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查看: 270|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纪念人类登顶珠峰50周年---珠峰攀登大事记

[复制链接]

154

主题

1095

帖子

1095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1095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3-29 02:44:5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到:
    1900-1975年资料由周正老师提供(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br>    1978-2002年资料由roof编译自www.everestnews.com   
<br>    声明:本文作者拥有著作权。作者允许以下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的引用和转载,商业网站和传统出版物如需引用或转载全部或部分,请与作者联系。
<br>
<br>
<br>1900-1949年
<br>
<br>    1903年,英国人弗兰克・杨赫斯本(Francis Younghusband)带领一支英国登山队首次对珠峰地区进行侦察。
<br>
<br>    1913年 John Noel上尉,试图从西藏一侧寻找最佳进山路线。
<br>
<br>    1921年,英国登山队(队长克・哈瓦德巴里)首次从我国西藏境内攀登珠峰,他们宣称到达的高度是6985米,由于没有成功,他们宣布这是一次侦察登山活动。   
<br>
<br>  1922年,英国登山队(队长吉・布鲁斯)沿北侧路线越过了北坳,在到达8225米的高度时,因死亡七名夏尔巴人而告失败。   
<br>
<br>  1924年8月6日,英国登山队(队长弗・诺顿)仍沿北侧路线攀登,当诺顿等人到达北坡“第二台阶”下边的8572米附近时,因氧气不足而被迫下山,队员马洛里(George Mallory)和欧文(Andrew Irving)坚持继续前进一去未返,成为世界登山史上的“马欧之谜”。马洛里生前“因为山在那里”的遗言,成为登山界的名言。英国公众的悲痛犹如1912年悼念南极考察遇难的斯克特一样。  
<br>
<br>  1933年,英国登山队由十六人组成(队长赫・卢托列吉),沿北侧路线攀登。队员哈利斯和威格尔两人到达海拔8570米高度时,发现了1924年英国珠峰登山队队员欧文的冰镐,证实了马洛里等二人死在这个高度附近。这一年的探险队在资金和组织上都在是当时条件下最好的:两架飞机,精良的帐篷,靴子和衣服,但是天不作美,只能撤回。
<br>
<br>  1934年,英国人米・威尔逊,使用轻型飞机进行单独登山,结果飞机损坏在孔布冰川附近,他受了轻伤,后来他又雇用当地一些夏尔巴人协助登山,但在一场风暴之后,他被冻死在东绒布冰川上。  
<br>
<br>  1935年,英国登山队,由七人组成(队长伊・希普顿),只侦察到我国西藏境内珠峰北坡海拔7000米(即北坳附近)返回。  
<br>
<br>  1936年,英国登山队,由十人组成(队长赫・卢托列吉),到达海拔7007米的北坳顶部后而返(注:北坳顶部过去用7007米,1975年中国登山队经过实地测量计算出确切高度是7028米)。  
<br>
<br>  1938年,英国登山队,由七人组成(队长葛・狄尔曼),仍从我国境内的北坡登山,在到达海拔8290米的高度后,宣告失败。  
<br>
<br>  1947年,二战后第一次攀登珠峰的活动,由加拿大人勒・甸曼一人雇用当地夏尔巴人运输,仍走北坡路线,未超过海拔6400米的高度,最后失败而返。  
<br>
<br>    1949年 尼泊尔政府首次准许外国队伍攀登珠峰。
<br>
<br>1950-1959年
