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6月23日笑溪队北京古桥讲座+先农坛集体照

查看数: 1016 | 评论数: 52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07-6-24 12:12

正文摘要:

在不开放的先农坛庆成宫大殿前的集体照

回复

bfbd 发表于 2007-7-5 21:06:56

我也很想看原文

来自旧版论坛的签名-------------------------------------------------
?
haji 发表于 2007-6-26 14:44:25

东不压桥西压桥(zz)

    过去北京有句俗语:“东步量桥,西步量桥,东不压桥西压桥。”这东步量桥和东不压桥是一座桥,西不量桥和西压桥也是同一座桥。这两座桥虽然相距不远,但它们却不在同一条河道上。

  什刹海在元代时,只有东南部一个出水口,南部与北海不相通,到明代,为解决北海和中南海的水源才打开什刹海与北海的通道。东不压桥位于从什刹海向东南流出的玉河上,其位置在今东不压桥胡同南口南边的平安大街上,而西压桥位于什刹海与北海的通道上,其位置在今北海幼儿园大门稍北处的平安大街上。明代改建北京城时,将皇城北墙和东墙向外展阔,结果把西步量桥压住了一部分,而东边的东部量桥没有压上,人们就把这两座桥叫成了“东不压桥”和“西压桥”。修建平安大街时曾挖出两座桥旧基。

  根据文物部门勘察报告西压桥全长67米,桥宽24.8米,为单孔石桥。桥券洞宽4.4米,在桥北拱券上雕有双角披倒毛水兽,兽下的拱券上雕有精美莲花图案。这个镇水兽现保存在五塔寺石刻艺术博物馆内。

举世无双 发表于 2007-6-26 12:30:29

找了一些关于这块碑来历的文章,但应该是没经过考证的,谁能找到碑文?

