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查看: 2210|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9年11月29-12月1日鹤壁新乡锦绣江山年票活动

[复制链接]

16

主题

228

帖子

563

积分

绿野高级黑

Rank: 4

积分
56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 14:3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到:
本帖最后由 echo19199 于 2019-11-14 18:45 编辑

2019年11月29-12月1日鹤壁新乡锦绣江山年票活动

领队:Echo
联系方式:壹三玖一0陆壹零叁肆3
时间:2019年11月29-12月1日(周五——周日)
人员限制:15人,(身体健康,具有2天以上短线旅游和1日轻装徒步经验,团队意识强。)。
活动强度:0.5。
前言:
河南安阳汤阴是岳飞的故乡,汤阴岳飞庙是国内三大岳飞庙之一,河南朱仙镇岳飞庙、浙江抗州岳飞庙都已经去过,就差汤阴岳飞庙。
河南省鹤壁市是封神榜故事发生地,商朝首都朝歌、周朝第一大诸侯国卫国都城朝歌(朝歌位于今河南鹤壁市淇县)、战国七雄之赵国都城中牟均位于鹤壁市。林、石、卫、康、殷姓及韩国(朝鲜)康氏、琴氏等姓氏起源于此,鹤壁是东亚民族姓氏的重要发祥地。
河南省新乡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古称庸国春秋战国,汉为获嘉,至隋文帝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始置新乡县,境内有仰韶、龙山文化遗址,有周武王率八百诸侯会同盟的牧野大战等古迹;姜尚卫河垂钓、比干抛心忠谏、围魏救赵张良刺秦官渡之战、陈桥兵变都源于此地。姜太公故里,比干庙等等都是要去的景点。
行程安排:
D1:  11月29日周五K179 北京西站-新乡22:20-05:35 硬卧144元
D2:  11月30日周六6:15新乡站包车出发,羑里城遗址(门票40元),汤阴岳飞庙(门票40元),白营遗址,大兴寺塔,三杨庄遗址博物馆,颛顼帝喾陵(30元,锦绣江山年票景点),浚县古城墙/文治阁,碧霞宫,鹤壁大伾山风景区(50元,锦绣江山年票景点),黎阳仓遗址,滑县明福寺塔,滑县县委县政府早期建筑,滑县大王庙/道口镇历史建筑群,晚上住滑县。
D3:  12月1日 周日 6:30出发 商纣王墓/苏妲己墓,宋庄东周贵族墓地,卫国故城,淇县石佛寺田迈造像,跑马岭国家地质公园(50元,锦绣江山年票景点),姜太公故里(香泉寺石窟),比干庙(门票40元),卫辉望京楼,陀罗尼经幢,徐世昌家祠,卫辉古城,新乡平原博物院(尊胜陀罗尼经幢),新乡文庙大圣观作之碑,河朔图书馆旧址,新乡晚餐。 K180 新乡-北京西站 2315-0616 硬卧144元,或者当晚22点后其他车次。

费用预算:700元,往返硬卧+包车+用餐+1天住宿+门票,AA制。

装备要求:登山鞋,冲锋衣裤,抓绒衣裤,速干衣裤,袜子1双,30L背包,头灯,手台,2顿路粮(高能量、高热量、简单食品),1L水壶,各种证件。

报名须知:
仔细阅读绿野自助户外活动公约
http://www.lvye.org/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6
有详细户外履历,跟贴报名如:同舟报名1GG/壹三七0壹壹99肆73/1手台/仔细阅读活动计划,对自己行为负责。否则无效!
火车票购票注意:报名后请买往返票。

免责声明:
本次活动为非营利自助户外活动。户外运动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不可预知性。参加者对自己的行为及后果负完全责任。领队组除接受大家监督、有责任控制费用和公开帐目外,不对任何由户外运动本身具有的风险以及往返路途中发生的危险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凡参加者均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如在活动中发生人身损害后果,赔偿责任领队组不承担,由受损害人依据法律规定和本声明依法解决。代他人报名者,被代报名参加者如遭受人身损害,赔偿责任领队组不承担。本声明中关于免除领队组责任及赔偿责任之约定效力,同样及于总领队、财务官。

8

主题

136

帖子

278

积分

绿野的革命者,中间的地带。

Rank: 3Rank: 3

积分
278
QQ
沙发
发表于 2019-11-2 08:34: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XIANGYU报名1GG/手机领队知道/仔细阅读活动计划,对自己行为负责/确认参加全程活动

1

主题

155

帖子

234

积分

绿野的革命者,中间的地带。

Rank: 3Rank: 3

积分
234
QQ
板凳
发表于 2019-11-2 14:09: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寄情山水/1GG/l36914lO520/仔细阅读活动计划,对自己行为负责/确认参加全程活动

37

主题

402

帖子

474

积分

绿野的革命者,中间的地带。

Rank: 3Rank: 3

积分
474
QQ
地板
发表于 2019-11-3 18:00: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星猩报名1GG/手机领队知道/仔细阅读活动计划,对自己行为负责/确认参加全程活动

17

主题

376

帖子

552

积分

绿野高级黑

Rank: 4

积分
552
5#
发表于 2019-11-4 09:51:27 | 只看该作者

猫鼠报名1JJ/电话已私/1手台/仔细阅读活动计划,对自己行为负责/以出票为准

猫鼠报名1JJ/电话已私/1手台/仔细阅读活动计划,对自己行为负责/以出票为准

1

主题

88

帖子

166

积分

注册绿野,不忘初心。

Rank: 2

积分
166
6#
发表于 2019-11-4 13:10:40 | 只看该作者

大恒报名1gg/电话1352壹叁叁l零叁伍叁/无手台/仔细阅读活动计划对自己行为负责

大恒报名1gg/电话1352壹叁叁l零叁伍叁/无手台/仔细阅读活动计划对自己行为负责

16

主题

228

帖子

563

积分

绿野高级黑

Rank: 4

积分
563
7#
 楼主| 发表于 2019-11-4 14:36:10 | 只看该作者

景点介绍

岳飞庙(河南安阳岳飞庙)国五 8:00-17:30
岳飞庙,位于河南省汤阴县城内岳庙街86号,又名精忠庙,后也称“宋岳忠武王庙”,是后人为纪念南宋抗金名将、中国著名民族英雄岳飞而建(1103-1142年)的祠庙。始建年代无考,今址是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重建,以后历代屡有增建,逐渐成为一处完整的古建筑群。
岳飞庙景区占地面积6300余平方米,殿庑建筑百余间,是一处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景区外廓呈长方形,布局严谨、建筑精湛、殿堂雄伟、亭廊秀丽、古柏参天、碑碣林立。
始建年代无考,今址是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重建,以后历代屡有增建,逐渐成为一处完整的古建筑群。现有面积4000多平方米,殿宇建筑近百间 [2]  。

