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查看: 586|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印象-中国]系列之:黄河古镇---碛口

[复制链接]

166

主题

1688

帖子

1689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168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3-28 13:1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到:
活动领队:  黑八 仙风道骨  领队联系方式:  13911051019 13301005199  
活动时间:  4,2-4,3  活动地点:  山西吕梁  
集合时间:  4,1周五晚7:30  集合地点:  大森林酒店(北三环安华桥西200米.中国科技馆西200米)  
人数限制:  16人  活动强度:  绿野一级  
尚有名额:  16人  报名截至时间:  2005年03月31日  

前言:  
黄河古镇碛口
  在山西吕梁山中的黄河边上,坐落着一座古镇,这座古镇的名字叫碛口。

  历史上的碛口,依傍着黄河的滔滔巨浪把自己的声名推向下游,游向四方。在黄河浪涛中,久久漂流着碛口的名字―――这一坐落于山西临县边缘的古渡口。

  说它是古渡口,因它与古镇同样出名。这古镇与黄河对岸的陕西吴堡县相对望,千年长相守,成为一双互补的伴侣,成为一对互相依托的搭档,成为两个互相呼应的知音。黄河的浪涛把两地捆缚在一起,联系在一起,而它们互相沟通的桥梁便是渡船。两岸人来人往,都靠着渡船的摆渡。船,这种古老的运载工具,如今又加上了发动机。所以,船在黄河中行驶,便响起了雄壮的充满节奏感的马达声。随着马达声的由远而近,便会有一群一伙的人从陕西过来,来赶碛口的集市。

  碛,在当地人的说法里是指黄河上因地形的起伏而形成的一段一段的激流浅滩。黄河的河水在这浅滩上浪花飞溅发出巨大的声响,激起雪喷般的浪花,成为一道景观。难怪当地一些小伙子们、老船工们常常组成队伍,头上扎着白毛巾去冲碛。这在当地是一种壮举,一种冒险的冲刺,一种锻炼意志的极大挑战……

  这碛口确是有些古韵的。古老的民居,成为当地第一景观。这里的明代、清代民居,构筑成一条条街道,这些街道又矗立在黄河边。民居,依地形斜坡状组合排列。街巷里,古老的黄河卵石铺成了街面。而那些古老的砖瓦构筑成了房舍,飘逸着一种古韵。房屋已斑驳失修,虽不致残破,但却风骨奇峻。有些当年曾是店铺的高墙大院,展示着这历史上商埠的痕迹。一条条青石,一排排大瓮,一个个油篓子,一座座饮马槽,充分让人们感受着这里历史的辉煌与商业氛围的浓郁。

  古街上,自然有不同凡响的陈列。烧饼铺子散发出浓郁的饼香。现打、现烤、现卖,热腾腾、香喷喷,确实诱人。更引人的是这街面上的条编,这些,只不过是日常生活的用具而已,城里人都是很难看到的。而那些鲜亮的铜器,发着黄灿灿的光韵,则更是分外耀眼了。各种铜制品,与碛口的古韵非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五龙庙,是古镇祈雨的宙宇。它气势不凡地踞于黄河边的高处,俯瞰黄河,居高临下,发出一种威严来。历史上,当地人的祈雨都在这里进行。原来,面对黄河水却依然未能摆脱干旱,于是,五龙庙便常常处于香火鼎盛的状态。

  沿湫水河,上行不到两华里,转到碛口背后,有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河的小村庄,因它是在湫水河的转弯处故称西湾村。

  西湾是单姓村,村里都姓陈,从村子的布局和房屋的结构上看,西湾村过去的人绝不是普通靠种田吃饭的人,它的气度,它的规模,它曾经有过的繁荣,绝非黄河沿岸的普通小村庄。

  碛口的夜虽然安静,却也灯火阑珊。红灯悬于街畔,把古镇的夜照耀得那么安谧,祥和,充满诗意,又让人浮想联翩。到那放河灯的日子,依然是灯。黄河的夜流里,水面浮着成千上万用蜡烛点燃的河灯。红红的灯,从碛口上方的黄河边缘放入黄河,这些灯摇摇摆摆,从黄河上顺流而下。夜幕里的河灯,放着柔和而又诱人的红光,在暗夜中静静地向下游飘去,这又给古镇增添了诗意,古韵……


