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查看: 360|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月16-17日的小五台事件:补齐城里的故事;几个关键性的细节点评。

[复制链接]

22

主题

104

帖子

104

积分

注册绿野,不忘初心。

Rank: 2

积分
104
楼主
发表于 2002-11-23 00:56:45 | 只看该作者

讨论

为了降低交通成本(包车或乘车),只能形成一定的队伍规模。 大队伍行进时的前后距离长几乎很难解决。
<br>
<br>是否可以两三支队伍合并一车,同车往返,路线不同或相同,但分别组织,各自独立。
<br>
<br>这样还可以在出险时有及时的救援。
<br>
<br>相信大家对小五台的热情,隔几周协调组织一次不难实现。<br><br>山的那边是海,海的那边呢?
<br>是山――
<br>山还是那山,海已经汹涌澎湃!

78

主题

797

帖子

803

积分

绿野飞人,随传随到。

Rank: 8Rank: 8

积分
803
沙发
发表于 2002-11-23 01:10:44 | 只看该作者

就是你这个意思,我没表达明白。

<br><br>Dancing on the Ceiling

157

主题

1878

帖子

1914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1914
板凳
发表于 2002-11-22 23:01:35 | 只看该作者

从3起事故看,一定要保持队形

http://www.lvye.org/bbs/showthreaded.php?Number=1790&Search=true&Forum=bestarticle&Words=%D0%A1%CE%E5%CC%A8&Match=Entire%20Phrase&Searchpage=2&Limit=25&Old=allposts&Main=1790&HPSESSID=a978d93011043f22523278f51b216c6b
<br>
<br>上面的游记是2000年12月三夫组织的一次南-中-西(中途决定从南台下撤)穿越活动,活动中也出现了人员失踪的情况,和上周小五台的情况很相似,但队内的救援处理明显要冷静的多。
<br>
<br>综合这两起事件,导致人员失踪的原因就是没有保持好队形。按我的经验,一般最前和最后的队员相差最好不要超过10分钟,而且相临的前后两人必须相互可见或者能相互喊话。而在2000年的三夫队中,在前面带路的段新速度过快,第二人已经和他联系不上;而第二人到队尾相距40分钟以上,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人员走失。上周小五台队也是在南台前前后队就相差1小时,上周海驼队前后队也相差1个小时,这样不出事才怪呢,而事实上这三个队也都出事了。如果当时这3个队都能做到前后队员能保持联系,3起失踪和冻伤事故(如果冻伤队员是在队中,而且队中有有经验的人员,以当时的天气不会冻伤)就都不会发生。希望以后的队伍都能注意这些,吸取前人的教训。