<br>
<br>   1950年,我国西藏地区获得解放,地处西南边防要地的西藏,再也不允许外国登山队任意进行登山活动。从此,外国登山队便改由尼泊尔境内的南坡攀登珠峰。   
<br>
<br>  1950年,由美国人克・修斯顿等人组成的登山队,从尼泊尔境内南坡首次对珠峰进行试登,只到达了孔布冰川上海拔6100米的冰瀑区上端。   
<br>
<br>  1950年,英国登山队(队长葛・狄尔曼)五人事先声称是一支从南坡攀登珠峰的侦查队,在到达海拔5480米的孔布冰川后返回。
<br>
<br>  1951年,尼泊尔王国宣告“萨迦玛塔”(Samarghata)取代Mt.Everest这一带有殖民主义印记的名字,该名称是生活在珠穆朗玛峰南坡尼泊尔人民对世界最高峰的称谓,其意是“高达天庭的山峰”。尼泊尔在珠峰南侧建立了萨迦玛塔国家公园,并列入了世界自然遗产地。
<br>
<br>    1951年,英国登山队(队长伊・希普顿)全队共七人,只攀越了一段孔布冰川,在到达海拔6450米附近而返。
<br>
<br>  1951年,丹麦人克・贝加・拉尔逊非法越境进入西藏地区,拟从北坡攀登珠峰,但他仅到达不到海拔6500米的高度。
<br>
<br>    1951年,珠峰南侧入口被希普顿和希拉里的登山队找到,他们发现孔布冰川上有一个拐弯抹角的路线通往珠峰。
<br>
<br>  1952年5月,瑞士登山队(队长勒・狄特玛尔)十人从南坡尼泊尔境内攀登珠峰,队员勒・兰比尔和他们雇用的夏尔巴人藤辛・诺尔盖,到达海拔8540米的高度后,因天气变坏而告失败,但他们却开创了一条从珠峰南侧通向顶峰的路线。
<br>
<br>  1952年10月,瑞士登山队(队长葛・舍瓦列)首次在秋季(喜马拉雅山的雨季之后)从南坡攀登珠峰,队员勒・兰比尔是同年春季瑞士队的参加者。队员恩・吉连富尔特和春季受雇的夏尔巴人藤辛・诺尔盖两人到达海拔8100米的高度,再次由于天气变坏而失败。
<br>
<br>  1953年5月29日,英国登山队(队长约・汉特)由十人组成,依・希拉里(新西兰人)和藤辛・诺尔盖登顶。这是人类首次站在地球第三极。队员埃文斯和布尔吉朗到达了8720米的高度。英国人这次使用的珠峰高度是8840米。
<br>
<br>  1956年,瑞士登山队(队长阿尔贝尔・埃格尔)由五人组成,队员埃・施米特,尤・玛尔米特,阿・列伊斯,格・贡钦于5月23日先后登上珠峰。他们使用的路线是从珠峰南坡孔布冰川,抵达珠峰与其姊妹峰洛泽峰(海拔8501米)之间的山坳(通称南坳),然后沿东南山脊登顶。
<br>
<br>1960-1969年
<br>
<br>  1960年5月25日凌晨,中国登山队(总指挥韩复东,队长史占春),在突击组长王富洲的率领下,首次从北侧中国境内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登顶的三名队员是王富洲、贡布(藏族)和屈银华。在这次登山中,中国登山队共有29人登上了珠峰8100米以上的高度,除登顶队员外尚有13名队员登上海拔8500米的高度。
<br>
<br>  1960年5月,当中国登山队正在突击登顶时,印度登山队(队长少校吉・辛格)也在从珠峰南侧攀登珠峰。当他们到达南坡海拔8625米的高度时,宣布由于风大无法前进放弃登顶。
<br>
<br>  1962年,印度登山队(队长印军陆军中校捷・狄阿斯)再次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攀登珠峰,又是因为大风而宣告失败,队员中有两人登到海拔8717米的高度。
<br>
<br>  1963年5月1-22日,美国登山队(队长恩・狄林法斯)采取从珠峰南侧沿西南山脊登顶的路线取得成功。美国队先后相隔二十一天进行了两次突击,5月1日两人登顶,22日四人登顶,这是登上珠峰的第四个登山队。Jim Whittaker 成为第一个登顶的美国人。
<br>
<br>  1965年5月20-29日,印度登山队(队长海军少校穆・郭利)先后四次共九人从南侧登顶,登山队员全部是印度现役军人,所用路线是英、瑞等队使用的路线。登山队员中还包括在1963年随美国队登顶的夏尔巴Nawang Gombu,他成为第一个完成两次登顶的人。
