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标题: 赵本山的岗什卡攀登报告 [打印本页]

作者: 赵本山    时间: 2010-7-17 11:52
标题: 赵本山的岗什卡攀登报告
仅限绿野山版,不得转载

前言

我才发现瘦肉这句:“这时候本山按耐不住了---觉得我们这几波都没上去,丢人了哈,所以要亲自出马。”, 你可不能这么说哈,都是自己人有啥丢人不丢人的,谁没有上不去的时候呢。

最初兴趣不大,后来听说有个 300 米的冰坡,TM也眼睛稍微亮了一下,而且花鼎上次去的时候,她的一个队友写的东西又把我们雷了一下,于是决定去搞一搞。

关于订票和绕道兰州,我觉得钱能省则省,但是不能牺牲休息。第二天就要上高海拔了,头天晚上一夜无眠,非常影响状态。TM和乱码第一天状态都不佳。 当然,我也不佳,头天也是一夜无眠,咳嗽药喝多了,睡不着。

过程

过程虽然花鼎都说过了,但是每个人眼中的过程可能不同,因此还是以我的视点再啰嗦一下。

D0 北京-西宁,西凉驿,无事。西凉驿的气氛很讨我喜欢。

D1 西宁-BC。

早上西宁出发,上午行车到青石嘴吃午饭,下午两点半左右到七彩瀑布,上包开走。这时开始有点下雨,后面大约徒步了 4 个小时,一路上升缓缓,但是路很长,期间间歇性小雨,凉飕飕的不怎么爽。6 点多到达冰川下一个小水洼旁扎营,是为BC。当天晚上,天气晴好。

D2  BC-C1

(几点起的?)早起出发,15 分钟后上冰川。面对冰川其实还是有 3 条路线,一条是左侧,走冰川缓坡,兜一大圈上去,路线长,坡度小,应该是久点、大雪走过的路线。一条是从我们这里奔冰川 4600 平台直上,应该是上次瘦肉走的路线,非常近但是陡。第三条是走右首河谷,从背面上到 4700 平台(抑或 4900 平台?),乃青登协路线。瘦肉路线由于季节关系,冰川后退了一些,变得更陡,而前面的碎石坡也显得不靠谱,对于背大包的我们估计要耗费不少体力跟一步三滑的碎石作斗争,忍痛否了。青登协路线我们不熟悉而且看上去相当远,也否了。仍然选择了认为最稳妥的久点路线。

穿爪,结组,3+2, 一路无话,完全上到冰川以上,逐渐有一些深雪路段。表层结成了雪壳,有时能过去,有时陷入,比较深,花鼎失鞋就发生在这里。另外我和斑鸠听到好多汩汩的流水声,证明我们脚下有冰河的存在,而且水流不小,万不可大意。

走的并不快,但是 12 点我们已经到达了 4600 的平台,天气非常晴好,4900 平台后的主峰赫然在目,而上到 4900 看上去也就一个大冰包。TM说:我们把包放下,直接去冲顶吧。斑鸠欣然,乱码则希望扎营,明日攒足力气再上,而还有一个意见(忘了谁的了)是现在才 12 点,扎营实在太浪费了。这时我们面临的选择是: 1- 去冲顶 2- 原地扎营,因为已到传统营地 3- 再干点什么,或者把营地扎的更高一点,或者扎在这但是到前面去趟趟路,给明天节省时间。  最后决定是再往上走走,把营地扎的尽量高一点。于是继续走,沿着 4600 平台边缘的石头山脊上行,山脊尽头就是通往 4900 平台的大冰包,我们把营地扎在了这里,山脊尽头,冰包脚下,时间大约下午 2  点,海拔约 4700。

这里同时也是碎石坡和冰川的交界地带,在扎营的位置上也有了两个不同意见:一个是扎在冰川上,平,另一个是扎在碎石坡上,理由是不滑,安全。我想起上次半脊溜走的帐杆,选择了扎碎石坡。花鼎也碎石坡(不过第三天帐杆还是溜下去了,幸而发现的早),TM和乱码扎了冰川,大家相隔都不过几米。但是TM和乱码注定了要杯具,因为他们的帐篷没有稳固地固定好,而我的固定的相当结实。

扎营期间,起风,大风,下雪。大家无所事事地呆着,聊天,喝水,呕吐(TM)。傍晚,恢复晴朗。

D3 冲顶,住 C1

今天 4 点起床,企图 5 点出发,实际上还是磨蹭到 6 点才正经开始走路。先爬冰包,其实还是比看上去大很多,爬起来才知道。头半截可以直接走,后半截我先上,做了个保护站保护花鼎和斑鸠上来。TM和乱码在另一根绳,双人就是比我们三人的快。

上来以后就是 4900 的平台了,很大。斑鸠开路,雪也很深,但是由于早上气温低,通过性还算可以。时间不长就到了主峰脚下,也就是 300 米冰坡的起点。还是同样,头一段无非是陡雪坡,可以直接往上走。一直走到觉得有点不靠谱了,就打锥做个保护站。然后正式开始爬冰坡。

这是本次的关键,所以仔细说说这个冰坡。

时间是六月下旬了,冰坡上的浮雪非常少,没有超过 10cm 的地方,大部分地方也就是 2-5cm,经常可见下面的亮冰。坡的角度是有点令人尴尬的,具体多少度不好说,只知道如果用全齿往上走的话,脚扭曲的很累,基本已经快到我法式技术的上限,但是如果让我用德式技术前齿踢冰,又相当浪费,另外那样也累小腿。这个冰坡任何时候都不需要使出全套的攀冰技术,往上走的时候只需用镐柄支撑冰面就可以了,偶尔脚累了可以轻微的俯身打镐(一只镐轻轻打入,另一只用镐柄支撑就可以了)。它的难度在于很长,坡度均一,没有可以休息脚踝的平台,而如果你站在那里休息没有保护的话,总是处于一个很不舒服的姿势,那个坡度虽然可以站住,但是腿脚都不能完全放松,还存在一定滑倒的不靠谱性。虽然我觉得在这里即使滑倒,也可以制动,但是万一制不住的话,我可不想加速下一个 300 米的坡。

因此:

我们曾经讨论过如何高效而又万无一失地上这个冰坡。当时我的计划是:由我和TM按照正常的双人结组顺序,每人 60 米地交替领攀,而每一次跟攀的时候,都挂一个尾巴,把第二根绳子往上带 60 米,挂在已有的保护站上,这样斑鸠、花鼎和乱码只需挂个 Tibloc 爬顶绳即可。

实际上这个计划只执行了一小部分。TM 领攀了一个 60 米,我领攀了一个 60 米(说领攀有点搞笑了,其实就是带头往上走,半路上也只打了 1 个锥)。到第三次出发的时候,换成了体力更好更快的斑鸠。其实斑鸠跟我是攀冰的同学,只是这两年我不知道他爬的多少,另外我和TM结组配合默契,所以没有安排斑鸠领攀。斑鸠把两根 60 米的绳子接起来,一鼓作气上了两段 100 米,做保护站,然后大家沿绳上升到保护站。最后一段是TM,他上升到顶峰下约 10 米的地方,恰到好处地做了一个保护站。大约下午 2 点,大家顺绳子都上来了。

顶峰如前人所说所摄,是一个长长的具有相当危险性的雪脊(雪檐),而且旁边就有一些暗裂缝的影子。在这上面得瑟是非常不识相的(斑鸠就坚决拒绝到雪脊上来),因此我们用一根绳子连着保护站,保护每个人到上面拍了照。

绿野的旗帜,就是要在雪山顶峰飘扬!