岳飞庙历代曾多次作修葺、增建,其内含丰富,殿堂雄伟,碑碣林立。殿宇建筑近百间,座北朝南,外廊呈长方形。庙内内含丰富,殿堂雄伟,碑碣林立。
1978年后,经全面整修后重新开放。如今的岳飞庙建筑精湛,碑碣林立,史料翔实,陈列丰富。
羑里城(羑里周易博物馆)国四 8:00-17:30
羑里城遗址别称文王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羑里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城北约4公里处,属于新石器时代、商、周遗址,是世界遗存最早的国家监狱,也是风靡全球的周易文化发祥地。它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名扬海内外,“划地为牢”、“文王拘而演周易”历史典故均源自于此。
羑( yǒu)里城,是一处蕴含丰富的龙山至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位于安阳汤阴县城北八华里羑、汤两河之间的空旷原野上,厚达7米的文化层断面清晰,依稀可见远古时期人们居住、生活的情景。又称文王庙,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处有7米厚的龙山文化和商周文化遗存,是3000年前殷纣王关押周文王姬昌7年之处,是有史可据、有址可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监狱。此处也是文王据伏羲八卦推演出64卦384爻,即“文王拘而演《周易》 ”之圣地。
姬昌在羑里被囚的漫长岁月里,发愤治学,潜心研究,将伏羲八卦演为64卦、384爻,并提出“刚柔相对,变在其中“的富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用了整整七年的时间著成《周易》一书,后被列为五经之首。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故事。后人为纪念西伯姬昌,在羑里城遗址上建起文王庙。
现存羑里城遗址,为一片高出地面约丈余的土台,南北长105米,东西宽103米,面积达万余平方米。台上有文王庙,座北向南,古柏苍翠。现存建筑有演易坊、山门、周文王演易台、古殿基址,还有《周文王羑里
羑里城
城》、《禹碑》、《文王易》等碑刻十余通,对于研究《周易》和历史、书法,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羑里城遗址(含文王庙)对研究我国历史文化有重要价值,中外学者专家十分关注,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也日渐增多。1996年被颂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内有八卦阵迷宫,完全按照八卦阵图所建。还有二期工程 太公封神馆,伏羲先天馆,儒学馆,道学馆。
羑里城景区分前、后两个部分。前景区有周文王演易处、大殿、洗心亭、玩占亭、御碑亭、易碑亭、演易台等;后景区有伏羲祠、吐儿冢、太公祠、老子祠、孔子祠、十二生肖石雕及八卦阵等
文王庙,建在羑里城遗址之上,座北朝南,现存建筑系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重建。在城台的南下端,建
羑里城
有青石牌坊一座,上镌楷书大字“演易坊”。山门前两侧,各有碑石一通。西侧巨碑上刻“周文王羑里城” 6个如斗大字。东侧方碑,则是著名的“禹碑”(又作《岣嵝碑》),凡77字,其书法非符篆,又非缪篆,颇为奇特。拾级而上,山门巍峨屹立。参天的古柏布满了庙院。院内西侧便是演易台,相传这里是西伯姬昌被囚演易之所。上下两层,均是3间,楼高13米,建在1米多高的砖石台基上。门额上阳镌“演易台”三字。林立在庙院中的碑刻,均是明清以来的帝王、文武官员以及文人学士颂扬文王的诗、赋、篇章。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文王易》碑,上镌《周易》64卦及其释卦辞文,是研究《周易》的重要实物资料。
白营遗址 国七
白营遗址位于汤阴县城东白营镇白营村,是中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河南龙山文化遗址,分为早、中、晚三期。遗址面积约18200平方米。遗址的河南龙山文化层堆积厚,保存较好,内涵丰富,是豫北地区龙山文化遗址的典型代表,对研究当时社会状况、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  。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营龙山文化遗址位于汤阴县城东6公里。这里土质肥沃,水源充足,是生产生活的理想地带,为河南龙山文化遗址的典型代表。1978年公布为汤阴县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76年至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队和原安阳地区考古工作者先后三次在白营遗址进行了发掘,遗址的原有面积为33600平方米,实际发掘面积1830平方米。
白营遗址包含有早、中、晚期的文化遗存,堆积厚达3~5米,出土文物之丰富是同类遗址中少见的。白营龙山文化早期遗存发现有半地穴式房基、窖穴等,出土遗物中陶器以灰陶为主,也有红陶和黑陶,纹饰有绳纹、篮纹和方格纹等,制法有轮制、模制和手制,生产、生活工具有鼎、罐、钵、斝以及石斧、石杵、石铲、骨镞、骨针、蚌镰等。尤其是在这里发现了木结构水井,为研究水井的起源和当时社会生活生产状况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中晚期文化遗存发现主要有陶器、石器以及各种质料的装饰品和卜骨等。尤其是那些分布规律的房基和白灰的使用,是研究我国远古时期房屋结构和建筑房基的重要参考资料,对研究和了解我国的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初步确立也极有参考价值。
据碳14测定,白营遗址距今已有4100±80~3760±100年,是中华民族富于创造性的有力佐证。
大兴寺塔 国七
大兴寺塔位于安阳市内黄县城西南17.5公里处,因地属裴村,俗称裴村塔。该塔建在大兴寺遗址上,东南倚大沙岗,西傍鸬鹚坡(今称老塔坡),四周万亩森林环护,该塔建于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距今将近1400年的历史。经过多次地震和洪水冲击,其最上两层甚至曾遭飞机撞击,但至今仍保存较好,巍然屹立。2013年5月,被评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塔为九级密檐式八角实心砖雕宋塔。始建于唐武德三年,北宋政和二年重修,明、清又有修葺,高18.7米,第一层位于地表下4.6米深,塔下有地宫,距地表8.1米深,底层周长15.6米。塔身通体除砖雕外,全用条砖砌筑,棱角分明,表面平滑,塔内为实心砌体,在第4层南面壁设一拱券门洞。塔身各层以条砖叠涩出檐,紧密相接,檐下饰有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和莲瓣承托。
此塔与商中宗太戊陵一样,也被收录于《内黄县志》,为内黄十二景之一,被称作古塔秋阴。
2003年清理第一层塔心室和塔下地宫时出土瓷灯、残石佛、石函等十余件文物,清乾隆三十年《重修大兴寺佛殿古塔碑铭》。据文献记载大兴寺塔历经大小十余次水患,二十余次地震,长期遭受风雨侵蚀,但至今保存基本完好。它对我们研究古建筑的防震、抗洪功能无疑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颛顼 帝喾陵  9:00-17:00
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陵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俗称“二帝陵”,民间称“高王庙”,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第二帝高阳氏颛顼、第三帝高辛氏帝喾的陵墓。陵地占地面积350余亩,南北长2050米,东西宽1060米。陵地古属东郡濮阳,金大定七年(1167年)划归滑县,1940年划归新置的高陵县,1949年划入内黄县。
史载二帝葬于“鲋山之阳”,即指此处。封土冢南北长约65米,东西宽约54米,顶高25米,陵墓底部都残存有高1米左右的砖砌陵墙,南面陵墙上分别镶嵌有“颛顼陵”和“帝喾陵”石碑各一通。院中元代石碑记载,砖砌围墙系元代天历二年重修时所筑。在二帝陵庙之前的高台地上,还残存有元代至元十一年重修的陵庙拜殿和左右配殿。近几年,在拜殿和配殿前后清理出历代碑碣165通。为元、明、清时期的遗物,内容多为历代王朝派遣特使来此祭奠的祭文、历代重修陵庙的庙记,以及文人墨客的拜谒赋诗。2000年晋升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三杨庄汉代遗址博物馆 国六
三杨庄遗址(三杨庄汉代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三杨庄南部,是一处西汉晚期规模宏大的汉代村落遗址。遗址遗存14处汉代庭院及道路、湖塘、农田等遗迹,出土了大量汉代遗物。它首次再现了汉代农业乡里的真实景象,为研究汉代的基层社会组织结构提供了绝好的实物资料 [1]  ,也为黄河河道变迁等黄河水文史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考古资料。堪称“中国庞贝古城”。
2005年遗址被评为“2005年度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6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汉晚期规模宏大的汉代村落遗址日前在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三杨庄被发现。考古学界称,该村落遗址展现了汉代农耕社会的丰富概貌,其考古价值堪与意大利“庞贝古城”相媲美。
豫北平原的黄河故道,放眼望去,一片黄沙和刺槐。距安阳市内黄县城西南30公里的梁庄镇三杨庄村。于2003年发现,是我国唯一一处保存完整、内涵丰富、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的大型汉代农耕聚落遗址。截止2009年,勘探面积已超过100万平方米,共发现汉代庭院14处,清理4处,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首次发现的大面积汉代耕作农田遗迹再现了汉代农村乡里的真实景象,为研究汉代基层社会结构、中下层民众生产和生活状况、汉代农耕文明、黄河河道变迁等众多学术课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该遗址因黄河泛滥,被淤沙深埋地下,古道路、庭院围墙、瓦屋顶、厕所、树林残存、田垄等遗迹以及车辙和牛蹄的牛蹄的痕迹,都保存完好。并出土大量的石臼、石磨、石磙及

