龙游玩,对方仍然坚持
要我们交纳“保护区管理费”,一副“你说你理、我不和你讲理”的劲头,全然不顾毁坏
执法者形象,争执到12:30PM无结果,为不耽误行程,讨价还价到¥2/人。
此事后来见诸报端,估计又有一大批人焦头烂额不提了。

1:30PM到卧龙镇停车吃饭。我们又见识到当地百姓挣钱的绝技。听到我们的普通话,
饭店老板毫不客气地报出饭菜的天价。我们最后以饼干充饥了事。

约4:00PM到达巴郎山口,此处海拔4450m,上升过程中,因为我们一直坐在车中,没有
体力消耗,并无明显不适,只是脸上发烧,心跳有点快:此时为80/分。一路测试自己的心跳,为了
掌握身体情况。车到山口停了下来,外面天色阴沉,风卷着霰雪在空中飞舞,气温在0C左右,
公路两侧的山坡有些地方的积雪已经厚达1米,这种气候和雪况将使攀登非常困难,
见此情景,我对登顶的信心更加动摇了。

车子半天还没有开动的意思,我们于是下来适应。气温较低,我就围着车子来回打转。
突然一阵骚动:是我们车上的一位30多岁的女乘客下车走动,突然高山反应急性发作,
瘫软在地。大家急忙将她抬进车厢,病人并未昏迷,但脸色发白,身体瘫软,手掌冰凉,
似乎应该是缺氧引起的代谢缓慢、能量不足,邻车的几位小伙子也赶来急救,拦了一部
过路的检察院轿车,将病人急送下山。再和几个小伙子搭话,看他们的装束,清一色的
Ozark,显然也是登山的,却不知就是川青年队的朋友们(后来才认识)。

车子迟迟不开的原因终于找到了:发动机泵油系统出了问题。当初还认为车况会比公交车
好呢!好在是柴油车,用了个吊桶“打点滴”,维持着不到20km的时速,更重要的是维持
气刹的压力(随后的路可是下坡啊),慢慢腾腾地向山下挪去。

夜色似乎没有尽头,乘客们开始抱怨,到后来大家都厌倦了,直到眼前出现了一片灯光,
到达长坪村了,此时已过了8:00PM。

在一篇喧嚣忙乱中,大家各自安排自己的归宿。很幸运,我们顺利找到了李介绍的联系人
“庄主”严刚和马二哥(向导)。报出李发财的大名,对方的热情几乎让我们吃不消了。
晚饭时我们向向导介绍了自己的计划,马二哥也介绍了山上的情况。按照他一般的行程,
登大姑娘山只需要两天时间:第一天就可到达突击营地、第二天登顶并返回长坪村。村子的
海拔为3200,呵呵,2天之内上升下降超过2000m,比较具有挑战性!

正聊天时,路上碰到的几个小伙子进来了,经主人介绍,原来都是发财的队友:川青年队
的朋友们。他们讨论着进山的事项,我们旁听。由于此次活动面向普通消费者,很多顾客
没有登山或户外活动经验,他们的强度订的较低,4天完成行程,如果体力不支,可以参加
游沟“收容队”,整个计划还是比较完善的。我们仔细考虑了自己的情况,包括适应性、
安全问题,最主要的还是登山许可的问题,决定跟随川青年队的大队人马。

由于来的游客非常多,严庄主的地盘已经非常紧张,我们在二楼的饭厅内铺地席、钻睡袋,
度过了高海拔的第一夜。

30日:D1
睡眠不错,说明基本没有受海拔高度的影响。

8:00AM.天气非常好,一扫昨日的阴霾,天空湛蓝,但是云很多,移动较快,说明局部小气候还是
非常不稳定、多变的。阳光灿烂,气温较高,此时应有5C,由于昨日降雨、雪,使地面非常泥泞。
远处的山峰积雪,在阳光下反射出刺目的光芒,还不太看得清四位仙女。

收拾好全套家什,我的BigPack70背包重约23Kg,张的vauDe65也有18Kg。我们和队伍回合,队伍庞大,
有30多人,青年队员们东奔西走,忙碌运输的马匹、组织队伍行动等事项。正式的顾客都是轻装,
一般只携带贴身小包,食宿装备都是马匹运输。许多人聚集在一起,看得出来,有些人有户外经验,
而大多数则是新手,要照顾这种没有经验的攀登者,确实非常辛苦。

因为我们的目的是检验自己的登山能力,所以自己负重。

大约9:30AM,开始攀登长坪沟和海子沟之间的山脊延伸部-锅庄坪。出发处就在村口桥头(未过桥进村)
的右侧(东)。

10:00AM 登上锅庄坪,高度3435m,200多米的高差就使队伍拉开的非常远了。我一直对队友的选择
比较在意,但此次和张的搭档仍然暴露出两人存在较大的差距。去年国庆,我们和阿知曾一起走过
小五台,那时各人之间的体力和能力虽有差距,但并不明显;而经过这半年时间,差距拉大了。我站在
小路的尽头,向下看,发现张的节奏已经紊乱了。看来今天对我们两人都将是艰苦的一天。

上到锅庄坪,我第一次见到了牦牛群,形体没有家牛那样大,似乎性情也很温顺。他们在山坡上悠哉游哉
的觅食,人群走过,一付很恬静和谐的场面。

在坪上如果天气好,可以直接看到四姐妹。但我们稍事休息即匆匆赶路,没有余暇驻足。

沿坪上小路向东北方一直前进,此处基本都是草坪,中间有游人踩出的山路。这里的山坡面向东南侧,
可能由于向风坡的原因,没有大的树木,因此地面的积水蒸发得较快,道路情况良好。前进一段距离后,
道路沿山麓转向北方,这里的树木就茂密得多了,林间道由于降水,加之被马匹踩过,道路泥泞,影响
行进速度,同时浸湿了我们的登山鞋。

接近1:00PM时,大队休息午餐,午间气温较高,约12-15C,天气仍然晴好。

半小时后继续前进。由于我的队友负重行进的速度很慢,我们两人已经落到队伍的最后。带队负责人
蒋峻(后来我们都叫他“蒋队”)本着对队员负责的原则执行殿后任务,一直陪我们走在最后(虽然我们
不是正式队员)。大家走在一起,自然就聊起登山来。从那次不成功的“成都第一峰”到这次规模较大
的商业组团,以及成功地获得Ozark的全年赞助、和实力强大的西藏队建立技术协作关系,川青年队
在民间登山运营上确实开辟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加之四川在登山地理上的天然优势,他们一定能够
取得优异的成绩。

约2:30PM到达当天的宿营地“老牛园子”。这里是濒水的一大片草坪,旁边由一座简陋的石屋。营地面积
有上千平方米,海拔约3800米,地势平坦开阔,水源充足,非常适合大队扎营。

今天的路程虽然较长,但道路清楚、不会迷路,上升高度也不高,整体强度并不大。蒋队介绍,从明天起,
道路坡度就要提高了,开始比较正式的上升。我们把今天的营地称为本营。

随后是扎营、做饭。大队准备的物资非常充分,居然携带了青菜水果(好奢侈)。看来为了照料
这些“爱好者”,青年队员们是煞费了一番心思的。我们的食品也带多了,不过登这种雪山,无法预料的
各种因素都会拖延时间,甚至被困营地,从这个角度考虑,多带一些食品是必要的(只是我们带得太多了,
呵呵,痛苦啊)。

宿营条件非常好,这里用地钉很牢固。青年队带了大量的本营帐篷,我们两人住在自己背来的3人EuroHike里,
也很宽敞舒适。

溪水就在营地旁边,甚至有女队员在水边梳洗打扮起来。流水很纯净,我们加了消毒片(从味道上判断,
就是漂白粉)后就直接饮用了,未经煮沸。由于这里有大量的动物,主要是牦牛和马匹,环境中排泄物较多,
饮水消毒还是非常必要的。在这里提醒大家,营地位于山谷中间,距离水面不高,如果夏天山上积雪融化、
山洪爆发(不清楚是否有这种可能性),可能会威胁营地。

4:30PM,我们正在帐中烧水做饭,天色阴沉起来,然后开始下雨,气温下降。随后转为小雪,并一直持续到
第二天早晨。由于张的体力消耗较大(自诉行进时心跳达到130次以上),烧好明天早饭的热水,我们较早
休息了。隔壁帐篷的朋友们还在兴致勃勃的聊天娱乐。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上到高海拔后第一天夜里是比较容易适应的,但第二天就有可能出现问题。如果张今晚
休息好,明天应该能够继续前进。

前半夜每隔半小时我就起身敲打四壁的积雪,积雪滑落到外帐底部堆积起来形成雪裙,使帐内温度较高,甚至
稍微有一点气闷。

5月1日:D2,全天阴。

6:30AM就醒来了,探头出去看看,地面的积雪有5cm厚,有风,能见度只有百米左右。这种气候下,大家都
缩在帐篷中不愿出来,倒是随队的马夫漫山遍野地捉拿他们的马匹(这些马也吃了不少风雪之苦)。

到9:00AM左右,风雪基本停了,但云层依然很低,能见度和气温略有回升。大队都基本吃过早饭,钻出帐篷,
讨论今天的计划。有几位放弃继续上升,决定在海子沟里游览(他们甚至要骑马游览,呵呵)。由于冲顶的人数减少,
因此决定只携带少数高山帐上突击营,大多数本营帐篷(包括我们的EuroHike)就留在BC了,
这样昨天紧张的畜力就有所缓解。张已经和我商量好,为了节省体力,如果有多余的马匹,不再坚持自己负重。
于是我们等所有的装备都上了马背,果然还有富裕。以¥70谈好到达今天的营地,我们跟随着队伍出发了。

出发时已经接近10:30AM。我们仍然是在队伍的最后,仍然是蒋队陪着我们殿后。他的素质不错,也比较有经验,
刚开始没有带眼镜,走了一段距离后,他对我们说有点粉红雪的感觉,就赶快将眼镜带上了。(粉红雪是由于UV
刺激眼睛引起的)。

今天的路程是要先回头走上一个山包,正常路线是沿山麓以之字型向北方上升。由于我们出发最晚(等马匹),
蒋队决定直接直线上升。我们沿着约30-40度的雪坡直接向上。由于气温较高,雪略微有点湿,未冻,并不滑,我们
拄着雪杖和长镐,很顺利的前进。能见度仍然不高,我们看不到大队,恐怕拉开距离,于是不停赶路,直到
走上面向正北的山坳,才看到大队的后卫。从这里应该一直向北。

12:30PM:队伍再次发生了分化。随队的华西都市报女记者体力消耗较大,青年队员何平和另一名男记者停下来照顾她。
我们在这里追上大队。这里的坡度相对刚才较缓和,我加快了脚步,走到大队前面去了,张仍然在队伍的中后部
移动。

约1:00PM我们到达一处有水源的平地。地面积雪较厚。马夫不肯再走了,说这里就是以前日本人登山的最后
一个营地,再向上也没有液态水了。队伍坐下来休息。

张跑到我面前说,出现了“粉红雪”,我很诧异,因为他的眼镜是BluePoint的抗UV镜,
不应该出现问题,我摘下他的眼镜看了看,原来是因为这种镜片是棕色的,略微发红,由于刚才蒋的说法,
使他心理不太稳定。

大家又讨论进程。有一些人决定下撤回BC,连同我们俩,共14人继续前进。说服马夫将装备再向上运一段距离。

我走在队伍的前面开路,这里有的地方积雪较深,人走回陷下20cm,而有的沟壑被雪覆盖,马匹回完全陷进去。
马夫和蒋队在一起讨论着,到了有沟的地方就发动大家一起将雪踩实。在高海拔以自己的固有频率行动并不累,
而一旦打乱这个节奏并用力,如我们踩雪坑的时候,呼吸和心跳马上局促起来。我掉过头来看队伍,心里猛的一颤,
记得一个多月前曾做过一个梦,具体的内容不清楚了,但那副场景与今天是如此相似:阴沉的云层下,白雪皑皑
的山坳中,一队人马在风卷的雪雾中向前缓慢的跋涉。我努力地回想最后的结果,想印证我的登顶之路是否顺畅,
却什么也想不起来了。事后回想挺好笑的,但我知道这决不是幻觉,因为我的身体状况非常良好,
但是置身于自己从未到达的雪山,确实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特别是在这种灰蒙蒙的看不清前路的环境下。

约3:00PM终于到达 ABC,海拔4300米。面对的就是著名的“垭口”,垭口是通向大峰的必经之路,其下是一连串
30度到45度的乱石坡,此时的乱石坡掩盖在积雪下面,似乎攀登起来很容易。

ABC是一小块相对平整的雪地,可以扎5、6顶帐篷。队长点名、分派了各自的帐篷。我们两人和何平共用一顶2人
的高山帐。将雪地踩平,帐篷支好,这里地钉就不好用了,用石头压是一个办法,如果带雪锥是最好的。
大家钻进去,才觉得前一天的本营帐篷真是休闲啊!

在这里只能化雪烧水。高山上的雪相对纯净一点,化开后沉淀的颗粒并不多。张的胃口似乎不错,吃了一袋米饭,
何平只吃了半袋,看来他有些不适,后来他折腾了整整一晚(我睡得沉,并不知道,张好象被他闹得很惨。)

我的胃口很好,吃了一包方便面。我的状态保持的也不错,直到现在没有什么高山反应。为了预防,我还是
喝了很多水,但由于气温一直较高,走路出汗多(我只穿了一条Coolmax内衣、一件不吸汗的化纤衬衫和防水透气风衣)
脱水很严重,尿液很黄,并且鼻黏膜破裂,出了很多血(都是俗称的“上火”症状)。

从傍晚又开始下雪,并伴随有较大的阵风。除了担心气候和雪况,我又多了一层隐忧:ABC设在4300m,距顶峰还有1000m
明天能够来得及登顶并下撤吗?

带着这些疑问,进入了睡眠。为了攒足体力,我甚至取消了每半小时的例行扫雪。

5月2日:D3。晴转阴,山顶有小雪。

早晨醒的早,主要是因为心里有事惦记着。感觉帐外比较亮,胡乱穿好衣服、拉开帐门一看,居然是个大晴天!
气温较高,约5C。无风。

张没有休息好,他决定等等看,如果状态好,再跟我们的队伍。

何平翻来覆去地呻吟,自诉头疼,可能是昨天下午扎营时风吹感冒了。给他一片百服宁,使用后称感觉好多了:
我猜是心理作用。

约8:30AM,匆匆吃过早饭,带上一壶热水,和大队出发了,今天2人留ABC,12人上顶。

由于阳光充足,雪面上反射的光线非常强烈,每个人都用防晒霜把自己抹成大花脸。考虑到山顶可能有较大
的风,加了一件毛线衣(前几天一直没有用到)。

由于队员实力的问题,我和蒋队轮流开路。通向乱石坡的山坳开始比较平缓,积雪下地貌比较复杂。长镐
有时会直没至镐头,我陷入过几次深雪,可能下面是石缝,都是直没大腿,成骑坐姿势。用带阻雪环的雪杖行进
还是比较方便。开始爬坡后,角度较大。有时雪面上有许多细细的痕迹,那是一个个小雪球滚落划出来的(我们戏称
“超微型雪崩”)。在这里并不担心,主要是因为雪量很小,远远不足以形成有害的崩落。

约10:00AM登上“垭口”,海拔4800m。翻过垭口,则是通向大峰的西坡。从这里向北可以看到3座毗连的雪峰依次向天外延伸,
尤其是最远的幺妹,峻峭挺拔的身躯跃然云层之上,竟是如此艰不可攀。此时尚无暇他顾。因为面前出现了
第一个堪提的考验:大峰顶在我们的右前方,需要向右横切一个20-30米高差、长度约百米的40度雪坡。
这个雪坡较宽,看起来雪量也比较大,而路线左侧(西壁)则是60度以上的山壁,下面深不见底。
大家聚齐以后,蒋队宣布了纪律:拉开距离、脚步放轻、禁止喧哗、快速通过。
如果发现自己身边的雪板发生流动,应立刻面向山坡用镐或雪杖固定自己,同时双脚踏步、将脚下的雪层踩碎,
避免下滑的雪板将人带下去。这段路线蒋队开路,大家遵照指示,都顺利通过。

前面是一个坡度很平缓的馒头丘。大家在这里都松了一口气,可以休息拍照。我面向北方,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
(真的)仰视着幺妹峰。她是近乎完美的三面角锥体(实际上从我的位置只能看到南壁、东壁和西南、东南两条
山脊),通体洁白。南壁有一块大的凹陷,使那里呈近似垂直的状态,遍布着诱惑而致命的悬冰川。东壁呈45度角以上,
非常平整光滑,象一面巨大的冰雪的镜子,西南山脊锐利如刀锋。云层如同白的薄纱绕着她的颈子。她仪态万方而又
冷峻地站在那里,背后是湛蓝的天空、无垠的连绵的邛崃雪山。我的指尖有点发麻,这景象是如此的真实、又如此的
虚幻。我幻想亲近她、又自惭形秽,我知道那是非常非常难的梦想;而且我觉得那是有一点不敬。我看着她,
感受着那种震撼力,我可以体会一点,为什么当地人民将四姐妹奉为神山。蒋队来到我身边,指点江山。
据说81年曾有一支日本队试图攀登幺妹峰,从他们的记录,人们不能确定是否成功登顶了。

我们现实的目标还未达到。大家转身继续我们自己的道路。这次我转到前方开路,走过馒头丘,就是直达顶峰的最后
一个山坡了。应该是有很多风化的片石,但同样被大雪覆盖了。坡度在30-40度之间,我为了加快速度,选择了直上。
蒋队在后面不时纠正我的方向。

离顶峰还有20步,我坐下来,请蒋队先行。

终于登顶了。11:10AM。这时向北方再望,云层已经浓厚起来,幺妹在赐我等凡人一瞥之后,又将自己藏了起来。

大峰和二姐之间有一条山脊相连,感觉如果想攀登2峰,可以将突击营建到馒头丘上,从这条山脊攀登。
不过走这条山脊技术难度相当高,可能需要岩石锚点架设路绳保护。如果2峰顶是硬雪,可能还需要攀冰技术。

SUUNTO海拔表显示4975m,GPS显示5132m,和标准数字5355相差都比较大。不知何故?

拍照合影留念。我将带上来的一壶热水倒出,加上一点雪,大家都喝上一口,缓解一些干渴,同时以志庆贺。
我感到奇怪的是,别人都没有带水壶,这怎么登山呢?哪怕游园也应该带上水呀!

高空空气仍然很干燥,我的鼻黏膜又破了,衣襟上洒了很多血,不过我很高兴,天公作美,使我们赶上半天好天气,
又得睹4姐妹的芳容。

登顶只是成功的一半,顺利下山才是百分之百得成功。

11:50AM 下撤。

天气已经迅速变坏,起风并且能见度变差。我们沿着上升的脚印下降。有人坐倒在地,就直接向下滑行。

然后是雪崩槽,到达垭口时,我看到张爬了上来。原来他感觉身体状况和天气都不错,就跟着大队的脚印上来了。
我们见面非常高兴,但由于天气和时间的因素,上顶已不可能。他的心态倒是不错,以锻炼体验为目标,达到了
自己的最新高度,第一天的负重行军恐怕也是前所未有的艰苦;倒是我有些内疚:来的时候,我对他的登顶可能
不抱信心,因此行军时给他的压力太大,拖的他体力和精力消耗比较大,如果不是这样,按照一般人的强度,他上顶
应该没有问题。

1:30回到ABC。天色仍然阴沉。这时可能由于精神放松,我开始感到疲劳了。在帐内一动不动地躺着休息了20分钟。
风卷残云般收拾了营地。今天马夫不肯将马匹带到这个高度,于是所有队员(包括一直轻身的“顾客”)将物资下运
一段距离,然后再用畜力。我们俩的包塞好了,估计一下,我的仍有20Kg,张的也有16、7Kg(我的帐篷留在了BC)。
今天没有多余的马,首先保证队伍的大批物资运输,我俩需要把自己的东西一直背到BC。好在是下坡,并不太消耗体力。
张经历了4800的攀登考验,负重下撤也比较放松。

下撤至山坳处时,发现来时的雪已经都化了。我们追赶大队时的雪坡变成了草坡。寻找路径颇费了一些周折,不过终于
顺利下到本营。受到留守队员们的祝贺和欢迎,有热心人烧好了茶水,等待大家归来。

安营扎寨,休整。

5月3日:D4。小雪转多云。

今天是计划活动结束的日子。早晨仍然有小雪。到9:30AM,雪基本停了下来。大家都起身收拾本营。我们两人仍然负重
行军。时间比较充裕,走的也比较轻松。2:30PM回到长平村。参加本次登山的商业队员们也都顺利返回,正在筹划晚上
的余兴节目(我倒是真佩服他们的劲头,尤其几位巾帼女将,玩起来决不输须眉)。青年队的队员们正在忙着善后工作。
我们因为急于回成都订火车票,决定搭当天下午 4:00PM从小金县城发的班车回成都。找到严刚、蒋峻等人感谢道别后,
又合影留念。5:30PM坐上了回成都的汽车。

大约 6:30PM,我又在通向巴朗山口的盘山公路上。前面是积雪的巴朗山,车后是连绵的邛崃山。我有点兴奋。我想我会
再来的。

0:00到成都。仍然住川农大招待所,不过这次是¥15/人的4人间。

5月4日;车票比较好买,又见了李发财告别。享受了成都正在流行的串串香(涮串)。
5月5日:10:50 AM 8次特快。6日 18:30到京。本次登山活动顺利结束。

3、一些问题:
这次攀登的山峰基本没有难度,可以说属于Hiking类型的;

事先对山峰的情况并不了解,只是由于得到了朋友们的帮助,才使得我们的心里比较有底;

对高海拔有了一些切身体验,自我感觉身体情况不错,自然适应了高度,没有经历相对“痛苦”的过程。对高海拔
条件下的体力活动、饮食、休息原则也有所了解;对高山气候和地理有了一些粗浅的了解。感觉去年冬天的几次
小五台训练,有一定的作用。

关于物资的准备,可以说是不成功的。由于当地的气温较高,我们准备的衣物大多都没有用到,包括登顶时
我加的毛衣,实际上也没有太大的必要;食品更是“失败”,负重过高,白白消耗体力。

就攀登过程具体讨论:我觉得一般体力较好的小组行动,早出发、晚上天黑的晚(大约8:00PM全黑),合理分配速度
和体力,2天攀登大峰(从长平村出发并回到村子)应该没有问题,雪特别大的情况下除外。如果希望攀登2峰,稳妥
起见,3-4天也够了。

我还有一个问题,请大家指教,通过垭口后的西壁雪坡,象这种有可能发生流雪甚至雪崩的地段,是否合适结组行动?

我的这篇总结,重点之一是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路线、气候、营地方面的信息,但由于自己的记录的疏忽,可能
其中的一些道路方向会有问题,所以建议大家谨慎采用(好在那里的道路并不复杂,除非大雪覆盖了全部道路,一般
不会迷路),还是向导稳妥一些。至于气候方面,局部变化也很大,还是应该充分准备。
-------------------------------------------------------------------------

        主题        北西的建议有道理...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0-06-17 00:00:00



<center>
北西的建议有道理...</center>
回应:<a href="../22155.html" target="post">山鹰装备,请大家再次看看...能报价的更好,我怕被宰</a>(发言者:山鹰
,于 2000年6月16日 19:49:57)
<dir>
我不清楚你的高山经历和登山的目标,这就不太容易提出

合适的建议。一般认为,装备只是登山条件的一个组成部分,甚至远远不是

最重要的部分。如果仅仅为了体验一下,完全没有必要置这么多的高级装备。

其中的很多品种都是顶级的:比如 Koflach的 ARCTIS EXPEDITION99 是标准

的珠峰装备,一般7500m以下都有点大材小用了,价格当然也极高(约¥2000)。

GTX手套一副也要¥200-300,我说的“备用”的意思是指保暖层,而不是防水的

外层。Julbo的登山镜也要近千元一副。反正这么说吧,你的这套东西真是

很昂贵啊,而且在一般的山上真是大材小用。

如果你没有太多的户外经验(我猜的),还是建议你从一般的野营和远足做起,

逐步积累经验,也能了解自己是否真正有志于山野。登山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

波兰著名的登山家库库其卡有句名言“登山是忍受苦难的艺术”,有的人一次

就退缩了,也有的人一次就着迷了,但是决不是凭着好装备就能速成的。

通过这些积累,可以逐步了解自己需要的装备,做到有的放矢,不花冤枉钱。
</dir>


-------------------------------------------------------------------------

主题        装备攻略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0-06-09 00:00:00


装备攻略

<center>
</center>
<dir>

睡袋和帐篷的价格都报太高了。你选的这两款到是比较适合一般三季使用,

性能也说的过去,我在北京周边一直是这两样。

防雨罩中双有买,不便宜,大概¥70-100,不太清楚。

手电一般可以对付,但如果想玩好,头灯是必要的。

如果不会用地图,指北针就是摆设,大多数Hiking路线也不需要;

秀水的衣服¥100-200的不要考虑,高不成、低不就,没意思。

现在秀水已经很难淘到象样的东西了。如果不是那么在意“唯武器论”,

可以买一点便宜的衣服,要狠狠杀价,1/3-1/2即可。

</dir>

-------------------------------------------------------------------------

        主题        关于四姑娘山的准备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0-09-08 00:00:00


关于四姑娘山的准备


<dir>
现在是四川的雨季,降雨很多,一定要有好的防雨冲锋衣; 山上昼夜温差大,注意防寒。白天行走时,衬衫+冲锋衣就够了, 顶多加一件抓绒或薄毛衣;晚上宿营时回比较冷。推荐带
羽绒服,但不是必须的。一般的(非登山专用)羽绒服太重, 背着太累。

四姑娘山风不大,一般帐篷即可。不背帐篷也可以住牛棚, 象EOSKISS那样。但牛棚位置太低,第二天的行程压力太大。 一定要有雪套!!除了雪地使用外,在泥泞的山路上也可以
防止鞋子进水。

技术装备对大峰不是必须的。如果保险起见,一只队伍可以带 一条绳子。(上垭口和横切时保护)。 如果有雪杖可以带上,能剩不少力气。

药品要备足。如果首次上高海拔,要注意高山反映。去 四姑娘有个好处,乘车先过巴郎山口4400,然后有降回长平村3200,
相当于主动往复适应一次。我后来在山上的时候,一点反映也没有。 高山反映这东西,即不要轻视,也不必过分恐惧,保持警惕,不行 就下撤。
感冒药多带一些,最后肯定回用光。推荐百服宁,对付反映引起的头疼 也比较有效。

大峰比较简单,行程和强度合理分配的话,应该没问题。 但是要注意,这种山峰一旦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比如大量降雪、或持续 日照、变天、起雾,她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注意的是,过垭口
后横切路线,如果有大雪,就可能有潜在的危险。一个是滑坠、一个是 流雪。

当地的天气一般是半天好、半天坏,遇到变天一定要小心。

</dir>


-------------------------------------------------------------------------

主题        高海拔雪山?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0-09-14 00:00:00


高海拔雪山?

<dir>
从登山的概念上来说,只上雪线并不能称为高海拔。

真正的高海拔登山需要的靴子和一般的hiking或

trekking鞋有较大的区别。

鞋子坚硬、沉重,象一般的双层塑料鞋,每只都重达1公斤

以上。这种靴子以保暖、防水、提供坚硬的支撑(攀冰时)

为目的,并且在岩石上有很好的粘附力。这种靴子非常坚硬,

提供关节支撑,但并不适合一般的走路,非常别扭、累。
现在有些品牌有单层的皮质靴子,比较轻,号称同样适用于trekking和

moutaineering。比较有名的有LaSportiva的K3和Tecnica的AltitudePlus等,

但价格昂贵(>$300)、且国内买不到。据用过的人讲,在高山上,鞋子还是会

冻硬,反倒不如内靴可以拿出来放到睡袋里的普通双层靴。所以并不推荐使用。
对于一般的中、低纬度山区,(比如四川、云南等)5、6千米的山并不冷,

一般好一点的Trekking鞋(举例我曾在中双见到一种merrell的GTX衬 Vibram底的

6、7百元,不错)足够应付了。上雪线用绑式冰爪即可(便宜且稳固,就是麻烦点)。

我上大姑娘和雪宝顶穿的是秀水¥260的鞋子,自己多次修补过,漏水漏得一塌糊涂。

如果上新疆、西藏、青海的山,就需要真正的高山靴了。
</dir>


-------------------------------------------------------------------------

主题        关于登贡嘎,海螺沟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0-09-14 00:00:00


关于登贡嘎,海螺沟

<dir>
贡嘎的攀登高度相当大,由于BC位置很低,

相对顶峰的高差有近4000米,这种高差即使在8000米

级的山峰中也是不多见的。
贡嘎的攀登难度也相当大。山势极端险恶,气候复杂、冰川活跃。

由于攀登人数极少(中国自57年登顶后还没有人再次上去过,

要知道,那时登山可是倾国之力啊),资料匮乏,时隔这么多年,

由于风化和冰川运动,山体发生变化,再上无异于首登的难度。
我个人认为,如果把山峰分为 ABCDE的难度,玉珠或雪宝顶算做E级

(入门)山峰的话,K2算做A+级别,那么贡嘎应该算做 A,而珠峰

顶多算做A-或B+。
攀登这坐山峰,需要超人的体力和意志,极为丰富的高山气候、

地理和攀登知识,高超的现代攀登技术,和大量的资金、装备。

说句不好听的,我觉得在现阶段中国的业余登山水平上,登贡嘎

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梦想。但是,有梦想才有未来。不妨现在在

玛卿、博各达(呵呵,都很难啊)这样的技术型山峰上多多锤炼,

在幕士塔格和宁金抗沙这样的高度山峰上培养高海拔经验,也许

两代人之后,可以圆了贡嘎之梦。
海螺沟倒是不错的地方,既可以饱览冰川奇观,又可以练习冰雪

技术。我准备明年找机会去海螺沟转转。
以下转自山美天地论坛。作者xiaobai.
贡嘎是世界极的山峰,虽然高度没有8000米,但是因为处于横断山区,气候潮湿,所以山体破碎,冰川发达.特别是顶部有大冰壁,中国队有一个4人结组就在登顶后滑坠遇难.

登贡嘎,要一个组织的力量.

费用请你直接和磨西乡联系,四川登协不能指挥当地政府.

远足路线建议如下:

1.从成都西门到泸定,每天都有无数班车,30元左右.可沿当年红军进攻路线反向远足到磨西,40公里.是沿大渡河走的.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在河上过各种铁索桥,极端恐怖.

2.可在泸定前面猫子坪下车,走国一个铁索桥(极端可怕),15块搭小巴到磨西,这时候你有2种选择.1.在磨西起码去海螺沟,估计80元一天,可洗温泉和看冰川.是个旅游地.2.继续往前9公里,给司机说去燕子沟,可在小村屋檐下露宿,爽,吃蘑菇饭,燕子沟人迹罕制,10块钱给护林人,往里走,记住往左边,1天到达冰川,是登贡嘎的竟山路线.你可以双爽地野营.
出山后,可以再猛一吧,给当地人说要走去康定,他们会谣指一个山口,4小时到,沿山坡经过毛纺厂.这是没有公路前老乡进程的路,估计很帮.
从康定往丹巴,小金路线下回分解.

安全第一
</dir>

-------------------------------------------------------------------------

主题        太白登山总结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0-02-23 23:02:23

<dir>
总体上,气候和道路条件都不错,由于以前的前辈和现在的山友帮助,资料收集和请向导、定路线进行的也很顺利,在此感谢上海的小怪物、Andy、东奔西走等诸位朋友的热心帮助,路客、向山等去年国庆的游记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过程篇:

D0:前一天下午从北京西站出发。此行共三人:我,唤西沙(陈碧),阿知(邹吉林)。我和阿知是铁杆,经常在一起行动,互相知根知底,西沙是元旦去小五台时认识的,当时感觉他的素质比我要好一点,由于三人水平接近,比较合适一起行动。我们背了4个大包,其中专为向导预备了防寒服和睡袋。两顶帐篷,我带的是在秀水买的假TNF
VE-25,重4Kg多,西沙的稍微轻一点,可惜后来都没有用到。食物以方便面和面包、饼为主,准备了一些肉食和干菜,干菜的主要目的是维持肠胃的功能和调节口味,维生素主要靠一种泡腾片提供。以往我登山,食物总是带多,故此次刻意精简,
没想到又矫枉过正,幸亏最后两顿饭是在接待站里吃的,险些出现大问题。看来食物的规划是有很多学问的。
火车到达西安,已经8:00AM,再由西安至周至、已不可能赶上换班车去厚畛子,故只好在武功火车站雇车。根据里程表,距离为102km。下午2: 00PM找到向导老司。老司家里是三间的土坯房,在厚畛子村口的右手,看起来经济条件不太好,不过家里的小男孩倒是很机灵,领着我们四处走,我在河滩上又湿了鞋,hehe见笑,于是下午和晚上的主要内容是围坐在火堆边烤火聊天。据老司自己说,他的文化程度不高,不过我们感觉,由于和外地来的朋友接触较多,他的见识谈吐还比较广阔。晚上在老司家的堂屋里睡觉。
D1:我的习惯一直不太重视早饭,出发前吃了一点麦片、一片面包,感觉肚子里已经比较充实了。另两位则吃的多一些,包括老司前一天晚上包的糖馅元宵。

9:00AM出发。10:00AM到铁甲树。此树生长缓慢,故木质极为坚硬,据说已经有两千多岁了。1:00PM三合宫午饭。一旦开始走路,我们表现出和向导的差距,他的步频很稳定,在平路和缓坡上,我们尚能跟的上,一旦需要攀登较高的台阶,我的股二头肌工作频率立刻下降。在通过较大的冰川砾石区时,向导基本上可以保持不变的步速,有些较小的落脚点和不稳定的石头,也是一步就垫过去了,而我最怵的就是砾石区,生怕落脚不稳而扭伤或跌落。

由于早晨的能量摄取不足,在中饭之前就出现了轻微的低血糖症状,视物模糊,对身体的控制力量不足。幸亏这是我第二次出现症状,以前在学校踢足球有一次更严重的经历,当时突然出现黑视(短时间的失明),感觉地面在倾斜,于是主动调节身体姿态,在别人看来,却是我在向一侧软倒。

由于有了经验,这次没有让它发展的那么严重,马上坐倒休息,吃了一些巧克力和葡萄糖水,很快就缓解过来了。事后想一想,还是有些后怕,当时是行进在一般山路上,如果发生在砾石区或独木桥等需要较好身体平衡控制能力的地段,很容易发生伤害。

2:30PM南清关。此处有一块岩石斜倚在岩壁上,下面可以通过,故名“关”。如果无法建营,可在此处露宿,稍微挡风。

4:30PM老君庙。此地平坦开阔,东方有“天柱峰”自谷中耸起,很壮观。不过此地风大,宿营必然艰苦。然后是艰苦无比的砾石区。此处我走得十分小心,西沙却如鱼得水,蹦蹦跳跳的跟着向导去了。

6:45PM终于到达宿营地南天门。烤火做饭。我们用大塑料袋装了两袋雪,化雪时先在锅子里加一点水作为传热介质,逐次加入新雪,待雪融化后,澄出泥污,再烧开即可饮用或做饭了。是夜有月晕。
D2:

10:00AM出发。10:40药王殿。

12:00到达冰川砾石区。12:20PM到达玉皇池。

1:00PM三爷海以是午后时分,沿南侧小丘上升去二爷海。

中间遭遇了我们第一个难点,由于积雪使岩壁上约10m的小路不明,积雪形成50度、5m高 的雪坡,下面是一些岩石和冰块。我们决定休息之后再攻克它。

我一贯喜欢小题大做,于是卸了背包,在大家的注视下持长镐向对面横切,其间还滑了一交,于是立刻俯卧挺身压镐,真灵,立刻制动。大家见我如此夸张,无暇再等,向导率先背起背包,大家鱼贯侧着身子,切过雪坡,留下我自己站在那里大呼小叫。

上升到二爷海,已是2:30PM,我们烧水休息,将此地作为冲顶的突击营。由于较大的山风,使烧水过程很慢,也种下了我们集体感冒的病根。我向队友诉说自己设想的一种锅子:即普通的不锈钢或铝锅,在圆周上包一层石棉绝热层,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热量的损失。

饮水休息完毕,已过3:30PM,考虑到返回后还须前进到大爷海宿营,我们把下山时间定到4:30PM。卸下背包,轻装冲顶。乍一去沉重的背包,我都有点不会控制自己的步态了,挺着肚子走路,状甚可笑。

然而冲顶很顺利,起初下了一些小雪,但也未能影响我们的进程,3:50PM到达拔仙台,准时返回二爷海突击营地了。

越过顶峰西侧连接跑马梁的鞍部,向前趟过被大风拍实的硬雪,向下就看到我们今日的目的地-大爷海了。在这里我们又遇到了第二个难题。下降去大爷海的山坡
也被积雪覆盖,雪坡高约十余米,45-60度,有些地方表面只有很薄的浮雪,下面则是雪冰(由积雪不断融化又冻结形成),雪坡的两侧则是更为陡峭的岩石,这下
连向导老司都犯难了。hehe,这时我取出了一直没有用过的崭新的冰爪,这副爪是从旗云那里买的,Simond 410捆绑型,10齿,特别适合山地行进,如果配上硬鞋,攀冰也可以对付了。我系好冰爪的绑带,顺利的下去了,听着冰爪刺破冰面的“嗑吱”声,再看着队友拿着冰镐坐在雪地里,一点一点向下移动,真是可以体会到“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向导再次表现出丰富的经验和胆量,就在我在雪坡下方横切准备迎向他时,他踩着露出雪面的一些灌木植物,成功地走下来了;而两位队友分持长短冰镐制动,也顺利的到达坡底。我再次深深的体会到,这些山里的农民,和我们城里人的矫柔造作相比,是多么的质朴、吃苦耐劳、坚忍、自信,然而他们的这些优秀品质却深深地掩埋在风蚀的脸膛和农民的谦卑后面,我不知他们是否意识到自己的这些优点,事实上那是由于生活的压迫自然而然的长成。

进入大爷海的小屋,我突然暴发头疼,不过尚在可以忍受的阶段。由于并不清楚是感冒还是高度引起的,服用了感冒胶囊和去痛片。这次上山也是我达到的最高海拔,不清楚自己的身体反应,特地带了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血粘度,减轻心脏负担,并预防肢端冻伤)和利尿剂(看山友们的游记,都是使用“速尿”,我开到了 “双氢克尿噻”,
不过大夫说使用这个药需要补钾,以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为了克服高山反应,必须大量喝水排尿,“喝到喝不下再喝两口”,只有当身体水代谢出现紊乱,无法正常排尿,作为辅助手段,才使用利尿剂。此刻大家看起来都不妙,于是强任头疼烧水做饭。

第一锅面条给了向导,他吃完了也觉得难受,于是上阁楼睡觉,唤西沙和阿知也只喝了一点葡萄糖水就休息了,我强任头疼和恶心,吃了第二锅面条,由于青菜不足,面里放了不少
肉制品,开始觉得难以下咽,可强忍着吃完之后,发了一点热量,头疼竟然好了。看来俗话所说“鬼怕恶人病怕撑”,诚不我欺。

小屋的一扇门坏了,屋外清冷的月光照着圆的大爷海,在汽灯的嘶嘶声中烧水,看《进入空气稀薄地带》,这时候真正安静下来了,感到很安逸。

是夜休息不好,右肺感到压迫感,仿佛一根绳子套在肋骨上,喘气不舒服。请教各位山友是否也有过这种感觉,是什么原因,如何对付?
D3: 早上醒的很早,吃完早饭,身体又完全回复正常了。

9:10AM沿山坡的小路前进。看到层迭的云海,但西沙和阿知的相机都因寒冷电池出了问题,我本来有一部专用于爬山的全手动海鸥DF-2,但嫌它又重又大,就偷懒未带,甚憾。

11:10AM文公庙。12:25PM到达小路的南北坡转折点,从此处以后,进入北坡地带。

12:50PM小文公庙。1:45PM上坂寺,此处已进入常规旅游区,山路为石板和木板铺就,平时应该很好走,但此刻大雪覆盖了台阶,反而困难,特别是木板上粘雪之后更滑。

3:30PM顺着绿野诸仙的足迹前进到下坂寺,向老乡讨了热水,4:30PM和一位当地老乡一起下行到“红桦坪”接待站,由下坂寺到红桦坪公路有14华里,由于阿知腿部有伤,我们走得比较慢,到达时间为
6:10PM。这里条件非常好,吃了大碗的汤面,在暖和的板屋里睡觉,阿知钻在睡袋里看《进入》,居然把全书看完了。到现在我还在心疼那些Gas罐呢。hehe。
D4:漫长的公路。

9:00AM出发。

10:10AM到达林海清幽(又名“开天关”)。11:10AM到达世外桃源。桃源有人居住。

11:30AM到达药王栈道。12:10PM到达太白栈道,为三国时期法正所建。很壮观。拍照。

我们多次抄近路,绕过盘山路的U型弯直接下降,减少了一些距离。在一处路面全部结冰的地点,为了安全起见,用长镐刨开冰面,顺利通过。

1:00PM到达20Km处的交口,为东河和西河的交汇处,有锁起的铁闸门,和公园管理人员驻扎,并有三轮车往返。一路乘三轮下行,1:21PM到达变电站,1:33PM过汤峪公园大门口。

¥50一直坐到眉县的横渠镇,此处有公共汽车。总距离超过23Km。
我自己测量的沿途地点GPS数据资料:水平误差为100m,高度误差为150M。(据说明书)
数据格式为 度-xx.xxx分
厚畛子 33-51.164N 107-50.262E 1068m

铁甲树 33-52.553N 107-48.783E 1516m

南清关 33-54.229N 107-47.893E 2129m

老君殿 33-54.639N 107-47.761E 2723m

南天门 33-54.856N 107-46.781E 3060m

药王殿 33-55.607N 107-46.568E 3106m

第二砾石坡 33-56.548N 107-46.150E 3320m

玉皇池 33-56.691N 107-46.099E 3417m

三爷海 33-56.892N 107-46.104E 3521m

二爷海 33-57.181N 107-45.745E 3697m

拔仙台 33-57.318N 107-45.898E 3767m真实值

大爷海 33-57.473N 107-45.648E 3719m

文公庙 33-58.326N 107-46.410E 3415m

北南坡拐点 33-59.029N 107-47.778E 3468m

小文公庙 33-59.509N 107-47.897E 3477m

上坂寺 33-59.898N 107-48.407E 3349m

拜仙台 34-00.099N 107-48.496E 3299m

下坂寺 34-00.814N 107-48.548E 2809m

林海清幽 34-00.553N 107-51.609E 2298m

世外桃源 34-02.424N 107-51.882E 高度错误

药王栈道 34-02.438N 107-51.868E 高度错误

变电站 34-05.794N 107-53.597E 876m

汤峪门口 34-07.738N 107-53.737E 716m
二、总结篇

1、食物规划不足。非常危险。

2、第一天行军强度较大,不好适应。队员之间的休息间隔没有调整好,经常出现互相等待的现象,拖慢了整体行进速度,也并未获得好的休息结果。

3、预防常见疾病的药品还比较充足,但对于跌打类伤害没有什么办法。阿知曾经摔倒,伤了膝盖,由于没有什么处理方法,只能忍痛继续前进,影响了速度。似乎
我们一般条件下,对运动伤害没有什么太好的处理方法,不知大家对此有何意见?西沙的肠胃出现问题,影响吃饭,直接降低了体力。看来消化也是大问题。似乎可以
用葡萄糖水解决。

4、在冬季北方山地行军,为稳妥起见,还是带上冰爪和冰镐为好。

5、此次出行之前,我们作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包括客观和主观方
作者: 科友影业    时间: 2005-1-12 09:38
标题: Kristian生前文集第五部分(lvye.org)/part 2
主题        小五台春训手记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0-03-07 10:43:14

<dir>
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可以进行冰雪训练的地方已经不是很多了。 前番北壁等几位朋友推荐的雾灵山、十瀑峡我不是很熟,因此 还是决定上小五台。
此次的主要训练内容还是单人和结组的滑坠制动,冰雪面上的 行进(主要适应穿冰爪行进的习惯),以及雪面上扎营和设置 保护点所必须的埋雪锥技术。前两项上周参加北工大登山队组织
的灵山训练,已经适应了一段时间,主要是应该养成本能性的习惯, 而埋雪锥则没有经验,只是向朋友们请教过,迫切需要实践学习。
周五晚上我和阿知匆匆出发。考虑到最近天气一直不错,带了一只轻型 的EuroHike帐篷(2.5Kg),食物准备的比较充分。加上爪、镐、安全带、
结组绳(一般练习,安全性要求不严,我们使用8mm的普通丙纶绳)和自制的 雪锥,为了工作方便,还准备了一只Simond的SuperFox锤头小镐(很轻),
每人负重15kg多,属于轻量级装备。
D0:
从永定门站出发,9:30的357次,12:30到达张家口市 下花园区,在车站附近的招待所休息之后,打算第二天早晨坐车去 蔚县桃花镇。早晨打听之后才知道,最早的一班车是5:30分左右,
我们已经错过了,后面的车次就比较晚了。很恼火。只得一路换车, 由下花园到涿鹿,再由涿鹿到桃花。
D1:
10:00AM到达桃花,马上雇农用三轮,在路上看到小五台的北坡还是 有很多积雪,天气很好,心情也立刻大好。我用GPS校准阿知的SUUNTO
手表,两个数值相差不超过50m,说明气压较高。10:40AM到达山口。 立即进山,这次我们的运气好,没有遇到拦路收费的,一位老乡只是 提醒我们要注意防火。
北坡的冰河冻的非常好,只是太阳能够晒到的表面上吸收了阳光热量, 化了薄薄的一层水。立刻换冰爪前进。我们的冰爪都是带前齿的十齿 Hiking型,比较适合行进和一般的登山,出于经济性和适用性的考虑,
我们选择了捆绑型的。在冰面上走非常稳定,40度以下的短冰坡也可以 不借助长镐直接走上去,只要使劲跺脚,让爪钉牢固地钉进冰面,就 可以平稳地行进。遇到较高落差的小冰阶,我们采用之字形前进,这时可能
是脚侧向冰坡,容易滑到,且踝关节受力,必须小心前进。看到以前 朋友们的帖子,提醒穿冰爪行走必须养成抬腿的习惯,不能象在平时走路 一样拖着步子,以免爪钉刮擦冰面,发生绊跤的意外。
北坡冰河的连续性基本上较好。较低位置的河道上有比较多的滩石,主要 分布在山口附近和1600-1800m处,我们穿着冰爪,小心翼翼地走过去,体会到
为何冰岩混合地形惹人生厌。大部分河道的冰面都很平缓,用阿知的说法, 简直就是“长安街”。行进速度较快,接近一般步行时速。2:00PM左右,到达
大冰瀑,垂直冰壁10m多高,很厚,强度较高,可以从旁边的小道饶上去,用上方的 树木或保护点作上保护,非常适合攀冰训练,可惜我们既没设备,又没技术,
看来只好以后再说了。
拐弯处以后,有3处落差较高的冰阶,高度有2m-2.5m不等,60度以上, 我们看到时间充裕,也比较安全,就用双镐(1长1短)逐次攀上。小镐非常锋利,
进冰容易,镐头的reverse curve咬冰也很稳固;长镐由于重心问题,加之镐头曲线 并非为攀冰设计,入冰咬冰都不好,我们只能用它悬挂。我们的靴子都是普通
的登山鞋,鞋底不是很硬,支撑作用不好,前齿也很难进冰,只能靠摩擦,提供 一部分支撑力。相当于用小镐向上硬拉,另外3点只提供挥镐时的支撑。在这里,
我想请教各位攀冰的朋友,你们选择的鞋和冰爪,一般都是什么样子的?是否攀冰 的冰爪前齿一定要有锯齿?我在以前曾经请教过关于third tool小镐的问题,博各达和
mh都给了我很重要的忠告,使我们对自己的SuperFox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这次主要是 作为尝试,并非重点使用,因此没有问题。
快要到达2200开阔地的河道,有许多灌木丛,且积雪非常厚,大都没膝至大腿, 有的地方踩空以后甚至到我的腰部。前进非常困难,我们轮流开路,很疲劳,但是
充分体验了在深雪中前进的感觉,也算是很有意义,我想起专用于雪地行军的踏雪鞋,这 东西如果能够防止陷入雪中,可以大大提高速度、节省体力。这一段距离走了很长时间,
到达开阔地宿营时已经是4:50PM,气压表显示2330m,实际高度应在2200左右。
气温还比较高,顺利扎营。天色直到6:30PM才黑下来。夜间的气温约在-15度。 夜间的气压在持续下降,后来根据阿知的SUUNTO历史记录,随着气压的持续降低,
营地的海拔高度竟然“上升”了50m。4:00AM开始刮风。
D2:
6:30AM起身。原计划上升到2400的山坳处训练,考虑到时间比较紧张,决定在附近的 积雪坡上练习。我们选择了营地左侧的西山坡的一段雪坡。这里在早晨是阴面,积雪
可以保持较长时间不会融化变湿。
雪坡长度大约30m,软硬程度不等,上部坡度约为45度到60度之间,下面有一段坡度 较缓的松雪,正好可以用做缓冲保护。我们试了几次,选择一段20m长的稍硬的坡道
开始自我滑坠制动训练。我们练习了正向仰坐和头朝下仰卧等姿势。正向仰坐比较容易, 只要侧转身,呈俯卧姿势,双手胸前持镐,即进入保护动作;头朝下的姿势制动则困难
的多:首先滑坠的速度比正坐快的多,我们在有准备的情况下,一旦开始下滑,必须立刻 设法翻身调整到俯卧正向的姿势,才能够制动的住;我们尝试下滑了两秒钟再翻身,这时
的速度就已经非常之快,往往是身体还未翻转过来,就已经滑到了坡底,或者翻转的过程 失控,肢体甚至甩了起来,失去了调整身体姿势的能力;或者冰镐入
雪之后,由于雪面坚硬程度不够,镐尖在雪面上拉出一条细沟,人也滑了下去。我们 由此推想到,如果在较陡的硬雪面甚至冰面上发生头朝下的滑坠,由于速度快、镐尖
入雪困难,加之翻滚过程中丧失方向感,保护制动将是非常困难的。保护过程中,我还 发生了冰镐脱手的情况,经过仔细分析,我认为是由于主手,即握镐头的手臂力量不够
导致的。除了手握紧镐头之外,手臂必须使劲弯曲,在胸前斜握,身体重心上移,压在 镐上;如果主手未能收紧,就变成了镐在上方,人在下方,拖着镐下滑,由于没有力量
压迫镐身,镐尖不易进雪,不可能有效制动;即使镐尖承受了阻力,由于直臂没有伸缩的 余地,冰镐必然脱手。
另外,由于攀登时遵循向山侧握镐的规则,我们又练习了左手持镐时的保护制动。由于 不适应,都觉得比较别扭,左手的力量相对较小,反应也慢半拍,练习过程中都很难制动。
在这里我想请教大家,你们是否练习过自己的弱手持镐制动,还是跌倒滑坠后再临时换手? 向山侧握镐的规定是否过于机械?
由于忘记携带安全带,结组的滑坠保护只好取消。
接下来是练习埋雪锥。行前我们用角铝自制了4根简易雪锥。由于未找到合适的铝型材, 雪锥作的比较细:1.5x2cm,长50cm。在雪面上挖出较深的T形槽,将雪锥埋下去,并
将绳套从中间以尽量小的角度引出来,然后将雪踩实。由于雪质松软、雪锥本身强度 不够,多次实验都失败了:有时是从雪里将锥直接拉了出来,甚至将雪锥本身拉弯变形。
阿知又试验了将雪锥垂直打入雪中,有一次居然成功地固定住了,拉一个人的重量没有 问题,但其余几次也没有成功。看来除了增加雪锥的面积和强度外,选择软硬合适的
雪也很关键。
10:00AM,太阳已经升起的足够高了,雪面开始融化。为了保证足够的下撤时间,我们 的训练结束了。回营后稍事休息,拆营下撤。11:45AM已经开拔。下撤过程中,我们
循着来时在雪地上踩出的脚印,走起来就比较轻松。但随即又发现新的问题:穿冰爪 上来时比较容易的冰坡(30-45度),下去时就要非常小心。我想请问,在下这种
冰坡时一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正确的姿势是什么样的?
1:00PM到达冰瀑。3:50PM到达山口。这其间已经开始起大风,山谷中的阵风风力可以达到 6级(估计),在冰面上行走,必须使劲对抗强风。从山口到公路的这段路程,我们
一声不吭地闷头走着,偶尔回头看看,阴霾的天空中,乌云向小五台白雪皑皑的山顶聚拢, 阿知问我:“如果昨天进山时也是这种天气,你还敢进去吗?”我不知怎样回答。
5:00PM我们终于钻进公路旁的一家温暖的小饭馆。吃喝休息完毕,我们来到桃花镇上, 打听哪里可以住宿,却意外得知还有回北京的长途卧铺。在木材场旁边的小饭馆中休息
了一段时间,8:00PM终于坐上回北京的汽车,2:00AM到达西直门。
此次小五台训练,基本收到了一些效果。除了练习巩固已经掌握的技术知识,还出现 了许多新的问题,掌握这些新问题就是自己的提高。强度还可以,既饱揽了冰河的景致,
又锻炼了身体。不知小五台的冰雪还能不能再坚持一段时间。
另:我的记叙有错误的地方,请阿知订正。 对我们这样的新手,请大家多多帮助。

</dir>
<!--message_end-->
<ul>
<!--insert: 10317--> <!--top: 10322-->
<li><a href="10322.html" target="post">我想使用钛合金自制一把冰镐不知是否可行。</a> 90 byte(s)
老粥 2000年3月07日 11:57:30 (<!--responses: 10322-->4)
<ul>
<!--insert: 10322--> <!--top: 10342-->
<li><a href="10342.html" target="post">呵呵,那样恐怕是世界上最高级、最昂贵的冰镐了。</a>
345 byte(s) Kristian 2000年3月07日 13:37:02 (<!--responses: 10342-->3)
<ul>
<!--insert: 10342--> <!--top: 10386-->
<li><a href="10386.html" target="post">就是因为能弄到钛合金才有如此想法的</a>
0 byte(s) 老粥 2000年3月07日 18:04:26 (<!--responses: 10386-->2)
<ul>
<!--insert: 10386--> <!--top: 10394-->
<li><a href="10394.html" target="post">关于钛合金</a> 224 byte(s)
Kristian 2000年3月07日 19:33:49 (<!--responses: 10394-->0)
<ul>
<!--insert: 10394-->
</ul>
<!--end: 10394--> <!--top: 10392-->
<li><a href="10392.html" target="post">莫非您在军工企业有关系?</a>
0 byte(s) Kristian 2000年3月07日 19:26:13 (<!--responses: 10392-->0)
</ul>
</ul>
</ul>
</ul>

-------------------------------------------------------------------------

        主题        关于药品的一点建议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1-09-19 11:33:41

百服宁的止头痛作用不错,几乎每个人都会大量服用;实际上感冒的情况并不多见,感冒药够用即可,但百服宁需要多带。
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血黏度,减轻心脏负担,可以作为高山反应的预防辅助药物,用小剂量50mg(给心血管病人用的那种小片),每天一片,进山提前开始服用。
应该备一些抗过敏药,因为饮食和水土的问题,一旦发生过敏,严重的会危机生命。息斯敏和扑尔敏都可以,后者更好,但有嗜睡作用。
用小塑料瓶装一些碘酒和酒精,外伤处理用的到。
玻璃瓶装葡萄糖太少且不方便,商店里有袋装粉状开水冲的。
温度计建议用电子的,水银的携带不便,我上次就是因为温度计碎了,害得发着烧还得在帐篷里撅着屁股收水银,最后不放心还是和别人一起去挤帐篷。
如果可能,建议带一副听诊器,早晨起来听肺部是否有水泡音。
另外可以找医生开少量强效止痛剂,跟医生说明情况,万一有严重外伤的情况下用得着。

-------------------------------------------------------------------------

主题        我遇到的窝心的事
        作者        伊人泪花
        时间        2001-10-15 17:07:29

周末冒雨和朋友去登八达岭长城,本来玩性颇高,却不料一件让人窝心的事就这样发生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我和朋友爬到断崖,准备拍照,烟雾蒙蒙的群山中,我趴在城墙边放眼壮观的蜿蜒长龙,回过身却发现有人在城墙洞里刻着什么,一共四人,看样象是一对中年夫妻和儿子女儿。两个年轻人拿着瑞士军刀蹲在那里,还打着伞挡着,而中年夫妻站在旁边用身体挡着他们,面冲人群。看了他们好久,告诉朋友,于是一起上去制止。以下是一段对话,希望大家听完不要吐血。
“别刻了!”
“你们是什么人?”
“你管我们是什么人,反正在这里刻字就不对”这时那名年轻男子已经把自己的眼睛摘掉,握起了拳头。而年轻女士还蹲在那里。
“你管的着吗?!刻的人多了”手已伸出,拉拉扯扯。
“你们干吗?这是国家的财产,要学会爱惜公物。否则我们照下来了!”
这时那名年轻女子也加入其中说道“我们就快刻完了,让我们刻完吧。”(郁闷~~~~~~~~)这时本来还热闹的断崖,只剩下我们几个,看来大家还是很快的扫了门前雪,走人了。
那两个老人也说“就是,大家都在刻的”说话的同时那名年轻男子一直打算挥舞着拳头冲过来,我和朋友也有点气愤,但是还是不打算为此打架,只是一再的说“请不要破坏长城!......做错了事不要不讲道理......”等话。
后来男子被拉走,我和朋友开始照了几张照片,于是开始下去,结果有遇到返回的四口人。中年男子说到“你们把你们相机里的胶卷退出来,我把胶卷钱给你”
“为什么?那是我们的”
“你们拍了照片!我们要要回!”
我当时气就来了,我们根本没有拍他们,我的胶卷好宝贵的,拍他们?真是不值一拍呀。“凭什么?有本事我们下去洗!如果有你们的照片,我给你一万块,要是没有你给我们一万!怎么样?”
老人一听不吭声了,这时年轻男子又打算挥舞拳头冲过来,被拉住,最后恶横横的说“我告诉你们,我是上过学的,要不是我上过学,你们是要挨打的!!!”
我~~~~~~~~~~~我吐血!!!!上过学?好象从小学老师就教“爱护公物,人人有责”之类的警句了吧。或者说他这句话的意思是,他是受过教育的,是文明人,所以饶过我们,不打架?!记得绿野的朋友们去爬山,都会把垃圾带回来扔掉的,这些所谓的口口声声说自己受过教育的人,真的素质就在这里,看来我们的国家仅仅靠少数的象绿野这样做的人是成不了大气候的吧。
国家的教育是这样教育出高分低德的人的吗?我气愤呀!!!!!!!!!!!!不写了,如果有得罪大家的地方请多多包涵!孰小女子口不择言。


一起去爬山?OK!!

主题        他们以为在这里刻字是纪念,其实只是将自己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遭人唾骂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1-10-15 18:21:15

-------------------------------------------------------------------------

        主题        向各位驴友探讨一些问题
        作者        螃蟹
        时间        2001-10-17 15:16:18

1.冲锋衣的问题
   我想冬季出去,看雪景,最起码也要去看看雪中剑扣,最好可以去雪中小五台,可是,我还没有冲锋衣/裤
大侠门能否介绍些好的?我的要求不高,防水透气防挂就好 :) 500-600一套可以拿下吗?我可需要真的透气的,怕不透气的,外面下雪.里面下雨.

2.有关羽绒睡袋的问题
   老听说"四孔棉+抓绒睡袋",什么是四孔棉??我的睡袋是探路者的,聚脂纤维280g.信封式的,这是所谓的四孔棉吗?加上一个抓绒睡袋可不可以在冬季小伍台使用?
我实在没有钱买羽绒睡袋了 :(
如果不行,两个我这样的睡袋套在一起可不可以搞定那里的严寒??

多谢各位执教了

主题        绝对不可以,会出大问题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1-10-17 18:57:05

小五台的冬季环境非常恶劣。
北坡最严重可达到-25C以下,8级大风的酷寒。帐内温度也在-10C以下。
如果你能够用棉+抓绒睡袋抗过北京冬天最冷时候的午夜,呵呵,或许可以试试。

        主题        你去过冬天的小五台吗?你见过5分钟把脸冻伤的吗?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1-10-17 19:00:21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

主题        是哪一款?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1-10-22 20:35:51

55cm的镐用于冰川行走或中低角度的登山,显得短了一些。这种长度更适合大坡度的路线。
另外,现在的镐尖已经较少使用碳钢材料,而是合金钢,镐身则多为铝合金,使镐身较轻,重心更靠前,从而改善入冰情况。
另外,不知道这种镐是正曲线还是反曲线镐尖,前者象下弯曲,适合自制动和保护;后者向上弯曲,适合陡冰攀登。
弯柄还是直柄?
对于登山初学者而言,适合从较简单的冰川行走、冬季穿越开始入门,首先应掌握的是自制动和靴镐保护技术,因此以直柄正曲线长镐为宜,长度以手握镐头尾钉略高于脚面合适。比如我身高172cm,使用70cm的镐。kong的产品在攀登界还是不错的,但不清楚这种镐是哪一款,所以不好说是否物有所值。你可以到卖装备的网站上查一查,看是否能找到相关资料。(我没有找到Kong的网站,奇怪?)

再补充:kong的冰雪设备好象并不是专长,CharletMoser,Grivel,Cassin都是大牌,旗云还有Simond和HughBanner,都比 Kong的冰雪设备好一些。


-------------------------------------------------------------------------

主题        关键看使用者的情况。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1-10-24 20:00:14

VE25和Mnt24我都有使用体会。
VE25太大太重,适合有一定规模的登山队,4-5以上。运输不成问题。稳定性很好。
因为大,很多地方不一定适合扎,比如雪宝顶的C1,博格达的C1,地方不够。住者很舒服,可以直起腰。
Mnt24不错,低矮稳定。2人帐住3个人也可以,稍微挤点。重量轻,适合Alpine方式的小队伍。
由于这两款都是双层帐,保温和通风都好控制,比较舒适。

Assault和Tempest都是为真正的高手设计的。单层帐的材料再怎么出色,保温和控制结露结霜都不是很好。
住这种帐篷就是为了减轻负重,快速攀登。国内并没有形成这种攀登风格,一个是传统的原因,还有也是能力的问题。如果在这两种款式之间选择,我更倾向于Assault,更轻,稳定性也不比3杆的tempest差多少。

其实我现在更倾向于用睡袋套。

-------------------------------------------------------------------------

主题        关于团队登山的组织实施
        作者        小刀
        时间        2001-10-29 12:37:28

" 月圆之夜, 雪山之巅", 呵呵, 听起来有点像武侠小说, 别以为小刀又要写什麽刀版游记了, 爱好登山的大多想站在雪山之巅, 那末除去个别人喜欢单独攀登外, 大部分是团队攀登, 这就不能不提到团队登山的管理协调实施, 也要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做. 这里指的团队是人数在十几人以内, 登山周期在两周以内的规模. 以下是我的经验总结和日常资料积累, 还很粗糙, 抛砖引玉, 有遗漏和错误之处望大家指正, 以免误导.

(1)关于组队:
要做到一个队伍里有雪山经验的队员占有一定的比例(最好有经验丰富, 技术能力强的队员存在), 这也是各地登协管理办法中有规定的, 千万不要认为这样没有道理, 否则你就危险了. 队员之间要尽量熟悉, 做到配合默契, 要知道, 在实际攀登过程中, 可以说你生命的一半是交付给队友的, 一定要找合适的队友! 人数依山峰状况及营地和结组情况而定, 比如说山峰险恶, 落石雪崩频繁, 那末人数就尽量精简, 因为很多危险是人为的. 又比如说营地狭小, 那末要求人数也不能多. 并且人数众多的话, 那末对整个队伍各个方面都是很大的挑战, 队伍整体的协调性, 机动性, 速度等方面将大大受限制, 而在某些情况下速度就是生命. 但有利就有弊, 人数少的话意味着救援能力就要弱一些. 一般而言6-8人比较合适, 最少不要少于3人, 个人认为两个人的攀登和一个人的攀登是同样危险的, 除非你们能力都极强, 足以应付各种情况.

(2)关于训练:
除了队员平时的自我训练外, 就是团队在一起的模拟训练了, 对于我们业余登山队来说, 大部分情况是集训队不可能到实际攀登山峰的地区进行训练, 只能在附近低海拔地区进行模拟训练. 可以选择一处近似攀登山峰地区的地形进行训练, 比如碎石坡, 比如冰雪坡, 比如断崖. 可以结合各种保护技术, 联络, 建营, 急救等等. 这样, 可以训练自身技术和装备对此地形的适应熟练程度, 做到心中有数. 可以增强团队各队员的分工配合. 增进队员之间的熟悉默契, 队员之间虽然不一定要求达到心有灵犀的境界, 但也要有相当的默契. 也能对自身和他人的身体状况有个大体的了解, 有些人经常拉肚子(呵呵, 比如说我), 有些人则动不动就感冒, 在一个团队内部也要做到知己知彼.

(3)关于计划:
事先要有详细周密的登山计划, 研究攀登山峰的状况, 攀登路线, 攀登季节的气候, 要获得尽量多的资料, 研究以前队伍攀登该山峰的纪录经验, 多询问曾攀登过的人员, 然后确定此行目的, 确定交通运输, 进山路线, 确定所需的装备食品药品医疗器械, 确定登山的日程节奏, 确定队伍人数, 队员, 分工职责, 确定高山协作, 确定联络, 紧急救援, 确定整个登山过程的成本预算和筹资方式, 确定队员的分组, 帐篷炉具分配, 确定后勤保障, 确定登山过程中需要运用的技术和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 研究各队员的经验, 体能, 整个队伍的能力. 同时全体队员要达成一份共识, 以确定在危险的情况下(天气恶劣, 队员受伤等等)大家应服从的准则. 要尽量做到详细周密, 不怕想的多, 就怕想不到. 一旦计划书经过全体队员认可后确定, 在没有特殊意外发生的情况下就要严格遵守. 忘了一点, 还要联系当地的登协.

(3)关于分工:
整个登山过程中各项工作纷繁复杂, 非一两个人可以完成的, 所以必须有分工才可做到每项工作尽可能的完善实施. 视实际情况可分为队长, 技术指导, 装备管理, 食品管理, 药品健康管理, BC后勤联络, 登山纪录管理, 财务管理, 山峰各项纪录, 摄影等等, 可以身兼数职, 但要做到分工明确, 人尽其责. 重要的分工工作要有纸面纪录, 要有第二个人知道大体情况, 比如说药品, 若负责药品的队员严重高山反应人事不醒, 这就要做到另有队员知道我们药品的大体情况及存放位置, 不能说到时把登山包\驮袋翻个底朝天也找不到想要的药品. 职责的分配要因人而宜, 尽量找熟悉此项工作的队员来担任, 比如说有的队员熟悉装备, 那末就负责装备管理, 有的队员熟悉药品, 有丰富的医疗知识, 那末就负责药品健康管理, 有的队员熟悉摄影, 那末就负责登山过程的摄影纪录.

(4)关于分组:
这里指的分组既包括攀登过程中的结组情况, 也包括在营地的帐篷分配情况. 对于分配结组队员, 要均衡大家的经验体能状态等方面, 不要把经验状态好的全分在一个组里, 这样既不利于控制节奏又危险, 若一个绳组里的队员能力都较弱, 那末还不如不结组, 一个人出现危险大家可能都玩儿完. 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结组形式, 确定每组的人数. 同时我倾向一个队伍分成两个绳组, 这样的话如果一个绳组发生险情, 另一组马上可以投入救援工作, 而不至于全挂在一根绳子上连动一动都困难. 对于营地帐篷的分配, 也要依照队员的状态强弱搭配, 这就要求清楚每位队员的身体状态, 如果两个都有高山反映的队员被分配到一顶帐篷里, 那末, 他们两个将谁也照顾不了对方, 很可能连热水都没的喝, 更别提别的需求了. 同时在高海拔严寒的情况下, 每个人都不想跨出帐篷半步, 这将导致别的帐篷可能根本不知道这里的情况, 在风大的时候喊话也是听不见的, 这是很危险的, 切记!

(5)关于联络:
一个队伍登山的成功与否, 好的各方联络占很大的比重, BC和C1\C2..., 只要每一营地有队员存在, 就要保持联络, 以及攀登的队伍首尾之间等等, 要让各方知道对方的当前情况状态和计划. 这样才可以做到协调统一, 对出现的各种情况有准备而战. 一定要拿质量可靠的对讲机, 若距离超出了接收范围, 就要另设中转站, 要保持电量充足, 必须指定专人负责联络, 可以设定每隔一段时间联系一次. 不要出现上面发生危险需要救援, 而下面却什麽情况还都不知道. 一个攀登队伍的队首队尾也要配置对讲机, 不要以为就这末几个人根本用不着, 要知道若是赶上风雪天气, 很可能数米远就看也看不到, 听也听不到了, 这样将导致后面的队员要休息或下撤, 而前面的队员却不知情的一味继续向前走.

(6)关于装备:
在出发前就要详细的研究山峰状况\攀登路线\人数等等, 以确定所需的装备和数量, 包括集体装备(帐篷, 主绳\辅绳, 路绳, 岩钉, 对讲机, 修理工具等等)和个人装备(羽绒服, 手套, 高山镜, 高山靴, 安全带, 冰镐, 冰爪等等). 比如要攀登冰坡, 那就要携带冰锥, 比如要打岩钉, 就要带锤头镐, 同时数量依具体情况而定, 比如要过断崖, 那就要多带一根主绳或辅绳, 比如要冰坡移动保护, 为保证速度那就每人带2根冰锥. 在做登山计划时要列出装备表格清单, 可按集体\个人装备来分, 也可按用途来分(攀登, 建营等等), 做到条目清晰没有遗漏. 实际攀登过程中集体装备也是分配到个人的, 这样实际上每位队员所携带的装备都是纷乱而数量众多的, 要保证在每个阶段不遗忘装备, 无论是从家到BC, 从BC到C1\C2..., 还是出发登顶, 下撤. 若是遗忘任何装备都将导致影响攀登甚至产成危险,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需要做装备物资管理表格, 按分类标明每一项装备需要携带到的营地(BC\C1\C2\...顶峰)以及数量, 在每一次出发之前严格按照此表来检查. 而对于一些容易失落的装备要有备用, 比如手套, 高山镜等等, 有些装备不要满打满算, 比如两顶帐篷满满的各挤进三个人, 那末如果一顶被风撕碎或是被雪压塌, 就很危险了. 另外分配集体装备物资时要考虑到每位队员的背负能力.

(7)关于食品:
对于食品, 根据人数和登山的天数一定要带够而不用带多. 要携带适合高山环境的食品, 要能保证身体每天所需的营养和热量, 而不要带不易消化, 不易做熟, 辛辣, 酒等食品饮料, 同时要考虑到一些队员所忌口的食品. 在做计划时最好调查每位队员的口味, 以确定需要采购的食品清单, 如果伙食不可口, 不仅影响体能, 而且影响情绪, 还有一点要记住最好是尽量适应当地的饮食习惯. 食品的管理分类可按集体食品(蔬菜, 肉蛋, 米, 面等等)和个人食品, 而对于个人来说可分为C1\C2..食品(方便面, 速食米饭等等), 攀登过程食品(牛肉干, 干果, 糖果等等, 也可作为应急食品). 对于集体食品, 可做出食品管理表格, 按分类列出每种食品及其数量, 每次划去消耗掉的食品及数量, 这样可对当前的食品状态一目了然, 同时也对日后的总结和下一次的攀登时食品采购大有益处, 而不管是集体是个人食品, 都要合理分放, 可以每一日\每一帐的食品分袋存放, 要做到行前检查. 至于燃料的数量, 要根据食品的数量和登山的天数以及人数来进行计算.

(8)关于医疗健康:
关于医疗, 首先要了解在高山上可能发生的病症, 来确定所需携带的集体药品和医疗器械, 根据队员人数来确定所需药品的数量, 要列出表格来, 标明名称, 数量, 适用病症等. 在高山寒冷地带, 常见的疾病包括: 感冒, 冻伤, 晒伤, 雪盲, 上呼吸道感染, 胃肠疾病, 痔疮, 高山反应, 肺水肿, 脑水肿, 高山高血压, 高山心脏病等等, 同时还有可能出现磕伤, 划伤等出血症状, 以及拉伤, 扭伤等情况. 尽量针对这些可能的疾病多带些种类的药品, 不一定多, 但面要广, 要知道在山上乃至撤回村子都可能没有就医环境, 另要带上血压计(电子的很轻又不占地). 出发前要详细了解每位队员可能特殊的身体状况, 日常服药情况等, 做到有备无患. 而对于个人, 需要携带适合自身情况需要的药品(比如说鼻炎, 咳嗽等). 药品医疗器械的分装要详细明确, 对于急救药品器械要放在易拿到的位置. 关于身体的健康和状态, 要做到每日检查, 每人每日早晚两次填写身体状态表, 包括血压, 脉搏, 体温, 睡眠时间状态, 进食, 排尿, 头痛, 腹泻, 呕吐, 发烧, 呼吸, 心悸, 视觉, 平衡能力, 行进感觉, 咳嗽等等. 每一张表要标明时间和海拔, 这样你自己不但了解自身的身体状态, 而且有利于他人正确评估你的身体状态, 这两点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日后的总结也可以清晰的看出身体状态的变化. 每位队员不仅要关注自身的状态, 也要细致留心其他队员的身体状态, 否则等到真正出事时就晚了! 对于一个队伍, 队友的生命就是你的生命.

(10)关于交通运输
关于交通, 对于一个10人的队伍来说, 10个人在加上10个登山包, 几个驮袋, 交通永远都是一个大的问题, 在做计划时要考虑周详, 不要出现被困在某地的情况, 这样既耽误时间又绝对影响情绪. 最好事先能联系好车辆, 马匹(包括进山和出山). 同时, 交通费用永远都是在整体费用中占很大的比例, 对于我们这样的自费业余登山者来说, 选择交通工具时, 在保障快捷安全的前提下还要尽量的便宜, 降低费用, 对于汽车, 要看做什麽样的车, 对于雇马匹, 骆驼, 要视我们的人数加上包的具体情况而定, 要知道当地的村民都是千方百计的想叫你多雇几匹. 关于运输, 这里是指开始攀登后装备物资的运输. 若是只建C1, 那末直接背上去建营即可. 若是需要建几个营地或者是技术要求十分高的路线, 这样要运输大量的物资或者路线的难度要求你不能背负过沉的背包, 那末在各个营地之间需要运送几趟, 同时, 这也可作为对海拔高度的适应训练. 这就要做出正确的安排调遣, 包括人员, 包括物资, 规划安排好每一次哪几个人上, 每一次运送哪些物资上.

(11)关于后勤
电影里常有这样的台词: 这场战争打的不是兵力, 而是拚的后勤粮草啊. 呵呵, 这就说明后勤工作的重要性, 登山也一样, 没有后勤队伍的有力支持, 攀登队员不可能在很多事情不操心的情况下登顶. 后勤处理伙食, 交通, 在BC的联络, 与外界的联络救援等等, 缺一不可, 哪一样出现差错都将影响到整个的登山进程, 后勤也要有专人负责, 管理后勤的各项工作分工.

(12)关于进程及战术:
登山总体来说进程是缓慢的, 但要做到缓中有急, 建营收营要快, 整理装备要快, 做饭要快, 遇到意外情况要快. 对于攀登日程的安排, 要视山峰状况, 天气状况, 队员状况, 当地天黑时间具体而定, 事先向攀登过此山的人员询问大体的时间范围, 或者是查阅相关资料, 要合理安排时间表, 确定每一天的出发时间, 攀登时间, 中途休息吃饭时间, 到达时间等等, 要留出富裕时间1-2个小时, 以备应付意外事件(天气变坏, 个别队员体力下降等等), 详细的话可列出到达每一具体位置应该花费的时间, 这样可以决定其后行程快慢, 时间表的确定要符合大部分队员的攀登速度. 另外, 在冲顶的过程中, 要额外的加上一条规则, 在某一时间之前若还没到达顶峰, 就必须下撤, 这一项必须严格贯彻, 将关系到整个冲顶队伍的安危. 关于技术, 联系的面太广, 可能要包括上面很多条, 这里主要针对所登山峰选择结组方式, 选择具体技术运用. 依据具体的山峰状况确定是否需要路绳, 同时队员的技术搭配运用也要安排协调合理, 有些队员岩石技术好, 有些队员冰雪技术好, 这样在走不同的路段地形时, 就要重新安排. 而对于救援, 视伤员的具体情况而定, 可能需要搀扶, 可能需要担架, 也可能需要拿绳子直接望下放, 这就要对救援人员进行分配, 哪些人直接参与救援, 哪些人运送装备, 这些都要做到统筹安排, 事先对这些情况都要做出对策.

(13)关于决策:
个人认为, 这样一支规模性质的登山队, 对于恶劣天气情况造成预定登山计划有重大改变时,可以参照晨峰提的方案, 既以民主投票原则对可能的方案进行投票表决。表决规则如下,每个登山队员有一票,登山队长或组长有两票,当有超过两个方案时,取票数最多的两个方案进行最后投票,直到有半数以上人员同意为止。所有队员应无条件完全服从最后的方案。

(14)关于总结:
要做到事先有计划, 事后有总结. 总结活动中的经验教训, 要做出总结报告, 做出财务报表, 身体状况表以及其他的一些表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 自己的认识, 自己的教训, 对于团队来说也是一样. 出现的问题要摆出来大家讨论, 好的一面要纪录下来, 以使下一次登山发扬下去, 做的更好, 错误的一面更要记录下来, 以使下一次登山克服改正这些错误, 只有这样一个队伍, 每个队员才能不断成熟, 也可以让没有这些经验, 这些教训的队伍, 登山者从中学习到一些有益的东西, 少走一些弯路.

主题        在国内目前的客观条件下,大力开展安全知识和意识的教育是更为可行的做法。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1-11-02 10:42:53

---就目前国内业余登山而言,最缺乏的是线路资料、气象资料和救援保障,其次是通讯器材。
由于登山运动还不普及,资料信息的缺乏是必然的。主要的信息来源于3个方面,登山管理部门(中登协和各地登协),有系统组织的登山队(专业的和各高校的),以及民间的爱好者。在登山活动的规范组织方面登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出了事派出救援队也只是马后炮。
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的还很远。对于登山事故的救援的客观条件很不完善。最主要的问题有3个:1、交通不便。2、登山人口基数少,不容易形成救援力量。在这个问题上,你提到了唐杉的例子,其实唐杉的登山水平是不错的,新疆的兄弟们在国内登山圈子的口碑一向很好,不论是为人还是登山能力。 3。中国人的命不值钱。去年玉珠就是一个例子。遇难者家属和当地政府曾向军方要求直升机搜索(虽然已经没什么希望了),但要求没有答应。这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很多其它的小事情也可以反映出,政府管理机构办事官僚,出了事情敷衍了事。
在这种环境下,出于对登山的喜爱,还是有越来越多的爱好者走向雪山。但是,由于登山传统和文化的短浅,很多人还以娱乐的心情来面队未知的危险。在登山发达国家,关于安全的教育是从父亲带着儿子露营的时候,潜移默化的开始传播起来;而我们国内的爱好者只能自己去摸索。且不说雪山上的事故,就是小五台、云蒙山、太白山这些2、3千米的准高山,这些年都夺取了多少登山者的生命。这些事故的起因都很小,有的是因为迷路之后不愿露宿熬夜、强行找路坠崖身亡,有的是冬天登山因为缺乏基本的保暖知识导致脚趾冻伤,这种事故只要稍微端正一下进山的心态就可以避免;雪山上的事故也很初级,有滑坠不会制动的,有冰镐没有拿在手上的,基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都未能掌握和应用,这样的事故太让人痛心了。关于这次讨论,我又看到了另一种想法,把自己的安全寄托在无完全把握和用途的装备和救援上,我觉得这又是一种出事故的苗头。
我从来都是把登山当作一种爱好、一种乐趣,我不是职业登山者,但我知道山里有危险,在我掌握的知识和经济承受范围内,要以最高的警惕和安全标准要求自己。我以工程师的眼光看待安全和技术问题,并不意味着我把这项运动机械化、无人性化。
我觉得,解决登山事故救援问题的3个方面:1、交通问题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救援人员的经济能力有关,在社会保险对登山等“高危运动”(其实掌握了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条件下,并不比新手上高速公路危险)尚存偏见的情况下,谁也不能要求志愿者参加一次救援就倾家荡产;3。改变社会态度、影响政府职能部门,必须要广阔的群众基础以及好的榜样典范。光有群众基础不行,3天2头的死人,遇难者家属受不了,政府也不干“你们这帮草民又给大老爷添乱”,去年的阎庚华出事后,中央领导一个电话硬生生把北大队从8000米给拽了下来。只有第2条,是我们目前最能够做的,也是有可能借此改变社会态度的。推广安全知识,包括救援和自救知识,使登山者能够最大程度的把握自己的命运,是最迅速有效的方法。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办一个类似“中国登山事故年鉴”一类的东西,网上的也行,目前国内的户外活动开展的势头不错,京广沪川新等等,但交流还少,发达地区的经验教训也没有对其它地区产生帮助作用。这个工作由登协作是最名正言顺的,如果有困难,爱好者可以做一个开放式的网上数据库,大家把自己的教训都搬上去,应该有一定的作用。如果掌握安全知识的爱好者多了,救援成为可能,保险也有可能了:参照国外的做法,如果保险公司的事故赔偿金额高于救援费用,那保险公司就会愿意组织救援队伍了。至于政府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过我相信如果多出现几个登卓奥友的陈县长,事情也会有改观的。

主题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作者        大头蚊蚊
        时间        2001-11-02 12:57:30

同志们说的都非常好,但能不能在现实中作到?我觉的哀思几摸人在这次雪宝顶的活动中是最可爱的人,他的意义远比等顶的人重大,他再依次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登山,一个人是社会的人,不是鼓立的,不能让家属和好有在流泪,很多人的心态没有放正,觉得谈装备,谈登山需要买好的装备是在挤对人,觉得照此理论经济不好的人就不能参加登山这是错误的,好的装备是对自己生命的珍惜和对自己副责任,其实很多登山家都是无氧登珠蜂,问题是我们不具备如此石力,只能靠装备。还有许多人总是认为登山活动必须等顶,当然在条件润许的情况下是应该的,但是当队中出现伤病,天气突然饿略时,我们能不能保持情形的头脑,作出正确的决定?但许多次我们都很遗憾!我们总是自欺欺人的相信“天气一会就回好的”,“看样子今天是个好天”,“他活动活动就每事了”,“他躺会就回好的”这样的话,希望悲剧不在发生!

主题        什么样的装备是必须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1-11-02 14:58:25

这个话题比较大,不好讨论。不过可以借此次雪宝顶的例子研究一下。
此次雪宝顶罂粟高山反映严重,第2天才被弄下山,我同意玩泥巴的说法,这次是比较幸运的。严重的肺水肿可能都熬不过第二夜,脑水肿的病程发展没有肺水肿快,但拖延只能是病人更严重的丧失运动和意识,为下运带来更大的困难,并带来不可逆的脑损伤。如果有听诊器可以每天早晨检查队员的肺部情况,是否有水泡音,稍微训练过的人都可以做,不需要高深的医学知识。但如果没有听诊器怎么办?可以用纸筒或其它任何功能类似的东西(最早的听诊器就是这样的)。由此可以判断,听诊器虽然非常有用,但不属于必须携带的东西。其实,判断队员身体状况有很多方法,比如每天记录自己的饮水量和排尿量,判断组织水代谢的情况;平伸双臂走直线,判断运动能力,这些知识都是很基本的,但很多人未必懂得,或者也未必实践。象罂粟这次的情况,出现运动机能丧失后,当时大队就应该中止继续攀登,首先下运患者。因为拖延的结果无非两种,如果适应了,就没有事了;如果未能适应,就会有大问题。这不是表面的0%和100%问题,实际上下撤过程中也存在着好几次险情,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事,最终没有出事只是其中一种组合。
这篇文章一写开来,我就觉得要刹不住车。好吧,姑且把我的这些装备零碎拿出来,晒晒太阳。
我准备买一个$400的血氧饱和度测试仪,只有火柴合大小。它可以有效的帮助判断队员高山适应状况,即由主观感觉转移到客观的定量衡量。即使有队员隐瞒身体状况,强行上升,也可以把他揪出来。当然这个东西的使用需要积累大量经验。
比如GPS,如果没有以前的丁点,就不可能用他找路。这时唯一的作用就是回溯。如果山区路线陡峭,林木茂密,卫星信号不好,穿越时间又比较长,需要携带大量电池,干脆就不带他了。
比如对讲机,如果我只有2-3人出去行动,走的比较紧密,我就不带;如果人比较多,且分散行动,对讲机就是有必要的。比如上周在白河攀岩,我们这个结组和5v的结组分别在河的两边,喊话不便,后来5V坠落受轻伤,我通过对讲机及时了解了情况,避免了忙乱无意义的行动。
比如指南针,有地图的情况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有一个精密的军用的,但我从来没带过,因为没有地图,只带一个塑料的,轻的多,指示大致方位。话又说回来,如果连基本的等高线地图都不会判读,有精密指南针又有什么用呢?
再比如地图的作用,如果有大比例尺地图,在选择路线时,除了可以判断山脊、山壁的坡度,还可以根据坡度变化的情况判断冰川的破碎情况、根据山脊的形状估计山谷内冰、石崩的可能性。这些知识能够充分延伸地图本身的作用。这就是我所说的将装备发挥最大的作用。
比如望远镜,我有一个单桶的,很高级,但只有在大部队登高山的时候才考虑它,因为可以用来观察路线,平时出去只带一个玩具望远镜。但即使是玩具望远镜,正确使用作用也很大。比如我观察一条裂缝能否攀登,最重要的是它的宽度。可是怎样判断宽度呢:没有走道岩壁下面是看不出来的。岩壁下面的参照物也未必准确。好了,我现在知道我的望远镜的视场是4度,我从视野里估计裂缝占了多宽,比如4分之一个视野宽,即1度,我估计出到岩壁的距离,100m,根据L= R*cita,由于cita<<pai, L=100M*1du*2pi/360。同样的基本三角知识,也可以用做判断远处目标的距离、山峰的高度,等等。此外,望远镜还有一个作用是什么呢?凸透镜可做备用火种。
比如suunto手表,可以根据气压的变化判断天气趋势。
比如求救用的小镜子,如果使用者懂得简语,就是目视范围内非常好的通讯手段
比如技术登山,我的人技术装备是比较多的,国内顶多就是2-3个人的东西比我的还丰富一些。但我可以担保,这些人中没有谁会带着他所有的宝贝去登山,因为大家都知道,每轻一分分量,就增加一分活动的自由度,也增加一分安全。我可以不带安全带,用2米长的宽扁带在腰部和臀部3点兜一下再用主锁一抠,就是简易安全带;不需要下降器和保护器,单环结就很好用;不需要上升器,抓绳结又轻又安全。所有的器材都用光了,拿一段6mm绳,绳头打个大疙瘩,就是很好的下降岩塞,冰锥快用完了,用一只冰锥在冰面上交叉成 V字钻两个冰洞穿根扁带,就是非常牢固的冰上保护点。
比如天黑还没有到达营地,需要无准备露营,可以把大包中所有的东西掏出来,把腿伸进去以保持温暖。
比如在雪地上挖雪洞的技术,据新西兰的登山教练称,在新西兰人们去登山,经常不带帐篷,而是住在雪洞里,而且很舒服。


如果不能熟练的使用装备,装备带给人虚假的安全感,反而更加危险。还有一句话,和不熟悉的人结组,还不如不结组。这都是有反例的。99年登幕峰,营地里的对讲机压在帐篷下,频道搞乱了,使用者不会调整,结果导致通讯中断;2000年玉珠,5名初学者结在一条绳上,一人滑倒,谁也制动不住,结果导致王海亮的死亡。
所有的装备,都不应该成为使用者的负担,如果决定携带某件东西,就一定要让队伍里所有的人都熟练使用。


-------------------------------------------------------------------------

主题        从杜邦&三夫的联合推广说开(关于功能纤维)
        作者        小四
        时间        2001-11-05 15:54:03

对于这次活动,可以认为是杜邦对户外运动这一市场推广的一部分。就象杜邦日前进行的全国巡回推广,以及11月6日要举行的“莱卡”风尚颁奖大典一样。对于这些功能性纤维,在1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杜邦不可能讲的很全面,或者说任何一家公司的推广都肯定在强调他们产品优势的一面。我想如果大家对这些功能性纤维感兴趣的话,我愿在这里就我所知道的一些情况进行一些补充。
“COOLMAX”,一种杜邦的改性聚酯纤维(polyester,也叫涤纶)。对于它的纤维结构造成的良好易干,透气性不多说了。在对 “COOLMAX”产品的日常使用上,除了杜邦介绍的以外,还有一点也是朋友们可以利用的,就是夏季开车,或长时间坐车时可以选用“COOLMAX”的内裤。对男性尤其有好处。但,由于它是涤纶纤维,属于短纤维,非常容易起球;“COOLMAX”面料的良好性能,在于此纤维在面料所占的比例,但是高比例的 “COOLMAX”面料的顶破强度较低(当然目前杜邦也正在和他的合作伙伴一起对COOLMAX的强度进行改良);还有些厂商从成本考虑也会降低 “COOLMAX”纤维在混纺面料中的比例,这样作的后果是成本降了,面料强度上去了,易干、透气的性能也同比的下降了。另外,涤纶纤维还有一点就是静电问题,即容易沾染污垢,也容易在冬季给人们带来不便。如果你去户外,你去登山,或在炎热环境使用那应该选用含COOLMAX比例高的产品如:100%或与 3-5%lycra混纺的产品(贴身性,拉伸性更好);如果你在日常使用的话,无论从舒适性,还是耐用性以及经济性的角度,选用一些50% COOLMAX,50%棉左右的产品就可以了。这样在北方的冬季,由于此纤维产生的静电也相对会小一些。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冬季选用COOLMAX的产品主要是从户外的角度考虑到它的易干透气性,但这种产品的保暖性就比较一般了。
聚酯纤维还有一些优点是抗酸碱性强,抗紫外线的能力也比较强。
我们在国内除了在象三夫这样的户外店里能买到含COOLMAX的产品外,我们在其他一些服装品牌上也能看到悬挂COOLMAX吊牌的产品。比较容易见到的是 Mizuno(美津浓),在一般的柜台都能买到它的运动T恤和运动袜。女士内衣方面,早就有华歌尔,皮尔卡丹等品牌在使用了。

“Lycra” (莱卡)一种普通的弹力人造纤维(在北美称为SPANDEX,国内叫氨纶)。不普通的是它杜邦独家发明并生产的。杜邦对它的市场推广,使它代表了更高的附加值。杜邦的希望是“莱卡”标志所带来的品质和性能保证,能让Lycra更具品牌内涵。让他的下游使用商相信使用“莱卡”标志,能带来更多的商业利益。杜邦的诉求是就象电脑业的英特尔公司的“intel inside”标志的市场推广效果那样,对于普通消费者一想买电脑首先就去找“intel inside”,一台电脑上要是没粘“intel inside”的那个银色标志,就会对那台电脑的性能产生怀疑。对于“莱卡”,杜邦希望的是消费者对于弹性面料的第一反应就是莱卡,没有“莱卡”的弹性面料就不被认同,甚至于要让普通人认为“莱卡”就是Spandex(氨纶纤维)的代名词。
不能说这种市场战略不好,也许这是美国公司的一种战略模式。但就象是CPU不光是只有英特尔的Pentium系列那样,AMD有它的性能在某些运用上并不弱于Pentium系列的Athlon系列,有独立研发 CPU能力的威胜也颇具潜力那样;在Spandex的生产领域,德国有Bayer(拜耳)的“Dorlastan”;日本有A.k(旭化成)的 “Roica”;韩国Taekwang有“Toplon”……这些公司的产品对于一般消费者是陌生的,这跟他们的市场推广有关;也许从生产规模到产品的系列规格上他们和杜邦有差距,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的面料制造商将这些公司的不同丹尼尔的Spandex和杜邦的“莱卡”进行混纺,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象Bayer的弹力纤维全部在德国生产,德国严谨的工作作风生产出的产品和杜邦在亚太数家分厂进行生产这样的产品,从面料生产商的角度看,拜耳的品质更稳定。有的成品制造商在选用了含“莱卡”纤维的面料后悬挂了“莱卡”的专用吊牌,还有一些有实力的企业,虽然也使用了含“莱卡”纤维的面料,但他们本身并不需要通过“莱卡”来提升品牌价值,而没有使用“莱卡”标志。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不要迷信“莱卡”,它是很好的纤维,很好的品牌;但使用其他弹力纤维,或使用了莱卡但没有挂莱卡标志的产成品也同样有很不错的产品,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性价比合适的产品是最明智的。
Spandex的优点是高弹性和高伸缩性以及良好的回复性。一般使用2%就可以提高织物运动感,悬垂感还有保型性;对于泳衣和运动衣则需要混纺20-40%。昨天对“莱卡”的宣传,已经对这种纤维的优点介绍的很充分了,不多说了。
来谈谈Spandex的一些弱点,抗碱性弱;遇氯或被紫外线照射后易变黄和脆化。耐热性较差。遇氯的情况,通常就是泳衣在游泳池使用中比较明显。在这个方面,杜邦的“莱卡”在抗氯处理方面就非常领先;“莱卡”中抗氯性最好的一种,目前Mizuno的泳衣在使用(独家使用?)。
Themolite纤维(属于涤纶纤维),我不够熟悉,只知道它是一种中空纤维,从热传递的角度它比COOLMAX更具饱暖性;从透气排汗的角度COOLMAX比它稍好(因为涤纶纤维本身的吸水率就不高)。所以,杜邦说如果你进行冰雪户外活动的话,还是选COOLMAX的产品好一些。Tactel纤维,杜邦生产的 Nylon66(尼龙,锦纶纤维的一种)。是一种超细纤维,在内衣上使用较多(舒适性好),而对于户外方面的应用就比较远了。
我们在冬季户外运动中的内衣选用上,不用棉(纯棉)制品的态度应该是明确的。其他几种人造纤维的吸水性都比较低,干燥速度上和COOLMAX的差距并不明显(10%左右吧),当然和棉比的话,他们都非常明显(可以查阅杜邦英文网站上的测试图表)。这里提一下“SUPER WEAM”天蚕衣,去年有不少爱好户外运动的朋友购买了,包括我自己。它也使用的是100%人造纤维(改性涤纶纤维),在保暖性上,还是很不错的;在易干透气性方面,和COOLMAX的差距也并不明显。缺点,静电大,和心逸一样爱起球。咱们夏天用的速干衣基本上是100%尼龙的,因为既要考虑到一定的抗撕性,还要能保持衣服本身的快干特点。影响衣服透气性的还有一点就是采用这些纤维的面料的编织密度。
还有一点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就是爱好户外的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人也采用3层穿着法着装。但在北方冬天干燥的室内环境里,没少被静电骚扰吧。呵呵。虽然现在很多的人造纤维都会进行抗静电的处理,但我们来看看大家着装的成分。贴身的是“COOLMAX”(涤纶),中层是抓绒衣(涤纶),外面是冲锋衣(看一下,冲锋衣的成分吧,里通常是尼龙,表的话有区别,但肯定是人造纤维)。适合户外的着装,显然从产生静电的角度是不适合冬季北方的室内的。
对于人造纤维的产品,大家在洗涤时请注意一下产品标识的说明,因为一但洗涤不当出现问题,损害通常是不可逆的。对于涤纶纤维的内衣产品,最好不要在它的外面使用粗纤维的织物,这样可以避免更多的毛球产生(例如,不要在心逸外面穿粗线毛衣)。

上面的纯属个人观点,里面难免有错漏之处,还请大家斧正。

        主题        关于静电...
        作者        细雨
        时间        2001-11-05 16:13:22

可以这样解决:

将衣服漂洗干净后,在清水中加入适量的“金纺”(一种防止产生静电,使衣物柔顺的柔顺剂),浸泡3-5分钟,然后拧干,直接晾晒,不要再漂洗。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静电,尤其对化纤的衣物。我已经这样用了5、6年了,决无给“金纺”做广告的想法,超市还有好多其他牌子的类似的衣物柔顺剂,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喜好自己选择。


如果刚买来的衣服起静电,着急穿没时间清洗,可以这样解决:

我试过将防止头发静电的喷雾剂(超市里卖护发用品的地方可以买到),直接喷在衣服上,过个2-3分钟等它干后,再穿在身上就没问题了,不过这样坚持的时间不长,也就1-2天,然后又会起静电了。

        主题        很多化纤衣物,几乎所有的户外服装都标明禁止使用柔软剂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1-11-06 12:57:12

-------------------------------------------------------------------------

主题        请教众老驴一关于hikingboot的问题!
        作者        h&k
        时间        2001-11-04 22:01:18

小弟近来欲买一hikingboot,在深圳火狐狸看到garmont品牌的R2 gtx,感觉不错。
不知各位看法怎样?有人买过吗,感觉怎样?

        主题        请问La Sportiva的 Tibet怎么样?
        作者        三水
        时间        2001-11-06 22:40:54

主题        经典Trekking鞋,性能和价钱一样突出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1-11-06 23:51:12

        主题        鞋
        作者        open5
        时间        2001-11-07 01:24:53

Garmont的 r2 ** 和La Sportiva的 Tibet都是属于hiking boots,远足或键行,轻量级的,一般在新穿时不用太长时间的磨合,也比较轻。两个型号相比,是La Sportiva的Tibet要好很多,从品牌到具体的质量。La Sportiva是一个很好的牌子,比较贵的。但不是说GORE-TEX就好,从两个问题看出大家很喜欢GORE-TEX,言必谈GORE-TEX,但是如果你全面的看产品,从价格都能够看出来,不是GORE-TEX的也不便宜,尤其是MOUNTAIN。Tibet(西藏的意思,名字起的不错)的帮要高一些,对保护脚踝有一定作用。选材一般用合成材料或是内层皮,或者是象翻毛皮一样,轻便一些,防水和坚固要差一点。Garmont的另一款Syncro Nubuk 也不错。当然,低帮的平常穿很舒适,也是一种考虑。但我个人偏好帮高一些。

如果是BACKPACKING或MOUNTAIN呢,就会用没有经过切层的整皮。防水性好,牢固,就是比较重,而且要一段时间的磨合,让它适应你的脚型。
皮革和羽绒是到现在也不能完全用合成材料替代的。皮革主要是透气和牢固。而且,一双上好的鞋,磨合好了以后,会非常的适脚,该硬的地方硬,该软的地方软。是合成材料无法比拟的。我的一双La Sportiva穿了两年,爱不释脚。只是因为我们平常穿的鞋质量一般,而且着重样式,就没有深刻的感受了。而对于hiking呢,尤其是象R2 Flash GTX这样的键行鞋,我认为选购GORE-TEX意义不大,它主要是为了防水,一双全皮的完全能实现这个功能。只是高帮的登山鞋国内品牌质量太差,很难有如意的,虽然几乎所有的户外鞋都是中国和意大利生产的。鞋子是个性化很强的商品,各人会有很多自己的意见。
鞋底橡胶以意大利的Viabrem评价较高。Midsole有用发泡材料或橡胶,各有优劣,看个人喜好。Insole主要是保护脚弓。一双做工精良的鞋,鞋面是不会有一根线头的,鞋底橡胶也不会有粘连的碎胶。如果有,可以考虑不购买。
同时,对鞋型的挑选也比较重要,我们很多人的脚是短粗型,鞋型会有N、M、W三种型。一双鞋可能是身上除手表以外最贵的东西了,值得认真的挑选。

主题        再补充一点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1-11-07 09:06:21

我们平时购买的鞋子,鞋底是软的,走路比较舒服,也容易磨合,但这种鞋子的鞋底是很难应付真正困难的Trekking路线的。比较坚硬的Trekking靴子,比如Tebit和Makalu,他们的鞋底里有支撑的钢板,走路时基本不变形。所以选购这种带很硬的中底(midsole)的鞋子,注意不要买大了。因为一般的鞋子使用一段时间后鞋底会上翘,稍大的鞋子会变的合脚,而这些刚性鞋底的靴子就没有这个问题。

        主题        登山鞋
        作者        山行者
        时间        2001-11-07 10:07:28

出去玩,鞋最重要。我曾经买了一双蓝狮,就是美国的那个牌子,去广州和桂林玩,结果不但鞋硬磨伤了脚跟,在山上还因为路滑摔了一跤,划伤了手臂。
不久前为了去云南,到秀水买了merille 的全皮登山鞋,500大洋,不过在丽江的白水河发现,鞋帮开胶,另外,鞋的底有点软,走长路有点累,特别是在徒步虎跳峡的时候,发现也有不防滑的毛病。在经过两次登山后,鞋有点变形。
现在我穿的是scarpa的kumbu gtx,感觉好多了,在雪鸟买的,贵是贵了点,不过意大利原厂生产,雪鸟中国独家代理,品质还是有保障的,
就是贵了点,快2000了,打了这还要1500。
scarpa的网站是www.scarpa.net,好多好鞋,看看也过瘾。

主题        呵呵,¥1500,可以买很棒的鞋了。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1-11-07 11:57:53

        主题        我还想和您了解一下Scarpa的情况。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1-11-07 12:03:05

Scarpa是很好的牌子,可以和La Sportiva一争短长,但我听说Scarpa的鞋子鞋型设计不适合宽型脚,好象脚跟处比较窄,不知你穿过的具体感觉如何。

-------------------------------------------------------------------------

        主题        紫外线的作用及其他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1-11-07 13:25:10

雪面反射的紫外线比直射的强100倍以上。平时晒的太阳再多,也远不及高山上一下晒伤的严重。你们这次在高海拔的时间并不长,身体的适应性还没有完全检验出来。很多不以为然的小事,比如皮肤晒伤之类,时间短了熬一下就可以,如果时间长,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身体状态。在高原上一定要注意类似这些细节,让自己过的最舒服,这样才能保存体力冲击目标。
关于队伍的行进问题。每一只队伍的队员都存在体力不均的问题,但很少听说因为某人走的快,和大家发生矛盾。这里面我认为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1是你可能过于敏感了。每只登山队里都有矛盾,特别是关系到冲顶的大事时。大家有意见尽可以提出来,没必要窝在心里。2 是队伍整体利益的问题。如果因为少数人的做法而使多数人不舒服,这就影响了队伍的整体利益。下撤的时候,别人喝光了你的水,你隐忍不发,而攀登时,你的做法令别的队友感到担心,为什么就不能迁就一下别人呢?这两件事孰轻孰重?并不是说,自己觉得自己状况很好就可以无所顾忌,每个人都会对别人产生影响。站在你的队友的角度,当他看到队友以自己认为危险的方式在进行攀登,试问,他能不担心吗?他还能够继续和你建立信任吗?
类似的事情在我们攀登雪宝顶的时候也有发生,但那次的队友照顾了我们的感受,他的自我牺牲精神使我们平安登顶,我们每一个人都感谢他。建议你找一找太白客的雪宝顶登山日记。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不同,谁也不能强迫别人和自己的观点一致,但是看一看别人的意见想法,有助于完善自己的思路。你认为呢?

-------------------------------------------------------------------------

        主题        不要指望GPS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1-11-07 16:38:19

1。山高林密信号不好
2。气温太低电池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3。手伸不出来操作不便。
沿着河谷和简单的路线图,应该没有问题。

-------------------------------------------------------------------------

        主题        Gregory在北美是很牛的牌子。只是在国内就不知真假了。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1-11-08 11:48:22

没有见到东西质量,也不知道价格,怎么评论性价比呢?

-------------------------------------------------------------------------


        主题        鲍宁顿、梯木伯格70岁还在攀登世界上最难的山峰呢。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1-11-12 23:46:36

-------------------------------------------------------------------------

        主题        你说的3层防水手套在哪里?质量好的话我要趸一批。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1-11-12 23:50:15

手套其实是冬季或高山活动中非常重要的装备,大家却常常忽视它。国外有些高级的技术手套售价高达¥100,几乎是半件冲锋衣的价格。我们忽视手套,是因为习惯以日常眼光来看待它,但是在极限条件下,手套的质量或存在与否,直接关系到你的下半辈子。
真正管用的手套,必须采用Kevlar或其他不会冻硬的材料进行加强,最差也得有Codura加强,要不然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磨损。那种胶皮得不行,冻硬了就握不住东西,手上很吃力;或
作者: 科友影业    时间: 2005-1-12 09:39
标题: Kristian生前文集第五部分(lvye.org)/part 3
主题        ****先听我说几句,不要在这儿吵了。****
        作者        晨峰
        时间        2002-05-27 18:04:17

版主也是人,绿野的版主好像很有性格头角狰狞的还不多。所以先心平气和的听我解释几句。

跳蚤的贴子贴到计划版,我觉得很为难。
1、活动很好但是在风版和计划版有两个拷贝。
2、我的理解是这个活动和户外甚至游胡同的都有很大的差别。(请注意一下,我承认这里有“个人认识”不同的问题,但是这还用不着您这么大火气的在这儿指手划脚吧)。
3、我的处理方案:
首先给计划跟贴注释,表明我的态度。(我星期天正好加班,还有时间写这些)
其次考虑到帖子是在周末发的,不会造成太大的混乱,建议保留到星期一。
我和跳蚤的几个私信来往中也交换了各自的看法,至少我们两人的共识是将帖子保留到星期一移到风板是个折衷的解决方案。

我不明白为什麽还要"征求一下大家意见", 您指的大家是谁?凭什么?有没有可操作性?

青蛙同志,你对我的指责我可以理解,但是对现在版主们“失职”的打击面太大了吧。都是30多岁的成年人了,在这儿打个义工还毛手毛脚你觉得很有趣是不是?

我觉得现在绿野正好是多事之秋,没必要火气这么大,指责别人前最好想一下自己的行为。就像怀疑邻居偷了自己的斧头,就有一百个证据证明自己的“光明伟大”。如果您有任何建设性的建议,我会心平气和的听、改,但是这种大帽子以后就免了吧。

        主题        论坛是面镜子,每个人说的话都会反回来弹到自己身上。--mh语录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05-28 01:39:55

呵呵,精辟呀。
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大家都不是傻子,事情的前因后果都明了,当事人的人格个性都表现出来了,以后挑自己一块玩的同伴就更容易了。
呵呵。

-------------------------------------------------------------------------

        主题        请大家关注“绿野”
        作者        履星家
        时间        2002-05-31 10:22:22

原作发表于“活动照片”
小五台部分图片 [0] 青蛙 13 (9) 2002/05/31 09:57
http://www.lvye.org/uploadfiles/122110-001.jpg
http://www.lvye.org/uploadfiles/122124-004.jpg

本网站从来没有使用过这个域名,请本次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立即作出解释。

如果想另做一个“自助活动网站”个人表示欢迎。能不能叫“绿野”大家自有公论。

        主题        看来现在非常有必要制定一些措施防止类似的“揩油”事件了。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05-31 11:21:37

由于“绿野”不是具有民事能力的法人实体,遇到这类事情还真不好办。
名气响了,牌子大了,自然有人想搭顺风车,不过用这么差劲的手段,还真是亏他想的出来,呵呵。
这个事件也有正面意义,是该好好想象以后的路要怎么走了。

-------------------------------------------------------------------------

        主题        各位前辈弟兄可以给小的一个祝福吗?!--- 认识俺的烦劳进来啦!:))
        作者        跑来跑去中
        时间        2002-06-05 01:21:29

就要走了,应该是暂时离开吧,飞往我将要努力拼搏的地方:新西兰!真的很不舍,半年前,迷失自我的时候选择那里作为新我的起点,谁想到半截儿就找到组织了呢?!唉!也爱说“从不后悔”的我还真有点儿后悔了!一开始就知道要走的,可中间还是没能耐住性子,小试了一下牛刀,呵呵!效果尚可!其间给大家添的麻烦,还请猪位见谅了!:)) 下面是我因“绿色生活”而得到的秘籍,主要用于帮你重新获得动力和自信!具体操作如下:

先上升至山顶(2000米以上,首选小海驼!),然后穿越至距离最近的更高峰(首选大海驼!)
现在开始!面对群山大叫:绿野仙踪的东方女巫!你出来啊!我想要...(省略号代表你的愿望!)!!!
然后仔细聆听(你不会什么也听不到的!),深呼吸4次(代表你死过一次了!)
以最快速度下降至有小溪水的地方(首选啤酒溪!),用溪水泡脚1分钟(溪水很凉,不要不泡,也不要多泡!)
最后,回家,洗澡,睡觉!(记得!一定要洗澡!不洗澡并不代表你虔诚!)
......
如无例外,应该第二天你就会有无比的动力和好运气伴你去实现理想!:))
当然,因人而异,东方女巫跟我说:大约一个月一疗程,三个疗程包治百病!!!:))

操作方法就是这些,其中滋味还要细细体会!我的病就是这么治好的!
不过信则灵!你要不信我也没办法!:))
还有,这是秘密!传绿不传红的!
最后,猪你们好运啊!:))

小注:跑某人只是暂时隐退,且仅限于面容肉身,其绿色精神还会时常伴你们左右的!
不能亲临现场,唠叨就难免!偶尔灌水,还望同情的多多!
遇到好玩儿的事情,会讲给你们听!遇到问题,也请猪位插刀啦!
本想写的煽情些,骗些眼泪,没想到就这样了...呵呵!希望从始至终都带给你们快乐吧!

最后大喊:绿野万岁!万岁!万万岁!:))

        主题        强烈祝贺中。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06-05 08:38:57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历史传统使新西兰成为世界上登山探险和户外运动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那里一定可以玩的更爽。

-------------------------------------------------------------------------

        主题        西龙门涧-灵山穿越,为何110求助!(领队经验总结)
        作者        大麻
        时间        2002-06-11 00:29:57

回京后心中一直坎坷不安,心情低沉混乱,我到底是怎么了?想了一天,豁然开朗!绿野就是绿野,一个大家平等的环境,摒弃心中的杂念吧!把自己认真的刨开,也许会疼但定对大家都有好处……
大家现在也许还可以看见我在周末计划的帖子,西龙门涧-灵山的两日穿越。表面上我们12人安全的按照指定时间内回到了北京,但没有当地民警和工作人员的帮助,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虽然致使事情这样的结果有一定的客观原因存在,但我也有没有考虑周全之处,在此,我有责任将我工作的不足之处总结起来,以示大家今后注意!
我们第一天的行程还是干净顺利的,我带领大家安全的翻过板子崖,并到达鬼屋山泉,在此扎营补充水源。可是在第一天的晚上,老天就西历历的下起了雨!大家只好进帐睡觉……
第二天的早晨,雨还是在下,我很早醒来,考虑全队的行程!最后决定用四小时内翻山到江水河村。(当时折反最少要6小时左右)麻烦就来了,全队在150分钟的冒雨行军下,到达了山脉的顶峰,可是在大雾(能见度只有二三十米,也许更少!)和寒冷的干扰下全队行动能力、士气都急剧下将。没办法也只好先扎营山上。我曾和两个人两次探路,都没有找到熟悉的山梁还险些在大雾中迷失,而出于温度和大雾的考虑,也不敢贸然下山探路(有可能迷失在陌生的山谷中),所以在一时间内,被在困山梁上!其实当时我们所在地离村子只有半个多小时的路程,如果天气晴朗,探路的过程中完全可以看到山下的村庄,那红顶的房子……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选择再住一晚,等待第二天天晴肯定是可以下来。但我不肯定所有人员都可以坚持住寒冷和心里压力!无奈之下也只有电话110求助!打电话4小时内救援人员到达,在他们的带领下全队40分钟左右全部下山!
总结我的失误有三大点: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过分相信天气预报,没有让大家做好充分的防雨准备。致使第二日大家只能冒雨行军!白白的消耗了大量的能量。
第二点:没有按照自己所熟悉的道路走,而是选取了一条较近的新路,绕到山梁上,致使上山以后不能马上找到下到村子的道路,甚至在大雾的干扰下自己都不敢走了!
第三点:没有足够的信心坚持自己的路线!当到了山梁后如果将正西偏北的方向进行到底,还是可以走到江水河村的。(但在当时的情况下风险是大了些!)
另:这次要衷心的感谢鳄鱼、精灵、和公使。首先是鳄鱼,他在我全身心投入到行程和备用计划的时候,很好的帮我控制了众MM的心理情绪,这点非常重要!而精灵和公使则可称之为英雄!他们在山梁上冒着迷失的危险用时1小时以上和救援人员会合!给救援人员指清了方向!还有泰山和猫,你们都积极的配合我探路,你们都是好样的,谢谢你们!
在此,我还是没有后悔110求助的举动,最少他让我们全部安全的回到了北京。不过还是觉得有些不妥!如果当时没有手机信号,在大雾的包围下,我该怎么办……

        主题        我的意见:最大的失误,你没有意识到有意外是超出你的控制能力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06-11 00:44:30

我想起了2000年的玉珠山难,除了程度的差异,何其相似啊,包括队员在意外下的心态。
如果你看过玉珠山难的报告,会有一些体会的。

-------------------------------------------------------------------------

        主题        关于户外受伤的预防和治疗(抛砖主要是为了引玉)
        作者        晴天娃娃
        时间        2002-06-11 00:51:14

从4月底膝盖受伤到现在,1个多月没有畅快的玩过了,渐玩渐伤,这膝盖倒成了块心病。本来只是自己郁闷着,慢慢发现身边的朋友带伤上阵或因伤引退的都不在少数,所以想到把我久病成医的一些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更希望那些玩了N年的大侠们不吝赐教,说说你们的经验。

一、崴脚
对于初级玩家,崴脚可说是最常见的病症了,这毛病虽无大碍,在山上也是个麻烦。我在云蒙山、雾灵山和幽州峡谷都崴过脚(惭愧啊),对此伤的经验可说最为丰富。

预防:1、大家常说的方法,穿一双高帮登山鞋,给脚踝良好的支撑。这条就不多说了,只是提醒一下其重要性。对于以前厌恶穿高帮运动鞋的人(如我),也一定要买双中帮鞋,开始时可能感觉稍微有些不舒服,但到崴脚的时候用处可是大大的!
2、爬山的时候千万不要急,我现在的口诀是:上山不要跑,下山不要跳 ^v^ 上山时切勿因着急或贪看风景而忽视脚下的路(这可能造成更大的危险),而下山的时候因为脚腕已经十分疲劳,遇到一定高度的坡时若匆忙跳下极易崴脚。

治疗:当时用云南白药汽雾剂中的红色喷剂降温我觉得还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之后在24小时内冷敷(若经过小河简直是绝好的冷敷机会),24小时后热敷(我只坚持了2天)。对于崴脚来说早期的治疗我觉得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这次在幽州崴脚,其实情况挺严重,但因为身旁有一医生一医学博士指点迷津,回家后一周就基本复原了:)

二、水泡
起水泡基本意味着2种情况:一你买新鞋了,二你长途跋涉了不止一天,我第一次起水泡是2种情况兼备----穿着新鞋徒步三峡。

预防:1、在长时间徒步前登山鞋一定要有充分的磨合,不是说在城市中溜达一天就算磨合,起码得爬过两、三次山才可以。我去三峡前穿GT鞋爬过2次香山,觉得还是不太够。
2、在登山的过程中,我感觉好的鞋垫能使脚比较舒服,因此推测应对起泡有预防作用。推荐普尔斯马特卖的一种日本的运动鞋垫,¥30,柔软不变形并能保持鞋内无异味,呵呵。此外还有传统的两层袜子的保护方式,因为棉袜容易起皱,因此内层尼龙外层棉袜是最佳组合。

治疗:无它,狠心拿针将其刺破,把水挤出,贴上创可贴即可。只是这挤水有一定技巧,一定要忍着疼把水挤干净,否则第二天泡中鼓鼓还要走路,这才是痛苦的开端!不过据俺娘介绍就算把水挤干净也可能再发出来,所以要留一根头发在里面导水,这就比较高难度了,要将头发穿过水泡,在两端打结固定,如果头发太柔顺是打不好结的哦!

三、抽筋
当你的生活日渐腐败而出行日渐自虐的时候,抽筋就是一种常见病,这是提醒你:该锻炼了!

预防:1、主要是加强日常锻炼,理论上来说最有效的是杠铃蹲起,当然爬楼、长跑什么的应该也有效果。个人认为还应该加强一点柔韧性锻炼,因为――“抽筋”嘛,顾名思义,不锻炼筋怎么能缓解呢?!
2、在肌肉还没长起来之前,能借助的就只有护腿了,不过感觉用处不大。还有就是注意爬山姿势,理论知识:每一步都要把腿挺直,用骨骼承重(在你膝盖没有问题的情况下),狮子王说登山圣经上介绍收腿时要向后抬高(很像小狗便便后蹬土的动作),可以放松肌肉,这动作由于过于不雅我很少尝试,因此对其效果也不很清楚。
3、休息时尽量放松肌肉,如果地面干净可以考虑半卧两腿上举互相轻踢。

治疗:没什么可说的,倒在路边找人踹一脚!

四、膝盖积液
这个问题比较困难,我至今还在为此烦恼,特别是总搞不清到底好彻底了没有,经过云南一役常担心在山上伤情复发,成为出行的障碍。因此迫切希望老驴们给些建议!

预防:1、带个好护膝
2、登山前后用手在膝盖周围摩擦,一方面是提高温度,一方面是促进润滑液分泌。

治疗:据介绍红外线照射和针灸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现在有种针灸仪,我正在尝试,应该也有帮助吧。

最后,对于身体不好百伤缠身的人来说出门最好带上登山杖和弹性绷带,即使只是爬个小山。因为在你的腿使不出力的时候,你会发现登山杖简直是个宝贝,而弹性绷带,可以兼任护腿和护膝的职能。

        主题        抽筋的一个原因(可能是主要原因)是电解质失衡,而不是单纯的疲劳。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06-11 12:10:48

出汗导致电解质失衡,会造成很多问题。
好象体液中钙的缺乏会造成抽筋,所以最重要的是控制好出汗。

-------------------------------------------------------------------------

        主题        谁能给我一个明确的回答?
        作者        云子
        时间        2002-06-14 12:20:08

我是新人,头一次参加了绿野的活动。对绿野的关注已经不是一两天了,我喜欢你们的出行方式,我认同绿野宗旨

我把我自己看作是绿野的其中一员。

让我遗憾的是头一次出行就一种被欺骗的感觉!!我是参加6月8―9日的兴城葫芦岛活动。总费用398元。吃与住、行完全是旅行社的标准。并在旅途中发生了非常不愉快的事情,由于考虑面子问题我在这里不想说了。

返回后,越想越生气,不知道到底是谁的原因?难道这就是我心目中的绿野吗?

        主题        这人的计划明显是赚钱的商业队。斑竹失职,你自己也有责任。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06-14 12:31:25

晨风要求他给出明确计划,但没有答复;费用明细也是一塌糊涂,根本不是绿野的风格。
对你的上当受骗表示遗憾。但是这里是开放的公共论坛,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发计划,包括商业活动,斑竹也不能保证清理所有的商业帖子。所以你自己应该有辨别能力。多看看其他人出去的文章,对这里的风格有更深的了解,就不会这么轻易上当了。另外你应该看一下组织者的情况,只要点击他的名字,就有以前的个人文章,就可以了解他的资历、活动的性质。基本的经验是,这里的活动是自助AA制,如果一个计划里把吃住行都安排的如同旅行社标准,9成9是骗人的商业队。

另:建议删除“木马人”的ID.

-------------------------------------------------------------------------

        主题        咨询速降的“高危险度”
        作者        钛十三
        时间        2002-06-18 08:58:05

再看《登山圣经》,看到关于攀岩后下降的方式,提到“由于速降的高危险度。。。”
是否能指点一下可能出现的情况呢?

