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查看: 1359|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一份系统论述蛇伤防治的资料

[复制链接]

298

主题

2795

帖子

2795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279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7-29 10:29: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到:

<br>  
<br>  一、蛇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
<br>
<br>  (一)外部形态 蛇全身分头、躯干及尾三部分。头与躯干之间为颈部,界限不很明显,躯干与尾部以泄殖肛孔为界。蛇没有四肢,全身被鳞片遮盖,有保护肤体的作用。
<br>
<br>  1.头部 一般无毒蛇呈圆锥状,吻端细而后端粗。但大多数的毒蛇蛇头后部特别宽大,背面像三角形,这是有毒蛇和无毒蛇在外形上的最大区别点。头部两侧有一对眼,覆盖着一层透明膜,没有上下眼帘,眼睛不能闭合。蛇的视力很微弱,不能看见远的物体,只能对较近的物体看得清楚。蛇的听觉器官--耳朵的结构也很简单,只有内耳,没有外耳及鼓膜结构,所以听觉是十分迟钝的。眼的前方有一对鼻孔,是呼吸空气的门户,但它不是嗅觉的主要器官。嗅觉主要依靠口腔顶部的一对凹状"锄鼻器"。有些毒蛇在眼和鼻孔之间还有一个陷窝组织,又称颊窝,它是"热位测定器",是调节蛇体温度的装置。蛇的嘴巴张得很大,上下颌能张开到130度角,因此能把比它头部大好几倍的动物吞下。同时在上下颌骨和腭骨上,还生长着两排或四排尖细的实心牙,有防御外敌侵袭和捕捉食物的作用。毒蛇除有实心牙外,还有一对或数对又长又粗的牙齿,长在上颌骨的前端或后端。这种牙是毒牙,有的呈管状,叫做管牙;有的如水沟状,叫沟牙。
<br>
<br>  2.躯干部 呈长筒状,有鳞片覆盖。没有四肢,但是蛇没有脚怎能行走呢,是由于蛇在粗糙的地面上作一连串的波浪状弯曲,体侧不断向地面施加压力,由于地表的反作用力关系,所以能推动蛇体向前前进。躯体较粗的蛇,常常采取直线运动方式爬行。这类蛇的特点是腺鳞与其下方的组织之间较疏松,由于肋骨与腹鳞间的肋皮肌有节奏的收缩,使宽大的腹鳞依次竖立于地面,于是蛇体就能不停地呈一直线向前运动。一般蛇类,躯干上的背部鳞片较小,呈六角形或圆形,躯干后端的腹面具有一条裂缝,这就是肛门。
<br>
<br>  3.尾部 肛门以后的部位为尾部。尾部自前端向后端逐渐变小。雄蛇的尾部粗而短,其中有一对交接器,但雌蛇的尾部骤然变细,这是区分雌蛇和雄蛇的主要区别点之一。
<br>
<br>  (二)蛇的内部结构 蛇的内部结构分为:皮肤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泄殖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染色体等十大部分。
<br>
<br>  1.皮肤系统 包括表皮和真皮两部分。(1)表皮:由最深层的生发层、表层的生活细胞层和中间的角质层组成。体表的鳞片则是表皮角化的产物。(2)真皮:由浅层的疏松结缔组织、色素细胞以及深层的致密结缔组织组成。
<br>
<br>  2.骨骼系统 包括头骨、脊柱及肋骨三部分。(1)头骨:从其来源而言,系由脑质、咽颅及皮颅组成。(2)脊柱:由212-232块脊椎骨构成。脊椎分为寰椎、枢椎、躯椎及尾椎四部分。
<br>
<br>  3.蛇的肌肉系统 包括头部肌肉,躯干部肌肉,尾部肌肉以及皮肌等。(1)头肌:分布于头的背面、腹面、两侧以及眼的周围。(2)躯干部肌肉:分为轴上肌及轴下肌两部分,轴上肌位于脊椎骨之上面,轴下肌位于脊椎骨下面,并有K肌和短肌之分。(3)尾部肌肉:分为轴上肌和轴下肌,肌肉结构基本上与躯干肌一样。(4)皮肌:系骨肌在胚胎时分化出来的一类肌肉,分布于躯干部的腹面。
<br>
<br>  4.呼吸系统 包括鼻、喉、气管和肺四部分。主要功能是完成气体交换,吐故纳新的生理功能。
<br>
<br>  5.消化系统 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1)消化管:起于口,止于泄殖肛孔。分为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泄殖腔等器官。(2)消化腺:从食道至大肠的整个管道上富有皱榻,有增大其表面积和增加消化腺分泌功能的作用这利于蛇吞食较大的动物和加强消化、吸收功能。
<br>
<br>  6.循环系统 包括心脏、血管、淋巴系及血液等四部分。主要完成新陈代谢这一重要生理功能。
<br>
<br>  7.泄殖系统 包括泌尿和生殖两个系统。(1)泌尿系统:其主要的生理功能是排泄体内废物。(2)生殖系统:又分雌雄两性,是繁衍后代的器官。
<br>
<br>  8.神经系统 包括中枢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1)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构成,是蛇体的最高统帅机关。(2)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是一种感觉神经支。
<br>
<br>  9.感觉器官 由眼、耳的柱骨、内耳、颊窝、舌、锄鼻器和鼻组成。蛇体感受器的功能是接受外界环境各种不同的刺激,通过神经冲动,完成感觉功能。
<br>
<br>  10.染色体 它是蛇类遗传物质的载体,也是繁衍后代的一种生殖细胞。
<br>
<br>  二、蛇的生理特性及其弱点
<br>
<br>  (一)视力差 蛇的双眼生于头部两侧。眼球由最外层的巩膜、中间层的角膜和内层的脉络膜组成。巩膜不透明,有保护眼球的作用;角膜透明,中央有圆形瞳孔;脉络膜上分布有血管及神经,含有许多黑色素。脉络膜向前伸延到晶状体前面形成一圈虹膜,由色素细胞及平滑肌组成,具有伸缩性;晶体呈圆球形,曲率不变,主要靠不同眼肌把物体移远或移近视网膜来聚焦,所以它的视力很差,1米以外的物体很难看见。
<br>
<br>  蛇的视觉也很不敏感,因其双眼生于头的两侧,视野重叠的范围极小,因此只有范围很小的双眼视觉。眼球后方没有视凹,视觉不敏锐,尤其对于静止的物体更是视而不见。只能辨认距离很近的活动的物体,这就是在投料饲养时毒蛇不吃已死的食物的缘故。
<br>
<br>  (二)听觉迟钝 蛇没有外耳和中耳,只有耳柱骨,没有鼓膜、鼓室和耳咽管,所以蛇不能接受空气传导来的声波。蛇只有内耳(包括听觉器--听壶、球状囊和平衡器--半规管、椭圆囊和中耳的耳柱骨),一端连于内耳的卵圆窗,另一端连于方骨附近的横骨上隅肌的内侧方,对于从地面传来的震动却很敏感,所以人在荒凉草地上劳动或行走时,用棍棒敲打地面或故意加重脚步行走,就能把蛇吓走,这就是"打草能惊蛇"的道理。
<br>
<br>  (三)行动时折转困难 蛇没有脚,行动时主要靠附着于脊柱上一系列肌肉的交替收缩和舒张所产生的力量才能向前爬行的。由于脊柱的两侧各有一组肌肉,一侧收缩而另一侧舒张,这样会使蛇体弯曲起来。这种一张一弛的波浪式运动,能从头至尾在身体两侧以相反的位置传递过去。如果这种波浪运动在传递过程中没有遇到阻碍物,这些肌肉活动所形成的弯曲就会毫无阻力地通过全身,但是如果地面凹凸不平或坎坷狭窄,弯曲运动会受到干扰,并在每一个接触点上都会产生压力,这种压力只有大于蛇的滑动摩擦时,才能使蛇向前运动;另一方面,因为蛇的肺活量较小,爬行一段路程后,就会觉得力不从心,气喘吁吁,所以蛇怎么也比不上人跑得快,就是这个缘故。又因为蛇的椎体活动受到一定角度的限制,使其不能转折掉头,故捕蛇能手多在蛇的后面把蛇尾抓住,就可以避免蛇的伤害。
<br>
<br>  (四)蛇蜕皮期间易捕捉 蛇体由于生发层细胞的不断分裂,形成一种新的生活细胞层和角质层,在酶的作用下,旧的生活细胞层被溶解,使旧的表皮角质层能与新生的细胞层分离开来,这样蛇体可借助环境中的石块或树枝,把上下颌的表皮磨开并逐渐向后翻脱,这种蛇蜕,中医称龙衣。蛇的体表无汗腺,且易于角化,所以蛇每年要脱皮3-8次。如果每年养蛇100条,可获龙衣2-3公斤,单蛇蜕这一项收入,就能获300多元。由于蛇在脱皮期间,需要消耗体内大量的养料,常使蛇处于半僵状态,这个时期的毒蛇不仅体瘦、乏力,而且性情温柔、极易捕捉,很少会伤害人。
<br>
<br>  (五)嗅觉灵敏 蛇的舌细长、尖端分叉。舌体由多种连向(纵向、左右向、背腹向、斜向等)的横纹肌组成,横纹肌内有丰富的纤维分布于其中,它能不断地伸缩,所以蛇的舌尖是非常灵活的。因为蛇舌上的皮肤组织中没有味蕾,故无味觉功能,但它却是嗅觉的重要辅助器官。蛇舌经常伸出口外,搜集空气中的各种化学物质,并粘附或溶解于湿润的舌面上,再把它运送人锄鼻器中,然后再产生出嗅觉来。一般地说,蛇是喜腥味而恶芳香气味的,所以身上带有芳香浓郁气味的药物(如雄黄等)的人是可以驱蛇的。五步蛇的颊部有一对"颊窝",称为"热测位器",对红外线特别敏感;位于头部两侧外鼻孔与眼之间的三角形陷凹的内膜上有一层约10-15微米厚度的薄膜,膜上密布有从三叉神经分支而来的神经末梢。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通过神经末梢及三叉神经传导到中枢,这样就会产生温差感觉。如果在五步蛇周围出现有老鼠等恒温动物活动时,五步蛇不仅能觉察出来,并能确定该动物的位置,随之进行追踪并加以袭击吞灭之。所以颊窝是一种有助于蛇类觅食的特殊器官,这种特殊器官更有利于蛇在夜间觅食。研究发现五步蛇之所以具有扑火习性,亦与颊窝上的"热测位器"有关。
<br>
<br>  三、有毒蛇和无毒蛇的区别
<br>
<br>  全世界的蛇类约有2500种,其中毒蛇约650种。我国有蛇约173种,其中毒蛇约48种。怎样识别有毒蛇和无毒蛇呢,一般人单凭头部是否呈三角形或者尾巴是否粗短,或者颜色是否鲜艳来区分,这是不够全面的。虽然蝮亚科、蝰亚科的毒蛇,头部的确呈明显的三角形,但海蛇科及眼镜科的毒蛇,头部并不呈三角形;而无毒蛇中的伪蝮蛇,头部倒是呈三角形的。五步蛇、腹蛇和眼镜蛇的尾巴确实很粗大,但烙铁头的尾巴就较细长;很多色泽鲜艳的蛇,如玉斑锦蛇、火赤链蛇等并非是毒蛇,而蝮蛇的色泽如泥土或似狗屎样,很不引人著目,但却很毒。因此区别有毒和无毒蛇主要根据以下几点:
<br>
<br>  (一)毒腺 有毒蛇具有毒腺,无毒蛇不具有毒腺。毒腺是由唾液腺演化而来。位于头部两侧、眼的后方,包藏于颌肌肉中,能分泌出毒液。当毒蛇咬物时,包绕着毒腺的肌肉收缩,毒液即经毒液管和毒牙的管或沟,注入被咬对象的身体内使之发生中毒,无毒蛇无这一功能。
<br>
<br>  (二)毒液管 是输送毒液的管道,连接在毒腺与毒牙之间。只有毒蛇才具备有毒液管。
<br>
<br>  (三)毒牙 毒蛇具有毒牙,它位于上颌骨无毒牙的前方或后方,比无毒牙既长又大。
<br>
<br>  被毒蛇咬伤的伤口,局部常见到两个明显的毒牙痕,如被连续咬两口,可见到4个牙痕,有时也可见到1-3个毒牙痕。在毒牙痕的近旁有时可见2个小牙痕,也可能出现1-3个小牙痕。毒蛇除毒牙外,还有一些无毒牙,毒牙或无毒牙掉落后由副牙递补。无毒蛇咬人仅见到较细的成排的细牙痕。那么,哪些无毒蛇容易与有毒蛇混淆呢?
<br>
<br>  1.常被误认为是毒蛇的无毒蛇有几种无毒蛇,由于外形特殊,色斑鲜艳,而且性情凶恶,所以常被当地一些群众视为是毒蛇而惊慌失措,其实这种蛇咬人时对人体是无害的。如虎斑游蛇(又叫野鸡勃子蛇)、赤链蛇(又叫火赤链)等。
<br>
<br>  2.外形或色斑与毒蛇容易混淆的无毒蛇黄链蛇(又叫黄赤链),由于背面有黑黄相间的横纹,常被误为是金环蛇;黑背白环蛇,由于蛇背有黑白相间的横纹,也容易被错认为是银环蛇;颈棱蛇(又叫伪蝮蛇),体粗尾短,背面呈棕褐色,有两行粗大的深棕色斑块,头部略呈三角形,外形极像蝮蛇或蝰蛇;翠青蛇(又叫青竹标)由于通身都是绿色,所以常与竹叶青混淆。因之,对于上述的无毒蛇必须与相近似的毒蛇加以区别,区别方法见。
<br><br><br>?q?洇洇洙r  
<br>{/-[blue]●●[/blue]-}
<br> -( (oo) )-
<br> ?? ?? ??     
<br>找到路了,大家上来吧!
<br>

298

主题

2795

帖子

2795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2795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3-7-29 10:31:20 | 只看该作者