<br>
<br>  1969年春,日本登山队从珠峰南侧首次试登,在登达海拔6450米的孔布冰川地区后,留下了部分冰川和气象观测人员,他们在珠峰对气象、冰川等作了一年时间观测,为1970年正式攀登珠峰打下了基础。
<br>
<br>  1969年秋,日本登山队(队长藤田佳宏)企图在当年春天登山侦察的基础上,争取从南坡登顶,但到达了海拔8000米的高度后,宣布“完成了秋季登山侦察任务”而返。
<br>
<br>1970-1979年
<br>
<br>  1970年5月11日、12日,日本登山队(队长松方三郎)沿南山脊正面路线垂直上升了大约150米而失败,这是日本人自己选择的一条技术型路线,即海拔8000米以上长达800米的陡峭岩壁(也称大岩壁)。失败后只得选择传统路线攀登,松浦辉夫、植村直已、平林克敏和夏尔巴乔塔里分两个梯组共四人从传统路线登顶成功。
<br>
<br>  1971年春,由英、法、意、奥、瑞士等11个国家组成的“国际登山队”(队长瑞士人恩・基连富尔特)沿珠峰南坡西南山脊路线攀登(1963年美国登山队路线)。由于一开始步调就不一致,内部分歧很大,在印度队员胡古纳遇雪崩死亡后,宣告失败。
<br>
<br>  1972年春,由英、法、意、奥、西德、瑞士等6国组成的“欧洲登山队”(队长西德克・海利考费尔)沿传统路线从南坡登顶,在到达海拔8200米的高度后,宣告失败。
<br>
<br>  1972年9-11月,英国军事登山队(队长博宁顿),沿南坡传统路线攀登珠峰,在建立了海拔8230米的突击营地之后,由于气候变坏被迫宣告失败。
<br>
<br>  1973年5月5-7日,意大利军事登山队两次共8人登顶。他们雇用了300多名夏尔巴,动员了包括军用直升飞机和坡地牵引车等现代化山地运输工具。意大利军事登山队的登顶路线计划沿西南山脊(1963年美国队路线)登顶,结果行动受阻,被迫从南山脊传统路线登顶。  
<br>
<br>   1973年秋,日本登山队(队长水野祥太郎)原计划从1970年日本队未取得成功的珠峰正南面路线登顶,事先曾想方设法改进了装备,如适合于海拔八千米以上高度的用氧装备,但仍未能越过海拔八千米以上的那一条大岩壁,结果被迫采用备用方案,沿东南山脊经南坳的传统路线登顶。石黑久和加藤保男于10月26日登上了珠峰顶峰。这是珠峰攀登史上首次在秋天登顶成功。
<br>
<br>  1974年春,西班牙登山队(队长洛伦特・苏加萨)16人沿南坡传统路线,在5月19日突击队员到达第6号营地(8600米)时,由于强烈大风使他们不能前进而宣告失败,当时距离珠峰顶峰只有350米。
<br>
<br>  1974年秋,法国沙莫尼市登山队(队长市长德渥阿松)10人选择了1963年美国登山队沿西南山脊的路线攀登。这次登山的主要目的是试验人体在高空的生理变化,他们为登顶队员制作了遥控心电图装置,准备对运动员全程攀登的心电图作一次系统的观测。但是在9月19日夜间,发生在海拔6400-6900米附近的一次较大的雪崩,使队长和五名夏尔巴死亡,全队的登山活动因此而宣告失败。
<br>
<br>  1975年春,由15名日本妇女组成的日本女子登山队(队长久野英子)副队长田部井淳子(36岁)于1975年5月16日沿南坡传统路线登上了珠峰顶峰。
<br>
<br>  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党委书记王富洲,队长史占春)女队员潘多和8名男队员索南罗布、罗则、侯生福、桑珠、大平措、贡嗄巴桑、次仁多吉、阿布钦从北坡登顶。登山队由434名队员组成,其中运动员179人(女运动员36人),其余科考、气象、通讯、新闻、医务、交通运输、后勤人员255人。这次登山首次在珠峰设置了3.5米的觇标,测绘工作者精确测得珠峰海拔高程为8848.13米。
<br>