碛口概况

碛口因其下游的大同碛而得名。“碛”,是指水中由沙石堆积而成的浅滩,大同碛又名二碛,黄河第一碛就是闻名遐迩的壶口。黄河穿行于晋陕峡谷之间,当流经临县卧虎山前时,汇入支流湫水河,水量骤然增大,但四、五百米宽的河道却因为遭遇大同碛而收缩到不足百米,狭窄的河道与十余米的落差使得方才还平静婉约的黄河水奔腾怒号浊浪滔滔,形成一处险滩,以至于“黄河行船,谈碛色变”。

  在过去交通落后的年代里,碛口以上的黄河水道是连结西北与华北物流的经济大动脉,轻舟越碛虽然有惊无险,但货船在大同碛上船毁人亡的前车之鉴,使得大同碛成为黄河中上游黄金水运通道的终结点,货船至此不得不抛锚卸货改走旱路,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早在明末清初,碛口附近的侯台镇、曲峪镇就已经成为名噪一时的物资中转集镇并具有了一定的规模,碛口西湾村的陈氏家族,就是这一时期依托黄河水运而暴富的巨商。

  清康熙年间,永宁大旱,百姓缺粮,陈氏家族急公好义的陈三锡出资在碛口招商设肆,从西北水运大量粮食赈济灾民。碛口背靠卧虎山,濒临黄河与湫水,地理位置更具优势,很快就商贾云集后来居上。清乾隆年间,侯台镇与曲峪镇先后毁于水患,两镇商户大量移驻碛口,终使碛口成为九曲黄河第一镇。

  康乾盛世以及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带来了碛口的繁荣昌盛,做为当时著名的商贸中心、水陆运输中转中心,码头上的货船每天少则几十艘,多则二、三百艘,拥挤时三排货船并列平行排列于岸边绵延数里,这一景象即使在今天想象起来也依旧是蔚为壮观。碛口商号主要经营粮食、麻油、盐碱、皮毛、药材、钱庄六大行业,各类物资源源不断地从西北产地沿黄河顺流而下,到碛口后再由骡马、骆驼转运至吴城、晋中、京津、汉口等地,而丝绸、茶叶、烟酒等日用品则从这里起运销往西北。当时的碛口,码头的搬运苦力有两千余人,负责转运的骡马、骆驼有上千头,仅西头村的“运输专业户”陈家就有骆驼三百余峰。“驮不尽的碛口,填不满的吴城”、“碛口街上尽是油,三天不驮满街流”……从这些流传至今的民谚中,我们仿佛又听到了碛口老街昼夜不息的驼铃声。

  碛口镇在鼎盛时期云集了三百八十余家大小商号,城镇规模也迅速扩充,主街由要冲巷向西南沿黄河延伸,在黄河与湫水的交汇处又沿湫水逆水而上,向东南逶迤而去,直到西头村号头起,呈“L”型走向,全长五华里。碛口主街当年被划分为三段,湫水河沿岸为前街和中街,前街又称食巷店,主要经营饭店、酒馆、大车店等,中街主要经营绸缎及日杂百货。主街沿黄河一段,被称为后街,这里紧靠黄河码头,实力雄厚的商号均聚集于此,用当地人的话说:“后街上做的都是大买卖”。在后街与黄河之间,后来又扩充出二道街和三道街,二道街全长三华里,三道街只有一华里,均以服务业为主。

  黄河岸边话当年的老人们今天能够回忆起的不仅是昔日的繁华与兴盛,他们更怀念当年祥和、安定的社会环境。然而,这一切却在1938年被无情地打断,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八犯碛口,烧杀抢掠,古镇的经济与建设都遭到破坏,许多富商巨贾远走他乡以避战乱,他们中的很多人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天灾总是与人祸接踵而至,从三十年代起,直到五十年代初,黄河与湫水连连暴涨,二道街、三道街先后被冲毁,主街也只剩下半壁江山。

  建国初期,短暂的稳定为碛口带来了回光返照式的再次兴盛,但是很快,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粮食、棉布统购统销,碛口的商业逐渐萧条。此后,随着铁路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京包复线的通车,黄河水运失去价值,碛口古镇最终完成了它商品集散中心的历史使命,从此被人遗忘在荒凉贫瘠的黄水沟壑中。

  1989年,我国当代最著名的美术大师吴冠中先生首先发现了这颗遗落在黄河岸边的明珠,此后,专家学者纷至沓来,美术、摄影工作者与影视剧组也慕名而至,寂寞了几十年的碛口古镇再一次开始复苏。

