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查看: 3961|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9年11月8-10日济宁邹城文博游

[复制链接]

16

主题

228

帖子

563

积分

绿野高级黑

Rank: 4

积分
56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0-9 11:23: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到:
本帖最后由 echo19199 于 2019-11-7 09:56 编辑

2019年11月8-10日济宁邹城文博游
前言:
山东省邹城市,山东省辖县级市,由济宁市代管。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邹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千年古县。邾国邹国)故城坐落于境内,是邹鲁文化的发祥地和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故里。主要旅游景区有孟庙孟府孟林峄山风景区、明鲁王陵上九山古村凤凰山风景区、铁山公园、护驾山植物园、五宝庵山等。
山东省济宁市,济宁地区历史文化悠久,是东夷文化华夏文明儒家文化水浒文化运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儒家创始人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回、史家左丘明皆出生于此。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促进了济宁商品经济的繁荣,使济宁成为京杭大运河沿岸重要的工商业城市。
济宁市11县市区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和境内的京杭大运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孟庙孟府水泊梁山微山湖宝相寺峄山少昊陵等1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四座国家森林公园。拥有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医学院等高校,以及世界儒学研究与交流中心孔子研究院。2018年10月,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行程安排:
11月8日周五晚上北京站Z159次22:30-05:31到达曲阜站 硬卧163元
11月9日周六早上5:31到达曲阜站,6点包车出发。光善寺塔,嘉祥武氏墓群石刻,曾子庙,青山寺,崇觉寺铁塔(济宁博物馆),(午饭酌情抽空便餐),萧王庄墓群,慈孝兼完坊,济宁东大寺,王因遗址,兖州兴隆塔(兖州博物馆),兖州天主教堂,金口坝,晚上住宿邹城市。
11月10日周日早上7点出发峄山风景区(60元,年票免费),邾国故城,野店遗址,孟府孟庙(40元,年票免费),重兴塔,邹城市博物馆,(午饭酌情抽空便餐),铁山摩崖石刻,明鲁王墓(20元,年票免费),孟母林(免费),汉鲁王墓,孟林,西夏侯遗址(时间不够可能舍弃),尼山孔庙和书院(时间不够可能舍弃)
晚上G152 19:46-22:12  曲阜东站-北京南站(二等座244元)
费用预算:800元,包括:包车+用餐+1天住宿,AA制,各景点门票自行结算,往返火车票。

装备要求:徒步鞋,登山杖,保暖手套及帽子,冲锋衣裤,保暖衣裤,袜子2双,30L背包,头灯,手台,路粮根据自身情况自备若干(高能量、高热量、简单食品),2L水壶,各种证件,雨具。

报名须知:
仔细阅读绿野自助户外活动公约
http://www.lvye.org/forum.php?mod=announcement&id=3
有详细户外履历,跟贴报名如:同舟报名1GG/壹三*******3/1手台/仔细阅读活动计划,对自己行为负责/确认参加全程活动。否则无效!。

免责声明:
本次活动为非营利自助户外活动。户外运动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不可预知性。参加者对自己的行为及后果负完全责任。领队组除接受大家监督、有责任控制费用和公开帐目外,不对任何由户外运动本身具有的风险以及往返路途中发生的危险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凡参加者均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如在活动中发生人身损害后果,赔偿责任领队组不承担,由受损害人依据法律规定和本声明依法解决。代他人报名者,被代报名参加者如遭受人身损害,赔偿责任领队组不承担。本声明中关于免除领队组责任及赔偿责任之约定效力,同样及于总领队、财务官。

1

主题

45

帖子

130

积分

注册绿野,不忘初心。

Rank: 2

积分
130
沙发
发表于 2019-10-9 11:30: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蜣螂/1MM/1八五II89五四09/仔细阅读活动计划,对自己行为负责

12

主题

98

帖子

191

积分

注册绿野,不忘初心。

Rank: 2

积分
191
板凳
发表于 2019-10-9 11:30: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昕毅报名1MM/手机领队知道/仔细阅读活动计划,对自己行为负责/确认参加全程活动

16

主题

228

帖子

563

积分

绿野高级黑

Rank: 4

积分
563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9-10-9 11:34:32 | 只看该作者

本次活动景点介绍

光善寺塔 国七
金乡光善寺塔,2010年5月21日维修塔体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券顶式壁龛,内置包括佛塔、舍利棺在内的22件银质文物、舍利一宗。经专家鉴定,此次出土的22件(套)银质文物属唐代,全部藏品装饰图案线条精美,做工精致。
光善寺塔系砖石结构,石台底座,砖砌八角形九层楼阁式建筑,顶为铁质葫芦型,通高49米。此次修缮光善寺塔时出土的22件(套)银质文物属唐代,经故宫博物院与山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初步鉴定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包括六角形四级佛塔1座、舍利棺1座(分四部分)、大唐贞观《大般涅盘经》册1函、藏经幢1件、荷叶盖三足莲形盐器1件、茶碾1套、方体箩子1套、覆莲托盏1件、凤首执壶1件、梅花形杯4个、梅形盘1个、带盖八棱罐2个、十曲莲形碗1个、九曲莲形碗1个、莲形杯2件、提梁盖罐1个。这些文物均为银质锤揲成型,器表有明显的錾刻的阳纹,主体纹饰、佛经经名以及扉页上的菩萨和尾页上的毗沙门天王像,舍利棺两侧供奉菩萨和护法神像均有鎏金;藏经幢有六尊菩萨形象,六角形四级佛塔,装饰图案以鸟兽纹为主,佛塔每级饰有一尊佛像,周边纹饰为四大天王像;提梁盖罐主体纹饰为鹦鹉装饰间饰精美典雅的卷面番莲纹及蔓草纹;杯盏圈足饰连珠纹,带有明显中亚艺术风格的影响;茶碾子两侧有两对跃马形象,茶罗子上部及两侧正面均有骑凤凰仙人形象,表现了道教或汉地传统信仰题材。全部藏品装饰图案线条精美,做工精致。极为珍贵的是《大般涅盘经》封底上有“大唐贞观”阴刻年款。另外,随文物出土的还有舍利一宗。
这批出土的文物等级高、数量大、保存好,尤其珍贵的是印有大唐贞观年款的《大般涅盘经》在国内外未见有相关报道。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金乡县佛教文化的兴盛,显示了金乡县在唐代已是山东乃至全国佛教文化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为研究唐代佛教文化和山东地区佛教的发展史,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
据记载,此塔始建于唐代,但其形制却与唐代塔相差甚远。另据记载此塔在元代有过大修,疑为在元代拆除重建。塔八角九层,塔檐尽毁,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人轰去上三层。上世纪末进行了大修,恢复了塔的原状。塔先后被公布为济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五月被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国保”的名单中,此塔的建造年代被记录为明代。

嘉祥武氏墓群石刻 国一
嘉祥武氏墓群石刻位于嘉祥县纸纺镇武宅山村北,为汉代祠堂和墓地,始建于东汉桓、灵时期,全石结构,石刻画像,内容丰富,雕制精巧,是我国保存完整的汉代石刻艺术珍品。现存石阙、石狮各一对,石碑两块,祠堂石刻构件四组40余石。武氏墓地最早见于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和赵明诚的《金石录》,南宋洪适将题字与图像,集于《隶释》、《隶续》中。1964年将处于深坑中的石阙、石狮,按原位置提升到现在的地坪以上,并建立了宽敞的保护室。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嘉祥武氏墓群石刻位于嘉祥县纸纺镇武宅山村北,为汉代祠堂和墓地,始建于东汉桓、灵时期,全石结构,石刻画像,内容丰富,雕制精巧,是我国保存完整的汉代石刻艺术珍品。现存石阙、石狮各一对,石碑两块,祠堂石刻构件四组40余石。武氏墓地最早见于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和赵明诚的《金石录》,南宋洪适将题字与图像,集于《隶释》、《隶续》中。1964年将处于深坑中的石阙、石狮,按原位置提升到现在的地坪以上,并建立了宽敞的保护室。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阙与石狮
石阙与石狮原为武氏墓地神道设施。对阙对称,间距4.15米,由基座、阙身、栌斗、阙顶组成。重檐平伸,顶刻四坡瓦垄,傍依单檐子阙,通高4.30米,

