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楼主: 小刀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团队登山的组织实施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1-11-2 01:55:51 | 只看该作者

经验、技术、体力、时间、资金......

<br><br>“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br>                          -莱茵哈特.冯.罗严克拉姆
<br>

78

主题

797

帖子

803

积分

绿野飞人,随传随到。

Rank: 8Rank: 8

积分
803
22#
发表于 2001-11-2 10:42:53 | 只看该作者

在国内目前的客观条件下,大力开展安全知识和意识的教育是更为可行的做法。

---就目前国内业余登山而言,最缺乏的是线路资料、气象资料和救援保障,其次是通讯器材。
<br>由于登山运动还不普及,资料信息的缺乏是必然的。主要的信息来源于3个方面,登山管理部门(中登协和各地登协),有系统组织的登山队(专业的和各高校的),以及民间的爱好者。在登山活动的规范组织方面登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出了事派出救援队也只是马后炮。
<br>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的还很远。对于登山事故的救援的客观条件很不完善。最主要的问题有3个:1、交通不便。2、登山人口基数少,不容易形成救援力量。在这个问题上,你提到了唐杉的例子,其实唐杉的登山水平是不错的,新疆的兄弟们在国内登山圈子的口碑一向很好,不论是为人还是登山能力。3。中国人的命不值钱。去年玉珠就是一个例子。遇难者家属和当地政府曾向军方要求直升机搜索(虽然已经没什么希望了),但要求没有答应。这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很多其它的小事情也可以反映出,政府管理机构办事官僚,出了事情敷衍了事。
<br>在这种环境下,出于对登山的喜爱,还是有越来越多的爱好者走向雪山。但是,由于登山传统和文化的短浅,很多人还以娱乐的心情来面队未知的危险。在登山发达国家,关于安全的教育是从父亲带着儿子露营的时候,潜移默化的开始传播起来;而我们国内的爱好者只能自己去摸索。且不说雪山上的事故,就是小五台、云蒙山、太白山这些2、3千米的准高山,这些年都夺取了多少登山者的生命。这些事故的起因都很小,有的是因为迷路之后不愿露宿熬夜、强行找路坠崖身亡,有的是冬天登山因为缺乏基本的保暖知识导致脚趾冻伤,这种事故只要稍微端正一下进山的心态就可以避免;雪山上的事故也很初级,有滑坠不会制动的,有冰镐没有拿在手上的,基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都未能掌握和应用,这样的事故太让人痛心了。关于这次讨论,我又看到了另一种想法,把自己的安全寄托在无完全把握和用途的装备和救援上,我觉得这又是一种出事故的苗头。
<br>我从来都是把登山当作一种爱好、一种乐趣,我不是职业登山者,但我知道山里有危险,在我掌握的知识和经济承受范围内,要以最高的警惕和安全标准要求自己。我以工程师的眼光看待安全和技术问题,并不意味着我把这项运动机械化、无人性化。
<br>我觉得,解决登山事故救援问题的3个方面:1、交通问题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救援人员的经济能力有关,在社会保险对登山等“高危运动”(其实掌握了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条件下,并不比新手上高速公路危险)尚存偏见的情况下,谁也不能要求志愿者参加一次救援就倾家荡产;3。改变社会态度、影响政府职能部门,必须要广阔的群众基础以及好的榜样典范。光有群众基础不行,3天2头的死人,遇难者家属受不了,政府也不干“你们这帮草民又给大老爷添乱”,去年的阎庚华出事后,中央领导一个电话硬生生把北大队从8000米给拽了下来。只有第2条,是我们目前最能够做的,也是有可能借此改变社会态度的。推广安全知识,包括救援和自救知识,使登山者能够最大程度的把握自己的命运,是最迅速有效的方法。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办一个类似“中国登山事故年鉴”一类的东西,网上的也行,目前国内的户外活动开展的势头不错,京广沪川新等等,但交流还少,发达地区的经验教训也没有对其它地区产生帮助作用。这个工作由登协作是最名正言顺的,如果有困难,爱好者可以做一个开放式的网上数据库,大家把自己的教训都搬上去,应该有一定的作用。如果掌握安全知识的爱好者多了,救援成为可能,保险也有可能了:参照国外的做法,如果保险公司的事故赔偿金额高于救援费用,那保险公司就会愿意组织救援队伍了。至于政府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过我相信如果多出现几个登卓奥友的陈县长,事情也会有改观的。