拍照后立马下撤,上午的上升已经用掉了太多时间,下撤不能磨叽。我和TM交替做冰洞,大家双绳鱼贯下降。花鼎带了 11 截辅绳,在这个冰坡上大约用掉了8 个,回程的 4900 冰包上用掉 2 个,我还剩了 1 个。


这一段没什么可说,顺序是TM第一个下降,到 60m 后建立保护站,让出双绳,其他人开始下降,他们下降的同时,TM做第二个冰洞。我在上面拆除保护站后最后一个下降,等我下降到下一个保护站,TM的冰洞又做好了,于是我即刻连续下降 100 米,重复TM的过程,再建保护站,再做冰洞,这样 TM 拆除第 2 个保护站并从那里最后一个下降时,也可以连续下降 100 米,去做第 3 个保护站。 就这样下啊下,等我们下到 4900 平台的时候,天色已经有点暗了。(注意马上要下降到 4900 平台的时候,最后一次下降的坡上,也有暗裂缝)

大家重新结组,往回走。早上来路的痕迹都没了,回去的路线和来时不一致(咋没带路旗呢?)。 开始,斑鸠在前面小心翼翼开路,我当时有点着急,建议由我开路,换斑鸠殿后。结果我从斑鸠那个位置跨出的第一步,就是扑通一升,踩穿裂缝了,但是没有下去。回程在 4900 平台踩穿了很多暗裂缝,而且都是我说的那种可以杀人的裂缝,宽度适中,深不见底。幸而:1 – 结组了 2- 上面的浮雪相对较厚,有点支撑作用 3-背大包冲顶,卡住了 4-我体重轻。相对早上,这段 4900 平台上的路确实又费了不少时间。

通过 4900 平台后,就回到了大冰包的顶端,可以看到营地了。又用了两段绳降,回到了 4700 平台,营地帐篷清晰可见,这时候天也基本黑了。最后 10 分钟路,我们还是很保守地结了个 5 人大组,顺利回到了营地,结果一看,杯具了:

乱码和TM的Bibler Fitzroy 没了~#¥……@R%#^

马上判断是固定不牢,吹山下去了。虽然斑鸠也很想连夜下山,而且我们损失了一个帐篷,但是毕竟大家都折腾了一天没怎么吃喝,累的够呛,这种状态下是万万不可以走不熟悉的夜路的,我们 5 人在 2 个 firstlight 里面挤了一晚。说实在的,我、乱码、斑鸠挤一个 Firstlight, 睡的还真挺好。

D4 出山:过河跳石头

之前观察了一下,我们扎营的地方旁边就是直通河谷底部的碎石坡,我们商定从这里下去,比原路走冰川趟深雪肯定好很多。果然早上斑鸠就发现了 TM 的帐篷躺在谷底,乱码也很高兴,随帐篷飞走的身份证终于有着落了。拔营,沿着十分破碎的碎石坡下降,先找到了帐篷,破损还是比较严重,报废了。 后面 TM 提议顺水流走,我觉得大不了不通,再爬回来路也行,于是接受,大家顺水下山。一路不停地过河跳石头,终于在11 点回到七彩瀑布,仍然青石嘴吃饭,下午回到西宁。



攀登总结

1.        山峰。总的来说,岗什卡的难度不大,最后那个冰坡也无非就是桃源儿童线的坡度,只不过它很长很长,途中需要休息。真正的危险来自 4900 平台上众多的暗裂缝,所以结组是必须的。一些关于保护站、保护器材、冰坡行走等技术是必须的。另外路旗也会帮助不少。
2.        此次攀登采用了最保守的方式,冰坡全程都设了保护站,效率还是有点低,建议可以考虑更快速一些的方法。
3.        交通方便,成本低,海拔不高,气候相对稳定,适合新人入门。






  [sign]从小体弱多病,跑步即呕吐,背多了也吐,只能慢慢走...

[img align=left]http://www.lvye.org/modules/blog/data/upload/troy/1918113.jpg[/img][/sign] [modify]1279338918,赵本山[/modify]
作者: 赵本山    时间: 2010-7-17 11:54
标题: 谢绝仰视不要赞,只挑毛病和漏洞
反思:我们存在的问题

我印象里直接的问题有这么几个:

1.        我在先锋第一段(说先锋还是搞笑了,其实就是往上走)的时候,斑鸠出于效率的考虑,建议我后面的花鼎采用行动中保护的方式,花鼎于是在我身后的主绳上挂了牛尾(牛尾上好像用了 Tibloc)也开始往上爬。但是这个事情是我们之前没有商量过的,我并不知道花鼎要上,也没有做好花鼎要上的准备。花鼎把自己的牛尾挂上之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玩命爬也爬不动,后面的人怎么不给我放绳子?”。而且这里的潜在危险是,我不知道花鼎已经挂上了,处于完全没防备的状态,不可能给花鼎提供任何的保护,相反倒是花鼎一旦滑脱,肯定把我拽下去。

2.        问题 2 是结组的时候绷紧绳子的问题。我曾经数次提醒花鼎,但是读花鼎的报告,好像有点忘记为什么要绷紧了。这样解释:如果我踩空了,下面是个深不见底的暗裂缝,那么对于我: 如果有绷紧的绳子,也许我掉 40cm 就被拉住,如果绳子在地上松弛着,盘着,那么如果盘了 2 米,我就得多掉两米,盘了 5 米,我就得多掉 5 米。对于你:绳子绷紧,我一踩空你马上就受力,可以制动我,如果中间有松弛的绳子,等于给了我做自由落体加速(也就是冲坠)的时间,如果我掉了 5 米绳子才受力,你就会飞起来,不可能制动住我的滑落,最后跟我一起下去。

3.        出山走河谷。我觉得还是不应该,大家都知道河谷不靠谱,没事去探探路也许还可以,但是在我们这次的情况下,出山走河谷等于给我们的完攀增加了一个充满变数的结尾,不妥。这次是咱们狗屎运,如果碰上个悬崖瀑布怎么办呢? 要是让我们可以知难而退的绝壁还好,别来个半绝壁半悬崖的东西,让咱们退回心有不甘,还想爬过去试试,那样的话就危险了。

4.        冰川上的扎营。上次我们在半脊,无声无息地损失了一根帐杆,就是这顶 Fitzroy 的帐杆,当时像融化在空气里了一样,回头就没了,TM RM 恨不得掘地三尺找它。现在看来跟花鼎的 Firstlight 帐杆一样,溜下去了。所以冰川上扎营的时候还是得小心,这次溜帐杆,下次溜什么? 溜谁?

5.        关于攀登过程中心态的保持,还是应该做足充分的计划,免得在计划不如变化快的时候,心情有起伏。本次虽然正好天黑的时候回到了营地,但是大家都比较疲劳,花鼎湿透了,叫我帮她打水,当时我也累了想坐着歇一会,而且水源有点冻住了,之前我折腾了半天也没弄回多少水来,态度有点急躁,一点都不绅士,致歉。

