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查看: 20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冬季训练活动的一些个人看法

[复制链接]

115

主题

502

帖子

504

积分

绿野高级黑

Rank: 4

积分
504
楼主
发表于 2002-12-8 23:01:01 | 只看该作者

北黑一定是个阿尔卑斯式攀登的信奉着

我没有爬过雪山,可能没有资格讨论这些,说出一点自己的看法,欢迎大家批评。
<br>
<br>阿尔卑斯式攀登讲的是轻装,快速攀登,理论依据是在山上停留的时间越短,人就越安全。但它也存在着一个隐患,那就是万一途中出现变数,因为你携带的物资比较少,很可能发生危险。
<br>
<br>一般对地形、气候了解的非常仔细,对自己的体力有充足的把握的人喜欢这么干。如果实力不太雄厚,还是稳妥的一步一步的来。象当初日本人爬K2,就是在雪山上耗了一个多月,赶上了一个好天气,冲顶成功。
<br>
<br>对于携带装备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带得太多,会增加负重,带的太少,万一用的上呢?
<br>
<br>比如说滑坠,当然是不跌倒滑坠是最安全的,但谁又能保证常在冰上走,就滑坠呢?有了冰镐制动肯定会更安全。关键在于我们现在有些本末倒置,经常练习一些防滑坠什么的,而忽视了对自身平衡能力的训练。
<br>
<br>自身平衡能力防止跌倒,跌倒后的制动,是防止滑坠的两个方面,任何一个过程出了问题都会有问题,木桶原理

38

主题

412

帖子

414

积分

绿野的革命者,中间的地带。

Rank: 3Rank: 3

积分
414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2-12-6 13:1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到:
每年这个时候很多人都咬牙切齿地嚎叫着要让这个冬季不白过,其实无非也就去几趟小五台、攀几回冰而已,激动什么?呵呵。。。
<br>一个好的现象就是在这个冬季安全观念通过大家危言耸听地宣传后,看来比较深入人心了。但可能随之而来另一个不好的现象:组织活动时多余地注重“安全”导致训练效率低,甚至导致安全隐患。
<br>“注重”安全带来的隐患在哪里?我们可以简单探讨一下。
<br>[red]以下举例全部以冬季小五台地区为基准[/red]
<br>
<br>一、首先明确两个基本问题:
<br>1、危险在那里?
<br>冬季北京周边地区户外活动的危险无非来自三个方面:
<br>a、复杂地形。冰、雪或与岩石的混合地区。
<br>b、恶劣天候。低温和大风。
<br>c、主观错误。
<br>
<br>2、训练目标是什么?
<br>这就更简单了:
<br>a、对付技术地形
<br>b、对待恶劣天候的自然亲和力
<br>
<br>二、在活动中采取恰当的安全措施:
<br>1、不要带多余的东西。现代自由登山(或叫民间登山)的理念大多认同轻装快速的alpine方式。登山过程中最安全的地方通常是在营地和山下,除此之外的时间越短越好。携带大量辎重是难以达到快速的,而且很可能别的登山者在休息而你在忍受暴风雪袭击的同时,还在哀叹没有携带足够的保暖物资:-(
<br>携带多余的衣物并不会使你温暖,只会使你比别人消耗更多的热量。这也是有些人特别抗冻的原因,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累。
<br>[blue]对我而言,只以穿越为目标的队伍携带安全带、登山绳等物资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只会增加负担,增加出事的可能。[/blue]
<br>
<br>2、器材会带来虚假的安全感。即使是使用熟练的老手,也常因此而犯错。两位国内知名的攀登者结组攀登“纪念碑”时,领攀者以路线上的一棵“手腕粗”的小树拴上扁带作为一个确保点,跟攀者跟攀并收器材时,随手把这棵树拔下来扔掉了。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br>不熟练掌握器材使用的人所获得的虚假的安全感会更加严重。
<br>[blue]以路绳为例:有时候路线绳根本不能保证你摔倒时不遭受致命伤害,它的作用也许只是保证你不会“失踪”,并在必要时可能会得到救援[/blue]
<br>
<br>[red]一个绿野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因线路有难点而携带绳索却不携带安全带(哪怕是简易的)[/red]徒然增加了负重,并且在攀缘而上时因与绳子没有稳固的连接更加危险,因为拉绳子时很容易使你失去重心。这个错误涵盖上上述两个方面。
<br>
<br>3、当困难来临时发现你根本不了解四周的人。我一直主张在真正有挑战的活动中谨慎接受不熟悉的人。我相信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值得共患难的,但在不自在的氛围下人会更容易犯主观错误。
<br>
<br>三、题外话,我们需要何种形式的训练?我的观点,各种训练形式的重要性排序是:
<br>1、冰、雪或与岩石混合地形的行动能力。在各种地形上升、下降、横切,从碎石坡开始,到稳定的不陡的雪坡、平缓的冰坡、覆雪的碎石坡、不稳定的陡峭的雪坡、陡峭的冰坡、大岩壁、雪岩混合、冰岩混合。。。。。。
<br>如果你永远能保持重心不摔倒,那么滑坠保护练习就是多余的,呵呵。。。即使你只能做到少摔几次,那么安全性的增长率也是最大的。
<br>[red]由于经验积累、经历不够等原因,复杂地形的行走能力其实普遍是周末登山者的致命弱项。[/red]最大的安全来源于最强的攀爬能力。对我来说lead一段80度的坚硬冰壁也许是要冒严重生命威胁的,而一些人freesolo这段路程的安全系数也会比我高很多。
<br>
<br>2、个人的自我确保。
<br>包括自我滑坠保护(从坐姿开始,以各种想得出来的姿势起摔)、使用已经修好的路线绳等。
<br>
<br>3、独立修路
<br>冰、雪、岩都要对付对付。
<br>
<br>4、移动保护或结组攀登。
<br>分别练习3人、4人、5人的情况,找出最简洁高效的方法。
<br>
<br>5、救援
<br>假想结组的同伴掉到裂缝里(会适用在其他很多种情况下),在下述情况下实施救援:
<br>a.同伴还有一定的攀登能力,但需要你的协助(保护、制作省力系统等);
<br>b.同伴失去攀登能力(如腿部骨折),但能够有限地协助救援者;
<br>c.同伴失去知觉,生死未知
<br>以上练习可以交叉进行,毕竟保证练习的热情是最重要的:-)但到底孰轻孰重自个儿还得有数。
<br>
<br>嘿嘿,冬天已经来了,下一个冬天还会远吗?
<br>
<br>[blue]
<br>让我们的痛苦成为透明的痛苦
<br>让我们的欢乐成为透明的欢乐
<br>[/blue]

