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返回首页

悠远天地间 https://www.lvye.org/?62932 [收藏] [复制] [RSS] 闲窗听雨摊诗卷,独树看云上啸台

日志

碎碎念:据说

已有 87 次阅读2014-11-19 21:29 |个人分类:private

刚看了网上的文章,还有众多照片。 据说高仓健是一辈子只和一个女人恋爱结婚的男人,虽然两人因个性原因,后来分手了,他一直不能忘记前妻,从此也没有再和别的女人论及感情。 这样的男人啊,在当今价值观严重混乱的某些中国人眼中,简直是神话中的传说了。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回复 林泉散人 2014-11-20 00:48
不了解高仓健的真实面孔(电影上的面孔应当是化过妆的吧?) 从一而终,无论男人还女人,都可以说是走入误区。 请先读完下面文字再扔砖头: 人类行为学家、社会生物学之父、哈佛大学讲座教授威尔逊(Edward Wilson)曾在他那本著名的《论人类本性》里说过:人类是一种略微偏向多妻行为的动物。“多夫”行为的例子也很多。例如,为了攫取最大利益,雌豹、雌狮(还有许多种类,略)会向多个雄性献殷勤,它们怀的孩子有很大可能来自不同父亲。(占有最大抚育子女资源是考量的因素之一。此外,由于雄狮、雄豹有残害别的雄性的后代的趋向,雌狮雌豹此举可以混淆雄狮雄豹的“嗅觉视线”) 所有的民族都曾经历过母系社会。母系社会的特征之一,就是一个女人可以有若干男人,男人的多少与该女人的魅力大小成正比。摩梭人就曾有这样的传统。 大部分民族都曾经历过父系社会(有些民族没有经历过)。在父系社会里,妇女地位降低,只有男人才可以拥有众多妻妾——其数量与该男子的“魅力”无关,但与他拥有的权力和私有财产众寡有关。 没办法,这是人类的本性,从数万年进化(适者生存)而获得的本性。直到汉谟拉比立法典碑开始,人类开始以道德和法律约束人类本性的时代方才开启。比起人类几万年历史,这个泯灭人性的历史只有几千年(不到5000年)。 但以道德和法律约束人类本性还是有其生物学根据的。这就是:无论男性还是雌性,都有“忠贞不二、从一而终”的要求。只是,这种要求都是要求对方的。同时尽量让自己有最大的自由度(df. =degree of freedom=n-1,即:抛开自己之外的选择维度)。 我的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上班的地方在动物园里面,因此有了随便进入动物园的方便。我经常带着孩子长时间流连在那些夜行动物、猛禽(都是傍晚饲养员方才喂食)、熊池、特别是猴山之间。带着孩子静悄悄地看着猴子黄昏前的行为,你会越来越相信达尔文理论:人类与猴子有一个共同祖先。
回复 悠远 2014-11-20 10:06
我作为一门生物学的门外汉,丝毫不怀疑您说的生物学理论。 但我以为,人之所以为人,区别于动物,就在于能主观意识上自觉脱离出生物的本能性,以一种升华的人性来要求和规范自己。 我有家亲友,是半路夫妻。男方是妻子去世,女方则是离婚。他们是我的长辈,在他们的岁数和时代,离婚太罕见了。而这女方,是位极传统善良和本分的女人,她是在前夫不想离婚的情况下离的,为什么?因为前夫出轨。第一次被她发现,她提出离婚,男方不同意,说以后不再犯。结果又有了第二次,然后她不管男方说什么都坚持离了,不光这样,还教育自己女儿不认父亲。 她的作法极端了些,不过说明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对于婚姻和感情的普遍价值观。也说明了人们是可以有意识去控制自己动物本物性的一面,而呈现人性的光辉。 不说别的,看看民国,不同的人对待家里的原配,态度和处理方式是不同的。即使同样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也是不一样的。
回复 悠远 2014-11-20 12:18
想起了一些老电影 被歌颂不被门第身份金钱等世俗观念限制的,忠实于爱情和婚姻中的双方 如墨西哥片《叶赛尼亚》,美国片《爱情故事》,巴基斯坦片《永恒的爱情》 那些影片和其中的主题曲当时风靡了社会。 不用说,中国梁祝的故事。 这里面传达和表述的主题思想怎么说,对于生物的本能性来讲
回复 林泉散人 2014-11-20 12:55