  山西省有关部门目前正致力于碛口旅游业的开发与宣传,将碛口确定为全省首个旅游扶贫试验区,由省旅游局对口扶贫,并成功举办了两届旅游扶贫试验开发启动仪式,这样的启动仪式,将连续举办五年。

  在专家学者们提交给山西省政府的建议中是这样评价的:碛口镇作为清代至民国秦晋峡谷中的第一镇,有非常独特的历史意义。……碛口和它附近的村子,反映了吕梁山黄土沟壑地区的历史人文、自然特色,地方特色突出,有不可代替的意义,它们是中国文化史非常独特的珍贵遗产。



黑龙庙
  黑龙庙位于临县南端湫水河入口处的碛口镇卧虎山。据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增修钟鼓楼碑记载:庙创建于明代。雍正年间增建乐楼。道光年间重修正殿和东西耳殿。庙宇规模壮阔,昭然入目。

  黑龙庙座东北向西南,依山傍水。中轴线上,首先是山门,由三道石拱门洞组成。门前是一座面阔三间的门庭。门庭上又盖一座歇山顶门楼,两层建筑全凭八根大木柱支撑。紧挨门楼又建倒座乐楼(戏台),前后建筑连为一体。戏台结构奇特,建筑精巧,为临县古建筑之首。乐楼为欧山顶,琉璃瓦剪边,十分美观大方。乐楼左右是十字歇山顶式的钟鼓楼,规模不大,却小巧玲珑,别具风格。

  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硬山顶,内供黑龙大王。左右两耳殿分别供奉河伯、财神,其余仓官、金龙、庙童各得其所。此外东西配殿、看台、廊房共22间。

  黑龙庙创建三百余年来,几经修缮,使整体建筑严谨合理,左右对称,奇伟壮观。仰观庙宇叠于石崖之险,雕梁画栋,古朴典雅,无不使人悦目赏心。倚庙廊俯而环视,只见黄河滔滔,批水潺潺,古老的碛口镇尽收眼底。这山、水、镇、庙在黄河巍谷之间相映成趣,故秦晋两省遐迩闻名。乐楼的音响效果更为奇特,不用扩音设备,万人看戏,声音清脆,乃至响彻数里,故有“黄涛共鸣,湫水助唱”之说。所以每逢古会隆节,秦晋两省四乡群众不畏陡峭山路,观光游览者络绎不绝。

  庙内现存石碑4通,其中道光癸卯重修黑龙庙碑为永宁州知州王继贤撰书。山门上镶嵌两副石刻对联“物阜民熙小都会,河声岳色大文章”,为郡人崔炳文于道光癸卯仲春撰书。另一副“山河砺带人文聚,风雨祥甘物气和”为永宁州知州王继贤乙巳年撰书。王继贤不仅文彩俊逸,而且书法造诣颇深,名重京师。时高丽国屡派使者求书“健美陵烟”四字,王毅然成书,使者满意而归。清帝为此赏其纹银四千两,人们赞颂“一字值千金”。


西湾民居简介
  西湾村是我们陈氏家族聚居的地方。

  西湾民居是碛口辉煌时期经济力辐射所及的村庄之一。它不同于巨商府第乔家大院,也不同干世代京官所建的王家大院,它是碛口我们陈氏商人的“家属宿舍”。当时商人家里都占有大量的土地,子女们也有求得一官半职者,因此说西湾是综合的封建大城堡。

  西湾城堡式的明清古建筑群,在距碛口北一公里的湫水河西岸,坐西北而向东南,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近年来倍受专家与旅游爱好者的青睐。

  西湾民居群座落在30度的石坡上,占据着长约250米,宽约 120米的狭长地带,由五条依山就势的长街将全村所有的院落串通起来,现存30余处完整的院落,院与院之间有小门相通,只要从城堡的南牌楼门进去,就可游遍全村。其总面积3万平方米,属全国面积最大的明清民居之一。

  西湾民居整体设计奇特,布局严谨合理,每一院建筑大都有:正房、廊记、厅台、厕所、马棚、柴房、碾磨房等。正房多数为明柱、插檐式青砖拱券顶,纯白灰灌浆、勾缝,至今十分坚固。廊房、客厅、绣楼等多数为硬山顶,也有卷棚顶,其依山顺势,构思奇巧。

