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返回首页

悠远天地间 https://www.lvye.org/?62932 [收藏] [复制] [RSS] 闲窗听雨摊诗卷,独树看云上啸台

日志

碎碎念

已有 62 次阅读2013-10-27 10:18 |个人分类:private

人的许多观念都是在由小到大的过程中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无一不是。对于那些经历了一个社会观念发生动荡的人来讲,有时这样的人生是个考验,也是一种痛苦的再生。即使是一个再能随遇而安的人来讲,遇到人生观的价值判断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也一样难免有灰心与彷徨吧,更何况那些本来就敏感而又执着的心灵呢? 小时候,曾经分不太清生与死的边界,也搞不清时间和空间的秩序和某种不可逆,无意识地在读书中做了时间和空间的穿越,把自己想像到了相隔着千年百年相距着千里万里的时空中,与书中人物相遇,或者想像着他们来到自己的生活中。因为这一点,一度特别爱看那种时空穿越的影视作品。 直到前些年,感觉自己越看历史影视,越习惯以一种严格追求历史真实的眼光来审视影片,从建筑、从日常摆设、从交通、从服装、从称谓,直到他们的思维与观念。这大概也算一种半职业病吧。不光是我,大概对文史有些了解的人,都这样吧。一位在首博做志愿者的老师在世纪坛看画时,发现画早期游牧民族的油画居然有了马蹬,极为不满,因为马蹬历史上出现的时间要比绘画中的年代晚得多。当有了这种种感受后,偶然又想到了穿越剧,一下子呆了,如果一个人本身是抱着曾经他或她旧有的种种价值判断,一下子被突然带到了一个百年千年后的社会,会怎么样?真的能像影视里表现的那样吗?一开始瞠目结舌,闹出一串串笑话,而后适应得如鱼得水?!我现在是断然不信了。就算这个人能很快在智力上在外表上做得跟穿越后的世界没差别,但这个人的观念是无法改变的,即使有变也不会大到能翻天地覆。也许,现代人向回穿越到古代好一点,但也要这个人明白古代的人和他们很多想法是不一样的。 说到我,从小到大许多原来被肯定或否定的东西,在社会主流中被颠倒了个,我自己对一些事也有也新的认知。比如原来以为,富家的子弟必骄奢淫逸,一事无成;穷人的孩子必勤恳进取,奋发向上。所以前者必为社会否定,后者必为社会肯定。但是,哪里是这样的简单呢?梁思成也是富家子弟,想想他出车祸是因为骑着摩托车去追赶五四游行的队伍,到了49年前后,能有自行车就是不简单了,更不要说在20年代拥有摩托车了,他的家庭还用说吗?但他为中国及世界文化所做的贡献远非一般人所比。而那个张伯驹呢?民国四大公子之一,过的生活远比一般人舒适奢华,更不用说当时的工人和农民了,标准的富二代公子爷,但他保护了中国文化留在了中国。还有吗?哦,还有,一个高喊左的口号人,在一转身之后会变得极右,最明显的例子张国焘,他以左的名义杀了多少人,自己却最终跑到了另外一边,而被他杀掉的人,倒是坚贞不渝地坚持自己信仰的。一个唱着高调的人,底下可能是做着和自己嘴上高调相反的人,前面看到陆琪的一段话:看起来毫无杀伤力的人,可能内心处处是杀机。反倒是说话不肯饶人的,其实都是良善之辈。每天都说好几十次我爱你的人,心里说不定爱着一堆人。一辈子都说不出口三个字的人,也许爱你最深。人都带着面具,只有把内心最真实的一面给你看时,他才是真的爱上了你。这段话不能说绝对正确,但至少说明了一定的真实。忽然想起一件让我不爽的事,我从小被教育的观念是按自己的真情实感来写,作文才能写得好,可是后面惊讶地发现,真有人可以心里想一套,写文章写另外一套,就能把文章写得很漂亮。比如明明是底下及时行乐倜傥风流的一个人,写出来的文章竟然是小清新的纯洁。明明是在恋爱中又索取又把对方当作骑驴找驴对象的人,嘴上偏偏要高唱真正的爱没有什么值得不值得的。