[modify]1279338977,赵本山[/modify]
作者: jjyfoot    时间: 2010-7-17 13:46
标题: 赫赫,说几句。
先说那个大冰坡。那个坡好像三十多度(应该不到40度),脚腕确实不容易休息。跪地休息应是比较常用的(理论上妥不妥不好说,反正我老用,上面把镐打一下压住);保护站等待的话,可以刨个小平台站着或者坐着也不错。其实这种少雪的长冰坡是登山中非常理想的路线啦,干净简单,上面又没有悬个雪盆有崩下来的危险……反正很舒服。下去的时候,这种坡度如果不用冰洞,可以先下的人到下面做个锥,其他人到了以后继续下;上面最后一个人撤保护然后面朝外走下去,下面的人保护一下绳头就行;这样快很多,关键是这个坡度要有信心面朝外走下去(我当初可以,现在久不练了应该没这个信心了)。
暗裂缝确实威胁大,绳子绷紧的说法很切实。
沿河谷下降,个人感觉不太赶时间的话无所谓,顶天多耗一阵呗。
冰川上扎营,尤其是有坡度的,所有的东西都要注意,包括人,能挂的全挂上;确实比小五之类坡上扎营要麻烦不少,但是爬雪山一定会经常在冰川上扎营的,在相对安全简单的山上多练练,绷紧弦习惯了就好了;帐篷吹飞确实太搞了,幸好里面没什么太重要的下山一定要用的东西(如果后面还要下很远的复杂地形而且要好几天,里面又存了必需装备和食品,那岂不崩溃?);考虑到冰川扎营的话一般会为帐篷的固定带两只多余的短冰锥或雪锥。
花鼎跟攀的事确实有点吓人了。所有人在山上只需记住一点:重新沟通\确认以前,一定要按照事先约好的方式做、感觉再笨再无效率也要按约定做,否则会出大事情。
就说这么点儿,我也有几年没爬了,说的都是老生常谈;去年打算恢复一下跟个队省点心地爬爬,结果又遇到超级不靠谱的,弄得比领队还费神。你们的玩法比我们当年强,再多点经验的话会好过我们一个数量级。  [sign]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DOUGLAS MacATHER
MEMORY OF KRISTIAN[/sign] [modify]1279345720,jjyfoot[/modify]
作者: jjyfoot    时间: 2010-7-17 13:52
标题: 顺便说说花鼎帖子里提到的头灯问题。
头灯怎么可能有人想到要不带呢?早上起来营地附近溜溜弯都要带着头灯的! [sign]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DOUGLAS MacATHER
MEMORY OF KRISTIAN[/sign]
作者: mh    时间: 2010-7-17 20:18
标题: 我想说的都说了
爬这种坡最好是一个脚用前齿,一个脚放平用全齿。左右脚换着放平就能休息。登山圣经上好像说得挺明白。长休息的时候给一个脚凿一个正好能放脚的平台,费不了多少力气凿,但省很大力气休息。实际上有了平放脚的地方你可以几乎无限期地休息。在攀登发达地区你要是在陡坡上看见有人凿脚窝,那肯定是有经验的人,要是镐能抡起来4-5下凿出个很好单脚平台,这人八成是个guide,因为他们就是自己不用凿,也经常要给不会走路也不会站的客户凿。他们会告诉你怎么凿最省力,为此要挑什么样的铲头最有效...美不是在于谁爬得陡,在于谁在最常见的地形爬得最从容省力。

在陡坡上面朝外往山下走和滑坠制动,要是一段时间不做了确实都会发怵和生疏,最好在和小坡上试一下找回感觉。冰川裂缝区经常有崩塌后形成的各种坡度地形,找稳定的可以用来干这个。

帐篷怎么都要多少固定一下。既然旁边有石头,搬几块过来,帐绳绑块石头上就可以了,怕不保险把石头埋在雪里。



作者: vulcain    时间: 2010-7-17 21:00
标题: 不懂哈,因此不敢挑毛病。问几个问题,纯学习:
1)必须要穿高山靴吗?感觉那个鞋很笨重,至少这座山,这个季节,GTX高帮鞋可以胜任吗?
2)关于冰河的问题,冰河是一年四季存在吗?还是只有这个季节存在?看花鼎上次的报告,好像没提到冰河流水声。
3)关于帐篷,我觉得你们走的时候,往里面放几块大石头压着行吗?
作者: 华仔    时间: 2010-7-18 02:50
标题: 也说上两句
忍不住还是说上点.
完全同意mh说讲的,我今天关于赤旗那个登山滑雪贴子提了两个问题,您有空回答一下,AT我比较在意您的意见.看到您在满眼岗什卡的绿野山版苦口婆心的给他们讲解,我也补充说上两句.
关于上升:
移动中的保护,显然他们没有理解RUNNIG BELAY.行进中保护不是拿上升器爬.
三人一组,两根绳的情况下,要么是一拖二,打下保护站后同时保护两人上升.
要么两人同时上升(水平相当的两人),先锋带上一卷绳,打下保护站后抛绳下来,让第三个差一点的爬顶绳,然后前面两人交替保护爬,等第三人上来,保护的那人在上方保护下爬,拖上第二根绳,爬到第二个保护站.始终让最差那个爬顶绳.
如果只有一根绳,我和搭档之外多了一个人.不过人手有一个TIBLOC的话,我这样处理.两个T全部交给前导,一个人放绳,20米后,前导下第一个锥,同时挂上一个带T的快挂,注意方向,绳只能上走,我在后面跟攀(牛尾上的锁和绳子打个双套结),这样,前导坠,有我拖着,还有下方保护,没事.我坠,有T保护.前导打下第二个带T的锥,我过第一个节点,把自已挂在行进保护站上,解开绳上的双套,过点后,继续再把自已挂在绳上,向第二点前进.前导爬完一个绳距,做保护站,做好后我过第二点,向保护站前进.最差第三人向第一点前进,他负责收锥,和T.一直用T爬顶绳.这样的话就节约了一个人爬的时间.如果在我过第一点后,最差的那个人能够开爬的话,那就真正做到了三人的行进保护.
关于下降:
我个人不太赞成做绳套,现在流行CLEAN的爬法,能不留就不要留.以你们的情况,如果为了安全一定要绳降,打下冰洞后,穿入主绳,这时冰洞一端是有绳结,一端是没有的,在没有绳结一端用一个锁打上双套,这样绳就两边不能滑动了.然后可以同时两根绳降人.下去的人做好冰洞,最后一人解锁,双绳下降,重复上面的过程.可以省下两人下降时间.坡度不大的情况下请信任冰洞可以降两人,我们做过练习,还包括一人胳膊失去行动能力,我带他下降,把他和我的安全带确保环用扁带连上,把他放在我下面,我用下降器来控制速度,一次也可以下两人.这样的话,我想可以省下两人下降的时间.
如果像mh老师所说,冰坡行走过关的话,信任你冰爪的后齿,多练习,不用绳降当然更快了。
只是看到这个贴子随便写下一点,如有不妥请各位指教。 [modify]1279395553,华仔[/modify]
作者: janeclimber    时间: 2010-7-18 14:21
标题: 铲个小平台
1. 行进保护
往上爬:很多情况下是2人中技术较差的那个在前面,这样上面的人被下面的拽下来的可能性小。

如果是冰川的话,相对平缓,技术好的在前面带路比较多。


3. 出山走河谷。
靠河边的地段从地理上讲其实相对比较坚实的,因为不坚实的已经被冲走了。很多小路都是沿河边走,所以在你们遇到的这种情况下,问题不大。


冰坡休息像mh说的那样铲个小平台。 高人高在总能找到休息的地方。
你们有没有计划半夜起,2点出发?

作者: janeclimber    时间: 2010-7-18 14:31
标题: 一次降2人
胳膊没有坏也可以像你说的那样一次降2人,我曾这么演习过,速度和单人降差不多。个人认为其实这还比“在没有绳结一端用一个锁打上双套”要靠谱。要是绳子抽不动可不好玩。我们上个月得了一个很大的教训,降下来了,绳子抽不动。 我和搭档沿绳各爬了一次,在雷阵雨中爬上降下, 很狼狈。 
作者: 华仔    时间: 2010-7-18 15:55
标题: 安全起见
我想对我前面说的一个冰洞两根绳降补充一下.我看了一下他们的用绳,我平时用JORKER那款绳,再带一根8的辅绳,打结后穿不过冰洞,是靠谱的.如果为了保险起见,如果只用主绳不用绳套的话,最好两边都用一个锁靠谱点.