蛇的生活习性

蛇的生活习性
<br>  
<br>
<br>  一、蛇的活动规律
<br>
<br>  蛇是一种变温动物。它的体温常是随着四季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的,体内的代谢率和活动也与体温变化息息相关。体温高时,代谢率高,活动频繁;体温低时,代谢率低,活动减弱。一般地说,从春末到初冬,是蛇类活动的黄金季节,特别是在骄阳似火的夏季和天高气爽的金秋,蛇类活动最为活跃,经常到处流窜,昼夜寻找食物,俗话说"七横八吊九缠树",就形象地说明了7、8、9这三个月是蛇类活动的高峰期。但是蛇类喜热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尤其是在炎夏的酷暑,它们喜欢在树荫、草丛、溪旁等阴凉场所生活栖息。从秋季到冬季,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蛇体内的代谢随之降低,当它的生理活动减慢到一定水平后,就逐渐进入到"冬眠"期。一般的毒蛇从11月下旬就已经开始不吃不喝,不蜕皮,相继入洞冬眠了,这时它们往往是几十条甚至成百条群集在位于高燥处的洞穴里或树洞里蛰伏过冬。待到翌年春暖花开,冰消雪融时,才从蛰伏状态中苏醒过来,并重新开始一年新的生活。从人洞到冬眠期大约需要三个月时间,主要依赖以脂肪形式贮藏在体内的营养物质进行缓慢的补充来维持其最低限度的生活营养料。
<br>
<br>  毒蛇依其昼夜活动情况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喜欢在白天活动的,称为昼行性蛇类。如眼镜蛇、眼镜王蛇等。第二类是怕强光,喜欢在白天隐伏,夜间活动的,称为夜行性蛇类。如金环蛇、银环蛇、烙铁头等。第三类为喜欢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活动的(多在晚上及阴雨白天活动,耐寒性强),称晨昏性蛇类。如五步蛇、蝮蛇等。蛇类活动受温度的影响要比受光线的影响要大得多。如昼行性的眼镜蛇,在十分炎热的夏天,经常在夜间出现;晨昏性的蝮蛇在低温天气,常在中午前后阳光充足时出没,而夜间活动得很少。一般地说,蛇类活动较适宜的温度是20-30℃之间,其活动的最适宜温度为10-35℃。更有趣的是,生活在热带的蛇不单在冬季"冬眠",而且在炎热干旱的夏季亦需进行"休眠",动物学上称之为"夏眠"。为什么蛇要进行"夏眠"呢,原来,当热带炎热干旱的季节到来时,由于长时间不下雨,池塘、湖泊可能全部干涸,蛇和壁虎、鳄鱼、肺鱼以及草原中的龟类等动物一样,赖于生存的条件已变得不利。为了适应外界环境使之能继续生存下去,它们便转入"地下",深居简出,不食不动,进入"夏眠"状态,以求能度过炎热干旱的夏季。
<br>
<br>  二、蛇的生活习性
<br>
<br>  蛇的栖息环境因生活习性不同而有差异。如金环蛇,多在丘陵山地、水域附近活动,以夜间活动为主,鱼类、蛙、蜥蜴、鼠及蛇是它的美味佳肴;银环蛇多在水田、塘边及低洼湿地活动,活动亦在夜间,捕食鼠类、蜥蜴、蛙类、鱼类(泥鳅鱼最好)以及其他蛇类;眼镜蛇常在丘陵山坡及山脚下的灌木丛中和平原的墙基、石缝处、坟堆、向阳山坡活动,以捕食小哺乳动物、鸟类及其卵、蜥蜴、蛙类、鱼类和其他蛇类为主;五步蛇多在树旁、阴湿石隙、杂草中、溪旁石下活动,主要捕吃蟾蜍、蛙、鼠及蜥蜴为生;蝮蛇多在颓墙、废墟及村落前后或菜地中活动,主要食物是鼠、鸟、蜥蜴、蛙、鱼等;竹叶青多活动于丘陵山区溪边及草丛灌木中,早晚活动频繁,以鼠、鸟、蜥蜴、蛙类为食饵。总之,我国常见的各种蛇类,特别是毒蛇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是不相同的(见表1-2)。只有了解各种蛇类的活动规律和生活习性,才能把蛇养殖好,并能预防毒蛇咬伤于未然,所以必须很好了解和掌握蛇的生活习性。
<br>
<br>  三、我国十种主要毒蛇的形态
<br>
<br>  特征及生活习性
<br>
<br>  我国地域广阔,气候温暖,极适宜各种蛇类生长。其中常见的陆地毒蛇有9种,海蛇有15种。本书把15种海蛇合为1种介绍。现将这10种毒蛇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作一概述:
<br>
<br>  (一)银环蛇又称白花蛇、过基甲、白节蛇、银脚带、银包铁等,属爬行纲、蛇目、眼镜蛇科的一种剧毒蛇。体长1米左右,头部呈圆形,稍大于颈,有前沟牙,通身背面具有黑白相间的横纹,白色横纹较黄色横纹窄,约占1-2个鳞片宽,在体部有20-30个,尾部有7-17个;腹部全为白色。背鳞平滑,有15行,背面中央一行鳞片扩大,呈六角形。肛鳞完整,尾鳞都是单行,尾端较尖细,这些特征可与其他具有黑白相间环纹的蛇相区别(图2-4)。
<br>
<br>  银环蛇分布于我国的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福建、浙江、云南、贵州、台湾、安徽和四川等省区;国外分布于缅甸、老挝、柬埔寨和越南等国。多栖息于平原、丘陵或山脚近水的地方,特别是长有稀疏树木或小草丛的低矮山坡、坟地、田埂、路旁、菜畦等处更是它们经常活动的场所。昼伏夜出,尤以上半夜活动更为频繁。生活的最适宜温度是26-30℃,11月中旬开始冬眠,6-8月产卵,每次产卵5-15枚。食饵是鱼、蛙、蜥蜴、蛇及鼠类。该蛇性怯,行动敏捷,容易伤害人畜,其毒液毒性剧烈,以神经毒为主。
<br>
<br>  &lt;二)金环蛇又名铁包金、金报应、金脚带、黄金甲、金蛇等,它是与银环蛇相近似的一种剧毒蛇。它与银环蛇的区别点是:体躯较粗大,一般长1米以上;通身呈黑黄相间的少数明显的棱骨,尾略呈三棱形,末端扁而圆钝。黑环与黄环几乎等宽,黄色环纹在体部有23-28环,在尾部有3-5环,背鳞平滑共15行,背中央的一行鳞片特别大,肛鳞完整,尾下鳞片为单片(图2-5)。
<br>
<br>  金环蛇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江西、云南和福建等省区;国外主要分布于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和缅甸等国。常栖息于丘陵、山地和水域附近,为夜间活动,以鱼、蛙、蜥蜴、蛇、蛇卵及鼠为食饵。白天常盘着身体把头钻在身下,怕见光线,卵生。性亦温顺,行动迟缓,其毒液剧毒,也为神经毒。
<br>
<br>  (三)眼镜蛇又名万蛇、吹风蛇、吹风鳖、扁头风、饭铲头、饭匙头、乌肉蛇等。属眼镜蛇科有毒蛇。它的头部呈椭圆形,由于它被激怒时,头部可竖立前半身,这时颈部肋骨扩张,使颈部膨扁,而且颈背部白色眼镜样的斑纹异常显露。因此而得名。身长一般1-2米,体背呈黑色或黑褐色,有个别的蛇有若干细窄的白色横纹,蛇活动时更为明显。体及尾部有10多条黄色横纹,背鳞平滑,斜行。腹面色较浅,颈部腹面有两个黑色点斑及一黑色横带(图2-6)。
<br>
<br>  眼镜蛇分布于我国的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国外分布于东南亚、南亚及西亚等地区。常栖息于丘陵山坡、坟堆、灌木林或山脚水边。食性很杂,鱼类、蛙类、鼠类、蜥蜴、鸟类及鸟蛋、家禽蛋类等均吃。卵生。多表现为向阳性,常于白天活动,耐热性较强,气温在35-38℃的阳光下也能忍受。被激怒时攻击性强,常发出"呼呼"声。毒液为混合毒素。
<br>
<br>  (四)眼镜王蛇又名过山风、山万蛇、大眼镜蛇、过山乌、大扁颈蛇等。头部呈椭圆形,颈部能膨扁,前半身亦可竖立,所以有许多方面与眼镜蛇相似,但与眼镜蛇亦有明显区别:如眼镜王蛇躯体较大,全长一般在2-3米,最长可达6米;颈背没有白色眼镜样斑纹、颈腹面也没有黑色点斑及横带;但体背黑褐色或黄褐色具有白色镶黑边的横纹约40-50个,在头背顶鳞之后多了一对大形的枕鳞。但是在受惊时与眼镜蛇一样能竖起前身扁起的膨颈,发出"呼呼"声,并向前方攻击(图2-7)。
<br>
<br>  眼镜王蛇分布于我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台湾、贵州、云南等省区。国外分布于东南亚及南亚各国。常生活在平原至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山林木中、水旁或岩缝树洞内,能上树。白天活动,捕食蛇类、蜥蜴等。卵生。母蛇有护卵习性。眼镜王蛇性凶猛,常主动攻击人畜,其毒液的毒性为混合毒,主要属于神经毒。
<br>
<br>  (五)蝮蛇又名地扁蛇、土虺蛇、狗屎朴、灰链鞭、烂肚蛇、七寸子、麻七寸等。头呈三角形,有颊窝,吻鳞明显,鼻间鳞宽,外侧缘尖细,背鳞明显,全长约60-70厘米。背面灰褐色,头背有一深色八字形斑,颞部有一镶黑色边的细白眉纹,躯干背面斑纹较大,一般有2行深褐色圆斑,左右交错排列,有的有深浅相同的横斑。或有分散不规则的斑点,体侧有一列棕色斑点,腹面灰白或灰褐色,杂有黑斑(图2-8)。
<br>
<br>  蝮蛇分布很广,我国东南沿海水网地区、东北平原、黄土高原、秦岭山地,新疆及内蒙古草原,到处都有它的踪迹。平原、丘陵、山区等各种环境都可以生活。常栖息于坟堆、草丛、乱石堆及田野上,多盘曲成团,如狗屎样。属于北方类型的蝮蛇,耐寒性强。以蛙、鸟及鼠类为食,也能吃鱼类、蛇类及蜥蜴。卵胎生。产出的幼蛇吃蜈蚣等节肢动物,其毒液具混合毒。
<br>
<br>  (六)蝰蛇又名圆斑蝰、古钱窗、金钱豹、金钱斑等。体长约1米左右,头较大,略呈三角形,与颈部有明显区别,体粗壮而尾较短,头背面被着起棱的小鳞片,体背棕灰色,头背有三块圆斑,体背也有三个纵行大圆斑,背脊一行圆斑与两侧交错排列,圆斑中央紫褐色,四周黑色,镶以黄白色边。腹面灰白色,有3-5行近于半月形的深棕色斑(图2--9)。
<br>
<br>  蝰蛇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国外分布于缅甸、泰国、巴基斯坦、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常栖息于平原、丘陵或山区,活动场所是田野、或在龙舌兰和仙人掌等植物下盘卷成团,日夜都有活动,以鼠、鸟、蛇、蜥蜴及蛙类等动物为食。卵胎生,产领较大,一般一条母蛇能产仔30条左右,多者可达63条。行动迟缓,受惊扰时常发出"吁吁"声,其毒液的毒性以血循毒为主。
<br>
<br>  (七)五步蛇又名尖吻腹、蕲蛇、白花蛇、棋盘蛇、放丝蛇、吊灯扑、百步蛇、懒蛇、翘鼻蛇及聋婆蛇等。体长1-2米,有的在2米以上。头部明显呈三角形,吻端尖而向前上方翘起。在鼻鳞和眼前窝之间有3个小鳞片,上唇鳞7片,下唇鳞11片,眼前鳞2片,眼后鳞1片,眼下鳞1片,较长。前颞鳞2片,后颞鳞4-5片,体鳞有棱,在颈部22或21行,体中部21行,肛前17行,腹鳞157-171片,尾下鳞62-60对,在前方的单列。肛鳞单片,体背面深棕色或棕褐色,正中有一行20多个方形的大斑块,两侧有八字形暗褐色大斑纹,顶端在背中线相接。眼后到颈侧,有黑色带状条纹,腹部黄白色,有明显的念珠斑(图2-10)。
<br>
<br>  五步蛇分布于我国的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省区;国外仅越南北部有此种蛇。常生活于山地、树木较多的落叶堆或岩隙间、山路边,草丛中亦有栖息,白天多盘卷不动,头部位于当中,吻尖向上。行动缓慢,很少活动,一旦受到惊动,则猛烈袭击。常于阴雨天气活动。如不受惊扰,一般不会主动咬人。捕食以鼠、蛇、鸟、蜥蝎、蛙类为主。卵生。因其毒腺大,毒牙很长,属管牙类,而且毒性强,毒液为溶血性毒,人被咬后如不能及时治疗,常有生命危险。
<br>
<br>  (八)烙铁头又名龟壳花蛇、老鼠蛇、恶乌子、金钱豹、笋壳斑、吊树猫、蕲蛇盖、野猫种等。体长约0.7-0.9米,最长可达1.3米。头部明显呈三角形,颈细,形如烙铁,故称烙铁头,头背都是小鳞片,体细长,尾长而末端细,有缠绕性。体背面为淡棕色或棕褐色,背脊上有一行暗紫色波状纹,腹面浅褐色,散以深棕色细点(图2-11)。
<br>
<br>  烙铁头分布于我国的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浙江、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甘肃、四川、贵州等省区;国外分布于越南北部及缅甸北部。常生活于丘陵及山区的灌木、溪边、竹林或住宅区附近,亦可随柴木搬动而进入室内。以鸟及鼠类为食,常于夜间活动,卵生。毒液以血循毒为主。
<br>
<br>  (九)竹叶青别名刁竹青、小青虫、红眼睛、青竹蛇、青竹标、焦尾巴、绿牙蛇等。体长0.5-1米,头部呈明显三角形,头背面被小鳞片,眼睛红色,体背和两侧都是鲜绿色,腹面为浅绿色,体侧各有一条黄色、白色或红白两色的纵线纹,尾背和尾端都为焦红色。尾巴较短,具有缠绕性(图2一12)。
<br>
<br>  竹叶青主要分布于我国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国外分布于越南、缅甸、泰国、印度等国。常生活于海拔150-200米的山区溪边及草丛中,山区的竹丛、稻田及住宅旁的瓜棚杂草中也有发现。昼夜活动,夜间活动频繁,以捕食青蛙、蜥蜴、鸟类和鼠类为生。卵胎生。其毒液为血循毒。
<br>
<br>  (十)海蛇海蛇科与眼镜蛇科一样,都是具有前沟牙的毒蛇。世界上已知有50多种海蛇,我国15种,广西沿海所产的海蛇有青环海蛇、环纹海蛇、淡灰海蛇、平颏海蛇、小头海蛇和海蝰6种。
<br>
<br>  海蛇由于终年生活于海水中,所以它们的形态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腹鳞退化,体圆柱形,尾侧扁,鼻孔朝上,有鼻瓣,体长小者0.5米左右,长者约3米。除扁尾海蛇外均为卵胎生。每胎产蛇仔数因蛇种不同而异,一般在2-20条之间(图2-13)。
<br>
<br>  海蛇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江苏、山东和辽宁诸省区的海洋沿岸近海区。特别是半淡半咸水的河口带,每逢雨季河水猛涨,夹带大量的有机物的河水冲人海水中,此时鱼群集中于人海河口,以鱼为食的海蛇随之增加。海蛇在繁殖时期也常到海河口产仔,进行鱼类捕捞时应提高警惕,当心被海蛇咬伤。海蛇的蛇毒均为神经毒。
<br>
<br>怎样找蛇
<br>  
<br>
<br>  平时,我们看见许多捕蛇能手,仅带着一些简单的工具到野外觅蛇,可是回来时篓里却装满了各种各样的蛇,莫非捕蛇者具有一副能够看穿土层的"火眼金睛",能一下子从蛇洞里把蛇抓出来。事实确是这样,捕蛇能手完全可以凭借他们的丰富经验,能准确无误地知道何处是"蛇家";蛇洞里面住着什么蛇,大约有多少条,是大的还是小的,甚至有的还可以讲出是公蛇还是母蛇。那么奥秘在什么地方呢?
<br>
<br>  一、根据蛇的生活习性找蛇
<br>
<br>  为了求生存,蛇类要喝水、捕食小动物,还要有藏身的地方,而不同种类的蛇,往往对这三个条件各有特定的要求的,它们的生活习性也各有差异。例如爱吃鼠类的眼镜蛇,分布的地域较宽,常出没在近水、容易找食的地方;以鼠、蛙、鸟、蜥蜴等为食的眼镜王蛇,多生活于山区森林地带,热天的晚上爱蟠踞在溪涧的岩石上守捕小动物;而银环蛇最喜欢吃泥鳅、黄鳝等,所以常栖息于平原及丘陵地带多水之处。当天气转冷进人寒冬以后,银环蛇等纷纷迁居到山上深洞中去越冬。
<br>
<br>  此外,蛇类躲藏的洞穴也有差异。如眼镜王蛇居住的洞穴,洞口直径一般为5-10厘米,垂直深度约70-80厘米,长约150-400厘米;而眼镜蛇和银环蛇等,由于它们可以用头拱或身体弯曲挤压等办法在疏松潮湿的地方自建"家园",所以蛇洞小而浅;又因它们没有脚和爪,因此大多是利用树根旁的土洞、兽穴等加工而成。而绝大多数的蛇类都是向老鼠"借屋"的,它们钻进洞后先把"房东"吃掉,然后把这洞据为已有。只有了解各种蛇类的生活习性,觅蛇就不困难了。
<br>
<br>  二、怎样识别蛇洞
<br>
<br>  自然界中有许许多多的洞穴,有蛇洞、老鼠洞、野兽洞等,如何进行识别呢,捕蛇能手认为,因为蛇类总要在洞外活动的,所以必然在洞的四周留下许多蛛丝马迹,正因为有了这些蛛丝马迹,因此就可看清洞中的"庐山真面目"了。
<br>
<br>  (一)蛇粪 因为蛇的粪便总是拉在洞外,它的粪便有股特殊的腥嗅味,有经验者只要嗅到这股臭味,就知道这附近肯定有蛇。新鲜的蛇粪有的像鸡粪,有的像老鼠粪,颜色为淡黄色或黑褐色;旧蛇粪稍干燥、发硬,颜色变得浅淡一些。同时还可以从粪便的残留物中帮助判断是什么蛇拉的粪便。因为蛇粪中常夹有鼠毛、鸟羽,如果吃鱼的话,还有鱼鳞等不能消化的残留物,捕蛇能手就是根据什么蛇进食什么食物,拉出什么样的粪便来辨认蛇洞内藏有什么蛇的。
<br>
<br>  (二)蛇皮 蛇是要经常蜕皮的,而且总是蜕于洞外的草丛、石头之间。什么样的蛇就蜕什么样的皮。例如眼镜蛇蜕的皮比较厚实,上面还有许多浅褐色斑;银环蛇蜕的皮皮薄似纸张,像蝉翼一样,颜色淡淡的,近似米黄或白色。不同蛇类它们的鳞片式样也不一样,如银环蛇在背部正中有一行鳞片特别扩大,呈六角形,可是眼镜蛇就没有此种特征。假如在蛇洞外面拣到一张潮湿、柔软的蛇蜕,这是刚刚蜕下的新蛇蜕,说明蛇就在附近不远的地方。
<br>
<br>  (三)洞口的光滑程度 蛇的洞口总是光溜溜的,这是因为它们在进出时,使用自己的身体反复摩擦的缘故。假若仔细观察,或许还可找到一些脱落的鳞片。但鼠洞则不然,鼠洞口总是粗糙不平,甚至留有爪印或遗留有鼠毛,这么一对比,就能把蛇洞和鼠洞区别开来。
<br>
<br>  (四)蛇洞内藏蛇多少的辨认
<br>
<br>确定蛇洞内有蛇以后,如果须辨认里面藏有多少条蛇,蛇是大的还是小的,只要从洞口外蛇粪的多少和蛇蜕的粗细就可加以辨别。有经验的捕蛇者,甚至还可根据蛇蜕的情况,可推断是雄蛇还是雌蛇。因为雌蛇和雄蛇的尾部长短和头部的大小是有区别的。
<br>
<br>捕蛇的方法
<br>  
<br>
<br>  一般人由于对蛇类有"谈蛇色变"之感,所以不敢逼近它,更不敢捕捉它。但是只要在捕蛇前对蛇的栖息环境及活动规律做到心中有数,捕时能"慢步轻脚,眼明手快,胆大心细,动作稳妥",就能把蛇捕住而不致被咬。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能把毒蛇捕住.下面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br>
<br>  一、药物抓蛇法
<br>
<br>  捕蛇前先用云香精配雄黄擦手,然后用云香精、雄黄水向蛇身喷洒,蛇就发软乏力,行动缓慢,此时再用木棍、木杈压住蛇的颈部,用左手按柄,右手捏住蛇的头颈两侧,再抽出按柄的手去捉住蛇的后半身,然后再将蛇装入布袋或铁笼内保存。此法适合初学捕蛇者用。但不十分可靠,可以试行。
<br>
<br>  二、压颈法
<br>
<br>  压颈法是一种最普通的捕蛇法(图4-1)。当蛇在地面爬行或盘伏时,用一种特制的蛇钩或一般的木棍、竹棍悄悄地从蛇的后面压住蛇的颈部。若一下子压不住颈部,可先压住蛇体的任何一个部分,使其无法逃脱,这时可用一只脚帮助压住蛇体的任何一部分,使其无法逃脱,再用另一只脚帮忙压住蛇体后部,然后把工具向前移压至头颈部,左手按柄,右手捏住蛇的头颈两侧,再抽出按柄的手捉住蛇的后半身,放入布袋或加盖的竹笼内即可。
<br>
<br>  如果蛇处于高低不平的地面或位置不适于压颈,也可用蛇钩将蛇钩至适当的地方,然后按压颈法捕捉。
<br>
<br>  要是从蛇笼、蛇箱、蛇窝或蛇洞中捕捉蛇,可先用蛇钩把蛇钩出来,或用饵料引蛇出洞。蛇饵配方如下:咖啡50克,胡椒15克,鸡蛋清3个,面粉30克,混合搅匀成粘团,放在洞口等地方引蛇出洞。当蛇闻到芳香气味后就会出来寻食,然后再按上法进行捕捉。
<br>
<br>  三、夹蛇法
<br>
<br>  为了避免直接用手接触毒蛇,确保生命安全,可设计一种特制的蛇夹,柄较长,夹口向内略呈弧形,从蛇的后面向颈部夹起。将蛇身先放人容器内,再把头颈连同蛇夹一起放入容器底部,准备好盖子,当松开蛇夹并从容器取出时,立即把盖子盖好。用此夹蛇,蛇夹口的大小应与蛇体大小相适应,太大或太小都不易控制。(图4-2)。
<br>
<br>  四、套索法
<br>
<br>  假若看见毒蛇在乱石、地面或草丛中盘踞着,可用此法捕之。利用此法捕蛇,虽然比较麻烦,但却稳当不易被咬伤。在捕蛇前,先用一根长约十米的竹竿,将中间的竹节打通,穿上一条具有一定硬度和弹性的细塑料绳或细铁丝,做成一个活动的圈套。捕蛇时,用手拿着竹竿和绳索的一端,从蛇的背后,先将活套对准蛇的头部,然后迅速套住蛇的脖子,并立即拉紧活套,即可捕捉到蛇。但活套不要拉得太紧,以免使蛇的颈部受伤,或窒息致死(图4-3)。
<br>
<br>  五、钓蛇法
<br>
<br>  此法宜用于毒蛇经常出没的地带。在竹子生长的地方,可先去掉一部分竹子枝叶,或把竹子拉到地面上固定,使之成为一把弓箭的样子。然后用细绳子吊上大鱼钩,鱼钩上钩着活蛙,再把这些细绳子系在竹枝头上。当毒蛇见到这些活蛙时就会吞食,在吞蛙进肚的过程中或在食物下肚后,只要稍有挣扎,就会拉开竹梢在地上的固定点,由于竹的机械性弹力作用,使竹子向上弹开,这时鱼钩就能钓住毒蛇。这种方法与钓鱼的原理相同。
<br>
<br>  在无竹子的地方,也可打上竹木桩,然后再将有钩的绳子系上,以活蛙作诱饵,便可进行钓蛇(图4-4)。
<br>
<br>  六、蒙罩法
<br>
<br>  此法适用捕捉性格凶猛、活动能力较大的毒蛇,如眼镜王蛇、滑鼠蛇等。当人们接近眼镜王蛇时,它常竖起头颈,"呼呼"作响,有时还会主动攻击人,此时可用斗笠、草帽、衣服、麻袋、蓑衣等向蛇头甩去以便蒙住蛇的头部,并顺势用手压住或用脚踩住蛇的身体,再设法抓住头颈部,并迅速放入蛇笼中。如果毒蛇受到惊扰,捕捉时应分外小心,最好有两个人协同捕捉,即由一人用草帽等蒙住蛇头,再用长棍子压住蛇身,另一人可用长棍挑开草帽等物,并迅速压住蛇的头颈部,然后两人共同把它捉住。
<br>
<br>  七、光照法
<br>
<br>  晚上捕蛇,用手电筒强光照射某些怕光的毒蛇,如金环蛇、银环蛇等。当毒蛇遭受强光照射后,常会龟缩蜷成一团,此时可用其它工具进行捕捉之。
<br>
<br>  八、网兜法
<br>
<br>  此法适用于捕捉运动较快或在水中游动的毒蛇或海蛇。具体做法是:用一根长约2米的竹竿,在其顶端绑一个铁环,然后把长筒形的网袋或麻布袋的袋口张开,挂在铁环上。捕蛇时用网袋猛然迎着蛇头迅速一兜,使蛇进入网袋内,并立即摇动网柄,使网袋在袋柄上缠绕一圈,这样毒蛇再也不能逃脱了。然后再将网袋口对准蛇笼口,倒进笼中,同时迅速把笼盖盖好。
<br>
<br>  九、挖洞法
<br>
<br>  挖洞法适用于捕捉冬眠季节的蛇。捕捉穴居生活能力很强的蛇,也可采用此法。捕蛇前首先要寻找蛇洞,识别蛇洞,并了解洞里有没有蛇,以及有什么蛇。一般地说,可以从洞口、蛇屎和蛇蜕等几个方面进行鉴别。通常蛇类都喜欢在丘陵、山地、坟墓、荒坡、田埂或塘边的鼠洞内冬眠;洞口大多朝南或东南方向,能晒到太阳的地方。洞口平滑而光亮,洞外还可见到蛇屎、蛇蜕及脱落的鳞片之类,蛇屎中常杂有鸟羽、鼠毛,新鲜者色黄而稀,还有一种特殊的腥臭味。还可根据蛇蜕进行辨认。
<br>
<br>  挖洞时要注意蛇洞有无叉道,若有支洞应一一进行堵封。一般先挖主道,再挖支道,当看见洞里有蛇在那里盘伏时,就用蛇夹夹住或用蛇钩钩出,同时立即将捕捉来的蛇投入蛇笼内加盖盖牢。
<br>
<br>  十、烟熏法
<br>
<br>  在挖洞捕蛇时,如果遇到蛇洞支道很多,而且又很深,考虑无法采用挖洞法捕捉时,可使用烟熏捕蛇法。这种方法既省力又省时,对捕捉洞穴中的毒蛇可首先考虑使用此法。具体做法是:先把主洞口扒大一些,并把其余的洞口堵塞紧,然后把点燃的柴草塞入主洞口内,再用纸扇、竹笠、草帽等把火烟吹进洞内。柴草烧光后将灰尽扒出来,再铺上一层干泥土,以免蛇爬出来时被烧死或烫死。同时需将一半洞口堵住,余下一半用稀泥糊上,大约经过15-30分钟,由于蛇在洞内忍受不住烟熏的刺激,不得不往外爬,等到蛇头穿破稀泥伸出来时,立即用手或钳夹把蛇头夹住,再用力把蛇拖出来。但是必须捉醒的是,有时洞里的蛇因忍受不住浓烟的刺激,拚命往洞口外冲出来,因此要倍加小心,要事先准备好木棍或其它捕蛇工具,一见毒蛇冲出,就要迅速将蛇压住、捕捉。如果有时一次熏不出来,可再进行烟熏多次,直至把蛇熏出来为止。
<br>
<br>捕蛇工具及捕蛇注意事项
<br>  
<br>
<br>  一、捕蛇常用的工具
<br>
<br>  (一)蛇叉钳 江西省进贤县李渡乡卫生院最近设计了一种蛇叉钳。蛇叉钳长1米左右,由柄把、柄、第一道关节、第二道关节、第三道关节和钳组成(图4-5)。第一、二、三道关节在活动时,能使叉钳张开或关闭,由于钳的两叶内缘有锯齿,可以加强钳对蛇体的固定作用,因此这种叉钳既方便又实用,极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br>
<br>  (二)蛇叉 利用一根有叉的棍棒,长约1-1.5米,叉口大约成60度角,角端钉有坚固而又具有弹性的橡皮胶带,当卡住蛇颈时不会损伤蛇体(图4-6)。
<br>
<br>  (三)套索 取一根长1米左右的竹竿,将中间的竹节打通,穿上1根具有一定硬度和弹性的塑料绳或细铁丝,成为一个活动的圈套(图4-7),
<br>
<br>  (四)网兜 用1根约2米长的竹竿,在其顶端绑一铁环,把长筒形的网袋或麻布袋挂在铁环上即成(图4-8)。
<br>
<br>  (五)其它捕蛇工具 捕蛇工具还有很多,如蛇钩、木叉和木棍等(图4-9)。
<br>
<br>  二、捕蛇的注意事项
<br>
<br>  不论采取什么方法捕蛇,都必须确保安全,防止被毒蛇咬伤。为此必须注意:
<br>
<br>  1.做好个人防护 捕蛇时应该头戴大沿草帽,身穿长袖衣服和长裤,脚穿高统靴或帆布鞋及厚袜等,还应戴好橡皮手套。
<br>
<br>  2.随时携带急救药品 捕蛇时身旁一定要备有抗蛇毒血清、胰蛋白酶、蛇伤急救包、结扎用的带子和各种治疗蛇伤用的中成药或草药等,这样有备无患,能确保安全。
<br>
<br>  3.使用捕蛇工具 不管是捕蛇初学者或是捕蛇老手,捕蛇时都应使用捕蛇工具,不要徒手捕捉。同时捕蛇工具应事先检查好,保证坚固耐用,防止折断。
<br>
<br>  4.及时将毒蛇装好 蛇捕到后要及时装入铁笼或布袋内。在将毒蛇放人笼内时,切实记住一定先放蛇身,最后方将蛇头放人,同时要把笼盖盖好,袋口扎紧。在扎袋口或提口袋时,应先把口袋抖动几下,使蛇集中于袋底下,这样可以防止蛇突然爬出来咬人。
<br>
<br>  5.掌握捕蛇要领 初学者最好先以捕捉无毒蛇开始,等掌握要领后,才能捕捉有毒蛇。在捉蛇时,要学会胆大心细,做到眼尖、脚轻、手快、切忌用力过猛和临阵畏缩。群众在捕蛇时有句口诀:"一顿二叉三踏尾,扬手七寸莫迟疑,顺手松动脊椎骨,捆成缆把挑着回"。意思是说,当发现毒蛇时,先悄悄地接近它,然后脚一顿,造成振动,使蛇突然受惊游动,趁势下蹲,迅速抓住蛇颈;立即踏住蛇尾,用力拉直蛇身,松动脊椎骨,使它暂时失去缠绕能力并处于半瘫痪状态,再将蛇体卷好,用绳扎牢蛇颈和蛇体,然后放入容器中或用棍棒挑出来,这种方法是捕蛇老手的经验总结。
<br>
<br>  6.及时医治 在捕蛇过程中,一旦被毒蛇咬伤也不要惊慌失措,只要认真对付,及时抢救和处理,是不会发生生命危险的。必要时还需住院治疗,以免发生意外。
<br><br><br>?q?洇洇洙r  
<br>{/-[blue]●●[/blue]-}
<br> -( (oo) )-
<br> ?? ?? ??     
<br>找到路了,大家上来吧!
<br>

298

主题

2795

帖子

2795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2795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3-7-29 10:32:22 | 只看该作者