嘉祥武氏墓群石刻(3张)
基座各宽2.58米,厚1.4米,通体刻画像及花边纹饰。两阙身正面有建和元年(公元147年)题铭90余字,记有立阙人武始公暨弟绥宗、景兴、开明及营造工匠姓名。一对圆雕石狮相对立于阙前两侧,高1.24米,长1.45米,巨口膛目,昂首顾盼,浑朴端庄,形态生动。
武氏碑
宋代以来金石家累有著录。武梁碑、武开明碑早佚,现存武斑碑、武荣碑。武斑碑作圭形,额有圆穿,高2.10米。
武氏祠堂
武梁祠原为单开间悬山顶石构建筑。现存 6石,即“武梁祠画像”3石、“祥瑞图”2石、“武家林”断石柱 1石。祠内墙壁和屋顶上都刻满画像。三壁上部罗列历史故事,和祥瑞画像最丰富,有从伏羲至夏商古代帝王,有蔺相如、专诸、荆轲等忠臣义士,有闵子骞、老莱子、丁兰、梁高行等孝子贤妇;三壁下部为祠主的车马出行、家居庖厨等画像。东西壁山尖刻东王公、西王母等灵仙故事,内顶刻布神鼎、黄龙、比翼鸟、比肩兽等各种祥瑞图像,其旁皆有隶书榜题。
前石室原为双开间悬山顶石构建筑,后壁正中有龛。现存16石,即原“前石室画像”12石,“后石室画像”4-5二石,“孔子见老子”1石,供案1石。祠内满刻画像,亦有西王母、东王公等神话故事,壁西刻孔子见老子、孔门弟子和祠主经历和生活的车骑出行、宴乐、庖厨、仙灵神话,以及文王十子、赵宣子、荆轲、邢渠等良卿古贤;西壁下部刻大幅水陆攻战图。小龛后壁刻祠主楼阁家居图,室顶为仙人出行、雷公电母、北斗星君、伏羲女娲等灵仙神话,前石室车骑画像有大量榜题,与武荣碑所记经历多相吻合,一般推定祠主为武荣。
左石室原形制与前石室相同,现存17石, 即原“左石室画像”2-9八石,后石室画像1-3与6-9七石,残脊石1,花纹条石1,内容布局亦类前室。其中如周公辅成王、二桃杀三士、管仲射小白,以及顶部的海灵山行、升仙图等均为前室所不见。无榜题,祠主待考。 [1]
嘉祥曾子庙 国六
曾子庙,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城南23公里的曾子故里--风景秀丽的南武山南麓,一处历史悠久、气势辉宏的古建筑群体,又称曾庙、宗圣庙,是历代祭祀孔子著名高足曾参的专庙。
始建于周考王十五年(公元前426年),原名“忠孝祠”。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元)重建后改称“宗圣庙”,重建后的曾庙当时仅有正殿、寝展、东西庑、戟门各三间。次年,又于庙右创建莱芜侯祠三间。明宏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山东巡按金洪因庙制简陋,秦请扩修,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完工。明嘉靖、隆庆年间,曾庙两次毁于战火。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曾子六十二代孙五经博士曾承业秦请重修,当年九月动工,年底竣工。这次重修,奠定了现在的布局和规模。清顺治、康熙、乾隆、光绪等年间多次进行修缮。
曾庙是一处极具代表性的我国古代官式建筑群体,迄今保留了鲜明的明代建筑风格。曾庙坐北朝南,四周围以红墙,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通长230米,东西宽120米,占地面积27600平方米。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分正、左、右三路,共三进院落。主要建筑物30余座,殿、庑、亭、堂70余楹。庙内碑碣林立,古柏参天,更显肃穆壮观。

嘉祥青山寺 国七
嘉祥县城南7.5公里处的青山,林泉茂美,有鲁西南“小岱宗”之美誉。掩映于青山西麓长松翠柏中的千年古刹青山寺,是周武王所封诸侯国君王的神庙,古称“焦王祠”,俗称“青山寺”。青山寺常年香火不断,钟磬长鸣,诵经声、祷告声不绝于耳。适逢青山庙会,更是人流如潮,热闹非凡。四季景色各异:春天可闻林鸟晓唱,夏日可听神洞僧话,秋季可观青山夕照,冬日可看翠峰雪霁。可谓是:山色霭霭人间胜地,水声潺潺世外洞天。2006年青山寺被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青山风景区除青山寺外,还有法云寺、龙泉寺等六大寺庙。1999年青山风景区被公布为市级自然风景区保护区。
惠济公庙原名焦王祠,据旧县志记载:“武***商,封神农之后于焦,世称焦王。”始封之焦在宏农陕西(今河南陕县),受封后移城于嘉祥青山东山脚下。现青山东有东、西焦城村,有古焦王城遗址。
焦王祠始建年代无考。据元东昌教授赵衡正《重修惠济公庙碑记》记载:“庙左有汉建宁元年(公元168年)碑,碑毁无考,右立晋永安,颂文字剥落难辨……”。1102年(宋徽宗崇宁元年)封焦王为宁应侯;1121年(宣和三年),改建为惠济公;次年,重修焦王祠,改称惠济公庙。后经明、清两代的多次重修、扩建,始具现存规模。因祠庙位于青山,故群众习称为青山寺。
青山寺坐东面西,顺应山势,层层递升,设计巧妙,别具一格。崇宇高阁,掩映于古树翠柏之中,景色颇为壮观。从山下望去,在中轴线上的建筑有6个层次,即:泰山行宫坊、三门、惠济公大殿、寝殿、泰山行宫、玉皇庙、在惠济公大殿两侧,还有白玉宫、享殿、子母殿、万佛阁、关帝庙、迎客厅等附属建筑。
泰山行宫坊 位于青山脚下,明朝世袭鲁肃王朱寿镛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修建,是一座仿楼阁式的三门石质建筑。中门内外两侧4个石狮雕刻精细,造型生动;门额上刻“泰山行宫”,运笔自如,健劲有力。两侧门门额上有皆雕有浮龙、麒麟等图像,刀法娴熟。整个坊顶均仿木质建筑形式,石雕斗拱、歇山顶、鸱吻、瓦垄、瓦当……惟妙维肖。特别是中门门额上面一组“明鲁王晋见焦王”的浮雕,主、宾、仆各具情态,栩栩如生。整个牌坊,堪称一组格调和谐、技艺精湛的艺术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三门 从泰山行宫坊向东有一条林木夹道渐渐升高的山路,直通三门。三门是惠济公庙的大门,重建于公元990年(北宋淳化元年),为灰瓦硬山式建筑。中门三间,两侧甬门各一门。

惠济公大殿 是青山寺的主体建筑,建于1米左右高的石台之上,1343年(元至正三年)、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两次大修。大殿面阔五间,南北长17.3米,东西宽6米,高约9米。五脊歇山顶,彩绘斗拱,绿瓦霞帔,巍峨壮观。前檐下4根高大石柱,通体平雕花卉。大殿内雕梁画栋、壁画附饰,高大朱漆雕龛中原有高达2.5米的惠济公金色塑像。大殿前,1929年修建龙头碑一座。在碑前建砌八角形“玉液池”,其外接圆直径3米,雕砌以石栏。大殿后山泉一眼,题名“感应泉”,泉水经殿底暗道,由碑底部之龙头口中喷涌而出,常年不息,如珠似玉,纷纷泻入“玉液池”中,久雨不溢,常旱不涸,池水如碧,清流见底。泉、池以殿相隔,如不留意观察,人们多不知泉由何来,池水何去。这一奇幻景致,既是天工,又是建造者的匠心独具。雕凿精致的龙头碑两侧,镌有一幅“山色霭霭人间胜地;水声潺潺世外洞天”的楹联,碑的北侧,刻有清末进士王俊卿题“青山十八乐”诗十八首。大殿两侧皆配以五间享殿,连同三门,围成一个小院落。院虽不大,但典雅秀丽,院内碑石婷婷,泉流叮咚;苍松遒劲,翠柏参天。奇景异致,吸引游人流连忘返。
萧王庄墓群 国六
萧王庄墓群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北郊萧王序村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东汉任城国国王及其配偶的墓葬群。墓群原有土冢九座,由于多年来风雨剥蚀和人为破坏,现地面仅存土冢4座,其余均被夷为平地。 [1]
1992年,济宁市文物局对墓群中的一号汉墓进行了挖掘、修复。该墓发现了近800石的汉代题记刻石,这是中国迄今所知汉代石刻中最为重大的发现。1977年12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群原有墓冢9座,参差罗列其间。据《济宁县志•卷一疆域略》载:“九女堆,在县北五里,凡九堆,七在西,二在东,参差相向,或以为檀道济唱筹量沙所筑••••••”所云方位距离相吻。目前尚能确切位置者有6座。
1号墓坐落济宁市传染病医院北侧,封土底径50米,高10米;2号墓在萧王庄村东南约600米处,曾遭破坏,现仅存封土。曾出土一批铜器、陶器、玉衣片等文物;3号墓位于村庄东南隅,现某空军雷达部队驻地院内,封土高约6米,底径40米,1970年驻军在其上安装机器设施时,部分墓室破坏,曾出土青铜器和玉石器若干,现济宁市博物馆收藏的汉白玉石俑(四个)即为3号墓之物;4号墓于村南约400米处,封土高6米,底径40米;5号墓位于传染病东南角处;6号墓在医院“太平房”附近,5、6号封土已无,夷为平地,其余三座早年已不详所在。
由于一号墓遭盗掘破坏严重,1992--1994年,济宁市文物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随后维修保护,就地开放。墓葬座北向南,为砖室券顶墓。墓室由墓道、耳室、甬道、前室、后室、回廊、题凑石墙等部分构成。墓道在墓室南部,其中后部东西两侧各设一耳室,为“外藏”厨、厩库。墓门为两道墙封堵,门内甬道通前室。前室为横长方形的厅堂,后室近似方形为“正寝”,中设大棺床。回廊四面绕于前后室,象征“便房”。回廊外侧为题凑石墙,象征“黄肠题凑”。其形制结构基本符合汉代皇帝、诸侯王的墓葬制度。本墓以题凑石墙作外框,把整个砖室包围在一个偌大的石屋里。建筑颇具特点,十分考究。 [1]
萧王庄墓
一号墓早年被盗,出土文物187件,其中3件玉器为一级文物。该墓重大的考古发现是,墓室石块上镌刻着大量题记文字,仅内面可观睹的刻石就有782块,为目前全国汉墓考古资料所仅见。据墓葬形制、出土物特点和铭刻地名分析,该墓年代在东汉前期,墓主人很可能是东汉任城国始封王--孝王刘尚。刘尚为东平宪王刘苍之次子、光武帝刘秀之孙,就封于章帝元和元年(84年),薨于和帝永元十三年(101年),在位18年。
墓群是分布集中、保存较好的一处东汉诸侯王陵寝。已发掘的一号墓规模宏大,结构独特,题刻众多,是目前全国少见的一座东汉诸侯王石材题凑墓,也是目前全国出土石刻文字最多的一座汉墓,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1]
东大寺(山东省济宁市东大寺)国三
地址:济宁市小闸上河西街4号     门票价格:10元         开放时间:9:00—17:00
电话:0537-2266315