<br>  1975年9月24日,英国登山队(队长博宁顿)由18名队员组成,两名队员黑斯顿、斯科特从南坡面上登上了珠峰。英队的路线是1969年日本队侦查的路线,但1970年和1973年日本队两次攀登均告失败。这是迄今为止取得成功的第四条路线,也是四条路线中最短的一条。它的特点是在海拔8000米以上平均坡度达75度的300米大岩壁攀登。英国人采用了特殊的氧气装备和进行了专门的高山攀岩训练才取得了成功。英国队此次攀登珠峰在组织运输和掌握天气时机方面都作得比较顺利。从建立大本营到登顶成功先后共用了33天时间,这是22年来11次登上珠峰时间最短的一个队,在突击顶峰过程中,队员朱・布尔克死亡。
<br>
<br>  1978年5月8日,奥地利人彼德・哈伯勒(Peter Habeler)和意大利人莱因霍尔德・梅斯纳尔(Reinhold Messner)以阿尔卑斯方式经东南山脊路线首次无氧登顶。
<br>     
<br>1980-1989年
<br>
<br>    1980年2月17日,波兰人Krzysztof Wielicki和Cichy Leszek首次冬季登顶珠峰,他们分别是登上珠峰的第100和101个人。
<br>
<br>    1980年5月10日,曰本人Tsuneoh Shigehiro和Takashi Ozaki首创北壁直上路线登顶。
<br>
<br>    1980年5月19日,波兰人Jerzy Kukuczka和Andrzej Czok首创南侧柱状山脊路线登顶。
<br>
<br>    1980年8月20日,意大利人莱因霍尔德・梅斯纳尔(Reinhold Messner)首次单人无氧从北坳横切到北壁路线登顶。
<br>
<br>    1982年5月4日,11位前苏联队员首创西南壁转大中央沟转西南壁脊路线登顶。
<br>
<br>    1983年10月8日,美国旧金山湾区队Lou Reichardt、Kim Momb、Carlos Buhler3人首次由东壁转东南山脊路线登顶
<br>
<br>    1984年10月3日,澳大利亚人Tim Macartney-Snape和Greg Mortimer首创北壁转北壁岩沟路线无氧登顶。
<br>
<br>    1985年4月30日,美国人Dick Bass成为当时最老的登顶者(55岁)。
<br>
<br>    1986年5月20日,加拿大女子Sharon Wood成为北美第一位登顶珠峰的女性,同时也是第一位由绒布冰河登上西山脊,经由霍茵拜恩沟登顶的攀登者。
<br>
<br>    1987年12月22日,Ang Rita第4次登顶,唯一的单人冬季无氧攀登。
<br>
<br>    1988年5月5日,中、曰、尼三国联合登山队创下从南、北两坡双跨并会师顶峰的壮举,中国队员李致新、次仁多吉、仁青平措、大次仁登顶。同时诞生6项纪录:首次南北双跨越珠峰、首次在珠峰顶会师、首次在顶峰进行登山电视直播、首次在珠峰上空航拍登山场景、单日登顶人数12人、次仁多吉在峰顶停留99分钟。 大次仁成为首位从南侧登顶中国人。
<br>
<br>    1988年5月12日,美国新西兰国际登山队Stephen Venables开创由东壁-南坳-东南山脊路线登顶。
<br>
<br>    1988年9月26日,36岁的法国人马克・巴塔尔(Marc Batard)9月25日当地时间17点从南坡海拔5300米处出发,首次以一昼夜时间无氧攀登珠峰,26日15点30分成功地登上珠峰。所用时间为22小时30分钟。
<br>
<br>    1988年9月26日,法国人Jean Marc Boivin登顶后用滑翔伞11分钟下降至大本营。
<br>
<br>    1988年10月14日,新西兰女子Lydia Bradey成为首位无氧登顶珠峰女子。
<br>
<br>1990-1999年
<br>
<br>    1990年5月7-10日,中国苏联美国和平登山队中国队员桂桑(女)、大齐米、达琼、洛泽、加布、仁那、旺加登顶。
<br>
<br>    1990年5月10日,第一位登顶者艾德蒙・希拉里的儿子Peter Hillary跟随Rob Hall的队伍登上珠峰,珠峰的商业登山就此开始。
<br>
<br>    1990年5月11日,澳大利亚人Tim MacartneySnape完成了从海平面到珠峰登顶的攀登,全程无氧攀登。