蛇伤致病的机理

蛇伤致病的机理
<br>  
<br>
<br>  各种毒蛇的头部都有毒牙、排毒导管和毒腺。当毒蛇咬人时,借着包裹在毒腺外面的肌肉进行收缩,迫使毒腺内的毒液经过排毒导管沿着毒牙的沟(管)道,注入被咬者的伤口内,再经过淋巴和血液循环扩散,引起局部和全身中毒。
<br>
<br>  蛇毒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由毒性蛋白质,多肽类和多种酶类组成。其性质为无色、淡黄色、金黄色或浅黄略带草绿色的透明粘稠液体,具有特殊腥味,含水量65-80%。新鲜时呈微酸性。在室温时容易腐败变臭,放在冰箱里也会逐渐变质,如经过充分干燥后,密封或放在干燥容器内,其毒性强度或抗原特性都不会改变,可长期保存,但将其加热后,则可发生絮状沉淀,部分毒力即可丧失。在紫外线照射下,也使蛇毒失去毒力。蛇毒遇到重金属、乙醇、酚类等也可发生沉淀而变质。蛇毒易受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溶液、双氧水等),还原剂(如亚硫酸氢钠)、,强酸、强碱所破坏;还易受蛋白水解酶类(如胰蛋白酶、链激酶、木瓜酶、a一糜蛋白酶等)所分解、破坏,从而使其失去毒力。
<br>
<br>  蛇毒对机体的作用比较复杂。按其有毒成分的毒理作用,可分为神经毒、血循毒和混合毒三类。
<br>
<br>  一、神经毒类
<br>
<br>  银环蛇、金环蛇、海蛇等的蛇毒主要含神经毒。从各种蛇毒中提纯出来的神经毒,其主要作用特点为阻断神经--肌肉接头的传导,引起横纹肌瘫痪,严重者可致外周性呼吸麻痹。这种作用可分为两种类型:
<br>
<br>  (一)作用子运动终板的突触后膜部位 能抑制运动终板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但对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没有影响,其作用原理与箭毒相似。银环蛇毒素甲和海蛇神经毒属于这一类。
<br>
<br>  (二)作用于触突前膜部位 能抑制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横纹肌瘫痪,但对运动终板上的乙酰胆碱受体无影响,它与肉毒杆菌毒素乙属于这一类。
<br>
<br>  二、血循毒类
<br>
<br>  蝰蛇、五步蛇、烙铁头和竹叶青等的蛇毒主要含血循毒,包括心脏毒、凝血毒、溶血毒、蛋白水解酶、透明质酸酶等。
<br>
<br>  (一)心脏毒 是一种小分子多肽。它可使心肌、平滑肌、横纹肌和神经等组织细胞膜,引起持久不易恢复的除极化,造成心肌在短暂兴奋后转入严重抑制。临床上常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循环衰竭,最后发生心室纤颤,心跳骤停。同时,可见到神经肌肉和局部组织有损害表现。
<br>
<br>  (二)凝血毒 蝰蛇、五步蛇等的蛇毒主要含凝血毒,可促进血循凝固。蝰蛇毒是通过对X凝血因子的激活作用,在V凝血因子、磷脂和钙离子参与下,使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从而引起血液凝固。五步蛇毒具有凝血酶样作用,其进入血液后直接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使转化为纤维蛋白,能加促血液凝固。凝血毒引起的血液失凝,主要是由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继发消耗性凝血障碍和纤溶症造成的。
<br>
<br>  (三)抗凝血毒 由于蛇毒中抗凝血成分干扰凝血酶原与凝血活酶的作用,能降低血液凝固性,从而引起出血。
<br>
<br>  (四)溶血毒 蝰蛇、五步蛇和烙铁头等的蛇毒中含有磷酯酶A。它们能将血浆中的卵磷酯进行水解转变为溶血卵磷酯。可使红细胞大量溶解产生溶血。此外,还能损害毛细血管内皮,引起出血、水肿、组织坏死并释放组织胺等血管活性物质,间接地干扰心脏功能。
<br>
<br>  (五)蛋白水解酶 血循毒类毒蛇的蛇毒都含有较丰富的蛋白水解酶,其具有溶蛋白质的活性,可损害血管壁引起严重出血、局部水肿和组织坏死。严重者可导致局部骨质坏死。同时还释放出组织胺与缓激肽,能引起血压下降,而且它能增加神经细胞的通透性,影响神经功能。
<br>
<br>  (六)透明质酸酶 广泛存在于各种蛇毒中,它能水解结缔组织中的透明质酸,破坏结缔组织的完整性,增加细胞间质通透性,促使蛇毒从咬伤局部扩散和吸收。
<br>
<br>  三、混合毒类
<br>
<br>  本类毒蛇既含神经毒成分,又含血循毒成分。眼镜王蛇等蛇毒都属于混合毒。
<br>
<br>  混合毒进入人体后,散布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毒液随着淋巴液循环扩散,这是此毒液的主要散布方式,由于毒液是随着淋巴液扩散的,这种散布的方式速度很慢,所以被咬伤后如能及时地进行抢救治疗,正确地处理好伤口,尽量将毒液排出,就能减轻中毒症状。另一种方式是毒液直接注入小血管,随着血液循环,蛇毒很快地散布全身,这种扩散方式危害性极大,往往使伤员很快死亡,但此种机会甚小。
<br>
<br>
<br> 毒蛇咬伤的诊断及分型
<br>  
<br>
<br>  一、毒蛇咬伤的诊断
<br>
<br>  目前诊断蛇伤一般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br>
<br>  (一)病史 如有明确的蛇咬伤史,局部又有牙痕,不论有无局部或全身中毒症状,蛇咬伤的诊断均可成立。如未看见蛇时,要注意排除蜈蚣、蝎子和黄蜂等咬伤或螫伤的可能(表6-2)。
<br>
<br>  蛇伤诊断成立后,必须分辨是有毒蛇还是无毒蛇咬伤,并鉴别为何种毒蛇咬伤。最可靠的是能将咬人的蛇捕获;或被咬伤者能描述蛇的形态特征,并与展示的毒蛇标本对比辨认,这对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br>
<br>  (二)临床表现 蛇伤患者,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在夜间或在山林草地上被咬伤的,所以往往未能将蛇捕获,甚至看不到蛇,此时只能根据局部及全身症状来判断。如系非毒蛇咬伤,伤口有四行或二行锯齿状浅表而细小的牙痕;局部仅出现轻微的疼痛或有少许出血,但很快会自然消失,无全身中毒症状。被毒蛇咬伤后,局部多见两个针尖大小的牙痕(图6-1),并有局部及全身中毒表现。毒蛇与无毒蛇咬伤的主要鉴别要点见(表6-3):
<br>
<br>  (三)体格检查 应注意结合各类中毒的表现进行全身性检查,其中包括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瞳孔改变、眼球活动、心、肺、神经系统检查和局部牙痕及皮肤改变,附近淋巴结检查等。
<br>
<br>  (四)辅助检查 包括血、尿常规,大便潜血、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三P"试验、血气分析、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等。
<br>
<br>  (五)蛇种快速诊断 判断是否系毒蛇咬伤,是何种毒蛇咬伤,目前国内常应用下面两种方法进行快速诊断。
<br>
<br>  1.天然胶乳凝集抑制试验本方法是利用天然胶乳作为凝集反应的载体,应用化学共价交联法制备蛇毒天然胶乳抗原与相应的蛇毒种系特异抗体组织成蛇种快速诊断药盒。以蛇咬伤时或早晚期蛇伤区局部挤出(流出或吸出)液或血迹为检查材料,做玻片天然胶乳凝集抑制试验,检测各种蛇毒的特殊性成分,进行致伤蛇种的早期快速诊断(均在5-8分钟内得出结果)。
<br>
<br>  2.酶结合免疫吸附试验本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DASS体系检测银环蛇咬伤。国内采用玻片法,总检测时间仅需20分钟得结果。
<br>
<br>  (六)中医辨证诊治 有如下几个诊断要点:
<br>
<br>  1.中医对蛇伤四诊歌诀包括问诊、望诊、闻诊和切诊。
<br>
<br>  (1)问诊(歌诀):蛇伤宜问何蛇伤,时间部位与地点;咬住时间长或短,经何处理那不安。
<br>
<br>  (2)望诊(歌诀):毒蛇咬伤莫惊慌,医生辨证注意望;神色伤情宜细看,轻重缓急心里装。
<br>
<br>  (3)闻诊(歌诀):闻诊注意听声音,火毒痛剧定哼哼(呻吟);风毒人心难言语,早期难辨要当心。
<br>
<br>  (4)切诊(歌诀):切诊辅助探伤情,乱危数重缓脉轻;洪火细数知阴损,肢瘫腹病并不轻。
<br>
<br>  2.常见毒蛇咬伤的诊断要点中医在临床实践中根据临床表现,把蛇伤分为三类:即风毒类、火毒类、风火毒类。
<br>
<br>  (1;风毒类(神经毒):银环蛇、金环蛇、海蛇等。风者,善行数变。形容此类毒蛇咬伤后,变化多。《内经,病机十九条》"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属肝,肝主筋开窍于目,故神经毒伤人,有头昏、项背强直、眼睑下垂、视物模糊、复视、抽搐等症状,皆是风毒的表现。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眼镜蛇科及海蛇科的神经毒中毒引起呼吸麻痹的原因是蛇毒有箭毒样作用的缘故。
<br>
<br>  (z)火毒类(血循毒):竹叶青、烙铁头,五步蛇,蝰蛇等。被这类毒蛇咬伤,局部红、肿、痛明显,或有发热,伤口出血不止,瘀斑等。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诸热瞀瘛,诸逆冲上,诸躁狂越,诸病肘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又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现代医学认为,血循毒中含有心脏毒、细胞毒、溶血毒(有人认为这三者是同一物质)出血毒及抗凝因子等。
<br>
<br>  (3)风火毒类(混合型):即上述两类毒都具备,如眼镜蛇、眼镜王蛇和蝮蛇。
<br>
<br>  (七)蛇伤分类及诊断歌诀 其分类要点和诊断歌诀是:
<br>
<br>  蛇伤分类歌诀:
<br>
<br>  三类蛇伤要分清,辨证注意抓特征,
<br>
<br>  风毒之类疼痛少,麻痹症状常发生。
<br>
<br>  火毒之类肿痛甚,出血现象最分明,
<br>
<br>  两类症状都具备,风火毒类可断定。
<br>
<br>  诊断要点歌诀:
<br>
<br>  风火毒类有金环,此类蛇伤注意观,
<br>
<br>  局部皮肤荔枝样,其它症状似银环。
<br>
<br>  黑白相间是银环,早期无事后期难,
<br>
<br>  伤口并无红肿痛,睑垂气短四肢痪。
<br>
<br>  海蛇尾巴扁又细,生活都在海水中,
<br>
<br>  一旦受伤肌肉痛,小便颜色似茶浓。
<br>
<br>  火毒类(血循毒)毒蛇咬伤歌诀:
<br>
<br>  火毒之类烙铁头,棕斑(或)茶花三角头。
<br>
<br>  伤口.紫黑痛似烧,全身不适血也流。
<br>
<br>  竹叶青蛇一身青,扁头焦尾红眼睛,
<br>
<br>  局部红肿痛明显,全身症状相对轻。
<br>
<br>  五步蛇叫尖吻蝮,头大颈细翘咀巴,
<br>
<br>  身上方斑旁三角,全身出血考虑它。
<br>
<br>  蝰蛇特点吻圆宽,身有三行金钱斑,血尿休克出现早,全身出血止血难。
<br>
<br>  风火毒类(混合毒)毒蛇咬伤歌诀:
<br>
<br>  眼镜蛇伤肿痛重,恶心呕吐视朦胧,
<br>
<br>  水泡血泡常出现,伤口麻黑并小瞳。
<br>
<br>  眼镜王蛇最凶险,体粗身长颈膨大。
<br>
<br>  伤后急危少溃烂,延误治疗易死亡。
<br>
<br>  蝮蛇体粗尾较短,身上披有金钱斑,
<br>
<br>  伤后肿痛兼复视,诊断治疗并不难。
<br>
<br>  3.中医的辨证施治 中医根据毒蛇的类型不同,进行如下的辨证施治:
<br>
<br>  (1)风毒(神经毒)证:宜活血祛风解毒,药用川芎、当归、红花、白芷、细辛、吴茱萸、威灵仙、桂枝、七星剑、两面针、了刁竹等。
<br>
<br>  (2)火毒(血循毒)证: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黄芩、黄连、银花、大黄、穿心莲、田基黄、半边莲、白花蛇舌草、生地、丹皮等。
<br>
<br>  (3)风火毒(混合毒)证:治宜活血祛风、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药用七叶一枝花、两面针、半边莲、一枝黄花、土细辛、穿心莲、了刁竹等。
<br>
<br>  二、毒蛇咬伤的分型
<br>
<br>  毒蛇咬伤的分型是根据临床症状的轻重程度和全身中毒情况来区分的。关于蛇伤病情的分型,目前学者尚有一些争论。现将1987年11月21日于广西梧州市召开的《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蛇伤急救学组委会及全国蛇伤学术交流会初步制定的分型标准(表6-4),供参考。
<br>
<br>
<br>毒蛇咬伤中毒的临床表现
<br>  
<br>
<br>  毒蛇咬伤的各种中毒症状,常因毒蛇种类和蛇毒注入量多少,以及被咬者的年龄、体质的不同,它的表现特点也不尽相同。
<br>
<br>  一、毒蛇咬伤的中毒特点
<br>
<br>  (一)神经毒类 金环蛇、银环蛇和海蛇属于这一类。它们的毒液中主要含神经毒,它主要是损害神经系统。被咬伤后的中毒特点:局部不红、不肿、不痛、不出血,即使有这些表现也非常轻微。全身症状因其潜伏期较长,一般经1-6小时才出现。以舌咽神经受损症状出现最早。
<br>
<br>  (二)血循毒类 五步蛇、蝰蛇、烙铁头和竹叶青属于这一类。它们的毒液中主要含血循毒素。被咬伤后的中毒特点:潜伏期短,一般数分钟后出现症状,且来势凶猛,发展迅速,危险期长。局部和全身症状都很明显。
<br>
<br>  (三)混合毒类 眼镜蛇、眼镜王蛇属于这一类,它们的毒液中既含有神经毒素又含有血循毒素。被咬伤中毒后,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局部和全身症状都很明显。
<br>
<br>  二、常见的毒蛇咬伤中毒症状
<br>
<br>  (一)银环蛇 银环蛇的毒性为神经毒,中医称风毒。其毒力很强,被伤者多见于夜间。
<br>
<br>  1.局部表现 被咬伤处常见有两个针尖大牙痕,伤口一般不出血。经10分钟左右,伤口有如蚊虫咬样微痛、微痒、麻木,并向近心端逐渐蔓延。局部皮肤不红不肿。咬伤后早期全身中毒症状未出现前,被咬者和一些医务人员常不注意,容易误认为是无毒蛇咬伤,或其它毒虫咬伤。因此,常贻误病人的救治时机,往往造成严重的恶果,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br>
<br>  2.全身表现 一般在咬伤后1-4小时出现。常有头晕、眼花、头痛、胸闷、气紧、腹痛、咽喉不适,全身肌肉疼痛,触动时疼痛加剧,四肢乏力,舌活动不灵,张口困难等。如延误了处理时间,多数患者的病势迅速恶化,出现喉痛、吞咽困难、牙关紧闭、懒言、视物模糊、眼睑下垂、流涎、肌肉松弛,但神志仍清楚。严重者则有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失声、呼吸变慢变浅,皮肤、口唇发绀,全身瘫痪,不断出现抽搐或肌肉跳动。垂危时,患者处于昏迷状态,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呼吸突然停止而死亡。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对银环蛇咬伤中毒引起的呼吸衰竭,多数病人经抢救而获治愈。病人治愈后,数天内仍有视物模糊、眼球固定、眼睑下垂、局部肌肉跳动等表现。这种毒蛇咬伤中毒一般不留有后遗症。
<br>
<br>  (二)金环蛇 金环蛇的毒性为神经毒,中医称风毒。中毒症状与银环蛇咬伤中毒相仿,被咬伤者也多见于夜间,但发病较慢,潜伏期和病程都较长。
<br>
<br>  1.局部表现 被咬伤处常见有两个牙痕,局部伤口不流血或有少许流血,局部不痛或轻微疼痛,伤口周围皮肤有轻微红肿。被咬后20分钟左右,局部皮肤常可见到有局限性鸡皮样疙瘩,附近淋巴结常有肿大、压痛。
<br>
<br>  2.全身表现 一般全身中毒症状的出现较银环蛇咬伤慢一些。主要中毒表现是全身不适,喉头疼痛,吞咽困难,胸闷,骨骼、关节呈阵发性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病情进一步恶化时可出现牙关紧闭,失声,全身肌肉瘫痪。如治疗不及时,则出现呼吸困难,最后因呼吸麻痹、循环衰竭而死亡。但被这种毒蛇咬伤的患者,死亡时间要比银环蛇咬伤晚得多。
<br>
<br>  (三)眼镜蛇 眼镜蛇的毒性为混合毒。中医称为风火毒。被咬伤者多见于白天。
<br>
<br>  1.局部表现 被咬伤后伤口即感疼痛,且逐渐加剧,范围迅速扩大。局部皮肤常见有两个牙痕,牙距1.1-1.9厘米。伤口流血不多,很快闭合变黑,伤口中心有麻木感,周围皮肤迅速红肿并向近心端蔓延。咬伤经过6-12小时后,可扩展到整个肢体,甚至驱干。局部常有水泡(1-2天后变成黑色水泡)或血泡,组织坏死,常伴有附近淋巴结或淋巴管炎。如不及时治疗,局部易造成慢性溃疡,经久不愈,影响肢体功能。
<br>
<br>  2.全身表现 一般在2-6小时出现全身症状。病人感觉困倦、胸闷胀、心悸、恶心、呕吐、腹痛、全身不适、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40℃,肌肉无力、走路不稳、懒言、发音不清楚,舌头活动不灵活,咽肿喉痛,吞咽困难。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可出现牙关紧闭,呼吸困难,瞳孔缩小,口吐白沫,血压先高后低,最后发生休克,以致昏迷,终因循环衰竭和呼吸麻痹而死亡。死亡前往往有抽搐现象。死亡多发生于伤后48小时内,如能渡过这一危险期,绝大多数患者都能转危为安,症状逐渐好转而痊愈。但有少数患者经治愈后,仍因局部溃疡经久不愈,或局部组织坏死而致伤肢肌肉、肌腱挛缩而畸形,以致影响肢体活动功能障碍,造成终身残废。
<br>
<br>  (四)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的毒性为混合毒,中医称为风火毒。被咬伤者多见于白天,伤后死亡率很高。其中毒表现与眼镜蛇咬伤中毒表现相似。由于眼镜王蛇体大凶猛,会主动袭击人,且咬人时死咬不放,每次伤人时放出的毒液远较眼镜蛇为多,所以被咬伤的病人中毒也较重。临床表现为死亡率高,中毒症状发展非常迅速,一般多在伤后l一3小时内死亡。文献报道曾有在伤后3分钟内致死者。
<br>
<br>  1.局部表现 一般可看到两个较大而深的毒牙痕,牙痕间距较宽,常不小于1.9厘米。其中毒症状首先是伤口处有疼痛感,但一般没有水泡、血泡、组织坏死及淋巴管炎等。被这种毒蛇咬伤后,局部症状一般不明显,因其全身中毒症状发展非常快且严重,当局部症状尚未出现以前,全身中毒症状就足以能威胁病人的生命。
<br>
<br>  2.全身表现 一般在咬伤后10-20分钟内病人即感觉有头昏,头痛,全身乏力,思睡,继而出现流涎,言语障碍,吞咽困难,视物模糊,血压突然下降,手足冰冷,全身出冷汗,紫绀,昏迷,抽搐,以至休克等。最终因急性循环衰竭和呼吸麻痹而死亡。
<br>
<br>  (五)蝮蛇 蝮蛇的毒性为混合毒,中医称为风火二毒。
<br>
<br>  1.局部表现 一般有牙痕2个,深而清晰,伤口有刺痛及麻木感,在伤后半小时左右加重,局部压痛明显,患肢稍活动则疼痛加剧。伤口周围有明显的肿胀,并向整个伤肢蔓延,一般在2-4天达到最高峰。少数严重者可蔓延至同侧的胸腹部,附近淋巴结有肿痛现象。伤口出血不多,常有少量黄色粘液渗出。伤口附近皮肤可出现程度不同的瘀斑,牙痕周围有时可见水泡、血泡。少数病人亦可有局部组织坏死现象。
<br>
<br>  2.全身表现 常于伤后1-6小时出现全身反应。眼睑下垂、视物模糊、复视(一个东西看起来变成两个)是早期中毒的特征之一。较重者可出现吞咽困难,颈项强直,张口困难,胸闷,全身肌肉酸痛,患肢活动障碍,皮肤上出现紫癜(尤以妇女、儿童较为多见),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压下降、心律紊乱,尿少或无尿,尿常常出现酱油样颜色。假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因休克、呼吸麻痹、急性肾功能衰竭而致死。
<br>
<br>  (六)五步蛇 五步蛇的毒性为血循毒,中医称火毒。其性较凶,咬人较狠,一般被咬后中毒也较重。被咬伤者白天和晚上都有发生。
<br>
<br>  1.局部表现 局部可见到两个较大的牙痕,牙距较宽,常在1.5-3.5厘米。伤口出血较多,经常出现流血不止。在被咬伤后数分钟内,即感伤口处有剧烈灼痛,并持续不止,难以忍受,但极少出现麻木。局部肿胀严重是这种毒蛇咬伤的特征之一,被咬伤后数分钟内即出现,并逐渐加重而向外扩展,严重者可扩展到躯干部。伤口附近常有较多较大的水泡、血泡形成,局部组织坏死,溃烂也较严重。附近常伴有淋巴结肿痛。
<br>
<br>  2.全身表现 全身中毒症状很快出现。而且来势凶猛,常有全身不适、畏寒、发热、心悸胸闷、气紧、视物模糊,严重者可出现烦躁不安、谵语、呼吸困难,由于全身产生广泛性皮下、五官、内脏等出血,可出现从伤肢直至全身散在性皮下出血性紫癜,牙龈、鼻、眼结膜出血、咯血、呕吐、大小便出血等。最后出现血压下降、心律紊乱、尿少、无尿、口唇发绀、手足冰冷、以致休克。病情继续发展,患者神志不清直至昏迷。严重者多因急性循环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br>
<br>  本类蛇伤经抢救治愈后,部分病人可有伤肢肌肉萎缩、挛缩、骨质坏死等后遗症。
<br>
<br>  (七)蝰蛇 蝰蛇的毒性为血循毒,中医称为火毒。被咬伤后发病急,来势猛,症状严重,毒性作用持久,病情较长。白天或晚上都有被咬伤者。
<br>
<br>  1.局部表现 一般有两个毒牙痕,牙痕距离为1-1.6厘米。被咬伤口感到疼痛,并逐渐加剧,伤口常流血不止,局部有红肿、发热,并向近心蔓延,严重者可肿至躯干,附近淋巴结常有肿大、压痛。
<br>
<br>  2.全身表现 被咬伤后很快出现全身不适、畏寒、发热、胸闷、心悸、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全身皮肤和肌肉感觉疼痛,触动时更加剧烈,常伴有口腔、牙龈、鼻、眼结膜下出血和血尿。血尿是本类毒蛇咬伤中毒的早期特征之一。如病情发展加重,可出现咯血、呕血、尿呈酱油色、便血、皮肤广泛性出血等全身出血性症状。心脏因有散在性出血而常常造成心脏机能紊乱,出现心律失常、传导阻滞。此外,因有明显的溶血,所以患者常出现贫血、巩膜和皮肤黄染等现象。病者因失血或失水过多,可见表情淡漠、面色苍白、口烦渴、尿常规检查发现有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尿蛋白(+)-(++++),并有管型出现。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少尿或无尿,更严重者可出现烦躁不安,四肢冰冷,血压下降至休克。最终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循环衰竭而死亡。
<br>
<br>  如能及时治疗抢救,大多数能转危为安,但恢复一般较慢。此外,必须指出,如妊娠期或月经期妇女被咬伤者,常会引起早产或流产,子宫大出血,而且这种大出血很难止住,常造成严重恶果。因此对妊娠妇女被咬伤者,更应倍加重视,并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给予救治。
<br>
<br>  (八)竹叶青 竹叶青的毒性为血循毒,中医称为火毒。被咬伤者白天和晚上都可发生。
<br>
<br>  1.局部表现 咬伤后,常见两个针尖样牙痕,牙痕距0.5-1.2厘米。伤处灼痛,常难以忍受。患部肿胀显著,并迅速向近心端蔓延,常出现水泡,严重者患肢皮下可见出血斑。
<br>
<br>  2.全身表现 一般不甚严重,部分患者可有头痛、头昏、眼花、嗜睡、粘膜下出血、呕吐、便血等。严重者可有言语不清,疼痛厉害可致休克。一般竹叶青蛇排毒量较少,毒性也较弱,患者死亡率较低,愈后较好。如果咬伤头部、颈部,因肿胀严重压迫气管,可造成呼吸困难或窒息而危及生命,故仍不可麻痹大意。
<br>
<br>  (九)烙铁头 烙铁头的毒性作用与竹叶青相似,但较强。
<br>
<br>  1.局部表现 可见有两个毒牙痕,局部表现与竹叶青咬伤表现相似。伤肢疼痛似灼烧,极难忍受,伤口周围红肿,有时可见水泡、血泡或瘀痕斑,常伴附近淋巴结肿痛。
<br>
<br>  2.全身表现 同竹叶青咬伤基本相似,但较为严重,常有头昏、头痛、眼花、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嗜睡、巩膜或皮肤黄染,严重者可出现五官出血、呕吐、大小便出血、意识朦胧、血压下降、四肢冰冷、休克以至昏迷等,也有因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急性循环衰竭而致死的可能。
<br>
<br>  (十)海蛇 海蛇的毒性为神经毒。各种海蛇咬伤的表现基本相似,发病、发展和恢复等较慢。
<br>
<br>  1.局部表现 除被咬伤时有瞬间刺痛外,伤口只有麻木感,伤口周围无急性炎症反应,不红不肿,不痛不痒,因此常使患者麻痹大意,以致延误诊治时机而死亡。
<br>
<br>  2.全身表现 常于被咬伤后3-5小时才出现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海蛇蛇毒的毒性主要是对横纹肌的损害。引起横纹肌纤维坏死,并释放出大量的肌红蛋白和钾盐,临床表现为全身肌肉松弛性瘫痪,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眼睑下垂,视物模糊,口不能张,面无表情(面肌瘫痪L吞咽、语言、咳嗽等动作感困难,呼吸慢而浅。在横纹肌瘫痪前有短暂的肌张力增加,腱反射亢进,肢体强直。病人有全身筋骨酸痛和动作感到困难。由于呼吸受到抑制,病人感觉胸前区有压迫感,严重缺氧时血压暂时上升。由于横纹肌纤维遭受破坏,放出大量肌红蛋白和钾离子,前者经肾排泄,尿呈深褐色,严重者可引起肾小管堵塞及急性肾功能衰竭。后者抑制心脏,严重者可引起高钾性心力衰竭。此外,还可能有耳下腺肿大、流涎、出汗等症状。死亡者多在伤后第2-3天。死亡原因可能是呼吸麻痹、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心力衰竭。如能渡过危险期而愈的患者,其肌肉张力恢复也很缓慢,约经数月才能完全恢复正常。肾功能损害有时难以完全恢复。
<br>
<br>  上述几种毒蛇咬伤人后中毒症状鉴别的要点如(表6-1)。
<br><br><br>?q?洇洇洙r  
<br>{/-[blue]●●[/blue]-}
<br> -( (oo) )-
<br> ?? ?? ??     
<br>找到路了,大家上来吧!
<br>