遗址发掘现场(5张)
“货泉”铜钱和“益寿万岁”瓦当等反映当时生产、生活的文物,遗存的发掘整理,形象直观地揭示了汉代的庭院和农耕布局,为研究汉代文明和耕作制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遗址大面积的展示了汉代建筑实物和规整的田垄,成组的的庭院布局及其附属设施、大面积的农田及耕作原貌,首次再现了汉代农村的景象,揭示了汉代中下层民众生产、生活状况,为研究汉代的基层社会组织结构提供了绝好的实物资料,填补了考古学研究的空白。
浚县黎阳故城遗址 国八
黎阳仓是隋代著名粮仓之一,它的设置和使用对隋王朝的国运影响巨大。据《隋书?食货志》等史书记载:“开皇三年,朝廷以京师仓廪尚虚,议为水旱之备,于是诏于蒲、陕、虢、熊、伊、洛、郑、怀、邵、卫、汴、许、汝等水次十三州,置募运米丁。又于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陕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通仓,转相灌注。漕关东及汾、晋之粟,以给京师。”这是黎阳仓建置之始。随后,由于南北运河的开通,黎阳仓成了隋炀帝经略东北边境的物资供给后方基地,但也成了瓦岗起义军从失败走向强盛的转折之地。北宋晚期画家、诗人张舜民在其《画墁录》中记有:“予尝登大伾,仓窖犹存,各容数十万,遍冒一山之上。”这说明至北宋末年黎阳仓遗迹犹存,后逐渐堙没而失去所在确切位置。建国后虽经过多次文物调查,但始终没有确定黎阳仓遗址的确切位置。
  为配合中国大运河(隋唐永济渠)“申遗”工作,在国家文物局的科学指导和河南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10月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浚县文物旅游局合作,对文献记载中黎阳仓遗址可能的位置地点——浚县城关镇东关村前街东关囤上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勘探,确定该遗址就是黎阳仓遗址,位于大伾山北麓,东距215省道约600米。因地处今浚县县城城区内,部分遗址已被东关村居民住宅所占压(图2)。在大伾山北麓可勘探的区域内进行的勘探中,发现与黎阳仓有关的主要遗迹有:仓城城墙、护城壕沟、夯土基址、仓窖遗迹、大型建筑基址、道路、墓葬、沟渠和灰坑等。
黎阳仓遗址的考古发掘始于2011年12月,目前已完成发掘面积为2800多平方米。清理涉及黎阳仓仓城城墙与护城壕,3座隋唐时期仓窖遗存,隋唐时期专用漕渠(南端),以及不同时期墓葬11座,灰坑100余个,路1条,灶15 个,同时还清理出北宋时期大型建筑基址2处等。
黎阳仓遗址的考古发现为中国大运河的“申遗”提供了隋代运河(永济渠)开凿和利用的珍贵实物证据,说明北宋时期永济渠对巩固北方边境仍然具有重要战略作用,为研究中国古代官仓的建设和储粮技术发展增添了新的考古资料,也印证了史籍中对黎阳仓的有关记载,同时,为黎阳仓遗址的有效保护提供了基础性材料。
2011年末,几乎在黎阳仓遗址考古发掘的同时,考古工作者对与黎阳仓关系密切的黎阳城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考古调查,调查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发现了黎阳城城墙、排水设施等相关遗迹,并采集到大量汉代至隋唐时期的陶瓷器物标本,尤其是隋唐时期的瓷器标本较为丰富,器形有碗、盘、豆、杯、执壶、罐等重要遗物。2012年5月,又对涉及黎阳城的相关调查区域进行了考古勘探。在距黎阳仓遗址东约600米处,首次确定了黎阳故城的范围和位置,明确了黎阳仓与黎阳城的相对位置关系。现已查明与黎阳城有关的遗迹有城墙、护城河、夯土台基、排水设施和道路等。初步探明黎阳城城池南北长2250米,东西宽800米,面积近200万平方米,与文献记载中黎阳仓在黎阳城西南的地望完全吻合。黎阳城遗址的调查与勘探,为佐证文献记载中的黎阳城与黎阳仓的相互关联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依据。
大伾山风景区(河南省浚县大伾山)开放时间   06:00-18:30
大伾山摩崖石刻 国五
大伾山,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城东,故又称东山。大伾山上现存道观佛寺建筑群7处,名亭8座,石窟6处,各式古建筑138间,摩崖碑刻460余处。因其有中国最早,北方最大的浚县大佛而著称于世。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保文物,属国家AAAA级景区。浚县大佛始建于北魏,古时,黄河流于大伾山脚下,每到雨季常会洪水泛滥,故雕石佛以镇之。
大伾山风景区包括大伾山、浮丘山这两座在千里平原上突起的秀丽青石山峰。虽然海拔只有135米,但因当年大禹治水登临此山,被载入 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禹贡》篇中,历代称为“禹贡名山”。现有大石佛等国保级文物1处10项,省保级文物8处,历代摩崖题刻460余处,汉唐古柏400余株。如果您到大伾山风景区旅游观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会使您回味无穷,流连忘返,优美的山顶风光又会使您如入仙境,飘飘欲仙。
大伾山,又名黎山,位于河南浚县城东南,山势巍峨,松柏苍郁,秀丽幽静。五代前释道二教并存,道庙佛寺数量众多。至五代后周下诏灭佛,现东麓天宁寺内有五代后周显德六年( 959 )刻的“准敕不停废记碑”,为山上现存最早的碑刻,研究后周灭佛的重要资料。道教宫观现存吕祖祠、壶天道院、禹王庙等。另有大石佛像、唐代《大伾山铭》摩崖题记以及藏经阁、阳明书院、龙洞、丰泽庙等胜迹。
说起大伾山,还要和浮丘山、浚县县城联系在一起。浚县是于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伾山风景区又是省政府1987年首批公布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大伾山平地拔起,孤峰凌云,山势奇特,气象峥嵘。山上寺庙洞阁棋布,摩崖碑刻林立,松柏夹道,曲径幽回,自古即为"河朔胜景"。帝王将相、文人学士、登山揽胜者代不乏人。大伾山与浮丘山东西对峙,相去1里有余,卫河环城傍绕,"城中有山,山上有城,山下有水,山水辉映"构成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大石佛 大石佛,古称大佛岩,倚山凿就,高与崖齐,整躯为岩石,为明代成化十年(1478年)装饰。大石佛结跏趺坐,面方颊圆,略呈梯形,形似弥勒佛像。目平视,唇紧闭,表情庄严。两肩立挺,脖颈较长,在三道肉领。左手覆膝,手心向下,右手曲肘举。手心向外,示"无畏印"。身穿五彩方格袈裟。因胸部残破,衣纹不清,似是双襟直垂。按其雕刻的纹路,属于直平阶梯式刀法。但在其转弯处有突起的圆棱。从大石佛的整躯造型轮廓来看,呈三角形。似是比例失调,表现出早期造像艺术的不成熟性。大石佛自身形象
大伾山
所提供的时代特征很不一致,有北朝早期,也有北朝晚期,甚至还有唐代因素,如螺发。经研究考查,有些细部,认为是后人改造的。因为大石佛历史悠久,几经兴废,特别是元代末年遭受的兵火,大佛阁被烧,大石佛躯体的有些部位被烧坏脱落,至明代无法补缀复原,因而加以改造并糊上泥皮彩,致使大石佛原貌无从考查。虽然某些部位失真,但大石佛的整体轮廓是无法改变的,故而仍保留着一部分原始状貌,如三角形体、方墩座、平板脚等,因大石佛的原始证据失察,现存特征又不一致,故一时尚不能绝对断定它的创造年代。关于大石佛年**证之类的文章、研究资料较多,最后统一的意见是:"后赵一北齐",确凿年代有待进一步考证。大石佛是中国大型摩崖造像之一,即使为北魏晚期的作品,仍不失为中国一大历史名胜古迹。
摩崖石刻大伾山上遗存的摩崖石刻历史悠久,文化艺术价值很高。从唐代至明清时期共遗存460多处,其中以唐代的《洪经伦题记》和明代的王铎书法最为有名。
浚县城墙、文治阁 国七
浚县城墙,位于中国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现存卫河沿岸段城墙(长768米)及姑山南侧城墙遗迹(只余夯土)。2000年9月,浚县城墙列入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浚县古城墙及文治阁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浚县古城墙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明清两代,古城墙多次重修扩建,日趋完整。