        主题        我觉得下方只要有经验丰富的保护是不会有什么特大的危险的
        作者        直立行走的猫
        时间        2002-06-18 09:51:12

下降途中要尽量保持短距离直线下降,不要为追求美感而选择蜿蜒的路。这样非常容易被绳子横拉造成重心横移。其实速降是身体协调能力的考验

我见过有个俱乐部组织了20多人(全是第一次)做40米速降,还有几个朋友带着几个7、8岁的孩子在同一地点速降。没有什么危险。倒是做下方保护的人最危险,小心上边被速降者踩下的石头啊,!!!安全帽是必备的,这是原则,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

        主题        速降是永远的地狱噩梦,你玩多了就知道了。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06-18 10:03:24

主题        非常想听听高手们谈谈宝贵的经验
        作者        钛十三
        时间        2002-06-18 16:26:58

        主题        hehe,说说吓人的经验吧。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06-18 16:53:53

1。以前Andes和Bince曾经背着背包绳降下一个岩壁,因为背包重,身体后仰,失去控制,结果一个人摔在岩壁的一个小平台上,险些挂了,另一个手指被绳子烧伤,见了骨头。

对付这种情况一定要加一个简易的胸带,用一条100左右的扁带或小绳交叉背在身后,用一把锁扣住绳子就不会后仰了。

2。去年春节我们爬阳朔拇指峰,下降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奎木狼下降的时候降过了头,向下一看之间黑洞洞的空气里飘着两个绳头,也是差点挂了。幸亏身上带着器材,把自己保护在岩壁上。

绳头一定要打结。

3。风和5V爬纪念碑的时候就带了一条绳,从第一段保护站扔下绳子发现绳头离地还有3米多,只好又爬回到山顶,从旁边绕下来。


4。上周我从新线路上下来,天已经黑了,抽绳子的时候带下岩壁的一块小石头,打中自己的腿造成一点皮外伤。

下降的时候清理好路线上的碎石和树木,防止缠绕和带下石头,也要防止石头砸绳子,更要注意不要在锋利的岩棱上切割绳子。

5。5V在凤凰岭曾经绳子被卡住抽不出来,好在他们是1个pitch到地,要是多段pitch就会被捆在岩壁上。

打结的绳尾记得解开再抽绳。

一般新手易犯的错误是下降高度把握不准,绳尾没有打结;还有没挂好保护就拆下降器的;或者绳子被卡住抽不来上下不得的。
更“高级”点的错误是下降站失效,那就彻底歇菜。对于膨胀钉保护的路线相对安全一些,而传统攀登和登山这一点尤其严重。无数高手都死在这上面。

关于拿下降作活动的问题,以前我们也没有重视过,我还曾经“带队”玩过速降,但我始终担心总有一天会发生意外,只能祈祷不要发生在自己和朋友身上。

        主题        补充
        作者        背包
        时间        2002-06-18 17:09:33

绿野早期的一次活动,有一个长发MM的头发被绞到保护器械里
只好由GG上去把头发剪了 :)))))))))))))))

        主题        速降不能“速”降
        作者        CK
        时间        2002-06-20 00:26:15

虽然是速降,但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图快,应该慢一些,特别是新手,一般都比较紧张,有时会忘记技术要领,这时慢一些,有助于处理情况,比如可以从容的选择路线、处理脚下的情况。现在一些人在玩溪降,更要注意这个问题。出事情往往就因为快。我曾见到一个新手下降时因为快跌倒在崖壁上,尽管有下保护,但因为他比较重,依然下落了7-8米,幸好没有摔伤。

另外,可以在下降时采取一些必要的保险措施,比如增设上保护,或者采用抓结保护等。

        主题        非常感谢!
        作者        钛十三
        时间        2002-06-18 17:49:49

每个经验都是用生命的风险换来的

        主题        如果用GRIGRI是不是要安全很多?
        作者        长工
        时间        2002-06-20 15:11:54

        主题        你看下面的那些例子跟下降器本身是什么类型的有关系吗?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06-20 15:21:54

-------------------------------------------------------------------------

        主题        个人登珠峰的人(转自新浪山野)
        作者        北黑我谁
        时间        2002-06-18 13:52:00

主题:个人登珠峰的人
版权所有:andes 原作 提交时间:22:55:20 06月17日


王天汉,74年生人,籍贯四川。近六年在北京求学。信仰佛教。
在这次攀登珠峰前无任何高山、冰雪经验。

攀登珠峰的出发点有三:
1)为实现一种个人精神、信仰。
2)在当前西部大开发的大环境下,为大多数内地的人对在高原生活的困惑,以自身的行动做出一种说明。
3)激发国内的登山运动发展

前期准备:
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做了充分的准备:
去年就来到拉萨适应, 寻找各种机会了解珠峰的情况。
今年元旦一过,就来到拉萨。三月份和仁青平措老师进入珠峰大本营适应。一、两个月其间,走了大本营周围的大部分山峰,学习了装备使用技术,高山行动经验。在 ABC (前进营地6500m)呆了一个月左右,从ABC到北坳进行了五趟运输个人物资,第一次负重达40斤,以至夏尔巴都认为他也是夏尔巴。
到五月中旬珠峰好天气周期开始,从北坳(7028),7900,8300,summit,借助路绳,一个人,一天一个营地,于17日登顶。

凳顶过程:
六月17日凌晨3时从8300米营地出发,在其他登山队(凌晨2点出发)后行进。逐渐超过别人,过了8500,由于没有路绳,不知方向,等待近一小时,继续攀登。于中午12时左右登顶,在顶峰停留近两小时,于下午5时左右下撤至8300米营地,过夜。在顶峰看卓奥友、马卡鲁等山峰,感觉很矮。在攀登第二台阶时没有使用上升器,双手攀绳,借助铝梯攀登上去。下降时,没有使用下降器,路绳在手臂缠绕下降。
关于这次登顶珠峰,他十分感激仁青平措老师对他的帮助。

以后目标:
登山:如果条件成熟,为完成仁青平措老师的心愿,攀登梅里雪山。
人生:宣扬自己的信仰,从事公益事业。

email: wthi0006@sina.com.cn
tel: 010-62927961

附:
刚来拉萨时,尼玛老师就讲过去年有这样个人要登珠峰,王天汉,信佛,并且在登山队和学校呆了一段时间。
在拉萨,时不时就能耳闻要登珠峰的。一次是黄超和平措正巧手里拎着副冰抓去吃饭,一个西裤皮鞋的老哥冲上来就问,“去登珠峰咋走?”。
后来,我在珠峰大本营呆着的时候(五月初至五月中),听说王天汉一直和仁青平措老师呆在ABC。
再后来,回到拉萨,一天晚上正在吃饭时,尼玛老师接了个电话。然后对我说,“两个学生登顶珠峰了。王天汉也登顶了”。
王天汉回到拉萨后,一直住在仁青平措老师家。一天,我跟他说想找他聊聊,因为内地的不少山友都挺了解他和他的这次攀登的。然后我们一起去了旅行者酒吧。他不喝酒,但烟抽得较凶。聊了两个多小时,我的两扎青稞酒也喝完了。
后来,按那天他的思路整理了这篇东西,并让他过目。

        主题        是不是经过精心的准备和科学的计划,我们都可以登上去那?
        作者        轱辘
        时间        2002-06-18 14:41:29

主题        去看看《进入空气稀薄地带》吧,会给你一个答案。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06-19 12:22:32

这本书里对攀登珠峰的困难描述了一部分,正好赶上一次惨重的山难。
作者本身是一位很牛的攀登者,也是一位记者。他的一些观点并不一定正确,但仍然可以看出许多东西。

-------------------------------------------------------------------------

主题        蝴蝶近摄四幅
        作者        金歌
        时间        2002-06-20 03:32:48

适当的采用近摄镜头,对植物和昆虫等拍摄,能获得更丰富的内容。

器材:Nikon F100, Nikon 105mm f/2.8 Micro, Nikon SB-28 闪光灯,
曼富图 190B 三角架,富士 Velvia 反转片。
数据:125分之一秒, 光圈 5.6

由于扫描的分辨率交低,图片有颗粒,抱歉。
http://www.lvye.org/uploads/lvyebb/138814-butterfly01.jpg

主题        加个偏振,把叶片上的反射光压下来,似乎可以更好的突出主体?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06-24 00:15:01

-------------------------------------------------------------------------

        主题        我的DIY历史。
        作者        素食者
        时间        2002-06-24 17:28:15

我认为DIY一把刀是很有意义的事情。酸甜苦辣都有,长学问长见识。

我只有一把瑞士军刀,出门显然不够用。由于我在钢铁企业工作,就近找钢研所的哥们,找了些好钢。

刚开始不太懂,弄到一块咱们国家新型驱逐舰167号的直升机着舰钢,其实也算不错,韧性好,硬度够,不生锈,可惜刚做出形状就不小心被工厂警卫没收了,还写了检讨书,罚款五十元,糗啊!

后来对刀明白些了,花不少时间弄了块上好的德国工具钢,此钢又硬又韧(相对普通工具钢而言),净重一公斤,是公司买来做实验化验成分好仿照生产的。然后骑车到农村找了个铁匠哥用汽锤打扁,在工厂用砂轮磨出形状,买了几块粗细不同的磨石在家化了几天功夫磨好,参考了很多不同的名刀,选中M9做模型,又抓住学钢冶的同学,逼着他弄了一套工艺流程,在钢研所的电炉中控温900度加热了两个小时,在淬火油中淬火,书上说这就把结构晶体变成玛氏体,是好钢了(不懂……),再300度回火半小时,增加韧性;再细磨,焊上不锈钢的护手,成为很不错的一把刀。

刀重将近一斤,长30厘米,刃长19厘米、宽4厘米,形状简洁实用,寒光闪闪(亚光处理我想过,以后再说吧),不敢和洛氏硬度56度的瑞士军刀比,平时剁个粗铁丝什么的很轻松,砍木头、切排骨不在话下,不过本人是素食者,不会有砍骨头的机会吧?:)。刀尖极结实,曾用手锤大力敲击刀尖,居然不变形。用不着这么结实,正准备把刀尖改尖些,增加穿刺性。带着野营了一回,完全满意。自己动手做的刀,总有血肉相连的感觉。真正是手的延长。我现在正在想办法做刀鞘。

做刀很容易,只要材质好,加工合理,完全能做出合乎野外要求的好刀。我这把刀前后花了几盒烟钱,也就三、五十元吧,还留下些磨石、钢挫什么的工具和各式资料,经此一役,我对刀的认识大有长进,自觉以前就是买把好刀也是糟踏。

        主题        真棒!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06-24 17:50:19

-------------------------------------------------------------------------

主题        生命只有一次――螯山报告
        作者        GRAYKNIGHT
        时间        2002-06-25 19:10:34

18日杀到太白县红水河林场时感觉就有点不爽,林场的牌子上写成了“洪水河”,看看天气
不错,远处光秃秃的秦岭主梁一目可见,也就没有多想。标高3467的秦岭西巅螯山,看来也
不过如此嘛。为什么没听说有什么人上去过呢?
19日和20日都很顺利,尽管连采药人的小路都没有。山高水长,沿河道走,理论上走到源头
就到山梁了,河越走越窄,也越走越陡,徒手负重攀岩翻过了十几道瀑布之后,整个河床都
成45度,20日晚扎营的时候,离顶峰不过二三百米的高差了。当天下了一阵小雨,没在意。

21日凌晨的一场大雨使形势直转急下,在斜坡上扎营导致水倒灌进帐篷,搞湿了偶的睡袋和
衣服,登顶已经很不理智,匆忙收拾一下早晨六点向下逃窜,最终,中午12点,我悲哀的发
现已经被困在一个分水岭上,两条小溪之间,来时没脚的小溪已经浊浪滔滔,两条小溪汇合
在一起,在我们前方十几米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宽达50米左右,高约30米的多级瀑布,势如
壶口,水花溅起十数米高。唯一的选择是扎营等待水退。当天,雨声未停。
22日早晨,试图冲击过河,未遂,退回宿营地做长久打算,用绳子和绑腿再砍了一大片毛竹
搭了个简易窝棚,夏至,最长的白天,螯山?熬山?所有衣服都是湿的,两个人带的四个火
机奇迹般全部挂掉,两包火柴也湿了,几斤米成了垃圾,干粮已经很少了,为了保存体力,
两个大男人挤在一条半湿的睡袋里取暖,大雨瓢泼不停,精神几近崩溃。
23日凌晨,猛烈敲打雨布的暴雨声几乎是在敲响丧钟,水退遥遥无期,等待救援更是黄梁美
梦,再困下去,即使体力可以支持,精神也已无法承受,每人吃了一个干饼和一点牛肉干,
趁还有体力,决定拼死突击下山。早晨5天,老天开眼,奇迹般发现右手小河水退少许(无法
理解),我扔掉已经湿了的睡袋和所有可以不要的东西(包括身上穿的内裤),轻装,冒着
摔下瀑布的危险强行过河,现在,等待我们的是十几个大瀑布。别无选择,必须在沿河的山
腰上杀出一条生路,所有悬崖陡坡都已不放在眼里,迫不得已,有时连割手的荆棘都必须死
抓不放。中午,在砍倒一棵大树搭桥过了条小岔河后,宽阔的主河道到了,河道上有很多小
沙洲,这才使我们有渡过去的可能,在沙洲之间的河面大约只有十数米宽,每次反复侦察数
次后,我再绑上绳子试探冲击,反复数次,总能成功,再把水性不好的同伙拉过来。如此十
数次,终于,两小时后,主河成功渡过。冰冷的河水使我体温严重丧失,只有不停走路。
求生的欲望如此强烈,使我们似乎永远感觉不到饥饿和疲乏。现在,沿河岸走30里就可以到
达林场。由于水面比来时急剧变宽,我们又一次被逼到一处十数米高的悬崖,借助一棵树干
翻上崖顶后,发现面前唯一的难题是怎样从另一面下去。似箭归心,何难?把背包踢下去,
把仅有的绳子绑在一棵松树上,垂直极限飞身而下,毫不犹豫,的确很刺激,但我平时真不
敢玩。晚十点,在强渡过最后一道小河岔后,林场到了,朴实的山民接待了我们。我吃到了
三天来的第一顿热饭。
24日,早晨在来时的桥头等回程的班车,天气如此之好,万里无云,好象前三天所发生的只
是大山开的小小玩笑。
25日,坐在电脑前,喝杯可乐,穿着干爽的衣服,我感觉很幸福!真的。

        主题        危险的山洪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06-26 21:48:32

很多北方的山友,由于地域条件的限制,没有见识过山洪的威力,对它的警惕性不高。
我记得去年夏天有一次大雨,很多队伍被困在山里,有的坚持了一天多才得以脱身,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那次有云梦峡、天仙瀑等若干队伍被困。
那天中午我正搭车路过云梦峡口,看到前一周还砾石裸露的河道里浊浪滚滚。后来听目击者说,直径2、30厘米、重达十几公斤的石头扔到水里,根本都不沉底,眼见着泛泛滚滚的被冲向下游。水里裹胁了大量的泥沙和大小石头,有人穿着安全带系绳试图涉水求援,没走几步就被迫上岸,全身都被水流和石头打的青紫。

-------------------------------------------------------------------------

主题        云川
        作者        雀巢
        时间        2002-06-10 12:05:26

成都--北京的飞机上竟能看到云海上的山脉,落日穿过山峰,金光缕缕。
http://www.m-day.net/x/sun.jpg
nikon F80,sigma24-70mm,f8,kodak100vs

主题        如果把片子上方的部分再裁去一些,是不是色彩和构图会有一些区别?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07-01 17:46:01

-------------------------------------------------------------------------

        主题        技术登山着装要点(原文)。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07-04 02:46:19

Dress for success -- stay dry and warm in the mountains

By Mark Twight and James Martin

Technical climbing is a stop-and-go activity, where a strenuous and sweaty lead is often followed by an hour-long stasis of cold belay duty. If you're not careful, it's easy to get damp and chilled -- the perfect prelude to hypothermia. The trick to staying warm is to choose a set of clothes that minimizes perspiration when moving and also keeps you warm at the belays.
Some people advocate adding or removing insulating layers underneath a shell jacket to maintain an even body temperature. But this process requires time-consuming undressing and dressing as well as harness adjustments at every stop along the way. Plus, wearing a jacket and pant shells large enough to accommodate several layers underneath makes them bulky, heavy, and clumsy. Instead, try the following clothing suggestions, and experiment with garments of varying warmth to find the perfect system.
Choose an action suit for climbing. The foundation of a dry-and-warm clothing system starts with a light, flexible "action suit." Depending on conditions, this could consist of a stretch-woven fabric (brand names include Schoeller Dryskin and Polartec Powershield) worn as outerwear or simply a light windshell worn directly over long underwear. The minimal action suit will keep you warm while moving without making you so hot that your muscles become inefficient (remember that cool muscles are more efficient than overheated ones); you won't sweat out moisture that must be replaced; and your body won't expend extra energy cooling itself. Likewise, if you don't sweat leading a pitch, you won't soak your insulation or supercool due to rapid evaporative heat loss once you stop. Use the zippers on your action suit to fine-tune your system on the go.
Avoid wearing your waterproof/breathable jacket. If it's cold enough to require additional clothes for your action suit, make sure the next insulating layers are more breathable than the windshirt, so they can conduct any evaporated moisture farther away from your body. Unless wet snow or rain is falling, don't wear a waterproof/breathable shell, as it doesn't breathe well enough to allow lots of moisture to escape. Instead, choose a lightly insulated jacket with a microfiber shell fabric (i.e. a basic, unlaminated nylon that has the bonus of being much less expensive than waterproof/breathable fabrics), or a stretch-woven jacket, both of which are quite warm, windproof, and surprisingly breathable.
Your legs radiate less heat than your torso, so you're unlikely to soak your pants with moisture. For your action suit you can get away with wearing more impermeable shell pants full-time, such as those with true waterproof/breathable fabrics.
Don't skimp on the belay jacket. At the belay, don a big belay jacket over your action suit and put side-zip overpants (if needed) over your legs. Pop the belay device through a panel in the front of the overpants and settle in for the two-hour belay. Most of the moisture built up in your action suit will push into the belay clothes, so it's best to have synthetic insulation here rather than down, because down loses its insulation value when wet. As with your action suit, avoid a waterproof/breathable shell fabric on the belay clothes, as it doesn't pass moisture as well as a microfiber fabric. Your belay jacket will inevitably become damp or wet with your body's evaporated moisture, but you can dry it out at the hut or in your sleeping bag at night.
Excerpted from Extreme Alpinism: Climbing Light, Fast & High, By Mark Twight and James Martin, The Mountaineers Books (800-553-4453, www.mountaineers.org).


To prevent sweating while climbing and subsequently freezing at the belay, wear a minimalist "action suit" while on the move, and layer over it during breaks.


-------------------------------------------------------------------------

主题        能探讨一下渡过溪流的办法吗?
        作者        阿森
        时间        2002-07-09 12:28:01

雨季到了。一场大雨下来,小溪涨水的情况经常出现。包括去年云蒙山商业俱乐部被困,以及新疆的事故。
那么,有什么比较理想的办法安全渡过涨水的溪流吗?
《登山圣经》里面写的也比较少。

主题        这方面的知识经验不多,希望有经验的朋友多多指教。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07-09 13:09:31

一些基本的常识:
河道窄的地方水流更湍急,所以不一定比河道宽的地方适合涉渡;
河道的转弯处水中暗流较多,不适合泅渡;
塑料或橡胶底鞋在河底的鹅卵石上较滑,过去的那种布底的鞋更适合踩石头。

-------------------------------------------------------------------------

        主题        攀岩中指似乎扭伤,酸疼。请指点怎么办
        作者        长工
        时间        2002-07-12 10:08:35

主题        中指的力量是最大的,一般不容易受伤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07-12 10:47:53

伤食指和无名指的可能性反倒更大一些。
首先看是不是腱鞘的问题。腱鞘包围在肌腱外面,如果受伤是“指肚”的位置疼痛,握拳费劲,无法提拉重物;
再看是不是关节的问题。关节是否明显肿胀,轻轻的向侧面掰手指,是否有明显的疼痛;
第三看是不是肌腱的问题。是否握拳费劲,无法提拉重物,有“抻筋”的疼痛感。

如果症状都不是很严重,注意恢复和休息就可以了,关节损伤歇1、2个星期,腱鞘和肌腱时间长一些,4-8周吧。可以用一些中药擦剂,或者“扶他林”之类的。可以用胶布或伤湿膏适当固定。恢复以后要慢慢锻炼,可以练练橡皮圈握力器,尽量避免复发。

如果疼痛严重,建议找医生看看。

主题        手指有三个关节。
        作者        anthony
        时间        2002-07-12 16:02:58

一个掌指关节(与手掌连接部)、两个指间关节,俺猜也许你是中指中间那个指间关节扭伤。
常见的指间关节的扭伤一般是韧带伤,严重一点的有关节囊损伤。
一般是固定指关节,用塑料板或小铁片垫在里面包扎,用跌打损伤的中药外敷,休养一段很快会好。

肌腱损伤多在肌腱的止点处,捏住受伤关节的下方,忍着疼用力伸屈手指,伸不直就是伸肌腱断了,弯不了就是屈肌腱断了,没的说要去医院手术接上。

        主题        谢谢指点,感觉您的专业知识对我们这些门外汉非常有用。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07-12 18:15:20

一般人运动伤害的很多经验是通过“伤害”本身得来的,成本高昂啊,呵呵。
非常希望能够得到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指点,不仅能够得到正确的治疗和恢复,还能够再一定程度上预防。
专业知识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就能够给我们很大的帮助,比如上贴提到的判断肌腱损伤的方式就非常有实用价值。

-------------------------------------------------------------------------

        主题        问一个可能会挨骂的问题
        作者        火树_
        时间        2002-07-15 23:47:58

看过这样一句形容户外运动的话:带走的只有照片,留下的只有脚印。

一直以为这是绿野精神,颇感自豪。

但在坛子里看到有贴子描写在自然保护区里砍树(砍柴?)用来篝火的美好回忆,估且不论是不是有违森林防火的要求,单只从绿化角度考虑,好象也不算妥当吧?

心里有些疑惑,还望各位不吝赐教。

主题        当然不妥!
        作者        黄金狮子
        时间        2002-07-16 00:28:25

请问是哪个帖子?

        主题        自己找找看吧,不然我真要挨砖了
        作者        火树_
        时间        2002-07-16 00:34:09

        主题        不同意你的意见!
        作者        辟邪
        时间        2002-07-16 01:24:23

大家出去点篝火都是捡的柴,或是用一些枯死的树枝,绝不会破坏自然的树木!至少我们出去都是这样的!

        主题        错了,烧枯柴一样破坏环境,只是轻重程度的差异。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07-16 09:01:46

另外,在树林中烧篝火,也是安全隐患。
并不是说完全不可以烧篝火,比如天气寒冷、衣服潮湿,或者没有作饭的燃料,在确实有必要的情况下,本着以人为先的原则,烧篝火是可以的;但我一贯反对为了单纯的娱乐烧篝火。

建议你看看《登山圣经》中的“低冲击性登山”的原则,看看国外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是如何尽量保护环境的,我相信你们的这次活动参加者会觉得汗颜。

玩户外的人越来越多了,而我们的资源相对贫乏的多。登山者不自律,总有一天自己看到的是满目的灰烬和创痍。

主题        关于“看看国外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是如何尽量保护环境的”,我有话说
        作者        sealbox
        时间        2002-07-16 09:30:11

今年五一,我带着我家MM去黄花城,第二天在宿营地碰上五个鬼子,3男2女,其中一个女孩是中国血统,但不会说中国话。
大概5点半左右,他们开始找树枝准备生火,过了一会儿我们发现他们拽过来一棵桃树,叶子是绿的,显然是活树,从刀口看应该是用瑞士军刀之类的刀具锯断。照理来说长城上是不予许生火的,但我们每次晚上路过都有人生火,所以对生火并没有太在意,但他们居然砍了一棵活树,令我们很不高兴,当即上前理论。一开始,他们辩解说不是他们砍的,后来说不过去,又说砍了这棵树如何如何的无关紧要。我家MM勃然大怒,与他们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最终才令他们道歉,答应不再砍树。其中砍树的是一个来自比利时的小伙子,所以,鬼子环保意识强吗?我不敢苟同。

        主题        这样的比较没有意义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07-16 09:37:32

外国人一样也在中国的公共汽车上搞性骚扰。
主要看社会或人群的整体意识。
《登山圣经》能够以一种系统全面的方式把户外和环保落实在文字上,说明国外这些登山者他们的整体意识处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上,而且关键不仅仅是简单的口号和原则,有非常具体的操作方法的指导。

主题        没事插句嘴:
        作者        走啊
        时间        2002-07-16 03:41:08

1、谢谢你能时刻关注这种问题,相信坛子里和户外有这样的监督者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吧?
2、既然这个游记你看到了,那么哪怕是在坛子上直接提醒当事人或询问相关人员以求证实,会比较好吧?我想,大家是会理解的。但是唐突地冒这么一句,大家摸不着头脑,当事人也不见得知道,效果不好吧?
3、再次感谢你能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让大家留意。:)

        主题        我觉得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
        作者        生财有道
        时间        2002-07-16 10:03:18

如果说污染环境,那么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创造垃圾,破坏环境。
我们出去野外,应该说一个最主要的目的是亲近大自然,更好的树立一个爱护自然的观念

如果如你所说,枯树不能用,那我们再想想,山泉能用来洗脸刷牙吗?一路过去,汽车产生多少废气,那我们到底还该不该去?

        主题        野外不应该使用化学洗涤用品,这个危害更大。我正要说这个问题呢!!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07-16 10:25:27

上周末去小五台,在2400营地,早晨在水源边上就有几位女士(可能是绿野的,也可能是3夫的,反正营地上就那么几只队伍),在使用化学洗涤用品。这是非常差劲的行为!!!!
本身2400就是2200营地的水源上游,更是整个东台大沟的源头。
使用化学洗涤用品,虽然下游的水流很大,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但对那个水源本身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你自己在这里洗的爽了,你让别人怎么喝?!

周末活动本身时间较短,即使一天不使用肥皂之类的东西,也不会有明显的不适。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应该不用。当然如果是十天半月的在外面,皮肤清洁还是必要的。

        主题        这个问题值得讨论,建议斑竹置顶。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07-16 09:04:15

        主题        你的问题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07-16 10:52:05

1。你认为在野外烧枯枝不会对环境产生太大的影响;
2。你混淆了绿化和影响环境的概念
3。你认为自己的户外经历已经足够你判断事情的对错,不需要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即使只有一小部分可采纳的东西。

主题        户外运动不对环境造成影响是不现实的
        作者        CK
        时间        2002-07-16 09:57:51

户外运动肯定会影响到某一局部的环境,这是毋庸置疑的。即便我们十分在意也不可避免的对环境造成影响,比如我们行走在山林中会破坏道路两旁的植物,我们走过的道路久而久之就会或多或少的水土流失,我们在扎营时帐篷下面的植物统统被压倒,有些就此结束生命,这也是影响。但我想说的不是这些,而是自然界有一种自我恢复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受到破坏的地方就会恢复如初。值得探讨的是什么限度的破坏可以恢复,而什么样的破坏就会造成永久性的不可修复的影响呢?

我们在户外中对于环境是应该保护的,但也并不是不可利用的,只是应该本着安全、有节制的原则。单纯的强调某一个方面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用一种专业的看法来看待这个问题,毕竟人类的生存是依赖于自然的,不可能与自然脱离开,因此我们还是考虑如何合理的运用自然界给与我们的资源吧。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请大家斧正。

        主题        很中肯。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07-16 10:13:12

关键就是“度”和“类”的问题。
比如在沙滩上烧枯枝,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烧过的篝火和灰烬对动植物没有什么影响,掩埋后对景观也没什么破坏;但在山林中烧篝火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烧出的灰烬是不错的钾肥,但它偏碱性,可能使这里的某些植物死亡,烧火使营地的景观(包括气味)发生大的变化,进而可能影响某些动物的行为,等等,后果是比较难预料的。

还有一个是心理体验的问题。
当你们围着火堆高兴的时候,你有没有想到你的快乐已经损害了自然的一些哪怕小小的东西?你有没有想到动物们在树林深处恐惧的瞪着你们?你有没有注意到今夜你的营地周围没有小鸟鸣叫?。。。你还乐的下去吗?

        主题        让我们讨论出一个可行的范围和程度
        作者        CK
        时间        2002-07-16 10:56:54

我想我们可以划定一个范围和程度,使我们有一个可以参照的行为准则,有些事是不可能杜绝的,就向社会中其他的事一样,与其压下去,不如很好的疏导他。当我们把握安全,节制和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最小伤害的原则下,可以考虑合理的利用当时所能得到的自然资源,但在以上原则有任意一项不能被满足时,就应终止任何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在此并不强调任何的特殊情况,以加强我们的保护性。

那么,现在让我们明确在那些是不容许情况:
1.安全性不被满足 冬季、落叶及枯树密集、大量油性树种(如:松树)、风季(或大风天)
2.不允许过量砍伐树木,只允许使用枯枝及枯树
3.不允许余烬未熄时离开

我只是开个头,希望大家补充完善。

        主题        这个范围不好控制。而且我的观点和其他一些人的也不完全相同。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07-16 11:05:01

我的看法是,在满足自己基本需要的范围之外,就尽量不要对野外环境造成影响;
有些人的看法是,在可利用的范围之内,把他们都利用了。

呵呵,我觉得如果是后者的话,以我们这个爱好者的基数,很快就会看到后果了。


-------------------------------------------------------------------------

        主题        FT,看了关于昆明攀岩被困的消息,觉的以后还是的多带点东西。
        作者        扎西得勒
        时间        2002-07-16 08:55:22

实在降不下去了,还可以爬上去。不过他们的准备好象不大充分
各位有什么看法吗,关于这次事件。技术上的,多说说以后我们该注意哪些细节性经验性的东西。

主题        从文章的描述来看,他们是一群*非常没有经验、非常冒失*的人。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07-16 09:10:09

在开始活动之前,甚至没有考虑绳子的长度和山峰的高度等问题,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至于说道他们被困之后的做法,稍有攀登经验的人都知道,只要带两个抓绳结就可以轻松的爬上来。

对犯这种错误的人,实在没法教他们什么东西。

-------------------------------------------------------------------------

主题        绳降ABC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07-17 13:52:04

本文作者Kristian Wang。欢迎学习交流目的的引用和转载。商业目的和商业网站的引用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绳降Abseil.是快速下降的方式,但有内在的危险性。

绳降可以使用专门的下降器或绕身下降,前者易于掌握,后者因只需要最少的器材,更为灵活。

1.绳降基本装备:
最小配置:登山绳,小绳套或扁带,设置下降锚点的装备;
建议配置:安全带,带锁定装置的主锁,下降器,抓绳结(作好的小绳套),小锁。

2.绳降基本步骤:
(1).观察和规划下降路线和操作
观察岩壁或山坡的角度、高度、形态、植被等。
估测高度、角度的方法。可利用简单的3角知识。
角度小(30-60度)、距离短(一个绳距Pitch之内)的情况可以直接采用绕身下降的方式。但由于绕身下降不使用安全带,必须双手控制绳索,一旦发生意外,双手是很难腾出来的(有办法,但比较困难不易掌握)。所以这种方式必须严格训练、熟练掌握,而且对路线非常有把握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角度大、路线长的情况,就要仔细规划。
首先确定路线能够顺利的分段,每段之间的距离必须小于下降的可用绳长。确定你携带的锚点设备(以扁带、绳套为主)数目足够。
第二,确定每段都有稳妥可靠的下降锚点,比如粗壮的树(活的),大丛灌木,形状合适的岩石(岩片、岩角、穿通的岩洞等等),或者可靠的人工锚点,比如攀岩路线上的膨胀栓,或者可以自己设置坚固的锚点(利用裂缝放置岩锥、岩塞、机械塞等)。
第三,确定路线的安全性。路线上是否有不稳定的石头?是否茂密的灌木会影响下降和抽绳?路线是否不能够连成一个基本垂直的线路,而要求必须横移?是否会造成危险的摆荡,摆荡的情况下是否会切割绳子?路线上是否有明显的仰角或屋檐,使下降者脱离岩壁?上述这些问题都必须充分考虑。

(2).实施
(A)穿安全带,队友之间互相检查。即使你是菜鸟而对方是Lyn Hill(她曾经因为安全带脱开坠落20多米幸而被岩壁的一棵树挂住才得以幸存)。
(B)设置锚点。将绳套套在树上或大块的岩石上。如果岩石上的绳套看起来有向某侧滑动的趋势,就考虑用双套结系紧并加上抑制滑动的反向拉力。在岩角和岩片上的绳套都使用双套结。绕在大丛灌木的绳套,可使用单套结,或者绕2圈拉其中的一圈,这样都是绳圈越受力,树丛捆的越紧,避免只有树丛一侧受力的情况。
(C)设置备份锚点。原则上下降应使用至少2个均衡受力的锚点,但由于某些原因,比如器材不够了,被迫使用单锚点下降。这种情况下,备份锚点是不受力的。后下降的人应密切注意主锚点的情况,确认安全后,最后下降的人才拆掉备份锚点。
(D)将自己固定在锚点上。注意你的下降站可能只有很小一块地方,考虑到你同伴的数量,合理的分配空间。你可以用扁带或小绳套或菊绳将自己固定在锚点上。你的同伴也这样做。确定你们互相之间不会妨碍。特别注意:1、不要把自己的锁具直接扣入别人的锁中,否则对方如果想移动就比较困难;2、希望先移动的人的锁在上面(后扣入),避免被同伴的锁“压死”。
(E)装下降器。注意不要脱手。或者使用单环结。
(F)设置后备措施。用一个短的(15- 30cm)的绳套在下降器下方绕在绳子上做一个“法式抓结”并用小锁扣入腿带中。下降时制动手(下方手)轻捋抓结即可下降,而一但手送开就可以锁住身体。法式抓结不要做的太紧,好处是锁住之后不需很大的劲就可以打开。如果是用8字或单环结的双绳下降,因为扭绳子比较严重,法式抓结可能不太好用。单根绳一般没问题。
(G)下降。
(H)到达下一个下降站。重复(B)(C)(D)。确认已将自己稳妥的固定好,解开下降器和法式抓结。
(I)所有队员依次下降。(D)。
(J)确认路线上没有卡绳子的地方,也没有会带下来的石头之类。如果路线穿过灌木丛,建议使用一根绳对折下降,因为两根绳结起的绳结可能会卡在灌木丛中。抽绳子。
(K)开始下一段下降。

3.总结和思考。
这似乎是很容易被忽略的步骤。经过漫长的提心吊胆,终于回到了塌实的地面,这时痛饮啤酒似乎是最迫切的需求了。然而你最应该做的是反思这次下降过程,是否有不当的操作,是否还有更便捷、更安全的方式?最好和你的同伴一起讨论这些问题。作为一般的业余爱好者,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我们无法从大量的重复中发现问题、积累经验,但我们有更有力的工具-想象力。多提问,多思考,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所以然。在把握安全操作的原则下,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4.杂项:安全和效率
(1)绳尾打结。为了防止制动手失控的情况下一坠到底,绳尾打结是有效的办法。但在抽绳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解开。
(2)长头发的人应盘起来,避免绞入下降器中。
(3)建议不要使用手套,除非特别冷的天气。
(4)减小抽绳的拉力。如果绳子搭在岩台上,抽绳会比较费劲,可以通过延长扁带的方式,使绳子延伸到岩台下面。
(5)背大包的队员先下,空身和体重最轻的队员最后下。
(6)如果背包很重,会坠的上身后仰,容易出危险。可交叉背一条胸带,在胸前扣一把锁,绳子扣入锁中就可以有效的控制身体姿态。
(7)人员很多的时候,为了提高效率,可以两人各使用一根绳子同时下降。两人体重差别不大,两人之间通过绳套连接。


利用传统攀登器材设置锚点不在本文范围之内。
本人水平有限,如有错漏欢迎大家补正。


-------------------------------------------------------------------------

        主题        8月31日的讲座有美国登山家Dan Mazur还有中国山友比较熟悉的曾山(Jon Otto)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08-13 18:17:00

是个不错的交流学习的机会,对高海拔和技术登山有兴趣的朋友推荐去参加。


-------------------------------------------------------------------------

        主题        一点不太成熟的想法
        作者        羽毛
        时间        2002-08-14 13:47:40

其实这个想法在脑子里盘桓了很长时间,后来一忙就放下了。这次北大的事情又让我想起来,提出来大伙拍砖。

想法是:凡绿野有组队登雪山时,可否开一“碰头会”?
请注意:此碰头会不是指登山队伍内部会议,而是应由以下三部分人参与:
1、曾攀登过目标山峰的,并以之为核心;
2、有雪山经验但并未参加此次登山的;
3、登山成员。

提出的背景:
1、绿野现在想登雪山的人越来越多;
2、绿野现在登雪山的全部为业余(指非职业)。
说实在的,现在自发组织和自发参与登山的业余爱好者中,各种条件和情况的都有,而目标山峰的选择、前期准备、登山计划、路线和方式的制定、对前人攀登资料的借鉴和理解程度等等,均局限于该登山队伍的人员构成状况。我想说的意思是,对上述诸多事项的最大程度的考虑和安排也无法超越这几个人的经验和智慧的范围。
再加上大家是业余玩,如果碰巧哥几个当时工作又都很忙,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时,计划和准备可能就难免顾此失彼、百密一疏。到了雪山上,在高海拔环境和突发的恶劣天气中,就更不好说了。

所谓“碰头会”,其实就是利用集体的智慧,请这个圈子里的前辈、高手、弟兄们给去爬的哥几个出出主意、把把关。比如可以请曾攀登过目标山峰的弟兄介绍一下雪山情况、注意事项、技术和装备要求,这是重点,有条件的话可放些以前攀登的幻灯资料,使大家对山形地貌气候路线有更直观的认识。大伙再切磋一下经验、帮着出出主意,甚至是提出问题,个人认为更重要的是提出问题。
极端的结果,没准儿是使你信心动摇甚至干脆否决掉,但总比去爬一座不适合自己或准备不足的雪山好,这样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象听证会?

今后绿野自发组织登雪山的可能会越来越多,安全也就越来越重要,这类会可否由绿野牵头组织,当然登山队伍自发组织更好。最好每次都请一两位这个圈子里的前辈和高手,这样不管这次去不去登的,对大家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都是爱山的人,相信你请人家一定会来。不过为了避免七嘴八舌的搞的队伍大脑混乱,与会人员构成应控制,并尽量以小型为宜。

个人觉得应强调一点,开这种会是“建意”性的,即自发自愿,如果作为登山队伍不想这样,没人逼你开。而且对登山观念和风险的理解,大家也不一定就一致。登山的原则是自己的队伍为自己的行为和后果负责,同样的道理,绿野也不应为开了个碰头会而负什么责任,因为大家都是在尽一个山友的义务,而目的无非一个:为哥几个的安全和成功攀登把把关,而具体怎么做,还是看你自己。

        主题        最好再签个生死状
        作者        大刀Q
        时间        2002-08-14 19:57:36

雪山不可知的危险太多了,前两天看了个网站说的是世界最著名的10位登山家,好象现在只有一个活着,其他都完了,死因都是"山难",所以除了体力/装备/经验之外还有运气,想去雪山的先想想自己有老的小的要赡养吗,有什么未了的心事吗,都齐了,再去,顺便队伍全体写下个生死状,注明爬雪山纯属自愿,愿承担一切后果,发生意外与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关,这么就利落了,出事后也不会有人责怪幸存者了.
我拖家带口的,所以我不去雪山.个人看法.
羽毛兄从蜜月里缓过来拉?又来绿野拉,没忘了兄弟巴?

        主题        从没听说过这种说法。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08-14 20:35:19

怎么评定的“世界上最著名的10个登山家”?我倒是知道一些里程碑式的人物还活的好好的。

首登Eiger北壁,开创了现代登山的新纪元Anderl Heckmair;
首登Annapurna,开创了喜马拉雅的新纪元Herzog;
首登珠峰Ed Hillary;
第一个完成14座8000米R.Messner;
等等,他们都活的好好的。

-------------------------------------------------------------------------

        主题        恐怕一时也应不了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09-09 10:01:03

当初在绣水买了¥160的背包,第一次用就完蛋了,害的我下山的路上是提着20kg的分量!把奸商和自己骂了个臭死,呵呵。


-------------------------------------------------------------------------

主题        关于TNF和戈尔,我的一点经验。
        作者        快乐如风
        时间        2002-09-10 08:17:22


在国内卖的真品TNF的冲锋衣和冲锋裤产地在青岛,商标牌是中文的,
内注明了中国总代理:青岛国际经济贸易公司,联系电话0532-7553247。
内附有戈尔公司标牌,若是GORE-TEX材料的,应该是中文的。若是GORE-TEX-XCR材料的,应该是英文的。不过两种材料的标牌内都附有一张戈尔
公司的登记卡,购买人应在10天内将其寄往戈尔中国公司,位与上海的戈尔中国公司有两个地址,一个是漕宝路,另一个我忘了。不过两个地址都
是正确的。戈尔中国公司会在稍后给你寄一封信,内有你的戈尔面料消费
编码。戈尔中国公司的联系电话是8008201555。
真品的TNF除了在已公布的各大商场专柜卖外,只在北京风**、桑**等三家户外店有卖,且这三家的产品跟专柜的产品型号不相同,但这三家都有TNF中国公司的授权。TNF中国公司的电话010-84519620。
另:我曾经在户外店看到过假的TNF的产品卖,做工和戈尔标牌的印制都很粗糙,且标牌内没有中国地区的电话,也没有登记卡。
至于正宗的外贸货,我没有经验,希望各位朋友补充。

        主题        保留本贴并不说明斑竹确认所有信息准确无误,只是给大家作参考。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09-17 05:02:45

-------------------------------------------------------------------------

主题        大家评价一下这几个东东?
        作者        蓝山
        时间        2002-09-16 22:47:47

发在甘南的帖子里,可能没人留意。特另开一贴。

周末休息顺便逛了一趟,看了些东东,还没定,大家帮我评价一下?

三夫、桑温特都到了一款 Serac 牌子的冲锋衣,号称 Gore-Tex ,感觉应该是较新的设计,做工不错,售价450,很是吸引俺这类穷人的目光。但,从没听说过这个品牌,不知底细,记得某位DX在这里的说法,400多的 Gore-Tex 冲锋衣必是假货,所以,强烈疑惑。

有一款 Salewa 冲锋衣,据说是 PowerTex 的,重量相当轻,做工也感觉不错,衣服裤子一套售580,也被其价格吸引。未知这个 PowerTex 是何方神圣,防水透气性能如何?有谁用过的,谈谈体会?

有一款 MountainHardWear 抓绒衣,手感细腻,衣服裤子一套售350,上标 polartec (极地技术?),未知性能如何?抓绒衣的保暖性能有多关键?应该买好的,还是随便在街边买100块的就差不多了?

天蚕衣120一套(两件),成分为改性涤纤,保暖排汗效果如何?比起75一套的心逸内衣,孰优孰劣?

        主题        几百的抓绒衣与路边摊几十用起来没什么太大区别~~~~
        作者        暴龙
        时间        2002-09-17 08:18:04

我用的就是班尼路的,好像买的时候50左右吧~~

主题        胡扯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09-18 13:59:33

那是你没有见过真正好的抓绒制品。
假如按照你的说法,50元和1000元的抓
作者: 科友影业    时间: 2005-1-12 09:40
标题: Kristian生前文集第五部分(lvye.org)/part 4
        主题        关于棉睡袋保暖问题的探讨
        作者        smalldi
        时间        2002-11-01 09:35:29

对于驴友中的无产阶级来说,棉睡袋价格便宜,适应面广。很多的驴友中都有自己的棉睡袋。睡袋的功能无非是提供方便的休息条件和舒适的温度。使得户外运动的人们在经历了一天的活动以后能充分的恢复体力和精力。在这样的前提下,棉睡袋的舒适性和保暖性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由于户外运动的特殊性,在睡袋的舒适性上,一般驴友没有太高的要求,毕竟不是在家里,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吗!棉睡袋的保暖性就变得十分突出了,在论坛中对棉睡袋如何达到更低温度的使用的帖子非常的多,对于我们普通的拥有一条棉睡袋的驴友来说这个问题非常的值得探讨。

1.棉睡袋,主要是人造纤维材料的睡袋,由于材料的不同和设计上的差异,具体的温标有所不同,但是市面上的几乎所有的棉睡袋都可以达到三季半的保暖要求(特别薄,或者特殊使用的棉睡袋除外)。基本上在夏天,春天,和秋天使用棉睡袋没有问题,即使在海拔比较高的地方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雪山除外)。我个人就非常的怕冷,但是在珠峰大本营使用一条普通的棉睡袋夜里依然要把手伸出来。时间是七月底,珠峰大本营的温度还是比较低可能是和天气有关,呼出的气体几乎是立刻就凝结成水珠。所以棉睡袋在夏,春,秋,三个季节里可以伴随你去绝大多数的地方。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应该是旅行的地方是否有冰雪。如果有,即使在夏季你的棉睡袋依然会有问题。以上所有的描述都是建立在普通人对温度的普遍适应性上的。对于身体特别的虚弱和特别强悍的驴友来说并不适用。在临界条件下对于一个需要休息的驴友来说,与身体素质不相适应的温标就是一张死亡宣判书。总结:对于已经拥有一个普通的棉睡袋(例如填充材料为杜帮四孔棉,七孔棉等的睡袋)驴友来说,在夏,春,秋三季中不去雪山的话,就不要考虑换掉你的睡袋。继续使用它。如果上述的条件中有某些条不符合,也不用急着换睡袋因为你的睡袋可能还有发挥的潜力。

2. 对于冬季或者是去雪山的情况下,棉睡袋是否还能使用就值得研究了。单单以一条普通的棉睡袋(这里的普通是指价格和工艺比较普通的情况下,事实上人造纤维为材料的睡袋的保暖性依然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TNF的一款“棉”睡袋可以达到零下四十度的保温要求。当然它的重量和尺寸要比羽绒的大一些,如果你有这样的睡袋我想我在这里所写的东西就都是废话了。:) )要在海拔较高的地方或者冬天使用对于大多数的驴友来说是非常的困难甚至是致命的。如果你想尝试用棉睡袋在上述的条件下使用那就得从另外得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从身体方面来说只有提高自己得耐寒能力,有很多得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象洗冷水澡,冬泳等,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可是得非常有毅力才行,现在崇尚自由和民主,真正做到的只有少数的驴友了。但是对于户外运动来说,坚持身体锻炼是每个驴友应有的基本态度和素质。
第二: 驴友们出去旅行,尤其是到比较寒冷得地方,装备中保暖得东东不仅仅是睡袋,还有羽绒服,抓绒衣,防寒内衣等等,充分得利用这些装备会让我们的棉睡袋和我们一起抵御更低的温度,也就是让我们能更多的领略探险的精髓。

具体的说来,要让睡袋更保暖可以用我们的衣服来增加其保温层的保暖能力:
(一)羽绒服是非常有效的东西,如果你有一套非常保暖的羽绒服,那么当你晚上想睡觉的时候,把它充分的凉干然后穿上它,再钻进睡袋会让你能在更低的温度中睡个好觉;

(二)你的冲锋衣也不要闲着,把它的拉链拉上然后套在睡袋的脚部,睡袋都是木乃伊式的,很容易的就可以套上;(另外个人认为你的背包不适合来套睡袋的脚部,论坛上有人建议用包包来套,包包有几个问题,一个是太麻烦,因为包包不仅装有衣物,而且还有外挂,再有就是包包的口径太小,有点紧这样不利于自己在睡袋里的活动和调整。)

(三)防寒内衣是一定要穿在身上的;

(四)如果你带有抓绒衣的话,可以把抓绒衣裤平铺在睡袋里面的下面,让你的背部和地面有更好的隔热层;

(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寒冷的地方或者季节,你都应该带上脚套,可以是羽绒的也可以是棉花的,睡觉的时候把它套在脚上会起到非常有效的保暖效果,脚部离心脏最远,它的保温相当的重要,再加上脚部有很多的神经末梢,对于寒冷有强烈的反应,它的温暖与否会影响到你整个晚上睡觉的进程。睡觉的时候戴上脚套也相当于增加了一层保温层,况且脚套的体积很小,重量也不重,所以没有任何理由不带脚套。所有覆盖在睡袋上面的衣物都应该有一定的透气的能力,水蒸气在高寒地区是非常危险的,尽量的保持透气的同时增加保暖能力;

(六)睡觉的时候戴上一顶保暖的帽子是必须的,看过“垂直极限”吗?帽子在任何时候都要戴上;

(七)从理论上讲阻挡空气流动有助于保暖,如果这样的话在睡袋的外面再罩上我们的雨披,挡一挡风,保温效果会不会更好一点呢?没有试验过。但是个人感觉上还是可以,雨披虽然不透气,但是它罩在睡袋的外面的原理如同帐篷一样,由于它在帐篷的里面和睡袋的温差并不大,并且他和睡袋的表面之间也会形成温层,结霜的可能性比帐篷要小,但是理论是这样,实际的情况可能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八)所有这些工作做完以后肯定可以提高睡袋的温标,事实上它已经不是一个睡袋了,而是一个综合的保暖袋了,具体到能否让一个温标是-3℃的睡袋在-20℃的环境中使用并且让我们睡的踏实,就要取决于你的防寒内衣,羽绒服,睡袋三者的优良和自身的耐寒能力。羽绒服和内衣是除睡袋以外最主要的防寒层。他们的质量非常的重要,你的呢?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内衣广告表明该内衣可以坚持到-5℃,不知道是否属实,如果真的可以,上述的设想就可能实现,当然你的羽绒服也得过硬。有了这样的方法我们就可以一步一步的去实践,即使你非常相信自己的体质也不要冒险把棉睡袋用在零下二十多度的环境中,我们的努力只是在开发我们装备的综合保暖能力,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上述的方法提高睡袋的温标 5-10℃应该是可以的。也就是说你可以放心的在你的睡袋温标上再降低5-10℃的环境中睡个好觉。

(九)睡觉的时候是这样,早上起床的时候千万小心,不要感冒,因为我们一旦从睡袋里出来便会立刻失去一层保暖层,丧失的热量如果我们不能及时的补充上来,会使得我们的体温下降,很容易感冒。这是我们使用这种方法应当注意的问题,可以喝点热的东西,多多活动;

(十)在没有帐篷的情况下对于我们最重要的是要找到防风的措施。风是我们保暖的大敌,尤其是在高寒的环境中,风的威力相当的巨大,它可以轻易的让我们失去宝贵的体温;一个雪坑,一个山洞都是理想的去处;

(十一)我们应该清楚,这样做并不表示棉睡袋可以用在极限的环境下,只是我们在努力的提高我们的装备和我们自身对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这种适应是有限度的,而且要获得这种极限的温度可能会让我们为之付出代价。所以要量力而行。

3. 最后对装备的使用的过程也是对装备再次开发的过程,我们包包里的所有装备怎样才能把它们综合利用的更好,需要我们驴友共同的努力和相互的交流。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进步。

        主题        写的非常好。基本上宿营的常用技巧都在这里了。辛苦辛苦。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1-01 13:53:50

-------------------------------------------------------------------------

主题        爬山回来后,一整天小腿感觉硬硬的,还有肿胀的感觉。
        作者        海豚zz
        时间        2002-11-05 07:16:47

哪位有经验的前辈能给点儿指点,可以快速消肿的?

主题        按摩是非常有效的。另外应该循序渐进、加强锻炼。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1-05 09:03:17

-------------------------------------------------------------------------

        主题        我的suunto表显示低电,去了几个地方都没有suunto电池。谁知道哪能换电池?
        作者        不一定
        时间        2002-11-05 01:44:34


谁敢说一定啊?

主题        这种电池不好买,你问问老K
        作者        mudplayer
        时间        2002-11-05 06:59:14

他好像在什么电子器材城里买到过

我曾从日本带回来了10来颗,都被分光了

        主题        海淀知春路口中发电子大厦有售。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1-05 09:16:40

-------------------------------------------------------------------------

主题        请教斑竹,关于鞋、睡袋、冲锋衣,谢谢了
        作者        清风一笑
        时间        2002-11-06 01:08:15


1、在桑温特看到

A、一款Garmont登山鞋,配皮GTX(1.8mm磨沙羊皮+Conduit面料,高帮,V底,)特价720;
B、与另一款同样是Garmont,全皮GTX(2.2mm牛皮,高帮,V底),折后1030;
C、以及与LA SPORTVA 的TIBET登山鞋,三夫1200;
哪个的性价比更高?
其中2,就是以前有人以特价820买过的那款,感觉上配皮特价720与全皮特价820相比,要不值,不知道这种“全皮贵,拼皮、配皮便宜”、“皮薄的贵、皮厚的便宜”、“牛皮贵、羊皮便宜”的观点对吗?

2、如果同样都是GTX内称,都是防水鞋舌,全皮、拼皮、配皮是只在防水性能上有所区别吗?

3、登山鞋的鞋皮的厚度(1.8mm或2.2mm)及皮(羊皮或牛皮)与鞋的防磨性能有关吗?与鞋的重量呢?

4、挑选登山鞋的主要参数有哪些呢?

5、再请教关于冬季宿营

我打算用
A、三夫的普通棉睡袋(那款特价套装三季) +
B、一个普通抓绒睡袋(秀水随便抓一个) +
C、抓绒衣裤(普通MTH抓绒裤,普通的marmot抓绒衣) +
D、普通的羽绒衣(秀水100元左右的)

冬季上小五台,不知是否可行?

6、Dryloft面料的MTH冲锋衣(首体装备买的)+上述抓绒,冬季小五台防风不知道是否足够

多多感谢 :)

主题        回答
        作者        kookoo
        时间        2002-11-06 01:37:08

Garmont 是不错,如果820能拿到全皮的,可以考虑。720买拼皮有些不值。Tibet曾经有途径可以拿到零售1000左右,前不久有人组织过团购,这个价位比较值。全皮与拼皮在防水性能上有差别,在强度、透气、保暖、重量等性能上也有差别。通常来讲,全皮要好于拼皮。这点尤其在强度上表现直观:背包的Tibet 似乎已经穿了好几(五?)年了,耐用性能非常出色。

耐磨性能是指鞋面吗?一般皮革表面容易划伤,是指比较小的痕迹。如果能把整皮的鞋划出很大的伤口,拼皮的就更惨了。

再次强调:冬季出行,基本装备不能马虎从事,羽绒睡袋(-10度或更低温标)应该是必备品。三夫棉睡袋无论怎么加厚,都不受推荐。上小五台更加不行!冬季小五台已经有类似雪山的小气候,对装备和技术都要求很高,不要小看。前两天讨论过冬季穿着,请仔细翻看。

主题        拼皮最大的问题是明线很容易磨损,导致皮块之间开线。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1-06 13:14:24

-------------------------------------------------------------------------

        主题        11月2、3日风雪海陀装备检验报告
        作者        琉璃
        时间        2002-11-05 00:27:09

扎营地点:大小海陀鞍部右手边坡下十米处
风力 :估计有8级
气温 :帐内零下几度
天气状况:狂风 ,小雪
****************************************************************************
冲锋衣 :Mountain Hard Wear短款冲锋衣 ,conduit,防风性良好
Mountain Hard Wear 长款冲锋衣,很好
睡袋 :三夫super1100克,膨胀率高,很暖和,面料不防水
奥索卡1500克 ,有点热 ,同样面料不放水,没有压缩袋很麻烦,在包里太占地
棉加抓绒 睡袋 ,在三个人挤一个帐篷的情况下仍然很冷
另两个羽绒睡袋情况不详
帐篷 : Holiday ,抗风性还不错,扎的时候好麻烦啊 ,放在帐内水60%结冰,结霜不严重
E225 ,防风性不好,快被刮塌了,四处漏风 ,帐内温度更低,估计90%的水都冻住了
手套 :奥索卡防水手套,内套抓绒,防风性很好,但外层很容易被冻硬,不方便
抓绒 :Mountain Hard Wear 薄抓绒裤 ,很薄不过保暖性不错
羽绒服 :非必备,如果体积小点可以带上,当然更好些
头灯 :PETZL的SAXO,照的远些,但不很亮,低温下电池消耗很快,1300毫安的电池好象只用了三四个小时就暗了。
保温水壶:五个人都没带,下场就是第二天喝了一天的冰碴水,水壶瓶口都冻冰了。
雪套 :没用上,只有大小海陀顶上及鞍部附近有十厘米左右部分积雪。
防潮垫 :普通的,有点薄了,有时感觉后背凉,冬天应该换厚的
登山杖 :制动用,不然在鞍部行走很容易被狂风刮下山脊 :P
寒痛贴 :这个东西太好了!晃动五分钟后贴身体放,可以持续发热一晚上,第二天早上还可以暖鞋 ^_^(药店有售)
一点体会:帽子围巾必备。晚上睡觉带上有助保温。把衣物垫在睡袋脚端,冲锋衣包脚,有助保暖。食物和水一定放帐篷里,电池等怕冻的小东西放在睡袋里。

主题        ^_^,海陀现在的风力应该在5-6级左右,8级的阵风有可能。
        作者        晨峰
        时间        2002-11-05 03:59:18

8级风只有趴在地上才能稳住。

主题        嘿嘿,8级是我们领队估计的,没我的事^-^
        作者        琉璃
        时间        2002-11-05 10:32:19

对于风力温度这些的估计可能会有一点误差,主要是我对这些比较的没概念,呵呵

        主题        经验不足的人往往容易夸大困难,比如坡度、风速什么的,呵呵。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1-06 13:18:16

-------------------------------------------------------------------------

主题        请问BIG PACK 的睡袋怎么样? polarguard 3d材料
        作者        zakky
        时间        2002-11-05 10:55:05

ARCTIC CIRCLE 195
This is the less extreme winter tour alternative to Trans Arctic with 1400 g Polarguard 3D including
an easy-to-use, all-round DC-Cut zipper, which provides excellent ventilation. The high capacity
mummy shape provides extra storage space or drying possibilities. The expedition hood, with its
thermal edge stuffing and thermal collar is combined with Memotex Ultralite outside material. Foot
bag and inside pocket.
1-layer construction
556 india ink/
407 lava
ONE KILO DREAM
Very light and highly compressible summer sleeping bag for travel and trekking or even motorbike
50 80
50 80
50 80
Protection from wind
and precipitation with
the Memotex? Ultralite.
Filling weight 1400 g
Filling quality Polarguard 3D
Total weight in g, approx. 2150
Packing measures in l, approx. 19
Fabric outside Memotex Ultralite
Fabric inside ProFil T 1 40dMicrokapillar Polyamid
Article No. right - left 1506 - 0 - 9

它资料上说的舒适温度是-12度,也不错,并且比羽绒还快干 ,还便宜
我真的有些心动了
有谁DX用过?请指点??
谢谢

主题        羽绒的重量/保暖性能和压缩能力都是最好的,但缺点也很明显:潮湿后保暖变差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1-06 13:21:38

化纤材料在潮湿的情况下保暖性能变化不大。

-------------------------------------------------------------------------

主题        关于登山鞋对小腿的磨擦问题,请探讨一下
        作者        li4
        时间        2002-11-06 01:53:23

往常见到很多DX在说到登山鞋的挑选时,要注意的事情主要是:注意脚趾有活动空间、脚后跟不会分离等事项。或者建议大家买高帮的鞋以保护脚踝。买了皮靴后,一定要先适应一段时间再出去。
但是都没有看见说高帮的登山鞋的鞋帮对小腿的磨擦问题应该怎么注意,现在我以自己的实际体会来和大家讨论一下。

我这次买了一双高帮的登山鞋coleman 99024,挑选时,临时买了一双很厚的袜子来试穿。
试的时候,感觉上下左右摆动脚趾,均有活动空间;脚往前推,后面也正好可以放下一根手指。感觉还是可以的,就买了下来。

然后前天和昨天就先试穿,让脚和鞋先磨合一下。
前天大概走了2公里左右的路,晚上感觉右鞋的外侧鞋帮入口处磨擦的小腿有点点疼痛感觉,当时没怎么注意,觉得第二天再穿一穿,就能好起来。
昨天差不多走了5里的路吧,从中午开始,就觉得右小腿外侧和鞋帮入口处磨擦的地方很疼,左腿也有点点疼。这样下午再走了一会,到了晚上,右腿那里已经觉得很疼了。走路的时候,因为鞋帮和小腿始终在磨擦,基本上是一瘸一拐。但是看皮肤,只是有点红肿,没有太大的问题。

我看了看coleman 99024的鞋帮,这是高帮的,感觉挺硬。(也许这样硬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踝关节?)
我今天换了平时穿的鞋,小腿那里现在倒是不觉得如何疼痛。用手去按,稍微有点疼。我打算过几天等腿好了一些,再去磨合它。
不知道各位DX有没有过这样的鞋帮磨腿的经历,除了用绑腿外,还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主题        新鞋出去磨合一定要带橡皮膏!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1-06 13:23:36

-------------------------------------------------------------------------

        主题        睡袋套能够起多大作用
        作者        阿森
        时间        2002-11-07 06:46:25

羽绒睡袋有点薄,但是实在不想换一个了。如果买一个睡袋套套在外边,是不是有些好处?便宜的套子,Gore-tex的我肯定不买,不然还不如咬牙买个睡袋呢。

        主题        睡袋套的作用本来就不是保暖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1-07 07:52:05

睡袋套是为了轻量快速行动而设计的。主要作用是挡风雨雪,好的采用透气面料。
套在睡袋外面能部分提高保暖性能,但没有大的改善。
那种很便宜的不透气,水汽捂在羽绒睡袋里,反倒会使羽绒的保暖性能大幅度下降。

题        实际上和理论上常常是相反的
        作者        GRAYKNIGHT
        时间        2002-11-07 07:58:02

我用过不透气的那种,感觉至少可以增加5-8度哦,当然里面有凝水甚至结冰,但似乎对保温没什么影响,早上起来要晒晒就是

主题        呵呵,我有GTX的睡袋套,也用过大号黑色垃圾袋。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1-07 09:21:54

-------------------------------------------------------------------------

主题        近期有团购油炉的吗?
        作者        白麻叶
        时间        2002-11-08 10:21:43

我想买primus vairfule lfs油炉。有那位大侠用过,讲讲!
http://www.lvye.org/uploads/lvyebb/216364-primus_HimalayaVarifuelLFS_small.jpg

        主题        MultiFuel更好啊,油气都可以用。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1-08 10:53:04

主题        多少银子?
        作者        白麻叶
        时间        2002-11-08 11:01:27

主题        比你所说的纯油炉贵大约200元
        作者        y2k
        时间        2002-11-08 13:02:21

MultiFuel的优点是燃料使用灵活,但在用油时对油料的要求较高,如油料品质不佳容易出现堵塞情况。而纯油炉往往对油料的要求会低一些。如果你想购买油炉最好多看几种型号的,MSR有几款油炉也很经典。

对于multifuel我在使用中的体会是:
1、用气时很方便,火力很好,但在高海拔时不容易点燃(是不是在高海拔所有的炉具都这样??);燃烧时很吵!气罐较贵;
2、用油时只要保证油料的品质就很好用,热值比用气时高,油料很便宜,4元500CC;但油较重,要预热,预热时火很大有黑烟,不能在帐篷中使用(预热完成后除外),而且由于其预热管在炉具的一侧,在有风的情况下火焰摇摆不定,预热有些困难,

主题        应该和VariFuel款差不多。barrabes上的价格是104US$(M)对83.19US$(V)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1-08 12:43:31

-------------------------------------------------------------------------

主题        大冰镐怎么选呀
        作者        阿森
        时间        2002-11-09 01:55:50

准备买一个大冰镐。主要用途是冬季行走。将来也不会上特别技术的山,玉珠到头了。预算尽量控制在500以内。
在三夫看到一款Tiger Hyper Light,优点是价格便宜,打折后300多,但是拿在手里觉得轻飘飘的,砍人肯定不是很带劲。尾钉也觉得比较的单薄。有些含糊,毕竟冰镐这个东西能用很多很多年。
哪位能帮忙出个主意?选哪款比较合适。
三夫和中双的介绍如下。
http://www.sanfo.com.cn/product/climbing/index3.html
http://www.8853.com/panyan6.htm

主题        CharletMoser的LAMA
        作者        黄金狮子
        时间        2002-11-09 06:29:34

500左右.技术稿了,登山不错,760克(70CM).我觉得国内500以内的就他不错(我原来有一把)

        主题        现在北京能买到的最长的冰镐有多长?90cm的有吗?我一直想买。
        作者        dav
        时间        2002-11-09 07:23:04

越轻越好。
手握的地方最好符合人体力学。
价格无所谓。
哪位大侠能指点一下?

主题        我靠太夸张了,你的身高有多少?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1-09 13:18:26

-------------------------------------------------------------------------

主题        高手指点:tnf的登山鞋怎么样,比tibet怎么样?
        作者        hnafei
        时间        2002-11-09 14:31:14

主题        市场分割不同。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1-12 01:39:26

在专业户外鞋类市场上,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厂商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
TNF从来就没有出产过真正意义上的“专业”鞋子。

主题        好像L P被Tnf收购了
        作者        nikon_zl
        时间        2002-11-12 11:01:17

主题        不要以讹传讹,自己去看LaSportiva的网站,上面有两家关系的详细说明。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1-12 13:11:46

-------------------------------------------------------------------------

        主题        那位朋友知道《登山圣经》在那里买到, 或者在网上可以下载! 多谢!
        作者        凤舞翩翩
        时间        2002-11-13 05:24:19

主题        这本书虽然比较贵,但绝对超值。强烈推荐给每一位真正的攀登爱好者。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1-14 00:18:14

这本书涉及了初级和中级攀登所需要的大量知识,覆盖面广,内容详实,插图精确。
仔细学通这本书,就可以迈进高级登山的门槛了。

主题        由于目前关于团购的管理规范尚未确定,故与团购有关的话题予以封闭。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1-14 04:52:23

-------------------------------------------------------------------------

主题        让我伤心的海陀――记2002年11月16日海陀穿越有感
        作者        一脸防晒霜
        时间        2002-11-19 12:09:37

让我伤心的海陀――记2002年11月16日海陀穿越有感


海陀一个让北京玩野营的朋友都很熟识的地方,我当然也是,但也许海陀给我的不仅仅是一次或两次出行的经历,更多的应该是印在我心里让我痛并快乐的回忆。。。。。。

我2000年6月10日开始玩野营,是参加俱乐部那种的,第一次活动就是海陀
2001年6月23日我第一次参加绿野的活动,目的地也是海陀
2002年11月16日,我第一次参加了冬天穿越海陀的活动,山里下了雪

2000年6月10日我认识了一位能够影响我一生的女孩,傍晚我们一起躺在草地上数划过天边的星星
2001年6月23日我认识了一大堆用网名互相称谓的朋友,并首次在绿野上贴出了游记
2002年11月16日我感受了20多年来从未有过的寒冷和结识了一群激情似火的“驴”

2000年6月10日过后,我知道了野营、热爱上野营,但却在感情上留下痛的伏笔
2001年6月23日过后,我明白了野营的真谛,同时也理解了绝望和崩溃的含义
2002年11月16日过后,我自责了我的自不量力,得到的是冻的生活不能自理的双手和遗忘在山间某处的帐杆

2000年6月10日后的许多日子,我的事业有了转折,我的感情在经历痛苦的洗礼后变的成熟
2001年6月23日后的许多日子,我不断的添置新的装备,但再没有了绝望想法,因为我变的更坚强
2002年11月16日后的两天,我为躲避家人的责骂,不得不住在朋友家,并用我已经包扎纱布的双手,艰难的记述难忘海陀之行。。。。。。
当我在17日一个人走在回程的盘山公路上时,觉得这条路是那么熟悉,回想几年来的海陀经历,同时又看了看已经起满水泡的、微痛的双手,决定写一篇文章,名字当时想的是“伤心的海陀”,记得黑石的活动计划标题是“傻走人会不会变傻”,我是傻走了,但我没傻!

有的人总是这样,不能正确估计自己,姑且把我算成其中的一员,而且大多数人都是在在做完事才有感想,虽然你得到了但你也失去了,人们都说要在困难中磨练成长,我不反对,但当你失去的多于你得到了,还是三思而后行为好,“三思”对于玩野营的朋友意味着充分的准备,包括心理、生理、装备、常识等,“君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参加绿野活动一年多了,大大小小的、腐败的、自虐的活动,也参加过一些,但好象没有这次这么狼狈的,在行进的路上我压后,竟比先到宿营地的朋友晚了将近2个小时;竟让比我们晚走半个小时的侯侯在小海陀追上了我;在冲顶小海陀时竟让黑石连人带包一起接回;到达宿营地,冻的死活支不上我那顶豪华大帐,竟就地一扔任它风吹雪打;吃完“晚宴”,竟第一个钻进睡袋;由于水喝的较多,晚上出恭三次,第一次是鞋拖了再也穿不进了,只得穿着袜子,踩在雪地里嘘嘘,第二次,穿着袜子,但只穿着秋衣秋裤,再次在凛冽的寒风中嘘嘘,第三次,袜子找不到了,不得不光着脚钻出帐篷,面对着朗月繁星嘘嘘;第二天,全手起水泡,无力将冰霜覆盖的帐篷打包,只得将其硬塞进背包,帐杆外挂;下撤途中,不慎将帐杆遗失在玉都峰旗帜到景区间;由于手已经冻伤,无力调整背包和裤子,致使背包一直是歪的,裤子一直是“掉的”;每次我都爱说爱笑,这次我好象变成了一沉默寡言之人;到家后,不敢让奶奶知道,只能骗她第二天出差,其实到朋友家暂住;不能上班不能出差,只能请假;由于手都缠上纱布,所以都是朋友帮忙穿衣,吃饭只能用叉子和勺子。。。。。。这些应该就是自不量力的后果吧。

关于冻伤的事,周日晚上我去了北医三院,当我朋友问冻伤看什么门诊时,那些护士都很疑惑,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确实现在谁还冻伤呀,于是呼大家争先恐后的看我的手,就象今天在304医院一位年轻的军医说的:“象你这种情况的冻伤,我只在书中看过”。北医三院根本就没有冻伤药,大夫仅仅做了一下简单处理,今天先到301结果医生一听是冻伤,连看都没看,就把我打发到304去了,后来听304医生说,“可能人家以为你冻伤的太厉害,需要做移皮手术”。后304皮肤科又让烧伤科会诊,大夫听了我冻伤的经过后说:“有可能是在你冻伤后,又碰热的东西,促使你的皮肤冻伤,恢复期大约2―3周。”因为要是烫伤,除非深度烫伤,否则不会有青紫或黑色,但冻伤是发痒的,而我只有痛、麻、胀的感觉,所以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冻烫伤。我觉得我够没常识的,但当时手冻的是没有知觉了,而且体温根本就不能暖手,所以当看到烧好的热汤盆,便急于想夺过来捂手,结果变成了冻烫伤,如果当时能用雪去搓,可能就没事,但当时的情况只想往帐篷里钻,谁还想动一动冰冷的雪呀。

没办法在家休息吧,到了周一晚上,突然发现脸有点肿,耳朵有点痒,看来是有点冻伤,但还好,但我一直在想,是不是所有的人跟我的面部感觉一样,如果不是的话,只有两种可能性,要不是我的脸皮太薄了,要不是他们的脸皮太“厚”了!!

许多事情就这样过去了,留下的确是带有一丝丝伤感的回忆

因此我这两天也在问自己,还再去不去海陀。。。。。。
感谢此次活动给予我帮助和关心我的朋友
感谢我女朋友的无微不至的照顾

主题        有深层组织损伤的冻伤千万不能揉搓,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1-20 00:19:18

如果条件许可用温水(接近体温的)回暖,或者就用身体加热。如果皮肤浅表神经没有完全死亡会非常疼,如果神经末梢都完蛋了,反倒没有那么难受了。

        主题        关于冻伤
        作者        阿森
        时间        2002-11-21 11:12:45

冻伤厚的皮肤很脆弱,只要泡在温度超过体温的水中就很容易被烫伤.这就是传说中不能用热水洗,只能用雪搓的真正原因.

主题        嘿嘿,什么时候变成传说了?
        作者        塞外游侠
        时间        2002-11-22 07:28:04

用雪搓是寒冷地区人们冬季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办法。说这个是传说,我怎么有意点滑稽。

主题        用雪搓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土办法,任何一个严肃的医生都不会教你用这个招数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1-22 14:42:07

-------------------------------------------------------------------------

主题        袜子-塑料袋-袜子能否应付雪地
        作者        阿森
        时间        2002-11-20 02:35:32

在《登山圣经》里面看到的,里面提到一种冬季使用的袜子,防水,不透气。由此想到,我们冬季活动的时,如果鞋子防水出现问题,能不能采用两层袜子中间加一层塑料袋的形式,解决防水性问题。
圣经中提到的只有一个缺点,就是所谓“浸足症”,这个我觉得两天的活动没有问题。
大家的感觉呢?请老驴指正。

        主题        隔气袜子的作用是防止保暖的袜子变湿。它是贴着脚穿的,不是防止鞋子漏水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1-20 04:01:39

因为走路的时候脚会出汗,袜子吸收了湿气之后保暖下降。所以隔气袜子是贴着脚穿的,外面再套上保暖的袜子,到了营地之后就要把隔气袜子脱下来,翻过来晾干,同时也要把脚晾干,防止“战壕足”。
鞋子漏水是意外,隔气袜子不是用来干这个的。话说回来了,要是鞋子出现质量问题,那装备的准备可真是个大问题了。

主题        为了保暖而放弃透气性能,这会死人的。你的做法绝对不行,我有亲身体验
        作者        smalldi
        时间        2002-11-20 08:38:42

在西藏徒步的时候,因为天气变化不定,就在袜子外面套了塑料袋,结果是。。。幸好当时有太阳,不然。。。

主题        隔气袜子的作用就是“为了保暖而放弃透气性能”,只是需要注意脚部的情况。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1-20 23:28:27

        主题        那不一样的
        作者        phoe
        时间        2002-11-20 23:49:44

在不透气的袜子也还是有透气性的,而塑料袋是完全密封的!你可以试着将一个塑料袋套在手上密封起来试试就知道有多难受了!

主题        隔气袜子是*完全*不透气的,就是个特别结实的塑料袋。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1-23 10:19:57

-------------------------------------------------------------------------

主题        Greetings from new member.
        作者        iceaxe
        时间        2002-11-20 20:31:05

First my appology for not having a Chinese input system installed.

Just want to say hello to everyone. I currently live in San Francisco bay area. Would like to come back from time to time and explore the mountains in Tibet, SiChuan, QingHai and YunNan. Nepal as well. I am trained in ice axe and crampon usage and have fairly complete list of equipment for alpine adventure. I have climbed to above 14,000 feet in Sierra mountains (about 4400m, tiny in Tibet standard but among the highest in US, except Alaska). Maybe we can hook up some time to do good climbs when I am back in Beijing for vacation.

If anyone is interested in coming to California, I'd be glad to be your guide (Yosemite, Kings Canyon and many less know but very nice alpine areas along the Sierra range, tons of classic climbs). I am also fairly familiar with the Cascade range near Seattle. I graduated from Tsinghua in 95 and I hope to catch some of you guys when I come back visit. Send me a note if you want to keep in touch.

        主题        IT'S SO KIND OF YOU.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1-20 22:23:11

VERY GLAD TO MEET YOU. THERE ARE LARGE AMOUNT OF MOUTAINEERING AMATUER IN THIS FORUM. IF YOU COME BACK FOR CLIMBING, CONTACT WITH US.

-------------------------------------------------------------------------

主题        有人穿过ECCO(爱步)的户外鞋吗?鞋怎么样?
        作者        暗影
        时间        2002-11-22 04:39:31

主题        跟AIGLE一样,穿着舒适,但不耐用
        作者        pp
        时间        2002-11-22 12:39:34

我的那双,穿了一年多点儿,就开始漏水。
而且贵,同样的价钱,可以买一双ZAMBERLAN或两双TIBET了。

主题        市场定位不一样。ecco或aigle说是“户外鞋”,实际上是逛街的户外鞋。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1-22 14:37:28

在山离没有人穿这种鞋子的。

-------------------------------------------------------------------------

主题        11月16-17日的小五台事件:补齐城里的故事;几个关键性的细节点评。
        作者        晨峰
        时间        2002-11-22 09:26:24

楼下队员们的帖子基本上把上周末小五台的经过勾勒出来了,这里先把城里发生的一些情况补齐,整个事件基本反映了现阶段绿野们的登山热情、普遍有些浮躁的心态、以及自救、救援方面的实际问题。

城里的故事
周六:
16:00左右:羚羊、太白客中途修改计划,从黄草梁撤回来。和我通电话说房山区的风雪很大,担心海陀和小五台的队伍新人多有危险。我当时正在公司加班,查了帖子后发现Rumble的队伍有至少两个FRS对讲机。

16:00左右:太白客和金丝猴联系,希望北京的HAM能够监听小五台方向可能的求救信号。军军在北京中继上要求HAM们尽量保持沉默,监听FRS的7频道和绿野的437.9频点。

17:00-21:00:尝试给所有在网上列的小五台人员手机打电话和发短信,发现无法联络。

23:00:由于HAM们的一些描述有偏差,很多人误以为小五台出了危险,金丝猴在网上和中继上辟谣。

周日:
14:00左右:羚羊、太白客和西金河口管理站联系,知道有两个女孩留守,管理站的人并不担心山上的队伍。同时开始和绿野有雪山装备的朋友们联络,希望能有必要的心理准备。

15:00左右:初步认为小五台队可能的出山时间为下午4:00-5:00,西台方向。并约定在下午5:00最后和西金河口管理站联系。

17:00: 羚羊和西金河口管理站联系,还是没有任何队伍出山的消息,留守司机也有些着急。太白客开始给各个朋友打电话,希望大家准备冬季装备,在接到电话1个小时内可以出发。

19:00:太白客开始收拾装备,同时约了爱斯基摩人、羽毛的两辆私车,联系了浣熊、羚羊等多位老朋友,准备带高山装备连夜从西台方向上山,用无线电喊话的方式搜索并联系队伍。这几个山友都有高海拔经验,装备也很精良。

20:20:西金河口电话证实队伍已部分出山,警报解除。

===============================================================


整个案例的情况基本齐了。几个关键点的分析和教训总结,我先尝试来作,不是针对某个人,因为这里的错误很多人都犯过,而且对于其它的绿野们来说,也可能是用生命为代价才能换来的经验。

需要首先说明的是,任何事故都是由一系列的小错误积累而成的,压弯骆驼背的最后一根稻草虽然显眼,但不一定是问题的关键。预防事故还是要尽早的发现问题的苗头,并保持事态发展的趋势能尽在掌握之中。

第一个分析:危险的判别
12:00钟,Rumble的队伍全部到达南台下的斜坡,开始下雪,但是队员都很兴奋。在这个位置,前后队的时间差别约40分钟,前队休息充分并很好的补充食品,后队仅休息10分钟后就开始赶路。大家都认为没有危险,登顶没问题。

14:40分,前队到达南台小庙,风大气温低,焦急等待后队,后队队员在1小时后到达。雪很大,能见度开始降低,人员普遍有些疲惫。从游记中可以看到队员在此时有些担忧,但是普遍没有危险的感觉。

此时队长的最后决策是赶路,按照夏季的经验,可以在中台附近找到营地。

实际的情况是,由于前后队休息程度的差异,人员马上走散,能见度低加上迎面的大风,前进速度的缓慢很快在心理上让所有人放弃了急行军前进的念头,开始临时决定在坡地上扎营。恶劣天气条件和天黑的环境(17:00是理论的日落时间),体能的下降,队友的丢失,所有人开始感到沮丧和危险。

我想强调的第一个问题时,在Rumble队开始从南台顶下撤的同时,太白客、羚羊队已经在撤回北京的路上,同时电话告知北京的朋友可能的危险。而实际上已经处于险境的队员普遍没有认识到危险的降临。

点评:
从事情的发展看,南台顶是一个转折点,哪怕此时认识到危险并在这个地方集合队伍,用紧密队形下撤回南台下的大石头处扎营就是非常成功的活动(这里的很多队员对南台的地形还不算陌生)。从起因看,在南台下面出发的坡地前,领队就应该观察并估算队伍的体力差异和时间差,有意识保护弱队员,同时判断出天气对于自己队伍的挑战程度。

同时我也觉得,对绿野冬季的队伍而言,这会是个普遍的问题。核心队员必须随时判断队伍的总体状态和面对的危险程度,普通队员有义务实时的反应自己的真实状态,而不是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才开始请求帮助。

第二个分析:关于自救,搜索的理性决策等
我注意到的第二个细节是丢人后搜索的决策过程和被明显缺失的环节。
搜索的一个前提是保证搜索队员自身的安全,从记录中看,能见度极差的情况下,队长带了精干的3人小组开始搜索,好像还没背包?当时的情况是,营地没有着落,十几个人饥寒交迫,如果这三个队员最后也没有摸回营地,缺失装备在同等条件下的命运是否会比易普拉辛好?

点评:
当时的情况下,搜索队出发至少要在营地基本确定,同时搜索队随身有一套起码的公用装备(帐篷、睡袋、食品),有足够的对讲机备用电池才能出发,快速确定搜索计划,按照计划的方向进行1趟搜索(如往中台方向30分钟,返回南台小庙就回营地)。

同时我想提几个被缺失的环节:
在搜索队进行有限的盲目搜索后,摸回到营地,进行必要的补给后,即晚上9:00左右。从逻辑上应该统计物资,如备用电池、头灯等,并讨论夜间到台顶小庙进行搜索的可能。

如果考虑到夜间搜索的危险已经超出自身实力,第二天出发的搜索队员应该马上得到充足的休息,并在凌晨风力较弱的条件下按照预定的方案行动。(早晨4:00左右就出发,争取进行第一时间的救援)

就我们现在的救援条件而言,队伍的自救能力还是第一位的。有效的救援就意味着在第一时间内能找到丢失的队友并提供帮助。救援不仅仅是体力活,还需要理性、清晰的逻辑判断,来增加搜索成功的概率。

第三个分析:遇险约定和通讯的制度
今年夏天,大麻队在灵山停车场前1公里的地方被困并拨110求救。我在计划版尝试编写了遇险的几条应变原则,但现在看来,队员和大队伍走散以后,也要总结一些原则,来增大自救搜索成功的概率。

在南台下来后,易普拉辛得到的信息是,大队伍肯定要往中台方向走并找营地。所以他在失去联系后,在能见度很差的情况下只考虑到要快速找一个避风所。也可以理解他在挨了一夜的冻以后,天上稍微有些光线就抄近道快速下山。估计易普拉辛到了山下,才考虑到大队伍可能有麻烦,又包了三蹦子上山看情况。

而在此同时,搜索队员也是一种盲目的寻找。

这里的误会是队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大队伍会进行搜索,我们也没有任何约定可以供参考,在这种紧急的条件下,如何互相增大相遇的几率。所以切实可行的计划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重要,如果当天的营地位置是合理的,大家就有可能在约定营地会合。

对于山里和城里的队伍也有类似的问题,城里的朋友急得要命,准备连夜上山,山里的朋友们还在为劫后重逢高兴呢。所以一些约定在冬季的活动中确实太重要了,如进山的队伍有明确的路线和出山时间,出山后可以和城里的联络人通话并在网上注明出山。如果队伍在预定的出山时间延迟12小时还音信全无,就开始组织搜索队。搜索队可以沿着进山队伍的进山路线和反方向同时搜索并用约定的频点呼叫。这些可以操作的流程,也许就能抢在救援的第一时间窗内发生,并真正的派上用场。

关于对讲机、帐篷和其它装备的使用问题,不想在这儿多说了,这些都是基本的问题。在我们这个案例中,不打地丁的225帐篷和1000 克的羽绒睡袋露营就可以抗下来,这种气候条件还达不到南台典型的“冬季恶劣天气”。回顾整个事件,只有能见度低、风力稍大才是个比较麻烦的问题。

注:
不要小看北京周边的低山,在冬天它们可能很厉害,至少有些路线在突变的天气下比夏季的初级雪山可怕的多。登山也不是简单的傻走,一些决策的思路、知识技能都需要在平时积累。在极端的条件下,狭路相逢,每个队员都要有当队长的心理准备并为自己的团队贡献力量,勇气和钢丝一样坚韧的神经也是登山给我们的一笔财富。

主题        对于晨峰对细节点评的几点回复
        作者        rumble
        时间        2002-11-23 00:04:52

很高兴晨峰能对这次事件有这么好的点评和评述,对于其中提到的几点细节做如下回复和更正:
1) 我、大头、野骆驼三个人去索搜的时候是带着自己的装备去的,而不是文中提到的卸下装备。我们当时有一个担心就是易普拉欣掉下山坡,人包分离;另,我们在索搜的时候约定,每一个人都要看到另外二个人,如果发现不见其中任何一个人,马上停下来。这样的索搜方式决定了我们的索搜范围不会很大;
2)其实我们在索搜过程中没有冷静思考易普拉欣可能的去向。当时就应该想到易普拉欣可能会回到山坡上,但我们没有往上索搜,才导致了易普拉欣在小庙中度过艰苦的一夜!

从这次的组织活动看来,存在很多问题,我想这些问题是许多去小五台的队伍的共性问题:
1)对小五台不够重视
一直认为小五台是一座不会给我们出难题的山,因为有许许多多的人已经在身上踏出了路。但在冬天却远非如此,
2)队伍的组织依然按照夏天的组织来进行
在冬天的季节,队伍的规模不应该很大,在一个队伍之内应该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以三个人为宜,在这三个人的体力应该比较相当,或者有互补的可能;三个人的的所有装备集合起来应该能满足单兵作战的要求,即在一个小队走失的情况下仍然有足够的装备生存下去
3)队伍的通信不够通畅
在冬季的小五台,特别是暴风雪的情况下,能见度只有10米,这样的情况下,以后喊话和救生梢远远不过。所以没有一个小队应该有一个手台或者对讲机,这样才能保证通信的通畅;
4)关于救生食品的问题
以前大家出去,纷纷要求别人替自己肩负,现在看来这样的想法有一些问题。我们在路上的时候吃了易普拉欣很多的奶糖和巧克力,那天晚上他在南台小庙中其他别的食品没有办法实用的情况下只能靠这些食品求生,所以保留一定的救生食品在身边很重要。在出发之前,领队应该要求把救生食品分到每一个人的身上。
5)关于冻伤的问题
现在回来很多人的脸部和鼻子部位有严重的冻伤,所以打劫冒这样的装备很中!
6)关于脚部的保暖问题
脚步的保暖应该为三方面:鞋的的防雪问题,袜子的保暖以及雪套和脚步的保护连接问题
只要在山上有经历的人发现,在冬天鞋很容易霜冻,但要注意不要在鞋里面有霜冻;
袜子要多带,二天的活动至少要水双,第一天一双,第一天扎营要换一双,第二天下来坐车回家要把新的袜子换上,这样回来才不会感到冰冷;
关于雪套,现在发现绿叶的雪套很实用,如果雪套和底部的紧固是用绳子连接的,那么在行走的时候会常常松散,所以雪也很容易进入鞋的里面,绿野的雪套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但绿野的雪套就是质量不好,拉链很容易坏!

以上几点就是上次去小五台的一些总结,请大家指正

主题        同意你的第二条策略。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1-23 00:41:22

活动规模太大一直是我觉得有问题的地方,但考虑到相对较远的路程,为了降低交通成本(包车或乘车),只能形成一定的队伍规模。从多方面看,小队伍具备很多优势,特别是在冬季小五台这样的地方:易于控制节奏、保证队员体力,应变灵活。每个小组大家体力节奏差不多,不会出现互相拖拉的情况;根据自己组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每个小组具备完全的自持力,万一遇到意外,容易寻找营地(因为人员少,不需要很大面积的平地),也具备一定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主题        讨论
        作者        大海
        时间        2002-11-23 00:56:45

为了降低交通成本(包车或乘车),只能形成一定的队伍规模。 大队伍行进时的前后距离长几乎很难解决。

是否可以两三支队伍合并一车,同车往返,路线不同或相同,但分别组织,各自独立。

这样还可以在出险时有及时的救援。

相信大家对小五台的热情,隔几周协调组织一次不难实现。

        主题        就是你这个意思,我没表达明白。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1-23 01:10:44

-------------------------------------------------------------------------

主题        技术攀冰等级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1-23 13:20:22

主题:技术攀冰等级。
版权所有:kristian 原作 提交时间:00:10:27 11月23日
参考《登山圣经》。
Grade1:平坦的冰面;
Grade2:短的冰坡(台阶)达80度以上,整体平缓,50-60度。确保点坚固间距小;
Grade3:整体冰坡达到80度,但有小台阶可以站立。确保点相对稳固;
Grade4:部分冰壁垂直。路线相对复杂,有薄冰或岩石地段;
Grade5:绳距之间长而陡峭,几乎没有舒适站立的地方。设置确保点需要较高的技巧;
Grade6:整个绳距完全垂直。设置确保点困难;
Grade7:垂直薄冰或冰屋檐。冰面不结实。确保点不可靠(冰上保护基本不可用);
Grade8:最艰难的攀冰路线。

北京的一些路线难度评估:(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1。云梦峡小冰壁:2级。路线短,坡度<=60度、一般年份冰面厚实坚固。确保稳定可靠。适合初学者练习;
2。云梦峡大冰壁:根据水量和气候,难度界于3+至5-之间。路线长,坡度>80度。冰厚的年份保护可靠,另外可利用一些岩石保护点。适合有经验的攀冰者过瘾;
3。迷仙瀑冰壁(天仙瀑景区最外侧):2级。路线长。冰厚的年份保护可靠。但冰壁向阳,稳定时间短,暖和的天气有潜在危险性;
4。桃园仙谷冰壁:人工浇注。2+至3+。冰厚保护可靠。适合初学者练习;
5。虎峪冰壁:人工浇注。2+至3-。冰厚保护可靠。适合初学者练习。
-------------------------------------------------------------------------

        主题        转帖《冻伤》
        作者        履星家
        时间        2002-11-26 11:00:53

提供者mh
http://www.fmmu.sn.cn/web/surgery/jiaocai/burn_surgery/chapter01/126.htm

        主题        再次强调:冻伤后千万不能机械刺激患处,包括用雪搓什么的,会造成严重损伤。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1-26 11:08:59

-------------------------------------------------------------------------

主题        12月7日,到涞源攀冰去!
        作者        北壁
        时间        2002-11-26 11:22:12

一、简介
十瀑峡位于涞源境内,距县城15公里,交通方便。景区内有多条瀑布,水量较大,而且海拔1400米,气温低,每年12月至次年3月都会冻结成壮观的冰瀑,厚度、宽度和硬度俱佳。落差最大的双龙瀑高50米,有20米角度接近90度。12月7、8日这个周末拟约攀冰爱好者同去攀爬一番。
二、简要行程
12月6日(周五)下午17:47分乘北京南-涞源的7197次火车,23:20到涞源,宿县城。
12 月7日(周六)早起后包车去十瀑峡,在双龙瀑攀冰,顺便练练行走、保护、先锋、裂缝救援等技术。下午16:00撤保护,17:00离开。可在冰瀑下扎营,第二天接着爬,也可走20分钟到景区大门外有老乡家可住宿。想返回者可在景区门口搭路过的长途车去保定,再转火车或汽车回京;或返回县城住下,周日一早乘 6:28的7198次火车返京。
12月8日(周日)继续攀冰者一定要在15:00前出景区,赶回县城乘16:28的7096 次火车回京。
三、装备
个人(打*者为必备):
*高山靴,*有前齿的冰爪,*安全带,*主锁一把,*头盔,上升器,下降器,小冰镐,保暖衣物手套帽子等,食品,头灯或手电,宿营者需带装备。
公用:
主绳(至少两根),辅绳(至少一条),主锁至少3把,冰锥至少2根,绳套、快挂若干,炉具一套(扁罐或酒精、汽油炉,长罐可能不太好用),地席。
四、注意事项
1、参加者须无条件接受并遵守绿野公约。
2、必备物品不全者谢绝攀登。
3、抓紧时间加强上肢力量练习。
4、每人需预习一下《登山圣经》中的相关篇章,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术。重点包括:第二部、攀登基本要点;第四部、14、冰河行进和冰河裂隙救难,15、冰攀。
5、为消除安全隐患和提高活动效率,每人行前须仔细检查技术装备,使其处于最佳使用状态。
6、12月5日(周四)在聚吧开准备会,落实细节与未尽事宜。
五、报名方式
跟贴、私信,知道我电话的也可直接招呼一下。留下可靠联系方式,讲明个人的技术装备情况,玩一天还是两天。

        主题        报名。装备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1-26 22:49:54

自己装备齐全。
公用装备:可提供10只冰锥,2条8.3干绳,部分岩石器材。如果扎营可带帐篷VE25(3-4人)或MNT24(2-3人)。
可能还有另外2人,暂未定。

-------------------------------------------------------------------------

主题        请问:如果准备去爬5千米以上的山,什么样的锻炼计划是合理的?
        作者        不必
        时间        2002-11-27 01:15:30

主题        MM,这个问题太大了。
        作者        假行僧
        时间        2002-11-27 02:26:13

我也真的不知道如何回答。只能谈点体会:

登山对人的要求不光是体力、耐力、毅力,当然这些是必须的。经验也很重要,一个好的登山队伍也是必不可缺的。队员之间的了解、信任、默契都很重要。

登山也要一步一步来。建议好好利用这个冬天进行一下冬季的训练。多走走北京周边冬天的山。最好也进行一些攀冰、冰面行走等基本的冰雪技术练习。你会学到很多东西。

        主题        可以参考以前贴的登山训练计划
        作者        mudplayer
        时间        2002-11-27 02:44:52

还要看具体去什么山,比如四姑娘大峰和博格达都是5000多米的山,但没有可比性

主题        木桶理论:木桶装水的多少是由最短的一根木条决定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1-27 02:45:44

登山是个要求综合能力的活动。身体条件、技术、装备、知识经验、心理素质,自己在哪方面欠缺,就补哪个方面。另外还有自己决定不来的运气
身体条件是最基本的要求,但不能把登山简单化、蛮力化。对于大多数身体机能正常的爱好者,经常性的日常锻炼足够维持一般登山活动的要求了。
个人意见,体力储备和疲劳恢复能力比最大体力更为重要,因为对于通常的登山活动(特别是时间较长的高山探险),连续几天维持一定体能是必需的。
另外身体机能和高山反应的关系现在还不明朗。有说法认为,平原上强壮的人到了高海拔更容易受高山反应的影响?当然,在充分适应之后,身体强壮的人应该能发挥更大的运动能力。强壮的呼吸肌和心肌总是有益的。
我觉得隔天5000-1万米的强度就差不多了,训练的时候注意把握自己的恢复状况,刚开始不需要很大的运动量。更主要的目的不是自己一次能跑多远或多快,而是在维持一定强度的情况下,提高身体恢复能力。

-------------------------------------------------------------------------

        主题        探讨一下关于救援
        作者        小刀
        时间        2002-11-23 04:41:43

上周日晚,来电话说小五台可能出现意外,叫赶紧收拾装备准备出发。刚磨完冰镐,就得到消息说队伍已经下山,当时静下心来想:这边组织救援固然有热情,可是相对盲目,到底能起多大的作用?晚上九点多从城里出发,到小五台得凌晨2点以后,连夜往上赶,首先还要确保自身安全,再找到他们,就说不上什么时候了,没有任何准备,没有方案计划,临时集结,并且技术也好不到哪去。

联想到现在每周外出多拨队伍,发生意外的几率也大了起来,所以有必要讨论讨论针对北京周边山区的救援,除了小五台稍远些外,其他的山基本上2个小时还是能赶得到的。

(1)通讯:对讲机、手台就不必说了,平时就应该熟练使用,约定好频段,一支队伍内部应该确保可以通过通讯器材联络到每一个队员,并且队伍能与外界联络上,最好能与北京城里联系。另外,当时大豆打来电话特意强调,要把手机充满电,纵使没有信号也要全程开机,这样在城里可以确定你的位置(但不知精度有多高?)。

(2)交通:交通是个大的问题,如何快捷的到达搜救地点,为了方便快速,目前只能是依靠有车的人员来出车。

(3)山峰资料:一是路线资料、二是天气资料。关于这些资料定量的总结还是太少,不过好在对北京周边的山区相对熟悉能弥补一些不足。并且事先要了解遭遇意外的队伍的行进路线。

(4)方案:拿出几套对北京周边山区救援的方案,比如小五台、海陀等,包括组织协调、人员装备分配、行进路线、山脚电话等。以使紧急时可以迅速协调好各个方面,不至于忙中出乱。

(5)人员:技术是一方面,经验是一方面,体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应该是具备强烈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另外最好能有医生行业的人员在内。人员全凭自愿,都是义务的,队员当然是越熟越好,各方面能力越强越好。建立好人员简单档案,包括姓名、地址、联系方式、装备、特长、熟悉山区等等,以便迅速组队。

(6)装备、物资:各个季节的装备不同,平时就应该做好准备,重要的放在表面,另外救援时可能用到的一些保护装备也要备好,紧急时可以迅速的打包出发。各种药品备齐,止血的、消毒的等,带着血压计。

(7)技术:平时可以多练习练习救援用到的技术,登山圣经中有些描述,大家这一方面做的很少,平时练的多是冰雪行走、结组、保护等(当然也很重要,不能技术太糙,先over了),正好这个冬天可以练练运送伤员、制作简单器材等。另一方面是应该学习在各种情况下的医疗救护措施,这一点也很重要,不然纵使找到了也可能使情况变得更糟糕。

但总的来说,遭遇意外的队伍首先要做到能尽量自救以度过难关,事后救援很可能是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而效果不大。呵呵,好像说来说去都是废话。
大家讨论讨论吧,希望能引出多块玉来,呵呵。

主题        救援只能是被动进行
        作者        履星家
        时间        2002-11-23 10:42:44

在当事人没有要求的情况下,谁也没有“权利”和“义务”去组织、实施救援活动――除非当事人需要救援但已失去求救能力,这在户外穿越中是不太可能发生的,总不至于一队人全军覆没吧。
如果一个队连求救的能力都失去了,那也只能让他们自生自灭了。

有时候我很怀疑过分热情的援助行为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大自然是公平的,在经验积累的过程中总要付出代价,如果每一个人都认识到这一点,那么付出什么代价都是值得的。

还会有很多新人在未做好完全准备的情况下(也许我们看来如此)出发,如果他们知道所要面临的风险甚至危及生命,那么他们的行为对于他们自己就是合适的,无论谁(即使他有最丰富的经历)都无权指责。决定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从事,是别人自己的事。

我认为现在谈救援还太早,如果一旦需要,我们能提供的帮助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有效,就很值得庆幸了。

我甚至认为上上礼拜的“一日海驮穿越”活动,我们并没有权力加以阻止(当然16大期间特事特办我不反对),我们已经一再提醒,老爱等也组织了另一小队走同样线路以备不时之需,这还不够吗?

难道我们能为别人的生命负责吗?
我认为我不能。我希望无论何时我都能为自己负责――这真的很难做到。

        主题        上上礼拜的活动应该阻止
        作者        阿森
        时间        2002-11-23 11:19:50

从感情上讲,绿野之间多少有一些兄弟的情分,不管说不过去.
从道理上讲,老驴能够成为老驴没有自生自灭,和老老驴的关心和指导是有关系的.就应该做出回报,把自己的经验教给更新的人.
从利益上讲,真出个人命,说不定绿野就得关张.大家都没有地方玩了.

不要把周末穿越和雪山混了,珠峰上面不救援,是因为没有能力救援.救援者无法保证自己的安全.周边穿越,明知道有危险,不劝阻.明明知道有一队在恶劣环境下没有按时返回,不做出救援准备说不过去.
至于主动求救,你也知道,主动求救是需要时间的.等有活动能力的人下来主动求救,恐怕时间已经耽搁了很多.
打一个简单的比方,家里有人回来晚了,是不是应该打个电话问问怎么了,电话没有信号,是不是应该到胡同口张望一下.兄弟们去爬山,耽误了几个小时还没有下来,谁能踏生在北京看电视呀.

"难道我们能为别人的生命负责吗?"
当然能!捆在一根绳子上的时候,不就是对别人的生命负责吗.
对队友负责其实就是对自己负责.对绿野其他人负责,反过来自己翻车的时候也有人帮助.

        主题        有时候得反过来想想问题
        作者        履星家
        时间        2002-11-23 12:12:16

对新人“传帮带”也许是一种安全、稳妥、简洁的帮助他们提高的方式,但也可能导致一个结果,就是一茬不如一茬,如果他们真的那么听话或者我们强制他们听话的话(就象中国足球)。事实上谁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我很佩服88年nepal政府,他们批准了如下的攀登珠峰计划:单人无后援不间歇从大本营直接攻顶(该法国人连续尝试了3次后成功)、从顶峰跳伞、从顶峰滑雪、甚至有一个美国人声称要把自己装在一个特制的桶里从顶峰滚下来。这个政府也并不是惟利是图,由于线路拥挤他们拒绝给著名向导罗布・霍尔的队伍发传统线路的许可。
也许严格的管理88年传统线路上就不会死人,但也就没有了那场热闹的盛会。既然这些人知道自己在干什么,那就让他们去干吧。

其实如果真有人出大事,教育意义会更大。听起来很残忍,谁也不愿意自己和朋友出事,但这才是某些级别的户外活动的客观规律,你根本回避不了,除非不从事这些危险的活动。

        主题        大事不是没有出过
        作者        阿森
        时间        2002-11-23 12:29:20

去年的三峡,今年的磨坊,指南针等等.
出事是避免不了,但是还是要尽力.至少减少出事的可能.至少把大事化小.
去珠峰的人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但是我们有些穿越的人并没有估计到这些,都指望出大事,来大的教育.恐怕早就出了N件大事了,绿野也就早关门了.
深圳出了大事,磨坊好多天不能正常运行,北大出了个大事,绿野几个朋友的雪山计划没有能够成行.即使不谈感情,从自己的利益考虑,希望这个论坛正常运转,也必须该管的就管.

        主题        %30的生存率
        作者        福尔马林
        时间        2002-11-27 03:24:45

爬一座山,如果有%30的生存率,我就会去。生命只有一次,我不会死在床上。我会召集和我又同样冒险倾向的人,也许会借助于这个论坛。这个论坛并不排斥冒险,只是你排斥而已。这个论坛也不是你的,只不过你想独占而已。可怜的人。

        主题        你还没有资格评论这个论坛的导向,登山也不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1-27 03:46:18

为了维护正确的登山理念,不恰当的计划和言论将被删除,这个论坛并不需要无知和狂妄的呓语。
按照你的30%概率理论,你在头三次“登山”活动中就可以实现你“不会死在床上”的理想了,呵呵。

主题        如果是这样,未登峰就不会有人去登了。
        作者       
作者: 科友影业    时间: 2005-1-12 09:41
标题: Kristian生前文集第五部分(lvye.org)/part 5
        主题        春节的雪宝顶登山计划,请高手指教
        作者        玄鸟
        时间        2002-12-10 22:22:25

雪宝顶登山计划书

雪宝顶简介:

雪宝顶,海拔5588米。位于东经103.8度,北纬32.7度。坐落在南北延伸的岷山南段,是岷山的最高峰。地处阿坝藏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雪宝顶主峰为众多高峰簇拥,主峰西南有卫峰玉簪峰,海拔5l19米;主峰东南矗立着海拔5359米的四根香峰和5440米的小雪宝顶峰。四峰神态各异。雪线以上常年被冰雪覆盖,为三面体,呈金字塔型,坡面陡滑,只有东南坡面较缓(平均坡度为40°)。雪宝顶海拔5000米以下地带主要是岩石,海拔4200米-5100 米山体风化严重,为滚石塌方地段,在海拔5000米的山脊上有一处深15米的对立岩壁--骆驼背是通往顶峰的险关。往上,与四根香峰之间为一鞍部,坡度约 30度。鞍部以上到顶峰是坡度约20度的冰雪坡。雪宝顶的西南山脊,海拔5000米以下皆为20度至25度的冰雪坡。西侧由于冰川的切割,形成了毕露的岩石刃脊,山体西北坡多为裸露岩石和陡崖。雪宝顶雪线高度约4700米,山峰主体由石炭纪的石灰岩构成。4500米左右为高山草甸地带,4000米以下则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和灌木林。山区盛产雪莲、贝母等名贵的中药材,森林中还是大熊猫,金丝猴的活动场所。雪宝顶雪山风光壮丽?秀美,是当地藏族人民的神山。这里高山湖泊众多,以东南的圆海、西南的方海、西北的半圆海、东北的三角海最受人称道,且各具情趣。山峰北侧就是黄龙游览区,纵长7.5 公里,宽1.5公里,自然景观尤具特色,被誉为“人间瑶池”。雪宝顶峰地区的气候潮湿多雨,每年10月到翌年4月为旱季,5月至9月为雨季,其中7、8月雨水较少,是登山的理想季节。冬季雪线海拔4600米,夏季雪线海拔5100米。进山路线短,交通便利,离德阳470公里左右,大本营营址距松潘县城约 60公里,距公路仅一公里,步行一天可来回,运输和联络较方便。首先从成都乘车沿岷江北上,经灌县、茂县到达岷江口──麻风村──大本营(雪宝顶雪山下)

队伍组成:

队员:玄鸟,领队,负责组织协调与联系。不必(女),负责医疗和救护。易辉。共计3人(希望再找2-3人)
向导:扎西

登山路线:雪宝顶南坡传统路线
时间:2003年1月至2月间
日程安排:
2月1日
在成都集合

2月2日
早上6:00在茶店子车站乘长途车去松潘县
下午14:00到达岷江乡,请扎西提前出车等候
17:00到达上纳米村
20:00到达BC,住登山酒吧。

2月3日
早上7:00起床,8:00出发,全体队员跟随扎西向C1运送物资,到达营地后,玄鸟和扎西到骆驼背附近考察路线情况,架设确保点。其余队员在16:30以前整理好C1营地。
如果有队员身体不适,则留在BC适应,另派一名队员陪伴。其他队员可以到C1适应,登顶计划顺延一至二天(占用机动时间)。

2月4日
早上7:00起床,8:00出发,10:30登顶,11:00之前开始下撤,13:30到C1,撤营。17:30到BC,清理物资。21:00到上纳米,住扎西家。

2月5日
机动时间,可以去黄龙、九寨沟

2月6日
机动时间

2月7日
搭车回成都(具体时间不明),解散。


费用:
登山许可证500元,向导费1800元,公摊车费300元以及公用食品、药品、装备等,每人约1000元左右。

说明:
自备个人装备
保险自理

个人装备清单(每人必备):
高山靴、12齿冰爪、羽绒服、雪套、帽子、头盔、冰镐、头灯或手电筒、小刀、保温壶、墨镜、温标-20度羽绒睡袋、主锁2个、八字环(可选)、扁带10米、防晒霜

公用装备清单:
双人高山帐二顶(易辉提供一顶,玄鸟提供一顶),岩锥三个(玄鸟提供),冰锥二个(未定),主绳30米(扎西提供),路线绳50米(扎西提供),炉头2个(玄鸟、易辉各提供一个)

消耗品清单:
口粮800克/人天,其它食品,高能锂电池8个
(以上个人自备)

每2人组防风火柴2包,气罐2个

药品和急救物品清单:
凡士林 1瓶
速效伤风胶囊 2板
阿斯匹林 1瓶
磺胺类抗菌药 2包 一定不要带糖衣的
诺氟沙星 1板
施尔康 1瓶
维生素C 1瓶
利尿片 1瓶
创可贴 10片
云南白药 1瓶
冻疮药膏 1盒
脱脂棉 2包
医用绷带 2卷
医用胶布 2卷
体温计 1支

资料:
1:150000地形图
路线示意图
历年气候情况
以前的登山报告

GPS点:
岷江乡进山路口 N 32°24'01.1" E 103°43'06.6"
上纳米 N 32°38'17.4" E 103°48'10.7"
去BC路上分岔口 N 32°39'31.5" E 103°49'01.5"
BC N 32°39'39.7" E 103°49'00.8"
雪宝海 N 32°39'58.9" E 103°49'01.7"
乌龟背 N 32°39'54.6" E 103°50'04.9"
C1 N 32°40'07.3" E 103°50'28.4"
雪宝顶顶峰 N 32°40'29.6" E 103°50'51.1"

主题        从以前的攀登得到的一些信息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2-10 23:37:40

一般来说,我国的登山传统是很少进行反季节(特别是冬季)攀登的,所以也没有以前的冬季攀登资料。冬季攀登比夏季要面临多的多的困难。

冬季不是攀登雪宝顶的好季节,主要问题可能还是雪比较大。从上那米到大本营的路上可能都不好走,另外传统路线的岩石坡在积雪之后也比较困难。气温和风力到不是大问题,经历过小五台最恶劣的天气之后应付雪宝顶的冬季应该可以了。

另外冬季的运输、人员也不好解决。当地人冬天都不愿意上山。畜力运输(主要是马匹)由于山路积雪,马主都不愿意马匹上雪线,因为马看不到路径容易失蹄受伤出事故。要做好交通运输费用超支的准备。

另外你的日程实在是太紧了,因为有太多的非人力因素制约,基本不可能的。
>>>2月2日 早上6:00在茶店子车站乘长途车去松潘县 下午14:00到达岷江乡,请扎西提前出车等候 17:00到达>>>上纳米村 20:00到达BC,住登山酒吧。
冬季山区公路山险路滑,车辆跑的很慢。2000年8月我们包车(小面)去,早上8点多成都出发,下午将近天黑才到达扎西家。而你在冬季决不可能一天之内从成都到达BC,能在天黑之前到上那米就非常幸运了(从岷江乡到上那米的路也非常不好走。)
我估计比较可能的速度是第二天下午到达BC。

>>>2月3日 早上7:00起床,8:00出发,全体队员跟随扎西向C1运送物资,到达营地后,玄鸟和扎西到骆驼背附近>>>考察路线情况,架设确保点。其余队员在16:30以前整理好C1营地。
>>>如果有队员身体不适,则留在BC适应,另派一名队员陪伴。其他队员可以到C1适应,登顶计划顺延一至二天(占用机动时间)。
从BC 到C1的路程,夏季常规需要6-8小时(根据队伍速度)。如果雪大的话就非常困难,甚至有可能根本寸步难行。建议你还是先和扎西联系,做计划之前了解一下往年的情况,出发之前再了解当地的实际雪况,毕竟当地人最有发言权。如有可能,建议准备踏雪板,在深雪地上可以极大提高行进速度、极大的节省体力。

>>>2月4日 早上7:00起床,8:00出发,10:30登顶,11:00之前开始下撤,13:30到C1,撤营。17:30到BC,清理物资。21:00到上纳米,住扎西家。
在冬季的恶劣条件下,一天从C1登顶并返回C1是必需的,但返回BC有很大困难,更别提回上那米了。

总的来说,你的计划没有考虑诸如大雪、天黑早、向导、运输及高山反应等多方面的问题。实际上夏季攀登雪宝顶一般都需要至少6天(上那米到上那米):上那米1天,BC一天,C1一天,登顶返回C1或BC一天,回上那米一天,适应或天气机动1-2天。而你在冬季能够达到和夏季同样的速度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3天想登雪宝顶是非常困难的。


以上是技术上的分析,另外说一说计划观念上的两个问题。
1是技术经验和高山经验的问题。出发攀登一座高海拔的山峰要面临许多新的困难,最主要的是高原适应和山峰的难度。我个人认为,当自己的各个方面都有欠缺的时候,应该逐步提高。比如说高原适应能力不足,那么我就不会去攀登超过自己技术实力的山峰。反之一旦出现问题积累(大问题是由很多小问题积累成的),想解决就会发现乱成一团麻。
2是做计划的原则问题。宁可计划做的松一点,到时候发现如果没有这么多困难可以轻松愉快的加快进度;反之计划时间太紧,且不说你的计划是否可行,即使可行也存在这诸多隐患。好比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一旦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导致灾难性的整体崩溃。

主题        我对这些问题的考虑
        作者        玄鸟
        时间        2002-12-11 02:54:26

1、计划的由来:
我一向主张轻装快速登山,这次本来是打算一个人去solo的,连高山帐也不打算带,带一个露营袋就够了,也没打算请向导。但是后来不必非常想跟我去,我又不能拒绝她(具体的原因就别问了吧),所以想组个队,凑几个人一起请扎西带着上去,比较保险。易辉是在新浪山野上认识的,家住云南,有过在4500米以上连续三天的经历,他很想去,于是就一拍即合。

2、交通问题:
星期天刚打过扎西留给我的电话,接电话的是扎西的一个朋友,家住山口那里,跑出租的,据他说冬季那边是可以通车的,无需担心,所以赶到上纳米村应该不成问题。从上纳米到bc夏季需要两个小时,冬季加一倍应该够了,毕竟在冬季雪线以下,积雪不会太多。

3、物资运输:
物资尽量精简,我计划每人带5公斤食物,加上15公斤装备(背帐篷的再加五公斤),决不允许多带。这样全凭人背就够了,不需要雇用马匹。由于冬季雪厚,滑坠的危险降低了,可以少带很多绳子,其他的装备,冬季用的比夏季的重不了多少。

4、装备:
我已将高山靴和卡式冰爪列为必备装备,雪板考虑自己做,因为做起来并不很难,除了使用较少的绳子之外,其他装备情况都会好于一般的夏季队。

5、行程:
我认为在山上时间越短就越安全,因此尽量把时间安排紧凑,能够一天达到的目标绝不拖过夜。毕竟我们的身体状况不能长期适应高海拔环境,停留得越久身体就会越差。另外,做什么事往往都是求上得中,求中得下。在计划中安排得紧凑一点,到时候才有回旋的余地,如果计划就安排的松松垮垮,到时候局面很可能会失控。

6、队员的身体状况:
如果把两天的机动时间都用上了还适应不了,那么干脆就不要登顶了,勉强去了不仅给别人找麻烦,自己也很危险。安全是最大的前提,而良好的身体状况是最重要的安全保障。

主题        还是有很多问题。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2-11 04:47:42

登山风格是个人的事,我很佩服你的决心。但是我又有一种感觉,你**过分**相信自己的决心和体力了。1天之内从700米的成都到达3300米的上那米,如果不进行充分的适应是比较危险的。特别是你还计划当天从上那米负重行军到BC,在我看起来就是根本不可能的。高山反应加上过度疲劳会造成危险的后果。说句不好听的,这两年我经常和朋友们在一起聊他们的登山计划,比如咳嗽等人的宁金抗沙、本营的大雪塘等,对于他们的攀登都能比较准确的做出预测。你这个计划要是能够实现,到是给我上了一课,呵呵。

另外有个问题,你即不雇佣马匹、计划时间又短,付给扎西的向导费¥1800似乎过高了,会对以后的队伍带来不便。关于扎西的问题,网上有很多指责他的言论。其实包括我们在内的绿野两只队伍,和扎西的关系还都不错。关键问题是,如果扎西同意和你们一起走,他就是整个队伍的一员,甚至是有重要决策力的成员。那种“我们付了你钱,你就要听我们的”的想法是万万要不得的。总的来说,扎西作为雪宝顶的向导还是称职的,也是负责任的,但他仍然是以挣钱为主要目标的;另外你也要做好临时加价的心理准备,所以刚开始要和扎西压价。

        主题        装备和技术问题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2-11 00:24:02

1。强调手套的重要性。在高山上防水手套是极端重要的。一旦手指冻伤,轻则影响攀登,重则遗憾终生。
2。登山杖(带阻雪环)和踏雪板。如果有深雪,这两样东西就是**必需**的。在某些条件下,没有踏雪板就意味着登山行动失败。
3。燃料多准备一些。冬季完全没有液态水,饮水全靠化雪。而克制高山反应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大量饮水、大量饮水、再大量饮水!
4。药品有作用重复的。下面是我的清单供参考


个人药品:
板蓝根冲剂 2周剂量
创可贴 10
维生素 2周剂量

公共药品:
内服药物
感冒药---------百服宁 100
消炎药---------阿莫西林 150
肠胃药---------黄连素 250
抗过敏药-------扑尔敏 20
消化药---------吗丁林 20
口腔药---------西瓜霜 150
眼药水---------红霉素 2
外伤应急-------云南白药 1
高山病---------速尿 50
阿司匹林 100
急救-----------地塞米松 1

外伤药及器械
碘酒 1
酒精 1
纱布 5
胶布 2
外伤擦剂 1
手术刀 1
镊子 1
温度计(最好是电子的) 1
听诊器(大队伍可以准备) 1

如有可能,想办法搞少量强效止痛剂。万一在严重外伤的情况下,避免剧痛引起的休克。


5。技术问题。总体而言,雪宝顶需要的技术种类不是很多。路线类型相对不复杂。对于夏季攀登来说,包括碎石坡、不是很陡峭的岩石坡、以及相对平缓的冰雪坡。夏季攀登用较重的徒步鞋加绑式冰爪就可以了,但冬季攀登必需双层塑料靴。穿塑料靴长时间行走是必需掌握的技巧;由于塑料靴的脚踝活动不如皮靴那样灵活,在上下坡的过程中可能需要改变一些行走习惯,建议早点开始磨合适应。

雪宝顶的冰川坡虽然比较平缓,但仍然有人失足丧生,所以切不可大意。冰镐一定要在伸手可及的地方,并且一定要和身体连接在一起。

你们的队伍人数少,大规模的修路不现实,速度也太慢;结组攀登意义也不大,所以主要是自己独立行动、对自己安全负责。如有可能,每个人还是应该掌握基本的冰雪、岩石保护点设置技术,也许用不到,但万一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救命。建议仔细的学习《登山圣经》,再利用冬天的机会多多实践。如有可能,队友多在一起活动。我们当初的队伍出发前磨合了4个(6个?)星期,在山上仍然有意见分歧乃至摩擦的发生。

主题        请教:登山教练
        作者        玄鸟
        时间        2002-12-12 02:58:37

刚给四川登协打了电话,他们说登山队里要有一个符合中国登协规定条件的教练才能发许可证,请问以前各位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啊?我不打算请教练。

主题        不理他们的说,直接和扎西联系。除非你打算办登顶证明什么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2-12 03:11:28

-------------------------------------------------------------------------

        主题        探洞用的灯是叫“电石灯”吗??是的话,北京那有卖的??
        作者        张7788
        时间        2002-12-11 09:16:31

        主题        旗云原来有,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存货。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2-11 12:03:25

由于电石反应残余物污染环境,北京等大城市已经禁止在工程中使用乙炔焊枪和割枪了,所以现在在北京很难搞到电石。不过外地的小县城或农村应该还有电石出售。

-------------------------------------------------------------------------

        主题        转让二手装备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2-11 22:23:28

1。 koflach高山靴Hunter款,UK7.5/US8,相当于41号。Hunter属于Koflach产品线里的低端产品,重量轻,保暖性一般,使用比较灵活,适合北京周遍冬季活动、攀冰,以及不十分寒冷的地区的中高海拔登山。购于2000年,正常使用,成色6成新。现半价转让¥500。
2。Pro-Giant气炉炉头。带热反射屏,大出气口、高输出功率,结实耐用,缺点是体积、重量偏大。购于1999年,正常使用,5成新。现半价转让¥120。
3。 Pro-Giant汽灯。耐高温玻璃,亮度高,非常适合FB份子。缺点是*********************玻璃太烫了,很容易烫坏衣服或自己 **********************购于2000年,很少使用,几乎全新。现8折转让¥150,附带美国购灯心2个。

本人转让的2手装备全部试用1个月,如不满意自由退还。

只接受北京市内交易。联系可使用私信和电话

主题        关于靴子的补充说明:回网友的私信。贴出来也许有用。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2-12 01:46:04

你好

来自: XX
收到: 2002/12/11 11:49
我叫XX
对你的高山靴感兴趣,能不能再详细介绍一下?
比如一般来讲,这双鞋能承受的最低温度是多少?
想明年五一登玉珠,够用吗?
谢谢


回答:

关于靴子的基本情况就是我在帖子里介绍的,包括产品定位、特点和适用范围。
单纯的谈最低适用温度意义不大,因为这完全是由于人的主观耐寒能力决定的。另外,在高原上由于缺氧人的代谢能力减弱,自身发热量也会减少,所以玉珠峰的-15C和北京的-15C肯定感觉是不一样的。
买什么样的装备关键是看你自己今后想向什么样的登山风格发展。
这双靴子爬玉珠应该可以,但在大多数新疆、青海、西藏的高峰,气候都非常严酷,比如幕市塔格什么的。如果今后准备向这样的高山发展,建议还是选择更暖和的一些款式。
相对而言,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的山峰相对气候温暖,这双靴子应该比较合适。

        主题        去年回哈尔滨参加攀冰比赛,哈尔滨经历了40多年来的最低温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2-12 02:35:28

白天的气温到-30C,我穿着这双靴子站在松花江的冰面上,半个小时就会觉得冻脚,需要不停的走动;同伴穿的Arctics Expedition'00款(是Koflach产品线的最高端产品,标准珠峰和北极装备)3个小时都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

        主题        求教登山靴防水处理
        作者        玄鸟
        时间        2002-12-11 22:09:27

买了中双的salomon,虽然便宜,但是被告知要自己做防水处理,就是买一种防水胶涂上,我没做过,有谁做过请教教我。我想知道到哪里买哪种涂料,如何涂上去,涂什么部位,做一次能管多长时间。

主题        是拨水剂 Water Repellance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2-11 22:54:00

可以在织物或皮革表面上形成一种聚合物,不影响透气性能,但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水(水滴打在上面不能够浸入)。并不是象GTX薄膜那样真正防水。拨水层比较容易损耗,需要定期保养。
最著名的产品是 Nikwax,它有全线的鞋子和织物用的拨水剂。
普通鞋油不好,会影响鞋子的透气性。
Nikwax的产品目前在国内较少,而且很贵。在中双和雪鸟见过,但都太贵了。
国内这些大多数户外店服务意识还是不行,那些便宜而非常有用的配件和小东西都很少有卖的。

-------------------------------------------------------------------------

主题        求教小五台的一些情况
        作者        福尔马林
        时间        2002-12-12 01:00:49

现在还能弄到柴并生起火来吗?(在镁粉的帮助下)
现在能弄到什么吃的吗?比如野菜、野果、草根什么的。
有水源吗?冰下。

        主题        千万不要在野外生火,万一出点什么事,那可是天大的责任。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2-12 01:56:18

主题        遵守基本的安全原则总是不错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2-12 02:27:45

也许100次都不会有什么问题,但101次可能就是大问题。
很多吸烟的朋友进山之后都会主动克制,直到在帐篷里吸烟。在帐篷里吸烟虽然有点呛,总好过在露天吸烟。

-------------------------------------------------------------------------

        主题        听说有些高手在爬珠峰的时候是滑雪下来的
        作者        狮子王
        时间        2002-12-12 04:57:02

他们使用的滑雪板是我们常用的那种吗,感觉长度1。6米,太长了,而且很沉,携带起来也不太方便。

想练练滑雪,将来也背上去,滑下来。

主题        雪板差别不大,主要是卡子(binding)是特制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2-12 05:06:57

国外有专用于高山靴的binding,和一般搭配滑雪靴的binding不一样。
国外很多爱好者都是即登山又滑雪的,所以这种登山靴专用binding很常见。国内的滑雪爱好者绝大多数不登山(他们更乐意被缆车拽上去,呵呵),所以这种binding没见过。
登山靴的支撑作用没有滑雪靴好,所以要求的滑雪技术更高超。

(我个人不了解滑雪,上面的东东基本上都是听说的和看资料了解的)

-------------------------------------------------------------------------

主题        英美欧鞋号对照表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2-13 02:47:41

UK 2 2.5 3 3.5 4 4.5 5 5.5 6 6.5 7 7.5 8 8.5 9 9.5 10 10.5 11 11.5 12 12.5 13
US 3 3.5 4 4.5 5 5.5 6 6.5 7 7.5 8 8.5 9 9.5 10 10.5 11 11.5 12 12.5 13 13.5 14
EU 34+ 35 35.5 36+ 37 37.5 38 39- 39.5 40 41- 41.5 42 42.5 43+ 44 44.5 45.5 46 46.5 47 48- 48.5

-表示略小于此号码,+表示略大于此号码

-------------------------------------------------------------------------

主题        请教:关于CM镐的标识
        作者        kowin
        时间        2002-12-13 23:13:50

产品介绍上关于镐的“T SHAFT”和“T PICK”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是不是一个倾向于镐身的强度(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T型和B型镐的区别),而另一个倾向于鹤嘴的强度?在实际的使用上又有什么区别呢?

谢谢赐教!

主题        是两码事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2-13 23:19:46

shaft是镐柄。T表示技术型,T型镐柄比B(基本型)的强度要求高;
而pick是镐尖,T型镐尖也比B型的要求高。

        主题        再请问:“T SHAFT”和“T PICK”在使用情况上有什么区别呢?
        作者        kowin
        时间        2002-12-13 23:27:28

谢谢!

        主题        不是说了是两码事吗。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2-13 23:42:40

镐柄和镐尖怎么具有可比性呢。
要比的话,也是T型和B型相比呀。

主题        可能是我表达得不够清楚
        作者        kowin
        时间        2002-12-14 13:23:51

我其实想问的是标注“T SHAFT”的镐(例如:GUIDE、LAMA......)和标注“T PICK”的镐(例如CHARDONNET)在使用上有何区别?

另外:“T PICK”和“B PICK”在物理指标上又分别是多少?

THX!