  厕所、马棚、柴房、碾、磨或寄于墙下,或修于背角,寸土必用,其设计既朴实而不居一格,既实用而不失雅观,高底错落,变化有致,充分体现了设计者高超的聪明才智。各家的大门、垂花门、照壁,更是争奇斗艳,各显风流,建筑形制,各不相同。木雕、石雕、砖雕造形精美,独具匠心,飞禽走兽,形态逼真,棚棚如生,观者无不拍手叫绝。沿街沿巷石匾比比皆是,如“福多三备”、“岁进士”、“恩进士”、“明经第”、“福海寿山”等,这些牌匾的书法艺术造诣颇深,各具神韵,犹如大型书法展。

  西湾村构思奇巧的明清建筑群,始建于明末。据《家谱》载,始祖陈先模、字师范,于明朝末年从方山县岱坡山迁于西湾,当时西湾北二华里是繁华的候台镇,是集市贸易的中心;南二华里,是黄河码头。先祖择选了这样人杰地灵的有利地形,又持家有道,艰苦创业,列第四代“三”字辈,已成了巨富,陈三锡则是佼佼者。

  陈三锡生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七月初三日丑时,卒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四月十八日酉时。他在世的74年间,正值康乾隆盛世,陈公三锡幼年入塾,苦读经书,乡试不第,投入商界。取妻薛氏,乃延安府静边县训道薛国梁之孙女,亦知书达理。陈三锡有这样的内贤相助,先在碛口与候台镇之间搞货物转运生意,后跑南闯北做大宗生意。正是而立之年,碛口周边大闹灾荒,三锡就利用黄河水运,从包头买回莜麦、谷物等粮食,在碛口就近设肆,薄利卖给穷苦老百姓。他还从招贤买了两面大锅,设灶熬稀粥,赈济乞讨者。山西巡抚悉知公之恩德,奏请皇上,赐汾州府后选通判。

  至此,西湾陈氏家族在碛口大兴土木,成为碛口繁荣昌盛的创始人。而在西湾村东面,也大兴土木,建造华丽的住宅,这就是东财主家的发迹之初。后来西财主家也在西面修建,相互攀比,越修越阔气。东西两财主历经11代苦心经营200余年,才成为闻名遐迩的西湾村。

  西湾村的古建筑群,在日寇侵华期间,虽受严重的破坏,但今遗存的三十多院古建筑和五条古巷,具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它是我们的祖宗给我们遗留下来的稀世瑰宝。在发展旅游事业的今天,我们要全力保护好这批文物,让它的雄姿再展异彩。让先人的创业精神,启迪后辈,再创辉煌!

李家山散记
  墙里开花墙外红。
  近几年来,李家山村迎接了数以千计的海内外文人墨客、专家学者。
  李家山村人说:“穷山窝窝看什么?”
  专家说:“李家山人端着金饭碗去讨吃!”
  笔者是碛口人,小时候去过李家山,那是跟着小伙伴们去看李家山剧团演出的《王贵与李香香》。七十年代初去过,那是跟着县委书记王健去访贫问寒。那时候不时兴“旅游”这个词儿,只知游山玩水是资产阶级思想。农民背地里只说“吃”,干部们的肚子也时常瘪瘪的,因而我们几上李家山,谁也没有心思鉴赏它的人文景观。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笔者因年长而又是碛口人,成为观光者们的采访对象。听了专家们对李家山的赞词,自己才悟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唐诗的深刻含义。