在那些受过良好教育、高尚的人们里,有一位俄国十二月党人,叫车尔尼雪夫斯基,他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后,写过一本书,叫《怎么办》,可以说是一部小说和创意蓝图的混合物(类似的有《乌托邦》),其中有许多细节,比托尔斯泰自己认为的他写的最好一本书《复活》在描写流放路途上的故事,要好得多。这毕竟是车尔尼雪夫斯基自己的亲身经历。十二月党人大都是些年轻的贵族,其故事可歌可泣。中国当前,有一位他们的粉丝——民间学者王康——非常著名。他们中有三位——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赫尔岑,是俄国经典美学和“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最了不起的代表。 在《怎么办》里,作者描述的,是一种极为宽容的伉俪精神。女主角在男主角求婚后提出的唯一要求是必须有两个卧室,他们各自一个,未得允许对方不得入内(这种要求是1850年前后提出来的,当时中国是咸丰年间),为了尊重各自的隐私,但如果双方任何一位爱上别人后,必须坦诚地告诉对方。后来果不其然,女主角有了外遇,但双方极为理智地解决了这个矛盾。 中国民国期间的20年代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主角是三位“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信奉俄国革命的瞿秋白(曾任中共总书记),以及杨之华和沈剑龙。杨之华和沈剑龙是夫妻,育有一女,但杨之华婚后爱上了瞿秋白。沈剑龙遇到瞿秋白后甚为佩服其学问,二人成为好友。期间,三人分别在杨家、瞿家和沈家深谈多日,最后在《民国日报》公开发表启事:一是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结婚启事,二是沈剑龙和杨之华的离婚启事,三是瞿秋白和沈剑龙结为好友的启事。1924年11月7日,当年的“十月革命”纪念日这一天,瞿、杨二人在上海举行了结婚仪式,沈剑龙亲自到现场向瞿、杨二人表示祝贺。 散人觉得,随着人类进步和精神世界的贵族化过程,对配偶的感情偏移也更为宽容。两个人在一起最主要的支撑点是爱情而不是其他(财富、身份,etc.)。顺着这个逻辑,就可以推论出:一旦爱情消失了、对方爱上他人时,就没有必要勉强维系这种无爱的婚姻。正像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怎么办》里描述的:如果你爱他(她)是真心真意的,那么你就应当原谅他(她)的出轨(即使仅仅是“精神出轨”)。如果爱情是完整的,不是残缺的,就不应当只爱ta的一部分,特别是“只爱ta的优点,不爱ta的缺点”。除了上帝,没有人没有缺点。即使那位无辜的丈夫,难道他心深处没有出轨的心理学和遗传学萌芽?如果他是人,他就应当有。这是人性使然。所以,结果应当是:如果你爱ta,那么你就应当原谅ta。
回复 林泉散人 2014-11-20 13:26
to 悠远: 你举的这些例子确实是可歌可泣,歌颂或哭泣了那种坚贞不移的爱情。 但这并不表明他们婚后还能永远维持这种爱情(主要是你没有把《孔雀东南飞》放进你的例子里,呵呵!) 这世界上不知有多少伉俪,当初恋爱时是如何如何的浓烈、如何如何的可歌可泣,但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之后,其爱情却没能通过诸如“七年之痒”之类考验,最终各自东西。 你的几个例子是“灰姑娘”的各种演绎本。其实,对一个家庭教育极为重要的民族来说,“门当户对”的婚姻更为可信、更具实用。因此,许多民族,从中国、印度到欧洲的门阀巨族,都有门当户对的婚姻衡量。许多因为客观原因蹉跎了最佳婚姻对象的人,可能找到“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于是悲剧发生了。但这种故事在汉族中频率很低,几千年里只有寥若晨星的几十例。相当大一部分男士女生会在现实的考量后,不再继续反抗,而是投了“门当户对”一票,放弃了纯爱情的乌托邦。汉族作为孔子教化2500年的民族,变得更柔软了,反抗的种子几乎看不到了。
回复 柔软的核桃仁 2014-11-20 17:26