298

主题

2795

帖子

2795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2795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3-7-29 10:32:53 | 只看该作者

蛇伤的预防

蛇伤的预防
<br>  
<br>
<br>  在农业生产或在养蛇过程中,一不小心,往往有被毒蛇咬伤的危险,轻则发生中毒,影响身体健康,重则可导致死亡或残废,因此对付毒蛇必须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只要我们掌握了毒蛇的特性和了解它的弱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就能做到有备无患。预防毒蛇咬伤应做到下列几点:
<br>
<br>  (一)掌握蛇的活动规律 各种毒蛇都有各自的活动规律。例如金环蛇、银环蛇白天很少活动,但晚上很活跃;五步蛇、竹叶青等,白天、晚上都有活动;金环蛇和五步蛇,夜间有扑火习性。又如在山区活动的毒蛇有五步蛇、烙铁头、眼镜王蛇;生活在平原、丘陵地区的毒蛇有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蝮蛇和蝰蛇等;眼镜蛇活动的范围更广,无论山区、丘陵或平原到处都有它的足迹;而竹叶青和烙铁头还有攀树缠藤的特性,所以入丛林时必须戴草帽,穿鞋袜,以防遭蛇咬;生活在鱼塘、小溪旁的蛇,俗称水蛇,虽然大多是无毒的,但也有后沟牙类的毒蛇,如中国水蛇、沿色水蛇,以及终身生活于海水中的海蛇等,均属有毒蛇,所以在水沟旁劳动或渔汛期下海捕鱼时,必须倍加小心。此外在农村中的灌木丛、鼠洞、坟墓、石堆或小丘陵地附近,都是毒蛇出没的地方,人们在野外劳动或夜间走路时,必须提高警惕,一定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或者带上防护工具,才不致被毒蛇咬伤。
<br>
<br>  (二)做好个人防护 许多毒蛇的颜色与周围环境的景物颜色很相似,不容易被人发现,所以在外出劳动,特别在进入深山草丛时,最好带上一根木棍开路,可以"打草惊蛇",会把蛇吓跑;另一方面,人被毒蛇咬伤,多为四肢的露出部位,如腕、踝关节、足背部及小腿等处,所以在蛇类较多的地方干活,最好不要赤脚走路,应该穿上高腰球鞋、胶鞋,长裤子,必要时绷紧裤脚;晚上外出须戴上照明工具;进入丛林时,还要头戴斗笠或草帽,这些对预防毒蛇咬伤有一定作用。此外,捕蛇和购蛇的专业人员,不仅要掌握捕蛇方法和急救措施,同时还要做好个人防护,不要赤手空拳捕蛇,更不能麻痹大意,以防万一。
<br>
<br>  在夜间用明火照明走路时,如遇到毒蛇见火光追来,切勿惊慌失措,必须沉着镇静,迅速将火把扔掉,火熄灭后,毒蛇就不会再追来,可自行溜走。如果在野外遇到毒蛇追人,千万不要沿直线逃跑,可采取"之"字形路线跑开,或向光滑的地面跑去,也可以站在原地不动,面向着毒蛇,注视它的来势,向左右躲避;如果现场有木棍或竹片,顺手拣起向毒蛇头部猛击,这样方能避免毒蛇伤害。
<br>
<br>  (三)普及蛇伤防治知识 在毒蛇较多的地区,一定要积极宣传,向群众广泛普及蛇伤急救及蛇伤防治知识,不断提高对蛇伤早期自救和互救能力,挖掘民间防治蛇伤的经验,做到有备无患。有条件的地区,最好能编写一些科普资料,采用墙报、黑板报、广播或幻灯等形式,使广大群众能识别当地常见毒蛇的种类,了解其习性,懂得蛇伤急救和预防措施,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以降低蛇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br>
<br>  (四)搞好环境卫生 因为许多毒蛇喜欢在乱石堆、荒山草丛及低洼积水的环境中生活;另外,脏污的环境,又是老鼠出没的地方,所以必须注意环境卫生,平整好土地,随时清理垃圾、草堆、乱石和一切洞穴,开拓荒地,铲平坟堆,以减少蛇类及老鼠的藏身之处。
<br>
<br>  (五)药物驱蛇 我国民间流传着利用雄黄、硫磺、了刁竹等中草药驱蛇的经验。由于这些中草药有浓郁的芬芳气味,所以外出旅行或到野外活动时,身上带着这些药品,既可除病,又能防止毒蛇咬伤,一举两得。
<br>
<br><br><br>?q?洇洇洙r  
<br>{/-[blue]●●[/blue]-}
<br> -( (oo) )-
<br> ?? ?? ??     
<br>找到路了,大家上来吧!
<br>

298

主题

2795

帖子

2795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2795
5#
 楼主| 发表于 2003-7-29 10:33:51 | 只看该作者

蛇伤的急救

蛇伤的急救
<br> 
<br>
<br>  急救是治疗蛇伤的重要关键之一。被毒蛇咬伤后,能否得到及时、合理、有效的处理,与愈后的关系很大。虽然长期以来我国民间蛇医对蛇伤伤口大多数也采用挑开、挤压排毒,或用中草药外敷伤口周围等方法进行处理。但由于对蛇毒的理化性质、蛇毒的吸收途径等不够了解,因此,常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使病情加重或造成肢体残废。1972年以来,全国蛇伤工作者对蛇伤的局部紧急处理有了一致的看法,认为应按下面介绍的方法步骤进行处理:
<br>
<br>  (一)局部紧急处理 局部紧急处理的目的是阻止蛇毒的吸收和排除毒液,这是阻止蛇毒中毒的重要环节。
<br>
<br>  1.结扎 被毒蛇咬伤后,应立即停止伤肢的活动,将伤肢置于最低位置,及时(争取在 2-3分钟内)用橡皮带或草绳、布条、藤类等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约10厘米或距离伤口上一个关节的相应部位进行结扎。结扎的程度要求仅能阻断淋巴、静脉血的回流,又不妨碍动脉血的供应。结扎后每30分钟松解1次,每次松2-3分钟,以免影响血液循环造成组织坏死。一般在服用有效蛇药3小时后,或注射结晶胰蛋白酶或抗蛇毒血清后,即可将结扎解除。如被咬伤时间超过12小时者,也可以不结扎(图6-2)。
<br>
<br>  2.冲洗 结扎后可用自来水、河水、井水、肥皂水,最好能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冲洗伤口周围的皮肤。目的是将粘附在伤口周围的毒液破坏及冲洗掉,从而达到减轻蛇毒中毒的目的。
<br>
<br>  3.切开、冲洗、挤压排毒局部用2%碘酊及7596酒精消毒后,注意将可能断留在伤口内的毒牙清除,然后利用利器(如小刀等)沿牙痕作"一"字形纵切口,长约1-1.5厘米,其深度以达到皮肤下为止。亦可配合用拔火罐等负压方法吸毒,再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5%依地酸钠、双氧水等,边冲洗边从伤肢的近心端向伤口方向及周围反复轻柔挤压,促使毒液从伤口排出体外。冲洗及挤压排毒须持续20-30分钟,冲洗后,盖上消毒敷料,并将伤肢继续置于低位。但如遇五步蛇、蝰蛇咬伤或咬伤后继续流血者一般不宜切开伤口,以防止出血不止。
<br>
<br>  4.局部冰敷 在咬伤后24小时内可用冰块、冷泉水或井水泡浸伤肢,从而可减慢蛇毒的吸收。
<br>
<br>  (二)局部应用破坏蛇毒制剂 主要应用如下药物及方法:
<br>
<br>  1.局部注射结晶胰蛋白酶 用注射结晶胰蛋白酶2000-4000单位,加0.25%一0.5%普鲁卡因10-60毫升,作伤口局部浸润注射,还可在伤口上方或肿胀上做环状封闭,必要时可以重复注射。
<br>
<br>  注射结晶胰蛋白酶是一种强而有力的蛋白水解酶。它能迅速破坏蛇毒的主要毒性成分毒性蛋白质,而使蛇毒失去毒性。早期用来治疗各种毒蛇咬伤,可获得较高的疗效。
<br>
<br>  本疗法经广西、云南、广东、湖南等省区临床治疗被12种毒蛇咬伤患者1167例,治愈率达99.8%以上。胰蛋白酶治疗蛇伤,具有高效、速效、广泛、价廉、副作用小等优点,优于国内其它治疗方法,本疗法1984年曾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br>
<br>  2.局部注射高锰酸钾液 被毒蛇咬伤后,先用0.25%一0.5%普鲁卡因20-40毫升作局部封闭,然后用0.5%高锰酸钾液5-10毫升作伤口局部注射。当蛇毒遇到高锰酸钾时,即发生氧化作用而被破坏。
<br>
<br>  早期用来治疗各种毒蛇咬伤,可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必须指出,高锰酸钾对组织有强烈的损害作用,注射后可引起剧烈疼痛,不宜多用。同时要注意高锰酸钾不能与普鲁卡因混合使用,因混合后高锰酸钾已起了反应,如再用注射,它就失去了破坏蛇毒的作用了。
<br>
<br>  3.烧灼伤口破坏蛇毒 被毒蛇咬伤后,先将伤口切开,反复冲洗后,即每次用火柴6-8枚,放于伤口处,反复烧灼2-3次。当蛇毒遇到高热,即发生凝固而遭到破坏,使其失去毒性作用。在野外被毒蛇咬伤或急救条件较困难的情况下,也可单独用火烧伤口进行急救。
<br>
<br>  4.直流电震治疗蛇咬伤 本疗法是美国伊利诺斯首创治疗蛇咬伤的一种特殊方法,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这种方法用来治疗蝎子蜇伤也有一定疗效。
<br>
<br>  本疗法是用20-25KV&lt;1mA的直流电通过一个绝缘探头电击蛇咬伤局部l一2秒,最接近受伤局部的肢体作为电流接地。
<br>
<br>  (三)蛇咬伤急救盒 该药盒专门为蛇伤急救用,现已正式由广西中医骨伤科学院附属中草药厂生产。
<br>
<br>  该急救盒中备有消毒的注射器、注射针头、胰蛋白酶、2%普鲁卡因、蛇伤药、扩创伤口用的刀片和止血带等。使用时如果能按照使用说明书去处理,就能使蛇伤化险为夷,不会出现中毒症状及危重症状。经过大量调查资料统计证明,该药盒具有携带方便,方法简单,行之有效,经济便宜等优点。希望从事野外作业的工人、农民和野战军战士常备此急救盒,可做到有备无患。
<br>
<br>
<br>蛇伤的治疗
<br>
<br>  被毒蛇咬伤后,必须迅速采取急救措施。与此同时,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恐惧心理,保持安静。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血压、脉搏、呼吸、尿量以及局部伤口情况,对于怀疑有被毒蛇咬伤尚未出现局部或全身症状的患者,需密切观察24小时。现将毒蛇咬伤的治疗措施分述如下:
<br>
<br>  (一)抗蛇毒血清的应用 抗蛇毒血清具有中和蛇毒的作用,疗效较为肯定,应用愈早,疗效愈好。目前国内生产的抗蛇毒血清有精制抗银环蛇毒血清、精制抗眼镜蛇毒血清、精制抗五步蛇毒血清、精制抗蝮蛇毒血清。另外抗蝰蛇血清、抗金环蛇毒血清目前正在临床上试用,尚未正式生产。
<br>
<br>  1.血清的分型 抗蛇毒血清分为单价和多价两种类型。单价抗蛇毒血清只能中和同种毒蛇的蛇毒,对其它蛇毒则不起作用,或只有部分中和作用;多价抗蛇毒血清可以治疗多种毒蛇咬伤中毒,一般单价较多价效果好。
<br>
<br>  2.血清的用法 在应用抗蛇毒血清时,为了防止过敏反应,必须先作皮内试验,皮内试验阴性者才可应用。若遇皮内试验为阳性,而必须应用抗蛇毒血清时应按常规脱敏。
<br>
<br>  (1)皮内试验方法:取本品0.1毫升,加1.9毫升生理盐水(即稀释20倍),在前掌侧皮肤内注射0.1毫升,经20-30分钟,注射部位皮丘在2厘米以内,且皮丘周围无红晕及蜘蛛足者为阴性,可直接注射。若阳性可疑者,须预先注射扑尔敏10毫克(儿童剂量根据体重酌减)15分钟后再注射本品,若阳性者应采用脱敏注射法。
<br>
<br>  (2)脱敏注射法:将本制品用生理盐水稀释20倍,分数次作皮下注射,每次观察10-20分钟,第1次注射0.4毫升,如无反应,可酌情增量注射,注射观察3次以上,无异常反应者,即可作静脉、肌内或皮下注射。注射前将本制品在37℃水中加温数分钟,注射速度应慢,开始每分钟不超过1毫升,以后也不宜超过4毫升。注射过程中如有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注射。
<br>
<br>  3.注意事项 主要有如下几点:
<br>
<br>  (1)有血清过敏反应者,立即肌内注射扑尔敏,必要时用地塞米松5毫克加入25%葡萄糖液20毫升中静脉注射或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135毫克或氢化可的松100毫克加入(25%或50%)葡萄糖液40毫升中静脉注射,亦可静脉滴注,休克者仍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抢救。
<br>
<br>  (2)对咬伤者,不论是否是毒蛇咬伤,凡遇有伤口污染较明显或者当地作过扩创手术者,应同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单位。
<br>
<br>  (3)制品保存在25℃以下暗处,如条件可能,保存于2-10℃暗处更好。
<br>
<br>  抗蛇毒血清通常以静脉注射,其作用快,效果好。但也可作肌肉或皮下注射。使用抗蛇毒血清要求早期使用。一次足量其效果更为显著。病情严重者可以重复应用。目前国产的精制抗银环蛇毒血清8000单位(5毫升),地塞米松5毫升加人10%葡萄糖液200毫升快速静脉滴注,精制抗银环蛇毒血清8000单位(5毫升)2支,地塞米松5毫克,10%葡萄糖液100-200毫升静脉滴注,精制抗五步蛇毒血清10000单位(10毫升)、精制抗蝮蛇毒血清800单位(10毫升),可按上面方法稀释进行静脉滴注或推注。另外,目前国内正在试产的抗金环蛇毒血清、精制抗蝰蛇毒血清也可按上法应用。
<br>
<br>  (二)我国目前常用的几种蛇药 主要有如下五种:
<br>
<br>  1.南通蛇药片 南通药厂生产,全国各地药店有售。
<br>
<br>  [主治]蝮蛇及血循毒类蛇咬伤。
<br>
<br>  [用法]第1次20片,先将药片捣碎,用米酒50毫升(不能喝酒的患者,酒量可酌减)加适量开水,调匀内服;以后每次服10片,每6小时1次,服至患者全身中毒症状消失、患肢肿胀消退时,便可停止服药。
<br>
<br>  2.广东蛇药 由广东药厂生产,全国各地药店有售。
<br>
<br>  [主治]银环蛇、眼镜蛇、蝮蛇、竹叶青、烙铁头、金环蛇和海蛇等毒蛇咬伤。有片剂和注射剂两种制剂。
<br>
<br>  [用法]轻、中型病人,第1次服14-20片,以后每小时服7-14片,病情好转后改为1天4次,每次7片。重危病人第1次20片或使用注射剂。每小时肌注2-4毫升。
<br>
<br>  3.广西蛇药片 由荔浦制药厂生产,全国各药店有售。
<br>
<br>  [主治]各种毒蛇咬伤,对眼镜蛇、竹叶青、银环蛇等咬伤疗效更佳。本蛇药具有明显止痛、止血、利尿和兴奋呼吸中枢等功能,无特殊副作用,男女老少和孕妇都可服用。
<br>
<br>  [用法]第1次15片,以后每3-4小时服1次,每次10片,连服3-4天,危重病人可适当增加用量。
<br>
<br>  4.上海蛇药 由上海制药厂生产,全国各药店有售。
<br>
<br>  [主治1蝮蛇、五步蛇、竹叶青咬伤,也可治疗眼镜蛇、银环蛇、蝰蛇等毒蛇咬伤。
<br>
<br>  [用法]第1次服10片,以后每4小时服5片,病情减轻后可改为每6小时服5片,一般疗程为3-5天。对危重病人可酌情增加。
<br>
<br>  5.蛇伤解毒片、蛇伤解毒注射液 全国各药店有售。
<br>
<br>  [主治]华南地区常见的各种毒蛇咬伤。
<br>
<br>  [用法]片剂第1次服20片(12克),以后每次7片,每小时1次。蛇伤解毒注射液,剂量为4毫升。肌注,每天2-3次。
<br>
<br>  6.福建蛇药 由福建制药厂生产,全国各地药店有售。
<br>
<br>  [主治]各种毒蛇咬伤。
<br>
<br>  [用法]第1次为100-200毫克,病情重者可增加至300-400毫克,以后每3-4小时服1次。病情减轻后,每次改为50毫克,每天3-4次,一般疗程为3-5天。
<br>
<br>  [注意事项]①服药后会产生轻度腹痛,肠鸣加强和轻度腹泻,有腹泻时用药量酌减。②用药剂量要根据病情增减,儿童用量也不必按年龄、体重递减。③孕妇服此药必须慎重,以防流产。
<br><br><br>?q?洇洇洙r  
<br>{/-[blue]●●[/blue]-}
<br> -( (oo) )-
<br> ?? ?? ??     
<br>找到路了,大家上来吧!
<br>

298

主题

2795

帖子

2795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2795
6#
 楼主| 发表于 2003-7-29 10:34:35 | 只看该作者

