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返回首页

悠远天地间 https://www.lvye.org/?62932 [收藏] [复制] [RSS] 闲窗听雨摊诗卷,独树看云上啸台

日志

京西秘密交通线示意图及有关资料_这里的地名绿野人一定很亲切 ...

热度 1已有 1672 次阅读2017-12-18 22:23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大批中共党员,他们是战斗在敌人的心脏,从事着地下工作。他们等于是冒着极大的危险,舍生忘死为民族、国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今天说的肖方、肖田是兄弟两个人,他们都是中共平西交通站的负责人。
  所谓平西主要指就是现在的海淀、门头沟、石景山再往西一点就到了河北的涞水这一带。今天主要想讲他们兄弟两个人当年护送一位国际友人是英国人,燕京大学的物理教授林迈克。当年护送他到了平西抗日根据地这个事件。
  当时有许多的爱国热血青年,还包括一些国际友人都是在地下交通站的帮助下,由现在海淀区管家岭、车尔营、凤凰岭这一带上山,通过过去的古道翻过山以后,取道革命老区到了抗日根据地。你看,著名的电影演员于蓝同志,她的回忆中专门提到,她说当年徒步咬牙爬上了妙峰山,又把心一横,连夜赶到了在塘见到了杨成武,参加了革命。所以她现在回忆起来记忆犹新。著名的历史学家北大教授侯仁之侯先生,他在1940年的冬天曾经送了两批学子,爱国青年,青年学生秘密地奔赴解放区,走得也是这条路,走的小道,经过温泉,到了北安河,然后在地下交通站同志的护送下,翻过山进入的抗日根据地。
根据记载,当年我们党秘密交通线早在1939年就创立了,当时在平西根据地和北平、天津这一带一共有四条秘密的交通线。第一条,就是从前门出发,经过卢沟桥、长辛店然后奔房山,从良乡转到了张房、十渡了,由那儿过封锁沟到片上村,这么到了平西根据地。这是一号线。二号线,就是从海淀经颐和园到西北望,由西北望再经温泉、北安河上妙峰山,翻过山以后,到山里头进入平西根据地,这是南线。北线是从西北望到六里屯,然后到永丰屯,到前白虎涧、后白虎涧这两个村子翻山,到门头沟的淤泥坑,现在叫做淤白村进入平西根据地。第三号线就是先坐火车,到保定,由保定以后步行经过水碾头和小车,再到蛮子营。由这儿翻过封锁沟就到了晋察冀的一分区,也进入了根据地了。第四号线,就是由北平到门头沟,这走的是京西的磨石口、古道,由那儿往西过三家店这么爬山进入平西抗日根据地。这四条路线是以二号线发挥的作用最大。他们都是由中共平西站领导的,当时在北安河、妙峰山底下设有几个秘密的交通联络点。这个交通点就是由肖方他来负责的。
  肖方他名义是在燕京大学物理系当学生,家住在海淀镇。肖田是他哥哥,他们是俩亲兄弟,他和肖田联系,肖田再跟北平城里地地下党同志联系。这条秘密交通线运送了大批的物资,特别是根据地缺少的像无线电器材、紧俏的药品、医疗器械等等这些东西。肖方同志可以说是我们中共的优秀党员,他离休前是贵州汞矿的一个副总工程师,正厅级的离休干部。肖方是1915年12月出生的,就是咱们老北京人,先后就读于燕大的附中、会文中学,然后是燕大物理系。他在35年就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也是学生领袖之一,39年入党。一直以北大学生的身份做掩护,这么来为党做地下一些特工、侦查这些工作,同时负责交通站接送人员、物资、情报。他后来曾经在八路军、解放军各司令部都工作过。担任过参谋,负责过电台的通讯等等。先后参加过百团大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都参加过。是一位老革命。解放后在鞍钢在贵州都担任领导工作。
  85年肖方同志离休,回到了北京,在北京安度晚年。非常遗憾,在05年前年遭遇一场车祸这么去世的,去世的时候他已经90岁了。我们专门到肖方家里头访问过他的夫人,说起当年抗战时候做地下工作的事情,我们很受感动。