他们用的两根绳子一根8.1,一根8.2,如果不是线路上有岩石缝卡着,抽绳应当也是容易的.至少我们在冰上还没遇到这种情况.(当然可能也会出现意外,绳被冻住等等,如果是这样就只能怪哪个同伴RPWT了

我只是提供一个思路.在山上可能遇到各种环境,也不能死板.我看前面MH说了很多登山的基本法则.

登山之魅力多半源于没有正式规则,因此登山者有时会质疑,是否有遵守这套法则的必要。但是如果遵守这套简单的法则,许多严重的意外就不致发生,或是后果就不致如此严重。这套法则的前提是安全且成功的登山。即使路途艰险或情况不明,也要以安全为先,避免误判。

  登山老手若选择独立路线,事先了解风险,并且具备因应技巧,往往可以因地制宜,稍事修改这套法则。但是需要多年的登山经验才能培养出正确的判断力,因此判断力不足的登山新手,尤应奉行登山法则。

多话了
[modify]1279440131,华仔[/modify]
作者: 赵本山    时间: 2010-7-18 18:05
标题: 学习了,Running Belay 和一次降两人
Running Belay 确实是只听说过没有仔细学习过也没有实践过。一次降两人也让我眼前一亮。


只是关于主绳穿冰洞和使用绳套,有一事不明,就是穿主绳的时候对冰洞的切割问题。

我以前也一直是穿冰洞,不留绳套,而且我非常信任冰洞的强度。

但是有一次 Bruce 在旁边攀冰,晚上顺便帮我们拆除一根绳子,问我有辅绳没有,做绳套用。当时用的也是这根 8.1 的绳子,我建议他直接主绳穿冰洞,结果 Bruce 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理由是:“切割冰洞”。

其实那以后我也一直还在主绳穿冰洞,因为我认为冬季北京的冰况大部分很好,很结实。不过那时候都是一根绳,只需要将一半:30 米的绳子穿过冰洞,而且就用 1 分钟:把我自己降下去就 OK


但是这次双绳下降,要把 60 米的绳子穿过冰洞,我知道无论我怎么小心,都会对冰洞有一定的切割,而且当时冰况不是特别理想,水大,保守起见,还是一路绳套。

所以也想听听各位关于这个切割冰洞的问题,是怎么看。
作者: 华仔    时间: 2010-7-18 19:22
标题: 冰洞切割
从理论上分析我分析不好.我想实践出真知,如果考虑冰洞切割.
30米都可以,60米又出多大问题呢.
在没有发明冰洞之前还直接丢冰锥呢.主要是你想这么做,如果你觉得我应当爬的CLEAN一点,不要留什么东西在山上,那就穿主绳.如果你觉得这样有问题,那就打绳套好了,完全是依据当时的情况,我前面说过,可以稍事修改一些东西.
在双桥沟爬长线的,国外的好多爬长线的,都是带一根主绳,一根6的辅绳.穿冰洞,整绳距的下降.就看你自已怎么选择.
我想老布如果在没有辅绳或者绳套的情况下,他也许会把切割冰洞这个问题考虑的小一点.
有时候安全和效率总会有些矛盾的地方,依据实际情况判定使用什么方式.
下次攀冰或上山,你在可能的情况下试一试,多试几次,你就会对什么样的情况怎么处理有信心了.
作者: zhujie    时间: 2010-7-18 21:28
标题: 用jjyfoot说的那方法下降是快很多。
6月岗什卡,我们16:55登顶,19:00已在4900的平台上搭建完帐篷烧水做饭了。
当时能见度很多。 [modify]1279459799,zhujie[/modify]

43893654.jpg (90.81 KB, 下载次数: 21)

旧版论坛导入

旧版论坛导入

作者: zhujie    时间: 2010-7-18 21:37
标题: 关于冰洞切割
是考虑那个锐角吧?
没事,绳子先抽动一下,把那锐角磨钝点就行了。
作者: soarrow    时间: 2010-7-18 22:36
标题: 呵呵,回答个别问题
1)因为岗什卡需要技术攀登--即攀冰,
所以必须有攀冰的必需装备--小镐、高山靴、卡式冰爪。
GTX的靴子只能在哈巴雪山、七一冰川、大峰、二峰、三峰这类行走型的入门山峰使用。

2)这个还是由花鼎来说明好了

3)在冰川上很难找到合适的大石头---他们需要的不是压石头,而是需要做固定。

[sign]:idea:   纵声长啸......忘掉世间一切痛苦悲哀   :idea:[/sign]
作者: janeclimber    时间: 2010-7-19 04:10
标题: 冰洞切割问题不大
我攀冰也经常直接穿,这种做法在加拿大很普遍。其实用辅绳也会产生摩擦切割运动,说切割的人如果想不清楚可以试一下。 其实已经有很多现成的数据和实践经验了。

其实直接穿怕的是冻住,我个人没有经历过,但是我的搭档经历过。在什么情况下可能出现呢?气温较低,冰洞附近直接淌水。
作者: janeclimber    时间: 2010-7-19 04:25
标题: 继续讨论
关于你前面说的“在没有绳结一端用一个锁打上双套,这样绳就两边不能滑动了”。

这样做我觉得是把系统复杂化了,而且是复杂在高处,不如2人拴在一起降的情况,虽然也是复杂的系统,但是复杂在身边,就是有问题可以及时处理。

其实如果是2个人都有经验,先下的人可以打冰洞,设置下一段,所以也没有闲着,效率也挺高的。
作者: 赵本山    时间: 2010-7-19 08:30
标题: 不,不是那个锐角,是怕绳子切冰洞,不是冰洞切绳子
担心的是绳子的抽动,破坏了冰洞


确实只是担心,目前还没有抽绳子弄坏冰洞的报告。
作者: 花鼎    时间: 2010-7-19 08:55
标题: 2) 关于冰河
本山这里的冰河是指地下暗河,似乎是踩穿了上面的浮雪后听到的地下流水声,我没写是因为我没有听到。

另外,我也不知道这种河冬季的时候会不会结冰的。 [sign]~望峰息心~[/sign]
作者: jjyfoot    时间: 2010-7-19 10:34
标题: 1、单层高山靴可以,但第二天以后容易冻硬;2、这地带冰川下暗河冬天也有,水流小而已。
[sign]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DOUGLAS MacATHER
MEMORY OF KRISTIAN[/sign]
作者: 末日赤旗    时间: 2010-7-19 16:11
标题: 两个关于最后冰坡雪况的问题
1. 到底有多少度? 岩石裸露情况?

2. 你们这次去,冰坡上雪况如何?有多厚,有硬壳否?
作者: 赵本山    时间: 2010-7-19 16:44
标题: 雪况
1. 度数说不准,看照片吧,我们的线路上没有岩石裸露

2. 雪很薄很薄,很多地方直接可以看到下面的硬冰,更不用提壳了。只有冰坡的头尾两段,因为坡度缓,浮雪厚一点。
作者: 末日赤旗    时间: 2010-7-19 16:57
标题: 谢谢 再接着问一下雪况
    在你们路线两侧,雪厚10cm的区域占多大百分比. 无雪露冰的区域占多少?

    雪质是粉雪,硬雪粒,还是碎冰粒? 能估计出各自大概比例吗?