-------------------------------------------------------------------------


        主题        关于高山反应和体能的一点个人体会
        作者        大唐虾
        时间        2002-12-16 02:24:52

1 以前在某一 海拔高度没有发生高山反应并不等于下次在同样高度不反应,和晕车一样!这点和睡眠、饮食、疾病或生物钟低谷都有关系,当然体质好的人适应能力肯定好。
2 登山期间饮食一定要多样化!忌讳单调,这样会腻味而减少进食影响体力
3 睡眠一定要好。必要时候可借助药物(不推荐)临睡前喝牛奶奶茶等不错
4 体能是长期锻炼和良好生活习惯积累起来的!临时抱佛脚不可取,不要一味追逐某个并不科学或并不适用的指标,例如中国足协的12分钟往返跑测试
亲身体会:小时候在乡下生活到13岁,后来也经常回乡下干农活,由于缺少劳力所以非常辛苦,因而练就了不错的体能,中学登秦岭感觉非常容易,能把挑山工甩下很远。曾创造一天走上坡山路60公里下山路90公里的记录(15岁,一天从大殿到拔仙台,下山一天从拔仙台到营头)那时什么装备都没有,除了体能和经验。但后来随着生活的安逸锻炼的减少直到以车代步之后体能直线下降,虽然现在体能还在一般山友之上,可明白这都是吃老本。感觉自己更有经验告诉喜欢山的朋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装备是革命的枪杆!尽管我没登上过一座雪山,呵呵

        主题        一些观点。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2-16 03:11:17

“1 以前在某一 海拔高度没有发生高山反应并不等于下次在同样高度不反应,和晕车一样!”
说的没错。
“当然体质好的人适应能力肯定好”
体质好的定义是什么?背负能力、耐力、健康状况?
最有意思的例子是乌市的王铁男。他的体能之强“地球人都知道”,但他的高山反应也很强烈,几次登山都是在3000多米的高度就有严重的反应,甚至出现肺水肿。但他的对策合理,特别是有了经验之后,注意监测自己的情况,反复适应、积极治疗,所以他能够在发生严重高山反应之后还登上了幕士塔格。
所以对待高山反应的正确态度是,即要充分重视、也不必把它视作不可克服的“先天”缺陷。关键是适应、适应、适应。

“2 登山期间饮食一定要多样化!忌讳单调,这样会腻味而减少进食影响体力”
有时由于条件限制,很难携带很多花样的食品。毕竟登山不是郊游,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有很多痛苦也需要忍受。意志力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必须强迫自己吃东西。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提高饮食质量,会给登山活动带来一些额外的乐趣。

“3 睡眠一定要好。必要时候可借助药物(不推荐)临睡前喝牛奶奶茶等不错 ”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高海拔的睡眠都比平时差,只是程度轻重的差异。恐怕也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包括药物)能够明显改善。另外一个问题是“困倦”会削弱注意力,导致危险。
其实就算睡不着觉,躺着安静的休息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体力。另外如果实在没有办法“入睡”,可以采用自我暗示的方法,告诉自己放松、不要胡思乱想。另外导致睡眠困难可能还有生理上的痛苦原因,比如剧烈头疼、呼吸困难等,可以采用药物+心理暗示的方式等减轻症状。对于平卧呼吸困难的情况,可以垫高上身。需要注意的是,平卧呼吸困难可能是高山肺水肿的初期表现,应当严密注意观察,一旦情况恶化(泡沫痰、呼吸有水泡音或呼噜声),应立刻予以对症治疗并立即下撤。

“4 体能是长期锻炼和良好生活习惯积累起来的!临时抱佛脚不可取,不要一味追逐某个并不科学或并不适用的指标,例如中国足协的12分钟往返跑测试 ”
对。
另外登山还是需要一些特殊的练习,比如腿部、上肢力量、自主提高呼吸深度等。

-------------------------------------------------------------------------

        主题        请大家评价一下这款表的性价比
        作者        帝国公使
        时间        2002-12-16 08:22:40

产品名称: SUUNTO-OBSERVER-II

产品规格: 时间:24小时时间显示 、日历预设至2089年 、三个独立闹铃 、两时区时、间显示 、秒表
高度计: 高度报警功能 、海拔高度可达9000米 、测量显示精度为1米 、垂直升降高度差测量 、高度情况日志记录
气压计:显示当前大气压 、绝对大气压(8.90-32.40inHG/300-1100mbar) 、海平面相对气压(27.25-30.80inHG/921-1080mbar) 、气压测量精度0.05毫米汞柱 、气温显示、显示气压走势、预测天气变化 、自动存储气压信息等。
指南针:东南西北方位显示 、南北指向 、数字方位度数显示 、方向定位追踪 、电子荧光灯。
防水100米 、大型LCD显示屏。 、不锈钢表壳和表带 、可更换电池

外型尺寸: 表盘直径:3公分
特价: 970 RMB

主题        还有这款
        作者        帝国公使
        时间        2002-12-16 08:25:35

产品名称: SUNNTO-X-LANDER

产品规格: 时间:24小时时间显示日历预设至2089年三个独立闹铃,秒表、倒计时、两时区时间显示。
高度计:海拔高度可达9000米,显示精度为5米,高度情况日志记录和升降高度差测量
气压计:显示当前大气压、绝对大气压、海平面相对气压、气温显示、天气变化自动 存储气压信息等。
指南针:电子荧光屏

特价: 460 RMB

        主题        价钱没写错吧?怎么会这么便宜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2-16 08:28:08

-------------------------------------------------------------------------

主题        请教关于高山靴
        作者        福尔马林
        时间        2002-12-16 23:29:08

请问其主要作用及其必要性,谢谢

主题        你这题目也太大了!我刚在旗云搞了一双NEPAL EXTREME.穿着满舒服的。
        作者        小秋
        时间        2002-12-17 06:33:49

        主题        比如说,上6000米的山,干嘛非穿高山靴?
        作者        福尔马林
        时间        2002-12-17 06:42:52

        主题        为了不把脚冻掉。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2-17 06:53:18

欧洲就没有6000米的山,按你的说法就不需要高山靴了?呵呵。

        主题        挑得不错,这双鞋在不太冷的地方登山应该很有优势
        作者        玄鸟
        时间        2002-12-17 06:45:21

        主题        这双靴子加全雪套也可以用在寒冷地区,如喜玛拉雅或喀拉昆仑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2-17 06:55:23

-------------------------------------------------------------------------

主题        关于攀岩,请教两个问题。
        作者        hammer
        时间        2002-12-17 07:31:10

1、 学习攀岩(初初级)是不是一定要准备攀岩鞋?
2、听说攀岩不适合体重大的人,合格体重是多少?我是不是该开始就死了这条心?:(

        主题        攀登是自由的,从没有人可以限制什么样的体重才能攀岩。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2-17 07:58:58

前一段时间曾经有2个英国高手来中国访问交流。一个是Steve McClure,世界上第6个Onsight 5.14的竞技攀岩高手,身段苗条;另一个叫John Dunne,被誉为世界上“最狂野”(boldest climber)的攀岩者,他刚刚攀登过英国、可能也是全世界最危险和艰难的攀岩路线(英国难度为E10/7B,E10表示极度危险),这个家伙的体重达到85kg,也有说90甚至95Kg的。长得就象个啤酒桶,肚子比全身的任何部位都粗,呵呵;喝啤酒也象个啤酒桶。

-------------------------------------------------------------------------

主题        小五台活动之教训
        作者        roof
        时间        2002-12-17 07:51:40

来之前我看了一些别人的小五台作业,说老实话除了较冷的温度以外,对这做不到3000米的山有点不在乎,但实际上证明了前人一句话:不要轻视任何一座山峰。

先说装备吧,Koflach的ArcticsExpedition高山靴,CAMP的ICE RUNER卡式冰爪,2000克绒的睡袋等等都是惊心准备的装备,都是8000米的标准装备,虽然上不了那么高,这次也想实际测试一下。刚开始行进时就碰到了冰爪脱落的问题:靴子的卡槽较浅,爪也调得不合适,为此耽搁了约半小时之多,要是提前做好也不会如此狼狈。

再说体能吧。从今年8月底登完阿尔金山后,一直没有再登过山。平时的训练也仅限于每周一次的足球和蓝球活动,最近一个多月把这些活动也给停下了。自己也知道在冬季户外活动中是很危险的,吃老本吧。今后的日常训练还是不能丢下,还要有一定的强度。

说说负重。走前在三夫店里称了包,22公斤(不知是否准确),我个人感觉在低海拔活动里这个重量是可以接受的,实际上在上升、深雪、冰岩雪混合地形、那些不时碰上的树枝、像虾米一样恭腰爬行等等让我吃了不少哭头,在高海拔地区植被是没有的,也不会被树枝拉得烦恼。在冬季里这种穿越活动因该是轻装的,行进缓慢也是北东计划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行进线路的选择问题是导致我落水的一个原因,主要的原因是自己的操作失误。如果慢一点爬过的话,也不会掉进水去,着急、毛躁永远是登山者的忌讳。另外我们对冰河的硬度估计不足,最近的小五台温度偏高,冰面冻的不够硬,体重加负重已经超过100公斤,看来对付这种地形还是要和对付冰裂缝一样,绕道而行或保护通过。

服装的问题也很多。落水后我脱了冲锋裤和抓绒裤,穿了小李的羽绒,全湿透了,看来今后要考虑带上备用的。冲锋衣的透气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像我一样整个抓绒都湿掉,在相对湿度较大的环境里有可能导致失温,落水后我就有点感觉到轻度失温。手套一定要有备用的,湿了后就惨了,可以考虑以后带两双薄的尼龙质地的,干的快活动也方便,厚的活动起来太麻纺了。

PS:COLEMAN895元GTX鞋可以装卡式爪,大家可以试试。
气灯对于冬季登山作用不小,迅速使帐篷升温,有高海拔攀登计划的队伍可以考虑购买。
冬季的深雪行近,雪套带上备用的。

主题        一些观点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2-17 13:27:31

“说老实话除了较冷的温度以外,对这做不到3000米的山有点不在乎,”
最近一段时间天气偏暖,小五台也是前所未有的温柔。其实冬季最严酷的时候,小五台的大风绝对是非常利害的。
山峰的高度其实不一定是气候的决定因素。美国的总统山区华盛顿峰只有3000不到,但创造了世界上的风速记录:100米/秒,差不多1/3音速!看到过一张山上的照片,所有的物体向风的一面都堆积了厚厚的冰棱,气象站的工作人员出来抄记录,需要在手上和膝盖上绑上冰爪,然后爬着走,实在是太逗了。

关于装备说一点看法。
我主张装备一次到位,但应该是在自己对登山风格有一定的了解,并且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之后的决定。
关于装备有两种常见的错误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一是抱着什么都无所谓的态度、忽视装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是忽视自身技术经验的提高,“技术不足装备补”。象冰爪、靴子不匹配的问题,我们去来源攀冰的队伍也遇到了。这应该是在家里就做足的功夫,为什么到现场才发现?原因就在于并没有真正认真研究学习装备的使用和相应的技术,买回装备就放在家里,以为装备“天然的”能够提高自己的水平,说的重点,就是叶公好龙的表现。真正的登山爱好者,必须以严肃的态度、专业的精神来对待这项活动,毕竟失误带来的后果可能是非常严重的。

关于体能。
我个人认为一般的登山活动不需要非常高的体能门槛,大多数爱好者日常训练都能够满足登山活动的需要。比如喜玛拉雅的大量商业登山队,他们的客户很多都是年过半百的老头子,体能状况其实很一般。更重要的是心态,具体的行动就是适应。建议看看独行马的《站在幕士塔格之颠》,以及去年北黑和太白攀登幕士塔格的报告,相信会对大家的体能认识有一个正确的引导。

关于服装。
我个人不喜欢在冬季穿越中穿冲锋衣,可能是因为我的冲锋衣透气性比较差。除非是爬很湿的冰,一般我的冲锋衣都在包的最低层,而羽绒服都在包的最顶层。我的抓绒是防风的Windbloc,行进的时候化纤汗衫+抓绒衣就足够了,一旦停下来休息或者在营地干活,就赶紧穿上羽绒服。裤子因为在深雪中行走,防水透气材料是有必要的。

再说高山靴的问题。
我的建议是,自己有高山靴的朋友们应该尽量多穿着走路,因为这是适应的必然过程。如果穿着高山靴走一般的山路都觉得别扭,又怎么能够指望它在山里有技术难度的地方发挥作用呢。

-------------------------------------------------------------------------

主题        Glacier关于去年北东穿越的报告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2-19 07:03:19

http://www.lvye.org/bbs/showthreaded.php?Number=47701&page=12&view=collapsed&sb=5

        主题        形势有点不同了
        作者        北黑我谁
        时间        2002-12-19 13:12:05

一年前,夏季走通这条线路的也就那么几个人,元旦的这次活动有很多民间登山的老手,仍冒了很大的风险,甚至Glacier已经开始考虑在山脊上露营了。

现在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夏季路线已经非常清晰,即使是新人很多也能顺利完成(本来就不长);其次随着绿野乃至户外运动的发展,爱好者的基数增加很快,很多人的部分能力也非常强,所以就“成绩”而言当然会有很大的突破(比如冬季走通北东台),这不奇怪,但如果事故个案(一定的事故率是客观规律,而且原因永远是初级的)没有随之上升才叫人奇怪。

冬季的主要问题是线路的改变,一些地点可能无法通行,一些地段可能已变成“坚硬的”技术型路线,再说句丧气话儿,绿野活动在可预见的几年内不会产生Glacier那样的冰雪技术型的攀登高手,Glacier说难,那肯定是“坚硬的”难呐!

从我个人的并不可观的道德修养出发我会尽量提醒大家,尤其是冬季的新人或为首座雪山计划进行拓展能力为目的的冬季训练的人。我也不希望看到我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绿野的或不绿野的人在小五台的冬季出大事,但我相信冬季小五台一定会再出事故,因为这是再简单不过的客观规律。

说得再狠一点,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人(不一定是新人)重复简单的错误,并以可怕的代价来警醒世人,直到他们被淡忘。
我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很坚定!),但有时候我也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很迷惑?)。

-------------------------------------------------------------------------

主题        请版主及用过这款炉子的评价一下。
        作者        cityhunter
        时间        2002-12-19 03:51:41

就是绿野广州现在团购的那种。
http://www.lvye.org/bbs/showthreaded.php?Number=249653&page=0&view=expanded&sb=5?=

        主题        总体不错
        作者        晚秋红叶
        时间        2002-12-19 13:26:31

我就是在广州团购的

老实说,做工与MHR、PRIMUS同类型的比还是有差距的,也可能我买到的是B货

但性价比一流(团购)

用过3次,最大优点是可折叠,体积小,可以放在我的套锅里。

有人说点火器容易坏,还不知道,反正我这个挺好用的,实在坏了可以用火机点,到时干脆把点火器拆下来,这样就更轻便了。:)

也有人说这类炉头盛不了大锅,我感觉用一般的套锅稳定性也可以,你不会把家里压力锅之类带到野外煮饭吧^_^

只是现在这炉头价格一降再降,也不知道是咋回事?郁闷……

        主题        从外观上分析有两个缺点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2-19 13:44:05

1。没有热反射体,热效率低、抗风能力差。不过可以自制热反射碗,并使用挡风板。我的一个小炉头的热反射碗就是自制的,用的空气罐的顶部简单加工就可以。
2。出气孔范围过于集中。凡是体积较小的炉头都有这个问题。导致火焰热量过于集中,炊事的时候中心部分容易烧焦、而边缘加热效果还差强人意。

-------------------------------------------------------------------------

主题        继续转让二手装备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2-27 00:08:47

1。 koflach高山靴Hunter款,UK7.5/US8,相当于41号。Hunter属于Koflach产品线里的低端产品,重量轻,保暖性一般,使用比较灵活,适合北京周遍冬季活动、攀冰,以及不十分寒冷的地区的中高海拔登山。购于2000年,正常使用,成色6成新。现半价转让¥500。

2。Pro-Giant气炉炉头。带热反射屏,大出气口、高输出功率,结实耐用,缺点是体积、重量偏大。购于1999年,正常使用,5成新。现半价转让¥120。

3。 Pro-Giant汽灯。耐高温玻璃,亮度高,非常适合FB份子。缺点是*********************玻璃太烫了,很容易烫坏衣服或自己 **********************购于2000年,很少使用。现8折转让¥150,附带美国购灯心2个。
*************发现卡口转换头不好使了,只能用扁罐了。再降¥50***************¥100出。


本人转让的2手装备全部试用1个月,无条件自由退还。

只接受北京市内交易。联系可使用私信和电话

        主题        炉头照片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2-27 00:12:38


注意:有4排出气孔,这是大功率设计。出气盘大,火焰分散均匀,不容易烧糊食物。

主题        汽灯照片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2-27 00:14:50


包装盒、备用灯心。

主题        使用长罐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2-27 03:20:36

        主题        塑料靴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2-27 03:24:21


靴子外靴略有磨损,系常规使用所至。
内靴磨损较严重,但不影响保暖性能和使用。
这款鞋子较轻、灵敏性和行走性都不错,适合攀冰和冬季徒步使用。

主题        已有多人预定。暂时终止挂号。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2-27 06:43:45

如果预定的朋友门都没有成交,我会再次发贴通知。
二手交易完全遵照网站规则,按照大家发私信的顺序挂号,不搞拍卖,不提价。
确认预定的朋友应该会收到我的私信了。谢谢大家。

-------------------------------------------------------------------------

主题        事情能否公平处理,在于晨峰,
        作者        不必
        时间        2002-12-27 05:35:12

事情能否公平处理,在于晨峰,或者说,在于org的有决策权的高层吧。

事情发生的当天我的确是很气愤的。但是看到这么多网友支持的帖子,他们的信任已经让我全然忘记了那点委屈。

邵小姐所作的事情是冲我来的,但她冒犯和挑战的绿野是精神和最基础的规范。她对我说,org这边的南山帖子只能由她经手,她不认识我,不会让我进南山。并要求我删了我的帖子。如果我一定要去(我曾尝试独立带队,两边都不惹),那么只能用她手里的卡。她将为我提供30-40个名额。否则,别想进南山。
邵小姐要垄断在org上通往南山滑雪场的门户。在我们交涉的过程中,她说如果我不删贴,她就到我单位来闹事(她说的是要到我单位来追究我“盗用”她的帖子,)

我不在乎邵小姐是否向我道歉和请我吃饭。但希望,绿野的精神和规范得到维护。

晨峰认为邵小姐是绿野会员,邵小姐也和我说过她是绿野会员。不管加入时间的长短,注册并参加过活动(无论次数多少),而且(最主要的一点)是她本人也认同这个身份,认为她是绿野队员应该没错。

在这件事情中,我从晨峰的帖子里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

这是两个队之间的斗争,一边是邵咪咪队,一边是配音人队。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我暂时就按这个理解说说我的看法吧。

这两个队都发滑雪帖子,产生了竞争,从而产生了斗争,由我的帖子为导火索,现在争执到了明处。邵咪咪队的盈利人是邵咪咪,配音人队的盈利归聚吧。

在聚吧队,盈利人分两部分:销售人员(通过卖卡得到利润),聚吧(通过卡价90和销售价150之间的差价得利润)

邵咪咪队,现在的说法是,获利人只一个,只有销售人员获利。邵咪咪得到销售人员通过卖卡得到利润,那么她的队的另一部分钱到哪里去了?她的队伍和聚吧队售价一样,都是150。

销售人员得利润谁也不反对,不需要争执。现在的问题是,绿野组队人员有没有得利润的问题?
(但收益这件事情是没有办法去调查的---咱们都不是执法人员,谁不能去调查人家的账户。再说,大家都还有工作,谁有精力来作连公安局都觉得费劲的“取证”这件事?)

就算依照邵咪咪队所说,收益人就一个---邵咪咪自己。邵咪咪,晨风说她是绿野网友,工作是销售人员。那么,她在绿野的活动就应该遵守绿野规则--仅挣作为销售人员的那份钱,不从活动中得到其他利润。现在她自己从中得到的两份收入--卖卡利润和差价利润。那么,她的行为是不是应该得到惩处呢?作为绿野队员,搞垄断和威胁,是不是也应该得到惩处呢?

滑雪活动应该继续进行。而且一定会继续进行。如果说有事情要提请判决,那么有以下2件:
1,邵咪咪作为绿野队员,从活动中挣本职工作以外的钱,应该停止由她经手的办理的活动。
2,想垄断org南山滑雪、并对他人组队进行威胁阻挠的人,应该禁止由她经手的办理活动。

晨峰说能否公平处理在于我,我知道这绝对不可能。能否公平处理,在于有决策权的人。
或者,邵小姐经手的活动,仍会(也正在)沸沸扬扬如火如荼的进行,或者变相进行,或者说不定还会为她单开一版。:)不管怎样,我也会象往常一样,在绿野玩,并继续爱它----绿野是个小社会,不要指望有那么多纯洁。不管怎么说,这里已经挺不错的了。

        主题        今后3天的最后一贴。
        作者        晨峰
        时间        2002-12-27 08:07:03

今天其实就不想再写任何帖子,但是不必的帖子我还得回一个。已经有人打电话想约我出去喝杯茶,但实在对不起,公司年底的工作实在太多,我还是得工作为重,我这几天走夜路也会很小心。

不必小姐,虽然我们还没有见过面,但我很同情你。在这个轻喜剧中你是唯一的受害者,在一群都说着“我爱绿野”的笑脸后面,有人利用了你的信任并让无辜的你卷进一个绿野事件。我已经声明放弃自己的投票权利,所以也肯定会这样去做。我也说过,希望不滑雪的朋友们在作最后决断的时候考虑一下普通滑雪爱好者的心情就行了。

我知道的情况基本都写出来了,都是成年人,都有自己的社会阅历,我相信绿野人也不是一帮高中生。日久见人心的道理在绿野是成立的,所以我相信网友们自己的判断力。

最后说一句,我听说南山的董事长因为这件事情亲自给你打过电话,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你应该在描述整个事件的时候适当提一下。也就是你发现事情蹊跷,决定撇开青蛙和绍咪咪,单独组队去南山的时候,如何解决几十人的150元/次的团体价格问题。这个细节对于你本人可能并不重要,但是对于绍咪咪是太重要了。我们都不敢说自己永远正确,但是诚实的人永远是没错的。尊重自己的对手在任何战场上都是一种美德。

主题        你既然每贴都要申明自己很忙,就不要再操心啦。
        作者        沁沁
        时间        2002-12-27 14:25:50

其实绿野网民都知道你很忙,很忙很忙……

当年阳光支撑网站挺长一段时间也不知道他忙不忙?

反正现在我们家那口子挺闲的,除了发帖子找工作就是上网瞎逛了。可没想到你这么个大忙人也一发帖子就NK,俺可佩服了,好充沛的精力,是不是每天都用“昂立多帮”?如果不是最好从现在起就用吧,要不透支精力人容易糊涂,你好象已经有些征兆了,要不每贴都会说一些同样的废话。

主题        行啦。发言有点实质内容,别光挑刺拉。别忘了mh的名言:“论坛是面镜子...”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2-28 04:59:09

        主题        你说的好象也是废话!比我强不了多少,彼此彼此,老兄。
        作者        沁沁
        时间        2002-12-28 10:15:04

-------------------------------------------------------------------------

主题        请教个关于上升器的问题!
        作者        alpine007
        时间        2002-12-31 22:16:43

正准备置个上升器――PETZL。

现在有左右手之分!

请问在常规攀岩和登山活动中该怎么选择左右手款式呢?

谢了先!

主题        好像是
        作者        黄金狮子
        时间        2002-12-31 22:23:21

左撇子的用右手(蓝色),右撇子的用左手(黄色)

理由是平时用的那只手要抓冰镐

看你习惯了

主题        上升器我个人的感觉是,用什么颜色(方向)的都无所谓。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2-12-31 22:39:22

-------------------------------------------------------------------------

主题        对三层压胶的TNF冲锋衣的一点疑问,代无常发(无法在装备版发言)
        作者        CityHunter
        时间        2002-12-31 02:14:25

昨天败了一件三层压胶的NF,XCR的也是,市面上不常见。比较特殊的是它的颜色是深灰防撕面料,这在XCR的TNF上的确很少见。深灰的颜色非常 cool,而且特别耐看,在边远的地方穿也不显得扎眼(这其实很重要),即使在城市里,也显得挺另类的。拿到三夫鉴定了一下,他们说:“除了功能上有可能和专卖店的不同以外,其他的感觉就是真的,连拉锁(压胶)、袖子、TNF的标志都是特殊设计的。”

但问题来了,我发现内穿marmot羽绒胆,外套这件冲锋衣的时候,感觉好像还没有单独穿胆来得暖和。我分析的原因是由于冲锋衣把内胆挤压了,导致没有完全蓬松起来,这样就无法发挥羽绒服100%的功能。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或感受。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袖子,虽然标称是运动功能学设计的,但缩小而且加长的袖口的确穿起来不舒服,也不好看,不知道大家的感受如何。

主题        羽绒服不应该穿在冲锋衣里面,及冬季着装要点。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1-02 23:03:19

羽绒的特点是潮湿之后保暖性会大幅度下降。而各种防水面料,无论他们的广告吹嘘的多么神奇,透气性多少会受些妨碍。如果把羽绒服穿在冲锋衣里面,除了你说的羽绒受到压缩之外,还有一个问题是身体发散的汗气更容易淤积在羽绒服里,因为外面多增加的一层冲锋衣更进一步削弱了透气性,导致羽绒保暖性能大幅度下降。

关于冬季着装,给大家一个提示,也纠正一下“唯冲锋衣论”:一般情况下冲锋衣是无益的,除非你在很湿的深雪中游泳,或者爬很湿的冰壁。对于一般没有液态水的冬季环境,最好的办法是保暖层+致密防风的外套,如果有防风的厚抓绒衣也可以穿(但不推荐WindStopper,因为它的绒太薄,保暖性能较差)。羽绒服放在外面,一旦停下休息或到达营地,立刻穿上保暖。

-------------------------------------------------------------------------

        主题        警告“王子景文”和“雨生/芊芊”:请你们在帖子正文中说明自己的想法,不要发0字节空贴。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1-03 04:04:02


-------------------------------------------------------------------------

        主题        给斑竹………………芊芊借雨生发言
        作者        雨生
        时间        2003-01-03 02:43:40

不是告诉你是元旦的吗?怎么说是没有时间呢,地点当然是滑雪场了,人物不是妃子吗?
我又没有说其他的,我只是觉得请妃子出来解释一下这些问题而已,我又没有说要掐啊!你是不是太敏感了呢?你也说了绿野是大家的,不是个人的。作为发起人的妃子,明明在网上说是有高手指导,人呢?当然你们是老驴,我是新驴,如果能够说明合理的多收费我们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是有付出了吗。

主题        试着回答“芊芊”的问题。
        作者        晨峰
        时间        2003-01-03 03:18:50

1、为什么不能在建设版发言。
建设版要求注册的ID在14天后才有权利发言。为什么有这么愚蠢的规定,很多人明白。您现在不明白,但很快就会明白的。

雨生同志的ID,建议您用的时候还是“悠”着点,别对这个ID的名声造成不良影响。

2、为什么绿野的滑雪活动中有卡的花100元,没卡的交150元。
给您打个比方,坐公共汽车的人,有的买了月票,有的买车票。

绿野的滑雪活动就是这公共汽车,您就是花钱买车票的人,有些人已经买了月票。如果您看到有人座车不要钱,都气愤填膺的到公交公司质问,估计热线服务电话也就爆了,就和现在的建设版一样。

当然,您也可以自己去打个车,或者告诉大家如何不用月票免费搭车,我会请你吃饭。

3、关于“高手”们和回程的坐位问题。

确实有很多网友在义务教滑雪,但是您没有碰到。北京的公交车也有老弱病残座椅,俺可是一回都没有座过,所以您这种脾气大的还是出门打车好。

        主题        关于斑竹的回答 ……芊芊发言
        作者        雨生
        时间        2003-01-03 03:50:52

1、你这不是拐着弯骂我愚蠢吗?你也太没有斑竹的风度了
2、你这算是威胁
3、如果你买的也是车票的话,我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不过你是收了我们车票的钱,但在我们坐车的时候,又给人出示的是月票。
4、义务交滑雪领队到哪里去了,很多人没有人指导。
5、你是高手,当然不用坐老弱病残座椅,难道你没有老弱病残的时候吗?
6、我一般情况下都是照顾老弱病残的人的,什么事情都要虚心学习,这件事情你会了,不一定说明你任何事情都会了。
7、你觉得我脾气大,我觉得你脾气才大呢!

        主题        在我看来你就是个被娇惯坏了的孩子,这里没人乐意喜欢哄你玩。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1-03 04:24:50

-------------------------------------------------------------------------

主题        关于“蛇伤”的请教。
        作者        金色光芒
        时间        2003-01-01 12:34:32

各位看官:
冬季来临,小子我闲来无事(主要是装备不许啊!!!没钱啊!!!)在家苦读。发现关于毒蛇咬伤后的治疗方法,各种书籍不尽相同。大致有两类:1咬伤后,用刀在伤口上割除一个十字形,可以挤压嘬出毒液,并在伤口上方扎紧防止毒液扩散。2咬伤后,立刻在伤口上方扎紧,不要用挤压或吸允的方法。虽然最后都强调应立刻就医并注射血清。但是,在前期的救治过程中的方法却是矛盾的。那一种对呢?或者哪一种更合理,更适合中国的大江南北。请赐教!

主题        毒蛇知识及野外遭遇毒蛇处理 作者:广州医疗急救协会
        作者        街头巷尾
        时间        2003-01-03 07:47:27

摘自:http://www.fjclimb.com/bbs/dispbbs.asp?boardID=10&RootID=660

一、毒蛇咬伤:世界上已发现毒蛇650种,我国有50种,常见有眼镜蛇、银环蛇、五步蛇、蝰蛇、蝮蛇、竹叶青蛇、眼镜王蛇、金环蛇、海蛇、烙铁头等十种,以前4种多见。

1、毒蛇和非毒蛇的区分:通常观察伤口上有两个较大或较深的牙痕,才可判断为毒蛇咬伤。若无毒牙印,并在20分钟内,没有局部疼痛、肿胀、麻木和无力等症状,则为无毒蛇咬伤。只需消毒、止血、包扎,如有条件再送附近医院注射破伤风即可。

神经毒---银环蛇,一般伤口较浅

血循毒---五步蛇、蝰蛇、蝮蛇、竹叶青蛇,一般伤口较深

神经毒+血循毒---眼镜蛇、眼镜王蛇

细胞毒+神经毒---海蛇


2、被毒蛇咬伤的主要症状:神经性毒蛇,伤口疼痛、局部肿胀、磕睡、运动失调、眼帘下垂、瞳孔散大、局部无力、吞咽麻痹、口吃、流口水、恶心、呕吐、昏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伤者可能在8~72小时内死亡。血循性毒蛇,伤口灼痛、局部肿胀并扩散、伤口周围有紫斑、淤斑、起水泡,有浆状血由伤口渗出。皮肤或皮下组织坏死、发烧、恶心、呕吐、七窍出血、有血痰、血尿、血压降低、瞳孔缩小、抽筋,被咬伤后6-48小时内可导致伤者死亡。


3、救治措施:

3、1 现场自救:被蛇咬后,要镇静,不要乱走动,延缓蛇毒吸收,首先需找一根布带或长鞋带在伤口上端5~10公分处(靠近心脏一端)扎紧,为防止肢体坏死,每隔二十分钟左右,放松2~3分钟,应用冷开水反复冲洗伤口表面的蛇毒。然后以毒牙牙痕为中心,用消毒后的刀片把伤口的皮肤切成十字形,再用两手挤压,拨火罐、真空吸管或在伤口上覆盖四、五层纱布,用咀隔纱布吸吮(口内不能有伤口)尽量将伤口内毒液吸出。立即服用解毒蛇药,并将解蛇毒药粉涂抹在伤口的周围。尽量减少伤者的行动,并迅速送附近医院救治(最好能将毒蛇打死一并送医院确定蛇毒的种类)。

3、2 药物:南通蛇片、贵得绳蛇片等;

3、3 呼叫:与当地“120”联系,SOS。

3、4 注意事项:不要轻视神经毒的中毒症状,不要轻信个体蛇医,尽量联系当地附近的大医院。(全文完)

偶听说,如果没有药物,可以用高浓度肥皂水或尿液冲洗伤口,可以凝固蛇毒蛋白。
去这看看,那上面说的很详细:http://www.thirdclassroom.net/maoxian/index.htm里的“求生”篇中有专门的蛇伤处理章节,图文并茂,看看?

BTW:这里好象是为讲登山而专设的坛子,怎么上这来问这些呢?!海拔5000以上的冰天雪地里会遇见蛇吗?!奇怪中……

主题        关于阻止血液循环的扎结,有新的说法。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1-03 08:05:37

首先声明,发此文的目的在于使大家了解一些新东西,仅供参考;本人并无相关经验,实施此办法引起的一切后果,本人概不承担。

由于肢端血液回流心脏的静脉血管都在身体浅表,而动脉血管都位于深层。根据最新的说法,为了防止带有蛇毒的血液回流心脏、进而造成大范围的全身中毒,扎结伤口的近心端是有效的办法。但以往的办法用细绳或止血带扎结,导致施加的压力过大,严重阻断了动脉血管血流,容易造成肢端组织缺氧损伤;新的办法采用医用绷带在伤口的近心端以缠绕方式施加压力包裹,包裹的长度范围在20cm以上,即可有效限制身体浅表的静脉血流,而对动脉血流影响不象用止血带那样大。

-------------------------------------------------------------------------

主题        关于团购PURELAND睡袋失败的一点说明与感想!
        作者        young8982
        时间        2003-01-04 04:20:28

参加团购朋友大概都在想这事为什么有因无果,在这里我先向大家表示歉意。其实早想写,但是因为年底工作忙,一直拖到现在,现在有时间把这件事的始末说清楚。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知道绿野中人以批发价从PURELAND的天津厂家团购一批睡袋,因为觉得性价比合适,所以决定以团购的方式去厂家按批发价买 PURELAND 1500G,就在装备论坛上发帖,有很多朋友响应,我们大家以私信联系。“小马无求”也在其中,经过沟通得知,小马的同学就在PURELAND厂工作,所以我们分工合作,小马负责天津厂家那边,我负责通知联络北京参加团购的人员。团购人员中还有一个自称叫“KING”的,一直在网上讨论PURELAND的睡袋,现在已被版主封了,此人自称也要参加团购。因为是团购,我自然要告诉大家一个团购价。这个KING在得知价格后没说什么就没了声息。然而就在我告诉大家团购价不久,喀纳斯户外用品店(PRUELAND的销售商)就告到了PURELAND厂,在这里KING和喀纳斯的关系不言自明。我们这次团购无法成型,还连累了小马的同学。
这几年户外热升温,北京有了不少的户外店。在商言商,这无可厚非。但是象喀纳斯这样在网上隐瞒身份,说三道四,破坏团购的行为我实在很气愤。可能有人会问喀纳斯为什么这么做?是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PURELAND 1500G的睡袋在喀纳斯卖1680元,而批发价只有880元,这中间的利润足以让商家眼红。绿野是一方净土,我真不希望看到那些只知赚钱的奸商来这里捣乱,可在网上我们又无法辨别每一个注册的人的身份,这可能就是现代人对网络的无奈。最后,我再次向参加这次团购的朋友道歉。

主题        这时候就体现出实名制的必要性了。建议发到建设版讨论一下吧。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1-04 06:20:25

-------------------------------------------------------------------------

主题        关于开设滑雪专版
        作者        阿森
        时间        2003-01-04 04:41:02

最初由马版斑竹方寸荣天提出。在斑竹论坛进行了讨论。讨论情况如下:

标题 关于增开滑雪专版的建议,请维护小组成员表态。
作者 晨峰
时间 2003/01/03 09:37

关于滑雪的问题,建设版已有大量的讨论,我倾向于开滑雪专版来解决。

方案1:增开季节性的滑雪专版,位置在马版的上方。2003年4月份关闭。
方案2:马版改成滑雪、骑马公用版。2003年4月份后改回马版。
方案3:不开滑雪版。

雪版的发贴规则,我已在建设版提供了方案。

请版主们在这儿投票,多谢。

投票结果

是否开雪版
方案1 1 25%
方案2 3 75%
方案3 0 0%

各斑竹及委员的意见:


作者 阿森
时间 2003/01/03 12:14

滑雪和骑马暂时放在一个版中。目前由方寸荣天担任斑竹。然后最好再找一个同时骑马和滑雪的:)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

将马版改为"时尚活动"版,一劳永逸解决后续问题
作者 向北
时间 2003/01/03 13:46

骑马、滑雪、自驾车、潜水、帆船、滑翔、热气球、飞行。。。。。
对特定人群,或者同一人群的不同经济和思想发展阶段,这些活动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在绿野有必要留一角天空给他们。但这些活动与登山穿越的不同之处是艰苦性、团队性、经济花费有很大不同,所以有必要单开一版。
目前有马版,再添雪版(或合并成一个),只解决眼前问题,不如前瞻性地设成一个“时尚活动”版,容纳骑马、滑雪、自驾车、潜水、帆船、滑翔、热气球、飞行。。。。。。和以后可能出现的消费略高、团队性要求不强的活动。

************************
孩子1岁,会满地跑了
************************

标题 向北这个建议有意思
作者 阿森
时间 2003/01/03 13:57

先叫这个名字,然后再到建设版看看能不能争一个更好的名字吧

焚我残
作者: 科友影业    时间: 2005-1-12 09:42
标题: Kristian生前文集第五部分(lvye.org)/part 6
主题        申请开办绿野爱心社版并任版主
        作者        散步
        时间        2003-01-04 22:54:19

绿野中的很多朋友都在组织和参与各类的志愿者活动,但由于绿野各版块的主旨基本以娱乐为主,所以志愿者的各种信息和交流往往就湮灭于浩如烟海的各类信息中,很多朋友想参加或想组织志愿者活动,但却没能及时看到信息或成功的组织足够的人员。

所以,我申请开办绿野爱心社版,为绿野中所有富有爱心的朋友们提供一个交流的机会和场所,并希望能通过爱心社的交流,使得志愿者的队伍能够不断的固定和壮大。

因为,我们除了享受生活之外,我们还应当想到为社会做些什么。。。。。

主题        绿野的定位是为陌不相识的朋友提供户外交流的平台和机会,户外的概念显然不仅仅局限于休闲之一角,且绿野既
        作者        散步
        时间        2003-01-14 00:25:38

绿野的定位是为陌不相识的朋友提供户外交流的平台和机会,户外的概念显然不仅仅局限于休闲之一角,且绿野既然是开放性的,就应有海纳百川的气魄。而且,凡事只要没有损害到自己的利益又没有妨害别人的利益,那么大可不必一概否定。除非从技术层面上讲,确已无力支持,那么整合一些版块也许才是必要的。

主题        谁跟你说绿野是这样定位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1-14 01:36:30

-------------------------------------------------------------------------

主题        请教一个体能测试的问题
        作者        mtt
        时间        2003-01-15 05:24:47


我参加户外活动已经接近两年,尤其喜欢比较自虐的登山。一直希望有一种针对负重登山的体能测试方法,可以给每人一个量化的评价,这对新人和自虐活动的组织者会很有意义。
由于我不懂运动生理学,只想出了一个比较笨的办法。先叫它登山指数吧:以负重的状态在香山登山5小时的距离长度。具体做法如下:每人背负自身重量的30% (以出发时为准),在眼睛湖和山顶之间反复升降,每一次往返得100分,其中上升部分得80分,下降得20分(这样分配合理吗?)。比如一人在5小时结束时,正在走第4趟且已下降到3/4处,则此人登山指数为:100?3+80+20?3/4=395。
我觉得这样计算简单好操作,但却不能全面反映人的体能。希望大家指教是否有更好的方法,能够在测试或计算时排除出心率变化(如某人过于玩命心率变化过大,则适当减分),负重多少(超重加分),环境温度和性别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到的结果更科学客观。
如果这类方法能被多数人接受,每年测试一次。今后领队发贴时就可加上“超高强度,体能指数800以上者方可报名!”

主题        意义不大。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1-15 06:20:41

这类测试对纯粹的*竞技*运动员兴许有参考价值,但对登山、特别是登雪山的活动意义不大。登山不是竞技型运动。低海拔下的耐力型训练,固然有强壮心肺和运动能力的作用,但它的测试结果对高海拔的参考意义不是很大。

登山是非常复杂的活动,我不把它称作“运动”,它远远超出了考验人的肢体能力的范畴。更多的,它是一种心理上的体验。
我个人认为,登山者需要具备5种基本要素:身体、技术、经验、装备、心理。另外还有自身无法决定的东西-运气。这五种要素同等重要。木桶理论认为,木桶装水的分量是由最短的一根木条决定的。
片面强调身体的重要性,忽视其他素质的培养,这是把登山活动“蛮力化”的做法,不是正确的导向。

-------------------------------------------------------------------------

主题        江湖传言西四麻绳商店(国营)的攀岩绳价格便宜量又足
        作者        肥狼
        时间        2003-01-15 06:59:23

(西四麻绳商店(国营)的攀岩绳60元/公斤(8haomi ) 差不多25米左右合2.5元/米。质量据说不错,平时在北京周边攀岩没问题,比户外店的要便宜很多还有它那有安全锁(拉力450公斤)才12元,小的好像8元(拉力200公斤),最小的4.5元,质量据说也很好,比户外店卖的10元左右质量要好(不过没有色彩,就白色)

想去看看的 可以坐车到西四下 在十字路口西20米(阜内大街10号)

各位DX谁去考察一下啊。。

        主题        锁应该是电工锁
        作者        钛十三
        时间        2003-01-15 22:25:30

丝扣的,较大,攀岩时有时用来作顶链。

这个绳千万不能用于攀岩,会有生命危险的。

        主题        用那种绳子攀登,一旦脱落你会死的相当惨。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1-15 23:54:13

非攀登绳最大的问题是,它无法达到攀登绳的延展特性,而正是这种延展才能吸收坠落的冲击能量,保护安全。
单纯的提“抗拉力”是没有意义的。延展性能不够的绳索会产生相当大的冲击力,如果超过了绳子的抗拉力,就会拉断绳子把人摔死;即使绳子没断,也会把人震死。

-------------------------------------------------------------------------

        主题        后娘养的聚吧----只是感慨一下下
        作者        车夫
        时间        2003-01-17 06:37:00

先有绿野后有聚吧,聚吧这孩子虽然招人喜欢,但是不招娘待见,先是要改名字,现在干脆要赶出去不让在家呆了!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标题 不管青蛙还是滑雪教练,都是聚吧的人,聚吧是要赚钱的,不应在绿野组织活动
作者 潇湘小子
时间 2003/01/15 17:45
1、聚吧是一个商业组织,虽然它是绿野的少数人开的,但它的存在是已赚钱为目的,与绿野的自助AA制精神是格格不入的,按照绿野的精神,聚吧就不能在绿野组织活动。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耽误大家吵架了,抱歉,接着吵吧,俺走了。

        主题        说的没错,你有什么可以反驳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1-17 14:06:56

-------------------------------------------------------------------------

        主题        春节四姑娘2峰计划,征同伴2名.(春节马上就到,不能算远期计划了吧)
        作者        不必
        时间        2003-01-18 08:42:07

四姑娘山二峰实际高度为5200米左右,是不需要过多技术装备的初级入门雪山.现诚邀朋友同行.

目标:尽量争取2峰登顶.

据了解,四姑娘2峰难度比大峰稍高,但实际难度也不是很大.爬过的人士介绍,大峰相当于灵山的难度.如果天气好,队员没有高原反应,登顶并不是难以企及.

为此我们所作的准备是:
1,到日隆后,不管有无高反,先适应1天
2,雇向导2名,如果有队员不适或出现意外,1名向导护送下山,其他人仍有登顶可能.
3,雇马匹送物资到大本营,节省队员体力.
4,预留富裕假期,若天气不好,顺延攀登日期.

另外,队员,物资将有专车送往日隆\在成都的住宿均有人提供(免费)

暂定行程如下:

除夕(1月31日)出发,
2月1日到成都.(t7 19:18,, K117 18:28)
2月2日,成都到日隆. 吃饭住宿,查看海子沟,或随便走走,
2月3日,在3700米高度活动适应海拔, 正月初三,是锅庄坪祭祀四姑娘,看跳锅庄舞蹈,返回(或其他活动)
2月4日,上到大本营.(下午 4:00左右到达,营地海拔约4600米),扎营, 帐内做饭
2月5日, 早上5:00起床, 登顶并下撤到海子沟
2月6日,从日隆回成都
2月7日,成都回北京

(如遇天气恶劣,该计划顺延1-3天; 如想继续爬大峰或3峰,返京时间顺延.)

人员要求:

1,有冰雪经验,至少上过冬季小五台2次以上
2,有团队精神,做事踏实周密
3,有雪山装备,(主要为:高山帐,高山靴,冰爪,冰镐)
4,在北京生活(出行前队员需要相互熟悉)
5,春节假期充裕(或可以请到足够假期)


费用预算:
往来车费800元(硬卧),住宿吃饭25元/天*住宿日期,向导2名一起共80/天,马匹100/匹天,海子沟门票26元,登山费30/天(现在四姑娘山雇了受高山训练的看山员专程在营地守候收取).个人食品.
总之,费用不超过1500元.


有意者如需要四姑娘山资料,请前往http://vsat.51.net/hyforum/frame.php?forum=24&fb=1&class=12查看:

计划不周之处,恳请各位朋友指正!

主题        春节四姑娘山三峰
        作者        范哲
        时间        2003-01-18 16:27:41

时间:1月31日―2月8日

人数:5人以下

领队:王凯

计划:很简单,去四姑娘的交通,以往的很多计划都提到了,照做便是。而且王凯本人曾5次去到四姑娘,可谓轻车熟路。2日中午到日隆后准备请卢忠荣做向导,顾马驼装备,3日早出发下午到达三峰BC,当天休整。4日到C1,5日登顶并返回BC,6日回到日隆,7日到成都,8日回京。日程安排仅是预计,也可配合 “不必”队做调整。并可以同时请卢三哥做向导(卢三哥2000年曾尝试如此做过,去年五月和王凯带队登顶二峰)

目的:不一定要登顶,主要为了考察线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考虑登顶。

现寻求同伴,要求有雪山经验(如只有绿野2.5级活动经验者,可以同行至C1再酌情考虑)

王凯简介:94年开始户外登山,燕捷俱乐部、山水行俱乐部训导员,多年来等长城拍片无数。5次去四姑娘,登顶大峰、二峰。

现帮王凯发此消息,也不能算是计划,只是想在绿野找几名同伴。请斑竹酌情考虑如何如何处理:)
如果有绿野兄弟有意同行,我会和王凯制定详细计划贴上来。

本想单独发帖,既然“不必”去二峰,同车前往做个伴也好,如有人对三峰感兴趣,跟在此帖下面。
同时建议“不必”和王凯联系,多少会有帮助:)

如有兴趣,跟贴或私信给我,我会告知王凯电话。

三峰资料:请参考“路客”的报告,http://rockice.diy.163.com/
及“莫的”的游记,http://bbs7.sina.com.cn/newfbin/hotview.cgi?forumid=41&postid=59524

        主题        请给我王凯的电话。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1-21 08:16:14

我的电话

-------------------------------------------------------------------------

        主题        帮我参谋,参谋!
        作者        鸽子莉
        时间        2003-01-22 01:54:08

Zermatt登山鞋(型号:Zermatt)
零售价:¥1,480.00
多用途小药箱
小型箱式药箱,内置可拆分式隔断,方便固定和盛放各类药品,非常适合户外出行携带和使用
零售价:¥60.
洗溯包
户外梳妆台。采用南韩防水面料制成,可手提、挂在背包上或腰上,内有镜子,可放牙膏、小毛巾、唇膏、防晒霜等
零售价:¥45.00
小腰包
采用南韩防水面料制成,方便、实用。有大兜一个,小兜两个。背部为网状结构,排汗迅速,夏天使用舒适材料:210HD 防撕尼龙
零售价:¥45.00
Saxo头灯

品牌:PETZL
产地:法国
颜色:蓝色
特价:270 RMB
这些东西贵吗???我买它们有用吗?

        主题        鞋和头灯有用,别的东西都不是必须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1-22 02:37:45

随便什么包都可以装常用药品和个人卫生用品,没必要买什么药箱和洗漱包,即沉又占地方。
你玩的多了就知道减轻重量和体积的重要性了,带的东西越轻越小,越具备身体和行动的自由。

为了减小体积和重量,我一般只带最少分量但必须的药品,如果几种不同的药品外观可以区分,我会除掉外包装把它们盛在同一个药瓶里。

主题        还有这些,都是朋友热心推荐!
        作者        鸽子莉
        时间        2003-01-22 03:27:21

SANFO薄抓绒裤
采用优质薄抓绒,穿着轻盈贴身,舒适保暖,特别适合寒冷天气的运动中作为保暖层穿用

零售价:¥75.00
哥伦比亚全拉链抓绒衣
采用优质抓绒,穿着美观且保暖舒适;采用全开链设计,服装下部两侧弹性抽绳设计便于调整;有两个手袋用于存物;适合外穿
零售价:¥160.00


三合一女款冲锋衣2003
采用防风防雨透气Finetex 2000面料,可脱卸三合一夹克,高防水功能双浮水,外带防风帽,前胸侧口袋有拉链,袖口可用粘扣调节松紧,下摆处有弹力绳可调节松紧,内嵌可脱卸保暖抗起球摇粒绒的内层夹克
零售价:¥698.00

轻型冲锋裤
采用POWER-TEX防水透气面料,柔软舒适,易打理;松紧腰带设计,并有抽绳可进一步调整;裤角可通过拉链和弹性抽绳调整收紧,以防杂物进入,内侧裤脚耐磨材料加厚
零售价:¥280.00

SUB ZERO Factor1内衣
(圆领)被认为是保温内衣中的代表者,采用DuPont Tectel材料,在进导热性高的活动时最为适合,在进行户外活动及耗氧量大的运动时有着优越的表现。Factor1的设计运用灯蕊发挥原理,将汗水带到衣服表面然后蒸发,能令你皮肤感到干爽同时亦有保暖作用


零售价:¥300.00

这些是不是必须买的?可是我参加活动也没穿成那样也玩了?是不是不zn的就没什么关系了?

原先我参加的也就是算fb了。

所以,要是穿上很神气的话,而且特专业的话,并且能保护身体的话,我决定买下!

        主题        一点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1-22 04:30:24

sub zero内衣和3夫薄抓绒裤非常不错。

抓绒衣以略微小一点为好(当然不要太紧贴到身上影响运动),外面可以再罩上防风防水的外套;

冲锋衣略微有点贵,对一般的*冬季*徒步、旅游也不是很必须(因为不会下雨)。一般能挡风的外套就很好;

防水冲锋裤对于深雪中行走非常重要,必备。


是否专业不是看你用什么装备,而是看你能不能把这些装备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主题        我会除掉外包装把它们盛在同一个药瓶里?
        作者        eoskiss
        时间        2003-01-25 01:22:05

这还是注意点,有些药会反应,特别受潮后。

铝封包装和塑料瓶不重。

你春节哪去?

主题        只要能区分开一般不会有问题。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1-25 03:14:06

药片的主要成分是基质(碳酸钙什么的),有效化合物均匀分散在基质中间,不同种药片之间的接触不会导致严重的反映;胶囊或糖衣包装的就更没有问题了。
包装确实不重,但是瓶子或药片板多了太占地方。

春节去四姑娘山一带玩耍,可能时间长一点,节后拖几天。

        主题        我的医药用品清单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1-25 03:18:17

3人队药品计量

个人药品:
板蓝根冲剂 1周剂量
创可贴 10
维生素 1周剂量

公共药品:
内服药物
感冒药---------百服宁 50 2片X3人X7天
消炎药---------阿莫西林 40 1天量X2人X3天
肠胃药---------黄连素 40 1天量X2人X3天
抗过敏药-------扑尔敏 10 2片X2人X2天
消化药---------吗丁林 10 2片X2人X3天
口腔药---------西瓜霜 100 5片X3人X6天
眼药水---------红霉素 1
外伤应急-------云南白药 1
高山病---------速尿 10 2片X2人X2天
阿司匹林 30 1片X3人X10天
肌苷 60 2片X3人X10天
急救-----------地塞米松 1 2mg

外伤药及器械
碘酒 1
酒精 1
(或碘氟喷剂) 1
纱布 2
胶布 2
外伤擦剂 1
扶他林 1
伤湿膏 10
手术刀 1
镊子 1
温度计 1
听诊器 1
棉签

-------------------------------------------------------------------------

        主题        西东龙门涧穿越我的一点感受。
        作者        牛头怪
        时间        2003-01-21 09:38:21

回来路上以及回来以后听着诸多的感谢声,其实心底很有些不安。
无心说的对---“再猛的驴也不该一个人去探路”。
我从山口往下找路的过程中近半个小时跟所有人失去联系,这肯定让大家担心了。
虽然结果是找到路大家顺利出来了,但是我未跟领队等人商量就在无联络的状态下探路本身是错误的。
但是毒虫、大夫、肥狼等兄弟只提到感谢,未有微言。感谢他们的同时,我无法不说出自己的错误。

下面我详细讲一下当时的状况与当时的感受、判断,以及现在认为正确的行为应该是如何的。欢迎指正。

1、龙门山脊 内蒙大夫上到山脊时我已经顺着山脊往北走过几十米,此方向路途明显,估计是通往椴木沟方向,但路线长,可能时间比较紧。所以大夫给我对讲机让我顺着山脊往南找东面山坡是否有下切的路时就没问什么就开始找路去了。
这里犯了个错误,忘了问大夫东龙门涧的位置。结果我往南走到头也没有看到东面山坡有下切的路,只是看到正南方低100米左右有一山脊,其左右各有一个山谷,该山脊右侧有一条明显的南北走向横切路。但这时才想起来自己连东龙门涧在哪都不知道,只好呼叫毒虫让大夫来看一下。但是当时毒虫跟大夫不在一起,正好了残过来,然后通过喊话叫大夫来一下。传话顺序:牛头怪--了残--兰猫,兰猫说有人往回走叫大夫去了。我趁此机会呼叫红色高棉从他那里知道了东龙门涧的位置。这时兰猫说她刚才走的斜坡可能有路下去,于是我们三个一起往那个方向探了几十米,我觉得灌木太密又无明显路径,决定返回等大夫。此时收到六岁呼叫,说是队伍太分散,并问看见大夫没有。觉得不太对经,立刻往回,几分钟后会合,此时毒虫队长也到了,清点人数,23人。队长所站之东面山坡有新踩出来得下切的路,讨论后认为是大夫带人新开的路。毒虫指派我在前,不必在后带着这22人沿此路下山,他去迎接后队。行进中感觉不对,大夫把对讲机给我了,他的前队可能没有对讲机;于是交待了残接替我的任务,自己快速下行去追大夫。等追上大夫时确认他确实没对讲机,并且他前面还有别人。将对讲机还给大夫,停下整理包、吃了个苹果。

2、山沟 很快毒虫赶到,决定由毒虫和我追上前队接过找路的任务。等我俩一路狂跑追上他们时才松了口气:前面竟然有十几头驴,人数应该没有错了。再往前,不久依稀可见脚印;顺着脚印继续往沟底走。

3、关键的岔路此处脚印往右侧山坡向上延伸,而我们是要下到沟底,不能确定哪个方向正确。决定毒虫原地守候,我顺着脚印往前探一探。前行约百米,感觉路仍是缓缓上升,一直往右大概回到山脊,左前方不远(也不高)倒是能看见一个小平台,但看不出该平台跟脚下的路是否连通。正犹豫是否继续往前走走,听到有人喊往下能走,然后听到毒虫喊我回路口往下走,于是就追他们去了。(最后结果证明,这条路是正路,而且只需要再走两分钟就能到左前方的平台。可惜我一犹豫,害得大家走弯路。)

4、绝壁十几分钟后追上前队时看到有人正在固定绳子,原来是个断崖,分成两段,各五六米。第一个兄弟降到一半时说右面有个斜坡,于是过去,果然是个约60度的斜坡,直通断崖底。试探一下,确认雪有半米深,雪下是土,往下滑该无问题。先滑两米试用脚后跟制动,很管用,于是放心地每几米一停地滑下去了。还有位朋友跟着下来了,很惭愧没记住名字。正在看兄弟用绳子往下爬看得忘乎所以,直到有人提醒:再往下看看路。赶紧走,大概也就两分钟吧,令人绝望的绝壁陡现眼前,圆桶状,绕都没的绕。跑回斜坡处通知大家不用下来了,赶紧找路吧。

5、返回岔路等我爬上斜坡时大夫已经往右面山壁找路看能否从高点的地方绕过去,此时天已快黑下来,毒虫队长提醒大家走到一块等大夫的探路结果,不要分散了。约十几分钟过去了,已经看不见大夫,对讲机也联系不上。毒虫和我分析后觉得前面的岔路应该是正道,于是决定他留下等大夫,由我带着这先头部队十多个人返回岔路。途中遇到正在等候消息的中队,告知领队的决定,一同返回。此时说好我带路,菜鸟收尾。刚上到岔路不久,听到后面有人喊先停下,没听清是睡,那就先停下,正好趁此穿上抓绒衣(估计余下的路速度不可能快,可能会冷),并招呼大家把衣服穿好。又过了几分钟,觉得这样停着不是个事,听到刚才喊停的位置有人声,就喊“下面是谁,为什么让停?”没听清回答,决定带人慢慢走。走了一会,传话过来让我慢点,要传个对讲机过来,于是再放慢步子,等到了对讲机。

6、平台顺着脚步走到平台(中间有一小段路脚印被雪抹平,后来又找到了脚印)。平台正前方是很陡的斜坡,右侧是山壁,左边是一小段平地。此处雪较厚已经看不到脚印。我让大家暂停平台,然后从斜坡往下走了十几米,注意到这坡上有一段约一米宽、直直的、没有一点草木的地形,初步判断是路。但想着身后是四十多人,体力有强有弱;这地形虽然象路,毕竟没有脚印,万一将大家带到另一个绝壁?不敢决定让大家跟上。回头让去个人往右边走几十米看看,因为指令不明确,没人去。用对讲机呼叫后面,也没听到回应。
不甘心这样傻站着,于是决定先滑下这段雪坡(约三四十米?),到头了,站起来四周观望,发现往右移几米往下又是一段差不多长度跟前段形状差不多的雪坡,但仍无脚印。此时向上边喊了几声,没人回应,但左边的山壁却有人回答(不知是谁),说是有一段很好走的平路。可是在我告诉他前面是绝壁并问他是谁时已经听不到回答。在继续探路与返回报告之间犹豫片刻,决定继续下滑(不想在这样的状况下返回一个不确定的探路结果)。滑过这段,仍是依稀可见路的形状但看不出脚印。此时对讲机与喊话都无回应。我知道这时朋友们肯定在为我担心着,但是看到路似乎就在眼前,还是刚才的理由(不想在这样的状况下返回一个不确定的探路结果)。决定一探到底,要么是绝壁,要么是确定的路。心中的底线是:这段路最多下降四五百米,如果是死路爬回去没有困难;至于山路的危险,相信自己是够谨慎的,而且从小在山里长大,受伤的可能性不大。最大的负担就是领队以及所有朋友在那为我担着心。决定就是挨骂也要走到头了。

7、出路再望下走一段,又看到了到平台前的那种脚印了,心中狂喜。突然听到对讲机响起来了,断断续续听不清说什么。也顾不得琢磨对方是谁在讲什么,只知道反复喊 “毒虫,毒虫,我是牛头怪,又看到脚印了。再给我五分钟,走到头再确认大家是否跟着下来。”刚说完没几分钟,兀然发现脚下是三四米高的断壁,心望下一沉,左右观望,发现右边可能能绕下去,转过去一看果然勉强能下去。而且又见到脚印。也不知道到底过了几分钟,突然发现走到了一块平地,抑制住心中狂喜,望前再走几步,看到了熟悉的脚步,并且数量多多了,只是路分了左右。记得高棉说过出东龙门涧是往南,那就应该是往右了。于是信步往右闲逛并狂呼“毒虫,毒虫,我是牛头怪,我已下到沟底。通知菜鸟带人沿我的脚印下来。”

8、笑话因为我收到的信号总是断断续续的,所以得到的信息是从片段中推测出来的。我得到的信息是:大夫找到路了,但不好走,大部队在平台处等候,毒虫与大夫从大夫路线下到沟底了。于是回了两次“我往前跑十分钟,应该能跑1到1.5公里,看我们能否回合。”往南狂跑(注:单人在沟底,有种莫名的恐惧,跑步也是为了驱除恐惧)。约10分钟幕然见一木牌“您已经进入东龙门涧景区,请您补票”。如果说刚才只有90%的把握,那么现在是100%走对路了。此时认为毒虫和大夫应该在沟的另一面。于是一边慢悠悠望回溜达(没兴致跑了)一边隔十秒喊一次“毒虫,毒虫,我是牛头怪,我看到景区的牌子了。”等听到对讲机有回应后(还是听不清)又重复了几遍才停止(后来从兰猫处得知跟我通话的一直是肥狼,而且她在他旁边都听得很清楚。听到我瞎喊直想笑)。回到刚下来的位置时还在想着去跟毒虫和大夫回合,于是往左边(向东)路上走去,并呼叫“毒虫,毒虫,我是牛头怪,正往你们的方向走。”正充满信心地走着,对讲机响了“牛头怪,我是大夫,我正带人顺着你的脚印下来。” Faint!! 他们都在山上,我却在下面瞎找。赶紧回到下山路上自己觉得危险些的地方迎接大部队。

9、检讨 以后坚决不能在脱离联系的状态下探路。感觉如果对讲机够的话,前面至少该有两个人,都带对讲机,一个找路,一个带队伍,这两个人绝对不能有一刻失去联络。上到平台前我就想到了这一点,但没有说,当时正确的选择应该是等菜鸟上来,跟他说好后再去找路。

总的来说,觉得这次活动是成功的。虽然有过迷路、走夜路,但大家的心态都还好,回来后没有太多的怨言。但是也不值得宣扬,毕竟迷路、走夜路本身都不是值得宣扬的事。收获嘛,漫天飞雪、月夜冰河这些景色固然难得,大家同行的经历却更足珍贵;特别是内蒙大夫、毒虫、肥狼、大火锅、了此残生(还有见名不见人的冯公子)这种联合领队既默契而又不排外的风格,相信同行的朋友都深有体会。

谁都很难记得每次同行的每一个人,但如果你每次从山里出来都能记得一个有印象的人,收获就已经不小。这次让我有印象以及印象加深的不止一个人。可以说,这是我到绿野几个月来收获最大的一次经历。

以上描述可能有记忆不精确、甚至错误之处,欢迎同行的朋友指出。

        主题        菜鸟的补充
        作者        菜鸟
        时间        2003-01-22 00:59:06

首先声明,菜鸟属于新人,不属于新驴,驴者,生猛,菜鸟没那么猛。以下是对这次活动的补充和个人的想法,欢迎指正。
这次活动是从西龙门涧到东龙门涧,菜鸟的担心是从早上就开始的,5:20从家出发,开车到苹果园的时候才5:45,从来没有这么早过,还可以踏踏实实的睡个回笼觉,一个字,美。天开始下雪,而且不小,菜鸟意识到这次活动要比想像的艰苦,至少不可能4点出涧,6点到家了,于是急急的杀回一个电话,估计10点回家,因为雪地路滑,开车会耽误两个小时左右,在考虑不可见因素,10点到家应该没问题了,这一切都假设毒虫的计划已经考虑了雪地行军速度减慢的情况。
活动人员比我预计的多,竟有51人,如此庞大的队伍,完成任务的难度是可想而知了,早上的意外情况是与司机失去了联系,还好及时找到,比计划完了15分钟,应该算正常吧,到达的时间比想像的好,原以为10点半才能到西涧,结果9:30就到了,没想到竟是从鬼谷入涧,好亲切,因为原来走过。等我停下车收拾好行囊的时候,大部队已经出发了,说实话,这次的装备,简直就跟没背一样,对讲机、相机、gps、15米辅绳、扁带、音箱,本来带了冰爪,因为听大夫说没水,为了减负,扔到了车上。
一路无话,很快到了板子崖,熟悉的地方,只是雪更多,脱下了手套,冰冷的双手混着泥水迅速的爬上板子崖,手有点僵,再一次感到了它的危险,说实话,以个人的能力,n次通过都没有问题,但这种上法有问题,能力强的很轻松,能力弱的,就很危险了,我们出来,是挑战自我,感受自然,不是挑战死亡,生命比一切都宝贵,虽然当时上面垂下了一根绳子做保护,但我感觉基本没什么用,原因是当时手都冻得很冷,很难抓住,个人以为比较安全的做法是在上方有一个能固定住的人,穿上安全带,带上8字环,从上面拉,下面上的人至少用扁带做胸保比较安全。这样做虽然慢些,但不会出事,毕竟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比一切都重要。
板子崖上的一段路有些难走,毒虫在前面开路,非常的辛苦,用手拨出一个个脚坑,好让大家感动,不过我觉得毒虫作为领队,更重要的是应该在板子崖指挥大队伍上崖,开路似乎应该由其他人完成,这次活动,感觉毒虫、大夫和牛头怪都分别开路探路,似乎是分工如此,个人以为毒虫作为领队应该与大队人马在一起,负责总体协调,开路应另外再指派2人,在这里,本人举贤不避亲,强力推荐菜鸟家属,他的实力至少是偶的1.5倍。接下来到鬼屋的路都是走过的,没什么特别需要描述的。有一段上升有些累,但zn嘛,无所谓了。
菜鸟的恐惧是从下午3点多开始的,当时我们已经经历了一个3、4百米的上升,站在山顶,瑟瑟发抖,当时菜鸟只穿了一件速干长袖内衣和一件红色棉衬衫,虽然包里有冲锋衣,但菜鸟生抗着,因为只要走起来,菜鸟就不冷了,牛头怪和毒虫分别去探路,最后我们是选择了大夫的路,从山顶生生向下穿过荆棘开出一条路,在这里严重感谢大夫在前面充当推雪机,随着每一秒下降,菜鸟感到的不是兴奋和刺激,虽然这可能是大多数人的感觉,菜鸟的担心越来越大,后面跟着百合姊姊,菜鸟跟百合说,这个坡如果下错了,往回上,那可就苦死了,这个坡下了近一个小时,菜鸟上去没问题,但51个人都上去,难!在这里,菜鸟好佩服百合姊姊,没有登山鞋、没有雪套,竟然能一直走在前队,牛x,菜鸟可是全副装备,直到这个时候,才发现雪套如此管用。
接下来的是在沟底行军,大约下午4点我们来到了绝地,其实也不是什么绝地,如果带了50米主绳和8字环,速降下去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可现在只有一根30米的辅绳和一根15米的辅绳,虽然扁带可以当安全带,但没有8字环和单环,而且是辅绳,下10米的崖,太危险,一问,没有人知道路,到这个时候,菜鸟才意识到毒虫贴上的探路不是虚言,后悔没有带必要的装备,当时感觉东龙门涧就在旁边,就是不知道怎么过去,危险已经在靠近,必须节约食品、水和电,而且要紧缩队形,这个时候大夫去探路,但没有带对讲机,毒虫的脑子巨清晰,他回忆起来的时候经过了一个似乎有些上升的路,可能能绕过去,牛头怪执行了这个光荣的任务,这个时候我们开始通过对讲机联系所有的人,紧缩队伍,由牛头怪带队,毒虫让我收后,共有37人原路返回,当时我以为毒虫在队伍中,后来才知道毒虫留下来等候大夫,个人认为毒虫的选择值得商讨,毒虫这个时候应该和大队伍一起走,留下菜鸟家属带对讲机等候大夫,在这个时候领队是需要和大家在一起的,终于,我们上了山坡上的小圆台,这时面临两条路,一条是向下的坡路,牛头怪下去探路了,一条是较为水平的山路,一位山友去探路了,山友很快折回,说路很明显,我们在焦急的等候牛头怪的消息,这时候毒虫和大夫还没有跟上来,而且毒虫的对讲机的电池快要耗尽了,其实菜鸟的电池也快耗尽了,所以这个时候连音乐都不敢放了,号称是节约电池,这个时候是晚上5:30-6之间,月光很美,但大家没有任何的心情,人群中有些烦躁和怨言,对这次活动产生了迷茫,这时候要求大家尽量保持镇定,等候的时候关闭所有的头灯,有人提出拾柴点篝火过夜,菜鸟知道这是不可行的,必须连续的走路,哪怕回到江水河,甚至原路返回,但这个时候一定要紧缩队伍,哪怕很慢,但一定要集体行动,十几个人先出去是没有意义的。肥狼和大火锅的压后的队伍终于汇齐了,开始清点人数,还好人员完整,这个时候终于等到了牛头怪的消息,探路成功,辛苦了,牛头怪,所有的人感谢你,同时同意你的自责,紧接着是胜利大逃亡,我没有用胜利大穿越这个词是因为大家确实比较狼狈,只带了一顿午餐,困难估计大大不足,很多人是怀着庆幸的心理走回去的,终于,9:30看见了坐骑,仿佛已经回到了家,这次活动确实有很多需要总结的地方。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1、 难度1.5级对组织者可能还偏高了些,但对50人的队伍来讲,再考虑探路因素,似乎应该增加。
2、 计划是4点钟出来,对组织者应该没有问题,同样,对50人的队伍,应该是不可能的。当然,组织者不可能预计到会有这么多人参加,但对活动的危险性和难度强调的不够,使很多人产生了误解,光看帖,本人如果不是对毒虫和大夫比较了解,也会以为这是一次fb的活动。
3、 装备方面,应该强调冬季穿越必须带雪套和头灯,这是必须的。
4、 设备使用方面,对讲机很多,但没有调到统一的频段,导致联系出现了问题。
5、 分工方面,领队负责协调总体,应有2人专门负责带路或探路,同时还有1-2人收后,这些人员都应有对讲机。
接下来的经历只有5个人知道了,菜鸟和菜鸟家属,一只和一只家属,还有不必姊姊。因为我们坐在一辆小车上,本以为会很快回到北京,但接下来发生的事也着实让我们紧张了很久。
我一开上车,就发现车况不对,有一种以前没有听到的怪声,而且转速表好像是坏了,指针瞎蹦,当时以为是小问题,也没在意,当时可是归心如箭啊,当车开到去北京和下苇沟村的分叉道时,我们没有选择原路返回,而是按路标走,随着一路的盘山攀升,车的大灯越来越暗,这个时候偶意识到是发电机没有给电瓶充电,现在耗的是电池的电,当时说停下来看看,接着我就犯了个致命的错误,把车熄火了,紧接着问题马上就出现了,车打不着火,靠!在盘山路上,手机又没有信号,外面好冷,而且不必姊姊明天还有带队出发,如果赶不过去后果不堪设想,在这里严重感谢不必姊姊的宽宏大量和一只及家属的耐心,还好,我们推车发动成功,严重感谢偶的家属推车,这个时候,为了省电,我们之好只开着示宽灯开车,严重感谢月光,为我们照明,五个人睁大着10只眼睛以40迈的速度在盘山路上前进,终于在 1点多钟开到了龙泉宾馆,终于有路灯了,随后找到了修车铺,其实只是皮带轮的螺丝松了,很小的问题,但一路的紧张不比晚上感觉迷路的时候差,终于,活着回来了,而且没有受伤,在这里,深深感谢活动的组织者,毒虫、大夫、牛头怪、大火锅、肥狼。
以上描述可能有不确切之处,欢迎指正。

主题        “用扁带做胸保”什么意思没看懂?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1-22 04:18:08

另外关于绳降,在没有安全带和丝扣锁的情况下,最传统的绕身下降对于不太陡和不太长的路线都是快速有效的办法;
关于速降,我个人的意见是,尽量少玩或不要玩这个东东,有潜在危险性,大量的俱乐部把这个东东作为娱乐活动,我是坚决反对的,很不符责任的做法。

-------------------------------------------------------------------------

        主题        看看这张Matterhorn的片子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1-22 04:52:23

http://www.lvye.org/uploads/lvyebb/281599-Gornergrat_winter_panorama_half.jpg

-------------------------------------------------------------------------

        主题        现在的户外商店真是让人心寒啊!!N多假货充斥着市场
        作者        茶叶
        时间        2003-01-20 02:43:49

哪位能告诉我北京的那么多的户外店中能买到真正的GORE-TEX冲锋衣?

主题        是啊,而且价格虚高,暴力啊
        作者        青鸟于飞
        时间        2003-01-20 13:50:27

主题        关于卖假货
        作者        木柴
        时间        2003-01-20 23:00:51

利润绝对比大多数真货高,因为“大家”需要假货:)
第一假货销售量大。虽然明知是假货,但是因为牌子的因素(毕竟MHW、TNF显摆!),买的人还是乐此不疲,包括很多老外,销量大自然利润高了。
第二假货利润率高。同正规产品比,大部分假货可以翻番卖甚至不止,大部分正货只能赚3-4个折扣,不时还有些团购什么的,经销商不敢不愿大做也情有可源,毕竟要赚钱维持经营成本嘛。
第三假货的耗损率高,假货耗损率很高,以鞋为代表,用的人、买的人、卖的人心里都明白的很,正货用的时间长,你买的东西用不坏,叫经销商怎么赚钱呢,相比较,假货算得到肯定要坏的,你肯定不久还要来惠顾的,我又能赚钱了。
所以,量大率高,还经常有生意,老百姓又喜欢,精明点的当然要卖假货了,在买者卖者的双重作用下,假货在中国当然大大的流行了。
于是产生了不少想买真货无门
产生了真货价高的看法,其中有绝对的价格是天价的那种(TNF是个例子),也有相对假货价格高的那种。
产生了不少人从没见过真货,在“尾单”,“追单”、“跟单”的包围中认为“真货”也不过如此。
...

        主题        可我们要的是性能,买了假货会害人的呀
        作者        倒霉蛋
        时间        2003-01-21 01:53:12

        主题        也不完全,户外店也不是卖很假的东西
        作者        e.tu
        时间        2003-01-21 06:48:13

我觉得跟单的东西性价比高,只要你不去专门卖假货的地方,如秀水市场和襄阳市场,户外店还是会考虑自己声誉的。
但是有很多人就准备出300¥,还要GTX的,你要厂家怎么生产呢?2000¥的正品4折利润有800¥,跟单的翻倍也赚不到800¥,700¥-800 ¥的冲锋衣某种程度上就是正品,性能上去登什么山都没有问题,以前都不是穿羊皮大衣登山的吗,山一样,温度一样,就是人不一样,准备上6000米的大都知道需要什么,也知道怎么分辨,如果你就准备平时玩一下,准备出300¥买,就算是买到假货也害不死人。
这个和车一样的,大部分还是国产车吧。

主题        赞同e.tu,有多少的钱决定能爬多高的山
        作者        广州小玉
        时间        2003-01-22 03:11:09

        主题        错!给你15万你也登不上珠峰,Loretan交个注册费就可以在20小时之内登顶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1-22 22:29:42

什么额外的费用都不用花。

-------------------------------------------------------------------------

主题        北京怀北国际滑雪场(请转建设版和周末计划版)
        作者        怀北滑雪
        时间        2003-01-24 02:44:33

怀北滑雪场公告
请网站管理人员立即停止发布楚艾等人的滑雪广告,其行为及产生的一切后果由组织者承担,请广大滑雪爱好者提高警惕以防上当。
怀北国际滑雪场 销售部

主题        此事正在调查中
        作者        阿森
        时间        2003-01-24 04:04:45

明天楚艾他们去怀北,也可以顺道问问怎么回事。
此外,恶略两个字写错了:)

        主题        我猜:细心的朋友可以猜出这个人是谁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1-24 23:14:20

注意“恶略e lue”(恶劣e lie)这个发音,很明显这个人是用拼音输入法的,而且有些词的读音搞不清楚;
这使我想起以前看过的好几个帖子,印象特别深,也有类似的问题,比如“特出te chu”(特殊te shu)。

呵呵,笑话而已,大家随便看看。
如果我猜错了,对某些人造成心理上的伤害,谨此致歉。

哈哈哈哈。

        主题        北壁同学说过:
        作者        eoskiss
        时间        2003-01-25 02:56:41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俺一年前就说,绿野泡沫的问题,丢失了传统的“传帮带”,就是现在的局面。

我奇怪的是:某些莫名其妙的人是什么时候混进的绿野,怎么混进来的?

目的是什么?我怀疑他是精神不太正常,呵呵。

-------------------------------------------------------------------------

主题        2001年度北美登山事故年鉴连载之014
        作者        jjyfoot
        时间        2003-01-26 08:54:26

2001年度北美登山事故年鉴连载之014
JJYFOOT译
――原出版者和译者保留所有版权。译者自行张贴于如下三个网络媒体:新浪山野论坛、lvye.org之山版、万科游山玩水。未经译者同意不得在任何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转载――

事故报告014
1、编号
加拿大2000年014号
2、事故类型+关键词
保护点概念不正确造成下降事故,冰瀑坠落
3、事故地点
Alberta,Banff国家公园,Selenium冰瀑
4、时间、人物、事故发生及处理过程描述和结果
12月12日,三个攀登者完成了Selenium冰瀑(难度系数5级)的攀登准备下降。他们使用了一个现成的阿布拉科夫孔洞(Abalokov V-thread*),该孔洞上栓着一个现成的绳环,该绳环的结打得比较怪而且已经覆冰。他们在将绳子穿过绳环时犯错误,穿到绳环冻住的长尾巴上了。于是,当第一个人D.J.(40岁)开始下降时,那个绳环的尾巴从冰里被拔了出来,导致他直坠140米摔到攀登的起始点,当即身亡。另外两人只好爬上山脊并经过鱼脊形的山顶下撤,2小时后方得向管理机构报警。当时天已经黑了,但救援人员仍旧出发到现场准备担架。他们在线路的启始端发现了遇难者,第二天尸体由直升机运走。
5、分析
阿布拉科夫孔洞在水冰冰瀑是既常用又实用的绳降保护点。但是,这种保护点必须以冰锥保护点做后备,直到最后一个下降者拆除后备。这对于使用前人已设置好的此类保护点尤其重要。
6、报告来源
加拿大国家公园管理处
7、译者评论
错误的叠加造成致命的结果。
另外,我一向不太相信Abalokov V-thread这玩意。如果是我,我会让先下降的哥们在中间打个冰锥,下降到绳子末端再做个保护点。在最后下降时把上端的备用点和中间的冰锥逐次拆除。
JJYFOOT译于2003年1月25日
――连载待续――

        主题        V-thread做好了还是可以信赖的(ZT)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1-28 00:58:53

主题:V-thread做好了还是可以信赖的+关于"保护点"和"锚点"....
版权所有:-mh 原作 提交时间:03:21:56 01月26日
德国阿尔卑斯协会坐的测试表明在好冰里做的
20cm V-thread能承受一吨多.现在用它当下降
锚点很常见.

这个案例的问题是用了来历不名的锚点.下降时用
个不受力的备用点应该常规,何况是用了来历不名
的V-THREAD!备用点用个冰锥就行,应该是一分钟不
到就能设好(最后下的人把它撤走)

以后在说锚点的地方应该少用"保护点"这个词.
"保护点"意思应该专门指单个保护器材够成的保护,
尤其是先锋攀时边爬边设的保护.到了段间保护站时
一般用多个保护点做个"锚点"把人固定在壁上.就是
只有一个保护点的锚点也是锚点,而不是保护点.下降
和顶绳用的也是"锚点".所以文中那可坏掉的V-THREAD
也是锚点.
去一直把保护点和锚点这两个很不同的东西都叫保护点,
这是因为过去就是登协他们(更不用说民间)也没有多少
进行多段技术攀登的人.用词不精也能凑和.
但这容易造成隐患的用法.改过去的习惯不容易,但我觉
得趁现在技术攀登的人不多时把坏习惯"掰"过来来不晚.

"保护点" protection, pro
"锚点" anchor

-------------------------------------------------------------------------

主题        2峰记
        作者        不必
        时间        2003-02-16 02:04:18

我认为我可以爬3峰,用双手抠着石头爬上去,而不是依靠路绳登顶,但最终是放弃了,所以即使上了2峰,也没什么喜悦.

2 峰很好爬.这个春节大概有50来个人去登2峰,至少有20多个人登顶,比例接近1/2,这些人中有很多是既没什么爬山经验,又没什么专业装备的.一个曾和我住一个房间的女生,本打算来山下晒太阳的,转念想爬2峰,跟了队去爬,一样也登顶了.她唯一的装备是一件羽绒服.这样的人还真不止一个两个.

四姑娘山景点宣传单上写:大峰---休闲登山游,适合没有登山经验的旅游者!我们经常拿这个笑话老k,他说当时他爬大峰用了3天,还觉得巨爽,写了n多k的游记呢.

我们在上3峰营地时遇到了从bc下撤的贵州地平线的队员,有个mm穿的是8分吊脚牛仔裤和高跟鞋,4500米阿!!我的鞋比她专业n倍,也不过和她上到一样的高度.

如果在山下多适应两天,老天又给面子,每个能走海陀的人都能上得去2峰.我和魂之天涯就是溜溜达达,说说笑笑就上了bc(4200-4300米).早上9: 17出发,下午3点多就到了,扎营作饭,比上东台2200营地还轻松.晚上向导卢三哥也到了,还带着拣来的bigm.第二天早上6点多起床,7点45出发.翻过乱石坡,就见2峰在望,三哥说有3个上升就到了.我顿时失望之极,这就是被说成千难万难的雪山?!没想到这个上升还真长,头一个上升还没完,魂之天涯问三哥说:"还有1个半上升吧?"三哥很不好回答他,头一个上升还没完呢!我不知道为什么那天力气那么足,紧跟着三哥往上走,在垭口装上三哥的10齿冰爪后更是如虎添翼,把bigm和魂之天涯甩在后头.1:05我登上了二峰顶,3峰顶的碎石壁和幺妹峰上的冰川都十分清晰,吃了块巧克力,就在三哥指导下下撤.bigm在40分钟后也登顶了.魂之天涯不久也上来了,他没有冰爪,上这么高真是牛阿!

能爬上二峰得益于老k的指导,在此致谢.
另外,感谢借装备给我的朋友们:echo2001,配音人,落月松,毒虫,肥狼,内蒙大夫,冯公子,大火锅,沉默.
严重感谢小秋!!!!他提供食品极丰裕,我们吃阿吃阿吃,从2号吃到14号,最后吃不了带不走,留给三哥的食品就有4箱!!!!另外,还要感谢他给我们搞到返程车票,要不然,我们还滞留在成都呢!

        主题        上2峰BC时基本上不再有高山反应了吧?
        作者        buyilehu
        时间        2003-02-16 03:51:00

        主题        一点也没有!
        作者        不必
        时间        2003-02-16 04:15:49

主题        晚上睡觉也不头痛吗?
        作者        城市野人
        时间        2003-02-18 02:19:25

晚上睡觉头痛这算反应吗?;)

同去的也感觉没有什么反应 就是头痛欲裂! 呵呵

        主题        头痛是最典型的高山反应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2-18 03:34:14

实际上是由于高山反应导致脑部轻微水肿,压迫痛觉中枢引起的头痛。
一般这种轻微水肿不会造成严重的不可逆后果。
更严重的脑水肿可能影响其它中枢系统,导致恶心、呕吐、甚至运动、平衡机能失调。
遇到这些症状应立刻下撤,并采用利尿、排水、或给人工氧的治疗方法。

-------------------------------------------------------------------------

主题        如何校准SUNNTO VECTOR
        作者        吴何有
        时间        2003-02-17 23:52:30

去年买了款SUNNTO VECTOR ,入冬以来海拔读数变成了负数了,请问如何校准成正确的读数?

主题        旗云网站有Suunto的中文说明书。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2-18 04:08:39

www.emg.com.cn

主题        海拔高度是根据气压测量的,气压变化海拔也相应变化~
        作者        玩命流浪
        时间        2003-02-18 03:27:15

        主题        说明书我看过,我的意思是
        作者        吴何有
        时间        2003-02-18 07:57:08

这款手表是可以直接输入海拔高度的,不知道北京哪里能找到确切的海拔高度指示点,或者那位大虾有GPS,我
对着海拔读数直接输入最好。

主题        北京的海拔取40米就可以。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2-18 09:43:56

实际上气压式海拔计不必过分苛求,误差百八十米很正常。

-------------------------------------------------------------------------

主题        转贴深圳磨房帖子--神女峰上的“丑行”
        作者        野猪宝贝
        时间        2003-02-17 15:55:06

老鹰:2003.2.4在神女峰的半山腰小路旁,一棵小树被硬生生的削去了皮,上面写着“谢青岛驴友!渝驴:杨子,烧白,山鹰,八哥。2003.1.4.晨X,蝴蝶,幼儿,随风,2003.2.3。毕竟”
来啐弃这种无耻的丑行!
西西里:呸!这样的也自称“驴友”,让广大真正的驴友感到羞耻,太气愤了。 神女!惩罚那些不爱护自然的“伪驴子”吧!
人面.春风:人神共诛之!
阿伟:这帮挨千刀的!
糊涂遢客:靠,这些臭不要脸的。 建议贴到两个绿野,打击面大一些。
零零发:绿野上面有个绿野巴蜀,贴到那面去吧,爆爆这些伪驴子的光,效果会更好
eyes:这种人也是驴子?那我们应该改名字!!
http://www.lvye.org/uploads/lvyebb/299385-111.jpg

        主题        这种人是永远的把自己钉在耻辱柱上。希望那棵树能够一直立在那里。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2-18 07:49:02

-------------------------------------------------------------------------

        主题        如歌的行板__绿野
        作者        阿仑
        时间        2003-02-14 04:20:35


快要与绿野作别,飞往遥远的异国他乡。虽说可以网上联系,却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与弟兄姐妹们一道参加活动。“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与绿野的这段缘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记得小时候就很爱山,还在5、6岁时,总是跟随爷爷走那条从小村通往县城的山路。皖南山区丘陵起伏,林木葱郁,到处峰回路转,间或有小溪淙淙流淌,云雀和布谷鸟啾啾啼唤于山谷。童年的回忆,升华成心目中一段蒙太奇:总有那么一个春天,群山环绕的山谷,头顶一片蔚蓝的天空,一支洁白的羽毛在金色的阳光中欲随风飘落,一小男孩仰着大脑袋拼命吹啊吹,羽毛于是在山影天际间缓缓起伏……
大学美好的四年青春,是在“六朝古都,金陵形胜”的南京度过。梧桐叶落的日子,饱含帝王将相气的紫金山密林中,留下过我凭吊历史先贤、前朝元老的足迹;风和日丽,曾在埋藏南唐后主李煜的牛首山登临极目,胸臆中泌满千百年来南文化的积淀,脑海中回响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绝唱;也曾同学年少,意气风发,甩下单车,狂奔上被诗圣李白誉为“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三山古丘,去聆听浩荡大江狂放不羁的涛声,嚼支草根,静静地看夕阳在江面洒下粼粼余晖。
工作后,少了许多闲暇,又为当今社会之物欲横流所累,更是减了不少逸致。不过由于业务的关系,倒有幸探访过几座中华神州以外的世界名山。站在法国、意大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在这里,世界史成了活图画,于是就请领略山间起伏的浓云薄雾,是如何遮挡住当年古罗马军队北上征讨所必经的关隘要道吧;在中国和巴基斯坦边境白雪皑皑的帕米尔高原上空,顺着微笑的飞行员手指方向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世界第二高峰__乔弋里峰(K-2)直插云霄,黝黑、坚硬,钢铁般的身躯。相形之下十分渺小的飞机在山间翻滚起伏,仿佛在顶礼膜拜。我不由一阵目眩,感到触及灵魂的震撼。危乎高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附,赖以拄其间!
对山的热爱,注定了绿野与我的缘。
记得认识绿野是在一个草长莺飞、生机盎然的春天。在为一位好友过生日时,偶遇绿野的知名人物“老马”,当时的确是诧异于他年近花甲,却仍保持这样好的心志和体态。在他的热情指引下,替自己找了个借口:就算为我的英国好友BRIAN询问滑翔运动信息吧,于是初次踏进了聚吧的小门。这样便产生了后来与绿野的一段故事。
绿野人给我的印象是相当热情的。俗话说:来的都是客,在这里,来的都是“仙”。要不怎么叫“绿野仙踪”呢?在聚吧,素不相识的驴友们会主动向你打招呼而不至于冷落了新朋友;登山时,落在队伍后面的你会感到无数双热情的手从前面伸向你,有帮你背包的,有借工具、手套的;在FB或野餐时,你则能品尝到各路诸侯慷慨奉献的八方美食和野外特色小吃。
绿野的多数人是才情毕具,充满灵秀之气的。在十三陵水库边,我曾看见这样一句标语:仁者爱山,智者乐水。是的,忠情于巍巍群山、浩浩长水的人,素质一定不会低喔。如不信?请背上背包,追上一支队伍,寻找一个跋山涉水的间隙,与同行的驴友们好好聊聊。不经意之间,绿野人思想迸发出的火花,惊人的视野,独特的观点和展现在自然母亲面前的人性中优美一面,会令你瞠目结舌。
斜阳带雁,夕霞如焚,在默仰晴空的峰峦上扎下野营帐蓬。不由又联想起盎格鲁.萨克森民族信奉的一句名言:Healthy body, healthy mind. 是的,身体的强健和精神的强健往往是连在一起的,有气无力病恹恹的人,即使再“内秀”,也何以面对生命海洋中不息的风浪和推成出新的挑战?
如果把绿野给我的印象作个小小概括,那就是:
自由、真诚、唯美、崇尚体育,有时有点儿野。
绿野给了我们一个空间,让每一个人把生命从心灵深处释放出来,在山的庄严、草原的优美、大地的宁静和各个激情领域尽情挥洒。
忆旧游,旧游今在否?
记得第一次跟“阿卡”一行数十人去箭扣,除沉醉于古长城之“雄、奇、险、秀”美不胜收外,也时刻感受到绿野青年们身上散发出那种略带嘈杂的自由奔放气息。在长城脚下,看到树立的一块“Leave nothing but your foot prints. Keep the Great Wall wild!”警示牌时,即心想:这样朴素的道理,也用得着西方人来教我们吗?一天活动下来,浑身脏稀稀地回到家中,在邻居盯着我那蹭满泥污的大背包的好奇目光中,竟飘飘然体会到一种莫名奇妙的优越感。
朋友,也许你还能记起 “大成子”带队那次未成功的海陀之行吧。虽因条件不成熟而未登顶,却沿着一条无名的小河,在绿意内敛、水声潺潺的山谷间穿越了多半日。当时,贪图FB的我,晃在队伍的最后,耳朵中充斥着MP3中雅尼的音乐,那旋律沉静广博,抒情而充满刚毅,伴随野山的薄雾迷醉清新,悠扬起伏,我除惊异于音乐与美景神奇幻惑的结合外,不禁深深为身处这样一支队伍中而感动,心中直后悔没有把相机带上。当时呈现在我眼前的是怎样一幅绝美的图画啊__夕阳西下,余晖中,一群五颜六色的背包族,排着自然组合的、整齐的队伍,小心翼翼地踏踩着河床里突起的“鱼梁石”过河。清洌的河水自脚边流过,河边捣衣的村妇停下了手中的活,笑着说,这真象一支部队哟……
朋友,也许你还记得和“bb121”等人在滂沱大雨中,如落汤鸡一般登上海拔1991米的百花山顶。贮立山巅,人完全被厚重的云雾笼罩了,什么也看不见,只有一句唐人柳宗元的诗句能形容当时的心情: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一种征服自然、战胜自我的豪情印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和脸上,经历了一番“野蛮其体魄”,从而达到了“文明其精神”。
如果说对大山的热爱,似一阵巨风将我推进绿野的怀抱,那么其他领域的活动则似五颜六色的光环,照亮了我短暂而不平凡的绿野历程。
真难忘第一次去参加绿野组织的网球活动,沿三环绕北京城转了一大圈才找到“小猪猪”等队友,初次见面还一个个一本正经,显得很矜持的样子。没几次下来,就混得滚瓜烂熟,一起在上下奔跑和球拍的挥击中激情飞扬,一起在快乐的FB中实践“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潇洒。
寒冷的冬夜,鬼使神差地报名参加了绿野的游泳活动,一脚踏进泳池,迎面而来的是“小眼肥婆”队长那亲切的笑脸。柔和的灯光下,大家在一池碧水中劈波斩浪,“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在嘻笑中,驴友们可以互相切磋泳技,晶莹的水花飞溅。水的清澈,带走了所有的疲乏和征尘;水的柔韧,练就了我们搏击风浪的体魄。在水中,人处于一种很自然、很放松的状态。是啊,自然的就是最美的。
曾记否?
炎炎夏日,乘一袭凉风,在北海宁静的海面上荡起我们的双桨……
碧空如洗的秋日,呼朋携手登上蟒山,赞叹漫山遍野的红叶如火一样燃烧……
如飘如舞的冬天,中山公园后筒子河的冰面,伴随着悠扬欢快的圆舞曲,洒下一串串映射阳光的笑声……
花开花落的青春,阳光灿烂的日子。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绿野,为什么我这样热爱你?
终于有一天,我气喘吁吁地攀上北京地区的最高峰――灵山之巅,一览众山小。呼吸着这世上最纯净的空气,思潮澎湃:一路走来,这一切的一切告诉我一个道理。是的,也许单独去爬山,也能做到拾起路上所有的垃圾,不给大自然留下任何污点。但整个团体的每一个人都这么做,那么它的意义就要远大的多。是的,也许和友人们在酒吧、餐厅里畅谈一番,也是交流思想。但在一支团结的队伍中,在同伴们的互助友爱之下,让思想、感情的交流融于大自然的山高水长,岂不是高尚得多的一种情怀?就算一个人闷在家里看电视,就算一天到晚被没完没了的工作压得无法抬头,就算坐在一个没有空气的屋子里假笑着应付客人,就算宴席上周身充满了疲倦和不自在,只要一想到加入这个集体,便有阳光跳跃着来迎接,便有温柔的清风来照拂,便有花的芬芳草的清新,于是我们的心,便有了慰藉,有了欣悦,有了温情。
此时此地,我恍然悟出:那打动我、诱惑我、感召我的魅力正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是一种对自由、超越和唯美的共同追求!
别了,热爱绿野的诸君。
在遥远的撒哈拉大沙漠,将有一个酷爱自然的身影,踏立在金色沙丘中,凝望东方初升的朝阳,时时回忆起故乡亲爱的、仙踪飘渺的山山水水。
能不忆绿野?
Life is beautiful!

La vie est belle, n'est-ce pas?

主题        Bon voyage.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2-18 11:38:49

-------------------------------------------------------------------------

主题        sanfo上周黑龙潭冰降发生下降时头发卷入8字事故,探讨救援程序
        作者        大海
        时间        2003-02-19 01:40:25

我想自救的话应该是抽出刀子,割断头发,继续下降。

下面探讨没有自救能力的情况

已知情况,
某队员在下降过程中头发卷入下降器,队伍中还有主绳一根、上升器一个、冰锥、下降器、铁锁、快挂若干。

我设想的救援程序:
救援队员利用另一根主绳上方保护下降到被救援队员旁边,

在稍靠上位置打入冰锥,挂入铁锁连到救援队员的安全带上,

救援队员不要拆下下降器,冰锥失效时作为副保护

将被救援队员主绳在下降器下方打一个结,避免一坠到底

上升器连到被救援队员的安全带上,装到被救援队员所在的主绳上向上推到尽头

在上升器上挂上一根长扁带或绳套,被救援队员踩在绳套上,站起来,

下降器压力解除,松开下降器,解出头发。

被救援队员重新装入下降器。向上爬两步松开上升器,

解开下方绳结,继续下降

救援队员挂上上升器,拆除冰锥保护,下降

不知过程中有无问题,有没有更快捷的方法。

如果没有另一根主绳呢? 大家讨论讨论

        主题        几个想法
        作者        钛十三
        时间        2003-02-19 04:36:27

1、救援队员利用另一根主绳上方保护下降到被救援队员旁边,在稍靠上位置打入冰锥,挂入铁锁连到救援队员的安全带上
这个是否需要?如果是上方有可靠的固定点,应该不需要再打冰锥了。再打冰锥时间较长,而且并不可靠。可以直接把下降器下方的绳子绕过腰收回,在上方的绳子上打个结,扣入锁中。如果觉得不保险,再把下方的绳子打8字结,扣入锁中。再如同上面的方法处理

2、探讨一下,如果被救人员完全丧失行动能力,可以考虑把被救人员直接连接救援人员的安全带,脱离原来的绳子,使用救援队员的绳子由救援人员下降回地面。这样操作:救援人员使用上升器固定自己、做好保护(下方的绳子打8字结扣入锁中)、连接自己和被救人员、放松被救人员的绳子(可能要向上升一点点,使连接自己和被救人员的绳子受力)、解开被救人员的下降器、解开自己的保护、一起下降。

3、另外一个想法:如果被救人员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就让他把下面的绳子打8字结扣入锁中,目的是固定自己。然后在上方固定点使用抓结、上升器等单向机构固定绳子,让绳子脱离原固定点。在固定点安装确保器,使用确保器把被救人员放下去。下面的图使用的是意大利半扣


4、如果是单绳?好像就只有从下方沿绳上升了,因为下方的绳子受力,上方被救人员不会有降下来的危险。但是到被救人员位置后的操作还要自己考虑考虑。

主题        单绳须考虑到的原则---一根绳子上不能吊两个人,在下降中是绝对禁止的。
        作者        roof
        时间        2003-02-19 05:40:20

主题        为什么呢?
        作者        钛十三
        时间        2003-02-19 06:03:50

单绳的承重应该是够的。
而下降用的绳应该也没有冲坠问题。

        主题        上方确保点不可靠,所有的下降里都禁止一根绳上同时下降两人
        作者        roof
        时间        2003-02-19 06:25:49

        主题        有点教条了。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2-19 07:04:05

实际上在攀登过程中,需要长距离多段绳距下降的情况下,如果两个人的体重相差不大,下降锚点又比较可靠,用双绳同时下降是非常常用、高效的做法。
至于如何判断锚点的可靠性,就是攀登者自己主观方面的事情了。

        主题        不是教条,是安全操作的规范
        作者        roof
        时间        2003-02-19 09:05:18

实际情况是一个绳距,试想用单绳救援者如何降至被救者处呢?
在大海说到的环境中(接近垂直的冰壁)不能同时下降,你说的是另外一种情况,我们只是结合案例分析。

-------------------------------------------------------------------------

主题        同志们,小弟想进行一次关于冲锋裤的专题讨论。请各位朋友多多支
作者: 科友影业    时间: 2005-1-12 09:43
标题: Kristian生前文集第五部分(lvye.org)/part 7
主题        我的登山药品清单&几个问题
        作者        大海
        时间        2003-03-26 22:56:51



这份清单参考了Kristian发在绿野的药品清单和山野精品论坛的医疗救护部分。为登雪宝顶准备,按1人3天用量计算。
清单如下:

名称 用途 数量 单位
板蓝根 抗感冒,抗病毒 10 包
百服宁 感冒,解热止痛 10 片
开瑞坦 抗过敏 6 片
黄连素 肠胃药 10 粒
阿莫西林 消炎药 12 粒
清凉油 蚊虫叮咬 1 盒
氯霉素 眼药水 2 瓶
三黄片 清热解毒 24 粒
口服补液盐 电解质平衡 2 袋
速尿 高山病 10 粒
阿斯匹林 高山病 10 粒
Diamox 高山病 ?
地塞米松 高山急救 ?

外伤用药
碘酒 消毒 1 瓶
云南白药 外伤止血 1 瓶
创可贴 外伤、胶带 10 片
纱布胶布三角巾 外伤
盐酸曲玛多 外伤强效止痛
温度计 1
伤湿止痛膏 5 片


问题:
1、 昨天到药店买Diamox,营业员说没有,不知道是不是有别的名字,另外肌苷和甘露醇是从哪方面对高山病有效?看了一下肌苷片的说明,是降低转氨酶、治疗肝炎的。
2、 地塞米松跟速尿都是100粒装的小瓶,而且很便宜。口服和静脉注射比起来是不是见效慢一些?
3、 清单中还有哪些不足或可以精简的部分?

        主题        意见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3-26 23:36:27

Diomaxine是英文名,药品名叫做“乙酰唑胺”,属于磺胺类药物。磺胺过敏的人不能用。
甘露醇是静脉推注的,没有条件使用,不必携带了;
肌苷属于辅酶类的,参与细胞代谢过程,反正没大害处,当安慰剂用吧:-)
地塞米松使用不当会有严重的副作用,其实地塞米松有利尿和降压作用,和利尿剂的作用差不多,所以可以不用;
碘酒使用略有不便,“好的快”喷剂兼有消毒、止痛、消炎的作用,可以代替碘酒;只是极高海拔下,不知罐内压力较高是否安全(5000米我试过没事,再高就不知道了);

主题        不知“好得快”的消毒作用是否很确切。
        作者        anthony
        时间        2003-03-27 00:28:50

记得好得快在运动项目里最主要的用途是冰敷效果。
云南白药气雾剂的长项应该是止血?中药的消毒效果应该不如经典的西药。
压缩气罐过安检比较麻烦,N年前在天津东站警察还非得用好得快呲灭了打火机才让俺过去。
乙酰唑胺是弱利尿剂,主要用于青光眼、轻度心脏性水肿、脑水肿。
甘露醇是通过渗透压原理使组织脱水的,用于脑水肿降颅压。
激素口服时要注意缓慢减量停药。

        主题        好的快成分和作用。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3-27 00:53:06

利多卡因:止痛、抗炎;
醋酸洗必泰、苯扎溴胺:消毒、抗菌;
另外还有酒精成分。

主题        需不需要带氧气袋呢?体温表最好用含在嘴里的,在雪山上脱衣服很麻烦.是五一去吗?保重!
        作者        花散竹
        时间        2003-03-27 02:42:00

主题        体温计强烈推荐用电子的。我自己有深刻教训:-(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3-27 03:16:38

在雪宝顶BC发烧量体温,结果不慎把水银温度计打破了。
害怕中毒,只好爬在小小的帐篷里收水银,加上发烧头痛,别提多难受了。
最后还是收不干净,只好挤到别人的帐篷里。结果那晚上我睡的很好,那俩哥们折腾了一宿,嫌太挤了,呵呵。

-------------------------------------------------------------------------

        主题        rope and safety
        作者        janeclimber
        时间        2003-03-27 02:33:16

http://www.alpineclubofcanada.ca/services/safety/index.html

        主题        非常棒的资料。另外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3-27 03:21:26

我们的“岩酒”论坛重开了,放在伍鹏自己家里的机器上,这下不怕出故障和被关闭了。
赶紧去看看。

-------------------------------------------------------------------------

主题        北京绿野大雪山登山队活动准则(草案)
        作者        roof
        时间        2003-03-27 06:16:21

北京绿野大雪山登山队活动准则
2003年大雪山登山活动定性为民间自发组织的非商业性登山活动。每个参与者均同意以下基本原则:自备登山装备、自愿参加、自己承担风险、AA制分担公用费用。
本活动计划在2003年4月29-5月7日攀登位于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海拔5483米的大雪山,为保证登山活动的成功,特制定纪律活动准则。
活动准则包括三个部分:
1、登山队纪律守则
2、登山队指挥权限
3、登山队特殊情况下的处置
共25条。请每位队员认真阅读以上条款,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推选出队长、攀登队长、财务管理员等负责人人选,确认的最终版本请大家严格遵守。

登山队纪律守则

1、登山队员的一切活动应以保证本次活动的成功为出发点,并为此目的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
2、队员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全队集体利益,在两种利益发生冲突时,应以大局为重;
3、队员应积极、努力的做好本职工作,确保登山活动的顺利进行;
4、在登山过程中,各队员应团结协作,互相爱护,不得搞小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5、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坚决服从队长、攀登队长、后勤队长等负责人的指挥和调度。任何队员有不同意见,可向队长及其他的负责人反映。但必须服从队长最终决定;
6、队员应当树立和维护登山队的形象,处理好与当地居民和友队的关系,待人接物不卑不亢;
7、每位队员应自觉维护大本营的秩序,珍惜、爱护队里的所有装备,特别是贵重登山装备;
8、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反对铺张浪费,杜绝不必要的消费和开支;
9、树立环保意识,禁止乱扔废物、垃圾;
10、在登山活动中,若有队员违反以上规定,队长有权进行批评教育;
11、严格的纪律是登山成功的保证,每位队员对本纪律守则须认真学习、严格遵守。

登山队指挥权限

队长:起草登山计划书;负责登山活动的组织、队员的选拔、装备的筹措;最终决定登山线路、突击的日期;紧急情况下决定下撤、待命;审核财务支出;起草登山报告并报登协办理登高证。
攀登队长:协助队长组织登山活动的全过程;办理队长安排的工作;攀登时负责全队的行进、上升、下降、路标、锚点设置等,紧急情况下协助队长带领队伍到达安全地带并进行救助。
后勤队长:建议由甘肃飞虹户外运动俱乐部秘书长担任,协助队长组织登山活动的全过程,全面负责大本营及突击营地的后勤保障工作。
财务管理员:负责财务会计的预算与决算,建议由女队员担任。

登山队特殊情况下的处置

登山途中遇到滑坠、摔伤时,其余队员保持镇定,马上设置锚点保护,待保护完成后进行救助或等待援救;
对于部分队员严重高山反映导致的紧急情况,全体登山队员无条件服从以下原则:
在BC发生严重高山反映,可能导致生命危险的由专人护送回玉门;
在C1发生严重高山反映,可能导致生命危险的由专人护送回BC或玉门;
反映较严重,但休息后可以适应的原地休息。
原则上全队一起行军,如全队体力状态相差过大,尤其到达C1以后,由队长与攀登队长、后勤队长等负责人协商进行分组,所有队员需无条件服从。
对于恶劣天气情况造成预定登山计划有重大改变时,由队长与攀登队长、后勤队长等负责人协商,同时征求队员意见最终作出决定,所有队员应无条件完全服从最后的方案。
C1出发登顶前检查每人的体力状况和平衡能力,由队长与攀登队长、后勤队长等负责人协商决定,异常者留守C1,队员须无条件服从。
遇有队员间重大意见不统一时,应协商解决,并表明各自的态度、立场。协商不通时,可进行举手表决。
表决时队长拥有2票的票数。

        主题        支持,roof辛苦了
        作者        中文
        时间        2003-03-27 09:51:56

除准则外我觉得有几点应注意:
1。尽早通报所有队员名单,并在出发前组织至少一次全体会,互相认识,同时做每个人携带的公共装备,个人装备,药品,腐败物资等的最后确定。
2。关于锚点设置等紧急情况下应变的保护技术,在出发前应尽量使全体队员熟练操作
3。熟悉每个队员体力、技术等情况,可以更科学的分组和制定分步计划

        主题        我们的公共装备比较多用驮袋装要四个。
        作者        roof
        时间        2003-03-28 00:34:25

这是技术器材的一部分:
冰 锥 CAMP 4 钛合金 4
岩 锥 CAMP 5
雪 锥 自制60cm 5 msr-t型 1
绳 索 mummt 8毫米辅绳(50米)
BEAL10.5毫米主绳(50米)
国产8毫米路绳(200米)

有什么想法尽管提吧!

        主题        登山用10.5的绳子太沉了。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3-28 01:17:04

对于一般的冰川行进,8mm结组绳比较好用;
而冰、岩攀登和绳降,两条8mm绳更方便好用。
另外强烈建议用干绳,打湿结冰的绳子又重又不好用,严重时每条绳子能重1kg以上:-(

-------------------------------------------------------------------------

        主题        怎一个奇字了得--郭亮村
        作者        雷奥
        时间        2003-03-28 15:25:12

进入太行山腹地,距河南辉县70公里,有一个海拔1752米的原始村庄――郭
亮村,它地处山 西和河南两省交界处的密林山中。这里秀峰突兀,石径崎
岖,红、白龙溶洞深邃,喊泉银瀑 悬壁。有着泰山的巍峨,华山的险要,
嵩山的挺拔,黄山的秀丽,原始荒古,真实自然。

抵达郭亮村,必须要穿行太行大峡谷,峡谷绝壁的岩石呈红色,从沙窑乡乡
汉寨坝顺天梯登 崖顶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过去这条绝壁路,曾是大山中
唯一通往中原的古道,困扰着一代 代山民,阻碍着与外界的交流。天梯是
由块块不整齐的岩石垒起或直接在90度角的岩壁上凿 出来的石坑组成。直
到本世纪70年代,山民打通了郭亮洞,人们才逐步废弃了这条几百年来 的
“热线”。我们有意从天梯登顶,就是想领略一下先人险行的感觉。

红岩绝壁约有200米亮,耸直陡峭,象快斧整劈过一样,格调雄浑,令人生
畏。头顶密布的 的乌云使峡谷更显磅礴大气,走在云梯上仰望山体无不被
险峰所震慑,壁缝填满双眼。向上 只能看到上一层的石梯底面,向下只见
峡谷中水浪翻滚,涛声回荡,煞有不上不下之感。由 于我们不是专业攀岩
者,在许多极险崖段,全凭自己的胆识和四肢去解决。多处石板已掉落 谷
中,崖壁石缝里有许多小树和小草,它们都有一定的韧度,成为很好的“拉
绳”,就这样 提心吊胆,磨破双手,足足忙了大半天才登顶。放眼望去,黑
色的浓云威压着大峡谷,云层 遮没了阳光,使山显得阴暗,山的阴暗又进一
步衬托出云的阴暗。云和山,就这样浑然一体 ,我瞪大眼,目眦欲裂,也难
以将这全景一眼望尽。
太行明珠――郭亮村,现有83户人家,共329人,大都为申氏。据村民申河
山介绍:郭亮村 源于公元9年~公元23年之间的西汉末年,当时王莽建立“
新”王朝,这期间爆发了大规模 的农民起义。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农民
领袖郭亮,一举建立了农民政权。后来郭亮欲凭借 太行绝壁峡谷与敌交战
失利后,从会逃寨兵败山西。后人为纪念这位农民英雄,将他当年战 斗过
的大本营誉称为郭亮村,直至现在。

申氏家族元朝末期在南京做官,明初朱元璋清洗京都,将申氏家族发配青海
做苦役,途中申 氏从山西逃离。全族几百口人砸掉大铁锅,一户分一块锅
铁,各奔东西,但愿来年拼回原锅 ,全族团圆,故称“大锅申”。当年一
小部分申族人进入河南,躲进太行山中隐居于郭亮村 。? 多少年来,整个
郭亮村,只有申明富一人于60年代参军后离开了郭亮村。每逢夏季村民总要
受到山洪、滑坡的侵袭,房屋倒塌。但事后村民又痴情地垒起“新家”,
死守在这里,汲取 着祖辈的先训和气息。

村寨里朴实随处可见:石磨、石碾、石巷、石桌、石凳、石床、石阶、石房
、石坝、石路、 石碗、石筷、石桥、石斧、石锄……,让人完全溶浸在石
头的奇妙怀抱之中。当问起村民为 体用这笨重的石头营造一切时,老乡笑
话我们道:“石头是我们的一切,那儿有祖辈的灵气 ,是后辈的希望,制
造石器只花力气,不花钱。为何不用……习惯了!”

1972年为让乡亲们能走下山,13位村民在申明信的带领下,卖掉山羊、山药
,集资购买钢锤 、钢锉。在无电力、无机械的状况下全凭手力,历时五年
,硬是在绝壁中一锤一锤凿出2万6 千立方米的一条高5米、宽4米,全长
1300米的石洞――郭亮洞,于1977年5月1日通车。为此 ,王怀堂等村民献
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条绝壁长廊,被日本裕田影视公司惊称为“世界第九
大奇迹”。

绝壁长廊郭亮洞,蜿蜒盘旋、忽明忽暗、上下不一,洞壁有的整齐平坦,有
的参差不齐,形 状各异。站在峡谷对面万丈石壁上,静观郭亮洞,犹如石
壁上的“机枪眼”。洞外瀑布成网 状,洞下水潭碧绿诱人,悠闲的牛羊漫
步在奇石、丛林之间。秋季,黄色的柿子、红色的山 楂、绿色的核桃挂满
枝头,好一派世外桃源之雅景。

郭亮洞不远处,藏有奇景“冰窑”,哪怕是炎热的夏天,故然冰封不动。抬
头大喊,骤然间 一条瀑布从天而降,飘染全身。喊声过后,又恢复往日的
寂静。瀑布间从绝壁顶上一空心圆 洞中垂直落下,远看恰似“龙须”又称
“龙吟”瀑布。周围还有万仙山和南坪两处自然保护 区……。

静心待上半月,凌晨听雄鸡报晓、午时闻雌鸡下蛋、晚间听山雨沥沥、俯在
地上倾听地下河 的哗哗流水声。喝上二两老白干,大口吮吞着大青辣,在
来回摆动的油灯下,听着老乡们的 唠叨,那真是一种原始古朴的雅致。

        主题        郭亮的交通方便,找个周末就可以去一趟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3-29 01:54:41

周五晚上从西客站出发,周六早上到达新乡,卧铺车票好象80元;
火车站出站向前走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就可以等到去辉县的小巴,大概6点多就有车了;
在辉县换到郭亮的小巴。注意要问明是到村子的,有的车会跑到南平乡去;
如果顺利的话,大概9点多就能目睹太行绝壁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奇观“郭亮洞”了。

村子现在是旅游区,山下路口会收门票。在最后一个转弯处之前下车,可以找到“天梯”,确实很有意思,可以不用交门票,不过等你到了山顶村子里可能会有麻烦。

如果不攀岩的话,游览一天就够了。站在绝壁边上,临渊而眺,确实心旷神怡而又心惊肉跳。
村子里的生活朴素平静,老乡家里条件还可以(拜郭亮洞和旅游之赐),想大鱼大肉也有,本地“航空啤酒”口味不错,和燕京比较象。

攀岩和摄影的爱好者,这里是你们的天堂。不过攀岩的想晴天,摄影的想光线。最好的景致是下雨之前,峡谷中弥漫着氤氲的水气,山峰都若隐若现,恍如仙境。

攀岩的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开发较少。村口写着“郭亮村”的大石上有一条Bolt路线(不知Bolt还在不在),深圳山友探险鸟也打了几条路线。更多的是自设保护的Trad路线,需要较多的装备。挂在上百米高的大岩壁上,脚下是凡俗尘世,你真的可以体会什么是攀登的自由。经过一天精疲力尽、胆战心惊的拼搏,你攀上崖顶回到了村子,脚踏实地的感觉真好,床铺是如此的温暖,简陋的饭菜是如此的香甜。

回程需要一天时间。早晨从村子下山,中午可到达新乡,下午1点多的1363次快车,车上人不多,比较舒服。晚上10点到北京。

-------------------------------------------------------------------------

        主题        MAKALU和NEPAL的介绍
        作者        钛十三
        时间        2003-04-01 06:50:45

MAKALU:

Updated version of the world’s most popular model in this category. New protective rubber toe counter, new lacing hardware, Dry-lex? lining, softer upper creates a more comfortable fit, whilst maintaining its technical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signed for difficult trekking, vie ferrate, mountaineering, rugged terrain and snowfields. It features the new La Sportiva? MPE sole, suitable for the step-in crampon system. The EZ OUT pull loop (Patent Pending) facilitates the unlocking of the lace lock. Optimum balance between quality/performance/price. Available also in Gore-Tex? version, in color natural and grey, item 243.

Upper: 3 mm water-repellent idro-perw roughout leather
Colour: natural - grey
Lining: Dry-Lex?
Insole: 8 mm Hytrel? + steel shank/1,5 mm dacromet
Midsole: SBR Aircushion
Sole: La Sportiva? MPE
Sizes: 36 - 48, including half sizes
Weight: 1.850 gr. per pair
NEPAL:
Insulated version of the Nepal Top. Ideal for technical use on all high angle mountain terrain, it features the innovative triple laminate lining “Synergy”, consisting of a vapor permeable membrane, next to a layer of Thinsulate? and lined with a hydrophobic three-bar-knit. The insulating Ibi-Thermo footbed gives the boot exceptional insulation from the cold. It is possible to use the step-in crampon system. The new removable EZ FLEX tongue (Patent Pending) gives the option of adjusting the fit, personalized for any foot. The EZ OUT pull loop (Patent Pending) facilitates the unlocking of the lace lock. The new midsole HP3 eliminates any wear and tear problem on the toe-box, using a new combin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technical materials. It features the new removable Comfort Footbed, with Airfoam? technology.

Upper: 3+ mm water-repellent idro-perw roughout leather
Colour: yellow
Lining: thermic Synergy
Insole: insulating Ibi-Thermo 9 mm
Midsole: 8-9 mm HP3, suitable for crampons
Sole: Vibram?, easy to resole
Sizes: 37 - 48, including half sizes
Weight: gr. 2.300 per pair

        主题        我的认识
        作者        roof
        时间        2003-04-01 07:00:41

Makalu
通用型全皮登山靴,防水及保暖性很好,重量轻于双层靴,适用于各类中量级登山。
MPE专利鞋底,可轻松卡上冰爪,不易型变。综合性能较好。

Nepal Extreme
技术性登山皮面高山靴,是该类鞋中的最经典款式。采用Thinsulate保暖材料,可用于高海拔技术攀登,皮面防水,Vibram鞋底,可以和各款冰爪轻松匹配。

Makalu综合性能较好,保暖性强于Nepal Extreme。对于我们而言,毕竟在一定海拔的高度上技术攀登的路线还是较少。

        主题        Makalu保暖不行,别说高山、就是北京冬季长时间使用都比较冻脚。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4-01 22:34:10

-------------------------------------------------------------------------

主题        关于绿野民主的实现过程,仙风请进
        作者        mudplayer
        时间        2003-04-03 23:23:33

美国的开国元勋们干了件极富远见的事,那就是建国之初就确立了严谨的民主基础,后来都只是在这基础上进行完善,没有再来触动这基石。而在转向民主的国家,则或多或少要经历曲折,最典型的就是前苏联,一步迈过去,结果国家的政治和经济都受到严重损失,如果重新再来,他们不会那样操之过急的。
绿野怎么来实现民主?你提出过全民普选,首先我不知道你具体考虑过这件事的操作性没有,怎么个全民普选法,让有id的人都来投票?其次怎样保持绿野的一贯性。美国民主也只是限于美国公民的,我做个假设,假如现在中国领导人决定,中国并入美国,中国人分散入美国各州居住,美国会接纳全体中国人变成美国公民参加选举吗?肯定不会,那样的结果就是美国不知会变成什么样。同样的,绿野也有这个问题,几年来绿野也确立了户外AA非商业化等原则,一下子变成全民普选了,这些原则还能保持吗?这是管理者们所担心的,也是关心绿野发展的人所担心的。
于是需要来确认绿野人,这个问题讨论了很久,但可惜没得出结论,没取得共识。不能确定绿野人,就不能进行自下而上的普选。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在一片催促声叫骂声中,管理者推出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既然自上而下,那就必须产生第一批人,由5人委员会自动产生,是一种无可奈何之法,也是一种可行之法。5人委员会的前身是11人委员会,去年五一后突然产生的,虽然产生得莫名其妙,但不管是老人还是新人,当时反对的人并不多,后来有6人先后退出,加上网站分裂,剩下的5人就成众失之的了。
我也认为,目前的方法确有缺陷,但问题是若要找出更完善的办法,又要无休止的讨论下去,既然如此,不如开始行动,在行动中摸索和完善。你说了,美国也是这么干的。

最后想说一下利益问题。你说既得利益集团在阻挠民主的实现,我到要问一下,现在的5人小组得到了什么利益?如果说他们获得了经济利益我不知有几个人会相信,如果说他们获得了出名,现在被骂得最厉害的晨峰和阿森,没当委员时就已在活动中出名,现在倒是被骂出了名。说到名,绿野的各位不图经济利益,却重视名誉。
你上次问我对你有什么意见,我现在想起来了,我对你确实有成见。当你指责晨峰在滑雪事件中为私利出卖全体绿野人时,我就对你有成见了。如此严重的指控,在你嘴里轻轻松松的说出来,你就得负责:要么是有足够证据,请继续指证下去;要么就是不负责的随口而出或者莫须有,那你就是在诋毁,你需要道歉。

        主题        呵呵,这种不负责任的乱说,最后只是使他自己的话不值一文,不会有人再相信。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4-04 04:52:56

这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呵呵。

-------------------------------------------------------------------------

        主题        如何提高攀岩过程中手臂的耐力?
        作者        everest
        时间        2003-04-07 22:57:11

每次在gym大概只能完成两次完整的路线(5.9上下),手臂就没有力气了。我大概每周两次。不知道有什么样的训练方法可以提高手臂的耐力

        主题        耐力和力量耐力。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4-07 23:27:05

以下都是个人经验和一些理论知识,只是我自己很懒,很多训练也不愿意做,呵呵。

1。攀岩对手指力量的要求相对较高,而手指力量主要来源于前臂肌群。所以强壮的攀岩者,他们的前臂都非常粗壮。训练手指的方法很多,除了攀爬本身,平时身上带个握力橡皮圈,没事的时候就可以捏一捏,强度应该由轻到重,每组50个到前臂疲劳,一只手练的时候另一只手休息放松,至少4组以上。等握力增长了,就换更硬一些的橡皮圈。
更专业的训练手段是指力板,不过对于一般的爱好者并不推荐。

2。对于5.9上下的路线,更多的是要求身体的协调运动,对指力和上肢力量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在5.11以上的路线上,指力的要求就非常严峻了;而5.12以上的路线则要求非常强的上肢和腰腹力量。

3。耐力和力量是相关的。你的绝对力量越大,力量耐力就越好。简单来说,假设你的最大力量是60公斤,在以40公斤力量持续运动时只能坚持1分钟;而如果你的最大力量增长到100公斤,你以40公斤力量持续运动兴许就可以坚持5分钟。所以提高绝对力量是提高力量耐力的有效手段。拉单杠、撑双杠都能有效的提高上肢和胸、肩、背力量。单杠每组10个,双杠每组30个,至少4组。刚开始可能不容易达到这个标准,可以慢慢加强。

4。提高呼吸、循环系统能力,为机体提供更多能量。所有的运动员都进行跑步训练。单纯的看跑步的长度意义不大,关键是在达到自己的有氧线的标准上跑足够长的时间。有氧线是指肌肉进行有氧运动的强度,一般经常运动的人是心跳=180-年龄的强度。比如我的年龄是30,我的有氧线就是150次/分。(这个数据是书上说的,实际上我个人感觉一般达不到这个强度,我自己用150-年龄)。有氧线上的跑步至少30分钟以上。

5。用上述训练方法一般都不会造成运动伤害,并且可以提高身体运动能力。但是攀岩有自己的特殊性,它更注重身体的整体能力而不是单纯的某一部分力量。要避免练成健美运动员类型的体格。

5。提高攀登能力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攀登。维持对攀登的兴趣,多爬天然岩壁,你的付出总会得到回报。

-------------------------------------------------------------------------

主题        外伤应急--双料喉风散?
        作者        anthony
        时间        2003-04-08 03:23:38

指哪类的外伤?如果为内外出血而准备,那应该是云南白药。
推荐碘伏,用做消毒剂,俺至少在两家店见过,大小瓶都有。
俺个人对扶他林的效果非常不看好,你若有良好印象则自便。

主题        扶他林挺有效的,不过俺现在不用它了:-)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4-08 04:19:49

以前有一次踢球把脚崴了,肿的有半个乒乓球大小。拍片子证明骨头没事。回来自己用扶他林涂,绷带固定,第二天照样满场飞跑。

扶他林是消炎镇痛药物,对症使用还是可以的。

-------------------------------------------------------------------------

主题        新人求教关于垂降!
        作者        wwwwolf
        时间        2003-04-09 10:12:24

大家好,我刚刚从北京购买了垂降用品,有主绳、辅绳、铁锁、8字环、扁带、安全带等,准备垂降。
但不知都如何使用,各种物品如何连接,仅懂得一些结绳知识,找遍各大户外网站,也没有找到资料。

安全第一,东西买来了不敢使用,我们地方小,没有专业人员讨教,希望各位前辈们详细执教!最好有图解资料。

        主题        建议最好找个技术比较好的人带带
        作者        大川
        时间        2003-04-09 13:43:48

最好能找个技术比较好的人带带,否则养成坏习惯很难纠正的.
垂降本身比较危险,而从装备尚看你们准备使用8字下降;这需要使用牛尾配合或者下方保护才比较安全.
所以如果没有人带的话,俺建议最好还是先找个七八十度的坡练练再进行垂降比较好一些;俺就是这么来的,呵呵.
等熟练了,再慢慢进行其它的尝试;毕竟安全是第一位的.

至于如何使用哪些装备物品等等的图解资料.
下边有一个链接地址,你下载了好好研究了以后再说其它的吧.

http://www.lvye.org/bbs/showflat.php?Number=232737&page=&view=&sb=

        主题        太好了,非常感谢!
        作者        wwwwolf
        时间        2003-04-09 21:04:01

还有一个问题,绳索的最上方通常是如何固定的呢?是用扁带来连接么?扁带有什么作用?

        主题        你第一个问题真的一两句话说不清楚.
        作者        大川
        时间        2003-04-10 00:40:52

说不清楚了就会害人,所以俺决定不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
不过,通常绳索的固定需要选择至少超过一个以上的,可以信任的保护点来固定;而且如果固定点设立不好的话,它带来的后果就有可能是让人去学习马列主义了. 所以这个还是谨慎一些好.