在肖方革命生涯中,有两件事情很值得提及,值得骄傲。一个就是39年12月,受党组织的派遣,他进入了北平的伪中央广播电台,担任技术员,以这个为掩护。这在其间先后运输了五部电台到延安,等于是为当时的革命战争做出了贡献。再一件事情,就是抗战期间,受肖克平西挺进军司令部司令,受肖克司令员的委派,成功地营救燕京大学的英籍教授林迈克夫妇。林迈克后来在他的护送下,到了解放区,担任了八路军司令部的通讯顾问,帮助咱们新华社对外广播,这一方面起的作用非常大。是新华社的广播把党的喉舌、把党的广播事业推向一个很好的起点,当时美国都可以收听到,这跟林迈克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肖田呢,就是肖方的亲哥哥,当年也是在燕京大学机械房里当工人,以工人为掩护。也是中共优秀的地下党员。他们都是加入***之后,被派到燕京大学的,是一种身份的掩护。
老人家现在已经90多岁了,接近百岁还健在,正在敬老院安度晚年。
燕京大学的英籍教授林迈克生平起码是两次翻越西山到抗日根据地,一次是参观考察,再一次就是投身中国革命。这两次行动都是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进行的。而具体的负责人就是肖方,所以林迈克跟肖方也是老朋友了。
39年夏天,当时林迈克和燕大的另外一个数学老师,他们是在肖田陪同下通过海淀、北安河、妙峰山这条交通线进入了抗日根据地,先是来到了平西根据地的小峰口村。小封口现在是河北涞水县的一个小村庄,当年是平西根据地的挺进军所在地,司令部所在地,肖克就在那儿住着。肖克亲切会见了林迈克一行,然后林迈克转去了晋察冀边区,又去了晋东南的根据地,当时聂荣臻司令员还亲切地接见了他们,聂司令员在跟他们谈话中提到,说是抗日根据地急需无线电的器材跟药品。后来林迈克回到北平以后,就为根据地购买了好多医疗器械还有一些通讯器材,也是通过平西交通站这么输送到的根据地。肖田在陪同林迈克去根据地回来以后不久就被日本宪兵给逮捕了,遭到了严刑拷打。后来是在中共地下党,也包括林迈克朋友们积极营救,最后把他救出来了。
七七事变以后,G·M·D的二十九军,他们在匆忙撤离平津的时候,决定把来不及搬运的六个皮箱军用物资,赠给在平津附近的八路军,但是没有办法运出,找不着接收人,无法接头。这个任务后来也是落在了林迈克身上,他和肖方联系了以后,专门借了当时燕大校长司徒雷登的专车,林迈克开着,每次运送两个皮箱装在汽车的后备厢里头。
开着美国人司徒雷登的车,把车开到了西山温泉附近的一个小庙,在那个门口,通过肖方把这个交到了八路军的手里。后来经过调查,这个小庙就是在大觉寺旁边的普照寺,这个小庙现在还存在,就在大觉寺的西边。
  第一次国际友人林迈克他在这条秘密的交通线上一方面考察过平西抗日根据地,再有一个实际上他已经开始在为抗日做一些工作了。他以他特殊的身份,躲过不少日本人检查,经常帮助运输些东西。
第二次美日两国已经正式宣战了,也就是说美国不是中立国,他们也成敌对国了。
第二次是1941年12月8号,这一天早晨林迈克的夫人李笑梨起床以后,按照惯例先打开收音机,收听一下设在上海的英国电台的华语节目,他们有这么一个习惯,每天早晨都听,但是这一天怎么也搜不到,收音机里沙沙的,杂音很多,于是这个李笑梨就把林迈克叫醒了,让他赶紧调试一下,林迈克人家搞无线电的,毕竟是行家,几下调到了设在上海的德国广播电台广播。广播什么了?正在报道说美日两国正交战,这时候林迈克他当机立断说,一刻也不停留,赶紧地撤离奔西山,他当时的想法就是越快越好,走得越远越好。事实证明,林迈克的推断是正确的,因为什么呢?事后得知在他撤离燕大也就十几分钟,日本宪兵队开着摩托车汽车就冲进了燕京大学,点着名就去抓他。
林迈克头脑还是非常清楚,由于走得时候非常匆忙,也没法跟肖方联系上,所以他也是开着司徒雷登的汽车,带着大概四个皮箱子,冲出了燕京大学的东校门,一直往西北走。没有什么目标,太突然了,没想到一下子就是两国开战了。所以当时满脑子,想的就是撤离、赶紧走,越远越好。