    现在季节岗仕卡也应该常下雪吧,顶峰冰坡雪化速度是否很快.
作者: 花鼎    时间: 2010-7-19 17:34
标题: jjyfoot,我问下降
你说的那种下降方式是不是这样(对不起啊,由于我实践少,看你们说到的方法有点转不过来,只能慢慢着磨):

第一个人打锥,挂单绳,自己先下;接着第二、第三、第四个人单绳下;最后由第五个同学拔锥(第一颗锥)、解绳、并把绳扔给第一个同学——他自己走下来——同时第一个同学打下第二颗锥,并以绳尾作绳头从第五个同学那里抽绳下来。

总之就是第一个人建站做保护,最后一个人拆站,其他的人单绳下降。   

我想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与我们这次的操作区别就在于第五个人。由于TM和本山的配合非常默契,我们此次下降过程中的建站并没有额外花时间(都是在队员下降前一段的时间内操作完成的),那么节约的就是第五个人的绳降时间。因为照现在的方法,他扔绳后向下走可与下面挂绳、下降同时进行。
[sign]~望峰息心~[/sign] [modify]1279535105,花鼎[/modify]
作者: 赵本山    时间: 2010-7-19 18:02
标题: 雪况
1. 两侧的我哪能知道呢?
2. 雪算基本硬质吧,但是肯定算不上粒。暂且算粉。
3. 顶峰在白天温度还是很高的,坡面一层水,我们的绳子都湿透了。也下雪,但是远远不如四川那种大雪,雪比较小,风比较大。
作者: 大雪封山    时间: 2010-7-19 19:04
标题: 岗可以用绑爪和GEX鞋和大镐,前提是技术熟练,大唐游虾这么上去过,好像是冬季

作者: jjyfoot    时间: 2010-7-19 19:04
标题: 不扔绳。
1、第一个人打锥,挂单绳,任意人开始下(带第二条绳子);不等下到底第二个人就可以开始跟着下;
2、先下到绳头的人打锥,然后把第二条绳子放下去,等第二个下降的人到了打锥的人开始下第二段,到了绳尾就打锥备用;
3、第三、四人下到第一段绳尾,同时第二第三人开始下第二段绳;
4、第四人到绳尾后最后的人撤锥,绳头系安全带上往下走,第四人收绳保护一下;
5、最后的人到PITCH1尾部时,绳子由留守的人沿PITCH2下到底,挂锥上继续下PITCH3,到尾巴再打锥;
6、PITCH2头上就剩最后一人时,重复4。
另外,在这个坡度可以挂着保护用面向外的方式走下去,既安全又练习了下坡行走,挺爽的;这坡度一条绳下两个人没问题,上面有人看着锥,也没有冲坠,可以放心练。
[sign]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DOUGLAS MacATHER
MEMORY OF KRISTIAN[/sign]
作者: 大雪封山    时间: 2010-7-19 19:07
标题: 顶峰雪化的快慢不好判断,雪后风大,大部分会被吹走

作者: jjyfoot    时间: 2010-7-19 19:48
标题: 你楼下主帖里的经验教训问题,在这里讨论吧。
经验教训:
1、 时间充裕的前提下一定要尽可能前行,以减少后面的不可预测的情形。——25号12点扎营的话,第二天一出门就会受挫。
对。当天如果能努到4900可能更好耶。
2、 每时每刻让自己处于安全的境地。——成功之处,技术操作。
好。
3、 冲顶当日早出发。——晚出发一个小时,回辙的时候天色已黑。
其实用不了这么久的,但早出发一定是对的,尤其是营地不太高的时候。
4、 平时可以不注重装备,但特殊环境里好装备可以保命。——湿身,冻得打颤。
呵呵,赫赫。
5、 高海拔、雪山上,操作不可打折扣,天气会瞬息万变,不可以当前推断未来,总要做好面对最坏情形的准备。——帐篷被吹下山。
好。
6、 尽量不在雪坡冰坡上边扎营。——帐杆滑落。
这个没办法,多扎几回、多丢几回,疼了就注意了。登雪山一定要熟悉冰雪坡扎营,这个躲不过去的,早熟悉早好。


需要讨教的问题:
1、 如何对付拔不出腿的情形?
这个这个……不宣之密啊。看在花鼎的份上我就招了吧:
你把一支改锥用力插进软木里,怎么拔出来?前后左右一晃。人也一样,你朝侧面、前面倒的时候,保持腰不要弯和腿绷成直线(往后没用,膝盖会弯),用直腿的別劲把腿周边的雪拱开一些,脚在下面先左右晃晃,脚尖往下伸伸,逛荡松了就好出来。要领是左、右、前倒的时候要绷直身体,靠腿的反关节力量拱雪。使不上力的话,把包卸下来刨个小坑压着或拽着,或者把镐横过来横T型压进雪里借力。
赫赫,陷得太深的话,我一般都是先抽棵烟歇歇,慢慢来。
2、 如何辩别裂缝区?
这个题目太大,一句两句说不清。原则就是凡是冰川转向\变形的地带,容易出裂缝,典型的像背窿隙。比如原来缓,逐渐陡起来的地方、冰川在山谷里被大地形所迫逐渐转向的地方……
3、 五人队伍冰壁上如何提速?
干净的不太陡冰坡可不可以分头上、不保护?或者退一步移动保护(协调性要求高一点)?
4、 如何辨别路标和警示标?
这个真不知道。有这个么?
5、 重装情形下进行技术攀登有什么影响?
不爽,大大地不爽。还是轻点吧。
6、 什么是阿式攀登?最基本的标志是什么?
呸呸,看书去。无预设营地、无固定路线绳。 [sign]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DOUGLAS MacATHER
MEMORY OF KRISTIAN[/sign]
作者: 花鼎    时间: 2010-7-19 20:53
标题: 明白一些了:)
跟我上面想的还确实有区别:1、第五个人并不是完全无保护地走下来,他下降的过程中第四个人在做下方保护; 2、我之前想的是两跟绳连接起来的单绳下降,你这里说的其实还有个交替。

只是:
1、“不等第一个人下到底第二个人就开始跟着下”,这样一来拉不动绳子,也就没有办法挂Reverso了,难道你这里说的下降方式不是用Reverso下降的?
2、你最后说到的“可以挂着保护用面向外的方式走下去”,这里“挂着保护”也不是Reverso对吗?用牛尾挂锁吗? [sign]~望峰息心~[/sign]
作者: 花鼎    时间: 2010-7-19 22:12
标题: 谢谢jjyfoot的耐心!再罗嗦一下:
经验教训:
1、4700到4900是上大冰坡,我们考虑到重装攀上攀下很辛苦才没上去的。
4、这次湿身我很纳闷呢,上次全程我都是趴在冰面上休息的,这次还不像上次那么长时间接触冰面。难道不同的冰(雪)况,融水也不一样?这次的冰(雪)更容易化水渗透到衣服里?


需要讨教的问题:
1、 呵呵,原来老大什么都见过!我可能是性子急,拔不出腿的时候有如泰山压顶般难受。不过我这次可能还没踩到底,在我努力的过程中,只要有一点缝隙立马就会被边上的雪填埋上,而且是越压越紧,越压越深。不过老大教的我都记下了,只是希望再无机会实践才好:)

2、 我也知道这个题目太大了,只是这两趟似乎有一点点感觉了,所以拿出来讨教。记着一点点,下次再依此去判断,慢慢积累经验。依老大说的这个原则可以解释大冰壁底下,绳降到最低处的时候遇大裂缝,那一带是会有裂缝的了。

4、 如何辨别路标和警示标?
说到这点是因为这两回走在4900的平台上面都见到旗帜,但两回走向旗帜它边上都有裂缝,我猜人家插的可能是警示标,告诉自己这个地方有大裂缝不可靠近,但换作另一队人,并不能识别这种警示标志与路旗的区别——我不知道实践中是不是真有人插了警示标志。或者根本只是碰巧路旗边上有裂缝。

6、 这个话题是跟同学讨论时说到的,大家都对阿式和喜玛拉雅式没有明确的概念
[sign]~望峰息心~[/sign] [modify]1279548808,花鼎[/modify]
作者: jjyfoot    时间: 2010-7-19 22:41
标题: 俺没有新玩意,俺推抓结:))
[sign]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DOUGLAS MacATHER
MEMORY OF KRISTIAN[/sign]
作者: 大雪封山    时间: 2010-7-19 22:43
标题: 我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如图:图1是最开始说的双人下降方法,图2是改良后多加一把锁的
华仔:“打下冰洞后,穿入主绳,这时冰洞一端是有绳结,一端是没有的,在没有绳结一端用一个锁打上双套,这样绳就两边不能滑动了.然后可以同时两根绳降人.”