扁带可以用来设立主保护点和次保护点,也可以做牛尾,还有就是它还可以...完成其它很多与绳子一样可以完成的作用.

主题        牛尾……
        作者        wwwwolf
        时间        2003-04-10 04:39:06

对我来说是一个新概念,什么是牛尾?如何用扁带做牛尾?

如果问题太低级,请勿见笑。

还有一个问题,对我来说也比较重要。就是结绳的方法实在太多,而且有很多用途相似,在垂降涉及的每个环节大家通常都是用什么绳结?

        主题        我所了解的
        作者        protein
        时间        2003-04-10 04:52:29

牛尾市一根辅绳(6-8CM,或者用扁带也可以),一端系上上升器,一端系上铁锁,在中间选好合适位置系在安全带上(使自己到上升器和铁锁的长度都在自己手臂的控制范围内)。
常见结绳方法有几十种,不过有很多结的作用是类似或者可以替换的,你开始时只需要熟练掌握必要的结就可以了,大概也就10种作用,具体系法看看登山圣经之类的书籍。

注意,不要贪多,对学过的结,千万不能记错,人命关天多多练习。

“世界上有种鸟没有脚,生下来就不停地飞,飞累了就睡在风里,一辈子只能着陆一次,那次就是它死的时候”

        主题        固定自己用的扁带(或菊绳Daisy Chain)和吸收冲击用的系统是完全不一样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4-10 06:55:00

不知道“牛尾”这个词是怎么来的,不过一般是指吸收冲击用的系统(shock absorb)。正规产品有专门的部件利用摩擦吸收能量。爱好者经常用一段动力绳来代替,一端系在安全带上,另一端挂一个主锁。它利用动力绳的延展吸收能量,是不能用扁带和辅绳代替的,因为后者没有延展性。

连接和固定作用的扁带或菊绳可以用没有延展的材料。

-------------------------------------------------------------------------

        主题        这里有人被杀吗?为什么没有示众呢?贴个红告示出来呀?
        作者        车夫
        时间        2003-04-10 05:59:40

是仙风道骨?好象是暗杀,嘿嘿!

主题        跳楼的是“天平”,我猜是某人的另一个名字,地球人都知道啊。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4-10 06:58:18

-------------------------------------------------------------------------

        主题        一座山峰2
        作者        roof
        时间        2003-04-17 22:43:50

海拔约6800米,至今仍是未登峰。
http://www.lvye.org/uploads/lvyebb/362352-jiaofeng_b.jpg

        主题        太漂亮了。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4-17 23:16:03

从高度、技术难度和可接近性上来看,这座山峰都是世界级难度的山峰。
冰川和雪原看起来也是危机四伏。
可有详细资料?

主题        难说是不是世界级
        作者        mh
        时间        2003-04-18 06:16:19

最容易的路线最多也就是45度.相对高差可能远不到千米(难的地方500-700米?).
的确是很漂亮.要是"可近性"(这个词很好)好的话可能会成为热门的山.

主题        看起来就象个缩小了的G4峰。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4-19 04:17:26

山体的大部分都没有浮雪,说明坡度至少在5、60度以上。坡度略小的部分是山脊,但这个山的山脊看起来太锋利了。
冰川也比较大。不知道此地的冰川海拔多少。如果知道了,可以大概估计一下角锥山体的高差。我猜可能在1000米以上(我们打个赌吧:-)

        主题        问题是"缩小了的"
        作者        mh
        时间        2003-04-20 15:01:11

5、60度好不好爬还要看岩石坚固程度和走向.我看那个山脊有十几到几十米宽.

> 我猜可能在1000米以上(我们打个赌吧:-)

行.我说从左面山脊岩石刚从雪里冒出的地方到顶没有1000米.
输了的在纪念碑上再开条路线(必须红点!),路线名叫"1000米!".

-------------------------------------------------------------------------

主题        我看过了Kristian 的药品清单,还找了一些药品的参考单,但还是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指教!谢谢~
        作者        bluebeast
        时间        2003-04-18 04:37:05

我们7个人,准备去夹金山(红军的召唤啊),徒步,要上海拔4千多
1.我们大概有个六天的露营计划,每天上路前应该吃哪些必须的药品?
2.肠胃药只要黄连素就够了吗?不需要痢特灵之类的么?
3.红霉素是干吗的?有这种眼药吗?有没有更适合的?
4.应付高山病最好要什么药?需要简便一点的说明,详细一点的介绍,Kristian写的我没看明白:速尿的药名是啥米?肌苷不是治乙肝的吗?阿司匹林用多大的剂量最好?还有别的吗?
5.开瑞坦现在买不到,有别的不引起嗜睡的抗过敏药吗?我吃息斯敏也会嗜睡~~~~
6.根据经验,各位大侠认为还有什么遗漏的吗?请指教

对了,徒步一天走36公里,而且海拔从2300上升到4200,这样危险吗?可能吗?谢谢各位了!


附:常用医药用品清单 作者 Kristian
3人队药品计量

个人药品:
板蓝根冲剂 1周剂量
创可贴 10
维生素 1周剂量

公共药品:
内服药物
感冒药---------百服宁 50 2片X3人X7天
消炎药---------阿莫西林 40 1天量X2人X3天
肠胃药---------黄连素 40 1天量X2人X3天
抗过敏药-------扑尔敏 10 2片X2人X2天
消化药---------吗丁林 10 2片X2人X3天
口腔药---------西瓜霜 100 5片X3人X6天
眼药水---------红霉素 1
外伤应急-------云南白药 1
高山病---------速尿 10 2片X2人X2天
阿司匹林 30 1片X3人X10天
肌苷 60 2片X3人X10天
急救-----------地塞米松 1 2mg

外伤药及器械
碘酒 1
酒精 1
(或碘氟喷剂) 1
纱布 2
胶布 2
外伤擦剂 1
扶他林 1
伤湿膏 10
手术刀 1
镊子 1
温度计 1
听诊器 1
棉签

补充:成尔


1,阿司匹林和百服宁 的化学成分基本相似,药理作用相同而且目前在中国市场百服宁 已经停止销售了。所以只带阿司匹林就可以了。
2,阿莫西林 作为人工合成的半合成青霉素的抗菌谱不广,而且近10年以来耐药菌增多。同时对青霉素过敏的人也不能吃。建议你换做 西力欣250mg bid Po 这样比较好。
3,应携带止血药,止血敏等。云南白药起效比较慢。
4,扑尔敏 有 明显的嗜睡的副作用如果是开车或在高山地区活动不能应用。可以使用 开瑞坦。
5,还有就是蛇药。
6,弹力止血带,这是抢救中最有用的了。


向Kristian和成尔表示敬意!

        主题        一点意见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4-19 00:54:53

“1.我们大概有个六天的露营计划,每天上路前应该吃哪些必须的药品?
2.肠胃药只要黄连素就够了吗?不需要痢特灵之类的么?
3.红霉素是干吗的?有这种眼药吗?有没有更适合的?
4.应付高山病最好要什么药?需要简便一点的说明,详细一点的介绍,Kristian写的我没看明白:速尿的药名是啥米?肌苷不是治乙肝的吗?阿司匹林用多大的剂量最好?还有别的吗?
5.开瑞坦现在买不到,有别的不引起嗜睡的抗过敏药吗?我吃息斯敏也会嗜睡~~~~
6.根据经验,各位大侠认为还有什么遗漏的吗?请指教

对了,徒步一天走36公里,而且海拔从2300上升到4200,这样危险吗?可能吗?谢谢各位了! ”

先说最重要的问题:一天上升近2000米还是有潜在危险性的。经过充分适应的情况下,一天徒步几十km并没有问题(我在3000-3800之间6个小时徒了 35公里/轻装+充分适应,呵呵)。问题是你们的起始高度不足以适应高原反应,刚开始会觉得体力充沛,但很大可能是当天晚上或第二天出现反应和极度疲劳,进而引发危险。

1.药品差不多了。可以适当准备一些人参或西洋参含片之类的,对补充体力有帮助(个人意见)。
2。很多药都治菌痢,看自己对哪种效果好了。
3。消炎的眼药水都可以;
4。你要是搞不到乙酰唑胺就不必特意用什么药了,别的都不管事,不如多喝水有用;阿司匹林用25或50mg的,一天一片;
5。过敏现象不常见,话说回来,万一有人严重过敏,你们的活动也就不得不中止了。

小经验:创可贴、百服宁之类的常用品每个人自己带;抗高反药指派队医按时发放,不然总有人忘记:-)
早晨记得测自己的脉搏,估计自己的状态。
多喝水,多撒尿,主动适应,深呼吸。

提防肺水肿的早期症状:不能仰卧,仰卧则呼吸困难,必须把上半身垫高。这是肺水肿的早期症状,可能早于胡噜声、泡沫痰出现,要提高警惕,争取下撤时间。
你们

-------------------------------------------------------------------------

        主题        LLBean这种档次的鞋不值得如此大费周折。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4-19 01:48:35

-------------------------------------------------------------------------

        主题        建议绿野全面封禁各种类型的出游、聚会活动
        作者        背包
        时间        2003-04-29 05:30:30

仅仅是封闭两个计划版是不够的

1.谁能100%保证自己没有携带病毒
2.即使自己没携带病毒,也会给当地老百姓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虽然有些农民伯伯把这些事想的过于恐怖,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一点兴趣就不顾别人的感受

建议:各版面召集出游、聚会的帖子一律删除;发布者删ID

我觉得现在还盲目出游的人是缺乏起码的责任感的人,这种人不应该在绿野存在

希望委员和铁杆们能认真讨论

主题        你要是看看火车站到处都是逃回家的民工,恐怕就会只有叹气的份了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4-29 05:37:42

你的所谓“社会责任感”纯粹是白费。呵呵

主题        你小子脑袋里面还有水!
        作者        孤独客
        时间        2003-04-29 05:59:24

每天全国得肝炎的上千,你怎么不说封饭馆?
每天全国被闷死煤矿里矿工好几十个,你该告诉国家封煤矿啊?
该吃吃,该玩玩,该工作工作,即便得病也不会都死,即便死了也没什么,正常。

婚房装修完了吧,什么时候邀请这些铁杆到你家喝酒,听说现在都不用婚检,多省事啊,呵呵。

        主题        民工都回家了,我找谁装修去
        作者        背包
        时间        2003-04-29 06:23:47

面对非典,民工和山民比我们更恐惧
不考虑真正的危险性,反正这种心理是存在的

所以我觉得大家不应该到处乱转,给那些对非典恐惧的人造成心理压力

        主题        你这就叫释放谣言!扰乱社会秩序!
        作者        大头蚊蚊
        时间        2003-04-30 01:35:41

谁说民工都回家了!

主题        没有都回家,只是回家的很多,多到已经足够造成灾难性后果。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4-30 08:19:05

-------------------------------------------------------------------------

刚忙完一部分工作,喘口气,顺便多谈一些,看来大家还是很迷茫啊,呵呵。

在这个世界历史长河中,相比起病毒等微生物,人类只是一个婴儿,微生物可能是我们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了,它是如此简单,简单得其基因组所可以表达的蛋白都不足以维持它的基本生存和繁殖;更高等些的生物是它的宿主,不仅人类,其实连细菌也是病毒的宿主,想一想学过的生物(快都还给老师了吧,呵呵),侵袭细菌的病毒叫噬菌体。人类和微生物间共存共生从始至终,这会是必然的。简单的说了上面一些,俺其实想说的第一点是:
我们人类和病毒等微生物已共同度过了人类的历史。

那么你也许会说,那我们岂不是随时都处于生命危险之中?呵呵,你不要看不到人类也有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自然界的方案。今天先只说说我们的免疫系统。简单说我们人体内有着由哨兵,杀手,化学武器库等等各类细胞组成的防线,当异源细胞或称非我族类的外敌进入后,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可以将敌人击退,所谓中医有理论说“体内自有大药”。我想说的第二点是:进化使我们人类发展出了极为有效的防御机制,我们并不是脆弱的。

此时也许你又要问,那我们怎么还会得病?唉,这个问题就复杂了,如果我说这是我们在进化中与自然的一种妥协结果,你会说我说的太玄了。那从一个方面来简单讲其中一个原因是病原微生物能以很快的速度进化,自然选择使它更能适应,比较少受免疫系统攻击变种的基因很快就成为新一代病原微生物中表达更多的基因。再谈就远了,我想说的第三点是人类与病原微生物间的“军备竞赛”从来就没有停息过,也不会停息。

你耐心看了这些后,你也许会冲俺大喊,扯什么扯!说说这次的非典吧!对不起,我并不比你了解的更多。现在病原体初步认为是一种“变种冠状病毒”,也有少数报道为一种“新型的衣原体”;传播途径初步可说是呼吸道感染,但其他如血液,消化道等尚不明。就是这些。因为,去年十一月至今,时间尚不足以搞清事情的全部真相。请耐心一些。此时你也许会有些失望,但俺告诉你,历史上,从第一例霍乱发生到分离出致病的霍乱病毒整整用了十年时间,此时,你至少要有点信心,我们的生物学家和医学家这么多年来也不是吃干饭的。我想说的第四点是:这次的新病毒或其他新病原微生物致病的机理和途径已在了解和尝试遏制之中,与以前比较,不会是很长的时间。

你要说,过了这个所谓不会很长的时间,会是什么结果?具体我不知道,呵呵。但从历史和我们已对微生物的了解看,我们将与它共存下去,我们也许会找到降低死亡率的途径,或明了如何进行有效的预防,甚至也许会发明疫苗之类的强大的太空武器(但俺对此不乐观,呵呵),而人类与它或其他旧的和未来的新的病原微生物之间的军备竞赛,仍将永无休止的进行下去。

我揉一下俺疲劳的手,说一下另一个病毒可能带给我们的启示。HIV,俗称爱滋病病毒,它在二十二年前突然出现时,多少人称之为人类的末日。是呀,丫也太拽了,它竟以我们的免疫细胞为食物,将整个免疫系统整P,简单说它是偷袭了我们抵挡疾病的第一线的战士,由内部将俺们瓦解,最后,我们连平时不致病的微生物也不能抵挡,死于N种死法之中。遗憾的是,至今仍没有有效的防疫手段和痊愈方案,而且,几乎全部感染者都会 OVER,唉。。。,其实比起HIV来说,也许将来大家会说,FD算个屁呀。HIV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我们今天可以平静的和它共存,因为我们习惯了,我们正在了解中,我们在调整自己行为的同时予之以充分的重视,我们已不再无尽的恐慌,我们已开始对病人以人类的关怀和正常的待遇,而不是称之为淫乱的下场或将发现的病人连同他所有的东西烧掉,尽管这仍只是开始。

今天至此俺废话了半天想说什么呢?它来了,以前发生过,未来也不会停;我们会习惯,我们迟早要学会和它共存;从自然界的角度和人类的进化看,这场传染病只是不值一提的普通事件。

(课间休息。放张雨生的一天到晚游泳的鱼“不眠不休的追求。。。。。。”)

我个人的观点,在此跟绿野的兄弟姐妹们商量,重视啦,但别盲目恐慌,习惯它,我们的生活要继续。否则今生你只好活在恐惧之中。

那你还会有疑问,就是你说这次怎么显得如此严重和恐慌呢,不太一样吧?唉。。。,科学上讲一样,但。。。,唉。。。我不能谈政治,我想说一下文明, CIVILIZATION.我们的社会远不是文明的社会,我们的公共卫生体制原来如此脆弱。从另一角度讲,如今的过分恐慌,会遗留下什么样的危害呢?如果每个人都只信任自己人,如不许你上我们饭店的厕所!或不许你进俺村!或不许你靠近俺3米以内!把北京通向外界的路刨了!扁死。。。,呵呵。。等等等等,这些发生过,真的。我想说这事的毒害比HIV还要大。我们失去了彼此间的联系,这联系是信任和依存,那真正OVER的一天不远了。也许言过其实。说说另一面,当有人以生命和健康为理由,不经意间你发现要付出法律和人权的代价时,你又何去何从?明天你一觉醒来,发现你活在楚门的世界中,你也许庆幸还有健康和生命?

认识科学的基础上,我们也许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对于文明,我远不是专家,这些思考想和大家探讨。
等俺下次有空时俺想试着谈谈第二篇・文明,愿和大家一同思索。

蔑视非典,珍重生活。

        主题        佩服佩服,真正的好文章。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4-30 00:42:26

相信科学,反对迷信。

主题        我知道这里面有人连简单的逻辑关系都理解不了,这种智力却也来试着解释世界。
        作者        小秋
        时间        2003-04-30 09:15:33

盗版王大流氓的名言“我是白痴我怕谁”,赫赫。

        主题         佛说:
        作者        丈量
        时间        2003-04-30 09:23:05



修行应静心为上。不可贪图神通狂妄。因为神通与德行毫无关联,

只有根绝“贪”“嗔”“痴”三毒。证无上正觉。才是大道。而神通只不过是小术

        主题        说的好。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5-01 00:14:45

真正的信仰和宗教是人内心的需求。把求神拜佛和防病消灾联系起来,是不是就把信仰庸俗化了、是不是犯了“贪”戒?更何况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神通”。

主题        晕倒,居然有人相信这个?就好象八十年代有人说注射鸡血可以提高抵抗力一样。
        作者        成尔
        时间        2003-05-01 03:04:34

一句话,假借文化之名行伪科学之实。借尸还魂的老把戏了。可怜了中医着个祖国文化的瑰宝被庸俗化了。如果有人非要说非典和周易有什么关系,我到先问问你中医的八钢辨证是怎么辩的???

        主题        好!另外中医好象认为肺是属“木”的吧,前面那片文字就更是胡扯了。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5-01 08:22:23

-------------------------------------------------------------------------

        主题        关于雪宝顶山难,已经确认的消息、需要等待的细节,和我们要做的事
        作者        mudplayer
        时间        2003-05-06 05:28:28

已经确认的是雪宝顶发生了山难,遇难者是绿野的大海。

需要确认的是失事的环境、经过和原因等等细节,这需要等待事故报告,至少是目击者的叙述。耐心等待细节是登山者应有的严谨态度,也是对死者的尊重。

我们要做的很多,首先就是弄清楚此次山难的细节,进行客观和理智的事故分析,更由此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总之大海不能白白的遇难。同时对大海的悼念也将进行,我查了org和info的活动照片版,只找到3张他的照片,都是合影,今天刚从偶见那里取了他的照片,进行扫描和整理。

查阅大海的贴子,绝大部分的都发在山版和装备版,这是一个每晚抱着《登山圣经》入睡的登山爱好者,在山版纪念他,将是他乐意看到的。

        主题        把这首歌献给我们的朋友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5-07 01:00:09

《天鹅之旅》--许巍

我们在前世约定,一起穿行这世界
一生都不会停歇,永远向着那春天
迎着天边的夕阳,让我们一起在风中起舞
穿过这午夜星辰,让我们旅行的梦更精彩

一生都不会停歇,永远向着那春天
直到这最后一刻,融进这温暖阳光里
呜--
融进这温暖阳光里,让我们飞跃这世界

迎着那天边的夕阳,穿过这无边的星辰
让我们眼中的世界更精彩
在最后的一刻,融进这阳光里
在最后的一刻,飞跃这辽阔世界
飞过这群山飞跃那洁白云海
飞过那万马奔腾的绿色原野
飞跃那辽阔碧海蓝天
飞向那温暖春天

迎着天边的夕阳,穿过这午夜的星空
一生都不会停歇,永远向着那春天
直到这最后一刻,融进这温暖阳光里
直到这最后一刻,让我们飞跃这世界

主题        我记得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5-07 01:38:49

我记得-
你谦和的微笑
我记得-
你友善的态度
我记得-
你扎实的脚步
我记得-
你粗壮的大腿、高高的个子、微黑的脸庞

我记得-
小五台的晴雪
头灯炉火旁朋友们长谈浅酌的欢畅
我记得-
你那台旧相机
和我的老古董长的很象
我记得-
白河的沙滩、德来家的火炕
我记得-
那条把我们栓在一起的绳索
那炙热的岩壁
那令我们挥汗如雨的冰瀑
刺骨的寒风、呼出的热气在眉毛上结的霜。

我记得-
我们对山峰的向往
我记得-
你眼光的闪亮
我记得-
你的好学、细致和勤奋
我看到-
向往探险的心、向往自由的心、向往完美的心
年轻的激情澎湃着如同地壳下涌动的岩浆
我知道-
因为我们的心是一样

你先奔着梦去了
终于可以自由的奔跑
年轻的心
可以不必衰老
有一天,也许很远、也许很近
我们会再次见面
我们在温暖的阳光里徜徉
周围都是洁白的雪山
美丽的无法想象

-------------------------------------------------------------------------

主题        2003年5月雪宝顶山难搜寻报告
        作者        雪宝顶200305
        时间        2003-05-07 15:44:45

2003年5月雪宝顶山难搜寻报告

第一部分 大海资料

大海,真名魏洪海,76年生,原籍黑龙江,中国人民大学农经系94级学生,北京绿野俱乐部成员。
大海进山与攀登路线:成都──松潘──上纳米──大本营──乌龟背──黑色走廊──C1──骆驼背──冰雪山脊──峰顶

第二部分 与大海的初次接触

2003年4月26日,深圳山友红景天、虎头虎脑从成都出发,傍晚到达松潘,准备攀登岷山最高峰――雪宝顶。
4 月27日上午10点左右,两位山友正准备向上纳米村出发时,在松潘街头偶遇“快乐小路”马队,交谈中得知一位北京绿野的山友也准备随他们马队去上纳米,并随后攀登雪宝顶。虎头虎脑从“快乐小路”处得到了这位名叫“大海”的山友手机号码,马上就拨通了电话。电话另一端的大海说他已经从北京坐火车到达成都,现在刚赶上早上9:30从成都到松潘的班车。电话里大海的声音听来比较有自信,但是他说自己是一个人,并且没有任何雪山攀登经验,虎头虎脑认为以当时条件单人攀登比较危险,因此随即提出合队的想法,但是大海表示自己想一个人攀登,虎头虎脑又建议大海去上纳米找扎西做高山向导,大海说他出于某些方面的考虑,不想惊动扎西。
虎头虎脑觉得自己的劝阻没有起到作用,放下电话后转而跟“快乐小路”马队方面做工作:送这样一位没有雪山经验的人去登山是很危险的。但是,这次劝阻也没有起到作用。
4月27日下午3点,虎头虎脑和红景天到达上纳米村扎西家。按时间推断,大海应该在当日下午5点左右到达松潘并过夜。然后在第二天也就是4月28日随“快乐小路”马队到达上纳米村。
于是4月28日,山友红景天开始在上纳米村打听大海的下落,但是没有结果。而虎头虎脑在当天早上发现自己的高山靴出了问题,遂与扎西离开上纳米村外出借鞋。
4 月29日一早,估计到昨晚大海应该是在上纳米村过的夜,因而红景天9点10分开始在上纳米村通往雪宝顶的必经之路,扎西老爸家门口等待大海,又没有结果。后来在下午1点左右听送大海上山的马夫说,大海在当天早上9点,叫了一位上纳米村的藏民,已经出发前往海拔4300米的大本营。途中经过扎西家门口,没有作停留。
4月29日,因高山靴破裂而到成都借鞋的虎头虎脑,晚上与成都山友伊登、一只洋鸡蛋在酒吧聚会时,手机上收到一条短信,发送时间是4月27日上午10点50分,是在虎头虎脑和大海通话后发出的。内容如下:
“你们几个人?知道还有别的队吗?我本不想惊动扎西的……,祝你们成功!平安!大海。”
当三人收看短信时,大海本人应该已经到达雪宝顶4300米大本营。
4月30日,雪宝顶一带晴空万里,红景天托付一对欲上大本营的上海游客打听大海的消息,但后来没有碰上这两位游客。但根据后来从大本营下来的马队马夫讲他们没有在上面看到登山者的营地,只有一个不知给谁做饭的小伙子待在那里。
根据天气、时间上判断,估计大海应该在当天上了C1。

第三部分 进山

4月30日,虎头虎脑携带高山靴回到上纳米村,而成都山友伊登和一只洋鸡蛋则在5月1日赶到了上纳米和虎头虎脑、红景天会合。5月1日到达上纳米的还有广州绿野一行八人,以及一支两人的英国队伍。
5月1日,海拔3200米的上纳米村上午天气时阴时晴,下午天气开始变坏,雨雪交加。伊登、洋鸡蛋到达上纳米的时间是下午6:15左右,可以肯定当时天象浓云飞渡,密雨如织。当天没有得到任何山上的消息。
5 月2日10点半左右,正在上纳米村长阿嘎的小店门口转悠的洋鸡蛋见到一个骑马的村民从山上下来,手里拿着一个绿色的对讲机。这位村民见到登山者后,将对讲机交与洋鸡蛋并询问是否会使用,洋鸡蛋试着呼叫对讲机的另一方,但反复呼叫没有回答。洋鸡蛋询问是怎么回事?这位村民说昨天(5月1日)下午他和山上一位登山者联络,上面说要下来,但之后就失去联系,至今也没见到人下来。
广州绿野队先行出发,伊登、洋鸡蛋、红景天、虎头虎脑一行四人及英国队两人中午出发前往大本营。由于出发时间已晚,兼之天气不好,时有雨雪、道路泥泞,到达大本营时已经是下午4点。远望雪宝顶主峰,雾雪交加,无法判断情况,只能就地扎营。当晚6点左右,扎西从松潘到达大本营。
当晚,向导扎西与四位山友讨论大海的情况,大家初步认为遇难的可能性比较大,决定明天先上山,边走边根据观察到的具体情况实施行动。

第四部分 搜寻过程

5月2日一早,天气晴朗,围绕主峰的云雾一散而尽,空气透度相当高。在向主峰方向观察过程中,扎西发现在C1营地隐约有一个黑色的小突出物,怀疑是一顶帐篷。
在这种情况下,队伍决定先上去看看再说。伊登、洋鸡蛋、红景天、虎头虎脑四人、广州绿野队三人及扎西携带全套装备于上午10点出发。中途因为扎西胃痛,吃了数种胃药都不见效而耽误了一段时间,中午11:30到达乌龟背下方海拔4366米处。从乌龟背向右上方向是传统的登山路线,向左上方向则是主峰南侧冰川的西坡下方。
经过所有八人讨论,认为大海的去向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在C1以上的冰雪山脊上误踩雪檐坠入主峰的另一侧(东南方向),二是在C1以上的攀登过程中自主峰南侧(冰川方向)滑坠掉下到主峰西侧,由此形成两种意见,一种是沿传统路线上攀,沿途观察大海留下的痕迹,另一种是沿左上方向去冰川下方搜索。扎西认为如果滑坠十有八九掉在主峰南侧冰川西侧,由此队伍从搜索的有效性方面考虑,决定先到冰川以下地区看一看,如果没有发现情况,再考虑往上到 C1去搜索。
中午12:00,扎西、伊登、洋鸡蛋、虎头虎脑、广州绿野队的ETU、胡子等六人散开队形,沿雪坡向左上方向开始搜索。
冰川下方雪坡大多坡度在20――40度之间,陈雪之上覆盖着5――20厘米左右的新雪。雪层结构较稳定,但有多处流雪痕迹。
下午1:20左右,走在最前方的伊登和胡子沿西北方向横切最后一个雪坡之后,胡子在转向东北方向的一裸露岩石带旁发现一个红色的头盔(后经观察,有剧烈撞击痕迹)。在停留下来作短暂观察和拍摄照片后,伊登发现东北方向海拔高程60――70米的上方有一黑色物体,该物体呈东南――西北方向紧贴地面横卧,上方是至少70度以上的陡崖,陡崖顶端为主峰南侧的冰川(平均海拔高于5200米)。崖上不时有冰雪从山体滑落,存在一定冰崩的可能,因此伊登与随后到达的胡子约定,伊登先上行观察,如果确定是大海的遗体,再让其他人员上行。
下午1:40左右,伊登到达该黑色物体10余米处,向下方人员打出手势表明:发现山友大海的遗体!
伊登在离遗体5米处进行拍摄,在其他队员未到达现场时,未接触遗体和遗物。

第五部分 遗体状况

大海的遗体位于海拔4600余米处(没带GPS,高度是扎西判断的),俯卧于冰雪之中。
右臂在身侧,左臂压于身下。遗体上方有一片2米左右长,0.8米左右宽,被冰雪覆盖的血迹。遗体上身穿蓝色冲锋衣,下穿蓝色防水裤,脚穿黑色登山鞋(非高山靴),鞋上没有冰爪,穿着黑色雪套。腰上系着安全带,挂有冰锥、铁锁、快挂等技术装备,现场及周围没有发现冰镐、冰爪、照相机。遗体上方15米处有一红色的JACK WOLFSKIN背包,内装一根主绳,一件用睡袋套包裹的黄色羽绒衣和一只保暖水壶、一副手套、一只头套。由于受到剧烈撞击,不锈钢的保暖水壶严重扭曲变形,但其中仍有半壶水(一直保留到交给警方)。背包右方水平位置5米处有一防水手套,手套上的用以连接冰镐的辅绳有明显被强力断裂的痕迹。以上提到的多件装备物品上均贴有写有“大海”字样的医用胶条。
现场没有发现帐篷、睡袋、气罐、炉头等宿营装备。
以上是大海遗体的基本状况,据扎西讲,大海遗体的位置与99年北大周慧霞被发现的位置比较接近。
下午2点左右,胡子、扎西、洋鸡蛋、虎头虎脑先后到达遗体旁,在拍摄了各种角度的、以便警方取证的照片之后,搜寻组成员讨论了是否将遗体搬运下山的问题。当时考虑到以下几点:一、此处位于雪崩流雪区,容易将遗体掩埋,日后不易寻找;二、此时遗体上方有老鹰盘旋,不动恐怕遗体受损;三、此处海拔较高,雪层较厚又较松软,警方和家属到达比较困难;四、基于传统不能“暴尸于荒野”的习惯;大家都同意将遗体搬运到一个海拔较低并易于到达的位置妥善安置,等待后事处理。经胡子、扎西、洋鸡蛋、伊登四人商量后,一致同意搬运遗体。
由于遗体搬运较为困难,在此过程中,扎西、伊登、洋鸡蛋、虎头虎脑及随后赶到的红景天、英国的莱恩、赛门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最后大家在离雪线较近处的乌龟背西北方附近,选择了一个背风的地方,挖掘了一个雪坑。在队员脱帽致意后,将山友大海的遗体用散雪暂时掩埋。

第六部分 报警及其它

在大家搬运遗体的过程中,广州绿野的牛记和在大本营的一高一矮两位山友下山前往上纳米村报信,并骑着扎西的摩托车外出报警(后因车坏返回)。
在遗体掩埋之后,为了妥善起见,洋鸡蛋、虎头虎脑、胡子、ETU留守在乌龟背的临时营地看守遗体,而伊登、红景天和扎西带着现场拍摄的部分照片前往一百公里外的松潘县报警。当晚6时许,三人到达上纳米村,找到在村口收取登山管理费的松潘县文体局管理人员,向他们借车外出报警。遗憾的是,自上纳米至岷江乡一段三十公里的路程,他们收取了山友400元人民币的费用(平时大约是250元)。
在岷江乡转车后,晚上9点30分,三人到达松潘,直接到县公安局报警。接警后,公安局立刻安排警力调查此事。在做笔录的同时,扎西联系上了大海的朋友小刀,经过一番辗转后,联系上大海的家人,简单通报情况后,大海亲属随即赶往松潘。

第七部分 说明

一、 在这篇报告整理期间,松潘警方已完成对大海遗体的尸检工作,于5月5日晚十点回到松潘,下一步的调查工作正在准备之中,包括到C1取回大海的其它遗物并进一步寻找大海的失事痕迹,以便确切地判断此次山难的具体原因。
二、 因我们未达到大海最后攀登的高度,故无法确定大海是否登顶。
三、 大海的家属5日晚已到达成都,6日到达松潘,7日将进入上纳米村。
四、 此篇报告未经大海家属过阅,但经过大海家属同意,可以发表关于此次山难的搜寻报告。
五、 此报告根据4名报告者在此次雪宝顶山难中所知的情况撰写。
六、 感谢松潘县公安局在此次事件中所作的大量工作。


在此,我们对山友大海的遇难表示最深切的哀悼。
“尊重自然,珍惜生命!”


报告者:红景天、伊登、一只洋鸡蛋、虎头虎脑
(注:今后所有以上4人关于2003年5月雪宝顶山难的说明均以“雪宝顶200305”的ID发表)

附图中红色五角星为发现大海处。

        主题        看了山难报告,看不懂他为什么一再强调要避开扎西……
        作者        蓝城木鱼
        时间        2003-05-07 23:29:35

是为了证实自己可以在无向导的前提下,独立登雪宝顶么?哎……

主题        请不要进行臆测
        作者        履星家
        时间        2003-05-07 23:39:57

“是为了证实自己可以在无向导的前提下,独立登雪宝顶么?哎……”
这个答案显然是错误的。

不过你提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会在更详细的分析中进行解答。

主题        谢谢,不敢说旁观者清,但这个问题是他出事的关键所在!
        作者        蓝城木鱼
        时间        2003-05-07 23:47:04

不组队,不互助,怎么能算健康的登山者呢……


补充:首先,请允许我向大海的登山精神表示最高的敬意。

我提出这个问题,是本着探讨此次山难原因,希望大家今后多多吸取教训的原则的。希望大家别误会。

        主题        “不组队,不互助,怎么能算健康的登山者呢…… ”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5-08 10:53:54

你对登山的理解还很肤浅呢。

-------------------------------------------------------------------------

        主题        关于扎西,答苹果
        作者        mudplayer
        时间        2003-05-12 12:37:21

首先,我要说明,我对你以及其他一些朋友的发言很恼火,因为你们既没有相关知识也不了解相关事实,这种情况下的发言很不负责任,其后果就是把焦点转移并造成混乱,在山版是不能容忍的。我是个讲民主的人,也尊重别人的发言权,但在山版我真不想和你们讲民主。训练有素的登山队大多是队长负责制,一个下撤决定,全队10个人就算有9个反对,但只要队长说了下撤,其他队员就得无条件下撤,这就是登山。

我没和扎
作者: 科友影业    时间: 2005-1-12 09:44
标题: Kristian生前文集第五部分(lvye.org)/part 8
        主题        现申请将户外网站――中国户外休闲网加入绿野――户外网站链接
        作者        rrr
        时间        2003-05-09 08:15:19

斑竹好,现申请将户外网站――中国户外休闲网加入绿野――户外网站链接!
网站名: 中国户外休闲网
栏目: 游记美景,户外装备,户外联盟,品牌链接,户外新闻,论坛等各栏目!
级别: 大型专业网站
地址:http://www.chinaoutside.com
希望斑竹通过我的申请!!!!!!!!!!

主题        反对。该网站多处未经许可采用带有版权的原创文章。
        作者        jjyfoot
        时间        2003-05-09 18:26:12

包括绿野以及绿野早期的文章,也包括山野论坛的文章。
如果加入链接,则是默许侵权行为,包括对绿野的侵权。

主题        反对,原因同JJY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5-13 11:06:18

        主题        我很反感你到我信箱里删私信!!!!保留进一步申诉权利!!!
        作者        车夫
        时间        2003-05-13 06:14:19

主题        我很烦你,原因没有。保留进一步呕吐权利!!!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5-13 10:52:16

主题        强烈支持,不要理会那些无理取闹的。
        作者        laladuy
        时间        2003-05-16 21:22:38

-------------------------------------------------------------------------

主题        让炮火更猛烈些!(ZT山版在ROOF贴下的跟贴。)
        作者        了此残生
        时间        2003-05-13 04:19:46

标题 言之甚得我心,PFPF!
作者 了此残生
时间 2003/05/12 16:14


而在绿野,长期存在这种浮躁情绪,不是吗?且看:

1。至今不肯承认绿野水平而决定的主流是北京周边穿越活动,主流不定,所谓头驴铁杆责任心如何体现也定不了,举一例,"京郊路线走烦了,没刺激"",就只作“动嘴的”“精神导师”吧,一不谦虚,二没宽容,三没责任心。
而如真希望有精英网友冲击雪山,能否有系统的队员选拔流程和长期坚持的训练培训计划,说道这些铁杆头驴又以“只是交流平台”一语带过;
不去清楚定位问题,就会无序,无责任人,绿野总就是网友“爱斯基磨人”所说的“怪胎”,长此以往,安全隐患当然就越来越大。

2。选头驴居然条件之一是“两次雪山经验”,看没看到浮躁的影子?
“登山有速成的途径吗? 登上一座5000-6000米的山峰就能代表你成为真正的登山者吗?”,
我想绿野有数几个上雪山的兄弟同时也是决策层的几乎全部,你们我倒还真放心,因为你们彼此很熟悉,圈子很封闭,训练也坚持,也确实谨慎加谨慎,而且我知道你们论坛上再牛,你们也不敢去SOLO哪座没去过的雪山; 但这种浮躁气氛传在绿野之中,面对可能已出现的问题和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些少数人士又应承担起什么样的责任?除了偶尔学中央领导的语气,闭门提纯升华原则之外,又应当去做些什么?

主题        绿野里只有青蛙能和你比脸皮厚了
        作者        雷奥
        时间        2003-05-13 10:46:42

人家“roof”明明说的是
"登山切忌浮躁的心态。 登山有速成的途径吗?"你到借人家的话来骂人了
roof要是看到你这个贴子一定气的吐血。

你标题上写着 “而在绿野,长期存在这种浮躁情绪”
内容确是 说 “一不谦虚,二没宽容,三没责任
选头驴居然条件之一是“两次雪山经验”
这些跟浮躁有什么关系,你的鬼扯本事太差了

因该给你纠正,你要攻击的人没有浮躁的毛病,只有脸皮厚的毛病,他们是怎么骂也会理你的。

浮躁的你倒是为了福尔马林的仇,起劲的在建设版上下折腾。

诡辩还是不要玩了
你在再次建议. 里搞了的小把戏看来得我来揭穿你。阿森和mublayer太笨,居然也上你的套。

绿野是平台还是俱乐部在<关于绿野>里讲的很清楚
分家以后才来绿野的"了此残生 "不懂的话就好好学习一下,谦虚一点,不要太浮躁。
"绿野是平台还是俱乐部"这个还需要讨论吗?
不赚钱的人自然无所谓,想赚钱的各位当然当这个问题时最最急切的事,
谁让现在把活动都停止了呢?这不是挡大家财路嘛。

临时管理员不是管理员 片面强调“管理员“的重要性而抹煞两者之间的区别
只不过是为了做个逻辑陷阱,让人认同你“阿森申请临时管理员儿戏”的观点

你所谓的建议"不同意的请举手" 跟本就是一票否决制,头驴制不见得民主,但总比你这个真正"儿戏"的
一票否决制好一点


下次做小人的时候当心点,别把自己的狐狸尾巴露出来

主题        如果有程序上“合法”的手段认定“叶子情人”就是“福尔马林”,就应该坚决删ID。你有异议吗?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5-13 11:04:06

-------------------------------------------------------------------------

主题        能介绍一下阿尔卑斯式登山吗?用中文。
        作者        福尔马林
        时间        2003-05-13 09:59:22

        主题        转帖:阿尔卑斯登山式登山和金字塔式的登山
        作者        feng2zi
        时间        2003-05-13 11:21:03

阿尔卑斯登山式登山方式就是没有固定的帐篷,时间相对比较短,阿尔卑斯地区一天可以打一个来回。
金字塔式的登山方式负重量比较大,我们看到的传统方式是营地式的,一个营地接一个营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主题        “阿尔卑斯地区一天可以打一个来回”?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5-13 11:38:17

阿尔卑斯方式我的理解是轻量、快速、营地随人走,不借助外部力量,但决不是“一天可以打一个来回”。

去年台湾成功大学的两名山友以阿尔卑斯方式攀登了Matterhorn北壁,我个人认为是华人攀登圈中划时代的成就之一(另一个是登协罗教练无人工氧登顶卓奥友)。他们用了3天时间,其中在路线上露营2夜。爬到最后,由于不停的踢冰打镐,冰镐冰爪都钝了!

        主题        补充:阿尔卑斯地区的很多路线仍然是测试一个登山者的最严峻的考验。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5-13 12:19:19

在度过了上个世纪初的“阿尔卑斯黄金时代”和50年代的“喜玛拉雅黄金时代”之后,登山越来越回归它的本源和终极意义。阿尔卑斯山上的很多难度路线,只有世界上最最顶尖的高手才能完成。

套句我们哥们奎木狼的口头禅:“登山想找容易的路线不容易,想找难的路线到处都是”,呵呵

-------------------------------------------------------------------------

主题        转billyuan的的TNF团购计划:the north face(中文译名:北面)全线户外用品团购
        作者        mudplayer
        时间        2003-05-13 11:27:24

团购名称:the north face(中文译名:北面)全线户外用品团购活动
团购地点:北京
组织者:袁理(网名:billyuan or billyuan88 or billyuan888)
遵守团购纪律:即不要在“北面“产品专卖店随意谈论团购内容与关于团购价格的话题,由此引发的团购活动失败或取消等后果,自负,人人唾弃之!

组织方式:

首先由有意向的朋友来email,或来电报名参加团购活动,要留下你们详细的联系方式与姓名后,由组织者书面或口头告知大家团购的细节(包括价格,参加条件等等。注意保密)
团购物品内容:含盖各类鞋,背包,衣服,袜子等等总之你在店里看到的东东。呵呵
机会宝贵,时间有限。

1凡有意者请到离自己最近的北面专卖店挑选产品试穿,将商品货号(可询问销售员),规格大小,标价,数量等信息纪录后;

2采用email,书面,fax,电话等形式通知组织者billyuan888,注意将自己的联系电话等方式写全;

3由组织者统计最后团购数量并逐条确认后,通知参加者到指定交易地点完成团购交易。

billyuan888的联系方式:
袁理
13301257070
010-82253232(白天上班时间,尽量先手机联系,避免影响工作,谢谢支持。)
billyuan@vip.sina.com

团购交易日预计为:5.22日-26日,之前请大家尽快挑选自己喜爱的用品,谢谢。

我正在将“北面“本次部分主要卖品(指流行并物美价廉的产品)的信息陆续整理出来。请大家讨论。
以下是部分货号(至少我要买的,呵呵)
货号 产地 零售价 品名
13424 孟加拉 590/条 速干裤
13432 孟加拉 590/条 速干裤

13617 泰国 560/双 凉鞋
13616 泰国 560/双 凉鞋

nfk6200韩国 320/件 T恤衫
-------------------------------------
总之请大家注意,本次团购面向北面全线产品。我这里有2003北面图片册,可以给大家看看。
本贴即将在如下论坛发布:

新浪论坛:旅游论坛与山野论坛
绿野户外论坛 .org .info
三夫户外论坛
陆续增加中,请报名。

主题        “590/条 速干裤”抢劫啊,抓强盗啊!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5-13 12:49:33

-------------------------------------------------------------------------

        主题        我痛
        作者        敖登
        时间        2003-05-13 16:48:41


关于大海的死,已经让我几夜不能按时入睡了.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人,就这样忍心抛弃所有的美好生活,抛弃孤苦的父母,心中的恋人,可爱的朋友自私的去了.我经常在悲痛和思念之余,骂一两句这个自私的家伙.但是扪心自问,我又何尝不痛恨自己,痛恨自己作为比大海年龄大的长者,没有正确的点醒他,指引他.我更痛恨绿野,虽然我是多么的喜欢和热恋这.我最痛恨许多典型的绿野人(也许他们比非典更可怕).
这些人每天都宣扬着自己对山的热爱,对自然的憧憬.几乎每周都组织着很多人去爬山.同时,他们总是能找到逃避门票的路径,躲避付钱的方法.每一次的得逞都让他们沾沾自喜,也许这点还酷得妹妹的青睐,更让他们飘飘然. 于是,还公众他的攻略,发现新路更加炫耀.绿野某队省了多少钱好象是最大的荣耀.
前不久我还曾听某人在国外也用此法得意多多,殊不知都记在中国人的帐上用更多的钱和努力都无法偿还(我鄙视他)
也曾和朋友讨论过绿野的好,大家都说绿野是目前唯一的没有会费,没有领队费,不用交纳保险的无污染的圣地.我心里暗笑,不付钱,也没有权利,领队没收钱,也没有任何法律责任.当然这些问题我说深了,本不应在这里说.但顺便聊一句.

看山难的报告, “邛局长却说大海没有办理登山手续”, “虎头虎脑又建议大海去上纳米找扎西做高山向导,大海说他出于某些方面的考虑,不想惊动扎西”.我就在痛恨这个傻孩子,难道这几千块钱就这么重要,比你年轻热情的生命更重要?比你父母兄长更重要,比你美好的生活更重要?我想哭会再写.

回想这些,难道不是绿野的影响?为了追求最为艰苦和省钱的方法,就忽视了生命的重要.连自己生命都不重视的人,还谈什么热爱自然.

所以我奉劝所有绿野的领队,不要以为饶过收费站是你聪明和智慧.你踏的每一节台阶都是人家花钱和精力建造和维修的,你不买票就是偷窃,而且你欠下的债终归要还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还有很多比你小的,不懂事的(或说不够成熟的人)以为这是高明的,他会滥用这些高明.

我就这么多废话.

        主题        我记得
        作者        海笑
        时间        2003-05-13 22:36:47

我记得从前我在北京的时候,绿野人出去是(主张)不逃票的,好多次活动在开车时领队都重申过这一点。至少我参加的活动,只要需要门票的都没有故意逃过票。真的改变这么大吗?
大海个人没办登山手续的事,我想不应该作为典型。除非你有确切的证据说,大多数的绿野人去登山都没有办手续。
大海没有找扎西,他找了其他的人做后勤。扎西是不该被助长的一类人,这些天的讨论你应该也看明白了。
我跟大海说过一个词,"wallet vote" -- 用你的钱包投票。意思是你用你花钱的方式告诉提供消费物品/服务的人,你希望得到或不希望得到怎样的消费品/服务。
大海正是用他不找扎西的行为,说明他对扎西的不赞同。

至于登山手续没办,我认同你的说法:大海,你真不该。

我也赞同你说的,”不要以为饶过收费站是你聪明和智慧.你踏的每一节台阶都是人家花钱和精力建造和维修的,你不买票就是偷窃“。话很直接,很真。

我们要“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

绿野啊,希望你保持你的纯净和清新。虽然有点难,总是可以从点滴做到的。

主题        按照登协的规定,手续根本就没法办。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5-13 22:50:53

说到这个问题就火大。
登协的《管理办法》中有很多似是而非的规定,比如队伍中的队员必须要有6000米经验才能组队爬5000米、7000米爬6000米,等等诸如此类的,归根结底就是要把自发登山赶尽杀绝,全部纳入他们的商业道路,为他们提供滚滚财源。还有关于保险的条款,除非象这次的冠冕堂皇的珠峰行动,一般的山友组队很难进行保险的,而《办法》中规定,不保险就不能办登山许可证。

登协作为管理和服务部门,本来应该多为真正的登山者考虑考虑,可他们打着规范登山的幌子,利用自己手中的行政特权以及垄断资源,一边做裁判员、一边做运动员,*非常热心的推动商业登山*。你说,这样的规定遵守它干什么?!

-------------------------------------------------------------------------

主题        2003年5月大海雪宝顶山难资料汇集
        作者        mudplayer
        时间        2003-05-17 06:04:54

所有资料均来自绿野山版(http://www.lvye.org/bbs/postlist.php?Board=mountain),尽量保持原贴,若后来对其中的问题有更正或补充,将在原文后面说明。
所有的资料将转到sina山野论坛,一方面算是对全国山友的交代,另一方面也请各位好手帮着分析山难原因。其他论坛若要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原作者。

        主题        关于大海遇难时装备的一点疑问(原作者紫瞳)
        作者        mudplayer
        时间        2003-05-20 02:29:23

http://www.lvye.org/bbs/showthreaded.php?Number=386451&page=0&view=expanded&sb=5?=&nocache=1

标题 关于大海遇难时装备的一点疑问
作者 紫瞳
时间 2003/05/19 13:55


看登山报告的时候,注意到雪宝顶200305所发的《关于大海的最新消息和一些细节情况的更正》(原文见http: //www.lvye.org/bbs/showthreaded.php?Number=379253&Search=true&Forum =All_Forums&Words=%B9%D8%D3%DA%B4%F3%BA%A3%B5%C4%D7%EE%D0%C2%CF%FB%CF %A2%BA%CD%D2%BB%D0%A9%CF%B8%BD%DA%C7%E9%BF%F6%B5%C4%B8%FC%D5%FD&Match =And&Searchpage=0&Limit=25&Old=3months&Main=379253)一文中有如下说明:
“经确认,大海遗体上身穿的应为蓝色抓绒衣。”

随后小刀发布的更正贴子(http: //www.lvye.org/bbs/showthreaded.php?Number=380848&Search=true&Forum =All_Forums&Words=%D3%A2%B9%FA%20%C9%BD%D3%D1%20C1&Match=And& Searchpage=0&Limit=25&Old=3months&Main=380848)中有如下叙述:
“英国2名登山者抵达C1,发现了大海的帐篷被吹下了山脊不远处,两位英国山友想给拖上来,但未拖动,于是从帐篷中拿出的冲锋衣和炉头等物品,拿石头压了起来。”

从以上叙述中可以发现一个事实就是大海把冲锋衣留在了C1而穿着抓绒衣冲顶。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不合常规的做法?除非有什么特殊原因,否则我不认为大海会把冲锋衣这么重要的装备留在C1。又或者大海出事时只是想做一下简单的探路而不是先前认为的在冲顶过程中遇难?

主题        冲锋衣不是什么必要或非常重要的装备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5-21 22:00:16

http://www.lvye.org/bbs/showthreaded.php?Number=262511&page=&view=&sb=

-------------------------------------------------------------------------

主题        祝贺8000m等成功登顶8848并安全下撤到营地。
        作者        履星家
        时间        2003-05-22 12:25:37

23:00左右陈下撤到8300营地,此前梁群已经到达7790。
梁群状态很好比较轻松,老陈体力透支走得很慢,没有其他不适,相信吸氧后明天会安全地撤回6500。

再次祝贺!这是国内民间登山和商业化尝试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功。

主题        提两个问题
        作者        雅丹
        时间        2003-05-22 22:42:12

1、为什么昨天3点才下撤,不是说2点是必须下撤的时间吗?

2、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查出一个人是否能很快或很好地适应高海拔地区?冰儿比8000米弱小,也没有后者传奇性的好体力,为什么她的情况这么好,下撤得还快呢?

主题        个人意见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5-23 01:19:54

1。头脑灵活、随机应变是登山者的基本素质。按照昨天的天气状况,3点钟下撤是完全可以的,而且夏尔巴、尼玛、协作的实力都非常强劲,另外他们的氧气是最新设备,比传统的氧气瓶容量大了一倍,所以完全可以突破常规的下撤时间。我非常敬佩尼玛的临场指挥,我认为是非常成功的。王队和李主席也不容易,顶着这么大的责任和压力,把权力下放前方指挥员,使得陈、梁得以成功攀登。
我看转播的时候对他们的安全下撤一点也不担心,唯一担心的就是尼玛经常摘掉羽绒手套来操作对讲机和话筒,这是非常危险的,按常理来说绝对会严重冻伤的,但另外说明,山上可能确实不是象平常那样冷。应该说他们运气非常好,赶上了一个好天气。

2。女性的忍耐力可能比较好,尤其是她们忍受痛苦的能力:至少男性是不需要生小孩的,呵呵。

-------------------------------------------------------------------------

        主题        如何劝阻盲目自信的玩命登山
        作者        半牙
        时间        2003-05-22 16:05:53

突然一朋友跟我说要独自去爬慕士塔格
其从未爬过雪山,只上过3600M
计划与他一起去的那个人登山经验更少
虽刚入门却深知雪山的危险。
过度自信的他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
不愿看到悲剧重演,
怎么能劝阻他们,至少是跟商业登山队或请几个向导上慕士塔格?

        主题        呵呵,当初劝你的时候你也什么都听不进
        作者        GRAYKNIGHT
        时间        2003-05-23 00:11:24

主题        那不一样,我是跟商业登山队,安全肯定有保障
        作者        半牙
        时间        2003-05-23 02:20:24

        主题        “跟商业登山队,安全肯定有保障”?!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5-23 02:47:02

-------------------------------------------------------------------------

主题        请问日坛公园的攀岩如何?
        作者        Jennifer
        时间        2003-05-23 04:03:25

墙壁,设备及服务,谢谢了!

主题        有路线和抱石岩壁。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5-23 04:16:43

路线岩壁15米高,有直壁、仰角和屋檐,可以顶绳和先锋。本身条件不错。欠缺的是高水平攀登者,路线长时间没有变化。抱石墙很好,是目前市内最好的,只是没有充分利用。
费用是30元一天不限时,10元一次。220元10次卡,但要先办60元的会员卡。

-------------------------------------------------------------------------

        主题        中国搜狐彩信报道组:5月22日14:37,中国搜狐登山队B组队员王石、刘建成功登上8848米珠峰顶峰
        作者        街头巷尾
        时间        2003-05-23 04:00:03

今天又是到3点,也不知道天气怎样,着急!

主题        盼望看到具体的消息。
        作者        helen1
        时间        2003-05-23 04:28:13

王石不容易!

        主题        中国搜狐彩信报道组:14:37刘建用步话机报告:“我已到达顶峰,王石还有五分钟路程。”另有A组消息
        作者        街头巷尾
        时间        2003-05-23 04:31:29

梁群已经安全下撤到7028北坳,李伟文也还有几十分钟路程到北坳【央视国际特派记者:陈琦】05-22 15:00:43

        主题        PF梁群,是俺的榜样!
        作者        helen1
        时间        2003-05-23 04:32:50

主题        他们两口子都轻微冻伤,梁群还有点雪盲,挺惨的。
        作者        拉锁
        时间        2003-05-23 06:14:01

        主题        那是珠峰啊,付出这点代价已经是非常便宜的事情了!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5-23 06:31:10

-------------------------------------------------------------------------

        主题        听说,新的登山管理条例既将出台!以后登海拔3500米的山需报批方可进行!!!
        作者        风景*
        时间        2003-05-24 09:50:54

西藏5000米其它地区3500米以上海拔。
最少两人以上!先报批!!后成行!!!

        主题        报批单位要有法人资格是怎么回事
        作者        CityHunter
        时间        2003-05-25 01:08:18

主题        意思是你必须挂靠某个俱乐部或其他什么的,damn it!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5-25 01:48:37

登协的解释是:
“分散风险-如果出现风险或意外,减轻你的损失”(或者让你的家人至少有索赔或扯皮的对象),潜台词是,作为管理机关的登协也有推委责任的对象。
“加强正规管理”-可是国内有多少俱乐部或商业组织具备合格的高山向导资格?

-------------------------------------------------------------------------

        主题        我是Kristian,我的登陆有问题已经很长时间了
        作者        RagingK
        时间        2003-05-28 11:16:25

以前是只能用这台机器登陆,换了别的机器就不行,所以在别的地方就不能管理版面;
今天早上用别的名字登陆了一次,退出后再用Kristian就登不进去了,换了别的机器也不行;
cookie设置没有问题。

主题        我能进来,是你计算机的问题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5-28 12:03:36

新的密码见私信。

-------------------------------------------------------------------------

主题        关于露营袋!
        作者        桃子核核
        时间        2003-05-25 10:57:15

有那些大侠们已经使用过这个玩意了,介绍一下阿,我很感兴趣,可是好像没有什么地方出售.帮忙一下!!!

主题        露营袋的优缺点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5-28 14:08:04

重量轻、占地面积小,易于搭建,应用灵活
最大的缺点是:下雨天要钻进去而不淋湿内部,几乎是不可能的。逼迫使用者还得额外搭一个遮雨的棚子;
保暖性还是不如帐篷。
有的露营袋在头部有1-2根短杆撑起来,避免布料贴到脸上,这样的设计住起来比较舒服。

-------------------------------------------------------------------------

        主题        强烈要求在山版和装备版建立精华区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5-30 02:58:22

不是简单的打钩就可以了,最基本的必须有信息分类检索功能,建议程序员参考一下新郎山野的精华功能,我来做具体的分类归档功能。

简单和常见问题重复出现,大大降低了版面的信噪比,这个问题必须解决。争取把这两个版面建设成为真正能够提供有用信息的版面。

-------------------------------------------------------------------------

主题        Khumbu cough是珠峰上才有的一种咳嗽吗,中文怎么译?
        作者        福尔马林
        时间        2003-05-30 04:17:59

        主题        由于高海拔引起的咳嗽,并不是珠峰上才有。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5-30 05:39:00

由于高海拔温差大、空气稀薄、干燥(因为所有的水蒸气都变成降雪了,湿度只有平原的1%至几十分之一),呼吸的干冷空气刺激呼吸道,引起剧烈咳嗽,严重时能将人的肋骨震断了。

这种咳嗽并不只是在珠峰才有,只是因为珠峰的商业登山队太多,南侧的商业队一般将中部营(C1或C2)设在孔布冰川以上,在这里进行长时间高海拔适应(一般为期2-4周),而很多商业登山队的客户会在这里出现上述的剧烈咳嗽,所以可能是因此而被称为Khumbu cough。

-------------------------------------------------------------------------

        主题        关于珠峰攀登的文章! (译自纽约时报,共同分享吧)
        作者        bentrek
        时间        2003-05-30 01:46:58

KATMANDU JOURNAL
加德满都日记

This Year, Everybody's Doing Everest
今年,每个人都在攀登珠峰

By JAMES BROOKE
詹姆斯.布鲁克


KATMANDU, Nepal, May 26? It’s getting a little crowded at the top of the world.
五月二十六日,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世界之巅变得有些拥挤。

In the last week, climbers rushing to scale Mount Everest before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first ascent on Thursday have set a rash of records, including oldest (70), youngest (15), fastest (12 hours 45 minutes), again the fastest (10 hours 56 minutes) and the most frequent (13 times).
在过去的一个星期内,登山者们争相在星期四这个人类第一次登顶珠峰50周年的纪念日之前攀登珠峰,并且创造了一系列的记录,包括年纪最大(70岁),最小(15岁),最快登顶(12小时45分钟),并且随后更快登顶(10小时56分钟)和登顶次数最多(13次)等记录。

Three people stood on the peak today, including Sibusiso Vilane, a climber born in Swaziland, who became the first black person to accomplish the feat. It was the third attempt by Mr. Vilane, 32, in recent weeks.
三个人今天站在了顶峰,包括Sibusiso Vilane,出生于斯威士兰(非洲)的登山者,他成为了完成这一壮举的第一个黑人。这次是Sibusiso Vilane在最近几个星期内的地三次尝试。

As many as 500 climbers are jostling to reach the summit by Thursday, largely using the southeast ridge that took Sir Edmund Hillary and a Sherpa, Tenzing Norgay, to the top on May 29, 1953. Today, along the ridge, climbers have the advantage of about 60 aluminum ladders to cross a treacherous ice fall and thousands of yards of fixed ropes.
到星期四为止,有500多位登山者拥挤着尝试登顶珠峰,大部分人是从南坡,也就是在1953年5月29日希拉里爵士和夏尔巴人丹增诺吉登顶时的那条线路。现在,沿着山脊,登山者拥有了一些有利条件,包括跨越一条危险的冰瀑所架设的60多架铝梯以及几千码的已经布好的绳索。

Climbers are also laying trophies at the feet of Sir Edmund, the 83-year-old New Zealander who is in Katmandu this week for what may be his last visit to his beloved Nepal. Mr. Norgay died in 1986.
登山者同样也将许多奖杯放在了希拉里爵士的脚下,这个星期,这位83岁高龄的新西兰人一直在加德满都,这可能也是他最后一次回到他所热爱的尼泊尔了。丹增诺吉于1986年去世。

The records for the most and the fastest ascents fell today to two Nepalese Sherpas. Climbing through the night, Appa, 43, reached the summit at 3:41 a.m., his 13th ascent since 1990. He was part of a nine-member expedition that followed the southeast route pioneered by Sir Edmund half a century ago. Mr. Appa was part of an American expedition that was there primarily to pick up decades-old trash left by climbers.
登顶珠峰次数最多和最快登顶的记录今天分别由两位尼泊尔的夏尔巴人创造。43岁的Appa在夜间攀登并于凌晨3点41分登顶,这是他自1990年以来第13 次登顶。他是从半个世纪前希拉里爵士开辟的东南路线登顶的九人探险队的一员。作为一个美国探险队的成员,Appa所在探险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清理被登山者们丢弃在珠峰上的长达数十年的垃圾。

Perhaps most impressive, Lhakpa Gela, 36, cut almost two hours off an Everest speed-climbing record that was set just three days ago, reaching the summit from the base camp in 10 hours 56 minutes 46 seconds. Normally, climbers take about a week to get from base camp at 17,550 feet to the summit.
也许是最令人叹服的,36岁的Lhakpa Gela,从大本营出发,用时10小时56分46秒登顶珠峰,将在三天前刚刚创造的最快登顶记录缩短了近两个小时。正常情况下,登山者从位于17,550英尺(约5349米)的大本营到登顶需要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

The climb today was so unexpected that The Himalayan Times, a daily newspaper, had a front-page photo of another Sherpa climber, Pembe Dorjie, wrapped in victory garlands and grinning happily under the headline, "Fastest climber says he can do it faster." He had climbed the mountain on Friday in just under 13 hours, a speed record that lasted only the weekend.
这次登顶是如此的出人意料,甚至一份当地的报纸,喜码拉雅时报 将另外一位夏尔巴登山者 Pempe Dorjie的照片放在了头版,照片中, Pempe Dorjie披戴花环,开心的笑着,上面的标题是:“最快的登山者说他可以爬的更快。”他于星期五的时候在13个小时内完成了登顶,这项登顶的速度记录只保持了一个周末的时间。

On Thursday, Ming Kipa, a fresh-faced 15-year-old Sherpa girl, became the youngest person to climb the 29,035-foot mountain. Eluding Nepal's ban on children under 16 attempting Everest, she climbed with her older brother and sister from the northern, Tibetan side.
上个星期四的时候,一位稚气未脱的15岁的夏尔巴女孩, Ming Kipa 成为了登顶这座29,035英尺(8848米)高峰的最年轻的人。为了避开尼泊尔政府关于16岁以下的儿童不允许攀登珠峰的禁令,她和她的哥哥和姐姐选择了从西藏的北坡攀登。

The Sherpa ascents, displaying enormous stamina, were a salute to Sir Edmund, a straightforward beekeeper, who turned down an invitation to celebrate in London with Queen Elizabeth II to be here with friends in Nepal.
这些显示了巨大毅力的夏尔巴人的攀登,是为向坦率的养蜂人希拉里爵士表示敬意,他回绝和女王伊里沙白二世一同在伦敦庆祝的邀请,来到了尼泊尔和他的朋友在一起。

Over the last half-century, Sir Edmund has devoted much of his time to raising money for schools and clinics for the Sherpas, a mountaineering people who are the backbone of any high-altitude expedition in the Himalayas. On Tuesday, he is to be the centerpiece of a parade that will wind through streets of this city, the capital of a country that is often described as the top of the world.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希拉里爵士将他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为夏尔巴人筹款修建学校和诊所,夏尔巴人是一个登山的民族,他们是喜码拉雅山脉高海拔探险队的脊梁。周二的时候,希拉里爵士将会成为一个贯穿尼泊尔首都城市加德满都所有街道的游行的主角,这个城市经常被人们描述成是世界之巅。

While the festivities take place here, often grim tests of endurance occur on the beautiful if dangerous mountain that straddles the border of Nepal and Tibet. As a reminder of the potential dangers, The Himalayan Times today carried a front-page photograph of Sherpas dragging a sled with the body of Kami, a Sherpa who had died in a fall. Other articles related how a British military expedition abandoned their climb to rescue a British climber with a broken leg and how three French climbers were injured and evacuated by a Royal Nepal Army helicopter.
虽然这里有欢庆的活动,但是对耐力残酷的考验经常发生在这座跨越尼泊尔和西藏边境的美丽而有危险的山峰上。作为对潜在危险的提示,喜码拉雅时报今天将一位夏尔巴人用雪橇拖着另一位死于失足的夏尔巴人 Kami的照片放在了头版。其他的一些文章讲到了一个英国的军事探险队如何放弃他们的攀登转而去营救一位腿部骨折的英国登山者,以及尼泊尔皇家空军是如何帮助三位受伤的法国登山者撤离的。

A record 65 expeditions are expected at Mount Everest this season. Since the 1953 ascent, more than 1,200 people from 63 countries have reached the summit. At the end of last year's season, the largest number of climbers, 258, came from Nepal, followed by 160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bout 175 climbers have died trying, with as many as 120 bodies interred on the mountain.
今年的攀登季节,创记录的65个探险队将会来到珠峰。从1953年的登顶开始,来自63个国家的1,200多人已经登上了顶峰。到去年的攀登季节为止,最多的登山这来自尼泊尔,共有258人,紧跟着就是来自美国的160人。共有175位登山者不幸遇难,多达120具尸体留在了山上。

Sir Edmund has argued in interviews here that Nepal should "give the mountain a rest," limiting climbs to four or five expeditions a year.
希拉里爵士在一次访问中曾主张尼泊尔政府应该“让珠峰休息一下,”将每年的探险队限制在4至5个左右。

With the Outdoor Life Network, an American cable channel, planning to broadcast live from the summit on Thursday, many climbers say the commercialism, crowds and litter are spoiling the Himalayan high-country experience.
户外生活网络,美国的一家有线电视频道,计划在星期四的时候在顶峰现场直播。许多登山者认为商业主义,拥挤以及垃圾正在破坏着喜码拉雅的高地国家的体验。

"When I heard there were 760 people and 900 tents on the south side of Everest, I just felt lucky that I climbed Everest when I did," Veikka Gustafsson, a 35-year-old Finn, said in an interview here today. Mr. Gustafsson made four attempts on Everest, reaching the summit twice, once in 1993 with oxygen tanks and once in 1997 without tanks.
Veikka Gustafsson,一位35岁的芬兰人,在今天的一次访问中说到:“当我听说在珠峰南坡有大约760人和900个帐篷的时候,我感到我当时登珠峰的时候是多么的幸运。Veikka Gustafsson曾四次尝试登顶珠峰,并且登顶两次,一次是在1983年使用氧气罐登顶,一次是1997年无备用氧气登顶。

Celebrating over dinner his group's ascent of Kanchenjunga, the world's third highest mountain at 28,339 feet, he said, "At our base camp, there were nine tents."
在庆祝他的探险队登顶干城章嘉峰(世界第三高峰,29,339英尺,8638米)的晚餐上,他说道:“在我们的大本营,那里只有9顶帐篷。

But across the dinner table, Premnuru, the expedition's 43-year-old Sherpa cook, dug into a banana split with his daughter and offered a different view, saying, "More expeditions means more jobs for Sherpas, for Nepalis."
但是对面而坐的探险队43岁的夏尔巴厨师,Premnuru却有不一样的看法,他边和他的女儿分香蕉,边说道:“探险队越多,就意味着夏尔巴人的工作机会越多,尼泊尔人的工作机会越多。

To climb Everest, a visitor can pay as much as $65,000. In a two-month climbing season, a skilled Sherpa can earn $2,000, about eight times the average per capita income in Nepal. For each group of seven climbers, Nepal charges $70,000 in royalty fees.
为了攀登珠峰,一个人最多需要付 65,000美圆(约54万人民币)。在一个为期两个月的登山季节里,一个优秀的夏尔巴人可以挣到2000美圆(16500人民币),这大约是尼泊尔人均年收入的八倍。对于每一个7人组成的探险队,尼泊尔政府还要收取70,000美圆(约58万人民币)的特许权费用。

"Over the last two years, Nepal has opened 131 peaks to spread the climbing around," said Lisa Choegyal, an adventure tourism promoter here. "It is not Nepal's fault if everyone wants to climb Everest."
Lisa Choegyal,一位探险旅游推广人告诉我们:“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为了将攀登分散开来,尼泊尔政府已经开放了131座山峰。所以如果每个人都要攀登珠峰的话,这并不是尼泊尔政府的责任。

        主题        Veikka Gustafsson参加了去年的Annapurna国际队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5-30 06:02:26

他也是一位出色的高海拔登山者。他和Ed Viesturs(美国)的结组由于雪崩危险而没有登顶,目送着队友J.C.Lafaille(法国)和Alberto Inurrategi(西班牙)等上顶峰。无论如何,这些人都是当今世界上最出色的登山家。尤其是西班牙人成为第10位完成14-8000+的人,最NB 的是***全部无人工氧,而且空前的快:不到11个年头***,他的兄弟Flix在一起攀登第十二座时不幸遇难。

-------------------------------------------------------------------------

        主题        提醒转贴帖子的网友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5-31 02:51:06

转贴帖子是欢迎的,但最好能够整理成一个主贴加若干跟贴的形式,否则占用版面太多,使其他的帖子很快就被翻页了。

我个人赞成到国内外的网站上多学习学习,了解点先进的东西,但是作为真正爱好攀登的人,多爬、多练也是非常重要的,避免成为那种“论坛中的登山者(sprayer)”

-------------------------------------------------------------------------

        主题        龙潭湖岩场的说明,看似枯燥教条,但很重要!出门前读一读,给自己提个醒:)
        作者        美朵
        时间        2003-05-30 05:28:59

本来是敲出来打算给装备狂翻译的,敲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细节,道理虽然很简单,但真的值得学习一遍,铭记于心。

下面是岩场说明的原文。

一。警示
1。不按要求进行攀岩及与之相关的活动是一项有可能对人身带来伤豁的危险性运动。
2。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精神病、腰病等一切医学上或自认为不应或不宜参与、观看此项运动的顾客,您有义务在进入本场地的第一时间内将此种情形告知工作人员。否则,工作人员有权认为您不存在上述情形,若因此而发生不良后果,均由其本人负责。
3。凡酒醉或吸毒者请勿从事或观看攀岩及与之相关的一切活动。
4。未成年人在从事攀岩或与之相关的活动之前,应取得其合法有效监护人的明确许可。
5。请勿将贵重物品带入场地。若因特殊原因而必须带入的,请自行妥善保管。发生意外,概不负责。

二。顾客场地内行为规范
1。按攀岩中心规定办理相关登记手续。
2。听从工作人员的指导、劝说。
3。末经许可,请勿使用非场内设备。
4。末经许可,请勿进入训练区。
5。请勿干扰工和人员的正常工作、扰乱场内正常秩序及他人的正常活动。
6。规范使用各种装备。
7。请勿徙手(无保护)向上攀登。
8。在岩壁上进行横移训练时,其身体最底部位不得超过从地面数第二块岩板的上沿。
9。攀登前应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
10。攀登前,指甲应剪至不会导致对手部产生伤害的程度,留长发者应将长发盘起。
11。选择线路时,应根据自己巳掌握的技术或听从专业技术人员的建议,选择攀登区域。
12。基您发现场地建(构)筑物、装备器材等设施正处于可处于对本人或他人产生危险或不安全隐患时,请立即与攀岩中心工作人员取得联系,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13。若您对本攀岩中心或相关工作人员提出意见或建议,请填写意见薄或拔打监督电话:67186388-9031。
14.请勿以任何方式接触场地内不允许接触的物品。
15.请勿以任何形式妨碍他人活动,以避免产生危险。
16。请勿自带饮料、食品进入攀岩场地。
17。禁止在场内吸烟。
18。请自觉遵守攀岩中心其他各项规章制度。

三、场地安全规程
1。攀岩中心所使用的任何保护装备必须有UIAA或CE认证。
2。攀登者可以使用自己的装备,但必须得到保护员的认可。
3。任何攀登保护绳只能使用主绳。先锋攀登、顶绳攀登必须用动力绳。
4。先锋攀登必须使用八字结与安全带直接相连,顶绳攀登必须使用八字结,通过分配制度铁锁与安全带相连,或者直接与安全带相连接。
5。任何保护必须采用国际规范的标准方式。
6。除技术负责人及由其授权的人员以外,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动上方保护点,若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汇报。
7。未经技术部经理及由其授权的人员许可,任何人不得进行先锋攀登。
8。未经保护员许可,攀登者不得相互保护。
9。攀登运行时在无保护状态下攀登,其身体最底部位不得超过从地面数第二块岩板的上沿。
10。保护员在保护过程中不得进行其他任何活动,其他人严禁打扰保护员。
11。除培训班外,任何人不得进行下降。
12。参观者不得进入训练区。

四。其他
1。攀岩中心对本顾客须知及其他一切规章制度保留最终的解释权。
2。攀岩中心保留对本顾客须知及其他制度修改、增添或删除的权力,本中心恕不另行通知。有关规章制度均以本中心的当时有效文件为准。

主题        please explain
        作者        janeclimber
        时间        2003-05-30 20:26:16

cite, "通过分配制度铁锁与安全带相连,"
What does that mean?

http://my.ziqu.com/bbs/665078/messages/472.html
首体攀岩馆的安全漏洞
去年我在那里攀岩发现主绳不是直接系在安全带上而是用一个主锁连接的。
UIAA 特别指出这样很不安全。 因为主锁可能意外自动打开。
UIAA强调如果一定要这样连接则必须使用两把主锁,锁门相对。
只有一个例外: 若使用的Petzl的Triact (同类的有 DMM Locksafe, or Kong has one) 则可以只用一把主锁,因为它们的特别设计。

另外建议 大家 参 考 Petzl 的网站。 那里所有的图例都精确到细微末节,
足以为教科书

        主题        请问雪山攀登使用安全带是否同样要两把主锁
        作者        中文
        时间        2003-05-31 00:35:01

主题        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吧。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5-31 03:23:52

主要考虑到一般的登山路线并没有竞技攀登那样的陡峭,不会产生坠落系数非常大的冲坠,冲击力也不会很大;另外考虑到可能在攀登过程中需要从绳子上脱身出来,所以有时会用主锁连接绳子和安全带。

但是如果路线非常陡峭,坠落的可能性比较大,那么还是应该采用绳子直接在安全带上打结的方法。

用2把主锁还可以避免锁体横向受拉力导致锁门破坏的情况,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而且也经常发生;从这个角度讲,2把锁比1把锁的安全性提高很多。

-------------------------------------------------------------------------

        主题        根本就是不知所云,而且可能产生误导,斑竹删了吧。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6-01 01:49:30

这个烂文章已经在各种户外论坛被传播了很长时间,对于经验较少的入门者,我估计负面影响肯定不小。

-------------------------------------------------------------------------

        主题        主锁意外打开的情况
        作者        janeclimber
        时间        2003-05-31 21:35:00

主锁意外打开的情况

市场上主锁主要有三种,
1。丝扣锁 (screw-on biner)
2. Quicklock 主锁 (Black Diamond Airlock2为代表)
3. 三保险主锁 (Petzl triact为代表,
见http://www.petzl.com/petzl/publicFamille?id=MOUSQ#WILLIAM%20TRIACT)

丝扣锁 大家都很熟,勿需多言,只要记着关锁就行(我还真忘过,直后怕)
Quicklock 主锁的开锁动作是1。拧 (twist),2。开锁
Quicklock 主锁的好处是锁门自动关闭,不会忘记关锁。
三保险主锁的开锁动作是1。上提 (push upward),2。拧(twist),3。开锁

丝扣锁和Quicklock 主锁都可能因为与衣服,安全带,绳子,岩石的磨擦撞击而意外打开。
你可以自己做个试验,将丝扣锁与衣服,安全带,或绳子磨擦,你会发现蹭一会锁就松了。
Quicklock 主锁在和“拧的动作”类似的作用下,锁门一蹭就开了。
我有一次rope solo, 吊在半空中的时候偶然发现锁门半开, wooo.

三保险因为其三个动作的开锁原理,使主锁意外打开的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所以三保险主锁最安全,我向大家全力推荐在最最性命交关的情况下用三保险主锁(我有十把主锁,但只有两把是三保险主锁)。我对我的同伴的生命尽力负责,所以我用三保险主锁保护。Rope solo 的时候我也用三保险主锁,这样我就可以活着下山,给朋友家人讲我的精彩故事。

三保险主锁只有三家做,Petzl, Kong, DMM ,价格也比一般的主锁贵一点 (但我觉得生命更贵一些吧)。
本人使用Petzl Triact 和DMM 的 Locksafe, 相比之下Petzl 好得多,DMM 笨头笨脑的。

主题        一点异议
        作者        iceaxe
        时间        2003-06-01 04:16:02

首先BD Airlock 2 是screw-lock,可能以前出过quick-lock型,不过我没见过

另外gate的方向很重要,方向对误开可能性小的多。我觉得screw-lock很安全。

quick-lock 和safe-lock打开时困难得多,特别是带着手套时

quick-lock 和safe-lock通常比screw-lock重不少

总之,如果你只是短距离夏季攀岩,纯粹安全起见用quick-lock或safe-lock.如果是长距离野外攀岩,或是攀冰,特别是冬季登山,screw-lock更适合。

主题        screw lock的问题之一:结冰的情况下不容易打开。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6-01 09:47:05

螺纹一旦结冰,非常难于打开;唯一的办法是用手把它捂热,使冰块融化;
自锁的主锁也有类似问题;

我个人喜欢在Belay Device和Anchor上有自锁主锁,优势是快速方便,而且不会有忘记上“保险”的问题-这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注意事项。

主题        你的开门方向有问题,我最相信丝扣锁,单手操作时比自锁主锁方便
        作者        攀岩老张
        时间        2003-06-01 08:40:01

        主题        手小的人操作自动锁确实有问题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6-01 11:40:10

我的Belay Device是BD ATC和Petzel William,后者个头比较大,单手操作,特别是带着手套操作的时候,确实感觉不方便,因为我的手比较小;尽管如此,它给我的快捷和安全感还是远远超出了一般的丝扣主锁,所以我个人还是非常喜欢它的。

主题        个头大有大的好处:用双绳感觉很顺滑。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6-01 11:41:20

-------------------------------------------------------------------------

        主题        2003登山实况之20: 珠峰救援Karma夏尔巴--愿上帝和佛将你放置在掌心。
        作者        火锅子
        时间        2003-05-31 04:24:37

珠峰救援Karma夏尔巴--愿上帝和佛将你放置在掌心。
**********

我竭尽全力将此文一字不拉地翻译出来。谨以此文,献给高山上无私救人的英雄们,献给在雪山上跳跃的、默默无闻的、为了协助登山者而一次次冒险犯难的夏尔巴。

你们都是英雄。

Luis Benitez是本文的作者,他参与了这次救援行动。他是这支登山队的高山向导,同时具有相当的医疗知识。
本人水平有限,欢迎指正。

--火锅子
5/30/2003
**********


阿尔卑斯2003国际登山珠穆朗玛峰攀登队
Alpine Ascents International 2003 Mt. Everest Climbing Team:
队员组成:
高山向导:Vern Tejas, Willi Prittie, Lhakpa Rita Sherpa, Luis Benitez, Ellie Henke.
登山队员:Alex Bright, James Clarke, Matthew Holt, Jeff Mathy, Robert Murphy, Paul Obert, Bruno Rodi, Jean-Michel Valette.

尼泊尔,珠穆朗玛峰大本营。2003年5月25日。星期天
--Luis Benitez
注:当时队伍正在二号营地休整,由于今年的大风天气,前期的攀登行动均未成功。我们很高兴地做出继续呆在二号营地的决定。在接下来进行的救援行动中(详见以下文章),每位队员都做得很出色。得感谢如此恶劣的天气,这样他们才决定停留在二号营地,才能让我们参与到即将发生的救援行动。我们的计划是:明天到达三号营地,5月29日登顶。

关注我们阿尔卑斯登山/Mountainzone行踪的都知道,我们的登山队在二号营地已经滞留数天,观望着天气,也饶有兴趣地观望着无数支从珠峰南侧高处往下撤的队伍,观望着罹患从冻伤到雪盲的各类登山者。对于我们做出的推迟数天登顶的决定,我们感到挺高兴的,因为这样我们可以在这观望一波又一波从山上下撤的队伍。

但是在昨天上午,我们却从观望者变成了参与者。Willi Prittie 和Damian Benegas是我来自阿根廷的好友,Willi Prittie同时也是我们这次登山活动的高山向导。他们俩刚刚从Nuptse峰以阿尔卑斯方式无氧攀登并开辟出一条全新路线下来。我们几个共进早餐之后,在二号营地懒洋洋地晒着太阳,还嘲笑Willi Prittie在攀登时居然丢失了一些装备。

就在这时一位受伤的夏尔巴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位夏尔巴在另一位夏尔巴的搀扶之下正在下山。这是我们这些天在二号营地司空见惯的景象,似乎并不算什么非比寻常的事情,但是这次却与以往大不相同。这位夏尔巴行走的时候,发出痛苦的呻吟和哀号,还挣扎着努力呼吸空气,刚刚下到我们营地下方一点他就一屁股坐下,拒绝再走了。我和Willi Prittie 急忙冲下去要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下到他们身边,我们才了解到这位名叫Karma的夏尔巴不仅仅是已经非常疲倦,而且还处于某种严重的状况之中。他的氧气饱和度尚可,脉搏稍微偏高,但是他的同伴夏尔巴告诉我们,“他的胃”,“非常,非常难受”。

听到这些,我们意识到仅凭护送他下山的那位夏尔巴一人之力,不足以把他安全护送到大本营。他的同伴夏尔巴说他已经“三天没吃饭、没喝水、没大便、没小便” 了。我开始喂他喝糖水盐水混合液以防他脱水,我的其他同伴则开始用无线电呼叫,试图找到其他的夏尔巴来帮助他安全下撤,然而,没有人作出应答。不仅没有人应答,甚至当Karma(待救者)所属登山队的大本营负责人向其他登山队寻求帮助时,她也被拒绝了。此时Karma的队长,一位美国人,正被纠缠在珠峰南侧,罹患雪盲,无线电呼叫不通。面对此时此刻的状况,我们意识到只有我们这支登山队才可能进行这次救援行动了。

由于此时距离我们上次珠峰冲顶行动的时间如此之近,我们体力消耗都很大。我们必须仔细考虑如何进行这次救援行动。我们先给Karma喝了一升糖水、盐水混合液,然后决定由我们登山队的夏尔巴领队Lhakpa、几位属于我们登山队的留在二号营地的夏尔巴,一起护送Karma下撤到一号营地。同时我们又进行了一些无线电呼叫。我们满心指望着:A,Karma刚才下撤了一些高度,可能会有所恢复;B,会有一只比我们更大的队伍将从大本营上来参与救援。

没想到这两点指望根本没有变成现实。

当时,我觉得我很为难,因为:

1、 我是这支队伍在这次登山活动中的高山向导,我的职责只是一位为我的队伍攀登负责的高山向导,我应该为我的登山队负责;
2、开始医疗方面的救援以后,我经历了整个过程。当时我和Willi Prittie都认为我应该留守二号营地并通过无线电了解救援进展。当我下撤到Willi Prittie 和Damian Benegas正在察看的Karma在我们营地下方病倒的地点时,Karma已经崩溃,尚有意识,但是无法行走。Willi Prittie和Damian Benegas一看到面临的这种情况,立即决定不管即将发生什么,他们将参与到这次救援行动当中。要知道他们刚从Nuptse峰以阿尔卑斯方式无氧攀登长达六天之久并开辟出一条全新路线下来。他们从一条冰裂缝上拉过来一只梯子当作临时担架用,将Karma裹进睡袋,在临时担架上捆绑好,并戴好氧气,开始拖拽Karma下山。此时我们仍在通过无线电呼叫更多支援。通过我们的努力呼叫,三位夏尔巴将从大本营带着一副真正的担架出发,还有两位与Karma属于同一支队伍的夏尔巴正在从四号营地下撤赶来,他们在二号营地卸下装备,然后继续下撤行进以参与救援。

Willi Prittie 和Damian Benegas当时觉得需要更多的西方人帮手,因为首先他们的医疗知识有限,而且在护送下撤路线上只有他们具备有关绳子、器械知识,而这些专业操作在下撤过程中是必需的。显然,他俩觉得人手不够,希望我能参加。

此时我和Willi Prittie进行过严肃的讨论,讨论的焦点是,如果要我也参与下撤救援,好的一方面和坏的一方面分别是些什么?我是高山向导,我们都知道我参与下撤救援行动的代价,将是我们队伍失去登顶的机会。是把我留在二号营地,并且在需要的时候,通过无线电通话,指导Willi Prittie 和Damian Benegas进行相关的医疗行动?还是我必须参加救援?因为在二号营地的所有队员当中,我具有最丰富的医疗训练和经验。

正当我们在讨论这些的时候,从无线电里传来Damian Benegas的呼叫,他告诉我们,Karma已经失去了知觉,且抽筋、呕吐,而且当Damian Benegas说话要他做动作时,Karma没有反应。

啊,足够了。

我和Willi Prittie相视一看,没什么好再讨论的了。Willi Prittie的眼睛告诉我:“让我们走吧,出发,尽力去做吧”。于是我匆忙收拾东西准备离开二号营地,听见Willi Prittie说:他的可注射的dexamethazone(?)碎了,他需要这个,快点!除此之外我不记得我们在二号营地打包收拾以及互道“再见” 之类的了,一片忙乱。我只记得:快点跑,在22,000英尺海拔快点跑,为了尽力去救助一个从不认识的、今天以前还从来没见过的人。我在无线电里告诉他们我正在赶来。我还呼叫属于在大本营属于我们这支登山队的两个爬得最快的夏尔巴,让他俩带上静脉注射液(IV?)和药品工具箱跑步上山。不用请求他们去这样做,只要挑出我们对里两位最强壮的夏尔巴,并且迅速把他们派上来就可以了。

我飞快地下撤,从二号营地下到一号营地只用了27分钟,别问我是怎么做到这么快的,我只知道现在的每一分钟都很宝贵。到达Karma的现场后我开始协助大本营的Luanne医生,测量脉搏、观察情况。问题是,我测不到脉搏,在他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测不到,非常非常微弱。他的眼睛往上翻,为了使他集中精神注意我,我用指关节按摩他的胸部,没有什么效果。我知道时间非常非常紧迫了,因为当时我发现他的腹部异常坚硬,不是“软软”的或者是“结实”的,而是“坚硬”得像一块板子一样,我觉得这些很像是肾衰竭或者是由于肠等内部器官穿孔引发的症状。不管是由于什么引起的症状,结果都不会太好。他一直在氧气面罩后面呕吐,胆汁都吐出来了,我们只好合力翻动他以便清洁氧气面罩、清洁他的喉管。我意识到,这已经不单单是高山病,Karma的状况要比高山病严重得多。

与此同时我们仍然在坚持持续不断地呼叫帮助,但是再也没有其他的任何人来帮助我们。除了我先前找到的两位夏尔巴:Mingma夏尔巴和Kami夏尔巴,还有通过先前的呼叫答应我们参与救援的两位意大利快速登山队队员:Fabio 和 Merciel,他俩刚进行了一次快速登顶珠峰尝试,现在又倦又累的只想回到大本营好好休息。但是他们得知我们这儿面临的事态后,便把回大本营的念头抛到脑后九霄云外,立即参加到我们的救援行动中来,并指导大家通过绳索护送Karma下撤。我则每过一段时间让大家停下来检查Karma的情况,察看他是意识清醒一点了,还是陷于更加深度昏迷之中。在山上崎岖的地形条件下,我们无法移动的较快,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人在这种高海拔下生病并被独自撇下,绝大多数情况下,他只有死路一条。

我望着我们这群围在Karma周围忙忙碌碌的人们,每个人都在奉献出自己所有的一切,试图挽救Karma的生命。我知道我们这些人从不习惯面对失败,或是给自己找借口。如果我们竭尽全力,就不会失败,所以我们满怀激情地投入在救援行动之中。

随着太阳慢慢落下,黑夜降临了。我们达成一致共识:Karma的状况正在持续恶化。在一片黑暗中,Karma缚在至少五根绳索上,由我们作出各种技术动作护送他上升、下降。我们几乎达到我们忍耐力、体力的极限了。我们中有的救援人员开始失去平衡、摔倒,我们没有时间补充食物和饮水,因为没有时间。我不由得开始暗自担心我们这些参与救援者自己的安全情况了。

下午七点十五分,我们到达了冰川中最为危险的一个地方,停下来检查Karma是否尚有意识,我们登山队的夏尔巴领队Lhakpa 说:“Karma又昏迷了”。当我用头灯照到他的脸上时,我发现事态真的可怕极了。我把其他救援队员推到一边,开始用指关节按摩Karma的胸部,没有反应;紧接着检查他的呼吸和心跳,没有呼吸和心跳;然后我检查他的眼睛,眼睛是灵魂的窗口,我发现他的瞳孔放大。这个时候我们知道,目前只有一件事情可以做了:人工呼吸。我开始按压Karma的胸口,Damien则对Karma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我给他注射了强心剂。我和Damien拒绝放弃,直到 Willi Prittie e用手轻轻地搭住我的肩膀,告诉我不用再试了,因为一切都结束了。

我抬起头,在我们头灯照耀出的光注中映射出由于劳累从我们身上蒸发出的团团蒸汽。我开始哭泣。我们失败了。

Karma 夏尔巴,时年28岁,离开了人间。由于当时我们在情感上和忍耐力上都已经超过极限,所以我们一致决定今晚将Karma留在原地,尽快赶到大本营。望着远处依稀闪烁着灯光的大本营,我们默默地继续在冰川上下撤。大本营里的不少登山队已经结束了这次登山,有的已经成功登顶,远处依稀传来他们的欢呼声和笑声。

当我和Willi Prittie、Damien钻进我们大本营的帐篷时,听见旁边的法国营地发出一阵欢呼声。他们不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我们经过这么多努力,经历这么多痛苦,冒着巨大的危险,尽力去抢救Karma的生命,他却还是离我们而去,这是多么具有讽刺意味的一件事啊。

夏尔巴文化中对于清洁死者,有着严格的规则,要用当地特有的一种灌木生的烟薰,洒上纯净的水,并撒上三次谷物。在这些仪式之后,我单膝跪下,站起,这是我自己悼念他的方式。

刚刚过去的营救行动使我在肉体上和精神上都痛楚无比。当我坐在大本营努力使自己恢复过来时,我所感到的只是愤怒。我愤怒的是,当我们呼叫人们提供帮助时,没有一个人来帮助我们,但是当Karma的尸体从冰川上运下来时,一群一群的人聚集起来呆呆地看着,BBC、AP、ABC的雇员都举起了他们的照相机。一天以前,Karma还只是一位遇到麻烦的夏尔巴而已,可是现在,他却具有新闻价值了,他被运往直升机停机坪的场景被呈现在全世界面前。

确实,夏尔巴是各支登山队雇来的工作人员。但是,他们也是人,就像我们一样的人。这件事实在不应该发生。有些人认为“夏尔巴应该像超人一样厉害”,这种看法令我作呕。在过去几年我有许多夏尔巴朋友,如果他们遇到危险,我会非常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救援他们,因为他们也一直是这样对待我的。对于一支登山队来说,成就带来的虚荣心不值一提。在登山中我们应该为夏尔巴负责,因为他们之所以会在这里登山,只是因为我们在这里登山,没有别的原因。

还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那就是我是否还继续攀登,以及应该以什么理由说服自己去继续攀登?我所在的登山队希望5月29日登顶,这意味着我必须在明天做出决定。这是我经历过的最难以做出的一个决定。如果我做出决定要留下,Willi Prittie表示将会支持我。但是我又想起当初是什么让Karma要往上攀登呢?是他对队伍的责任。这又让我冷静了下来。我想,出于对Karma的尊敬,我是否不得不做出和他同样的选择------继续攀登。


愿上帝和佛将你放置在掌心,Karma。


Luis Benitez
2003年5月25日,于尼泊尔珠穆朗玛峰大本营。


**********

原文链接:
http://www.alpineascents.com/everest-cybercast.asp

原文:
Sunday May 25th, 2003. Base Camp, Nepal.
Editor's Note: The team held at Camp II, as all who advanced have been battered by wind in a very difficult year. So we feel good in our decision to be patient. Following the rescue (see below, amazing story). All team members are doing well, thankful of their decision to rest at II given the poor weather that has been brutal to those who went up earlier...plan is for III tomorrow, summit on the 29th
As all of you following along on Alpine Ascents/Mountainzone know, our team has been at camp 2 for quite a few days, watching the weather, but also the vast carnage coming down from the south col. everything from frostbite to snow blindness. We were feeling good about our decisions to stay put for a few days and simply be spectators to the circus coming down the hill. Yesterday morning, our world went from spectator to participant. After breakfast with Willie and Damian Benegas (dear friends from Argentina that just returned from putting up a bold new route on Nuptse, alpine style, no oxygen), we were lounging in the sunshine, and making fun of Willie for all the gear he dropped on the climb. Then something caught our attention, a Sherpa being helped downhill by the arm by another Sherpa. Given all we had been seeing the past few days this should have been nothing out of the ordinary, but this was different. As this guy walked, he moaned in pain, and struggled to breathe. Upon reaching right below our camp he sat down and refused to move. Willi, Willie and I hustled down to see what was up.
Upon arrival we saw that karma, the sick Sherpa was not just tired, but in serious trouble. his oxygen saturation was fine, his pulse was a little high, but, "his stomach", he said, was "very, very bad". Upon hearing this and realizing that one Sherpa would not be enough to get him to base camp, I proceeded to get him fluid with sugar and salt mixed in trying to combat dehydration as his friend said, "no eat, drink, * or piss for 3 days" The rest of the guys got on the radio to try to find extra Sherpas to help him down. no one responded, not only did no one respond but when Karma's (The Sherpa in question) team's base camp manager begged other teams for help, she was flat out refused. Karma's leader, an American man, was stuck on the south col, snow-blind with a dead radio. At this point it was obvious to all of us that we would have to be the team to run the rescue. Being so close to leaving for our summit attempt, we chose how we would go about this very carefully. After getting karma to drink a liter of sugar and salt water, we agreed that Lhakpa our Sirdar, and a few of our Sherpas at camp two would get him to Camp 1. And at that point after working the radios some more, we were hopeful that a. Karma would recover a bit with a loss of elevation and b. we would get a bigger team moving up from base camp to help.
We could not have been more
作者: 科友影业    时间: 2005-1-12 09:45
标题: Kristian生前文集第五部分(lvye.org)/part 9
主题        这种帐篷有人用过吗?内帐
        作者        victorll
        时间        2003-06-15 00:56:38

        主题        两侧是不是会漏风漏的很严重啊,呵呵。
        作者        汤姆
        时间        2003-06-15 01:50:50

主题        帐篷的通风性能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6-15 02:15:28

夏天良好的通风可以避免使里面的人蒸桑那,即使寒冷的冬天适当的通风也是非常必要的,避免帐篷里大量结霜(由于人呼吸和其他活动如烧水做饭形成的水蒸气冷凝形成)。

换句话说,“漏风”不是坏事,是好事。
保暖主要是由睡袋和衣物完成的,帐篷主要的作用是防风防雨。

-------------------------------------------------------------------------

主题        攀岩训练的综合进阶
        作者        美朵
        时间        2003-06-17 23:36:06

转自磨房,不各出自何处,象是台湾人写的。
想起波波老师讲过他们当年看到台湾攀岩高手时的感慨。所以,或许参考一下或许对我们更科学的训练有所帮助。
原文是黑黑一坨,没有分段,现又重新分过,贴上。

攀岩训练的综合进阶
S.B.G.1拉筋?热身?
1.首先强调拉筋不等于热身;
2.若可能,热身是简单的活动身体(属动态),让身体流些汗,热起来;
3.若时间或场地不允许,也请先做些简单攀登或动态拉筋,然后再做静态拉筋,以避免受伤;
4.当然,不要忘了收身操(动静皆可)。

S.B.G 2爆发力?肌耐力?
1.爆发力得之难,失之亦难!肌耐力得易,失之亦易;
2.因此建议没有特别训练计划(如比赛,难路线)的人,平常以训练爆发力为主(短路线抱石);
3.如果遇到比赛,赛前4周再开始训练肌耐力,亦不会太迟。

S.B.G.3on sight ? after training ?
1.通常on sight的难度与after training的难度差2-4级左右;
2.把握每次on sigh的机会,因为on sigh的表现,是你最真、最自然的动作(属于你自己特有的);
3.若fall,之后的 after training除了体能的训练,就是将路线的特殊技巧(动作、抓法、角度、节奏、休息---等)深深的记忆起来,使之成为自然,做为日后 on sight 的参考。

S.B.G.4route setter ? competitor ?
1.定线员的实力(级数)不一定要是最好的,但是一定要能非常了解参赛选手的实力,以及在脑中爬岩数据库里必须要有丰富的经验可用(无论是自己的,或是看别人以及录像带学的);
2. 参赛选手,你的竞争者不是别的参赛选手,而是定线员所定出的路线,以及你自己。因此不要试着猜测别人爬多高而保留实力,出赛,要展现自己最亮丽的一面,去完攀定线员所定出的路线(on sight,一连串解题的工夫,与自我挑战);
3.平常练习时,人人都可以是route setter , 或是 competitor,唯有不断的练习,你的脑中爬岩数据库才会更加丰富,进而增加 on sight 的表现。

S.B.G.5 fall ? finish ?
1.其实爬岩 fall 的机会实在很高,疏忽了某一点,能力不足,动作,姿势不对,不够协调---等,都会 fall 但是有 fall 才会成长,进步,爬岩的快乐之一,就是在努力练习下能够 finish fall 的路线.
2.至于 finish 路线,有很重要的精神指针,就是信心的建立.常爬超过自己能力太多的路线而 fall ,对自己是有相当的打击的.
3.一直爬自己最擅长的路线而完攀,其实没什么实质意义,一直爬超过自己能力太多的路线而坠落,亦没有什么正面效果 , 只有在 fall & finish 间取求平衡,才能因 fall 而进步,因 finish 而完满.
岩场 ? 健身房 ?
1.不要认为极少数的世界级选手说,自己从不做重训,就全盘相信他们.(因为你不是天才).绝大多数的CLIMBER,还是有把重训放进自己的训练计划中.
2.简单的原则,当自己觉得爬岩技巧大于体能时,请你走进健身房,加重重训的比例,反之,当自己觉得体能大于爬岩技巧时,请你走进岩场,加重攀爬的比例.
3.当然,有时自己的感觉是不准的,多和一些CLIMBER一起爬岩,有助于了解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
4.若你只是休闲式的CLIMBER,重训就不用了,好好的走进岩场,享受爬岩的乐趣,(无论是5.0或是5.14),才能持续爬岩的生命力.
5.若你是选手级的CLIMBER,要注意一件事,就是重训的成果要转换成攀爬的进步,是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去感觉,毕竟攀登运动是人身体综合的协调表现,必须各部肌肉的配合,才能有好表现.

S.B.G.6 优点 ? 缺点 ?
1.如同大家所熟知的,一直训练以及加强自己的优点,对整体的爬岩表现进步较少,反之,一点点缺点的改进,对自己爬岩的表现,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果.
2.平时几个人一起训练时,以互动岩赛的方式,各自出自己专门的路线,让每个人去解题,当然!自然而然,你会去爬,去体验,去感觉,去肌肉适应,这纯属个人风格的路线.除了可以激发出自己潜在的能力,发现自己很少牵动的肌肉群,更可以体会爬岩中属于BRAIN的范畴.
3.当然,你还必须扩大训练的族群,要常走出自己的天空,去挑战外面的世界,加大自己的视野,对自己爬岩的综合表现,才有更好的进展.
4. 从每一次自己的FALL,去感觉自己的缺点而后修正,改进,而FINISH,是快乐. 从每一次别人的FALL,去感觉别人的缺点而后告之修正,改进,而FINISH,是快乐. 从每一条路线,每一个人的FINISH看到爬岩的极限,及多样变化,是快乐. 从不可能的路线,到分段完成,到FINISH,是大家的快乐.

S.B.G.7 Foot ? No Foot ?
1.爬岩训练时,路线通常有两个状况: ...第一:只限手点,不限脚点.(较平衡,但不接近路线) ...第二:手点就是脚点.(较不平衡,但很接近路线)
2.在只限手点,不限脚点的状态下: ...For Beginner:可使用较大把手点,学习平衡,三点不动一点动,了解自己的重心. ...For Advanced:可以使用较特别的把手点,练习多样的抓法及手感.
3.在手点就是脚点的状态下: ...For Beginner:可以学习较特殊的平衡,(如单脚支撑,体会开门..等) ...For Advanced:可以学习动态平衡,从不平衡中,学习新平衡,更可体会出脚的重要性.

S.B.G.8 初学者?进阶者?TOP?
1.通常初学者学习爬岩,只要认真些,跟对了CLIMBER,进步的速度与幅度是明显的.因为他们没有固有的爬岩习惯与胜负得失心.
2.成为进阶者后,若想要更上一层楼,除了基本体能与技巧的养成外,更需加强一般的爬岩知识,(装备,受伤,营养,比赛,建设岩场...等),多接触,多学习,才能慢慢走出自己的路.
3.TOP, 想要有明显的突破,除了要有外来的刺激外,(如外国教练,出国爬岩...)心理层面的建设更显重要. ...如何懂得抗压,把压力变为助力. ...如何懂得得失,把FALL化为理所当然. ...如何懂得放空自己,把每一个人当做学习对象. ...如何懂得逆向思考,跳脱旧有的枷锁. ...如何懂得创造环境,自然,安全,愉快. ...如何懂得保持动机,永远快乐学习.

S. B.G.9 想 ? 做 ?
1.假如你正在做某一件事情(读书,休闲,工作...),突然想到爬岩?给自己十个充分的理由,做完它,再想或安排爬岩活动.
2.假如你正在爬岩,突然想到令你分心的事?给自己十个充分的理由,认真的爬完岩,再想或安排其它的事.
3.有时你会突然疯狂的喜爱爬岩,那就去做吧!因为只有一次再一次的经历一段这种疯狂期,你的爬岩成绩才会进步,对爬岩的认识,才会更深刻.
4.沿续爬岩的生命力,除了去一再创造每一段疯狂期的历史,更重要也更严肃的问题就是要如何去渡过爬岩的低潮期.它可能是因为受伤,学业,工作,心理,家庭...等因素所造成,若没有处理好,甚至于会结束爬岩的生命,不过一旦渡过,爬岩将是你的良师益友.
5.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唯有不断的调整自己思想与行动的落差(正负),(如同ON SIGHT & AFTER TRAINING),才能不断的涌出爬岩生命的新力量.

S.B.G.10 CLIMBER ? BELAYER ? PARTNER ?
1.攀登运动的确是蛮个人化的运动,但只是单就运动的表现而言.你可别忘了无数的成功攀爬的背后,有着多少CLIMBER & FRIEND 的时间与汗水,才能蕴育出如此的爬岩环境.
2.就人工岩场而言: ....是谁共同建盖了岩场 ....是谁常与你攀爬它 ....是谁确保你没有安全之虞
3.就天然岩场而言: ....是谁清理了岩场 ....是谁开发了路线 ....是谁记录了它
4.的确,你想要有好的表现,一个能完全配合自己的BELAYER是不可缺少的,当然,数个程度与你相当的PARTNER亦非常重要.
5.讲(想)到这里,希望大家在PLAY这种个人化运动的同时,能够心存感激,多些回馈,如此,爬岩的世界,才能更融洽,进而创造大家所期待的明天.

S.B.G.11 定线?(难度赛)
1.起攀不要太难,采取渐进为原则.
2.快扣的距离,可能坠落的时机,均以安全做最高的考量.
3.确定路线难度后,以 DIFFICULT TO DO & DIFFICULT TO IMAGINE 去做参考.
4.路线是数个动作的结合,因此你必须考虑,单步动作,连结动作以及休息动作的合理性.
5.考虑工作人员的方便性,观众的可看性,以及选手的表演性.
6.最后把手点,必须不错,最后一步或许可以用动态攀登,制造比赛高潮.
7.路线设计,最好能平均难度,以设计到不同的人,从不同的把手点坠落为原则.(不要在同一点坠落)
8.当然!你亦可以突破传统与原则,全新打造个人化的路线.

S.B.G.12 选手?(Are yoy ready?)
1. 就生理方面: ....时间:前一天就寝休息的时间,比赛当天起床的时间,出发至比赛场地的时间,抽签完,预估自己出自己出场的时间,任何时间的变动,牵动所有客观的条件. ....饮食:原则上,在你出场时,你必须感觉到有源源不断的能量产生,不至于因为太饥饿,而感到没力,也不会因为太饱,而感到不适. ....Warm Up:热身的时间,强度,以及距离出场前的休息时间,品质,再再影响你的爬岩表现.因此平时就要常常以难路线来测试自己,以求得自己Warm Up的最佳内容.
2.就心理方面: ....回想自己爬上最难一条路线的情景,以增加自己的信心. ....亦可以回想自己偶像爬岩的情景,学习他的爬岩精神. ....想象自己在比赛路线上的情景(心象技巧),节奏明快而顺利. ....冷静思考,如遇麻烦,考虑能力,是否休息或是放手一搏.
3.去吧!相信自己,你就是最好的!

S.B.G.13 计划?目标?
1.通常订定爬岩的训练计划,可以有效的帮助自己达到目标
2.计划的内容必须是完全适合自己,能发挥个人特质的,不能简单的仿照训练书籍上的计划去做,(可能会受伤或是有反效果),因此唯有长时间的去修正计划,去执行计划,去测试计划所设目标之达标率,才能慢慢找出自己所能做最大发挥,并且适合自己的计划.
3. 目标: ....不要订的太高或太低,但必须是努力后才能达成的. ....尽量不要以比赛做目标,因为它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且比赛的结果,容易让人患得患失. ....目标之设定可以多元化,如体重之减轻,体力之增进,技巧之进步...等,但以可以表现综合能力的传统路线为目标,是较好的选择,因为它可以很简单的测出近日的努力,是否有效果.
4.计划: ....时间不要太长,约10-12周左右,以利生理与心理的休息及充电. ....给自己一些压力,也给自己一些空间. ....可以随时稍微修正内容,(不要大改),以利计划之进行. ....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训练必须让你感觉到有进步,若否,立刻停下你的脚步想想,心理的感觉是很重要的. ....计划的结束,安排目标的测试,(成果验收),以做为下次训练计划的参考.
5.可以修正计划,亦可以更改目标,但无论如何,唯有 DO IT 才是一切计划的最高指导原则.

S.B.G. 14 逆向思考?
1.与其说是增加自己的力量,不如说是增加自己力量与体重的比例.
2.与其说是增加自己的耐力,不如说是学会如何控制及分配自己的耐力.
3.与其说是你花了多少力气,不如说是你浪费了多少力气.
4.与其说是增加训练的份量,不如说是如何调配训练的品质
5.与其说是在意路线的级数,不如说是在意你从这条路线上,学到了什么.
6.与其说是降低乳酸的堆积,不如说是如何增加耐乳酸的能力.
7.与其说是你爬的不好,不如说是你认真的爬过岩吗?

S.B.G. 15 平衡?次平衡?新平衡?
1.每一个人的身高,体重,能力,优点不同,因此每一个人有自己特有的数个平衡姿势.(经过无数的练习,试着找出来,使之成为自然)
2.碍于路线的唯一性与独特性,许多的路线,假设都执着于自己的平衡姿势来完成动作衔接的话,必定会造成耐力上更大的负担.(因为你必须转换四肢及身体去平衡,而花费了更多攀爬的时间)
3.衡量自己Endurance , Power-Endurance , Power 的能力,反应在路线上的你,或许用自己较不熟悉的平衡姿势,甚至于是不平衡姿势(次平衡),配合上一个动态攀登,可能可以较轻松的完成路线.
4.久而久之,你的次平衡姿势练习惯了,变的熟悉而自然,而成为你的新平衡动作.
5.或许很多能力超强的CLIMBER的动作,你是学不来的,但由于路线的关系(越来越难),在决择加强何种能力(E,P-E,P)的同时,换个角度想想,突破自己的平衡限制,发现次平衡的优点,培养新平衡,而完成路线,是一件多么令人振奋的大事.
6.你了解自己吗?多爬,多试,多想!相信你每天都有新发现!

S.B.G. 16 读 SMART TRAINING 有感:
1.台湾绝大多数的爬岩者是周末爬岩者,你应该承认,并且接受它.
2.从这个立足点往上沿伸,配合自己的生活形态,创造爬岩成长的最大空间,是较好的爬岩心态,才能永续爬岩.
3.周末运动员(一般运动),最大的弊病,就是在于平时无法正常训练,逮到机会,就会全力以赴,因此容易造成运动伤害.
4.如同SMART TRAINING开始所说,"大家能攀岩的时间一年比一年少了",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还是拥有许多片段的时间.
5. 因此建议各位周末爬岩者,是否能够订定一些基本的训练(像是柔软操,仰卧起坐,伏地挺身等),5-10分钟即可,每天利用片段的时间,督促自己完成它.好处有二: ...第一:在生理方面,可以保持身体在较佳的状态,不至于体能太过于荒废. ...第二:在心理方面,可以保持爬岩的动机,不至于离开爬岩太久,(离开越久,越难回来)
6.承认自己,了解自己,然后在文中所说的"效率"与"效能"两者中深思,自然会有一套自己的 SMART RAINING 出来.

S.B.G. 17 动机 ? 瓶颈 ?
1.你爬岩爬的很久了吗?你曾经不想爬岩吗?你曾经遇过再怎样认真训练都无法有效进步的瓶颈吗?你曾经有不知道为什么而到了岩场,到了岩场又不知道爬些什么,为什么而爬的窘境吗?
2.当然,保持爬岩的动机,是你突破爬岩瓶颈的不二法门!但如何在你的爬岩生涯里,随时保持动机呢?新鲜感和进步感是你可以考虑的因素.
3. 还记得弱点原则吗?去开发你自己爬岩的处女地,对你得爬岩有绝对的好处!以最近流行的抱石而言: .....新鲜感--心理:如同学习新的运动,你必然充满兴趣, --生理:可以运用到不同的肌肉群及新的协调性. .....进步感--心理:每个大problem可分几个小problem,每个小problem的成功,你都将有收获. --生理:绝对的力量,绝对的技巧.
4.我不知道未来爬岩还会流行些什么样的攀登方式?但我知道的是,每个流行的攀登方式,都将一再的刺激着自己,进而产生新的观念及感受,让自己对爬岩,永远有令人想不到的感觉.

S.B.G.18 静?动?跳?飞?
1.还记得刚学爬岩时,熟悉的爬岩三大原则,所谓的三点,身体离开岩面,两手两脚不交叉,基本上,它是属于静的范畴.
2. 随着岩壁的愈来愈陡峭,把手点的愈来愈圆滑,静态的攀登已经无法解决愈来愈难的route或problem,所以dyno(动态攀登)的技巧,开始影响我们的爬岩方式,或许你有时会觉得,三点不动一点动,或是二点不动二点动的dyno更加的省力,更加的技巧,也或许没有用dyno,你根本很难通过这个难点.
3.更难了!route或problem真的更难了!连dyno都已经无法通过,或许你必须用一点不动三点动的方式,才能通过这个难点,或许我们叫它做跳跃攀登(jump)更合适些。
4.或许已经超过我们的实力或想象了,但你可能从录像带中,略知一二,当这个难点,你必需是四点都动,才能通过,你或许可以称它做岩壁飞行!
5.从每个problem中,你学会了什么呢?

S.B.G.19天然岩场?人工岩场?
1.天然岩场的地形丰富,有着你意想不到的技巧与力量蕴藏在里面,有机会的话,常走入天然岩场,爬爬传统的精典路线,有助于全面实力的提升(尤其是在信心的建立方面)
2. 人工岩场提供了一个舒适且安全的环境,能够让你有计划的进行爬岩训练,你可以变化把手点的位置,使用不同厂牌的把手点,在不同角度的岩壁上训练,和不同的爬岩者互相出题(problem),或静、或动、或跳、或飞,以适应各种类型的路线,对于基本的爬岩体能,有着明显提升的效果。
3.当你已经习惯于人工岩场的训练模式,且已经有了不错的解题能力,希望你能在走入天然岩场爬岩,甚至于是去开发新路线,或是on sight精典路线,许多天然的岩壁地形,是如此的迷人且唯一,假如你要不断的创造新的自己,在天然岩场的世界里,你绝对不能缺席。

S.B.G.20
2. 人工岩场提供了一个舒适且安全的环境,能够让你有计划的进行爬岩训练,你可以变化把手点的位置,使用不同厂牌的把手点,在不同角度的岩壁上训练,和不同的爬岩者互相出题(problem),或静、或动、或跳、或飞,以适应各种类型的路线,对于基本的爬岩体能,有着明显提升的效果。
3.当你已经习惯于人工岩场的训练模式,且已经有了不错的解题能力,希望你能在走入天然岩场爬岩,甚至于是去开发新路线,或是on sight精典路线,许多天然的岩壁地形,是如此的迷人且唯一,假如你要不断的创造新的自己,在天然岩场的世界里,你绝对不能缺席。

        主题        一点个人建议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6-18 05:35:08

玩了几年攀岩,侥幸现在还能有兴趣继续玩下去,而很多当初的朋友,为了各种原因,已经看不到他们在岩场的影子了。

给新接触攀岩的朋友一点建议。

多出去走走,多爬爬天然岩壁,如果平时上班限制只能去人工岩壁,建议周末还是出去玩吧。对于初学者,培养兴趣、开阔眼界是最重要的,我甚至认为是唯一必要的;

对竞技攀登要有正确的认识。能够取得竞技中的好成绩是不容易的,跟个人的运动天分有很大的关系。年龄几乎决定了一切。如果你已经25岁以后开始接触攀岩的,我觉得获得快乐是唯一的目标,取得竞技成绩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象竞技选手一样训练是非常艰苦的,不是简单的抻抻筋就可以爬7a/5.11c的。当然如果能从单调的训练中找到乐趣,那也是很好的。我自己反正是做不到,呵呵。

很多朋友都是有工作的,有的收入也不错,建议有机会多到外地转转,比如阳朔、昆明,就是去Krabi也花不了几个钱,乐趣多多。“"别处"是一个比明天更美好的词”...

对攀岩和登山的关系要有正确的认识。几乎每一个认真的登山者最后都会走上技术攀登的道路。传统攀岩的技术和登山是一样的,保护系统、器械、结组技术、战术规划,这些都是相通的。这些东西都不是人工岩墙能够教给你的。

另外攀岩所训练出来的攀登(身体运动)能力在技术登山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所谓“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

经济条件宽松且确实有兴趣向传统攀登发展的朋友,可以自己(或合伙)置一些装备,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接触,你会发现一个更加广阔的不同的天地。

最后一条,搞一本《登山圣经》看看。

主题        深有感触!
        作者        金丝猴
        时间        2003-06-18 22:46:16

周末一有机会便去感受一下天然岩壁,可自行设计各种难度线路,非人工岩壁可比。

北京主要的天然岩壁初学者可去的有阳台山、百望山、白河。

到了我们这把年纪,根本就没想到什么竞技攀登:)。一是锻炼身体,二是训练身体的协调性,三是接触和学习技术攀登所需的各种器材使用方法、结组技术、攀登技巧等等。

身在绿野,有个中心,不管是无线电、GPS还是攀岩,一切都是为了更科学、更理性、更安全的登山而服务。

登山圣经是登山者的圣经,必备资料。可惜买回快2年了,只把它当作工具书,没把它当课本。

攀岩的装备差不多都齐了,就差攀冰的了:)。登山是个漩涡,无止尽地一直拉你到水底。。。

爱上了登山,感觉除了精神上的富有之外,时间、金钱、事业等其它一切都变得很贫脊。。。

呵呵,离题了。。。

老K,啥时带我们出去走走,感受一下技术攀登的魅力,我可以提供路线。

        主题        等紧张局势过去了吧。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6-18 23:48:47

最近我也比较忙,7月初之后应该会有时间了。
我还准备搞一些小范围的交流活动,当然是和啤酒一起交流的 :-)

-------------------------------------------------------------------------

        主题        这里算是论坛还是商店?
        作者        浪人
        时间        2003-06-18 10:54:10

又说绿野是非商业性的论坛,怎么现在自己也生产背包了?
呵呵!
真的是可笑!

主题        你见过费时,出力,但不赚一分钱的商人么?
        作者        mjohnson
        时间        2003-06-18 20:25:44

你要是能做到这一点,我所有的装备都到你那里去买,如何!:)

        主题        你怎么知道没人利用绿叶赚钱?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6-18 21:07:35

这里可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干净”

-------------------------------------------------------------------------

        主题        攀岩讨论
        作者        bentrek
        时间        2003-06-20 00:34:47

好象一直在强调我国攀岩的整体水平和世界高水平之间的差距是由于起步晚,以及训练强度上的差距。但是不知道大家认为在条件,甚至是饮食上的问题是不是一个阻碍,最近看了丁丁指导关于对优秀的运动员给予训练补助的官方文章,发现是不是我们应该给予攀岩这项运动更多的支持,回馈那些将攀岩带入我们生活,以及默默奉献和辛苦训练的人

主题        别把这些太当回事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6-20 00:57:42

简单多一些,快乐多一些。

有些人做的事情多一些,要么是他的位置要求的,要么是他本身喜欢做,要么是两者兼有。

优秀的运动员已经有一些商业赞助了,比如中国的Petzl Team,LaSportiva Team(这要感谢旗云的运作),没必要也不需要太多的干预。他们从这个职业(或专业)中可以得到很多东西,当然也包括快乐。

我个人倒是觉得纯真而持久的爱好者更值得我们保护(和自我保护),他们不会从爱好中获得什么直接的利益。如果有30%的人能够坚持下去,我觉得就很了不起了。

-------------------------------------------------------------------------

主题        这个虫子看起来不善,要小心一点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6-21 00:20:37

象是蜱一类的,有可能传播什么怪异的传染病或者寄生虫。
只是“有可能”啊,也不必过分紧张,注意点就是了。

主题        著名的“莱姆病”就是由美洲的蜱传播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6-21 01:03:46

蜱叮咬人后形成一个红疹,并附着在皮肤上

-------------------------------------------------------------------------

        主题        看来俺攀岩界第一粗腿得称号要让给王队了,呵呵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6-23 12:13:37

-------------------------------------------------------------------------

主题        斑竹建议:关于“大雪山训练营”的主题帖子最好放在一个主题下以跟贴的形式发布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6-25 02:03:09

现在论坛还没有相应(移动主贴->跟贴)的功能,希望发贴者自己操作。

-------------------------------------------------------------------------

主题        上海MARMOT在打5折
        作者        飞影
        时间        2003-06-25 00:21:37

地点正大广场7楼

有衣服、GORE-TEX帽子折后¥100、FOXRIVER的COOLMAX袜子5折后¥58左右,有要帽子、袜子的给我私信,1个月后回北京。

        主题        GORE-TEX帽子有什么用,拿来捂汗吗?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6-25 02:07:41

-------------------------------------------------------------------------

        主题        关于高度计
        作者        Ylong
        时间        2003-06-23 09:04:11

没有GPS的话指南针+高度计+等高图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不过没有见过高度计的资料,请问北京有没有卖这种高度记得呀?
另外,如果只是对冬夏进行纠正,而不对阴晴云雨进行纠正,气压高度计的误差一般是多少?

        主题        应该有,去地质部门的店去看看
        作者        直立行走的猫
        时间        2003-06-25 10:32:42

印象中高度计是用的金属片,不用进行温度的纠正

最难的还是地图啊!!!难死了,一套北京的10000的地形图要10多万啊 :(

        主题        我曾问过一万的地图要两三万的,有高度计的话十万的地图也凑合能用了
        作者        Ylong
        时间        2003-06-25 11:01:18

你知道那里有卖高度计的吗?
大概多少钱?

        主题        1:10万的地图在登山活动中几乎没有作用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6-26 21:03:36

1厘米的长度对应1公里。而实际使用中,隐秘的小路、沟谷、断崖、狭窄的山脊在这种比例尺上是标不出来的。对于一般的户外活动没有什么用处。

气压式高度计有个正负百八十米的误差也比较正常。

-------------------------------------------------------------------------

        主题        大峰的雪崩灾害问题(转自新浪山野)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6-27 07:02:11

http://bbs7.sina.com.cn/sports/view.cgi?forumid=41&postid=74064

-------------------------------------------------------------------------

        主题        博格达是一座非常出名的山峰,网上的信息非常丰富,你自己搜索一下就可以了。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6-28 01:31:48

学会“自助”。

-------------------------------------------------------------------------

主题        为什么要在阳朔建抱石馆,难道那里的岩壁不够?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6-30 22:04:40

原来的一些店家都是经营为主,弄个小岩壁点缀一下,想这么大张旗鼓的搞,我个人觉得不划算。

-------------------------------------------------------------------------

        主题        我昨天去白河攀岩了
        作者        发条橘子
        时间        2003-07-01 04:57:56

小弟昨天6。28去攀岩。老岩场的人较多。几条简单的线路全部被人占领。刚刚开始练习的朋友可以在距离停车的地方前50米的马路边上有两条线路。适合初级攀爬。
另外:白河长水,河边基本不能扎营。大家注意。过河注意安全

主题        那两条路线的岩石比较锋利,碎石也相对多一些,攀登时应予以注意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7-01 05:50:53

避免自己受伤,也要避免绳子砸伤割伤。攀登时可以注意清理一下浮石。

主题        请提供开车路线,我想自驾车去。
        作者        钳子
        时间        2003-07-01 09:15:37

主题        先走密云,然后从密云到京都第一瀑景区。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7-01 21:19:24

从景区再向前约3公里。
公路一直沿河边前进。在一个明显的大拐弯处。

所有的路线都是先锋攀登路线,没办法绕着挂顶绳的。

-------------------------------------------------------------------------

        主题        初学者选择攀岩鞋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7-01 06:00:07

http://bbs2.sina.com.cn/cgi-bin/forumadm/souladm/viewsoul.pl?forumid=41&postid=291295

http://bbs2.sina.com.cn/cgi-bin/forumadm/souladm/viewsoul.pl?forumid=41&postid=291294


-------------------------------------------------------------------------

        主题        NGO―也许行得通~~~~~
        作者        野冰
        时间        2003-07-04 11:19:11

好象第一次来这里,看到那么多前辈,那么多热心的人在这里讨论,偶也插上一句,纯属多嘴,哈哈。
NGO是“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首写字母缩写,翻译为中文叫“非政府组织”,指的是那些独立于政府之外、不以营利为目的、志愿性的社会组织。
众所周知,企业赖以生存的是创造的利润,政府维持运作依靠的是税收,而NGO要实现使命则依赖于公众的捐赠,包括资金的捐赠与时间的奉献。
我在大学的时候参加“中国大学生绿色营”,虽然这个组织已经搞了好几年环保活动,但没有注册,不合法,拉到大笔的赞助需要通过别的组织转帐,很麻烦。随着国家的开放,从去年开始国家承认NGO,所以去年国家审批了第一批“非政府组织”。“中国大学生绿色营”有幸进入第一批,现在可以合法搞活动。
绿野能不能试着做NGO~~~~~那样需要有人来维护,可以是志愿或专职的;那样需要有赞助来源,可以是个人或企业的;那样需要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可以是AA或“小团体”……那样就可以出些小册子,可以做些装备测试报告,可以喝免费饮料,哈哈
我崇尚绿野的理念,愿绿野能一直存在下去,愿绿野的人都能开心!

        主题        为什么总有人喜欢“扎堆”?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7-04 21:19:14

我能理解的户外活动最本质的特点之一是自由自在,组织形式也是如此。
为什么总有人想把它变成个“组织”?