古城墙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原城门、城楼及大部分城池也于新中国成立后逐渐拆除,现仅存沿卫河的一段古城墙、姑山南侧古城墙遗迹和浚县县城中心的文治阁。 沿卫河的古城墙南北长768米,高5.7米,宽7米。基部砌青石,高4米;上部砌砖,砖墙厚1.3米;内实以夯土,白灰灌浆,坚固异常。城墙的南北两侧,有券形顶城门两个,北部的为水驿门,南部的为允淑门。 允淑门高不到5米,宽约5.5米。门的左侧墙壁上,还嵌着写有“明朝崇祯十四年(1641年)修允淑门”的石碑一块。位于姑山南侧的古城墙遗迹已经没有了青石和砖,只剩下夯土。
文治阁是一座单体双层的高阁建筑,通高约20米,由台基和阁两部分组成,台基的平面为方形,每面宽约12米,四面中部开四道拱形券孔,东西南北相对通行;阁的东北角有供人登阁观赏的曲径小道,台基平面上还建有一个两层的四角重檐攒尖顶方阁,下层四面开门,平台四周回廊围绕。
碧霞宫 国七
碧霞宫即碧霞元君行宫,又名圣母庙,俗称奶奶庙。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浮丘山南端峰巅,座北向南,前后三进院落,占地11160平方米,殿宇楼阁87间,是一处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保存完整的古代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碧霞宫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浚县知县蒋虹泉主持兴建,历时21年落成。后经明、清年间多次重修扩建,渐具现今规模。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碧霞宫主体建筑以南北为轴线,东西为对称分布。宫楼殿宇井然有序,巍峨壮观。
碧霞宫全景鸟瞰
山门面阔3间,为单檐歇山式建筑,绿色琉璃瓦覆顶,正脊两端鸱尾吞脊,戗脊上有飞鱼、海马、四绝神。入山门即碧霞宫前院,两厢有四帅殿及钟、鼓二楼,左右相对,二门有三,各筑门楼一座,中间门楼较大,为木结构四阿顶,如意斗拱,结构复杂,过二门到中院,院内古柏参天,碑碣如林。大殿为碧霞宫主体建筑,建成在2米高的平台上。正中两道盘龙御路,上雕“二龙戏珠”匠心独运,雕功精湛。大殿是卷棚歇山顶拜殿和悬山顶后殿组合式建筑。两殿相连,浑为一体。后殿内并排3座砖雕莲台,台上各有木雕神橱一座,透雕龙、凤、花卉。橱内各塑一尊女神为碧霞元君、佩霞元君、紫霞元君。碧霞宫后院正中迎面为寝宫楼,建成于清顺冶三年(1646年),面阔3间,三重檐歇山顶建筑,古朴典雅。
碧霞宫座北向南,87间殿宇、楼阁以南北轴线为中心,对分布,组成三个院落,中轴线上有戏楼、万物资始坊、硬山顶山门、四阿顶二门、卷棚歇山与悬山顶组合的正殿以及三重檐歇山顶的寝楼。碧霞宫正殿是碧霞宫主体建筑,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大殿建在2米高的月台上,两边各有垂带式十蹬踏步,供上下月台,正中石雕盘龙御路,上雕"二龙戏珠"。大殿为卷棚歇山顶拜殿和悬山顶后殿组合式建筑,顶覆绿琉璃瓦,飞檐挑角。面阔5间,进深7间,前为拜殿,檐向外伸出1.5米有余,有斗拱。后为正殿。拜殿前左右两窗透雕松枝仙鹤、葡萄及八仙器物图案,东窗雕"灵镇东岱",西窗
碧霞宫中院(正殿)
雕"光映西池"行书大字,前垂拢上彩绘"二十四孝图",精雕龙凤图案。内外雕梁画栋,绘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图案画30余种,大殿两山外墙绘有"八仙图"、"十二美女侍乐图"。后殿正脊当中装有一个"铜宝瓶",高2.5米,围3米,人称"风磨铜宝胡芦"。后殿内并排3座砖雕莲台,中间为碧霞元君,系碧霞宫主宰,左右两尊分别是佩霞元君、紫霞元君。寝宫楼为碧霞元君寝楼。位于一平台上,台高1.8米,建于清顺治三年(1846年),清、民国时期多有修复,1987年落架大修。面阔五间,进深3间,为三重檐歇山顶建筑。顶覆绿色琉璃瓦,飞檐挑角,上饰仙人、飞鱼、海马等。楼分两层,上下均有走廊环绕,廊下为木圆柱支撑,故又称"转角楼"。楼下内壁上绘元君灵应图,墨线勾勒,单色平涂;楼上暖阁内有木雕碧霞元君睡像一躯,俗称"睡奶奶"。西壁上绘元君出巡图,龙辇勒勒,彩云涌动,仪仗先导,凤凰翻飞。东壁绘元君回銮图,坤仪万庄,祥瑞笼罩,一派太平景象。登楼东望大伾山,仙境飘缈;西瞰卫水,玉带逶迤。前院左右有四帅殿、钟鼓二楼及泮池,中院左右有十殿阎君殿、子孙殿、眼光殿,后院左右有乐女殿、哑女殿及东西陪楼。碧霞宫是一处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保护完好的古建筑群。
明福寺塔 国五
明福寺塔,也称千佛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朝宝历二年(公元826年),现存为北宋早期建筑,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塔高九层,八角亭子顶。后遭雷击,五层以上倒塌。民国18年(1929年),当地人集资修复至七层,塔顶改为桃状。该塔位于原滑县老城明福寺山门以南二十米偏西处,现为城关镇九街。
隋文帝仁寿四年,滑县老城西南隅建起一座寺院即明福寺,后经陆续扩建,规模达到南北长1000 米,东西宽370 米,其殿堂之辉煌,闻名于郡,因而被誉为滑台名刹。
唐代宝历二年又于寺内增建一座九层密檐式砖石结构的佛塔,明福寺声名远播。历经战乱后,殿堂已毁,唯古塔尚存。可惜又遭雷击,这座塔的上部四层又轰然垮塌。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是民国年间修复以后的明福寺塔,已由原来的九层改为七层。
1963年1月20日,明福寺塔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福寺塔整体设计合理,建筑材料及建筑工艺精良,既有宋代早期砖塔的基本特征,又具有明显的唐代砖塔的风格,实为唐宋塔嬗递的范例。
明福寺塔又名千佛塔,为七级楼阁式砖塔,整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经过重新修缮,塔通高43米,地面直径11米,平面呈八角形,塔体逐层内收,是河南省乃至全国所见不多的大型佛寺砖塔之一。
明福寺塔形体高大,气势恢宏,是河南省内乃至全国所见不多的大型佛寺砖塔之一、该塔为七级楼阁式造型,通高43米,底面直径11米,平面呈八角形,塔体逐层叠涩内收,略呈优美的抛物线形。整座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用青石筑砌,塔身及塔刹则由七十余种不同规格的灰砖砌成。第一层正面辟半圆拱券门,门上饰有浮雕帷幔。二至七层四个正面辟门,五层与七层四个侧面分别砌有直棂假窗和“卍”字图案。檐下设置有砖制普柏枋,枋上砌制有规整的五铺作双抄砖质柱头铺作和补间铺作。斗拱承托檐枋、椽、飞。檐部重唇板瓦和素面瓦当为典型的宋代早期风格。檐上施斗拱
明福寺塔
承托的平座,檐与平座下均施浮雕仰莲的叠涩砖层。塔身各层转角处均筑砖雕仰、俯莲组成的精美的竹节状倚柱。塔身外壁镶嵌五十多类共1234块佛像砖雕,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具有唐代遗风。塔内亦分七层,与外檐分层相同,形成八角呈桶状的空腹结构。壁体内砌筑梯道,与各平座上的攀沿走道相结合,盘旋而上,可至塔顶。顶置桃状塔刹。 [1]  顶层各角挂铜铃共24个,风吹铃响,悦耳动听。塔顶如一仙桃,游人可由塔内登顶,眺望滑县古城风貌。
明福寺博物院建于明福寺塔西侧,南北400米,东西200米,门前市场东西260米,总占地面积11.9公顷。博物院以国内仿古建筑中所缺少的隋代风格为主,总体包含中、东、西三路和多院落,单体建筑形式都体现隋代古刹遗风,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文化旅游观赏价值。
滑县县委县政府早期建筑 国八
2019年10月7日,滑县县委县政府早期建筑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滑县县委政府办公院位于县城道口镇解放路中段,该院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57942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房屋共计450间,砖木结构。