43894550.jpg (55.12 KB, 下载次数: 29)

旧版论坛导入

旧版论坛导入

作者: 大雪封山    时间: 2010-7-19 22:44
标题: 图2,改良后多加一把锁的
华仔:“为了保险起见,如果只用主绳不用绳套的话,最好两边都用一个锁靠谱点.”

43894553.jpg (52.73 KB, 下载次数: 30)

旧版论坛导入

旧版论坛导入

作者: 大雪封山    时间: 2010-7-19 22:47
标题: 另外请教一个方法,在冰壁上是否可行?图1:
粗的是主绳,细的辅绳不下降,只抽绳

43894555.jpg (45.22 KB, 下载次数: 30)

旧版论坛导入

旧版论坛导入

作者: 大雪封山    时间: 2010-7-19 22:48
标题: 图2,主绳和辅绳同时分别下降是否可行?

43894556.jpg (56.32 KB, 下载次数: 31)

旧版论坛导入

旧版论坛导入

作者: 大雪封山    时间: 2010-7-19 22:53
标题: 这种方法技术穿越中,主绳绕树,和辅绳链接用“死亡结”以避免用辅绳抽绳的时候卡绳。

作者: jjyfoot    时间: 2010-7-19 22:58
标题: 在山上爬的一定强过在地上站着的
千万别老大,高人太多了。
经验教训:
1、4700到4900是上大冰坡,我们考虑到重装攀上攀下很辛苦才没上去的。
——这次你背得貌似有点多了,二十多公斤,都装什么了?
4、这次湿身我很纳闷呢,上次全程我都是趴在冰面上休息的,这次还不像上次那么长时间接触冰面。难道不同的冰(雪)况,融水也不一样?这次的冰(雪)更容易化水渗透到衣服里?
——是不是拨水性能下降了?洗完用DWR狂喷一下然后熨烫,应该小有帮助。

需要讨教的问题:
1、 呵呵,原来老大什么都见过!我可能是性子急,拔不出腿的时候有如泰山压顶般难受。不过我这次可能还没踩到底,在我努力的过程中,只要有一点缝隙立马就会被边上的雪填埋上,而且是越压越紧,越压越深。不过老大教的我都记下了,只是希望再无机会实践才好:)
——只要上山就一定有机会再实践,你性子太急,心态要缓一点,多爬几座应该有帮助,这东西磨人。想想当初你刚上小五那急得,现在好多了吧?雪山上多了也一样。
2、 我也知道这个题目太大了,只是这两趟似乎有一点点感觉了,所以拿出来讨教。记着一点点,下次再依此去判断,慢慢积累经验。依老大说的这个原则可以解释大冰壁底下,绳降到最低处的时候遇大裂缝,那一带是会有裂缝的了。
——对,见多了就有感觉了。
4、 如何辨别路标和警示标?
说到这点是因为这两回走在4900的平台上面都见到旗帜,但两回走向旗帜它边上都有裂缝,我猜人家插的可能是警示标,告诉自己这个地方有大裂缝不可靠近,但换作另一队人,并不能识别这种警示标志与路旗的区别——我不知道实践中是不是真有人插了警示标志。或者根本只是碰巧路旗边上有裂缝。
——别人的路标不要太猜是什么意思,人家一路上一路插过去,自己知道什么意思:裂缝、转折点、纯粹表示一段距离用作标志……你没法猜测他的想法,况且下山不收路旗也不是什么好习惯(也可能丫从另一条路下去了)。看自己的路,用自己的脑子判断,你将来也可以是插路旗定路线的人。
6、 这个话题是跟同学讨论时说到的,大家都对阿式和喜玛拉雅式没有明确的概念。
——我是分割线—— [sign]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DOUGLAS MacATHER
MEMORY OF KRISTIAN[/sign]
作者: jjyfoot    时间: 2010-7-19 23:06
标题: 冰洞切割稍微小心一点应该不是问题,要命的是有可能摩擦力太大抽不回绳子,那可就大大地不爽了。
而且如果下降耽误的时间长一点,或者天气不那么作美的话,也有在洞里冻住的可能,抽绳就是大问题。
俺宁可牺牲短绳套,也不会用主绳穿冰洞的办法,不敢。 [sign]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DOUGLAS MacATHER
MEMORY OF KRISTIAN[/sign]
作者: 大雪封山    时间: 2010-7-19 23:42
标题: 最后人下降时会被60米绳子的大部分重量拽着向下,这对最后人的技术要求很高,否则滑坠距离=剩余绳长×2,冲坠系数>1
越往下走,拽的劲就越小,但绳子承受的冲坠系数不变。
作者: 大雪封山    时间: 2010-7-19 23:55
标题: 双绳合一,两人共用一个下降器的下降效率可能和坡度有关。在半脊R2路线试过一次,很慢。和默契度有关,但坡度也有影响。

作者: jjyfoot    时间: 2010-7-20 00:16
标题: 这个坡度(小于等于40度)问题不大。
刚开始下的时候最危险,但就是这个时候掉下来冲坠系数也到不了1(可以算算就知道),绳子亮冰的话有点坠,一般不会很拽人。
走到一半如果下面保护的看到上面滑了,有经验的人会故意多放出点绳子。 [sign]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DOUGLAS MacATHER
MEMORY OF KRISTIAN[/sign]
作者: 末日赤旗    时间: 2010-7-20 00:16
标题: 师兄您好!
    看了此贴,才知道您的提问。真是对不起,周末和小熊去爬山了,回来也没有认真看帖子。