-------------------------------------------------------------------------

主题        推荐攀岩爱好者必上的好站。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7-04 21:57:36

www.v7plus.com
站长是赵凯。这个不用介绍了吧?国内最好、最全面的技术攀登者。网站内容也是最全面系统、最技术化的,没有虚头八脑的东西。

www.rocktor.net
小龙包的网站。有无数巨PP的攀岩短片。你可以看到Sharma,Graham,McClure,Jerry Moffart,Ben Moon,Klem Loskot.....

www.c-files.com
bince的网站-漂移档案。想在中国的岩壁上飘?这个不可不看。

-------------------------------------------------------------------------

        主题        继续转让二手高山装备。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7-05 00:06:05

1。 koflach高山靴Hunter款,UK7.5/US8,相当于41号。Hunter属于Koflach产品线里的低端产品,重量轻,保暖性一般,使用比较灵活,适合北京周遍冬季活动、攀冰,以及不十分寒冷的地区的中高海拔登山。购于2000年,正常使用,成色6成新。转让¥600。

2。Pro-Giant气炉炉头。带热反射屏,大出气口、高输出功率,结实耐用,缺点是体积、重量偏大。购于1999年,正常使用,5成新。现半价转让¥120。

以上2手装备全部试用1个月,无条件自由退还。

另有双人双层高山帐-老款TNF Mnt24一顶,4.5kg。4杆Easton7075铝,直径.340(侧杆)/.355(交叉杆),没有门蓬杆。外帐是浸硅油的,不是一般pu涂层的,所以比PU涂层的重量略轻。但由于硅油处理,不能压胶,所以大雨中缝线处还是会渗漏。帐底未压胶。原来的压胶开列了,我用SeamSeal又处理了一遍,防水应该比原来更好,只是样子不好看。
这顶帐篷只适用于登山活动,不适用于一般夏季活动。2000年雪宝顶前购于天津万里行¥1200,正常使用。
这顶帐篷属于特殊情况,不对普通使用者交易,只面向有经验的登山爱好者。开价¥900,可善意还价。随帐篷赠送SeamSeal 2瓶(从barrabes网站买的,处理衣物、鞋子、帐篷上的破口和针缝非常有用)。本帐篷不接受无条件退还。

只接受北京市内交易。联系可使用私信和电话

主题        炉头照片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7-05 00:12:14

注意:有4排出气孔,这是大功率设计。出气盘大,火焰分散均匀,不容易烧糊食物。

主题        可以通过转接头使用长罐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7-05 00:17:57

转接头不在出售之列,¥30-50户外店自购。

        主题        火力是可以调整的。可以满足从煎炒到煨炖的要求。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7-05 01:43:10

火力大自然气就消耗的快。

        主题        炉头已订出。高山靴、帐篷继续。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7-05 02:15:23

龙须面:可在下周碰头看货。我在复兴门。

主题        塑料靴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7-05 00:15:35

靴子外靴略有磨损,系常规使用所至。
内靴磨损较严重,但不影响保暖性能和使用。
这款鞋子较轻、灵敏性和行走性都不错,适合攀冰和冬季徒步使用。

主题        数码相机不在手边,下周上图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7-05 03:31:36

        主题        只卖给有经验的登山爱好者吗,以后可能成为有经验的登山者的人行不行啊!
        作者        jalimy
        时间        2003-07-06 11:52:49

        主题        原因: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7-07 21:51:31

这款帐篷由于上面我说的原因,适用于高海拔登山。对于一般的夏季穿越活动,价格有点贵了(用着心疼啊),住起来不太舒服(高山帐篷为了提高抗风能力外型都比较低矮),重量还大了一些。不过北京周边冬季条件和高山也差不多了,冬季使用倒是很合适
之所以想买给参加登山活动的人,是因为有经验的登山者知道怎样正确使用这样的帐篷,他们能够知道这样的帐篷好处在那里,也会充分发挥他的作用;而对于经验不足的初学者,他们看到他的缺点往往多于他的优点,因此会怀疑他的价值(价格)。
帐篷的正确使用是很重要的。以前我曾经把我的另一款高山帐篷TNF VE25借给几个某学校登山队的小兄弟们用,结果回来给我在帐底划了个大口子,虽然补过了,可总归有点肉疼啊。所以这款售出的MNT24不再接受无条件退还,就是希望购买者能够仔细考虑清楚,使用过程中出现人为损坏,再想退货我是要收维修费的了,呵呵

-------------------------------------------------------------------------

主题        YANGYANG请进!
        作者        网卡
        时间        2003-07-06 12:51:43

以下是无忌二手论坛对器材的成色评定标准
希望绿野也可以参考制定一个类似的标准,避免以后可能产生的纠纷

成色说明 (推荐参考):
注:这些成色说明仅适用可以使用的器材,古旧器材类别不适合这个说明。
99%: 接近新品,未使用过但缺原包装,或有包装及附件但包装和附件已用过,肉眼见不到使用的痕迹,这个成色的关键是没使用过;
98%~95%: 使用过,成色很新,外观无使用过的痕迹;
94%~90%: 有磨损或外观有轻微花痕,但外观完整,无掉漆和外观损伤;
89%~85%: 有少许磨损或轻微掉漆,无外观损伤;
84%~80%: 有划痕或者明显的使用痕迹,无维修史;
79%~70%: 以下有明显的划痕或明显的维修史,但不影响成像和功能正常;
69%以下: 外观磨损,有维修史。

主题        你这个是照相器材,和户外用品完全是不具有可比型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7-07 23:49:55

照相器材除了使用功能外,还是具备一定的保值作用的,所以它的成色都定的非常严格;
而户外用品不是这样的,户外用品在使用过程中一定是不断贬值的。一旦打开包装,只要你拿出去用,不论多么小心,什么“划痕”“损伤”都是必然的,所以它的估价(价格)应该更侧重于使用价值,而不是简单的外观和包装。

        主题        我说了,只是一个参考而已,不过上面也是指使用标准
        作者        网卡
        时间        2003-07-08 08:05:47

1、户外用品也有买了没有用过的,接近全新,也有几乎没有使用价值但可以拆零件的
2、也有收藏的,记得非典前有人卖登上珠峰的冰镐,似乎收藏大于实用了
3、标准是人订的,只是一个建议,方便大家在网上交流而已,最终标准是交易双方确定

        主题        较劲?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7-09 03:27:05

“1、户外用品也有买了没有用过的,接近全新,也有几乎没有使用价值但可以拆零件的
2、也有收藏的,记得非典前有人卖登上珠峰的冰镐,似乎收藏大于实用了 ”

多少二手装备是你提出的这样的情况?有多少可以拆零件的东东、有多少冰镐上过珠峰?
这样的辩论有实际意义吗?你自己琢磨琢磨?

-------------------------------------------------------------------------

        主题        别把个人的问题往坛子里扯!
        作者        老四
        时间        2003-07-07 22:36:32

有什么问题自己解决!

别动不动就把屁大点事就往坛子里贴!

还有一点: 就事论事! 别的废话少说,尤其是文字上的人身攻击!

        主题        别介~~要是偶是斑竹还得上赶着把这种暴露自身阴暗心理式发言转到广州绿野上去~~
        作者        街头巷尾
        时间        2003-07-08 04:22:38

这种人也应该让当地的广大驴友有个提防~~

BTW:致广州“阿姨”
无知就无知吧~~非要喊得全世界都来看明白自己有多龌龊?
以您ID“阿姨”的岁数~~泼脏水这种事难道还不知道弄不好就会悉数浇自己头上?!
这世界又不是谁嗓门大谁有理~~倚老卖老、撒泼卖傻都不是好习惯~~改改吧~~

        主题        嘿嘿,跟俺的脾气有一比。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7-08 05:12:52

只是俺是看这一摊的,还得控制着点自己的嘴巴

-------------------------------------------------------------------------

主题        刚在rei上看的一款轻得夸张的包
        作者        lovefool
        时间        2003-07-08 22:35:02