<br>
<br>    1990年10月7日,斯洛文尼亚人Andrej、Marija Stremfelj成为首对同时登顶的夫妻。
<br>
<br>    1990年10月7日,Jean Noel Roche与其子Roche Bertrand aka Zebulon成为第一对同时登上珠峰的父子,当时儿子年仅17岁,打破了最年轻者纪录,父子从南坳用滑翔伞下山到大本营。
<br>
<br>    1992年5月12日,湛易佳成为中国香港第一位珠峰登顶者。
<br>
<br>    1992年9月25日,Alberto、Felix Inurrategui成为第一对同时登上珠峰的兄弟。
<br>
<br>    1993年4月23日,第一位尼泊尔女性Pasang Lhamu登上珠峰,但不幸在下山时丧生。
<br>
<br>    1993年5月5日,在海峡两岸联合攀登珠峰活动中,王勇峰、普布、其米、开村、加措登顶,台湾同胞吴锦雄首个从北侧登顶。
<br>
<br>    1993年10月6日,法国人Eric Grammond成为第500个珠峰登顶者。
<br>
<br>    1993年12月18日-20日,日本队Hideji Nazuka、Fumiaki Goto等6人首次在冬季沿西南壁登顶。
<br>
<br>    1994年5月8日,台湾同胞拾方方登顶下撤时不幸遇难。
<br>
<br>    1995年5月11日,日本队员Kiyoshi Furuno、Shigeki Imoto与夏尔巴Dawa Tshering、 Pasang、Nima沿东北山脊路线首登。
<br>
<br>    1995年5月12日,台湾同胞陈国均、江秀真(女)从南侧登顶。
<br>
<br>    1995年5月14日,George MalloryII(马洛里的孙子)登顶。
<br>
<br>    1995年5月15日,首对夏尔巴兄弟Apa和Arita同时登顶。
<br>
<br>    1996年5月11日,珠峰攀登史上遇难人数最多的一天。业余爱好者在专业向导带领下登山已经成了一项产业。但是事实证明,再好的氧气,再精良的装备,再专业的向导,再先进的通讯在珠峰的恶劣天气面前都不堪一击。这一年共有15人遇难。珠峰最伟大的商业向导、新西兰人Rob Hall与客户一起丧生于世纪山难。台湾同胞高铭和在5月10日登顶。
<br>
<br>    1996年5月20日,俄罗斯队员Peter Kuznetzov、Valeri Kohanov、Grigori Semikolenkov首次由北壁诺顿沟路线登顶。
<br>
<br>    1996年5月23日,夏尔巴人昂・里塔(Ang Rita)第10次登顶(全部无氧登顶)。
<br>   
<br>    1996年5月23日,藤辛・诺尔盖的儿子Jamling Tenzing Norgay登顶。
<br>
<br>    1996年5月24日,意大利人汉斯・卡默兰德(Hans Kammerlander)创造了从北侧海拔6400米的大本营出发传统线路最快登顶记录――16小时45分钟,下撤时他大部分路程采用高山滑雪。
<br>
<br>    1997年5月23日,藤辛・诺尔盖的孙子Tashi Tenzing也成功登顶,这是第一个祖孙三代登顶珠峰的家族。
<br>
<br>    1997年5月29日,中国巴基斯坦友谊联合登山队中国队员丹真多吉、开村、大齐米登顶。
<br>
<br>    1998年5月24日,中国斯洛伐克联合登山队中国队员次落登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登上珠峰的在校学生。
<br>
<br>    1998年10月17日,RAJI夏尔巴创造从南侧大本营出发20小时24分的最快登顶纪录。
<br>
<br>    1999年5月,由Eric Simonson带领的珠峰登山队专门为搜寻马洛里和欧文的遗体,以解开这段无人能知的登山历史。队员Conrad Anker发现传奇人物马洛里的遗体,他的一些工具也被发现,但是没有相机,不然里面的胶片可能记录着这个传奇人物的最后时刻,他们是否登顶与遇难原因之谜仍无法解开。
