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查看: 10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这里到那里(5月15日)(zz from PUMA,部分)

[复制链接]

46

主题

373

帖子

373

积分

绿野的革命者,中间的地带。

Rank: 3Rank: 3

积分
373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5-17 01:29: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到:
..............
<br>..............
<br>..............
<br>
<br>10点一刻左右回到实验室。跑到一楼看电视,正好是王勇峰、尼玛、李致新商议从北坳
<br>上还是下的事情。尼玛气也不喘的在北坳营地汇报:7700的帐篷都被吹烂了;王勇峰在6
<br>500的ABC一脸黑胡子,脸色苍白;李致新穿戴一新,在大本营很凛然的指挥,登协主席
<br>啊。电视是黄老师的,黄万辉。在中心呆了这么久,不觉得他怎么样。今天一边看电视
<br>一边跟他聊。不由感叹。
<br>
<br>
<br>“嗯,对,这是北坳,下一个营地是7790。”他很熟悉。“高登义在说大话。不错,副
<br>高压引起大风。对了,是狭管效应。”他很懂。
<br>
<br>
<br>1960年,他参加了珠峰的攀登活动。“邵子庆就是在我的背上死的。”我不禁吃惊。“
<br>那是在北坳到7790的大风口上,当时我们一行8人,侦察修路。离7790的营地触手可及的
<br>地方,刮起了大风。我们只好趴下保护,结组绳被吹得飘了起来,在雪地上乱打。***的
<br>背包刚解下,就被吹跑了,20多公斤的包。我们趴了两个多小时,等风小,赶到营地。
<br>我的脸黑了,好几个战友不是手冻伤就是脚冻伤。在帐篷里我和邵子庆背靠背坐着,慢
<br>慢感觉他身体硬了。”
<br>
<br>
<br>“冻僵?”
<br>
<br>“肺水肿。鼻子、嘴、眼睛、耳朵都冒出粉红的泡沫了。”
<br>
<br>“没有办法,我们只好下撤。我们是侦察修路,背了许多绳子,食品不够。第二天没吃
<br>饭就下撤了。”
<br>
<br>“那邵子庆?”
<br>
<br>“我们往下运了一段,实在没有办法,找个冰裂缝,葬了。”
<br>
<br>后面还给我讲了许多。他当时是刚刚从地质地理系毕业,和崔之久、潘文石、马莱龄等
<br>北大学生和青年教师加入国家登山队去珠峰。那年牺牲了两位,一位是北大的邵子庆,
<br>一位是南大的汪玑。两人的牺牲并没有停止攀登的脚步。这在现在是多么不可接受的事
<br>情。但在当时,队员间是以“战友”相称。当时的攀登不只是个人的精神愉悦,是战斗
<br>。从登山用语来看,“侦察”、“突击”、“行军”等等,无不是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
<br>当时的队伍里还有党支部在指挥。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是肃然起敬,然而决不是留
<br>恋。
<br>
<br>之后1963、1964、1965他参加了希夏邦玛的侦察、攀登和科考。1964年,他担任侦察修
<br>路的任务到达7700,但是不让上。当时的党委分成两派,一派主张让他们上,一派不同
<br>意,最后北京方面说:“不上!”于是下撤。“突击组那帮家伙整天在大本营屁事不干
<br>。我们侦察修路的累死累活,也不能冲顶。”
<br>
<br>“你知道野博康加勒冰川吧?”
<br>
<br>“知道。”
<br>
<br>“那是我们63年侦察的时候根据当地藏语命名的。”
<br>
<br>我无语了。
<br>
<br>“之后呢?70年代的登山你参加了吗?”
<br>
<br>“没有。我们登山的时候,大家是战友啊,生死相交的。文革一来,发现有些人不是那
<br>么回事。我就退出了。”
<br>
<br>这是一位经历了生死而后平静的老人。遥想当年,在珠峰大风口狭窄而陡峭的雪坡上附
<br>趴,在铺天盖地的雪尘狂风中屈起脊梁,在7790孤独的帐篷中感觉队友慢慢僵硬,而后
<br>空着肚子回撤,他眼中是怎样的神色?他心中是怎么的滋味?不敢以浅薄之体验,揣老
<br>人之心思。在穷母的7048的顶上,我觉得我看到了很宽广的世界了,虽然在雾中;在西
<br>峰6600的三号营地,我觉得我知道悲伤的失落了,然而终没有看到那一堆堆掩盖年轻身
<br>躯的雪。
<br>
<br>就是这样一位老人。他现在做的是什么呢?
<br>
<br>当年同行的还有崔之久和潘文石。崔老师已是中国冰川学的权威。有一次我去找杨建强
<br>――崔老师的一位研究生――他告诉我,去年8月,崔老师还在天山冰川研究站,听到我
<br>们的消息,一个人在房外夜色中站了一夜。之后专门找了我,分明看见了他眼中的泪。
<br>情深而义重。站在他的面前,尊敬得诚恐诚恍。还有潘老师,现已是大熊猫研究的泰
<br>斗,中国保护生物学的大家。仁慈而亲和,滔滔不绝而极有韵味的给你述说很多,包括他
<br>的自嘲:我登不了山!但谁敢说自己比他攀登的高,在学术方面。而黄老师,栖身于潘
<br>文石老师一手筹建起来的研究中心里,做一些不痛不痒的地质研究。在研究中心的诸位
<br>学生和老师眼中,尊重是有的,尊敬我没看出来。或许也是一种人生。但若是我,我宁
<br>可回家了。
<br>
<br>登山能给一个人什么?
<br>
<br>登山能给一个不是以登山为职业的人什么?
<br>
<br>崔老师因为他的专业也因为登山研究了冰川,潘老师也在秦岭的山野中奋斗十几年。攀
<br>登雪山是需要实力的。按照登山能力来说,崔老师可能强于黄老师,但潘老师肯定比黄
<br>老师差的多。然而在另外的攀登上,黄老师拉得太后了。我以前老是说:登山中所磨练
<br>的自信和坚强,足以让你克服以后生活中的任何艰难困苦。是这样吗?我现在觉得未必
<br>。攀登一座雪与石的山峰和攀登一座学与术的山峰所用的实力是不一样的,纵然在对于
<br>意志与勇气是一样的需要。登山让我们知道自己忍耐的范围,知道自己的躯体的厚度,
<br>或许经历了能让你提升。登山让我们知道一座遥远的雪山是可以这样一步一步来接近并
<br>到顶的。登山让我们知道很多事情是不必在乎的,很多东西是足以珍惜的。然而登山终
<br>不能傲人。从你身体出来的力量,最终还需回到身体里去。
<br>
<br>