  形似凤凰的明清建筑群

  《李氏宗谱簿》载:“始祖李端,明成化年间(1465―― 1487),由临县上西坡村迁往临县招贤都三甲李家山村。”
  李氏家族经世代繁衍,到清中叶已成大户。时值碛口商阜繁荣,李家也插足于商业。据(宗谱)与口碑资料佐证,时李家山有东西两大财主,东财主李登祥,人称祥财主,在碛口开的“德合店”、“万盛永”;西财主李德峰,在碛口开的“三和厚”。此两家财路亨通、日进斗银,在碛口可以与西湾村陈氏比富。
  有了钱,就逐渐开始大动土木。他们请来风水先生观看,见李家山村有两条向南流的小沟,在村南汇合,注入黄河,两沟之间的山峁,形似凤凰头,左右两山则是风翼了。这个四面环山的地形,风水先生连连说好:“此屯系艮龙庚向,东山月出中格穴也,毋逶迤者恐丑寅气入也,富而且贵龙之应……”(载宗谱)
  东财主家在凤身上修建,西财主家在凤的右翼上修建,凤的左翼依然是旧村。东西财主好象在暗暗较量,在几百米约 40度的高山坡上,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依山就势,高下叠置,从沟到顶,多达九层,其造型不同,风格殊异。
  李家山村的建筑均以水磨砖对缝砌筑,砖、木、石雕及精美匾额比比皆是。建筑形式多以砖拱顶(窑洞)明柱厦檐四合院为主,且依山坐楼。侧房、马棚多为一泼水和双泼水硬山顶瓦房。街道高高低低,用条石砌棱,用块石铺面。水路布局合理,沟心卷洞,送出村外。
  现在李家山村大大小小有百十来院, 400多孔(间)住舍,居住着220多户人家, 760多口人。西面清代建筑群,多为李姓居住,虽有一些破破烂烂,却还基本保存完好。凤的左翼沟里,依然还称旧村或小村,住着陈、崔两姓人家,他们说在李姓迁来之前,这儿叫陈家湾。
  小村和大村相比,建筑风格完全是两个天地。小村至今还有人住着“一柱香”独门独窗土窑洞,有人说他们还是过着原始穴居生活,那就住房而言,一点儿也不是夸张。另外村子里多以土窑接口子,石拱窑洞,砖瓦建筑是很少见的。
  李家山村民居的形态在八种以上,这些无论豪华的清代建筑群,还是穴居生活的土窑洞,无不附着中华民族的灵魂,它确系民族的东西。正如专家们说,这儿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它蕴藏着黄土民情风俗和丰厚的黄河文化。

  专家眼里的李家山

  李家山在碛口镇南山,距碛口不足十华里。渡过湫水河,有两条通道,一条是从河南坪顺着简易公路往上爬,沿途可以远眺吼声如雷的黄河大同碛;一条是顺着黄河畔,从叫麒麟滩的河滩往下走,如有雅兴,还可亲临碛下,观赏那汹涌澎湃,咆哮如雷的二碛气魄,这才使你真正领略到黄河精神,也就是中华民族的顽强拼搏精神。
  这些年来,有多少海内外知名人士,不避艰险,步履到李家山采风,一个个都留下美好的影响,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我国现代最著名的大画家吴冠中先生于1989年10月赴李家山后,写道:“我在山西有一个重要发现――临县碛口李家山村。这里从外面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很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的村庄,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难再找到!”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著名国画家刘文西和西安美院副院长、全国著名山水画家戴希斌,于2000年5月,带领黄土派采风团到碛口采风。刘文西身体胖,肚子大,整整三个小时才爬上李家山村,当山村展现在眼前时,他惊叹不已地说:“太好了!我在陕北跑了三十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地方,独特的土地,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特别是那四合院窑洞,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戴希斌教授更是如获至宝,他对同行者说:“我们黄土派作画,就是要画出黄土高原的特色,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民居,才真正是我们要寻找的创作源泉。”清华大学教授、全国著名古建筑学家陈志华先生看了李家山后说:“你们真有运气,你们的祖先给你们留下这样宝贵的遗产,是无法用金钱估量的,是走遍全世界也再找不到的,是独有的一份。人们不看你们的高楼大厦,就是要看你们依山就势,风格殊异的窑洞式明柱厦檐高圪台。”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记事组,2001年春节前夕就来到李家山村,他们要以本村李全生一家为主线,纪录二十―世纪中国人的生活。我们于五月中旬,去采访他们,一位壮实的青年记者张益民告诉我们:“我初来这里特别兴奋,这地方依山傍水太美了。全国五十六个民族,我跑了三十多个,象这样特殊的建筑都没有。这里随山就势,层层叠叠的明清建筑,就是一幅人工创作的秀丽画卷。这是前人的智慧结晶,这是民族的艺术灵魂。我们最少要在这里住五年,我们要向全世界宣传这里的艺术精品,这也是代表中国的艺术精品。”
  中央电视台另一位记者邱民同志告诉我们:“这里的老百姓守着金饭碗讨吃,太遗憾了!我们要为他们疾呼,要替他们宣传,开发这块沉睡着的世界品牌的旅游资源。”
  是的,开发这儿旅游资源的呼声,犹如二碛在咆哮。整个包括李家山村在内的碛口旅游风景区的开发,已引起省、地、县各级领导的重视,在为时不远的时候,李家山等景点,会以特有的风姿,展现在世人面前。