中国婚姻故事里,好像想不起来什么灰姑娘版的故事。 中国戏剧里的姻缘戏,都是女方社会地位财富优于男方,自愿下嫁给各方面条件不怎么样的男子。 牛郎织女,董永七仙女,梁祝,文君夜奔等等,根本都没有灰姑娘版。 即便初嫁时门当户对,后来男方发达了,戏剧传说里,嫌弃糟糠的案例也很多。 此外,女子即使下嫁也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在中国传统道德里,男生就没有对妻子要忠贞的这一要求。
回复 林泉散人 2014-11-20 23:39
to 核桃仁: 如果谁愿意把《女戒》或历代官书里的《列女传》译成白话文,一定会让广大妇女同志看的心惊胆战、毛骨悚然。 中国古代社会,是剥夺人的天性最严重的社会之一,特别对女性来说。 经过几千年“道德选择”(散人杜撰了这个名词),中国女性挣脱这种枷锁的勇气,已经普遍下降。看看你周围的女性吧!你身边那些同学、同事、街坊,可能有几十位甚至几百位你认识的女性。但她们几乎没有几个人曾经有过精彩的人生故事,遑论“绚丽、悲壮”的人生经历。 或许还可以杜撰一个词汇:人性的勇气(vs. “道德勇气”)。它与所谓“道德勇气”有空间叠合,有时候是此消彼长。 中国古代社会经过几千年选择,人性的勇气已经大大让位于道德勇气了。 呜呼,悲哉!
回复 花鼎 2014-11-21 08:33
很认真地看,看着看着,,,没看懂。 :-(
回复 林泉散人 2014-11-21 11:59
to 花鼎: 抱歉抱歉!都是散人的错!上面散人写的文字,逻辑散乱,让人难以理解。需要“调理”一下: 回悠远的文字,是说她的例子,基本上是爱情故事,不涉及“有情人终成眷属”之后,婚后感情的发展。而原来的论题是“从一而终是否合理”,这论题主要涉及婚后感情发展。(然后,评论了“门当户对”,是题外话)。 回核桃仁的文字,是说经过几千年传统的淘洗,中国女性的反抗精神已经变得希见了。 (说了几句题外话——中国古代传统对女性的选择是很残酷的,选择的依据(标准)是“道德”。中国古代道德标准是很成问题的,特别是宋明理学以来。这点,大家都读过不少,这里没有多谈)。 【另外,柔软的核桃仁的文字里,说中国婚姻故事里没有“灰姑娘的故事”。这确实是个值得思索的问题。核桃仁看出中国和西方爱情文化的重要差异,很可能是一篇比较美学博士论文的选题。呵呵!】
回复 悠远 2014-11-21 15:08
TO 散人 并不是说一定要从一而终,而是感叹当今社会过于以生物本能为驱动以人生利益为驱动来对待感情和婚姻,或者因为美色诱惑,或者因为既得利益,而不是用真心真情,反而是用真心真情的人受伤害。所以男人中能这样忠贞不渝的人,真是太值得推赞了! 《怎么办》慕名已久,但没有读过。不评论。不过瞿秋白,以及杨之华和沈剑龙的事倒是听说过。听说的版本是本来沈剑龙已经移情别恋,对婚姻不忠了,这才引发的在大学读书的杨之华与瞿秋白恋爱的故事。这件事,沈剑龙没有什么所谓,他老爹可不干了。他老爹沈定一做为中共创始人之一,真正农运开创者却退党并坚决反之的原因众多,这也是其中之一。 TO 柔软的核桃仁 想起了一部《大登殿》讲王宝钏薛平贵的故事。前几年我带队去门头沟山村,发现村里正请了河北过来的梆子剧团在表演,我们跟着看了一会儿,真有些老太太看得津津有味。而我们中的一位妹妹说,这就是封建社会用来毒害中国妇女的。 另外再TO散人 当今的女性,并不都是一个模子雕刻出来的,不然社会上不会有芙蓉姐姐,不会有木子美,更不会有绿茶婊这样的字眼儿出现……
回复 花鼎 2014-11-21 15:14
to 散人:你的意思是“从一而终”并不可取。因为它违背了人的本性。这一点我是看明白了的。我不明白的是,人类要不要用道德来修正欲望,即我自己要不要禁欲。
回复 柔软的核桃仁 2014-11-21 20:45
散人: 我倒是觉得时代不同,人性差异不大。 即便是古代,家庭背景更有优势的女方,把老公吊起来打这种事情,在书里一样有记载。礼教盛行的时代,比如宋、明,偷情、外遇、再嫁、始乱终弃这种事情在文史里也比比皆是。 任何时代都有重情义的男女,也有趋利趋色的临时结合。 :-D 从社会学角度讲,任何一对爱人之间,都是有所图谋的,只是图谋的点不一样而已。“真心真情”和“图色图財、才”或者是一回事,只是说法不同。林徽因如果只有才情没有美貌,梁思成如果没有能够支持家眷的实力背景,这对神仙眷侣恐怕也走不到一起。
回复 悠远 2014-11-23 18:47
楼搭得太长,又要贴图,重新开驴志了。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