4

主题

56

帖子

56

积分

注册绿野,不忘初心。

Rank: 2

积分
56
地板
发表于 2002-11-23 00:04:52 | 只看该作者

对于晨峰对细节点评的几点回复

很高兴晨峰能对这次事件有这么好的点评和评述,对于其中提到的几点细节做如下回复和更正:
<br>1)我、大头、野骆驼三个人去索搜的时候是带着自己的装备去的,而不是文中提到的卸下装备。我们当时有一个担心就是易普拉欣掉下山坡,人包分离;另,我们在索搜的时候约定,每一个人都要看到另外二个人,如果发现不见其中任何一个人,马上停下来。这样的索搜方式决定了我们的索搜范围不会很大;
<br>2)其实我们在索搜过程中没有冷静思考易普拉欣可能的去向。当时就应该想到易普拉欣可能会回到山坡上,但我们没有往上索搜,才导致了易普拉欣在小庙中度过艰苦的一夜!
<br>
<br>从这次的组织活动看来,存在很多问题,我想这些问题是许多去小五台的队伍的共性问题:
<br>1)对小五台不够重视
<br>一直认为小五台是一座不会给我们出难题的山,因为有许许多多的人已经在身上踏出了路。但在冬天却远非如此,
<br>2)队伍的组织依然按照夏天的组织来进行
<br>在冬天的季节,队伍的规模不应该很大,在一个队伍之内应该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以三个人为宜,在这三个人的体力应该比较相当,或者有互补的可能;三个人的的所有装备集合起来应该能满足单兵作战的要求,即在一个小队走失的情况下仍然有足够的装备生存下去
<br>3)队伍的通信不够通畅
<br>在冬季的小五台,特别是暴风雪的情况下,能见度只有10米,这样的情况下,以后喊话和救生梢远远不过。所以没有一个小队应该有一个手台或者对讲机,这样才能保证通信的通畅;
<br>4)关于救生食品的问题
<br>以前大家出去,纷纷要求别人替自己肩负,现在看来这样的想法有一些问题。我们在路上的时候吃了易普拉欣很多的奶糖和巧克力,那天晚上他在南台小庙中其他别的食品没有办法实用的情况下只能靠这些食品求生,所以保留一定的救生食品在身边很重要。在出发之前,领队应该要求把救生食品分到每一个人的身上。
<br>5)关于冻伤的问题
<br>现在回来很多人的脸部和鼻子部位有严重的冻伤,所以打劫冒这样的装备很中!
<br>6)关于脚部的保暖问题
<br>脚步的保暖应该为三方面:鞋的的防雪问题,袜子的保暖以及雪套和脚步的保护连接问题
<br>只要在山上有经历的人发现,在冬天鞋很容易霜冻,但要注意不要在鞋里面有霜冻;
<br>袜子要多带,二天的活动至少要水双,第一天一双,第一天扎营要换一双,第二天下来坐车回家要把新的袜子换上,这样回来才不会感到冰冷;
<br>关于雪套,现在发现绿叶的雪套很实用,如果雪套和底部的紧固是用绳子连接的,那么在行走的时候会常常松散,所以雪也很容易进入鞋的里面,绿野的雪套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但绿野的雪套就是质量不好,拉链很容易坏!
<br>
<br>以上几点就是上次去小五台的一些总结,请大家指正

78

主题

797

帖子

803

积分

绿野飞人,随传随到。

Rank: 8Rank: 8

积分
803
5#
发表于 2002-11-23 00:41:22 | 只看该作者

同意你的第二条策略。

活动规模太大一直是我觉得有问题的地方,但考虑到相对较远的路程,为了降低交通成本(包车或乘车),只能形成一定的队伍规模。从多方面看,小队伍具备很多优势,特别是在冬季小五台这样的地方:易于控制节奏、保证队员体力,应变灵活。每个小组大家体力节奏差不多,不会出现互相拖拉的情况;根据自己组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每个小组具备完全的自持力,万一遇到意外,容易寻找营地(因为人员少,不需要很大面积的平地),也具备一定的自救和互救能力。<br><br>Dancing on the Ceiling

157

主题

1878

帖子

1914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1914
6#
发表于 2002-11-23 00:26:03 | 只看该作者

全队在一起,什么问题都好克服;一旦走散,不管是1人还是一个小分队都很危险

所以不同意3人一个小组的方式,没有必要原因不要分队
<br>3人一组实力还是不够
<br>
<br>只有探路、搜救等特殊原因才可分出一个小组,事先要安排好留守队员

264

主题

1365

帖子

1382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1382
QQ
7#
 楼主| 发表于 2002-11-23 00:34:25 | 只看该作者

多谢你的更正和补充。

也很感谢你的队友们详细和客观的事件记录。这些记录是个宝贵的资料,对于业余登山的爱好者来说,读别人的报告和记录,就是提高和积累经验的一部分。
<br>
<br>很感激这几天山版讨论的气氛,希望这些总结能够切实用到今年的冬训中去。<br><br>  /\  回首千嶂浴清晨,山是绝顶我为峰。
<br> /  \
<br>/    \/\/\/\/\/\/\/\/\/\/\/\/\/\/\/\/\/\/\  

