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查看: 24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zt 批中国国家地理主编的文章

[复制链接]

126

主题

358

帖子

358

积分

绿野的革命者,中间的地带。

Rank: 3Rank: 3

积分
35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7-9 19:10: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到:
《单主编,你到底想要干什么?》

铁匠

  平生爱读书,古今中外各类书刊杂志自认也看了不少,然而《中国国家地理》却是第一本让我为之动笔的读物。

  《中国国家地理》是在《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改版早期,应该承认,该杂志还是办得不错的,这是心里话,因为当时本人也曾从不多的工资里节省下一些订阅该杂志(看过改版后最早一批《中国国家地理》的人都应该记得,这本杂志的定价在当时的市场上应该算是比较高的了),然而后来,这本杂志开始慢慢变味,先是广告份量越加越大,这我倒也就认了,毕竟市场经济下人家是要靠广告吃饭的,但后来不光是广告问题,就连其内容也发生了我所不能接收的转变,最后在2003年夏季的某一天,当我看完新到某期的卷首语后,当即作出了中止订阅该杂志的决定。

  一晃三年过去了,原以为和该杂志的缘分就这么尽了,没想到这两天,该杂志主编单之蔷的一篇卷首语出现在了我常去的一个网络论坛上,这再次引起了我的往日情怀,顺着电话线一溜小跑,我摸到了单主编的个人blog上。

  做为个人blog,当然都是blog主人本人的文章,然而单主编很有意思,他还专门分了一个“署名文章”的栏目出来,我好奇地进去看了一下,原来其归类为“署名文章”的,基本都是最近两年《中国国家地理》的卷首语,所谓卷首语,就是每期杂志开卷明意的文章,相当于单本书籍里的前言,把卷首语都集中到一个栏目下总地来说是件好事情,因为这样一来对该杂志感兴趣的读者就可以一揽子得知近两年来所有各期的中心思想,从而进行有选择地进行阅读甚至购买。

  我就是这样一个读者,当单先生的blog上进行着血肉横飞的激烈攻防战的时候,我却在静静地阅读着一篇篇的卷首语。

  我已经有十年上网史,在这十年里,我从来没有参与过任何类似的网络事件,然而这次,就在看完所有文章的同时,我却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我必须写一点东西,因为,这些文章的所昭示和包含的内容远远超出了网络事件的范围。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我必须要为我的祖国尽一点力量。


--------------

  “署名文章”栏目内总共有十六篇文章,引起本次事件的文章就是排在第一位的《青藏铁路:又一条长城诞生了》,该文的实际意思就是反对修建青藏铁路,然而现在铁路已经修好了,又是中央大力宣传的,所以在表面上还不好说,因此最后落实到内容文字上就说青藏铁路是一个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华而不实的东西,落实到标题文字上则更是用了一个很容易通过上级审查的题目-《青藏铁路:又一条长城诞生了》。

  在一般人的常识来讲,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一个非常崇高的文化符号,所以起这样的标题,猛一看上去显然是支持修建青藏铁路的,这也是和当前的宣传大方向相吻合的,然而当我静下心来仔细地阅读完全文之后,却发现其主要内容恰恰相反。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也就是收尾阶段,有这样的字眼:

  “长城是为了防范游牧民族入侵这样的实用目的吗?游牧民族擅长的是骑马而不是攀岩啊?为什么要在百丈悬崖上修建长城呢?显然我们的祖先早已领略了象征的意义,领会了“不战自威”――威慑的魅力,他们把自己的意志和力量放置在最突出的位置上展示。我甚至觉得万里长城的万里长,那种线形的而不是点状的展开,那种随山起舞、蛇行龙游的姿态,并不是完全为了防守的需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种绵延万里的形态和其中的象征性和美感吸引了我们的祖先。”

  先不管这段话从军事和历史角度来讲完全是错误的,仅从其陈述来讲,作者的表达已经很明显,那就是在本文里,长城并不是做为一个中华民族的象征,而仅仅是做为一个“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国家工程的象征。

  似乎是唯恐读者不仔细看标题,不能领会他的意思,他在该段落下面马上又跟了一句-“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说青藏铁路是又一条长城诞生了。”

  于是,一个举国欢腾的利国利民的工程在他的文章里立刻就转化成了一个我国政府为了某种宣传目的而完成的劳民伤财的玩意儿。

  这篇文章里还有很多奇怪的字句,如果不是看了后面的系列卷首语,这些字句我也就当他是笔误一晃而过了,然而在我看完了他的所有文章后就不能认么认为了,恰恰相反,现在我认为,这些语句很可能正是其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

  例如,在该文章的第十六段,有这么一句话,“中国到了可以干一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功用但投资巨大的某一项工程的时候了。”

  这是什么意思?

