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查看: 4935|回复: 5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教一下:北京周边冬季极端天气条件下,搭建前进搜救基地,开展梯次救援和区域救援的一些问题

[复制链接]

38

主题

625

帖子

657

积分

绿野高级黑

Rank: 4

积分
657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6 11:1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到:
首先声明一下:
我在其他网站已经发过类似的讨论帖,但十多天了,没有得到什么好的建议,知道这里活跃的/潜水的牛人多,特来请教大家。本人提出的这种梯次救援,就是借鉴了高海拔协作登山的形式。大家都知道救援时通常面临的是极端天气条件,所以极限运动的很多概念、方法、装备、经验都可以适当移植到救援领域。本人能力有限,对这方面知道的很少,还是请大家不吝赐教。
-----------------------
基本参数:
温度——山下:零下20摄氏度左右,最低温可达零下25摄氏度;山顶:零下30摄氏度左右,最低温可达零下35摄氏度;
风速——8级大风,阵风或风口风力可达10级;
风寒效应——等同于无风时,零下43摄氏度±2摄氏度(山下);零下55摄氏度±2摄氏度(山顶)
冻伤效应——山下:暴露5分钟,即可能冻伤; 山顶:暴露2分钟,即可能冻伤;
人体感觉——海拔2300米,感觉类似于在7000-7500米的高山上。
-------------------------
    此次灵山救援,面对如此恶劣的气象条件,个人认为,最佳的搜救方式是在一定海拔高度,选择合适场地搭建前进救援基地。方式类似于高山协作登山,就是多数队员作为后勤和运输力量,开路上山,建立这个基地,并及时撤下来,少数精英队员轻装同时前往该基地,拿上必要的装备,以此基地为圆点,结组出发展开进一步的区域搜救。这种救援方式,说白了就是个如何实施梯次救援和划区域救援的结合问题,个人感觉这种方式效率会高得多,对搜救队员和支撑队员都是个安全保障,甚至可以成为临时野战急救场所。
这种搜救方式的实施,必须要有高等级公用装备做基础支撑;
这种搜救方式的实施,必须要有一定的人力支持和团队间良好的配合;
这种搜救方式的实施,需要有具备高海拔登山经验人员的现场指导甚至出勤。
-------------------------
我在这里想请教的问题是:
一、备勤装备,也就是公用装备
    装备的种类、品牌、规格型号、适用性、数量........,这个我完全没有概念,请大家提供详细资料!
    急救物品方面,有什么建议?
二、队员如何集结(召集、选择、自带装备、.......);
    自带装备在毒虫的救援报告里有所提及,大家觉得还需要什么,比如取暖设备?
    有什么样经验的人员才适合参加?
三、前进搜救基地的建立(甚至可以进一步建立突击营地);
    海拔高度,就灵山而言,暂定1800米?离山顶500,离山下800?
    搭建场地的选择,需要注意那些方面?满足那些条件?
    大风条件下,搭建基地(主要是帐篷)中,会遇到那些实际操作的问题?
    突击营地有什么好建议吗?
四、前进救援基地如何发挥作用;
    留守人员暂定4人?
    留守人员都应该做些什么?
    留守装备有什么建议?
    有冬季小五山脊扎营过夜经验的人能否多讲讲实际操作的问题?
五、搜救队员的注意事项
    3人结组是否可行?
    分工协作如何安排?
    具体要有那些装备?
    行进间搜索时,如何有效应对风力侵袭?
六、前期的风险评估如何做?
七、还有其他方面好的建议吗?   
来自旧版论坛的签名―――――***―――――
幽微不明,渊默不语.....
In mountain we trust, all others we friend
敬畏山峰,自主互助

251

主题

1881

帖子

1903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1903
沙发
发表于 2013-1-6 12:12:40 | 只看该作者

好建议 论证一下 我觉得有实用价值

这种有深度的讨论 很值得推广 哈哈
板凳
发表于 2013-1-6 12:45:46 | 只看该作者

山野救援,尤其是冬季,搭建前进基地是提高成功率,降低救援人员风险,提高效率的关键

1.山野救援,尤其是冬季,搭建前进基地是提高成功率,降低救援人员风险,提高效率的关键.