Kelty Cloud Tech Pack '02款,牌子俺以前没听过,不过在REI上卖得挺多的
看这款的参数
Specs

Specification Description
Volume 3,000 cubic inches~~~~~应该是50L吧
Material Spectra
Fits torso 17 - 19 / 19 - 21 inches
Fits waist/hips 30 - 40 inches
Number of pockets 4 + main compartment
Number of stays 2
Overall dimensions 30 x 14 x 9 inches 有75公分高吧
Average weight 1 pound
~~~~~~~~~~~~~~~~~~~~~~看到了么?才1磅,也就是说才9两多啊!呵呵,
Frame material HDPE
Hydration compatible No
Access / Loading Top
Sleeping bag compartment No
俺觉得真夸张,太轻了,不过价钱可不轻了,呵呵
$329.93 Item 699627
Compare at: $600.00 45% Off!
原价600刀,折后价329刀,我看了有些打折的始祖鸟也就100多刀
附图如下,大家欣赏一下吧
http://www.lvye.org/uploads/lvyebb/445673-kelty.jpg

        主题        注意它得材料Material Spectra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7-08 22:39:40

Spectra是新型合成材料,具有无与伦比得性能。
它得强度是相同重量得钢得10倍。
不吸水,抗紫外线,等等优良的性能...
这个包我估计真的能使一辈子。


主题        太不禁脏了!!!!为什么是这个颜色?
        作者        背包
        时间        2003-07-09 02:10:09

不过要是RMB1000以内,我就不计较颜色了

        主题        因为Spectra的特殊理化性能:它不能染色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7-09 03:32:21

如果要颜色,一般是和尼龙混纺,但那样就降低了它的性能,因此如果追求最顶极的性能,就只能用这个颜色了。
好在因为1。它的强度非常高,因此面料可以做的非常薄,便于清洗;2。由于不吸水,洗完可以快速凉干。所以脏了多洗洗就是了。

-------------------------------------------------------------------------

        主题        今天对黄金狮子无话可说,实在无话可说
        作者        杜帮
        时间        2003-07-09 21:15:27

http://www.lvye.org/bbs/showthreaded.php?Number=447088&page=1&view=expanded&sb=5

丛佳蔓就是这个蔓蔓,一个小女孩而已,是一个签约的T台模特,她不是什么人体模特,也不是。。。大家看看6月23号的精品购物指南的《风格周刊》,有几页在翡翠岛拍的专辑,蔓蔓就是其中一个。

很难受,感觉对不起蔓蔓,我不该带她来绿野。

        主题        很多其他人也有必要反省
        作者        履星家
        时间        2003-07-10 07:32:39

包括所有在山版骂“阿姨”的人,原因已经在山版说明。

另,我个人认为“黄金狮子”这个帖子比较过分,建议该版斑竹对其进行处罚。
(不是弹劾,非职务行为不需要弹劾)

主题        你最近的态度也应该反省以下:不管事情本身的对错,只要你们人多,我就和你们对着干?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7-10 21:27:26

做批评者挺有意思的,能看到事物不同的方面也不错。
不过太刻意就有点矫情了吧?

        主题        对,我不放过出风头的机会
        作者        履星家
        时间        2003-07-11 02:49:01

又开始评估人品?

如果就是论事的讨论也能出风头的话,出就出了,有错么?嘿嘿......

-------------------------------------------------------------------------

        主题        白河攀岩建设基金通告2003-7-10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7-11 01:09:46

2003-3-10通告
收到现金捐款:RMB¥3480
已支出 :RMB¥1180
欠付 :RMB¥2645.24
盈亏 :RMB¥-345.24

本期通告
新收到捐款
周行康(十一郎) RMB¥700
壁虎小组(山羊、裂缝、小崔等)RMB¥200
赵玉燕(小菲) RMB¥100
曹峻(Glacier) RMB¥100
橘子、山猫、芦柴棒 RMB¥300
丁丁、赵雷、赵凯、张清、王茁 RMB¥1000
小计RMB¥2400

新收到捐物
旗云探险 BD吊拉包一只

支出费用
项目 物品 单价 数目 总价 经手人 购买日期 使用情况 款项支出时间
Fixe hanger RMB¥6.20 50# RMB¥310 伍鹏 2003-4 使用中 2003-4已付清
Hilti Bolt 12*55 RMB¥1.57 50# RMB¥78.5 伍鹏 2003-4 使用中 2003-4已付清
Hilti钻头 10mm RMB¥16 2# RMB¥32 伍鹏 2003-4 使用中 2003-4已付清
Hilti钻头 12mm RMB¥18 1# RMB¥18 伍鹏 2003-4 使用中 2003-4已付清
小计RMB¥438.50

合计收到现金捐款:RMB¥5880
已支出 :RMB¥1618.50
欠付 :RMB¥2645.24
盈亏 :RMB¥1616.26

        主题        最NB的白河路线之一:龙云山小柏树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7-11 01:19:29

今年春天4个星期的战果

-------------------------------------------------------------------------

主题        关于投诉拉肚子,车夫请进
        作者        mudplayer
        时间        2003-07-11 04:56:16

我找不到你的投诉原贴了,你的前几项投诉内容,以前我已作过解释。关于投诉拉肚子使用系统帐号suicide一项,我已在维护小组版核实,艳阳天证明suicide不是系统帐号,拉肚子是钻了空子但没有利用root权限。

附原贴:

标题 关于车夫投诉拉肚子,艳阳天和拉肚子请进
作者 mudplayer
时间 2003/07/10 10:15

我想知道,自从有了自杀功能后,suicide是不是作为系统账号不能注册了(按说应该是不再允许注册才对)?
也就是说,拉肚子到底是利用漏洞以普通网友身份合法注册了suicide这个账号,还是利用root权限拥有了suicide这个账号?

标题 回复 [Re: mudplayer]
作者 艳阳天
时间 2003/07/10 14:54

有了自杀功能后,suicide并没有禁止注册。
一来是当时疏忽,二来也没有想到会有人注册这样的名字。

        主题        你真实闲的无聊了吧?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7-11 21:41:55

“拉肚子”注册这个无聊的帐户,固然可气;
“车夫”就这个问题搀杂不清,更是讨厌;
而你竟然把这种无聊的网络恩怨引发的闹剧当个正经事来办,真是愚的可以。

就是因为对这种行为过于纵容,网站才变成这样的烂摊子!

        主题        这是对技术人员的管理问题
        作者        mudplayer
        时间        2003-07-11 22:25:06

你看现在网站不断碰到技术问题,拉肚子工作太忙顾不上。静态网页根本没人管。所以技术小组扩充是必须的,而技术小组的实际权限比我这个系统管理员还大,必须有严格的规定并执行。

-------------------------------------------------------------------------

主题        关于蔓蔓一事,我的观点
        作者        mudplayer
        时间        2003-07-10 21:47:25

首先黄金狮子,他的语言绝对的不妥,不管对方是19岁的小姑娘还是40岁的中年人,不管对方是不是绿野的人,这样的用语都是不文明的。个人建议狮子该为自己的用语不当向蔓蔓道歉。

阿卡未经蔓蔓许可发表照片,也欠妥,晨峰说得很清楚了。

杜邦,你说你把蔓蔓带进了绿野。我不知道你是怎么向她介绍绿野的,世外桃源?你该明白不管是户外活动还是网上争论,绿野都是成年人的活动,而以蔓蔓的年龄、经历和心态,并不很适合,你给她打预防针了吗?绿野的温暖和归宿感以同甘共苦为基础,希望她能明白。

事情的争论扩大化,扩大到了网站的定位问题。这个问题,我现在可以说,在我准备起草的网站定位和版块划分及定位中,都将明确以户外为主,以目前铁杆的组成,相信不难通过。

主题        基本同意你的观点,另外
        作者        网卡
        时间        2003-07-11 13:43:09

补充一下
1、绿野有很多人对摄影并没有特别的爱好,希望大家看到一张照片的时候不要过于大惊小怪,另外在言语上也适当注意分寸。有机会请大家关注一下www.fengniao.com和色影无忌。
2、对待发生的问题,希望大家冷静一下再发言,不要道听途说,更不要起哄
3、至于绿野的定位,我想就是定位再明确也会出现有争议的帖子,其实给各个版主做一个思想上的统一就可以了,看见不适合的帖子及时删除就可以了,没有必要等事情扩大以后再来处理。

        主题        在补充两点:-)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7-11 21:51:26

1。在绿野发摄影“艺术”照,就跟在户外店买时装一样古怪-本不是一路子的东西。真是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真是想交流学习,还是上蜂鸟和无忌吧。和张德培下围棋、和聂卫平打网球有什么意思?
2。“不是行家的我不听,有种拿XX来”。套句钱种书的话“我虽然不会下蛋,可也知道什么样的蛋是臭的”

-------------------------------------------------------------------------

        主题        请有选择的发照片
        作者        mudplayer
        时间        2003-07-11 21:36:09

否则只好一起移到活动照片版了

主题        这里是你管还是我管?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7-11 21:58:52

-------------------------------------------------------------------------

        主题        谈谈我对阿卡塞罕坝的一些感想。
        作者        了此残生
        时间        2003-07-16 01:14:50

纷嚣之后,需要冷静。

第一,我们事实全貌清楚了吗,我们还没有看到领队的总结,可以贸然下结论吗?甚至已想到这个结论后该如何如
何了。我们的耐心和智慧何在?

第二,指责的声潮已超出了原本想探讨得失网友和活动参加者的初衷,变为了愤怒的宣泄,甚至有人恶毒的人身
攻击;ORG和INFO发了那么多贴,重复还是过度的宣泄?
而斑竹就此事件反复加红勾,出于一种什么样的想法?
我真没看到过在绿野如此多的嘲讽,指责,挖苦,含沙射影,辱骂一个活动发起人,一个普通人。
我们的宽容和厚道何在?

第三,在指责的大部分网友中,我没看到几个熟悉的名字,估计曾参加的活动寥寥,你们的体会全面客观吗?
当160人问一个人各种问题时,换位思考,换成您,会怎么样?
我们的理解和理智何在?

第四,此次活动应该是出发前的功课做的不够,活动中组织的不好,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客观的总结。
至于有网友指责组织活动敛财的问题,我个人极其鄙视这样的是非人,你有证据轻易说出这样
严重的指控吗?
我们做人的良心何在?

第五,在唾沫快淹死一个普通人的时候,大家想做什么,目的何在?
判一个人死刑还是要他下跪谢罪?他只不过是没做好一件想做好的事,
我们的目的何在?

第七,我不认识阿卡,
此时面对过多的不理智的指责,甚至恶毒的辱骂和诬陷,
此时我要和他站在一起!

主题        关于打红勾的问题
        作者        履星家
        时间        2003-07-16 02:20:16

已经在建设版解释了。
http://www.lvye.org/bbs/showthreaded.php?Number=454835&page=0&view=expanded&sb=5?=

由于网站目前并没有针对活动过程中出现争议的裁决机制(只有一些关于论坛管理的规则),我一直认为活动的管理和论坛的管理对绿野是同样重要的,曾同时起草过《活动章程》和《斑竹管理办法》,可惜只有后一个得到被重视并得以完善、实施(可是又在建设版看到还在讨论表决这个规则,不知道怎么回事)。

我已在建设版呼吁解决此类问题,在此问题被解决之前,保留风版的相关帖子是有必要的,因此打上红勾。

顺便解释一下,在斑竹的操作里,“打红勾”这个操作的名称叫《保留此主题》,可见除了对待精华帖以外,斑竹可能会仅因为帖子有保留价值而打上红勾,这与斑竹是否赞赏其内容并没有联系。

        主题        “我一直认为活动的管理和论坛的管理对绿野是同样重要的”,同意。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7-16 02:26:11

-------------------------------------------------------------------------

        主题        周日白河第一次攀天然岩壁,感觉有点爽:D
        作者        forrest_gump
        时间        2003-07-14 22:47:35

感谢大家的帮助,让一个无装备的新手体验到了成功。
照片周四才能取,我会放在首体,大家可以去认领自己。

        主题        互助和AA制是绿野的一贯精神,有机会再一起出去!
        作者        山泉
        时间        2003-07-15 07:00:13

        主题        我该添置些基本装备了
        作者        forrest_gump
        时间        2003-07-15 22:08:31

不知道美军二战钢盔合不合用?就是拯救大兵那种。

        主题        不行。实际上工程用安全帽也不符合安全标准。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7-16 04:05:30

攀登头盔有严格的安全规范。要求能够抵御一定的冲击。对于更大的冲击,要求能够通过结构破坏来吸收冲击。
如果一块大石头砸到钢盔上,估计钢盔没事,可人的颈椎或颅骨就要完蛋了。
国产的安全帽反正我是不敢相信,不过总比没有强。

主题        还是喜欢天然岩壁,室内的就是找不到感觉
        作者        幽香
        时间        2003-07-16 03:08:39

主题        室内是基础,我在馆里练了十周了
        作者        forrest_gump
        时间        2003-07-16 03:45:45

        主题        我个人认为天然岩壁对初学者是更好的选择。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7-16 04:33:52

从培养兴趣、攀登感觉,丰富经验上,人工岩壁都没法和天然岩壁相比。
人工岩壁对训练有作用,不过那只是攀岩的一个方面(过程)。

-------------------------------------------------------------------------

        主题        我用另一只眼看绿野
        作者        狗豆
        时间        2003-07-17 07:22:49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来寻找光明。

绿野给了我绿色的希望,我用它在生活中寻找勇气。

经过了热闹的争吵!终于在当事人的总结中结束了。通过这次网上的评论,我发现主席他老人家真的是很英明。“有人的地方就有左和右之分”。:)

不知道大家,或者是绿野的老驴们以及新驴,是否从这次的争执中发现了问题,准备解决问题。绿野的公约、以及活动管理是否应该再有进一步的增添和设定考量机制,让每一个进入绿野的人,即能够享受到绿野带给他们的乐趣,也能够很清楚的知道在绿野应尽的义务。

大家都在说绿野是自助式的活动,我想自助的道理大家都应该懂。成如高棉兄讲的我们都是成年人,对于应该作什麽,不应该作什麽,什麽是危险、什麽不是危险,自己应该有一正确的判断,然后在决定是否行动。不要给任何人增加任何负担,这句话适合于领队、也适合于队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真正的“志同道合”的玩伴。

但是,大家为何都来到绿野,大家是否想过?如果绿野仅仅是因为这一点,会有那样多的人像小溪一样汇聚而来吗?我想肯定不是。

在绿野的精神里和活动中,肯定更多的体现了友爱、互助、无私等等大家在带着面具社会里不容易见到的东西。谁能够说互助不是人与人之间的一部分,谁能够说友善的面孔和语言不是人与人交往的一部分,谁能够说无私不是人与人之间精神沟通的标准。

在我刚刚到绿野时,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内容大概是这样:绿野的GG MM们在这样一个团结、友爱、互助的家园里,是不是很容易产生恋情。文章中不免透露出一种担忧。:)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上面的所函盖的那些人性的光辉闪烁,如何才能有这样一段文字。

现在的绿野我们是否还有这样的精神呢?我想应该还是有的。如果没有了,我想也许就会有很多人不在了。也许我就是其中的一员。

绿野的不断扩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什麽,是因为那些绿野的老驴们所作出的贡献。他们在每一次畅游山水之间的时候,也默默无闻传播着一种精神、一种理想、一份无私。每一个参加绿野活动的人我想都是希望把友善、正直、坚韧、带到绿野;因为我们原本互不相识。每一个参加绿野活动的人也都希望带走一份美好的回忆。对自然的留恋、对朋友的关心。

绿野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财富。每一篇游记和功略都吸引并帮助着游离于绿野之外的人,本人是受惠者之一。但是错误也是绿野的财富,也许它并不能给外人所看见,也许它真的很痛,可我们要认真对待它。不说出来我们如何能够进步,没有争执,也不可能有思想。

从这次的活动和事后发生的争论,我们是否已经远离了上面的宗旨呢?这不是新驴、老驴之间观念不同的事;也不是ZN和FB之间的差异;更不是自助和互助的问题;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希望每一个来到绿野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现在事情已经结束了,一切应该归于平静,领队和队员都应该很好的检讨,包括我。我承认有些过于激动,但总是事实,没有编造。希望阿卡今后能成长为像高棉一样的领队,毕竟名气是作出来的。也佩服阿卡的勇敢,毕竟我是没有能力和这样的勇气靠一个人的力量带这样大的队伍的。但也希望绿野以后不要在组织这样大的团队了!

对于将我列入黑名单的人,我就真的搞不懂了!心在何处呢?

多余的费用捐给网站,想那些为绿野作出过贡献的老驴致敬!

主题        两句话.
        作者        了此残生
        时间        2003-07-20 11:31:14

1.无证据和事实的指控事实上与诬陷无异.
2.每一块队员的钱都重若千斤,不能有意或无意的疏忽.

        主题        “无证据和事实的指控”-证据(程序)的合法性也是个问题。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7-20 13:02:02

比如在绿叶稍微混过一段时间的,都知道有些人在AA的旗号下通过某些方式敛钱,但是由于没有合法的证据(程序),无法提出有力的指证。

比如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查到某些违规(比如骂人)马甲的来由,但这种方法的程序正义性会受到质疑。

到底应该怎么办?是为了程序正义放任这种人的存在?lvye的管理和一个社会的管理有可比性吗?

-------------------------------------------------------------------------

主题        我为阿尔金山列的个人物品清单,欢迎提建议
        作者        mudplayer
        时间        2003-07-23 03:02:58

个人必备常规物品:证件、钱、车票、手机及充电器
个人生活用品:洗漱用品(毛巾、牙刷、牙膏、香皂、洗发水、剃须刀)、拖鞋一双、短裤两条、文化衫两件、内裤两条、手纸一卷

个人娱乐用品:书一本、discman一只、CD一包、游泳裤一条、5号电池8节
个人摄影器材:G1一个,u2一个,FM2一个,镜头4只,三脚架一个(也可能最后嫌沉不带)、胶卷100VS 10个。

个人装备:
服装:冲锋衣裤一套、抓绒衣裤一套、排汗内衣一套、棉袜两双、毛袜两双、睡袋袜一双、抓绒帽一个、防水袋两个、登山鞋一双
技术装备:高山靴一双、卡式冰爪一副、长冰镐一只;安全带一根、主锁一只、快挂一只、上升器一个、下降器一个、菊绳一根、冰锥一根;头盔一只;
其他装备:高山镜两只;睡袋一个(marmot);GPS(etrex summit)一个;劳保手套两副、抓绒手套一副、Gore-tex手套(单层)一副;备用炉头一个(camp3);保温水壶一只(1.2L或 1.5L);头灯两个、7号电池6节、2号电池8节;瑞士军刀一把;防水火柴一包;套锅半套、金属勺一个;电子表一只

药品:防晒霜一瓶,思密达3小袋,黄连素一板,感冒通一板,青霉素2颗,好得快一支,创可贴一包

行军食品:水果糖20颗,怡口莲20颗
备用食品:速食米两袋
应急食品:Powerbar两条,人参含片6片

        主题        强调必须携带的物品!
        作者        贡宝才丹
        时间        2003-07-23 20:30:38

保温水壶:
我们在大本营有保温桶,烧的开水放在里面储存,很方便。在突击营每日烧两至三次开水,烧开后灌到个人的保温水壶里。如不带保温水壶,喝不到热水。
头灯
羽绒服

        主题        贡宝,自己要带药吗?你那里有红景天吗?
        作者        海拔
        时间        2003-07-23 21:22:20

        主题        红景天基本上就是安慰剂,没什么用。高山反映主要靠主动适应,不主张用药品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7-23 23:50:02

要是想用药,就用阿司匹林、肌苷;
再厉害一点就是乙酰唑胺(高原一号),不过一般的药店没有。磺胺过敏的不能用。

还有关于急性高山反应的应急治疗、利尿剂等。详见以前的讨论帖。

-------------------------------------------------------------------------

        主题        探讨攀岩对膝盖可能的影响
        作者        嘉陵江
        时间        2003-08-12 02:51:31

参加户外活动已经有较长时间,也有一些自虐经历,我的膝盖一直运转良好。上周9―10号的北东穿越中,左右膝盖彻底P在北东山脊上(经受的折磨犹如自己打下门牙和着血吞下)。检讨原因,个人认为跟攀岩练习中膝盖保护不够重视有很大关系,现将相关经历作如下陈述,供大家探讨。
五月底开始学攀岩,训练中比较重视拧膝练习。六月底为恢复身体状况,负重大香八拉,在望京楼下撤过程中左膝不适,两日后恢复正常(没有重视)。七月中旬小西湖定向越野,结束时左膝不适,次日无不适感觉(有所疑虑攀岩对膝盖韧带的影响)。为准备连穿活动,上周参加了绿野红炉队的北东穿越,在北台2400―2800途中左右膝先后不适,北东山脊穿越中疼痛逐渐加重,彻底P掉(右膝状况更差,两侧按压有轻度疼痛感)。到今天为止,左右膝盖无明显红肿状况,个人估计:膝盖两侧韧带因拧膝以及其它一些受力动作改变原有的受力结构,膝盖承受力下降,不能承受原有的大强度冲击,造成膝盖韧带损伤。
个人认为解决方法:受伤后多修养,配合循序渐进的恢复练习;基本恢复后加强韧带和相关肌群的强度练习;运动中注意膝部保护(护膝),一定要循序渐进(惨痛的教训)。
提请各位攀岩爱好者注意,多提有建设性意见。

附:近来已听说攀岩爱好者中有多人膝部受伤(具体情况不清楚);徐洪波讲韩国一顶尖高手膝盖已废掉。

        主题        初学者应该避免这样一种倾向。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8-12 07:55:30

即盲目的为追求人工岩壁的难度而玩命的做身体负担不了的训练或动作。
从某种意义上说,徐洪波这样的竞技高手是不适合普通爱好者学习和模仿的。他们所鼓吹的一些东西也未必是全面的。多爬一爬天然岩壁,培养攀登感觉,不要勉力追求过度的动作。

-------------------------------------------------------------------------

        主题        四姑娘山大、二、三峰计划(恳请各位给予建议),感谢!
        作者        老虎28
        时间        2003-08-15 05:14:48

前言:
1、本人没有去过雪山,经验没有,本次计划也是查阅了很多前辈留下来的文献,在此感谢。
2、可能有些贪,9天时间,大、一、二峰,自己都不知道体力成不成,不过看了一天的前辈攻略,认为还是可行的。
3、安全问题一直是我担心的,所以除去装备要齐备外,向导准备雇两个人,另看情况雇马匹。
4、征同走者5-7名,体力一定好,有雪山经验(因为我没有),没有什么病,有韧性,平衡能力好,灵活。
5、计划出发时间9月12日

行程计划:
0天出发,
1日到成都.(t7 19:18,, K117 18:28)
2日,成都到日隆. 吃饭住宿,查看海子沟,或随便走走,
3日,在3700米高度活动适应海拔
4日,上到大本营.(下午 4:00左右到达,营地海拔约4600米),扎营, 帐内做饭
5日, 早上5起床, 登顶三峰(5665米)并下撤到4600营地
6日,早上5点起,登顶二峰(5455米)并下撤到4600营地
7日,早上5点起,登顶大峰(5355米)并下撤到海子沟
8日,从日隆回成都
9日,成都回北京

请诸位多提意见,越多越好。

        主题        对于新手而言,这样的计划基本上是不切实际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8-15 08:36:07

登山不是简单的体力活。
连续的登山,要求不仅仅有超人的体力保障,更重要的是“心气”,也就是维持心理上的兴趣和兴奋,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在高山上,登顶一个顶峰之后,人是很容易放松下来的,身体的疲劳和精神上的松懈,也导致了下山比上山的事故要多。对于没有丰富经验的初学者而言,再奢望登令一座山,不但是困难的,也是很危险的。

从具体的层面上说,你的计划连机动时间都没有,更是不具有可操作性。

--2日,成都到日隆. 吃饭住宿,查看海子沟,或随便走走,
对于第一次上高海拔,还是谨慎为妙,这一天应该休息,不要四处溜
作者: 科友影业    时间: 2005-1-12 09:46
标题: Kristian生前文集第五部分(lvye.org)/part 10
        主题        请大家谈谈雪锥的制作。
        作者        e.tu
        时间        2003-08-23 11:14:44



http://www.lvye.org/uploads/lvyebb/511279-DSC_0001.jpg

        主题        从照片上看,铝合金的壁好象有点薄了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8-25 22:40:21

我用的是3-4mm的铝合金来做的,一端销尖,便于插入雪中。
保证强度的条件下,可以多打一些孔,减轻重量。
如果有条件,可以用细钢丝连接。
雪面的保护要求不象垂直冰、岩壁要求那样高,一般承重3-4百公斤力就差不多了。

        主题        老K啊问个问题!
        作者        芦材棒
        时间        2003-08-26 12:15:58

http://www.emg.com.cn/item.asp?mode=Snowtube

这款雪锥如何在上挂锁啊?
是不是必须用钢丝穿?
有没有现成的配件买?
北京有吗?
另外
北京有POWERBAR卖不?
那里有?

多谢了

        主题        Powerbar 含有大量high fructose corn syrup,对身体没好处,最好别吃。
        作者        janeclimber
        时间        2003-08-26 19:11:39

        主题        那个那个*^_^*。。。英文是什么意思呀?有什么坏处呢?
        作者        角落
        时间        2003-08-27 03:14:15

主题        fructose是果糖。前段时间看了个文章,大意是果糖是人体代谢不能处理的物质,相当于垃圾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8-29 04:00:31
-------------------------------------------------------------------------

主题        2003阿尔金登山日记(上)
        作者        mudplayer
        时间        2003-08-22 07:27:58

2003年8月阿尔金山日记

前言
实话说,阿尔金山对我没有太大的吸引力,选择它,因为这是绿野第一次正式公开组队登山,我希望能在享受登山乐趣同时,也能为绿野的雪山活动出份力。下面的日记是根据录音,回忆整理而成。

8月3日 出发
一连两天,把工作问题完全抛开,全心整理行装和网上交接事宜,到3日下午,终于可以边浏览网页边等待出发的时间到来了。晚上的火车,绿野8名队员出发,2名女队员豌豆和小力提前两天出发先去适应。送行的除了队员家属外,还有几位绿野的朋友,大多是大雪山训练营成员,闻过名也见过面----从活动照片版。易普拉辛在开车前匆匆赶到,送上了一只大西瓜。车厢外闪光灯此起彼伏,一片热闹。
车出发不久roof就拿出厚厚一叠身体健康表格,每人一份,要记录从登山开始到结束每天的详细身体状况,诸如心跳体温排尿睡眠之类的。我一测量吓了一跳,体温37度,心跳84次/分钟,实在是糟糕之极。


车开前准备拍合影

8月4日 火车上
一觉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测体温和心跳,这在后来基本上成了每天的头等大事。体温36.8度,心跳63次/分,回到正常水平,让我松了口气。
醒来时火车就停在河南境内,据说是线路故障,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反正火车重新正常行驶时已晚点8小时。这晚点8小时给我们的登山造成了很大影响,不过这已是后话,当时给我们的直接影响则是roof急得上火,嘴唇开裂牙齿疼。4日这一天,roof主要是和装备狂他们练习打绳结,我则一直在呼呼大睡,等晚上我精神了时,发现roof急得上火了。原来roof事先联系在兰州的家人给我们送牛肉和大饼做火车上的食物,火车正点到兰州是晚上7点半,晚点8小时后就变成了凌晨3点多,而roof的老父亲还坚持要亲自给我们送食品,这一路上可把roof急的,因为他父亲到车站要1个多小时,晚上没车,只能提前到车站等着,再等天亮后离开车站。5日凌晨4点,车终于到了兰州。车出兰州后,其余队员都在酣睡中,我和roof开始大嚼牛腱子。那么多的肉和饼,我们8个人一直吃到了敦煌。


火车上抓紧时间练习绳结


父子情深

8月5日 敦煌-BC
下午5点50左右,车到柳园,我们的行李在站台上堆成了小山,其中roof的一个大驮袋尤其显眼,那里面是roof帮甘肃队员和上海队员从登协租借的高山靴冰镐安全带等等。roof熟门熟路地找到小红帽把我们的行李送出了站,只花了30元,否则若按正常的方式出站,我们超重的行李要被重重罚上一笔。

顺利出站
车站外飞虹队安排的车已经等了一天,我们迅速上车来到敦煌。在敦煌,换车、少量采购后,作为进山前的晚餐,全队去饱餐敦煌名吃驴肉黄面。8个人吃光了小店剩余的4斤多驴肉还意尤未尽,直呼过瘾。不过后来有人因为驴肉吃的太多而影响了高山适应,以至于一提驴肉黄面就咬牙切齿。
9点,车出敦煌,没多久即发现路旁停着两辆汽车,象追尾了似的。我们车经过后停下,司机担心是当地的车出了车祸,想去看看,roof也鼓励说该去看看,于是下车去察看,我凑热闹似的也挎着相机去了。走到跟前才发现是一起严重的车祸,对面的运货大车逆行迎头撞上了一辆中巴车,更要命的是车祸显然刚发生没多久,受伤的人还在车里面。我当时没注意具体是谁,反正我们的队员帮助打开了中巴车车门,进去帮助伤者下车。我则犹豫是否该打电话报警,问我们的司机,他也犹豫,不知道当事人是否想私了。当时我们对车祸的严重程度还不了解,否则就根本不该犹豫。我们大声问,需要报警吗,车上有人回话了:快报警。我拨通了122,将手机交给了我们的司机,他是当地人,自然是最适宜的报警人,我则也钻进了中巴。这时车内的伤者都已下车,唯有司机被卡在驾驶座里动弹不得。司机脸色惨白,但还没有休克,一直在哭喊着妈妈。我们尝试直接搬司机,卡得很紧不敢蛮来,又尝试拆除他的座椅,也失败了。于是我们决定等救护车来了再说。以我们有限的急救知识,只知道这时候不能乱来,否则有可能对他伤害更大,这里离敦煌很近,又成功报警,等待是理智的做法。Roof让人从车上取来健力宝,喂司机及伤者喝下,我下车检查各个人的伤口,没发现还在流血的开放性创口,也只剩下等待可做了,于是我开始四处拍照。警车和救护车同时来到,我直接带着大夫进了驾驶室,他检查了司机瞳孔后,指挥我们把司机强行拉了出来,这个过程我没有参与,而是闪在一边拍照。最后一个伤员抬上救护车后,我们赶快召集人上车,交警本想让我们写笔录,司机赶快解释我们都是帮忙的,从北京来登山,还要赶着进山,我在旁边来了句 “你们辛苦了”,交警啪的立正敬礼,给我们放行了。整个救援过程大约1小时,我只觉得我们的处理及时、理智而有条理,应该说尽我们的能力了。同时我有些害怕,假如我们的车翻在了山里,手机没有信号,我们自己能够处理吗?
车过阿克塞,进当金山前,被交警拦下了,原来我们的车灯亮度不够,开山路危险,交警要求天亮后再上山。Roof上去鼓动三寸不烂之舌,把我们的司机夸了一番,正好把刚发生的救援拿来说辞,足足10多分钟,终于让交警放行。
凌晨2点,车到当今山口,换乘在那里等了一天的吉普车,这下比较拥挤,司机旁边挤了我和roof,后排则挤了5个人,等到3900米处接了豌豆和小力后,就更加拥挤了。车行在达阪上,由于黑夜,看不清周围的环境,只能看见车灯所照之处。这里没有路,只有以前留下的车辙,roof介绍说他们去年来时就迷了路,只好由他返回阿克塞请有经验的司机来带路,也就是现在给我们开车这位司机。凌晨4点多,我们终于到了大本营,甘肃飞虹队已等了一整夜,大家没什么好多说的,赶快安排睡觉,我们分成两批,一批睡班用大帐篷,我和另外几个人则睡在大卡车的车厢里。


车祸


援救

8月6日 BC
5 点睡觉,8点就醒了,晚上睡得不好,典型的高山反应,好在心跳78次/分,还不错。旁边的装备狂则抱怨说不知道晚上睡觉要带帽子,感冒了,心跳98次/ 分,体温是多少则没测。出车碰到老旺,他从昨天到大本营就状态不好,可能路上救援时太用力,胃里也一直不舒服,今早感觉仍然不好,体温37度多,有些低烧,没测心跳。他和装备狂,到底是正常的高山反应还是真的感冒发烧,要到明天才知道,而高山反应引起的初期症状,一般认为该硬抗(适应)而不是用药。进入大帐篷,却发现豌豆也在发烧,她已适应两天了,不该是高山反应,得用药了。照顾她的小力很委屈地说,队医不管药,只给了红景天。我知道我们的队医是甘肃飞虹的李倩,总指挥袁伟的夫人,去年第一个从阿尔金山南坡登顶的,应该是经验丰富,怎么会给红景天而不是退烧药呢。出门找到roof,告诉他豌豆在发烧,说了一下自己的意见,认为应该用退烧药不该用红景天,建议他向队医要药。这时旁边有人接话,说已经给她用退烧药了。原来队医就在旁边,我不认识而已,转而和她直接交流,她说用的是退烧药而不是红景天,不信可以去看药袋。我疑惑地重入帐篷,找小力要来豌豆吃的药一看,是头痛粉,确实不是红景天。不过用头痛粉退烧我是第一次知道,因为我自己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又出去向李倩确认,她说他们一般就用这个退烧,效果来得快,并说如果中午豌豆的烧还不退下去她将用别的办法。从这件事我意识到两个女队员和甘肃队的关系有些问题,于是趁适应的时候和小力好好的聊了几个小时,原来她俩提前来到后,在和甘肃队的接触中出现了一些不愉快,这些不愉快一直憋在心里不好发作,但从言行中还是流露了出来。我仔细听了小力诉说的每一个不满后,认为这些小事大多数不该怪甘肃队,在我看来都是些很平常的小事,只是双方理解不同出发点不同而导致了观点上的差异。于是我决定去找roof谈谈,因为我不知道兰州方面是怎么看待这些事的,小事情累积多了不解决有可能引发大问题的。找roof,一来他是我们北京绿野队的队长,是整个联合登山队的攀登队长,二来他和袁伟是多年的山友,他们之间可以有话直说。正和roof说时,碰巧袁伟来到旁边,于是改而直接和袁伟交流。袁伟是个豪爽的西北汉子,我也就不兜圈子,把我知道的和认为的全说了一遍。袁伟也表示是交流问题,并表示愿意为以前的不注意交流方式向两位女队员道歉。我们约好,各自向自己的队员解释,对于已有的矛盾和可能产生的矛盾,及时交流,化解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下午绿野队全体队员开会,roof讲了今后几天的计划和注意事项,我则讲两名女队员和飞虹队的矛盾,我对此的个人看法,与飞虹的交流经过等,尤其指出,这次登山的性质有别于商业登山,也有别于纯粹的 AA登山,我们所习惯的绿野AA方式,不可能用到这样大规模的联合登山中来。另外则介绍了一些高山反应的知识,症状及克服方法。
到傍晚7点,经过一天的适应,绿野队中,不但没有好转,反而一半以上的人症状加重,发烧的、呕吐的都有。我自己体温36.9度,头疼,轻微腹泻。Roof 以前几次来阿尔金山都是不需要适应的,这次可能是在北京呆了一年的缘故,竟也感到轻微的不适,但他还是准备明天按计划上C1。我则犹豫,明天是留在BC照顾队员呢还是上C1帮roof修路,最后想想留在BC也于事无补,还是决定上C1。当晚飞虹队准备补开欢迎会并放电影的,我感到很累于是就早早睡下了,以至于登山结束后我也不清楚,我们这个联合队一共有多少人,具体怎么组成的,一些队员的名字也叫不上来。
今天一直在不停的说话,是我几次登山中感觉最难最累的一次,我不知道效果怎样,反正我是尽力而为了。飞虹队和外面电台联系时说整个队伍状态良好,北京只有个别队员有轻微反应,希望借他吉言,祝我们好运。

8月7日 BC-C1
早上起来,简单地喝了两小碗稀饭(怕腹泻不敢多吃),问清出发时间是10点后,就开始整理自己的背包。昨晚入睡前已想好要带的东西,所以没有花多少时间。整理的原则就是尽量精简,使用2号电池的大头灯是第一个被清理的,那样就可以少背8节2号电池,我们不走夜路,这里天也黑得晚,一个二极管头灯就够了。相机中数码和u2是肯定要带的,FM2的几个头和三脚架是肯定不带了,犹豫一下之后带上了机身和20mm头。Mp3在掂掂分量之后也带上了,多余的衣服全部放下,最后背包大约不到15公斤。抽空测心跳,居然有90次/分,可能是没测静止心跳的缘故,应该稍高于80次/分才对。
9点半,小力出发,9点45,江南地主出发,10点,我也准时出发。从BC到C1升高大约600米,昨天陕西台的王普空身往返用了3个多小时,我预计5到 6小时走下来。一路上严格按自己的节奏行进,每半小时不下包休息1分钟,每小时下包休息5分钟,喝一口水,吃一颗糖。远远的看见了江南地主和小力在休息,我仍按自己节奏行进,后来赶上小力,她说她眼睛不舒服流泪,我得意地取出备用高山镜给她,趁机吹嘘了一番。不知为什么,很多人不重视高山镜这个装备,以前假行僧去玉珠,因为使用夹片墨镜得了雪盲,这次老旺仍然用的夹片墨镜,本以为我的备用镜会给他,没想到小力先用到了。告别小力没多久,就看见地主在向我招手,原来已经到了C1,看看表,12:55,用时近3小时,比想象的快。C1只扎了两顶帐篷,是4日兰州队带着民工建的,同时把燃料和食品也运上来了,帐篷扎在凹地里,不走近很难发现,地主昨天来过一次,今天仍然花了些时间才找到。地主接到小力后就进帐篷休息,他说反应严重想吐,准备先睡到下午再起来。我也在帐篷里躺了一会,忍不住又出去看,正好看到老赵上来,没发现C1,还在准备继续向上走,赶快招呼过来。我和老赵休息片刻,就赶快又搭了一顶帐篷,后面还有弟兄要上来呢。正搭帐篷时甘肃队的王戈上来了,大喊地主出来再支顶帐篷,地主躺在帐篷里不肯出来,王戈一怒之下放下包又回BC了。
我坐在外面,没多久游猪和装备狂也来了,装备狂状态很差,我问他,帐篷就在50米外,你自己背包过去还是我帮你背?装备狂咬咬牙:自己背。过一会老旺和匣子也上来了,他俩看上去状态不错,也没让我背包。最后上来的是上海的小林,我直接接过了他的包,坚持背到离帐篷10来米的位置再还给了他。上海队的 dollar上来得飞快,只用了100分钟,但她进帐篷躺下后就没再出来,说感觉不好。
装备狂体力很差,说走不回BC了,但他没带睡袋,希望能和大家一块挤挤。匣子也没带睡袋,他本来就准备下撤BC的,老旺也是准备回撤的,没呆多久就喊头疼要下撤,他和匣子一块下撤,但后来老旺又返回C1,送来了一壶板蓝根。我当时躺在帐篷里迷迷糊糊的,没搞清楚时间,还以为老旺回到BC重又上来了,后来才知道是半路碰到了王戈,那板蓝根本是王戈带的,老旺特意送来C1。迷迷糊糊中,听见roof到了,这时已经下午6点,出帐篷一看,roof正在帐外坐着,疲惫不堪,他带了两个包,除了他自己的东西外,他一个人背上来了所有修路用的装备:300米绳子、几十个冰锥快挂等。我没敢尝试他的包的重量,肯定有30 多公斤。Roof进帐篷躺下,很快发烧到37.7度,心跳120次/分,典型的由于劳累诱发高山反应。我登时想起了《两个人的攀登》,在慕士塔格,两名广州队员没有很好的适应就拆BC建C1,结果诱发了严重的高山反应,而他们的负重只是20公斤。游猪没有精简背包,有23公斤,到C1后也感到状态不好。
全营地只有我和小力、老赵还能走动,于是我们开始准备晚饭。紧接着发现两个问题,C1有GAS罐和大的液化气罐,但没有炉头,另一个更大的问题是,搜遍 C1,有咖啡、果真等各种饮料,有大量的火腿肠、巧克力和罐头,但没有任何主食。询问roof,他说明天飞虹队将带大气罐用的炉头和主食上来,他自己带着炉头和一大块牛肉。于是我取出自己的备用炉头和备用食品:一袋方便面三袋速食米,加上小力的一袋挂面,开始晚饭制作,我惊讶地发现自己居然成为了主厨。我首先公布原则,先保roof,再管病号,最后是我们三个人,保roof的原因很功利,明天修路还得靠他呢。没有大的盛水容器,只好用保温壶打水,用我那小套锅和roof的饭盒同时烧。第一锅水冲果真后送到上海队的帐篷,给了地主和dollar,第二锅水泡唯一的一袋方便面,加上大量的牛肉,送给了 roof,第三锅水给了游猪和装备狂,但据送水的小力说,他俩连回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根本没喝。相比之下地主胃口不错,还吃了几块牛肉。第四锅水泡了速食米,第5锅水则下挂面,加草菇罐头。小力和老赵对速食米没兴趣,都是我吃了,老赵吃了些挂面,小力则喝了些面汤。第6锅水仍是挂面加草菇,送给了小林,但他只吃了很少一点。然后就开始烧晚上喝的水,我没带羽绒服,渐渐地感到冷得受不了,就先烧了一壶水回帐篷,留下小力和老赵接着烧水。
我和roof、小林一个帐篷,当时9点,和他们交谈我才知道了一些原来不知道的事。原来昨晚豌豆发高烧到了39.8度,非常可怕,从12点半开始吸氧,一直到3点半。Roof作为队长自然没睡好,和豌豆一个帐篷的小林则一夜没睡好,一直陪着豌豆聊天。令人欣慰的是,早上豌豆体温降到39度,到中午roof 出发时已降到37.6度。小林由于一夜没睡好,今天上C1时又走得太快,只用了两个多小时,所以不行了。Roof除了没睡好,主要是因为负重太重,他觉得自己的状态最好,不忍心让其他队员分担公用装备,就一个人背所有的装备慢慢走,一共走了6个小时。我指出,慢虽慢,但这做功是少不了的。吃了游猪的阿斯匹林后,roof的体温已降到37.3度,但心跳还是90次以上。Roof今天的决定是否正确,就看明天他能否恢复体力了。
当天蛋白质和roof一起上升,到4900米处身体不适,放下包下撤。

主题        2003阿尔金登山日记(中)
        作者        mudplayer
        时间        2003-08-22 12:05:59

8月8日 修路
早上8点半,roof的体温37.3度,心跳每分钟80多次。我的状态反而变差,昨夜一直没睡好,反复做同一个梦,出了很多汗。早上量体温37.5度,心跳100次/分钟,休息几分钟后重测,体温37.2度,心跳90次/分,出帐篷小便,颜色偏黄,走路时明显头疼,状态比昨天差了很多。又休息了一会,再测心跳和体温,没有起色。
按我以前的登山惯例,今天是一定要休整的,而且从昨天roof的情况,建议他也休整。但roof的压力很大,按计划明天飞虹将上来冲顶,他想今天尽量的把路修好。不过在我劝说下,他已放弃把路修完的打算,只准备修一半的路,争取把路绳架过一个瓶颈处。
没注意是几点出发的,仍然是roof背着大部分装备,同行有上海的地主、小林,绿野的老赵、游猪、装备狂,我犹豫之后,也晃晃悠悠地跟在后面,落后了较长一段距离。先是来到预定修路的位置,远看着roof他们犹豫一会之后又继续前行,我趁这个功夫赶上去,原来roof觉得雪况不宜修路,无法打冰锥,改从另一个雪沟上去。到达雪线时,小林已体力不支先行退回,我们适当分担了一些roof的负担,地主背了些快挂,老赵背了两捆绳子,我和游猪各背一捆绳子,换上冰爪上雪。雪以雪粒为主,有些软,但也陷不深,坡度大约只有20度,根本谈不上危险,我们很快就拉开了距离:地主冲在最前面,游猪后来居上超过了他,我和老赵速度差不多,roof则背着包远远地拉在了后面。当时的感觉,以游猪和地主的状态有可能直接登顶,地主似乎也有这种想法,一直往前冲。走了一个多小时,快走出雪沟时,游猪找到一块大石头,系上了他带的那根绳子,然后撤下来找我和老赵商量。我和老赵是沿着雪岩结合部上去的,我对游猪说了自己的观点:路绳从安全的角度讲已经没有意义,但可以帮助冲顶时节省体力,我们在下撤时找合适的地点系上。这时地主已经开始下撤,很快就滑着下去了。游猪和老赵继续向上走,我走了几步后感到体力不支,就开始下撤,找到游猪那根绳子,把我背的绳子接了上去。我也尝试下滑,但滑几步就滑不动了,屁股下全是雪,裤子也湿了。后来听地主介绍说他是坐着头盔滑下去的,我听后很不以为然,头盔是保命用的东西,从感情上讲怎能这样不尊重,从技术上讲如果碰到碎石什么的岂不更是隐患,后来听说地主用的头盔不是他自己的,我更是faint。下来后看到roof,他已没体力继续上升,就把自己挂在一根冰锥上看我们上升,小力和dollar各运了一捆绳子到雪线,因没带冰爪,被roof命令撤回C1。我和roof一起回到C1,地主嚷嚷着尿血了,继续撤回BC。我很累,心跳110次/分,体温 37.5度,进帐篷后躺下就睡着了,迷糊中roof也支撑不住进来了,后来老旺和匣子从BC上来了,进帐篷后觉得太挤,就又去搭了顶小帐篷。
我清醒过来时已是晚上,体温仍为37.5度,心跳却没法测了,因为迷糊中我不知把手表放在哪里了。Roof的状态更糟,体温 37.8度,幸好这时飞虹队已经上来,队医先是给roof吃头痛粉降体温,没想到roof当时就吐了,只好打针。我特意把小力调到我们帐篷来,半夜需要她来给roof测体温。昨天晚上小力就一直在照顾游猪和装备狂,给他们测体温,希望不要把她给累垮了。据说还有个绿野队员体温也是37.8度,总之今天冒险修路算是失败了,一来修路的意义不大,二来队员身体都给拖垮了。
晚上的风很大,吹得帐篷杆变形,今天唯一的好消息是袁伟带上来的,他和豌豆进行了一次坦诚交谈,双方已无隔阂,豌豆在BC过得很好,大唱卡拉OK。


A为计划修路路线,B为实际修路路线


a为修路路线,b为飞虹队可能登顶路线


8月9日 C1休整
早上起来体温37.4度,心跳90次/分,和roof商量,今天只能休整了,飞虹队今天的计划是修路并尝试冲顶。老赵、游猪和装备狂过来商量,想今天跟着飞虹冲顶,他们觉得在C1每呆一天就消耗一天,无法恢复。于是北京绿野队8人开会讨论。会上roof首先发言,他觉得自己体力严重衰竭,明天不可能上去了,他本来想自己可以多干些,可以照顾其他队员,没想到现在反需要照顾,roof说着说着就难过地哭了,觉得自己没能尽责,大伙赶快安慰他,他本来就是为了大家才累坏的。我发言建议除了游猪和老赵外,其余队员还是在C1休整一天,明早7点出发冲顶。建议游猪和老赵今天上去,因为他俩上C1后一直没有怎么吃东西,从昨天的情况看还有体力上去,确实不宜耗在C1。游猪和老赵则表示,大家是一个整体,不单独行动,明天一块冲顶。会快结束时袁伟进来了,他也建议绿野今天休整,并表示他们今天会修路、插路旗。不过他建议明天9点出发,我折衷一下,决定8点出发。
11点,飞虹队出发修路,风很大,绿野队员大多躺在帐篷里,我这时体温已降回36.8的正常状态,但心跳却还是90次/分。下午4点左右,突然听见匣子在大声喊,怎么少了一顶帐篷,帐篷没了。凹地范围有限,他们地帐篷扎在稍高的位置,旁边是袁伟和李倩住的一顶holiday帐篷,他们加固自己帐篷时还特意帮着给这顶holiday周围压了一圈石头,现在只剩石头,帐篷没了。再一找,帐篷已被吹到下面的小溪里了。于是老旺、匣子、roof和我四人下去把帐篷抬了回来,短短几十米的距离,20多米的升高,我们四个人竟然休息了三次,帐篷还是把睡袋取出外帐取下了的。风很大,在我们抬帐篷时,我们烧水用的大锅竟也被吹了下去,磕在石头上叮当作响,幸好没有摔破。再看整个营地简直是惨不忍睹,营地的帐篷为飞虹队准备,大多为普通旅游帐篷,而且没有准备足够的防风绳,所以帐篷被狂风任意蹂躏,其中一顶没人住的帐篷已彻底散架,上海队的帐篷外帐已被吹落,老赵、游猪、装备狂三人住的帐篷杆被吹折,帐篷耷拉着,但里面的三个人没有任何动静,已没体力出来整理了。
下午6点,王普第一个回到营地,8点左右,袁伟和李倩也回来了。据袁伟介绍,他们11点出发,12点上雪线,他们没有走我们昨天的修路路线,而是直接正面上雪坡,三点半上到山脊,然后在齐膝深的雪中前进,速度快的四点半登顶,速度慢的五点半登顶,路上有个齐胸深的冰裂缝。在下撤过程中,下滑时一名队员双脚交叉且冰爪制动,结果脚严重扭伤,正在队员陪同下慢慢下撤,我一下子想到了蚂蚁蚂蚁。
白天吃饭时,我着急心跳没有降下来,多吃了些食物,结果果然严重腹泻----以往登山,只要腹泻我就会体力严重下降直接导致登山失败。晚饭时让唯一状态很好的小力挨个帐篷喊人出来喝水或者送水过去,看着她,我一阵绝望:明天绿野全队恐怕只有她能登顶了。


被风吹到水里的帐篷


被风吹断帐杆的帐篷,老赵、游猪和装备狂还在里面没体力出来

        主题        是哪段需要修路?
        作者        mh
        时间        2003-08-24 07:07:40

好象坡度缓得想滑都滑不下来.背路绳和那么多冰锥块挂没有必要吧?想想不背
这些技术装备进展会多顺利.

        主题        就坡度来说是很陡的
        作者        贡宝才丹
        时间        2003-08-25 08:42:29

但是今年的雪况特别不好,雪是粉末状的冰晶体,抓在手里使劲捏都捏不牢,手一松就散了。早晨时寒冷雪面上有一层薄薄的冰壳,穿爪行走还可以,中午就不行了,一走就陷到膝盖。这种情况下冰锥就无能为力了,同时修路也变成了鸡肋,修吧要用雪锥或者全部的冰镐,作业量还很大;不修吧安全上还是令人无法放心。
8 月9日甘肃飞虹出发后先向上文图中的B路线上升,后因有裂缝而权衡利弊最终决定走了上文图中的C路线(不是全程),在C路线划的那个转折点处附近又有一个很深的冰裂缝,绕过去后就直接向平台冲刺,然后就一鼓作气登顶。下撤时甘肃飞虹的小熊由于技术的原因在一个60度左右的亮冰坡滑倒两脚冰爪相伴而造成骨折(如果修了路就不会这么惨)。
总之是否修路我还是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做了决断,在当时情况下修路可能会将大家体力耗尽,而雪况又不怕滑坠,所以我决定不再修路。

主题        60度的冰坡?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8-26 12:58:08

基本上按照常规的间距,两个队员水平距离一米的话,上面的人脚丫子就在下面人的头顶上了。
一般的山峰登山路线上较少会选择这样的坡度,或者会采取保护措施,比如固定绳或结组保护;在在这样的坡度上摔倒了制动也是非常困难的。

        主题        2003阿尔金登山日记(下)
        作者        mudplayer
        时间        2003-08-26 02:55:09

8月10日 C1-SUMMIT-BC
夜里又在做梦,早上6点半,小力把我们喊醒,roof说昨晚整夜无风,看来今天是个好天气。我决定不测体温和心跳,反正今天怎么也要努力尝试冲顶,为保险起见,对随身物品再次精简,安全带等和使用路绳相关的技术装备不带了,GPS不带了,相机只带一个u2,把人参含片放入行军食品口袋。出帐篷后马上打水烧水,小力则去催促另两个帐篷的人起来。水烧开后,我把水壶灌满,不等吃饭,向roof打了个招呼,7点半,我独自提前出发。出发时碰上游猪,他问我状态怎样,我说不怎样,他一笑:反正今天要拼了。
阳光照在雪峰上,一片金色,我不敢多欣赏,总想着如何尽快赶在阳光融化冰雪前多走些路。虽然已轻装到极限,但走在碎石路上仍然很吃力,基本上是几步一歇。小力比我晚15分钟出发,却轻松地超过了我,提前来到放冰爪的大石头旁。在换装备处,我看到前天留下的路绳仍在原来的位置,另多了一捆用作路旗的钢丝,我顿时一阵难受,看来昨天飞虹队在上雪线前就放弃了修路和插路旗,roof之前所作的努力和牺牲,全成了白白付出。我想今天小力肯定会走在最前面了,就向她解释我所知道的登山路线。我曾分别询问过roof和袁玮,都说我们在下面看不到峰顶,到达我们看到的最高点后,还有一段漫长的雪坡,我理解顶峰被挡住了,上到山脊后就会看到真正的主峰。昨天飞虹队没有走去年的A线,而是采用新的路线直接上了大雪坡,在翻上山脊后雪很深,最深处到大腿根,而且有一个冰裂缝,王普和袁玮都踩进去过。我特意提醒小力,上山脊后要当心这个冰裂缝,那附近的脚印一定很乱,雪颜色也会与周围不同。
没有风,冰爪踩在雪上的感觉很好,雪连鞋帮都没埋到。我明显地感觉到状态回升,从刚开始的5步一歇很快变成10步一歇,20步一歇,最后保持在30步一歇,速度反而比小力稍快。我特意估计了一下雪坡坡度,前面很长一段路估计不到20度,做出这个判断一是伸出冰镐估量,冰镐离地面还很高,行走中也没怎么使用,另一个就是和雪宝顶的冰坡作比较,雪宝顶是25度坡,这里比雪宝顶坡缓。行走了一小时左右,路上出现了多处局部亮冰,是安全的软冰坡,但旁边都有更安全的雪坡可绕行。我心中有些害怕,慢下速度小心绕行,同时扯着嗓子向小力喊“绕开亮冰绕开亮冰”,也不知她听见没有。刚过亮冰区, 10点35左右,游猪赶上来了,他是9点15才上的雪线,速度很快,但他说状态还是比前天差不少。游猪是45步一歇,比我们稍快,于是游猪、我、小力三人保持着10来米的间距,结队前行。从上雪线开始,我就寻找着昨天飞虹队的脚印前进,但脚印时有时无,经常突然出现一行直上直下的深脚印,我却无法判断是上升留下的还是下降留下的。眼看坡度开始变陡,我决定放弃寻找飞虹队路线,绕道斜插上山脊(C线),我向游猪解释:我想保留体力。斜插路线坡度较缓,11点半左右,我们上到了山脊。
山脊上没有雪,考虑到后面的雪坡,我们脱下冰爪好好休息一番。游猪和小力聊起了他们擅长做的冬瓜丸子汤,要加海米,加西红柿调色,还要加香菜,我马上表示,我擅长吃。休息了五六分钟,上海的小林也上来了,我们又开始前进。昨天飞虹队上山脊后走了1小时,我计划用两小时走下来。站在山脊上,没有如我想象般看到新的主峰,只好先沿着山脊上升。刚出发没有雪,我们就拎着冰爪前行,等到了大雪坡时再换。走着走着,坡度越来越缓,最后出现一处平台,难道这就是峰顶,我们拎着冰爪快傻眼了,这时还不到12点!齐腿深的积雪和冰裂缝呢?看看周围,远处的雪峰似乎更高,但和这山峰没相连,要过去不知还要几个小时。我看着总参部队留下的测绘标志―这是袁玮昨天介绍了的―还是有些不敢相信,小力则从石头下翻出了飞虹队的队旗,我们终于确认,登顶了。
接下来就是环拍,展开游猪背的队旗拍登顶照。小力的环拍很有特色,她原地不动,让游猪围着她拍了一圈。:)拍完照,我决定回去接应一下,刚出发,12点半,就看见了老旺和装备狂,他俩直抱怨:绕来绕去找不到峰顶在哪里。他们说匣子在后面约有半小时就能上来,我沿着上来的路线往回走,却看不到人影,正疑惑时,右边出现一个人,原来是dollar,她是直接向上走的,没有斜插山脊。给dollar指路后,我改向她来的方向走,过一会果然看到了匣子。还想往下走,路上出现了积雪,我没带冰镐,就只好返回峰顶。这时小林感到不适,dollar和他一起下撤,我请dollar给roof带话,我会等到两点钟。
我们剩余的6个人又一番热闹,热闹完之后,还不见roof和老赵的身影,大家讨论是否下撤。匣子回忆说,刚开始时他后面是老赵和 roof,但后来就看不见了,有可能已经返回了。我有些为难,因为已经带话下去要等了,但昨天roof开会时也说了,如果他体力不支上不来,我接管指挥。我现在个人感觉很好,但我得为他们的安全下撤负责。这时深感没有对讲机的不便,否则简单一问就行了。我犹豫半天,说那我们等到1点半吧,这时已是1点 20,果然有人指出,多等10分钟意义不大,于是我决定,我们现在下撤。下撤前,我强调滑雪下降的注意事项,千万要避免出现飞虹队员的错误。考虑到来路时的亮冰,我想带着大家从前天修路的雪槽下撤,那里的雪厚,且有路绳,应该安全一些。因为那条线游猪上得最高,就请他带路,站在峰顶大缓坡上,看不清来的路线,我们讨论了一下,朝着一个方向下去。其实在决定下撤时我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没有问roof的出发时间。后来我才知道,roof一直在C1为大家烧水做饭,一直到9点半才出发的,如果我知道他比我晚出发两小时,我会毫不犹豫的等到两点甚至三点,我一直以为他是8点就出发的。
下行了几分钟,突然有人大喊老赵,在我们左边远处,出现了老赵那熟悉的红色羽绒服和白色护头巾。顿时我们一阵欢呼,我和游猪横切迎过去,其余队员则一边回峰顶一边给老赵鼓劲。老赵明确告诉我们,roof在后面,体力较差,于是我和游猪继续下撤寻找。走下大缓坡,1点43,看见roof在我们下面10多米的地方艰难上升,我和游猪朝他大声喊叫,roof也朝我们挥手回应。这段坡度很陡,我和游猪相视苦笑,我俩都没体力尝试上下这段陡坡了,只有坐在那里等roof自己上来。于是我留在原地等roof,游猪则回去告诉大家做准备,展开队旗准备摄像机什么的。我不知roof体力衰竭到什么程度,但就算再用两个小时登顶,我们也可以在4点前安全下撤,最多今天不回BC而已。
Roof终于来到我的面前,我们慢慢上行,峰顶处队员们都在挥手、大喊。快到峰顶时,有小块雪坡,面对摄像机镜头,roof大喊一声,一阵猛跑,然后倒在雪坡里。这一次峰顶更加热闹,集体合影,分别合影,2点半,我们开始下撤。
沿着roof登顶路线下撤,我一心想寻找前天修路的雪槽。往下走了一段,终于能够分清山势地形,这时队伍已经拉开,我回头只能看见roof,朝他喊了一句 “我找到路了”,但估计他没听清,最后只有我一人从雪槽撤下,其他人还是走的大雪坡。今天下滑比前天快,我前后做了4次翻身压镐的动作。不过在我开始下滑时,装备狂已早早下到了雪线,他是单板滑雪好手,在这里屁股下滑也是好手。装备狂先拆除了roof前天打的几个冰锥,背起那包价值几千元的器材,然后在雪线处守候我们下撤,给每一个队员录像。由于没有对讲机,roof还到他打冰锥的地方,苦苦寻找他的宝贝装备。队员中只有小力怕冷没敢滑雪,而是一步步走下来的,慢且累。我们等她卸掉冰爪休息后,再一块返回C1,路上袁玮早已等候多时,他今天一直在那里看我们登顶。
回到C1,除了小力表示要留下外,其余队员都想继续下撤,离开这个恶梦般的C1,回到BC过幸福生活,于是稍事休息后拆营下撤。袁玮只要求我们把自己住的帐篷拆了带回BC,没有安排其他公用装备。Roof仍然坚持背着全套的修路装备下撤,不让我们分担,他说:我背上来的我就要背下去。一路上走走歇歇,快到BC时,碰到上来接应的豌豆,她想抢我的背包,没得逞,于是又继续向上迎接,最后成功抢过老赵的背包背回BC。回到BC,看到蛋白质,他说呼吸时肺里有呼噜的声音,一连几天了,以前我曾听王铁男介绍过肺水肿的早期症状,就是呼吸时能听到呼噜声。赶快告诉roof和队医,但他们也没有见过肺水肿病人,不能确诊,而且治疗高山病的针剂还在 C1,明天才能带下来。我自己带的私人药物大多是治腹泻的,没有利尿剂,连退烧药都没有。
晚上,在班用大帐篷里,绿野队和飞虹队讨论明天的救援问题,决定明天一早王普和王戈先上C1接应受伤队员下撤,绿野队员好好睡一觉,中午出发上去接应伤员。各个队员中,除了老赵很疲惫外,其余精神状态均不错。蛋白质给各位队员挨个做头部按摩,豌豆想献唱卡拉OK,无奈机器没开。
8月11日 救援拆营
早上起来,营地飘了点小雪,遥看主峰已笼罩在阴云之中,肯定也在下雪。不由得感谢老天有眼,昨天给了我们那么好的一个登顶天气,同时为昨天撤回BC的决定感到庆幸,也为今天的救援感到担心。出去找到蛋白质,问他感觉怎么样,他说仍然不好,而且头开始疼。我担心他是脑水肿,于是画了条直线让他走,还好没问题。仍然不放心,总算在游猪那里找到地塞米松,一下子让蛋白质吃了三粒,比常规的一粒要多。这里得夸一下游猪准备的药品,非常齐全,在C1 roof他们吃的阿斯匹林也是游猪提供的。
今天明显感到状态不对,走路轻飘飘的,看来是昨天体力消耗太大,问roof,他也有同样感觉。10点吃饭时,我特意强调,今天的救援要量力而行,救人的原则首先是要自保,大家帮着背背包送送水什么的也是在出力。饭后休息时小力撤了下来,带下袁玮的话:大家拆营等候。绿野队这时才有机会拍了全队合影。12点左右,除小力和蛋白质外其余8人出发接应救援,豌豆的任务是上到4900的位置将蛋白质的包背下来。刚出发没多久队伍就远远拉开了,豌豆自然走在前面,老赵老旺蛋白质也走在了前面,游猪的状态也明显不行,但走在半途他也把我拉下了,我的后面则是匣子,最后是roof。走了一个多小时,我感到实在没劲了,就原地坐下等待,后面不见匣子上来,估计也停下了。过了半小时左右,老赵背着一个包下来了,他说山上拆营后装了四个包,放在离营地不远处等绿野队员去背,飞虹队员则是护送伤员下撤。运送伤员没有别的办法,只有靠人背,而且是靠王普一个人背,走几分钟休息一会,其他人帮不上忙。我接过包向下走,老赵则反身回去背那第四个包,同时把我背的几听健力宝向上带。往下走了没多远就看见roof和匣子,他们果然也走不动了,只好等在那里准备背人,于是我也放下包一起等。没多久看见几个人远远的下来了,于是我们赶快迎上去。果然见到王普背着伤员下来了,伤员有170多斤,王普、袁玮、王戈轮流背他,一边背一边说他该减肥。游猪背着包跟在旁边,蛋白质则紧跟着在背人起身时从旁帮上一把,他已经在上面背人时扭伤了自己的脚。我们三人立刻加入背人行列,六人轮流背负。六人中间王普最瘦,只有130斤,但却是背人的绝对主力,每次都是他背的距离最长,象我每次只能走40步左右,而他能走六七十步。但突然之间,王普一下子跪倒在地,他体力不支时崴了脚,幸好还能自己瘸着前进。剩下的五个人,决定五人一轮后强行休息一会,以保证我们和伤员的体力恢复。回到我放背包处,我为了背包只好退出背人行列,考虑一会决定让装备狂背包,我继续背人。装备狂也是受伤了的,幸好后来老赵第三次上来接应,把包接了过去。老旺在把包背回BC后,也再次上来接应,并且坚决要求加入了背人行列。Roof每次背人起身时都要大喊一声,很有气势,在我们要求他停下时也总要多走几步。终于,roof也突然力竭跪地,幸好这时帐蓬也经抬头可见了。最后几十米,大家开始猜谁是最后一个背人到终点的,结果在大家掌声中,袁玮背着人来到帐蓬边坐下。
接下来就是拆营,等接人的车上来,到晚上11点,我们终于开车离开BC,圆月悬在阿尔金山上,我和游猪忍不住唱起了《月亮之歌》:月亮,我的月亮,请你夜夜陪伴我。

后记
本游记主要记录个人的感受,以技术为主,供交流用。这次登山,飞虹队包揽了所有的前期准备工作,绿野队员由于整体适应不好,公共工作做的少,为修路所作的一切也成为白费,飞虹队和绿野队最后都没使用那仅有的160米路绳。最后一天的救援,绿野队员的表现则赢得了飞虹队员的尊重。如果回头重新设计这次登山,应该增加适应的时间。
对于阿尔金山,最大的问题就是可接近性太差,从BC到最近的居住点,需要开车几个小时,基本不可能凭人力走出去,遇到特殊情况无法紧急下撤。这和慕士塔格、四姑娘、雪宝顶等相比明显不同,从这一点讲,阿尔金山不适于作为初学者的入门山峰。

-------------------------------------------------------------------------

主题        关于极限登山的生理,心理的探讨
        作者        大成子
        时间        2003-08-28 05:58:39

关于极限登山的生理,心理的探讨
请问:
在登山时候,如果达到极限:
(1)最需要的是???
(2) 最想吃的???(实际的经验,因为在一般高强度登山中,食品的挑选也需要经验!!!)
(当然问题很大,尤其是第一个问题,不过大家如果方便就把自己的经历表达一下,谢谢:))
比如:我的经历:
“在我登山到达极限时候,我最需要的有自己有可以激励自己的坚持下去的目标,有可以信任的人在身边;
我最想吃的是水果,热的主食(开水,汤(最好是清淡一些的),面(最好是清淡一些的),肉(最好是热的))。。。。。。“

如果斑竹感到不适合,请帮忙转移,自己的目标仅仅是想了解一下别人的实际经历以及需求(主要想知道
高强度登山(2000米~3000米,算是穿越把!)食品的挑选的经验!!!) ,谢谢。

我的联系:

        主题        我的感觉
        作者        AOLA
        时间        2003-08-29 00:56:02

很累但是没到极限的时候常常想耍耍赖、一屁股坐下来,可是到极限的时候就想一定要坚持下去,最希望的是快点到尽头,前面一步就是尽头。

那个时候没有仔细想过吃的问题,饿的时候直觉的反应就是吃巧克力。高海拔的时候唯一的营养是果冻,最虚弱的时候吃的是梨(只咽汁水),感觉很好。

主题        果冻是琼脂凝胶,没有任何营养,甚至没有热量,纯粹是垃圾。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8-29 03:52:27

如果你在关键时刻,比如说低血糖的时候想靠这玩意救命,那你就死的定定的了。

-------------------------------------------------------------------------

        主题        三四百的非gore-tex的冲锋衣,适合什么样子的强度活动?
        作者        luster
        时间        2003-08-31 22:16:10

goretex动则数千元才能拿下,唉,太贵了。
看到网上一些商店有其他非goretex材料的防水透气的冲锋衣,价格大概几百块,不知道这些衣服性能如何?适合什么强度的活动??这些材料也是杂七杂八的,各种名词都有?前辈有什么推荐吗?

        主题        俺的400块假SerriaDesign上了博格达,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9-01 06:23:38

用的是SD自己的Genesis3面料,是3合一的,很轻很薄,比普通3层GTX轻多了,耐磨性肯定不好。但因为轻,非常适合快速登山。
关键不是在于什么装备,而是会不会充分发挥装备的作用。

-------------------------------------------------------------------------

主题        9月18日博格达登山幻灯交流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9-12 22:03:20

共有40张幻灯片,讲解时间预计1小时。
介绍2003年乌市登协组织的博格达登山活动。侧重山峰情况、组织、技术等的介绍。与山友进行互动交流。

讲解人:王茁(网名Kristian)
99年参加户外活动,2000年开始高山攀登,2003年作为协作人员参加乌市登协组织的博格达登山活动。

时间地点:9月18日(星期四)晚7:30,行摄匆匆书吧

主题        老K此行回获不小吧,有空一定参加。
        作者        假行僧
        时间        2003-09-12 23:15:56

能不能在民服再组织一次呀。

主题        民服有幻灯机吗?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9-12 23:36:29

主题        反正不管在哪,俺要去的,呵呵
        作者        eoskiss
        时间        2003-09-15 11:53:07

是反转,还是计算机投?
计算机的俺可以提供。

主题        是反转片,用傻瓜机拍的,效果可能不好,主要是和大家随便聊聊。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9-15 21:39:25

俺想换个有手动光圈、带暴光补偿的小旁轴,要不然拍雪景可真是困难啊,可是GR-1v,T3都贵的要命。现在在考虑路来的AFM35。

-------------------------------------------------------------------------

        主题        怎么回事,版主干吗删斧头的帖?
        作者        徐瞎客
        时间        2003-09-19 02:39:30

标题 DELETED
作者 SUICIDED
时间 2003/09/17 12:45

这好象斧头
怎么删了?删了就没他骂人的证据了!
请版主恢复

        主题        又自杀了?!!
        作者        黄金狮子
        时间        2003-09-19 08:26:13

他怎么老想不开啊?已经第二回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借尸还魂

主题        没准换个“标枪”或者“匕首”什么的再回来接着侃,呵呵。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9-19 13:26:11

话说多了就不值钱了。

-------------------------------------------------------------------------

        主题        我为什么如此厌倦
        作者        沈默
        时间        2003-09-23 00:58:41

忘了从哪一天开始了,忽然一下子,对于绿野这种生活,厌倦的紧.只是生活多少还是有些无聊,需要事情来打发,比较一下,有时候还是会出去玩玩耍耍,耍了回来还是会来建设版看看戏,到照片版看看美女(不过现在帅哥和美女已经变成性别的别称了.不具备其原来的意义了,我说的是真正的美女).
北京周边,这些地方有什么好去的呢?所谓的穿越,又有什么意思呢.每次我走在路上都会这么想.随大树走百裕-灵山时这么想,不过好在当时还有几个美女可以说说话逗逗乐,所以这条极其无聊的线路没有让我走P,虽然我在后面收队;与慕澜队去四台连穿,走小五台的时候这么想,所以导致了只走了北东也还是第一天 P,第二天P,回家在家门口还是P,当然了也是由于那个队伍里面有些人唧唧歪歪的,让我不想和他们一起走;随不必一天刘家屿-龙门涧,还是这么想.
现在甚至于,早起坐在出租车里面,往集合地点走的时候已经厌倦了,已经想回家睡觉了.不同的是,出去走走总归会有可能没有在家睡觉无聊.
其实不想说这些的,只是这次随不必走了以后,觉得还是说出来好一点.只是随便说说,也没有条理性,愿看的看,不愿意看得随你.

先从不必队说起吧.原定计划时刘家屿--燕家台,队员有21人,其中有新手吧,也有一部分人不必根本没有见过也不了解.计划出发时间是6点半,实际出发大约是7点,队伍中间分成了三队,后来变成了两队.一对刘家屿-天津关-椴木沟-东龙门涧(这是与大队伍走散的)出来的时间是晚上7点.一队就是不必得活动照片所描述的.
我觉得这条线路,如果是小队伍,几个很熟悉的体力好的人,是可以按照原定走下来的.但是以不必队伍的人员组成,那是Mission Impossible(我们在苹果园吃饭的时候碰到了绿野的人,此话出自此人口中).
为什么我要以不必这次队来先说,因为这次活动有很典型的,现在绿野存在的几个问题.
之所以认为这些是问题,出发点在于,认定所有参加活动的绿野人员,均是独立的人.可以而且也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确认参加某次活动,即表示认可活动中所计划的行程/队员组成情况/时间费用安排等.

1 .迟到.
(首先要说的是我自己一般情况下都会迟到在10分钟之类.这次活动迟到了5分钟.我也迟到.说这个是针对这个情况, 不针对个人).
相信大家都知道现在绿野活动迟到,几乎是无法避免的.以我最近这几个月的活动来看,没有哪次不迟到的.最多的一次出发时间比预定时间晚了一个多小时.可怜那些比预定时间提前半小时就到几个地点的队员阿.迟到成了普遍现象以后,大家都麻木了,好像觉得迟到是应该的事情.本来可以不迟到的人(比如我),也不计划按时到了,因为知道按时到也没用.
为什么会迟到?我想这是大家都要考虑的一个问题.迟到是一个可耻的事情.你的时间,并不就是比别人的时间宝贵.你的理由,并不就是比别人的理由充足.确认了参加活动也就是确认了自己可以按照指定的集合时间到达指定的集合地点.所以迟到没有任何理由!
如何解决?这是需要商量的事情吧.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反正我只知道以后我还是会继续迟到(控制在10分钟),即使我知道我完全可以按时或者提前到达,但是我就是要迟到,因为早到了也没有用.呵呵

2 个人主义.

非常盛行.一个是个人英雄主义,一个是个人享乐主义.比较迟到,这个更加让我厌恶.队伍中间总是有体力好体力差的,多数情况下这个避免不了.既然确认参加活动了,就表示必须要全队共进退,不应该有任何异议.
现在绿野有些人,体力是很好,不过用错地方了,把自己的体力好走的快当成了炫耀,比试的资本.单独行动,而且不负责任.
具体的例子我想说一下:上次慕澜队四台连穿,有几个人,体力是很不错,其中一个叫华阳的,在扎营吃饭后,商议第二天行程的时候,居然提出来这么一个建议" 我们走的快的先走,再下面等后面的人,到点了,比如说晚上6点,你们要是还没有下来,我们就回去了,你们后面的人自己想办法回去."这个提议相信当时很多人都听到了.我不敢相信现在的绿野里面居然有人会有这样的想法,而且居然会大而皇之地提出来!
那些体力好的不愿意全队共进退的,你们可以考虑自己作一个独行侠或者考虑找几个体力相当的人一起走.没有必要参加那些体力不如你们的人的大部队.这样大家都不爽.ok?但是不要说什么我们先回城,你们自己想办法解决的话.这不是一个出来玩户外的人应该说的话.
那次的先锋一直在后面收队,还有豌豆和沈默没有P掉(沈默最后很幸福的被当作P掉的人员被前队收编)走在后面.体力好走的快的走在前面。没有问题。因为队伍需要开拓路的人.但是也需要体力好愿意走得慢一点的人啊,那是要考虑到后队可能会发生状况,需要照应的时候,有能用的人。
队伍出去,是一个集体,需要全盘考虑,整体安排。
不必队为什么会走散,也是有个人英雄主义的原因!翻过断崖以后,有人不管不顾的就直接往前走了,往前走的人,根本不认路。后面的人就跟着前面的人走,甚至于跟着跟着在出现了岔路之后,自己不认识路。也不愿意等后面的大队伍,义无返顾的往前走。然后就丢了。还好是那一带路好走,也清楚,不会有什么危险。从王大台道十里坪我走过一次,我以为自己能找到正确的路,所以赶着前队走了。可惜的是,嘿嘿,我也没有找到路。
我一直认为不必不是一个合格的领队,尽管我和她私交非常之好。不必组织这个线路也有一些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在里面。
当然队伍会走散,不必也负有很大的责任。队伍行进之前,未做安排。谁开路,谁收队。甚至我们走散的八个人中一个对讲机都没有!

个人享受主义:
就不举例说了,主要表现为独自行动、不合群;报名时不考虑自己的实力和路线的强度,给整个队伍添加不必要的麻烦。


3、团结友爱精神的丢失。
这个还不是很普遍,不过已经有苗头。这次不必队,来回车上都是有mm坐在加座上,没有男生主动提出来让座或者中途提出换座。我在绿野参加活动从来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不知道别的队伍是不是这种情况比较普遍?我觉得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阿卡坝上行,似乎就有这种情形出现。
总之这次跟不必,走的不是很愉快。几乎是一个失败的行程,可能是由于我本身就厌倦。不知道别人感觉如何

4、领队问题。这个问题我不愿意多讲。因为我自己没有组队,也不做领队。

废话就说这么多,对事不对人,举的例子可能涉及到具体的人员,但是绝对没有针对个人的意思。

有个问题,可能需要老绿野们说说或者大家有兴趣的可以讨论一下:为什么现在出来公开活动的老人,那么少?

主题        关于迟到
        作者        野猪
        时间        2003-09-23 01:13:09

在绿野广州,迟到是要罚款的,哪怕是不到1分钟的时间,不管什么理由。试过有1个队员坐一辆车赶到集合地点,迟到了不到1分钟,结果每人都被罚款50元。因此绿野广州的活动很少有人迟到,即使万一迟到,也不会迟到太长时间。当然关于迟到罚款领队应在召集贴中说明。


其实你说的那些问题,都是个人道德修养问题,如果是个别人的情况,而且没有改正的迹象,相信这样的人会被团体所排斥,但是当这些情况成了普遍现象的时候,真是应该好好检讨一下了。

        主题        不同意罚款
        作者        豌豆
        时间        2003-09-23 09:05:39

我认为罚款的惩罚太重了,毕竟这里大家是自助,互相之间很平等,谁有资格罚谁的款。迟到的就不等,取消他参加活动的机会或是自己找车去追,就可以了。另外,我认为很难要求所有的领队按统一的标准做事,一旦产生争议又说不清楚,也许是北京的活动更多、领队更多,更难要求一些,我不是很确定。

        主题        时间就是金钱,迟到比浪费其他队友的金钱更恶劣,罚款很应该
        作者        野猪
        时间        2003-09-23 21:16:45

正因为大家是平等的,迟到者应该对按时到达的队友作出补偿。相对有些队友为了按时到达不惜坐出租车赶来,如果迟到者没有受到任何惩罚,那才是更不公平。

迟到罚款的前提是大家同意等。迟到不等也行,其实迟到者付出的代价更高。

不会要求所有的领队如此执行,但是迟到都已经成了风气了,到了能不迟到都要故意迟到的程度了(沈默说的,奇怪,北京人的素质难道这么低?),似乎强制性对大家会更好一些。

        主题        罚款能把时间补回来?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9-23 21:54:44

-------------------------------------------------------------------------

主题        xdjm们,速求教雪山环境下机械相机拍摄的注意事项。
        作者        枫野扬天
        时间        2003-09-28 21:19:28

        主题        其实所有的相机都有机械部分,都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9-28 23:21:37

我个人意见
第一是重量的问题,相机越轻,你能带着它爬的越高、越有可能拍到别人拍不到的美景。对像质不是特别苛求的话,一般的傻瓜旁轴都可以了,如果特别有钱,可以考虑T3\GR1vs什么的;
2。极低温度下,除了电池性能不佳,机械部分也会有问题。最常见的就是快门或镜头“冻住”,其实是由于阻尼油在低温下边粘稠,使得机械部分运转不灵,有时甚至光圈叶片也会无法快速准确收缩到位,导致片子过暴。
建议这种温度条件下,不要使用自动对焦镜头,改手动,用景深预测扭(如果有、并且是机械连动得)提前收缩光圈。
不用的时候把机器放在保暖的地方。
3。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温差大的条件下,容易结雾、甚至结霜,比较麻烦,尤其是镜头上结霜后很难擦拭。可以考虑把机器放在塑料袋里,那样能好一点。
4。强烈建议用反转片。
5。纯机械相机,比如FM2什么的,一般条件下性能不见得比电子机械相机更出色;而极端条件下,也不如旁轴方便轻巧。

-------------------------------------------------------------------------

        主题        你举的这些例子,都应该是公安机关的责任吧?为什么要网站来承担?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09-29 23:05:22

-------------------------------------------------------------------------

主题        询问nikon coolpix5000 and coolpix5400的性能差别
        作者        短波
        时间        2003-09-21 01:12:00

在日本5000为5000人民币,5400约为日元,价格相差600元.
其中5000随机为32M卡,5400为16M.

        主题        5000和5400差不多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0-02 12:35:49

5000是3倍光学变焦、5400是4倍光学变焦;
CCD和电子部分差别不大。
最大光圈都是2.8 在广角端,等效的135相机焦距是28mm,而其他牌子这种档次的一般都是 35mm,所以这两款机器都比较适合拍风光;
可能比较大的差异是5400的镜头用了ED镜片,光学性能会好一些,价格也贵一些。

5400毕竟比5000晚推出一些时候,估计会有一些小的改善,如果价格只差600(总价的1/8),我个人认为5400可能性价比反而会好一些。

-------------------------------------------------------------------------

        主题        保护我们的诚信基础吧
        作者        mudplayer
        时间        2003-10-02 11:01:35

曾有人说过,当人们以讲真话为美德时,这个社会的道德已经在沦丧。同样地,当一个人以有信誉被称赞时,人们已碰到了信任危机。

现在,当一个陌生人向你求助时,你可能首先要想他会不会是骗子,有的夫妻结婚,要做婚前财产公证,我们的社会里,诚信已经成为难以寻觅的东西,人们出于自我保护而相互戒备。
但有些地方,还存在和需要诚信的,比如雪山上。有时登一座山需要建立几个营地,食品、燃料、睡袋这些事关生命的东西就那么放在帐篷里,仅凭一道拉链守护,为什么能这样,因为信任,信任同一座山的其他登山者不会侵犯你帐篷里的东西。如果没有这种信任基础,在登山时还要提防别的队伍来偷东西,那大家都只好不登山了。在中国,雪宝鼎,就有这样的例子,中国登协计划举办的登山节,因为无法保证登山者的财物安全而取消,这在世界登山史恐怕都是少见的。雪宝鼎的威胁来自当地刁民,登山者之间呢,靠什么来保持这信任,在暂时远离法律的时候,只能靠登山者间相互影响形成默认的游戏规则,知道这规则对自身的意义。我曾在网上严厉谴责一个初学者在雪山上未经许可打开别人背包寻找食品的行为,诚信基础一旦遭到破坏,很难再建立,需要大家来自觉维护。

绿野吸引人的地方很多,其中一个就是在山上人们之间容易建立起信任来。在绿野里,我可以充分信任一个只见过名没见过面的网友,把装备借给他,我可以充分信任我的领队,由其来安排路线和行程。这种信任感,对我们弥足珍贵。但绿野中却也不乏破坏诚信的行为,有打着AA名义利用包车来挣钱的,有打着团购名义来挣钱的,这些行为都是在蚕食绿野的诚信基础,比如我们现在已经不轻易相信那些形形色色的团购和转让了。对这些行为,有人说是市场规律,不用大惊小怪,任其自由发展就是了,他们没明白,我们受到损失的不仅仅是金钱,而是信任。难道绿野里也会发展到象现实社会一样,当有人求助时我们第一个反应出来的却是骗子吗?最近频频传出小五台丢东西的事情,有人怀疑是内贼,可见其对绿野诚信基础已不信任了,难道我们以后出去还要提防同一个队伍里的人吗?保护我们的诚信基础吧!

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怎样保护我们的诚信基础?一方面,我们可以制定必要的规则来保护大家的利益,毕竟网站中的多数事情不可能靠社会法律来解决。但这些规则只能是必要的,效果也是有限的,现实社会中的法律还有漏洞可钻呢。另一方面,就得靠我们大家来自觉维护了,认识到诚信基础被破坏的后果,对破坏行为齐声喊打。

主题        我没看出商业化有什么好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0-03 00:14:28

在“绿野”实行商业化有什么好处?
对参加户外活动的人有好处?能节省车费和门票?有必要吗,谁在乎这些钱?
等商家赞助装备,就跟info的越野赛一样?能占到这个便宜的有多少人?
解决网站的运营维护费用?其实这最不是问题,网上免费资源有的是,那里不能申请个论坛空间?
为什么非要执着于“发展壮大”,什么样的人乐于看到发展壮大?我猜不外乎几种人,想在这里带冤大头挣钱的、想吊马子(凯子)的、自我感觉良好虚荣心膨胀的、自己拿自己当根葱想搞“事业”的...
说道“搞事业”,就“绿叶”这点资源、这点水平,实在是上不得台面,我劝现在的、以及将来希望的“领导”们还是省省吧。
至于挣钱我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国人最忌阻人财路,君不见有些人现在在论坛上对管理员如疯狗般乱咬,皆出于此。
对于想找到点“自我价值”的朋友,似乎还有很多更有意思的事情可以做,不必要让一个业余爱好占据你的全部心灵吧?
我的建议是:不要对“绿野”期望过多,你已经找到了朋友、快乐,你还期望别的东西,是不是
作者: 科友影业    时间: 2005-1-12 09:46
标题: Kristian生前文集第五部分(lvye.org)/part 11
        主题        请教: 关于四姑娘峰的几个问题
        作者        leoleo2100
        时间        2003-11-06 05:21:20


1.二峰和三峰的登山季节在什么时候?

2.连着登二峰和三峰,有谁做过?想看看攻略。

3.到哪里找好向导?

4.想明年春节或者寒假期间去,有谁有意向?

        主题        老虎28在前段时间完成了1、2、3峰攀登,论坛里有报告。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1-07 22:46:23

http://www.lvye.org/bbs/showthreaded.php?Number=546607&Search=true&Forum=mountain&Words=%C0%CF%BB%A228&Match=Username&Searchpage=0&Limit=25&Old=3months&Main=546607

最好可以和他当面聊聊,应该能获得更多的细节信息。
冬季那里的天气还不错,比较稳定。
http://www.lvye.org/uploads/lvyebb/605300-tree2.jpg

-------------------------------------------------------------------------

        主题        寻求一点儿建议:一个新的TNF Mountain 25 $250 是否拿下?
        作者        天涯
        时间        2003-11-08 04:19:30

是正品的TNF,在北美销售的,TNF网上的公开零售价是$399,更是天价


国内见过有朋友用Mountain 25/24,能否告诉我一下国内参考的价格(专卖店除外),多谢!


Super wind-resistant profile and stable pole configuration, the Mountain 25 is one of our most popular expedition tents.

USA, Canada
$399.00

Capacity: 2
Standard Weight: 8 lbs 6 oz (3.81 kg)
Total Weight: 9 lbs 9 oz (4.36 kg)
Height: 40" (102cm)
Floor: 87" x 57" (220cm x 145cm)
Area: 34 ft2 (3.2 m2)
Vestibule area: [Front] 9ft2 (.8m2)
Number of Poles: 5
Stuffed Size: 23" x 7.5" (58 cm x 19 cm)

Summit Series, DAC Featherlite SL Poles, Continuous Pole Sleeves, High/Low Venting


--------------------------------------------------------------------------------

Taped, seam-tensioned nylon taffeta true bucket floor coated to 10,000 mm hydrostatic resistance
DAC Featherlite SL aluminum poles
Continuous pole sleeves
Color-coded canopy and flysheet webbing
Internally adjustable zippered top vents with mesh screens
Dual doors with dual vestibules
16 guy-points including four 3-point equalized guylines
Hoop vestibule pole for additional room in vestibule
Reflective guyline loops, guylines and glow-in-the-dark zipper pulls
Durable polyurethane windows, cold-crack tested to -60 degrees F
Adjustable ground tensioners on vestibules
Fly-only pitching
Compatible with TNF #2 Gear Loft
Internal pockets
Compression stuffsack included
Download and read the tent pitching instructions (PDF Format).

http://www.northface.com/code/products/product_pages/A013_standard.html

        主题        如果是真品,值得买
        作者        背包
        时间        2003-11-08 04:51:42

以前国内卖的非正规渠道的货是1400左右,而且谁也不能保证是100%真的(最常见的是压胶有问题)
而且现在连这种1400来路不明的货都没有好几年了

2000买真货,值了,没必要为几百块的差价冒险

就是你如何确保是真货?

主题        同意...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1-08 05:12:43

        主题        多谢了!
        作者        天涯
        时间        2003-11-08 05:19:53

去年几个朋友合买的一顶VE25在小五台上支的时候报销了一个帐杆,还没配上,今年就打算自己买一顶了

在ebay上有很多MSR、TNF、Sierra Designs的帐篷,价格加上运费也比北京便宜很多,如果用过的话他们都注明了,我老姐在网上打了很长时间交道,那些商家和个人的信誉都很不错。

网上的商品很多是公司在做销售,国内的易趣就是照搬它们的模式。尽管这样风险还是有的,注意一些就是了,不从新人那买东西。正好下周老姐去那边探亲,下订单以后就直接在美国当地交了货,没有问题再和其它东西凑到一起发回国内。

其实我很想就买一个高山单人帐,查了一下也有用7075-E9的杆,又轻占地又小,只是价格不算太便宜,先忍忍了
冬季在小五台上应该没有问题

$175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Materials: ToddTex. Totally waterproof, windproof and breathable
Completely seam taped
Bathtub floor
1 door
Poles: 3 Easton Aluminum 7075-E9 .340".
Interior footage: 16 sq/ft.
Interior height: 25"
Packed size: 7" x 12"
Weight: 2.24 lbs (1.01 kg)!
LIFETIME WARRANTY
Color: Forest Green

        主题        这个东西问题还是很多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1-08 05:38:19

最主要的是2点:一是下雨天进出不便,想不把睡袋打湿几乎是不可能的;
2 是只能露天做饭,这在小五台的大风雪中也是极度痛苦的-想象一下:你裹着羽绒服,带着厚厚的帽子和笨重的手套,从露营带里探出半个身子,在狂风怒号中咄咄梭梭的试图点燃炉子,可是可怜的炉头发出的那点热量都被大风带走了,几个钟头之后,你都快冻僵了,终于吃了点半冷不热的东西,你想睡觉(如果能睡得着的话),这时你发现还得对付吹进睡袋的粉雪。
苦哇-----------------------可是不苦有什么意思呢,嘿嘿

-------------------------------------------------------------------------

        主题        向大家请教一下,哪里有卖58毫米偏振镜和尼康28-80遮光罩的,谢谢!(便宜但又不假的)
        作者        雪地急驰
        时间        2003-11-10 00:40:02

        主题        上各种2手论坛看看,比如无忌、蜂鸟或者SY916之类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1-10 01:06:00

-------------------------------------------------------------------------

主题        请教:100%涤纶面料的睡袋能防水吗?
        作者        天狼十一号
        时间        2003-11-10 12:08:06

主题        关于睡袋的防水和保暖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1-10 22:16:34

涤纶只是纤维的名称,是否防水要看采取的其他措施,比如使用拨水剂处理和粘合防水透气薄膜,比如著名的Gore DryLoft或Pertex材料。
一般来说,不管厂商宣传的怎样天花乱坠,使用防水透气薄膜的材料总是会影响透气性,而人在温暖环境(睡袋里)下,夜间散发的汗汽甚至可以多达几百克。如果这些汗汽不能顺利排除,积存在睡袋的保暖材料(羽绒或化纤)中,就会影响保暖性,尤以羽绒为甚:在干燥的情况下,羽绒是目前已知最好的保暖材料,一旦潮湿,保暖性将丧失贻尽。
那么采用防水透气薄膜的睡袋目的何在呢?那是因为它们专用于极端特殊的环境,比如高山上的露营(不用帐篷)、要求防水防风,或者长时间的使用需要避免帐篷中的结霜结露打湿睡袋。这些条件下,由外界因素引起的睡袋潮湿大于身体出汗带来的影响,这样睡袋的外部防水性才需要重点考虑。而一般情况下,在舒适的帐篷中使用,防风防水都不是问题,环境也不是极端恶劣,没有必要去买价格上也比较极端的防水睡袋。
不论怎样,睡袋的潮湿都是必须注意的问题。在寒冷的早晨,起来后应立刻将睡袋压缩,以挤出其中温暖湿润的空气,然后再使其膨胀,以吸收寒冷干燥的空气;这样可以减少暖湿空气在睡袋纤维中凝结的露水或冰霜,这是非常简单而有效的办法;另外就是好天气可以晒一下,但不要经常晒,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化学纤维加速老化,影响寿命。

-------------------------------------------------------------------------

        主题        问个问题,羽绒服如何洗啊,能送到洗衣店干洗吗?
        作者        大毛鱼
        时间        2003-11-11 04:47:51

        主题        看洗涤标签。滚筒或专业洗衣机水洗,**不能**干洗。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1-11 05:14:45

-------------------------------------------------------------------------

        主题        快来看美女啊!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1-12 22:40:19

http://www.aracelisegarra.com/home.htm


-------------------------------------------------------------------------

        主题        我个人的完结篇及声明
        作者        mudplayer
        时间        2003-11-12 12:33:45

我提到的那个调查,很抱歉,由于当事人双方以及旁证均不愿将证词放在网上公布,所以我只好按我所知道的,尽可能中立地做一下简单分析。

目前对女孩有利的,只有她自己的证词。
相反,对女孩不利的,则有很多,搜集近来网上提到的有:
1、和她同行的队友当时没有听到动静,也没在事后发现她有何异常。
2、和男当事人同行过的女孩们可以证明,他对她们很尊敬而且会在她们换衣服时有意避开。
3、幻觉论。
4、女孩以前曾经抱怨过被人骚扰却不了了之。
5、红色高棉的故事中,女孩的人品值得怀疑。
我不知道这五条中所指的男女当事人是否就是我所接到的投诉中的男女当事人,假设是相同的,不妨分析一下,是否由此可以断定女孩在说谎。

1、首先应该排除幻觉论,因为如果是幻觉,女孩醒来后应该发现自己仍然在睡袋中,而这和她的描述不同,而也没人能证明女孩精神不正常。

2、 “和她同行的队友当时没有听到动静,也没在事后发现她有何异常。”这一条,也不能说明女孩在说谎,因为这和女孩自己描述的尽量在旁人面前装作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是一致的。这件事之后,我知道了其他好几起骚扰事件,其他朋友也知道几起骚扰事件,这么多次的骚扰事件,当时同行的队友发现过有哪个女孩表现异常吗?

3、其他同行女孩对男子人品的证明,我承认,对男子很有利,我无话可说。唯一可能对女孩有利的事实是,这个男子在活动的第二天也就是星期一,给女孩发了一个嘘寒问暖的短信。我不知道是因为他有给同行女孩发关心短信的习惯呢,还是因为这个女孩比较特殊?

4、“女孩以前曾经抱怨过被人骚扰却不了了之”,如果这是真的,这能说明什么呢?说明女孩有吸引力容易受到骚扰?说明女孩不甘心受到骚扰却又无可奈何?说明女孩没有吃一亏长一堑,居然继续和男子同帐?说明女孩喜欢受人骚扰还喜欢公布?

5、那个故事里,女孩是个道德败坏的人。曾经宣称心中没有org和info之分的红色高棉,先是强调org和info的客观区别,强调org没权力管info里发生的事,再推出这个故事以说明女孩不知廉耻,是为了什么?为了说明女孩的话不可信?
但如果女孩果真如描述的或者如那个男孩理会的那样不知廉耻,她为什么要投诉这个德高望重的老驴,对她自己有什么好处?可以因此出名?和那人有仇?还是做了苟且之事后为了保护自己的名声先下手为强反咬一口?

我在开始仅凭女孩的诉说就做了一个判断,我承认我这是犯了一个错误,不够严谨,感谢这个调查人的调查,部分弥补了我的过错,现在大家可以自己做判断了。从开始到现在,我都在以个人身份说话,如果在判断上误导了大家,我道歉。

我也想解释一下我为什么会信任这个女孩。我和这个女孩从来没有一块出去活动过,但我碰巧知道她的两件事,对她的人品有所了解。
首先是在非典期间,我经常和绿野里的医务人员聊天,想了解他们有什么困难和需求。于是我碰巧知道,这个女孩的邻居因为害怕,每天在她下班回家后把她反锁在家里,第二天早上再开锁放她去上班。我当时很惊讶,对我而言,这意味着失去自由,是不可容忍的,但女孩却解释说,是她自己要求邻居把她锁起来的,为了不让邻居害怕。于是我认为,这个女孩为了让别人放心可以委屈自己。
其次是非典结束后,我又碰巧知道,这个女孩准备把自己的一处住所让给一个绿野朋友暂住,那个朋友刚毕业还没找到住房。那个朋友只是她在活动中认识的一个普通朋友,我又一次感到很惊讶,觉得事情不妥,建议她多考虑。她只是说,那是她朋友,她决定了。于是我又认为,这个女孩把朋友看得比金钱重要。
在这次事情之后,我又了解到,这个女孩把绿野里的朋友称做爬山的朋友,爬山的朋友们有什么需要她帮忙的,如开假条之类的,她都不拒绝。当然这种事在某些人眼中可能觉得女孩做得不对。
这些事,我为了保护她的身份不能说的太详细,但我想指出的是,这些事在网上都是不为人知的,连那被邻居反锁的事,我在非典专题中写出来时,也应她要求隐去了她的名字,她不是一个爱出名的人。

如有人所说,我不是法官,我只能说出自己的观点,让大家自己判断,不过我还是想在这里再说说我在这件事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1、绿野中的类似事件不是一件两件,需要大家警惕。
2、这种事情最困难的是取证,所以特别强调女子在受到侵犯时要大声呼救。
3、这种事,女方要站出来控诉,所付出的代价往往比她所受到的侵犯还要大,所以女方大多选择忍气吞声息事宁人。所以特别提醒女子要防范于未然。

最后我想谈谈法律问题,虽然我不怕上法庭,但那个女孩害怕上法庭,她害怕她的家庭可能因此而破裂。所以我要在法律范畴内做如下声明:


正式声明
我在10月31日《保护我们的诚信基础5--请不要骚扰你的家人》一贴中,提到一个女孩投诉一个老驴对其进行性骚扰一事,为了保护当事人,我没有公开双方的 ID,如果在私下场合提到,也是使用的化名。鉴于近日来网上对当事人进行种种推测,特作此声明,请大家不要再无端猜测,更不要自动对号。

        主题        我为什么看不起高棉
        作者        拉肚子
        时间        2003-11-12 22:04:40

首先声明:这个事件以前我和高棉也算是朋友。

2003/11/03 13:19 高棉 发贴
http://www.lvye.org/bbs/showthreaded.php?Number=599099
2003/11/03 15:10 我 发贴
http://www.lvye.org/bbs/showthreaded.php?Number=599282
http://www.lvye.org/bbs/showthreaded.php?Number=599288

2003/11/03 15:40左右 我收到高棉电话 电话号码是0898-88210888
电话里高棉对骚扰事件的解释是“幻觉论”
2003/11/03 16:00左右 因为高棉手机没电我用手机打给他的座机
2003/11/03 16:13高棉手机有人打电话来,我清清楚楚的听到高棉说"老马你等一下"。
电话后我们交换的立场是。
我的态度是承认有“幻觉论”的可能,坚持不可不负责的乱说的立场。
高棉认为事件是误会,老马绝对没有骚扰过当事人。
2003/11/03 16:29 我发贴
http://www.lvye.org/bbs/showthreaded.php?Number=599445

之后高棉连续发布他的“恶心故事”版本1 和 版本2(均被删除)

就骚扰事件而言,我不知事情真相我也不能做判断
不过我在此声明
严重谴责“红色高棉”的流氓行为。
响应老K因对红色高棉的鄙视辞去info版主的行为。
我为绿野有“红色高棉”这样的卑鄙无耻的版主感到羞耻!
对我曾和“红色高棉”的朋友经历感到无地自容!

        主题        呵呵,小伙子虽说你说对了,可是这拉一个打一个的招数也太老土了点吧:-)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1-12 22:46:39
-------------------------------------------------------------------------

主题        突发奇想~~
        作者        无影
        时间        2003-11-13 02:14:06

        主题        不安全,最好别这么干。自己对自己负责吧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1-14 00:21:27

主要是因为“煤气”罐(其实是个错误的称呼,应该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它们沸点比较高,要在常温下液化需要更大的压力,所以需要用耐压高的钢瓶;而我们用的小气罐一般是充丁烷,比丙、丁混合气的压力要求小一些。换句话说,这种小气罐的设计要求达不到充液化石油气的安全标准。

冒险用用也可以,比较省钱,不过安全方面的事是自己对自己负责,别把旁人伤到就是了。

主题        乌鲁木齐的野蛮派早就发明了用家用气罐冲扁罐的办法
        作者        jjyfoot
        时间        2003-11-14 06:05:16

其实就是做个转换头。零下十几度用过,慕士塔格也用过,好使。
安全性不好说,但还没见爆炸的(当然这两年他们也不用了)。

-------------------------------------------------------------------------

主题        今年滑雪活动方式征求意见稿
        作者        楚艾
        时间        2003-11-12 20:52:13

雪季快到了,作为冬季户外最主要的活动之一,关于滑雪的话题又逐渐成为热点。
今年的滑雪活动如何开展,如何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使滑雪活动在绿野正常和健康地发展,在和一些雪友进行初步沟通的基础上,关于今年的滑雪活动是否还组织,如何组织提出几个方案,征求大家的意见:

A 继续在绿野组织有一定规模的滑雪活动
1 由网站管理小组或铁杆茶社推选、委派网友代表绿野,与各大雪场谈判,争取对绿野滑雪团队的最大限度优惠条件。
2 形成公认的滑雪组织渠道后,由网友以自发自助组队的形式开展每一次独立的滑雪活动。
3 如果争取到领队免单名额,网站认可每次活动组织者可享受此待遇以弥补其精力和物力的服出。

B 绿野拒绝公开的大规模滑雪活动。
1 禁止各类网友自发的公开组队滑雪活动。避免大规模的滑雪活动引发的各种争议。
2 网站公开征集各类滑雪渠道和价格信息,形成公开透明的滑雪市场资讯。
3 网友的滑雪活动以相互约集的方式自行选择,不设领队只有召集人,相关费用由活动参加者向雪场直接交付。

C 筹建兴趣小团体,组成较为固定活动的绿野滑雪队
1 统计绿野网友滑雪参与程度的意向,如果能有经常活动较为固定的十几、二十人,则以此为基础形成绿野滑雪队(借鉴马队经验)。
2 绿野滑雪队选择最有竞争力的方式,以最优惠的方式集体购买各滑雪场及相关渠道的服务,逐步吸纳新人,并可代表绿野组队参与各类团体滑雪竞赛,使绿野滑雪活动有秩地开展。

请诸位雪友和关注滑雪活动的网友多提建议和意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大家的选择再形成比较清晰具体的操作规程。

本来起草方案这活儿是晨峰的,无奈他出差在外,俺先弄个草案抛砖引玉,过些天他回来做归纳总结提高也好。

主题        B2B3比较可行。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1-14 04:39:52

-------------------------------------------------------------------------

        主题        滑雪的季节到了,赚钱的机会来了
        作者        替天行道
        时间        2003-11-14 03:55:26

http://www.lvye.org/bbs/showthreaded.php?Number=611518&page=0&view=collapsed&sb=5?=
http://www.lvye.org/bbs/showthreaded.php?Number=613001&page=0&view=expanded&sb=5?=1#Post613009

        主题        请进.....
        作者        晨峰
        时间        2003-11-14 04:56:07

1、我知道绿野里有不滑雪的人,就和我还不会踢足球一样。但这都不是否定一个活动项目的理由。

2、我也知道在绿野组织滑雪活动,会得罪一班“卖黄牛票”的俱乐部。我今年还想牵头组织滑雪,是因为我喜欢一班朋友吆喝着去滑雪的乐趣,以及从雪地里回来吃烤串喝白酒聊滑雪的那种感觉。

3、绿野撑到现在这帮朋友还能聚在一起,其实说白了就是“钱”的问题整的很明白。诚信和帐目公开才有绿野,心里有鬼的人在绿野一般混不了多久。

今年的俱乐部们如果不走“专业化”和“卖服务”的路子,那么靠倒卡组织滑雪来获取暴利的路子只能越走越窄。我坚信这一点!

        主题        有传言,“俱乐部”们要联合垄断市场,维持高价暴利,该怎么办?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1-14 05:27:54

-------------------------------------------------------------------------

主题        向雪山DX请教几个问题…………
        作者        紫冰之翼
        时间        2003-11-15 12:55:33

1、BLACK DIAMOND Sabretooth和Charlet Moser S12两款价格差不多,那款更适合登玉珠和慕士塔格?
2、snowalker和tiger哪款冰镐更好一点?
3、SALEWA Tofana这款头盔对于玉珠和慕士塔格够用了吗?
谢谢!!!!

主题        回答一点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1-15 13:32:14

1。这两款冰爪我都用过,BD剑齿虎的 技术性能比CM S12好很多,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前者是个好选择;
2。行走镐性能都差不多,挑价格便宜的;
3。玉珠和慕士塔格都不需要头盔,没有落冰落石的危险,也没有陡峭的技术路线。

        主题        只爬这两个大雪坡?还是……?
        作者        Ditto
        时间        2003-11-15 13:49:09

今年我一哥们登顶过慕士塔格,说用踏雪板的时候多,冰爪差不多的就行了。俺的是s12,普通货色,技术性地形可能blackice好点(哥们这么说的),贵!bd的那个没听说过,估计也是一个档次上的。如果不限制牌子,见另一个哥们有一副simond的12齿爪,带齿套的,携带省了不少事,推荐
你说的大镐都是b镐,上网查查哪个轻点吧,5月份登顶珠峰有人用的是CAMP HL250,铝头,250g,太轻甚至砍不了台阶,呵呵
据俺所知,这两个山都不飞石头,头盔干吗用?饭盒?那找个不漏的吧

        主题        kao,山版斑竹都发话了……
        作者        Ditto
        时间        2003-11-15 13:54:51

俺回的时候还没看到老K回贴,吓添乱
一切以斑竹为准

        主题        你说的也没错啊,大意是一样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1-15 13:57:57

按韦小宝爵爷的说法,花花轿子人抬人,嘿嘿

-------------------------------------------------------------------------

        主题        这个手套不能真正防水,2手顶多卖10元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1-18 00:02:40

        主题        不好意思,我冬天走小五台的时候,用的就是这个。事实胜于雄辩,在你看到商品之前请不要妄加判断,好不好?
        作者        Zephyre
        时间        2003-11-18 00:04:30

主题        防雪和防水不是一回事。
        作者        柔软的核桃仁
        时间        2003-11-18 00:14:55

因为刚好想买一双真防水手套,打听了下价格。120防雪有可能,防水大概只能防泼水。如果是够太死,120肯定是买不到的。
去年冬天在小五台用的手套才45元一双,一样没问题。在小五台用过并不能证明防水,只能说在小五台合用而已。

        主题        嗯
        作者        Zephyre
        时间        2003-11-18 00:33:19

是我没说清楚,这手套能够防泼水,冬天走走东河沟,或者攀攀冰什么的,事实证明足以对付得了。但是,如果把水灌到手套里面去,嘿嘿,肯定还是会往外漏。本来我想这价位就买不到真正防水的手套。物尽其用,如此而已。

        主题        你这个手套其实秀水或其他很多批发市场都有卖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1-18 05:35:40

价格也不贵,一般在25-40之间。
你的这个虽然绣者MH的商标,也不比满大街的假TNF高明到哪里,100多元实在是不值。
花点冤枉钱钱没什么,吃一堑长一智吗,谁没花过冤枉钱呢?
手套是大家容易忽略的东西,质量也不受重视。其实你只要看看国外的手套卖到冲锋衣一半的价钱,就回明白100元是不可能买到真正的防水手套的。

        主题        手套的防水办法: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1-18 05:30:02

因为手套的结构太复杂了,尤其是分指手套,针脚的部分因为没有办法压胶,即使外层用的是防水面料,所以不能真正防水。真正防水设计的手套都是采用专门的“中间层”设计,用防水材料裁剪成手的样子,然后用高温热和的方法把前后两片压在一起,形成一个完全防水的衬里,这个衬里一般是在外层面料和里层的抓绒之间。

-------------------------------------------------------------------------

主题        关于雪宝顶反季节攀登队的训练
        作者        玄鸟
        时间        2003-11-17 02:02:24

准备参加春节雪宝顶攀登的队员目前北京有四人,为黑石,装备狂,福尔马林,猿人,另外四名队员小李非刀,单飞,山猪和我分在四处。我目前在日本,不能亲自组织训练,希望北京的队员自己组织训练,也希望其他地方的队员能够自行训练。冬季雪宝顶的攀登难度已经接近专业级,去年四川德阳队在请了多名藏队高手作教练和协作的情况下仍未能成功登顶,可见决不能掉以轻心,不能用夏季的攀登经验作为参照。大家在训练中务必从难从严要求自己。

对于训练的内容、方式、以及参照标准我在这里提一些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从现在开始,前面八周安排身体素质训练,最后两周不再进行体能训练
2. 跑步训练应当逐渐减少,四周后完全停止,代之以节奏较慢的训练项目,例如负重爬楼梯
3. 每周两个训练周期,每个三天,第一天大强度,第二天比第一天适当减量,第三天休息恢复
4. 大强度训练时,尽量不用口呼吸,耐力训练时,有意识地减慢呼吸频率,以适应缺氧状况
5. 要安排一些增加平衡能力的训练
6. 攀冰训练安排四到五次,山地行走训练安排一次,综合训练(行走、技术、配合、熟悉装备)安排一至两次
7. 我可能年底回去,一月应该可以带队走一次小五台北东,作为一次综合训练,并希望大家在此前解决装备问题
8. 希望在北京的队员尽量一起安排日常训练,以便相互熟悉,装备狂和黑石当中有一个人出来牵头组织
9. 请大家每两周一次相互通报自己的准备情况
10. 建议的体能和身体素质训练标准:
负重25公斤,30分钟登顶香山
平衡木上一头走到另一头,转身再走回来,没有大的摇晃
腿伸直,俯身手掌能触地
单臂悬垂1分钟
引体向上20个
双杠上双臂屈伸20个
挂臂举腿(过腰才算)10个

        主题        建议走冬季北、东、中、西;其中东中山脊的风一般很大。
        作者        晨峰
        时间        2003-11-18 05:17:28

看过曹俊的登山报告,感觉雪宝顶冬季攀登较大的问题是大风天气。如果传统路线的悬冰川上积雪全部被吹走,那段亮冰同时会消耗你们大量的体力和时间。(两人的交替保护?)

北东山脊:模拟骆驼背条件的行走和保护。
东中山脊:特别实践一下大风条件下手、脸的保护。

有时间还建议找一块45度左右的冰壁练习两人的交替保护结组,最后的一段路可能有用。

        主题        我们今年过去就领教了那段亮冰
        作者        玄鸟
        时间        2003-11-18 07:33:47

山脊上一点雪都没有,全是绿冰,扎西就是因为看到亮冰才不敢上的,我们这次计划带400米路绳,50只冰锥,全程保护

        主题        50只冰锥
        作者        roof
        时间        2003-11-18 07:44:24

我的天,你要修路架绳上去了用不了这么多.

主题        修路40只,每人身上还要至少带一只
        作者        玄鸟
        时间        2003-11-18 08:02:38

        主题        一天拧40只冰锥保管你晚上连筷子都提不起来:-)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1-18 08:17:20

-------------------------------------------------------------------------

        主题        请教!
        作者        无事生非
        时间        2003-11-09 00:29:16

阿拉斯加的麦金利是很难征服的。当年死了很多人,直到今天能登顶的人也不多,况且每年都有配额的。请问你的登顶经历。说实话,本人表示置疑。

主题        现在麦金利(丹纳利)山上的人乌秧乌秧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1-18 08:23:52

关于配额什么的纯属无稽之谈,只要你在国家公园管理部门注册就可以了。

-------------------------------------------------------------------------

        主题        装备选购有一些基本原则,各人侧重点不同,谈不上胜负。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1-20 05:18:20

关于材料科学,我相信这里应该有不少行家,绿叶在某些程度上还是聚集了一些高素质的人员的(至少我知道我的一位朋友,ID为JaneClimber的就是为美国能源部工作的科学家,人家可是材料科学方面的PhD.)。她选择的都是一般户外店出售的产品,没听说她抱怨材料方面厂商坑蒙拐骗她的。

所以呢,每个人选择装备的侧重点不同,你也不必在这里冷嘲热讽,如果你是卖军品装备的,就好好做自己的生意;如果你只是给大家提建议,也可以心平气和的说,不必话里话外酸溜溜的。


-------------------------------------------------------------------------

主题        有关teflon
        作者        bugsbunny
        时间        2003-11-20 05:09:28

一天在电视里看到一个discovery的节目,提到Dupont公司的teflon。我没看到头,据说可能有毒,是真的吗?

        主题        teflon是聚四氟乙烯,理化性能极为优异,一般条件下不会释放有毒的氟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1-20 05:21:22

-------------------------------------------------------------------------

        主题        冬日谈冰镐(B型)
        作者        金歌
        时间        2003-11-20 03:57:33

冬日谈冰镐

目前有些冰镐上带有“B”或“T”的字样。其中B 的含义是Basic axe,冰镐的杆体必须能承受250daN 的力。它适合于普通冰雪环境穿越,但不适合于攀冰和带有绳索保护的冰雪运动。T的含义是Technical axe,其杆体必须承受350daN 的力。它是专为攀冰设计的,也适用于大部分的冰雪运动。当然其价格也要贵得多。材料强度对攀登雪山所用的冰镐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因素,尤其是以冰镐作为绳索安全器具来使用的时候。对于普通的雪山穿越和冰川行走,B字头的冰镐就已足够,而且价格也会便宜很多。

下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先来探讨B型冰镐:

1、 杆体:
不同冰镐的杆体长度各不相同。用于攀冰的要求杆体比较短,以便于挥动。而行走穿越的冰镐杆体则比较长,以便于把它当作山杖和探路时使用。通常杆体的长度在 50―90cm之间。其长短尺寸的递增为5cm。选择帮镐时,最适合于你的尺寸是――握住冰镐的头,让手臂自然下垂,这时冰镐下端的尖应该与地面相差 8cm左右的距离。在设计改进上,我们会发现近年出现了一些杆体弯曲的歪把冰镐。使用后发现,它的杆体可以更加容易地深深插入
陡峭的雪壁之中;同时它也可以更方便地挂在你的登山包之上。其使用材料大多是普通合金钢或7075-T6合金钢。

2、 镐尖:
镐尖是冰镐最容易磨损的部分,因此它对材料的强度有较高的要求。常见的镐尖材料有全碳钢、有在刃部使用坚硬耐磨的镍铬钼合金的等等。对镐尖的外形、角度的及锯齿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在不同冰雪环境中的使用性能。如果考虑使用冰镐进行制动,比如斜坡滑坠时的自救制动,应选择镐尖顶部曲线平缓,没有太多锯齿且镐尖应是垂直或钝角的设计;这样可以避免冰镐过深过猛地插入冰雪之中,使得从手中脱落。倘若是用于攀冰,则应该选择镐尖锋利、呈锐角、有很多锯齿,以便能深深地刨入冰雪之中,获得坚实牢靠的挂点。

3、 镐锄:
在镐头的另一端,扁平,一个小锄头。主要是用于在冰雪中刨出台阶和脚窝、挖制雪窝雪洞或其他冰雪筑构。角度平缓的镐锄,允许你在使用中可以将臂膀抡圆。越宽的镐锄,刨挖量越大。

4、 握把:
有些冰镐的镐把比过去有所改进,使用了橡胶握把,增加了握把与手之间的摩擦力。但这也使得冰镐的整体重量有所增加,且更加昂贵。然而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挖脚窝或攀冰时,橡胶握把的的确确比光杆握把有更好的手感和舒适性,更加牢靠、暖和。倘若是普通登山,一个光杆握把的冰镐也已足够。

5、 镐带:
有的冰镐没有镐带,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如果你不小心使得冰镐从手中脱落,很有可能就会从山顶山滑落,再也找不回来。没有镐带也有没有镐带的好处,可以在不同的地形和山势中,自由地在两手间交换。很多人喜欢套在腕部的镐带,这是避免冰镐滑落丢失的极佳方法。还有的喜欢使用那种可套在身上或捆结在大包上、腰带上的长镐带,它既能防止冰镐丢失,又可以在陡峭的环境中更方便地在两手间自由更换。

以上只是一些在选择和使用冰镐时,最基本的几个考虑要素,供大家参考。真正的体会,还要靠个人在实践中的感受和经验积累。

金歌
2003年11月18日

        主题        关于T和B,CM说明书上的说法是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1-20 05:27:24

在镐柄上间距50cm用两点支撑,中间加压力,进行破坏测试。
T型要达到500kgF,B型要达到300kgF

-------------------------------------------------------------------------

主题        那边的山极多,都是横断山脉的,很难。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1-20 22:04:12

关于四川的山峰可向独行马咨询

http://www.areteexplor.com/index.asp


-------------------------------------------------------------------------

        主题        羽绒鞋
        作者        小秋
        时间        2003-11-21 12:47:59

        主题        这个是好东西啊,难道没有人感冒?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1-21 23:54:30

-------------------------------------------------------------------------

        主题        给大家介绍一个换帐篷杆的地方TA Enterprises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1-21 23:59:54

我在这里换过Easton的帐杆。信誉好、服务周到。可以用信用卡结帐。我用的是中国银行的长城卡。
可以找在美国或Vancouver的朋友带回来,在美加国内的邮费大概18-20USD。

http://www.polesforyou.com/index.htm

-------------------------------------------------------------------------

        主题        “SOFILMTEX”真正透气的新一代防水材料
        作者        特种兵
        时间        2003-11-25 00:18:25

“SOFILMTEX”真正透气的新一代防水材料
> > > > 随着独特技术的艺术性应用。“SOFILMTEX”建立了 防护与舒服的 新标准。
> > > > 防水只是“SOFILMTEX”的基本特点,与其同类面料不同的是“SOFILMTEX”在防水.防寒以及防止灰尘和细菌侵入的同时还能够将汗气,以及其它臭气排出。另外“SOFILMTFX”还具有重量轻的特点,在任何气候条件下均经久耐用。
“SOFILMTFX”的杰出性能使其成为户外用品如手套,鞋的的极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登山,徒步等户外运动中,然而“SOFILMTFX”的价格却十分低廉。
“SOFILMTEX”的优秀品质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主题        老特,满篇都是怎么怎么好,没见有实质性的说明啊。怎么看都象SOFILMTEX的广告词哦。
        作者        jjyfoot
        时间        2003-11-25 03:15:45

比如我们记忆犹新的: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嘿,就――是好!就是好啊就是好!就――是好!

        主题        我亲自试过这种材料,效果还好。
        作者        珠穆朗玛
        时间        2003-11-25 04:40:39

是VCLASSIC的鞋子,采用的这种材料做内衬防水用,放在水盆里压住,两天没有漏水。

主题        这种静态测试不说明问题。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1-25 22:14:28

你用个不漏水的塑料袋把鞋包起来“放在水盆里压住”,包你20天不会漏水。

行走过程中鞋子(或衣物)不停的拉伸或挤压,会使一些材料特别是微孔材料漏水;合格的材料不但在一般测试条件下要“防水透气”,而且要能承受恶劣环境和物理、化学损害。

都是防水透气材料,耐水压、透气量的差异也是非常大的。

-------------------------------------------------------------------------

主题        谁知道GRIVEL这个品牌怎么样???听说它的公司就建在阿尔卑斯山脚下,随时进行检测??????
        作者        蓝天
        时间        2003-11-23 07:12:34


        主题        最好的冰雪器材厂商之一,和CM,BD齐名。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1-25 22:40:13

-------------------------------------------------------------------------

主题        所有的评判标准都要有一个目标:以绿野的团结友爱为第一重要的标准
        作者        摩西
        时间        2003-11-26 10:47:28

        主题        “以绿野的团结友爱为第一重要的标准”-不是开玩笑吧?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1-26 11:58:38

比方说,我连你是谁都不认识,从仅有的帖子看,很多问题的观点也不一样,让我和您“团结友爱”?真逗。

-------------------------------------------------------------------------

        主题        对明年5-6月间登阿尼玛卿有兴趣的朋友请进:
        作者        柔软的核桃仁
        时间        2003-11-27 01:16:39

计划明年5-6月间去爬阿尼玛卿,现有人员是老k、冰镐、我,另外王大也有意向同去。王大是业余登山圈子里玩的比较早的前辈了,哈巴,雪隆包,大雪塘,慕士塔格(未登顶),玉龙(未登顶),很多....经验比较丰富。(旗云原说明年打算去,现在看起来又改计划了)。计划是4-8人,费用希望控制在5千以下或者3-4千。时间大约16-20天(包括往返时间)。寻找至少是和老k同志水平相当的伙伴。

另外青海登协的负责人高成学12月会来北京,我已和他定好请教的时间,有兴趣的朋友请联系我。

主题        阿尼玛卿主要是进山比较麻烦。
        作者        晨峰
        时间        2003-11-27 03:58:23

所以16天左右是很实际的行程。

上次聊天时太白客(现在改新人叫雪檐)对此山很有兴趣,还有王沁夫妇(不知道他们的Baby现在多大,能否进行恢复训练),他们都是很踏实的登山伙伴,可以联络一下。

        主题        当心投诉!
        作者        金丝猴
        时间        2003-11-27 06:16:48

你怎么能不经别人允许就私自发贴揭露别人的隐私呢?:)。人家为什么要改名,肯定有人家的原因呗,目的也就是不想再让别人知道太白客现在叫雪檐,雪檐原来叫太白客,他的真名叫TY(呵呵,我可不学你)。你倒好,全把人家的底儿给揭了,谁要是一搜索太白客,你这贴就成了新旧交接的桥梁贴了,雪檐的新名就没意义了。我要是太白客,我就投诉你!
不过,好象雪檐自己也没事就透露点别人自己的消息,估计他也不会太在意,哎,我瞎操什么心呀:)

一看不必的要求,要寻找至少是和老k同志水平相当的伙伴。 哎,这条件也忒高了,不知她说的是老K哪方面的水平,要说攀岩技术经验器械使用等水平,绿野可没几个符合条件的;要是说老K的体力、负重水平,估计还能找出几个来

明年的登山条件肯定是不符合了,不过关于青海登协的老高来给点指导的话,有时间倒希望能听一听。方便的话,私信告知。

        主题        玛卿是冰川型山峰,对体力、高山适应能力要求比较高。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1-27 06:48:46

另外时间和钱的花销恐怕也不小。
登这种山最好还是雇个专职厨师,大本营搞个班用大帐篷(考虑到青登协租),因为周期长、天气复杂,需要做好长期消耗战的准备,BC搞的舒服点、吃的好一点,可以维持体力、享受生活,不必搞的苦哈哈的。
俺的包是越背越小、路越走越慢,不过对自己的高山适应能力越来越有信心了,对大兵团作战也有了直观的体会。
下面的网页有美国登山队攀登玛卿的照片,作者是Galen Rowell。
http://pro.corbis.com/search/search.asp

在search栏中输入Anye Machin

-------------------------------------------------------------------------

主题        请教:初级山峰如二峰三峰雪宝顶甚至哈巴之类的,冬季攀登跟夏季攀登差异有多大?
        作者        小A
        时间        2003-11-22 06:53:19

比如难度,气温,技术要求,装备要求之类的,DX们给列举一下?
谢谢了~
//BOW

主题        总体而言,冬季攀登比一般常规攀登季节要难,具体程度则具体分析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1-27 09:55:24

比如哈巴,据说冬季气候稳定、降雪少,但由于云南气候温暖,这时反倒有利于登山活动;
2、3峰冬季有积雪,气温比春秋低但降水不多,气候也比较稳定;
雪宝顶有技术难度,我个人不主张初学者作为入门山峰。
根据我个人的感觉,如果适应了北京冬季的恶劣环境,在一般山峰的攀登季至少天气上不会有太大困难,至于冬季就不好说了。
基本上冬天攀登都要求冰雪技术、双层靴和冰爪都是必须的;羽绒服、羽绒睡袋和高山帐篷是必须的;有些地方踏雪板可能有用。
至于技术,我个人认为越多越好,不应该到高山上去练技术,那样要面对的问题太多、风险太大:试想你吓的哆哆嗦嗦的爬一座山,有何乐趣而言?必须熟练使用技术装备,否则带来的只是“虚假的安全感”;冬季攀登负重多、雪大,必须要有超人的体能保障。
总之冬季攀登对攀登者的要求会高很多。

-------------------------------------------------------------------------

        主题        豌豆请进,我觉得你是滥用职权
        作者        jjyfoot 
        时间        2003-11-27 12:57:51

干吗封了我上面那个贴子?

每个人说话的方式不同,我只是用了你不喜欢的口气而已,但我也不喜欢那种一本正经的说话方式,可是我不是管理员,所以只能任人宰割了。

我的贴子很明白的表达了我的看法,无他。我喜欢看梁东的娱乐串串烧,有一句话说得好:何不娱乐处之?

哼,明天中午就去吃豆苗!

        主题        因为你的名字有问题。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1-27 22:13:53

在这里我想起以前有个帖子,它说“绿叶并不是一个一般意义的公共论坛,而更象是一班老朋友们的私人沙龙”,我明确的表态我支持这种观点,以前在“建设(娱乐?)版”不多的发言也是这个意思,我支持实名制也是这个意思。由于上述原因,明明已经有了一个人注册了“JJYFOOT”的ID,而且大家互相之间都非常熟悉,那么我自然会很讨厌你的这个加空格的名字,包括以前还有一个mudp1ayer,我视这种做法为捣蛋;或者说,你(们)象一个蹩脚的演员,自己在台上出乖露丑,自以为很有幽默感,但所有的人不不笑,你感觉如何?
不懂得尊重自己的人,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

主题        弹劾履星家斑竹资格
        作者        阿森
        时间        2003-11-28 12:29:24

弹劾之前,先解释一下所谓维护小组论坛。
维护小组论坛前身称为斑竹论坛。当斑竹遇到自己无法独立解决,或者自己也判断不清楚的时候,会在这个版面发言,征求其他斑竹的意见.这个版最常见的贴就是, 某某人的一个帖子似乎不妥,大家什么意见.......等等等等. 后来,论坛名称更改,浏览和发言人数也稍有扩大.但该论坛仍然属于网站工作人员私下商量事情,彼此征求意见的地方.一个相互之间的约定就是,论坛的内容不再扩散.所以,前日,拉肚子弹劾履星家的时候,履在维护小组的内容也没有被正式贴出,作为证据.尽管这些证据可能对履非常不利。


但日前,在履星家的贴子中提到:

http://www.lvye.org/bbs/showthreaded.php?Number=626980&page=&view=&sb=
Mudplayer确实在维护小组版指出“老驴”的ID是“老马”,

我特意又看了一下维护小组版,没有看到这个贴子.我想,有两种可能.一个是mudplayer确实发过贴子,后来感觉不妥当,又删除了.另一个可能是mudplayer 根本没有发过.
如果mudplayer发过这样一个帖子,那么mud的本意只是在小范围内私下征求意见,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删除了.而履星家明明知道这一情况,却四处散布消息,扩大事态.履的这种做法已经严重违反了一个斑竹应该有的道德规范.那么履星家不再适合担任斑竹.
如果mudplayer没有发过这样一个帖子,那么履星家就是在编造事实,刻意诬蔑.不但违反了斑竹做事的准则,连一个普通网友的道德标准都达不到.自然更不应该担任绿叶的斑竹.
综上所述,无论mud是否曾经在维护小组发贴,提出老马的ID.履星家都不适合继续担任绿野的斑竹.就此提出弹劾.

        主题        欲盖弥彰!
        作者        剪刀手
        时间        2003-11-28 14:34:58

封杀一个说了真话的斑竹,这就是你们的本事啊.
看来真的有必要怀疑是不是在斑竹版里真的指名道姓的说了什么.所以有人就这么急急忙忙的跳出来杀人灭口啊.
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别把自己也绕进去.

请转告MUD,请你出来接受询问吧.
看看你的沉默伤害了多少人,事由你起,必然需要你做个了断.
这种不见血的厮杀,不知还要让多少人受伤.

        主题        这不是“说真话”的问题,尽管吕和我的私人关系不错,我也认为这件事他做的不妥。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1-28 22:25:52

如果你不了解这些表面时间之后所有的利益瓜葛和个人(团体)恩怨,就别再发言了。
这也是对所有在建设版发言的人的忠告。
如果你是一个所谓“老人”的马甲,我告诉你,我参加龙兴聚会的时候,总共只有20来个人,可我都不清楚这里面的玄机。

主题        鄙视你 ,以及你们联名弹劾的人(除了拉肚子)!
        作者        happenedonce
        时间        2003-11-28 21:57:37

还有阿森你卸任后的那一副所谓的致MUD的公开信,看清楚了你的嘴脸。
其实骨子里面藏着恶毒!

履行家要是也像当年赶走高棉一样被你们干掉了。这里真是成为你们的一家堂了!

        主题        你能为你自己的话负责么?
        作者        黄金狮子
        时间        2003-11-28 22:01:50

为什么弹劾履星家你这么大动肝火啊?
还穿个马甲,没脸见人么?敢做敢当,有本事告诉我你是谁。

要是没胆子为自己说得话负责就快滚

http://www.ibmnb.com/forum/attachments/month_0310/SCRv_l.gif

        主题        我是沈默
        作者        happenedonce
        时间        2003-11-28 22:07:00

别又把沁沁牵扯进来。

沈默这个ID本来想自杀的,以后也不再会出现。
现在这个ID,注册以后从来没有想到会来建设版。我从来没有见过履行家也更没有见过沁沁

        主题        你是无赖。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1-28 22:19:06

-------------------------------------------------------------------------

        主题        茶社渐渐的又成了一个小圈子
        作者        狮子王
        时间        2003-11-28 22:42:06

这么长时间来,居然没有一个申请铁杆的,依然是那么几个人,几个高高在上,不活动,脱离群众的人。沉浸在对过去的怀念中,却不知道现在一切都变了。绿野已经不在是几个人爬山的一个论坛,可以说是一个公益性论坛。

那几个铁杆,可以说思想上,关系上基本上都差不多,那么这样如何来体现民主,反应另外一种声音,而不是成为少部分人专制。

        主题        反对绿叶成为“公益性论坛”,反对民粹主义。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1-29 00:59:34

绿叶的工作是少数人做的、活动是少数人带的、传统是少数人建立起来的,凭什么成为“群众”的“公益性论坛”;
之所以有人愿意无偿的服务,不论是在论坛中、还是在现实的活动里,无非就是觉得这样和朋友们相处比较有意思,值得付出这些东西;可如果变成了“群众”的“论坛”,我看不出整天被不认识的人指责、嘲骂,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我个人意见认为盲目的扩大规模是个错误,我认为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大家都去搞自己的私人沙龙,与其你在这里代表“群众”们声嘶力竭的呼唤“民主”,还不如你自己去做一个“民主”的论坛,只要搞的好,不愁实现不了你的政治实践。

以上全是“我”个人的观点,别人尽可以随便拍砖,“保守派”也好、“反动派”也好,反正都无所谓,说出大天来我也是这个观点。

-------------------------------------------------------------------------

        主题        新人提问及求教安全带和雪镜
        作者        毛毛宇
        时间        2003-11-30 03:33:12

我有个加拿大的朋友最近要回来,我想让他给我带个安全带可是不知道哪个比较好。看到三夫的介绍说Petzl的Calidris 是获奖产品,而旗云说是Corax是。到底是哪个,能不能都分析一下。谢谢。

还有我朋友想买个雪镜,可是看了以前的帖子都是一头雾水的,能不能推荐一款具体牌子的具体型号的。小声的问,雪山运动的雪镜和滑雪的可以通用吗?

谢谢个位XDJM了。

        主题        一点建议: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01 07:41:01

前者从国外带不一定划算。
一般技术器材,包括安全带等,目前在国内的售价都和国外差不多,甚至更低一些(不过国外的圣诞打折是最便宜的),而且现场购买可挑选的余地大一些。至于哪一款是获奖产品,在我看起来并不重要,多数是厂商的一种宣传手法(也许性能有些须提高,但价格提高的更厉害,而且我相信包括我自己在内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到靠这些顶级装备提高水平的地步)。挑自己合适的号码,喜欢的颜色、式样,符合自己的应用范围。
关于雪镜,基本上滑雪用的都可以用于登山,反之则需要考虑一些问题,主要是滑雪镜由于存在冲击可能,安全性上要求比登山的更高。挑选(风)雪镜(goggle)最重要的是看它的防雾性能,特别是登山比一般的滑雪运动强度大很多,出汗更厉害,要求防结雾措施更严格。比如通风、镜片的防雾处理等等。

        主题        请教老K
        作者        哭泣的森林
        时间        2003-12-01 12:42:01

我是近视。。用普通的运动眼睛框配树脂镜片染色加镀膜如何?
因为滑雪风镜+普通近视镜的安全性让人担心。。因为风镜是软的。。

        主题        俺也是近视,还有散光,痛苦中:-(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01 23:37:01

我就是用风镜+近视镜,不过我的风镜是在Barrabes上买的,是专为带眼镜的人设计的,回头我上两帐照片给你看。而我在北京转了好多商店,居然没见过有这种设计的。
“用普通的运动眼睛框配树脂镜片染色加镀膜”我估计不行。登山眼镜要求100%防 UV,还要放IR和强眩光,我怀疑一般的眼镜店根本不会有这么专业的镜片,我甚至怀疑他们的店员根本就不知道户外眼镜的一些特殊要求。

        主题        再多嘴问一句,听说Petzl在国内没有真品是真的吗?
        作者        毛毛宇
        时间        2003-12-02 09:01:14

主题        技术装备人命关天,没人敢做假的,再说也做不了。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02 21:59:36

        主题        有利可图肯定有人敢做。关键是市场太小没赚头
        作者        mh
        时间        2003-12-05 03:09:33

-------------------------------------------------------------------------

        主题        Top Outerwear for Climber
        作者        Ditto
        时间        2003-12-02 14:30:39

一时贪便宜+头脑发热在米国买了两件冲锋衣,后悔中,TMD卖吧……

1。 MARMOT LIQUID STEEL PARKA(03):02年MARMOT顶级产品,2002 <OUTSIDE> EDITOR'S CHOICE,AMI GUIDE'S CHOICE,3L GORE-TEX XCR,超轻625g,两侧口袋防水拉练,(MADE IN CHINA我考!)。 MARMOT现在(3个月内)推出其他名字的类似货色来卖更高的价。

M-SIZE,原价$375,俺买的时候特价+税+USA SHIPPING约$24X,卖¥2K吧

2。ARC'TERYX BETA AR JACKET:登山夹克,攀冰最佳,3L GORE-TEX XCR,超轻,重量跟LIQUID STEEL差不多,但面料更厚,全防水拉练,细胶条,MADE IN CANADA,ARC'TERYX的做工确实NB,无话可说

M-SIZE,原价$349.95,俺买的时候特价+税+USA SHIPPING约$270,卖¥2.3K吧

1。希望爬雪山的朋友得到,不知道卖的是不是贵了,但毕竟比国内的TNF,OZARK性价比高!
2。俺打算留一件,卖掉一件另一件自动结束。
3。如果MARMOT可以换一对BD VIPER小镐+LEASH,ARC'TERYX可以换一对VIPER小镐+LEASH+BD RAVEN大镐,俺将非常高兴
4。俺在深圳,这些东东在那边很容易出手,因为非常喜欢这里的山版,所以在这儿放几天。如果有可能的交易,俺免费邮寄,非EMS。

        主题        小冰镐北京这边的大概价格: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02 22:09:09

viper:1500/支;
leash:120-150/根;
BD raven:850-1000/支。
估计你的兑换计划要泡汤了

-------------------------------------------------------------------------

主题        回答一点点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03 23:57:32

北京市登协是北京市体育局管辖下的民间社团组织,是在民政部门正式注册的;
从工作上说,中登协对北京市登协有指导权,但没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

上面是官方正式说法,我的看法是一些俱乐部或赢利性户外组织联合起来瓜分市场的联盟。


-------------------------------------------------------------------------

        主题        谁有探洞的经验
        作者        老登高
        时间        2003-12-04 00:24:43

给个攻略,想学学

        主题        上旗云的网站看看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04 00:37:24

www.emg.com.cn

探洞有自己的特殊性,虽然主要也是依赖绳索活动,但它和一般的户外活动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一是基本技术不同,以绳索操作为主。
二是洞穴地形复杂,客观危险大,特别是地下水和迷路的危险都是致命的;
三是目前国内的探洞活动不普及、整体水平较低,系统学习比较困难。

从上述角度看,探洞还是应该慎之又慎。

-------------------------------------------------------------------------

主题        "引路绳"用成捆的工程尼龙线或风筝线就可以,最好用个风筝线轴,收放都方便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04 18:13:14


-------------------------------------------------------------------------

        主题        关于SUUNTO表测量海拔高度的若干问题的解答(愿创)
        作者        楼兰公子
        时间        2003-12-04 23:33:01

关于SUUNTO表测量海拔高度的若干问题的解答(愿创)
SUUNTO 表测量海拔高度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气压变化,高海拔的地方空气密度小,气压低,表的海拔读数就高,反之同理(这里所说的气压是相对气压,即所在地的实际气压;绝对气压是一个理论值,是指在特定温度、特定高度、特定气候情况下某地的气压值,有规定的成份,如海平面气压为760毫米汞柱,在户外活动中没有实际参考价值)。但即使在同一地点,相对气压也总是在不停变化的如:有风、下雨、气温增高,所以即使你呆在同一地方不动,表的读数也是不停变化的,以西安为例:西安的标准海拔约400米,如果连续阴雨天可能海拔读数350米,连续大晴天可能到450米,这都是正常现象,不是表的问题。那么怎么能得到准确的高度值,办法如下:每次出去时根据已知海拔较准,即使在外出期间天气有变化误差也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如国庆登太白,天气变化很大,出发前在西安较准高度(VICTOR),四天后登顶的误差在20米内。如果你在文公庙较准一次的话,在顶峰应和实际值很接近了。目前有不少朋友在户外活动中使用GPS做为高度测量的依据,但要说明的是GPS的读数是有误差的,其测量数据是将地球做为一个绝对的圆形来处理的,因而它的误码是永远存在的,不可能被减小(高度误差是水平误差的三倍)。个人认为在穿越活动中用GPS,在登山活动中用SUUNTO,条件好两个一同用相互较准再好不过了。

        主题        补充一点:
        作者        一意孤行
        时间        2003-12-05 04:00:35

有些型号的GPS上的测高功能是依据气压的变化来的,所以,也存在和SUUNTO一样的问题。

主题        关于GPS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06 05:41:26

自从美国取消了GPS信号中针对民用接受机的CA码,GPS的精度已经大大提高了,水平75%圆概率误差(就是说有75%的几率误差范围小于)好象到了2米?反正差不多到了这个数量级。高度的误差也在20米以内了。
至于说“地球是椭圆的”云云,我没有找到正式的证据确凿的说明或技术资料,即使这个说法是正确的,也完全可以用前面说的找参考点的方法来矫正。

-------------------------------------------------------------------------

        主题        关于活动或路线定级的一点意见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07 10:36:58

应该避免这样一种倾向:比如以我攀岩为例,明明是一条5.10的路线,我完成之后,却非说他是5.8,然后看别人爬的非常吃力(假设说那个不幸的哥们有真实的5.9的能力),获得某种“满足感”。这种做法对活动的正常发展绝对没有好处!
必须承认的是,户外运动的水平确实在飞快的发展,前几年俺爬的很吃力的大峰,现在都不屑被人提了。其实突破前人的框架是发展的必然。同样以攀岩为例子,在几十年前yosemite难度系统的最高数值就是5.10,更难的路线被认为是不可攀的,能够爬这个水平的人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攀岩者了,然而,随着运动的发展、技术、装备的革命性突破,现在普通爱好者都有机会远远超过这个数字。所以,这种难度系统是**开放**的,永远不会拒绝新的成绩。
回到我们的活动定级上来,我觉得是同样的道理。如果说,几年前最出色的爱好者能够达到“4”级水平,那么如果现在没有“5”“6”级的路线或活动出现,我觉得是怪异的。
不要怕说出自己的感觉,毕竟所有的路线都会经过别人的验证,客观条件不同,比如装备、天气、准备程度、个人能力等的差异都会产生主观的误差,这种“误差”是可以接受的,但“假谦虚”是要不得的。倘若按照了残的1.5级水平,我相信一个和我3-4年前水平相近的初学者贸然参加,会有潜在的危险和伤害。

废话这么多,就是要表达一个意思,抛弃虚假的道具,以坦然的态度面对新生力量的进步和超越。

-------------------------------------------------------------------------

        主题        冰坡上设置路绳的方法是怎样的啊? 有资料吗?
        作者        黑石
        时间        2003-12-05 01:35:13

如果是2个人,是不是交替用主绳保护,攀登手背上路绳,一段一段设置冰锥固定路绳啊?

        主题        回答一点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07 11:52:54

1。如果只有2个人,一般是不修路的,因为修路的意义在于,给大兵团作战的方式下,运输物资的队员或者需要往复适应的时候,提供安全快速的通道。修路本身就意味着大量的路绳运输量,而这对于只有两个人的小队伍,是得不偿失的。一般就是2个人交替保护上升。
2. 具体方式。牢记住“稳定的岩石比冰安全,最差的一般是雪面的保护点”。所以如果路线上有突出的岩石,首先考虑用岩石保护,比如拴大石头,或者打岩锥,或者用岩石塞机械塞什么的;如果冰面足够结识,也可以考虑用冰锥,但冰锥就相对不牢靠了,如果快速的结组通过一般还可以,如果作路绳的固定点,就要考虑很多问题,首先是气温升高或太阳照射都会使冰锥脱出冰面,而路线绳上的固定点是做完一次可能要用很多天的,这是极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基本的办法是刨开冰面,把冰锥深深的埋起来,即使这样,也要经常检查,发现松动,就要立刻换位置重新拧.
3.操作。因为经济角度考虑,一般路线绳都是便宜的白尼龙绳,它们是不复合冲坠条件下的安全保护规范的,只是吊住用上升器队员的体重就可以了。这样先头修路的队员必须要用能保护坠落的正规登山绳保护上升,先锋者拖着一条路绳作“尾绳”攀登,到达锚点后固定路绳,一般是后面的跟攀者背着其余的绳子。

        主题        请教
        作者        福尔马林
        时间        2003-12-08 22:54:44

交替保护能不能两边都拴死(等于固定长度),而不是像先锋攀那样一人在后面给绳?

        主题        什么叫“栓死”?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08 23:06:15

        主题        比如说。。。
        作者        福尔马林
        时间        2003-12-08 23:46:29

一根20米的绳子,两头用8字结分别拴在两人的安全带上。

        主题        实际的结组攀登就是这样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09 00:23:26

如果不“结”,怎么叫结组呢?
不过结的方式略有区别,在有冲坠危险情况下,绳子直接栓安全带;一般条件下,通过主锁连接安全带(主要是为了脱离方便采用的折中措施,牺牲了安全性)。
即使是结在一起,在交替保护的时候,保护者是固定在锚点上的,给先锋者放绳子,整个绳队是依靠锚点提供保护的;
如果路线不是非常难,并且一旦有人滑坠了,另一个人一定能保护住(这是**必须的**),这样的条件下,两个人可以同时爬;或者有先锋者设置保护,跟攀者边走边收保护。这是“移动保护”,或者叫“同步攀登”,安全性比“交替保护”要差很多,只有确信绝对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才这种方法。

主题        可不可以把给绳这个操作去掉,也就是说。。。
        作者        福尔马林
        时间        2003-12-09 00:34:12

任何时候滑坠都是20米。
这样就省得交替时再穿保护器了。

        主题        中间要是设保护点就必须给绳。不射保护点的话,滑坠就是2倍绳长。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09 00:41:16

呵呵,不是闹着玩的。

-------------------------------------------------------------------------

主题        询问山鹰社的联系地址
        作者        winner4026
        时间        2003-12-07 09:49:36

有谁知道山鹰社的电话,点子邮件等联系方法.我想询问一些登高山的事情.在这里先谢过了!!

主题        进
        作者        仙风道骨
        时间        2003-12-07 09:59:43

http://www.pusec.org/

        主题        这个是山鹰俱乐部,不是山鹰社。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07 12:06:59

完全是两码事,虽然俱乐部的人员都是前山鹰,最著名的是登顶卓奥友的唐元新(古拉)。

主题        网址
        作者        梅里
        时间        2003-12-08 08:37:32

puma.bdwm.net然后进社团群体,找到山鹰社就是,不知是否你找的“山鹰”试试吧!

        主题        这个是山鹰社。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08 11:34:20

-------------------------------------------------------------------------

        主题        请教
        作者        konik
        时间        2003-12-08 13:41:01

有哪些地方,机构能提供冬训的?

中登协,只有这个?
有他们的联系方式?

谢谢。
我们是上海的学生团队。

        主题        除了中登协,还有一些
作者: 科友影业    时间: 2005-1-12 09:47
标题: Kristian生前文集第五部分(lvye.org)/part 12
        主题        象阳台山这样的山一样有危险,特别是一个人的时候
        作者        背包
        时间        2003-12-08 23:03:46

http://www.bjt.net.cn/news.asp?newsid=44760

建议全面禁止不设收队的队伍

        主题        偏激的观点,这个事不过是个意外
        作者        雪岛枫蓝
        时间        2003-12-09 06:18:43

        主题        牢记一点“小概率事件在样本数大了的情况下也会出现”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09 08:06:51

所有的事故都是意外,但又都是必然。

-------------------------------------------------------------------------

        主题        TNF的帐篷款式老、重量大,除了结实没什么优点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09 11:15:33

mhw,marmot,SD都在不断的改良自己的产品,而TNF还死抱着以前的设计不松手,他们除了吃老本,已经完全没有动力和能力与这些后起之秀争短长了。

-------------------------------------------------------------------------

主题        小五台游(12月12日晚――12月14日晚)
        作者        福尔马林
        时间        2003-12-09 06:49:04

人员要求:具备冬季小五台独立应付迷路落单情况的能力。限制15人,11人活动成行。

活动介绍:同车去同车回,没有领队。周五晚车送到西金河口,住金河山庄。周六各自愿意怎么走就怎么走,自行搭配,装备自理。周日晚19:00之前必须回到西金河口,或19:30之前到达赤崖堡村口。

装备食品:自理

提示:
请各位在有信号的地方积极与司机或金河山庄联系,告知行进情况和出山地点(限赤崖堡和西金河口)。
上周有人去北台被抓了,扣了好久,所以最好不要从那边出山。
对讲机和手机电池要备足。
量力而行。

我的线路:西金河口――北台――西金河口

报名:
跟贴报名,说明性别、联系方式、欲走路线。
我有挑选人员的权利。
我的联系方式:86105943(小灵通)。

集合:周五晚19:00马甸三夫集合,19:30出发。

主题        ●○●○●○活动补充说明,非常重要,大家都来看●○●○●○
        作者        福尔马林
        时间        2003-12-09 22:59:27

这次活动的组织形式等于是多个小队共搭一辆车去。
现在要求每个小队不管人数(哪怕只有两人),必须有一个领队,该队人员安全由该领队负责。
独行者请一定量力而行,没有人需对你的安全负责。
当然如果得知某小队出了事,道义上我们会进行救援。

下次我会用“欢迎搭乘马甸――小五台班车”作题目,方便大家理解。

        主题        赞同这种方式。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10 00:17:13

针对自己的能力,可以玩的比较尽兴。
对于以登山为目标的训练活动而言,这种方式能够更好的培养默契。

-------------------------------------------------------------------------

        主题        请教这款并抓是否适用?
        作者        qinf
        时间        2003-12-10 05:58:38

我目前的鞋是COLEMAN,近期会添GARMANT或ALSO.去四姑娘‘玉珠是否合适,平常会在小五台活动。请教这款是否适用?

http://www.snowbird.com.cn/camp/bzua2.htm
谢谢!

        主题        只能用于硬底靴,如果你的coleman是徒步鞋(鞋底可弯曲的)就用不了。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10 06:24:00

-------------------------------------------------------------------------

        主题        请推荐一款帐篷,可用在冬季小五台,玉珠。(不要勉强使用的)
        作者        qinf
        时间        2003-09-19 00:15:54

        主题        比较有钱可以接受正品的话,看看蓝天绿叶的Marmot uphigh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10 06:30:01

虽然是二杆,但是是真正的专业高山帐,而且巨轻,只有不到3 kg
标价2900,估计可以打折在2300-2500左右。比新源里 TNF的黑心帐篷强太多了。
网站上有详细介绍,自己看
www.marmot.com

-------------------------------------------------------------------------

        主题        代友转让一批正品装备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11 02:40:19

我友因筹措今年春节登山的经费,特出让一批正品装备。

1。Ozark 2层Gore-Tex冲锋衣,深蓝色,重型登山款,加大号,适合身高180-185的人。 Ozark 赞助,用过一次,无损坏、无瑕疵。网站标价3000,商场一般售价2000左右,现6折出让,¥1200。可议价。

2.Ozark抓绒衣,非windstopper,普通保暖抓绒,随冲锋衣赠送,可用拉链连接到冲锋衣上。

3.TNF 2层Gore-Tex冲锋衣,深蓝色,登山款,比Ozark的轻。加大号,适合身高178-183的人。TNF新源里总店购,很新,无损坏、无瑕疵。具体售价不清楚,估计得2000多,现6折出让,¥1200。可议价。

4.TNF 2层Gore-Tex冲锋裤,黑色,背带登山款。加大号,适合身高178-183的人。TNF新源里总店购,用过一次,无损坏、有点脏,洗一下就好了。具体售价不清楚,估计得1000多,现6折出让,¥1000。可议价。

5.Ozark 充气防潮垫。绿色,旧了。充气好像不是很好用(可能和压缩有关系),用嘴吹一下就好了。因为售价不清楚,请大家帮忙给定个价钱。

6.Camp Ice rider全绑式12齿冰爪。可用于所有硬底登山鞋和部分底子比较坚硬的徒步鞋,适合一般登山、冬季活动和技术要求不高的攀冰。全新未用过,包装说明全。评测见金歌大侠的帖子
http://www.lvye.org/bbs/showthreaded.php?Number=641778&page=1&view=expanded&sb=5?=
的了5分的高分。雪鸟网站标价880,现¥450出让。可议价。

所有物品全都是正品真货,保证质量。不求卖高价,只求出手换现金即可,一切为了登山去者。

主题        Camp Ice rider全绑式12齿冰爪,我一个朋友确定要了,谢谢!
        作者        山猪
        时间        2003-12-11 07:36:27

周末一个朋友到北京出差,到时联系你可否方便??
谢谢!

        主题        补充说明2点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11 07:52:32

这个冰爪和金歌帖子里的又有些区别。金歌帖子里的式Ice Rider NB,NB表示neoprene belt,而我这个是普通绑带的,和冰爪体用金属环连接,看起来没有NB那么NB。
另外还要强调,这款冰爪还是配比较硬的靴子底好。

非常抱歉的是,周末我要出去活动。周日下午或晚上才能回来。如果你的朋友能等到我回来最好,要是不行,恐怕我们得找个中间人交接一下。

因为您在外地,交易需特别谨慎,有问题得话很麻烦。如果是我自己得东西,我出2手得规矩全部是无条件退货(无人为损坏),但这些东西是朋友得,所以交易更应谨慎。

晚上上照片。

主题        关于冰爪再补充一点。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11 08:04:26

要这款冰爪得朋友,可以说明你得鞋子得品牌和款式,我可以帮忙参谋一下看是否合用。

主题        目前的预定情况,请山猪和阿尼玛卿特别关注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12 04:43:16

上衣已经有朋友要看,他如果确认不要,物品再重新开放。

山猪和阿尼玛卿请注意:因为阿尼玛卿在北京,我希望他能够先看货,山猪是先跟的贴,但因为您在外地,这种二手交易实有不便,千万请您原谅。阿尼玛卿希望你尽快和我碰头看货,如果不要,我周末就可以给山猪的出差朋友交过去。

平淡请尽快和我联系,三迷(大树?)因为您也在外地,不好意思请您排在平淡之后,谢谢理解。

其他东西继续接受预定。

我的电话,请电话联系,谢谢

谢谢大家的关注。

主题        Ozark冲锋衣和冰爪已出手,TNF衣裤继续出售。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12 18:24:05

大树不好意思,我受到一个“三迷”的私信,以为是你的,抱歉。
下面排队的是大树和平淡,请你们在周日晚之后和我联系,周末我不在城里。
最好打我的手机,第一时间比较快速。

        主题        今天仔细看了一下 TNF的衣裤,感觉175-180的人比较合适,183的可能小。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12 19:04:08

主题        转让加一个Bigpack Super Performic 70 背包,只交换不出卖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12 20:51:27

99年款,是 BP用料最扎实的东西(以后一年比一年薄),自重大,背负系统好。
用的比较旧。睡袋仓刮过口子,我自己找裁缝用帆布补上了(带补丁的看起来比较拽)。
2000 年春天购入,一般冬季徒步使用,我登山和春夏秋三季从来不用这么大的包。一是自重比较大、二是自己背不了那么多东西;三是打包的功夫有长进,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所以决定交换一个小一点的包。最好55+10的或60+10的,不要再大的了,新旧不限,牌子不限,自重要轻,背负系统不要很好,过得去就行。
算350元吧,可补差价。

-------------------------------------------------------------------------

        主题        数码相片中有一根横线,是什么原因?
        作者        穿山鼠
        时间        2003-11-01 00:40:45

相片中多出来一根横线,从那以后每一张都有,请问各位驴友,色友告知
小弟在此谢过

        主题        CCD损伤是最大的可能性。另外机器的缓存或外部卡有问题也有可能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12 04:48:51

-------------------------------------------------------------------------

        主题        昨天一起听山鹰讲座的朋友,你的重型徒步鞋哪里买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12 15:41:49

抱歉,我把你的名字忘了,实在不好意思,呵呵。


-------------------------------------------------------------------------

        主题        新人的装备,请老驴赐教。
        作者        行无际
        时间        2003-12-12 15:52:41

品 牌 规 格 价 格 购买地点 购买时间 评 价
背 包 BIG PACK Performic TCS T65L ¥1272 桑温特 2003/09 细节做工不好(为此换了三趟),背负和支撑设计的不错,徒步2小时肩膀未感觉累。
帐 篷 Pureland 5铝杆 登山帐 ¥1426 喀那斯 2003/09 仿VE25,做工不错,中雨14小时未漏水,但透气不好,防风没试过。
冲锋衣/裤 Anemaqen BG01 ¥724 C1 2003/11 冲锋衣防水透气效果还行,感觉面料不是很结实,裤子还没买。
炉 子 Primus Himalaya Varifuel ¥752 三夫 2003/10 使用200#白汽油火力强劲,但预热还要多练习。
鞋 Coleman 全皮 没有Gore-TEX ¥635 三夫 2002/5 防水、透气都很差。
睡 袋 杂牌 涤纶棉 ¥137 普斯玛特 2002/5 真的很沉,五一、十一我用未觉冷,但女友却冻发烧了,想换羽绒的。

购买以上装备,主要用于北京周边地区四季徒步、穿越。鞋和睡袋还有一个玻璃钢杆的帐篷伴我度过了几次愉快而自虐的“七天”假期。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为何不提倡用篝火?我没炉子时用篝火,虽然累点、脏点但还是比较有趣、比较方便的就是烧水慢点(1L水从拾柴到烧开大约25分钟左右,不过烤馒头挺好的)。

        主题        篝火严重破坏环境。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12 18:09:20

以前关于篝火还有争论。其实篝火破坏环境是无需置疑的,只是看我们是不是愿意放弃点篝火的“乐趣”。

-------------------------------------------------------------------------

        主题        有用过PureLand高山帐的没有?
        作者        阿尼玛卿
        时间        2003-12-10 02:34:55

有什么建议? 或者高山帐选择什么比较合适?(用途 冬天小五台 或者玉珠之类的)

谢谢!

        主题        一点使用心得
        作者        藏月
        时间        2003-12-10 05:11:26

我们在今年4月上玉珠的时候就是使用的pureland高山帐,四杆的那款(好象还有款5杆的,没见过),当天夜里在c1碰见暴风雪,据登协领队说是近年难得一见的恶劣天气(据说哦,偶也不知道,呵呵),这款帐篷表现不错,扛了10来个小时一点状况没出,c1的其他帐篷基本都被吹劈了.所以用来去玉珠应该没问题.
哦,这款帐篷的结露似乎严重了点.

        主题        也说两句
        作者        大唐游虾
        时间        2003-12-10 05:17:57

8月份朋友去登玉珠,用的是5杆的PURELAND,在无人值守的3天里,C1的四顶帐篷包括这顶和一顶2根半CAMP都被吹塌了,另两顶韩国的完好(只记得一个是BLACK YAK 2根半),按说5秆的比4秆的要结实啊?看来防风绳固定方式非常重要啊,

        主题        营地无人一定把帐篷放倒,如果可能再压上雪块,以防帐篷被吹毁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12 18:14:24

人回到营地只要把帐杆重新支起来就可以了,非常方便而安全。


-------------------------------------------------------------------------

主题        白河攀冰情况介绍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14 12:39:06

昨天和朋友去了天仙瀑景区,因为时间问题没有往里面走,只在最外面的迷仙瀑爬了一下。算入冬的热身活动吧,恢复一下高度感。
由于上周北京气温骤降,冰冻的很硬;也因此未能积攒足够的水量,至少从迷仙瀑看,冰量比往年小很多,冰层很薄,用20厘米的冰锥会拧到岩石上。
往年这个时候,迷仙瀑在中午冰面会有水,而昨天下午整个冰面一直干而且硬。
里面的天仙瀑我估计会冻的更硬,因为一直朝阴面,而且山谷尽头寒气聚集,应该已经可以攀登了。
桃园仙谷等地阳面的冰壁应该会软一些,攀登起来应该容易一点。
新手攀登硬冰要注意安全。

主题        冰瀑的安全状况如何?
        作者        爱斯基摩人
        时间        2003-12-15 09:07:33

主题        冰很硬,但比较薄,设置保护点要注意,但好的保护会比较稳定。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15 10:20:08

主题        怎么去的?(交通)
        作者        福尔马林
        时间        2003-12-15 09:48:57

        主题        东直门昨980到密云,¥8/10;在鼓楼换小面到天仙瀑,¥40-50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15 10:21:58

-------------------------------------------------------------------------

主题        转让交换二手装备,我自己的东西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18 06:27:41

可以试用,全部无条件退还。

1、BigPack Super Perfomic 70背包,交换或出售。
99年款,是 BP用料最扎实的东西(以后一年比一年薄),自重大,背负系统好。
用的比较旧。睡袋仓刮过口子,我自己找裁缝用帆布补上了(带补丁的看起来比较拽)。
2000 年春天购入,一般冬季徒步使用,我登山和春夏秋三季从来不用这么大的包。一是自重比较大、二是自己背不了那么多东西;三是打包的功夫有长进,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所以决定交换一个小一点的包。最好55+10的或60+10的,不要再大的了,新旧不限,牌子不限,自重要轻,背负系统不要很好,过得去就行。

算350元吧,可补差价。
给我私信的朋友请再次确认。

2、Charlet Moser顶级攀冰冰爪Grade8 。出售。
攀冰难度分为1-8级,grade8意味着最艰难、最危险的冰壁路线,迄今为止,没有听说过有人完成这一级别的路线,grade8成为攀登界中的神话。
CM的这款冰爪,取名grade8,寓意就是挑战人类心理和生理的极限;也许永远不会有人爬上这样的路线,但攀登者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才是推动这一运动发展的真正动力。
介绍:卡式,框架结构,双前齿,立齿冰爪。适合瀑布冰和混合路线攀登,不适合登山。
购于2000年冬,原价¥1100,我用它攀登过难度为 WI4 的冰壁。现在发现自己的能力限制,已经不可能有更高的发展了,不忍明珠暗投,特转让有缘人,希望它能够登上更艰难的路线。转让价¥500。

        主题        冰爪的照片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18 12:44:10

这款冰爪用于极限攀冰或高难度的冰岩混合路线,不适合普通登山,请大家看清楚,谨慎挑选。
感谢大家的关注。
-------------------------------------------------------------------------

主题        非常恐怖,非常有教训价值的事故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18 23:15:07

http://www.ukclimbing.com/articles/swanage.html#lessons


-------------------------------------------------------------------------

        主题        紧急求助.....
        作者        哭泣的森林
        时间        2003-12-20 23:58:29

那能给SALOMON高山靴配内靴呢?皮质双层的...

或者有什么可替代的方法...

型号好象是super mountain expert


请各位给出出主意...谢了

        主题        super mountain expert就是单层皮靴,没有内靴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21 23:32:58

我比较了SM Exp和La sportiva的经典产品nepal Extreme,感觉上前者还要更暖和一些呢。
其实这些产品(单层皮靴)都是alpine专用的,不适合于长时间高海拔登山,如果出于舒适暖和的考虑,还是双层塑料靴更现实一些。
在单层皮靴里加内靴没太大意义,性能劣化严重,恐怕走路都成问题

-------------------------------------------------------------------------

主题        想买绳,大家给点建议
        作者        福尔马林
        时间        2003-12-22 16:57:02

北京周边攀冰用,是买8mm的好呢?还是买10.5mm的好?干绳重量分别多少?

另外路绳是不是用静力绳?户外店卖的是不是6mm就够?

        主题        攀冰的话。
        作者        假行僧
        时间        2003-12-22 23:59:48

当然还是选两条8.3的半绳(必须是干绳,有1/2标志),50M就可以了。10.5MM的玩多段的话效率就要低许多了,主要是下降,50M的双绳可以一次降40多M,而10.5MM的只能一次降20多M。
所以攀冰推荐使用双绳。但成本要高一点。其实攀岩也是这个道理。

        主题        另外登山也可以作为一般的结组绳使用。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23 00:32:19

两条绳可以提高安全性,架设保护更灵活、避免“之”字形拖曳绳子。
-------------------------------------------------------------------------

        主题        请教软底鞋和硬底鞋
        作者        福尔马林
        时间        2003-12-22 10:56:58

没有穿过硬底鞋(高山靴除外),现在的鞋子是399的hawkins,GT底。底软,可以作各种动作,很灵活。

现在想买双好点的鞋,看了一下,底都非常硬(多是V底)。这样会不会造成脚感减弱,灵活性降低。

在此想请穿过软底鞋和硬底鞋谈一谈感受。到底损失了多大的灵活性,速度有损失吗?

        主题        我觉得是这样
        作者        卢沟晓月
        时间        2003-12-22 23:37:33

道路平坦些的地方,长途步行软底鞋比较合适,鞋底太硬容易打泡。
碎石路和比较陡峭的地方(不是攀岩),硬底鞋有优势。
卡冰爪应该用硬底鞋。
攀岩用软底鞋。

        主题        硬底鞋攀岩有独特的优势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23 00:42:25

特别是攀登特别小的岩棱,只要有几个毫米宽,用鞋尖踩住就可以上去,软底鞋打死也没办法。
就算是完全光滑的坡面,掌握了正确的方法,硬底鞋的表现也不会比软底鞋差多少。
-------------------------------------------------------------------------

        主题        我是新手,想买一双一般户外活动够用、生活中也比较舒适、美观的鞋,请大家帮忙推荐一下。谢!
        作者        负离子
        时间        2003-12-23 18:49:16

主题        看看选鞋袜方法:
        作者        北极星org
        时间        2003-12-25 01:22:28

http://www.jial.com/info/4.php?aid=68

        主题        文章里有不少错误。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25 09:56:37
-------------------------------------------------------------------------

        主题        想做一款驴友专用的户外有源音箱,请大家帮忙提提建议
        作者        afei
        时间        2003-12-25 16:28:23

关于功率,体积,重量,工作时间,供电方式,音质,防雨性,耐高低温范围,背负方式等

        主题        你不想听听小鸟的啾啁、溪水的流动,风刮过树梢和自己心跳的声音吗?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25 17:34:55

主题        腐败用品,呵呵
        作者        shui
        时间        2003-12-25 22:30:12

功率不用大,方圆10米的人能听见就够了
体积和重量当然越小越好了,不过重量似乎跟音质关系比较大啦,能听128k的mp3就可以
工作时间=电池电量/功率?
供电最好是5号电池,好像n多东东都用这个,准备备用电池也可以单一一点。
防雨不要求,高温50度,低温-25度,估计超出这个范围,能有心思欣赏音箱里面声音的不多了。
背负最好绑式,绳子比较柔软,不管绑还是挂都可以,不容易坏;如果卡式,最好不要用塑料的卡子,低温下极容易断掉,金属的又比较重,木头的不好做,纸的太脆弱,棉的易吸水,碳纤维的……俺没说用砖头做呀。

        主题        用4节2000mA的5号充电电池大约可以在平均输出功率为2W的情况下连续工作4小时
        作者        afei
        时间        2003-12-26 00:30:08

不要低音的话,2W的输出功率已经很响了
人耳对低音不敏感,要很大的功率输出,才能听到较强的低音
人耳最敏感的频率范围大约为300Hz~3KHz
为了节电考虑,有可能会滤除150hz以下,和8k以上的信号
除非大家愿意背着铅酸电池上山

        主题        放大器的效率和工作状态有关系啊。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26 14:51:42

要是甲类放大器,效率只有50%不到,那样顶多工作2个小时不到。

-------------------------------------------------------------------------

主题        请教大家:十号献血,怎么能好受点:(
        作者        阿琢
        时间        2003-12-29 12:37:12

我99年献过血。
中医告诫,我今年不宜献血,但中医无诊断单,看来不能幸免。
请问之前之后注意点什么?
我已不完全相信那些个献血无害的宣传了。

主题        从上学到现在献过3次血了,感觉很好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29 14:23:42

每3年一次,可以混到假期和旅游路费报销的待遇,呵呵。
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影响,我的感觉是,有的人可能会感冒,可能是身体的免疫系统要调整一下。
最得意的是2001年那次,献完血的第3天,爬了一条5.11c的竞技路线,是我迄今完成的最难的路线,说明至少对身体的运动能力没什么不好的影响,要说影响,那就是体重轻了200克。呵呵。

-------------------------------------------------------------------------

主题        问一下春节还有没有想去雪宝顶的,情况大致是这样:
        作者        福尔马林
        时间        2003-12-30 14:03:01

请一个向导,300元/天,负责带路和修路。装备要我们自己出。他在成都等我们,一起过去。

如果能凑齐8个人的话,公摊费用差不多能接受了。

        主题        谨慎从事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3-12-30 14:40:06

我估计国内的登山者,除了藏队的高手,恐怕能有资格向导冬季雪宝顶的都很困难。