滑县大王庙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滑县大王庙,明代古建筑,是大运河滑县段的重要遗存古迹,据记载,大王庙是明万历十八年由做盐业、绸缎业等八大商家集资建造,原名“十方院”。在十方院内,建有大小庙宇三十余座。建国后遭渐次拆除,仅剩明代大王庙正殿。该殿座属“一殿一卷”勾连搭式建筑,大殿坐东朝西,俯瞰卫河,这里供奉的全是与水有关的“神”:大王庙正殿供奉的谢、黄、张、李、朱五位大王是我国历史上与治水有关的五位先贤,即:南宋谢绪,明代黄守才、张居正,战国李冰,清代朱之锡。寄托着当年古镇商户为祈求卫河安澜、水运通畅的美好愿望。
道口镇历史建筑群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道口镇历史建筑群位于滑县道口镇。年代为清。2016年1月22日道口镇历史建筑群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隋唐大运河永济渠的一个重要点段,大运河滑县段是道口古镇的母亲河,催生了古镇曾经的繁华,孕育了丰厚的运河文化。行走在总长1800米的十字大街,印有“道口镇第一批历史建筑”“道口镇第一批历史商铺”等字样的标牌随处可见。在一串串红灯笼的装扮下,道口古镇显得更加古香古色。涵盖民间艺术、民俗文化、地方美食、古玩、奇石、音乐、诗书画等各类内容的140多个店铺,集中展示了道口古镇百业兴盛,游客在畅游时,也尽情品味千年道口古镇厚重的历史和文化。
  听评书、赏茶艺,看斗鸡,这些传统节目的加入,为道口古镇增加了厚重的文化色彩。
宋庄东周贵族墓地 国七
淇县宋庄东周贵族墓地考古发掘开始于2008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地位于淇县宋庄和方寨两村之间,南距商纣王墓1000米,经初步发掘和分析,认定为卫国贵族的墓地。在已发掘的10余座古墓葬中,先后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和陪葬器物等文物共3000余件,许多编钟、甑(音zèng,古代炊具)、匜(音yí,古代盥洗时舀水用的器具)等器皿纹路清晰、制作精美,刻有铭文,经专家推测判断为国家一级文物。宋庄墓地对研究我国东周的历史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贵族阶层的葬丧习俗都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
宋庄墓地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县西岗乡宋庄村东、方寨村南,淇河西岸的一级台地上。西距卫国故城约十公里,南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纣王墓约一公里。 发掘出土一批重要的青铜器、玉器等文物;大量的陶器,组合一致;殉人制度的盛行,充分证明宋庄墓地是东周时期的贵族墓地。淇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古称朝歌,曾为春秋时期卫国国都,该墓地距卫国故城十公里。通过发掘为研究东周时期该地区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葬制、葬俗提供了重要线索和实物资料。
卫国故城 国六
卫国故城,俗称朝歌二道城。位于河南省淇县城关镇 [1]  。卫国故城在朝歌历史上曾是京畿之地,殷商晚期先后有4位帝王在此建都城,殷商灭亡后,朝歌继而成为卫国国都,长达400余年。淇县如今仍保存着城墙、冶铁遗址、制骨作坊等遗址遗存。卫国故城,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250米,东西宽1650米,城墙
卫国故城城墙
宽70米,面积约420万平方米。地面现存城墙四段,即西城墙三段,北城墙一段,共长1150米。城内宫殿区、墓葬区尚未进行全面钻探,情况不详。城内现有商代摘心台遗址、西坛村学校战国冶铁遗址,在东城墙南段外侧的东关村东头发现一处春秋时期的制骨作坊。 [3]
城墙特点
卫国故城,城廓长3100米,宽2100米,周长10.4千米。城基宽50至70米,残高1.5—3.6米。城墙板筑,板眼明显,均为平夯,板眼间距2.2—3.1米,板眼孔径6—8厘米,夯层清晰。每层6—12厘米。 [6]
卫国故城的夯土中被发掘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陶豆柄、陶盘、陶盆、绳纹板瓦、矮足粗绳纹鬲等。
卫国故城东有两个作坊遗址:冶铁作坊发现有冶铁残炉、木炭、熔渣、范板和残鼓风管等;制骨作坊发现有牛、猪等各种骨骼,上面的锯痕清晰,有的已变为化石。两遗址中发现有红陶片、细把陶豆、折沿旋纹陶盆,以及绳纹小砖等,这些遗物为龙山、春秋战国至汉代的。 [6]
卫国故城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约420万平方米。卫国是当时170多个诸侯国中之大国,卫国故城城址之大,城墙之宽,在东周古城址不多见,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2006年,卫国故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目前现存四段城墙,每段古城墙边都立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卫国都城”的标志。
卫国故城的城墙建筑、冶铁遗址和制骨作坊对研究卫国的城池建筑、手工业、冶炼业和经济状况提供了实物资料。将来通过对卫国都城下层的发掘,进而对殷末帝都的考证将提供不可多得的资料。 [7]
卫国故城城郭之大、城墙之厚皆属罕见,对研究殷商、西周、春秋、战国的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实物佐证,对于整个殷商史,乃至整个商文化研究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田迈造像碑 国七
“田还造像碑 ”雕造于北魏永熙二年(公元533年),或为北魏太和十八年至正光五年(公元494一524年)之间,碑体呈莲瓣形,通高2.95米,正面下部高浮雕中间刻释迦本尊,两侧为二菩萨;上部亦高浮雕两侧对称刻飞龙吐佛、飞天、乐伎,中间刻菩提树、诸佛等;背面阴线刻日,月神、蟾蜍、三足鸟等中国古代传说故事及雕刻主持、捐资、礼佛者名及图像。该碑2013年5月3日公布为国家保护文物,它具有极高的历史、宗教研究意义和极高的石雕、美术、书法的艺术价值,表现了外来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内容。