哎,我看到这点,都有点灰心了,我是不是还是才华不够啊?为什么我只有按自己的真情实感来写才能写得好,如果违背了自己的真实意愿,就写不出来了呢? 再回到开头,在这个极速变化的社会中哪些观念是应该保持的,哪些是需要与时俱进的呢?呵呵,这是一个问题,不过看起来最终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还是决定个人的成长背景中。我很长时间里,就相信文化塑造的重要性要远远重于其它方面,这样看来,那些民国的先贤那样重视中小学生的教育,真是高瞻远瞩。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回复 林泉散人 2013-10-27 18:59
许多不是学历史学的人也喜欢读历史,散人也属于这种人,是从小学4、5年级读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之类书开始的,把历史首先当故事读,津津有味。 但历史不是故事,而是现实,发生时间不同的现实。 不过,从历史书中读到的现实,是有点隐隐约约。及至读的稍微多点,发觉“都是假的”。 许多标签性人物,有许多不符合标签的行止。乃至于后来觉得,历史上没有被标签化的所谓“好人”“坏人”。 现实是,那些标签化的好人朝坏人的方向渐趋,坏人朝好人的方向靠拢。最后,剩下的是亘古不变的人性。
回复 蓝子 2013-10-27 22:45
散人,你怎么修炼得这种洞察力呢?真的欣赏! 判断力如此地重要,否则就易产生谬误,给自己带来巨大困扰。 以前也是对历史是否真实这事比较纠结,后来慢慢明白,无论历史如何推进,每个时代,时代里的每个人都脱离不开”人性“,从时代的角度,从人性的角度去理解,就会容易的多。哈哈,知识与文化储备欠缺,瞎说几句。
回复 老工人 2013-10-28 09:38
有趣的现象是,南亚某国派出了两拨精英,分别去美国和苏联取经,学成归国后的结果是,留苏的反共留美的反资:) 其实,屌丝在忙着镀金,富家子皇亲国戚才有资格和能力舍身败家败国:) 当然了,还有工人阶级负责卖呆:)
回复 林泉散人 2013-10-29 10:39
to 篮子: 谢谢夸奖! 我自己觉得,我属于缺乏“洞察力”的人,往往要经过很多次、比一般人多几次的比对,才能悟出字面深处的含义,属于“给人卖了还帮着数钱”、悟性不高的人之一。 今天其所以看出“这都是假的”,还是因为上当受骗次数太多,才开始怀疑了。 我当年曾在50米外亲眼看见过毛,以及他的那些“临时阵线”战友们林、周、陈、康、江以及刘少奇、陈毅等(其所以说“临时战线战友”,是这些人曾在“路线斗争”的关键时刻站在毛一边,而后来分别都犯了“路线错误”,包括1974年江所称的“第十一次路线斗争”的对象周)。 因此曾迷信毛达数年之久,直到1971年林彪失事后,毛为了让老百姓信服而出此下策地拿出1966年致江的一封信、更糟糕的是影印公布了林(或林立果)的“五七一工程纪要”,让我得到启蒙,从此不再迷信——尽管多少还有崇拜的成分,一直延续多年。1966年毛致江的信里说,起用林彪是“为了打鬼,借助钟馗”。其中“鬼”指刘,“钟馗”指林,给当时甚懵懂的我深刻的“权谋主义”印象,而当时毛自称的却是“马主义”“为人民服务”等。林的“工程纪要”则要直接得多——甚至直到今天,它仍然具有启蒙价值。不提。 人判断能力的基本规律是:了解的越多则给出的判断越正确、越准确。(“正确”:即定性正确。“准确”:即定量精确) 除非悟性甚至还不如我的人,一般人都能够得出极为正确、相当准确的判断——一旦他/她了解了真相。 但从信息角度看,一件事情、一个过程所产生的信息量几乎无限大,人的有生之年、以有限手段,是无法掌握全部真相的。这个人类认知的间隙为科学与宗教的对话留下一个通道,也使得许多科学家成为某些宗教的信徒。这个“间隙”的例子,在物理学有“测不准定律”(我们无法同时测准速度和位置。这里,“准”指误差趋于无限小的准确。当同时测定微观粒子的速度和位置时,二者的误差之积为一常量,无法进一步精确)。在生物学里,有“进化的偶然性”(见莫诺《偶然性与必然性》)。在这些地方,“道”“理”的基本前提“因果律”失效,使敏感的科学家失去解释力,不得不归因于上帝。 因此我感觉,现实人的高尚境界,是人性论衍生的人道主义;而理性超人的高级境界,是科学怀疑主义衍生的信仰。后者很奇怪,很难理解。