2.救援团队及其分工:
救援人员一定要精干,必须全部有冬季重装穿越的丰富经验.可分为三个小组,
一组为营地队,负责建立并维护营地,2-3人即可,主要有3个任务:扎营,建立通讯保障,后勤(例如烧水),和搜救第二组共同出发;
搜救队分为两个小组,每组3-4人,第一组接到任务立刻出发,第二组协同背负营地装备和营地队一起出发,搭建营地后备勤;
营地选择很关键,距离下车地重装3个小时内到达,这个时间应该可以覆盖北京周边除小五台外的绝大多数遇险地点;
具体位置应选择搜救地附近的关键路点,并有足够面积可以展开1-2顶四人四季帐;
在何处搭建前进营地会是最重要的救援决策;

3.装备:

3.1营地装备
最重要的是一套可以在严寒大风下搭建的营地装备,可参考冬季小五台穿越中台扎营的装备要求:
-四季帐,最好是4人帐,防风要求高,搭建快速,能自立,对营地要求不高,例如TNF,MH的营地帐篷,1-2个,挤7-8人没问题;
-每个帐篷配备炉头1个(可以在帐篷内部使用的),气罐(1-2个),水(4-5升),高能量食品等;
-防潮垫:两层,每个帐篷应有铝膜垫1张,蛋槽垫4-5个,以在帐篷内部铺满为准;
-睡袋:舒适温标在零下20度-零下40度,3-4个,主要供搜救小组人员恢复使用;
其次是通讯保障装备,这个不太懂,最好是大功率电台,八木天线?
第三是医疗救援物品.
按照1套帐篷计算公用装备总重估计在40-50公斤,由3-4人分担背负是可行的;

3.2搜救小组的个人装备
冬季小五台穿越的个人装备.每个搜救小组3-4人,1顶冬季双人帐,每人睡袋,防潮垫,头灯等;以预防万一不能及时回到前进营地的情况;
个人衣物应包括:冰爪,雪套,打劫帽,防风外套,羽绒服,雪镜,
必要的救援物品.
尽量控制总负重,人均应在15公斤以内.

4.关于公安和消防
个人认为他们不具备这些装备和冬季重装穿越的经验,贸然上山风险更大,这里对这些责任所在而山上的消防公安致以崇高敬意.

先想这么多,抛砖引玉吧.
   
来自旧版论坛的签名登山,以一种艰难的方式消磨时光

38

主题

625

帖子

657

积分

绿野高级黑

Rank: 4

积分
657
QQ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1-6 13:22:34 | 只看该作者

继续讨论:

1、“冬季小五台穿越中台扎营的装备要求”,能说具体点儿吗?给链接也可。
2、您讲述的是10人左右编成三个小组,目前觉得是最低限度的要求了。但重装3小时后,下一步的搜救,体力就是一个关键因素了。当天的灵山,风力效应已经很大了,再面临雪地行走会消耗大量体力,这样算下来,对搜救组人员的要求就太高了,现实中不太好集结呀!
3、通信设备,大功率电台的电源问题不好解决。
4、经您的提醒,忽然想到,实际救援中都会惊动政府力量,一般是消防人员,对他们来说,也应该给以一定的保障,这样前进基地的压力会很大,备勤装备得考虑充分了。
5、您讲的其他方面非常好,内容收着了,尤其负重指标很关键。  
来自旧版论坛的签名―――――***―――――
幽微不明,渊默不语.....
In mountain we trust, all others we friend
敬畏山峰,自主互助
5#
发表于 2013-1-6 13:52:16 | 只看该作者

探讨

1、“冬季小五台穿越中台扎营的装备要求”,能说具体点儿吗?给链接也可。
--主要是扎营装备,帐篷睡袋防潮垫等,上面已有描述.
更重要的还是经验,个人觉得如果没有重装冬季穿越经验,山上搜集是极为危险的.靠搜集信息制定决策也是不靠谱的.