  其实他的文章有很多技术错误,例如说在高原上修建高速公路比修建铁路要环保要节约等等。一个国家级科技刊物的主编,犯下如此多的常识性错误,似乎有些不正常,然后我最终还是理解了他,因为他的套路和一般人不一样,他的这一系列卷首语看下来,除了极少数几篇以外,绝大多数是先立论点,然后再胡乱拼凑一堆逻辑不通漏洞百出的论据上去。当然,单主编毕竟是笔杆子一类的,论据再错,也会用非常美丽,或者说其实并不美丽但却让某阶层人非常受用的文字进行修饰。这种技巧倒让我想起来了现在的某些糕点,由于其美丽的包装和昂贵的价格,一般人买了并不会自己吃,而总是送来送去,当n次转手之后,最后真心想吃的人打开一看才发现,原来糕点早已霉变。

  难怪咱们的老祖宗两千多年前就传下了这样的警句-“巧言令色者,鲜矣仁”。

  一句话,单主编是由论点出发组织乃至编造论据,而非由论据推论出论点,而他的论点呢,由于其高耸入云堪与珠穆朗玛峰比肩的个人地位,那完完全全是不可能由下面的小民所动摇的。所以呢,我建议那些准备到其blog上进行正规的技术讨论的朋友们就不要去了,因为人家根本就没拿论据当一回事情,当然了,如果只是去说两三个字一两句话的,则尽管去,因为虽然我没有参加在其blog上的大讨论,但我却目睹了这几天的“讨论”全过程-凡是正正规规讲道理的,只要是和其观点不符的,全都在第一时间里被删除了(我一朋友贴了段胡主席关于青藏铁路的讲话上去也给删了),留下的都是些三字经一类的,客随主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能违背传统,您说是吗?

--------------

  第二篇文章的名字叫做:《全世界的大烟囱都是相似的 》

  这篇文章不好意思我没看完,好文章可以让人拍案长啸来一大白,差文章也同样可以让人如哽在咽实在是读不下去,而一篇形散神也散同时又充满了技术性错误的文章,无论如何也只能算是差文章的。

  这里只点出其中几个实在让人难受的技术错误,首先地平线和城市轮廓线(天际线)不是一个概念,英语有时候可以用同一个单词,但中文不可以,别跟我说单主编是因为英语太好而进行了习惯性地书写,因为他老人家为了大抒情一不小心写上了这个名词的近似定义,结果弄巧成拙反而告诉别人他把这两个术语混淆了。

  (原文是:“最能让人们感受到新旧时代更替的是城市的天际线。天空与大地相接的那条线比任何理论更能露出时代变迁的信息。.......石器时代人类的聚落和建筑的天际线,是由茅草屋顶的曲线勾画的。”)


  其次您老也算是公费逛过不少古城的,怎么到现在还搞不清楚城墙和女墙不是一码子事情,而且还把女墙的来历搞错了?女墙指的是城墙上面那堵护身的小矮墙,跟城墙本身两个概念;那堵小矮墙之所以叫女墙,是因其比城墙小,古人由男尊女卑引申矮墙从于城墙之意,这跟浪漫有什么关系?

  (原文是:“城墙(中国人用一个浪漫的词汇――女墙称呼它)的水平线是凹凸起伏的”)

  其三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是1861年建立的安庆内军械所,而不是1865年建立的江南制造总局,这个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高小还是初中中国历史课本上的知识,这个怎么也会搞错的?

  第二篇只能先说这些,下面说第三篇。

-------------------

  第三篇的名字是:《运河毕竟不是海 》

  这篇也有很大的问题,首先作者看来根本不懂中国航海史,乱说什么“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大运河中风帆往来、络绎不绝,遗憾的是我国东部的近海上,却没有出现南来北往的航船。”,单主编显然不知道勾践称霸的时候就已经从海上发动北伐了,即使大运河通了以后中国东部沿海的航运在正常年代也基本没有中断过。

  然而这些都是次要的错误,因为我上面已经说过作者习惯由论点找论据,至于论据是否真实,那是无所谓的,反正有漂亮盒子装着,管它里面的糕点是否发霉呢。

  那么什么是主要的错误呢?这篇文章的主要错误就在于它的观点,在本文接近结尾的地方作者如此阐述他的观点,

  “由京杭大运河我想到了长城,这二者是中国大地上最大的人造工程。但它们绝不仅仅是工程,它们是中国国土的构架和格局,它们决定了中国国土的大小及形状。但按长城和大运河这种格局和思想,中国的国土形状充其量也就是个三角形,绝不会是今天这种昂首翘尾的雄鸡形状。靠农耕的汉民族是很难突破长城和大运河的束缚,走向更广阔的空间的。是外在的力量帮助汉民族冲破这一束缚。打破长城束缚的是长城外的游牧民族,是他们把长城外的东北、内蒙古、新疆、西藏带入了中国的版图。突破大运河框架的束缚,走向东部沿海的这一步,则充满了屈辱和痛苦,因为这是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通过开埠通商实现的。这一过程伴随着一系列不平等的损害中国人尊严的条约。但历史是神奇的,它把坏的变好、好的变坏,屈辱变成了繁荣,伤害变成了帮助。中国沿海的一些城市的萌生和发展如是说。”