田迈造像从古至今都在石佛寺村今日安放它的石佛寺大殿内。这不仅有大量的史书记载可作为佐证,石佛寺保留至今的多块碑刻也记叙着石碑的确切位置。
新乡跑马岭地质公园 8:00-17:00
河南省跑马岭地质公园位于南太行东南隅,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卫辉市狮豹头乡境内。景区总面积27.83km²,是国家AAA级风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省级森林公园,具有优越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
河南跑马岭地质公园位于南太行东南隅,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卫辉市狮豹头乡境内,是一座以岩溶地貌、典型地质构造剖面为主,生态和人文相互辉映的综合型地质公园。公园是国家AAA级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省级地质公园、省级森林公园。
沧河从公园内蜿蜒而过,沿沧河两岸有不少景点,从南向北依次是:塔岗湖风景区、奇峪山、青年洞、小店河清代民居建筑群(灵龟寨)、林坚出生地、娘娘坟、跑马岭景区、白龙湖、九凤山、猿猴沟、罗圈千年银杏树、正面湖、灵泉峡、青龙洞、皮定钧司令部等璨若繁星。
三大特色
一为全国独有的山顶万亩草原,东西绵延6公里,辽阔无际,一片“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北国风光;
二是山洞宾馆和山洞餐厅,

可以接待中型会议。更是拓展训练的理想基地;
三是感恩文化在全国独树一帜,清末“割肉疗亲、至孝通神”的真实故事就发生在景区的白龙湖边,建设中的孝母祠更是青少年孝文化教育基地,为在全社会弘扬孝道提供了良好条件;

香泉寺石窟 国七
香泉寺位于卫辉市西北二十公里处太公镇的霖落山上,因离香泉近而得名。始建于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为著名高僧僧稠禅师在魏离宫旧址上所建。公元609年(隋大业五年)重修,唐、宋、金、元、清历朝均有石刻、雕像。 它虽没有嵩山少林寺那样远近闻名,但是它在豫北地区却大有名气,素有“豫北第一古刹”之称。位于卫辉市年代为南北朝至清的香泉寺石窟,于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香泉寺坐落在卫辉市西北约20公里太行山东麓的霖落山山坳中。“香泉甘冽”为卫辉古八景之一,寺名就是因之而来。(卫辉古八景:佛洞烟云、古塔凌云、凉台玩月、涧水涛声、竿山叠翠、乳岩寒流、香泉甘洌、炉光夕照)。
香泉寺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大的佛教文化胜地之一。早在六世纪中叶,北印度高僧那连提黎耶舍就曾经到此讲经传播佛教文化,历史上素有佛教"小西天"之称。
该寺所在地传说为战国时魏安厘王的离宫——雪宫。香泉寺始建于隋大业5年(公元609年)。当时,登封少林寺第二任主持稠禅师游历化缘到此,发现霖落山泉水甘甜清纯,他捧了一口,一股香气扑面而至,就高兴地说:“这里可以建寺院。”后来,这里就建起了寺院,并取名“香泉寺”。但因当时的寺院已荡然无存。元代年间又临山崖建造,重修香泉寺。
香泉寺规模宏大,殿台楼阁、碑刻、坊塔、佛雕无所不有,蔚为壮观。寺以山势分隔,为东西二寺。
西寺有稠禅师殿,殿前有神头塔(亦称胜经塔 无顶塔),整塔用佛雕砖砌。
可惜,这座塔在“******”中遭到毁坏。塔的两侧有稠禅师石塔和千佛石阁(即千佛碑):石塔现存六级,残高3米,塔四周各级每面雕佛像3尊,须弥座;阁高约3米,宽、厚约为1米,阴阳两面均雕佛17行,每行10尊,刻工精湛,形象逼真。这是两寺中一座比较完整的宗教艺术石刻建筑。
沿石径东北行,梵宇临空,便是东寺。一股清泉从东寺石隙中流出,穿岩越石,飞溅崖畔,泻作瀑布。陡壁如削的山崖,以石径作梯盘曲而上,一座面阔一间,高约4米的石坊枕崖而立,坊楼顶部围绕有脊兽,额枋、斗拱、仰莲等,此坊名曰“南天门”。石坊檐下刻“淑海香天”四个大字。坊柱上刻有“两天既许分东土,南海当移住北方”的对联。穿石坊拾级而上,可以看到东崖壁的华严洞,洞内刻佛,洞外刻经,现已剥落,但其残处可见宋人题名。寺后有一方石筑水池,即为香泉之源。石崖上有明代潞简王亲书的“香泉”二字,字大如斗,清晰如初。其旁还有线刻麻姑像,线条流畅,行笔洒脱,衣带当风欲飘风,传说为唐代吴道子所画。附近山崖有数十个小龛,龛内大都是宋雕佛像,仅有一较大龛内为7尊道教造像。山巅之上有玩胎、狮子岩等景点。登临山巅举目远眺,如置于蓬莱仙境。