回复 蓝子 2013-10-31 13:01
回复散人:“人判断能力的基本规律是:了解的越多则给出的判断越正确、越准确。(“正确”:即定性正确。“准确”:即定量精确)” 这话我非常认同! 但是这个了解是需要时间,耐心,用心。一般人达不到这个程度,反而会根据自我认知或经验等很快地给人下结论,贴标签,自以为了解了事物或人。 看一则新闻、听一则故事,往往说的是事件的现象,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更多人不愿深究,如果多问几个为什么,就会挖出更多信息,哪些是表象,哪些是本质,哪些是迷雾弹,哪些是真正目的,可能更加让人清晰得多。 从小到大,社会或学校给我们太多的信息量,许多道理,但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为了操控我们的思维,期骗我们的呢?需要我们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一一去通过受骗或经历或感知才能了解。这就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困惑,有时还会自相矛盾,自己打架。所以,如何定性和定量真的会成为了一个问题需要深究。人,真的是人本身能够研究得清楚的吗?我对此表示怀疑!
回复 悠远 2013-11-1 08:10
人性之复杂多面,必不言。每个人身上都是天使与魔鬼并存。只是凡事都有个度,有个底线,如果超越了底线,或者根本没有底线,那不过以人性的弱点为自己的人格缺失做遮羞布。 对于那种说话漂亮写文章漂亮作事另行一事的人,我已不放在心上了,一位同时认识我和她的女友做了总结,我不是自己真情实感的东西就写不出来不是才华的问题,是我心中有底线在自觉地压住了我。而那个人是没有底线的,可以没脸没皮地随便写出来,即使是她现实生活中根本反其道而行。说白了不过是她可以不要脸,但我做不到。 感觉,中国人对于历史上的人太苛求,往往以圣人的要求去要求他们,或以现代的道德准则来要求他们,但其时在古老社会当时的价值判断和道德标准是不同的。 比如原来战争年代曾经有一种极为残酷的把敌对一方的人杀死的方式,就是活埋,民国时大大小小多种势力(具体就不明言了)都用过这样的方式,非常非常之普遍。原来只是单纯的觉得,怎么样这么残忍,就算要杀死对方,都没有痛快一些让对方少受些苦?后来读史料读多了,明白了,当时子弹奇缺,有了枪和子弹是一种实力,所以要尽量保存。这也是为什么那种中世纪的死法如活埋、砍头普遍存在的原因。说起来这个当然还是要为一个现代社*摈弃的东西,但至少对当时的人有了一种更多的了解,而不是一味去指责那如何如何残忍。 不过现在社会中,人们就不像对古人那样苛责了,有时反而是过于宽松。其实现代中国人的国民性,和古代比,也没有前进多少。 有时,确实需要深入了解,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不是说就有原来隔着远看着这个人好,走近了了解了其真实反而离开了的吗。据说男女要想真正了解,就要至少走一次长线,那样才能互相了解,大概也是这个道理吧。
回复 悠远 2013-11-1 08:13
老工人说的这个故事很有趣啊,不知道是南亚哪个国家,很有兴趣详细了解下。哈哈。谢谢提供!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