济宁东大寺,伊斯兰教清真寺,坐落在山东省济宁市小闸口上河西街。因寺门临古大运河西岸,故俗称“顺河东大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以后经明、清各朝及当代数次修缮,使建筑面积达到4134平方米.因前门正临老运河,俗称“顺河东大寺”,门前匾“古礼拜寺”有著名书法家陈金言题写,并因处全市9座清真寺之东,故简称东大寺。
济宁东大寺位于越河街道小闸口上河西街4号,坐落于京杭大运河畔,依河而建,故俗称“顺河清真东大寺”。全寺占地面积7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迄今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明成化年间初具规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大兴营造,始具今日之规模。它与济宁西大寺、南京净觉寺、西安化觉寺、兰州桥门街大寺并称全国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济宁东大寺最为壮观。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大寺为标准的龙首式建筑群,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有大门、邦克亭、大殿、望月楼等四部分,中轴线两侧是南北讲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体建筑,面宽28米,进深40余米,最高点约30米,其建筑面积达1057平方米。整座大殿有卷棚、前殿和后窑殿三部分,以勾连搭形式组成。殿内以40根朱红的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做支撑,后窑殿为3层楼阁,上部为六角攒尖式窑顶。窑顶峰折陡峭,起伏错落,檐下斗拱罗列,翼角飞翘,覆黄绿色琉璃瓦,顶嵌青铜质鎏金宝瓶,流光溢彩;殿后是“望月楼”,砖木结构,以精巧玲珑著称。
据建筑学家考证,该寺大门为明代遗构,其他建筑造型为清乾隆时所建。该寺全部建筑高大巍峨,布局严密,结构合理,工艺精湛,是中国伊斯兰建筑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05月25日,济宁东大寺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寺内风格
寺院坐西朝东,建筑面积达4134平方米。寺门朝大运河,共有4道门,第一道门是木栅栏式。栅栏后立有石质碑坊,浮雕有狮子、羊、麒麟、山水、花卉等,大小额枋上全刻卷草,石坊左日右月分饰两旁,故称“日月坊”。石坊后有大门3间5檩,屋顶歇山造,用绿琉璃、黄剪边,有跑龙脊。大门左右有抱鼓石、盘龙柱和盘花柱等雕饰,门两边为八字墙。
二门为重檐圆顶,下檐带垂柱,形似楼房,为“邦克楼”。南北讲堂各6间。礼拜大殿7间15檩,由24根粗两围的木柱支擎,上为卷棚式,由黄绿色琉璃瓦覆顶,顶脊和8条垂脊饰以龙纹鸱尾,殿顶嵌着铜质镏金宝瓶。大殿四周窗棂,全用金丝楠木作阿拉伯文组成的花方图案。阿訇住室和沐浴室,设在殿外两侧。大殿后有望月楼,是一座3层阁楼,上覆六角形盖式楼顶。后门楼和后牌楼重重叠落,为木构建筑,高大雄伟。20世纪80年代又经多次维修。已恢复原貌。
东大寺抱鼓石、盘龙柱、石柱础上面的雕饰,全是少见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座康熙三十年(1691年)春所建的石刻日月坊,三门四柱,全是采用汉白玉精选石料,宽厚安稳,气势威严。因云板上有日、月图案,所以称之为日月坊。与一般牌坊的不同在于:四柱出头部分不用云气纹,两侧立柱雕有精美宝座,中间立柱上雕以八角平座栏杆宝阁,牌坊横梁上雕成宝瓶。底座、抱鼓、夹杆部分雕功如神,遍体生花。正中顶端有一石刻宝瓶,两旁各飞一团石云,云上分别拖着一轮红日和一弯新月。令人感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宇宙苍穹尽在眼底。石坊通体洁白,与后面大门八字墙的绿色琉璃交相辉映,在绿水、蓝天、白云的映照下,别具风采,甚为赏心悦目,更显悠悠古寺的清静与肃穆。

慈孝兼完坊 国七
慈孝兼完石坊座落在济宁中区翰林街南首,门楼式,全石结构,3层圆透高浮石坊,系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为旌表诰封奉直大夫王怀远之妻孙氏敕建的“节孝坊”。第二层正中因有工部郎中史大伦所题“慈孝兼完”四字而得名。该坊采用浮雕、透雕、圆雕、线雕等手法相结合,造型优美,内容丰富,做工精细,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2006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五月被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孝兼完石坊座落在济宁中区翰林街南首,门楼式,全石结构,3层圆透高浮石坊,系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为旌表诰封奉直大夫王怀远之妻孙氏敕建的“节孝坊”。第二层正中因有工部郎中史大伦所题“慈孝兼完”四字而得名。石坊三楹四柱,面阔8米,进深2.7米,高7米,正中一层飞檐,两侧楹各为两层飞檐。均以仿木斗拱承托,檐角备垂风铎。各层顶脊为仿瓦垄起脊。上层正中悬有镂空滚龙镶边,上刻“圣旨”的竖匾一块,匾下为高浮透雕二龙戏珠图案条石,中层横条石刻有“亲井臼”、“奉老母”、“教子读”的三组人物故事画面。再下即第三层,其横条面上镌刻“旌表诰赠奉直大夫王怀远之继妻诰赠宜人孙氏节孝布政司理向加二级男浚冢孙监生世隆监造”文字。支撑全坊的4根通天石柱,中间两根之上,正面刻“天姥三贞垂万古,女宗九烈表千秋”,后面携“柏节凌霜经四起,兴风寒袒抚三级”对联。4根石柱前后两面,分别用青石圆雕8只石狮牢固着柱石及其底座。中间4狮背驮形象不一的卫士,两旁4狮,一对系吻抚仔兽狮,一对系滚球狮,神态备异。坊脊上还饰有排列有序的叱吻、走兽、飞禽等。
文物艺术价值
该坊采用浮雕、透雕、圆雕、线雕等手法相结合,造型优美,内容丰富,做工精细,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2006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五月被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修复好的慈孝兼完坊
崇觉寺铁塔 国三
觉寺坐落于古槐街道铁塔寺社区,又名释迦寺。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560年),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在寺内建立了铁塔,寺院也由此俗称“铁塔寺”,距今约有900年的历史。2011年对寺院进行整修,新修建了大雄宝殿,进一步完善了旅游功能,成为重要的文物旅游景点。 [1]
崇觉寺铁塔是中国古代佛教铁塔。在山东省济宁市崇觉寺故址。崇觉寺又名释迦禅寺,创建于北齐皇建元年(560),现存明清时期的大殿五间和声远楼。铁塔始建于北宋崇宁四年(1105),原7层,明万历九年(1581)重修时增至9层。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身特色
铁铸塔身九层,计塔座、刹顶在内共11层,通高23.8米,平面图呈八角形,自下而上逐层递减,形成明显的收分,呈现出刚毅、挺拔、秀丽的轮廓。阳光下,金色的塔顶,玄色的塔身,紫光吐辉。斗拱雕花的平座、围栏、飞檐及金光闪闪的天门,堪称设计精巧,造型奇特,昂然耸立,蔚为壮观。每层下部均置厚约5厘米的八角形平座,座下每面斗拱四垛,以作承托。平座以上,沿边缘安装围栏,栏高30厘米,栏板的花纹富于变化,每层各具特色,有的是二方连续字形纹饰,有的是牡丹花纹,有的是簇四球格眼纹饰,浇铸精细,玲珑透剔。围栏以里,过20厘米的廊便是塔身,塔身每层四面均铸有20厘米的凹槽代替栏额。全塔开门共36个,其余四面,每面各铸坐佛两尊,共佛像36尊,盘膝端坐,线条流畅,形象生动。每层塔身上部各设飞檐,出挑30厘米,檐下配斗拱铺座四垛,飞檐深远,半拱疏朗,铸作严谨,全不失木制结构建筑之特点,给人一种浑厚大方的感觉。
铁塔铭文
铁塔铭文分别铸在第一层塔身的东南和东北面壁上。桃形攒尖式塔顶为铜质
崇觉寺铁塔
金章,莲花形底座,亦为铜铸与塔顶紧扣一体组成塔刹,危稳在九层回檐的中央。第九层的回檐,八个脊饰出挑向外加长,在飞檐尖端各垂以风铎,使整个塔顶显得格外辉煌壮观。铁塔铭文,分别铸在第一层塔身的东南和东北的面壁上,瘦金体楷书“大宋崇宁乙酉常氏还夫徐永安愿谨铸”,第二层塔身的东南面壁上浇铸有“皇帝万岁,重臣千秋”字样,第六层塔身西北面壁上亦有文字,惜因泐蚀严重,已难辨不清。
崇觉寺铁塔坐落于山东省济宁市内的崇觉寺。崇觉寺又名释迦寺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560年),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在寺内建立了铁塔,寺院也由此俗称“铁塔寺”。距今约有900年的历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铁塔原来是八角七层楼阁式塔,明万历九年(1581年)重修,并增建为九层,塔通高23.8米。塔的下部是一砖砌的八角形基座,南面辟门,室内顶部砌作斗八藻井,室内有宋代的石刻千手佛像和清光绪七年(1881年)的塔铭。铁塔塔身呈八角形,内部充填砖体,每层均设塔檐、平座、勾栏等,塔檐和平座都施有斗拱,塔刹是鎏金的宝瓶式。每层塔身四面辟门,其余四面设龛,并放置佛像,在第一、二层塔身上还有“大宋崇宁乙酉(1105年)”的题记。原塔檐四周悬挂风铎,现在保存无几。整个铁塔的构件均为仿木结构形式的雕模铸制,不仅反映了宋代本构建筑的形制,也体现了宋代铸造技术的高超水平。