比干庙  国四 8:30-17:30
比干庙,坐落于河南卫辉的比干庙是重要的庙墓合一建筑群之一,是中国第一座含墓祭人之祠庙,称为“天下第一庙”。庙宇宏敞,建筑巍峨,古朴壮观,显示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
比干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比干墓为中国第一座有记载的坟丘式墓葬,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比干为中国历史中以死谏君的忠臣,称为“天下第一仁”。周武王封比干为国神。北魏孝文帝因感念其忠心而建庙。比干庙历代都由卫辉古城内官府维护。
现存留的建筑群为明代弘治7年重建。比干庙是重要的庙墓合一的建筑群,是中国第一座含墓祭人之祠庙,称为“天下第一庙”。庙宇宏敞,古朴壮观。整个庙宇的主体建筑由神道、照壁、山门、二门、碑廊、木坊、配殿、大殿等组成,总建筑面积达4.7万平方米。比干庙内碑碣林立,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剑刻碑到清朝乾隆亲书御碑,共64通,几乎含盖了我国历史上所有朝代。
孔子剑刻“殷比干墓”碑,是迄今发现的唯一的孔子真迹,被誉为“天下第一碑”,北魏孝文帝的《皇帝吊殷比干墓文》相传为南北朝著名书法家崔浩书,为魏碑精品之上。清乾隆御书的《过殷太师墓有感》为端正的楷书,笔韵严整雍容,华丽端庄,有帝王之风。碑廊左侧第四通石碑,为清朝刘希龙所写的行书“三代孤忠”四个大字,气势磅礴,端庄得体。碑中精品还有唐太宗的《封殷太师比干诏》、《祭殷太师比干文》,元朝刘敏中的《赦修比干墓碑》等。这些都是举世名碑,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丰富宝库。庙内的特色植物开心柏、板柏、没心菜形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观。

卫辉望京楼 国六
位于河南卫辉古城东北隅,2006年05月25日,望京楼作为全国最大的石构无梁殿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明潞简王(朱翊镠 )思母所建。
于万历十九(1591)年冬动工,万历二十一年(1593)秋竣工,迄今四百余年。
望京楼高达33米,宽30米,进深19米,平面呈长方形,坐北向南,砖石结构。共分两层,外壁用青石砌筑,内壁用白石镶筑,外壁中间有白石腰檐。第一层东、西、北三面共有四窗,为券顶,青石窗棂残迹尚存。在东、西南角各辟一石券门,青石门框,由两门青石踏步可登至第一层楼。首层建十字拱券,四面辟门,高大宽敞。每券门上有两道木栏杆槽,下有一道石栏杆(50公分)槽。北券有四门,均为青石门框。由东西两门沿青石踏步可登至第二层楼。第二层原有五间歇山式大殿,名曰:“崇本书楼”,是供潞简王父子藏书和习书画的宫室。崇本书楼已毁,大殿柱础尚存。大殿前、左、右有回廊,殿后有两个小门。望京楼形体高大,结构坚固,内砖外石,砌筑工整,设计科学,具有典型的官式建筑风格。望京楼是我国目前保存规模最大,设计科学的石构无梁殿古建筑。2006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望京楼高达33米,宽30米,东西宽广32米,南北进深19米,平面呈长方形,坐北面南,砖石结构。共分两层,外壁用青条石砌筑,内壁用白石镶筑,外壁中间有白石腰檐。第一层东、西、北三面共有四窗,为券顶,青石窗棂残迹尚存。在东、西南角各辟一石券门,青石门框,由两门青石踏步可登至第一层楼。第一层东、西、南、北四方通透相连的圆拱门洞交叉到中央处,形成十字券顶。站在中央处景观四方,高大宽敞,可容纳数百人相聚。夏季时节,微风洞穿,凉爽之至,使人无比惬意。每券门上有两道木栏杆槽,下有一道石栏杆(50公分) 槽。北券有四门,均为青石门框。由东西两门沿青石踏步可登至第二层楼。望京楼设计构思科学合理,不但具有独特造型,也是我国保存规模最大,具有典型的官式建筑风格,极为罕见的无梁殿式明代建筑。
第二层原有五间歇山式大殿,名叫"崇本书楼",是潞王父子藏书和习书画的宫室。可惜在清朝初年被清兵拆毁了,大殿柱础尚存。依旧竖立在殿前由青石构成的“诚意坊”,仍显示着昔日的威仪。大殿前、左、右有回廊,殿后有两个小门。
望京楼一般被认为是全国现存体量最大,高度最高的石构建筑。共三层,第一层无空间,只有阶梯通向第二层。第二层像明楼一样为十字拱券,第三层楼顶是露天平台,其上有木构楼阁遗址。

陀罗尼经幢 国七
陀罗尼经幢现位于卫辉市老城区卫辉宾馆院内,(原汲县宁境寺内),为五代后晋开运二年(公元945年),创建宁境院时所镌造。整座建筑高6.50米,全部用青石雕造,造型挺拔俊秀,由幢座,幢身及幢顶三部分呵成,每层面积由下向上逐层递减,1963年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创建。陀罗尼经幢用青石雕刻对接而成,由座、身、刹三部分组成,八楼七级,通高6米,壮若石塔;基部刻有舞狮,柱顶八角盘上刻有伎乐人;第四节龙柱上刻有楼台和侍女等。 陀罗尼经幢刀法娴熟,刻工精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基座上刻有舞狮。幢身最下一节刻《陀罗尼经》,楷书。幢顶八角盘上刻伎乐人、飞天和人面兽身的舞蹈形象。第四节幢身上刻楼台亭阁和仕女,再上两节雕有一佛、二弟子,最上为葫芦形刹。所有雕刻,形象生动,刀法娴熟,工艺精湛,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后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个短命的封建王朝,其石刻艺术存世极少,故此幢十分珍贵。陀罗尼经幢,现存整座建筑高6.50米,由幢座、幢身及幢顶三部分构成。
幢顶部可分为七层,总高3.88米。第一层,接幢身之上,可分两面部分。下部为圆柱状,环刻浅浮雕图案。上部为一八角形宝盖。第二层为一圆柱体。绕柱雕有五条盘龙,南面正中开一尖拱形小龛,龛内所雕坐佛造像,已不存在。第三层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八角形体,底部有八个斜面,上雕八个飞人正凌空飞舞,衣带飘扬。上部分圆形,绕四周雕刻有四组建筑,四组建筑之间用以回廊联结。第四层可分三部分。下部为一圆形仰莲小座、中部分方形柱体,四面均有雕像一铺。上面为圆形仰莲状小盖。第五层有三部分组成。下部分圆柱体,绕圆柱浅浮雕有六组狮首衔环,之间有缨络联结。中部为八角形柱体,每隔一面刻有长方形浅龛,龛内各雕有一力士像,在素面上刻有楷书文字,但多已漫漶,中部为一八角形屋顶状宝盖,在八棱体的截面上刻有“回”形图案,顶部每面雕有瓦垅七行,檐下刻有角梁,飞檐,刻工精细,比例协调。第六层也有三部分组成。下部为雕刻的多层仰莲图案,中部为一风化的柱体,上部为圆形宝盖,在宝盖的边缘凿有八个圆形小瓦,似是挂风铎而致。绕圆雕有帷幔形状浅浮雕,第七层为一完整的葫芦形宝珠。
作为经幢建造的起始,是自唐代以后建造之风才开始盛行。有为功德镌造的陀罗尼经幢,也有为纪忥僧德的墓幢,而五代之后晋国祚非常短促,与历代相比,只能称得上是昙花一现,因此所留遗物少之甚少。卫辉之陀罗尼经幢,承唐代经幢之衣钵,启宋代经幢之先风。整个经幢布局严谨,人物造像逼真,真实地展现了当时的佛教文化。它巧妙地使用高浮雕,浅浮雕、圆浮雕相结合的手法,完整地体现了当时的雕造技术,堪称极佳的石刻艺术品,而它作为一个时期——五代之后晋遗物的完整保存,就显得更为弥足珍贵。