蛇伤常见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处理

蛇伤常见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处理
<br>
<br>
<br>
<br>  一、伤口感染
<br>
<br>  毒蛇咬伤后,由于急救时多在野外,处理比较仓卒,加上蛇毒的毒液中含有不洁成分等因素,所以伤口常常易并发感染。当化脓性细菌侵入伤口时,感染病灶可扩散到皮下、筋膜下等疏松组织内,形成急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这时在伤口周围会出现红肿、疼痛,甚至出现全身不适、高热、寒战等症状,必须给予及时处理。处理方法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
<br>
<br>  (一)局部处理 蛇伤的伤肢局部可进行冷敷或使用50%硫酸镁湿敷,如炎症严重、感染不能控制时,可改用196雷佛奴尔溶液或黄连浓煎液湿敷,亦可采用消炎解毒汤湿敷,每天换药2-3次。金黄散或玉露散调敷也很有效。如深筋膜或深层组织有坏死现象,应切开引流。
<br>
<br>  1.消炎解毒汤生大黄、夏枯草、野菊花、徐长卿、明矾各15克,加水煎汤,过滤后用纱布持续湿敷患处。
<br>
<br>  2.金黄散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各150克,南星、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各60克,天花粉500克,共研成细末,调匀后敷思处。
<br>
<br>  3.玉露散芙蓉叶、花适量,研成细末,均匀外敷患处。
<br>
<br>  (二)全身治疗 除增加营养、进行对症疗法以外,可以给予青霉素、链霉素及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控制感染,或用清热解毒中草药内服。临证辨治时可参照本书第五章《中医辨证施治》之节。
<br>
<br>  二、组织坏死
<br>
<br>  眼镜蛇咬伤人后,局部深层组织常有溶解坏死现象,如发现有波动感,应及时切开引流。切开前应先作诊断性穿刺,探查是否有稀薄的朱砂色样液体。切开后立即用0.9%生理盐水纱布条或1%雷佛奴尔纱布条填入伤口,以利引流,这样也便于坏死组织排出。
<br>
<br>  五步蛇、蝰蛇咬伤病人的肢体,因出血严重,一般不宜切开,以免增加出血。如果肿胀严重,局部淋巴液、血液回流障碍,常易引起组织缺氧坏死。如坏死只限于皮肤组织,可逐步将坏死组织形成的痂皮剪除,肉芽创面用生理盐水或"九二○(亦叫霉素)药液(1:2500)湿敷。如又有继发感染,除全身应用抗菌素外,局部可用抗菌素液或中草药液湿敷,等坏死组织完全溶解,并长出鲜红的肉芽组织后,再行植皮术。植皮方法:面积较小的可采用点状植皮术;面积较大的可采用"邮票式"植皮术。植皮既可能促进伤口愈合,又可减少瘢痕挛缩。假若是关节部位,应采取中厚皮瓣植皮术,这样可避免关节功能挛缩,能保全伤肢功能,不会留下后遗症。清除坏死组织的具体方法如下:
<br>
<br>  (1)采取适当体位,最好是卧位。
<br>
<br>  (2)常规进行皮肤消毒。
<br>
<br>  (3)一般在手术前先用局部浸润麻醉,也可作神经干阻滞麻醉。
<br>
<br>  (4)切除坏死组织的范围大小和深度,视局部情况决定,如坏死过深、过大,可分次进行。切口要够大,引流要通畅。手术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损伤血管、神经。
<br>
<br>  (5)手术后用凡士林纱条或生理盐水纱条填塞。
<br>
<br>  (6)伤口安放消毒敷料,外加纱布绷带加压包扎,并注意观察是否有继续出血的现象。
<br>
<br>  三、伤口溃疡
<br>
<br>  毒蛇咬伤并发感染或局部组织溶解、坏死,均会发生溃疡,如处理不当或处理的不及时会久治不愈,形成慢性溃疡。处理除给予广谱抗菌素和大量维生素等疗法外,必须清除伤口腐烂的组织,每天可用1:100新霉素溶液湿敷伤口,或用下列中草药洗敷。
<br>
<br>  1.三花一草煎洗剂:鱼腥草30克、野菊花30克、芙蓉花10克,加水适量煎汤趁温热冲洗伤口,每天1-2次。
<br>
<br>  2.去腐生肌散黄升丹0.6克,冰片1克,轻粉1克,水粉1.6克,青黛1克,炉甘石1.6克,石膏3克,鸡内金2.5克,共研成粉末,撒于创面上,每天1次。
<br>
<br>  3.内服方黄芪15克,当归、太子参、丹参、银花、白芷各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天1剂。
<br>
<br>  四、肢体功能障碍
<br>
<br>  被毒蛇咬伤以后,肢体局部的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液体渗入组织,局部张力增加,循环障碍,容易压迫神经末梢,如不能及时处理,或因肢体结扎时间过长,会使肢体持续肿胀,甚至因缺血坏死,往往影响肢体功能恢复。具体治疗措施是:
<br>
<br>  1.患肢早期活动在全身症状减轻,局部肿胀开始消退的第二天,即可鼓励病人积极活动患肢,或协助病人作被动运动,待病情好转后再下床活动。
<br>
<br>  2.水浴病人出院前后,如患者仍有轻度肿胀或活动欠灵活时,可将患肢置于43℃左右的活血通络的中草药煎剂中浸洗,每天2次,5天为1疗程(活血通络方:川芎15克、桂枝3克,鸡血藤3克,红花10克,淮牛膝12克,伸筋草l2克,蒲公英15克,野菊花12克)。
<br>
<br>  3.干热患肢功能障碍时间较长,应使用辐射热、红外线和短波治疗等方法。有利于对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和组织软化。
<br>
<br>  4.按摩、针灸按摩、针灸或用电针刺激疗法,有较好的疗效。
<br>
<br>  5.医疗体育指导病人做自动与被动活动。
<br>
<br>中毒性休克的救治
<br>
<br>  因蛇伤引起的中毒性休克,临床上多见于五步蛇、眼镜蛇和竹叶青等毒蛇咬伤。
<br>
<br>  一、中毒性休克的发生机理
<br>
<br>  休克是一种由于感染、出血、脱水、中毒、心功能不全、过敏、严重创伤等原因引起的综合征。其共同表现为微循环机能障碍,引起组织灌注不良,导致缺氧、酸中毒、血浆成分丢失及器官代谢与组织机能的障碍。休克的发病机理随不同类型的休克而异。因毒蛇咬伤所发生的中毒性休克其机理是:
<br>
<br>  (一)微血管痉挛期 蛇毒进入血液循环后,蛇毒中的凝酶成分、抗凝酶成分和纤溶成分等毒性物质,干扰体内凝血系统的平衡,加上其它毒性物质的综合作用,引起小动脉及微循环中的前毛细血管括约肌强烈收缩,使微循环关闭、动静脉通道与直捷通道的开放,造成"短路"循环,因而使微循环内血流减少,导致缺氧、酸中等;同时由于血管收缩,心脏负担增加,致使心输出量降低。此外,蛇毒素还可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物质外渗,造成有效循环骤减。这些病理变化,可引起血压下降,脸色苍白等一系列症状。
<br>
<br>  (二)微血管扩张期 当病情进一步发展,微血管(主要为前毛细血管括约机)的改变由早期短阵性变为长时间的扩张,使血液停滞并淤积其内。由于血管床的扩张,可以贮积相当于正常血容量的4倍血量,结果大量的血液淤积于内脏血管床内,形成所谓"相对高心输出量型休克"。
<br>
<br>  (三)微血管衰竭期 休克时间过长后,可引起血管麻痹、心脏机能障碍、微血管发生内凝集等。最后可发展为"不可逆转性休克"。微血管内凝集和血栓形成以后,可致血流缓慢、甚至不通,引起组织缺氧和乳酸堆积,导致组织坏死,代谢性酸中毒和动脉血pH值下降;同时由于毛细血管内凝血,大量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元,抗血友病球蛋白、第V、Ⅷ、Ⅳ、Ⅺ、Ⅻ等凝血因子被消耗,而引起全身皮肤、内脏器官组织严重性出血,使休克更为严重,甚至发生致命性出血(图7-1)。
<br>
<br>  二、中毒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br>
<br>  诊断蛇伤所致的中毒性休克,必须具备如下几个条件:
<br>
<br>  (一)病史 查有无被血循毒素毒蛇(如五步蛇、眼镜蛇或竹叶青等)咬伤的病史。
<br>
<br>  (二)临床表现 在伤口周围或全身皮肤出现出血点、淤斑;同时全身表现有烦躁不安,脸色苍白,口唇、四肢末梢轻度紫疳,体温升高或不升,脉搏微弱,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如有内脏出血,还有咯血、尿血、便血等表现。如果病情进一步恶化,发生意识不清,甚至昏迷,血压测不出,脉搏消失,呼吸减弱,心跳微弱,以致死亡。
<br>
<br>  (三)化验室诊断 (1)血小板计数减少到5万/立方毫米以下,(2)纤维蛋白原定量试验少于135毫克%;(3)优球蛋白溶解时间试验:在气温37℃左右的环境下,凝血块溶解时间缩短到120分钟以内(正常值在2小时以上);(4)FDP免疫(Fi)试验:其效价大于1:16(正常值≤l:8)有诊断意义;(5)血浆鱼精蛋白副凝(3p)试验呈阳性反应。
<br>
<br>  三、中毒性休克的抢救与治疗
<br>
<br>  (一)病因治疗 不同的毒蛇咬伤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br>
<br>  1.抗蛇毒血清的应用.抗蛇毒血清是治疗毒蛇咬伤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诊断明确,能在早期应用,往往会使许多病人化险为夷。
<br>
<br>  抗蛇毒血清有单价和多价两种。因为单价抗蛇毒血清只用一种毒蛇的蛇毒,所以这种血清只能中和同种毒蛇的蛇毒,而对于它种毒蛇的蛇毒基本上不发生中和作用,或只有部分中和作用;可是多价抗蛇毒血清即是用几种毒蛇的蛇毒,根据它们的毒性或抗原性强弱,按一定比例混合而制成的,所以可以治疗多种毒蛇咬伤。抗蛇毒血清应用于中毒性休克病人,经静脉缓慢注射后,中毒症状即可得到控制。皮下或肌肉注射,疗效要比静脉注射慢而且效果差。但是如果心、脑、肾实质性脏器已经发生器质性严重损害,则难于奏效。
<br>
<br>  2.中医辨证论治蛇毒中毒的临床表现,根据中医理论,基本上分为三大类:即风证(以神经毒症状为主)、火证(以血液循环毒为主)和风火兼证(以混合毒为主)。治疗原则是:内治、外治兼施,早期着重外治排毒,但由于毒蛇咬伤后蛇毒已有一部分进入组织,所以内治亦不能忽视;中后期因为蛇毒已经进入到身体各部位组织或内脏器官中,因此应以内治为主。内治又应以解毒驱邪为主,并根据风火两证的不同,加以辨证论治(详见中医辨证施治章节)。
<br>
<br>  3.其它药物治疗因为钙离子有对抗蛇毒对心脏的兴奋作用,能保护心肌细胞膜不受蛇毒的损害,使心肌不致发生心室纤颤,因此临床上常用10%氯化钙5-10毫升加入50%葡萄糖溶液20毫升中作静脉缓慢注射。又因依地酸钙钠可与蛇毒及其脂酶结合,能消除脂酶的活性,从而降低中毒症状,所以临床上采用依地酸钠钙0.5-1克,稀释于5096葡萄糖20-40毫升中,作静脉推注;亦可加入5一10%葡萄糖溶液中作静脉缓慢滴注。维生素C有对抗蛇毒、维护血管壁的通透性和防治血液内凝集的作用,所以每天用大剂量维生素C(3-5克以上),加入5-10%葡萄糖溶液中滴注,能缓解症状。
<br>
<br>  (二)对症治疗 包括补液、纠正酸中毒、输氧、升压药物的应用等。
<br>
<br>  1.补液中毒性休克病人,由于有效循环量明显减少,血压下降,加上饮食少,汗多,吐泻,常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脱水现象,所以,一般都应该进行补液。补液以5一10%葡萄糖注射液为主,也可酌情给予少量多次输新鲜全血,或输低分子右旋糖酐,有抗凝、防止血小板和血球凝集作用。
<br>
<br>  2.纠正酸中毒休克发生后,由于组织缺氧,无氧代谢增加,使血中pH值、二氧化碳及碳酸氢根的含量降低,乳酸、丙酮酸、磷酸盐及硫酸盐的含量也增高,久而久之,就会发生代谢性酸中毒。而代谢性酸中毒,往往会加重休克,因此必须加以纠正。纠正的方法是:
<br>
<br>  (1)碳酸氢钠溶液:临床上常使用5%碳酸氢钠溶液。补充的方法有两种:①5%碳酸氢钠溶液,按5毫升/公斤体重/次计算,作静脉滴注。这个剂量一般可提高二氧化碳结合力10容积%左右。4-6小时后,可考虑重复使用,②在使用前先测出二氧化碳结合力,然后根据二氧化碳结合力的多少来决定补充量。计算公式是;5%碳酸氢钠(克)用量=(55-测得二氧化碳结合力容积%)×0.026公斤体重。以上求出5%碳酸氢钠量,先输入1/2-2/3,4-6小时后再根据重新测出的二氧化碳结合力,给予酌情补充。
<br>
<br>  (2)乳酸钠溶液:乳酸钠需要有肝脏内代谢后方能产生碳酸氢根。静脉注射后1-2小时碳酸氢根含量最高,故其作用较缓慢,但却非常安全,同时能产生热量(每克可产生3.3卡),它又能与钙剂等配成混合剂。由于该药产生碳酸氢根有赖于肝内代谢,不能进行人为的调节,所以休克伴有肝机能不全者,不宜使用乳酸钠。补充乳酸钠量可按下列公式:克分子乳酸钠溶液(毫升)=(55-已测得的二氧化碳结合力容积%)×0.3×公斤体重。以上求得之量先按1/2-2/3量,稀释成1/6克分子溶液或不稀释,作静脉滴注。4-6小时后,再根据病情考虑给予补充。
<br>
<br>  (3)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HAM).该药不含钠离子,在体内有2毫米渗量的渗透压,当pH值为7.4左右时只有75%离解度。未离解部分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细胞内,能迅速改善细胞内的酸中毒状态。离解部分在产生碳酸氢根的同时,还能处理1个分子的三氧化碳,故有纠正呼吸性酸中毒的作用;同时已离解部分又不被肾曲管重吸收,故有渗透性利尿作用。其补充量按下列方法计算:0.6克分子THAM(毫升)=(55-测得的二氧化碳结合力容积%)×0.3×公斤体重。使用时稀释成0.3克分子溶液或不稀释,作静脉滴注。
<br>
<br>  3.输氧给氧的目的,在于纠正严重休克病人的缺氧状态和保持组织细胞内氧的张力。这对支持重要脏器,如心、肺、脑、肾等功能的恢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br>
<br>  4.血管扩张药物的应用对休克早期(即微血管痉挛期)和后期(微血管衰竭期),可选用血管扩张药物,这类药物既可消除血管痉挛与"短路"循环,能增加组织灌流量与回心血量,同时又能减少小动脉、小静脉的收缩,防止微循环血流淤积,避免血栓形成,所以适当使用一些血管扩张药物是恰到好处的。常用的血管扩张药物有:
<br>
<br>  ①阿托品:该药能解除微血管及小血管痉挛从而能增加回心血量和提高血压。一般用量可按0.03-0.05毫克/公斤体重/次(成人可按1-2毫克/次),作静脉注射,每5-15分钟1次,直至患者面色潮红、四肢转暖、瞳孔散大、血压升高为止。此后需逐渐延长注射的间隔时间,同时逐渐减少用量;等血压恢复正常,并能维持在4小时以上方可停药。
<br>
<br>  ②"654-2"氢溴酸注射液:系我国首创的一种新型血管扩张药物,具有阿托品的作用。该药副作用少,少数患者仅有口干、视力调节暂时性障碍等,个别病例有烦躁及皮肤荨麻疹等反应。临床上常用剂量:小儿可按0.2-2毫克/公斤体重/次;成人用量为10-20毫克/次,作静脉注射,每10-20分钟给药1次,至血压回升,病情好转后,才逐渐减药或停药。
<br>
<br>  ③异丙基肾上腺素:应用此药有兴奋受体的作用,可增加心肌收缩力,有助于改善心脏输出量;同时可扩张小血管,改善微循环"短路"现象,既能增加回心血量,又能增加肾血流量,所以该药对毒蛇咬伤中毒性休克者尤为适用。常用剂量为0.1-0.2毫克/小时,或将1毫克溶于5-10%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作静脉滴注,以每分钟30-40滴补给。但若休克病人心率在120次/分以上,以不使用此药为妥;若伴有室上性心律失常者也不宜使用,以免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
<br>
<br>  ④3-羟酪胺:近年来,国内外有文献报导,该药对不同的器官有选择性扩张和收缩作用。临床实践证明,对严重性毒蛇咬伤休克病人,经采用综合性抗休克措施,包括应用重酒石酸间羟胺、重酒石酸去甲基肾上腺素等升压药物及异丙基肾上腺素等药物疗效不满意时,可改用该药,用药后多数患者均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血压能迅速升到满意的水平,尿量也显著增加。常用剂量为20毫克溶于5%葡萄糖溶液200-300毫升中,作静脉滴注。开始时速度每分钟为20滴左右,以后可根据病情来增减。最大剂量为每分钟70-100滴。在应用该药之前,一定要先补充足够的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后才可使用此药。
<br>
<br>  ⑤苯苄胺(Dibenzyline):又称双苯齐林,是目前最常用于治疗中毒性休克的一种血管扩张药物,疗效甚佳。研究证明,该药能阻滞小动脉的a-肾上腺素受体,从而可防止休克时小血管因儿茶酚胺的作用引起过度的收缩,这样既可避免肠道等器官的缺血和坏死,又可减低休克时肺循环的阻力,防止肺淤血及肺水肿发生,同时又能延长凝血和凝血酶原的时间,从而减轻微血管内凝集现象,使心脏机能获得改善,肾血流量明显增加。常用剂量为0.5-1毫克/公斤体重/次与全血或血浆200-400毫升作静脉滴入,于1小时时内输完。若苯苄胺(同样剂量)能与氢化可的松300-500毫克作联合使用,静脉点滴,疗效更佳。
<br>
<br>  5.升压药物的应用微血管扩张期,主要病理基础是微血管扩张、血流淤积、回心血量锐减,从而降低血压。因此在给予血管扩张药以后,适当应用一些升压药物(即血管收缩药物)是合理的,它可使扩张了的微血管恢复正常张力,从而能减少血流淤积,又能增加静脉回心血量及心输出量,使血压得到提高。
<br>
<br>  目前,常用的升压药物有重酒石酸间羟胺、重酒石酸去甲基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硫酸甲苯丁胺和盐酸甲氧胺等。它们的药理作用、剂量及用法如下:
<br>
<br>  ①重酒石酸间羟胺(阿拉明):该药的作用机理是兴奋血管的a-受体及心脏受体,使血管收缩能中等度增加心肌收缩力,而且作用较慢又较持久,对肾血管的收缩作用较轻。临床上一般用重酒酸间羟胺56.7-189毫克加于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作静脉点滴,速度为20-30滴/分;在紧急情况下,可稀释后直接作静脉缓注9.45一18.9毫克。若应用该药后血压还不能回升到满意水平时,可加用或改用其它升压药物。
<br>
<br>  ②重酒石酸去甲基肾上腺素:该药主要是兴奋a-受体及心脏受体,具有明显的收缩血管作用;同时亦有明显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和增加心肌缺血区及非缺血区氧的含量的作用。此药仅适用于休克微血管扩张早期,不伴有重要器官器质性损害者;对应用其它升压药无效时,亦可使用此药。但对伴有严重肾功能衰竭者不能使用本药。该药应用剂量宜从0.8毫克%(相当于去甲基肾上腺素0.4毫克96)的浓度开始,以后视休克轻重酌情增减,但增加的最大浓度不宜超过10毫克%。作静脉滴注时,每分钟以20滴左右为宜(或每分钟滴20-60微克)。无效时,可加氢化可的松100-200毫克或与阿托品交替使用,每4-6小时1次,共用3次。
<br>
<br>  ③硫酸甲苯丁胺(恢压酶):该药的作用机理主要兴奋心脏"受体,对a-受体兴奋较弱,故有增强心肌收缩能力和轻度扩张血管的作用;同时有使淤积于静脉床内的血容量减少和增加静脉回心血量。开始应用时,可用硫酸甲苯丁胺20--60毫克,作静脉缓注;待血压上升后,可改用300-1200毫克(一般用量为500毫克)加人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以每分钟1毫克的速度,作静脉滴注。若在20-30分钟内,血压还不见上升,可加用或改用其它升压药。但该药不可与肾上腺素混合滴注,以免影响疗效。
<br>
<br>  ④血管紧张素Ⅱ(Hypertesinure):该药的升压效应,主要是直接兴奋动脉平滑肌,使小动脉强烈收缩而产生显著的升压作用。对静脉的作用轻微。在正常作用下;其作用比酒石酸去甲基肾上腺素强4-10倍,比重酒石酸间羟胺强100倍左右。由于该药的作用时间短,在血液和组织内迅速被破坏,故升压作用易于控制;同时可安全应用于周围任何静脉,而无须担心外渗引起的组织坏死;亦不易引起心律失常及停药后反射性引起低血压不良反应。临床使用方法是将该药2.5-5毫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500毫升中作静脉滴注。
<br>
<br>  ⑤盐酸甲氧胺(美速克新命)和新交感酚(新福林):由于该类药物的升压作用,主要是通过外周血管收缩,而不增强心肌收缩力,因此会增加心脏负担;同时长期应用后又可使血容量减少,故目前盐酸甲氧胺多用于纠正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等),而很少应用来治疗休克。一般用量为5-20毫克,作静脉注射;亦可用40-60毫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300-500毫升作静脉滴注。用新交感酚5-10毫克作肌肉注射,或以每15分钟滴入2.5毫克的速度作静脉滴注。
<br>
<br>  6.激素应用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增强抗体抗休克的能力,消除对蛇毒的过敏反应,因此在治疗蛇伤休克时常常使用。临床上一般用氢化可的松300-500毫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也可用地塞米松5-10毫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
<br>
<br>
<br>呼吸衰竭的救治
<br>  
<br>
<br>  被神经类毒蛇咬伤的危重病人,常常发生呼吸衰竭,如果抢救不及时,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导致死亡。因此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br>
<br>  一、呼吸衰竭的机理及诊断
<br>
<br>  神经毒素主要存在于银环蛇、金环蛇及海蛇的蛇毒中。当这些毒蛇的毒素进人人体以后,因为神经毒素具有一种烟碱一胆碱受体阻滞作用。这种.阻滞作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突触后神经的肌肉阻滞作用。它可抑制运动终板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使神经介质不能发挥作用,从而导致肌肉松驰、麻痹;另一种阻滞方式是突触前神经的肌肉阻滞作用。由于某种神经毒素能使运动神经末梢释放的介质(即乙酰胆碱)发生功能性障碍,结果亦会引起呼吸肌麻痹,喉头瘫痪,使痰液潴留气管中,久而久之,就会发生呼吸衰竭。
<br>
<br>  二、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br>
<br>  蛇伤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呼吸困难、换气不良及呼吸停止等。
<br>
<br>  1.呼吸困难正常人的呼吸是有一定的呼吸频率和节律的。当蛇伤患者的呼吸肌受神经毒素毒害后,使胸肌、肋间肌和膈肌等横纹肌相继发生瘫痪,患者出现一系列呼吸困难和换气不良的临床表现:先是呼吸急促、呼吸深大,继之呼吸表浅而缓慢,甚至呈:"抽泣"样呼吸。如果呼吸急促,伴有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常因无力咳出分泌物而阻塞气管,出现所谓"三凹征",即当病人呼气时,锁骨下窝、胸骨上窝和颈窝均明显下陷,这表示有窒息先兆和呼吸肌已呈乏力状态,必须紧急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否则难以拯回生命。
<br>
<br>  2.换气不良由于严重的呼吸紊乱,造成换气不良。病人常出现潮式呼吸、间歇性呼吸或叹气样呼吸。临床表现:口唇及指甲有明显的紫绀,除此之外,还伴有意识模糊.烦躁不安,谵妄乱语,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甚至消失等。随着病程的进一步发展和低血氧症与高碳酸血症的产生和加重,进一步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
<br>
<br>  3.呼吸停止这是呼吸衰竭的必然结果,也是导致蛇伤病人早期死亡的原因之一。必需分秘必争,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全力进行救治。
<br>
<br>  三、呼吸衰竭的处理
<br>
<br>  对蛇伤所致的呼吸衰竭的处理,首先要分辨引起呼吸障碍的原因,然后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急救措施。但主要针对呼吸肌麻痹和窒息这两个急症进行抢救。其处理原则是:
<br>
<br>  (一)维持呼吸道通畅 由于喉头瘫痪,导致痰液潴留,引起呼吸道梗阻,宜设专人护理,及时抽吸清除呼吸道内的痰液,以保证呼吸道畅通无阻;如果由于呼吸肌麻痹所致,应从速作气管插管,或紧急作气管切开术,使空气直接从套管内进出,这不但能改善换气功能,而且可以大大减少呼吸肌的负荷,提高呼吸功率。
<br>
<br>  (二)给氧 给氧的目的在于提高肺泡内氧的分压,从而能提高氧的弥散能力,使低氧血症得到改善。输氧虽然是纠正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在呼吸衰竭尤其是合并有二氧化碳潴留的情况下,由于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已经失去了敏感性,因此单靠一般性输氧往往收效不大。只有采用高浓度(即大于40%)、高流量(大于3升/分)连续的输氧方式才能对恢复患者的生命更为有利。这些输氧方法,必须根据病人的情况灵活应用:
<br>
<br>  1.神志清醒者病人一般情况尚好的,可采用鼻导管给氧法。一般以2-3升/分流量,浓度为30%较为适宜。
<br>
<br>  2.神志不清,缺氧明显者病人一般情况较差的,可采用鼻导管以2-4升/分、30%一40%浓度给氧为好。氧气的浓度及流量应逐渐增加,且应密切观察病情。若患者神志、缺氧及心率等状态均见改善时可连续给予。若缺氧虽获得改善,心率稍下降,但意识状态逐渐恶化或出现呼吸抑制现象时,则系二氧化碳潴留加重的表现,此时可适当减少给氧的流量和浓度,宜静脉给呼吸兴奋剂,并千方百计设法增加患者的通气量。
<br>
<br>  3.病情危重者对昏迷、病情危重或自主呼吸极微弱的患者,应立即给予正压给氧。所谓正压给氧,就是在一般常压下给氧时,再通过气囊或简易呼吸器,于患者吸气之际加压给予。对已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呼吸停止者,最好安装同步呼吸机,以能持续不断地给予氧气补充。
<br>
<br>  在给氧过程中,必须注意下列事项:①鼻导管给氧法虽最简单、有效,但方法一定要正确,导管必须插至鼻咽部(通常以鼻尖至外耳道口长度为合适),且应避免鼻腔分泌物堵塞导管;②经常抽吸咽喉及气管中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③干燥氧,特别是高浓度、大流量氧对呼吸道的刺激性很大,可导致气道干燥,痰液更粘稠使之不易咳出,因此应用水泡式湿化器或湿化瓶加60-70℃热水等办法,保持氧气的湿润;④在人工给氧过程中,适当应用一些呼吸兴奋剂,如山梗菜碱(洛贝林)、尼可刹米(可拉明)、回苏灵、戊四氮等,能兴奋呼吸中枢,促进自主呼吸的恢复。
<br>
<br>  (三)及时纠正酸血症 呼吸衰竭,势必导致二氧化碳潴留,久而久之,会使患者发生呼吸性酸中毒。酸中毒发生后,更易引起支气管痉挛,使酸中毒进一步恶化,如再不纠正酸中毒,可导致肺血管收缩,加重肺动脉高压和心肺功能的衰竭,因此及时纠正酸中毒可以阻止这个互为因果关系的恶性循环的发生。
<br>
<br>  纠正呼吸性酸中毒的首选药物是(1)4-5%碳酸氢钠:常用量为100-200毫升/次,作静脉滴注;(2)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HAM):其作用强而迅速,且能纠正细胞内之酸中毒,同时又无潴留钠的危险,一般用药后30-40分钟内即可纠正。用法是以7.2%THAM20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200毫升中作静脉滴注,在30-60分钟内滴完。
<br>
<br>  (四)预防呼吸道继发感染 被毒蛇咬伤以后,由于蛇毒对重要器官,特别对大脑皮层的毒害,使身体的抗病能力急剧下降,一旦呼吸衰竭,更易感染其它细菌。因此,在此期间适当使用一些抗生素预防感染是完全必要的。使用的方法是:①当患者神志尚清醒,一般情况较好,而且呼吸道感染征象又不明显者,可先选用青霉素80-160万单位/日,分2-3次肌注;或加用链霉素1.0克/日,分2次肌注。②对呼吸道感染较明显,而神志尚清醒者,除选用青霉素和链霉素联合给药外,还可选用氨苄青霉素0.5一1.0克,肌注,每天4次;或用抗菌增效剂(TMP),日服2次,每次2片。③对病情危重伴有明显呼吸道感染者,可首选氯霉素(1-2克/日)或卡那霉素(1-2克/日),稀释于500-1000毫升5-10%葡萄糖溶液中行静脉滴注。由于这两种药对造血器官、肾脏及听神经等有较大的毒性作用,因此在使用期间应密切观察,预防毒性作用的发生。
<br>
<br>  (五)气管切开术的临床意义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蛇伤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措施之一,因为气管切开后有下列几方面的好处:①有利于痰液的清除,从而使呼吸道的阻力大为减轻;②有助于清除气道分泌物,从而能改善通气机能及克服由痰液潴留而突然引起窒息的危险;③由于气管套直接插入气管内,使换气不需通过占正常呼吸道解剖死腔三分之二的空间,因此气管切开可增加潮气量约100毫升。这对于通气机能不足或潮气量已经很低的蛇伤危垂病人来说是十分可贵的。④切开气管后,由于容易清除痰液和减轻气道阻力,可以减少呼吸肌的负担,提高肺泡的呼吸功率。⑤气管切开,便于使用正压给氧、气管给药及雾气吸人等局部治疗。
<br>
<br>  在进行气管切开时必须注意:①术前应充分给氧,以纠正患者的低氧状态,这对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有好处。一般应先予清除痰液及正压呼氧后再进行手术;②手术前必须使用适当的镇静剂或麻醉剂,以防止因手术疼痛而挣扎、躁动使缺氧加重;③应先行气管插管、清除痰液后再作气管切开术。这样才能把"急性手术"变为"慢性手术",使手术更加安全可靠;④气管切开后,用导管吸痰时不可操之过急,以免过度刺激迷走神经而发生心律失常或循环骤停等意外危险。吸痰时使用吸引器负压不宜超过25厘米汞柱,导管在气管内停留的时间不宜超过15秘,退出时应慢慢旋转以免损伤气管粘膜;⑤气管切开后,必须加强护理。气管套外口应用2-4层的无菌湿纱布覆盖,起到过滤空气和湿润吸入气体的作用。吸痰时要注意无菌操作;每次用导管吸痰后应予消毒或更换一条无菌导管;注意保持气道湿润,每次吸痰后要滴人1-2毫升由生理盐水、4%碳酸氢钠溶液或抗菌祛痰合剂配制成的溶液。抗菌祛痰合剂的配伍药物有如下几个处方:
<br>
<br>  1)配方I:青霉素40万单位;链霉素0.5克;异丙基肾上腺素2毫克;a-糜蛋白酶5毫克。
<br>
<br>  2)配方Ⅱ:红霉素100毫克;异丙基肾上腺素2毫克;地塞米松5毫克;20%痰易净3毫克。
<br>
<br>  3)配方Ⅲ:卡那霉素1克;醋酸可的松40毫克;麻黄碱60毫克。
<br>
<br>  4)配方Ⅳ:0.5%夜罗宁0.6毫升;0.2%溴苄环己铵4毫升;青霉素40万单位。
<br>
<br>  配制时,将上述各合剂加水至60毫升。每次用1-2毫升,行"吸入"或"滴入"均可。在选用时应根据病情选择。
<br>
<br>
<br>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救治
<br>  
<br>
<br>  危重蛇伤病人的后期,往往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该症一旦发生,愈后不良,常是造成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提高警惕,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br>