<br>
<br>    1999年5月26日,夏尔巴人Babu Chiri成为首位(并且是唯一的)在顶峰睡觉的人,并创造了在顶峰停留21小时30分钟的最长时间记录。
<br>
<br>    1999年5月27日,中国西藏登山队10人(次仁多吉、仁那、边巴扎西、加布、洛泽、阿克布、桂桑、吉吉、拉巴、扎西次仁)登顶。桂桑成为第一位两次登上珠峰的女性、仁那和吉吉是中国第一对同时登上珠峰的夫妻、从8300米出发最快突击登顶4小时47分纪录由边巴扎西创造。
<br>
<br>    1999年5月29日,南非女性Cathy O'Dowd从北侧登顶,她成为从南北两侧都攀登过的第一位女性。(1996年5月25日南侧登顶)。
<br>
<br>2000-   
<br>
<br>    2000年5月21日,单人攀登珠峰的阎庚华遇暴风雪遇难。
<br>
<br>    2000年5月21日,夏尔巴Babu Chiri从南侧(大本营海拔5300米)出发16小时56分钟登顶,创造南侧大本营出发最快登顶纪录。
<br>   
<br>    2000年5月22日,波兰女性安娜・切尔温斯卡(Anna Czerwinska)登顶,成为年龄最大的女性登顶者(她出生于1949年7月10日)。
<br>
<br>    2000年5月24日,根据有关方面指示精神,西藏自治区体育局下令终止在西藏境内国内登山队的登山活动。中国大学生联合登山队攀登珠峰的活动也提前结束。
<br>
<br>    2000年5月24日,夏尔巴Apa第11次登顶刷新了登顶次数纪录。
<br>
<br>    2000年10月7日,斯洛文尼亚探险家卡尔尼察(Davo Karnicar)用5个小时的时间,从珠峰之巅滑到山脚的营地,成为滑雪珠峰的第一人。
<br>
<br>    2001年5月22日,法国夫妻Roche Bertrand、Claire Bernier从珠峰顶以滑翔伞下山,8分钟到达ABC营地。
<br>
<br>    2001年5月22日,俄罗斯人Yuri UTESHEV成为珠峰第1000个登顶者。
<br>
<br>    2001年5月22日,Stefan Gatt第一个从顶峰单板滑雪下山。
<br>
<br>    2001年5月23日,Marco Siffredi创造了首次全程从顶峰单板滑雪下撤到ABC的记录。
<br>
<br>    2001年5月23日,第一位西藏牧民Karsang Tendup由北侧传统路线登上珠峰。
<br>
<br>    2001年5月23日,16岁的薛里(Temba Tsheri)夏尔巴成功登顶,改写1973年另一位尼泊尔少年在16岁所创下的纪录。由于尼泊尔规定从2002年起,不再对16岁以下的人签发高山攀登许可证,薛里得以永远保持此项记录。他出生于1985年5月9日, 登顶年岭为16岁17日。
<br>
<br>    2001年5月25日,美国人Sherman Bull以64岁高龄成为登珠峰最年长者。
<br>
<br>    2001年5月25日,美国人艾瑞・韦亨梅尔(Erik Weihemayer)成为第一位登上珠峰的盲人。他在4名同伴的陪伴下,与8名在腰间系上铃铛的夏巴族向导一起登顶。
<br>
<br>    2002年5月16日,63名登山者从南侧成功登顶珠峰,并且全部安全撤回四号营地,创造了单日登顶珠峰的人数新纪录,加上中国西藏一侧的成功登顶者,整个2002年春季珠峰南北两侧共有155人登顶。
<br>   
<br>    2002年5月17日,阿帕(Apa)夏尔巴(43岁)以第12次登顶刷新了自己保持的登顶次数纪录
<br>
<br>    2002年5月17日,中国人王天汉登顶,成为第1599(人次)个珠峰登顶者。
<br>
<br>如果有来生,让我做一只世界屋脊上的骆驼吧,那样我就可以每天登山了!< ID="edit"><FONT class="small"><EM>Edited by roof on 2003/03/28 13:51.</EM></FONT></P>