沙门城址 国七
沙门城址 [1]  地处黄河故道,位于延津县西北榆林乡沙门村东北2公里,东南距延津县城约18公里,西距新乡市区约20公里,南距现在的黄河约35公里。历史上延津县长期位于黄河南岸,属开封府。
沙门城址地处黄河故道,位于延津县西北榆林乡沙门村东北2公里,东南距延津县城约18公里,西距新乡市区约20公里,南距现在的黄河约35公里。历史上延津县长期位于黄河南岸,属开封府。宋金时期,沙门城址是由开封北上卫辉府的水陆交通要道,北宋时称为宜村,为黄河南岸一处重要的渡口。金章宗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八月,黄河向南改道,宜村改处黄河北岸。
据《金史•地理志》等文献记述:“卫州,……贞祐二年(公元1214年)七月城宜村,三年五月徙治于宜村新城,以胙(z uò)城为倚郭。正大八年(公元1231年)以石甃(zhòu,砌筑)其城。”胙城县治为避风沙亦迁于此。蒙古蒙哥汗元年(公元1251年)卫州治所由宜村迁回汲县(今卫辉市)。明宪宗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黄河徙流县南,县北之流遂绝,自此延津由黄河之南变为黄河之北。由文献中的这些记载可知:沙门城址在北宋至金代前期为黄河南岸一处重要渡口,金代后期至元代初期有近40年的时间为卫州州治和胙城县治所在地,地处黄河北岸。

经过初步的调查勘探确定,沙门城址大致呈北窄南宽的梯形,西城墙、北城墙、东城墙北段保存较好,南城墙及东城墙遭到破坏而无存。北城墙长约740米,宽约35米,现存高约2米;东城墙长约640米,宽约35米,现存高约2米;南城墙长约1000米;西城墙长约800米,因上部积沙较厚,宽度不详,高度超过3米。整个城址被黄沙所覆盖,城址北部平坦,南部因被沙丘覆盖地势较高。发掘清理表明,金元时期的城址位于现地表下1.5米左右,北宋时期的遗迹则深埋于现地表3米以下。战国至西汉时期的遗物则出土于现地表7米以下。
沙门城址的发现是我省黄河故道内继内黄三杨庄汉代村落遗址、濮阳高城村卫国都城遗址后第三次极为重要的考古发现,再一次将我们的目光集中到了广袤的黄河故道和黄泛区。黄河的泛滥给中原地区黄河两岸的先民时常带来灭顶之灾,但也客观上为后人封存了一大批保存完好的珍贵文化遗产。
白马塔(河南省广唐寺白马塔)国七
河南白马塔坐落在河南省延津县西北塔铺村广唐寺内,始建年月无考。塔高30.06米,底部直径10米,造型古朴;白马塔建筑雄伟,塔身9层,高12米,直径7米,以士坯砌成,中有立柱,外涂以草泥、石灰。基层呈八角形。以砖包砌,每角面宽3米。第2-4层呈折角重叠形;第5层下有突出的乳钉,环绕一周。上为仰莲花瓣;第6层为覆钵形塔身;第7层为法相轮形,第8层为六角形的坡刹盘,每角挂风铎一只。第9层为连珠式塔尖。整体塔旦明代喇嘛塔风格。2013年5月3日,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延津县广唐寺塔名列其中。
现存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重修广唐寺塔记碑》载有:“广唐寺创于古酸邑,及黾迁通郭,居人列寺之东向,及以塔名铺。明代诗人越应扬题《广唐古塔》诗一首“灵鹫连峰出化城,法云空寂念无生。兹航肯度诸方便,一拯民穷即大乘。广唐古塔这里曾是佛教胜地,进入这自由无碍的境地,一切烦恼皆无。据其建筑结构与风格判断,不早于宋代。据当地群众传说,该塔修至八层,因水患停工,塔顶至今未封。白马塔亦为六角形阁楼式砖塔,其外部轮廓,因三层以上逐层明显收缩,故稍呈抛物线型。各层飞檐均用青砖雕花叠涩砌成,上面为花檐,下面砖雕斗拱及仿椽头,各层高度不一。第二层最矮,无窗门,其余各层每层有窗门两个。塔高30.06米,底部直径10米,造型古朴。塔内有斜形梯道与螺旋梯道交替连接以达塔顶。第六层内有佛龛一个,但佛像早已不存在。建国后,该塔被列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0

主题

78

帖子

254

积分

绿野的革命者,中间的地带。

Rank: 3Rank: 3

积分
254
8#
发表于 2019-11-10 20:19:2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SOD蜜报名1jj/仔细阅读活动计划/对自己行为负责

1

主题

58

帖子

80

积分

注册绿野,不忘初心。

Rank: 2

积分
80
9#
发表于 2019-11-12 00:46:25 | 只看该作者
大象/1DS报名/手机领队知道/已仔细阅读活动计划,对自己行为负责

1

主题

45

帖子

130

积分

注册绿野,不忘初心。

Rank: 2

积分
130
10#
发表于 2019-11-13 09:14: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蜣螂/1MM/1八五II89五四09/仔细阅读活动计划,对自己行为负责
2019年11月29-12月1日鹤壁新乡锦绣江山年票活动 echo19199 2019-11-01
RE: 2019年11月29-12月1日鹤壁新乡锦绣江山年票活动 Puniques 2019-11-02
RE: 2019年11月29-12月1日鹤壁新乡锦绣江山年票活动 zhangx 2019-11-02
RE: 2019年11月29-12月1日鹤壁新乡锦绣江山年票活动 dawn 2019-11-03
猫鼠报名1JJ/电话已私/1手台/仔细阅读活动计划,对自己行为负责/以出票为准 带猫遛弯的鼠 2019-11-04
大恒报名1gg/电话1352壹叁叁l零叁伍叁/无手台/仔细阅读活动计划对自己行为负责 王大恒 2019-11-04
景点介绍 echo19199 2019-11-04
RE: 2019年11月29-12月1日鹤壁新乡锦绣江山年票活动 SOD蜜 2019-11-10
RE: 2019年11月29-12月1日鹤壁新乡锦绣江山年票活动 史前猛犸 2019-11-12
RE: 2019年11月29-12月1日鹤壁新乡锦绣江山年票活动 flyingchafer 2019-11-1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