    您问的真是很到点子,小板也回答的很好,我也诚惶诚恐的回答了下:》

    8月底可能和康华、姜鱼儿一起AT素珠琏。

    希望日后有机会和您一起AT

   
作者: 华仔    时间: 2010-7-20 02:27
标题: 理解是对的
看了图一,图二,我是这个意思.但你的织结却打的怪怪的,你多绕了一圈?
两根不同直径绳子连的织接我打的时候习惯两个绳头打个双渔人.算是个保险吧,不过一般也是最后下降时才这样用.我想你多绕一圈也是想保险吧?
作者: 华仔    时间: 2010-7-20 02:34
标题: 不建议
如果冰壁光光的,可以用.因为带锁抽绳可能在壁上某个地方容易卡住.但如果是单绳降,我认为不能用双套,双套结适合于两边都受力的情况,如果要单绳降最好用8字结.已经有两根绳了,为什么不用双绳降,而用单绳呢,这种技术是针对下降器只能用一根绳的,主要是攀岩时用的得多,你用REVESO或者ATC等等都是可以降双绳的保护器.  [modify]1279566668,华仔[/modify]
作者: 华仔    时间: 2010-7-20 02:38
标题: 不可行
我是因为看到他们用的是两根主绳,才建议可以分别下降.如果是细的辅绳,还是双绳降,你也明白,辅绳是为了下降时增加单绳距下降长度,主要是用来抽绳用的.
作者: 华仔    时间: 2010-7-20 02:55
标题: 谢谢
谢谢你的回复,今天下午也和板蓝根聊了,看来提高滑雪技术是最重要的.我得努力啊!
那山是我推荐给康老师的,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细节,请看这里http://q.sohu.com/forum/8/topic/48936473
能跟着他们两个,你可以学到很多登山和滑雪技术,羡慕中.
我想我们一定有机会一起AT的.我正在努力提高自已.
就是回了你那个贴,然后到这回了个贴,弄得我现在也诚惶诚恐了.
汗!
作者: 华仔    时间: 2010-7-20 04:59
标题: 是复杂了
回复JANE老师:您说的对,是有些复杂.其实这个地方不用两把锁,用一副快挂就可以了.一边绳上挂一个.在高处主要是怕解锁,锁掉下去.两个双套如果熟练的话打起应当很快,就是顺手的事情.而且穿绳那人一定是在有保护情况下做这个事情.用快挂好处是不怕锁掉下去,解掉一个挂住一头,再解另一个.
其实这里老师众多,我也是一时没忍住,上来说下思路,就是有很多方法可以处理.呵呵,让大家见笑了.
回楼下大雪,两人同降控制下降器的人来控制速度,坡度小的情况下,下面的人肯定是要走路的,你放绳时告诉下面的人,下,他就跟你一起下.你停的时候,扁带挂住他想下也下不了,自然就停下了.速度真的很快,跟单人差不多(我想在那上面一般也不会玩单人速降吧,那个速度没法比)今年双桥沟我曾在冰壁上带过没穿冰爪的人下降,速度也挺快的.如果是垂直的,那下起更快.这个也是救援同伴的一项基本技术.
我只是提供一些思路,没有说一定要这样做.在安全前提下,如果能提高效率,都是可以的.如果大家如mh老师所说,冰坡行走技术过关的话,接组直接走下去,哪还用讨论这么多啊,呵呵
  [modify]1279573493,华仔[/modify]
作者: 花鼎    时间: 2010-7-20 08:40
标题: “洗完用DWR狂喷一下然后熨烫”-DWR是什么?哪里有卖的?
自从看了天山马贼说冲锋衣裤其实是可以用洗衣机洗的,以后我每次爬山回去装备都扔洗衣机里转一遍。——这样做有问题吗? [sign]~望峰息心~[/sign]
作者: 花鼎    时间: 2010-7-20 08:59
标题: “绳子亮冰的话有点坠”这话什么意思?
另外,“走到一半如果下面保护的看到上面滑了,有经验的人会故意多放出点绳子”,这个时候为什么还要多放出绳子呢?

[sign]~望峰息心~[/sign]
作者: 大雪封山    时间: 2010-7-20 09:16
标题: 是多绕了一圈。但两头打双渔人收尾确实安全

作者: 大雪封山    时间: 2010-7-20 09:27
标题: 如果是两根主绳,用这样的方法是否可行?

作者: 大雪封山    时间: 2010-7-20 09:28
标题: 确实不能用双套,实际用的是8字。探洞时候用的是STOP,只能用一根绳。

作者: 大雪封山    时间: 2010-7-20 09:38
标题: 这个时候多放绳子和上方保护的攀登不一样吧?多放1米意味着冲坠下滑的距离增加2米,绳子受力还是很大。

作者: 花鼎    时间: 2010-7-20 10:07
标题: 关于重新沟通
雪山上面大家是用手台通联吗?——普通的手台吗?反正这次是知道了,即使是结组,在同一根绳上,也会有相互叫不应的时候。 [sign]~望峰息心~[/sign]
作者: 花鼎    时间: 2010-7-20 10:17
标题: 凿脚窝呀凿脚窝~
怎么就没人想到呢?! 凿也凿过的,看书也看到过的,现在经mh一说,真想回去重新来一遍从容版的。 [sign]~望峰息心~[/sign]
作者: 久点    时间: 2010-7-20 10:31
标题: 白河结组beginner的时候,大雪带我这样下降过,非常舒服,非常适合情侣。

43894790.jpg (19.17 KB, 下载次数: 35)

旧版论坛导入

旧版论坛导入

作者: 久点    时间: 2010-7-20 10:47
标题: 想起来08年姜峰的帐杆了。
五个人带了一顶六人帐,在5700扎营的时候,先是门厅杆滑下去了,大家看到后一阵惊呼,就在大家惊呼声未落之时,一根主帐杆也滑下去了,就在其他人目瞪口呆的时候,此时狗狗已经拿出了冲刺速度追了上去,并在快追上的时候一个鱼跃,终于算是把主帐杆给救了回来,否则的话,可能当天就要下撤回bc了。

岗什卡最后那个坡垂直落差是320米左右,如果按平均坡度不到40度算,长度应该接近600米。

顺便晒晒俺09年端午的小记:
http://bbs.huwaiclub.com/viewthread.php?tid=3643&extra=page%3D4&page=2
作者: 久点    时间: 2010-7-20 11:14
标题: 我的冲锋衣有一次不小心被洗坏了
一件雪狼的冲锋衣,用洗衣机洗过很多次,没发现什么问题。

有一次把雪狼和kailas两件冲锋衣同时洗,不小心使用了烘干功能。雪狼的直接开胶了。kailas的防水性能也大打折扣。

关于衣服的打湿,与登山季节有很大关系。清明节的岗什卡与6月底的岗什卡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作者: 赵本山    时间: 2010-7-20 11:14
标题: Durable Water Repellent 持久性防泼水(剂)
三夫好像就有卖的,估计淘宝上更多
作者: janeclimber    时间: 2010-7-20 11:54
标题: 看你用什么洗涤剂了
一般的液体洗涤剂都添加了表面活性剂、浸润剂,正好是与DWR相克。如果能找到“老式”的洗衣粉最好,洗完清水过2次。没有的话要花钱买专门的户外洗涤剂(比如nikwax, granger等).
作者: 乱码    时间: 2010-7-20 12:25
标题: 下山的时候下用了8个60米的绳距,所以坡长大概480米左右

作者: 久点    时间: 2010-7-20 12:27
标题: 如果绳长计算准确的话,可以用这个数据计算出坡度

作者: 大雪封山    时间: 2010-7-20 12:36
标题: 两人不默契就很累,在半脊R2路线上和一个新认识到上海哥们下降:
因为是冰壁,卡爪很容易踩进冰里,抽脚时不够同步,一路上磕磕绊绊,他甚至踩脱了我一只冰爪。

作者: 大雪封山    时间: 2010-7-20 12:47
标题: 保护点在下方,冲坠的时候多放一米不会多冲坠两米,我搞错了。多放绳确实可以减少冲坠系数。
假设理想环境下:
他在保护站上方10米处冲坠,不放绳,冲坠是20米,冲坠系数是2.
多放出100米绳,冲坠120米,他的冲坠系数确实小了。
作者: 花鼎    时间: 2010-7-20 13:20
标题: 岗的平均坡度应该在40度左右
这次比较准确的8段绳距,60m的两根绳,打结后加上每次的误差,每段减两米,58*8=464m,再加下降的第一个锥离顶端的距离十来米,所以斜坡长估计为480m

sin(A)= 320/480 = 0.6667; 查表得,A=41度48分

1) 若是考虑每次误差不止两米,则斜坡长度更短,假设为450m(小于480m),则

sin(A2)= 320/450 = 0.7111; 查表得,A=45度18分

2) 若是考虑8段绳降后尙未到达真正的底端,再加上20m(实际应该不足20m),假设为500m(大于480m),则

sin(A3)= 320/500 = 0.64; 查表得,A=39度48分

*注:直壁320m是沿用久点的数据。



    [sign]~望峰息心~[/sign] [modify]1279603548,花鼎[/modify]
作者: 花鼎    时间: 2010-7-20 13:22
标题: 没有百度到冲坠系数的定义和计算
[sign]~望峰息心~[/sign]
作者: 久点    时间: 2010-7-20 14:06
标题: 冲坠系数=冲坠距离÷有效绳长