2、您讲述的是10人左右编成三个小组,目前觉得是最低限度的要求了。但重装3小时后,下一步的搜救,体力就是一个关键因素了。当天的灵山,风力效应已经很大了,再面临雪地行走会消耗大量体力,这样算下来,对搜救组人员的要求就太高了,现实中不太好集结呀!
--10人编制三个小组,是考虑前进营地承受能力的相对优化配置,如果有条件可以有多个10人组.
--上面谈了,重装3小时是极限,象灵山的情况,或许能在大风口上建立前进营地,类似小五西台风口扎营,重装或在1.5个小时左右.
--冬季救援队必须具备夜间,大风,雪地行进经验,毕竟救援关键时间是当天晚上,第二天基本就不是救援了.如果没有这些经验就要训练.

3、通信设备,大功率电台的电源问题不好解决。
--前进营地有几个手台,也可以起人工中转联系的作用.

4、经您的提醒,忽然想到,实际救援中都会惊动政府力量,一般是消防人员,对他们来说,也应该给以一定的保障,这样前进基地的压力会很大,备勤装备得考虑充分了。
--山上的人员必须精干,太多一是自身风险太大,二是对前进营地压力太大.所以政府人员在发生遇险人员后山上起运输的作用较好.


5、您讲的其他方面非常好,内容收着了,尤其负重指标很关键。

来自旧版论坛的签名登山,以一种艰难的方式消磨时光

1

主题

139

帖子

151

积分

注册绿野,不忘初心。

Rank: 2

积分
151
QQ
6#
发表于 2013-1-6 14:44:14 | 只看该作者

灵山救援当晚曾提出过类似方案,受限于当时的装备及人员问题,没有被采纳,遗憾。。。。如果救援再现,建议如下方案:

    上山参加搜救人员全部具备高寒经验(例如冬小五),并熟悉东灵地形。以当时的条件零下30度加上风寒效应应该到-40,需要连体羽绒服。手台采用镍氢电池(耐低温)并带APRS功能。下马威建立大本营,同时建立的还有通联基站(交给HAMER完成)。后台电脑打开东灵山3D地形,结合APRS时时观察搜救队员行进位置。
   第一梯队搜救人员可分为2-3个小组,每组4-5人,每组携带2条或2条以上睡袋(1500G鹅绒,温标-30),帐篷(首选BD FRIST 双人1.2KG),热水暖宝等,出发前往被困区域搜寻。以上前提是已经成功锁定受困者位置。任何装备与人都不可能在高寒环境下进行长时间的搜救。
   第二梯队在下马威与孔涧分叉口的鞍部设立C1接应,帐篷建议采用两顶悠总的高山隧道帐防御,每顶能睡3人,装6人。留四位队员留守。
   假设找到受困者,
方案一:就地选择位置支BD FRIST,在帐篷里过一夜后天亮再下山。
方案二:协同受困者到达C1。
当然以上方案视受困者的状态以及路程的远近和当时的环境灵活处理。
取暖装备建议暖宝与MSR反应堆.
抛砖引玉,仅供参考      
来自旧版论坛的签名脚步丈量土地 行囊背负记忆~ 8-)

38

主题

625

帖子

657

积分

绿野高级黑

Rank: 4

积分
657
QQ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6 14:54:1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人员要---经验体力装备+精干;要有全程风险评估意识;政府人员无法控制尽量协调吧

来自旧版论坛的签名―――――***―――――
幽微不明,渊默不语.....
In mountain we trust, all others we friend
敬畏山峰,自主互助

464

主题

5853

帖子

6045

积分

绿野元老,传、帮、带。

Rank: 8Rank: 8

积分
6045
8#
发表于 2013-1-6 15:17:31 | 只看该作者

超越了现实就变成了空谈。

冬季最现实的情况是先“救”再“援”。
先找到目标,保证生命不出于危险中,甚至尽可能延长时间,等待,然后才是“援”