他开着车冲出了燕大校门,一直奔西北方向走,没有目的,当时想的就是赶紧撤离。汽车过了红山口,再往前就到了黑龙潭了。黑龙潭离着温泉已经很近了,温泉设有日本人的岗哨,所以在黑龙潭就把汽车停下车,然后雇了两三个农民挑夫,挑着大筐,里面搁着他们带的东西皮箱什么的。这样顺利地绕过了温泉日本人的岗哨,就到了北安河。在北安河那儿,他知道有一个法国医生的一个别墅,叫贝家花园,这个法国医生叫贝西叶,当年在东郊民巷开医院,那个地方是他避暑休养的别墅。这样,林迈克一行就到了贝家花园。贝西叶不在,花园的管家接待了他们,安排他们吃饭什么的。林迈克就说,我需要见到地下党交通线的人,我想见到肖方,看看你们谁有什么办法。这个管家面有难色,有点慌张。后来在林迈克的一部著作《抗战中红色根据地》提到他这段经历,他说当时那个管家特别慌张,很为难。实际上这个管家就是平西交通站下属的这些中共地下党的一员,他所以表现出来慌张呢,突然来了一个外国人,他吃不准这里的情况到底怎么。贸然他不敢对他有什么表示,说什么。不过人家很机敏,吃完饭以后,就安排老乡帮着他挑着行李往更深的山里头转移,换句话说更安全,另一方面把这情况向组织上汇报,这是第一站,西山的贝家花园。第二站到了蓝河海,他是法国驻华使馆的工作人员,他在这儿也是建了一个别墅,这个人很喜好中国文化,在中法大学兼职,教法语,他也懂得英语,所以他和林迈克可以沟通。到了蓝河海别墅以后,在蓝河海指点下继续往北去到了龙泉寺。这个龙泉寺(3)是在现在西山七王坟的底下,也就是凤凰岭的南边,不是凤凰岭的那个龙泉寺,现在这个龙泉寺仅剩遗址了。从过去的记载跟刻的石,说明当时规模是很大的。这个龙泉寺就是抗日游击队的活动点之一,所以林迈克到了这儿以后,相对来说安全多了。这里地处深山,林木茂密,特别隐蔽。到了这儿以后,林迈克跟老乡和住在一个点着油灯的大房间里,龙泉寺的一个旁边的侧殿的一个房间。房子里有两排大炕,老乡们睡在一个大炕上,林迈克他们睡在对面的另一个炕上。就在这儿度过了撤离燕京大学的第一夜。
   第二天受村长的委托去打听消息的老乡就回来了。告诉他们说是,林迈克留在黑龙潭的汽车还在那儿放着,也就是说日本人没有发现。所以林迈克心里就放松了一些,一直到这一天的天快黑,另一路联系的人回来了,带回了一个抗日游击队领导人一封信,信的大意就是说今天子夜,半夜时分我们会派人去接你们,请你们放心,现在好好休息。和组织上接上关系了。林迈克心里就进一步地踏实了。村长陪着林迈克吃了一顿很丰盛的晚餐,所谓丰盛就是当地拿出了白面烙的饼、摊的鸡蛋,然后收拾行囊躺下来休息。村长就出去派人等着来接头的人,一直到了半夜12点多钟,地下党派的人终于来了,是谁?就是肖方。林迈克一见到肖方,用他的话讲,简直高兴得不可言状,到现在一切疑团都可以烟消云散了。他太高兴了,因为终于见到老朋友了,他就一点不用有什么担心了。其实林迈克不知道挺进军司令部的肖克将军已经从西山地下电台发出的电报中获悉了林迈克的情况,所以专门委派肖方前来接应。这样第二天天一亮,林迈克一行就在肖方的陪同下,当然还有他们交通站的其他人员一块从龙泉寺西山,翻过了现在门头沟跟海淀区交界的小黑山(4)。
  翻山以后到的这个地方叫做活山涧(5),旁边就是六郎洞。活山涧,它是地处妙峰山主峰的东北侧,当时林迈克一行就住在这个小村子边上、离着六郎洞挺近的独门独院的一个农户家。
妙峰山的山顶上有日本人的岗哨,再往深山里去就没有了,他们的力量不到,逐渐就属于抗日根据地,已经是游击队这边的区域了。当时林迈克住在这一户农家,在林迈克那部书《红色的根据地》里面还有照片。那个农家很简陋。那是冬天,农民穿着褴褛的棉袄,抱着孩子,跟他们一起照的相。去年我们在写《林迈克》这个专题的时候,专门沿这个路线走过一次,到活山涧还去找农户,不过早就没有踪迹了,毕竟过去那么多年了,已经什么都没有了。
  第六站已经是门头沟范围了,就到了水泉村(6),这个村子因为过去以泉水著称,就是一个十几户的小村子,在那儿稍作停留,继续又往西走,就到了第七站淤白村是两个村子合并的,淤呢,是指淤泥坑,白呢,是指白铺里。这么两个村子合并在一起了。当年平西抗日根据地在淤泥村里设有秘密的电台,收到北平一些情报什么的,由这儿再转发给总部。林迈克一行的到来也是通过这个电台把这个信息报告了总部。我们去访问的时候,村里有一位姓张的老乡,今年60多岁了,据他说他的母亲当年就接待过几个外国人,他母亲帮助他们洗过衣裳,还做过一顿窝头跟疙瘩汤。当时农民吃的也就这些。