如果你们以登顶为目标,最好和他签一个书面形式的合同,以免出现象今年念青中央峰一样的事件。
合同应说明,除了天气、客观危险,以及人员伤病等不可抗因素外,向导不许因自身原因取消登顶,否则应酌情赔偿。

        主题        念青中央峰事件让人痛心!
        作者        lengyan
        时间        2004-01-02 13:40:03

让人看到了国内的所谓商业登山是多么得不规范!
有些人付出了很大努力,花了不少积蓄,满怀热情和希望,却被组织者领到了所谓的、地图上找不到的“次峰”,而且依然不让登顶!
无耻的组织者!

主题         Kristian,你也不要太小看我们四川人了。
        作者        月之翼
        时间        2004-01-06 01:42:19

事实证明:在2003年无人向导的情况下,我的两个朋友相互做保护,在天气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在一个下午3点过成功登顶,当时还带了两个人上去。后来国庆的时候其中有一个朋友带外地的朋友攀登了雪宝顶。

藏队的人退休了,是不是就没有人再做向导或者是领队了呢?

在四川,例如四姑娘山的大峰、二峰,都是初学者才去的山。三峰是刚入门的山,但是在你们外地人的眼中却是。。。。你们心里自己清楚吧。

        主题        呵呵,误会误会。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1-06 10:25:08

说实话,冬季的雪宝顶是不好爬,不过也不是不能爬。如果体力很好,可以对付大本营可能出现的深及腰部的大雪(你既然去过雪宝顶,自然知道BC到碎石坡有很长一段路,如果都是深雪可是够累的);如果对自己在30-40度的冰面上行走很有把握,并且高山适应很好,不会影响自己的技术和体力发挥,那么雪宝顶的冬季攀登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不过自己爬和向导别人爬差别还是很大的,有责任在里面。

雪宝顶的最后一段路,如果没有雪,全是硬冰(去年玄鸟说的),那可真不含糊。

        主题        有什么不清楚的,在离顶峰50米左右的地方,有三个冰裂缝.左边一个大的,右边两个小的.
        作者        月之翼
        时间        2004-01-07 22:54:45

雪大的情况下是看不到的,当时我的朋友经过的时候,一个冰镐挥下去看见了右边的,所以象征性往左边挥了挥,结果看见一个大的,中间有一条不到半米的小路可以通过.这个应该是最新的路况了.

其中有一段塌陷的地方不用直接翻过去,可以从旁边绕过去。

主题        今天晚上才得到的消息,我这个朋友和韩国人联合攀登亚拉神山只差200米登顶
        作者        月之翼
        时间        2004-01-07 22:58:57

他是A组队员,体力明显比韩国的登山队员强.离顶峰只有200米的时候因为主绳不够,被迫下撤.他是前年才开始接触登山的。实力可以证明一切。

        主题        不错啊,雅拉看起来不容易,冬季攀登就更不含糊了。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1-08 01:16:20

在网上看过照片,以及老马他们拍的小短片,冬季的大本营位置会比较低,高差不小,坡度也比较陡。
上面是一个很长的山脊,有大风的时候可能比较危险。
原来好像有西方人(英国的?)去尝试过,上到了山脊横切的地方就下来了,据说判断危险比较大;
不知道你的朋友的队伍这次怎么走的,是从旁边的卫峰上去走山脊,还是直接从主峰山体往上攻的?希望能见到报告。
四川的山峰条件好,去的外国队伍多,能跟着他们一起登山,进步肯定会比较快。

http://bbs7.sina.com.cn/sports/view.cgi?forumid=41&postid=78485

主题        我也希望能早点看到登山报道
        作者        月之翼
        时间        2004-01-08 14:59:38

但是这些登山报告是不会公布出来的.因为现在成都有些人拿了这些登山报告改改,就成自己的了,别人想用就必须要拿钱去买.这个事情已经在成都发生了.所以就算我看了他们很详细的登山报告,我也不能把它公布出来,免得便宜了小人,特别是那些外地人到成都来靠这些挣钱的人.

        主题        按照国内的规定,外国登山队在中国登山,**有义务**向主管的登协提交登山报告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1-09 14:30:33

我觉得,按照现在的管理部门的改革方向,今后大家都会有机会看到这些报告的。
至于说道拿这些东西来挣钱,其实我觉得有点多虑了。因为报告公开了,就有免费的渠道可以获得,谁还会去“拿钱去买”呢。反过来,就是因为没有公开透明的渠道,所以才有人可以不劳而获。

比如北京的攀岩爱好者,自己搭钱搭时间开线,也有俱乐部以此组织活动挣钱。刚开始心理也很气愤,后来想想也就算了,自己当初作这个事情,只是为了自己的乐趣,为了和朋友们分享乐趣,或者说大一点,精神上的收获;就没指望着什么物质利益,所以也就释然了。

或许有些人有切实的自身利害关系,不过我相信大多数的登山爱好者都是这样想的,都会乐于共享信息、共享快乐。

主题        难道你们不知道四川的雀儿山就是一个列子吗?你们有谁知道里面的内幕呢?我之所以这样说肯定是里面有猫腻我才这样说的。望大家理解。
        作者        月之翼
        时间        2004-01-13 10:26:39

主题        我个人真不知道有什么“猫腻”,如果你不说,恐怕大多数人也不知道。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1-14 00:15:18

很多时候人们对自己的判断或看法未必100%的确信,这时他们会称其中有猫腻或者别的什么,顾左右而言他。
如果你真的觉得自己或朋友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就应该说出来,请相信大家的智力。

话题撤远了,总之是希望国内的业余登山圈子有一个开放的环境。

-------------------------------------------------------------------------

        主题        谁知道哪家店的攀岩鞋品种多,号码全?最近看中几款,但都没有合适的号码(us8).
        作者        小秋
        时间        2004-01-01 11:27:15

        主题        给你一点小建议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1-02 09:18:43

最好买平底(Board Last)的系带的鞋。平底的鞋一般不太箍脚,系带的则比粘扣的牢靠,这两者正好互补。
为什么推荐平底的呢,主要是刚开始练,训练正确的脚法比较重要。等第二双鞋就可以根据自己爬的具体类型选择是board last还是slip last。
刚开始别停〕听店家吹嘘的顶级性能什么的,这东西和帐篷衣服不一样。一般顶级的竞技鞋都极弯曲、胶也软,刚开始在直壁上练脚法的时候,没什么好处。
-------------------------------------------------------------------------

        主题        膳魔师的水壶1.4升实测报告
        作者        mnbvcx2
        时间        2004-01-01 02:26:58

前些日子买了一个膳魔师的水壶1.4升,产地:中国昆山
保温测试:
室温20度,灌入开水,8小时后70度,24小时后为58度.
有一次使用,灌入开水后喝了一些,48小时后尚温.
总的感觉:
保温不错,热量大多是从壶盖散发出去的.而且容量越大,保温越好.

在此之前,在家乐福买了一个1.2升的保温壶,也写的,"高真空,保冷保热"
但倒上热水后,壶皮感觉有些烫手,还有些漏水.专天就退了.

主题         蓄热量和体积成正比,散热和表面积成正比,所以容量越大,保温性能越好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1-02 15:00:15
-------------------------------------------------------------------------

        主题        关于“阿巴拉克夫”的检查。
        作者        假行僧
        时间        2004-01-06 11:39:56

喜欢攀冰的人都知道“阿巴拉克夫”,它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你下降,你用过吗?反正我用过,而且我知道能象我这么用的目前恐怕还没有第二个,不是我水平高,而是我运气好,捡了条小命。所以在这里写出检查,也请大家不要范我这样的错误。

故事发生在2004年1月3号(周六)下午4时30分50秒左右,我们几个人在密云天仙瀑攀冰后,我负责最后拆除保护点,并用“阿巴拉克夫”下降。开始时一切进行得都很顺利,很快地攀到了保护点,很快地做好了“阿巴拉克夫”(用的是一米左右的辅绳穿过两个冰洞,双渔人结收尾),并安全的拆除了保护,然后就是利用“阿巴拉克夫”双绳降下去就一切OK了。

但就在这时一个念头鬼使神差的出现在我的智商不高的脑袋里,“要是双绳下降的话,自己还要把主绳抽上来一半,太费事了”由是我就对下面保护的同伴说“我不想自己双绳降下去了,你把我放下去吧”。“好的”,同伴回答到,并开始放我下降。

下降了大约3-4米左右,突然老K大声喊到“停!老假你在干嘛呢?快停下来,打颗冰锥先把自己挂上,哪有你这样用绳子磨绳子的,快!快停下来”我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但老K不象是在开玩笑,急忙打了冰锥,并挂上菊绳。老K在下面说“你这样下降绳子磨绳子,用不了一会儿,做“阿巴拉克夫”的辅助就会被磨断,你就直接掉下来了,不要命了你”。

听了老K的话,向下一看,20多米高,这要是掉下去,我靠,%¥#¥・!#¥¥。。。。。当时只觉得心里就象进了一块冰,洼凉洼凉的,心跳加快,后脖梗子好象在刮八级风,也是洼凉洼凉的呀。

赶紧平定情绪,稳定心情,知道这时不能慌。然后对下面说“我再做一个“阿巴拉克夫”。。。。。。小命终于保住了。

教训总结:1、没用过的技术第一次用之前一定要事先搞明白,并反复练习,训练掌握,一知半解会害死人的。(这次自己就是第一次用“阿巴拉克夫”)。
2、自己从来就没有绳子磨绳子会断的概念,看来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3、和高手一起攀登好处多多,关键时刻会救你一命。
4、活着真好。

主题        相同的冒险
        作者        路客
        时间        2004-01-06 19:40:03

相同的地点,相同的经历,相同的冒险。
2003年12月21日,落差70米的最低一叠的天仙瀑,Abalakov冰洞离地30米,80多度的冰壁,天已蒙蒙黑,下面保护的人*很慢很慢*地放我下来,下降中收去先锋放的五六个冰锥。放得越低,心越提到嗓子眼,一旦绳子磨断扁带,沿路的冰锥保护点都没有,直接拍到地下。下降到底,天已全黑,头灯照明,两个小时才撤回停车场。
  攀登冰壁是一项技术复杂而又危险的运动,若非不愿在天黑后还挂在30米高的冰壁上,我是不敢这么冒险的。

主题        我靠,我以为假行僧回是第一个摔死的,没想到早有人实践过了。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1-07 10:54:24

什么原因都不是这种“冒险”的理由,这不是冒险,是找死,而且是无知的、无任何意义的找死。
-------------------------------------------------------------------------

        主题        Snow line
        作者        janeclimber
        时间        2004-01-07 12:58:24

The middle one, at Even Thomas, Canadian Rockies,2-pitch hanging belay, WI3?
http://www.lvye.org/uploads/lvyebb/679935-snow_line_steve.jpg

主题        这个看角度应该是WI2+或WI3-,但好像冰比较薄,如果不用岩石,恐怕保护不是很好。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1-07 13:42:07

-------------------------------------------------------------------------

主题        请大家评估春节假期独攀玉珠峰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作者        bigm
        时间        2004-01-07 12:14:47

计划独攀的人未去过高海拔地区,有冬季小五台经验。
计划使用高山靴(或徒步鞋+绑爪),冰镐和puland帐或mt.24帐,其他装备同冬季小五台装备。

        主题        雪可能会大的走不动道。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1-07 13:45:42


-------------------------------------------------------------------------

主题        向成都的朋友打听春节包车的情况。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1-07 14:15:53

春节我们想去四川四姑娘山地区登山,因为人员物资较多,想从成都包车走,请问成都的朋友哪位了解包车的信息?
我们是年三十从北京出发,初一晚或初二早到成都,计划初二下午或初三上午从成都出发。
请问11座金杯或类似车辆的包车价格。哪位朋友要是有车源信息也请帮忙提供,不胜感激。

-------------------------------------------------------------------------

        主题        《中国登山圣经》上25座热门山峰攀登难度星级
        作者        路客
        时间        2004-01-08 22:20:42

乔戈里峰 ★★★★★★
珠穆朗玛峰 ★★★★★
卓奥友峰 ★★★★
章子峰 ★★★★
博格达峰 ★★★★
玉龙雪山 ★★★★
哈巴雪山 ★★★★(北壁)
宁金抗沙峰 ★★★
慕士塔格峰 ★★★
天格尔峰 ★★★
雀儿山 ★★★
雪隆包 ★★★
阿尔金山 ★★★
玉珠峰 ★★
桑丹康桑峰 ★★
姜桑拉姆峰 ★★
年保玉则 ★★
奥太娜 ★★
启孜峰 ★★
雪宝顶 ★★
轿子雪山 ★★
二姑娘峰 ★★
大姑娘峰 ★
狮子王峰 ★
梅里雪山 ★(旅游)

        主题        路客啊,我说两句。
        作者        jjyfoot
        时间        2004-01-09 00:29:12

这个登山圣经是哪里出的?我看来不太准确啊。
卓奥友峰、章子峰不是一个级别的难度,博格达峰与他们相比技术要求高一点但海拔可低多了,不应该放在一起评价。
天格尔峰真正的主峰还没人登过,只有4562米,山脊路线技术难度也不高,唯有进山稍微麻烦一点。现在大家登的都是2峰,难度低于雪保顶。
奥太娜、轿子雪山、二姑娘峰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雪山,跟启孜、雪宝顶不好比的。

主题        乔戈里和安娜普尔娜哪个更难呢?
        作者        elsewhere
        时间        2004-01-09 17:17:12

好像有人说8k以上最难的是安娜

        主题        K2名气更大,所以爬的人多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1-12 22:52:00

当然无论爬K2还是Annapurna的都是顶尖高手。但是一座山峰爬的人多了,自然了解就比较多,**相对**会“容易”一些。

        主题        怎么没有四姑娘?
        作者        潇湘子
        时间        2004-01-13 02:45:30

个人认为四姑娘的难度可排前3,最低也得前5。

        主题        在这个名单里应该可以拍第二,从纯技术难度而言。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1-13 05:54:44

k2是Mountain of mountains,既有难度又有高度;四姑娘的所有登顶路线从难度上都非常高,高度没有什么困难。

珠峰的主要困难是由于高度造成的,传统的东北、东南山脊路线已经基本没有什么技术难度可言,当然西山脊、东壁等后来开辟的一些路线还是比较困难的。

其它的一些山峰的已知路线和这几个完全不具有可比性。
-------------------------------------------------------------------------

        主题        请教冰爪和冰镐的问题
        作者        kv
        时间        2004-01-08 13:58:32

1、因为已经买了Salomon的只带后卡槽的鞋 Super Mountain Lite,此鞋配全卡式冰爪(如CAMP444.004)登山攀冰是否合适?还是配前绑后卡式冰爪(如CAMP 444.002)更好?
2、想购大镐,在BD的Raven、Raven Pro和CM的SnowWalker之间犹豫,那个更适合登山行走和制动?

        主题        SMLite用于简单地形行走还可以,不适合攀冰或其它技术要求高的活动,鞋底太软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1-12 23:09:06

冰镐这几款都不错,Raven系列明显比SnowWalker定位高;BD最近降价,而 CM涨价,推荐BD
-------------------------------------------------------------------------

        主题        太白山上可爱的小羚牛
        作者        望岳
        时间        2004-01-09 22:02:49

秦岭山区的羚牛与金丝猴一样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已濒临灭绝,十分珍贵。此次登太白有幸在海拔3400米的放马场遇到了一只羚牛幼仔,并拍下了N多片子。小羚牛非常配合,pose摆得不错,发几张它的玉照大家看看。

        主题        成年羚牛非常蛮横凶猛,常有致人死伤的事件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1-12 23:23:23

希望大家不要被它的外表和“牛”的名称蒙蔽了, 以后遇到它们还是躲避为好
-------------------------------------------------------------------------

        主题        请教问题:我登录后,看每个版面帖子都是展开状态,又无法收缩。(“展开”icon无法点击“)
        作者        mef
        时间        2004-01-13 02:04:35

请教问题:我登录后,看每个版面帖子都是展开状态,又无法收缩。(“展开”icon无法点击“)

        主题        同样的问题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1-13 02:28:12

同样的问题
-------------------------------------------------------------------------

        主题        我的版主权限没了。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1-13 02:29:27

我的版主权限没了。


-------------------------------------------------------------------------

        主题        “科友影业”登陆后没有权限,请管理员帮助看一下,谢谢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1-15 04:03:27

“科友影业”登陆后没有权限,请管理员帮助看一下,谢谢


-------------------------------------------------------------------------

        主题        烧来烧去的!人家燕捷用的不也是很一般的东西吗?
        作者        平步青云
        时间        2004-01-15 13:37:59


http://www.yjclub.com.cn/houqin.htm

        主题        燕捷是什么东西?
        作者        背包
        时间        2004-01-16 02:14:05

主题        全国成立最早、技术力量最雄厚、装备最先进、人员构成素质最高的专门从事野外生存团队培训的机构。
        作者        平步青云
        时间        2004-01-16 05:10:02


燕捷野外生存拓展培训前身是燕捷野外生存俱乐部,成立于1996年6月。是全国成立最早、技术力量最雄厚、装备最先进、人员构成素质最高的专门从事野外生存团队培训的机构。公司的创始人朱燕捷是八十年代初在军队受过严格野外生存训练的退伍特种兵,他将野外生存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到企业的团队培训中,创出了一条全新的我国独有的野外生存拓展培训之路。
燕捷野外生存拓展培训经过多年的具体实践,在不断地探索开拓进取中成长壮大,积累了丰富的野外生存及团队培训的经验,开辟了数十条经典的野外生存培训线路。在教授各项最基本、最实用的野外生存技能的同时,依据国内外先进的团队培训理论,并大量借鉴了军队中的训练方法与手段,从事对企业员工和中、高层领导者及管理人员的培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准军事化的野外生存团队拓展训练方法,至今已有相当数量的外企公司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参加了培训。
我们还很年轻,六年的时间不过是历史一瞬,我们正走向成熟……

        主题        成立比较早是真的,至于“技术力量最雄厚、装备最先进、人员构成素质最高”就有点贻笑大方了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1-16 09:17:36

自我吹嘘的商业宣传你也信?

低水平的简单重复劳动不能带来什么高的剩余价值,这两年燕捷已经不行了。

-------------------------------------------------------------------------

主题        通知斑竹:去年已发通告制裁过晨峰,楚爱等人,希望不要再出现类似的情况,怀北拒绝组织任何aa制活动
        作者        怀北滑雪
        时间        2004-01-16 21:37:08

主题        也就是说任何组织怀北活动的都不是AA制的?那青蛙你自己组织的也不是喽?
        作者        黄金狮子
        时间        2004-01-16 22:28:55

        主题        青蛙组织的当然不是AA,他是挣钱的,而且挣得瓶满钵满。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1-16 23:50:38

-------------------------------------------------------------------------

        主题        小声请教
        作者        kv
        时间        2004-01-17 13:50:15

冰镐和冰爪一般怎么装包? 飞机托运时需要注意什么。另外气罐是否能通过飞机托运?

        主题        冰镐冰爪随便装。要装在包里,不要外挂,以免丢失,切切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1-17 23:48:59

锋利部分用胶布裹起来,以免扎坏东西。
气罐绝对不能托运。安检通不过。就算通过了,很多飞机的行李舱是不加压的,你不想让气罐制造一起空难吧。

-------------------------------------------------------------------------

        主题        一个关于攀岩事故的网站,作者/整理者:裂缝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1-18 08:07:31

http://traveler8.net/rockclimbing/


-------------------------------------------------------------------------

主题        请教一下:关于Marmot“Liquid Steel Jacket”冲锋衣,其露在外面的不防水主拉链会漏水吗?
        作者        畅游
        时间        2004-01-19 01:49:01

就是在友谊宾馆北门旁的专卖店买的。虽然该款冲锋衣属老款(产品型号:5009,属于Alpinist系列,在marmot网站上已被Cold Steel Jacket替代),但我还是在一些网上购物的站点上找到了其有关资料:

Liquid Steel Jacket

The lightest, most breathable, durable waterproof jacket on earth. Seams are micro-stitched and welded for strength and weight reduction.

Shell material: Shadowlight N-140R Gore-Tex? XCR 3L
Reinforcement: AlpenGlow N-280 Gore-tex? XCR? 3L
Weight: 24 ozs / 680 g

Hybrid welded/micro stitched and 100% seam taped 3-layer construction combination of sewn and welded fabric that is seam taped for ultimate waterproof protection

Reinforced shoulders and elbows heavier fabric protects in high abrasion areas

Gore-Tex? Outerwear XCR: Extended Comfort Range, Waterproof/Breathable as waterproof as traditional Gore-Tex? and 25% more breathable

Full visibility storm hood with Cranium Cord adjustment single hand hood adjustment for better fit and motion

PitZips? underarm zip that extend into the body for aggressive venting

Thermal Pockets are fleece lined for warmth and positioned for uninhibited accessibility

Inside water bottle cargo pocket and zip stash pocket stows anything from your water bottle, climbing skins to securing small items

Elastic draw cord waist and hem for adjustability in serious weather

Waterproof/Highly Breathable comfortable weather protection in the wettest conditions

Standard Fit A general performance cut for multi sport fit.

Anatomic Articulation Zones design feature to reduce excess fabric and improve mobility

Angel-Wing Movement? allows full range of motion in arms so jacket doesn't ride up。

一切感觉都好,衣兜的拉链都是防水的,但其几乎完全暴露在外的主拉链(前面正中的)却是不防水的(拉链后面有一条连在衣服上的挡衬),着实让人感到奇怪!

不知各位大侠是否有此方面的经验,这样的设计(点击下面的文件名可见冲锋衣照片)在雨天会漏水吗?
相关文件:688725_LiquidSteelJacket.jpeg

        主题        这款衣服以高山攀登为主要目的,防液态水(雨)不是主要目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1-19 23:48:26

-------------------------------------------------------------------------

主题        异化的登山-88年“双跨”背后的故事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2-06 22:53:04

http://www1.vankeweekly.com/asp/bbs/showAnnounce.asp?id=740716

主题        文章中的一些错误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2-07 03:38:37

比如关于珠峰的跨越,早在 Tom Hornbein 和Willie Unsold的第三次珠峰攀登中就有了西山脊上、东南山脊下的记录,那个可比这种“跨越”牛逼多了。

-------------------------------------------------------------------------

主题        我在日隆镇卢三哥家借钱的哥们,请问怎跟你联系或碰头?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2-09 11:33:40


-------------------------------------------------------------------------

        主题        伟大的贡嘎-原作小毛驴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2-12 00:30:09

http://www.rockbeer.org/info/Minya_Konka.php


-------------------------------------------------------------------------

主题        请伟大“新人执旗手”也曾,评论一下狐狸事件
        作者        拉肚子
        时间        2004-02-18 01:22:54

请注意也曾到现在为之还没有在org或info上公开评论过狐狸事件

请注意一向嗅觉灵敏的也曾,突然对狐狸失去了嗅觉。
是狐狸味道太重?

最奇怪的是
也曾和我说匪兵乙是他的偶像。
这个狐狸在info冒充匪兵乙,一向疾恶如仇的也曾居然任由狐狸糟蹋他偶像的名声,
这个狐狸攀附海光的时候,一向疾恶如仇的也曾也不知道那里去了

倒是阿吉正经八百的搞自荐版主的时候也曾出来冒个泡。

请问也曾:是否你板砖不扔海光,唾沫不啐狐狸?
而是把板砖唾沫都啐向和你毫无瓜葛的阿吉?
请问狐狸和你有什么关系,用的着替他打报不平?

阿吉不过是有射影了一下狐狸帐目问题的嫌疑。
说的是夫妻管帐的问题,不包括"侄女"。

阿吉说的好,大家眼睛清清楚楚
到底是谁把狐狸的活动帖打上红勾的?
狐狸和海光什么关系?
我可是听到一个说法:狐狸有底牌。狐狸有什么牌?

我倒是看着海光如何把钱退给受害人。

别说不干海光的事,info是公司,海光是法人。

随便提一句,双枪又不是计划版版主,这么做秀般三问狐狸做什么?联欢会的帐目出来了没有呀?别耽误了正事。
拉肚子和也曾关于门票的板砖战还没有结束呢。

        主题        发生这样的问题是必然的.
        作者        爱斯基摩人
        时间        2004-02-18 21:23:41

因为,一直以来,一些人的目的就是这样设想的,知是他们一直以为这是一种很巧妙的方法,确实也蒙蔽了不少人,包括很多的志愿者.但是,他们没有认真地分析绿野的发展和绿野的真正内涵.只有当问题出来以后,得到大部分人的反对,然后才稍微地收敛点.过一阵子,还会再出现,或者用其他的方式出现.其实,这样的后果,就是搞得大家都很尴尬.也包括也曾这样的热心者.
不要期望"狐狸"事件,INFO能有什么结果.唯一的结果是使矛盾明确化.只有当下一次的情况再次发生,更多的人明白了商业化的目的,而用AA的幌子去实现.那时,大家才会真正明白,绿野分成两个网站的原因和最终结果.遗憾的是,这样的发展进程无法改变,造就了这样一个结果:有一些人必然要受到蒙骗,有一些人要受到谴责.


        主题        同意,狐狸事件是不会有结果的
        作者        K2sumit
        时间        2004-02-18 22:20:17

因为INFO是一个商业网站,为商业活动提供机会顺理成章。狐狸的活动是经过INFO网站认可的,这时候INFO再声称活动AA显得很混乱,有推脱之嫌了。海光过去反对组织大规模的活动,但在商业化后还是搞了百人海陀,和后来的越野比赛、联欢会一样,都是在急于拉人气。新人刚参加户外活动,还比较兴奋和新鲜,当然不了解这些。
上回阿卡的事就不了了之,这次看来也一定会是这样。

        主题        说的不错。请问是刘雪鹏吗?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2-18 23:36:00


-------------------------------------------------------------------------

        主题        有朋友准备去意大利出差,如果想请他带装备,带什么好呢?谢先.!
        作者        千里雁
        时间        2004-02-17 04:59:56

        主题        意大利的鞋(LaSportiva,Scarpa,Asolo等)、冰雪器材(Grivel,Cassin)都相当不错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2-18 23:43:00
-------------------------------------------------------------------------

        主题        Petzl Team在四姑娘山攀冰及登山,我估计这里很快将可以看到世界顶级攀登者的身影了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2-21 01:28:55

这次春节是赵凯和petzl team的一起去的双桥沟。随着petzl team的宣传,这里会有越来越多的世界顶尖攀登者到来。详细情况请关注赵凯的专题文章和旗云、petzl的网站。
需要注意的是四姑娘山的人为环境越来越差,那个XX公司简直就是败坏中国的形象,希望随着全世界攀登社区对这里的关注,能够带来正面的影响,而不是促使他们更加变本加厉的盘剥。
http://my.ziqu.com/bbs/665078/messages/1988.html

        主题        Stephen Husson世界上最好的攀冰者之一;阿妣山,世界上最美丽的山峰之一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2-21 01:35:18

照片中如钻石般闪亮、如少女般俊秀的就是阿妣山。

        主题        这棵树真是讨厌
        作者        科友影业
        时间        2004-02-21 02:42:31

山曝光过渡了,啥也看不出来。
这张照片是拍树的吧?那里看得出来“如钻石般闪亮、如少女般俊秀”?

        主题        那几个法国人在攀冰的时候拒绝任何人参观,太过分了。
        作者        月之翼
        时间        2004-02-21 06:43:33

主题        他们是给Petzl拍宣传片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2-21 06:54:14

Petzl赞助他们的活动费用,主要是广告宣传用。
赵凯作为东道主和国内最好的climber,都不让拍资料片。
-------------------------------------------------------------------------

        主题        双桥沟合影
        作者        科友影业
        时间        2004-02-21 02:39:38

摄影师:小鲁
原片在http://okok.rockbeer.org/

主题        看了,照片不怎么的,对焦模糊、紫边严重。浪费大家表情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2-21 06:59:43
-------------------------------------------------------------------------

主题        投诉版主阿吉!
        作者        viva2000
        时间        2004-02-23 04:52:41

我在风版发文,说PPJLB队AA制,领队不介入财务,大家侃价,大家商量。被版主阿吉说成不负责任,还不让到绿野发文。

作为版主我觉得不能如此不负责任的讲话,我组织活动已经38次,已经800多人参加过,其中绿野占到500人次左右,坦白的说,收队工作做的还有差距,但是别的地方不接受无端的指责!

1.我们的计划每次写的很详细,
2.除了香八拉,凡是远地方,每个队员配发领队义务打印的攻略一张
3.领队再三重申通报活动须知

我把队员名单附后,站方可以一一查询,以做证明!
01次 0713 太舟坞-四棵树-打鹰洼-挂甲塔-香山后门-小水库-菩萨坡-八大处
9人 V L Z S4 迪 mysmile sbn zakiya picka
02次 0716 太舟坞-四棵树-打鹰洼-挂甲塔-玉皇顶-香山北门
6人 V L S MY grantji 蔡国英
03次 0719 太舟坞-四棵树-打鹰洼-挂甲塔-香山后门-小水库-菩萨坡-八大处
17人 V L Z S S4 MY P sailor vickyy oricle thindy tsrong alcohol Apolloxp bolitang keesom ygh 娃娃gg
04次 0726 香山北门--鬼见愁-香山东门 登山比赛
14人 V L Z S4 迪 marine vbjava xinghui oricle alcohol happylive weicuis shuyaya luckyan
05次 0802 太舟坞-四棵树-打鹰洼-挂甲塔-香山后门-和顺门-菩萨坡-模式口
12人 V L M S 迪 J 周利芬 bao jackhost dorise yanghn Dalard(退)王和兴
06次 0806 香山站-玉皇顶-挂甲塔-新望京-三界石-十字谷-隆恩寺(夜袭)
7人 V L fattycrab 王甲春 袁建 袁汉 毕海权
07次 0809 香山站-玉皇顶-挂甲塔-新望京-三界石-十字谷-杨坨(夜袭)
14人 V L M J2 J2女友 D F blueorange fruits fhmily nightdawn xielike xknowwey 李建强
08次 0815 香山站-玉皇顶-挂甲塔-香山后门-和顺门-香山东门(夜袭)
20人 V L Z M J S Y suipz TMAX shashasha sunnyjin1982 nightdown apple103 smithma yoyofan visitor weicuis shusha kikitian 张雅丽
09次 0817 镶红旗-四棵树-打鹰洼-东山-杨坨
14人 V L J2 J2女友 Y P TMAX shashasha xzcx sunnyjin1982 jxz indium ahli 孙冉
10次 0823 香山站-玉皇顶-挂甲塔-香山后门-和顺门-鬼笑石-金山-红旗村
20人 V L J S4 Y D 石鑫 范? S4两同学 visitor brlin semier Cheryl PrincessPuck sunnyjin1982 shashasha shusha pumpkinwang Mabelxu
11次 0824 杨坨站-十字谷-三界石-新望京-打鹰洼-四棵树-植物园
6人 V L Y funfly agnostic arier
版聚 0827 香山站-玉皇顶-挂甲塔-新望京-挂甲塔-玉皇顶-香山站(夜袭)
5人 V L M M1 F
12次 0830 杨坨站-东山-打鹰洼-T字坡-玉皇顶-香山站
30 人 V L M J S Y MY D M1 孙雷 范? bogota visitor agnostic newkidzj ayun siemens6618 nerd argent sailor jxz semier cjh cleveronion zj 杨海鹰 杨丽丽黄霜珊 刘欣 张慧
13次 0906 狼儿峪-垭口-妙峰山-娘娘庙-涧沟村-萝卜地-大觉寺
55人 V J S D P A dennise funfly quartz Mojava indium CMCC qiaomars siemens6618 livingclock gorgon anniefish bluemagic SSNZ newbg shilshil bigden tequila2000 孙雷 肖树冬 张莹 青青(水木) Fht(未名) alpha blue_river SZP shine uglywitch refreshman african ruirui 汉水 蓝鸟 大雁 冰雪 小猪 托托 笨笨熊 帆布鞋 西门吹雪 霓裳羽衣李里 嘟噜嘟噜 树皮 水龙头 水印 太极 邸畔亭 耶律佟 周晨捷 (绿野)
14次 0907 香山站-玉皇顶-挂甲塔-鬼笑石-菩萨坡-板凳构-黑石头村
14人 V L Y A M1 lanz wfaney ziwu xhxwhy Jorvan yiir hmm cuiyc quansheng
15次 0912 北安河-阳台山-涧沟村-萝卜地-大觉寺-寨口隧道-杨坨--八大处
27 人 V L M J Y A M1 pootra Probability bearful supeorreive stone fran Uptome luotuo datao blueorange (水木) schneevogel blueskystar cafe francois loceanl safeguard(未名) 同一秒 桥 李钊 范易(绿野)
16次 0913 黑石头村-菩萨坡-海二招-南辛村
31 人 V L MY helen LiuJG zj jxz CMCC chansace(水木)forgetful jiangqm ayun cselement Diwater furein(未名) 韩增才 彭慧兰 彭新湘 霓裳羽衣李里 蓉儿 凯扶 来福 旺才 酸辣粉 riva drifting 青溪 火柴 麦田(绿野)
17次 0920 香山-玉皇顶-T字坡-打鹰洼-挂甲塔-谭峪-五里坨
35人 V L J Y P A shalong hgeorge supernaive dorise bmuqincai jiangqm xiaochongtat candywang feifei668899 Probability hhd王芸 石鑫 黄平 孙雷 范? Y友(水木)francois sunnyhj foxgloves 小学生(未名) fangzhou 阿布 浮游生物 金六福 晓荷 maggie 榴莲儿(绿野)
18次 1011 狼儿峪-妙峰山-涧沟村-阳台山-庙洼-金山寺-北安河-杨坨
17人 V L J S4 shalong(水木) bigm ghding 郁郁竹 大雨不停 阿兰德龙 北极星org 笑天 半块砖 罗汉果 榴莲儿 东方朔 麦香鱼(绿野)
19次 1018 涧沟村-庙洼-阳台山-庙洼-金山寺-北安河
21人 L J MY A F sailor daisylily agnostic 黄平 王芸 王建民及表弟jiejiessie (水木) 酸辣粉4mm 阿琢 侦察兵 宋其峰 mebjim(绿野)
20次 1025 郎儿峪-妙峰山-涧沟村-庙洼-金山寺-杨陀-香山-模式口
66 人 V L F ayun indium yuluw (水木) bigm billy ECUB(4人) echo2003 leon mickeyfriend simba vivi wayne yyu ACE MEI floyed SpeakOut xixia 树影 老韩大风 乱码 石头 懒虫 西墙 海卫 姜涛 小春 秋波 浦江 金金 张帆 老衲 飞影 游走 玄狐 拍子 所谓 眸子 骑手 李世鑫 大白熊 老玉米小玉米 饭团子 小笨熊(2人) 一般人 男老师 郁郁竹 邓秋林 黄春光 特种兵 牛头怪 风公子 买买提 问心不答 清风晓月 林泉居士 姚淑梅爱运动的旺财(绿野)
PIE 1026 涧沟村-庙洼-金山寺-北安河
24人 V L 李芳 刘金玲 樊宏 徐莹 冉兵 雷敏 小毛(水木) 上尉(6人) Dvfan Elleno1 空空 排排 侯鸟 nana 开心 alanwater F0311
21次 1101 太舟坞-四棵树-打鹰洼-挂甲塔-香山后门-菩萨坡-八大处
21人 L J MY Sailor 雨秋 黄平 范恒 LES happydonkey kekeya jiejessie wetseason yirong wendy lfox (水木)漂泊雨 abc 老玉米 临渊 桃子翔鸟 翔鸟mm (绿野)
22次 1108 周家巷-城子山-东山-挂甲塔-香山
20人 L alpse jungor (水木) abc hehe F-16 shywan laca2002 了了 岚儿 弧度 晓风 目标 目标朋友 福海 福海's 老孟 老玉米 晚楠 西班牙吉他 (绿野)
23次 1115 百望山-镶红旗-四棵树-植物园
42 人 V L J 邱平 yuluw sallymary abcba2人 hhd oliveluo samothraki kkq (水木)alanwater amy Kyle lv4 深兰 那那2人 小胡 老J 憨园 三叠 跃马 火柴3人 运动2人 m高3人 托托2人华子2人 悠悠然3人 如水如风 西班牙吉他 雨后的冬季 (绿野)
24次 1122 太舟坞-新望京-香山后门-菩萨坡-模式口
22人 L J范?孙雷 Y hohohaha recon kkq CAC(水木)abc hehe laca2002 Jthisence anyway(福海) 皖楠 雁飞 糊豆包 粘豆包 老玉米 长安一枫叶 阿林 魔羯(绿野)
25次 1129 杨坨-十字谷-新望京-挂甲塔-香山
27人 L J F 邱平 kkq versatility2人 stingbug 屠宁2人litmanen (水木) abc hehe josephine2人 kevin9 Eric koofy 加加 雁飞 晚楠 开心 豆豆-m 小溪3人 榴莲儿
26次 1206 郎儿峪-妙峰山-涧沟村-庙洼-金山寺-大觉寺
8人 L J 黄平 yuluw kkq (水木) abc hehe 雁飞
27次 1213 香山-挂甲塔-谭峪―五里坨
20人 V L yuluw kevin9 Litmanen pangdudu stinkbug(水木)LV4 Glay redfish 榴莲儿 红绿灯 遥远的朋友 F16 songsong 向日葵 焖面 吴力超
28次 1220 涧沟村-庙洼-大觉寺-杨坨-东山-香山
26人 L J kkq allison326 lookfar (水木)hehe Glay abc yuci 弧度 星云 邪真 雁飞 长安一枫叶 赶路人 阿斯匹林 西枫 FO311苍月 变色龙 雀屏2人 背包沉 扬扬 关宁铁骑2人
29次 1227 香山-新望京-五里坨
6人 L 赶路人 kkq 雁飞 abc hehe
30次 0103 香山-挂甲塔-香山水库-五里坨
10人 L J teresae scorpioman sunnyzhu yuluw litmanen kevin9 kkq misty

31次 01.10 大觉寺-北尖-庙洼-阳台山-大风口-车耳营
19人 L J livingclock kkq litmanen kevin9 (水木) sandyabc hehe sodd2人 小猪 小儿郎西津渡 中和(2人) 大明子 叶子
32次 0114 周家巷-孟悟-东山-打鹰洼-四棵树-镶红旗-百望山
5人 V L yoko 麻辣椰子 直立行走的猫
33次 01.24 模式口-菩萨坡-板凳构-慈善寺-谭峪-十字谷-香峪
10人 V 关宁铁骑 老九 ET 灰与白 良牙 杜沛 仙人掌 邱海东&mm
34次 01.27 模式口-菩萨坡-鬼笑石-七圣庙-打鹰洼-老望京-簸萁水-太舟坞
17人 V hehe dd foanne sunspot puma@large 听雨 不冷 阿遥 老马 香满楼 老九 老孟 飞石老雷子 面板 流浪的哈密瓜
35次 01.31 狼儿峪-妙峰山-白宫-三界石-阳台山-庙洼-北尖-寨儿峪-寨口
17人 V L J maguosen koba stinkbug safeguard teresae(青椒)dd hehe kamen RGB 菜农 雁飞 无言 流浪的哈密瓜
寒假 走遍香八拉、共进妙峰山总汇
V L N 老孟
36次 02.07 模式口-菩萨坡-鬼笑石-七圣庙-打鹰洼-新望京-十字谷-隆恩寺
49 人 L J J同事 alpse diet safeguard yoko kkq及女儿 Lorita(2人) (水木) 无间 (三夫)hehe haifei(2人) Adan.doe aj qym lily2001 breezes(2人) eric2004(2人) tsai9874 coral_sea 光头 蒙汗药阿焦 芭芭拉 走起来 雁飞 称(2人) 扫地老僧 70年代 麦片猫(2人) 老虎28(2人) 总收队 阿七山外 野战兵 清泉 阿本 123茄子
37次

V-viva2000 L-lmleo J-joanself主要是老队员缩写

        主题        正式弹劾周末休闲活动版版主阿吉!
        作者        viva2000
        时间        2004-02-23 12:10:24

【投 诉 人】:viva2000
【被投诉人】:阿吉
【投诉起因】:2004-02-21 15:42:56 我发表如下帖子
http://www.lvye.org/modules/lvyebb/viewtopic.php?view=1&post_id=716205
PPJLB的原则就是短途旅游全部自己AA结算,领队不管,侃价大家砍,主意大家拿,比如包车还是走路
,大家商量,商量不成还可以分队。长途旅游在出行前公示预算,事后出示结算。
2004-02-22 07:27:57 阿吉回复
你们这种活动方式很不符合绿野的出门就是一个集体的基本原则,不集体侃价获得最优价格,却是各自
为战,你的这个帖子让人知道了你们的活动方式,绿野还有一条原则就是互助!
建议以后不要再把计划发在绿野,谢谢!有意见请到建设版投诉!

而事实是我们一直努力的将领队工作做好,我们基本活动于香八拉、妙峰山一线,属于低消费、无腐败
的队伍,基本也就支出火车票、公交票,即使包车,也没有超过人均10元的。我们沿途涉及的价格属于
成熟价格,领队甚至为此牺牲个人利益。
以狼儿峪为例,一直就是30元开到纪念碑,有一次我找到一个司机,个人多给他五元让他帮忙往上开开,
结果他带着好几辆车一直开到从纪念碑沿公路往上1000米处,为网友节省公路时间10分钟多!一直合作
到现在,每次我在火车上打电话给他,然后他找好车,队员出了火车站就可以坐车。而我每次仍然个人
多给5元,对帮忙找车和往上开表示感谢,对此很多网友可以作证。我通过找到一个司机做内应的方式,
即维持了价格没
作者: 科友影业    时间: 2005-1-12 09:48
标题: Kristian生前文集第五部分(lvye.org)/part 13
        主题        登山攀岩为什么要戴登山专用的头盔?
        作者        janeclimber
        时间        2004-02-25 02:43:10

登山攀岩为什么要戴登山专用的头盔?
by Jane Y. Howe
(为了各位的安全,欢迎转贴或交流,敬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登山攀岩为什么要戴登山专用的头盔?在欧美出产的登山专用的头盔都必须通过欧洲联盟(CE)或/和UIAA的标准。在欧洲,欧洲联盟要求所有在市场上销售的头盔通过CE的标准测试。在美国,政府虽然没有相应的强制性规定,但由于市场的竞争和从法律上的考虑,以至事实上所有在美国销售的登山头盔都通过了CE或 /和UIAA标准检验。UIAA指的是国际登山的权威机构,Union Internationale des Associations d’Alpinisme。EN12492是欧洲联盟(CE)关于登山头盔的的标准,UIAA的相应标准(UIAA Standard 106),是在参照CE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的,但比CE的标准更为严格一些。

CE和UIAA的标准有四项,现一一简要介绍如下:
1. 正冲击试验:5公斤钝头重物(钝头半径5厘米)从2米高自由落体,砸到头盔顶部,假人(木头制)颈部承受的冲击力必须小于8千牛顿(UIAA的标准);必须小于10千牛顿(CE的标准)。一千牛顿约等于100公斤力(9.8 Newton = 1 kgf)。换言之,假人颈部承受的冲击力必须小于800公斤力(UIAA的标准),必须小于1000公斤力(CE的标准)。
2. 侧冲击试验:与正方向(头顶)呈60度夹角,分别从前方,两个侧方和后方测试,钝头重物从50厘米高处自由落体,假人颈部承受的冲击力必须小于8千牛顿(UIAA的标准);必须小于10千牛顿(CE的标准)。
3. 锐物穿透试验:一个3公斤重的锥状体(0.5毫米的尖头)从2米高度自由落体,头盔必须承受至少一次这样的冲击。头盔允许被破坏,但不许锐物直接触及头皮。
4. 稳定性试验(也叫前后移位测试):10公斤的重物从前方和后方分别砸在头盔上,头盔必须仍然好好地戴在假人头上(测试时记录下被砸后头盔移动的角度)。

请注意测试标准第1和2条,这里传感器测的是颈部承受的冲力。说明了不仅要求头盔防冲击,而且还要有吸收动能,减缓冲击的能力,就象动力绳那样。头盔减震的功能旨在尽量减少佩戴者的颈椎和脊椎所受到的冲击。

其次,请注意测试标准第3条,虽说这是一个“通过/失败”一次性的试验,然而一个好的登山头盔(如HB的Dyneema)可以胜任10次这样的冲击。耐用性在历时较长的高山登顶活动或大岩壁作业中就特别可贵了。不象一般的攀岩,头盔被砸坏了晚上可以回城里再买个新的。

本人除了登山攀岩外,也骑公路和山地车,轮滑(roller blading),越野滑雪。本人反对登山时凑和使用其它运动项目的头盔。虚假的安全性可能会招致意想不到的后果。自行车和轮滑的头盔至少是通不过登山头盔标准的第3条的。建筑工地上用的安全帽肯定是过不了第四关的。

目前市场上的头盔主要有三种,硬壳,泡沫塑料,混合式。硬壳的是用高强工程塑料或纤维增强高聚物制成,这种头盔好处在于结实耐用,禁得起摔打(装包时不用太担心),缺点是重一些。泡沫塑料并不“软”,这种头盔好处在于轻巧,但不及前者结实。混合式采用一层薄的硬壳内衬是泡沫塑料,其设计原理和使用感觉还是和泡沫塑料头盔比较接近。

为了各位的安全,请使用通过欧洲联盟或/和UIAA的标准检验的,登山专用的头盔。

        主题        感谢janeclimber做的工作
        作者        superkai
        时间        2004-02-25 21:28:59

在元旦前一对美国夫妇在四姑娘攀冰时因为落石将其翻译的工程头盔砸破,使其头部缝了好多针。
这件事是我从当地人那听来的。
这对夫妇是craig的朋友,应该知道应使用uiaa认证的头盔。但他们的大意带来了事故。
可见关于安全方面的技术文章对我们目前的大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的安全应由自己把握,互相督促。

主题        我就是用民工的建筑头盔
        作者        TTND
        时间        2004-02-26 05:33:09

但为啥有第四关呢?从前方和后方分别砸在头盔上?可能性很小吧。

主题        有没有头朝下坠落过?后脑勺有可能撞在石头或冰上。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2-26 10:31:38

主题        现身说法。
        作者        假行僧
        时间        2004-02-26 13:03:44

对于头盔我有切身的体验,去年在白河老岩场,先锋一条5.10的路线,在第2个和第3个bolt之间,发生冲坠,由于左腿放在了绳子的前面,所以大头朝下摔了下来。后脑勺儿重重地磕在了岩壁上,当时我戴的是PETZL的ECRIN ROCK,当时老K,小河等都看到了我的头盔在撞击岩壁的一瞬间严重变形,可以说是头盔救了我一命。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很深。所以我严重同意攀冰攀岩一定要戴通过CE或和UIAA认证的专用头盔。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

        主题        O,听说过。
        作者        TTND
        时间        2004-02-26 22:45:52

明白了,你和老K说的在理。但我认为CE或和UIAA测试条件太松,
对坠落物的冲击保护并不够,
“5公斤钝头重物(钝头半径5厘米)从2米“
“钝头重物从50厘米“这只能应付手扒落的石头吧。我看过两次掉石头,>>>>10米,
想象从云蒙的冰瀑(假设坠落距离40米),掉个2公斤的硬冰块(还不是石头)的结果。另外英国人paul在爬南部的图腾柱
时被长距离坠落石子击中,虽然头部重创,残废,却由于没有戴头盔而捡命。(详情见山野)所以我的感觉,受材料所限,目前是靠运气的阶段。不能迷信标准。绝对应该戴登山头盔,但别以为这就万无一失了。一孔之见,仅供批评。

http://www.cmt.com.cn/article/030313/a0303130703.htm

主题        缓冲能力强的头盔很容易设计和制造,关键还是其他条件限制
        作者        砾岩
        时间        2004-02-28 07:46:37

同等冲量变化,作用时间越长,冲击峰值越小.但这就得把行程加长,也就是头盔做的很厚或盔壁离脑袋有很大距离用塑性变形来缓冲.
不过真要这样,想象一下我们挂在石头上,头顶着一个直径一米的不明物体......
?,傻子都知道工程盔不如专业盔,傻子都知道被石头亲一下不好玩.可专业盔太贵了

        主题        如果算上医疗费,专业盔也许并不贵
        作者        科友影业
        时间        2004-02-29 00:20:36

买个好头盔,就象买保险。
可能一直起不到作用,但只要起一次作用,本钱就回来了。

        主题        而且好像现在中国没有攀岩运动的保险,所以你只能买头盔了,哈。
        作者        阿兰33313
        时间        2004-02-29 12:11:22

没有我可以借你呀,朋友嘛。

主题        归根结底一个字导致了这篇文章:贵!如果专业盔在150-300RMB之间……
        作者        鸡蛋皮
        时间        2004-03-03 13:25:05

        主题        可以找到很多不超过300元的专业盔
        作者        科友影业
        时间        2004-03-04 03:45:01

2000年我买的camp专业盔,280元,现在还在用。现在的器材,价格比那时候便宜多了。现在200多元可以买到petzl专业盔。
所以你的“如果”显然是成立的。

主题        老大,你那个VIP价码不是所有人都搞得来啊 “如果”还是不成立
        作者        砾岩
        时间        2004-03-04 10:16:52

http://www.sanfo.com.cn/hwyp/hwypProductList.asp?PCode=442&Item=%u5934%u76D4&Cate=%u5B89%u5168%u5E26/%u5934%u76D4


http://www.e-outdoor.com.cn/goods/fyx/tag.htm


http://www.snowbird.com.cn/camp/tkui.htm

http://www.sunwind-cn.com/search.asp

        主题        如果当然成立
        作者        科友影业
        时间        2004-03-04 23:56:07

2000年的时候我可不是什么vip,那个时候我谁也不认识。我的camp头盔是从雪鸟买的,280块,就积水潭那家店。

买东西的关键是:
1、你要有足够耐心,不断去骚扰,一次讲不下来价,去第二次,第三次,每星期去两次,连去三个月,你看看能不能拿到好的价格……
2、还是要有足够耐心,每次去都混上两三个钟头,把脸混熟,记得住每一个店员的名字,做到你不去她都无聊没事干,想给你打电话;
3、主意打折信息;

我2002年来深圳之前只见过贾老师几面,话也没怎么说过,现在我已经可以向贾老师赊账上千块了。当然我们是很好的朋友,没有任何的功利性。

        主题        那我就这样骚扰你行不行
        作者        砾岩
        时间        2004-03-05 00:45:39

实际上我已经很无聊的把逛店当成一种爱好了,每次什么也不买在店里乱转,估计已经把店家搞的很烦了,该收我参观费用了。

我觉得还是玩的人太少,什么时候这玩意用的人跟建筑工人一样多,价格也就跟高档工程盔差不了太多了,其他玩意也一样。

主题        对不起,是我多事了
        作者        科友影业
        时间        2004-03-05 05:05:42

实际上,攀爬不攀爬,戴不戴头盔,戴什么头盔,头盔贵不贵,谁买的起谁买不起,店里卖多少钱,有没有降价到大家都可以接受,都和我本没什么大关系。我瞎操心或者瞎抬杠也是纯粹出于工作累了无聊。
这个世界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大家都有权利做出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同时也承担自己选择所带来的后果。我必须承认这一点。
所以,我必须承认:戴不戴头盔,戴什么头盔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选择,我没有权力指手画脚。
我为我自己发表的那些令人厌恶的指手画脚言论感到很遗憾和害臊,斑竹帮我删了吧。多谢!

主题        别说什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3-05 07:18:25

在三夫的网站看到,由于密云行人踩踏事件,现在已经影响到户外活动了,上周他们去天仙瀑\黑龙潭攀冰,结果被人赶回来了。

很多事情的内在关联有时是很难想像的。

        主题         我就是用越战的美军钢盔
        作者        forrest_gump
        时间        2004-02-27 04:49:40

        主题        你的那个钢盔强度肯定没问题,缓冲性能堪忧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2-27 05:09:53

要是象老假那样掉下来,估计就直接挂了。
而且钢盔的遮盖面积太大,影响视线。通风不好,夏天用太热。
最最重要的是重量太大。头盔一重人就不愿意戴,总想着到了“确实有必要”的时候再临时对付一下,可是很多事故都发生在自以为“没必要”的情况下。现在选头盔我只选最轻、通风最好的,就为了能一直戴着它。

-------------------------------------------------------------------------

        主题        谁告诉我如何清除背包上难闻的气味?
        作者        背包
        时间        2004-02-26 06:31:19

初步怀疑是狗窝、猫窝或某种消毒水的味道

用洗衣粉水泡了半天,又晒了一星期,还是有!

主题        这些方法都不好。碱性洗涤剂、阳光中的紫外线都会损伤尼龙。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2-28 00:35:49

忍着吧。多吹吹风,让气味自然发散。
-------------------------------------------------------------------------

        主题        问问各位大侠,你准备花多少钱去登山?
        作者        不惊云
        时间        2004-02-28 00:32:53

比如,北美的那个Denali,

主题        不同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和攀登风格,花销是不一样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2-28 03:40:23

关于Danali登山,可以参见以下文章

http://www.alpine.idv.tw/ase/course/denali.htm
-------------------------------------------------------------------------

        主题        小黄同学个子比较壮,你可能打不过他;打不过还要叫板,是为“不智”。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2-28 03:50:56

逗乐的,版主删了吧。


-------------------------------------------------------------------------

主题        攀登绳的知识(投稿文章,请勿转贴)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3-01 13:48:51

1作者、著作权所有人:王茁,网名Kristian
2非经作者许可,任何传统出版物、盈利性质的网络媒体不得以任何方式转载或引用本文的全部或部分。
3任何侵犯作者著作权的行为将可能导致道义上的谴责或法律制裁。

1. 攀登绳
绳索是整个保护体系的核心,所有的保护器材都是围绕着绳索而设计的。
首先要了解绳索的基础知识。
跟攀登相关的绳子主要分两大类:动力绳(Dynamic Rope)和静力绳(Static Rope)。后者主要用于垂直工作、吊运等场合,不用于攀登保护。我们主要介绍动力绳。
动力绳是通过延展来吸收攀登者坠落产生的冲击的。有的人在挑选绳子的时候会问,“绳子的强度是多大”,似乎绳子足够结实他们的安全就有了保障,其实是个误解。想象一下,如果攀登者坠落而绳子无延展,这和落到水泥地面并没有什么区别。正确的问题应该是“绳子的坠落冲击力是多大”。 UIAA的规定指明,安全的界限是1200kgF,因此,整个保护系统要达成的目标就是使坠落的攀登者受到的冲击力不超过1200公斤。绳子的冲击力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测试的。冲击力小的绳子,一般寿命也会短一些。
现代的攀登绳都是由化学纤维制成的,最主要的是尼龙。绳子分外鞘和绳芯,绳芯由多股纤维绞合在一起,提供大部分抗拉强度和缓冲作用,外鞘由比较致密坚硬的纤维编织制成,主要起到保护绳芯的作用。
绳子根据用途的差异,分为三大类,分别为单绳(Single Rope)、半绳(Half Rope)和双绳(Twin Rope)。后者使用较少,我们主要介绍单绳和半绳。
单绳的直径比较粗,一般在9.5-11毫米之间。UIAA的标记是(1),说明这种绳子是单根使用的。单绳比较多用于攀岩活动中。零售的绳子一般在50- 60米之间,重量在3、4公斤左右。绳子越粗越耐用,但重量体积也越大。一般野外攀登活动人们都乐意选择细一点的绳子,10.5毫米以上的绳子则更多用在工作负荷比较大的攀岩场馆或顶绳保护的环境下。
半绳的直径比较细,一般在8-9毫米。UIAA的标记是(1/2),说明这种绳子必须是两根一起使用的,单根重量在2-3公斤左右。半绳应用灵活,多用于复杂地形的攀登,或者冰雪攀登的环境下,当然使用操作上也有一些特殊技巧和要求。
绳子的选择
由于冰雪攀登的特殊性,建议使用有防水功能的半绳(half rope,绳子的标记是1/2)。
防吸水的绳子,俗称“干绳”。冰雪条件下,干绳的重要性。冻硬的绳子虽然性能不会有太大变化,但极难操作:系脱绳结、挂锁或通过保护器送绳,都非常困难。无论保护者还是攀登者,肯定都不希望手里攥的、身上系的是一根冰冷的钢筋吧。干绳是经过防水处理的,一般是采用覆涂或浸渍防水剂的办法加工的。如果绳子表面被严重磨毛,不但防水剂损耗,由于毛细作用纤维的吸水性也会增强。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建议爱好者使用固定的绳子进行冰雪攀登,避免用于攀岩,因为攀岩对绳子的磨损要比冰雪攀登严重的多。
第二,因为冰雪攀登使用大量的金属器械、冰镐、冰爪等等,且坠落的不可预见性也非常强,一旦出现器械损坏绳子的情况,将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半绳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由于同时使用两根绳,都被切断的可能性就小的多。
第三,半绳的使用技巧。如果路线复杂,曲折很多,用单绳会使绳子的拖曳非常沉重,这时使用半绳系统就非常方便了。仔细规划保护点的位置,然后用两条半绳分别挂入路线两侧的保护点,这样就可以避免严重的“之”字型拖曳绳子的情况。
攀登完成后,经常需要绳降回到地面,使用双绳接起来下降时每次可以降整个绳长,比单根绳子只能降一半绳长要快的多,也节省锚点的器材或操作;
另外需要考虑的是,冰雪路线上的保护普遍的不如岩石路线上的安全稳固,应尽量减小坠落时对保护器械的冲击力,半绳的直径小,延展大,冲击力相应比直径大的单绳要小很多,因此更适合用于冰雪路线的攀登。
综上所述,防水的半绳对于冰雪攀登是更好的选择。
注意:购买半绳时,应选择同一品牌款式的不同颜色的绳子,因为两根绳子的性能相同,使用时损耗较小;不同的颜色使操作时易于区分,避免绳子交叉挂错保护点。
很多时候攀登者需要知道绳子的中点在哪里,为此有些绳子在中点处有黑色的标记,或者每一半长度用不同的颜色来编织外鞘,这样的绳子用起来很方便,是不错的选择。
绳子的使用保养
首先应该明确绳子的使用历史,对自己的绳子心中有数。不要使用来历不明的绳子,也不要将自己的绳子在自己不在场的时候借给别人使用。发生过严重的坠落,或者在恶劣环境下使用过的绳子要特别注意,随时监测它的状态。
使用绳子时,尽量不要让它接触地面。细小的岩屑沙粒会进入绳子里面,慢慢破坏绳子的纤维。绳子最好放在干净的地布上,有一种绳袋可以方便的携带保管绳子,摊开就是地布,是不错的选择。挂绳的锁具也应该保持光滑无毛刺,因为这些金属毛刺同样会损坏绳子外鞘的纤维,这些小毛刺可以用细砂纸打磨光滑。另外,不要在坚硬的地面或岩石上踩踏绳子,更不能用冰爪踩绳子,那样有可能严重损害绳芯的纤维。
绳子的抗拉能力很强,但不能抵抗剪切,尤其使绳子拉紧的情况下,锋利的岩棱、冰块、落石或者金属器械都很容易将绳子切断,所以在攀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避免可能发生的在岩棱或冰棱上切割绳子的坠落或摆荡,如果有这些可能性,可以用长扁带延长保护点,使受力的锁具位于岩棱下面。在摩擦绳子的地方垫背包或者衣服,或使用专门的保护套管。绳子不可直接穿过挂片。另外应该避免绳子和其它纤维材料直接摩擦(比如尼龙扁带),因为产生的热量不能快速散热,会造成纤维熔融,破坏绳索或其它材料。
下降和顶绳保护都会产生热量,正确的方式是缓慢平稳的放松绳子,使热量通过下降器和锁具散发出去。高速下降产生的高温会破坏绳皮;跳跃式的下降,则会对固定点和绳子造成不必要的负荷。应该避免这样的操作方式。
我们前面提到绳子吸收坠落的能量,这些能量实际上转化为热量,逐渐使绳芯的纤维熔融粘合在一起,弹性越来越小,抗拉力也变差。新绳子柔软而且容易操作,但慢慢会逐渐变硬。绳子表面会磨毛,尼龙材料也会自然老化。当它再次变柔软时,说明绳子应该报废了。
针对一般爱好者的使用频度,绳子的寿命为2-4年,经常性的使用寿命会相应缩短。冲坠系数高的坠落会产生很强的拉力,虽然很多绳子的坠落次数都在5次以上,但弹性的丧失会使人觉得难受,所以一旦在使用中觉得绳子弹性不够,就应该予以更换了。
每次使用之前,应该把绳盘打开,用手将绳子从头到尾捋一遍,一方面避免绳子自己缠绕打结带来麻烦,另一方面就是检查绳子的状况。用眼睛观察绳子的外观,看外鞘是否有明显的破损,同时用手感觉绳芯的状况,检查是否有硬度突然变软的点,一般这样的点是严重损伤造成的,为了安全应该更换绳子。
攀登绳由尼龙制成,它具有比较优良的性能,但也要注意维护保养。尼龙是稳定的高分子聚合物,汽油等有机溶剂在常温下不会对尼龙造成太大伤害,但尼龙在130摄氏度以上会转变性能,因此绳子一定要注意远离高温。另外酸碱物质都会对尼龙产生严重损害,所以绳子应远离这些物质。尼龙对紫外线比较敏感,笔者曾经见到,一根直径 1厘米的尼龙绳,在自然条件下风吹日晒了一年,其强度甚至无法抵御两只手的拉扯。除非在攀登的时候,其它时间绳子还是放在背光的地方为好。
绳子一旦沾染了泥土沙砾,应该及时清洗。如果你不能确定洗涤剂是否中性、是否确实对绳子无害,那么干脆就不要使用洗涤剂。把绳子放在清水中搅拌刷洗即可,有条件的话可以用洗车的高压水枪冲洗。清洗完毕后在阴凉通风处晾干,避免日晒,不要用高温烘干。
爱护攀登绳,它就能够保护攀登者的安全。

主题        受教了。我们在刃脊上课时,jon把半绳叫double Rope,是否有两种叫法?
        作者        野猪
        时间        2004-03-02 09:18:04

        主题        是一回事。关于twin和half的名称,想来想去还是这样叫从字面上容易对应。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3-02 10:07:33

其实我也习惯把half叫双绳,但这样的话可能和twin混淆,所以干脆就教半绳的了。
-------------------------------------------------------------------------

主题        请问各位关于TTISS冲锋衣
        作者        空军上尉
        时间        2004-03-01 11:49:46

前几日朋友看中一款TTISS的2层压胶的冲锋衣,但又听说它的防雨性比较好,
但是不太透气
请问各位,哪位用过这个品牌的冲锋衣?具体如何?谢谢!

        主题        不知TTiss在国外的产品如何?但国内上市的东西还是省省吧,
        作者        畅游
        时间        2004-03-01 14:25:15

我有一件TTiss的防风抓绒衣,做工较糙,透气性也不好,但售价却不低(当时没有经验)。反正以后我是不会再买它的产品了。

        主题        我也用TTISS的抓绒,感觉不错啊。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3-02 05:55:32

是三夫买的,黑色的男款。防风很好,由于比较薄,保暖一般。这种面料属于softshell,是为寒冷季节的活动设计的,我冬天穿着攀冰。面料有一定的弹性,运动起来感觉不错。我冬天短时间活动一般不喜欢穿冲锋衣,透气不好。

        主题        咱们用的是一样的东西,
        作者        畅游
        时间        2004-03-02 08:49:13

你仔细看看做工,如:针脚,拉链下的辅料,给人的感觉不好!

另外,若是穿着它走路,你会发现,它的透气性很差,有些发闷(TTiss自己的面料WindShield)。

主题        我觉得WindShield不错,至少不比Gore的WindStopper差很多。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3-03 05:58:55

弹性比WindStopper好。后者因为用 ePTFE薄膜的原因,不能承受大的拉伸,所以面料弹性不好。
透气性差不多。其实在冬天由于外界温度低,所以的“防风防水透气”面料的透气性能都会大大的打折扣,这样除了面料本身的透气能力,控制身体出汗也是必要的。在活动强度的“边沿”着装,停下来的时候用羽绒服保暖,活动起来的时候少穿一点。
-------------------------------------------------------------------------

        主题        攀冰冰镐的知识(投稿文章,请勿转贴)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3-04 06:11:39

1作者、著作权所有人:王茁,网名Kristian
2非经作者许可,任何传统出版物、盈利性质的网络媒体不得以任何方式转载或引用本文的全部或部分。
3任何侵犯作者著作权的行为将可能导致道义上的谴责或法律制裁。


冰镐
冰镐(Ice Axe)是历史最悠久的登山器材。早在二百多年前,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人们开始现代攀登活动的时候,冰镐就成为登山者最可依赖的工具。十九世纪中叶,登山先驱们就是靠着冰镐劈出的台阶,一步步登上了阿尔卑斯山区陡峭的顶峰;不论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人们征服八千米高峰的争夺中,还是科技飞速进步的新千年,在艰险的冰岩地带,冰镐始终扮演着登山“守护神”的角色。
登山冰镐结构简单,用途广泛,重量轻,一般在350-600克之间,长度在60- 75厘米,通常被称为“大冰镐”。200多年来,其形式和用途没有太大的变化。因为攀爬的坡度不大,大冰镐可以作为支撑的工具,减轻体力消耗;在硬雪坡上,大冰镐可以插入雪中作为保护点;一旦不慎滑坠,在没有保护绳可资利用的情况下,冰镐自制动是拯救生命唯一的手段;在裂缝密布、危机四伏的冰川上,大冰镐还用来作为冰川裂峰的工具;砍冰阶、挖雪洞…作用不胜枚举。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人们在攀登中追求更加艰难的路线,以往视为不可攀登的陡直冰壁开始逐渐为人们尝试,攀冰冰镐应运而生。攀冰冰镐比传统的登山冰镐短,一般长度在45-55厘米,因此经常称为“小冰镐”。国外把攀冰用小冰镐,尤其是模块化、能更换部件的小冰镐叫做Ice tool,以示区别。
近两年,竞技攀登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冰雪攀登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无腕带弯把小冰镐,它们的镐柄形状五花八门,完全脱离了传统的设计,这种产品专用于极度艰难的冰壁或冰岩混合路线,推动着冰雪攀登逐步向竞技化发展。
下面就侧重介绍新兴的攀冰运动装备和器材。
冰镐的结构性能
冰镐各组件的设计也与长冰镐不同。
现代冰镐大都采用轻质铝合金作主体材料(镐身和镐柄),个别高端产品甚至有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以减轻重量,提高强度。有些镐柄外围包有一层橡胶材料,握持更为牢固,同时可减少震动。
镐尖采用钢质或合金钢,重心靠前,挥动时有更好的侵彻力。镐尖大多设计为弯曲下垂形状,以获得良好的钩挂能力。登山冰镐的镐尖与镐柄角度一般较大,从70度到接近垂直;镐头另一端有锤头或铲头,用于岩石或冰雪操作。传统登山冰镐的重要作用之一是插入深雪作为攀登的保护点,所以它的镐柄设计为直柄或者有一点点弯曲的顺滑的弯柄。镐柄末端有锋利的尾尖,便于插入雪中。一般冰镐都配备或自备连接腕带,避免冰镐脱手丢失,以及在攀登时提供悬吊支撑。
用途不同的冰镐,差异最大的就是头部的镐尖(Pick)。冰镐的整体性能大部分也是由镐尖决定的。常规登山的镐尖一般为向下弯曲的弧线,而攀冰小冰镐则为向上弯曲的弧线(reversed curve),这种镐尖是由美国人Yvon Chouinard发明的。下弧线形的镐尖会在镐把向外抬起时咬紧冰,而上弧线的在沿着镐把拉时咬紧冰面(镐把外抬时放开),这样当体重落在冰镐上时,镐尖固定的更坚实。镐尖下缘都有锋利的倒齿,防止镐尖从冰洞力脱出。这样的设计,使得攀登陡峭冰壁成为可能,可以说是给现代攀冰和登山带来一场革命。
除了镐尖的曲线,影响性能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镐尖的接触角度。攀冰冰镐的镐尖击打冰面时,与冰面形成锐角,便于侵彻冰面,但这种镐尖不适合作为常规登山的滑坠自制动使用,因为它过于锋利,一下被冰面咬死,冲击力太大无法控制。
握柄是另一个差别比较大的部件。直柄的冰镐当然很适合常规登山,但在陡峭的冰壁上劈冰时,问题就比较多了。握镐的手处于垂直状态,身体的重量作用在手上,要求必须牢牢攥住冰镐,否则会自然下滑,这就增加了手指和上臂的疲劳;手指会在劈冰的时候敲在冰面上,造成疼痛和伤害;另外,由于手腕向侧面扣,加上腕带的作用,严重影响血液循环,手指会觉得冰冷,这在寒冷的环境里是个问题。为此,人们将小冰镐的镐柄设计成向前弯曲,使手掌抓握向更自然的方向转移,从而减轻上述这些问题。冰镐劈入冰面后,身体的重量通过镐柄作用在上曲线镐尖和镐尖的牙齿上,使它们获得更好的固定效果。
铲头(Blade)主要用来在硬雪面或冰面上砍出台阶。在需要清理雪面,或者挖雪洞的时候也很有用。在松软的雪面上,用镐尖进行制动往往比较困难,因为镐尖的刃部太薄,横截面很小,在软雪中无法提供足够的阻力,这时铲头也可以作为制动的工具。锤头(Hammer)主要用来锤击各种固定点,比如在坚硬的冰冻地面上固定帐篷钉,在岩石缝里敲入岩钉作固定保护点,等等。
因为攀冰和冰岩混合路线攀登对冰镐的要求很高,这些部件都容易损坏,另外针对不同的环境,小冰镐是可以更换附件的。寒冷地区的冰硬而且脆,需要使用非常锋利尖锐的镐尖,很多标明为B(基本型)的镐尖,比T(技术型)镐尖薄而且尖利,就是用于这种硬冰的。还有的有专用的登山镐尖,与传统登山冰镐一样,是下弧线的,用于小角度冰雪面和自制动。
冰镐的选择使用
很多冰雪器材厂商都有各种款式的产品,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线。选择冰镐要根据自己的应用范围来确定。如果以攀登技术难度不大的山峰或冬季山区徒步、冰川旅行为目标,建议选用轻量型徒步镐。这种镐重量轻、握持舒适,又有足够的强度完成行走支撑、冰雪坡保护和自制动功能。如果以攀登有技术难度的山峰或长时间、重负荷使用为目标,建议选用强度更高、重量略大的技术型(T)登山镐。这种镐可攀登有一定技术难度的冰雪路线,可承受劈冰的巨大冲击力,可作坚固的雪地锚点。更艰难的山峰路线或瀑布冰攀登、冰岩混合路线攀登就要求使用反曲线镐尖的小冰镐。镐柄弯曲程度较小的,比较适合技术登山;镐柄弯曲程度越大,越适合更陡峭的路线;另外
小冰镐的重量一般在 650至800克之间。一般来说,重量越大,入冰的侵彻力就越强,落镐也更坚固稳定,但挥动重镐需要更大的力量和控制力。除了重量,镐身的重心设计也对入镐有很大影响:由于挥镐时镐尖的运动轨迹是圆弧形,可以看做是以镐柄为径向的转动,很多攀冰专用的小冰镐,其重心很靠前,这样的冰镐在重量相同的条件下可以获得更大的转动惯量,挥动起来后镐身的稳定性很好,不容易打偏。而一般的通用性冰镐,重心比较靠后,就不易获得这样好的入冰性能。总的来说,冰镐的选择是根据自己的最常用的应用范围确定的,如果以高海拔技术攀登为主,可以选择略轻一些的通用型攀冰镐;而如果以瀑布冰和混合路线攀登为主,则应该在自己的控制能力之内选尽量重一些的镐。
选择小冰镐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手。每个人的手的大小、臂长、力量和经常攀登的冰的种类不同,对小冰镐的选择也就不一样。手小的人如果用比较粗的镐柄,握持会比较困难,需要花费更多力气在攥紧冰镐上面,就会容易疲劳;另外攀登的时候会戴手套,挑选的时候要注意,看是否能够握紧,不会打滑。
使用小冰镐对上肢力量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手掌的抓握力和手腕力量。挥动冰镐之前,上臂略微后引,肘关节弯曲,冰镐位于头顶后方;利用胸部肌肉带动上臂,肘关节要伸直;镐挥出去后,利用冰镐自身的惯性击打冰面,手腕下扣,产生一个斜向下方的力量,使镐尖最尖利的部分敲入冰面;个别款式的镐尖向下钩的特别厉害,用这种镐的时候,则不需要明显的甩腕动作,但是手臂还是要有一个下拉的动作。镐尖触及冰面的瞬间,必须保证镐尖与冰面垂直,稍有偏斜,镐尖就会打“呲”了。长时间的挥动冰镐,会造成上臂的肱三头肌(手臂外侧伸展肌肉)疲劳,可以通过俯卧撑和双臂屈伸(撑双杠)来训练,效果显著。冰镐打击的震动作用到手掌上,使人觉得手掌酸软,通过握力器或攀岩训练,可以提高抓握力,对冰镐有更强的控制能力。另外,攀岩训练提高人的综合运动能力,对于攀登冰雪有很大的提高。
稳定的入镐可以通过看、听、感觉来确认。快速有效的入镐使镐尖被冰面“嘬”住,不应有不稳定的晃动,强劲有力的打镐甚至能感觉到镐身传来的震动。冰面太脆或者入镐的速度不够会导致冰面破碎,这时应该将表面的碎冰清理干净(提醒其他人员避免落冰砸伤),然后可尝试在原来的入镐点继续打镐,一般表面的脆冰打掉以后,下面的硬冰就比较坚固了。如果连续几镐都不能获得稳定的固定,那么就要考虑换一个入镐点了。
腕带的长度以手臂位于自然攀登位置时刚好托住手腕为合适。在攀登的过程中,当冰镐牢牢固定入冰面后,只要用腕带就可以吊住体重,而握镐的手就可以完全放松休息,这样可以大大减轻手臂的疲劳状况。攀登的过程中,需要腾出手做一些操作,冰镐挂在手腕上是比较碍事的,这时就需要快速解脱腕带的方法。很多冰镐都有这种速摘腕带,绝大多数都可以单手操作(因为另一只手还得攥着冰镐固定自己呢),摘腕带的时候一定要把没有连接的冰镐牢牢打入冰中,或者挂在安全带上,否则冰镐坠落丢失,可就上下不得了。
冰镐的维护保养
冰镐的镐柄为空心铝合金管,受到巨大杠杆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凹陷,而凹陷的地方就成为应力最集中的地方,如果再次受到重压之下则可能会折断。所以每次使用完冰镐都应该仔细检查。
冰镐的镐尖和尾尖为钢材制成,都会生锈,要及时清理上面的泥土、锈迹,长时间不使用可涂一层防锈油保护。
镐尖和尾尖应保持锋利,特别是小冰镐,变钝的镐尖严重影响攀登能力。磨镐尖只能用手锉或磨刀石进行手工研磨,一定不要使用电砂轮,因为高速研磨会使金属过热而退火,严重影响镐尖的强度和硬度。
重压下的冰川断层冰面非常的坚硬,寒冷的北方山区形成的瀑布冰,不但硬而且脆。要攀登这种硬冰,或者为了抑制冰面破碎,必须将镐尖打磨的非常尖锐锋利。

主题        就具体这两个款式罗嗦一下: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3-04 06:24:00

因为小冰镐价格高昂,大家都希望能够一物多用,而无数的事实证明,“什么都能干,往往什么都干不好”。就攀冰而言,这两款冰镐都堪称顶级,然而技术登山都不是它们的特长,主要的问题是因为它们的握柄尾部都有一个大的“手指托”,攀冰的时候,这个“手指托”能提供对手部的保护和支撑,但登山时,就是这个东西严重妨碍冰镐插入雪中、特别是硬雪。
CM的Axar是最好的登山、攀冰通用型冰镐,但攀冰性能略逊。其实在绝大多数爱好者之间,装备都远远好于技术。国外的攀登者能用Axar爬WI5+/6-的冰壁,国内只有极少数人(赵凯、丁丁,还有别人吗?)能爬WI5。所以关键是苦练技术。

主题        应该还有陈晖、孙斌
        作者        科友影业
        时间        2004-03-04 09:09:30



最爱cobra,你看它多美啊!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感觉它是有生命的。
我拥有它一年多了,它懂我,我信任它。
可惜因为生活的压力,我不能常常和它在一起,带着它出去,和它一起攀爬……
每年的大部分时间,它躺在我的箱子里,寂寞或者空虚吗?我不知道,但我常常感到内疚,感到对不起它,因为我的能力不足以带它上更高更难的地方,K2, Cerro Torre……
那里才是属于它的地方,那里才是它充分发挥它的能力的地方……
---------------------------------------------
bd关于cobra的宣传与广告词:
This year the Cobra maintains its reputation as the highest-performing, all-around tool in the world. We don’t say this lightly―we’ve witnessed the Cobra climb M11, take home World Cups and conquer Patagonia’s hardest routes. The secret behind the Cobra is its carbon €ber shaft and torsionally-balanced design. The carbon €ber shaft provides a solid, damp feel, while a high-clearance design serves up unmatched torsional control. Most of the Cobra’s weight is centered in its head, which means balanced swings are the norm―even when fatigue sets in. This year the Cobra is paired with the new Laser Pick. With its thinner taper and lower-volume tip, the Laser Pick penetrates easily because it displaces less ice.

U.S. Patent Nos: 5,425,176; 5,937,466; 5,996,235; 5,728,727.

Weight with Hammer: 702 g (1 lb 9 oz)
Weight with Adze: 702 g (1 lb 9 oz)

Time-proven to be the most versatile high-end tool ever
Carbon €ber shaft reduces vibration and feels great in-hand
Torsionally-balanced design for controlled swings


http://www.bdel.com/gear/alpinism/cobra.php

--------------------------------------------------------
另外,下次国外订货,帮我定一对 Laser Pick ,镐头。

主题        对了,灰灰爬过云蒙峡,孙宾爬过吗?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3-04 09:39:01

云蒙峡恐怕也只有 WI5-,姑且也是grade5了。别的路线都达不到,桃园仙谷的有些冰绺难度不小,但是高度不够,所以算不上grade5。双桥沟里的路线很多,只是除了赵凯别人还没有爬过。

主题        小冰镐的个人看法
        作者        superkai
        时间        2004-03-06 03:04:24

只用过小冰镐攀冰,并未使用它们登过山,但在approach的过程中能略微感觉到他们在alpine中的作用.

作为全能型的冰镐viper和quark都是不错的选择,前者的挥动更自然后者的悬挂更稳定,且重量都很轻.

trango的冰镐非常不好用,不管他宣传的有多好,价钱多便宜,都不要去买.

grivil的东西很不错,但不见得比petzl和bd的好,我用过top machine感觉不如quark.

以前我是个忠实的BD用户,但现在观点有所转变,更倾向于petzl的,感觉在中高级阶段petzl的东西更好一些.bd的冰镐碎冰太厉害,安全性相对降低且消耗体力更多.

这次我们一起去双桥沟攀冰的法国人就是用quark攀爬的阿妣峰的,他们评价quark是世界上最好的全能型冰镐(当然他们是petzl team的).

-------------------------------------------------------------------------

        主题        咨询sunnto手表价格
        作者        bugsbunny
        时间        2004-03-05 05:12:19

在北京便宜吗?
还是香港带合算?

        主题        请进
        作者        林泉居士
        时间        2004-03-05 20:45:14

我买过一款此表,没有和CASIO对比过,但不太满意,原因有三:
1.极不防震,我的表从沙发上掉到地上(高度约30cm),就引起了内部电路接触不良,户外活动嗑磕碰碰在所难免。
2.维修不便,中国不能修,只能把表寄到芬兰修,费用高,时间长。
3.海拔误差较大
另外价格比CASIO贵得多,我觉得与其买海拔表,不如买GPS.

        主题        俺的体会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3-06 05:41:16

1.小问题自己想办法修。内部电路接触肯定没问题,是电池的接触问题,我的表也有这个现象,我在电池的后盖上粘了一块双面贴,再把电池粘上去,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2.海拔还是比较准的。几十米的误差在登山活动完全可以接受。
3。尽量抵制日货。
4.除非为了精确的测量和测绘,否则俺坚决不用GPS,比海拔表沉、大,最大的问题是费电。另外俺崇尚简约主义,东西带的越少越安全,过分依赖这些电子设备,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主题        谢谢,我按你的办法试一下
        作者        林泉居士
        时间        2004-03-06 07:42:23

        主题        双面贴的厚度在0.5-1mm左右,粘在电池盖的内侧。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3-06 14:51:32

再把电池粘在双贴面上,这样电池就被垫“高”了一点,可以更紧密的接触电极。
原来我的vector走路的时候都会自动归零,最可气的是上了闹钟它自己会半夜里复位,结果第二天睡过头。自从用了这个方法就再没出过问题。

-------------------------------------------------------------------------

        主题        燃料!
        作者        l140118
        时间        2004-03-08 11:57:51

网上买的1块钱一块的燃料能买吗?说是可以烧14分钟,请问大侠们这种能用吗?!!

        主题        详细说说,是固体酒精吗?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3-08 12:48:55
-------------------------------------------------------------------------

主题        《山野》杂志系列讲座之:南极、南美最高峰攀登纪实
        作者        roof
        时间        2004-03-09 04:37:58

《山野》杂志系列讲座之:南极、南美最高峰攀登纪实
主办:《山野》杂志社
协办:中国农业大学 奥索卡公司
时间:2004年3月11日晚18:30
地点: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食品学院楼报告厅(特别提示:位于北航北的东校区)
主讲人:王勇峰(中国国家登山队队长)特别感谢:陈章良校长
容纳人数:500人
路线: 乘16,307,392,398,630,618,315路均可到达。

1988年,王勇峰和现中国登山协会主席李致新第一次踏上南极,踌躇满志地在文森峰顶峰植下梦想――攀登七大洲最高峰,1999年,经过了10余年的努力,这一目标最终得以实现,在“攀登七大洲最高峰”的名单里第一次留下中国人的名字。
15个年头过去,弹指一挥间。2004年新年伊始,王勇峰率领王石、陈骏池等国内优秀的民间的登山爱好者,一行七人,再次远征南极、南美最高峰。重返南极、南美,在王勇峰眼里雪山所发生的变化微妙得几乎察觉不出,但是在他心理上与之前相比的强烈反差却无法阻挡。如果说十几年前的攀登更多的是在绝境中努力争取一个理想的结果,那么今天的攀登除了体验运动本身的魅力之外,更多是在沉寂、深邃的博大中,调动各种感观,享受文明。
2004“好日子南美、南极最高峰登山队”归来的时候,登山队员们大都悄然地避开了鲜花和媒体,脱下鲜艳的冲锋衣无声地融进人群中,仿佛不过就是一次度假。在品味文字和翻阅相片中咀嚼这段海外登山经历。
作为国内户外杂志的主导力量,《山野》杂志精心策划了2004年3月号的《南极 南美 好日子》专题,王石、王勇峰、次落、陈骏池、于翔、吕钟凌轮番上阵,为大家讲述不寻常的经历。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分享王队长的“摄影作品”,分享其无拘无束、完全享受和融合的海外登山心境。欢迎光临您和您的朋友一起光临我们的讲座,共享从遥远的南极洲和南美洲带来的属于这个“快乐登山队”的珍藏。

        主题        款爷们的登山队,钞票搭成的梯子,呵呵。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3-09 09:53:03

他们宣传的东西,不论是主观故意还是无意,给我的印象都不太好。

就好像前几年有些暴发户为了比阔烧钞票一样。他们自己觉得来劲,觉得这是生活的乐趣。但是倘若媒体也向这个方向引导普通人群,实在是有点不对劲。


        主题        多元化的社会和攀登
        作者        roof
        时间        2004-03-09 10:18:20

就7 SUMMITS来说,罗伯霍尔也拉来了电力公司的赞助,搞了个7个月内攀登7大洲的计划,算是给赞助商的回报.
其实最主要的是能够走出这一步,就世界范围来说,攀登7大洲都得寻找赞助,毕竟那不是个小数目.
有了7大洲攀登,现在又催生了南北极大陆的穿越,对中国的探险运动也是一个促进.

        主题        多元、一元?主流、边缘?强势、弱势?这些都是问题。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3-09 10:45:29

既然大家都觉得“多元的XX”比较好听,那就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表面文章上。在现在这个条件下,在整体水平不高、普通“受众”眼界还不宽阔的环境中,谁的嗓门大,谁就有更大的可能成为主流和强势,这种情况恰恰阻碍多元化XX的形成。

之所以对这种现实情况忧虑,是因为担心象我自己这样的普通人将来会“爬不起”山。

        主题        再往远扯几句
        作者        roof
        时间        2004-03-10 00:17:05

穷人有穷人的玩法,富人有富人的娱乐,各有各的乐趣,至于主流和强势都是表面的,中国人不了解情况,可世界却了解实际.
呵呵,别担心将来会“爬不起”山,我们大伙都愿意帮助你.
有机会再聊.

        主题        那下次“管理部门”敲诈勒索我,我就向你要钱
        作者        mh
        时间        2004-03-13 01:53:07

现在社会上有不少人以为爬山、攀岩攀冰人都特有钱。他们的印象
有不小程度就是从舆论那里鼓吹大款登山的报道强化的。寒龙公司每天每攀冰人收50块,我们掏不起,我们走了。等下次再有这事,
你具体说说愿意怎么帮助我们?

        主题        快刀
        作者        janeclimber
        时间        2004-03-13 15:17:07

登山费是个很有趣的现象,刀最快的是尼泊尔,其次巴基斯坦。宰肥牛。

美国的麦金利只要一百五十,还管救援。

美国加拿大绝大部分地方攀冰是免费的(公园的门票是另一回事,国家公园的年票50元管用一年,全国通用)。

要是中国学尼巴,那就惨了。
-------------------------------------------------------------------------

主题        让LVYE.ORG更纯粹些吧
        作者        原上草
        时间        2004-03-10 00:05:09

让LVYE.ORG更纯粹些吧
昨日,因伤在家“赋闲”,无聊得很,拿出手机整理号码,惊奇发现里面存的99个号码中竟有51个是LVYE的朋友和司机,看来我的交往圈子已被LVYE“侵蚀”过半,LVYE在我的生活中已到举足轻重的地步。
接下来不由自主的登陆LVYE.ORG,看看哪些队伍安全回京了,再看看网站建设版的呼吁和议论。细看城南最近连续发表的“关于org与info”;“被遗忘的google”;“弹劾绿野驿站版版主moon.zy”三篇文章,其理性的角度,资料的查阅,铁证的实例,犀利的文笔,一针见血地把不符 LVYE.ORG初衷(主旨)的事件、人物剖析得酣快淋漓。而城南也一派赴汤蹈火的架势,在签名档上写下壮歌,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绿野人绝大多数人是明晓事理的,知道怎样是有利于绿野健康成长并一直为其努力着,虽各执己见,但用意始终是为着绿野的良性发展着想的。
在不争的事实面前,我们没有理由回避LVYE.ORG很多的缺陷和弱点,(之所以不再说绿野,是俺不想把LVYE.ORG与LVYE.INFO等同, INFO已经是注册公司,有稳定核心力量,注定商业化下去了,ORG还懵懵懂懂,总觉得象个面团,水少了会裂开,水多了又会流失,面是不停的在增多,水却无法保证合适的比例)咱们缺少有力的搅拌,得靠自转也就是磨砺内功了。《葵花宝典》第一页上书“若练神功,必先自宫”,虽LVYE.ORG不是邪教(仍有 “强迫”的LVYE后遗症),不讲究惟我独尊,但不必要又增加自重的东西实在是个累赘(而那东西焦都焦了,割了吧),胖子为何要减肥,房子为何要除尘,不都是为了健康和卫生吗?!LVYE.ORG是挂靠的网站,有别的网站、服务器和大家的捐助,这个母体本身就来之不易,也可以说是脆弱的,更需要我们这些 “游子”竭力呵护,我们的每一个帖子都是她身上的鲜活细胞,有细胞就有新陈代谢,有生命就有和她对抗的疾病和毒瘤。人常在生病的时候才会感到恐慌和惜命,往往多是慢性毒瘤和附生物暗藏体内不易察觉,以至后患无穷。
LVYE.ORG的网站建设版就象一个永不停诊的体检室,容我等民间赤脚大夫诊(争)来诊(争)去,有时我们也对症下了药,有时也妙手回了春,有时头痛医头,更有时头痛医到脚去了,总之是蛮热闹的,母体对此也是有反应的。
现在我希望大家慢下来,细细的给她做过全面的体检。姓名:LVYE.ORG,性别:不确定,视力:远视模糊,心电图:正常,体重:偏胖(组织液过多,怀疑被过度注水),内科:胃下垂+肝硬化(过度FB造成)+肠道消化不良(疑有异物阻塞),外科:四肢过于发达,背部微驼(重物长期悬置造成)。处方:节食,自疗化瘤,防注水,降压,建议苦练太极提高免役力。
不同的“草医”有不一样的诊断和处方,但基本上都能看出母体体质仅算一般,尤其负担过大。
有一次和朋友聊到我们这十年玩什么,70-80年代,人们风靡跳舞,90年代时兴卡拉OK,我看在卡拉OK一面沦为三陪工具,一面被“钱柜”弄成高消费的同时,卡拉也不能永远OK了。运动也许是这十年的主体娱乐,一种健康向上,朝气蓬勃的现代生活方式。这里的运动可以大致分作两大类,一种是体育锻炼,一增强体质为首要目的;一种是户外运动,以亲近自然,挑战自我为抱负。正如LVYE.ORG为我们提供的这样一个近乎标准的平台,喜欢LVYE.ORG,喜欢她身份的明朗单一,喜欢她的专业专一,喜欢她的平等和谐,喜欢她的自助互助,喜欢她是一个不分头衔的平民化民主网站,喜欢她是一个不沾商业气息的透明网站。常来绿野,身体倍棒,吃嘛嘛香
在理清LVYE.ORG的功用和潜能后,再回到哪个面和水的比喻。面要筋道,需面粉好、水适中、搅拌匀,拉面功夫也了得。如果面里夹杂着米、枳然,或者别的添加剂,(夹杂着芝麻除外,因为那是饼,面的干儿)总不是个滋味吧,就象重庆生产摩托车的力帆集团突然一天召开新闻发布会说我们出“力帆酒”了,打死俺也不喝,总想酒里有股汽油味,我也理解人家是为了集团化发展。可是我们视若亲娘的LVYE.ORG也要集团化发展吗?我怕有一天走在山里,有行者问我你是那部分的,我答曰“LVYE.ORG的”,他偷偷一笑:“喔,知道了,就是哪个搞话剧很火爆的话剧团,怎么你们台上还不够累吗,出来受这番罪”。汗颜!晕死,再也不回北京了。话剧固然是个好东西,热爱他的驴友们个个都是热情洋溢的(其实我也喜欢话剧,也喜欢刘若英),但LVYE.ORG的母体不是她最滋润的土壤,并不能滋生她的成长,LVYE.ORG自己都挺着一个满是灌水的草肚皮,腰酸背痛双腿颤,减负减负,瘦身瘦身,就这样吧:轻轻地你来了,正如你轻轻地走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篇水帖。别了,话剧社。
物理学上讲究个有用功和无用功,LVYE.ORG驿站里的无用帖举不盛举,我们都是ORG的大孩子了,依赖不是热爱她的表现,那不是无助而是矫情,是不成熟的举动,有时还让人感到无聊。FB召集帖也是层出不穷,有的还能置顶,我晕。好多参加LVYE.ORG的都有逃避心理,现实社会太喧闹了,太奢靡了,刚在ORG找到块净土,只见黑影飞过……(抱歉,接下来一起回想:手起刀落,唰,唰,唰,这个世界清净了)
再回到org与info的问题上来,info已经注册,自成企业,现代企业都讲求个品牌,绿野的“史前文明”对其泽被深远,受益非浅(当然也有他们自己的努力)。(以下为假想)一旦info认为LVYE.ORG有名称上的“冲突”,咋办?商业的和我们推崇的完全是两码事,意见相左,纲要不容。当然在这里,我只是先杞人忧天一下,再表一个决心,不管LVYE.ORG发展怎样,我依然热爱她,哪怕她改嫁换姓,她毕竟是俺“生母”!
LVYE.ORG只会留住精华,在她奋力自转的过程里,一切糟粕都会因为自己力不从心而被抛到漆黑冷空中。让LVYE.ORG更纯粹些,更简单些吧,我们需要自省,自觉,更需要一个合理的制度来规范行为。
(声明:本帖为个人观点,对事不对某一个体,言语不妥之处,还请理解。本帖亦会触动info上下,我并无轻视之意,但我认为ORG与info截然分开并不是一件坏事,当然在路上我们永远是朋友。)

        主题        支持改名
        作者        SARS
        时间        2004-03-10 02:29:55

其实我觉得改不改名无所谓,但是改名可以明确这样一个事实:跟info关系正常化。

这个正常化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承认info是合法网站;第二,不要再提什么和info是一家的糊涂说法和抱这样的幻想。

总之把info当成一个跟什么三夫,什么新浪山版一样的普通户外网站,用平常心对待,然后专心爬山和发展自己的网站。

这样做很多事情可以明确化,任何有关info的话题可以置换成三夫、新浪山版之类的来判断其合法性,,,

比如什么海淀登山队再发诸如“报名请到info。。。”之类的可以明确视为广告帖删掉。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允许别的网站版主来我们这里兼任,那么也应该允许自己的版主到包括info在内的其他网站兼任任何职务,

而且不应该也无权关心这些人在其他网站的行为,比如在别处是否坚持不允许爬长城,是否允许野外篝火,

甚至是否坚持非商业化原则。。。我们只要关心他在我们网站是否遵守我们的原则就行了。

其实归结起来就是分清彼此,不干涉别人内政,也不允许别人干涉我们。

其实org和info的种种纠葛只跟经历过分家风波的老驴有关,两边对立的情绪和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源于此。

我是这么想的:如果对于过去的事情还心有不甘也许可以理解,但是如果现在没有任何办法,与其不甘心加无奈,

不如放下过去的东西,吸取教训,着眼未来,多想想如何能保持绿野的魅力所在而不变更有意义些。

本人没有经历过以前的分家风波,如果有评论中有得罪之处纯属无心,请老驴原liang


        主题        说的挺好。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3-10 02:37:43

-------------------------------------------------------------------------

主题        Women on High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3-11 06:58:36


http://forum.doyouhike.net/ut/threaded_shows.cgi/tid-66426/pid-810024/age-30/bpg-1/


-------------------------------------------------------------------------

        主题        赞同“大绿野”
        作者        珠穆朗玛
        时间        2004-03-12 06:01:56

看见原上草“大绿野”的提法,这几天也多次听朋友提到“大绿野”的说法,虽然我不能很准确的理解,但我很欣赏。


绿野是大家的。

        主题        大绿野是否就是。。。
        作者        一高一矮
        时间        2004-03-12 08:11:46


以ORG为核心,联合包括三夫、磨房、山野在内的各大户外论坛的驴友,同时团结支持ORG理念的INFO驴友,从而形成以AA制为基础以非赢利为目的最广泛的驴子联盟?:))))

主题        NB!!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3-12 23:47:53

-------------------------------------------------------------------------

        主题        建议可否开辟一个“运动伤害和医药”的专版?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3-23 12:58:27

绿野医学专业人士不少,可是还有很多人因为缺乏运动伤害的基本知识而遭罪。可以先考虑将以前的相关帖子移到一起,并列入新人必读。

        主题        支持。
        作者        小榄
        时间        2004-03-23 13:29:45

若不是很麻烦的话,感觉建立这方面的版块挺重要的。
一直希望能够了解一些运动医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正确地保健身体和预防运动伤害。这样才能更长久的接触大自然,对吧?
风版和驿站里有些相关帖子,但找起来颇费力。

        主题        没错,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希望开一个专门的版面。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3-24 07:17:29

对于知识性或信息性的东西,放在风版或驿站似乎信噪比低了一点。

        主题        这个方面的讨论专业性很强,网上有很多专门的网站信息也更可靠和权威。好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健康相关的问题还是慎重些好。
        作者        成尔
        时间        2004-03-25 20:01:30

主题        做这方面的工作不是为了取代医生的作用,而是给大家提供基本的“预防性”的信息。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3-26 01:50:24

另外有些问题,就是医生也很挠头。比如我的手指因为攀岩训练过度导致关节损伤,这种情况几乎就是求医无门:因为国内的医生根本就没见过这种情况。昨天有朋友给我发私信求助,一看和我的情况一样。没办法,只能半耗半养,看自己的造化了。再比如冻伤,现在的城里人根本没有这个机会,而以前的例子是,冻伤的人到了医院,引得全科室的人都来看热闹。举这些例子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户外运动的伤害有其特殊性,于一般的专业竞技运动员的运动伤害还不一样。希望通过现身说法,尽量减少这些问题的重复出现,让前人的经验教训有更多一点价值。
-------------------------------------------------------------------------

主题        请教:谁知道MAD ROCK的鞋鞋怎么样呀?
        作者        福尔马林
        时间        2004-03-25 02:15:02

主题        鞋子的设计不错,有很多创新,但鞋胶偏软,附着力强但损耗很快。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3-25 04:26:06

        主题        多谢各位了。
        作者        福尔马林
        时间        2004-03-26 23:01:16

        主题        那新手用什么好啊?
        作者        小痴狼
        时间        2004-04-07 23:54:55

要求耐用点的,还要便宜:)在室内抱石的机会多点。

主题        攀岩鞋的基础知识(投稿文章,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4-08 00:51:27

1作者、著作权所有人:王茁,网名Kristian
2非经作者许可,任何传统出版物、盈利性质的网络媒体不得以任何方式转载或引用本文的全部或部分。
3任何侵犯作者著作权的行为将可能导致道义上的谴责或法律制裁。
攀岩鞋评测
近几年来,攀岩运动在业余爱好者中发展很快,很多年轻人乐意参与这项融惊险和趣味于一身、集心智和身体共发展的运动。随之而来的是市面上出现了很多新品牌、新款式的攀岩装备。这些装备中,对运动水平影响最大的就是攀岩鞋了。不论对于初学者选好第一双鞋,还是资深攀友进一步提高水平,充分了解攀岩鞋的知识都是有帮助的。本人玩攀岩的时间不长,但穿坏的鞋子不少,积累的一点经验愿与大家分享。
选择鞋子无非就是性能和价格。好鞋子的价钱自然贵,价格方面就不在讨论范围内了,主要谈性能。

要分析攀岩鞋,需要先了解一些攀岩的知识。攀岩的范畴比较宽,不仅仅局限于人工岩壁上的竞赛,走出钢筋水泥的丛林,在广阔的户外有一片更神奇的攀岩天空。总体上来说,攀岩分为竞技攀登(Sport Climbing)、传统攀登(Trad Climbing)以及抱石(Bouldering)等三个方面。竞技攀登以发展单纯的身体运动能力为目标,为了不断达到和突破极限,一般在有良好的膨胀钉保护的路线上攀爬,基本不考虑脱落的安全性问题。每次起步攀登一般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竞技攀登并不只单纯的人工岩壁,天然岩壁上的攀登路线,才是真正的试金石,因为它们永远在那里,对所有的攀登者都一视同仁。传统攀登以裂缝攀登为主,利用自然地形(裂缝、岩角等)或者树木等设置保护,传统攀登除了身体运动能力,还需要考虑很多安全性方面的问题,为此攀登时间一般比较长。另外近年来抱石运动迅速兴起,boulder这个词就是大圆石的意思。抱石运动一般攀爬难度非常尖锐、路线不长的大石或短岩壁,趣味性强,装备简单,不需要绳索和复杂的保护器材,只需要抱石垫缓冲和朋友的保护。抱石难题基本都在攀登者的顶级攀登能力左右,所以对攀岩鞋的性能要求比较高,当然每次攀登时间都很短,只有几个动作而已。

攀岩鞋的基础知识
下面我们介绍攀岩鞋是怎样制成的,以及不同的结构如何决定鞋子的舒适和性能。
1. 系带式(Lace-up)、粘扣式(Velcro)和拖鞋式(Slipper)
系带式的鞋子可以作精细的调整,特别“包脚”。通过调整鞋带的松紧程度,还可以获得不同的鞋子支撑性能,鞋带松一些,则鞋子纵向柔软一些;反之,则提供坚硬一些的支撑。这样的鞋子可以有比较宽的使用范围。
粘扣式的鞋子穿脱方便,调整快速灵活,脚掌的运动也更自如一些,但也意味着固定力和支撑力相对不足,特别是长时间的攀登后,会感觉到脚在鞋子里“滚(打滑)”。对于一般的竞技路线或者抱石难题,一条线路的整个过程不过几分钟,这点并不明显;然而在长距离的多段攀登中,这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在使用“塞脚” 或者其他需要脚部扭转的动作时,粘扣可能会意外的打开。
另外还可以见到拖鞋式的攀岩鞋,鞋口用弹力比较大的橡皮筋固定,有的辅以拉链。这种结构的鞋子最简单,一般价格也比较便宜,拖鞋式的鞋子由于没有鞋带或粘扣的束缚,脚感比较柔软,而且特别敏感,但是固定力和支撑力都有不足,受力的时候会变形(变形的程度通常是由脚丫子决定的)。一般拖鞋式攀岩鞋都用比较薄的鞋底,没有衬里,使你可以感觉到最轻微的起伏,踩点特别牢靠,用脚趾向上钩的动作也非常好用。使用拖鞋式的鞋子必须要用非常小的尺码,否则用脚跟钩的技术几乎肯定都以失败告终。通常比较适合室内岩壁训练、抱石或竞技路线。另外由于省略了鞋带和粘扣的厚度,使鞋子的整体高度更小,特别适合于细裂缝攀登,在这种情况下要用稍微大一点的尺码,以便使脚趾能够在鞋子里放平。
2. 皮面和合成材料
皮质的鞋子拉伸性好,透气,穿着舒适,新鞋子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会变的更合脚。选鞋的时候应该选小一点,因为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鞋子会被撑大,即变形范围大一些;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有的皮质鞋子加了衬里,以限制鞋子的变形范围,这样的鞋子可以选的稍微大一点。合成材料的鞋子比较轻,质地更柔软,拉伸能力不大。合成材料的鞋子透气性一般都不如皮质鞋子好,长时间穿着出汗问题比较严重,好在合成材料不怕水,可以经常刷洗,而皮质的不宜频繁刷洗。市面上有专用的鞋类除臭剂,可以试一试,还有一个偏方,用白酒喷到鞋子里,也可起到一定的杀菌除臭的作用。
3. 楦型(Last)
楦型是指鞋子的形状。鞋子的形状决定了鞋子是否合适,以及性能如何。楦型是一个立体的模具,整个鞋子包裹在楦型的外面加工缝制而成。
鞋楦的形状分为普通型和拱型,基本是由鞋底(主要是足弓部位)的形状决定的。鞋底因此分为平底(Board Lasted)和拱形底(Slip Lasted)。
平底
作者: 科友影业    时间: 2005-1-12 09:49
标题: Kristian生前文集第五部分(lvye.org)/part 14
        主题        好拉好拉,你天天在这里夸“双枪”,可有一个人附和你?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4-16 12:20:19

我们有个哥们说,“要是别人的意见和你都不一样,恐怕你就要自己好好想想了”。

你看到info上双枪对老爱的粗野无理了吗?不论现在情况如何,毕竟老爱和海光也认识多年了,老兄弟伙说话,就算是翻脸的话,什么时候轮到这种人插嘴?!

主题        预设立场看问题是一种思维定式
        作者        履星家
        时间        2004-04-16 05:04:18

应当原谅他们,呵呵,给他们一个提高的机会。

info的模式现在还看不出来,很多人就先入为主地认为info要在网友身上、在活动中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些人中大多数出于思维能力的局限,但也有少数人视info为可怕的商业竞争对手而一意诋毁。

info目前的模式至少还是在最求驴友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以其他商业形式(目前主要是广告)来养活网站,这是一个勇敢的尝试。当然也很有可能走向失败,导致“经营者”在入不敷出时“出卖”网友利益,片面追求收入,但目前人家还没走到这一步吧?

因此真正不存芥蒂的人仍会在户外活动这个主题上帮助info,也许也会有人愿意帮助info建立可以追求驴友利益最大化的成功商业模式,通过无伤大雅的广告(只会让大家不舒服而不会给大家带来损失,因此我甚至建议过info别做户外店的广告,文化活动中下工夫)、提供增值商业服务(与活动无关)、发掘文化内涵等手段来获得利润,甚至补贴到自助活动中。

因此在现阶段大家仍有理由“一相情愿”地相信info可以走出一条符合自助户外(旅行)活动爱好者的商业化的路子,就象大家“一相情愿”地相信org的管理难题一定会被解决、org一定会越办越好一样。
当然,大家也可以认为“开庭”只是种炒作,但这只是假设,而不应该成为立场。

许多人仍然只是喜欢排斥商业的、完全“干净”、“纯洁”的org模式,这无可厚非。我只想提醒大家:
非商业化的网站面临合法化的难题,因此风险承受能力不高,存在生存风险;
以追求网友利益为价值取向的商业化的网站同样面临难以维继的生存压力。
其实两家都不容易,都以网友的利益为价值取向(至少目前如此),只是风格不同,为什么就不能互相帮助呢?本是同根生!

当然,追求“纯粹”的org人会习惯性地不齿于追求利润的info人,这种思维局限是无法消除的,如果再夹杂进动机不明者,主导org的话,那么org的前进也同样不容期待。

摆在info面前的就是两个不好的结局:悲壮地消亡和令部分人齿地苟活;而摆在org面前的难道就只能有悲哀吗?

无论info还是org,现在抛开预设的立场做好自己的事都还来得及。

        主题        商人的立场和业余爱好者的立场自然不同。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4-18 00:20:21

从人性的角度说说,要是有人说,“我是商人,我从第三方拉赞助是为了让你更好的花我钱包里的钞票,”你相信吗?

        主题        有立场是很正常的。
        作者        履星家
        时间        2004-04-19 05:48:53

在无法预知未来的时候很自然地会把某种假设作为自己的立场,否则行为就失去了动力,这很正常。
我只是提醒大家要不停地审视指挥自己行为的立场的真实性。

比方说,即使是商人,也可以观察info是王老板那样赔本赚开心的、还是n年前L某人那样给钱什么都干做的、还是***那样压根就没想做事只想收钱的。
至少info把自己吹的挺好,目前也没见到他们坑害网友,最近还在给大家发自助卡,没要钱吧,宣传安全意识不是件好事么?!

所以在预设“海光穷怕了,终于忍不住要圈钱了”这个立场之后,还要不停地审视,看看这小子到底在没在网友身上坑钱,如果在别地儿圈到钱后到底有多少花到网友身上了......

目前能得到证实的立场仅仅是“info商业化了......咱不喜欢那氛围”而已,没必要夹杂其他情绪吧,没见谁跳脚骂旗云啊。类似的现象还有刘建登顶事件,到底登没登顶我现在也不知道,但我至少不敢骂他假登顶,这是一次典型的因不喜欢刘建的为人而预设“他登顶只不过是哗众取宠的炒作”的立场,而不审视这种立场就以此影响自己的行为(嘲笑、漫骂等,甚至还怀疑其在珠峰上乱穿大刘的鞋,呵呵),就是典型的习惯之错。因为大家实在不喜欢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所以错怪他的人也心安理得地不用道歉了,呵呵。
如果山友们能少一点这种习惯,这个圈子就不会这么多搞笑的事吧,这个圈子原本应该是干净的,问题真的全出在那些“不干净”的人身上吗?跟那些“干净”的人就一点关系都没有吗?!

其实“避免以假设的立场影响自己的行为”只能是个人修炼而已,相信这一现象的人才会同意修炼。因此俺也只是有感而发吆喝一下而已,一起练吧,呵呵.

主题        扯两句教育和文化话题
        作者        mh
        时间        2004-04-20 06:15:28

英语中
assume (n. assumption)
这个概念我一直不知道在中文中怎么简短、确切地翻译。
假定?想当然?武断?好象有很多有关的词但没有一个词
反映了原词的意思和重要。

思维定式是个既能帮忙也能束缚的思维工具。如何在头脑
中既有效使用,又有意识地减低其危害?这不是人们都能作到的,
尤其对在一个强调服从高于强调独立思考教育体制中长大的人。

中国文化(当然不只是中国)中远不象在英语文化中那么在思维
中强调区分什么是事实的“真”,什么是你的判断的“是”,
什么只是你的“假定(assume)如此”。英语国家人们从小
就受到来自各方的教导:不要轻易假定(其程度就象中国教育
不要轻易挑战权威一样),需要假定的话,一要自己完全明
确自己在假定,二要给别人讲是明说自己在assume。把
“假定”(assumption)、“判断”(judgement)、
“事实”(fact)弄混了,那是大问题。

英语派生出的“unassuming”这个品质的地位是美德,而
assumptive是个很糟糕的德行。

也许使用法语或别的语言的文化有类似之处,但我不肯定。

主题        呵呵。。。没打没有把握的仗。。。狐狸跑不了。。。
        作者        肥狼
        时间        2004-04-17 03:20:58

呵呵。。。没打没有把握的仗。。。狐狸跑不了。。。


不知道这事情要是发生在ORG。。谁会管。。会管到什么程度。。单是就事论事。。真想听听马后炮是这么放的。。


INFO所采取的措施是得力的。。结果也是圆满的。。


事实胜于雄辩。。。欢迎ORG的各位关心此事的朋友到时候去旁听。。

详情请见:

http://www.lvye.info/bbs/showthreaded.php?Board=home&Number=515639&page=0&view=collapsed&sb=5?=2#Post516981

        主题        各家自扫门前雪吧,作广告拉人气的事情过了就招人烦。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4-18 00:09:40

-------------------------------------------------------------------------

主题        建设版有几个人是应该臊着的,仙峰忝列其中。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4-16 12:23:33

让他自己自说自话吧。

        主题        无量河(杨X)是个什么样的人,圈子里早有传闻,你要是不知道就到处打听一下吧。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4-16 12:25:25


-------------------------------------------------------------------------

主题        攀岩新手入门圣经[转帖]
        作者        福尔马林
        时间        2004-04-16 22:32:30

爱上攀岩,为了臭美和吹牛的攀岩不是攀岩。
剪指甲,小心头发卷进器械里,摘掉饰物,尤其是落地时可能捅死你的那种。
享受攀爬的每一个瞬间。
不要惧怕脱落,相信装备,无论是绳子还是岩鞋。
找到好的老师或者好的圈子,要有能演示的人、要正确的态度、要好的气氛。
认真的学习,记住别人教了你什么,体会出问题再问再体会。
有问题就快问,小的错误会危害生命安全,或者令你养成错误习惯。
自己找资料,关于提高的,力量、技术、心理等等都很重要。
看不明白就问,看得明白就去体会。
不要专门练习力量!初学者的练习包括三个方面:攀爬、攀爬、攀爬。
从入门到5.9将是一个非常快的过程,只要有经常练习。
初学者最好先在平面或者俯角地形练习平衡技巧和柔韧。
如果在大仰角和屋檐死啃线路,你会在学到东西前力竭,而且大大伤害自信。
完成一条5.10的线路并不意味着什么,关键是你在攀爬中学到了什么。
别觉得自己只是手不够长或者身高不够,可能你错过了关键的某些动作。
善用你的脚,如果遇到难点,请把注意力还给脚,它可以帮助僵硬的手。
发挥你的想象力,为一条线路想更多的完成方法,发现其中最费力和最省力的。
千万做好热身和放松操,在身体热后才拉筋,那会容易些。
爬完了冰敷,防止手指充血,注意按摩和拉筋。
用嘴怒吼,让脚轻柔的动作,少用crimp指型,不停的移动重心。
在你遇到难处时深呼吸放松,忘掉观众和脱落,全心全意做动作。
有用的动作不一定美丽,做有用的。
接触尽可能多的岩石类型、攀岩风格,让自己的资料库丰富起来。
学好确保,任何高手都需要一个确保者。没人需要不会确保的初学者。

安全第一,不要铤而走险,反复的检查,互相的检查。


别使用状况不明的装备,包括捡的、二手的.....
不要坐在岩壁下,远离一点,注意着上面。
搞掉落石要叫喊,哪怕是惨叫。可能脱落时要叫。
攀爬者和确保者要经常互相叫喊,通报情况。
如果有落石不喊叫,最后的结果就是你要solo下攀。
学好安全守则,保证认真的态度。确定自己知道什么是安全的。
收拾垃圾,带离岩场。
为了自己不要抽烟、酗酒。有人说你喝多了就不要去攀爬。
攀爬者的命在确保者的手里和脑中。
好装备不是最重要的,方法和态度都要正确。

        主题        非常好的文章。适合从入门到5.12(7a)的所有爱好者。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4-17 02:19:38

归纳一下,属于知识(常识)性的,属于经验性的,属于运动技巧方面的。

知识性的东西是上岩壁之前必须掌握的,对于5.4的初学者和8a的高手并没有什么不同,大多数攀岩教材也都提及这些知识:
经验性的东西很难赋诸字面,跟老手学习是比较有效的办法;
运动技巧方面的东西就是个人体会了,这东西很难教,看自己的造化。
-------------------------------------------------------------------------

主题        我想买一个1500克以上的羽绒睡袋
        作者        1029
        时间        2004-04-17 11:19:38

我想买一个1500克以上的羽绒睡袋,最好是90的绒,面料要薄,最重不要超过1800克,还有蓬松度最好在800以上,有此类消息的和我联系

主题        作这种东西的难度估计和作宇航服差不多。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4-19 01:50:30

假设有充绒1500的睡袋,重量恐怕也得在2.5-3kg了。
还有800+的羽绒,价钱怎么也得奔一万了。

-------------------------------------------------------------------------

主题        MHW的单层高山帐,价格接近BIBLER
        作者        pp
        时间        2004-04-18 12:05:15

3根EASTON E9帐杆,重量轻至1.9公斤
当然价格也惊人: $625.00

主题        尺寸
        作者        pp
        时间        2004-04-18 12:06:05
http://www.lvye.org/uploads/lvyebb/778937_9315s.gif

        主题        哈哈,我也看到了
        作者        黄金狮子
        时间        2004-04-18 17:29:41

不过帐皮外挂的方式实在是有些奇怪,内部支撑的单层帐结构强度才高啊.

        主题        没错,这种clip的帐篷,应力点太集中了,强度会受影响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4-19 01:53:12


-------------------------------------------------------------------------

        主题        各位DX帮忙看看这款msr帐篷,要出手了。
        作者        hlh
        时间        2004-04-18 08:10:24

一直找不到好一点的,主要是购买渠道。
决定买一个好一点的帐篷,一次性投资,以后也不想换了。
这款估计3000以内可以搞定,大家帮忙评评,谢谢。

        主题        Marmot UpHigh。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4-19 02:16:34

原来的蓝天绿野首体店,现在搬到人大对面去了。
标价¥2800,估计能砍到¥2300-2500。
质量很好,重量非常轻。

http://www.outdoorreview.com/Backpacking,Camping,Hiking/Tents/Marmot,Up,High/PRD_80549_2955crx.aspx
-------------------------------------------------------------------------

        主题        请问kong的头盔怎么样?谢谢
        作者        福尔马林
        时间        2004-04-18 22:58:51

这款

http://www.emg.com.cn/item.asp?mode=Magic

调节系统是怎样的?

主题        去建筑工地拣一个凑活用就得了
        作者        猫行者
        时间        2004-04-19 06:38:38

        主题        如果你不能对自己的建议负安全上的责任,就不要随意“建议”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4-19 10:09:20

-------------------------------------------------------------------------

        主题        不同意。论坛类似社会,又区别于社会。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4-21 12:01:29

“谁主张谁举证”那一套在论坛实行起来是有很多困难的。
为了杜绝堕落的苗头,根除一切不可靠因素的源头,下手就是要狠。为了维护优良传统,不得罪点人是不可能的。


-------------------------------------------------------------------------

主题        公道自在人心。如果心里有了判断,就算没有证据,愤慨一下从道德上也。。。。
        作者        福尔马林
        时间        2004-04-22 04:46:17

说的过去。但是类似蓝***这样没有任何调查判断,仅为满足个人骂人欲和卫道欲而乱咬一器的,实在令人无法接受。

这次也许碰巧咬对了,但依然令人厌恶。

        主题        没错,“公道自在人心”。随便评判他人,也要小心欧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4-22 07:16:57

-------------------------------------------------------------------------

        主题        行家帮忙看看,这款炉子900元值吗?
        作者        帝江
        时间        2004-04-22 11:12:12

5.4"x2.6"x3.4" (stove folded)

15.1 oz. (stove and pump)

19.3 oz. (includes bottle)

Fuel: white gas, kerosene, diesel #1, auto fuel, jet fuel and others

Rating: approximately 2850 watts/9700 btu

Burning time: up to 2.5 hours at high output (one filling: 0.45L/15.5 fl. oz.)

Boiling time (1L of water): down to 3.5 minutes (varies with fuel, climate, altitude, tank pressure, etc.)

Precision simmering control

Includes .6L fuel bottle & padded stuff bag

        主题        感觉不是值不值的问题,而是用的上用不上的问题
        作者        赤色要塞
        时间        2004-04-22 19:46:09

        主题        就是
        作者        汗血宝驴
        时间        2004-04-22 21:55:23

是油炉,好是好,就是太奢侈了!而且用于一般活动有些浪费。

主题        长远来说,气炉的整体花费更高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4-23 10:28:39

        主题        去外地的时候,气罐不能带上飞机,当地也没有卖,普通炉头就没有用处了,而加油站全国哪儿都有。
        作者        帝江
        时间        2004-04-22 23:02:25

        主题        这种炉子最好烧高标号的汽油
        作者        qqyeoman
        时间        2004-04-23 03:19:38

        主题        标号和油炉无关。炊具的知识(杂志投稿,请勿转载)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4-23 10:26:31

1作者、著作权所有人:王茁,网名Kristian
2非经作者许可,任何传统出版物、盈利性质的网络媒体不得以任何方式转载或引用本文的全部或部分。
3任何侵犯作者著作权的行为将可能导致道义上的谴责或法律制裁。

户外炊事装备
当我们背上背包、暂别温馨舒适的家庭生活,投身于户外活动的时候,我们秉承自助的原则,所有衣食住行的生活必需过程都依赖我们自己的双手和有限的物质条件来解决。“人是铁,饭是钢 ”,一日三餐填饱肚子是保证户外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头等大事,而户外炊事装备是解决这个大事的最必要条件。
最早时期的户外炊事完全依赖于天然燃料,主要是树木、柴草,以及动物脂肪。要生火必须搜集足够的燃料,费尽力气挖掘(搭建)灶坑、以挡风拢火。不但不能马上做饭充饥,反而更加疲惫饥饿,更别提在恶劣天气下露天活动的痛苦和烟灰飞舞、双目红肿的窘况了。那个时候,无论是严肃意义上的户外活动,如长途旅行、行军、科学探险,还是一般的户外消遣,人们受炊物质条件的影响限制都是非常大的。
大约在一百多年前,随着现代石油工业的兴起,带来了取暖和炊事方式的变革。使用石油制品的炉具重量轻、热效率高,人们可以携带较少的燃料,走更远的路程。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炊事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可以突破了环境、距离的限制,使人们可以涉足以往不那么容易获得燃料和食物的地方,比如沙漠、高山、极地等;不但使严酷环境下的探险活动有了保障,即使对于一般的户外活动,带来的便捷舒适也是不言而喻的。
现在,一般参加户外活动的人们,只有出于纯粹的娱乐,才会象以前一样使用篝火。然而,篝火破坏景观、影响生态环境,而且在大风干燥条件下极易引起森林火灾,实在不值得提倡。现代的工业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先进方便的炊事设备,使我们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赐予、享受美食和健康,同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人为影响。
完成炊事工作,需要的基本条件是:燃料、炉具、炊具。当然你完全可以在篝火上烧烤食物,但这里我们只介绍最常规的炊事设备,而不是野外生存培训。现在最广泛使用的燃料为油料和燃气气罐,搭配它们使用的炉具则千变万化、各具特色,不同的设计带来不同的性能和适用环境。炊具则相对简单,不论你是“简约至上”的阿尔卑斯高山独行侠,还是三五成群的徒步背包客,炊具除了在份量上有差距,其它都是大同小异的。
燃料
挑选燃料的时候,我们需要比较各种燃料的效能,更重要的是根据要去的地方选择燃料和炉子。标志燃料效能的是热值: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氧化)所释放的热量。热值越高,意味着需要携带的燃料越少。单位一般用千卡/千克或千焦耳/千克。从下面的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丙烷气的热值是最高的,丁烷次之,汽油、煤油都差不多,酒精的效能要差不少。下面重点介绍这四种燃料。
汽油:汽油是最方便、最廉价的燃料之一,无论在哪里旅行或者登山,路边的加油站都能随时为您提供足够的燃料。但是,汽油也是最不安全的燃料之一,燃点很低,几乎任何环境下遇明火都会燃烧;沸点也比较低,挥发性极强,和空气充分混合后会形成危险的“爆燃气”;一般的车船用的汽油,现在虽然都是无铅的,但仍然含有一些添加剂,这些添加剂燃烧时会发出刺激性气味,并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另外还有一种溶剂汽油,也称为“白汽油”,是精炼提纯的汽油,组份比较单一,不含添加剂,挥发性也不象普通汽油那样强烈,是汽油类燃料里面性能比较好的。需要指出的是,一般车船用汽油的标号是指其中的辛烷值,高辛烷值的汽油不易爆燃,但汽油标号与油炉无关,100号的高级汽油并不比93号的普通汽油更适合油炉使用。
煤油:煤油可以说是计较安全的燃料,煤油的挥发性不象汽油那样强,因此油气爆炸的危险比较小;煤油的燃点比较高,达到30- 60℃,在常温下不易自发燃烧,储存灌装相对安全,气味也小。过去的商店里经常有简易煤油炉,它们是利用棉芯的毛细作用吸收并挥发油气,体积重量大,输出热量小,还特别怕倾覆,现在在一般的户外活动中已经很少使用了;新型的户外炉具往往都是汽油、煤油兼容的,使用方便而安全。煤油不如汽油那样随处可得,一般只能在化工商店买到。
普通气罐:罐装的是丙烷(Propane)和丁烷(Butane)。我们知道相同质量的物质,液态通常比气态的体积小 700多倍,这些可燃气体在常温常压下是气态的,通过加压使它们变成液体,存储在耐压的金属气罐里,就可以获得大量便于携带的燃料;使用时打开阀门,液化燃料失去压力就会变成气态释出。丙烷沸点低,要在常温下液化需要更大的压力,所以不能多灌,否则气罐的金属壁要非常厚、非常结实才行;一般丙烷的含量在 10-20%。丁烷的沸点比较高,常压下在-0.5℃,这就意味着在这个温度以下,丁烷就一直保持液态,无法气化,自然也无法燃烧利用。为此,在低温环境下,气罐可以放到衣物、睡袋里保温,或者用热水和化学加热袋加热,也有用火烘烤的办法,快速有效但比较危险,不推荐这样做。
在高海拔环境里,由于外界气压降低,丁烷的沸点也随之降低,大约每升高1000米降低3℃,所以对于3000米高度,其气化临界点大约在零下 9℃。这一特性使气罐燃料可以适用于高山山区。
异丁烷气罐:也就是爱好者们通常所说的“高山罐”。这种罐装气体丙烷含量较高,另外还有一部分异丁烷(Iso-butane)。异丁烷和丁烷的热值相同,但因为异丁烷比丁烷具有更低的沸点,介于丙烷和丁烷之间,所以它在低温下比较容易汽化,并且它可以作为混合丙烷和丁烷的“媒介”,使燃气在寒冷的冬季和高山上使用。这种气罐内部压力比较高,使用运输要格外注意安全。
气罐的封装形式有两种,即一般我们所说的“扁罐”和“长罐”。长罐的连接是卡口方式,配用普通气炉需要卡口-螺口转换头。长罐的价格一般比较便宜,但这种罐有两个明显的缺点:一是通过转换头连接在炉具上之后,罐体是横置的,这样罐内的液体液面可能超出出气口,导致的现象是气体流量不均匀,火焰不稳定,火力调整困难,而扁罐在正常的使用位置时都是口朝上的,输出的是气态的燃料,而不会是液体;二是长罐的单向阀设计有安全隐患,它的出气导管是突出的,比如放在背包里,被其他东西压到,可燃气体就会释出;就算卡在转换头上,也不如用螺口的扁罐那样牢靠安全。扁罐的阀体隐藏在罐体里,一般不会发生意外泄漏。运输、使用长罐应该特别予以注意。
炉具
炉具是燃烧的装置,而燃烧是一种激烈的氧化作用。任何可燃物都是在气体的状态下最为活跃,无论是木柴、煤炭,还是汽油、煤油、液化气,其实最终参与燃烧的都是可燃气体。炉具的作用其实就是将燃料充分气化、和氧气混合,它的性能高下的差异就在于汽化燃料、混合氧气的效率和利用热量的效率。燃气气罐是将丙烷、丁烷加压以液态形式存储,常温常压下它们则是以气态形式存在;而汽油、煤油等液体燃料,炉具必须将其汽化,才能正常燃烧,而这种汽化又必须是安全可控的,才能获得我们需要的火力,以及不致引发火灾危险。
气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安全,免维护,体积小、重量轻,购买价格相对便宜,在低温、大风、高海拔条件下效率低;
油炉结构复杂、使用操作需特别注意,使用不当有安全隐患,需要经常维护,体积重量略大。优点是燃料获取容易,特别是长途旅行时,几乎所有的公用交通工具都禁止携带任何形式的燃料(包括气罐),这样只能选择当地可以买到的油料;整体重量小,使用成本很低,在特殊条件下效率高。
炉具的结构:
分为整体和分体式。
整体式设计:可以获得最小的体积和重量,一般气炉多数使用整体设计,部分使用分体设计,油炉很少使用整体设计。整体设计的气炉使用非常方便,只要将炉体和气罐的螺口旋紧就可以了,但是注意不要太紧,连接处使用的是橡胶密封圈,旋得太紧使密封圈压缩过度无法复原、甚至破裂,失去安全密封效果。
分体式设计:油炉绝大多数都是分体设计。炉体和燃料瓶通过输油管连接。大多数输油管都是软管,这样燃料瓶摆放比较随意方便。
有少部分气炉也采用分体设计。这样的整体体积重量略有增加,但它带来一个很大的好处,即可以有限度的、谨慎的加热气罐,在寒冷条件下促使重组份的丁烷气化,可以大大提高燃料的使用效率。但加热气罐必须非常小心谨慎,在使用环境低于0度的情况下才可以这样做。
使用分体设计的炉具,一般的火力调节阀位于输油管靠近燃料瓶或气罐一端,这样带来一个问题,就是火力调节出现滞后现象,因为在阀门改变流量之后,输油管中仍残存一部分燃料,要待这部分燃料烧完之后,才能得到期望的火力,使用这种炉具调节火力必须慢而且有耐心。关闭阀门的时候也是这样,特别是油炉,必须让输油管中的剩余燃料用完,以免出现意外。相比之下,阀门在炉头上的,就没有这个问题。
使用和维护:
气炉的使用比较简单,基本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如下:
1. 确定阀门关闭。
2. 让炉头底部与气罐顶部的螺纹相对,用手握住炉头轻轻的将气罐旋入,直到炉头下方的平板橡皮垫圈与气罐密合为止。注意不要旋得过紧,以免损坏气罐的单向阀和炉头的密封垫圈。旋入时气罐应保持竖立。
3. 如果怀疑气罐漏气,则不可进行点火。此时可以用肥皂水或唾液涂于气罐-炉头接缝处,检查是否有可疑气泡出现。必要时可试着将炉头与气罐再旋紧一点,若仍有漏气则应停止使用并送商店维修。
4. 将支撑臂(炉架)定位,并将炉具置于稳固的平面上,即可点火使用;简单的调节阀门,即可控制火力大小。
5. 使用完毕将阀门关好。
6. 气罐快要烧完时,由于燃料吸收气化热减少,这时挡风板反射或者炉具传导的热量会迅速导致气罐、炉具升温,要特别小心。
7. 拆卸下来的气罐,在储存之前可以用肥皂水或唾液涂抹罐口的单向阀,确保阀门完全关闭,不会有缓慢的泄漏。
气炉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基本不需要维护。有时食物的汤汁溢出会滴落在分火盘上,或者长时间使用,产生积炭堵塞出气孔,这时可以用刷子和通针清理,保持出气顺畅。
油炉的使用相对就复杂的多了。油炉为了将液体燃料转化为气态,有2个独特的部件,即气泵和汽化器。除了上面描述的一般注意事项,针对这些部件还有专门的操作。
1. 灌装油料。油料的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油往往有比较多的杂质,这些杂质一旦进入炉头,特别是经过汽化器时,遇高温分解会堵塞管道或喷油嘴。为此很多油炉在输油管口设有过滤网;另外我们在灌装油料的时候也可以使用滤纸过滤,尽量减少油料的杂质。装填油料时不能灌的太满,以八分满为宜,以留出空间泵入空气。灌完油料旋紧气泵,注意将瓶嘴周围的残油擦拭干净。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不同的液体燃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它们的密封技术是不同的,比如装汽油和煤油的密封垫,可能不能良好的密封酒精,反之亦然。所以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规定的燃料。
2. 泵油。气泵为燃料瓶中泵入空气,压缩的空气将燃油持续不断的压入炉头,进行燃烧。一般打气十几次就可以了,泵气次数太多使空气压力太大,不易控制燃料流量和火力。长时间连续使用使油料逐渐消耗,燃料瓶中空气压力减小,使燃料流量减小、火力不稳定,这时需要再充气以维持压力。气泵是气炉中操作最频繁的部件之一,它的质量直接决定整个炉子的性能和寿命。挑选时应注意气泵密闭良好,活塞运动顺畅、阻尼均匀,一般来说,全金属结构的气泵重量略微大一点,但寿命和可靠性要高很多。
3. 引火。汽化器一般是穿过火焰的一段金属弯管,油料进入炉子后,通过汽化器,被火焰加热汽化膨胀,从喷嘴中喷出和空气混合燃烧。每次刚开始使用时,引火是必须的步骤。每一款炉子的设计都不相同,具体操作应依据说明书执行。基本上都是先用少量燃料在汽化器下面直接点燃加热金属管,小心打开燃料阀门,油料刚开始喷出时由于汽化不充分,燃烧也不充分,会产生不稳定的黄色火焰,并可能伴有黑烟和怪味;随着汽化器温度上升,火焰逐渐转化成稳定的蓝色,这时就可以调节火焰的大小了。由于引火过程要点燃开放环境的燃油,对于任何人都不可疏忽大意。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在帐篷或室外引火,待火焰稳定后再移入帐篷内。刚开始阀门不要开的太大,以免产生倏起的大火,避免烧到帐篷、衣物,引火时操作者也不要离的很近,避免燎到头发眉毛。气化之后的燃料以很高的速度喷出,引起空气啸叫,所以所有的油炉都有大小不同程度的噪声,初次使用的人可能会吃惊不小,不过没有关系,这种声音是正常的。
4. 清理和储存。每次使用完毕,应将气泵拆卸下来,将燃料瓶的专用瓶塞旋紧。反复推拉气泵活塞几次,将气泵和输油管里的残油清理干净,妥善保存。
油炉的维护是比较复杂的问题。所有的油炉都需要不同程度的维护。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油路堵塞。堵塞的部分可能发生在气泵、汽化器或者喷嘴处。很多油炉购买时都附送专用的维修工具,可以在野外迅速方面的拆解维修。油炉维护的难易度是选择购买的重要考量之一。
炉具的选择购买:
基本了解了燃料、炉具的知识,就可以着手选择购买了。
一般户外活动和常规登山,气炉和油炉都是不错的选择;但在极高海拔条件下,人们的活动能力受限,不愿意、也很难操作复杂的油炉,而倾向于使用操作简单、安全、清洁的气炉。
除了前面提到的一些“软”性能,如结构、使用维护的方便性,炉子本身的一些“硬”指标也是必须考虑的,如炉具的最大输出热量,燃料消耗速度,自重等。
炉具的输出功率:指炉具的单位时间内最大输出的热量。单位一般用国际标准计量单位瓦或千瓦。由于炉具的设计不同,主要是燃料的最大流量、空气的最大流量(风门大小)、分火盘的大小都不同,所以输出的最大热量是有限制的。将阀门逐渐旋开,观察火焰大小,当火焰不再明显增大时,就达到了炉子的最大输出;再开大阀门也不会有明显的作用,而且会浪费燃料。
炉具的煮沸时间:对于一般的使用者,用一大堆物理名词挑选炉具似乎过于复杂了。因此,很多品牌给出了一个简单的输出比较方法:煮沸时间,通常是指1升水煮沸所需要的时间。但是要小心这里可能出现的一个广告陷阱:水的初始温度不同,煮沸需要的热量自然不同,1 升水从20℃开始(需要加热80℃),比从60℃开始(只需要加热40℃),需要的热量多一倍。所以只有相同的初始温度才具有可比较性。
使用的火力不同,燃料的消耗速度自然也不同,一般炉具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相关数据,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了解自己炉子的燃料消耗状况。下面的几个例子说明了不同的炉具其燃料消耗速度不同,更重要的是,炉具热效率也是有差异的,我们应该尽量选择热效率高的炉具。
厂商给出的数字是统计数字,每个炉具有个体差异,我们可以通过试验的方法,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出门就不会担心燃料不够用,或者背负的燃料过多、白白消耗体力了。
除了炉具自身的设计因素,影响热效率的另外重要因素是外界环境因素。大风、缺氧都会影响炉子的热效率。在高海拔登山中,由于空气稀薄,无法为燃烧提供足够的氧气;另外外界气压降低,炉具喷嘴内外的压力差更大,使燃气喷出的速度更快,这种现象对气炉影响较大,经常出现打开阀门气体“嗤嗤”喷出、可就是无法点燃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必须小心关小阀门、减少燃料流量和流速,才能够将火点燃。大风是户外活动中经常遇到的天气,空气对流带走大量的热量,使炉具的效率严重降低。气炉受风的影响也比油炉要严重的多,可能导致加热时间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延长(正常情况下几分钟烧开的水,在3-4级风情况下要烧半个多小时)。对付这种情况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使用挡风板。挡风板一般由可折叠的铝合金板或柔性的金属箔制成,将它围在燃烧的炉具周围,可以有效的挡风和反射热量。对于气罐,反射的热量还可以加热罐体,促使罐内的液体汽化,增强火力,提高燃料有效利用率。但是挡风板的热反射能力非常好,可能大大超过经验不足者的意料,使用的时候要小心注意观察罐体温度,不要过高,否则火力太大不好调节,甚至带来危险;也要注意炉头上的一些塑料部件。油炉的燃料瓶一定不能放在挡风板范围之内,以免温度过高使瓶口密封垫圈失效,或者瓶内空气受热压力过大。挡风板的重量一般在几十至上百克,多增加这点重量而带来的节省燃料、保证正常使用的好处是绝对值得的。
选择购买炉具的另外2个重要考量是重量和价格,这不光单指炉子,还包括燃料的整个炊事系统的总值。初看起来,似乎气炉要轻小很多,然而对于长时间使用来说,考虑到燃料和容器的体积重量,结论就颠倒过来了。一个最常见的容量250克(8液盎司)的扁气罐的空罐自重就达到130g,这意味着要多带60%的重量;而一个550ml的空燃油瓶自重135g。燃油瓶是重复使用的,而空气罐则成为垃圾(除非你自己想办法灌装,那是比较危险的做法,并不推荐)。再联系上面讨论过的燃料消耗速度,比如一个3人4天的户外活动,一般油炉使用约550毫升汽油,而气炉需至少2-3个气罐,总重量为385克(油)vs750克(其中包括400克废弃物)。从经济性上考虑也是如此,气炉由于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一般的气炉价格在100-400元之间;而油炉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在800-1000元以上,但考虑到燃料的价格,1升汽油约3元,而大约相同热值的4个气罐约100元。
长途的背包旅行应考虑油炉,因为可减轻整体重量和使用成本。
分火盘:炉具的分火盘越大,一般其输出功率越高,而且火焰热量分布均匀,对炊具均匀加热,不容易烧糊锅底;而分火盘小的炉具,热量过于集中,如果是一般烧水问题不大,倘若用煎、炸食物的做法,很容易将锅底烧糊。对于一般的背包徒步旅行,人员较多、菜谱丰富的炊事活动,倾向于选择大分火盘的炉具,而重量限制严格、一切从简的快速高山攀登,能将水烧开的炉具就足够了。
炉具自身和炊具的支撑:整体式气炉是依靠气罐的底部支撑的,它的支撑面积很小,加上炊具以后重心又高,因此最不稳定;分体式油炉和气炉的稳定性一般都好的多,它们的支撑脚一般都可以折叠,以减小打包的体积。很多炉子的炊具支撑臂和自身撑脚是金属一体的,长时间使用热量会逐渐传导到下面的撑脚上,如果直接在帐篷内使用,可能会将帐篷的底布或睡垫烫坏,所以炉子下面应该用耐热的物品垫起来,并保持炉子和炊具水平。登山过程中,在冰雪面上使用炉具时,火焰辐射的热量很快会将炉子下面的冰雪融化,炉子会慢慢的“沉”下去,应该在炉子和雪面之间垫上反射热量的金属板,或者石块。
其它炉具:
上面是现在比较常见的油炉和气炉,另外还有两种不太常见的炉具,简要介绍一下。
酒精炉:在某些小商品市场可以看到简易酒精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燃料为工业酒精。酒精填充到炉子下面的燃料罐里,直接用明火点燃,刚开始是类似油炉的“引火”过程:酒精燃烧的热量加热炉体,酒精挥发为蒸汽,火力就越来越大了,通过控制风门的通气量调节火力大小。这种炉子有很多问题:首先是安全性问题。一般的油炉,油料是密封在燃料瓶里的,而这种炉子的燃料罐是开放的,一旦发生倾覆,后果不堪设想。其次是火力控制困难,炉体的温度非常高,酒精大量挥发,虽然控制空气量可以部分调整火焰,但酒精蒸汽仍然大量溢出,造成浪费。第三是酒精燃烧的火焰颜色很浅,在白天几乎看不出炉子是否点燃,这样就存在着安全隐患;加上炉体温度高,碰到衣物或身体都会发生物毁人伤。这种炉子几十元钱的价格虽然不贵,但性价比很低,现在在户外活动领域已经基本被淘汰了,只是部分用于餐馆和日常民用。
吊炉:是高度专业化的炉具,主要应用于大角度的技术登山活动。在极端陡峭的山峰或者大岩壁上,甚至找不出一块平坦的地方来扎帐篷,攀登者用特制的吊帐悬挂在岩壁上宿营,这种吊炉也是“吊”着用的。现在一般的户外店并不容易见到,但随着登山运动的发展,将来可能会有攀登者使用这种炉子。
吊炉其实并不神秘,爱好者甚至可以 DIY。它的主体部分就是个整体结构的气炉,炉头位于一个圆筒状吊具底部,吊具上缘有3-4根钢丝连接到吊挂点上,锅子“坐”在吊具里的炉头上面。即使一般使用,吊炉也有一些特殊的优点。首先它的吊挂点高于整个炉具系统的重心,这样非常稳固,任何时候都不会翻倒;其次在狭小的帐篷里使用的时候,由于炉具悬挂在空中,节省了宝贵的地面空间,里面的人可以坐的更舒服,不必担心一伸腿把炉子碰翻;再者,吊炉的吊具是天然的挡风板,有助于提高热效率,而它的气罐部分位于吊具下面,不必担心气罐被过分加热。
关于炉具的其他事项:
1. 不论是什么样的炉具,使用中都应该谨防CO中毒;油料中含有少量的氮、磷、硫化合物,汽油还有添加剂,燃烧后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在封闭的帐篷中使用注意通风;
2. 炉具每次使用完毕,都应该仔细检查,尤其是各个密封部位,排除安全隐患;
3. 万一使用中出现火灾,不要慌乱,首先应关闭燃料阀门,再进行扑救。事先预备一条纯棉毛巾是个好习惯(不要用化纤材料的),可以擦拭溢出的汤水,取放锅子时垫着防止烫伤,或者着火时用以扑救。
4. 仔细保管炉具的附件,避免遗失,尤其是油炉的专用维修工具;
5. 用完的气罐重新灌装的问题很普遍,而这种空罐可能达不到安全标准,是不应该再次灌装的。因为市面上的普通民用液化石油气和专用丙烷/丁烷气体差价非常大(普通15Kg液化石油气售价仅几十元,可以灌装上百个气罐),不法商人为牟取暴利,不惜以用户的安全为代价。另外,普通液化气成分比较杂驳,价格虽然便宜,但性能无法与原装气体相比,特别是沸点高的重组份较多,灌装的分量虽然够了,但实际能有效燃烧的部分却较少。有些气罐用到最后,摇晃起来好像还有不少液体在里面,可就是无法再使用。笔者甚至见过罐内含有较多水分,导致炉头的喷嘴被冻结堵塞的,由于气炉的喷嘴非常细小,只有针尖般大小,很难处理,最后通过用别的炉子烘烤的办法才解决问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长罐再次灌装比较简单,因此这样的假货更多。
6. 防止不安全灌装的办法就是:在废弃的气罐上打洞!
7. 气罐的储存。置于阴凉处,避免暴晒和高温,避免剧烈碰撞。罐内气体完全燃尽之后才能废弃。不要和普通垃圾放在一起,以免别人焚烧垃圾的时候引起爆炸。汽油是危险的油料,因为易于购买,所以平时不要储存,随用随买。
炊具
户外炊事活动由于受到燃料、食物携带量和炊具重量的限制,有自身的特点。最主要的就是,加热方式以水煮为主,较少采用以食用油为介质的煎炒方式。水作为传热介质,流动性好,热量传递快,分布均匀;而食用油加热温度高,要求锅子有一定的壁厚,储热能力强,否则很容易形成局部的高温过热点,使食物烧焦,甚至有可能损害锅子本身。这样的炊具重量比较大,不适合携带。
用于煮食的锅子结构最简单,根据使用者的人数,可选择不同的容积和炊具数量。如果你是单人登山,一切为减轻重量考虑,一只1升左右容积、有握柄的不锈钢或铝饭盆就可以作为炊具和饭碗使用。对于2-3人的小队伍,一套2只的套锅是不错的选择,一只锅子在炉火上加热,每个人轮流用另一只小锅吃饭,可以获得重量和炊事效率之间的平衡。对于人数更多的活动,可以考虑携带适合煎、炸的厚底平锅,这样可以吃上种类更丰富、味道更好的食物。大型远征登山活动,经常在大本营使用高压锅,因为高海拔气压下降,水的沸点也下降,食物不容易煮熟,用高压锅可以提高水温。无论用什么炊具,应该和自己的炉具匹配,大炉烧小锅造成浪费,小炉烧大锅加热速度太满。
最常见的圆型套锅组由大小不同的几个圆型锅、盘和碗组合而成,所有的锅子和餐具都有可折叠或拆卸的握柄。套锅依次可以收入更大号的锅中,以减小携带体积。
户外炊具所使用的材质有铝合金、不锈钢及钛合金等三种,其中最常见的是铝合金,它不但重量轻、传热快而且价格便宜,非常适合登山用。但根据研究报告,长年使用铝制炊具,可能导致阿兹海默综合症,这时由于铝离子中毒引起的。不锈钢炊具更结实耐用,对人体没有不良影响,缺点是重量略大,传热略微慢一些。钛合金制品重量和铝差不多,但性能非常好,只是价格比较昂贵。另外现在很多炊具在内表面采用了特氟龙涂层,也就是聚四氟乙烯(PTFE),这种材料有很低的表面能,抗粘性能非常好,做饭或炒菜不容易粘锅,清洗起来非常方便。
关于特氟龙“不粘锅”,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特氟龙的物理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能够耐受260℃的高温,但超过这个温度后,性质发生改变,“不沾”的特性没了,并且无法恢复。
2. 由此可以看出,一般水煮食物温度总是控制在100℃以下,而用食用油做传热介质可能达到200℃以上(食用油是混合物,没有准确的沸点),所以有损坏涂层的危险。
3. 不要使用坚硬的金属勺、叉使劲刮擦锅底,也不要用钢丝球、沙土等清洁锅子,特氟龙强度虽然比较高,但毕竟涂层很薄,这样容易损伤涂层。
关于户外炊具的清理,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1. 低温寒冷环境下,使用完的炊具应及时清洁,以免冻硬很难处理;
2. 野外尽量少使用表面活性剂类清洁剂,这类化学制品对环境影响比较大;可以使用纸巾、沙土等清理炊具和餐具。


-------------------------------------------------------------------------

        主题        随着7.1行政许可法的实施,“登山许可证”将自动失效?
        作者        蓬莱客
        时间        2004-04-24 09:44:13

《国内登山管理办法》是由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而依据《行政许可法》,总局无权设定行政许可。那么7.1后,我们可以自由地登山,不必再去申请了!?

        主题        《国内登山管理办法》还是有它存在的必要,自由地登山是不可取的。
        作者        小杜
        时间        2004-04-24 11:06:39

主题        臭狗屁!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4-26 09:02:08
-------------------------------------------------------------------------

主题        有人说,“论坛是面镜子,说过的话都会反弹到自己身上”。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4-28 12:25:22


-------------------------------------------------------------------------

        主题        我来提个建议:我们的旗帜
        作者        开飞机的舒克
        时间        2004-04-28 21:59:41

我知道info的绿野队伍出行一般会打一面带有info网址的绿野旗帜, 我理解打这旗子的绿野人,但我觉得那面旗帜有些狭隘了.

我认为绿野的旗帜应该由绿野人设计,发布,供大家投票选择一款最合适的,然后各网友可以凭自愿按照这个图片来制作,如果网站捐款有余,在征得大家同意的前提下也可以做几面.在旗帜上我认为最好不留网址.否则太招摇,反而容易给网站带来麻烦.我希望有一天每个领队都有一面真正能表达他们情绪的绿野大旗!

        主题        好恶心。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4-28 23:45:26

爬山是个很自由的事情。要把一群人拢在一个“旗帜”下面,在我看起来完全违背的爬山的精神。
info打旗子有宣传的考虑,org就没什么必要跟这个风了吧。
-------------------------------------------------------------------------

主题        买了根 Beal Top Gun 10.5mm x 50m 的岩绳。
        作者        金歌
        时间        2004-04-29 11:25:28

紫红色,主要指标如下:
10.5 mm Single Rope
Length: 50m Dry Treated
Weight: 69g/m
Impact Force@80kg: 7.2kN
No. of Factor 1.77 Falls: 11

准备去试试看。

主题        忘了说价钱:)
        作者        金丝猴
        时间        2004-04-29 22:06:10

这是最关心的

        主题        国内买肯定比他在英国买便宜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4-30 03:20:50

我认识的很多老外攀登者都在北京买东西,然后捎回去。
-------------------------------------------------------------------------

主题        大家对WindStopper的薄外套评价如何?
        作者        天山马贼
        时间        2004-04-29 22:52:39

就是那种非抓绒的WindStopper外套。
我觉得这个季节穿还是比较合适的,就是太贵

        主题        Soft Shell用途比较广泛。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4-30 11:30:31
-------------------------------------------------------------------------

        主题        “时位移人”,海光的做法确实偏离自己当初的理想了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4-30 23:06:12

但是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原因。
严厉的语言攻击就算了吧,无非是道不同不相于谋罢了。
想办法维护一下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要被别人占用作为商业牟利的工具,这倒是比较积极的态度。
俺还是在要求info删除所有的发言。


-------------------------------------------------------------------------

主题        看看我是怎么装包的,给不会装包的人
        作者        海盗船
        时间        2004-04-30 22:11:44

60Lbp包,装下了以下东西:双人帐1,睡袋1,防潮垫1,备用运动鞋1,沙滩鞋1,T恤3,内裤4,袜子1,游泳衣1,沙滩裤1,洗漱用品1包,电池充电器等1包,药品一包,饭盒一个,1.5L水,雨披1,充气头枕1,防雨罩1
帐篷拆开,内外帐折好放在睡袋仓最底层,睡袋压缩,放在睡袋仓上面。帐杆地钉放包左侧,然后放入防潮垫(这个东西实在是占地方),右侧的空间依次放衣服,水,饭盒,充电器等。包两侧的地方放药品,防雨罩等,便于拿取。
没有任何外挂,不过,要是70L的包就更好了。。

        主题        你的食品放哪里?一般2天活动至少1.5公斤。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5-01 12:55:48

除非你全靠压缩饼干或者powerbar什么的,否则食品绝对是个占体积的东西。

-------------------------------------------------------------------------

        主题        请大家关注一下“阳朔岩壁承包”的纠纷。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5-08 23:33:31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事件和绿野org/info的纠纷有很大的相似性:即资本与爱好、动机与方式、合理与合法等问题。也许通过看另外一件事情,有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

http://forum.sports.sina.com.cn/cgi-bin/viewone.cgi?gid=30&fid=573&itemid=3654

http://forum.sports.sina.com.cn/cgi-bin/viewone.cgi?gid=30&fid=573&itemid=3815


-------------------------------------------------------------------------

主题        高海拔下气炉一定要用高山气罐吗?
        作者        扫地老僧
        时间        2004-05-08 02:16:46

4800米的海拔用普通的扁罐会有什么问题?

对炉头有什么要求?

        主题        气压和丁烷的沸点有正比关系,这决定了在高海拔,一定条件下普通气罐也是可以使用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5-08 23:43:35

主要需要注意的是仔细调整出气量,避免气流太大,和空气混合不均匀,同时火焰容易被气流“吹”灭。
长罐用转换头横置没法使。

-------------------------------------------------------------------------

        主题        雪宝顶西壁路线登顶成功
        作者        mountainfish
        时间        2004-05-09 01:37:13

我与贵州黔之驴俱乐部的阿尔曼,以阿尔卑斯方式于5月2日沿西壁路线登顶雪宝顶。
先写个流水,详细的以后再说。
28 日成都于阿尔曼回合;29日到麻风村;30日,到达冰舌;1日沿西壁上升至台阶状岩石露营点;2日,天气极差,沿北山脊登顶,但当时不敢确定,又北山脊原路下撤在肩部扎营;3日,早上天气很好,仍然沿北山脊第二次登顶,中午后天气转坏,摸索下撤,在南山脊一处被迫露营,及其痛苦的一晚,如地狱一般;4日,风大,能见度较好,沿骆驼背传统路线下撤(借用了成都队的路线绳),7点左右到达传统本营。

在此感谢旗云网站上陈和曹两位老大关于这条路线的资料,以及曹在游山玩水上给予的指教。

主题        热烈祝贺中!!!!!!!!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5-09 07:00:27

不但是一次比较纯粹的Alpine方式,而且是穿越,并且露营,NB!NB!NB!NB!NB!
盼望看到报告和照片。

-------------------------------------------------------------------------

主题        请教电子打火在高海拨无法使用的原理是什么?
        作者        骆驼刺
        时间        2004-05-09 00:57:32

        主题        估计是因为打火后形成的电离气体太少。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5-09 08:04:24

电打火是在两个电极之间形成高压,击穿空气形成电离态的气体,这些电离态的气体再引燃燃气。高海拔气压低,空气更稀薄,更容易被高压击穿,但是形成的电离态气体太少,反而不容易引火。

        主题        这个可能与气压值有关,海拔过高会在短时间内影响气体的存活率.
        作者        1029
        时间        2004-05-09 08:21:13

        主题        什么乱七八糟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5-09 09:59:58

        主题        太深奥了,你是不会明白的,呵呵
        作者        1029
        时间        2004-05-10 08:06:09

        主题        我明白了,张铁生的干活。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5-10 12:16:10

-------------------------------------------------------------------------

主题        请问铝帐杆弯了对帐篷抗风能力有影响么?能修理么?
        作者        mohock
        时间        2004-05-08 20:58:48

5/1出去玩时因风大,在收帐篷时,发现铝制帐杆!有一节已经轻微弯曲变形,请问能否修复?帐杆弯曲对以后使用有何影响?谢谢!

        主题        轻微变形对强度影响不大,没必要修理。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5-09 08:10:56

因为在使用中帐杆的变形远远大于这种“轻微”变形。

不过如果我猜的没错的话,你的这种帐杆应该是白色(银色)的普通帐杆。市场上的很多低档铝合金帐杆质量参差不齐,很多都有一些小毛病。我建议你密切注意帐杆端头的情况:被销子插入的那根帐杆很有可能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别”的力量而裂开,这样就比较麻烦。

        主题        谢谢,不过我的情况不大一样
        作者        mohock
        时间        2004-05-09 08:35:34

用的是LUXE的OUTTER2帐篷,是紫色的铝杆(说是韩国进口的)。弯曲的程度是帐杆其中一节有大约2-3度的弯角(肉眼可明显地看出来),主要是使用不当造成的(内帐搭的时候帐杆的位置固定的不对)。只用了一次就这样了

主题        如果是整个帐杆长度上的均匀弯曲,还是没有问题。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5-09 10:04:09

最怕的是“死弯”,就是在某一点或很短的距离内有明显的“折弯”,严重的甚至有横向的折痕,这样的基本上就报废了。
均匀弯曲没什么问题。

        主题        请看照片
        作者        mohock
        时间        2004-05-09 11:52:49

原本是直的,现在成了这个样子

最美的风景就在路上,出发吧!

        主题        绝对没问题,继续用把。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5-09 22:57:58

你的帐杆质量还不是非常好,弹性可能有些问题。但是这种程度的弯曲和原来情况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异,所以对使用没影响。

-------------------------------------------------------------------------

主题        camp arctic plus 1300和MAMONT等的高山睡袋效果比较区别大吗?
        作者        farmer
        时间        2004-05-09 08:25:50

        主题        效果差别不如正确的使用方法差异更大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5-09 10:19:19

1、睡觉前喝一些热饮
2.睡袋里放热水瓶,当然必须绝对不漏水
3。把不用的衣物塞到睡袋里填充空间
4。带保暖帽子
5.冲锋衣或羽绒服裹在睡袋外面的脚部;
6.使用更厚更暖和的睡垫;
7.如果半夜冻醒了,就喝点热水吃块糖。

其中6是最重要的。除非是露天露营,在大风雪中风压很大的情况下,否则一般情况下,睡袋上面蓬松的时候,保暖都还可以;关键是睡袋下面羽绒被压缩的地方,保暖会严重下降,所以睡垫的作用就非常明显了。
-------------------------------------------------------------------------

主题        玉珠之行 登顶未成 安全回京
        作者        阿尼玛卿
        时间        2004-05-09 10:44:59

具体行程如下:
5.1 飞兰州 火车格尔木
5.2 西大滩
5.3 晚 BC
5.4
5.5 BC
5.6 BC准备一日冲顶 6:45 出发 9:15 C1 10:10 冲顶
11:45 5850 天气原因下撤
返回格尔木
5.7 西宁
5.8 逛荡塔尔寺 晚飞回北京

主题        你的适应时间比较合适,只是假期时间限制。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5-10 01:51:42

我觉得象玉珠这样的BC高度在5000米左右的,应该把适应工作做充分。2天的适应是比较稳妥的,只是由于假期限制,减少了攀登时间,为天气原因留出的机动时间就没有了。

虽然没有登顶,也希望能继续保持热情和心气。

        主题        有人说你在BC呆的时间太长以致消耗体力,对此说法我不同意。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5-10 12:31:59

根据高山医学研究,从3000米以上,每天安全的上升速度应不大于300米,实际上在登山活动中这时不可能的。玉珠的bC高度已经达到了喜玛拉雅登山的级别,远远超过了阿尔卑斯登山的水平,所以多适应一下是绝对正确的。

-------------------------------------------------------------------------

主题        我的羽绒睡袋实在太脏了,可是怎么洗呢?
        作者        稀粥
        时间        2004-05-10 02:18:32

那可是俺的宝贝,万一洗坏了,可就亏大了。哪位给指点一下。
快到夏天了,宝贝该歇歇了。
另外,哪有卖睡袋套卖。俺的是奥索卡珠峰款。

主题        最好别洗,保暖性会降低。再说了,爬山的东西要那么干净干嘛。
        作者        狂野周末
        时间        2004-05-10 09:12:23

        主题        错了,为了保持羽绒的保暖性,必要的清洗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5-10 12:12:58

人体排出的汗液、体脂、灰尘等聚集在睡袋上,都会影响睡袋的性能。所以清洗绝对是必要的。

基本方法:
1.不要经常洗。看使用频率,一般2-3年洗一下就可以。
2.用滚筒洗衣机。不能用上开盖的拨轮洗衣机,纠缠和磨损太厉害,还洗不干净。
3.使用中性洗涤剂,最好是羽绒专用洗涤剂。去三夫看看,可能有Nikwax的专用洗剂。不便宜,可能¥100多,但让你的睡袋重新焕发青春,还是划算的。
4.一定要漂洗干净,去处所有洗涤剂残留,才能恢复羽绒的活性。
5.有条件的话用热风烘干机(高档滚筒洗衣机带这个功能),有助于羽绒蓬松;如果没有,就只能晾干了,但是羽绒湿了后会缩成很小的毛球,晾干过程中需要人工将它们弄散;
6.洗涤的时候,洗衣机里放2个旧网球(或其它类似的东西),滚动起来拍打羽绒,有助于减轻结球的情况;
7.面料表面用拨水剂处理,防止吸水。

经过这样的处理,你的羽绒睡袋可以很好的恢复性能。好的羽绒制品在正确的使用和维护条件下,可以使用10-20年,还是比较划算的。

        主题        送店干洗!!!!
        作者        佚夫
        时间        2004-05-12 13:32:54

主题        羽绒不能干洗,即使送洗染店也是机器水洗。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5-12 21:38:12
-------------------------------------------------------------------------

主题        请问:暑假去四姑娘一二三峰之类的地方,不带雪镜只带眼药水可以吗?
        作者        jalimy
        时间        2004-05-12 01:49:53

那种地方主要是岩石地形吧,雪又不多,可不可以不带雪镜只带眼药水啊?雪镜好贵啊,看了半天最便宜也要3百,夸张,带副普通太阳镜多少顶点事吧。

        主题        绝对不可以。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5-12 03:08:15

不一定非要专业登山眼镜。一般的有防紫外线功能的太阳镜就可以了,但要求100%防紫外线的。
高原上的紫外线强烈,不仅仅是因为冰雪面反射,根本原因是因为空气稀薄,空气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变弱,使得任何反射率比较高的东西都会刺激眼角膜,即使是岩石,也会导致雪盲。

-------------------------------------------------------------------------

        主题        我的五一太白个人装备:一点经验(供要去太白的MM参考)
        作者        牧童
        时间        2004-05-12 01:59:04


1. 背包:BIGPACK TIBET 55+10L---------够用
2. 背包防雨罩:---------------------------------需要,在旅途中保护背包
3. 帐篷:ACME-----------------------------------经受住了8、9级大风的考验,而且我还没带防风绳
4. 地席:-------------------------------------------必备
5. 睡袋:CAMP400克羽绒睡袋
抓绒睡袋------------------------------冷,冻得睡不着,建议MM们带更厚的。
6. 防潮垫:铝膜----------------------------------冷,担心会得关节炎。建议用充气垫
7. 气枕---------------------------------------------需要
8. 保温壶:为减轻负重没带-------------------山上冷的全身打颤,就想喝点热水。建议带一小的,或全队带2个
9. 冲锋衣裤:ANEMAQEN ------------------防水透气还可以
10. 排汗内衣:心逸1套------------------------可以。要是能背,就多带一套
11. 羽绒服:没带---------------------------------最好带上。走在山上一停下来就很冷
12. 雨衣:ACME--------------------------基本没用上,但山下下雨会有用
13. 高帮登山鞋:LASPORTIVA TIBET------穿了几天,完全干燥。防水透气性都很好。下山遇到有雪的台阶我则摔了7、8跤,V底确实滑,但过河时踩石头并不滑。
14. 厚袜子:COOL MAX , 3双--------够用
15. 速干衣裤:没有-----------------------有一套会更好,可以在山下穿
16. 遮阳帽-----------------------------------必备
17. 保暖帽:没带--------------------------必备。风大,能遮住脸颊最好
18. 手套:抓绒-----------------------------较好
19. 抓绒衣裤--------------------------------主要的保暖衣物,必备。衣服方便穿脱,可稍厚些。裤子可薄些。
20. 登山杖:2根--------------------------好,省力多了
21. 便鞋:运动凉鞋-----------------------在火车上、市区穿。
22. 雪套--------------------------------------必备
23. 头灯--------------------------------------必备
24. 水壶:矿泉水瓶-----------------------好,方便,轻
25. 太阳镜-----------------------------------必备,否则容易雪盲
26. 防晒霜----------------------------------必备,避免暴皮
27. 防晒唇膏-------------------------------应该带,避免嘴唇晒伤、肿起
28. 护膝、护踝----------------------------最好带上,既防止受伤,晚上还可以给关节保暖
29. 冰爪--------------------------------------不太需要

        主题        ACME经受住了8、9级大风??
        作者        y2k
        时间        2004-05-12 20:41:47

1、ACME的那款帐篷?那种两根铝杆的ACME是不可能受8、9级大风的,即使拉好防风绳6\7级风都吹弯杆。这样笼统的说会产生误导.

2、CAMP400克羽绒睡袋夏天用还差不多,现在至少用700克的.

主题        估计作者就没见过8-9级风的样子。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5-12 21:35:08

经验不足的人经常容易夸大自己遇到的困难,比如大风、低温、陡坡什么的。不过等经历过更严酷的状况后,一般对原来的估计就会比较客观了。

8级就是20米/秒的风速,合72km/小时。想像一下在70多公里时速的汽车上把身体全探出去受到的风压,呵呵。

-------------------------------------------------------------------------

主题        北京自由颠峰登山队登顶雪隆包。。
        作者        森林~
        时间        2004-05-13 01:13:10

全队8名队员。。除一名营地工作者之外。。其他7人于5月9日下午1点05分全部登顶雪隆包。。其中有一名女队员。。全队于昨晚撤回成都。。

主题        祝贺。盼望看到报告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5-13 03:00:44

-------------------------------------------------------------------------

主题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却有免费的保险,真是天下奇闻!真出了事保险公司管赔么!?
        作者        阿吉
作者: 科友影业    时间: 2005-1-12 09:50
标题: Kristian生前文集第五部分(lvye.org)/part 15
        主题        请问marmot uphigh这款帐篷在大风情况下好搭吗?
        作者        福尔马林
        时间        2004-05-27 02:10:18

        主题        没在大风里搭过。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5-27 04:16:03

帐篷本身还是非常好的。重量轻、结构简单,帐杆一端是堵头,穿帐杆的时候一个人就可以很方便。细节设计非常丰富、人性化。
不过由于是2杆帐篷,自身强度可能不如那些4\5杆的,抗风主要看防风绳的效果。
-------------------------------------------------------------------------

主题        请教多段结组攀登问题
        作者        福尔马林
        时间        2004-05-28 23:05:29

当轮到领攀者作保护,跟攀者攀登时,领攀者收的绳怎么处置?就垂着吗?