  奇特的“黄土公园”

  没见黄河大同碛,就不知它汹涌膨湃的魂韵和咆哮如雷的气魄。没见黄土高原,就不知它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自然景观。碛口李家山、陈家塬等处,是一个天然的黄土公园,这里集聚了黄土高原所有的特色,瞧一斑可知全貌。
  乡亲们可能会问:“你瞎吹什么?”我的回答还是四个字:“多见不怪。”笔者曾旅游东北黑土地,见地里的土象黑煤一样,不由啧啧称奇,想起家乡有句古语,“走到那儿还不是黄土埋人”,看来这真理是不能成立的。笔者还三下南方水乡,“水天水地水上走,水上人家坐龙舟”,那水乡泽国的景色,更使人流连忘返。然而我可以肯定,当地人是决不会大惊小怪的。
  我还想搬出吴冠中这个权威来说几句话。吴冠中先生说他一生有三大发现:
  一个“名珠”――湖南武陵源张家界。
  一个“汉墓”――山西临县碛口李家山村。
  一个“金矿”――横亘山西陕西内蒙等省的黄土高原。
  吴冠中在李家山等地看了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说那支离破碎的黄土山峁,酷似沉睡着的雄虎,后采他创作了《群虎图》,是他的得意之作,拍卖价应在数百万元以上。
  “黄土公园”是省旅游局建议开创的碛口风景名胜区景点之一。从景点要集中的观点看,碛口南山真的是最佳的园地。
  风景区先从“西石崖”说起。西石崖是湫水河冲刷的杰作,它高达几百米,悬崖绝壁,乱石飞空,在山巅上,顶着一层黄土帽,整个断层各种地质结构都裸露在外。我们顺着蛇形石坡往上爬,出现了一个小村庄,犹如天上人家,这就是陈家塬。当走到靠李家山的地方,在千沟万壑中突然出现约有百十多亩的一块平地,词典解释为“塬”,当地人也称为“塬”,是黄土公园的又一景观。
  沟沟峁峁,山山梁梁,都纪录着岁月的苍桑。近些年来村民们在沟沟岔岔打坝堰,山山峁峁修梯田,做到土不下山,水不出沟。这一幅幅的雕塑作品,一幕幕的银屏画面,都是村民们辛勤劳动的杰作,汗水浇溉的果实。
  满山遍野红枣林,这又是黄土公园里的一大景观。盆口粗的枣树,苍劲浑雄,扭腰舞枝;新栽培的嫩苗,枝繁叶茂,竟相斗艳。笔者曾写过五绝一首:“枣园红艳艳,神女舞蹁跹,远客游其境,顿疑亦成仙。”确实,你在农历“白露”过后来这儿游览,满山红彤彤,遍野香喷喷,好客的枣农一定会引你到枣林里品尝各种品牌的鲜枣。他们会说:“这是新嫁接的梨枣,脆吗?”,“这是新引进的骏枣,甜吗?”还有赞皇大枣、黄河大姆枣、冠枣、虎枣、牛心垂,使你看得眼花,吃得嘴馋。
  枣收季节是枣农最欢欣的日子,他们在入村处搭起彩门,上书醒目的楹联:
  红枣圣地迎来四海游客
  黄土公园结识五州宾朋