话说在1436年,当时的明朝正统皇帝下令完善北京城池,除将九门城楼和四角角楼修建齐全外,还将护城河加深,在它的两岸砌筑砖石护坡。为了施工方便,就需要筑坝将护城河截断。可是呢,又担心雨季的时候会积水成灾,冲了皇宫内院。所以,就在正阳门外边儿东南侧的低洼地带开挖了一条人工河,以利泄水,行话,那叫减水河。那位说了:别瞎掰了,糊弄小孩子去吧。正阳门外?那是多么热闹的地儿?能挖河?
       可是您别忘了,我说的这是明朝,还是人家正兴盛的时候,连我们这几天常常念叨的大清朝,还在大东北的荒原上放牲口呢。
       得,这事儿还是怨我,我没给您交代清楚。那个时候,现而今的北京南城还没影儿呢,还没修建呢。那?晚儿,由京城里边儿出了正阳门,就到了郊区啦。这条减水河呢,就在这个地界儿由南再向东,一直流哇流哇,就流到通州去了。还真让您说对了,这条河呀,整个就是一皇上他们家的一条泄洪渠!
       可您猜怎么着,皇上也有算不准事儿的时候。这条减水河的出现,也给人们制造了一些个便利。您想啊,他有河,不就能起船吗?有河有船的,不就能拉东西拉人运送货物作买作卖吗?不信您捉摸去,有史到而今,这买卖人是最机灵的。就皇上开的这条河,买卖人给瞧上了,吃喝穿用戴,柴米酱醋茶,可就在通州和正阳门之间流通开喽。好家伙,一直热闹了好多年呢!
       这样儿,就在其周边儿,形成了一些个有特色的集散地--这是现而今的说法,是新词,说白了就是扎堆儿卖同一类东西的地界儿。
       您记住喽,明朝,那可是汉族为主的朝廷,皇城内外,谁不吃猪肉哇。自然而然的,在离南皇城根儿三里远的地方儿,就形成了一个倒腾猪八戒子孙的大集市,也就是“猪市”,那阵势,慢慢儿的,连商户、住户带贸易来往人等的,就形成了一个连居住带倒腾猪的所在,明朝那会儿,叫“猪市口”。您信吗?这就是现而今咱北京崇文区“三里河”(现在拆除了,已消失了)和“珠市口”的前身。
        您不信?那您可以查查《京城坊巷志稿》,那里边儿有记载:“……明史河渠志:言城南三里河无河源,正统间修城壕,恐雨多水溢,乃穿正阳门桥东南洼下地开壕口以泄之,始有三里河名。”
        正因为这里是古河道,所以附近有不少与河流相关的地名,比方说龙须沟、南桥湾、薛家湾、水道子、河泊厂、三转桥等等。可是如今呢,这一路段已经成为两广路宽阔街道中的一段,只有这些沿用了500多年的古老地名,仍提示着这里原来有过一条河。
       不过,后来由于疏于管理,到了明朝末期,这里已经成了窝洼积水的地界儿。这会儿的明朝朝廷走入末路,政事松懈。皇帝除了应付四方的变乱,哪还有精力处理这个事儿啊。所以一直到自己走投无路吊死煤山,丢了江山,也没有再治理这块地方。
       等到大清入关,走到康乾盛世的年头儿,这个地界儿,也就是珠市口、天桥瓷器口这一片儿,已经成了一般平民的聚居地,也就更增添了河道堵塞的程度。由皇城里出来的积水及附近的水,要排泄出去,要往东经鱼澡池、状元桥、红桥、窑坑(龙潭湖)后出城。但当时,天桥南的渠道经常淤塞不通。特别是一到夏天雨涝季节,天桥到永定门一带就成了一片汪洋,雨泽之国,给生活在这一片儿的老百姓带来诸多不便,也给皇上的大内宫廷造成了一种麻烦。到了乾隆年间,乾隆皇帝看着不高兴了,责成官员整治。还别说,这一次的办事官员真露脸,竟然马到成功,将这一段排水河道疏竣通畅了。官员禀奏朝廷,乾隆皇帝龙颜大喜。一高兴,就又勾起了他老人家题词制匾的雅兴,亲手为这件事儿题写了一篇纪事文章,并命宫廷造办处立碑刻文,以作纪念,也有把这件大好事名传天下,杨名后代的意思。
       等碑刻好了,乾隆爷御口亲封,就命名为“正阳桥疏渠记”碑。这块碑,制成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碑体为六柱形,高约8米,各面宽1.45米。顶端是三层飞檐的宝盖。四重脊各雕一龙,昂首曲身欲似腾飞,辐凑于宝顶。碑身正面上首为汉字题名“正阳桥疏渠记”。碑的四面都刻有文字,它的南、西面为汉字,北、东面是满文;上面是乾隆的亲笔手书,记载着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治理天桥南河道工程的事由儿和功劳。碑下为束腰须弥座,浮雕覆仰莲瓣及云、龙、菩提叶等纹饰。
       要说这块碑,确实有新奇之处。行家都知道,但凡是乾隆皇帝的手书,绝大多数都是俊秀的行书,单单这块碑上刻的乾隆皇帝的手书碑文,都是工整的楷书!
       碑是刻好了,名儿也定下了,可是立哪儿啊?乾隆爷一踅摸,说,就立在这河道经过的弘济寺吧。弘济寺俗称红庙,于是就有了现如今红庙78号保存的的块碑!
alexalex 发表于 2007-6-25 12:18:20

旋子彩画-神仓

1900752.jpg (180.61 KB, 下载次数: 3)

旧版论坛导入

旧版论坛导入
alexalex 发表于 2007-6-25 12:14:38

和玺彩画-成庆宫

1900742.jpg (183.16 KB, 下载次数: 5)

旧版论坛导入

旧版论坛导入
alexalex 发表于 2007-6-25 12:09:48

再学习一下《古建油漆彩绘》


古建油漆彩绘

http://www.lvye.org/modules/lvyebb/viewtopic.php?post_id=1762791&id=photo&view=1
笑溪 发表于 2007-6-25 10:01:13

看来无双对古迹还是很有兴趣的,欢迎下次再参加

alexalex 发表于 2007-6-25 09:31:49

没有影响的,只是无双mm 带伤参加活动,真值得称赞~


不过还是要注意身体呵
alexalex 发表于 2007-6-25 09:12:50

庆成宫内

1900374.jpg (191.08 KB, 下载次数: 7)

旧版论坛导入

旧版论坛导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