作者: 久点    时间: 2010-7-20 16:09
标题: 摘录一段严冬冬翻译的登山手册的一段,供参考
如果你的身体真的承受了10kN的冲击力,那么受伤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即使你发生系数为2的冲坠,实际受到的冲击力也比10kN要小得多。原因很简单,绳索另一端并不是系在固定点上,而是握在保护者手里。就算保护者握得再紧,也只能通过保护器对绳子产生2kN左右的制动力,当冲击力超过这个值时,绳子就会滑出保护器,形成动态保护。滑动距离取决于具体情况,冲坠距离和冲坠系数越大,绳子的滑动距离也就越大。冲坠距离为8米、系数为2时,绳子的滑动距离可达3米左右,也就是说你会在比保护者低7米的地方停下来。冲坠系数为2,意味着你还没有设置任何中途保护点,你与保护者之间是直接用绳索连接,所以你的身体所承受的最大冲击力也只有2kN,这并不比你挂在绳子上上窜下跳造成的冲击力大多少。当然,如果你处在保护者的位置,一定要记得戴手套。

简单地说,在实际情况下,如果你在有人保护的情况下发生了系数为2的冲坠,身体承受的最大冲击力只有2kN。或许这会令你感觉非常惊讶,然而事实就是这样,你所承受的冲击力不可能超过保护者的最大制动力。

让我们再考虑一下冲坠系数为1的情况。假设你向上攀爬了4米,设好保护点,挂好锁,又攀爬了4米时发生冲坠。此时的冲坠距离为8米,有效绳长也是8米,冲坠系数为1。保护者能提供的最大制动力仍为2kN左右,由于顶端保护点的摩擦作用,你的身体所承受的最大冲击力约为3kN,顶端保护点受到的合力峰值约为5kN。绳子滑动的距离略短一些,约为2米,也就是说你会在比保护者低2米的地方停下来。如果使用静力绳,绳子滑动的距离会更大一些,达到3米左右,其他情况基本不变。

读到这里,或许你会情不自禁地问:“怎么可能是这样的?系数为2的冲坠造成的冲击力,怎么会比系数为1的冲坠还要小?静力绳也能用于先锋保护吗?为什么所有力的值都比我所预期的要小得多?”原因是,在实际攀登过程中,绳索并不是安全系统中唯一起到缓冲作用的环节。发生较严重的冲坠时,起到缓冲作用的主要是保护器和保护者。

大多数情况下,实际发生的冲坠系数很少会超过0.3,运动攀登中的冲坠系数还要更低一些。冲坠距离为8米、冲坠系数为0.3时,保护者能提供的最大制动力仍为2kN左右,攀登者身体所承受的最大冲击力仍为3kN,顶端保护点受到的合力峰值仍为5kN,但是绳子滑动的距离更短,只有1米左右。这里所说的是使用10.5毫米单绳的情况,如果你使用的是8.3毫米半绳,最大冲击力还要低一些,并且绳子基本不会发生滑动。使用10.5毫米单绳、冲坠距离为8米、冲坠系数为0.2时,冲击力峰值仍然同上,但绳子基本不会发生滑动。使用静力绳时,冲击力峰值基本不变,但是绳子的滑动距离会大得多。

总之,在较严重的冲坠中,起到最大缓冲作用的并不是攀登绳索,而是保护器与保护者。通常情况下,只有在冲坠系数不大于0.2时,绳索本身的缓冲作用才能体现出来。

作者: mh    时间: 2010-7-21 12:25
标题: 我怀疑冰洞切割的问题和气温有关
Bruce是苏格兰出来的,那里可以很冷,但一般估计温度比加拿大高。鉴于大家都是夏天爬山,冰洞切割的问题还是要考虑。

冻住也是问题。冰河雪表面附近温差可以很大,有时上面化水,下面几厘米还是夜里零下的温度(或倒过来,依日照和气温变化历史定)

关于留绳套,我认为还是安全第一,清洁第二。这不是说不管环境,但是在自己没有建立起信心前还是用自己最会用的方法。并且不断提高向不留东西努力(不留东西也是为了安全,指不定后来发生什么,你留的东西可能那时有用)

冰上也会卡绳子,冰(由其是雪冻成的不陡的地方)经过风吹和反复融冻会有朝上的尖棱角。但是先下去的人通过留意和动手处理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这个问题。
作者: mh    时间: 2010-7-21 12:29
标题: 书就是要这么看
看第一遍,去实践,再回来一看,自己的问题早就有答案,原来视而不见。才知道一句顶一万句。
作者: 久点    时间: 2010-7-22 09:59
标题: 呵呵,很好,终于大概确定了那个坡度
从gps数据上看,落差应该是345,上到山脊之后需要再横切一段到顶峰,这一段大概有不到十米,底部平缓地带大概也有不到十米。你们下降的时候应该没有包括这两段,因此按照320算应该还是合理的。如果按照345算,坡度就会更陡一些。

有一个问题没有考虑,就是绳子的延展性,一般的动力绳的静力延展是9%左右,考虑到坡度不是很陡,身体重量不会完全压在绳子上,且一个人的重量也不会造成绳子的最大延展,故9%肯定是不到的。延展肯定会有一些,但是因为没有测试的数据与经验,只能瞎猜一个数,按2米算吧。也就抵消了两端的绳结。

两端绳结本来用不了2米,但是考虑到每次做保护站的时候可能并不会做在绳端位置,因为第一人下降后,在解除保护之前通常会在腰胸部位做冰洞,因此两米的绳结应该也基本差不多。

综合,平均坡度基本能确定为39-40度之间。顶部100米和底部100米略缓,中间100米略陡。 [modify]1279764140,久点[/modify]
作者: mh    时间: 2010-7-22 22:15
标题: 这么大的坡在STRM的3D图上能量出来

作者: 久点    时间: 2010-7-23 09:00
标题: 哦,在图上量出来的是多少?
几乎每一座我想了解的山峰,我都会用srtm的数据来制作一份等高线图,但是3d还没用过。
作者: mh    时间: 2010-7-23 14:37
标题: 我就是说在等高图上能量出来
用绳长什么的估计不好,各种偶然因素太多。而在等高图上读出来,即使不准找出原因后可以应用在其他地方。
估计ASTER的数据更好。还没试过。
作者: 久点    时间: 2010-7-23 18:21
标题: 38.1度
用坐标量出两点水平投影距离420米。落差330。
330÷420=0.7857
arctg0.7857≈38.1°

如果落差按335算,就是38.6度,每差一米,就差0.1度。
如果水平投影按410算,就是38.8度,每差十米,差0.7度。

ps:没有实际的航点,使用航迹对比后的推断位置  [modify]1279880571,久点[/modify]

43897991.jpg (117.31 KB, 下载次数: 32)

旧版论坛导入

旧版论坛导入

作者: mh    时间: 2010-7-23 20:25
标题: 应该差不多,要是坡有点凸凹的话局部地区会更陡点。
七一冰川主峰(右手边那个)下面的那个坡我从等高线量好像有40多了。

量几个爬过的坡后,按说不用量心里也能估计脚下的坡度,但经常不那么可靠,可能跟视觉和心理有点关系。所以要是知道坡度有助于让自己镇定点。

37度是雪崩几率最高的坡度,差几度几率就降很多。所以有人会带个坡度计。




欢迎光临 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https://www.lvye.org/)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