第八站田庄村,这是一个大村子,是以田姓人为多,这么发展起来的。这个村子早在39年就建立了党内的秘密交通线,把这儿作为一个大站,所以这个地方经常是交通线负责运送电讯器材、医药器材、布匹、食盐,反正根据地紧缺这些东西都是通过这儿运送。交通员在护送过程中都是依靠当地群众,运用晚上避开日军的盘查,使这些人员物资转送到根据地。
  第九站就该过永定河了,因为他们要往南边去,终点站就是河北涞水的小峰口,当时挺进军司令部设在那儿。永定河本身河流湍急,另外就是在这个渡口处有日军的岗哨,所以呢,先是在田村休整一下,然后就从清白口(9),这个村子现在还在,还叫这个名字,由这儿过永定河。清白口是座落在清水河和永定河汇合口,这个地方也是咱们中共抗日武装在北平郊区最早开辟的一块抗日根据地,所以被誉为是华北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有这么评价。由这儿到了永定河畔以后得半夜,白天根本不行,而且过河你猜用的是什么?用的是老乡的大箩筐,因为没有船了,都被日本人扣走了,他怕有人偷渡,所以没办法,用老乡的大箩筐,一个箩筐上一般能坐两个人,由当地老乡、地下交通站的人员掩护,在半夜时分。
对岸有人接应,有特别长的竹竿子,这样快临近对岸的时候,这边用竹竿子接着抓住箩筐就过来了。当年就是这样一次一次地护送八路军、革命干部、爱国青年,所以全是凭着当地老乡,凭借自己良好的水性跟熟悉地形这么来划到对岸。所以平西抗日根据地的老乡们,确实为革命事业做出很大的贡献。第十站就到了塔河村。这个塔河历史挺悠久的,从金代就建这个村子了,当年平西挺进军司令部曾经在塔河驻守,司令部的旧址还保存完好,已经是门头沟区的文保单位了。我们曾经问过塔河村的老乡,一位85岁姓韩的老人告诉我们,他说当时地下交通员专门负责迎送领导干部,都是专人大多都是夜里,而且还保密。没有亲眼看过,只是听说过。
  第十一站就是黄安坨,黄安坨位于百花山底下了,百花山可以说是一座英雄的要道,当年由北京奔赴延安的许多进步青年,或者从延安派来的干部都是走这条道,或者到北平或者那边到岩盐,十二站就是白草畔,继续往南。第十三站就是镇厂村,这已经到了河北涞水了。这涞水县也是一个老区了,属于野山坡的北段。第14站终点站到了小峰口村。小峰口村是依山而建的一个小山村,山后就是起伏叠峦的大山,一条小河从村子中间穿过,地理位置特别好。因为一旦有什么情况需要转移马上就可以脱身。挺进军司令部的旧址现在还保存完好,就是由于年久失修,没有人居住,已经有些破损。当年正房有四间,过去这个房子是地主住的,算是村里比较好的房子,就是在这个房子里头肖克将军接待了林迈克夫妇还有其他外国朋友,跟他们一块共进了进入边区后第一顿晚餐。到此历时将近一个月,行程一百多公里,从燕京大学到平西抗日根据地,完成了这个历程。从此林迈克就投入到中国革命事业,被安排到通讯部工作,后来又去了延安。而肖方呢,完成了这次护送任务,又回到北平继续地下革命工作。
 
 
林迈可 
    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不少国际友人是以非***员的身份,参加中国***领导的抗日斗争的,林迈可就是其中一位。林迈可原是燕京大学英籍教师,他同情中国的抗日斗争,曾在沦陷后的北平秘密为八路军做过一些事,珍珠港事件后,他携夫人逃离北平。在八路军的帮助下,进入晋察冀边区,在晋察冀和延安工作和生活,直至抗战胜利。他与中国抗日军民同甘苦、共患难,为根据地的电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访问晋察冀边区
  林迈可出生于英国的一个世代书香的门第。1937年他受北平燕京大学聘请,担任燕大的经济学导师,并领导创办牛津大学式的导师制。1937年12月,林迈可绕道美国,从温哥华乘船来到中国。与他同船来中国的还有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