        主题        看图说话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5-29 00:45:36

把绳子往复搭在连接你安全带和anchor点之间的菊绳(或扁带或其它什么)上面。绳子就在身体前面,易于打理。
http://www.lvye.org/uploads/lvyebb/828841.jpg

-------------------------------------------------------------------------

        主题        请教自配近视登山眼镜的事
        作者        福尔马林
        时间        2004-05-31 22:01:02

一个朋友说:先染色再渡膜。不过一般眼镜店做不了,只能作染色。我想问一下:光染色,不渡膜的话,效果差多少?登雪山用。

        主题        你那个朋友不知道他自己在说什么。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5-31 23:00:41

滤除阳光中的紫外线需要特殊的玻璃,或者在树脂(塑料)镜片中添加特殊化学物质。而普通眼镜加工在先,已经无法再向内部添加任何添加剂。所谓的“染色”不过是在镜片外面涂一层颜色,出了改变色光的通过,对紫外线影响很小,根本不能用作登山眼镜。

我带一般近视镜,外边加大风雪镜。

-------------------------------------------------------------------------

        主题        请问哪里能买到trango的classic攀岩鞋
        作者        回锅肉
        时间        2004-05-31 11:16:45

现在市面上还有么?

        主题        是看了攀岩鞋评测的文章吧?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5-31 23:06:18

如果是,不好意思,那片文章的编辑要求我对各个品牌的鞋子都要有所介绍,所以trango就选了这个。其实还有其它牌子的鞋子也是类似的鞋子,硬底、board last、系带,比如5.10的spire和majove,都是不错的初学者和长路线鞋子。

-------------------------------------------------------------------------

        主题        绿野服务器故障及修复情况说明
        作者        jjyfoot
        时间        2004-06-12 11:38:13

2004年6月8日早9点,拉肚子来电,服务器宕了,IP已经PING不到,怀疑硬件问题。
我当时在近百公里外的呼图壁县做工程监督,10点钟(当地上班时间,相当北京时间8点)通知新丝路网杨戈总经理,随即新丝路网技术部经理陈龙到机房查看,陈说电源不工作,按电源开关无反应。我让我公司工程师准备计算机电源,下午我回到乌市,当晚确认容量不足(普通计算机电源)。
6月9日晨10点,我计划用两部计算机电源同时供电试验,发现主板上插头不匹配(主板要求至强CPU专用电源),采用临时跳接线方式供电,电源容量仍不足启动。最后拆下我自己的服务器专用电源(韩国的350瓦)装机试验,12V直流容量仍不足。实在没办法,打算本地买,通过电信局介绍了本地唯一一家做机架式服务器的代理商,得知没现货,可以定货3-5天到,MY GOD,我等不起。
当晚联系拉肚子,确认必须从北京立即运来一部同型号电源。拉肚子当即与豆苗联系电源采购,当晚落实第二天搞到电源,JJYFOOT负责联系航空公司内部人员随机捎带至乌鲁木齐。
6月10日中午13点,拉肚子电源到手,JJYFOOT落实了新华航空公司和海南航空的朋友在首都机场接收,向山自告奋勇奔到机场送电源。
6 月11日上午8点多,电源随海航班机由机组携带起飞,飞机晚点至14时抵达乌鲁木齐。JJYFOOT到机场取货,海航许杰告知已通过朋友带到乌鲁木齐市区。我杀返市区,于18时取得电源,再奔到郊区的电信枢纽楼安装。19时45分,安装完毕,启动服务器检查,一切OK,通知拉肚子和向山系统恢复,开始更改域名指向,一切开始按部就班进行,估计要4个小时域名指向能恢复。
感谢拉肚子
感谢豆苗
感谢向山
感谢海航和新华航的朋友
感谢乌鲁木齐电信新丝路网站

        主题        感谢整个事件过程中的所有参与者。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6-12 13:24:53

主题        这么长时间,一天缠一个电源都够了.无恶意,是希望绿野好,建议有相关措施.
        作者        ^^陶陶^^
        时间        2004-06-14 05:53:32

主题        您真了不起,就您一明白人能看出这么深刻的问题...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6-14 12:38:39
-------------------------------------------------------------------------

        主题        torg建设版的管理员们(我也不知道是谁,就这么说吧)
        作者        摩西
        时间        2004-06-15 05:14:32

我不知道org和小山的关系,但是这里
很少有指责小山的言语,大部分都是冲我
来得,好像我十恶不赦似的,至于吗?
我也知道org对小山不会责备的,不会
封他的,那么就封我把,让我不再来这里
把我当作大恶人。把他小山当作英雄,
你们org的卫道士,封了我之后,就失去了
批斗的目标,就一切安静了。今后这里有关
摩西的讨论我都不会参与了,因为没有说话的
权利了,这样多好。

        主题        实在忍不住了...
        作者        白猫
        时间        2004-06-15 05:49:01

你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ORG有必要专门和你过不去吗???
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 居然ORG和小山的关系都想到了...

这里谁都可以发言,ORG的建设版很少删贴子,更少的会封谁的ID,这里给大家更大的言论自由.

我看你还是没想清楚,观点和以前一样,不着四六...

对不起,我从没这样说过网友,道歉先,只是你的话真的让我汗颜...

希望你少说话,多思考,多和大家交流,不是在论坛上,而是在山上...

实际上你一点都不了解绿野,我说的是绿野ORG.

有个经验:不满意的帖子不用一一回复,有时候置之不理也是一种回答.象今天你完全没必要站出来.说的多破绽就多,让自己陷于不利...

曾下决心不跟你的贴的,今儿破戒了

别拍,脸嫩...

主题        唉!那你说一帮管理员围攻我干嘛,他们既然当了管理员就不要参与别人的讨论
        作者        摩西
        时间        2004-06-15 05:55:46

没错,话多了就会有破绽的,怕什么也不会死人的
这里的人不都是信口开河吗?算我一个。
你破戒了该有点惩罚才对,请我喝酒把
是我让你破戒的。

        主题        整个一个“受虐待妄想狂”。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6-15 07:24:39

再严重点精神就有问题了。

        主题        摩西语录:“我认可斑竹不参与网友争论的帖子,其实连有威望的老驴也不该参与”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6-15 07:31:49

怎么看都象是红*卫*兵小将造*反*夺*权的一套。“怀*疑*一切,打*倒一切”是吧?

真TMD搞笑。

        主题        你又是受谁的指使出来活动了,蓝传,这个是谁?这里不是政治,拿东西比喻也要恰当嘛
        作者        摩西
        时间        2004-06-15 07:38:36

主题        你完了,石头子腌咸菜-油盐(言)不进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6-15 07:48:18


-------------------------------------------------------------------------

        主题        别争了,别吵了,喜欢ORG的自然会继续支持ORG,喜欢info的就让他继续喜欢info. 吵吵闹闹浪费时间,生命很宝贵,
        作者        开飞机的舒克
        时间        2004-06-22 20:41:54

应该去创造价值或者寻找快乐,大家说是不是?

我热爱ORG!

*活一天就燃烧一天*
我们热爱绿野!爱她,就建设她!

主题        看这些帖子的时候我们在开例会,一不小心笑出声来了,被大家瞪眼睛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6-23 00:02:12

实在是太...娱乐了。
-------------------------------------------------------------------------

        主题        “柏峪――北灵山”二日穿越计划 扩编继续招募
        作者        拉肚子
        时间        2004-06-23 11:56:24

领队:拉肚子 内蒙大夫

联系方式:13671133872

活动地点:柏峪-灵山

活动强度:绿野2级

活动费用预算:40

体力要求:
自信能比拉肚子好就行

预先报名人员:
拉肚子,ingrid,也曾,内蒙大夫,豌豆,德芙,eoskiss,阿森(2),小李,紫瞳,chenruirui,阿葛

待确认人员:
晨峰,达娃,小揽,板兰根

再招募2人
景点介绍:
黄草梁海拔1737米。这里的十里坪,山高草深,一马平川盛夏时节,万亩草场黄花遍地,在阳光照耀下金光灿烂。登临其上遥望四野,层峦叠嶂、山岭相连,山风拂面,绿海叠浪,有天苍苍,野茫茫之感。
明长城,依山据险,绵延数十里,七座敌台矗立于高山之颠,虽经历400余年的风雨侵蚀,至今仍保存完好。举目望去一派边塞风光。
北灵山海拔1922米,位于椴木沟村的正北上方。南面是200多米高的悬崖峭壁,北面则是缓缓的高山草甸,走在上面软绵绵的。
该穿越线路集“壮、险、奇”为一体,堪称绿野北京户外的经典穿越路线。

装备要求:
1、 帐篷、睡袋、防潮垫必备;
2、 早晚温差大,最好带抓绒衣、冲锋衣和防雨的装备。
3、 男4升,女3升。带一天半的食品。
4、 头灯、手电,若逢月亮羞涩,定能用的着。
5、 垃圾袋必备。
6、 相应药品
7、备用手机电池及相机、足够的胶卷。
8、登山包、 冲锋衣,冲锋裤(防水)、保暖排汗内衣,最好是心逸或杜邦内衣、防潮垫、头灯、备用电池、登山杖、个人餐具及特殊用品

公共装备:帐篷10顶、地席、炉具6套、气罐10个、对讲机4个、GPS 1个、套锅4套。

活动安排:
6月26日 早
07:00公主坟城乡贸易中心必胜客大门口集合出发
09:30到柏峪
12:00到达黄草梁午餐
13:00出发。
14:00到达留言壁
15:00到达七座楼
16:00到达落叶谷西面的山坡上怪树林扎营、腐败。
6月27日 早
07:30起床,早餐
09:00出发
11:00翻越无名山1
12:30翻越无名山2午餐
13:30出发
14:30到达北灵山
15:30到达北灵山景区前的公路
16:30到大灵山停车场
18:30回北京

活动备注:
1、体现团体精神,不可迟到。迟到10分钟罚写本次活动游记;10分钟以后不等。
2、仔细阅读本计划和绿野公约,注意环保。
3、在论坛跟贴,注明有效的联系办法(电话)。
4、秉承绿野一贯传统,全部费用AA制,

责任申明:
1、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自己解决。
2、注意安全 。

主题        我靠,怎么看起来想六方会谈似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6-25 01:41:52

-------------------------------------------------------------------------

主题        请教有经验者,本周六日穿越云蒙山是否可行?
        作者        ff99
        时间        2004-06-25 09:46:29

我与同伴去年购买装备后,只在郊外平川露宿过一次,经验不多。看了一些绿野上攻略,想本周穿越云蒙山,走云蒙山到天仙瀑这一段。
有两个问题请教:1、从市内有公交或长途车到天仙瀑吗?2、这几天雨水多,风险有多大?

        主题        攻略上不是说980只到密云吗还要包车去天仙瀑,人少不合算。所以我一人也没去成。
        作者        木工
        时间        2004-06-25 12:00:40

        主题        我觉得不用包车,出天仙瀑后,距111国道仅11公里,应有不少车开往国道
        作者        ff99
        时间        2004-06-25 12:13:03

        主题        没有,从四合堂乡雇小面出来,到密云县城约40-50元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6-25 22:42:32

到111国道要翻越云蒙山,没有车愿意走的。到了那边是琉璃庙,有不定时回北京的丰宁的车,不一定能坐的上。
-------------------------------------------------------------------------

主题        42岁温州“壮士”单挑珠穆朗玛峰?
        作者        小杜
        时间        2004-06-29 07:55:09

昨日获悉,西藏登山学校已就温州籍学生南时珍独自攀登珠峰一事向国家登山协会正式提出申请,一旦获得批准,现年42岁的南时珍将成为浙江省挑战珠穆朗玛峰的第一位“壮士”。

“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海拔8848米。登顶珠峰一直是优秀登山家的梦想和终极目标。1953年,继新西兰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首次登顶成功后,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登山者都想挑战珠峰。作为温州惟一一位职业登山运动员的南时珍,挑战珠峰自然成了他奋斗的方向。但登顶珠峰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体能、经验等各方面的支撑。42岁的南时珍说,他已具备了这些“硬件”。据了解,从1995年到1997年的三年里,南时珍先后两次登上了海拔8027米的西夏邦马峰、两次登上海拔8201米的卓奥友峰、一次登上海拔7787米的南迦巴瓦峰。而更令西藏登山学校这所著名登山学校的师生们称奇的是,生长在南方的南时珍不但没有高原反应,而且他的心率只有47――48。

据了解,南时珍家境富裕,至今未婚,10年的登山生涯,已使他感觉与城市生活格格不入。他说,他是个以登山为业的人,不登山他的生命将萎缩无力。此前,他认识的登山家中,已有6人遭遇山难丧生

主题        要是真有他这么牛逼的履历...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6-30 12:52:22

那他可是汉族登山者中绝对的大哥大了。
汉族的等一个8000+的都够牛逼的了,这个居然等了4次?到底有没有登顶?骇异中。更令人怀疑的是nangabawa,这么些年也不知有没有人再去登他。

        主题        仔细想想更可疑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6-30 12:59:41

尼玛的登山学校是从去年的珠峰活动打响的,在此之前只是2002年才开始逐渐作协作和向导工作。去年登顶的几个藏族小伙子,在此之前最多的也不过就是登个2 座8000+而已。而这位山友4次登顶,不知道他是怎么登的。除非他每年春秋两个登山季各登一次,还得2年以上的时间呢。
怀疑中...
-------------------------------------------------------------------------

主题        豌豆大人:我再也不敢在绿野谈民主了
        作者        摩北
        时间        2004-06-30 21:52:50

我的贴怎么了,怎么不健康了?怎么情绪化了?不就是歌颂建设版的民主氛围吗?这样也要删呀?呜呜~

您的帖子[我看出来了在绿野,吐粗口是件光荣的事情]被豌豆移至中转站

来自
豌豆

发件时间: 2004-06-29 23:37:11

--------------------------------------------------------------------------------

您的帖子[我看出来了在绿野,吐粗口是件光荣的事情]被豌豆移至中转站

删除原因:帖子含有不健康内容或过分情绪化言语。
可能是因为跟随主贴而被处理

        主题        不是你的帖子不健康,是别人的。只不过整个帖子树被删除了。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6-30 22:08:52

-------------------------------------------------------------------------

主题        北大清华学生在贵州登山发生事故 1人坠崖身亡
        作者        Ylong
        时间        2004-07-05 11:21:02

又是不幸的消息!

新华网贵阳7月4日电(记者周之江、杨俊江)7月3日,三名来自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学生在贵州省六枝县登山时发生事故,其中一名学生坠崖身亡,其余受困者于4日下午6时全部获救。

  7月2日凌晨3时,由北大、清华两所大学的三名学生王荣超、张伟华、黄德组成的登山队抵达六枝。7月3日中午12时,在当地导游张浩、卢光静的陪同下,开始攀登六枝县毛口乡板瓶村的老王山,当日下午6时攀至距崖顶100米处的月亮洞。休息半小时后,5人列队回撤出洞时,排在第三位的黄德因手中所抓的石块受力脱落,坠落洞口下的百米山崖,当即丧生。

  此时,几名学生因受惊过度,不敢继续下山,张伟华受困山腰,王荣超与另一名导游卢光静则困在洞中,只好由导游张浩于当晚7时30分返回村里寻求救援。六盘水市委、市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连夜组织救援人员赶往现场营救,由于夜深天黑,救援工作无法进行,只能用喊话、篝火、探照灯等方式保持联系。

  4日上午9时20分,一支由11名消防特勤队员组成的救援队开始上山营救,中午12时,张伟华被成功救至山下,下午5时许,另两名被困者脱险。截至记者21时30分发稿时,三名脱困者身体状况良好。(完)(责任编辑:孙佳悦)(来源:新华网)

主题        沉痛悼念清华的小伙子。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7-06 01:43:19

他们要去考察岩壁,但是他们没有天然岩壁的保护器材,就跟我借
当时约好晚上见面,但我的手机没电了,晚上没联系上,他们就直接出发了。
另外我也怀疑他们的天然岩壁攀登经验可能不足。
从现在已知的这些消息,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不是攀登本身,但是他们对于野外的相对复杂的攀登环境可能缺乏经验,说是下撤的时候手点碎了

以上是我的猜测,详细的内容等小龙包的报告吧。

-------------------------------------------------------------------------

        主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攀岩场开放办法(zt)
        作者        福尔马林
        时间        2004-07-03 02:13:56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攀岩场开放时间及收费标准

开放时间:
由于人员问题,我校攀岩场开放采取电话预约,在以下时间段可以通过电话,提前预约,未电话预约者恕不接待;
每日9:30---19:30
收费方法:
1、正常票:每人30元,提供攀岩所需的所有装备,包括安全带及攀岩鞋,由场地保护员进行保护;
2、学生票:每人10元,凭学生证;
3、10次攀岩记次卡:200元每张,每张可以使用十次;只针对自带装备及自我进行保护的爱好者;
4、年卡:每张600元;可以在一年内不记次使用,只针对自带装备及自我进行保护的爱好者;
5、团体活动:价格面议;
注意事项
1、本收费不包含保险费用;请爱好者自行办理;
2、请攀岩者自备攀岩用服装,无攀岩鞋者可穿着运动鞋,禁止穿着皮鞋进行攀登;
3、禁止进行任何与攀岩无关的活动;并服从本攀岩场地的各项规定;


联系人:邓老师
联系电话:82322397 8061022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体育场西南

        主题        波波老师撼场
        作者        九拍
        时间        2004-07-06 04:14:58

波波老师羽扇观今指点二弟子,仍不忘耳提面授俺几式。浓浓的

师徒情 催人涕下。催人涕下啊!

个人感觉环境很好,两条屋檐好比龙潭湖,贼高。

抱石场地类似日坦,有个大俯角。

横移一圈很有特点,因为挺难。

夏天不晒,因为岩壁有西南东三面。

晚上可以折腾到天黑,因为有很多高校的队员辩雌雄。

        主题        最喜欢它的仿天然岩壁的效果,完全不用装任何手点,爽啊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7-06 04:46:27

-------------------------------------------------------------------------

        主题        “安全环保健康可控制”算不上是高水平的活动吧,这是一个活动的基本要求而已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7-07 23:51:09


-------------------------------------------------------------------------

主题        国家体育总局还真是高瞻远瞩,办实事,关于登协的改革开始了,嘿嘿
        作者        lvye2003
        时间        2004-07-07 20:52:35

        主题        说说具体的情况?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7-08 01:43:58

-------------------------------------------------------------------------

主题        绿野,一个开放式及分布式的结构
        作者        知晓
        时间        2004-07-08 01:15:14

谁都可以来这里玩,谁都可以宣称自己是绿野人,但你在新浪论坛注册了名字你却羞于说自己是新浪人,因为你和新浪没什么关系。
但这里的规矩却很多,刚来报到没人给你讲,你要自己学,自己揣摩,用心者和志同道合者很快会融入其中,不适应者也会离开,这是很正常的,本来绿野也不是适合所有人的。
绿野是分布式结构,要求参加其中活动者有很强的自律观念。要求每个人要用心参与,用心维护,这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解释说明的,更多的是积极参与,以平常心来对待他人。

        主题        三年以前,说自己是绿野的,感觉不错;时过境迁,道上问我是不是绿野的,我诚惶诚恐
        作者        tingting
        时间        2004-07-08 01:39:30

怕遭人鄙视

回味这两年绿野在网上和在山上干的这些事,又有几个是风风火火,轰轰烈烈?

偷老乡种的水果,践踏野长城,乱扔垃圾烟头,破坏树木,跟保安打架,踩坏老乡赖以生存的农田,每个周末都在上演。自己制造的垃圾带走下山那不叫“环保”,那是你应该做的

趁早解散了得了,人气大了实在几乎没有半点好处。似乎唯一的贡献就是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一种运动中,让国人的肚子变大的迟缓一点。

        主题        :-)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7-08 01:46:37

-------------------------------------------------------------------------

主题        绿野给了你什么,你又为绿野做了些什么?
        作者        梦啸
        时间        2004-07-08 02:14:22

1、info的绿野,org的绿野,或者info不是绿野,org才叫正宗等等。
有意思吗?
2、谁比谁更纯粹?谁比谁更象净土?
有意思吗?
3、组织活动拉着旅行社,还叫嚷着我这最便宜,置疑我是不对的,原来绿野是这样子的!
有意思吗?
4、叫嚣着org的滚回去,info的滚回去
有意思吗?

info也好,org也好都是绿野人,任何一个个人都不代表绿野,但绿野自助、平等、互助、友爱、环保的精神谁敢说不对?当你组织、参加绿野的活动时,想想自己是不是这些精神都领会了?想想是不是符合这些标准了,换个角度去看看自己,很多问题就解决了。

请这些在建设版的绿野XDJM好好想想:
绿野给了你什么,你又为绿野做了些什么?

主题        汗ing
        作者        拉肚子
        时间        2004-07-08 02:24:54

原来绿野也是上帝创造的呢

主题        :-)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7-08 02:48:38

-------------------------------------------------------------------------

        主题        关于领队的问题
        作者        cheng_afei
        时间        2004-07-13 00:41:29

7月9日至11日跟着无头苍蝇去了坝上。虽然事先关于旅行社的问题吵的很厉害,但本人认为虽然有旅行社从中赚钱,但只要队员的花销低,还是可以接受的。到那里除了两顿饭没吃好外,也没别的太大问题。因此我不想再多说旅行社和钱的问题。
我这里主要想说说领队的问题。我先把事情经过介绍一下。那天早上吃了房主准备的早饭,结果早上集合的时候就闹肚子。等我出来的时候,苍蝇已经带着18个人去草原徒步去了,只剩下夜英等我去骑马。苍蝇的具体计划我不知道,只是听夜英说是走到白桦林,然后中午回来吃饭。我和夜英然后租马,骑马去白桦林。在去的路上,也遇到了他们。但在回村的路上,便没再碰到他们。因此我们认为他们是走错路了,但想到去白桦林那边的人很多,估计打听一下,应该也能找回来。但过了中午开饭的时间,他们还没回来,我就非常担心了。因为他们计划是中午回来,所以根本没有带水和食物。而且这次来的基本是新人,户外经验少,更不熟悉草原,下午还可能下雨。由于草原上没有手机信号,我和留下来的宽天云等根本没法联系上他们。但由于我们对草原的情况也不是特别熟,所以只能让同来的导游骑马出去找,我们试着打他们的手机。下午的时候宽天云曾经联系上了队伍中的一名队员,知道他们走丢了,但在往回赶,总算放心了些。然后,到了晚上6点左右,他们总算陆续的赶了回来。这时,我们才知道他们是徒步的过程中改变了计划要骑马,而且听了马民的话去了一个很远的白桦林,好像是龙王庙那边。在回来的路上走丢了。
那天他们早上出发时,是8点半多,如果按计划12点回来,那么10点半就应该往回返。可无头苍蝇作为领队,虽然很多队员还要求继续前行,但到时间还不往回返,便应该负全部责任,应该为这件事道歉。我知道苍蝇也是好意,遵循大家的意见。但应该知道,好心不一定能办好事。作为领队,出去最先想到的应该是队员的安全问题,然后才是玩的是否开心。到户外,应该做好发生任何意外的心理准备,不要认为简单的地方就不会出错。象香八拉这种初级的地方,也不是没出过意外。
我发这帖,并不是针对苍蝇个人,而是提醒绿野的全体驴友,特别是像我这样在绿野一段时间,但经历还少的人。领队不是那么好当的。领队需要良好的体力;领队需要丰富的经验,要熟悉所走的路线,即使探路,也要了解个大概;领队要有很强的责任心,要对带出去的每个队员负责,这样才能要求队员必须听从领队的安排。很多在绿野呆了段时间的驴友都希望自己带队到自己喜欢的地方玩。我希望这些朋友在组队之前,好好考虑自己是否符合我上面说的条件。另外,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个准确的定位。可能你跟别人的队你是个好队员,但你不一定是个好领队。我觉得那些刚开始打算自己组队的驴友应该先做做收队或副领队,和那些经验丰富的老领队学学。然后再从初级的、危险小路线领几次看看。等经验够了,再提高路线的级别。
本人在绿野注册的时间也不长,所以可能有些想法也是不对的。如果这个帖子里有说错的,还请各位见谅。不管是新驴还是老驴,如果觉得我说的不对,请不要骂我,请你把你的更好的意见说出来。我只是希望大家一起把绿野建设的更好,而不是在这里吵架。

        主题        既然讲究“自助”,每一个成员都应该承担责任,反对把责任推到“领队”身上的做法。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7-13 07:12:01

-------------------------------------------------------------------------

        主题        你见到正式的保单了吗?
        作者        lanlan1608
        时间        2004-07-12 22:37:58

前言: 昨天才知道,由于在建设版的口水仗的原因,俺很快地从一个新人变成了知

名人物了,不过,受各位版主的教导,俺也懂得了这里面的一些是是非非,口水仗已

经结束,俺学到了不少东西. 我写的这个东西,不是口水仗的一部分,请大家不要与

前些天的口水仗联系到一起.
正文:你见到自己的正式保单了吗?

绿野出行,许多人都会被建议购买保险,就是那种旅游出行的意外伤害保险.在一些

赢利性质的户外俱乐部,这种保险是统一要求上的.在绿野,是自愿上的,可以自己

去买,也可以通过领队买(有一些大的活动,绿野的领队也会在计划里要求队员上保

险,也会为队员统一购买保险).

但是,这种临时的保险,作为队员你是否见到过自己的保单?

想起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说前些年飞机的航意险由于是手工

操作,有很多漏洞,比如业务员收到你的二十元保费后,没有上交到保险公司,直接

放进自己的腰包. 飞机出事的概率是很小的,当乘客下了飞机的时候,那二十元钱

就是业务员自己的了. 但是,如果出事了,保险公司是不会赔付乘客二十万元赔偿

金的,理由就是:保险公司并没有收到乘客所交的二十元保费.

后来,保险公司改正了措施:取消手工单,改为计算机打的单据,以杜绝这种事情发

生.


中国人的保险意识不是很强.外国人的保险意识就比国人强:前几年,有一个南方的

城市,为了提高旅游的知名度,策划了一个飞机穿桥的活动:当地有一座大的孔桥,

活动当日请了几名中外的飞行员驾驶不同的飞机从孔桥下穿过,(有一定难度,穿过

的时候机冀离桥仅几米的). 官方的报道称:当天有一位外国飞行员,本来欲驾驶自

己的飞机穿过,但是就因为没有在最后一刻见到正式的保单,取消了此次飞行.


绿野出行常买的旅游意外险,并不贵,十元钱左右,却可以在出现意外的时候给被保

险人带来十万元的保障. 这当中的利益保障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领队如果统一为

队员购买保险,就要注意:一定要见到正式的保单才行,否则,领队将会有麻烦.

讲不好听的话,你所交的保费有可能被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放进自己的腰包,那样的

话,如果一旦出意外,保险公司是不会赔付的. 而出意外的队员呢? 他的保费是交

到领队那里的,出了事情,按照现在中国的法律现状,他完全可以起诉领队:保费交

给了领队,但是出现意外的时候却没有得到保险赔付,自然负责任的是领队而不是

保险公司的那个业务员.

我提的这个问题绿野的领队和律师有没有考虑过?

希望绿野的律师能够再出台一条类似免责声明之类的条款,并请各位领队也尽量不

要帮队员统一上保险. 毕竟,你组队的时候说了,责任AA,出了事情,领队不负法律

上的责任. 但是,你帮着代上保险,出了我上面说的情况的时候,队员起诉的不是保

险公司(保险公司在那种情况下拒赔是有法律依据的),而是代上保险的领队!!

主题        一般国内的保险公司,对于“登山”之类的活动是免责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7-13 07:17:53

至于怎样定义“登山”,就是他们自己说了算。他们既可以说登珠峰是“登山”,也可以说登香山是“登山”。
拉报单的时候,什么都是好好好、对对对,真出了问题理赔时,要么推诿、要么抵赖。
除非你能和保险公司签下附加条款的报单,否则所谓保险,在这种户外活动中是废纸一张。

-------------------------------------------------------------------------

主题        请教保险问题:关于意外伤害保险
        作者        千江月
        时间        2004-07-12 23:26:43

第四条 责任免除 因下列情形之一导致被保险人身故、残疾的,本公司不负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其中十、被保险人从事潜水、跳伞、滑雪、滑水、攀岩、探险、狩猎、蹦极运动、武术比赛、摔跤比赛、搏击、特技表演、赛马、赛车等高风险运动。

释义
探险活动:指明知在某种特定的自然条件下有失去生命或使身体受到伤害的危险,而故意使自己置身其中的行为。如江河漂流、徒步穿越沙漠或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等活动。


请教:
非旅游景点的爬山、登雪山、横渡是否属于以上免责范围内?
此类活动应购买什么样的保险?

        主题        我的保单也是这样写的. 我有二十万的寿险,很早就上的,还特放心地去登山....
        作者        lanlan1608
        时间        2004-07-13 00:19:07

我也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回答这个问题的应该是保险公司工作的绿野朋友. 依据字面解释,或是律师的回答,都不具有权威性.

主题        严重关注此结果....
        作者        lanlan1608
        时间        2004-07-13 00:30:19

我又查了一下出行所常上的旅游意外伤害险: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旅游安全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条款
http://www.cpic.com.cn/personal/cognition/gr_yw_16_1.html#3

我们去爬的野山,如果是保险公司所说的探队性质,(不是景区),就要多加保费或是经保险公司审核才可以被明确承保的.
如果不经过保险公司审核,出了事,如果保险公司拒赔,绝对免不了一场官司!!!!


问题是:如果......我们常买的旅游意外伤害保险在被保险人真的出现意外的情况下,如果保险公司拒赔,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买?

        主题        这种保险根本没用。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7-13 13:12:54

今年春节前我要带几个朋友出去爬山,就考虑买个意外伤害的保险。登山保险我也不是第一次接触了,早在2000年登雪宝顶之前我们就买过登山险。赔偿金额1万封顶,保伤残、死亡,不报医药费,费率是1%。怎么样,条件够苛刻的吧?!可这几年登山或户外事故越来越多,保险公司的条件也越来越苛刻,你怎么能够指望大街上推销的那些保险有什么实际效果呢?
后来找的友邦保险,业务员专门给我拿了个申请表格,上面有详细的调查问题,诸如登山经验、山峰的情况、等等什么的,最后说要公司的专门部门审核才能确定是否可以给我们承保。费率大概是600多保15万,半年?一年?
我觉得友邦的这个做法可能属于相对正规一些的,从这种操作过程的比较,相信大家就可以对一般的所谓意外伤害保险有一个反面的认识了。

-------------------------------------------------------------------------

        主题        乱乱的雨中小五台终于过去了,反思一下吧
        作者        bigm
        时间        2004-07-13 15:21:58

天气预报北京地区7月10日下午有雨,11日上午有中雨下午大雨,小五台情况也大致如此吧,各位领队有没有考虑过取消活动计划呢?

好象所有的队都按计划出行了。领队和队员明知有雨去体验雨中登山是一回事,而事先不查天气,稀里糊涂撞上大雨后丢盔卸甲就是另一回事了。

个人认为,这种天气,不应该有这么多队伍去小五台。
想想云蒙山的洪水,难道小五台就没有山洪爆发吗?

        主题        个人看法
        作者        福尔马林
        时间        2004-07-13 21:08:30

既然玩户外,就应该对夜路、下雨等恶劣天气条件持有一棵平常心。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这次去之前刚查了天气预报,得知蔚县周六晚上下雨、周日全天下雨。其实不管外面的天气预报如何,小五台任何时候都是可能下暴雨的,只有事先做好准备,没有说看天气预报决定去不去的道理。

另外,队伍多,便于联络和搜救工作的开展。各队只要看好自己的人,就不会产生混乱。作为领队,如果害怕在山上遇到很多其他队伍,就表明协作能力很差,那还当什么领队。

        主题        没在山里见过雷劈吧。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7-13 22:13:22

还tm“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挡个P。
呵呵。

主题        大雨是我期待的。
        作者        风中的大海
        时间        2004-07-13 21:15:27

在出发前我就期盼着有雨,那雾锁群山的美丽,相信不少人都期待了很久了。。。。。。这次的活动是精彩的,在大雨中看到了各组领队和队员的良好表现,合作精神,互助精神,在着场大雨中也来的那么强烈。一表所想。

        主题        作死。呵呵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7-13 22:14:02

-------------------------------------------------------------------------

        主题        白河攀岩建设基金捐款倡议
        作者        小河
        时间        2004-07-13 06:04:22

白河攀岩建设基金通告
经过几年来爱好者的共同努力,白河地区已经拥有了40多条各种不同风格、难度的攀岩线路,除了Bolt保护的竞技路线,还有自设保护的Trad路线,以及模拟登山的Multi-Pitch长路线等等。白河地区的岩壁资源极其丰富,建设工作将继续进行,热烈欢迎大家都参加到这一工作中来。除了参加路线修建、评估,也希望大家能够多提供有开发潜力的岩壁、路线的信息;另外本基金不仅仅用于白河岩场的建设,我们希望能够在北京周边开发不同的岩区,提供更多风格和趣味的路线。
为了方便爱好者捐款,基金代管者设立了新的银行帐号,大家可以直接汇款到:
工商银行 活期一本通
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西城区西便门储蓄所
帐号:0200 2198 0102 0559 305
户名:王茁
除了银行汇款,爱好者还可将捐款直接交付基金代管者:王茁,身份证号:320111xxxxxxxxx(出于安全

考虑,隐去部分号码)。
基金代管者将定期向大家汇报工作进度、新开路线、基金收支等情况,欢迎大家监督指导。


开发北京新岩场
白河自2000年至今,经过许多climber的建设,已经成为北京最重要的自然岩场。但是随着攀岩人数的增多,白河已经渐渐拥挤了起来。对于喜欢安静的享受攀岩乐趣和有志加入到自然岩壁建设者行列的climber来说,北京永远不乏令人魂牵梦绕的壮丽岩壁,如果说攀岩除了是运动以外还有一点探险含义的话,寻找新岩壁并第一个攀登它应该是一个climber的责任。


以上文字摘自www.rockbeer.com

最近新购入大量bolt和hanger,基金已是赤字,希望大家踊跃捐款捐物,白河岩场的建设需要每一个climber的力量。
关于购入装备及使用的具体情况,请咨询王茁或看他的通报。

主题        白河账目(截至040617)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7-14 01:42:47

上次余额
收到现金捐款:RMB¥5880
已支出 :RMB¥1618.50
欠付 :RMB¥2645.24
盈亏 :RMB¥1616.26

新收到捐款捐物
假行僧 ¥500
花皮瓜 ¥20
山泉 ¥10
班主任 ¥10
Forest Gump ¥20
行摄匆匆攀岩队 ¥50 (蚂蚁代)
聂健 ¥500
小菲 Bolt 6套
假行僧 Bosch钻头 10mm 10# 6mm 2#
砾岩 ¥200
新收捐款小计:¥1310


支出:
抱石垫 ¥300
10mmx50m静力绳 ¥575
Fix hanger 100# ¥650
国产不锈钢Bolt 300# 加运费共¥1100
支出小计:2625

账面余额:301.26

-------------------------------------------------------------------------

        主题        【转贴】一个您不能不知道的消息!
        作者        wagi&pagi
        时间        2004-07-15 01:50:19

【转贴】一个您不能不知道的消息

日前有三位护士不慎连人带车跌落一百五十公尺深的山谷,于受困四
日三夜后 始获救。其间,她们曾尝试以手机向外求救;无奈一支摔坏,一支无
电,一 支 收讯 不良。她们亦曾移动位置以寻找较佳的收讯处,但都未能成功。如果
这三位 护 士平 常就知道112专线,紧急时刻也能记得以那支即使收讯不良的手
机拨出112专线,

相信她们应可很快地获救。


全国各地通用的112专线,在手机打开后即使没有接收讯号,甚至
电力 极 为 微弱,任何厂牌的手机在任何地点皆可拨通。拨出112后,马上
会进 入 语 音说 明
如下∶这里是行动电话112紧急救难专线,如果您要报案,请拨
○, 我 们将 会为您转接警察局;如果您需要救助,请拨9,我们将会为您转接消防
局。 中 文讲完 后,会以英文重述一遍。此时只要拨○或9,一定会有人接听。以
三位护士 所 处的 情况,或登山迷途与山难时,应拨9,将可获得即时的救助。

为测试此项功能,本人曾数次至偏远深山等收讯不良处实地测
试, 结 果是百 试 皆灵。希望全国每个人都能知到112这项手机功能,也希望每
个人能尽量 与大 家 分 享,周遭如有外国朋友也应告知他们。并且每个人应实
地至荒郊野外 测 试三次 以 上,以增加印象与记忆力。我相信如果这三位护士于
发生灾难当时 知道 这项功 能, 应可不至于受困三夜始被救出。

主题        看看措词就知道是讲“国语”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7-15 04:35:25

希望大家在转贴之前仔细看看内容,不要以讹传讹。人长脑袋是思考用的,多动动脑子没坏处。

-------------------------------------------------------------------------

主题        请问dry tooling怎么翻译?
        作者        福尔马林
        时间        2004-07-15 23:23:44

        主题        找不出合适的词,姑且用“冰镐攀岩”吧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7-16 01:27:10

-------------------------------------------------------------------------

        主题        对于一些在lvye的成长过程中投入了心血和关注者来说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7-17 03:19:41

不管是是非非是不可能的,双方都认为自己受到了伤害,
对于你所持的“哪里有好的活动,哪个网站对我们更有益处,就去哪里”,肯定是有不以为然的。比如我自己。
不过我所知道的是,org的老家伙们也就是嘴上发发牢骚,和一些无耻之徒打打嘴仗,可没有象对方那样暗地里下真刀子。
说什么“亲兄弟”,丑狗屁!

不能老让背包一个人背“挑拨离间”的黑包袱,我也自贬一下形象。


-------------------------------------------------------------------------

        主题        致歉信!
        作者        郁郁竹
        时间        2004-07-17 03:54:03


  据阿吉版主明查暗访,通知过电话得知,香山水库之水乃饮用水,而我队以前一直不知此水为饮用水,并曾多次到香山水库游泳,因此给附近居民带来诸多不便,也违背了绿野的环保原则,我队实在深感内疚与无限歉意。
  在此,我谨代表海登向绿野的XDJM表示严重道歉。我队以后将不会再组织去香山水库游泳,同时也希望绿野的XDJM引以为戒。

        主题        行了行了,又没投毒。干吗抓着人家不放。密云水库从白河堡调水,白河堡从官厅水库调水,官厅水库你敢游泳吗?上来就是一身油花。
        作者        理想
        时间        2004-07-17 05:16:54

咱们不是喝的也是密云水库的水嘛。这调水的沿途住着一百多万农民兄弟呢。
密云水库的水质报告被评为准一类水。屁!从来就没听说过除了一类二类三类以外还有个准一类。明明就是二类水,但是因为二类水不能作为饮用水,结果就出了个准一类。
说白了就那么回事。

主题        白河堡应该不是从官厅调水的吧。探讨一下先。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7-17 07:07:44

-------------------------------------------------------------------------

        主题        李春梅教练制定的户外越野挑战赛 赛前3个月训练计划!
        作者        沧海游龙
        时间        2004-07-19 06:56:57

第一月:(基础期)
每周5堂训练课,两个调整日。
3堂跑步课:内容:15--20公里,要求:平均每公里5分以内。
1堂综合素质训练课:内容:俯卧撑(男20个,女10个);半蹲跳(男20次,女10次);腰腹肌(男40次,女30次);跬跳30米;引体向上(根据能力自定);弓步走50米;交叉跳50次;各乘3组。
周末骑车(50公里以上)或登山训练。

第二月:(适应强化期)
每周六堂训练课,一个调整日。
3堂跑步课:内容:20-25公里,要求:平均每公里4分50以内。后5公里达到19分。
1堂综合素质训练课内容同上。各乘4组。
周六骑车(50公里以上)或登山训练。
周日划船或游泳训练。

第三月:(强化期)
前三周五堂训练课,两个调整日。
2堂跑步课:18-20公里 要求:平均每公里4分45以内。后5公里18分30秒内。
1堂综合素质训练课内容同上。各乘3组。
1堂强度课,内容2000米x4要求:每个达到7分-7分30秒或者1000米x8要求每个达到3分30秒-3分40秒。
1堂骑车课(50公里以上)或划船训练。
第四周3堂训练课,四个调整日。
1堂强度课:2000米x2要求:每个达到6分50秒-7分20秒或者1000米x3要求每个达到3分20秒-3分30秒。
1堂骑车课(30公里-40公里)
1堂跑步课,10公里-15公里要求平均每公里5分30秒-6分。


注意:训练和调整穿插进行。


我喜欢高耸入云的美丽雪山,我热爱长河落日的大漠戈壁,我习惯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骑马奔驰,我崇拜死而不倒的金色胡杨……

主题        我猜这么个练法死的会很早。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7-19 23:27:22

竞技运动员到老了一身伤病、长寿的也少。
这种训练本来就是为了运动成绩,或者说和“人”较劲的,弦蹦的太紧短了就歇菜了。而且每个人的先天条件不同,运动员们都是最好的,按他们的标准训练普通人我看是不可能的。

下面的言论纯属呓语,大家随便看看,笑笑就可以了。
我相信一种说法是,人的生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以心跳为例:假设说平常心跳是70次/分,训练时到170次,而训练带来的效果是心脏更强壮,可以降到60次 /分,根据上面这个题设,如果我们每天训练一个小时,获得的效果无疑是正面的,因为在训练中多支出的心跳是(170-70)X60,而收获的是(70- 60)X23X60;倘若你非要泼了命似的跑3个小时,获得的效果恐怕就是负面的了。因为你多付出了(170-70)X60X3,这个数大于你获得的好处 (70-60)X21X60。

主题        关于心跳的说话很耐人寻味
        作者        北黑我谁
        时间        2004-07-20 03:11:29

基本揭示了心肺功能和健康的关系,通过锻炼降低了基础代谢的速度(心跳和呼吸频率),人就更不容易衰老,身体也能保持健康。

按照李教练的强度训练前,大家真的应该做基础代谢能力和心肺功能的测试,没有达到一定水平时按这个计划立马就练残了,信不信由大家吧。

大家也可以自己测一下:
基础心跳、慢跑10分钟后舒服状态的心跳、再激烈运动20-30秒的最高心跳、调整跑测回到前一心跳的时间;
呼吸频率、慢跑10分钟后舒服状态的频率、再激烈运动20-30秒的最高频率、调整跑测回到前一频率的时间;
携氧能力,要在呼吸机上测试,看你的肺的交换效率和红细胞的携氧能力。

根据得到的数据,在每一个阶段训练的总量和密度应该有所不同的。
运动员最高心跳可以轻松达到基础的接近3-4倍(在规定时间内达到并且在规定时间内降下来)时才可以开始练习400米冲刺,就是这个道理――不是我们想练并且成绩在提高就一定是好事情。

不过教练的计划中几乎都是有氧的部分,运动伤害相对不会很大,大家量力而行,运动完感到略有疲惫并且精神放松,应该没有大错。

        主题        关于长跑上瘾和“精神放松”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7-20 10:27:21

长跑会使人上瘾,因为长时间的有氧训练会在大脑中产生足量的脑内啡,这些脑内啡会使人产生欣快感,久而久之对跑步产生上瘾的感觉。
基本上认为,这些脑内啡对人的作用是正面的,不同于使用吗啡的效果,但是这种内啡呔产生的欣快有可能使你忽视身体其它部分发出的告警信号,研究标明,这是很多运动猝死的直接原因。

        主题        关于呼吸的小文章~~~:)
        作者        北黑我谁
        时间        2004-07-20 04:20:19

运动时呼吸的目的是保证在吸气时期望肺泡腔中有更多含氧的新鲜空气,呼气时期望能呼出更多的含二氧化碳的代谢气体。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告诉我们,呼吸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包括各级不能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气道(约150ml),称为解剖无效腔(anatomical dead space),另一部分是由6~7亿个肺泡形成的、能进行气体交换的肺泡腔。由于解剖无效腔的存在,每次吸入的新鲜空气不能都达到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因此要计算出真正有效的、交换的气体,应以进入肺泡腔的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为准,或者说吸入的新鲜空气应当减去解剖无效腔这一部分气体,才是真正有效的要交换的气体,深呼吸能吸入肺泡腔中更多有效的新鲜空气,而表浅的呼吸只能使肺泡通气量减少,气体交换量下降,氧吸入减少,造成运动着的人体更多的负氧。那么强调运动时的深呼吸,以偏重深吸气好还是以偏重深呼气好?当吸进的有效肺泡气一定时,肺泡腔中空气新鲜率的大小,则取决于呼气末或吸气前肺泡腔中原有的气体,这个气体量称之为功能余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功能余气量越少,再吸入新鲜空气进肺泡腔,使得肺泡腔中的气体新鲜率提高,氧供应也就充足。运动中有效减少肺泡腔内功能余气的方法是尽可能地做深呼气(有时也叫做深吐气)动作。所以,运动时(特别是在感到呼吸困难、缺氧严重的情况下),采用有节奏的深呼气比深吸气更有助于提高肺泡腔中新鲜气体的含量,增强运动过程中人体抗缺氧能力。

  例如:跑步或游泳时,常常会有一段过程人感到特别的难受,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动作失调、情绪低落,形成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身体呼吸循环功能不适应身体的剧烈运动,造成体内的缺氧,缺氧情况下代谢所产生大量酸性物的堆积和堵塞,迫使人体运动能力的下降,并产生疲劳感,以上出现的现象也叫做“极点”现象。有效克服或缓解这一“极点”现象的呼吸方法是:为吸入更多的新鲜空气,提高吸氧量,在保持有节奏地深呼吸的基础上,更应着重深呼气(深吐气)。

  游泳时的正确呼吸应该是在水中作深呼气,将气吐尽,然后再抬头出水面作吸气。

  此外,深呼吸会使呼吸频率次数减少,从而避免了由于自身呼吸肌肉收缩的能量和氧气过多消耗,使呼吸变得更为经济、更为有效。
**********************************************************

这就是爬山时唱上一段会让你走得更快的原因――强制深呼气。

腹式呼吸的锻炼也能使呼吸能力大幅提高,锻炼的方法很简单,睡觉前练习也能有好效果:呼气时放松,吸气时收腹,好像与正常习惯相反,其实更符合生理构造,坚持练一阵子跑步就会轻松得多。

不过俺只是纸上谈兵啊,自己跑起来是很不行的,因此以上内容信不信由你~~~:)

俺给自己找的理由是小时候短跑训练太多,腿部肌群属于短粗型的(反之就很容易),不适合耐力运动,而且几乎不能改造成纤细型的,至今大腿围1尺8(体重已经降到标准的75Kg了),万米最好成绩就是本月初的50分钟~~~汗,,,继续锻炼。

        主题        正确的呼吸方式能动员更多的肺泡
        作者        roof
        时间        2004-07-20 05:22:21

北黑说的太复杂,我简单扼要概括一下.
这其实就是运动员和普通人在呼吸系统方面的差别.
经常运动的人的呼吸肌也更强大.呼出废气也更多,肌肉酸涨就是供氧不足,乳酸堆积,产生氧债的直接表现.不管是胸式呼吸还是腹式呼吸,主要要和自己的跑步频率合拍.
纠正一下,"短跑训练太多,腿部肌群属于短粗型的"应该是短跑运动员的肌肉类型快肌多于慢肌,这是运动生理的内容,常用于选材.

        主题        肺泡是有寿命的,很多组织细胞都是类似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7-20 10:38:21

医学研究标明,肺泡细胞从人诞生开始到死亡,可以分裂25?27?次;类似的,心肌细胞和神经元细胞不分裂(有最新的研究说观察到神经元细胞分裂,尚不能确认真假);而真皮层的细胞可以无限制次数的分裂,等等。这种现象也是现代科学研究生命或寿命方面问题的重要基础之一。
剧烈的有氧运动对肺泡的影响到底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恐怕还不能下轻易下断言。

竞技运动对运动员的影响到底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我不好说;不过对普通人的影响,我借用一个笑话来表达下自己的观点:
有人问一位足球教练说,足球运动的本质是什么,他回答说“我认为足球是这样一种运动:22个需要休息的人在场上玩命的奔跑,而50000个需要运动的人却坐在那里旁观”。

-------------------------------------------------------------------------

主题        关于24说毒虫盗链这种行为的看法
        作者        ^^陶陶^^
        时间        2004-07-20 21:09:59

我不知道24是干吗的,是否有这种权利,但是这种行为我觉得不好。相信大多数人还是希望两个绿野保持一种友好的关系,这样有利于info,有利于各个驴子。不允许org链接info的文章,其作用会让二者更加难以相容。
希望你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在建设版公开声明。
每个绿野的驴子都不应该做损害绿野的勾当。

主题        希望你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在建设版公开声明。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7-20 23:23:11

-------------------------------------------------------------------------

        主题        BELT型头灯的终结者??---AA(5#)锂性干电池
        作者        kowin
        时间        2004-07-23 23:32:01

以前就在网上见过,但在广州寻找了很长时间未果。最近惊喜地发现在天河城吉之岛有售!
厂家提供的资料显示:

1、锂电池净重只有15克,比碱性电池(同一品牌,劲量。下同)轻了8克,重量减轻30%;

2、电量比碱性电池提高300%;

3、能在-40度---60度正常使用!!

由于使用了非水基电解液(not have a water-based electrolyte)技术,锂电池具备良好的低温使用性能,更适合用于极限寒冷环境,例如雪山的攀登。由于它的出现,我已不打算再添置BELT型的头灯。

其次由于相比碱性电池,锂电池还具备重量轻,电量高等优点,能有效减轻负重。当然,在减轻你背包负荷的同时,也会大幅减轻你钱包的负荷----目前在广州的售价是55元/对,TMD简直是抢人!!看来尤其适合一众高收入人士使用。 呵呵。。。
在香港的价格为HK$30/对。

        主题        li的干电池实在是太贵了(我觉得碱电池都有点贵),要是有能充放电次数多一点的充电倒是可以考虑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7-23 23:56:55

-------------------------------------------------------------------------

        主题        into thin air的气象异常(转自新浪)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7-24 02:30:30

发现之旅:登山队员命断珠峰,是因为天塌了

--------------------------------------------------------------------------------

http://www.sina.com.cn 2004/07/22 14:36 羊城晚报

  作者:杨志达

  我国古代早有“天塌地陷”之说,其中“地陷”确实看到不少,而“天塌”是否发生过呢?

  最近,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物理学家莫瑞指出,在1996年,有8名登山队员之所以命断
珠穆朗玛峰,正是因为“天塌下来了”。人们自然会问,天塌下来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在事故发生的当天,天气本来很平静,后来才出现了风暴。这是因为大气的同温层突然沉降到了珠峰的顶上。通常来说,8848米高的珠峰是低于同温层的,但在那年的5月10日,突然有两股非常快速的气流掠过峰顶,从而使得同温层快速下沉,压力和氧气水平也相应发生急剧下降,这相当珠峰又升高了几百米。

  正是由于同温层的突然快速塌落,致使氧气和压力急剧减少,使得登山队员不能适应这一对生命不利的快速变化而死亡。

  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1998年也发生了一起类似事件。珠峰峰顶附近的一个临时气象站记录到气压突然出现16毫巴的下降。在空气极为稀薄的珠峰,气压出现这样明显的下降是非常严重的事件,它相当于一下子将珠峰升高了500米,而在极短时间内就将登山者能呼吸的氧气剥夺了14%。

  (编辑:琪琪)


-------------------------------------------------------------------------

主题        关于BP包,请问
        作者        simple
        时间        2004-07-23 23:40:21

BP包有很多系列,不同系列,好像价位也差异很大
能否哪位老大帮着解答一下
这些系列的比较以及价位的差异

多谢

        主题        有两种背负系统!1为CR背负适合徒步和穿越!2为TCS钛合金背负适合登山!TCS的比较贵!
        作者        流鼻涕info
        时间        2004-07-24 00:23:17

        主题        这个说法不准确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7-24 05:46:39

CR适合轻到中量级的背包,TCS适合中到重量级的背包。
登山不见得比徒步和穿越背的多。我自己登山(2-3天5000米技术山峰)背BP的Rock38,标称38升。而很多朋友在周末的徒步活动中,经常背70-90升的fb物资。

-------------------------------------------------------------------------

        主题        感觉以现在中双不如以前了,北京的户外店越来越来烂了
        作者        kevinwell
        时间        2004-07-23 06:50:16

以前中双等店经常有抓出来的货,便宜,虽说不一定特别好,但来路比较正,东西比较有水准。现在中双,三夫等有很多杂牌的东西,还出自己品牌的东西,深圳的户外比如火狐狸什么的虽然比较贵但一直很正

        主题        上次去桑温特东店买登山杖差点为了砍价跟看门的老头打起来.
        作者        Glay
        时间        2004-07-23 10:16:55

本来买东西砍价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可是桑温特东店的看门老头嘴里还不干不净的(操这个操那个的乱说),不是看他一把年纪加上店里正有MM选东东我真想给他几句.最郁闷的是:由于第二天就要去小五台了,没办法最后还是买了.桑温特西店也许是刚开张不久的原故,服务态度还算可以.

        主题        桑温特的老头是北京典型的老大爷一种,这店一般只打85折,以为自己nb
        作者        kevinwell
        时间        2004-07-23 11:09:22

觉得自己nb的店,

        主题        桑温特是派格、garmont等品牌的北京总代理
        作者        !单飞
        时间        2004-07-23 22:49:48

还有自己的品牌camper,想不牛也不行啊

主题        户外产品有那么多品牌,现在是买方市场,他有什么可牛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7-24 05:57:58

BP是不错的东西,虽然很多朋友声称跟自己的O、G什么的没法比,但是我觉得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水平还没有到需要装备来提高的地步。反过来说,我觉得现在很多仿造的品牌,比如ACME全线仿BP的东西,价格只有一半不到,BP要再这么NB,就没什么活路了。
ACME的重量轻,料子肯定不如BP结实,不过一般周末用用,使上个几年不会有问题的。

-------------------------------------------------------------------------

主题        问个问题:关于高山靴的
        作者        lascar
        时间        2004-08-21 22:29:34

看上这款了,有人用过么?感觉怎么样?
或者哪位给推荐一款子即用过感觉性价比不错的高山靴
谢谢
Lhotse 高山靴
品牌: LA SPORTIVA
产地: 意大利
颜色:
重量: 2100 g
类别: 高山靴 PLASTIC BOOTS
用途: 登山, 攀冰等运动
特点: 2004改进升级款皮面登山靴,比老款增加了新的侧向稳定片和后部类踝关节结构,配合Gore GTX Duratherm保温内衬和强化鞋面,采用La Sportiva独有的MPE防滑外底,可安装卡式冰爪,使之更适合冬季登山,满足阿尔卑斯式混合地形和中等海拔冰雪环境攀登的需要

        主题        价格如何?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8-23 14:10:56

在LaSportiva的产品线里,这款是定位为高海拔登山的。
样子比较漂亮,比圆头圆脑的NepalExtreme好看。因为它的鞋型比较技术化,所以岩石和冰壁路线的性能应该更好。
就是不知道价格如何,估计不便宜。
另外最初的Lhotse的脚踝部位的“铰链”有点问题,受到用户的诟病,新款应该已经是改进过的了。

        主题        皮的MountaineeringBoot还是Boreal的G-I比较好
        作者        黄金狮子
        时间        2004-08-23 18:28:14

全雪套型的G-I更是不错

主题        那个G1评价不怎么样。倒是和他设计思路一致的Salomon Themo评价不错。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8-24 16:31:48

-------------------------------------------------------------------------

主题        呵呵。。。个人认为24的投诉有点无聊和可笑。。。
        作者        肥狼
        时间        2004-08-20 15:52:55

说句老实话。。不过是借鉴了一下您的攻略,有什么大不了的??


如果是转帖,只要注明了出处个人认为就没什么;如果是直接链接到ORG就更没什么了。。。毒虫不过是做了个目录方便大家查阅而已。。。就象告诉大家在某本杂志第几期第几页上有去哪里的攻略。。。盗您什么了??叫人家删了链接不如您自己在ORG删了自己的帖子直接。。。只不过那就少了做秀的材料了。。。


说句老实话,如果不是毒虫链接,是别人转帖的您又能怎么样??。。。


呵呵。。别没事儿找事儿了。。要不我去INFO转帖一下您的帖子,再叫毒虫在INFO索引一下,您看怎么样??要不我先自己做个网页。。。先转帖一下您的大作。。在INFO再转帖我自己网页上的转帖您看怎么样??。。天下文章一大抄,把您的文章改头换面也不是什么难事吧。。。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值当费那么大的力气。。


毒虫既然是INFO和ORG两边攻略版的斑竹,相信只要是他觉得对大家出行有用的东西,不管是ORG还是INFO的文章,他都会收录的,并发在两边的版上,这也算是一碗水端平吧。。我没看出来怎么不妥当。。


劝您省省吧。。。别自寻烦恼了。。。做人应该大气点儿。。。老爷们儿就做点儿老爷们儿的事情。。。


想起《手机》里那句经典台词――为人要厚道。。。共勉。。。

        主题        你没事吧,盗版有理学说又多了你一个支持者
        作者        24
        时间        2004-08-20 20:30:34

著作者有拒绝发表和转载的权利,建议你学习学习相关法规。虽然很久以前的帖子,没办法缺乏公理的现状面前,打击盗版行为确实不易呀。

不想叫别人转载和连接自己的文章,署自己的名字也无聊和可笑?您了真爷们。您了真共勉还真好了--做人要厚道

主题        hehe。。您是真落伍。。还是假道学。。
        作者        肥狼
        时间        2004-08-23 11:32:24

查查您电脑里的东西,有没有网上下载的MP3和电影??有没有下载的图片??有没有免费下载的文章??


?%是您原创的??有多少您付了知识产权费用的??有多少是所谓正版的??估计您计算机装的系统都是倒版的吧??


网络上通行的规则就是――免费和共享。。


这不禁叫我想起了《圣经》里马太福音第十八章里那个23――34节《恶仆》的比喻。。。
18:23 天 国 好 像 一 个 王 , 要 和 他 仆 人 算 账 。
18:24 才 算 的 时 候 , 有 人 带 了 一 个 欠 一 千 万 银 子 的 来 。
18:25 因 为 他 没 有 偿 还 之 物 , 主 人 吩 咐 把 他
作者: 科友影业    时间: 2005-1-12 09:51
标题: Kristian生前文集第五部分(lvye.org)/part 16
        主题        有人用过“露营袋”吗?这东西能取代帐篷吗?
        作者        四重奏
        时间        2004-09-06 00:59:06

如果它能取代帐篷,背包里减轻许多分量,岂不是很好?

http://www.snowwolf.com.cn/cpjj1-2.htm

        主题        告诉你这个“店”的底细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9-06 10:11:49

它的所有的产品图片全都是盗版的世界各大知名厂商的网站资料,我们甚至怀疑它根本就没有正经的店铺或产品。

主题        楼上的注意,不要随口胡说,这是中国新一代品牌,从做工到质量都非常的好,图片没有一个冒用的,都是
        作者        大蛇
        时间        2004-09-06 11:26:47

它自己的产品,不信可以去看,我可以私信告诉你地址,说这些话可以说我有私心,因为我认识这个品牌老总,厂家在浙江,所有样式都是仿始祖鸟的,但是做工面料都是自己研发的,是国内近年来少有的优质产品,前段时间已经有个队穿他的衣服登顶了“雪山之父”。
质量可以自己比较,东西北京就有,不要想当然的说什么吧,我想既然可以花钱买假货为什么不能支持民族品牌呢?

        主题        你跟我叫板?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9-06 11:43:50

主题        “SDZ-02” 露营袋,抄的是bibler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9-06 11:45:39

主题        “SDZ-03” 露营袋,抄的是TNF的Soloist,我自己就有这一款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9-06 11:46:22

        主题        其它的懒得找了,你自己到TNF,bibler,SD,MSR,等等的网站上自己看吧。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9-06 11:51:34
-------------------------------------------------------------------------

        主题        一个问题
        作者        farmer
        时间        2004-09-06 10:48:40

近日阅圣经下降篇,看其导向手在八字前,想起一教练反复交代双手必须在八字后,否则导向手有可能卷入八字,到底那一个正确或是无所谓呢?另下降时用单绳合乎规范吗(绳长足够)?谢谢

        主题        导向手在下降器上方更复合人的常规习惯。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9-06 11:41:00

双手控制制动端考虑可能是更安全,不存在“手有可能卷入八字”的问题。

-------------------------------------------------------------------------

        主题        9月12日阳台山攀岩计划
        作者        柔软的核桃仁
        时间        2004-09-07 20:03:02

9月12日阳台山攀岩,活动内容是老k培训我一些基本的攀岩常识,爬一条简单的路线。愿意旁听的可报名。
要求同去者应自备攀岩鞋,安全带,头盔等装备,最少也必须有双攀岩鞋。安全带头盔可以借,鞋不太好办了,除非你能穿35码的攀岩鞋。
连老k和我在内,人数不超过6个。有雪山计划的优先。已婚和打算结婚的人士优先。长的不好看的优先。
12日上午10点前颐和园去阳台山的公共汽车站集合(几路待查),请带好吃的午餐,水果,甜点,零食和足够的水,在看别人爬的时候吃。

主题        是346路颐和园站。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9-08 10:20:23

        主题        有学生证的带上,买门票可以半价。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9-09 19:18:16

因为时间比较紧,我们不准备绕远路,直接从景区进去,所以需要买门票,请大家注意。

我都不知道现在城里的公园门票价格了,反正郊县的狂涨,大家作好心理准备

-------------------------------------------------------------------------

        主题        出售二手登山靴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9-09 20:50:49

款式Salomon proRock;
尺码 41.5,适合平时穿40或40.5的人;
购买历史:2002年夏天购于中双,价格¥600;
使用:冬季用过2次小五台,03年春节去四姑娘,主要用于徒步;平时在家里穿着走来走去臭美
成色:只能算半新了,虽然没有任何损坏,鞋底磨损不明显。
转让价格:¥300可善意还价。

介绍:这是Salomon的以重型徒步和轻量登山为目的的靴子。保暖很好,适合春秋冬三季使用;没有说明使用防水衬里,但是我在小五台冬季的深雪里走都没什么问题。鞋底是半硬的,可使用前绑后卡的软式冰爪。靴子的徒步和岩石性能非常出色,鞋底材料叫ContaGrip,在Climbing杂志的某期评测中被誉为抓覆力最好的鞋底之一。脚趾部位包胶,脚跟部位为硬塑料支撑,对鞋面的保护很好。
转让原因:买大了。前几年可挑的鞋子不多,加上这款的性价比不错,我就买下来了,虽然不太合适(当时这双已经是最小号的了)。现在可选的鞋子多了,所以想出手,换点现金买更合适的。

我出手的东西全部都支持试用一段时间,没有新的损坏的情况下,无条件退还。东西只在北京出售,因为可以当面检验。

-------------------------------------------------------------------------

主题        美国推出MIOX便携式水净化器(转:消费日报)
        作者        elwin
        时间        2004-08-31 03:16:39

美国推出MIOX便携式水净化器(转:消费日报)
美国“山地安全研究”公司(MSR)推出MIOX便携式水净化器,只需添加盐和给电池充电就能使有毒物质变得无害。

  这种水净化器是一种令人惊叹的99克重的工具,有克鲁姆利所发明的“魔力标记器”大小。它用水、盐和电池来净化饮用水,其威力足以使最有毒的细菌、病原体和化学药剂失去毒性。


该净化器的操作很容易:1.向净化器(装有一个盐片)里添加几滴水,摇动净化器,然后按动一个按钮。2 .等待来源于一对电池的电力把盐溶液分解成各种成分:钠、氯和臭氧。3.将混合氧化剂溶液倒入未经净化的水中。不出1小时(若怀疑水里含有隐孢子虫,就是 4小时),就可以安全地饮用了。每施用一副MIOX药剂能净化多达1加仑的水。


  该产品由美军在阿富汗进行了现场试验,其体积小到可以塞入背包,用于家庭野营或者到国外旅行。

详细资料:
MSR MIOX 最新科技净水器(与美军陆军共同开发)

主题        广告。该贴子在风版,湖南板块都被删过。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9-09 21:24:57

-------------------------------------------------------------------------

        主题        请教,镀膜的墨镜自己怎么清洗保养?
        作者        风_
        时间        2004-09-10 09:12:03

谢谢

        主题        金鱼洗涤灵+水冲洗,我的蔡司镜片就是这么洗
        作者        dgalex
        时间        2004-09-10 14:37:51

主题        现代的镀膜技术是很强壮的,一般的擦洗不会损伤镀膜。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9-10 18:42:45

-------------------------------------------------------------------------

        主题        Club和Agent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9-10 18:51:10

club可以是完全自助的,也有雇用服务人员的。但是------
基本上Club是不赢利的,它的会员费用只是作为日常开销,比如雇用的人员什么的;Agent是赢利的,它收取的费用除了支出外,一定是有利润结余的。


-------------------------------------------------------------------------

        主题        幕仕塔格归来,转让装备。全部正品,全新或只用过一回,低于5折至7.5折。不卖朋友:)
        作者        美朵
        时间        2004-09-11 21:35:30

清单如下:

Koflach 高山靴,Degre, 欧码7号(美码7.5),购自旗云。只登幕仕塔格时穿过一次

TNF 2004新款滑雪服,男款,小号,购自尼泊尔,加德满都The North Face 专卖店。只登幕仕塔格时穿过一次
TNF Gore-Tex 冲峰衣,购自桑温特。只去尼泊尔时穿过一次
TNF Gore-Tex 冲峰裤,购自桑温特。只去尼泊尔时穿过一次

鸭嘴兽水袋,2升,购自之颠,全新
Petzl 头灯,购自尼泊尔某户外店。只幕仕塔格时用过一次

Shehe全防水雪套,大号,购自四通桥Marmot专卖店。只用幕仕塔格时用过一次
Shehe 防风抓绒衣,女款,小号,购自四通桥Marmot专卖店。只幕仕塔格用过一次
Shehe 加厚抓绒裤,中号。购自四通桥Marmot专卖店。只幕仕塔格用过一次。
Shehe 羽绒裤,中号 ,购自四通桥Marmot专卖店。只幕仕塔格用过一次
Shehe 羽绒脚套,中号,购自四通桥Marmot专卖店。只幕仕塔格用过一次

        主题        Shehe全防水雪套,防水性能,经过我在幕仕塔格大雪的测试,非常好!
        作者        美朵
        时间        2004-09-11 22:28:14

据说这款雪套是Gore-Tex的,只是为了不惹麻烦,才没有贴Gore-Tex的标。看到雪花化成雪珠,丝毫无痕的滚落时,我相信了。
这也是7月登幕峰前买的。只是我穿实在肥了。
Marmot专卖店标价120元,60元转让。

        主题        我要这个,谢谢。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9-12 00:31:13
-------------------------------------------------------------------------

        主题        北灵山一日活动照片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9-12 01:10:08

数码后期作一些简单的处理,慢慢贴上来
http://www.lvye.org/uploads/lvyebb/925825.jpg

主题        下山路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9-13 12:23:52
http://www.lvye.org/uploads/lvyebb/926660.jpg

主题        阳光和云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9-13 12:29:29

作了调整。加深饱和度、微调了一下曲线。
http://www.lvye.org/uploads/lvyebb/926670.jpg

主题        下山队伍和摄影师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9-13 12:35:34
http://www.lvye.org/uploads/lvyebb/926676.jpg

主题        合影部分1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9-13 12:50:26
http://www.lvye.org/uploads/lvyebb/926689.jpg

        主题        合影部分2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9-13 13:03:49
http://www.lvye.org/uploads/lvyebb/926710.jpg

主题        合影部分3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9-13 13:10:06
http://www.lvye.org/uploads/lvyebb/926717.jpg

主题        领队标准照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9-13 13:15:56

其实不是领队。
http://www.lvye.org/uploads/lvyebb/926723.jpg

        主题        这么丑。。。
        作者        柔软的核桃仁
        时间        2004-09-14 00:07:29



主题        这个家伙扮酷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9-13 13:22:15

是俺自己,得意的不行
http://www.lvye.org/uploads/lvyebb/926738.jpg

主题        太黑了。。。
        作者        大霞
        时间        2004-09-14 12:43:44

还是打坐的姿势比较酷~
-------------------------------------------------------------------------

        主题        纠正一个错误观念,登山不能减肥。
        作者        天涯明月刀
        时间        2004-09-16 22:41:38

登山是有氧运动,不能减肥,只能让腿部肌纤维变粗得到一个大粗腿。要是负重还会得到一个大粗腰。

减肥需要无氧运动,尤其是中长跑最后100米的高强度冲刺!拼命呼吸也无法维持机体需要的供氧量,机体会迅速分解脂肪(能量)维持高功率输出,此时机体能量(脂肪)是高度消耗。没看练中长跑的、还有赛狗都是精瘦吗!

纠正另一个错误观念:不是跑步就能减肥,需要有高强度,慢跑没什么用。

只有高强度的无氧运动才能减肥。

主题        胡说八道。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9-21 21:28:31


-------------------------------------------------------------------------

        主题        鉴于小撮版主擅自修改他人签名,并且认为这种方式是正当的,本人认为应当弹劾。
        作者        爱斯基摩人
        时间        2004-09-21 07:50:32

如有联名者,请公开跟贴。
作为版主,应当是执行一种准则,而不是将自己的方式强加他人。如果允许擅自修改他人内容的情况存在,终究有一天可能出现盗用他人名义,而行自己目的的情况发生。
不管是系统管理员还是其他人,从来都是尊重个人权利的。绿野必须坚持最底线的准则。

主题        ――――任何管理都是有成本的――――
        作者        无疆界
        时间        2004-09-21 08:55:23

――――任何管理都是有成本的――――


1、弹劾是一种内部管理行为,提请弹劾应以网站现行规则为依据,而不是个人的感觉、甚至不应是公认的社会规则。
当初提请弹劾阿吉被否决,即属于虽有失误但未触犯规则的情况;目前小撮的行为明显属于《绿野网站版主管理办法》二、 版主工作3、版主义务中“版主应该遵循版块定位对版块进行管理,对违反本版块规则的帖子进行删除、移动、修改等版主操作”有明文规定可以实施的行为――谈何“将自己的方式强加他人”?
任何管理都是有成本的,包括提请弹劾,必然引起跟贴、辩论、投票、甚至争吵等一系列网上网下的连锁反应,而这样缺乏基本依据的弹劾动议,如果网站不受理显然对网友不尊重,而如果多至缠讼滥讼、无疑是对网站资源包括很多人时间精力的浪费。
如果是普通网友出现这种情况,大家还可尽量解释、互相沟通,但老爱作为绿野现任管理小组成员、很有声望的铁杆――在此冒昧地希望老爱慎重、三思。

2、任何管理都是有成本的,出现当前的争议,其实也属于《绿野网站版主管理办法》中“版主应该遵循版块定位对版块进行管理,对违反本版块规则的帖子进行删除、移动、修改等版主操作”这一条明文规定的成本代价。
一个方法,坚持规则;一个方法,根据变化的需求而修改规则――但在此之前的成本必须支付!――这才是对规则本身最大的尊重!!政府做错事、都应给赔偿,如果一个版主(类似于按照一套规则办事的政府公务员)按照规则作出一些大家不太满意的事情,这只能说明规则需要改进,责任在于绿野管理层这个不特定群体(相当于抽象的政府角色)、而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轻易地推卸给具体公务人员
――其实很多事,均属于发展变化中的矛盾,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的管理水平本来也不会比企业、比政府更加高明,对于一些民间娱乐活动中的冲突与意见,大家完全可以多做沟通、互相理解、不断完善规则、一块贡献智慧,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个人觉得其实都没有必要过分苛责责任、甚至转嫁责任。

3、小撮版主的管理风格明显比达娃、豌豆严细,这本身没有高低对错之分、但应属于对前时围绕苍蝇的过分争议的局面的反正,是符合管理的基本规律与很多网友的需求的。
当然任何管理都是有成本的,达娃、豌豆无为而治的成本是出现围绕苍蝇的过分争议,而小撮严细管理的成本可能就是限制了部分网友的语言个性与风格,所有这些成本其实很多都应是可以预见的、没啥奇怪;但同时也很可能出现管理者个人判断经验与现场状态而造成的“度”的误差、太松了点或太严了点――大家都是成年人,对这样的管理误差、在日常生活中早已习惯了吧:P
具体到这次拉肚子的签名,如果我是版主90%只当好玩罢了,但小撮的个人判断(包括私下沟通的诚意)应该也无可厚非――MUD介绍过各个版版主合作的情况,只要在大的规则之内,不同版主不同的个人判断应属于互相尊重的范畴
――真心希望拉肚子、小撮两位朋友还是私下多沟通、多谅解一下吧,别让这么多朋友、别让ORG再陪着你们多付出成本啦

        主题        在建设版,应当认为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作者        爱斯基摩人
        时间        2004-09-21 09:30:59

我不认为声望在绿野有什么用处。绿野是聚集一些有同等爱好的人而已,做事只有让多数人认可,才是合理的。
其实,所谓的成本是必须的。如果只是为了维持一个局面,而谦让是没有必要的。

        主题        可笑~
        作者        mad_dog
        时间        2004-09-21 20:59:59

当年老k可是教训过我,说绿野就是他们的绿野

您哪里去了?

主题        我要是说错了,你举这个例子就没意义;我要是说对了,你还不赶紧找个旮旯蹲着去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9-21 21:41:30

瞎搀和什么、

我最讨厌别人拿我说事。哈哈。

-------------------------------------------------------------------------

主题         请问成都的朋友,现在在茶店子买日隆四姑娘山的车票是否需要提前预定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09-22 10:16:10

我们计划25日晚到成都,26早出发,发车前直接买票还来得及吗?


-------------------------------------------------------------------------

主题        高山给氧流量要到多少才有用? 3升/分?
        作者        farmer
        时间        2004-09-29 16:42:26

        主题        好像现在在珠峰上,最后用氧是2l/m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0-10 15:57:02

一瓶400压力、2升的氧气,可以支持400分钟,就是6
个多小时

-------------------------------------------------------------------------

主题        绿野爬的是二干子山
        作者        天涯明月刀
        时间        2004-10-07 20:05:22

绿野爬的是二干子山


人员构成:没有运动背景的城市娇嫩体质人群

特点:幼稚、无知、神经、一时热情、自高自大(其实是自卑的心理反射)

专业素质:连起码的运动常识都不懂,用屁股指挥脑袋登山。笑话多多。

登山水平:幼儿园水平
在国内业余登山界是否拥有业界地位的标志:是否拥有一支半专业登山队,安全登顶过几座半专业山峰;在全国业余户外比赛入围前3名。
用西安一位业余登山爱好者在网上的话:你们首都的户外族烧装备耍酷挺在行,可登山竞技水平用你们北京话说叫:“太面!”
绿野02年参加全国业余户外邀请赛仅获第7名(参赛队14支),足见水平有多高!

每每登山状况:
上山速度慢腾腾象蜗牛爬!心肺输出功率低下,满足不了向肌体输氧功能,对于别人还是相对轻松的有氧运动绿野猛驴们却早已进入痛苦地无氧运动状态,需要停下来 N次喘个不止才能维持向已透支的肌体补氧。登山体能如此差劲!这还是在京郊低海拔的表现,若到了西北高海拔缺氧地区情况可想而知?

上山所表现的是体能差劲、竞技水平业余。而下山表现的则是无知----自残膝盖比谁都专业!!!上山时体能差劲慢腾腾,下山不需要体能了终于有机会表现速度了!可以尽情地飚速了!用屁股指挥脑袋本性表现无疑。

下山速度越快膝盖遭受的冲击力就越大,绿野一位已经被残废掉膝盖的GG到北医三院运动损伤科就疹专家告之:快速下山膝盖遭受的冲击力约是自身体重的5倍。如果按人均60公斤+负重20公斤=80公斤,1000米的山峰每下降1米需要迈2步计算,那么膝盖将遭受2000次400公斤(接近半吨)的打击!结果能不残废吗!?绿野竟然还有以超负重表现自己有多牛,以超负重猛砸自己膝盖的白痴!

另1被残废掉膝盖的绿野MM到3院就医时被告之:膝盖内XX软骨损伤,关节囊积水。

绿野另1较著名领队私下承认:自己的膝盖早已残废,绿野大多数领队的膝盖也已经残废掉了。

参加绿野10次以上活动的还有几副好膝盖?

那些已经残废掉的膝盖转动时会发出咯嘣咯嘣的声音,如果自行车的前后轴发出咯嘣咯嘣的声音,意味着什么?

专业登山运动员要是照绿野的二干子爬法登山,双腿早被锯掉了!!!


奉劝无知、幼稚、自以为是,自称老驴、猛驴的人们,请不要残害无辜新人们的膝盖,这是犯罪!甚至有的新人第1次参加绿野活动,膝盖就被你们残废掉了!

另外下山速度越快前脚落地支撑的响应时间就越短,容易损伤脚踝,失足翻下山的概率也在增大。

所以,结论其实都不用我说(连爬香山的老太太们都知道):下山千万要慢!要小心!下山猛跑地野驴都是专业自残高手!是白痴!是用屁股指挥脑袋登山的二干子典范!有本事上山时表现速度!!!

绿野最著名的二干子是“大成子”,最瘪三地二干子是“tina”

告诉新人们老驴、猛驴、野驴是什么?就是二干子爬山!用屁股指挥脑袋爬山!


希望本帖能挽救50副将被残废掉的无辜新人膝盖。

今天就先敲到这里,绿野二干子爬山的笑话还多着呢!

        主题        下山速度太快、方式错误确实会对膝盖造成伤害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0-10 16:11:35

不过原作者的很多说法也欠缺科学依据,比如“快速下山膝盖遭受的冲击力约是自身体重的5倍”,等等

-------------------------------------------------------------------------

        主题        天气冷了,继续攀岩,是不是带个无指手套要好点?
        作者        福尔马林
        时间        2004-10-08 11:14:54

有没有什么可推荐的?

主题        为啥天冷时,好多国外抱石的高手,不爬的时候穿着羽绒服,爬的时候也不戴手套?
        作者        天蓝色
        时间        2004-10-09 12:27:08



爬山时让背包成为身体的一部分,生活中让锻炼成为一种习惯。
在漫漫煎熬中享受痛苦带来的快乐.

主题        说的对,适当的低温有助于更好的发挥攀登能力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0-10 16:33:19

但是前提条件是“适当的”。
低温有助于攀岩鞋的橡胶发挥更大的摩擦力,并且温度较低的岩石有助于冷却手指和手掌的皮肤温度,可以发挥更大的抓握力。
但是温度太低的话,肌肉容易紧张,并且手指的感觉也开始变迟钝,由于低温影响对疼痛的感觉,可能导致受伤而不自知。

-------------------------------------------------------------------------

主题        高山靴裂开了怎么补?
        作者        福尔马林
        时间        2004-10-08 10:54:22

我的koflach para

外靴前面脚趾处塑料开裂。估计是雪坡踢台阶踢到石头造成的。

内靴后面、脚脖子处皮子开裂,里面的泡沫都出来了。估计是负重行走脚踝处支撑力太大,崩了。

奇怪这高山靴好像不太禁穿,大家有没有类似经验,能不能补啊?

        主题        我的para内靴也和你的一样开口了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0-10 16:38:02

因为内靴的鞋带系的比较紧,小腿肚子又总是不停的活动,所以就把内靴上沿的部分搞开了。我准备衬块皮子自己缝上。
外靴的问题应该是属于质量问题,一般来说,再怎么使,外靴也是不应该损坏的,建议你拿到经销商那里,看他们怎么处理。实在不行就直接给koflach写信。

-------------------------------------------------------------------------

主题        请教以下哪款鞋更适合冬季的小五台?
        作者        行无际*
        时间        2004-10-02 22:34:53

GARMONT Force Nubuk Gtx
http://www.sanfo.com.cn/hwyp/product/ProductInfoPage.asp?VID=1599

MONTRAIL TORRE GTX 徒步鞋
http://www.sanfo.com.cn/hwyp/product/ProductInfoPage.asp?VID=1286

LA SPORTIVA Tibet登山鞋
http://www.sanfo.com.cn/hwyp/product/ProductInfoPage.asp?VID=231

主题        都不适合,顶多算个3季半的中量徒步鞋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0-12 11:07:21

冬季小五台建议用高山靴或重型徒步鞋

-------------------------------------------------------------------------

        主题        关于对小撮斑竹的弹劾提案表决结果的说明
        作者        紫瞳
        时间        2004-10-12 10:43:25

截至管理小组换届之日(2004-09-25),收到有效投票3张,门神未投票应视为弃权(老赵28日投票时已卸任),投票结果为2票同意1票弃权1票无效1票同弃权。

根据《管理小组工作方式》中关于表决制度之相关规则:投票结果采用简单多数的统计方法。当同意票多于或者等于反对票时,提案通过。对有备选项的提案,当某两备选项得票相同时,则原提案者支持的备选项获得通过
本次表决通过。

本结果为上届管理小组的表决结果。表决过程中可以发现目前的规则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新一届管理小组及铁杆如有不同意见,可以在茶社继续讨论。

        主题        反对,看看建设版,城南脏兮兮的丑陋脸孔让我们作呕。 而且一共只有三张票的事实,也让人相信绿野已经失去了公正!
        作者        蓝城木鱼
        时间        2004-10-12 11:56:41

        主题        这句比蓝城靠谱。不过,你呀,伪小人一个!
        作者        城南
        时间        2004-10-12 12:59:58

总摆出一副清高正义的面孔却又胡搅蛮缠极尽恶毒之词,鄙视杜牧却又言称自己好色,这年头装大尾巴狼的挺多的,你算是其中一条~~~
莫激动莫生气,您的应激系统过于灵敏,以至于您所要表现的大男人气度经常一不小心转变成妇人撒泼的骄蛮样。
蓝城还等着您建设呐,注意自己的形象,别让煤体看见您在一个叫绿野的网站的建设版被人把大尾巴给揪出来。

        主题        点评的满形象。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0-12 13:07:07

不过也满刻薄的,哈哈哈哈和

-------------------------------------------------------------------------

主题        推荐一篇好文章:今年K2登山队的协作写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0-13 12:23:23

http://bbs.sports.sohu.com/read_art_sub.php?b=wxfg&a=2220&allchildnum=8


-------------------------------------------------------------------------

        主题        为什么“事逼”是必要的(转贴一些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献)
        作者        小撮
        时间        2004-10-13 15:20:01

在一个跟贴中,我尊敬的朋友kristian用“事逼”一词对我加以形容。可惜这个贴子已经不见了(想必是他自己认为不妥,删除了)。其实,我很高兴,找到这样一个契机来表达我对“事逼”这一为人处世风格的看法,如果“事逼”就是指认真、精细、严谨的话。我愿意引用前人的精彩文字来说明,为什么“事逼”是公正、有效率的社会生活所必要的,也是中华民族目前所最缺乏的。

        主题        说脏话我道歉,呵呵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0-13 21:32:15

今天上午在办公楼里蹲厕所,下面是个小学校的操场,少先队员们在操场上举行不知什么活动。总之是冠冕堂皇的一堆辞藻充斥了我的耳朵,什么“礼仪之邦”“5000年的文明”“未来的主人翁”什么的,想想自己小时候也被灌输的这些谎言,顿时拉巴巴的快感都没有了。

-------------------------------------------------------------------------

主题        器械的“坠落和猛烈冲撞”有无标准?
        作者        anthony
        时间        2004-10-26 14:15:16

比如坠落的高度。

“在一次猛烈的坠落或冲撞后(器械的掉下或受砸),这器械就不应该再使用。某种变形会限制其运作,或者不可见的内部断裂会减小它的牢度。遇有疑问请不吝与PETZL联系。”--- PETZL对个人保护装置(PPE)的声明。

        主题        复杂结构的东东比如grigri不好说,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0-26 14:53:04

结构简单没有活动部件的一般只要外表没有肉眼可见的裂缝,一般不影响使用。
原来有说法说金属器械碰撞或坠落后就不能再使用了,后来根据很多攀登者的实践检验,一般都没有问题。
上面petzl的说辞,不排除有推销的成份在里面。
我的Grigri摔过,ATC是捡的,现在还活的好好的,哈哈

-------------------------------------------------------------------------

主题        辞去绿野一切管理职务:铁杆、计划版版主、账号管理员
        作者        mudplayer
        时间        2004-10-26 03:01:17

其中账号管理员这个职务是在绿野换版时作为技术人员由拉肚子直接授予的,以帮着解决大量id账号不能登陆的问题。另外紫瞳曾在小五台走丢人时临时授予我论坛管理员权限以处理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至国庆回家前自己去掉这个权限,其间我曾越权使用过,就是增加了铁杆版的几个置顶贴。

详细解释我辞职的原因:
最早有辞职念头是在弹劾豌豆时,豌豆在铁杆版逼迫广州铁杆做所谓的表态而拿不出证据来,是我弹劾她的直接原因。另外豌豆近期来的表现实在让我寒心: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在建设版滥骂以搞臭建设版,再把责任推到建设版版主身上以证明现版主无能管理小组失误,此为无德。在遭到我弹劾后,不顾阿尔金的众多队友还在绿野,就对我进行造谣中伤,此为不智。我耻于与这样的人同为铁杆,如果弹劾不成功,我是一定要辞去铁杆的。现在弹劾已经通过,我仍忍不住要说几句:那些认为该劝告的朋友,你们认为劝告有效吗,到现在你们看见她有悔过的意思吗?那些认为责任在建设版版主和铁杆版版主的人,你们看了我在维护版答mef的贴子后还这么认为吗,难道我们可以规定版主注意言行,却可以放任铁杆?
不过我没有对外流露这个意思以避免影响铁杆投票,我不会拿辞职来做要挟,更不会私下去游说投票,借用白猫的话,我也要借此来衡量铁杆的水准。

使我决定辞职的是另一件事。某些人“分析”出了一个阴谋:说小撮和无疆界勾结阴谋分离绿野。他们偷看了小撮和无疆界的私信,再进一步看了和这两人有私信往来的所有人的私信。当他们偷看了我的私信并向我“调查”信件内容时,我惊呆了。我的私信没有什么秘密,但这种打着正义的旗号,不经我同意就看我私信的行为,让我感到耻辱,从那一刻起我决定,不管弹劾是什么结果,我都将辞职。说起来我有些自食其果,我以前还曾为这种行为辩护过。绿野分家已两年,还打着“阶级斗争”的旗号行“秘密警察”事,我不知道他们是真的爱护绿野呢还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但我知道,不管他们的出发点如何,这种行为对绿野的发展有害无益。
从那时起我不再上绿野,只等着今天结束我的弹劾提案后辞职。其间第一个知道我有辞职意向的是小撮,他想和我讨论雁初飞的事,我告诉他我没兴趣没时间了。第二个知道的是榴莲儿,我和她讨论家庭问题时一并告知她的,这时我知道小撮向她私信询问过。第三个知道的是杜邦,他周六给我打电话要我看他的贴子,我明确告诉他我将在周一辞职。周日我取照片时碰到兔爷,他问我辞职的事,说有人给他打电话了。我猜是有人偷看了小撮和榴莲儿的私信,并将此事大为传播。


离别时对绿野里的朋友说几句:
to众多领队和猛驴:你们若只是喜欢爬山,那就尽情享受。如果有兴趣有余力关注绿野管理,请做两件事:一是申请计划版版主,我认为活动是绿野的基础,建设版再怎么乱,只要计划版不乱就行。二是申请铁杆,老铁杆越来越象政府官员,只有加入足够数量的新铁杆才能改变。

to 晨峰:谢谢你对我的信任和支持。若换到现在我申请建设版版主恐怕也会被某些人认为是有野心有阴谋了。很抱歉,建立规则体系时和你沟通不够,把铁杆变成了现在的权力机构。我反思规则失效的原因就是没有监督机制,自我净化的方式需要整体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和认同水准。以后可能的话,在实名制的基础上建立监督体制可以完善现有规则。另外,如何有效的限制技术人员私自利用技术手段来干涉绿野管理,将是绿野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必要时可以考虑聘请专职的技术人员。今年滑雪再见。

to阿森:我一直都是个感性的人,不管是活动中还是网络上。我有个观点和你不同,我认为绿野可以缺少任何一个人,唯独不能缺少正义。

to天秤:虽然你的贴子一度让我陷入被动,但我真心感谢你的贴子。今年年初滑雪时我偶然知道了你是谁,我很高兴,却一直没有机会向你当面道谢,虽然我们经常见面。

to也曾:很遗憾我们越来越无法进行讨论,不过有件事我要告诉你,虽然可能你已知道:我很早以前就接受了先锋的道歉,很高兴他成为了一位好领队。

to无疆界:你申请建设版版主时我曾反对,我现在仍然反对。

我辞职后,不会象某位铁杆那样,在坚决辞职后又私下打电话请技术员恢复权限,却始终没勇气收回辞呈。请大家不要给我私信,因为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看我的私信。我半年内将不会在建设版发言,如果mudplayer这个id在建设版发言了,那一定是有人冒用了我的账号。

        主题        走了好,赶紧过点正常人的生活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0-26 15:18:25

千万别在是非里搅和了,你的头脑简单,搅不明白的。

我强烈抗议绿野干扰人的正常生活。哈哈

-------------------------------------------------------------------------

        主题        在山版发捐款帖子也删,是公报私仇吗?
        作者        豌豆
        时间        2004-10-26 15:55:43

绿野的恶心人还真多。山版的最后一帖

        主题        :-)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0-26 16:27:50

看了下大豆的意见,好像是不太合适啊。
再说常来这里的人都扣门的紧,在这个板子募捐的效率很低啊。

-------------------------------------------------------------------------

        主题        我来说一下沟通方式,欢迎大家看完后拍砖
        作者        无头苍蝇
        时间        2004-10-27 16:22:21

第一个问题是网络生活和现实生活:

网络生活是一个虚的世界,与现实生活是不一样的;这点我理解,正如在别的BBS上,所以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就采用了网络上常用的方法:发私信、跟贴啊什么的,在这种BBS上的常客不会留下什么别的联系方式,见面的可能性就更小了,不过现在也有一些BBS组织网友见面的,但必意是小数,争的无非是一些相左的思想而已,正因为这种不见面、不通话,仅通过ID发言的这种形式存在,反以有很多ID在网上表现和网下表现完全不一样,在BBS上玩多了人,大多是这样,因此开成了一个观念:网络就是网络,网上的问题网上解决,不能拿到网下来解决。我很赞同这个观点

ORG是个BBS,它与别的BBS是不是一样呢?对这个问题可能各人都有不同的回答,我就我个人而言说说自已的看法:

我认为首先这ORG是个BBS,这无可置否的,但这个BBS已将网络生活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了,并且这个BBS更站在了现实生活这一边。为什么这么说呢,通过这个BBS,不但让大多数人走在了一起,而且其目的就是让更多更陌生的人走在一起,这就超出了通常所说的网络生活的BBS的功能了。ORG这个 BBS现在只不过是一个通过网络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人相识相熟,在我看来,他不再是一个网络生活的BBS,而是一个现实生活的沟通平台,有如一个俱乐部的作用。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看待网友冲突

在通常的BBS上,基本上分成好几班啦,为了说明自已的观点而发贴子,不会采取别的方式;有个朋友给我讲过一个笑话:说他老婆和他在一个论坛上吵了二年,不相上下,有一天他败了,他老婆胜了,回到家很高兴,在床上睡觉的时候还不忘吹自已如何如何打败对手的,这老先生感觉很熟悉,问他老婆所在的论坛和ID,这才发现了秘密。这种情况只能是网上问题网上解决了。
这么做有几点好处:一是活动论坛,增加论坛人气;二是因为不要如现实生中负责而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三是可以做一个网络生活中的英雄,满足一下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东西。

现在说说ORG,
我认为有这么几点:
一、ORG是更趣向于现实生活的一个BBS,
二、可用的硬件资源并不是很丰富;
三、争吵的大多数问题不是个人理念上的问题,更多是牵涉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且不是一些有关BBS的大问题,更多的是个别人之间的问题。我感觉在有关系到ORG的大问题上,大家都是很团结的,没有什么过多的争吵。

如果上述成立,对于发生的争吵应采取什么方式来解决?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进行网友之间的沟通

按通常的网络礼节是网上问题网上解决,网上解决无非是跟贴,发邮件、发私信吧
我们来看看在ORG上这样做是不是很合适:

先说跟贴:跟贴的这种方式在通常的BBS中是个常用的方式,主要是想说出自已的观点而得到别人的认可,还者说出自已的不满来得到别人的同情,往往会招来一大堆同情或不同情,支持或反对的贴子,这样做很容易将一件小事变成大事,而结果是往往发贴者要表达的意思没有了,在跟贴中又产生了新的观点和分岐,这就需要更多的资源,更强有力的管理手段才能控制得住最后局势。这种情况在ORG是不是最可取呢?

再就私信或邮件:有个时效问题,这个很私密性,不会产生太大的波动,再就有个内容的讨论的局限性,这点在ORG应是很好用的

还有就是电话沟通:这是大家反应最多的一个问题,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反对电话沟通,我个人认为电话沟通是最直接的,最方便的,最简单的,这样避免了跟贴占用资源、问题扩大化和不好之处,也解决了私信时效、内容的不足,唯一不好的是,就是付点点电话费啦,大家都知道,电话说明一个问题远比跟贴说明一个问题要简单得多。

最后一个是见面,这每周四一见的形式也说明了这点,但见面所用的时间和精力会更多,相对电话来说。。。

上面的这四种沟通方法选用什么样的方式好,有各人的看法,我个人认为:
在有关网络的大事上,就跟贴说明
在个人之间的问题应采取私信、邮件或电话会好些,优以电话最好直接。


第四个问题是为何不愿意电话沟通

大家都有这么几种情况不愿意接电话:
一、对来电者很烦,不想理他
二、做了味良心的事,不好意思
三、自以为清高,不屑与来电人为伍,与第一条差不多
四、将网络和现实分的很开,网上的事不愿意放到网下解决,这同第二条相近

可能还有别的原因,我想不出来了,大家可以补充


时间问题,以后再写,想起一句古话:为人不做傀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能做到这点就心地无私天地宽了。

        主题        唠叨几句楼上都说了的话
        作者        阿森
        时间        2004-10-27 22:31:59

1)斑竹是业余的.很多情况下,电话会被看成一种骚扰.上班时间不方便接听电话自然不用多说.至于下班时间,呵呵,.老板的电话都不愿意接,凭什么为建设版接电话.当一个人申请斑竹的时候,他默认的只是拿出一部分方便上网的时间.其他,我认为都是附加了.
2)不同人有不同的沟通方式,既然是主动找别人沟通,那么应该尊重别人意愿,选择他喜欢的沟通方式.事实上,这也是为了达成沟通目的必须做的.
3)江湖传言,你的电话太可怕了,一来就是几个小时.心疼时间和费用呀.
4)比如阿森,是一个不喜欢拒绝的人.所以电话中我可能非常非常委婉,让你错误的觉得我被说服了甚至.但我仍然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我更喜欢的是文字沟通.

主题        还是重复一下我上面的观点吧,其实就是一句话
        作者        无头苍蝇
        时间        2004-10-27 23:13:53

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样的
我在这绿野吵了这么久
还有这传言的可怕的电话
其实就是一句话:
以诚相待就可以了

记得以前是和一些网友发生了冲突
贴子跟了一大堆
越跟越多
最后搞得都不知道在争什么了
跟的实在累了
希望电话沟通

打电话的都不错
三下二下就达成了共识
就有一些人不愿意电话沟通
在网上故意找你文字上的空子
累啊
没办法了
给打了第一个电话
电话里说的很好
一放下电话就变了
又开始跟贴了
贴子上说的和电话里说的完全相反

还有呢,就是不接
不接也算了
也不用文字说明
有权力的
就是你说的版主吧
先删除再封
不给你任何解释

在这种情况下
通常可能是没办法了
只好认了

说实话
我这人总想搞明白
没别的办法就只好打电话啦
电话不接就接着打啊

阿吉的电话
我是打了一个月
开机的时候不停地打
关机的时候五分钟一次
从七点半到晚上十点半
最后阿吉终于接电话了
我们只用了不到二分钟就沟通好了

事实上他开始就接了这个电话
不就没这一个月的烦恼了吧
我也省的专门让一个小女孩加班工作了一个月

还有这次的事件
如果这个版主操作的时候说一下原因
或问的时候回答一下
给个理由
或给电话联系的时候
不是一听是无头苍蝇就挂
根本就没有这些事发生

说实话
这件事如果没有小撮的帮助
就只好采用以前的人法了
就算封了我ID
也没什么用的
我可以用别的ID上
同时我也会找相关人问封我ID的理由

大不了我再多叫几个女孩子
给更多的人打电话
对我又能有什么损失
对相关人又能如何
我想损失最大的肯定不是我


总之,发生这种事的原因就是
利用权力来操作一些事的时候
问问自已是不是做到了无私
如果没有做到心中无私的话
最好就不要做
这样会给自已多加更多麻烦的

还有就是做到自已的事自已解决
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我想这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想法吧
更多的人都会有这种想法
只是不想去做而已

给别人一个公平
还自已一个自尊

        主题        “我也省的专门让一个小女孩加班工作了一个月”。NB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0-28 15:23:26

说你“睚眦必报”真是侮辱了这个词。


-------------------------------------------------------------------------

        主题        刚才看NationalGeographic的记录片里有爬K2的藏队
        作者        黄金狮子
        时间        2004-10-24 05:13:28

记录片讲的是一个西班牙的女登山家爬K2的事,迄今为止登顶K2的5个女的全死了,3个死在下山途中,另外两个死在别的山上。

这个女的没有成功,不过片子里面有藏队,应该是去年攀登K2的,有一位巴基斯坦的军官牺牲了,藏队只好打道回府。

不过咱们藏队的攀登时间也太短了吧,人家都尝试好几次,实在不行才放弃的。咱们一次不行就下了,估计是经费紧张。

主题        谁说滴,今年登顶K2的那个西班牙MM,叫啥的,只是冻了个伤而已啊~没有“全死”哦,呵呵:P
        作者        小A
        时间        2004-10-25 20:45:39

        主题        她今年登顶了?
        作者        黄金狮子
        时间        2004-10-25 23:31:34

搭档是哪个?她失败那次的搭档巨NB

        主题        Juan Oiarzabal ?不记得是不是了...Spainish team一共有4个,似乎
        作者        小A
        时间        2004-10-28 09:44:35

        主题        Juan Oiarzaba是那个向导,西班牙人,非常强
        作者        黄金狮子
        时间        2004-10-29 05:00:36

14座8000全都爬上了

我主贴里说得那个搭档就是他,不过主角是那个女的,不知道今年登顶没有

        主题        Juan已经21座8000+了,看来这老哥是要当第一个完成2遍8000+的人了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0-29 15:10:09

-------------------------------------------------------------------------

主题        搓人弹劾小搓,理由:欺负老实人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0-29 18:19:41

我的嘴巴不行,又不会动不动就拿什么“程序正义”之类的时髦词汇胡隆真假所罗门群岛,所以就实话实说。

弹劾小搓,理由:欺负老实人,冠冕堂皇一点是“搞双重标准”。
好象要凑够3个网友才可以,是吧。有没有老帮子看不惯他的,一起凑个热闹?

        主题        联名弹劾
        作者        黄金狮子
        时间        2004-10-29 18:22:40

不过理由似乎有些不对啊

另外我不是老梆菜

        主题        意思是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0-29 18:31:43

由于他的贴子引起的风波,现在无端指责老假,造成公开的即成后果,然后在私信了事。
老假接受了所谓的“道歉”,我TMD还看不过去呢。

说实话,这种人就是逞口舌之利,不过向我这样笨嘴拙舌的人还真是说不过他。

        主题        我估计就算凑够了人数,还是搞不掉他。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0-29 18:34:42

不过可以向无头苍蝇学习,一直不停的骚扰管理小组和铁杆们,豁出去这张脸皮,直到他们恶心的受不了。

让我们期待绿野伟大民主制度的宏图吧。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主题        一群老帮菜再一次使出最后的“绝招”---- 弹劾!除了这个有没有别地花样?有点审美疲劳:)
        作者        城南
        时间        2004-10-29 19:45:49

        主题        别这没说,狮子可不老,还没你大那:)
        作者        豆苗
        时间        2004-10-29 20:02:21

        主题        这也是个刷嘴皮子的。理她作甚?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0-29 21:14:01

弹劾斑竹是俺们的权利。

        主题        你在这噶哈呢?两手两脚爬山呢?
        作者        城南
        时间        2004-10-29 21:58:58

主题        人数够了。请管事的赶紧提请表决吧。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0-29 21:14:46

        主题        请绿野“程序正义”的文明进步光辉照耀我们这些心理阴暗的蛮夷之民吧。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0-29 21:58:06

是不是得给我们个答复,才能算是“程序正义”阿?
实质正义什么的,我是不指望了。

-------------------------------------------------------------------------

        主题        刚托管了一台服务器,比原先想象的费用要低
        作者        afei
        时间        2004-10-29 13:51:07

服务器:Dell低端服务器 强锋750,单CPU,普通P4,2.4GHz,1U机架式服务器,原配置大约8500元,扩硬盘到160G,内存1G后价格不超1万。
托管费:联通双100M共享,1U的价格是4500/年,2U的要贵不少。联通的机房感觉比静安中心的要快很多,网通的离我太远,没有去测试
ICP、BBS备案正在进行中,费用大约是3500~4000。BBS备案比较烦,居然连版主的简历身份证都要,嘿嘿

主题        ide盘,速度不行。
        作者        豆苗
        时间        2004-10-29 15:30:02

主题        准确的说是S-ATA,对于论坛来说,我这个外行认为第一是带宽,第二是内存,第三是CPU,然后才是硬盘
        作者        afei
        时间        2004-10-29 15:52:01

160G其实是两个80G的硬盘,做了RAID1,实际只能使用80G。
要是觉得硬盘不够快,可以做RAID0

主题        S-ATA做的盘阵在服务器行业里就是备份用的,它比带机便宜,稳定性好,速度差不多。
        作者        豆苗
        时间        2004-10-29 18:02:28

主题        这两样一个是随机存取,一个是顺序存取,能一样吗?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0-29 18:44:39

        主题        有点没看懂,只要把你电脑里的数据在另外的地做一个完整的镜像就可以了吧?
        作者        豆苗
        时间        2004-10-29 19:19:43

SUN出的S-ATA盘阵(单盘250G)明确指出就是备份用的。

        主题        我的意思是磁带机和硬盘的存取方式不一样阿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0-29 21:18:18
-------------------------------------------------------------------------

主题        以个人立场发言:请假行僧同志回答我的问题。你可以保持沉默,但对你的表现我会进行一些分析的,哼哼!
        作者        小撮
        时间        2004-10-28 17:52:02

这是我的问题,有些尖锐,不过你真的可以不回答!

主题        呵呵,请不要转移视听,在你没有公布名单之前我拒绝再和你说话。
        作者        假行僧
        时间        2004-10-29 09:44:53

有点看不起你了。

主题        你听说过打官司之前把证据都抖给人家的吗?
        作者        稀粥
        时间        2004-10-29 11:52:57



不婉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金黄的落叶堆满我心间,我已经再不是青春少年……

        主题        打官司之前当然要把证据通知给对方,对方可以就证据的真实性进行调查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0-29 21:20:23

-------------------------------------------------------------------------

        主题        申请弹劾小撮的建设版斑竹职务
        作者        千江月
        时间        2004-10-29 22:27:44

不因为对小撮有什么意见、或有什么不好的的看法,只是觉得不适合。综合来讲:是不希望看到现在这种局面继续,而且希望再看到从小撮的申请贴中所了解的小撮。

小撮强制休假结束后,不但没有改变工作方式,反而发生不少更不适合斑竹工作的情况,产生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和矛盾。对于这些,本人无心收集很多证据并说明理由。如果有意联名弹劾的网友愿意,欢迎详列你认为的证据和理由。

下面的弹劾贴似乎有点玩笑(当然目的我相信是真的),理由什么的也不完全认同。所以很抱歉单开贴表示。

(白天想写,一直没下定决心,没想到到晚上发现没机会了:)

主题        给你个简单的证据,说明小搓“搞双重标准”兼“欺负老实人”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0-29 22:48:49

拉肚子因为“签名档含有不文明的词语”,就被小搓私自改动了;
而建设版有个家伙ID叫“疯狗(mad_dog)”,是不是也含有不文明词语?搓板是不是也应该给他改改名?
也就是因为拉肚子是个老实人,要是惹到这位“疯狗”先生,还不得被咬死?

-------------------------------------------------------------------------

主题        冷眼看绿野之:民主政治让绿野失去了什么?
        作者        无心
        时间        2004-10-30 19:11:16

常常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绿野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原来的和平友爱精神哪去了?

回答这个问题,要从绿野现在实行的民主政治和权力互相制约的框架和机制说起。不可否认,绿野现在实行的这个框架,是从西方国家的国家民主和分权制衡拷贝过来的。但是当时构建这个框架时,却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即这一套制度能够正常完好运转的基础是基于对以下两个事实的认定:1。人是利己的、自私的,个人主义是受保护的;2。人参与管理的有利可图的。

综合上述两点就是:人参与管理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自己或者与自己有关的人群的利益。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这套框架才能正常的运转。就好比拔河比赛,只有每个人都向自己的一方使劲,当力量差不多时,才会出现相对平衡状态,游戏才能玩得下去。如果不是这样,比如大家都很谦让,游戏就没得玩了。这就是分权制衡原理的基础。

下面分析一下绿野的情况:
1。绿野对有些人来说是有切实利益的,对有些人来说只是随便玩玩;
2。来绿野的人,有些人是来谋求个人利益或个人发展的,有些无所谓。

我们可以把随便玩玩无所谓的称为第一类人,把谋求个人利益或个人发展称为第二类人。

显然,根据上面分析,由第一类人按照绿野现有的框架来管理,这套框架就无法很好的运作,因为基础就不对。比如开始遇到的申请铁杆不积极、动不动撂挑子等现象。

由第二类人运行绿野现有的框架,则这个框架可以很好的运行,但由有违绿野的初衷。

现在的绿野现实是,两类人一起运作这个框架,那么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适者生存,自然淘汰,第一类人慢慢淡出,第二类人慢慢掌握控制权。

---------------下面是结论重点了------------------

随着这套框架的运行,代表绿野早期精神的第一类人会慢慢的淡出绿野的管理层,而顽强执着的第二类人终将因为更适应这种管理机制而成为主流。对应于文化方面,大家会越来越少的感受到绿野原来那种平和、友爱的精神,而更多地感受到自私、执着、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或许这种理论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释绿野现在存在的一些现象。

-------------------------------------------------

你想要什么,通常你得到的就是什么,或者不想要的,却因为不小心得到了

        主题        非常同意你说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1-01 12:02:35

所谓“管理程序”啊、“程序正义”啊什么的,都是基于一个观点,即:管理机构或权力机构总是追逐更大的权力而侵犯被管理者的权利。

绿野的实际现状则相反,是:部分有“受虐妄想(他们总认为自己受别人的迫害)”的人试图不断的颠覆简单的结构和规则,建立所谓“正义的程序”,以使自己看起来以前真的是受到了迫害。

另外说点无聊的,我相信这里藏龙卧虎肯定有对政治比较了解的高人,但是奉劝那些看了篇《林达夫妇书信集》就到这里呱噪的人。你们还是省省吧。

-------------------------------------------------------------------------

主题        关于自助景区如何生存的问题
        作者        摩登原始人
        时间        2004-11-02 13:17:12

我好些朋友是从事旅游相关的行业的,都说四姑娘山的资源比法国的沙木尼还有枫丹白露好,但是现在不知道怎么利用,那么法国人的资源是怎么赚钱的呢?难道是国家补贴〉还是靠卖装备(嘿嘿)

        主题        杞人忧天
        作者        科友影业
        时间        2004-11-02 13:40:10

四姑娘山景区都快赚翻了,还要您帮他们考虑生存问题?
你见过每人每7公里要价40块钱(平均每人每公里接近6块,坐波音牌的喷气式飞机,或者大奔牌的汽车也没这么贵吧?)的公共车么?我在四姑娘山长平沟见了。还是垄断经营的,其他一切车辆/马匹都不许在这里跑运输。你不坐?ok,你自己走山路好了。想象一下自己背着2个20公斤重的背包与驼袋走7公里山路…… 还是乖乖掏钱吧。
你想住帐篷?ok,每人每天12块。比青年旅馆价钱也不算差了吧?还是自助服务的。
还是先考虑考虑自己的生存问题是正经。

主题        可能我的表达错误吧
        作者        摩登原始人
        时间        2004-11-02 17:26:52

现在如果正儿八经的要把四姑娘山的旅游资源开发出来,肯定要借鉴洋人的经验,我是想知道洋人是怎么从自助景区赚钱的(就像沙木尼),与中国景区这种盈利模式的区别在那个地方,难道法国人也是这么赚钱的(也是要收进山费??)?那么别人怎么会有救援用的直升机呢?中国收钱更多,怎么就没看见飞机的哪怕一根毛呢?

        主题        洋人的国家公园不收钱。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1-02 18:52:53

直升机救难是保险形式,自愿购买的。
景区的管理成本全部是国家从税收里出的。

-------------------------------------------------------------------------

        主题        想买本登山圣经学习
        作者        小肚子狼
        时间        2004-11-02 11:22:22


但听说有台湾版和大陆版两种,好象说台湾版的比较好,不知是这样吗,哪里有售啊。请各位指教。我在北京

        主题        只见过台湾版
        作者        福尔马林
        时间        2004-11-02 11:37:03

好像分盗版和正版,没见过正版。

主题        3Q,请问哪儿有卖的
        作者        小肚子狼
        时间        2004-11-02 13:19:40

        主题        现在之颠可能还有,三夫没有了。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1-02 18:53:58

-------------------------------------------------------------------------

主题        走,白河
        作者        福尔马林
        时间        2004-10-29 15:15:33

主题        今天去白河可是够冷的
        作者        小杜
        时间        2004-10-30 17:38:32

        主题        天气一点都不冷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1-02 19:17:49
http://www.lvye.org/uploads/lvyebb/978935.jpg

-------------------------------------------------------------------------

主题        2004婆缪登山总结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1-03 11:59:46

http://www.rockbeer.org/bbs/topic.php?forumid=1&topicid=1098199029

另有一个更全面的版本,敬请期待。哈哈,作个广告先。
http://www.lvye.org/uploads/lvyebb/979687.jpg

-------------------------------------------------------------------------

主题        FERRINO 1帐1包团购
        作者        风向标
        时间        2004-11-03 14:38:50

发起人:风向标
电话:13911405097

团购目的:
现在站里团购组织的都很红红火火,但是精品不多。这不冬季快到了,外面的环境也变得更恶略,给大家提供几件禁得住用的东西。因为都是正品,代理商对价格控制比较厉害,只能争取到这份上,请大家见谅!

团购时间:即日起至11月14日
团购办法:以跟贴为准,不能跟贴的发私信或短信
取货时间:11月13-14日,如有特殊情况请发私信说明
取货地点:健野户外海淀店
(理工大学南门东400米路北,运通103,904,849魏公村路下车,西行50米)


团购注意事项:
1、本次团购物品都可享受原有的所有售后服务;
2、如跟贴后想退出团购,请于11月12日前确认;

主题        ――――EVOLUTION 帐――――
        作者        风向标
        时间        2004-11-03 14:41:34

EVOLUTION
帐内容积:1.5m3
包装尺寸:18×54cm
总重量:3.3公斤,外帐+内帐+支架重量:2.8公斤
外帐面料:190T涤纶,75g/m2,隔热,PU涂层,防水4000mm
内帐:70D 防撕裂尼龙55g/m2,防泼水处理,透气
地布:210T涤纶,85g/m2 ,PU涂层,防水5000mm
支架:7001 T6 铝合金支架3根
地钉:V型铝合金地钉
3根高强度铝合金支架,外帐,地席贴条。挡雪裙可卷起.易搭建.地席接缝处三层加强缝纫设计,确保100%防水,PU涂层的窗户可防热量散失,外帐的面料经过防UV处理,纱门,透气口,挂营灯钩,适合四季使用。
此款帐篷一直陪伴Mr.MIke Horn穿越赤道,北极等艰难探险路途!


原价:2369元
团购价:1655元(7折)

主题        帐篷是好帐篷,关键看使用者去什么地方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1-03 17:53:34

这款帐篷追求轻量,外帐防水压指标不是很高,主要是针对液态水不多的高山环境设计的,要是一般低海拔3季使用,防水性能可能还不如225级别的普通旅游帐篷呢。
-------------------------------------------------------------------------

主题        转让健身卡(记次卡,无年度、时间限制)
        作者        hihi
        时间        2004-11-03 13:27:37

转让价 420元
都市阳光健身俱乐部,健身卡一张。我在俱乐部打五折酬宾时买的,589元,100次,无年度限制,无时间限制。我用了不到30次。俱乐部有男士的器械训练,设施新;有女士的跳操场地,每天都有跳操、瑜珈训练和健身教练指导,可以洗澡。我由于喜欢上了其他健身方式,没时间去了,故转让。
俱乐部地址:广安门南线阁街35号天山雪莲宾馆

主题        他们那里有划船器吗?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1-03 18:26:18


作者: 科友影业    时间: 2005-1-12 09:51
标题: Kristian生前文集第五部分(lvye.org)/part 17
        主题        强烈质疑:搓板,你想建设什么样的绿野?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1-03 20:59:08

暴露问题的帖子你给扔到中转站去,却成天在细枝末节上扣字眼、维护所谓建设扮规则。你的这些做法,实在让人怀疑你的智商或者用心!

        主题        继续提出弹劾,理由:轻重不分,执行规则死板僵化,不能胜任版主职务。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1-03 21:03:48

搓人了,有没有上阶级斗争贼船的?

-------------------------------------------------------------------------

        主题        关于一件网络名誉侵权事件的紧急通报及相关处理建议
        作者        小撮
        时间        2004-11-03 21:15:18

一、两个帖子及我的处理

今天8:30本单位开始停电,17:30左右,来电后,我登录绿野,在建设版发现两个帖子。

其一,标题为《君子不器》,作者“大会”,发表于14:04:17,内容为“我本胸怀坦荡之人,热爱户外运动,做事光明磊落。面对诽谤,告那些鼠肚鸡肠之辈: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后面有“理想”“花朵”二人跟帖各一。
鉴于这一主题不符合建设版定位,依照有关规则,我将此贴移至回收站(相关链接)。

其二,标题为《这种人留在绿野就是祸害》,作者“老驴”,发表于17:25:08,揭露一起名誉侵权事件:有人冒用“偶见”之名在SOHU网站发贴,以“偶见”的口吻,对“偶见”进行肆意侮辱,并公布了其电话和EMAIL。老驴在其帖子中直接将“大会”圈定为嫌疑人。
此贴后面有“舵主”的谴责跟贴,指出在三夫亦有类似帖子出现。
鉴于这一主题不符合建设版定位,且涉及个人争端及个人隐私,指控到具体人,又无确切证据,极易引起不负责任的偏激行为和大规模的冲突,我依照有关规则,将此帖移至回收站( 相关链接)。

二、值得注意的三个情况:

1、“大会”于18:33:17在驿站发表
《道歉信与苦肉计》一文,反驳对其提出的指控。

2、“花朵”揭露,署名“大会”的《君子不器》一文被“老驴”修改过(相关链接)。

3、我移到中转站的《君子不器》一文于18:15:58 再次被“老驴”修改,换成当日引起“大会”与“偶见”结怨的那篇文章。

三、受害人的态度和主张:

“偶见”在得知我将有关主题移走之后,在中转站发帖表示了异议,并打电话给我交换意见。
她认为:
有必要在建设版讨论该事件。
1、引起绿野人对“大会”其人的警惕。
2、提醒绿野人对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视,不再把手机等个人信息在网上公布出来,以免为恶人所利用。


四、我的意见和建议:

1、事件本身取证困难,“老驴”改帖的情节又使得事件更加扑朔迷离。无法证实侵权行为确为“大会”所为。在无证据的情况下,网友进行自发的批斗行动,或者由网站对“大会”进行处罚,根据都不充分。

2、假如真是大会所为,那么把此ID批倒批臭,或删ID或封IP,虽然解恨,但都无法阻止该人重新注册ID来绿野活动,更无法阻止此人在其他网站继续从事针对偶见的伤害行为。绿野网站对ID行为的约束能力是有限的。

3、假如不是大会所为,那么对其进行的批判和处罚一是造成冤案,二是造成大会此人与网站的彻底对立和仇恨,可以会引起某种方式的报复行为。

基于上述原因,我提出如下建议:

1、尽量取证。可由在SOHU工作的绿野网友寻求SOHU技术人员帮助,提取发布“肇事贴”的IP地址,与有关嫌疑人的IP对照。若IP相同,则由管理小组成员公告大会要求其答辩,若无合理解释,则在通知本人之后,封其ID及IP,以使其口服心服。同时将证据提供给受害人“偶见”,帮助其诉诸法律讨回公道。

2、若无法取证。则尽量回避对具体事件发表结论性的评述,避免在建设版因具体事件引发争端。

3、以此事件为教训,强化网友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并制订相应规则避免网友个人信息泄露。
(1)帐户信息中取消手机项目。
(2)禁止活动组织者强制报名者公开联系方式(可采用私信提供)。
(3)对含有手机号的帖子进行技术过滤(如果可能的话将旧帖中的手机号删除)。
(4)在网站服务条款中加入关于隐私保护的内容。

主题        中国的互连网法规还不健全,网上的贴子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
        作者        压抑
        时间        2004-11-03 23:39:11

主题        “网上的贴子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1-04 00:13:25

根据网上的帖子抓人的可不少见吧?
泄漏国家机密的,xx功的,色情网站的,谁说“网上的贴子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

主题        搓板下台了。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1-04 00:41:35

走了之后好好反思下你的“正义”感哪里去了?到底是什么促成了你热衷于虚无缥缈的“面子”工程,而丧失了一个普通网友应有的判断力和正义感?

主题        小撮的正义过于纯粹,以至于不能被周遭所容纳。
        作者        城南
        时间        2004-11-04 08:32:13

他和你,和大多数人不同。
你不了解。

        主题        他的权力欲远远超过他对“正义”的关注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1-04 10:22:58
-------------------------------------------------------------------------

        主题        鄙视你有选择的对待“建设”板的“建设”贴。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1-05 11:07:30

你将偶见-大会的争议贴扔到回收站里,确保留了更加不着边际的苍蝇“威胁电话”贴。你这是不是双重标准?


-------------------------------------------------------------------------

主题        白河4条新线路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1-08 13:46:50

陈辉峡谷:beginner左手边的小山谷,里面有小瀑布的那个。因为陈辉花费了巨大的力气在那里挂了一条钢丝绳,希望它冬天能冻成一个冰柱子。鉴于此工程之浩大,我深受感动,决定把这个小山谷冠名为“陈辉峡谷”。
路线1:谷底面对小瀑布,右后侧岩壁上。Bolt路线,也可以trad攀登,高度15米?,下降点为2个顶环。难度5.8+。开线者不详,我猜是young或赵露颖;
路线2:谷底左侧山坡上山约50米,明显的裂缝系统,上部是一个窄烟囱-offwidth的裂缝。传统攀登,保护以机械塞为主,特别是上部的难点。高度16米?,顶部有下降钢锁。首攀FFA:小河,难度据他说有5.11+;
路线3:裂缝右侧face,Bolt路线,高度18米,下降点为2个顶环。难度5.10a。开线者:Kristian,Toprope FFA。

蜜蜂峡谷:黑龙潭沿公路向上游(得来家)方向约300米,左手侧有个小山谷,山谷入口有个明显的大停车场。
线路4:进入山谷约100米,左手岩壁上有个明显的裂缝系统,其中上部为一个内角缝。pitch1:从岩壁根的一个裂缝上升,向右斜上方攀登,到达内角缝下面的岩阶。路线高度13米?长度15米,trad攀登,中间有一个尖锐的难点Aiding通过,但是感觉可以free。难度5.8/A1;Pitch2:沿内角缝直上到达屋檐下,高度17米,trad攀登。难度5.9+,FFA:mh。
两段都有下降钢锁,但使用60米绳可以直接降到地面。上方的小屋檐有很多松石,但是感觉可以攀登。
http://www.lvye.org/uploads/lvyebb/984126.jpg


-------------------------------------------------------------------------

        主题        白河账目(截至041031)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1-08 14:06:20

截至6月17日
收到总捐款合计:¥7190
支出合计: ¥6888.74
余款¥301.26

新收到捐款捐物:
SealBox ¥100
鱼小摆 ¥100
黑石 ¥100
CK ¥100
福尔马林 ¥100
AirFox ¥100
手套 ¥100
小河 ¥150(含活动余款¥50)
黄山 Bolt+hanger 4# 顶链 1#
?? 电工锁 5#
猴子甲 ¥130
大豆 ¥100
山泉 ¥300
花皮瓜 ¥1000
KV ¥100
新收现金小计: ¥2480
账面余额: ¥2781.26

支出:
Lucky不锈钢hanger 200# 200×9=¥1800
6mm rivet 100# US$0.54×100=$54
锁眼挂片 3# US$2×3=$6
以上2项加邮费共折合 ¥500(感谢Jon Otto曾山的帮助)
维修充电机及逆变器 ¥200
支出现金小计:¥2500

截至04-10-31
收到总捐款合计:¥9670
支出合计: ¥9388.74
账面余额: ¥281.26

主题        电工锁为"爱斯基摩人"所捐.如果捐款者的帐目有出入,请联系我!多谢各位!
        作者        小河
        时间        2004-11-09 21:01:45

-------------------------------------------------------------------------

主题        攀岩鞋团购意向
        作者        枫林火山
        时间        2004-11-10 14:41:13

产品简介:
1. 优质磨纱皮鞋面,结实,透气,耐磨,安全性与舒适性的完美结合。
2. 鞋底采用优质薄层橡胶,经过严格打磨处理工序,比普通攀登鞋更具耐磨、防滑的优越性能。
3. 采用进口强力胶水,涂胶细致、均匀,防止空气分子颗粒间隔,鞋底、鞋边、鞋面严密接合,最大限度避免脱胶现象。

款式: 粘扣式,绑带式

颜色:深红、橙黄、湖蓝、橄榄绿等多种颜色选择

号码:36-43

团购价格:195元(10双起,不足10双团购取消)

有兴趣的朋友可跟贴或私信给我

主题        这是中中(徐贯中)作的鞋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1-10 22:11:47

中中是台湾的老岩友了,从事攀登活动多年,这两年来大陆比较多。
鞋子没见过,不好说怎么样。
初学者选鞋子主要应该考虑耐用性,橡胶太软的话,损耗会比较大。

主题        我看过实物,做得还不错,鞋底挺结实的,感觉比别的攀岩鞋略宽一点,说是非常适合初级爱好者。
        作者        枫林火山
        时间        2004-11-11 10:53:13

        主题        鞋宽一点好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1-11 15:47:19

欧美的鞋子很多鞋楦是参照白种人的脚型设计的,不适合黄种人的脚,主要是窄。比如5.10的
希望这个鞋子如果能作的宽一点,也许真的能更适合中国本土的攀岩者。
-------------------------------------------------------------------------

        主题        lvye.org 的这些规矩,好可怕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1-12 10:03:51

我不知道为什么有的人喜欢被这么多规矩框起来,也许在现实生活中他们被限制的还不够?或者有的人就是热衷于给别人设置条条框框?不论怎样,我都不禁联想起鲁迅所说的中国人的“奴性”。主题        美国的条条框框比中国还多呀,是不是他们更奴性?你觉得那个条条框框限制你了?
        作者        摩西
        时间        2004-11-12 10:27:29

主题        说你智商18真是不冤枉你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1-12 12:19:29

现实社会的行政系统和一个游山玩水的虚拟社区有可比性吗?

别跟我贴,跟你争论我臊得慌。

-------------------------------------------------------------------------

主题        关于一些事情的澄清及表态
        作者        榴莲儿
        时间        2004-11-15 20:04:02

很早就听说我个人私信可能被偷窥的事情,但基于无罪推断和条件所限(显然我这样的绿野普通网友是无法进入维护版的),我没有对任何人表示过质疑。

我无所谓的另外一个理由是:我个人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偷窥所谓的秘密,只能让偷窥者加深对我的了解,正所谓君子坦荡荡。

然而,当我看到我的私信内容被恶意篡改并散布的时候,我想任何还有基本尊严的人都难以忍受。

为此,我不得不劝告自己在力所能及冷静的前提下,对一些事情进行必要澄清:

1,我弹劾豌豆,是源于豌豆的一封回信令我彻底失望。

如果说弹劾事件的催化剂,的确有,就是我在弹劾前和豌豆的一次私信往来(抱歉未经对方允许就把内容贴出来了,要为此治罪随你们的便,绿色部分是豌豆的回话):

Re: 一个异议

引文:
榴莲儿写道:
不管怎样,我认为你谈论摩西智商18或者20的话,都是明显的人身攻击。

可以弹劾或请求删帖、锁帖

在此,豌豆作为版主的答复显然令删贴、锁贴成为困难的事情,我认为她有失职之处,而且对她进行了提醒,对于她的这种回复让我彻底对于她版主身份感到失望,因此提出弹劾。基于提醒方式属于私信往来,所以没有列入弹劾理由。

2,我作为独立的个体在绿野参加活动,不受制于任何人,也不制约任何人。

我不是所谓什么人的属下,也没有加入什么组织,听命于什么头目。任何人对于我本人的这种臆断,都使我感到有污蔑感。

有人将我和小撮私信内容篡改为对话,对此我要说明:
第一,我已经一年多没有使用QQ了;第二,我的MSN上没有小撮;第三,我和小撮唯一的往来方式就是私信。

这种篡改他人私信是我尤为不齿与愤怒的,请各位注意了,这意味着你将无法控制自己的任何言论,无法为自己的任何言论负责,请好好想一想,在用ID识别每个人的网络中,这意味着什么?这有多可怕?

为什么我说篡改是恶意的?因为偷窥者分明知道,我写给小撮的私信的题目就是“我想投诉豌豆”!在已经明确表态的前提下,将私信内文断章取义改编成对话的伎俩,只能说明改做法是恶意的篡改。

其实偷窥者何尝不知道:我和小撮在此之前只有一次私信往来,是关于活动版照片编辑的事情。仅仅通第二封信,谈我对绿野的一些忧虑,就被断然盖上执行什么组织头目命令的帽子,真让正常人感到不解!我只能说,这种做法太别有目的了!

其实,偷窥者何尝又不知道,豌豆是怎样回复我对她的提醒的?一切,只要有利于他的,就可以擅加利用,一切,只要无利于他的,就可以坐视不管,却还要以裁判的身份出现,却还在不断的血口喷人!!

3,我不得不说,拉肚子,我对你的做法感到极端愤慨;我鄙视你的为人。虽然我说这话丝毫不能改变什么,但我需要严正表明我的态度。

4,绿野元老及管理层的各位们,我相信有些事情你们知道了解得比我们清楚,有些困难几乎难以克服,网络有天然带着某些缺陷容易被利用。但我希望你们仔细考虑一下自己的道德底线到底是什么,什么是能够容忍的,什么是不能容忍的。一味退让,最终贬低的是你们自身的价值。模棱两可,最终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就难免在你们身上重演!

技术人员的问题相当棘手,大概棘手如当初小撮和豌豆一起在建设版做版主的情形吧,确切说可能要更艰难。我像理解当年小撮一样理解你们,也希望你们能采取让大家更加信赖的举措。

说实话,这拨管理层的朋友很倒霉,很多事情的种子是前面种下的,恶果却要他们来担,不容易呀!也希望更多人能理解你们。

我有很多朋友在绿野,让我很难割舍转身离去;然而,在看到明确转变之前,我的确已经失去对网站的信任了。虽然我没有说过自裁多久不在建设版发言的话,但很多熟悉这里的人可能发现,我最近很少在这里露面了。今后,肯定更少,因为我不想费心再对一个不信任的论坛想什么建设了,我又没兴趣打嘴仗。

绿野能活着,就是我和朋友交流的一个平台;绿野完蛋了,我就只好用其他方式找到他们了。

平心而论,我感到绿野在将一些真正关心她、替她着想的力量渐渐推走。其实,人不是那么容易失望的,真正的建设者不是遇到困难就掉头逃跑的;但也别指望别人付出过多,总得给人家点基本的温暖保障吧。

希望我只是太悲观了,有太多新的有生力量是我所没有看到的。

在此,感谢城南的帖子,使得我知晓很多和自身利益相关的事情。(http://www.lvye.org/modules/lvyebb/viewtopic.php?view=1&post_id=988624)

城南,大概你又在被骂了,被一些人指责说“怎么能把真相捅给大家”?

就是这样,在他们看来,做皇帝新衣的骗子没有错,错,是那个直言不讳的小孩……

主题        绿野道德的一再倒退
        作者        北黑我谁
        时间        2004-11-15 20:34:36

不过我猜有些当年大呼“绿野是大家的”而堂而皇之地登上管理层的人们并不在乎,因为现在他们可以说:不赞同我的理念,你可以离开。

Mud曾经热情而天真的认为,加入到那个圈子里,可以以自己神圣的一票来抵消“罪恶的一票”,但是他并不能制止这种倒退,并且在其“威望”和“人品”被恣意利用后,他被迫选择了离开――甚至被扫把扑打着屁股地离开。

很多其他热情而纯真的人们,也会选择离开的,不知道这种败退,还要持续到几时。

        主题        选择离开的是弱者,留下的是精华,哈哈,INFO我是永远不去了,这ORG有人扬言我呆不下去,哈哈,谁信呢?
        作者        无头苍蝇
        时间        2004-11-16 10:34:04

主题        您说,这儿有什么好的,我们改还不行吗?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1-16 12:07:40

主题        绿野管理者对此事的冷漠让人悲哀
        作者        玉竹
        时间        2004-11-16 00:07:38

这样的事情早在去年的3月就讨论过,结果是不了了之,很多人居然认为,既然做人光明磊落又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有什么怕被偷窥的,话题转移到私信的内容上,完全混淆了要讨论的做人原则问题,当年摆事实讲道理的tingting很少来了,mud走了,履星家被束之高阁,喜欢偷看私信的人还在得意的看着

晨峰在谈到此事是让我们想一想绿野面对服务器托管困境时,拉肚子的热情之手和宽阔胸怀,这一点没有人否认过,将来也不会否认,我们如此迷恋这个交流的平台正是因为这些有功之臣的有力保障。

晨峰说,网友素质是决定网站发展的唯一因素,所以幻想着可能拉肚子没有偷看私信的这个权限,如今却被多人揭穿。你怎么能在崇尚和期待绿野网友素质的同时容忍如此阴暗猥琐的行为呢,如果管理人员一再的用贡献论掩盖灰色,所有的建设也变得毫无意义。

我不懂IT,不知道是否有途径可以看到他人之间谈话的qq记录,即使可以看得到,就应该去看吗?更何况公之于众!

老爱发话了,认可这是msn或qq上的记录。这种没有证据的护短行为真让人失望,甚至希望不能接受偷窥私信的人再去成立一个新的绿野,而甘愿绿野的道德标准这样沉沦下去。

其他的铁杆似乎此时都消失了,完全没有了竞选演说时的热情,或是选择了逃避,无心再去呼唤或挖掘什么真理标准。

看着管理人员对此事的迟钝或是默许,看着老爱无力的拿着百孔千疮的遮羞布去掩盖肚子时,我真的有些悲哀了。

主题        “合理怀疑”?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1-16 09:40:38

我来强词夺理一把。

作为给人“定罪”的证据,必须是完全可靠、经得起任何推敲,没有漏洞的,任何存在“合理怀疑”的证据都不能作为定罪的依据。这是追求“程序公正”的“精英”们都同意的吧?

好,下面我就提出一个合理怀疑:
虽然拉肚子贴出的文字和搓板给别人的私信出奇的一致,但是,我们并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即:这些文字确实最初是搓板的私信,但是他把他们在QQ中又说了一遍,听众是无头苍蝇(拉肚子自称假冒了这个名字)。就好像我自己,经常被人问同样的问题,或者总是重复同样的话,于是我就把这段话存下来,需要的时候在Ctrl-C/V,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吧?

既然存在上述的“合理怀疑”,这个定罪就未免程序上不那么正义了吧?哈哈哈哈和


实话实说,我就他妈讨厌有些人的事逼劲头。

        主题        你的假设很合理啊!无懈可击,佩服!请问,拉肚子为什么要假冒“无头苍蝇”呢?
        作者        小辉
        时间        2004-11-16 09:49:00

下面明明是对城南说的,小搓再笨,也不会对象错误啊!弹苛月亮的时候,还没有无头苍蝇吧,用不着如此“发动群众”吧?

到是头一次听说拉肚子假冒“无头苍蝇”的事实,动机费思量啊费思量!


奉劝你们别再一个跟着一个的跳出来了,本来有些老家伙还多少在俺心中存在一点尊敬的,不跳出来还好,一出来演砸了,连我都替你们丢脸............

        主题        拉肚子对搓板采取特务手段,哈哈哈哈哈哈和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1-16 10:09:02

我倒是挺赞成的。

主题        这种假设有道理。。。。。
        作者        游・侠
        时间        2004-11-16 09:50:09

有道理,但是不能让人信服。如果让人信服,那么请拉肚子说明白来源不就得了!!!!

说呀!我们都等着呢!!!

实话实说,我就他妈讨厌有些人装sb人的劲头。

主题        实话实说,我自己也不信,哈哈哈哈哈哈和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1-16 10:03:31

可是连这么个小小的怀疑都排除不了,凭什么搞更深入的调查?

我要说明的最终意思是:
在这样一个虚拟社区里,要想现实社会一样的搞政治、搞形式,是不切实际的。
对这个“私信”事件,两种处理方法,或者不闻不问、自然死亡;或者顺应某些事逼的要求,彻查到底。但是一旦采取了后者,就意味着这个调查必须采用真正认真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必须排除所有“合理怀疑”等等的不确定因素。这是一个网络社区无法承受之重,它的成本决不是一些看客和喷雾器所能想像的。

补充一下还有第三种做法,就是把事情搞大,搞到现实社会中,法律解决,不过这么屁大点的案子,法院愿不愿意受理还是回事呢。(鄙公司几千万的债务纠纷,都他妈排不上号)

主题        需要多少成本?????
        作者        游・侠
        时间        2004-11-16 10:26:04

现在大家怀疑拉肚子偷看私信。。。。南城列出了证据

拉肚子通过老爱,说是在qq或者msn上看到的!那么请拿出证据

是谁和拉肚子在qq或者msn上说的,请拉肚子说出这个人,如果这个人也承认在qq或者msn和拉肚子说过。那么就证明拉肚子是清白的,我们要求南城道歉!!!

这么简单的证明需要成本吗????

嘿嘿。。劝你一句别一口一个事逼、一口一个事逼的,这样只能让人鄙视你。。。。。

奥``对了你们公司几千万的债务纠纷解决不了,这个和绿野没有关系,呵呵!!只能说明你们老板是一个sb。。(别告诉我你就是老板。。嘿嘿````)

主题        “谁主张,谁举证”。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1-16 12:04:34

这个事情是要提出控诉拉肚子的人举出*无可辩驳*的证据才可以的,拉肚子不需要为自己举证。

你也被我列入了低智商外加胡搅蛮缠的类型,谢绝跟贴。

主题        嗨,有没有专业法律人士出来和他说说...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1-16 12:15:53

我是受不了了。

-------------------------------------------------------------------------

        主题        周六去小西湖看到的,不知道这样可不可以,感觉是个不错的练习地方啊!
        作者        0时光0
        时间        2004-11-15 16:41:44



http://lvye.7766.org/uploads/lvyebb/979636.jpg

主题        建议少玩速降,有安全隐患。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1-16 09:45:02

-------------------------------------------------------------------------

主题        seaman,mudplayer,野骆驼,牛头怪,下一个会是谁?绿野,你要忍到什么时候?你要让人忍到什么时候?
        作者        tingting
        时间        2004-11-17 02:20:38

夜深,读着mudplayer在山版的官司和他的登山日记,一个一个的小黑豆展现出已经过去的事情。回忆起mudplayer的为人,记得我当时批判拉肚子时,他站出来反对我,尽管站在对立面上,但他仍然是在说公道话,做良心事,是一个值得尊重的对手和朋友。这样的好人居然愤而不屑于某些人为伍,绿野,你想过为什么吗?

所有这些离去的人,都没有留下什么话语,那是真正的汉子,君子绝交,不出恶言。而留下的这些站在舞台上的领袖们,却不时开个通风会,研究研究今天骚着这个,明天陷害一把那个之类的事情。你们的胸襟实在让人难以恭维,你们在人家身后大谈其是非,典型的小人作风。即使你们最不齿的海光,无论在两边也都没有一次反驳。这是什么?不屑于你们。

在其位当某其职,绿野还不只这么简单。把一切的屎盆子都扣到所谓的管理小组头上,一来他们不够资格,二来有些事情还轮不到他们来顶。我想说的是,绿野最宝贵的资源不是什么狗屁服务器,不是什么PHP,而是绿野的精神,绿野的生活方式,绿野的正气。管理小组只是一个幌子或者说盾牌,绿野实际上还是由那几个精神领袖控制着方向。在这样的位的才真正应该谋其职,维护正气的所在。你们,做到了吗?

铁杆制度实行了这么久,也没有达到当年阿森所设想的人数,而近两年管理小组对于事件的处理能力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系列的架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软肋。这样失败的一套体系存在阻碍了事情解决的能力,一些铁杆愤然辞去,投票不积极等都表明,应当取消铁杆制度,取消管理小组,绿野本来只是一个松散的组织,有那么一个管理机构大家眼巴巴的盼着能处理事情,主持公道,却看到好人离去,坏人猖獗。散掉这些机构,用精神的力量重新开辟一个新天地岂不是好?若继续有作奸犯科之事,大家可以用正义的唾液将其拒之门外。本来犯了事现在的机制也担不起,也从来没担过,有什么离不开的?唯一需要保留的是网站的物理载体,可以改组管理小组为“服务器运营组织”,简称SOO,只负责保持、维护服务器的运行,其他事情一律不需也不许过问。从此消除绿野的特权阶级,铲除龌龊根源。忽然记起爱斯基摩人说过绿野有“自净”功能,怎么好像这条定律似乎失效了?

以上仅为破旧立新,铲除污垢,迎回那些不该失望的人。希望能看到不到半年mudplayer等就可以回归建设版继续勇于说实话,办实事,而不是看到更多的人愤而离去。这个“愤”字,改成“不屑”而离去更加合适。

主题        特权阶级?
        作者        黄金狮子
        时间        2004-11-17 02:32:19

你来绿野是灌水还是活动的啊?绿野是在山里的,有特权阶级么?

你要是反对网上的特权阶级,何不把你在自己论坛的权限免除?你自己也是特权阶级啊

主题        特权阶级指的是把权当作自己谋求私利的工具,享受果实的摇篮。而不是把权当作为赋予其权的民众做事的责任
        作者        摩西
        时间        2004-11-17 10:33:52

小狮子,你已经不可救药了。在你的心目中,绿野是你家的。
别人爱来不来。可是你没有看到,绿野的发展是多少驴们辛
勤耕耘的结果,他们努力提升绿野的名望,努力使的绿野的
繁荣。也努力改善着绿野的环境,因此后来者有责任有权利
去改善绿野,现在的绿野不是当初的时候了。不再属于一小
撮人的花园了,你想再把那些耕耘着赶走是不可能的了。

        主题        知道你的看法的根子在哪里了。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1-17 11:55:49

虽然说过不想再争论,不过食言一把,和你说说这个问题,也许对理清各自的思路都有点帮助。

你的关于lvye管理的看法,基于的根源是:你认为管理的权力来源于你(们)(在此指热衷于建设的各位)的赋予。

我觉得这个看法根本上是错误的。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论坛,他的管理人员(版主、技术维护人员、系统管理员)的权力是由论坛参与者赋予的,至少在初创时期是这样;作为一个户外活动的社区(人群),其领导权力、主流声音(所谓的话语权)也是同样。当然,随着这两个主体的发展,新的成员参加进来,是否能够参与 “建设”和“管理”,决定权在“老梆子”手里,这是理所当然的。参与者能够接收这种理念、方式,自然可以融入到既有的圈子里;否则,凭什么让原来的人放弃自己的观点方式,来迁就你们,还大言不惭的说“现在发展拉,变天了,不喜欢的老家伙门可以走了”,简直是鹊巢鸠占,不讲道理。

简单说,这些权力本来就不是你赋予的。

主题        那老梆子们就得听最初的老梆子了,最初的是谁?海光?你们干嘛不听他的?
        作者        摩西
        时间        2004-11-17 13:31:09

        主题        你说的对,当初事实正象你所说的,同时后来的发展也是合乎逻辑的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1-17 14:45:09

要说明的是,很多绿野老人的ID你都根本没有见过。

当初的管理员确实是海光,也有其它人。正象我所说的,由于有些人不同意海光的理念,后来分开了,这完全合乎逻辑。

所以我坚持认为,“不合则离”是最好的解决手段。我也盼着您赶紧搞个新的什么野一类的,实现你的网络政治理想。

-------------------------------------------------------------------------

主题        让民主去死吧――我对绿野民主的理解
        作者        乱码
        时间        2004-11-17 11:51:11

有人说绿野的民主其实就是老梆子们防止网站个人化而祭出的旗号而已。

绿野的精神领袖也提出过谁奉献谁管理,其实就是说网站还是归老梆子们所有。前边已经说过绿野是有阶级区别的:老梆子和普通网友两个阶级。而民主只是对老梆子的民主,普通网友在这里只有享受使用网站平台进行交流组织活动的权利,而没有在这里指手画脚的权利。

其实当时老梆子们提出“民主”二字的时候就已经政治化了,民主和乌托邦就是这些老梆子们创造出来的宗教,就是他们用来进行统治的思想工具而已。有人说最近来了一批政治家,提出了什么精英说,提出了法制试验场说,让老梆子们诚惶诚恐。而新来的政治家们比他们更政治更新锐而已,并且把民主的旗帜举得更高(铁杆扩大),这也是为什么得到众多网友支持的原因。从现在的几次交火来看,虽然老梆子们占了上风,但在普通网友中的地位却下降许多。但我认为,绿野的域名、 ICP牌照、服务器还掌握在老梆子手里,政权就是继续掌握在他们手里,他们使用任何手段无论卑鄙还是高尚都是正常的必胜的,所以不要被民主的外表所迷惑了,我们的任何挣扎和抗争(无论多么的正义多么的道德)在老梆子眼力总是虚弱无力和不值一提。


其实想一想,我们来绿野的目的是什么?还不就是为了个玩,利用网站这个平台作为一个交流、组织活动的园地。在绿野的什么理想啊、乌托邦啊,那些也不就是为了玩得更好玩得更爽?这些东西值得用政治化的民主来实现吗?所以我希望这里的老梆子们赶紧把民主的旗号撕掉,还绿野的本来面貌――户外爱好者的交流园地。我们不在乎你们是否民主、是否商业化,只要能给我们一个稳定的服务器和秩序的论坛就行。自助、AA不是只有在非商业的论坛才能存在(info和三夫就是个例子,而且人家玩得也很好),所以也不要再把非商业化作为口号愚弄大家了。我对老梆子们没有什么奢望,我只是希望你们能给我们一个秩序的、道德的论坛就很谢谢了。

让民主去死吧

让政治家们失望吧

让户外运动更纯粹吧

让老梆子们脱下新衣吧

主题        同意你的看法,哈哈哈哈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1-17 11:59:52

-------------------------------------------------------------------------

主题        再致晨峰君
        作者        小撮
        时间        2004-11-18 09:30:26

晨峰,你好!

很高兴一大早就看见你的回信。能体会到你交流的诚意和对我本人的友好,昨天的信里对你的评价有些情绪化,请谅解。2002年移帖子的小小不快我早已忘却。只记得分家之际你作为民主绿野形象大使的伟岸身影,那时的确是我所仰视的。然后就是你参照罗马元老院模式设计的绿野ORG管理架构,当时有很多网友对你的设计提出异议,但我直到现在也认为,它是基本符合绿野“野情”的,不需要推倒重来,只须加以改进和完善。你提出的很多管理思想,都非常有价值,对我思考绿野 ORG的建设问题,很有启发。

非常理解你对老梆子们的感情,那种拴在一根绳子上的生死之交。类似你在小五台上的经历,我也有过,如果说从这个角度出发理解绿野,我并不象你想象的那样困难。绿野发展的初始阶段,建立在户外共患难基础上的个人感情和相互诚信,的确是维寄这个群体的关键要素。所以,从感情上,我也能理解你对拉肚子的庇护。然而,发展到今天这样规模的绿野,已经不可能依赖相互熟识的私人交情来建立互信,而只能依靠共同的理念、公认的规则和制度来维持群体的认同。如果在今天的绿野,还从个人感情和私人交往出发来考虑问题、选择立场,就不再可取了。我不去俊客,不与管理层交往,正是怕私人交情影响了我思考和处事的公正。在大是大非的关键时刻,你不是也离弃了曾生死与共的海光吗?我希望,在对待拉肚子的问题上,你也能把原则放在考虑的首位。目前,绿野的诚信正处于紧要关头,希望你再次选择正确的立场。

你提到,绿野的反商、开放、民主制衡的自组织管理模式,是接近于社会实名的高素质网友群体在互联网交流模式下互动的产物,而不是主观愿望的产物。我非常赞同。我并没有要求超越绿野的现实,去追求一个户外网站之外的目标,我更没有企图把绿野变成绿色的强国论坛,老实说,我早已厌倦了夸夸其谈、言必国家民族的宏大主题的政治类网络社区,如果绿野变成这样的社区,我会第一个离开。我的想法是,只要认认真真地按照绿野先驱们制订的规则实现绿野内部事务的自治,用开放民主的理念管理绿野,不必每天把民主挂在嘴边,网民们也会受到润物细无声式的熏陶,逐渐形成自律自助自治的公民人格。在不经意中,绿野为社会培训了一群公民,这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栽柳柳成荫,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我再说一遍,在自组织的管理模式下,绿野ORG已经或正在变成一个小小的公民社会,无意中承担了一个培训公民的教育机构的角色。这不是我的主观愿望,而是我发现的一个事实。我无非是在私信中对别人指出了这一点,并为这一点而喝彩,表示愿为此而做一份贡献,仅此而已。抓住我私信中的片言只语,无限上纲,小题大做,罗织出、论证出一个“民主党”的阴谋,这是四人帮时代的做法。我很幸运我生活在一个日益走向开明、宽容、法治、民主的伟大时代。

你说,你认为我的一些行为已经成为绿野的威胁,我很想知道,我的哪些行为在成为绿野的威胁。是我在建设版以法治版?是我为无头苍蝇鸣冤?是我企图调解偶见和大会的冲突?是我公开警告某些偷看私信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还是我在私信中表述了党和政府倡导、又为法律所许可的言论?我很希望你能明确指出来,而不是含糊其辞,欲言又止,这才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既然你对我是友好的,那么请满足我这点小小的愿望。

        主题        “绿野为社会培训了一群公民”,真是NB大发了。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1-18 10:36:08

你的潜台词是说,有些人(可能大部分、也可能小部分)“公民人格”不健全,需要在你的“熏陶”下健全起来。怎么后背凉搜搜的,好像大师们和政客们都喜欢这个调调。

看了下面给拉肚子的信,越发的觉得你的熏陶可真是不含糊阿。

说道“四*人*帮时代的做法”,我到真是嗅到了政治投机者的气味。

-------------------------------------------------------------------------

主题        我有一颗野心――致拉肚子、晨峰、阿森的公开信
        作者        小撮
        时间        2004-11-18 01:04:41

        主题        1、 给拉肚子的信:
        作者        小撮
        时间        2004-11-18 01:06:46

拉肚子,你好:

MSN 一别数月,我在你心目中从曾经并肩战斗的老卒,到外圆内方的政客,到企图建立“绿党”的野心家,从绿野ORG的阶级兄弟到阶级敌人甚至到国家的敌人,蜕变的速度不可谓不快,这中间当然有我自己的问题,但你更是功不可没,正象歌里唱的“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可惜,你生也晚矣,如果早生五十年,你在阶级斗争方面的天赋会派上更大的用场,你也会有更自由的施展空间,你的人生也会有更大的发展,断不至于象今天这样,屈居于小小绿野,看几封破私信,还要鬼鬼祟祟躲躲闪闪,在道德和法律的双重压力下,忍辱负重,狼狈不堪。为此,我谨对你的遭遇表示严重同情。

你偷看私信的行为,从你的角度,我是可以理解的。既然ROOT权限在手,便获得了生杀予夺的权力,别说是偷看私信,就算是封ID、封IP,篡改帐户信息,篡改帖子,还不是易如反掌?数据库一改,神不知鬼不觉,即便有人质疑,也死无对证,谁又能奈我何?何况你是大大的功臣,多次挽大厦于将倾,在关键时刻,挽救了网站,挽救了绿野,挽救了中国户外运动,多少人捧着你,供着你,哄着你,你干点出格的事,那又如何?弟兄们还不争先恐后地为你擦屁股?

你不但偷看私信,还把偷看的私信公之于众,我也是可以理解的。不管黑猫白猫,逮住耗子就是好猫。动机正当,就可以不择手段。结果正确,过程就不必太拘小节。不管这私信是怎么得来的,只要你从这私信里找出了小撮反绿野甚至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罪证,敌人自身既已难保,其又能奈你何?一旦领导和群众把视线转移到俺揭露出的重大阴谋上面,谁还去关心你取证的过程是否合法呢?

其实我很感谢你把我的私信公之于众,佐证了我不久前不点名的指控,你知道,我因为暗示你偷看私信却又拿不出证据,而受到有意无意的非难,你现在把私信公布出来,至少证明我所言不虚。至于你说那是QQ的谈话记录,显然是不攻自破的托辞。我、城南、榴莲儿都没有在QQ里对任何人引用过私信的内容。你怎么可能在 QQ里得到呢。既然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当的,就应该理直气壮地认帐,含糊其辞,顾左右而言他,只会降低自己的说服力。

你说偷看我的私信,起因是受MUD委托调查建设版一个有争议的移帖,这也不合逻辑。检查无疆界的版主操作为什么非要打开他的私信呢?这两者有关系吗?而且,调查移帖是10月份的事。而早在9月份,你就已经偷看了我回复榴莲儿的信,榴莲儿给我写信,表达对豌豆身为版主辱骂网友的行为的愤慨,宣布要发起弹劾,我回信表示赞同,你把那封信的内容透露给了有关当事人,以致有关人等多次在不同场合公开对我流露敌意,这没冤枉你吧。

偷看就偷看了,而且你也对小李、阿森等人承认了,既然你认为行得正,做得端,那就不妨大大方方地在论坛上公开承认吧。免得让弟兄们拼了老命、舍了老脸为你遮掩,你知道吗,至少晨峰本来在网友心目中的地位是比较高的,但为了你,这一天失分不少,即使有了阿森的解释,也很难挽回。你如果是条汉子,就站出来,自己承担这一切吧。

关于我私信的内容,关于我对绿野的想法,关于如果处理你的行为,我会写信给晨峰和阿森,与他们讨论。

主题        你也满会耍滑头的,只是理解力不那么低下的人会更加的鄙视你。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1-18 10:59:08

后面的几段话说的是有实质内容的,所以没有什么可指摘的。只是前面这多余的3段,越发的显示你也不过是个心胸狭窄的普通人,和我并没有什么两样;你口口声声宣传的所谓“正义”,在涉及到自身的时候,也远没有你以为自己应该作的那样潇洒。不让你作比赛的裁判员,看来是必然的。
简单点说,明明就是个普通人,非要装大瓣蒜,恶心。

------
MSN 一别数月,我在你心目中从曾经并肩战斗的老卒,到外圆内方的政客,到企图建立“绿党”的野心家,从绿野ORG的阶级兄弟到阶级敌人甚至到国家的敌人,蜕变的速度不可谓不快,这中间当然有我自己的问题,但你更是功不可没,正象歌里唱的“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可惜,你生也晚矣,如果早生五十年,你在阶级斗争方面的天赋会派上更大的用场,你也会有更自由的施展空间,你的人生也会有更大的发展,断不至于象今天这样,屈居于小小绿野,看几封破私信,还要鬼鬼祟祟躲躲闪闪,在道德和法律的双重压力下,忍辱负重,狼狈不堪。为此,我谨对你的遭遇表示严重同情。

你偷看私信的行为,从你的角度,我是可以理解的。既然ROOT权限在手,便获得了生杀予夺的权力,别说是偷看私信,就算是封ID、封IP,篡改帐户信息,篡改帖子,还不是易如反掌?数据库一改,神不知鬼不觉,即便有人质疑,也死无对证,谁又能奈我何?何况你是大大的功臣,多次挽大厦于将倾,在关键时刻,挽救了网站,挽救了绿野,挽救了中国户外运动,多少人捧着你,供着你,哄着你,你干点出格的事,那又如何?弟兄们还不争先恐后地为你擦屁股?

你不但偷看私信,还把偷看的私信公之于众,我也是可以理解的。不管黑猫白猫,逮住耗子就是好猫。动机正当,就可以不择手段。结果正确,过程就不必太拘小节。不管这私信是怎么得来的,只要你从这私信里找出了小撮反绿野甚至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罪证,敌人自身既已难保,其又能奈你何?一旦领导和群众把视线转移到俺揭露出的重大阴谋上面,谁还去关心你取证的过程是否合法呢?
---------

这3段大多数都是废话,只有很少可能的事实,你的小伎俩就是:从那点事实引申开去,欺骗读者认为具有逻辑上的延续性,从而向读者灌输你自己罗织的内容。这个手段虽然无耻,但确实太简单了,要是只有这点水平,你还是再好好修炼修炼吧。

        主题        3、 给阿森的信
        作者        小撮
        时间        2004-11-18 01:10:08

阿森,你好!

谢谢你的公正、平和、事实求是,由于你的帖子,我才没有对绿野彻底死心。2002年的“革命战友”中,只有你,我还勉强算没有认错。

关于我的所谓“政治野心”和“违法活动”,已经在给晨峰的信中解释过了。不再赘述。

跟你,我重点谈谈拉肚子偷看私信行为的处理。

拉肚子偷看小撮、城南、榴莲儿、无疆界、MAD DOG(其他还有待确认)等人的私信,并在维护版对部分私信内容加以张帖,以达到其降低小撮、城南的社会评价的目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其本人就部分行为,也对你和小李供认不讳。在这样的情况下,再为其遮掩,实属不智。一个早已宣布辞职的前技术人员,如此肆无忌惮地公然违法,已然是丑闻,如果管理层对此置罔闻,无所作为。绿野的诚信,将受到严重伤害。

拉肚子的行为,已经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保护公民隐私的条款以及刑法中关于侵犯公民通信自由的条款,有多位网友建议和鼓励我对其采取法律行动,并有法律从业人士表示愿提供法律援助。但考虑到拉肚子的行为虽然性质严重、情节恶劣,但所侵犯的隐私皆为我不妨公开的个人观点,没有造成严重的精神或物质损失,后果尚属轻微。另外,绿野正处于备案的关键时刻,诉诸法律会给绿野带来难以料想的损失。并且本人对拉肚子并无不可扭转的恶感,考虑到他的心理问题由来以久,我更愿意宽容他。

但网站的ROOT权限掌握在一个辞了职的技术人员手中,这属于网站管理的严重漏洞,而且据野猪透露,还有若干身份不明者掌握ROOT权限,所以网站的技术安全问题存在隐患。借私信事件的机会,希望一并解决。

拉肚子事件,其实质是技术人员卷入人际纠纷,滥用权力侵犯网友合法权利,打击报复。如何避免这样的事件重演,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晨峰提议的关闭私信不可取。偷看私信只是技术人员滥权的一种手段,私封ID、擅改帐户资料、篡改发言,这些行为如何治理,难道要取消ID注册、取消用户资料,取消论坛发言?我以为,还是要从制度和规则着手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我向管理小组提出以下处理建议:
1、 清理整顿ROOT权限,原有授权除山贼外一律废除,以后需要授权一律公开向管理小组提出申请,由管理小组审批,并登记。严禁未经管理小组批准擅自授予权限。
2、 管理小组公告私信事件处理结果,对拉肚子进行申斥。拉肚子一周内公开在论坛发帖向被侵权网友道歉,逾期不执行,永远封ID。
3、 制订技术人员自律条例,禁止技术人员在建设版、维护版介入争论和冲突。技术人员就职时,须象域名代管者和基金管理人员一样,发表声明,宣誓不滥用技术权限从事任何违害网站和网友权利的行为。

        主题        补充一点想法:如何杜绝政治投机者和权力欲、表现欲旺盛的人混进lvye?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1-18 11:47:22

或者说应该制定一种机制限制权力欲、表现欲旺盛的人表演。

-------------------------------------------------------------------------

        主题        请教大家一下,为什么要打两个抓节,
        作者        jalimy
        时间        2004-11-22 14:20:23

这本书上讲接组的人的全副武装,这是绳组的第一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再打两个抓结,还要把抓结合结组绳拴在不同的大锁上,请各位大虾解惑。另外脚环又是干什么的?
http://www.lvye.org/uploads/lvyebb/998012.jpg

        主题        要过绳结或者其他什么东西的时候也有保险
        作者        黄金狮子
        时间        2004-11-22 15:52:32

        主题        ?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1-22 16:43:04

        主题        哦,我主要是想问为什么要有抓结,不是问为什么两个。
        作者        jalimy
        时间        2004-11-22 16:43:20
http://www.lvye.org/uploads/lvyebb/998159.jpg

        主题        要是吊到冰裂缝里,自己爬上来比被别人拽上来要快的多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1-22 16:49:52






欢迎光临 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https://www.lvye.org/)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