58

主题

388

帖子

389

积分

绿野的革命者,中间的地带。

Rank: 3Rank: 3

积分
389
8#
发表于 2002-11-22 22:46:08 | 只看该作者

脑子比装备和体力都重要啊

<br><br>[blue]这样的景象必是光阴轮回前那一刹的重演,只是依稀换了人间。
<br>一凝眸,又是百年。[/blue]

264

主题

1365

帖子

1382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1382
QQ
9#
 楼主| 发表于 2002-11-22 09:26: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到:
楼下队员们的帖子基本上把上周末小五台的经过勾勒出来了,这里先把城里发生的一些情况补齐,整个事件基本反映了现阶段绿野们的登山热情、普遍有些浮躁的心态、以及自救、救援方面的实际问题。
<br>
<br>[blue]城里的故事[/blue]
<br>周六:
<br>16:00左右:羚羊、太白客中途修改计划,从黄草梁撤回来。和我通电话说房山区的风雪很大,担心海陀和小五台的队伍新人多有危险。我当时正在公司加班,查了帖子后发现Rumble的队伍有至少两个FRS对讲机。
<br>
<br>16:00左右:太白客和金丝猴联系,希望北京的HAM能够监听小五台方向可能的求救信号。军军在北京中继上要求HAM们尽量保持沉默,监听FRS的7频道和绿野的437.9频点。
<br>
<br>17:00-21:00:尝试给所有在网上列的小五台人员手机打电话和发短信,发现无法联络。
<br>
<br>23:00:由于HAM们的一些描述有偏差,很多人误以为小五台出了危险,金丝猴在网上和中继上辟谣。
<br>
<br>周日:
<br>14:00左右:羚羊、太白客和西金河口管理站联系,知道有两个女孩留守,管理站的人并不担心山上的队伍。同时开始和绿野有雪山装备的朋友们联络,希望能有必要的心理准备。
<br>
<br>15:00左右:初步认为小五台队可能的出山时间为下午4:00-5:00,西台方向。并约定在下午5:00最后和西金河口管理站联系。
<br>
<br>17:00: 羚羊和西金河口管理站联系,还是没有任何队伍出山的消息,留守司机也有些着急。太白客开始给各个朋友打电话,希望大家准备冬季装备,在接到电话1个小时内可以出发。
<br>
<br>19:00:太白客开始收拾装备,同时约了爱斯基摩人、羽毛的两辆私车,联系了浣熊、羚羊等多位老朋友,准备带高山装备连夜从西台方向上山,用无线电喊话的方式搜索并联系队伍。这几个山友都有高海拔经验,装备也很精良。
<br>
<br>20:20:西金河口电话证实队伍已部分出山,警报解除。
<br>[blue]
<br>===============================================================
<br>[/blue]
<br>
<br>整个案例的情况基本齐了。几个关键点的分析和教训总结,我先尝试来作,不是针对某个人,因为这里的错误很多人都犯过,而且对于其它的绿野们来说,也可能是用生命为代价才能换来的经验。
<br>
<br>需要首先说明的是,任何事故都是由一系列的小错误积累而成的,压弯骆驼背的最后一根稻草虽然显眼,但不一定是问题的关键。预防事故还是要尽早的发现问题的苗头,并保持事态发展的趋势能尽在掌握之中。
<br>
<br>[blue]第一个分析:危险的判别[/blue]
<br>12:00钟,Rumble的队伍全部到达南台下的斜坡,开始下雪,但是队员都很兴奋。在这个位置,前后队的时间差别约40分钟,前队休息充分并很好的补充食品,后队仅休息10分钟后就开始赶路。大家都认为没有危险,登顶没问题。
<br>
<br>14:40分,前队到达南台小庙,风大气温低,焦急等待后队,后队队员在1小时后到达。雪很大,能见度开始降低,人员普遍有些疲惫。从游记中可以看到队员在此时有些担忧,但是普遍没有危险的感觉。
<br>
<br>此时队长的最后决策是赶路,按照夏季的经验,可以在中台附近找到营地。
<br>
<br>实际的情况是,由于前后队休息程度的差异,人员马上走散,能见度低加上迎面的大风,前进速度的缓慢很快在心理上让所有人放弃了急行军前进的念头,开始临时决定在坡地上扎营。恶劣天气条件和天黑的环境(17:00是理论的日落时间),体能的下降,队友的丢失,所有人开始感到沮丧和危险。
<br>
<br>我想强调的第一个问题时,在Rumble队开始从南台顶下撤的同时,太白客、羚羊队已经在撤回北京的路上,同时电话告知北京的朋友可能的危险。而实际上已经处于险境的队员普遍没有认识到危险的降临。
<br>
<br>[blue]点评:[/blue]