  在这段总结性话语中,作者不顾中国版图历史和现实的存在(例如中国位于长江以南的绝大多数版图与运河水系无关),也不顾这些土地在历史上是怎么成为中国版图的(长城以外的土地是在反复征服与反征服的过程中得来的,云贵闽粤等大片南方领土基本是秦汉明等朝代稳定下来的),再次重复了其歪曲历史矮化弱化中国主体民族汉民族乃至美化西方殖民者入侵的一贯论调。(为什么说是重复,接着往下看)

  找出了这个主要观点,其他的细枝末节也就不用再看了。。。
-------------------

  第四篇文章叫做:《横断山与东南亚 》

  在这篇文章里印着这样触目惊心的文字-“中国人来自于非洲”。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个论点早年也曾有些文人炒过一时,但无论如何炒作,最后官方认同的历史结论仍然是中国人是独立发展出来的,无论这个官方观点是对是错,做为国家级平面媒体,怎么可以这么不负责任地乱讲,退一万步来讲,即使作者想兜售这个论点,好歹也得摆事实讲道理多来点证据吧,但作者是怎么说的?在一堆废话后面跟了句“假如没有上帝,那么人只能有一个起源地”,这就是作者的论证?

  网络媒体和平面媒体是两个概念,有些可以在私下讨论的问题是不可以在媒体上讨论的,有些可以在网络上讨论的问题是不可以在平面媒体上讨论的,现在一个官方不认同的观点,赫然以结论的方式出现国家级平面媒体上对读者进行灌输,这算是怎么一回事情?

-------------------

  第五篇-《风水: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秘密 》

  其实我本人对中国传统术数也有些兴趣,因此开始猛一看到这篇文章最后似乎是有支持研讨风水的倾向,还是比较赞同的了,然而当看到下面这段话以后,我不得不无奈地苦笑了一下,原来单大主编又玩了一次青藏铁路那篇文章里对长城概念偷梁换柱的把戏,怎么玩的,大家自己看这段文字吧:

  “当科学技术一步步地将自然的巫魅剥去,活的神秘的自然将变成死的机械的自然,还原论、机械论的科学将世界还原为一架机器。自然的神秘消失了,我们似乎洞悉了自然的奥秘,但自然的意义却一个个地丧失了,最后仅剩下一个所谓的事实。科学是一种“事实崇拜”,但事实并不能给人生更多的意义。其实神秘本身就是一种价值,神秘完全丧失,剩下的就是无聊和虚无。宇航员看到的地球、月球,孤独地运行在太空,不能给人以美好的想象和乐观的激情,进化论揭示的进化既没有方向,也没有必然,人的出现纯属偶然,用古尔德的话说:假如进化的历史重来一遍,人的出现概率是零。

 巫魅的自然,人是不自由的,因此科学来去魅,彻底去魅的自然,是虚无的,这两者都是人不愿接受的。似乎应该找到一条中间道路,自然要适度的巫魅,科学要适度的科学。 ”

  如果说因为觉得风水也是某种科学从而反对某种程度上的“科学神教”,那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篇文章却完全是认为需要保存所谓“神秘”从而反对科学,这可真是我所见过的能够刊登在新中国平面媒体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真正的反对科学的文章了,这个论调怎么能够登出来的?搞不明白。

------------------

  第六篇-《青藏高原的人文意义》

  这篇文章的亮点在这段话:

  “我觉得中华文明之所以能源远流长地延续几千年至今,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有青藏高原的拱卫,在保卫中国文化方面,青藏高原的意义比长城更为重要。”

  为了证明这段话,不顾历史事实地写下了这样的话:“7世纪伴随阿拉伯帝国的铁蹄从西而来的穆斯林文明,沿途横扫一切,但是遇到青藏高原后,就像大气中的西风环流一样根本无力翻越,只好分成两支,绕道而行,造就了环青藏高原西部的一系列穆斯林文明。但中国避免了成为一个穆斯林国家的命运。青藏高原就是中华文明的西部长城,而这个长城不知要比北方的人工长城高大雄壮多少倍。”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可以胡言乱语到这种地步,我服了,我无话可说。

------------------

  第七篇:《中国的美景分布 》

  这篇文章似乎以前在网上就有人反对过,单主编口口声声反对国家权威评定反对言语霸权,结果以比别人更强烈的个人好恶进行了自称是“史无前例”的中国景色选美,选出来的大部分景色都是一般人看不到的,只有那些有钱有闲阶层才能去的地方,这倒也正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他为什么反对青藏铁路-火车人人可以坐。


