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查看: 15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1年度北美登山事故年鉴连载之011(JJYFOOT译)

[复制链接]

154

主题

1095

帖子

1095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1095
QQ
楼主
发表于 2002-12-31 22:58:46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心肺复苏术(也称心肺复苏法)

    心肺复苏法(简称CPR)是一种基本的救生技巧,在患者停止呼吸甚至于心跳停止跳动时施以抢救的方法。这种技巧使血液和氧气畅通,心肺功能正常运转。
<br>    CPR包括开启和清除患者的气管,使其恢复呼吸和血液循环。其过程强调ABC三步骤:AIRWAY(维持呼吸道畅通)、BREATUING(维持呼吸)和CIRCULATION(维持心跳)。
<br>
<br>AIRWAY(维持呼吸道畅通)
<br>1、确认丧失知觉:让患者躺在平处,轻拍患者让他睁开眼睛。
<br>2、使呼吸道保持畅通:若颈部未受伤,利用压额提下巴的方法,开放气管。
<br>
<br>BREATUING(维持呼吸)
<br>1、确认呼吸停止:看患者胸部是否有起伏,听是否有呼吸声,用脸颊触碰感受患者是否有呼吸。
<br>2、立刻吹气两次:将你张开的嘴紧贴患者嘴上,吹入两大口空气,好让空气进入他的肺,每次1-1。5秒。每次送气后移开你的嘴,在两次送气之间,再大吸一口气。
<br>
<br>CIRCULATION(维持心跳)
<br>1、确认脉搏消失:以中指和食指轻放在患者较近一侧颈动脉上。如果脉搏按正常呼吸频率,则实施人工呼吸;若停止呼吸,则实施心肺复苏法。
<br>2、实施心肺复苏法:将胸骨向下压4-5公分,然后放松,以每分钟80-100次的频率按压15次,迅速地倾向患者头部,畅通呼吸道并连续吹气两次。
<br>
<br>注意事项:
<br>1、胸外按摩的位置是以食指和中指顺肋骨边缘向上滑行到肋骨交接的心窝部位。
<br>2、然后将中指放在心窝处,并将食指合并在胸骨下端。
<br>3、将另一手掌置于食指旁的胸骨上。
<br>4、将定位的手垂叠其上,两手手指相扣,不可放在剑突上,以免触及肋骨。紧贴胸骨的手掌不可移开。
<br>
<br>
<br>
<br><br><br>如果有来生,让我做一只世界屋脊上的骆驼吧,那样我就可以每天登山了!

261296-viagr.gif

0 Bytes, 下载次数: 0

旧版论坛导入

沙发
发表于 2002-12-31 19:54:32 | 只看该作者

心肺复苏术(有图的)

http://health.sohu.com/10/41/harticle15344110.shtml
<br>
<br><br><br>古人有云:“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32