  燕京大学是当时在敌占区唯一一所自由自在的大学。燕大校长司徒雷登很机智地与日本人旋。司徒雷登校长在重要的问题上立场坚定,在原则问题上宁可关门也决不妥协的性格,深深地影响着林迈克。
  1938年初,美联社驻北平记者霍尔多?汉森报道说,在冀中有一个有趣的组织在发展。林迈可十分好奇。经与燕京大学的几位年轻教师商议,决定利用复活节假期去充分了解一下这个组织。
  1938年夏,林迈可和他的同事从冀中出发,来到了在任丘的吕正操将军的司令部,他们受到了根据地军民的热情欢迎和接待。然后,他们被护送越过平汗铁路,进入到设在山西省五台山区的聂荣臻将军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和宋劭文主任委员领导下的边区政府。在根据地,林迈可看到:群众举行抗日集会,新招募的军队在操练,兵工厂的工人在紧张的工作,乡村小学校黑板上写着抗日标语,男女平等参政议政,以及根据地人民新颖的文化活动——在露天舞台上演出抗战话剧。他们还有幸获准,参加了一次游击队破袭平汗铁路的战斗。
  在山西武乡县砖壁村的八路军总部,林迈可见到朱德总司令,并为总部通讯科检修了电台的通讯设备。
  参加抗日地下活动
  访问了晋察冀边区,林迈可深感边区抗战物资的匮乏,也为边区军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坚持抗战的精神所感动。回到北平,他积极参加抗日的地下活动,由于拥有外国人的许多特别的权利和方便,他为根据地做了许多工作。
  外国人在北平城门口不会被搜身。他经常购买日本人严格控制的医药物品,以及应八路军地下联系人的要求,购买无线电台零件。
  为了准确记录所买药品的详细名称和功能,他找了一个在导师班学习,他认为老实可靠的女学生李效黎,帮他重新整理药签。后来,李效黎成了林迈可的妻子。
  燕京大学机械房的工人肖再田,曾和林迈可一同访问晋察冀边区,回北平后,从事抗日地下工作。后来被日军宪兵队逮捕,遭到严刑拷打。林迈可和其他同情抗日的朋友们想尽办法营救他,当得知宪兵队司令官想要买一辆摩托车,索要足够的钱时,林迈可拿出自己的积蓄,和朋友们一起凑足了钱,才将肖再田“赎”了出来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林迈克带着妻子和班威廉夫妇驾驶校长的汽车,逃出北平。经地下工作者和游击队的护送,到达晋察冀平西根据地。
  通讯部的技术顾问
  在平西,林迈可夫妇受到根据地军民的热烈欢迎。很快,他们与萧克将军夫妇成了好朋友。林迈可被安排在通讯部的电台工作。他从北平带来一只万用表和一支计算尺,成了这个根据地仅有的宝贝工具。
  1942年春天,林迈可夫妇到了聂荣臻将军的司令部驻地。受聂荣臻将军的邀请,林迈可担任通讯部技术顾问。他给部队技术员讲授无线电工课程,由于没有教材,很多课程内容不得不从最基本的电学第一定律开始。
  林迈可的妻子李效黎也在通讯部工作,任英语课教员。他们发现,用中文发报会有许多的麻烦,一个数码错了,就会译成完全不同的另一个字,英语是以字母形式构成的语言,拼错一个字并不会影响理解原意。于是,他们共同帮助部队用简单的英语来传递信息。
  从1942年到1944年,林迈可一直在晋察冀军区,从事电台设备的整修改进和教学工作。在晋察冀的学生中有很多人后来成为新中国电讯界的高级干部、技术专家和骨干。
  为延安的无线电和新闻事业尽力
  1944年5月,林迈可一家到达延安。第二天,朱德总司令由黄华陪同看望林迈克。黄华曾是燕京大学“一二·九”学生抗日运动的组织者之一。不久,毛泽东主席对林迈可一家来延安表示慰问,并特别问到林迈可孩子的健康。
  林迈可一到延安就急于工作。朱德、***和他详细地讨论了他的工作问题。不久,他被任命为18集团军通讯部的无线电通讯顾问。
  为了迎接美军观察组,林迈可夫妇参加了翻译组的工作。与此同时,林迈可还和美国人一道,设计了一个通讯网络,以便为美军飞机提供气象预报。
  在延安,林迈可一方面为延安的通讯和新闻事业尽力。另一方面,他还主动撰写稿件报告边区概况,请经过和离开延安的外国人带走,或发送给合适的报社、政府机关,或任何对抗日根据地感兴趣的人。