  第八篇:《为珠穆朗玛峰正名 》

  这篇好像不是卷首语,不知道我是否猜错,整篇文章是讲珠穆朗玛峰名称如果改来改去的,基本属于讲故事,这段历史我不熟,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大问题,就此带过。


  第九篇:《中国的腹地》

  这篇文章相对其他文章来说还不错,虽然还有一些不该犯的常识性错误(例如:“西安之所以无恙,是因有太行山、黄河、潼关之险”,太行山从来没听说过是西安的屏障,军事地理也是地理,地理杂志主编不该犯这样的错误),但总得来说大基调我没看出有什么毛病,特别是最后还提醒了下要警惕日本,这个值得表扬。


------------------

  第十篇:《理解游牧 》

  这篇文章第一段就开篇明义

  “许多人知道西安、咸阳是周、秦、汉、唐的首都所在,但很少有人知道西安、咸阳也曾经是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的首都,而这几个朝代是游牧或者是半农半牧的少数民族建立的。可以说,西安历史上是由农耕和游牧民族轮番统治的。不仅西安,就全国而言,游牧民族统治中国全部或北部千余年,基本上和农耕民族平分秋色。”

  这段话还是老一套-偷换概念。他后面举的那几个朝代都是中国分裂时期的地方政权,存在的历史加在一起还不如一个汉朝长。至于后面更是莫名其妙了,我就没看懂他说的平分秋色是平分的啥东西。

  立论就这样,下面就可想而知写的是啥了,全文看完,基本还是极力矮化弱化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汉民族,乃至不惜乱找甚至伪造证据。

  能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上网,也都知道这两年网上确实存在不少民族之争,但那些争吵仅限于网上,涉及面不大,而且不存在什么权威的解释,大家吵完拉倒,可能网下还一起吃顿饭什么的,现在该种文章以话语权威亲笔撰写的形式刊登在有影响的平面媒体上,这个事情的性质就不一样了,到底有什么样的不良影响,很难说。

------------------

  第十一篇:《假如没有秦岭和渭河》

  这篇最后收尾段写到:“从地理的角度看,渭河无疑是黄河的支流,但是从文化的角度而言,渭河是主流,是正源,它与陕西潼关以下的黄河流淌方向一致,从西向东,直至大海,在中国的中部形成一条轴线,这条轴是中华的文化之轴,中华文明的书页是以此来翻动的。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渭河的意义。”

  这个还是老毛病,无论这个观点是真是假,把非官方观点利用自己的身份刊登在官方平面媒体上,自己是沽名钓誉了,破坏的纪律产生的影响不管了。


------------------

  第十二篇:《郑和的礼物与哥伦布的剑》

  郑和这个专题是我感兴趣的,因此仔细阅读了一下,单主编还是对历史一知半解,这里有些东西倒不能怪他,毕竟他这个岁数这个地位估计也没兴趣真去研究什么郑和,就冲他最后的结尾句,这篇文章我就不挑毛病了。

  结尾句是:“ 郑和的境界和价值远高于哥伦布,因为他不仅是航海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是中华文明的形象大使。”

  去掉酸不拉唧的词汇,这句的主干是我同意的。

------------------

  第十三篇:《北京曾经是水乡》

  这篇文章没有具体那个段路集中阐述中心思想,整篇文章读下来结合其以前的若干文章考察下来,基本就一个意思-反对南水北调。


------------------

  第十四篇:《青藏高原的另一面:秀美与妩媚》

  这篇文章是说青藏高原生存环境没那么恶劣,宣传自己喜欢的地方是可以的,但以后还是应该注意分寸,例如这篇文章里把青藏高原描述描花团锦簇还特别提到可可西里不是无人区,但我清楚地记得他老人家在这篇文章以外也经常用抒情的笔调描述自己在艰苦的青藏高原如何象徐霞客一般地跋涉(有没有车字旁的ba字?他老人家好像都是坐车“跋涉”的),也曾在可可西里无人区遛达,这个这个,到底怎么个情况,我没去过,不敢乱说。


------------------

  第十五篇:《文明嗅着味道前行 》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西方人对香料的追求,导致了地理大发现;古代的中国人追逐着盐在大地上迁徙,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文明;”

  还是那句话,把一些似是而非没有经过科学考证的片面之词放到国家正规刊物上,而且还是以结论的形式放在卷首语上,这种治学态度太不严谨。

------------------

  第十六篇:《假如没有库克 》

  这篇文章最后的结论是:

  “ 通过以上的描述,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是英国而不是别的国家,最先占领并殖民化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在库克的三次环球航行中,每次都有天文学家、植物学家、画家参予,而库克除了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外,更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地理学家,在当时,没有任何人对世界的了解超过他。英国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占领和殖民,是各学科知识综合产生影响的结果。一个国家如果对地理学、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天文学……等知识不感兴趣,或者公众对此缺乏热情,是不可能发现和取得像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样富饶而美丽的土地的,哪怕它就在你的眼皮底下。 ”