  闻名遐迩的文艺村

  李家山村人能演会唱懂五音,不知在什么时候起,就闻名遐迩。传说清朝未年,西财主家出了个活跃人物,名叫李建奎。他在碛口做生意觉得太没意思,就在一年冬天回村成立起一班戏,那时候初兴“坤角”(女演员),他就在东路请了一名女旦角,并请师傅,招娃娃,昼夜排戏。
  古语云:“开窑领戏,先捉子弟。”经过一冬的排练,戏倒是演红了,出州过县倍受欢迎,就是没二年,一份家产踢踏了个精光。李建奎穷了,村里却培养了一大批文艺人才,大人小孩在劳动之余,都能唱几句山西梆子,“哪依呀哈哈……”响彻山谷。
  远不追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李家山剧团演出的革命现代戏,真的闻名遐迩,他们的足迹走遍晋陕解放区,他们传播的革命火种,燃遍全中国。据说中阳县城解放后,战场还未打扫,李家山剧团就进去演出。群众看了新戏后,激动不已,不少青年小伙子自愿报名参军,形成了“妻送夫”,“父送子”的参军热潮。
  就是从我记忆起,他们演出的现代戏有《王贵与李香香》、《赤叶河》、《万象楼》、
  《牛永贵挂花》、《刘巧儿告状》、《刘胡兰》、《二溜子偷鸡》等。不少曲调和台词,我至今还能哼出几句:
  “王贵在山上放羊来,香香在洼洼里挖苦莱。
  我挖我的苦菜,你放你的羊,谁叫你把土圪达撩在我身上。”
  最著名的演员是李书效,他们演出的《赤叶河》,曾受晋绥边区的嘉奖。还有剧中人王贵与香香、崔二爷等,人们都忘却了他们的真实姓名,成为流传于世的艺名。
  解放后,他们又排了几本晋剧。土师家一上台,人们按其职业,送了亲切的艺名,诸如辘辘旦、饼子红、马杓黑、绒毛红等。
  “家有梧桐树,招得凤凰来”,李家山村的剧团,就是根深叶茂的梧桐树,它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它诱惑着少女的心灵。在那政府号召解放妇女的浪潮中,不知有多少芳龄妙女期望自己当一名演员,表现自我。李家山村的小伙子一个个都很精明,他们耍出浑身解数,择其身段苗条,脸蛋俊俏,嗓门甜亮的姑娘作偶,互帮互学同台演出。
  古语云:“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婆惹亲女好看。”真的在碛口集会上,李家山的闺女就如鹤立鸡群,无怪乎人们说,“李家山的女子,白家山的汉,招贤镇的瓷器,南沟里的炭”。
  如今,剧团解散了,鼓房又时兴起来,每逢婚丧嫁娶,李家山的鼓乐队都要请去凑凑热闹,他们吹拉弹唱,都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本地人喜闻乐见,百看不厌;外乡人处处新奇,拍手叫绝,有时他们即兴给你唱几段秧歌,更使你觉得妙趣横生,不亦乐乎!


延伸阅读:http://www.daynews.com.cn/mag4/20040713/ca58733.htm
http://www.daynews.com.cn/mag4/20040720/ca62997.htm
http://taiyuandao.w8.51web.cn/suwu/2004/0908-sxgd5.htm
http://www.cctv.com/program/zbzg/topic/geography/C13394/20050113/101752.shtml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8719
http://www.mingzhen.com.cn/whzh.asp?id=308


行程安排:  
4月1日晚7:30出发
4月2日凌晨到达,一路坐车颠簸是累是悃是乏还是上车就睡自选
4月2日碛口自由活动.摄影,睡觉,沉思,吃饭,喝酒任意自选
4月3日李家山
4月3日10:30回京
探索性线路,领队有权根据情况更改计划


费用预算:  
预算280  

装备要求:  
装备要求:
春季还是需要防寒保暖装备:棉服 保暖帽 手套 保暖鞋 厚袜子
(选择):照相机 三角架 保温壶

食品:路途较远,准备路上充饥的食品和水


报名须知:  
报名须知:
1、欢迎新人,理解和尊重绿野公约。
3、有团队精神,尊重他人,性格开朗,乐于助人。
4、对于活动期间集体问题的处理实行民主决策,统一管理。
5、活动以自助为主,发扬绿野互助,奉献精神。
6、纯以绿野模式,不要报以廉价旅游的目的,并深入理解自助,AA旅行模式
7.喜欢文化和摄影的同学优先


活动备注:  
活动备注:
1、体现团体精神,不可迟到,听从安排,过时不候,准点出发。
2、仔细阅读本计划和绿野公约。
3、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自己解决。


特别提示:因为活动的特殊性,领队保留挑选队员的权利!


免责声明:  
本次活动为非营利自助户外活动。户外运动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不可预知性。参加者对自己的行为及后果负完全责任。领队组除接受大家监督、有责任控制费用和公开帐目外,不对任何由户外运动本身具有的风险以及往返路途中发生的危险所产生的后果负责。
凡参加者均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如在活动中发生人身损害后果,赔偿责任领队组不承担,由受损害人依据法律规定和本声明依法解决。代他人报名者,被代报名参加者如遭受人身损害,赔偿责任领队组不承担。本声明中关于免除领队组责任及赔偿责任之约定效力,同样及于总领队、财务官。

请您仔细阅读计划全文。参与者均视同接受本计划全部条款。


来自旧版论坛的签名===云水随缘===

2

主题

26

帖子

26

积分

绿野新人,渴望上路。

Rank: 1

积分
26
沙发
发表于 2005-3-28 14:28:03 | 只看该作者

报名,新人,1MM,13811968721。第一次参加活动。

我能问一下是坐什么车去吗?