<br>从事情的发展看,南台顶是一个转折点,哪怕此时认识到危险并在这个地方集合队伍,用紧密队形下撤回南台下的大石头处扎营就是非常成功的活动(这里的很多队员对南台的地形还不算陌生)。从起因看,在南台下面出发的坡地前,领队就应该观察并估算队伍的体力差异和时间差,有意识保护弱队员,同时判断出天气对于自己队伍的挑战程度。
<br>
<br>同时我也觉得,对绿野冬季的队伍而言,这会是个普遍的问题。核心队员必须随时判断队伍的总体状态和面对的危险程度,普通队员有义务实时的反应自己的真实状态,而不是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才开始请求帮助。
<br>
<br>[blue]第二个分析:关于自救,搜索的理性决策等[/blue]
<br>我注意到的第二个细节是丢人后搜索的决策过程和被明显缺失的环节。
<br>搜索的一个前提是保证搜索队员自身的安全,从记录中看,能见度极差的情况下,队长带了精干的3人小组开始搜索,好像还没背包?当时的情况是,营地没有着落,十几个人饥寒交迫,如果这三个队员最后也没有摸回营地,缺失装备在同等条件下的命运是否会比易普拉辛好?
<br>
<br>[blue]点评:[/blue]
<br>当时的情况下,搜索队出发至少要在营地基本确定,同时搜索队随身有一套起码的公用装备(帐篷、睡袋、食品),有足够的对讲机备用电池才能出发,快速确定搜索计划,按照计划的方向进行1趟搜索(如往中台方向30分钟,返回南台小庙就回营地)。
<br>
<br>同时我想提几个被缺失的环节:
<br>在搜索队进行有限的盲目搜索后,摸回到营地,进行必要的补给后,即晚上9:00左右。从逻辑上应该统计物资,如备用电池、头灯等,并讨论夜间到台顶小庙进行搜索的可能。
<br>
<br>如果考虑到夜间搜索的危险已经超出自身实力,第二天出发的搜索队员应该马上得到充足的休息,并在凌晨风力较弱的条件下按照预定的方案行动。(早晨4:00左右就出发,争取进行第一时间的救援)
<br>
<br>就我们现在的救援条件而言,队伍的自救能力还是第一位的。有效的救援就意味着在第一时间内能找到丢失的队友并提供帮助。救援不仅仅是体力活,还需要理性、清晰的逻辑判断,来增加搜索成功的概率。
<br>
<br>[blue]第三个分析:遇险约定和通讯的制度[/blue]
<br>今年夏天,大麻队在灵山停车场前1公里的地方被困并拨110求救。我在计划版尝试编写了遇险的几条应变原则,但现在看来,队员和大队伍走散以后,也要总结一些原则,来增大自救搜索成功的概率。
<br>
<br>在南台下来后,易普拉辛得到的信息是,大队伍肯定要往中台方向走并找营地。所以他在失去联系后,在能见度很差的情况下只考虑到要快速找一个避风所。也可以理解他在挨了一夜的冻以后,天上稍微有些光线就抄近道快速下山。估计易普拉辛到了山下,才考虑到大队伍可能有麻烦,又包了三蹦子上山看情况。
<br>
<br>而在此同时,搜索队员也是一种盲目的寻找。
<br>
<br>这里的误会是队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大队伍会进行搜索,我们也没有任何约定可以供参考,在这种紧急的条件下,如何互相增大相遇的几率。所以切实可行的计划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重要,如果当天的营地位置是合理的,大家就有可能在约定营地会合。
<br>
<br>对于山里和城里的队伍也有类似的问题,城里的朋友急得要命,准备连夜上山,山里的朋友们还在为劫后重逢高兴呢。所以一些约定在冬季的活动中确实太重要了,如进山的队伍有明确的路线和出山时间,出山后可以和城里的联络人通话并在网上注明出山。如果队伍在预定的出山时间延迟12小时还音信全无,就开始组织搜索队。搜索队可以沿着进山队伍的进山路线和反方向同时搜索并用约定的频点呼叫。这些可以操作的流程,也许就能抢在救援的第一时间窗内发生,并真正的派上用场。
<br>
<br>关于对讲机、帐篷和其它装备的使用问题,不想在这儿多说了,这些都是基本的问题。在我们这个案例中,不打地丁的225帐篷和1000克的羽绒睡袋露营就可以抗下来,这种气候条件还达不到南台典型的“冬季恶劣天气”。回顾整个事件,只有能见度低、风力稍大才是个比较麻烦的问题。
<br>
<br>[blue]注:[/blue]
<br>不要小看北京周边的低山,在冬天它们可能很厉害,至少有些路线在突变的天气下比夏季的初级雪山可怕的多。登山也不是简单的傻走,一些决策的思路、知识技能都需要在平时积累。在极端的条件下,狭路相逢,每个队员都要有当队长的心理准备并为自己的团队贡献力量,勇气和钢丝一样坚韧的神经也是登山给我们的一笔财富。
<br>
<br>
<br>  /\  回首千嶂浴清晨,山是绝顶我为峰。
<br> /  \
<br>/    \/\/\/\/\/\/\/\/\/\/\/\/\/\/\/\/\/\/\  < ID="edit"><FONT class="small"><EM>Edited by 晨峰 on 2002/11/21 20:47.</EM></FONT></P>