  这完全是西方殖民者的论调,他们不顾这些土地原来有人居住,直接将土地据为己有,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我国无论政府和人民都是对此持反对态度的,现在怎么在《中国国家地理》这样的正规刊物上刊登出来了这样的语调?真是咄咄怪事。


------------------

  以上总共十六篇文章,其中反对国家重点工程的有两篇(1、13),歪曲历史矮化汉民族的两篇(3、10),歪曲历史利用国家平面媒体宣传未经许可的非主流观点乃至错误观点的六篇(3、6、10、11、15、16),反对科学态度的一篇(5),摆出一幅自己最公正的架势抨击国家评定不公而后以自己的好恶观进行风景评定的一篇(7),虽然细节上有错误但大方向正确的两篇(9、12),小故事一篇(8,这篇好像不是卷首语),没看完的一篇(这个鄙视自己一下),总地看来,16篇文章中有重大政治问题的起码有4篇,在其位不谋其政利用职权兜售私货的有6篇,反对科学态度的那篇不好归类,但导向肯定也不对,这个结果统计出来之后我自己都不禁吃了一惊,是不是我看错了?或者单主编在其他地方还有好文章,否则怎么可能牢牢地在这个位置上坐了这么多年?

  于是,我又打开了其blog上“所有文章”栏目。

  这一看,我无语了。


------------------

  在其《青藏铁路的礼物-时间》一文中,最后结尾句赫然写着:“在若干年之后,我们希望仍然看到一个生态的西藏、宗教的西藏、有神的西藏和美感的西藏。”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在我国领导人出访时经常遇到的一群打着雪山狮子旗的人口中,也充斥着类似的话语。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任何一个真正的生态组织都不会把生态和宗教、有神联系在一起,如果说单主编在经常性反对国家重点工程的时候总是打着生态保护的旗号的话,那么其在这个结尾句里的无心表露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


------------------

  在其《青藏线因川藏线而美丽 》一文中则充斥了这样的语句:

  “这一住,一来回跑,青藏线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首先是景观太单调了,.................这不是为了旅游修建的铁路,...................。

 还有就是青藏线沿线的文化离旅游太远。我看到沿线破烂的房屋、糟糕的饮食,很差的住宿,............。还有沿线兵站和修铁路的单位,立了许多标语,全是:“战胜生命禁区,无人区里献青春”之类,这种兵站文化、铁道部施工局的口号文化、还有卡车司机的文化跟旅游文化似乎是不和谐的。我当时怀疑这条路的旅游能搞起来么?我对报道青藏线真的有些动摇了。”

  虽然单主编在随后的段落中自我认识进行了“结构主义”的“升华”(这个什么“结构主义”是他自己写在文章里的,我没看懂,只好抄上来),乃至到结尾的时候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说是青藏线有其独特的价值,但从其现在提议用高速公路替代青藏铁路一事来看,这种结尾只能说是其为出版勉为其难地写出来的,其内心深入仍然是将青藏高原看作了一块“圣地”,一块不是为国家利益和最广大人民利益服务,而仅仅是为一小撮高等人类“旅游”服务的“圣地”。

------------------

  此外还有一篇文章,一看标题就有很大的问题,这篇文章的标题就是:《高于主权的遗产》

  这篇文章里的点睛之笔是:“遗产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它是超越所在国主权的。遗产属于全世界的人们,与他们所在的版图无关。”

  这就没什么话好说的了,三十岁以上的人都知道当年对于人权高于主权还是主权高于人权这个问题中美两国进行过激烈的交锋,最后的结果是美国人没有能够利用“人权高于主权”这一口号对我们的内政进行干涉,没想到今天在中国国内的官方平面媒体上,居然看到了真的可以有什么东西高于国家主权,今天有这个可以高于主权,明天就可以有那个高于主权,这篇文章放在任何刊物上都绝对会做为重大政治事故处理,没想到居然会出现在《中国国家地理》上,这事情有点意思。

------------------


  除了这些文章之外,正好又有人在网上贴了几篇卷首语,看完这些卷首语以后我不得不说,blog里的文章看来还是经过筛选的,其它文章看来问题更大。

  例如卷首语《中国地图上的空白》上有这样的段落:

 “ 看一下中国出版的西藏自治区地图,你会看到东南方向有一大片奇怪的空白区,那上面竟没有地名,与周边密集的地名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个区域并非空白,而是人口稠密。印度政府向此大量移民,据说已移民七百多万,相当于西藏总人口的几倍。可见这个地方的肥沃和巨大的人口承载力。

 这不能不提1962年那次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当时中国军队已收复了这片土地,然而遗憾的是,我们收复失地的胜利之师却突然退回了麦克马洪线。

 借机印度大肆移民,把我们的失地变成了居住区,并且成立了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

 这使我想起,清朝宣统二年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派遣后营管带程凤翔率兵进驻察隅、下察隅时的情形。那时,这一带还见不到一个印度人的影子。

...................