崇觉寺铁塔(5张)
崇觉寺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公元560年),寺内原无塔。到北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徐永安之妻常氏,为还夫愿,独资鸠工,在寺内建铁浮屠塔七级,自此就俗呼为铁塔寺了。当时建塔尚未铸项,因变故停工,后人多在对铁塔的赞誉声中,无不遗憾地说:“塔无顶,伟丈夫剑佩峨然,唯冠冕不饰,谈者往往以为未尽观美”至明朝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在济宁道龚勉的倡导下,协力聚财,增建塔身二级,顶为铜质金章,四围垂以风铎,至此塔成。塔身每层由平座、塔壁、塔檐分铸后组装。平座与檐下均饰重昂五铺作和单抄重昂六铺作斗栱。东、南、西、北正面饰长方形盲门,四侧面设龛祀坐佛。顶层八角各悬风铎,上装铜质鎏金仰莲宝瓶塔刹。在一层的外壁铸塔铭:“大宋崇宁乙酉常氏还夫徐永安愿谨铸。”该塔仿木塔,造型挺拔峻秀,铸工精湛,历经数百年风雨剥蚀而无严重腐蚀,是十分珍贵的铸铁文物。抗日战争时期,铁塔遭日军飞机破坏,构件残损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对铁塔进行了维护。1973年落架大修时,以砖石材料填实塔心,配补残毁部件,得以延年。
声远楼是崇觉寺铁塔的附属建筑,始建于北宋中叶,明万历年间济宁道台龚勉题“声远楼”匾额一方,悬在二层檐下正前方,字体雄浑,特别醒目壮观。楼内悬挂一口巨型铁钟,撞击铁钟,响彻全城,声远10余里,故名“声远楼”。
声远楼建在4.5米高的台基上,通高16米,为11脊十字顶正方形两层楼,下以12根方形石柱作外围主要支架,内以4根通天柱自下而上支撑两层顶端的梁檩,上下两层四檐和周围补间均以斗拱承托。顶覆灰瓦,挑脊上饰有按序排列的螭吻、飞禽、走兽等。正中顶端设一头东尾西昂首怒目、背驮宝葫芦的麒麟异兽,寓意颇深。全楼雕梁画栋,朱甍映目,飞檐陡峭,风铎铮铮,属砖木结构亭阁式建筑。楼内设木制楼梯可拾级而上。楼上巨钟高2.2米,壁厚0.2米,唇周长4.5米,重7.5吨,系宋代铸制。
济宁博物馆
开放时间     5月—10月上午9:00—11:30 下午14:00—17:30 11月—4月上午9:00—11:30下午13:30—17:00
济宁市博物馆始建于1985年5月16日,经过多年的发展,博物馆已初具规模,馆舍占地31亩,由两部分组成,东部为铁塔寺,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公元560年),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部为仿古建筑。馆舍总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其中主展楼8831平方米,用于展览的实用面积3000平方米,库房2600平方米。
博物馆构造


济宁博物馆(6张)
济宁博市物馆保存的古建筑有宋代铁塔、明代大雄宝殿、钟楼及僧王祠、汉碑馆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铁塔寺内的大雄宝殿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560年),,为单檐歇山式建筑,五楹,横阔19米,进深1⒉5米,高约12米,飞檐出挑,斗拱承托,内有十根通天木柱,前廊有八棱石柱四根,为明代所换。石柱上分别镌刻有对联,其建筑结构为宋代风格。
博物馆现有四个大型固定展览,一是以反映始祖文化、邹鲁文化、儒家文化、水浒文化为主线的历史展览《济宁千秋》;二是以展示本市文物精品为主旨的展览《济宁精品文物》;三是以反映京杭大运河贯穿济宁史实为基础、以弘扬运河文化、振兴济宁经济为宗旨的展览《中国运河之都——济宁》;四是现代著名书法家朱复戡《书法艺术展览》。
王因遗址 国六
因遗址位于王因镇王因村南一片,长、宽各约200米,总面积4万平方米。属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遗址南面有汉代遗物和少数宋代墓葬。1975年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时发现。遗址分5个文化层,2~4层为大汶口文化层,五层为北辛文化晚期地层。墓葬全部在2~4层中,葬式以仰身直肢葬为主,合葬和二次合葬墓占有一定比例,侧身肢葬为数极少。头向多数在70°~128°之间。出土的遗物主要是陶器,还有骨、牙、贝、角、玉器等。陶器以夹砂红顺红陶为主,有一定数量的夹蚌末、云母末的陶器。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次之,黑陶较少。器物有钵形鼎、罐形鼎、盆形鼎、觚、尊、罐、钵、豆、器盖、陶支座等。纹饰有乳丁纹、划纹、弦纹、附加堆纹、绳索纹、锥刺纹、指甲纹等。并有少量的彩陶。陶器制作均为手工。属于北辛文化的陶系以夹砂红陶和夹蚌末、云母末红陶为主,泥质红陶、泥质灰陶、夹砂灰陶次之。王因遗址为研究大汶口文化早期社会性质以及大汶口文化渊源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王因遗址1985年公布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兖州兴隆塔 国七
兴隆塔,古称兴隆寺宝塔,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东北隅兖州博物馆内,因该地原有古刹兴隆寺而得名,为八角楼阁式砖塔。
兴隆塔始建于隋代仁寿二年 [1]  (602年),初为木塔,北宋年间改建为砖塔,此后各代都曾有过修葺,现存塔身为清康熙年间重建。1977年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隆塔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空芯砖塔,底基周长48米,高54米,

二层外部设平座,二、四、六、七层盲窗修饰,通体区分两截,上下叠加,呈母子相托状。下七层粗大深厚,内设台阶式砖梯踏步,层间设回廊,游人可顺梯拾阶回旋而上;两截间形成2米宽的阳台,四周有石雕栏杆,凭栏远眺,风物尽收眼底。上六层骤缩细小,挺秀玲班,直入云端;六层空心,设有楼板木梯直至塔顶(现已拆除);塔顶用琉璃瓦制成的莲台宝相式宝刹,塔内有题名碑记6块。
远观兴隆塔就像一座小塔置于大塔之上,形成了“塔上塔”的独特风格,这种十分罕见的塔制形式,曾经引起了著名的古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的注意和疑惑,并与他的夫人林徽因女士在1936年7月专程来到了兖州考察兴隆塔。 [2]  [6]
2008年8月,兴隆塔地宫被盗,被盗取文物经海关查获。
兴隆塔地宫被盗后,文物部门对兴隆塔地宫进行了维修加固,考古发掘出土一批珍贵文物,包括一座石函,石函内又发现了鎏金银棺、金瓶、舍利、“佛牙”和玻璃瓶等文物。石棺外还有一块“安葬舍利”碑刻,介绍了兴隆塔和地宫的建造年代、原因和经过,更重要的是记述了顶骨真身舍利的来历和供养过程。经鉴定,石函、鎏金银棺、舍利金瓶为国家一级文物,舍利碑刻、玻璃瓶为国家三级文物。据山东省文物考古界专家介绍,这一重大发现在国内十分罕见,对历史文化研究、佛教史研究、绘画艺术研究、制作工艺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兖州市博物馆
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周一休息不开业
陈列了馆藏的260余件精品文物,展示了从商周时期的“索氏器”、“羊式器”以及各个时期的铜佛、铜镜,到明代“兖府文庙祭器”、鲁王世系墓中的金银饰品及历朝历代的瓷器和精美造像石刻。

其中的辟雍砚、绞胎瓷枕和三彩马是少见的精品。史前馆陈列了本市王因遗址、西吴寺遗址和龙湾店遗址出土的彩陶等160余件文物。天下第一剑馆,剑是清朝兖州知府金一凤为镇水祛洪,资款铸造的一把铁剑——镇水剑。该剑长7.5米,重1539.8公斤,举世罕见,被誉为“天下第一剑”。李蒂艺根馆,陈列了中国根艺美术学会副主席、中国根艺美术大师李蒂先生从自己几百件作品中挑选的最精美的捐献给家乡的150件艺根作品。石刻馆位于地下展室,有老子、孙子的汉画像石,有唐碑、唐墓志及北齐佛教造像,特别是北齐沙丘碑是李白寓居兖州20年最有说服力的史料。
兖州天主教堂 国七
兖州天主教堂有巨大的拱顶、高耸的塔楼, 是当代流行的德国哥特
兖州天主堂全貌 [1]
式建筑样式。薛田资神父所著《在孔夫子的故乡》一书中是这样记述教
堂的建筑的:“…这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53米长,18米宽。设计和施工都是爱尔列曼神父承担的……教堂至拱心石高14米。20根柱子(5米高)均是石柱到顶,柱础(1.8米)都雕了花。在一个修道院服务人员的帮助下,神父还自己制成了各种颜色的琉璃砖,把飞檐、柱肋等用绿、红、黄色的釉砖装饰起来,房顶 的瓦和滴水檐都是涂了红釉的。在祭台下面建了一个很大拱形的地下室…”。