<br>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机理
<br>
<br>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肾实质急性破坏的总称。是继中毒性休克、循环骤停和呼吸衰竭后又一严重并发症。蛇毒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蛇伤以后,由于中毒性休克、循环骤停和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使肾实质细胞也受到损害,特别是肾脏的缺血、缺氧,使大量代谢产物堆积,无法排出体外,更加重肾功能的损害,最后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图7-2)。
<br>
<br>  (一)中毒性休克对肾脏的影响 蛇伤发生后,由于中毒休克可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和输出量减少,所以引起肾缺血、缺氧。肾缺血的机理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
<br>
<br>  1.肾血管收缩在正常情况下,肾血流量约占心输出量的25%,由此可见,肾的血液供应是非常丰富的。但动物实验证明,机体血压的改变,能影响肾血流量的改变。当收缩压降至80毫米汞柱以前,肾血流量已有明显减少,收缩压下降至70毫米汞柱时,脑血流量只减少20%,而肾血流量则减少50%,同时开始停止泌尿。这种肾脏血流量的改变,主要是通过神经反射及化学感受器来调节的。在肾血流量减少的情况下,肾脏为了维持一定量的肾小球滤过率,肾出球动脉发生收缩,以增加肾小球的血流量和压力,而肾出球动脉是肾曲管营养的主要来源,故肾出球动脉收缩后,必然引起肾曲管血液供应减少,最终引起肾缺血、缺氧,甚至发生坏死。
<br>
<br>  2.肾脏血液短路循环肾脏血液循环有两条途径:
<br>
<br>  ①血液流至肾动脉→肾弓形动脉→小叶间动脉→肾人球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丛→肾出球动脉→滋养肾曲小管动脉→小叶间静脉→弓形静脉→肾静脉→回到体循环。
<br>
<br>  ②血液进入肾动脉→肾弓形动脉→小叶间动脉→直血管→小叶间静脉→弓形静脉→肾静脉→回到体循环。
<br>
<br>  在正常情况下,肾脏9096的血液是经过第一条途径循环的,只有10%左右的血液经过第二条途径循环。但当机体遭受蛇毒毒害后,毒素引起肾血管持续痉挛收缩,使肾内循环通道发生改变。约有90%的血液改经第二条途径进行,出现"短路"现象。这样肾皮质缺血就更明显,不但影响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而且也由于肾曲管血液供应的减少而发生损害。如果缺血严重,或缺血持续时间过久,肾脏将发生组织液改变,进而引起肾实质性损害。
<br>
<br>  (二)代谢产物的潴留对肾脏的影响 蛇毒进人身体以后,由于毒素的作用,使血液溶血,肌细胞破坏。大量的代谢产物,如乳酸、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大量堆积,加上尿液明显减少,大量的废物和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越积越多,结果逐渐堆积在肾曲管内,把肾曲管堵塞,加重肾组织的损害,以致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br>
<br>  (三)蛇毒本身对肾脏的影响 由于蛇毒和蛇毒中某些酶的作用,使肾间质及肾组织水肿、坏死,这不仅影响肾内的血液循环,造成肾曲管上皮细胞的损害,而且由于蛇毒中血循毒素的作用,使大量的红血球溶解、横纹肌坏死,这些物质,也能把肾小管的管腔阻塞,使肾小管变窄、水肿、坏死,其结果也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br>
<br>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br>
<br>  被毒蛇咬伤后,如果发生中毒性休克,或出现循环骤停和呼吸衰竭,势必导致尿液质和量的变化,这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先兆,必须提高警惕,及时进行处理。由于蛇毒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大致可分》三期:
<br>
<br>  (一)血容量不足与肾血管痉挛期 此期是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最早阶段。当血容量不足后,肾血管发生下列反应:肾血管痉挛,肾血流量减少,尿量和尿液中钠离子排出减少,而肾小球滤过率则不一定有明显的改变,除只有血液分布上的改变和可能有轻度的酸碱失调外,无其它症状的出现。
<br>
<br>  (二)肾实质损害期 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蛇毒继续毒害肾脏,必将引起肾缺血、缺氧,最终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急性肾曲管坏死,进而发生临床上所谓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尿少或尿闭)期"。此期的临床表现为:
<br>
<br>  1尿少或尿闭这一期的尿量改变甚为突出,24小时尿量往往不足400毫升,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毫升。如果24小时尿量少于100毫升,称为尿闭。
<br>
<br>  2.尿的成分改变不同毒蛇咬伤,尿的成分改变亦有差异,如果蛇毒导致溶血者,尿中会出现血红蛋白尿;而大多数的毒蛇咬伤,把病人的尿液置于显微镜下检查,初期可发现有红细胞,后期发现有白细胞、颗粒管型或蛋白尿等。尿的比重一般高于1.010以上,非蛋白氮明显增高。
<br>
<br>  3.尿中电解质改变尿钠浓度增高,超过60毫当量/升,或至少不低于30毫当量/升,尿素及肌酐浓度降低。
<br>
<br>  4.血生化成分改变血浆尿素氮和非蛋白氮持续上升,血清肌酐浓度大于1毫克96或尿肌酐/血肌酐的比值小于20:1。
<br>
<br>  总之,对于蛇伤所发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尿量与质的改变及生化结果来诊断。但对少尿症应与循环量不足的脱水患者进行鉴别。
<br>
<br>  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处理
<br>
<br>  当蛇伤出现中毒性休克后,应该及早采取保护肾功能的措施,如补充足够的液体、早期应用利尿合剂、甘露醇及低分子右旋醣酐等,同时还需尽快使用抗蛇毒血清等综合防治措施。一旦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必须包括病因治疗、液体控制、利尿、预防感染、纠正酸中毒和透析疗法等几个方面。
<br>
<br>  (一)病因治疗 采用相应的抗蛇毒血清及疗效高的中草药治疗。由于抗蛇毒血清具有中和蛇毒的作用,而且疗效肯定,所以应及早应用,愈早愈好。
<br>
<br>  (二)控制液体 水中毒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最严重的并发症,常合并急性肺水肿、脑水肿和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由于内生水量的增加,肾脏又不能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所以严格限制水和钠盐的摄入量极为重要。此时输液应采取"宁少勿多"的原则,并应密切观察病情,一般成人可按下列公式补充液体:
<br>
<br>  每日需要量(毫升)=每日不显性失水量(毫升)+前1日24小时尿量(毫升)+每日额外丢失量(毫升)-[食物代谢价产生的水分(毫升)+抗体组织分解产生的水分(毫升)]注:①不显性失水量的计算可按0.5-0.6毫升/公斤体重/小时。
<br>
<br>  ②每日额外丢失量,包括粪便、呕吐物、引流液等失水之和。
<br>
<br>  ③食物代谢所产生的水分可按每卡每日约产生0.1毫升计。
<br>
<br>  (三)利尿 可应用脱水剂,如甘露醇、山梨醇、三羟甲基甲烷等。应用脱水剂的目的,在于通过其渗透性利尿作用,消除肾曲管细胞内与肾间质的水肿,冲洗出肾曲管内沉集的各种管型,解除肾血管痉挛,改善肾的血流量,从而防止肾曲管急性坏死。各种脱水剂的选择及剂量大小,应根据病情而灵活掌握。
<br>
<br>  (四)预防感染 急性肾功能衰竭期,机体的抗病能力大大下降,各种病原菌容易乘虚而入,加上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不断增加,所以适当应用一些抗菌素来预防感染是完全必要的。在选用抗菌素时,应选择对肾脏无明显毒性作用的或不因药物蓄积而严重损害肾脏器官的抗菌药物,如红霉素、氯霉素及金霉素等。
<br>
<br>  (五)及时纠正酸中毒 纠正方法见书中有关章节。
<br>
<br>  (六)人工透析疗法 人工透析疗法在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不仅能迅速地排出体内的水、钾、非蛋白氮和各种代谢产物,而且能纠正其它电解质失衡,如低钠、高镁、低钙等。对保证患者不因高钾血症、尿血症、尿毒症、水中毒和酸中毒等发生严重并发症,使之能安全地渡过肾实质损伤期,对提高治愈率和促进蛇伤病人的康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工透析有人工肾透析、腹膜透析和胃肠道透析等三种方法:
<br>
<br>  1.人工肾透析是目前效能最高的一种人工透析方法。但该法的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操作复杂,经济负担大,在基层医院要推广使用较为困难,只有在设备条件比较完善或城市大医院才能进行,所以不另赘述。
<br>
<br>  2.胃肠道透析由于消化道粘膜具有吸收和分泌机能,所以进行胃肠道透析,对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有一定作用。但骨肠道的吸收和分泌机能并非是一个单纯的半透膜,它对清除其它的代谢物质作用很差,且较易引起水和电解质紊乱,故治疗效果不佳,目前也比较少用。
<br>
<br>  3.腹膜透析疗法因为腹膜是一种半透明薄膜,总面积约22000平方厘米,有良好的吸收功能,它既能排除体内过剩的水和高钾,又能部分排除血中积蓄的非蛋白氮,而且方法简单易行,不需特殊设备,技术条件要求也不高,在任何基层医疗单位均可进行,故它是目前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最有前途的一种方法。
<br>
<br>  (1)透析适应症:近年来,许多学者强调,要进行早期预防性透析。甚至有人提出,当发现蛇伤病人的血尿素氮高于80毫克%以上,血钾超过6毫当量/升,二氧化碳结合力低于15毫当量/升时,均应立即进行腹膜透析疗法。
<br>
<br>  (2)透析液配制方法:具体配制方法如下:①Grollman氏处方:即每升透析液中含氯化钠5.77克、氯化钾0.2克、氯化钙0.2克,氯化镁0.05克、碳酸氢钠3克、葡萄糖30克,加人无菌蒸镏水至1000毫升中。②Kelley氏处方:每升内含氯化钠5.77克、氯化钙0.25克、氯化镁0.1克、碳酸氢钠3克、葡萄糖30克,加入无菌蒸馏水至1000毫升。
<br>
<br>  (3)透析操作具体方法:将长约30厘米,直径相当于F12一14的尼龙多孔管(孔的直径为0.15-0.2厘米)借助套管针插入腹腔内至直肠窝或盆腔底部处,穿插部位在脐下3横指中线旁,先在局部麻醉下行l/2-1厘米小切口,然后穿刺。将透析液装入瓶内吊于距患者1米高之支架上,并与"人"形管之上端接好。"人"形管之一端接于已插入腹腔的引流管外端,另一端接在地瓶上,将接地瓶的管子夹住,使透析液缓慢流入(不是滴入)腹腔内。成人每次透析液用量为1000-2000毫升,小儿可按25-60毫升/公斤体重/每次计算。透析液在腹腔内保留30-60分钟,然后夹住其上端管道,放开地瓶夹,利用虹吸作用将腹腔内已进行透析的液体排出。以后可重复上述操作,一般经8~16次透析,即可获得明显疗效。
<br>
<br>  (4)注意事项:①操作过程应严格保证无菌;②穿刺要轻柔,避免损伤腹腔内脏器和血管;③保持导管通畅,如有阻塞,要及时疏通;④注意人量与排出量之差,一般相差不宜太大,最好接近相等;⑤透析结束后应立即拨管。
<br>
<br>心脏骤停的救治
<br>  
<br>
<br>  被血循毒或混合毒毒蛇咬伤时,由于全身出血、溶血、肢端肿胀、伤口组织坏死、糜烂,以及过敏反应等,导致心脏损害,甚至引起心脏骤停。此时必须进行全力抢救,否则心脏停止跳动超过3分钟后,就难于挽回生命了,因此应该提高警惕。
<br>
<br>  一、心脏骤停的发生机理
<br>
<br>  导致心脏骤停的机理甚为复杂,常为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br>
<br>  (一)心肌受损 毒蛇血循毒或混合毒中有膜性除极化作用,它可诱发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引起窦房结和室上起搏点抑制,并使传导系统的机能发生障碍,从而表现为心动过缓、心律失常,以至心脏停搏。
<br>
<br>  (二)缺氧 严重的中毒性休克,可使体内长期处于低氧血症状态。当心肌长期处于无氧代谢时,心肌细胞内酸性产物的蓄积和钾离子的释放逐渐增多,致使心脏的自律性和传导性受到抑制。因此,心肌严重缺氧,亦可导致心脏骤停。
<br>
<br>  (三)二氧化碳潴留和酸中毒 缺氧后由于大量的二氧化碳潴留体内,引起呼吸性酸中毒;另一方面,二氧化碳的潴留除可使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增高外,还能直接抑制心肌,导致心肌传导阻滞,心肌收缩无力,使心肌舒张期延长,甚至粳心脏机能全面遭受抑制。
<br>
<br>  (四)电解质紊乱 蛇伤后出现严重休克和酸中毒,均可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其中钾离子和钙离子的浓度改变,对心肌的影响最大。高血钾症可使心肌的静止电位发生改变,心肌的传导性、收缩力被抑制;而低钾血症则使心肌的兴奋性和传导性明显增强。因此,血钾的过高或过低,均能导致心脏停搏或心室颤动。
<br>
<br>  二、心脏骤停的先兆和诊断
<br>
<br>  (一)先兆症状 突然感觉胸闷,心悸或心口部憋闷。听诊有心音减弱、心律不齐或发生早搏或心率慢而短绌现象。
<br>
<br>  (二)心脏停搏症状 顿时意识丧失,面肌搐搦,跌倒或倾倒。瞳孔散大,反射消失,呼吸停止。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消失。心脏听诊心音消失。心电图无心电波型或有大小形状各异的粗颤波或细颤波,每分钟频率多于250次。
<br>
<br>  三、心脏骤停的急救措施
<br>
<br>  蛇伤心脏骤停的抢救是一场非常紧张的战斗。时间就是生命,"快"是成功的保证。在抢救心脏骤停的工作中,必须包括复苏术和复苏后的治疗两个方面。
<br>
<br>  (一)复苏术 复苏术主要包括①心脏复苏术;②呼吸复苏术等两个方面。本节主要叙述心脏复苏术,呼吸复苏术将在下节呼吸衰竭一节中叙述。心脏复苏术在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心前区叩击术、胸外心脏按压术、胸外心脏按压术和心脏复苏药物应用等四种。
<br>
<br>  1.心前区叩击术临床实践证明,在心脏停搏后1分30秒时间内,心脏的应激性是增强的,所以及时叩击心前区,往往可使心脏复跳,收到起死回生的效果。具体操作方法是:一旦发现病人心跳骤停,立即用拳头在心前区部位使用中等力叩击3-5次,并观察脉搏、心音,如果能恢复,则表示复苏成功。反之,应立即放弃这一方法改用胸外心脏按压术。
<br>
<br>  2.胸外心脏按压术此法由于操作简便,群众容易掌握,而且对心肌的损害少,疗效又相当确切,所以极适合现场急救,如果在抢救的同时,能配合复苏药物的应用,效果更为满意。具体操作方法是:让患者抑卧于硬板床或地上,术者以一掌之根部置于患者胸骨下段,另一掌交叉重迭于其手背上;以肘及臂力有节律地、冲击式地向脊柱后方垂直下压,以能压下3-5厘米深度为宜。压后迅速抬手,使胸骨复位,这样通过按压胸骨下端能间接地压迫左、右心室腔,使血液流入主动脉和肺动脉,从而重新建立有效的大、小循环,为心脏自主节律的恢复创造条件。按压心脏的速率每分钟为60-80次(小儿可增至80-100次/分)如(图7-1)。
<br>
<br>  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必须注意:①按压位置要正确,否则劳而无功。②开始按压时,切忌用力过猛,以免发生肋骨骨折。③在进行心脏按压的同时,必须密切配合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若现场只有一个人时,胸外心脏按压术和口对口人工呼吸应交替进行。一般先作胸外心脏按压术15秒钟,再行口对口人工呼吸5秒钟,然后再作胸外心脏按压术,如此反复交替进行。④新生儿或婴幼儿只用2-3个手指进行按压,就能达到目的。⑤按压、抬手及间歇这三者间隔的时间应大致相等。
<br>
<br>  3.胸内心脏按压术采用开胸手术,直接按压心脏左右心室,以建立有效的血液循环。胸内心脏按压术虽有确切的疗效,但由于要求条件较高,操作费时,既不适合现场抢救,也不适合因被毒蛇咬伤的心脏骤停,所以极少使用。
<br>
<br>  4.心脏复苏药物的应用在进行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的同时,心脏复苏的药物应用是心脏复苏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复苏药物的作用,可促进心脏自主节律的及早恢复,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肌收缩力的幅度增大,加速房室传导的速度,从而有效地维持血液循环,使心脏骤停更容易得到复苏。常用的心脏复苏药物有肾上腺素、异丙基肾上腺素、阿托品和去甲基肾上腺素等。这些药物的药理、性能、功用、用量已在有关章节中论述,这里不一一赘述。
<br>
<br>  5.人工起搏器的应用人工起搏器系一种脉冲发生器。它以一定周期的电流刺激心脏,使之发生收缩,以维持血液循环。临床实践证明,人工起搏器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所致的循环骤停有较好的疗效。
<br>
<br>  (二)复苏后的处理 心脏和呼吸复苏成功后,并不意味着病人已经获得救活,完全脱离危险,大量的工作还在复苏后进行。由于心跳、呼吸刚刚恢复,其机能尚不健全,加上蛇毒在机体内仍继续发生毒理作用,所以常常有发生心脏再次骤停的危险。如何使复苏后的心脏不再发生骤停,关键是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br>
<br>  1.及时纠正酸中毒循环骤停后,因缺氧细胞代谢转为无氧代谢,结果大量的乳酸及丙酮酸形成,无机磷蓄积,钾离子外移,钠离子及氢离子向细胞内弥散,形成细胞内代谢性酸中毒。另一方面,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从肺部排出,又不能通过肾脏加以调节,使二氧化碳张力增加,结果形成呼吸性酸中毒。由此可见,循环骤停后的酸中毒属混合性酸中毒。但是,在复苏过程中,当循环和呼吸机能建立起来后,二氧化碳含量逐渐能通过肺部排出,血中二氧化碳含量逐渐减少,呼吸性酸中毒逐渐得到纠正,唯独代谢性酸中毒仍如原样,必须迅速加以纠正,纠正的步骤是:
<br>
<br>  ①迅速建立和健全通气和换气机能:在进行复苏术中,必须保证有效循环和足够的通气量,继续不断地作人工呼吸,必要时加压给氧,尽快将体内多余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这样才有可能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br>
<br>  ②进一步纠正细胞外液代谢性酸中毒:具体方法是在静脉内补充碳酸氢钠溶液,一般给予4%碳酸氢钠溶液100毫升,作静脉推注,每6-10分钟1次,共给3-5次。以后再根据二氧化碳结合力或血pH值的多少酌情补充。一直补充到代谢性酸中毒完全被纠正时为止。
<br>
<br>  ③纠正细胞内代谢性酸中毒:经上述治疗后,一般酸中毒已能获得纠正,但部分蛇伤患者,由于缺氧程度严重,细胞内的酸中毒往往还继续存在,因此在应用碳酸氢钠纠正细胞外液代谢性酸中毒时,还应同时给予适量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以能及时纠正细胞内酸中毒。
<br>
<br>  2.有效循环的维持包括心率的维持、血压维持、心律失常纠正和心力衰竭的急救等。
<br>
<br>  (1)心率维持:心率的维持相当重要,因为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都会引起心力衰竭或使心脏再次骤停。临床实践证明,复苏后心率,成年人应维持在80-120次/分左右为宜。假若心率超过140次/分,应给予毛花甙丙0.4毫克,溶于5%葡萄糖溶液20毫升中作静脉注射,必要时每2-4小时后可重复1次。若心率低于60次/分应给予异丙基肾上腺素0.5-1毫克,溶于5-10%葡萄糖溶液300毫升中,作静脉滴注,并调整其速度,使心率维持在80-120次/分;或用阿托品0.5-1毫克,作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br>
<br>  (2)维持血压:复苏后血压应维持在80-90/50-60毫米汞柱左右,若低于此水平,必须寻找低血压的原因。引起低血压的原因很多,例如血管运动中枢机能不全、心肌收缩无力、血容量不足、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蛇毒的毒性作用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等,应该针对不同原因,采用不同的方法给予对因治疗。
<br>
<br>  (3)心律失常的纠正:心脏复苏后,往往出现心律失常,主要由于心肌缺氧性损害,生化紊乱,蛇毒继续毒害心肌及某些复苏药物的影响所致。可以酌情选用利多卡因、溴苄胺、心得安等药物,能使失常的心律得到纠正。
<br>
<br>  (4)心力衰竭的急救:心脏复苏后可发生心力衰竭,尤其容易发生急性左心衰竭。产生心力衰竭的原因颇多,如因严重心律失常未能得到及时纠正、心肌缺氧状态未得到纠正;或因输液过多、过快等。一旦出现心力衰竭,应根据病情适当给予处理,同时给予快速洋地黄制剂(如毒毛旋花子甙K、毛花甙丙等),并吸入氧气,必要时可静脉注入利尿酸或利尿磺酸等药物。
<br>
<br>  3.加强呼吸管理经复苏术,心跳、呼吸恢复后,如果呼吸出现不规则、表浅、双吸气、点头样呼吸、间竭呼吸或潮式呼吸等,应该用加压给氧,同时配合呼吸兴奋剂的使用,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以保证全身组织,特别是大脑组织获得足够的氧气。
<br>
<br>  4.大脑组织损害的治疗大脑组织耗氧量约占全身耗氧量的1/4,因其对缺氧的耐受性很差,因此循环骤停后大脑遭受的损害最为严重,甚至容易发生大脑组织水肿。大脑损害的临床损害轻重不一,轻者无明显症状,意识障碍也能在自主呼吸恢复后得到康复,一般无任何后遗症;较重者可出现惊厥、深昏迷等;更严重者,发生不断抽搐,四肢僵直,一切反射消失,出现去大脑综合征症状等。此时对大脑损害的治疗,主要包括低温疗法、脱水疗法、激素应用、止痉及促进大脑细胞代谢等药物的应用。
<br>
<br>  低温疗法:低温疗法对大脑细胞具有保护性作用,可阻止大脑细胞继续遭受损害,为受损的细胞得以恢复。降温方法一般采用体表冰袋降温法。具体方法是:于患者颈侧、腋下、腰旁、腹股沟、胭窝等处放置冰、水各半之冰袋,头部置于冰槽内;若效果还不够满意,可加冰水敷料湿敷全身,每3-5分钟更换1次,直至体温下降到满意程度时为止。假若效果还不够满意,可采用冰水灌肠法降温。
<br>
<br>  5.对原发病的治疗在复苏术中或复苏术成功后,千万不要忽视对导致循环骤停的原发病--蛇毒素中毒的治疗。因此仍需继续使用蛇毒血清、胰蛋白酶及中草药的治疗,这样才能巩固疗效。
<br>
<br>蛇伤特殊并发症的急救处理
<br>  
<br>
<br>  一、并发破伤风
<br>
<br>  蛇咬伤并发破伤风者较为少见。如创口内有较多的坏死组织,或局部排毒后,包扎过久,造成厌氧环境,加之污染,可并发破伤风。
<br>
<br>  (一)诊断 破伤风的潜伏期一般为1-2周,但亦有被蛇咬伤以后在24小时内发生的。发病的早期有四肢乏力、头痛、伤口剧痛、伤肢抽搐等。典型症状主要是肌肉的阵发性和强直性痉挛,甚至在极微弱的刺激下,如亮光、声音等轻微刺激都可诱发痉挛发生。肌肉紧张及痉挛一般由面部、颈部开始,以后慢慢扩散至驱干、四肢。如果由面部肌肉开始时,先是咀嚼肌受损,表现为紧张、强直,牙关紧闭,呈"苦笑"面容。张口困难,不能饮食也是破伤风的典型症状。当痉挛波及到全面部肌肉时,患者有蹙眉,口角缩向外方及上唇紧贴牙齿的表现。咽部肌肉收缩,造成吞咽困难,头向后仰,加上颈肌强烈痉挛,引起颈项强直。如果肌肉痉挛扩散到胸腹、背部则发生背部前屈,呈弓状僵直,成角弓反张状态。对典型病例的诊断不难,但轻症者与神经毒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极为类似,必须加以鉴别,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以免贻误治疗(表8-1)。
<br>
<br>  (二)治疗 治疗破伤风,应遵循下列几个原则:
<br>
<br>  1.消除毒素的危害病灶内的破伤风毒素应彻底清洗干净,最好采用封闭疗法,以阻断毒素继续扩散。
<br>
<br>  2.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可通过静脉进行高能量补充,也可使用鼻饲法给予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
<br>
<br>  3.解除破伤风杆菌的毒性作用静脉或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T.A.T可中和体内的破伤风毒素。初次剂量可用8~10万新国际单位,若病情逐渐好转,如抽搐次数减少,抽搐的间歇期延长,可每天减至到5000~10000新国际单位的维持量,用至症状好转为止。
<br>
<br>  4.防止及治疗破伤风的后遗症及并发症如让病人住隔离病室,环境要安静,尽量避免外界噪音或亮光的刺激。室内要设有专人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窒息事故发生等。睡眠疗法及冬眠疗法,能保证病人的安静,减少抽搐发作的次数,可以适当应用。
<br>
<br>  二、气性坏疽
<br>
<br>  被五步蛇、蝰蛇或眼镜蛇等毒蛇咬伤后,如果局部处理不当,或因肢体结扎过久,伤口容易被产气杆菌感染,导致气性坏疽的发生。
<br>
<br>  (一)诊断 气性坏疽临床症状的轻重,取决于细菌的毒性、组织损伤的程度、以及局部及全身的反应轻重等因素有关。潜伏期短者只有数小时,长则数日。临床表现是患者在蛇伤原有症状的基础上,突然体温增高,一般可高达40~41~C,呼吸急速,脉搏增快,常伴有恶心,呕吐,表情淡漠,恐惧,不安等症状,严重者可有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呼吸不规则,甚至出现谵妄、昏迷等。
<br>
<br>  局部症状:早期患肢有沉重感,伤口剧烈胀痛,伤口周围出现水肿,肤色苍白,伤口有稀薄带血性的浓液流出,并发出腐肉恶臭的气味。不少病人伤口周围还有捻发音。如果此病诊断一旦成立,必须及时进行抢救治疗。
<br>
<br>  (二)治疗 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
<br>
<br>  1.手术治疗手术疗法除病人有严重休克及濒死状态外,均应立即进行。如果感染已局限或已扩散达伤肢一部分时,应进行多处切开,以利引流。切口要够长,必须将全部已坏死的组织切除干净。假若感染扩散迅速,全身中毒症状严重,生命危在旦夕,即应考虑作高平面截肢术,以挽救生命。
<br>
<br>  2.血清疗法气性坏疽的血清疗法,应在诊断确定后立即进行。在未判明是何种细菌感染时,可应用各种致病菌的混合多价抗毒血清。血清剂量一般为:第一天10~15万单位,以后视情况可继续注射。严重者在第一天内可重复注射2~3次,或先经静脉滴注,待全身或局部症状好转后,再行肌肉注射,直用到完全控制感染为止。若细菌类型确定,则可注射单价抗毒血清。
<br>
<br>  3.磺胺或抗菌素治疗磺胺类药物应每4小时给予1.5克。如用青霉素,每3小时给予40~80万单位;如用金霉素及氯霉素,则每6~8、时给予0.5克,用至完全控制感染后为止。
<br>
<br>  4.一般疗法包括小量多次输血、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其它支持疗法等。
<br>
<br>
<br>蛇伤病人的护理  
<br>
<br>  被毒蛇咬伤的病人,病情凶险,发展迅速,不少病人在不知不觉中死去,因此,除要及时抢救外,还要切实加强护理工作,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和预防各种并发症,才能使患者转危为安。护理的要点是:
<br>
<br>  (一)精神护理 蛇伤病人往往心情紧张,有恐惧心理,甚至烦躁不安,医务人员和家属要关心体贴病人,加强护理工作,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
<br>
<br>  (二)密切观察病情 要定时给病人测量体温,记录脉搏、血压,注意呼吸频率和呼吸深浅的变化,如果发现病人有气紧、呼吸节律改变、血压突然升高或降低、心律不齐、脉搏快而弱、面色苍白、尿少或尿闭等情况时,应及时向医生汇报,以便能及时组织抢救、治疗。
<br>
<br>  (三)基础护理 让病人卧床休息,保持伤口清洁,防止感染,保证输液管通畅。对危重病人必须注意保温、预防窒息及褥疮的发生。
<br>
<br>  (四)饮食护理 给予营养料丰富、易消化的食物,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多饮浓茶或糖开水,以加速体内蛇毒的排泄。在治疗期间,忌食油炸、煎炒、辛辣或其它刺激性食物。
<br>
<br>  (五)几种特殊并发症的护理 这几种并发症的护理要点是:
<br>
<br>  1.昏迷病人的护理重症蛇伤病人可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等。对此类病人要振专人特护,防止发生窒息或意外。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时,要及时进行吸痰。对大小便失禁者,要及时更换衣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常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
<br>
<br>  2.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的护理被神经毒毒蛇咬伤的病人,早期出现呼吸困难,继之呼吸停止。对这类病人应立即给氧,以提高动脉血氧含量。对呼吸停止而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应每2小时向气管套管内滴注1次抗菌素药物,每4小时煮沸更换内套管1次。吸氧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注意勿损伤粘膜。
<br>
<br>  3.高烧病人的护理伤口周围组织坏死或合并有化脓感染时,都有可能引起体温升高。对高热患者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除按医嘱给予解热剂外,还应做好物理降温,如进行酒精擦浴、冰袋外敷或冰水灌肠等。
<br>
<br>  (六)恢复期护理 在蛇伤恢复期,应鼓励病人加强肢体锻炼,以促进功能恢复。伤口久不愈合者,必要时可考虑进行植皮术
<br>
<br><br><br>?q?洇洇洙r  
<br>{/-[blue]●●[/blue]-}
<br> -( (oo) )-
<br> ?? ?? ??     
<br>找到路了,大家上来吧!
<br>