 印度在我们收回又退出的领土内移民了数百万。然而今日我们的察隅仍旧是地广人稀也。”

 凡是在2000前就已经上网的,稍微有点涉足军坛的人都知道,这个论调首先是由一篇广为流传的网文提出来的,这篇文章在当时有过激烈的讨论,最后的结论认为应该是某方面有些素质的心战人员发出的东西。在当时的讨论中,正反两方面都是摆数据讲道理的,既然单主编知道这个论点,那自然也就应该知道当时讨论的结果,奇怪的是单主编为什么不摆正面的东西,而只把当时已经驳倒的错误观点放上来?

  此外,这篇卷首语是在2004年中印开始正常化的边界谈判之际刊登出来的,单主编到底什么意思?

------------------

  接下来看的卷首语《卷首语:诗人的情感与水库大坝》则又是一篇充满了重大问题的文章,这篇文章的基点就是用煽情来反对造水坝。

  这篇文章里有这样的字句:
 

  ⒍建高坝还是建低坝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伦理问题。工程师的伦理要求工程师回答移民在大坝建成后是幸福还是痛苦的问题。
 
  ⒎今年9月我走进陕西水利厅移民办,主任告诉我:刚有几个三门峡的移民离开,他们向政府要青春补偿费。

  ⒏我拜访了写《黄河大移民》的女作家冷梦,她说:“我在采访时,眼泪没干过。”我钦佩她为移民付出的泪水和情感,

.....................

  ⒔水电大坝工程有严密的组织为它奔走论证,移民却没有。

  ⒕中国为什么总是发洪水?因为中国的河流大多都是东西流向的,如黄河、长江、淮河、海河。中国又是季风气候,夏季的雨带是从南向北推进的,东西向的河流与气候带走向是一致的,可以与雨带重合,进入雨季,整个流域上、中、下游同时进入,因此容易发洪水。如果中国的河流都是南北向的,例如长江是从北京流向广州,就不会年年抗洪抢险。

  ⒖防洪不一定要修水库、建大坝,也不一定需要加高大堤,至少有以下的方法:湘西凤凰县土家族的吊脚楼就建在河边,底下是空的,用几根柱子支撑屋子,二层住人,洪水来时,从下面流走。德国科隆市用钢板来防洪,洪水退后,拆除钢板。美国人用建大坝的钱买保险,洪水是概率,淹了就赔。日本人把公园建在低洼处,洪水来时,做蓄洪区,建大型公共设施,底下是水库,城市降雨时,水都流进这些水库存起来用。荷兰人在研究建设浮动的城市……。”

  如果说6、7、8是煽情,15充满了常识性错误基本可以当笑话来看之外,这第13句话是什么意思?当代任何一个正规的水坝建设都会考虑坝区移民问题,最近两年电视新闻上也没少播关于三峡移民的情况,偏偏单主编敢在自己负责的官方平面媒体上说“水电大坝工程有严密的组织为它奔走论证,移民却没有”,这到底是听谁的?我是老百姓,我的思想混乱了,单主编你赔。


------------------    

  下面又是一篇卷首语-《贵州:山上有“文化”,美景在地下》,在这篇文章中,如此阐述对贵州的看法

 “ 那么贵州的优势是什么呢?其实贵州的优势就在这“落后”中,因为落后,所以贵州许多地方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追赶现代化的运动;因为落后,贵州保持了较为原始的生态环境,贵阳附近保留有七十多公里的森林带,这在那些先进的经济大省是不可能的;因为落后,贵州的乡镇还较多地保留了古朴的风貌。

.....................

 贵州完全不必在“现代化”和“先进”面前自卑。其实人类的许多活动无论是搞现代化还是发展经济都是一个“试错”的过程,现在西方对现代化和工业化运动有大量的反思和批判,西方的后现代社会就是对“现代化”的一个反动,它启示我们:“现代化”并不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

 贵州应该告别“现代化”和“GDP”崇拜,认识到“落后”也是一种优势,从“落后”越过“现代”进入“后现代”,这或许是贵州的希望所在。”

  我倒想真看看如果把这篇卷首语贴到贵州的地方论坛上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这篇文章里,我看到了一个住在二楼的人对住在一楼的努力建造二楼的人充满同情和关爱地大声喊着:“一楼就是美,你不用造二楼了,二楼不好,你可以绕过二楼直接造三楼的。”其实在他心里,则在想着:“我看着三楼的人要点头哈腰,但我好歹还有一楼的人可以俯瞰一下呀,如果大家都住上二层楼了,我去俯瞰谁呀。”