15

主题

97

帖子

97

积分

注册绿野,不忘初心。

Rank: 2

积分
97
板凳
发表于 2005-3-28 16:37:15 | 只看该作者

新手〉请多多关照

请问开什莫车去呢?
不好意思一点也不了解。。咱们能亲临黄河吗?分支的分支也行~
谢谢:)
来自旧版论坛的签名既来之,则乐之! 8-)

15

主题

97

帖子

97

积分

注册绿野,不忘初心。

Rank: 2

积分
97
地板
发表于 2005-3-28 16:37:16 | 只看该作者

新手〉请多多关照

请问开什莫车去呢?
不好意思一点也不了解。。咱们能亲临黄河吗?分支的分支也行~
谢谢:)
来自旧版论坛的签名既来之,则乐之! 8-)

6

主题

30

帖子

32

积分

绿野新人,渴望上路。

Rank: 1

积分
32
5#
发表于 2005-3-28 16:41:31 | 只看该作者

报名,摄影爱好者,MM

谢谢领队这么丰富的资料
联系方式已通过手机发给你了.

26

主题

181

帖子

181

积分

注册绿野,不忘初心。

Rank: 2

积分
181
6#
发表于 2005-3-28 18:02:15 | 只看该作者

不错,暂报名一人,可能周末搬家

13

主题

189

帖子

189

积分

注册绿野,不忘初心。

Rank: 2

积分
189
7#
发表于 2005-3-28 21:20:45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一下,本周末加班,去不了了,实在是遗憾!祝大师们一路happy!

9

主题

203

帖子

203

积分

绿野的革命者,中间的地带。

Rank: 3Rank: 3

积分
203
8#
发表于 2005-3-28 21:34:57 | 只看该作者

代报名,昱彤,1MM,13701184879

34

主题

255

帖子

255

积分

绿野的革命者,中间的地带。

Rank: 3Rank: 3

积分
255
9#
发表于 2005-3-28 22:08:10 | 只看该作者

报名2人,13701169589

10

主题

116

帖子

116

积分

注册绿野,不忘初心。

Rank: 2

积分
116
QQ
10#
发表于 2005-3-29 09:17:54 | 只看该作者

非非,1mm,13121393284

这次,不加班的话,带上我吧。:)
我很想去拍摄些东西。
来自旧版论坛的签名谁也逃不出阳光灿烂的生活……
[印象-中国]系列之:黄河古镇---碛口 仙风道骨 2005-03-28
报名,新人,1MM,13811968721。第一次参加活动。 笑了 2005-03-28
新手〉请多多关照 思煦 2005-03-28
新手〉请多多关照 思煦 2005-03-28
报名,摄影爱好者,MM 一扇窗 2005-03-28
不错,暂报名一人,可能周末搬家 雨生 2005-03-28
退出!周末搬家,两天的计划没戏了 雨生 2005-03-30
支持一下,本周末加班,去不了了,实在是遗憾!祝大师们一路happy! jeta 2005-03-28
代报名,昱彤,1MM,13701184879 一枕清风 2005-03-28
报名2人,13701169589 逍遥仙子 2005-03-28
非非,1mm,13121393284 icedancing 2005-03-29
报名,1GG1MM,13041038077. 疾风之翼 2005-03-29
抱歉MM加班退出1MM,GG继续报名. 疾风之翼 2005-03-31
报名1MM,早有此项出行计划,两天行程担心时间短些,游兴难尽。 红薯 2005-03-29
报名,1GG,13651088860,爱好摄影。 烽火 2005-03-29
碛口是过好地方啊。台湾〈汉声〉杂志曾出过一其详细介绍。顶 原上草 2005-03-30
真是不错的计划!只能支持一下了! qiqi0123 2005-03-30
报名1人,13671376093。 冬阳 2005-03-30
哎,这次加班,又去不了。等着看大家的片子 onoff 2005-03-30
谢谢大家的支持:) 仙风道骨 2005-03-31
:=============最后名单,不考虑加车加人,退出请自觉A车费================= 仙风道骨 2005-03-31
报名替补 lv4 2005-03-31
呵呵 笑了 2005-03-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