140

主题

806

帖子

807

积分

绿野高级黑

Rank: 4

积分
807
QQ
23#
发表于 2001-11-2 12:57:30 | 只看该作者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同志们说的都非常好,但能不能在现实中作到?我觉的哀思几摸人在这次雪宝顶的活动中是最可爱的人,他的意义远比等顶的人重大,他再依次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登山,一个人是社会的人,不是鼓立的,不能让家属和好有在流泪,很多人的心态没有放正,觉得谈装备,谈登山需要买好的装备是在挤对人,觉得照此理论经济不好的人就不能参加登山这是错误的,好的装备是对自己生命的珍惜和对自己副责任,其实很多登山家都是无氧登珠蜂,问题是我们不具备如此石力,只能靠装备。还有许多人总是认为登山活动必须等顶,当然在条件润许的情况下是应该的,但是当队中出现伤病,天气突然饿略时,我们能不能保持情形的头脑,作出正确的决定?但许多次我们都很遗憾!我们总是自欺欺人的相信“天气一会就回好的”,“看样子今天是个好天”,“他活动活动就每事了”,“他躺会就回好的”这样的话,希望悲剧不在发生!

157

主题

1767

帖子

1790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1790
24#
发表于 2001-11-2 14:25:06 | 只看该作者

同意

78

主题

797

帖子

803

积分

绿野飞人,随传随到。

Rank: 8Rank: 8

积分
803
25#
发表于 2001-11-2 14:58:25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样的装备是必须的。

这个话题比较大,不好讨论。不过可以借此次雪宝顶的例子研究一下。
<br>此次雪宝顶罂粟高山反映严重,第2天才被弄下山,我同意玩泥巴的说法,这次是比较幸运的。严重的肺水肿可能都熬不过第二夜,脑水肿的病程发展没有肺水肿快,但拖延只能是病人更严重的丧失运动和意识,为下运带来更大的困难,并带来不可逆的脑损伤。如果有听诊器可以每天早晨检查队员的肺部情况,是否有水泡音,稍微训练过的人都可以做,不需要高深的医学知识。但如果没有听诊器怎么办?可以用纸筒或其它任何功能类似的东西(最早的听诊器就是这样的)。由此可以判断,听诊器虽然非常有用,但不属于必须携带的东西。其实,判断队员身体状况有很多方法,比如每天记录自己的饮水量和排尿量,判断组织水代谢的情况;平伸双臂走直线,判断运动能力,这些知识都是很基本的,但很多人未必懂得,或者也未必实践。象罂粟这次的情况,出现运动机能丧失后,当时大队就应该中止继续攀登,首先下运患者。因为拖延的结果无非两种,如果适应了,就没有事了;如果未能适应,就会有大问题。这不是表面的0%和100%问题,实际上下撤过程中也存在着好几次险情,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事,最终没有出事只是其中一种组合。
<br>这篇文章一写开来,我就觉得要刹不住车。好吧,姑且把我的这些装备零碎拿出来,晒晒太阳。
<br>我准备买一个$400的血氧饱和度测试仪,只有火柴合大小。它可以有效的帮助判断队员高山适应状况,即由主观感觉转移到客观的定量衡量。即使有队员隐瞒身体状况,强行上升,也可以把他揪出来。当然这个东西的使用需要积累大量经验。
<br>比如GPS,如果没有以前的丁点,就不可能用他找路。这时唯一的作用就是回溯。如果山区路线陡峭,林木茂密,卫星信号不好,穿越时间又比较长,需要携带大量电池,干脆就不带他了。
<br>比如对讲机,如果我只有2-3人出去行动,走的比较紧密,我就不带;如果人比较多,且分散行动,对讲机就是有必要的。比如上周在白河攀岩,我们这个结组和5v的结组分别在河的两边,喊话不便,后来5V坠落受轻伤,我通过对讲机及时了解了情况,避免了忙乱无意义的行动。
<br>比如指南针,有地图的情况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有一个精密的军用的,但我从来没带过,因为没有地图,只带一个塑料的,轻的多,指示大致方位。话又说回来,如果连基本的等高线地图都不会判读,有精密指南针又有什么用呢?
<br>再比如地图的作用,如果有大比例尺地图,在选择路线时,除了可以判断山脊、山壁的坡度,还可以根据坡度变化的情况判断冰川的破碎情况、根据山脊的形状估计山谷内冰、石崩的可能性。这些知识能够充分延伸地图本身的作用。这就是我所说的将装备发挥最大的作用。
<br>比如望远镜,我有一个单桶的,很高级,但只有在大部队登高山的时候才考虑它,因为可以用来观察路线,平时出去只带一个玩具望远镜。但即使是玩具望远镜,正确使用作用也很大。比如我观察一条裂缝能否攀登,最重要的是它的宽度。可是怎样判断宽度呢:没有走道岩壁下面是看不出来的。岩壁下面的参照物也未必准确。好了,我现在知道我的望远镜的视场是4度,我从视野里估计裂缝占了多宽,比如4分之一个视野宽,即1度,我估计出到岩壁的距离,100m,根据L=R*cita,由于cita&lt;&lt;pai, L=100M*1du*2pi/360。同样的基本三角知识,也可以用做判断远处目标的距离、山峰的高度,等等。此外,望远镜还有一个作用是什么呢?凸透镜可做备用火种。
<br>比如suunto手表,可以根据气压的变化判断天气趋势。
<br>比如求救用的小镜子,如果使用者懂得简语,就是目视范围内非常好的通讯手段
<br>比如技术登山,我的人技术装备是比较多的,国内顶多就是2-3个人的东西比我的还丰富一些。但我可以担保,这些人中没有谁会带着他所有的宝贝去登山,因为大家都知道,每轻一分分量,就增加一分活动的自由度,也增加一分安全。我可以不带安全带,用2米长的宽扁带在腰部和臀部3点兜一下再用主锁一抠,就是简易安全带;不需要下降器和保护器,单环结就很好用;不需要上升器,抓绳结又轻又安全。所有的器材都用光了,拿一段6mm绳,绳头打个大疙瘩,就是很好的下降岩塞,冰锥快用完了,用一只冰锥在冰面上交叉成 V字钻两个冰洞穿根扁带,就是非常牢固的冰上保护点。
<br>比如天黑还没有到达营地,需要无准备露营,可以把大包中所有的东西掏出来,把腿伸进去以保持温暖。
<br>比如在雪地上挖雪洞的技术,据新西兰的登山教练称,在新西兰人们去登山,经常不带帐篷,而是住在雪洞里,而且很舒服。
<br>
<br>
<br>如果不能熟练的使用装备,装备带给人虚假的安全感,反而更加危险。还有一句话,和不熟悉的人结组,还不如不结组。这都是有反例的。99年登幕峰,营地里的对讲机压在帐篷下,频道搞乱了,使用者不会调整,结果导致通讯中断;2000年玉珠,5名初学者结在一条绳上,一人滑倒,谁也制动不住,结果导致王海亮的死亡。
<br>所有的装备,都不应该成为使用者的负担,如果决定携带某件东西,就一定要让队伍里所有的人都熟练使用。