清康熙年间传教士汤若望、南怀仁等曾在境内建教堂传教,但规模小,不久停止。1891年德国传教士进入兖州,1897年开始营建兖州天主教堂,1899年建成高21米的大圣堂(天主圣神堂)。此建筑群南北长386米,东西宽216.7米,总面积83646.2平方米。在全国范围内是屈指可数的天主教堂之一,其建筑之精美、规模之宏大为世人所瞩目。
可惜,兖州天主教堂的主要建筑,被毁于1966年的“文革”初起时
金口坝 国七
金口坝在城东五里泗、沂、府河交会处,系调节河水流量的设置。1966年以前兽河工农兵大桥未建成时,此坝为兖州至曲阜的必经之路。因其所处位置重要,坝身石与石之间均以金属(铁)扣接,故名。
此坝始建无可考。《水经注》记载:“古结石为门,跨于水上也。”据此推断,当始建于汉代。北魏延昌三年(514),兖州刺史元匡在此主持筑堰修桥。隋朝开皇年间(581~600),兖州刺史薛胄在沂、泗交流处积石堰水,令其入黑风口而西流,以灌溉土地,因而城西大面积土地尽成良田,农业连获丰收,百姓颂之为“薛公丰兖渠”。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慕容彦超据兖州叛,以金口坝堰泗河水入城壕中,作为兵防。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开会通河,乃修胄旧渠,为滚水石坝,引泗入运”。元仁宗延祐四年(1317),疏为二洞,装置闸门,视季节水势而启闭,自此定名为“金口坝”。明成化七年(1471),都有水主事张克谦“结庐督修此坝”,历时九月,工竣坝在。计东西长50丈,下阔3.6丈,上阔2.8丈,高7尺。两端建“雁翅”以杀水势。南北跌水石直五尺,广40丈,用石3万余块,木桩8万余根,石灰百万斛。坝身固之以铁扣,嵌缝拦之以糯米,成为鲁地著名的“金口玉坝”。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和清乾隆三年(1738)、三十六年(1771)都曾重修,将坝身加长增高,扩为五洞泄水。
当年,李白、杜甫相会于兖州,鲁门泛舟,石门宴别,赋诗酬唱,便在金口坝处。1994年该处出土北魏守桥石人二尊,其一背后铭文有“起石门于泗津之下……”数句,可知此地便是诗仙、诗圣“石门相会”处。金口坝这座水上石门,写下了中国文学史上诗坛“日月相逢”的千石佳话;石老的金口坝、泗河水为两位伟大诗人的才思诗情,提供了多么美好的创作源泉!

邾国故城 国六
邾国故城,俗称纪王城 [1]  ,位于山东省邹城市峄山镇纪王城村周围,地处峄山南麓,平面略呈长方形,占地面积约6.32平方公里。 [2]
邾国故城始建于春秋时期,秦汉至两晋时期为邹县县治,北齐后废弃,延续1100余年。 [3]  邾国故城内分布有邾国宫殿区、贵族墓地和手工业作坊区, [2]  出土的周秦陶量及东周、秦汉时期的各类陶文数千件, [4]  其中1964年出土的钤印秦诏书的陶量片异常珍贵,已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通史陈列室中展出。 [5]
邾国故城是中国保存较为完整的东周时期都城之一,城内出土文物甚多,大多带文字,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和历史价值。[2]  [5]
2006年5月,邾国故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邾国故城处于邹县中部的丘陵地区,北枕绎山,南依廓山。绎山周约十
邾国故城远景
余公里,岩石峥嵘,殆无土壤,山多洞穴,有的彼此相通。主峰曰五华峰,海拔555米。廓山五峰连绵,在东者最高,估计约200米。东有高木山,俗称“圣人脚”,估计高约50米。峄、廓两山间纵长约近2.5公里,大体而言,邾国故城北部地势比南部略高。 [10]
邾国故城内金水河斜穿而过,其水发源于峄山之阳,出城后向西南流,至大故县村汇入白马河的支流石墙河。
城制布局
邾国故城总体近似长方形,故城遗址周长9200多米,东西长约2530
邾国故城内的水井
米,南北宽约2500米。现残存城墙总长7200米。 [8]
邾国故城城内地势起伏不平,沟壑纵横。 [8]  城内中部偏北有一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250米的高地,当地老百姓称之为“皇台”,应为当时宫殿区;故城的西南部,发现许多处陶窑遗址、制陶工具和大量的陶制器物残片,可能为当时的制陶手工业中心;故城的东北角,地形高低悬殊,多为黄土断崖,其上分布有许多土冢。 [9]
城墙构造
邾国故城的城墙有土筑,有石砌,夯层坚硬,层次分明, [8]  城墙一般残

邾国故城城墙(3张)
高3—4米,最高处约7米。墙基宽20—30米,夯层结实,层次分明,厚8—12厘米,夯窝分布均匀,直径4—6厘米。城南部墙体沿廓山山顶而筑,呈斜坡状或台阶状,上部为用土夯筑,下部为石砌墙基,城墙残高1—2米,墙基宽3—4米,没有明显的夯层。 [9]
峄山  开放时间   07:30~17:30
峄(yì)山又名“邹峄山”、“邹山” 、“东山”,海拔582.8米,是我国古代的九大历史文化名山之一,有齐鲁名山归岱峄的美誉。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峄山虽然山不高,但却集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华山之险于一身,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自然之秀美。孔子、孟子、秦始皇、李斯、司马迁、华佗、李白、杜甫、苏东坡、王安石、欧阳修、黄庭坚、董其昌、郑板桥等都曾登临揽胜,他们留在峄山的三百多处著名的摩崖刻石和碑碣,为峄山增添了奇异的历史文化光彩。
峄山自然景观优美奇特,素有"岱南奇观"、"邹鲁秀灵"、“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誉。
《孟子•尽心上》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东山,即指峄山(另有一说是蒙山)。
峄山的灵气,源于目不暇接的五大奇、八段锦、九龙洞、十二福地、二十四景、三十六洞天等。众多的景点,使峄山集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华山之险于一身,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自然美景。山上怪石堆垒,孔窍幽邃,泉涌云间,峰插天表古木苍郁,杂花若锦,登临凭眺,移步异景,引人入胜。
峄山的奇特在于其罕见的巨石景观。山上的花岗岩巨形石蛋群,华丽的石林及奇形怪状的花岗岩滚古形成各种天然群雕,玲珑别透,神奇秀灵。
自然美
一是石美
那参差嶙峋、玲珑剔透、被地理学家称为当今世界之奇观的海蚀石,自不待说,满山遍峪如禽如兽、静动有之的怪石则数不胜数,使峄山缺了雕琢,多了野趣。怪石如龟、如鱼、如兔、如冠、如丸,子孙石、元宝石、五巧石、骆驼石、鹦鹉石、试剑石、八卦石……象形之惟妙惟肖,远眺、近视、上仰、下俯之变幻无穷,千姿百态,使人叹为观止,难怪游人无不被大自然的神奇所折服。故峄山与中华五岳相比,其主要特点是石巧。
二是洞穴、泉水美
山上,磊磊巨石之下,有许多天然洞穴,据考察,有名洞穴144个。诸洞大如广庭、小如斗室、纵横通达、曲径通幽、深邃莫测;且洞多有泉水,每每东北风起,百泉涌涨,云气汹涌,“峄山戴帽”,大雨来到,其情景尤似仙山。
三是神话传说美
女娲炼五色石神工补天,而将滚滚乱石叠成峄山;梁山伯、祝英台求学于“梁祝洞”;贞妇明志的“舍身台”;“金钟化作石”;“骑鹤隐仙”升天去……千百年来,人们借物寄情,把许多美好的憧憬和愿望变成种种神话传说,曲折离奇,令人陶醉。
峄山还是道家活动的场所,甚得历代达官显贵的垂青。多有慷慨解囊捐资修山之人。经过历代惨淡经营,山上建有五大奇观,二十四景,三十六洞天,七十二庙宇,宫殿庙庵数百楹,瓦缝参差,错落山间,碧瓦红墙,十分壮观。

峄山北朝摩崖刻经有两处。一处在登山途中的“妖精洞”附近,洞口有明万历间邹县知事王子谨题刻妖精洞三字。所谓妖精,疑为腰经(山腰刻经处)之讹。刻经在洞侧崖面上,面东。刻文共七列,每列十四字。


经文字体为隶书,兼有楷篆意。首行为“斛律太保家客邑主董珍陀”,后刻《文殊般若经》经文。斛律家族为北齐望族,几代人在北齐地位都极其显赫,斛律金、斛律光父子二人都是北朝一代名将。斛律光在天统三年除太保,题记中的斛律太保应该指的就是斛律光。                                                                  



         

峄山刻经的另一处在山顶五华峰,经文内容也是《文殊般若经》。在刻经东部发现了题记和年号题刻,为北齐河清三年所刻。刻经上面覆刻有明万历时罗景书刻“光月霁月”四字,部分经文被毁。来之前功课做得不细,虽然登顶五华峰,但竟然错过了此处刻经,真是失败......