494

主题

3553

帖子

3566

积分

绿野元老,传、帮、带。

Rank: 8Rank: 8

积分
3566
10#
发表于 2002-11-23 09:23:16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实际上还是要3人甚至2人编组

理论上确实是应该全队一起,但是实际出行的时候,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全队的体力,速度,行走习惯客观上存在着差异(且不讨论团队意识).夏季小五台穿越,我曾经尝试五人左右一组,实际上连这样的组都难以保证.首先,分组的时候就存在矛盾,如果按照体力相近分组,那么好手都在一起,体力经验相对较差的队员没有人照顾,如果按照体力互补(我尝试的办法),那么即使只有5人的小组走起来很容易出现衔接和走散问题.冬季活动,由于气温关系,走的快的人更难以停下来等人.队伍就会变得更容易脱节.
<br>既然全队保持同一节奏存在客观困难,不如做两手准备,一方面强调全队行走的节奏保持一致,另外一方面在出行前就划分成2到3人的小组.保证每个小组都有一顶帐篷.强调,即使大队走散,小组必须保持在一起.
<br>这次出事,实际上是因为探路的两人小队不慎走散造成的.如果是大头和易卜拉辛两人在一起,那么情况会好一些.<br><br>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br>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
<br>
11月16-17日的小五台事件:补齐城里的故事;几个关键性的细节点评。 晨峰 2002-11-22
从3起事故看,一定要保持队形 背包 2002-11-22
对于晨峰对细节点评的几点回复 rumble 2002-11-23
同意你的第二条策略。 Kristian 2002-11-23
讨论 大海 2002-11-23
就是你这个意思,我没表达明白。 Kristian 2002-11-23
全队在一起,什么问题都好克服;一旦走散,不管是1人还是一个小分队都很危险 背包 2002-11-23
我认为实际上还是要3人甚至2人编组 阿森 2002-11-23
多谢你的更正和补充。 晨峰 2002-11-23
脑子比装备和体力都重要啊 kookoo 2002-11-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