无论从人到装备。

从北京周边区域实际情况与装备现实条件来说,在实际条件基础上略高一些的状况才是有效救援。

人:户外救援不怕人不多怕人多。org户外救援定位为北京周边就是以这个基本情况为考量。
    人,要具备户外能力,户外经验,各救援小组必须有熟悉救援区域户外人员。
    物,过度的装备从金钱上到救援操作上都是不实际的。如果冬季的话北京周边救援装备以冬季山地穿越装备为标准就可以。

    核心: 救援者能自救,能具备迅速撤离危险能力,能具备随时沟通联系的能力。


还要展开,就要是一大篇文章了,没有合适合格的人,北京周边户外救援就是空话,就是表演,而且是很危险的。   
来自旧版论坛的签名--我只愿沉睡梦中,不再醒来http://weibo.com/40489332

38

主题

625

帖子

657

积分

绿野高级黑

Rank: 4

积分
657
QQ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6 15:18:27 | 只看该作者

继续讨论:

温度+风速,可推出风寒和冻伤效应,在微博上周鹏就发过对应图片,我的数据也是那里得来的。
“任何装备与人都不可能在高寒环境下进行长时间的搜救”——这方面网上有什么对应图表吗?类似于上述风寒效应那样的,我想用在风险评估方面,模糊记得美军标有,但网上又搜不到。
本来我的帖子更倾向于救援人员采用喜式登山的方法来展开,发现大家似乎更倾向于阿式登山,可否这么认为?
来自旧版论坛的签名―――――***―――――
幽微不明,渊默不语.....
In mountain we trust, all others we friend
敬畏山峰,自主互助