221

主题

2638

帖子

2638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2638
沙发
发表于 2003-5-20 02:11:24 | 只看该作者

好!

<br><br>[green] 想去珠峰,路很远 [/green]

4

主题

59

帖子

59

积分

注册绿野,不忘初心。

Rank: 2

积分
59
板凳
发表于 2003-5-17 02:28:46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的文章

攀登一座雪与石的山峰和攀登一座学与术的山峰所用的实力是不一样的,纵然在对于
<br>意志与勇气是一样的需要。登山让我们知道自己忍耐的范围,知道自己的躯体的厚度,
<br>或许经历了能让你提升。登山让我们知道一座遥远的雪山是可以这样一步一步来接近并
<br>到顶的。登山让我们知道很多事情是不必在乎的,很多东西是足以珍惜的。然而登山终
<br>不能傲人。从你身体出来的力量,最终还需回到身体里去。
<br>
<br>攀登实际上是追求一种乐趣,学术方面的探索其最深处的原因也是一种乐趣。生活的终极目的就是追求乐趣,如果生活变得没有乐趣,我宁肯放弃。<br><br>Climbers的故事应该被记录下来……
<br>别处,是一个比明天更美好的词……

154

主题

1095

帖子

1095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1095
QQ
地板
发表于 2003-5-17 02:26:45 | 只看该作者

更正一点

那年牺牲了两位,一位是北大的邵子庆, 一位是南大的汪玑。
<br>南大应为兰大。
<br><br><br>如果有来生,让我做一只世界屋脊上的骆驼吧,那样我就可以每天登山了!

384939-viagr.gif

0 Bytes, 下载次数: 0

旧版论坛导入

从这里到那里(5月15日)(zz from PUMA,部分) 大咪 2003-05-17
好! 6000米 2003-05-20
非常好的文章 花科友工作室 2003-05-17
更正一点 roof 2003-05-1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