340745-PSL039---The-Everest.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0

旧版论坛导入

154

主题

1095

帖子

1095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1095
QQ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3-3-29 03:43:02 | 只看该作者

他跟随罗赛尔的队伍上去的,此成绩未被中国及西藏登协承认

<br><br>如果有来生,让我做一只世界屋脊上的骆驼吧,那样我就可以每天登山了!

340822-viagr.gif

0 Bytes, 下载次数: 0

旧版论坛导入

157

主题

1878

帖子

1914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1914
板凳
发表于 2003-3-29 03:15:49 | 只看该作者

第一个登上珠峰的西藏牧民是怎么回事?

2001年5月23日,第一位西藏牧民Karsang Tendup由北侧传统路线登上珠峰。
<br>
<br>

157

主题

1878

帖子

1914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1914
地板
发表于 2003-3-29 05:19:24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比较有趣,有更详细的内容吗?

是作为高山协作上去的吗?人家为什么选中他?

154

主题

1095

帖子

1095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1095
QQ
5#
 楼主| 发表于 2003-3-29 05:36:17 | 只看该作者

相关记载

http://www.k2news.com/yakman.htm
<br>
<br>Karsang Tendup, the first Yak Man to summit Cho Oyu and then Everest in 2001。Karsang Tendup, became the first Yak Man to reach the Summit of Everest in 2001. Karsang worked for the Himalayan Experience Everest Expedition 2001 lead by Russell Brice.
<br>
<br>"For me personally, I am very pleased that Karsang the Tibetan yak man who lives in the local valley system, and who has worked for me as a camp support man for the last 4 years, reached the summit. During the time that he has worked for me, he has always shown an interest to learn new skills. Several years ago he asked if he could attempt the summit of Everest as he can see this from his house. Last year we took him to the North Col as part of his initial training. Then last season he went to the summit of Cho Oyo on the same day as Marco and Ellen. So he had ample experience to summit Everest this year.", Russ Brice
<br>
<br>
<br><br><br>如果有来生,让我做一只世界屋脊上的骆驼吧,那样我就可以每天登山了!

340941-karsang.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0

旧版论坛导入

157

主题

1878

帖子

1914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1914
6#
发表于 2003-3-29 06:37:09 | 只看该作者

对这个称号有些疑问

1.他已经做了4年的登山协作,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现任”牧民
<br>
<br>2.如果以前当过牧民的协作人员也可以算做“西藏牧民”,那以前藏队不少队员都曾是牧民出身,这个“第一”的称号也轮不上他
<br>
<br>3.不过不管是不是“第一”,还是很伟大的一件事

154

主题

1095

帖子

1095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1095
QQ
7#
 楼主| 发表于 2003-3-29 06:45:40 | 只看该作者

老外的视角和国人确实有距离

<br><br>如果有来生,让我做一只世界屋脊上的骆驼吧,那样我就可以每天登山了!

341036-viagr.gif

0 Bytes, 下载次数: 0

旧版论坛导入

纪念人类登顶珠峰50周年---珠峰攀登大事记 roof 2003-03-29
第一个登上珠峰的西藏牧民是怎么回事? 背包 2003-03-29
他跟随罗赛尔的队伍上去的,此成绩未被中国及西藏登协承认 roof 2003-03-29
这个比较有趣,有更详细的内容吗? 背包 2003-03-29
相关记载 roof 2003-03-29
对这个称号有些疑问 背包 2003-03-29
老外的视角和国人确实有距离 roof 2003-03-2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