298

主题

2795

帖子

2795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2795
7#
 楼主| 发表于 2003-7-29 10:35:2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辨证施治


<br>中医辨证施治
<br>  被蛇咬伤后疾病的发展和演变是错综复杂的。因为被咬伤者有年龄的大小、体质的强弱不同;蛇的种类及蛇体的大小,放毒量的多少,咬伤的情况和部位也有不同等等,所以病情轻重缓急相差很大。应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祖国医学对蛇伤的辨证论治是有科学根据的。
<br>
<br>  (一)病因辨证 中医认为,病人的临床表现是与致病因素有关。当不同的蛇毒作用于人体后,会产生不同的证候,这些证候是辨证的根据,前面说过,按其原因,可以分为三类:
<br>
<br>  1.风症 神经毒类为主的金环蛇、银环蛇、海蛇咬伤属此类型。临床表现:局部症状轻微,可以不红、不肿、不痛,刚开始可有刺痛,但迅速消失,继之代以伤口及患肢麻木。全身有头昏眼花、嗜睡、昏迷、眼皮下垂、瞳孔扩大、视物模糊、张口、伸舌、吞咽,说话困难、肢软无力。重则四肢瘫痪或抽搐、呼吸困难,甚至呼吸麻痹。中医认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李时珍说:"蛇虽阴类,却为火口"。故治疗原则是活血祛风,清热解毒。应给予祛风解毒汤:当归10克、白芷10克、雄黄10克、吴萸10克、细辛5克、半边莲15克、青木香10克、铁蜈蚣7克、全蝎7克、僵蚕10克、蝉衣7克、菖蒲10克;随症加减煎服,每天1剂。
<br>
<br>  2.火症 被血循毒为主的青竹蛇,烙铁头、五步蛇、蝰蛇等咬伤属此类型。临床表现:局部红肿疼痛,或出现水泡、血泡、瘀斑,附近淋巴结炎,甚至组织坏死,有的伤口出血不止。全身不适,畏寒.发热、甚则高热、神昏、谵语,或有全身出血、鼻衄、齿龈出血、阴道流血、尿血,便血等。大便干燥,小便赤短,脉洪大而数,舌干苔黄。
<br>
<br>  以热毒为主者,治宜清热解毒,利尿通便,治宜清热解毒汤:半边莲15克、生地15克、鲜茅根30克、车前草30克、生大黄15克、蒲公英15克、枝子9克、黄芩9克(或黄连6克)。水煎服,每天1剂。
<br>
<br>  以血症为主者,治宜凉血止血,利尿解毒,凉血解毒汤:旱莲草30克、茜草15克、生蒲黄15克、茅根30克、生地15克、半边莲15克、枝子15克、水牛角60克、丹皮12克,煎服,每天1剂。
<br>
<br>  3.火风兼症 被混合毒的毒蛇咬伤,如眼镜蛇、眼镜王蛇、蝮蛇等属此类型。临床表现:既可出现局部的明显红、肿、痛、水(血)泡、瘀斑及组织坏死或出现头昏,跟花、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悸、心慌、眼睑下垂、复视、视物模糊、胸闷不适、呼吸困难、脉洪数或洁带。可出现心力衰竭及呼吸麻痹,治宜降火熄风,通利解毒,通降解毒汤加减:半边莲15克、生大黄15克、枝子12克、茅根6克、雄黄9克、白芷9克、当归9克、五灵脂9克、龙胆草9克、白花蛇舌草30克,随症加减,煎服,每天1剂。
<br>
<br>  
<br>
<br>人被毒蛇咬伤后,蛇毒注入人体的皮内,通过经络轻则先犯气血,重则内连脏腑。风毒多犯气,火毒多犯血,但是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相连,故毒深者,势必内传脏腑,脏腑间又互相影响,所以病情就表现得比较复杂了。但是从复杂的表现中,抓住了主要矛盾,则次要矛盾便可迎刃而解。内经云:"治病必求其本"。又说:"必状其所主",如果抓住脏腑的主要病理表现,对处理复杂或危重的病人,就可以心中有数了。中医认为:"百病皆生于气也",又说:"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而肺是主气的",所以,我们先从肺谈起。
<br>
<br>  1.蛇毒犯肺的辨证施治肺位于胸中,上连气通,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其经脉下络大肠,互为表里。肺主气,司呼吸,属卫,肺朝百脉,是全身气机活动的枢纽。故各种邪毒,容易犯肺。波及到大肠,就出现便秘或者腹泻。
<br>
<br>  (1)蛇伤早期:蛇毒尚在肌肤,虽然对部分经络有所影响,表现为肿痛或者麻木,但仍可按早期处理的排毒等方法处理。
<br>
<br>  (2)风痰壅肺:如果蛇毒已经内传,出现痰涎壅盛,呼吸困难,语声低微,四肢瘫软,则宜警惕肺气被夺(呼吸麻痹),治宜固气祛痰泄毒。可用甘遂6克、大戟6克、白芥子9克、白芷12克、半边莲15克、贝母9克、法夏9克、万年青15克、射干9克,水煎服,并宜做好人工呼吸的准备,必要时给氧,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因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所以,必须保证气道的通畅及氧的供应。
<br>
<br>  (3)热毒犯肺:则表现高热口干,鼻煽。咳嗽,唾液粘稠或带血,咽干,喉痛,舌红苔黄燥,治宜清热泄肺解毒,可用千金苇茎汤:苇茎60克、生薏仁60克、蒌仁30克、桃仁9克、鱼腥草60克、半边莲15克、生地24克。水煎服,每天1剂。
<br>
<br>  (4)大肠实热:口燥舌焦,大便秘结,或肛门灼热。大便腐臭或腹痛拒按,小便短赤,脉数,苔黄燥,宜清热导滞,凉膈散加减:大黄9克、芒硝9克、枝子9克、薄荷6克、黄芩9克.连翘9克,水煎服,每天1剂。
<br>
<br>  (5)肺气亏虚:由于蛇毒过重,肺气受损,虽经治疗,但全身仍见虚弱,咳嗽乏力,气短声低,四肢欠温,自汗,舌淡苔白,脉弱无力。治宜补益肺气,用百合固金汤:生地15克、熟地15克、沙参12克、麦冬9克、当归9克、白芍9克、贝母9克、桔梗6克、甘草15克、白术9克、淮山15克,煎服,每天1剂。
<br>
<br>  2.蛇毒犯心的辨证施治 心主血脉,心主神明,是人体生命的活动中心和情感思维活动中枢。火毒类的蛇毒常常是毒血凌心;风毒类的蛇毒常常是夺气凌心,两种毒都可以使心受到损害。而火毒对血脉的亏损更为显著。
<br>
<br>  (1)心气不足(心力衰竭):症见于心悸气喘。唇舌发紫,脉促(每分钟140次以上)或节律不齐,不能平卧。
<br>
<br>  治宜益气养心,使用小青龙汤加减:党参9克、北芪15克、白芍9克、细辛4克、五味子9克、甘草6克、麻黄4克、干姜4克、半夏9克。如伴有水肿则加五皮饮:茯苓皮9克、陈皮4克、大腹皮9克、双白皮9克、生姜9克。水煎服,每天1剂。
<br>
<br>  (2)心阳虚脱(休克):症见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四肢不温,脉微欲绝,血压下降(收缩压低于80毫升汞柱),这是蛇毒直接损害心阳所致。急用独参汤或参附汤(人参9克、附子9克)回阳救逆,加针刺人中、素胶、涌泉等穴。若血压不稳,可用稳压药:附子9克、甘草30克、黄精30克煎服,每天1剂,若病人四肢微温,脉大乏力,呼吸气短等有阴阳两虚的表现,则用生脉散:人参9克(或党参15克)、麦冬12克、五味子9克,水煎服,每天1剂。
<br>
<br>  (3)失血亡阳(失血性休克):由于失血过多而发生休克者。面无血色,唇舌淡白,脉细数而微,血红蛋白明显下降。治宜气血双补。用八珍汤加味:当归9克、川芎9克、赤芍9克、熟地15克、党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甘草9克、阿胶9克、白芨9克、槐花9克、旱莲草15克,水煎服,每天1剂。
<br>
<br>  (4)血热妄行:火毒侵害人体常表现为伤口出现瘀斑,血泡、鼻衄、齿龈出血,结合膜出血,咳血,呕血,尿血、阴道流血,及其它脏器出血等,脉多弦数,如出血量多则脉细数。治宜凉血滋阴,用小蓟饮子加味:小蓟15克、蒲黄9克、藕节9克、滑石15克、木通9克、生地15克、当归9克、甘草6克,枝子9克、竹叶9克、旱莲草15克、益母草15克、赤芍9克。水煎服,每天1剂。
<br>
<br>  3.蛇毒犯肝的辩证论治 分肝郁气滞、肝胆郁热、肝阴不足、肝阳妄动三型。
<br>
<br>  (1)肝郁气滞:头昏目眩,胸肋闷痛,心烦易怒,肢体疼痛,嗳气恶心,脉弦。治宜疏肝理气,用柴胡疏肝汤加味:当归9克、柴胡6克、赤芍9克、川芎6克、香附9克、积壳9克、陈皮6克、甘草6克、元胡9克(或乳香、没药各9克)。水煎服,每天1剂。或用失笑散:蒲王、五灵脂各15克,加当归、元胡各9克。煎服,每天1剂。
<br>
<br>  (2)肝胆郁热:面目皮肤发黄,胸肋闷痛,食欲减退,小便黄赤,舌苔干黄或黄腻,脉眩数,治宜清肝利胆,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9克、当归9克、枝子9克、木通9克。生地15克、车前草30克、泽泻9克、茵陈15克、黄芩9克、茅根30克、甘草3克。煎服,每天1剂。
<br>
<br>  (3)肝阴不足,肝阳妄动:症见头目昏眩。头痛绵绵不休,目涩咽干、肌肉疼痛发抖或手足麻木拘急。可用柔肝养阴,杞菊地黄丸:枸杞子9克、菊花9克、熟地15克、淮山15克、萸肉9克、泽泻9克、茯苓9克、丹皮9克。煎服,每天1剂。若病情进一步加重,则吐涎沫,四肢抽搐,语言蹇涩,甚至不省人事,这是肝风内动,可用平肝熄风羚羊角汤:羚羊角60克(或羊角代)、龟板15克、生地15克、丹皮9克、白芍9克、柴胡6克、薄荷6克、蝉衣6克、菊花9克、夏枯草9克、石决明16克,煎服,每天l剂(若抽搐而发高热,则是热心包宜用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
<br>
<br>  4.毒犯脾胃的辨证施治 分脾胃不和、血虚脾弱两型。
<br>
<br>  (1)脾胃不和:症见神疫乏力,食欲不振,胃胀痛,恶心呕吐或有腹泻或便秘,舌苔黄白。此种脾胃不和是由于蛇毒引起,故宜用祛邪以扶正,可用泻心汤:大黄9克、黄芩9克、黄连6克、竹茹9克、干姜9克、神曲9克。煎服,每天1剂。
<br>
<br>  若蛇毒已去,但脾胃未复,可用保和丸:陈皮6克、法夏9克、茯苓9克、神曲9克、山楂9克、莱菔子9克、连翘9克。煎服,每天1剂。(2)血虚脾弱(心脾两虚):颜面苍白,萎黄消瘦,精神疲困,四肢无力,食欲不好,心悸失眠,这多见于蛇伤后期。治则宜健脾宁心,用归脾丸加减:党参、黄芪、当归、茯神、远志、桂元肉、酸枣仁、白术各9克,木香、甘草各3克。煎服,每天1剂。
<br>
<br>  若病人因脾不统血而发生呕血、便血或皮下出血,则宜扶脾理血:淮山30克、白术9克、白芨15克、黄连9克、地榆30克。煎服,每天1剂。
<br>
<br>  5.蛇毒犯肾的辨证施治 肾为水、火之脏,是先天之本,主水,主藏精、主骨,主生长发育,其作用相当复杂。蛇伤中出现肾功能衰竭,发生尿少、尿闭,尿痛,发现有管型及血清尿素氮升高等与肾有关。常见有:
<br>
<br>  (1)肾阳偏虚:症见虚烦失眠,健忘耳鸣或潮热盗汗,腰酸腿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知母12克、黄柏9克、淮山15克、萸肉9克、丹皮9克、茯苓9克、泽泻9克。煎服,每天1剂。
<br>
<br>  (2)肾虚水泛:由于肾阳受损,气化失常,排泄障碍,尿量减少,水邪泛于肌肤,则见周身浮肿。另一方面,水泛为痰,痰阻气机,肺失肃降。所以症见浮肿,呼吸困难,尿少,甚则尿闭。舌淡苔白,脉沉细。治则宜温肾利水,真武汤加减:茯苓12克、芍药9克、生姜3片、白术9克、附子9克。煎服,每天1剂。
<br>
<br>  (3)肾阳衰微(肾功能衰竭):尿少,尿闭,全身浮肿,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头痛,视物模糊,甚则昏迷。可用下方:
<br>
<br>  ①琥珀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元参30克,煎液作腹部肾区离子导人。
<br>
<br>  ②生大黄、桂枝、槐花各30克,煎汤灌肠。
<br>
<br>  (4)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治宜通关开窍,清泄下焦,用皂角通关散:知母9克、黄柏9克、桂皮9克、滑石25克、冬葵子25克、皂角6克、小葱30克、路路通7个。
<br>
<br>  (6)肾功复元汤(促进肾功能恢复):丹皮9克、生地60克、麦冬9克、半边莲9克、甘草9克、车前子30克、滑石12克、琥珀9克、每天1-2剂煎服,连用3天(滑石、琥珀均另包)用米汤调服,1天分2次服。
<br>
<br>  注意: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应早期预防。一旦发生,就要严格限制进水量,采取量出而入,宁少勿多的原则(一般是尿量加500毫升),并调节饮食,可采用高脂肪、高糖饮食,蛋白质要加以限制。
<br>
<br>  另外,中医治病,不外扶正与祛邪两大类。早期,应以祛邪为主,邪去才能正安,但后期在正衰的情况下,就要考虑扶正以祛邪,最好是祛邪不宜伤正,扶正不宜腻邪,必要时攻补兼施,这就要根据病情,权衡轻重缓急了。
<br>
<br>
<br>  
<br>  
<br>常用中草药
<br>
<br>
<br>  (一)香茶菜 PlectranthumamethystoidesBenth(唇形科)
<br>
<br>  [别名] 蛇总管、小叶蛇总管、蛇通管、铁生姜等。
<br>
<br>  [形态特征]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方形,全株被柔毛,基部木质化,常具有生姜状的木质化块根,故又名铁生姜,叶对生,卵状披针形,长3-10厘米,宽2-5厘米,先端短尖,边缘有钝齿,两面被柔毛。秋季开花,花淡紫色,唇形,花序生于叶腋或枝顶。果实呈倒广卵形,褐灰色(图6-4)。
<br>
<br>  [生长环境] 我国南方各省均有分布。生长于山坡、山谷湿润而向阳的地方。
<br>
<br>  [采集加工] 茎叶可供药用。在广西等地主要用茎叶,夏秋采集。
<br>
<br>  [一般功效] 味淡,性平。利湿解毒,活血祛瘀。内服常用15克至60克。
<br>
<br>  [临床应用] 内服单味60-90克,水煎服,或配徐长卿60克,水煎服,治疗各种毒蛇咬伤。
<br>
<br>  (二)飞来鹤 CgnanchumauriculatamRoyle(萝摩科)
<br>
<br>  [别名] 野番薯、白首乌、耳叶皮消、万世竹。
<br>
<br>  [形态特征] 多年生缠绕草木植物。长可达2-3米,折断有乳汁,地下有肥圆柱形的块根,表面黑褐色,内皮黄白色,叶对生,广卵形,顶端短尖或渐尖。基部为深心脏形,两侧呈目状下延或内湾,全缘或带微波状。秋末开花,花黄白色,花序生在叶腋,果呈长角状,内含多数具银白色绒毛的种子(图6-6)。
<br>
<br>  [生长环境]我国南北方各省区均有分布。生长在山坡林下、路旁、山溪边。
<br>
<br>  [采集加工] 根供药用,春末至冬初均可采集,洗净晒干。
<br>
<br>  [一般功效] 叶甘,性平,强身健胃,消肿止痛。内服常用10-15克。
<br>
<br>  [临床应用]外用,单味(或配生南星)研粉,用醋调涂肿处。内服,单味水煎服。或配其它中草药同用,如配花粉、防己,青木香各等量,共研细末,每天服3次,每次6克,开水送服,治疗各种毒蛇咬伤。
<br>
<br>  (三)半边莲 LobqnliachinnsisLour(桔梗科)
<br>
<br>  [别名]蛇利草、蛇舌草、半边花、细末草。
<br>
<br>  [形态特征] 多年生小草本,就地蔓延,节间生根,上生纤细茎,茎高10厘米左右,叶互生,无柄,长椭圆形,边缘有疏齿。夏秋开花,淡红色,生于叶腋,从半冠管的一边延至茎部,5个花瓣都偏向一侧,像开了一束的莲花,故名"半边莲"(图6-6)。
<br>
<br>  [生长环境] 我国南方各省区均有分布,生在田边,溪沟边潮湿的地方。
<br>
<br>  [采集加工] 全草供药用,采鲜品或开花时采,采时洗净,晒干备用。
<br>
<br>  [一般功效]味淡,性平。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内服常用15-30克。
<br>
<br>  [临床应用] 外用:鲜草捣烂,敷伤口周围肿处。内服:单味水煎服。急救时,可取鲜草捣烂,榨汁内服,或配其它中草药同用,如各地常配决明子等量水煎服,或配夏枯草9克、细辛3克、蜈蚣3条、全蝎3只,水煎服,治疗各种毒蛇咬伤。
<br>
<br>  (四)田基黄 HyperiumjaponicumThunb(金丝桃科)
<br>
<br>  [别名]地耳草、七寸金、七层塔。
<br>
<br>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木,高10-30厘米左右,茎细,稍为四棱形,上部成对分,叶小,叶片卵形,对生而抱茎,叶面绿色有透明的小点。夏季开黄色小花,成聚伞花序,生于茎的顶端(图6-7)。
<br>
<br>  [生长环境] 我国南方各省区均有分布,生于山坡、田间或路旁阳光充足的地方。
<br>
<br>  [采集加工] 全草供药用,夏秋采集,洗净晒干备用。
<br>
<br>  [一般功效] 味微苦,性平。消肿散瘀,清热解毒,内服常用量9-15克。
<br>
<br>  [临床应用] 外用:单味或配半边莲,捣烂,外敷伤口的周围。内服:单味水煎服,或配其它中草药同用。如广西民间配半边莲15克,鱼腥草15克,水煎服,治疗各种毒蛇咬伤。
<br>
<br>  (五)瓜子金 P0lygalajaponicaHoutt(远志科)
<br>
<br>  [别名]竹叶地丁、日本远志、金锁匙、神砂草。
<br>
<br>  [形态特征] 多年生小草本植物。高10-20厘米,根圆柱形。茎多分枝,茎部木质化,有短伏毛。叶互生,带革质,卵状披针形,先端短尖,基部圆或楔形,绿色或绿紫色。夏季开紫或淡紫色花,成短紫状花序。蒴果扁平卵圆形,为2片大形萼片所包住(图6-8)。
<br>
<br>  [生长环境]
<br>
<br>  我国南方及西南、东北、华北各省区均有分布,生长在低山坡、路旁或荒野草丛中。
<br>
<br>  [采集加工]
<br>
<br>  根或全草供药用。春夏秋季采集,洗净晒干备用。
<br>
<br>  [一般功效1
<br>
<br>  味辛微苦,性平,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活血化瘀。内服常用量为9-30克。
<br>
<br>  [临床应用]外用.茎草研粉末,醋或茶水调匀涂肿处。内服:单味水煎服或研粉服或用鲜全草捣烂,冲开水适量取汁服,或配其它中草药同用,如民间以本药15克、仙茅15克,水煎冲酒服,治疗各种毒蛇咬伤。
<br>
<br>  (六)徐长卿 Pycnostelmapaniculatum(Bunge)k、schum(萝摩科)
<br>
<br>  [别名]了刁竹、逍遥竹、千层竹、英雄草、蛇利草、瑶山竹、一枝香。
<br>
<br>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60厘米,很少有分枝,有节,折断后有白色乳汁,根呈须状。细长粉质,尝之有辛辣感。嗅嗅甚芳香。叶对生,细长,长9厘米左右,宽1厘米左右。夏秋枝顶处开紫色小花。结两个羊角形小果,内藏多角形,顶端长毛的种子(图6-9)。
<br>
<br>  [生长环境]
<br>
<br>  我国南方各省区均有分布。生长于高山干旱的草地上。
<br>
<br>  [采集加工]根或茎叶供药用,夏秋采集,洗净晒干备用。
<br>
<br>  [一般功效]
<br>
<br>  味辛,性温。解毒消肿,祛风止痛。内服常用9-15克。
<br>
<br>  [临床应用]外用:单味水煎取汁用纱布浸湿外敷患处。内服:单味水煎服,或配其它中草药同用。如浙江配生山楂250克,水煎服,治疗蝮蛇咬伤。
<br>
<br>  (七)鬼针草 BidensPiLOSaL(菊科)
<br>
<br>  [别名]婆婆针、盲肠草。
<br>
<br>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植物。高达1米左右,茎四棱形,上部分枝,幼茎及茎节处被短绵毛。叶在茎的中部和下部对生,二回羽状深裂,边缘有尖齿;上部的叶互生,较少羽状分裂。秋季开花,头状花序黄色,边缘一层舌状花,中央有多数管状花,直径6-10毫米,茎长梗,果实椭圆形,具3-4棱,顶端有针状,绒毛3-4枚,易粘附它物,故名鬼针草或婆婆针(图6-10)。
<br>
<br>  [生长环境]
<br>
<br>  我国各地均有分布,生于路边、田间,宅旁、旷野。
<br>
<br>  [采集加工]全草供药用,夏秋采集,切断晒干备用,或现采鲜用。
<br>
<br>  [一般功效]味甘微苦,性平。清热解毒,散瘀活血。内服常用量9-90克。
<br>
<br>  [临床应用]外用:鲜草捣烂外敷伤口周围。内服:鲜的茎叶捣烂取汁服,每次2-3匙,每天2-3次,或配其它中草药同用。如上海、浙江等地配半边莲30克,金银花、野菊花、防已、青木香各9克,生甘草4克,水煎服,治疗蝮蛇等蛇咬伤。
