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返回首页

8th的个人空间 https://www.lvye.org/?44710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书市

已有 155 次阅读2004-11-9 15:10 |个人分类:private

书市一件事情重复3次以上,就会在心里有异动,产生某种情结。我有书市情结。 10月7号那天下午,蹲在地坛书市的旧书摊前,我呼吸到了书页里夹杂的1986年的灰尘。扉页的右上角写着:yang’s 1986。潦草的字迹和我对视着,我真心的喜爱这书,我认为这签名在对我微笑。1986,忽然一切变得不可思议。 因为我想起,上一次我为发现一本书而惊喜,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也是在这样半阴霾半晴朗的下午,我站在海淀图书馆的书架前,漫画书摞成高高一堆,放在最高处的架子上,我偷懒,不老老实实搬开,非从最底下抽出《卜劳恩漫画集》,很自然的,大规模塌方了,上面的大厚册子一本接一本的砸在我头上,年轻的图书管理员看到,抿嘴轻笑。。。原来那么多岁月都过去了。 手中这本契柯夫短篇集《脖子上的安娜》,气味都是一样的。散发它所经历过的自由、压抑、痛苦、尘封、回想、感怀,而因为空气里的氧气,最后,都成为灰尘的味道。我竟也虔诚真切地信任过哈代、福克纳、尼采、海明威……这些也已成为灰尘的人。每次我站在图书馆外借处的栏杆前面,等待管理员填写借书单的时候,都热切期待着获得一个他们所描述的梦想或经验,有时失望,有时欣喜若狂。而现在我的生活,完全和我想象的不一样。因为那么多岁月都过去了。我已经不再骑个自行车,满城乱转,探访夕阳里喧闹的小胡同了。 那时候海淀还叫海淀镇。三角地也并不是北大的专利,而是指邮局路口、黄庄路口、海淀图书城之间的三角地带,1992年前后,在三角的其中一个边上,有若干露天书摊,卖新华书店不常见的流行书和杂志,可以侃价。高中的我总是有些钱。因为我在矫正牙齿,是个钢牙妹。每月见一次牙医,手里总有些余额,通常是4、50块,我总觉着自己挺富的,那年北大游泳馆一张月卡才36。可是,和通货膨胀后的90年代的书价比起来,还是不算多。所以,图书城里和露天书摊的新书何时出的、何种版本、纸质如何,都先要打探清楚。前天,我陪着十年前拉着我的手看牙的姥爷,去同一个口腔医院看牙。医院的座椅没换过,我坐在那土黄色的长条东西上,仍忐忑。 那么多岁月都过去了之后,终于发现:对于那些书,拥有倒也不是那么幸福,还是发现那书的时候幸福。双方都有一种敬重:一方因为喜欢作者,且不了解书的内里,取的时候小心而迟疑;而那书似是在暗地里自得,印刷质量好的就露出被赏识的倨傲。那时候流行在目录和书皮中间夹一页有花纹的、非常漂亮的、硬质的彩页,掩盖书背后简直要把人吓倒的价格。后来,书倒是便宜了。 海淀镇的三角地消失后,海淀图书城规模变大,渐有书市。大二的时候,我第一次去天安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书市,自己没看中什么,只给表妹买了点辅导书。同去的C君很不以为然,一副“你自诩文学青年怎么什么书都挑不出来”的表情。 很奇怪的,高中毕业后,我便多年没有看书了。所谓“没有看书”,是指没有象高二那年在阅览室里,举着书恨不得站起来指给别人――“你看你看!说的多好啊~~~”那时我被岁月弄的有点旧了,和书架上当年买的那些已经发黄的书页一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 再后来,一个冬天,我走进化工大学的自习教室,离开闪烁虚浮的红绿数字。环顾那些年轻的脸,很满意教室里落着粉笔灰的桌椅,热得烫手的暖气,还有对面开水房的白雾。我的书在我的包里微笑了一下,我又开始看书了。 那个冬天,第二次去天安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书市,是个初晴的雪天之后。完全是场盛宴。我太贪心,回家的时候,地铁里有位男士看不过去,主动帮我拿了一个最沉的口袋。 接下来的夏天,第三次去天安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书市,回家后胳膊累的不能抬高。接下来的秋天,还是天安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书市。转眼春天,改到地坛公园办书市了。 只要有书市,我总是想去一趟,看自己氧化和还原。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colours 2004-11-10 13:02
:-) 喜欢书压在手上的沉甸甸的感觉。
回复 海云天蓝 2006-6-6 16:04
:lol: 躺在床上,翻看着一本喜爱的书,可以彻夜看,也可以每天分享几页! 美好的事情也不过如此!
回复 filldream 2006-7-7 16:40
写的不错,娓娓道来,蛮有泥土味。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