332

主题

4157

帖子

4219

积分

绿野飞人,随传随到。

Rank: 8Rank: 8

积分
4219
10#
发表于 2013-1-6 15:24:45 | 只看该作者

喜式登山要求强力的领导统御能力,以及物资保障。没有的话,还不如阿式。

来自旧版论坛的签名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DOUGLAS MacATHER
MEMORY OF KRISTIAN
请教一下:北京周边冬季极端天气条件下,搭建前进搜救基地,开展梯次救援和区域救援的一些问题 幽渊 2013-01-06
好建议 论证一下 我觉得有实用价值 duke5d 2013-01-06
山野救援,尤其是冬季,搭建前进基地是提高成功率,降低救援人员风险,提高效率的关键 卡尔松 2013-01-06
继续讨论: 幽渊 2013-01-06
探讨 卡尔松 2013-01-06
谢谢!人员要---经验体力装备+精干;要有全程风险评估意识;政府人员无法控制尽量协调吧 幽渊 2013-01-06
有经验的军队等真正意义上常设组织能做到,自己玩的有真正经验的爱好者相对松散组织,如果是一个组织单干,也能做到 砾岩 2013-01-06
是这样的,搞协调太复杂,虚耗时间不说,还真耽误事儿。咱还是谈论技术、装备这些轻松些的话题吧 幽渊 2013-01-06
标记一下,保证畅通的通讯,也是营地搭建选址的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 幽渊 2013-01-06
灵山救援当晚曾提出过类似方案,受限于当时的装备及人员问题,没有被采纳,遗憾。。。。如果救援再现,建议如下方案: 风若隐 2013-01-06
继续讨论: 幽渊 2013-01-06
喜式登山要求强力的领导统御能力,以及物资保障。没有的话,还不如阿式。 jjyfoot 2013-01-06
探讨 风若隐 2013-01-06
温度+风速可以用数字标记,而你问的这个问题,没有办法很客观的用数值来表达,依据人体抗冻能力的强弱吧,不过不会差别太大 风若隐 2013-01-07
我是要拿来做风险评估的,因为模糊记得有这么个东东,大家哪里发现了,麻烦告诉我一声 幽渊 2013-01-07
超越了现实就变成了空谈。 高山 2013-01-06
高山的说话风格一如既往。这个帖子如果能打开他人的思路,我就该念阿弥陀佛了! 幽渊 2013-01-06
紧急救援非同高海拔登山,抢时间才是关键。 非原住烟民 2013-01-06
认同! 风若隐 2013-01-06
认同!是否可以把“梯次”这个概念有所扩展? 幽渊 2013-01-06
应该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非原住烟民 2013-01-06
有点犯迷糊,您确定和我讨论的是一回事儿? 幽渊 2013-01-06
严重冻伤。 严重的话四肢和耳朵会坏死,运气好能保住,运气不好就是残废。 非原住烟民 2013-01-06
冬季登山尤其是大风天最好带上一盒医用凡士林涂在身体最易暴露的部位很管用。 非原住烟民 2013-01-06
探讨。 冰河时代 2013-01-06
嗯,直接救援当然最好,前提大家也提到了,要有确认的目标位置或区域 幽渊 2013-01-06
每次救援行动中要有救援救援人员的准备。 花鼎 2013-01-07
呵呵,从军事学角度讲,一是要不打无把握的仗,二是要再艰难的情况也要留有后备机动力量 幽渊 2013-01-07
参加è®Â 小寒 2013-01-07
汗,这是哪国语? 豌豆 2013-01-07
版主帮我删了吧 小寒 2013-01-07
都写啥了?在写一遍,提纲也成,我现在想看看大家更倾向于那种方式 幽渊 2013-01-07
删了帖子,楼就断层了。就那么放着吧 豌豆 2013-01-07
强贴,留印! 花鼎 2013-01-08
好思路,再谈几个救援原则。 北黑 2013-01-07
谢谢,写了这么多,我得慢慢消化。粗看之下,觉得是个“备勤预案”大纲的初稿 幽渊 2013-01-07
这些2000年都在绿野发过 北黑 2013-01-08
帖子加了精华。不过我认为,就像阿式攀登不存在有效救援类似,放更多精力在不犯低级错误上,比大力救援更有效。 豌豆 2013-01-07
对这句“阿式攀登不存在有效救援”理解我有歧义,请解释 幽渊 2013-01-07
能找个阿尔卑斯式攀登救援有效的例子给我看吗? 豌豆 2013-01-08
在这个帖子,我只关心救援队应该采用的方式。其实,介于喜阿之间,还有个阿拉斯加式,也许更好 幽渊 2013-01-08
再发一次 小寒 2013-01-07
谢谢! 幽渊 2013-01-07
补充一下:05年小五台事故,受伤队员是当地老乡找到的。绿野参与救援的人都是辅助 豌豆 2013-01-08
你的说法不对 darkshark 2013-01-08
噢,确认了一下,是我记差了 豌豆 2013-01-08
有人手又力气的话,雪屋是个可考虑的“小本营”选择 mh 2013-01-08
好东西! jjyfoot 2013-01-08
试验报告和讨论 mh 2013-01-21
谢了,确实给人以很大的启发 幽渊 2013-01-24
感谢前面发言的网友,我编辑整理了一下,请大家继续探讨(最好回复我的疑问)! 幽渊 2013-01-08
补充1:风险评估 幽渊 2013-01-09
看了泰山小驴的帖子,感觉风险评估这块要考虑的因素还很多,给自己留个档,备查 幽渊 2013-01-10
请soarrow或其他网友给出个靠谱的说法,我好收录到资料里! 幽渊 2013-01-08
确实纯属忽悠 darkshark 2013-01-08
这个现象,是不是低温风寒和缺氧共同造成的一种结果?是否本帖不用人体感觉,改用人体耐寒限度更好? 幽渊 2013-01-08
很简单,高海拔带来的不仅是低氧,还有低压;而且别看冬季灵山雪很厚,那个跟高海拔的冰川、雪坡在地形地貌上面的差异太巨大了 soarrow 2013-01-08
好的,又解决了一个疑问! 幽渊 2013-01-08
说白点:就是那些人户外能力根本不足。 高山 2013-01-0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