<br>
<br>  (八)鱼腥草 HouttuymincordataThunb(三白草科)
<br>
<br>  [别名]臭菜、侧耳根、臭根草。
<br>
<br>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有鱼腥味,高10-30厘米,有节,叶互生,心形,背面有时为紫色,托叶基部抱茎。夏季开花,黄白色,穗状花序生于茎顶,下有白色的苞片4枚,好像花瓣,果实卵圆形,熟后开裂(图6-11)。
<br>
<br>  [生长环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主要产于江苏、浙江、广西等地。生长于阴湿地或水边的低地。
<br>
<br>  [采集加工]全草供药用,夏季采集,连根拔起全草,去泥洗净,晒干备用或鲜用。
<br>
<br>  [一般功效1味辛、性凉。清热解毒,内服常用量9-60克。
<br>
<br>  [临床应用]鲜药捣烂外敷伤口周围或煮汤煎洗患处,或配其它草药同用,如常配野菊花、蒲公英、大蓟根各60克煎服,治疗蝮蛇、青竹蛇、烙铁头等毒蛇咬伤。
<br>
<br>  (九)黄独 DioscoreabulbiferaL(薯颠科)
<br>
<br>  [别名]黄药子、金钱吊蛤蟆、野人头。
<br>
<br>  [形态特征]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地下有球茎或梨形根茎,外皮暗黑色,密生须根,叶互生,心状卵形或广卵圆形,有弧状叶脉7-9条,叶腋间常生有球形或卵圆形珠芽。夏秋开花,雌雄异株,花黄白色,成穗状花序生于叶腋,蒴果具有三棱翅(图6--12)。
<br>
<br>  [生长环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生于山区或半山区常生长在阴湿的山谷溪边。
<br>
<br>  [采集加工]块茎或株芽供药用。四季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备用或鲜用。
<br>
<br>  [一般功效]味苦、性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内服常用量9-15克。
<br>
<br>  [临床应用]外用:鲜品单味或配鲜鱼腥草共捣烂,外敷伤口周围,也可取其叶腋生的珠芽(民间称蛇药子)用醋磨汁,涂擦肿胀处。内服单味水煎服,或配其它中草药同用,如江西民间以本品60克配八角莲、七叶一枝花、飞来鹤各60克,仙茅30克共研细末,每服6克,每天4-6次,治疗五步蛇咬伤。
<br>
<br>  (十)绶草 SpiranthesaustraLis(RBroun)Limdl(兰科)
<br>
<br>  [别名]盘龙参、米洋参、龙抱柱。
<br>
<br>  [形态特征]多年生长草本植物。高5-10厘米,根茎短,有肉质粗肥的纺锤状根簇生,叶基出丛生,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春季开淡紫色小花,生于茎顶成螺旋转的穗状花序,蒴果椭圆形,有细毛(图6--13)
<br>
<br>  [生长环境1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生长在山脚草地,田岸边。
<br>
<br>  [采集加工]全草或根供药用,春季采集,洗净晒干备用或鲜用。
<br>
<br>  [一般功效]味甘,性微温补气助阳,解蛇毒,内服常用量5-15克。
<br>
<br>  [临床应用]外用:全草或根捣烂,敷于伤口。内服:单味煎水或研粉服,也可配其它中草药同用,如江西民间配仙茅15克,水煎服,治疗各种毒蛇咬伤。
<br>
<br>  (十一)山梗菜 LobeliasessilifoliaLamb(桔梗科)
<br>
<br>  [别名]大种半边莲。
<br>
<br>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30厘米余,地下根茎斜生,具多数须根,叶互生无柄,叶片长圆形或披针形,先端钝,长8厘米左右,宽1厘米左右。夏秋开花,花紫蓝色,二唇形花序顶生,蒴果球形,熟时深褐色(图6-14)。
<br>
<br>  [生长环境]我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均有分布。生于山谷、溪旁沼泽等阴湿地方。
<br>
<br>  [采集加工]全草供药用,夏秋采集,晒干备用。
<br>
<br>  [一般功效]味甘淡,性微寒,解毒消肿,内服常用量15-30克。
<br>
<br>  [临床应用]外用:鲜药捣烂,外敷伤口周围。内服:单味水煎服,或配其它中药同用。如福建等地常配鬼针草等量研粉,每服1.5-3克,每天3-6次,治疗各种毒蛇咬伤。
<br>
<br>  (十二)七叶一枝花 ParispolyphylleSm(百合科)
<br>
<br>  [别名]蚤休、草河车、金盘托荔枝、金线垂楼、独立一枝花。
<br>
<br>  [形态特征]多年生长草本植物。高1米左右,地下茎根横卧,肥大,表面粗糙有节,节上有圆形疤痕,横切面白色粉质。叶轮生,通常9-11片,也有7片,小叶纸质,长椭圆形,夏秋茎顶抽花梗,顶生黄色花一朵,常有轮生的叶状花被7片,故名"七叶一枝花"(图6--15)。
<br>
<br>  [生长环境]我国南北各省区均有分布。生于山谷,溪边,丛林下有腐植质的地方。
<br>
<br>  [采集加工]根茎供药用,秋季和初春采集晒干备用。
<br>
<br>  [一般功效]味苦性凉。有微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内服常用3一15克。
<br>
<br>  [临床应用]外用:根茎用醋磨汁,涂擦肿胀处,或用酒精浸出液外擦。内服:用单味研粉末,每次服3克,每天2-3次。或配其它中草药同用。如常配半边莲30克,蒲公英、大蓟根、金银花、虎杖根各15克水煎服,治疗各种毒蛇咬伤。
<br>
<br>  (十三)八角莲 Dysosmapleianthum(Hance)woods(小蘖科)
<br>
<br>  [别名]山荷叶;八角金盘。
<br>
<br>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光滑无毛,高15-30厘米,块茎肥大,常常几个相连,质坚硬。茎直立,上生叶2片,基部有1片茎生叶;叶大圆形,径可达30厘米左右,有4-9裂缺,盾状,叶生于柄上,脉自中心射出。夏春季在茎生叶的交叉处开深红色花,成下垂的伞形花序,浆果球形(图6-16)。
<br>
<br>  [生长环境]我国广东、广西、江西、浙江、安徽、四川等省区均有分布,生于阴湿的林下。
<br>
<br>  [采集加工]块茎供药用,全年可采,洗净去须根,晒干备用。
<br>
<br>  [一般功效]味微苦,性凉,有微毒,清热解毒,行气活血。内服常用6-10克。
<br>
<br>  [临床应用]外用:鲜块茎捣烂外敷或干品研粉末,加醋调涂伤口周围,伤口溃烂时,配鹅掌金星、蜈蚣、冰片、雄黄各等量,研细末撒于创面。内服:单味水煎服或配其它中草药同用。如配七叶一枝花各6克,水煎冲酒服,治疗各种毒蛇咬伤。
<br>
<br>  (十四)望江南 CassiaoccidentalisL(豆科)
<br>
<br>  [别名]野扁豆、羊角豆、望江南决明。
<br>
<br>  [形态特征]为一年生亚灌木草本植物。偶数羽状复叶,呈卵状至椭圆状披针形,先端尖,基部圆形,有恶臭味,叶干后呈黑色,夏季开黄花,成短总状花序,果为荚圆
<br>
<br>  [生长环境]多生于山坡、村过、路旁、河边或荒地上。
<br>
<br>  [采集加工]全草或种子均可供药用。夏秋采集、洗净、切段后晒干备用,也可生用。
<br>
<br>  [一般功效]味苦,性平,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之功效。
<br>
<br>  [临床应用]外用:将鲜叶捣烂外敷伤口。内服:鲜草10-30克水煎服;或用鲜茎叶捣汁取2-3调羹开水冲服,每天2-3次。
<br>
<br>  (十五)天名精 CarpesiumabrotanoidesL(菊科)
<br>
<br>  [别名]野芥菜、野汁菊、臭花娘子、野烟等。
<br>
<br>  [形态特征]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有臭味,叶面多皱缩,似小烟叶,故名野烟。下部叶具短柄,上部几乎无柄。秋季开黄色小花,腋生头状花序,花开时下垂(图6-18)。
<br>
<br>  [生长环境]多生于山坡或平地路旁。
<br>
<br>  [采集加工]全草供药用。春夏两季采集,鲜用或晒干备用均可。
<br>
<br>  [一般功效]味苦辛、性平。具清热利湿、行气解毒之效。
<br>
<br>  [临床应用]外用:将鲜草捣烂,外敷伤口周围,每天换药l一2次。内服:鲜草捣烂绞汁服,每次1调羹(约15毫升),每日2-3次;或将于品30-60克,水煎服,每天2剂,分2-3次服。
<br>
<br>  (十六)木芙蓉 HibiscusmutabihsL(锦葵科)
<br>
<br>  [别名]芙蓉花。
<br>
<br>  [形态特征]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茎多分支、叶大如掌状,互生。秋季开大形五瓣或重瓣的淡红色花,雄蕊多数,花丝结合成圆筒状(图6--19)。
<br>
<br>  [生长环境]常栽植于庭圆,寺院或河堤上。
<br>
<br>  [采集加工]叶和花均可作药用。鲜用或晒干均可,秋末初冬采集。
<br>
<br>  [一般功效]性平,味微辛,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
<br>
<br>  [临床应用]外用:将鲜叶洗净,加入食盐少许,捣烂外敷伤口,每天换药2-3次;或将鲜叶或花泡于盐卤中备用,用时取出捣烂外敷,每天换药2-3次。不能内服。
<br>
<br>  (十七)野荞麦 Fagopyrumcymosum(Trev)Meisn(蓼科)
<br>
<br>  [别名]天荞麦、金锁银开、荞麦三七、天花麦、花麦肾等。
<br>
<br>  [形态特征]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横行的根茎和块根。茎绿色或紫色,中空。叶互生,卵圆三角形或扁阔三角形,边缘呈波浪状,下面的叶有长柄。花序上开白色小花。外形与家种荞麦相似(图6--20)。
<br>
<br>  [生长环境]生于山坡、旷野路边,溪边及阴湿瘠薄的山地。
<br>
<br>  [采集加工]块根可作药用。四季可采集。
<br>
<br>  [一般功效]性甘、涩、凉,味微苦,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祛风湿之功效。
<br>
<br>  [临床应用]外用:取块根,用米醋磨出汁,涂于肿胀的蛇伤伤口周围,每天数次。内服:将干品15-30克,水煎服或隔水炖汁服。亦可取9克加入其它草药共煎水服。
<br>
<br>  (十八)鸭跖草 CommelinacommunisL(跖鸭草科)
<br>
<br>  [别名]蓝花草、野靛青,萤火虫草、竹叶青、鸭脚青等。
<br>
<br>  [形态特征]为鸭跖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多分枝,下部匍匐地面,上部直立,节上生根,叶片像竹叶花呈蓝紫色(图6--21)。
<br>
<br>  [生长环境]常生长于山坡路旁,溪边阴湿处或路旁湿地。
<br>
<br>  [采集加工]全草均可作药用。鲜用效果较佳,春、夏、秋均可采集。
<br>
<br>  [一般功效]性味甘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尿之功效。
<br>
<br>  [临床应用]外用:将鲜草捣烂敷伤口周围肿胀处,每天换药2次。内服:鲜草60-120克,水煎服,每天1剂,或用鲜草洗净捣烂取汁,每次120-150毫升,开水送服,每天2-3次。
<br>
<br>  (十九)苦参菜 PimpinelladiversifoliaDC(伞形科)
<br>
<br>  [别名]百路通、八月白、羊腥草、辣根草等。
<br>
<br>  [形态特征]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高50-130厘米,全株被白色柔毛。茎下部叶呈心脏形,或卵圆形,中上部叶三出分裂,根圆柱形,有强烈的山羊腥气味,故名羊腥草。秋季开白色小花(图6-22)。
<br>
<br>  [生长环境]常长在阴湿的山坡、略边、灌木丛中或水沟边。
<br>
<br>  [采集加工]全草及根均可作药用。秋季采收全草备用;春、夏采根,鲜用或晒干备用。
<br>
<br>  [一般功效]性辛味苦、微温。具有祛风活血,解毒消肿之功。
<br>
<br>  [临床应用]外用:将全草洗净晾干后捣烂,外敷伤口周围肿胀处,每天换药l一2次。
<br>
<br>  (二十)羊乳 CodonopsislanceolataBenthetHook(枯梗科)
<br>
<br>  [别名]山海螺、四叶参、蔓参等。
<br>
<br>  [形态特征]为桔梗科多年生攀缘草本植物。全株含乳汁,具有特殊臭味。叶大多是四叶对生,秋季开钟状花,外面绿白色,内面深紫色。
<br>
<br>  [生长环境]常生长在山地灌木林下较阴的地方。
<br>
<br>  [采集加工]块根作药用。初春抽芽时采集,埋在沙里,放在阴湿的地方,备用。
<br>
<br>  [一般功效]性味甘、平、且有滋补强壮,消肿解毒之功效。[临床应用]内服:鲜块根30-60克(干块根用量减半)水煎服。或与其它解毒蛇药配伍应用。
<br>
<br>
<br>  
<br>
<br>民间治疗毒蛇咬伤的常用秘方、验方  
<br>  
<br>  治疗毒蛇咬伤,祖国医学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流行于民间的秘方、验方也很多,现辑录一些,供读者参考:
<br>
<br>  [方一]吴茱萸、威灵仙、五灵脂、川连、川军、连翘、细辛、白芷、枳壳,浙贝、甘草、川芎、雄黄(冲服)各9克,芦根12克,川足3条(去头足),水煎,冲酒或米醋50~100毫升,分1~2次服;以后加白菊花、甘草各9克,水煎,冲白糖100克,连服数剂。
<br>
<br>  [方二]川芎、白芷、川军、赤芍、蝉衣各9克,蜈蚣3条,了刁竹(徐长卿)15~30克,随症可加入银花、川连,黄柏、黄芩、花粉、连翘、蒲公英、地丁。出血可加白芨、藕节炭、棕榈炭。水煎服,每天1剂,连服数剂。
<br>
<br>  [方三]青木香10~25克,龙胆草、半边莲、黄连、白芷、麦冬、黄芩各15~30克,生大黄,甲珠各10~40克,僵蚕9~12克,苦瓜莲(可用花粉代)10~25克,仙茅、徐长卿各10~20克,虎杖20~40克,水煎服,每天1剂,连服3~5剂。
<br>
<br>  [方四]青木香、黄柏、黄芩、大黄、连翘、银花、防风、赤芍各10克,龙胆草30克,天花粉、黄连各15克,白芷、麦冬各12克,煎水服,每天1剂。
<br>
<br>  [方五]旱烟油(烟管内的油)6~10克,水冲服,并外擦伤处。
<br>
<br>  [方六]雄黄、白矾各3克,白芷10克,共研细末,每天2次,每次成人服3克,小孩服1。5克,温开水送服,并可用药粉水调匀围敷伤口。
<br>
<br>  [方七]田基黄、天芥菜、黄花臭草、白背大青ur各50克,水煎服,每天1剂,分3次服,连用5天。
<br>
<br>  [方八]水芙蓉、独脚莲、地骨针、乌桕各10克,七叶一枝花、半边莲、节节花、七里香各15克,细种牛奶树根12克,将以上药切碎浸于500毫升50度白酒中,泡一个月后即可使用,每次服50-100毫升。
<br>
<br>  [方九]七枝莲、八角莲各50克,细辛3~5克,将上药研为末,每次用10~15克冲酒服。若被眼镜蛇咬伤,除用上药内服外,外用节节花全草,捣烂后外敷伤口周围(留伤口不敷),或敷百会穴;若被竹叶青咬伤,除内服上药外,用水瓜叶适量捣烂敷伤口周围(留出伤口)。如无水瓜叶者,则用四茵磨(即山豆角)或大黄药叶或八脸风(巴蕉风)代之;若被银环蛇咬伤,除内服上药外,还加用小田基黄适量,水煎内服,外用鲜草捣烂敷伤口周围。
<br>
<br>  [方十]细辛、白芷、灵仙、灵脂、吴萸、雄黄各10克,蛇总管、七叶一枝花各15克,蜈蚣3条,共研为细末,每次服上药15克,以白酒冲服。
<br>
<br>  [方十一]木芙蓉嫩叶、三叶半夏、洗手水果叶、五色花,各取鲜草适量,捣烂擦伤口周围,从近心端擦至远心端。
<br>
<br>  [方十二]金果榄、半边莲、了刁竹各适量鲜品捣烂敷伤口,留部分水煎服。对治疗眼镜蛇咬伤有特效。
<br>
<br>
<br><br><br>?q?洇洇洙r  
<br>{/-[blue]●●[/blue]-}
<br> -( (oo) )-
<br> ?? ?? ??     
<br>找到路了,大家上来吧!
<br>

63

主题

1247

帖子

1247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1247
8#
发表于 2003-7-29 11:51:14 | 只看该作者

跟几张中国的十大蛇!

<br><br>I BELIEVE I CAN FLY! I BELIEVE I CAN TOUCH THE SKY!

63

主题

1247

帖子

1247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1247
9#
发表于 2003-7-29 11:57:06 | 只看该作者

白唇竹叶青 Trimeresurus albolabris


<br>I BELIEVE I CAN FLY! I BELIEVE I CAN TOUCH THE SKY!< ID="edit"><FONT class="small"><EM>Edited by winger on 2003/07/29 00:17.</EM></FONT></P>

2003/7/29/475124-1.jpg

1.13 KB, 下载次数: 18

旧版论坛导入

63

主题

1247

帖子

1247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1247
10#
发表于 2003-7-29 11:58:15 | 只看该作者

白眉蝮 Gloydius blomhoffi siniticus


<br>I BELIEVE I CAN FLY! I BELIEVE I CAN TOUCH THE SKY!< ID="edit"><FONT class="small"><EM>Edited by winger on 2003/07/29 00:17.</EM></FONT></P>

2003/7/29/475128-2.jpg

1.13 KB, 下载次数: 21

旧版论坛导入

转贴一份系统论述蛇伤防治的资料 野猪 2003-07-29
蛇的生活习性 野猪 2003-07-29
蛇伤致病的机理 野猪 2003-07-29
蛇伤的预防 野猪 2003-07-29
蛇伤的急救 野猪 2003-07-29
蛇伤常见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处理 野猪 2003-07-29
中医辨证施治 野猪 2003-07-29
跟几张中国的十大蛇! winger 2003-07-29
白唇竹叶青 Trimeresurus albolabris winger 2003-07-29
哇!跟掉在我身上的那只一样啊,怕怕!!! sherry蓝妹妹 2003-07-30
上次V队在船底顶打死的就是这样的 扶他林 2003-08-11
白眉蝮 Gloydius blomhoffi siniticus winger 2003-07-29
尖吻蝮 Deinagkistrodon acutus winger 2003-07-29
哇,这保护色好得要命,当然是要人的命 寒武纪 2003-07-30
金环蛇 Bungarus fasciatus winger 2003-07-29
眼镜王蛇 Ophiophagus hannah winger 2003-07-29
灰蓝扁尾海蛇 Laticauda colubrina winger 2003-07-29
银环蛇 Bungarus multicinctus 。 winger 2003-07-29
原矛头蝮 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 winger 2003-07-29
小时侯是这样的吗?? 山猪 2003-07-29
舟山眼镜蛇 Naja atra winger 2003-07-29
圆斑蝰 Vipera russelii winger 2003-07-29
一些防治蛇伤的资料 (zt) 爱玛 2003-07-29
图怎么看不到?? 匿名 2006-03-22
当然看不到了 winger 2006-03-22
好长的帖子,收藏了。 匿名 2006-03-2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