  从卷首语贵州到卷首语青藏铁路,无处不弥漫着一股令人恶心的酸臭。


------------------

  我在网上看到的最后一篇卷首语,是2006年第三期的卷首语:《山是骨骼,河是血》

  这篇文章老毛病不改,本来阐述地理阐述地好好地,他非要在里面掺上点私货,这一掺和,又掺出问题来了。

  例如里面有这样的语句,

  “自然的屏障把中国围成一个茶杯,长城像一个杯盖,汉民族是茶,游牧民族是水,水干了,杯盖就打开,水就倒进来了,什么羌、匈奴、党项、柔然、女真、回鹘、鲜卑等等北方的游牧民族都像水一样倒进来了,消失在大中华之中。”

  其实他前面说来说去还是矮化汉民族的老套路,但在这句上出问题了,中国是杯子,长城是杯盖,那长城外面是不是就不是中国领土了?杯盖打开,游牧民族进来就消失在大中华之中,那么现在长城外面那些少数民族,是不是就不属于大中华了?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乱掺私货,特别是没有很深学术功底的人乱掺私货,是会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

  不要以为无心写错就可以免责,确定是多大的事故,是看客观后果的,跟你有心无心无关,何况,如此密集地非技术性错误,除了你自己,谁敢能担保你是无心的呢?


------------------

  这个世界上有的事情真的是很巧,我家里应该有不少本《中国国家地理》,然而几年下来基本都消失在了书山深处,没想到今天正当我边打字边活动脖颈的时候,却无意中瞥到旁边书堆里一个红色的东西一闪,心念起处过去一翻,居然是2003年第8期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当年正是这期杂志的卷首语让我打消了继续订阅的兴趣。

  这期杂志应该算是长城特刊,因此卷首语的名字就和长城有关-《长城是书脊》。

  然而在其华丽的名字之下隐藏的是什么内容呢?

  在文章中,单主编先是站在山海关上憧憬了一阵1644年清军入关的景象,然后就大笔一挥写下了这样的话语:

  “如果说长城是游牧民族与农耕的汉民族的分界线的话,那么中国领土每一次扩张都是游牧民族越过这条线,将游牧区与农业区统一在一起完成的,可见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汉文化是无力完成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和大扩张的。”

  够了,且不要说这句话充满了历史知识方面的错误,仅只这句话本身的阐述,便已违宪,无论是说一个主体民族占九成以上的国家,每次领土扩张都是由少数民族完成的,还是说占一个国家九成以上的主体民族无力完成以该主体民族人口和文化为核心的国家民族的融合,都无异于直说该民族是劣等民族。

  单主编,我很佩服你,即使以1930年代充斥着极右翼思想的国际氛围和一个强大国家独裁者的身份,希勒特想要证明某民族是劣等民族,尚需罗列各种事实证据,而你,居然敢在21世纪的现代社会,在一个宪法明确规定民族平等的国家里,以国家级刊物主编的身份在自己所掌控的媒体上公然以直接结论的方式宣传这种种族歧视的言论,你是不是真的以为你杂志社的家法要高过这个国家的国法了?

  单主编,如果说你反对三峡,反对青藏铁路,反对南水北调,反对贫困地区现代化,这些你都可以打着生态保护的旗号,那么你在中印谈判的关键时刻假借国家媒体向公众散播虚假的中印边界信息,在民族平等的国家里宣扬种族歧视言论,在世界遗产的外衣下散播某些东西可以高于国家主权的理念,一次又一次地在国家平面媒体上宣传与身份不符的西方言论和未经考证的背离官方基调的杂家观点,这些是否还可以用生态保护的旗号来掩盖?

  单主编,你到底想要干什么?

  文章写到这里也该收笔了,单主编,我最后叫你一次单主编,因为我估计你做主编的日子也不会太长了。我不知道你是哪方面的人,也没兴趣知道,如果你是坐着中国位子拿着外国津贴的人,那么你成功地活跃了这么多年,你也该知足了,如果你不是那样的人,那你也该知道成年人是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的,无论是是出于何种目的写出来了这些文字,最后造成的影响都会作用到你自己身上的。

  好了不多说了,最后衷心祝愿《中国国家地理》经此一劫后可以凤凰涅磐真正脱胎换骨,毕竟,我也是从小看过几本《地理知识》的人,那时候,全国才几本杂志呀。。。。

153

主题

2885

帖子

2910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2910
沙发
发表于 2006-7-10 00:31:05 | 只看该作者

文作者也够厉害的,看得出也是一笔秆子,立场把握的很好很坚定,不过文章最后的威胁好象也暴露出作者另有目的,这种文仗不搀和

据公布数据表明青藏铁路投资300亿RMB,苏-27战斗机价格是每架2亿RMB,用150架战斗机的资金建设这条战略大动脉,还是很值得的,铁路的效能要比150架战斗机高多了,单这一条就有充分理由修铁路。此外对西藏经济也有很好的带动作用,只是环保问题还需要重视再重视。  
来自旧版论坛的签名漫天飘飞的雪花,纯洁、快乐的精灵