野店遗址 国七
野店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峄山镇野店村南,为山东省史前考古文化遗址,属山东省典型的大汶口、龙山文化,兼有周至汉代遗存。1971年至1972年发掘,共揭露面积1660平方米。清理大汶口文化墓葬、灰坑、房址、陶窑及龙山文化的房址、灰坑。出土各类文物千余件。出土文物有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和装饰品。随葬品多寡不一标志着氏族内部贫富分化日趋明显。野店遗址对考证该城在古代史社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1977年12月,野店遗址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遗存
遗址地势北高南低,东西长约700米,南北宽约800米,总面积约80万平方米。古文化堆积厚0.5米至1.6米。1971年至1972年,由山东省博物馆和邹县文物保管所联合对遗址进行发掘。
发现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双叠层,清理大汶口文化墓葬100余座、灰坑17个、房址6座、陶窑2座;龙山文化的房址l座、灰坑6个。出土各类文物1000余件。经放射性同位素碳14测定,该遗址距今约4640年至6170年之间,约略延续了1500年左右。
野店遗址的古文化层分为4层,内含大量陶片、木炭、红烧土。房址有方形、圆形,均有半地穴式建筑。部分区域墓葬密集,多呈长方形土坑竖穴,分有葬具的原始大、中型木椁墓、无葬具的小型墓,以女性单人墓葬为主,合葬墓仅占10%。
儿童墓采用瓮棺葬的形式。随葬品多寡不一,大、中型墓随葬品,大都在50件至80件。小型墓仅1、2件,存有按贫富分区埋葬的情况。其生活用具为陶器,品类繁多、制作精细,采用镂孔、刻花、拧花等工艺。彩陶器用白、赭、红、黑等色,组成网状、星形、圆圈和植物纹图案,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生产用具是磨制精细、洁度较高的石器。装饰品多是玉簪、玉环、玉璜等玉器。
野店遗址所表现的社会生产水平及其差异,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现象:该遗址早期尚处在母系氏族末期;中期时父系氏族制因素开始突出,为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时期;晚期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父系氏族已基本形成和确立。

铁山、岗山摩崖石刻 国三
中国北朝摩崖刻经。在山东省邹县城西北 1公里处。铁山在南,岗山在北,相距 0.5公里。自清乾隆末年被金石家黄易发现后,屡见著录。铁山、岗山摩崖石刻与云峰山石刻、龙门造像题记并称为北朝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为书法家所喜爱,尤其是铁山摩崖,气势磅礴,被康有为誉为“榜书之宗”。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岗山地质地貌景观区于1999年10月1日被济宁市政府列为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区。
位于山东省邹城市西北1公里一块斜坡为45度的巨大花岗岩石坪上。刻石南北长66.2米,东西宽16.2米,面积1085平方米。根据刻石的内容可分为经文、石颂、颂文和题名四部分。经文,系摩崖刻经的主要部分。17行,现能够辨认的近800字,经文排列整齐,行距匀称,界格清晰,内容为佛教《大集经•穿菩提品》,字体以隶为主,篆楷意味浓厚,间有行草。石颂,位于经文上端之西,刻“石颂”二字,篆书,直径90厘米,系颂文的标目。颂文刻于经文右侧,12行,字径22厘米左右,隶书为主。颂文记述了刻经的位置及周围环境、经主家世、刻经年代,并特别赞美了刻经书法艺术的精妙,颂文记述的刻经时间为:“皇周大象元年岁大渊献八月庚申朔十七日”,即公元579年。题名位于刻经的下部,记叙了宁朔将军大都督任城郡守经主孙治等的名字和摩崖刻经的书写者安道壹。
铁山石刻
铁山摩崖石刻在铁山之阳,刻于一巨大的花岗岩石坪上,倾斜约45度,长61米,宽17米,总面积1037平方米。根据字体大小、内容和位置,可分为大集经文、刻经颂及题名三部分。据刻经颂文记载,它刊刻于北周大象元年 (579)。主持刻经者为匡喆,书丹者为北齐僧人安道壹。大集经文在刻面右部,共17行,行50~60字不等,因风化剥蚀,现存 922字,字径在40~50厘米之间。书体以隶书为主,间用篆势,杂以行草。用笔方圆兼施,以圆为主。刻经颂在刻面左部,上刻篆书“石颂” 2大字,字径70~95厘米,下刻颂文12行,行52~55字不等,计 600余字,字径20~25厘米。颂文记载了刻经的时间、经过与参与者。石刻题名在刻面下部,原3处,现存1处,共 6行,行3~5字,字较小,有“宁朔将军大都督任城郡守经主孙洽”、“东岭僧安道壹署经”等。 [1]
岗山石刻
岗山摩崖石刻在岗山北麓,分布在东西长约 300米的山峪中。周围悬崖耸立,巨石相叠,由于多年山水冲蚀,许多刻石位置移动或断裂。现存刻石 26 石,刻字32处,每处多则百余字,少则一、二字,总计 400余字。字径最大者45厘米,最小者10厘米。山峪东侧陡崖之上,有巨石耸立,当地俗称“鸡嘴石”,三面刻字,为岗山摩崖刻字最集中的一处。巨石北面,浮雕造像 1尊,另刻比丘惠晖题名50余字,字径15厘米,其中有“大象二年 (580)七月三日”等字。巨石东、南两面刻《佛说观无量寿经》 177字,字较小。峪内尚有《入楞伽经》经文,东西向分布在20块岩石上,共 185字。字或大或小,少量残缺。还有零星的佛家梵语偈言,或一字,或数字,刻于各处卧石上下左右。岗山刻石书体奇谲变化,与铁山摩崖迥异。大字多以方笔结体,以楷为主,间有隶意,行笔多露锋,小字则圆润端秀。岗山刻石中除《佛说观无量寿经》疑为安道壹所书外,其他刻字可能是当地书僧与佛门信士们的作品。
铁山摩崖的经文内容为《大集经•穿菩提品》,经文左侧为一篇《石颂》,记述了铁山刻经的背景、经主、刻经年月及赞颂。文中有“皇周大象元年”的纪年。经文下部记录有经主及书者“东岭僧安道壹署经”。




孟府孟庙 国三
孟府,是孟子嫡系后裔居住的宅第。与同在邹城的孟庙、孟林合称“三孟”。位于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孟庙西侧,庙、府仅一街之隔。因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孟轲被封为“邹国亚圣公”,孟府因此被称为亚圣府。
孟府始建年代不详,据推测是宋景佑四年(1037年),建孟庙的同时,建造了孟府。在宋宣和三年(1121年)第三次迁建孟庙于城南的同时,迁建孟府于孟庙之西侧。
孟府平面呈长方形,初建时规模较小,后经历代重修扩建,至清初已形成前后七进院落,前部分为三个大院,后部分为左中右三路。以主体建筑“大堂”为界,前为官衙,中为内宅,后为花园。建筑格式为前堂后寝式。拥有楼、堂、阁、室共计148间。南北纵长226米,东西横宽99米,共占地约合65.3亩,总面积约合2.24万平方米。
孟府是国内规模宏大、保存较为完整、较为典型的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古建筑群和封建地主庄园之一。1988年元月,孟府与孟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府始建于北宋末期,已有大约800余年历史。孟府具体始建年代不详。据孟庙内现存明洪武六年(1373年)立《孟氏宗传祖图碑》记载:“宋仁宗景祐四年,孔道辅守兖州,访亚圣坟於四基山之阳,得其四十五代孙孟宁,用荐于朝,授迪功郎,主邹县簿,奉祀祖庙。迪功新故宅,坏屋壁乃得所藏家谱。”这说明北宋景祐年间就已经修建了孟府,但不详地址所在。 [1]
根据孟府大堂前现存几棵相当古老的桧树,紧同孟庙毗邻的建筑布局来考证,在宋宣和三年(1121年)第三次迁建孟庙于城南的同时,迁建孟府于孟庙之西侧。
整体结构
孟府平面呈长方形,初建时规模较小,后经历代重修扩建,至清初已形成前后七进院落,前部分为三个大院,后部分为左中右三路。
建筑布局
孟府以主体建筑“大堂”为界,前为孟氏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办公的官衙,中为内宅,后为花园,正房“世恩堂”为五经博士居住之处。建筑格式为前堂后寝式。拥有楼、堂、阁、室共计148间。南北纵长226米,东西横宽99米,共占地约合65.3亩,总面积约合2.24万平方米。是国内规模宏大、保存较为完整、较为典型的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古建筑群和封建地主庄园之一。建国后,孟府成为收藏、展出大量出土文物及孟府遗留文物的地方。
孟林(孟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国六
孟林位于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东北四基山西麓,是孟子及其后裔的墓地。
2006年5月25日孟林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林,位于城东北四基山西麓,是孟子及其后裔的墓地。《新建孟子庙记》碑载,北宋景祐四年(1037年),于此发现孟子墓,并建庙祭祀。元丰七年(1084年),朝廷赐库钱修墓庙,购置祭田。经宋、元、明、清历代重修扩建,至清康熙年间形成目前规模。现有林地现有面积915亩,林内现存柏、桧、柞、榆、楸、槐、枫、楷等古树近万株,是国内少有的一处大面积侧柏山林。
人文历史
孟林又称“亚圣林”,是孟子及其后裔的墓地,位于邹城东北13公里的四基山西麓。四基山是连绵不断的四座山,因坐落的山顶都是齐头的,很平坦,古人说“如基”,所以叫做四基山。四基山的地理环境十分幽美,它“南面凫峰,北拱岱岳,层峦叠嶂,环拱交错。远接洙泗之水,近连岗峰之脉”。一片苍松翠柏,遮天蔽日,芳草如茵,肃穆幽深。
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孟子死后埋葬在什么地方。直道北宋景祐四年(1037年),兖州知府、孔子45代子孙孔道辅寻访到孟子的墓地。孔道辅分析孟子晚年生活在邹县,最后终老在这里,目的不会太远,经过多次探查,最后确认在四基山,并且报告给朝廷。皇帝表扬孔道辅办了一件大好事。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有九百多年。九百多年来,林地不多扩大,庙堂不断增修,逐渐形成了今天这个规模。孟林内现有柏树、桧树、柞树、杨树、榆树、楸树、槐树、枫树、楷树等各类树木一万多株。树多为宋、金、元、明、清各代所栽植。