140

主题

806

帖子

807

积分

绿野高级黑

Rank: 4

积分
807
QQ
26#
发表于 2001-11-2 17:08:54 | 只看该作者

千万别误会,咱们是友好的讨论问题。

你说的血氧饱和仪我觉的国内没有那样贵,回头我也去问问,是个好东东,
<br>你说的很多点都很对,我参加极限活动时间比较短,也就5-6个月,但我的爱好比较广,希望和你多交流。
<br>你说的你的装备国内顶多2-3个人比你好,有点过?是吧。
关于团队登山的组织实施 小刀 2001-10-29
决策 mh 2001-10-29
有道理, 有同感... 小刀 2001-10-29
我该把它收藏在哪儿呢? 小力啊 2001-10-29
放在我兜里就行了! 大头蚊蚊 2001-10-30
写得好! 黄金狮子 2001-10-29
写得非常好! 地藏 2001-10-29
好同志,我应该向你学习。 大豆 2001-10-29
积极向上的精神。 大豆 2001-10-29
在计划里很少有关于以外事件的处理方法,这点值得考虑。 爱斯基摩人 2001-10-29
否则就成装备论坛了 北黑我谁 2001-10-29
呵呵,惭愧惭愧:P 黄金狮子 2001-10-29
我的一点点补充! 大头蚊蚊 2001-10-30
eoskiss 2001-10-30
大头蚊蚊 2001-10-31
eoskiss 2001-10-31
OK! 大头蚊蚊 2001-11-01
500-600克? eoskiss 2001-11-01
谢谢,我收藏了,再给我两刀吧! 西城 2001-10-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