主题

4157

帖子

4219

积分

绿野飞人,随传随到。

Rank: 8Rank: 8

积分
4219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2-12-31 15:14: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到:
2001年度北美登山事故年鉴连载之011(JJYFOOT译)
<br>――原出版者和译者保留所有版权。译者自行张贴于如下三个网络媒体:新浪山野论坛、lvye.org之山版、万科游山玩水。未经译者同意不得在任何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转载――
<br>
<br>事故报告011
<br>1、编号
<br>    加拿大2000年011号
<br>2、事故类型+关键词
<br>    冰/雪坡坠落,未结组,错误路线选择,欲速则不达
<br>3、事故地点
<br>    Alberta,哥伦比亚冰原,Athabasca峰
<br>4、时间、人物、事故发生及处理过程描述和结果
<br>    8月29日,F.W.(43岁)、S.C.(34岁)、U.T.(37岁,女)三人于凌晨5点出发攀登Athabasca峰北壁。他们于17:30登顶并由常规路线下降。下降过程中他们发现由于湿雪造成冰爪底部经常粘成雪球,但考虑到10厘米下就是硬雪层,他们还是决定穿着冰爪。在一个名为Silverhorn的冰雪地段顶部,比较容易的路线是向左转向一段页岩地带,而F.W.却选择了沿一个陡雪坡下降(当时他们并未结组)。S.C.建议还是沿容易的路线走,而F.W.(坚持)认为沿雪坡下降会快一些。F.W.下降了不远便回过头来,说脚下是硬冰。当时S.C.在F.W.上方约10米,听见F.W.在叫了一声的同时滑坠,随即在视线中消失。S.C.和U.T.向下叫喊,但没有回应。两人随后沿页岩地带下降并结绳走下常规路线。在Silverhorn低部附近,他们看见F.W.的冰镐在*背隙窿*上部,此地在滑坠点以下超过400米。
<br>    19:00,S.C.爬到背隙窿边缘,发现FW躺在下方1米处的稳定雪面上。F.W.对S.C.的呼唤尚有反应,但显然多处受伤。S.C.用尽可能多的衣物裹住F.W.并且固定他的颈部。鉴于当时天气正在变坏,而U.T.并非很有经验,S.C.既不想让U.T.陪着伤者也不敢让U.T.单人通过布满裂缝的冰川,于是决定两人一同下撤求援。
<br>    他们在冰川末端遇到两个登山者。其中一人名为D.R.即行上升回到F.W.处,其他人下降向管理处求援。D.R.于20:30到达F.W.处,发现他已经失去知觉并且伴随呼吸道被血块堵塞,于是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术怎么个搞法哪位行家给解释解释――译者)达一个小时,F.W.仍无反应或任何生命迹象。因此D.R.判定其死亡并下撤。下撤途中遇到闻讯赶来的管理处人员和一位医生,听了D.R.的情况介绍他们决定第二天再想法取回F.W.的遗体。
<br>    当夜大雪。第二天早晨在现场附近通过爆破进行了雪崩控制(预先的人工雪崩――译者)以保证安全,爆破造成1.5-2层的雪板雪崩,将F.W.埋在2米厚的雪里。上午11:00直升机到达现场,13:25运走了尸体。
<br>5、分析
<br>    F.W.是有经验的登山者,而且是新西兰一个搜寻和救援组织的成员。由于登顶时间比预计的要晚,下山时有些着急了。F.W.的滑坠原因估计是由于冰爪被湿雪糊住了,而陡峭的硬雪和冰面又使他压镐保护不能成功。实际上,当时如果考虑到比较恶劣的雪况,F.W.可以选择从常规路线下降,或者结绳保护从雪坡下降都可以避免事故。
<br>6、报告来源
<br>    Lisa Paulson,国家公园管理处Jasper,S.C.
<br>7、译者评论
<br>    先来个名词解释:
<br>    背隙窿,bergschrund。一种巨大的冰上裂隙,在冰河上游可以找到,形成于移动的冰河和冰帽分开的地方。它的下端可能比上端低了许多,因而造成一种悬垂的外貌。以上解释摘自登山圣经中文第六版P363。译者的补充说明:bergschrund经常是最大的裂缝,但由于明显,所以并不可怕;另外,我们可以通过观察bergschrund里的积雪情况来估价其上部地区的雪崩和流雪危险,并且要小心bergschrund被软雪填满不易发现的情况。
<br>    再次说明和提醒的是:自我制动的局限性。在比较陡的(超过35-40度)硬雪尤其是冰坡,自制动成功的可能性很小,最重要的是不摔倒――如果没有把握,那换路线或保护吧。
<br>JJYFOOT译于2002年12月30日
<br>――连载待续――
<br>
2001年度北美登山事故年鉴连载之011(JJYFOOT译) jjyfoot 2002-12-31
心肺复苏术(有图的) 黄金狮子 2002-12-31
关于心肺复苏术(也称心肺复苏法) roof 2002-12-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