  林迈可在中国战斗和生活了8年,他的一儿一女都出生在抗日根据地。他用刚到北平时购买的一架德国造的蔡斯伊康照相机,把自己和平西、晋察冀、延安军民的抗战生活拍摄下来,从战争年代一直保存至今。
  抗日战争胜利后,林迈可一家于1945年10月转往重庆经印度返回英国。
  新中国成立后,他和家人都非常关注中国的发展,多次应邀访华。他是中国人民永志不忘的老朋友。
 
八路军的洋顾问——林迈可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世界反对侵略拥护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也相继开展了广泛的援华活,动。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抗战就与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同各同盟国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协同作战,直至1945年8月取得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在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许多国际友人千里迢迢甚至远渡重洋来到中国,支援中国抗战。这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他们在中国人民抗日斗争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林迈可就是其中一位。
秘密支援八路军
林迈可是英国人,他的父亲是一位哲学家,在牛津大学的贝里学院当过25年院长,1945年被英皇封为男爵而成为英国上议院议员。林迈可就读于牛津大学,曾学过多种学科。大学毕业后,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1938年1月来到中国,被聘为燕京大学经济学导师,1941年6月与他的学生李效黎结为伉俪。
1938年4月的一天,林迈可到北平城外的出上旅行度假时,见到了打游击的八路军队伍。后来,他作为观察员参加了一次袭击日本军的行动。他发现***的军队武器非常差;生活很艰苦,作战没有经验,但却能坚持抗战,对此他非常感动。当年暑假他去了一趟抗日根据地五台山,见到了与他同船到达中国的白求恩医生。得知八路军非常缺乏医疗用品。1939年暑假,他走了3000里路到达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再由西安到重庆,然后绕道香港从海上回到北平。这次旅行使他非常感动的是八路军这支抗日力量虽然长期供给不足,却得到人民群众全力支持,利用熟悉的地形打击敌人。因此他决定放弃中立的观察员立场,积极参加八路军抗日的事业。林迈可在1939年给母亲的信中写道,***人要求我负责的工作是,从北平为城外***领导的军队组织大规模的药品和外科器械供应,因此我将会非常忙。
在日本还没有与美国开战前,林迈可利用特殊的身份,在北平购买一般中国人买不到的敏感物资。他先是帮助购买一些通讯器材,如收音机及发报机的零件等,后来发展到了为八路军购买最紧缺的药品和其它稀有物资。他骑着自己的摩托车一次又一次地顺利通过日本人的检查口。他与***的特工人员一起,成功地为八路军运送了大量的稀有物资,使晋察冀根据地的电台、临时武器库和战地医院保持了正常运转。李效黎还是林迈可的学生时就参与了此项工作,有时物品多了他们就借用校长司徒雷登的汽车。有一次他们从天津租界拉出八大箱的军用物资,用汽车分三次送到根据地。