重兴塔 国七
重兴塔,位于旧城北门内(今古塔住宅区内),为北宋初年始建的砖塔,塔前原有佛寺一所。
 
重兴塔
康熙年间版《邹县志》载:“崇兴寺,原名法兴寺。元(后)至元间(1335至1340年)改名重兴寺”。明天启二年(1622年)残毁。“崇祯间知县黄应祥重修,复于寺之殿南建观音堂。有砖塔一座”。重兴塔为八角形楼阁式建筑,九层十檐,通高27.4米。最下层为木回廊,基座正北辟门,东、南、西三面置方形龛室。北门内有南北斜向砖阶,可登至2层南门外木廊,沿木廊外绕至西门入塔内,循旋砖阶逐级登至塔顶。每层檐下系砖雕斗拱,二层为重檐,挑檐斗拱为砖雕仿木结构,华拱出双抄。三至九层为单檐下砖雕仰莲承托。每层转角部位有砖砌半圆倚柱。四正面辟门,一至三层为园券门,四至九层为尖券门。四侧面一、二层设有盲窗,窗格有水波、龟背锦方格和四簇毯纹格眼等形式。塔顶冠以铜铸镀金覆体莲纹宝刹。其造型浑厚拙朴,气势雄伟,”禅塔祥云”为古邹八景之一。1996年邹城市政府投资进行了全面维修。1985年,重兴塔被公布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五月被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邹城市博物馆
邹城博物馆是历史综合性博物馆, 主要展示邹鲁文化六千年悠久的历史及建国五十年来重大考古发现及其成就 。
邹城博物馆总占地面积 24500 平方米( 合 36.8 亩 ), 建筑面积12500 平方米, 主体建筑为四层, 其中地下一层为文物库房区。地上三层共设十一个展厅, 分别为:一层设有五个展厅 ,分别为邹鲁文明之光( 史前文化 ) 、青铜器( 商、周文化 ) 、古代石刻艺术、( 秦、汉文化 ) 、邹城文物精品、临时展厅。一层还设有贵宾室、接待室、商店、办公用房和安全监控室。二层设有五个展厅 , 分别为北朝摩崖刻经拓片展、古代陶瓷器、古代书画服饰、明鲁王朱檀墓文物精华展、临时展厅。二层还设有学术报告厅、会议室和办公用房。三层为大型展厅 , 举办亚圣孟子生平事迹陈列。
秦汉刻石、汉代画像石刻、立体石刻的历代精品60件,第一部分 : 秦汉刻石三块,有秦峄山刻石、西汉莱子侯刻石等。第二部分 : 汉代画像石刻43块,内容涉及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历史人物故事、神话传说。第三部分 :立体圆雕艺术品12件,有汉代石人、石羊,金代石人、石羊、石兽。元代盘龙柱等。
朝摩崖刻经拓片,邹城境内铁山刻经、岗山刻经、葛山刻经、尖山刻经、峰山刻经五个部分 , 内容以邹城境内的北朝摩崖刻经拓片为主 , 并辅以照片文字。
邹城博物馆是历史综合性博物馆, 主要展示邹鲁文化六千年悠久的历史,展示建国五十年来重大考古发现及其成就 ,陈列展出各个时期、各种类别的文物珍品。在陈列设计中,将展出内容与陈列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使邹城博物馆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 ,人民群众学习历史的课堂。
开放时间:夏上午8:00—12:00 下午2:30—18:00 冬8:00—12:00 2:00—17:30
明鲁王墓  国六
明鲁王墓,又名鲁荒王陵。位于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市区东北12.5公里,中心店镇尚寨村北,九龙山南麓。 [1-2]  面积约7万多平方米,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明鲁王墓为鲁荒王朱檀、其子鲁靖王朱肇辉及鲁荒王汤妃、戈妃的陵墓, [3]  其中以鲁荒王朱檀的陵墓最为宏大。 [4]  明鲁王墓园规模庞大,但历代均有所毁损。 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1970年至1971年,在当地部队的配合下山东博物馆考古队对其做了科学的考古发掘,共出土文物2000多件,其中部分文物是首次发现,且保存较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堪称明代亲王第一陵。
2006年,明鲁王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  直到2019年,仍是山东省出土文物最丰富的明代墓葬
明鲁王墓区共分导引、陵园、陵寝三个部分。建有内外城墙,外城墙南北长1200米,东西宽800米,总面积约为7万平方米;其中陵园南北长206米,东西宽80米,是明代亲王第一陵园。陵园主要建筑有御桥、陵门、二门、享殿、明楼、地宫。 [9]
其中,鲁荒王墓地宫距地表深26米,墓道全长50余米,墓室全长20.6米,分前后两室,平面呈“T”字形,封土面积约1.3万平方米。系在山上凿石开圹,然后用砖砌垒,动用土石方约20万立方米。
地表建筑
•        牌坊、御桥
明鲁王墓区地面建筑以牌坊为起点,依次往北修神道、列
鲁王墓正门、御桥
石像生、建棂星门、筑内外城墙,棂星门往北150米处东西两侧分别为宰牲亭、具服殿。由于明末清初毁于战火,其形状规格无考。但棂星门遗址外,有一条东西河沟,为外御桥遗址。
•        内城
过御桥40米为内城,修复前尚存原址的残垣断壁。南墙有三门,称陵门、中门道宽约3.6米,左、右侧门道宽约3.2米,中门独高,侧门较矮,系门洞式斗拱建筑。四周建有高 3.7米,宽0.7米,基厚1.4米的围墙,为冰盘檐式砖石结构,墙体均用40厘米长的青砖砌成,异常坚固。早年内城墙的四角建有角楼,为守陵人员护陵之用,布局严谨,各具格局。
•        祾恩门、殿
内城中间设一隔墙,分前后两进院落,前院稍大于后院,呈后高前低状。第二道门,亦称祾恩门,与南门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为四楹三门式木结构歇山飞檐建筑,墙壁外侧为青砖建成。
后院中部的享殿,又称祾恩殿。台基东西宽33米,南北长20.4米,殿前有长10米,宽15米的月台,周围镶有玉石栏杆。享殿为陵区主体建筑,清代倾倒后,改为三间关帝庙,“文革”期间损坏,1987年按原规格恢复基础,现有26根柱础尚为明代遗物。
•        方城明楼
沿陵园三门而出,到达陵区的第三部分,迎面方城明楼,通高1
方城明楼
3米,方城高7.5米,砖石结构,下为须弥座,顶部是正方形平台,东、南、西三面建有女儿墙,北面则修建矮垣一道,东、西、北三面设石阶以通上下。明楼为歇山飞檐斗拱建筑,建在方城之上,四面辟门,原明楼中立石碑一座,碑身正面刻楷书“鲁藩荒王之陵”。
孟母林墓群 国七
孟母林墓群位于曲阜市小雪镇凫村,系孟子母亲及孟氏后裔的家族墓地。
1985年修建林墙,享殿三间、大门三间。1996年,孟母林神道树立两根望天吼石柱;104国道旁建孟母牌坊1座。现孟母林内有各种树木12844株,宋、元、明、清碑碣数百块,成为一处不可多得的人造园林。1977年被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母林是孟子父母的合葬地。位于曲阜城南13公里的凫村。后人以为孟子成名,在很大程度上是孟母三迁教子之功,故林地称“孟母林”,孟子死后,其后世子孙亦结冢葬于此地。占地38公顷,外围石墙,内有树木约1万3千株,元明清历代石碑数通。
  孟母林南路有一条长约百米,宽约四十余米的林道,两旁有立马、卧羊及合抱粗的古柏。那古老的树干,有的成了空心,但在千臂般的枝丫上,却生长着层层茂密的枝叶。林道的尽头,是祭祀孟母的享殿。三楹殿室,由一道高大的红墙围绕在正方形的大院之中。殿内安放着孟母牌位、供桌、香炉等祭器。出享殿院西行五十米,有一高高隆起的大土丘,便是孟母墓了。墓高9米有余,底圆长达二十多米。元明两代祭祀孟母而立的御碑及石桌、石鼎、石凳、石瓶等石雕,排列在墓前。正对墓堆的石碑上,镌刻着十一个醒目大字:“亚圣孟母端范宣献夫人墓”。孟母墓西北大约十米处,是孟子的弟弟孟仲子之墓,墓前除有石桌石炉等墓地设置,还有一块刻着“新泰伯孟仲子墓”的石碑。再往西北走,就是孟子四十五代孙,被封为中兴祖的孟宁墓。墓碑是元代立的,上面刻有记载孟氏家庭繁衍情况的“世系之图”,有“元代至顺四年”字样。

汉鲁王墓 国五
汉鲁王墓属于九龙山风水名墓游览区。分布于山东省曲阜市南九龙山、亭山以及邹城市四基山一带,共葬有汉鲁国十四王中的十王,为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时期的古墓。
汉鲁王墓共有汉墓八座,均依山开凿,墓门皆向南,东西并列,墓室结构大同小异,有墓道、东西耳室。墓门直通前室,里面有模型车,前室外两侧有小甬道通向两耳室,东耳室存谷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两侧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对两侧室,四室结构相同。墓内由前至后有完整的排水系统。四墓共葬车12辆,马50匹,车马饰器368件。汉鲁王墓依山开凿,工程浩大,在中国北方地区较为罕见,对汉代王陵制度及鲁地的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极具意义。