抚平我的心绪,伴我前行。 :-)

154

主题

1051

帖子

1051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1051
板凳
发表于 2006-7-10 09:43:15 | 只看该作者

必然的历史,浮躁的BLOG

历史的存在有其必然性,举两个例子,古时的长城虽然大量的耗费时间,生命,财务, 在当时来说,仍然是最经济的一种防御措施。阿拉伯的兴旺,主要源于当时,东西方交通不顺畅,阿拉伯介于中西方之间,他们掌握了贸易的通路,可以营利数十倍。青藏高原,对他们无利可图,所以他们止步。他们的衰落也是因为海路的开通。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他们的骆驼也无事可做了。

有些BLOG是浮躁的。

地板
发表于 2006-7-10 09:55:55 | 只看该作者

至于青藏铁路, 很多风景点开发,的确不利于环保.但是对于当地经济发展绝对有益

记得以前南方周末一篇文章
很多人嚷嚷说保护北京四合院,
你问问四合院里的人, 他们是否愿意拆

青藏铁路的确破坏环境, 某种程度破坏了现在的西藏的人文
可是, 铁路的修通促进了当地的发展, 西藏和内地联系跟紧密了
长期是一件好事

中国地理是给小资看的,

来自旧版论坛的签名旅行即将结束,当45度的温泉渐没膝盖,冰凉的拉萨啤酒溢出唇边,流过脖颈的那一刻,我知道,下一次命中注定的旅行又来了。。。

http://spaces.msn.com/chenpeng1974

76

主题

1293

帖子

1293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1293
5#
发表于 2006-7-10 14:19:59 | 只看该作者

驳的这个人肯定没见过那么多好地方就因为所谓开发而被毁了的现象才这么满嘴胡说八道

所谓开发,一要财力,二要人力,三要心意,其中以三为最,在目前国民的状况下所谓开发就是破坏,原始的东西累积要几年、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十亿年,毁坏却只要“弹指间”

看得多自然痛之切,我倒是支持主编那篇文章 [sign]用奔跑感觉雪花
[img align=left]http://www.lvye.org/uploads/lvyebb/1396019.jpg[/img][/sign]

50

主题

1007

帖子

1007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1007
6#
发表于 2006-7-10 15:19:00 | 只看该作者

汗~ 照这么理解,咱们退后40年

那时候全中国都是山清水秀,也不用跑大西南去寻找什么梦中天堂,香格里拉了

[sign][img align=left]http://www.lvye.org/uploads/lvyebb/1359401.gif[/img][/sign]

25

主题

540

帖子

555

积分

绿野高级黑

Rank: 4

积分
555
QQ
7#
发表于 2007-3-19 22:31:2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您的话让我想起来《甲方乙方》里的大款,

[sign]本广告位长期招租 :pint:[/sign]

43

主题

320

帖子

320

积分

绿野的革命者,中间的地带。

Rank: 3Rank: 3

积分
320
8#
发表于 2007-3-20 01:44:23 | 只看该作者

青藏铁路的军事战略作用远远大于民用

  [sign]

两类问题不要问,①问了对方也不知道的,②google能查到的
[/sign]

55

主题

1372

帖子

1398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1398
9#
发表于 2007-3-20 10:51:07 | 只看该作者

同意!

25

主题

350

帖子

364

积分

绿野的革命者,中间的地带。

Rank: 3Rank: 3

积分
364
10#
发表于 2007-3-21 12:21:29 | 只看该作者

单主编可能遭遇一场文字狱之劫了。

不管什么立场,他有说话的权利。
来自旧版论坛的签名8-) 不是半途,就是观摩;不是掉队,就是劝退 8-)
zt 批中国国家地理主编的文章 孔老二 2006-07-09
文作者也够厉害的,看得出也是一笔秆子,立场把握的很好很坚定,不过文章最后的威胁好象也暴露出作者另有目的,这种文仗不搀和 vicon 2006-07-10
必然的历史,浮躁的BLOG 特拉卡 2006-07-10
至于青藏铁路, 很多风景点开发,的确不利于环保.但是对于当地经济发展绝对有益 川藏北线 2006-07-10
驳的这个人肯定没见过那么多好地方就因为所谓开发而被毁了的现象才这么满嘴胡说八道 spring 2006-07-10
汗~ 照这么理解,咱们退后40年 root 2006-07-10
呵呵,您的话让我想起来《甲方乙方》里的大款, kongmulake 2007-03-19
青藏铁路的军事战略作用远远大于民用 bob薯熟 2007-03-20
同意! 古墓丽影 2007-03-20
单主编可能遭遇一场文字狱之劫了。 贴饽饽 2007-03-2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