12

主题

51

帖子

51

积分

注册绿野,不忘初心。

Rank: 2

积分
51
板凳
发表于 2002-12-6 14:21:07 | 只看该作者

严重同意

在这样的环境里主要是去了解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的底线。
<br>
<br>同意这种有针对性的冬训。明白自己是为什么去冬训的,休闲或ZN者例外。
<br>
<br>另外补充一点,这样的环境与真实的雪山还是有很大差距的(高海拔的因素必须考虑在内)。可以考虑检测一下个人的耐力,抗寒冷的能力,等等。
<br>
<br>
<br>
<br>
<br>没有希望和恐惧的瑜珈士,安住在没有移动和变迁的境界中。

239203-kII5.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0

旧版论坛导入

地板
匿名  发表于 2002-12-9 12:38:23

三夫的会员也说过我们团队的协作能力差

<br><br>紫罗兰

78

主题

797

帖子

803

积分

绿野飞人,随传随到。

Rank: 8Rank: 8

积分
803
5#
发表于 2002-12-10 03:03:08 | 只看该作者

对于水平较低、松散的、相互不熟悉的组合,这是必然的现象。

经常在一起活动的队友能够培养一些默契。另外就是挑选队友 的时候,水平相近、经历相似的可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有利于培养默契。
<br>其实这个问题又涉及到另一个更深一点层次的问题,即登山(或更广义的推及户外活动)人选择的行为方式:是以团体的力量达到个人无法达到的目标,还是完全依赖自己的能力考察自己的极限。这两个选择无所谓孰优孰劣,只是对所谓“协作”提出的要求不同。
<br>
<br>Dancing on the Ceiling< ID="edit"><FONT class="small"><EM>Edited by Kristian on 2002/12/09 14:09.</EM></FONT></P>
冬季训练活动的一些个人看法 北黑我谁 2002-12-06
北黑一定是个阿尔卑斯式攀登的信奉着 狮子王 2002-12-08
严重同意 网风 2002-12-06
三夫的会员也说过我们团队的协作能力差 匿名 2002-12-09
对于水平较低、松散的、相互不熟悉的组合,这是必然的现象。 Kristian 2002-12-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