九龙山汉鲁王墓群,规模宏大,形制完整,是西汉中期诸侯王崖墓的典型范例。据史料记载,西汉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景帝将其子刘馀由淮阳王改封为鲁王,迁都曲阜。其后子孙安王刘光、孝王刘庆忌、顷王刘劲、文王刘晙相继袭封。鲁恭王刘馀好治宫室苑囿,在曲阜修建了堪与长安皇宫未央宫媲美的灵光殿,还营建了豪华的地下宫殿。其后子孙也效法其例,修建了庞大的陵墓。
陵墓都是依山凿洞,陵墓形制、结构也基本相同,整墓凿石约有2900多立方米。其中西起第三座最有代表性,由人工自山表下凿山石而成,葬后以土回填。墓道北端向北凿石为洞,依次为墓门、甬道、前室、前室四耳室、后室、石龛。墓门以十九块长方形石块堵塞。也是因为墓穴在巨大的崖壁上由人工凿出,甬道两旁壁立数十米,所以显得气势恢宏、鬼斧神工,如同几枚古老而隽永的历史印记。另外为了排掉山体渗水,墓底凿有水道自后室排向东车马室的自然山缝。
孟林(孟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国六
孟林位于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东北四基山西麓,是孟子及其后裔的墓地。
2006年5月25日孟林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林,位于城东北四基山西麓,是孟子及其后裔的墓地。《新建孟子庙记》碑载,北宋景祐四年(1037年),于此发现孟子墓,并建庙祭祀。元丰七年(1084年),朝廷赐库钱修墓庙,购置祭田。经宋、元、明、清历代重修扩建,至清康熙年间形成目前规模。现有林地现有面积915亩,林内现存柏、桧、柞、榆、楸、槐、枫、楷等古树近万株,是国内少有的一处大面积侧柏山林。
孟林前,有一条1.5公里的神道,神道两旁有两行高大古老的杨树,杨树外面是柏树。神道中段有一条小溪,溪上架一座拱形弹孔石桥,桥的名字叫御桥。桥左边立有一块石碑,碑上刻着“亚圣林”三个大字。过桥往北有500米长的石砌甬道直到享殿大门。享殿现在是5间,现在的是清代建筑,但却承袭了明代的规模与风格。林内的部分珍贵碑刻现移入享殿内保存,其中新建孟子庙记碑是北宋儒学泰山学派的著名人物孙撰文,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是研究孟庙、孟林、孟府的最早实物资料。
孟林
孟林前有神道,道中有一单孔石桥,桥旁立有一石碑,上书"亚圣林"三字,为欧阳中石先生所书。过桥石叠甬道直通享殿大门,享殿为孟林主体建筑,殿内存石碑8幢,记载了孟庙、孟林的创建和扩置情况。享殿后为孟子墓,墓前有清道光年间立"亚圣孟子墓"碑,碑前有石供案和石香炉。孟子墓西北有古冢三座,相传为鲁国孟孙、季孙、叔孙之墓。
尼山孔庙和书院 国六
曲阜火车站坐曲阜d09路公交车在公安局站下车,换乘曲阜K30路公交车在尼山夫子洞站下车。
尼山孔庙位于曲阜市东南约28公里处的尼山东麓。尼山原名尼丘山,因孔子名丘,为避圣讳,故名尼山。其山并不高大,海拔约340米,风景秀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因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出生于此,所以尼山名扬海内外。
尼山孔庙横分三路,五进院落,殿堂共计80余间。前为石构棂星门,门前石桥旁建碑亭,立有《重修尼山孔子庙记》碑。门前东侧临崖处,相传孔子在此观五川汇流,有后人建木构“观川亭”。《论语》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即是此地。观川亭东侧崖下有“坤灵洞”,因孔子在此降生,故称“夫子洞”。
大成殿5间,单檐歇山,顶覆黄琉璃瓦,虽系清代重建,仍保留元代木结构风格。东西两庑各5间,寝殿5间,东路有讲堂、照壁,土地祠。西路有启圣殿,祀孔子父叔梁纥。后为寝殿,祀孔母颜氏。毓圣侯祠位于中路北部,奉祀尼山神。
尼山书院在庙东北百余米处,周围恒墙,书院大门南向,院内有正房5间,五禀四柱前后廊式木架,灰瓦硬山顶,东西厢房各5间。系当年讲学授业和纪念孔子的处所。整座建筑群占地约1.6公顷,有殿、堂、祠、亭等大小建筑27座,81间,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
尼山书院
尼山孔庙之后便是书院。书院是儒家学者主讲的地方,书院之名始于唐代,书院制度形成于宋代。书院主持人称为洞主、山长、堂长、院长、教授等职名,各个朝代不同。尼山书院设学长管理,为正八品,书院以《四书》、《五经》为基本教材,为一地方的教育中心,为著名学者研讨学问的胜地。在尼山孔庙后设书院,因孔子是历代尊崇的文化圣人,以示在此设书院最有意义。尼山书院正房三间,前出廊,无斗拱,灰瓦悬山顶;东西各有厢房三间,东厢之南有茶房两间,均为灰瓦硬山顶;大门一间,灰瓦歇山顶。门前东侧有元代刻制的尼山书院石碑。
尼山书院始建于宋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原址在庙的西侧。金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移于今处,后经多次重修,今存为明代建筑。明朝孔子六十孙孔承庆(早卒,明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追赠衍圣公)曾有诗曰:“盘石垂萝何处家,山深茅屋隔烟霞。幽人读罢无余事,纱帽笼头自煮茶”。似此幽雅清静的仙境,真是读书讲学难得的好地方。
尼山是孔子的出生地,在儒家学派和封建士大夫心目中是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的泰山北斗,深受景仰。由汉至清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重视。因其钟灵毓圣之功,宋代封尼山为毓圣侯,并建祠奉祀,规格等同四渎。尼山孔庙是封建社会尊孔读经、崇德报功的产物,也是我国古代教育体制中庙学合一的典型建筑。尼山建筑群虽经历代兴衰,依然保持了顽强的生命力,这和历代统治者尊孔崇儒的指导思想是密不可分的。尼山孔庙是华夏民族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思想文化的遗迹和文化渊源的载体,有着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尼山孔庙1977年被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作为“三孔遗产地扩展项目”列入国家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西夏侯遗址 国七
西夏侯遗址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息陬乡西夏侯村西约500米,沂河南岸约500米。西、北两面呈漫坡状,地势稍低。东北为管勾山及蓼河。遗址发现于1957年。1962年、1963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两次对西夏侯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为414平方米。遗存有灰坑、陶窑、墓葬及建筑遗存。出土了大量大汶口文化器物 [1]  ,龙山文化和商代遗存较少。遗物主要以陶器为主。 [2]
该遗址是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至龙山文化以及商代的文化遗存,也是首次从地层关系上明确了大汶口文化早于龙山文化,为确定大汶口文化源于北辛文化,发展成龙山文化的历史过程,提供了依据。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遗存
遗址面积东西约300米,南北约400米。耕土下即为文化层,厚约1.5米。共清理灰坑17个,陶窑1座,墓葬32座,遗址还暴露有6~7米的烧土层及平整的大块红烧土块,推测为建筑遗存。陶窑仅存窑壁基部、火膛和火门。墓葬为长方形竖穴,底部留有二层台。
遗址出土大汶口文化器物鼎、鬹、盉、壶、罐、缶、豆、钵、杯等陶器800余件;铲、斧、锛、环、坠、纺轮等石器10余件。此外,还出土了龙山文化器物罐、盆、盘、杯等陶器和斧、纺轮、针等石器骨器。
清理的墓葬中,同类随葬器物大、中、小型相互配置,以鼎、小鼎、小豆最为明显。

30

主题

386

帖子

537

积分

绿野高级黑

Rank: 4

积分
537
5#
发表于 2019-10-9 11:59: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echo19199 发表于 2019-10-9 11:34
光善寺塔 国七
金乡光善寺塔,2010年5月21日维修塔体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券顶式壁龛,内置包括佛塔、舍利棺在 ...

橙子报名1MM/手机领队知道/0手台/仔细阅读活动计划,对自己行为负責

16

主题

228

帖子

563

积分

绿野高级黑

Rank: 4

积分
563
6#
 楼主| 发表于 2019-10-9 12:15:05 | 只看该作者

2019年11月8-10日济宁邹城活动,时间错了

请大家购买11月8日晚上的火车,10月10日可以购买火车票

8

主题

136

帖子

278

积分

绿野的革命者,中间的地带。

Rank: 3Rank: 3

积分
278
QQ
7#
发表于 2019-10-9 12:16:01 | 只看该作者

XIANGYU报名

XIANGYU报名1GG/手机领队知道/仔细阅读活动计划,对自己行为负责/确认参加全程活动
星星是我的钻石

16

主题

228

帖子

563

积分

绿野高级黑

Rank: 4

积分
563
8#
 楼主| 发表于 2019-10-9 12:46:39 | 只看该作者

补充一些资料,本次活动人数10人

2019年11月8-10日济宁邹城文博游
领队:Echo
联系方式:壹叁玖幺零I陆壹零三肆三
时间:2019年11月8日—11月10日(周五——周日)
计划人数:10人,(身体健康,具有2天以上短线旅游经验,团队意识强。)。
活动强度:1.0。

1

主题

58

帖子

80

积分

注册绿野,不忘初心。

Rank: 2

积分
80
9#
发表于 2019-10-9 21:28:43 | 只看该作者
大象/1DS/手机领队知道/已仔细阅读活动计划,对自己行为负责

0

主题

78

帖子

254

积分

绿野的革命者,中间的地带。

Rank: 3Rank: 3

积分
254
10#
发表于 2019-10-11 09:48: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sod蜜报名1jj/13910868908/0手台/细心阅读活动计划,对自己行为负责
2019年11月8-10日济宁邹城文博游 echo19199 2019-10-09
RE: 2019年11月8-10日济宁邹城文博游 flyingchafer 2019-10-09
RE: 2019年11月8-10日济宁邹城文博游 昕毅 2019-10-09
本次活动景点介绍 echo19199 2019-10-09
RE: 2019年11月8-10日济宁邹城文博游 orangecar 2019-10-09
2019年11月8-10日济宁邹城活动,时间错了 echo19199 2019-10-09
XIANGYU报名 Puniques 2019-10-09
补充一些资料,本次活动人数10人 echo19199 2019-10-09
RE: 2019年11月8-10日济宁邹城文博游 史前猛犸 2019-10-09
RE: 2019年11月8-10日济宁邹城文博游 SOD蜜 2019-10-11
RE: 2019年11月8-10日济宁邹城文博游 和平万岁 2019-10-11
RE: 2019年11月8-10日济宁邹城文博游 lijia_583 2019-10-22
RE: 2019年11月8-10日济宁邹城文博游 lijia_583 2019-10-22
RE: 2019年11月8-10日济宁邹城文博游 葡萄靈 2019-10-2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