当时在北平西药和无线电器材都是敌人控制下的军用物资,如治疗疟疾的“奎宁”,在药店里是以克为单位出售的,而林迈可为八路军购买的数量一次就是两三桶(每桶30斤),没有特殊的关系是绝对买不到的。即使买到,由于日军设卡,戒备森严,要万无一失地运出城外,也十分困难。林迈可是冒着生命危险运送物资的,他们还传递情报,掩护地下党员进出北平城。聂荣臻将军领导下的敌占区情报部部长王友(即解放后任煤炭部副部长的钟子云),1941年秋到北平工作时,就是被林迈可亲自用摩托车送进城的。还有一次他们捐资1000多元救助了二位被捕的地下党贯。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那天幸亏李效黎起得很早,从收音机的德语电台收听到这一消息。林迈可意识到日美已处于战争状态,日军会马上包围燕京大学。于是,他们带了一些简单的行李和无线电零件及所有的枪支匆匆离开燕京,走出十多分钟,日本宪兵就赶来搜查他们住的房子,但已人去房空。
 
奔赴晋察冀根据地
林迈可夫妇在地下工作者的帮助下,避开敌人的封锁线,经过两昼夜跋涉,见到了在敌占区活动的游击队。第六天他们安全地到达靠近根据地的一个小村子。休息了几天,又越过敌人的一道道封锁线,过了永定河,抵达八路军平西司令部,见到肖克将军。肖克是林迈可的老朋友。他们稍微休息后,肖克就请林迈可帮助修理收发报机。他一天也没休息,就在电台忙开了。
过了农历春节后,他们离开平西,沿着秘密通道前往聂荣臻将军的总部。总部为他们的到来开了欢迎大会。聂荣臻将军希望他们留下来帮助建立电台,修配发报机,并训练一批电台工作人员。林迈可愉快地接受了这份工作。李效黎对丈夫林迈可说:“你能留下来帮助这里的人民抗日,我更应该这样做,因为这是我的祖国,我真为你能这样做而感到高兴。”
就这样,林迈可夫妇就到离总部有两里路的电台工作去了。林迈可被安排在晋察冀边区的通讯部门当顾问,帮助改善和调整军区及各分区的通讯系统,并负责开办无线电通讯培训班,李效黎则在这个培训班当英文老师。这个培训班为八路军培养了一批通讯人才,像解放后担任邮电部部长的钟夫翔及王士英等我国通讯技术方面的许多领导干部,都是出自林迈可门下。
林迈可夫妇先在第三军区工作,不久又到了第一军区。林迈可与第一军区电台台长梁骥把老的设备全部换掉,重新安装了一套新设备。到1月底,他又到了冀中地区。在冀中林迈可的工作更加繁忙,有时整夜加班,赶时间为穿越铁路的部队修理发报机。冀中的工作完成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军区中心电台,林迈可除了在电台操作室里指导大家装配器材外,还抽出时间为18个学员上无线电工程课。李效黎则每天去一个小村里,给无线电工作人员教英语。1944年,他们夫妇又到了第二军区,着手改建设备并训练使用这些新设备的技术人员。
在晋察冀边区,林迈可夫妇工作了两年多。林迈可把总部和各分区的电台都修配好,培训的学员都走上新的岗位,有的还调到晋东南去工作。在此期间,他们经历了1943年日本人的冬季大扫荡,在太行山的山梁和深沟中,饱尝了饥寒交迫的艰苦生活,经过无数次生与死的考验,躲过了一次次日军的围剿。
1943年9月敌人迫近根据地,他们跟随部队转移,在太行山上的中白岔村、西木桥、木厂、平岭、板柜子沟等几个小村里绕着圈与敌人捉迷藏。在板柜子沟附近他们遇到日本骑兵,大家把随身带的炊事用具、粮食都扔掉,轻装撤退,直到天黑以后才甩开日本兵,有9名战士牺牲。他们跑到脑兔子沟,睡了不多一会儿,就急忙起来出发,出村不久,日本人就把村子围住,在他们的住处发现了英文无线电教科书和电池。日本人审问村长,村长否认有八路军来过,日本人便残酷地杀害了这位村长。
除了躲避日本兵的追击外,他们还得随时提防日本飞机的空袭。有一次,李效黎刚准备去上课,就听到警报声。她抱起女儿艾丽佳就跑,头顶上有7架飞机。她把女儿放在一块大石头下面,用身体遮掩住她,飞机的引擎发出的轰鸣声把艾丽佳吓得大哭。还有一次,李效黎正在河边洗衣服,突然飞来一架敌机。林迈可跑过来把她拖进一个石头洞里,接着听到几颗炸弹
的巨大爆炸声。敌机一路飞过去,炸死了邻近村里的8个村民。
前往延安
1944年春天,林迈可夫妇跟随一个军事训练学校400人的队伍和一些带孩子的家庭,还有30多头骡子前往延安。他们从晋察冀边区出发,经代县,过雁门关,穿宁武,越五寨,到达晋绥边区。一路上他们都是晚上行军,秘密地经过敌占区,遇到村子才休息吃饭。数次突破敌人的封锁线,两次翻过积雪厚厚的大山。过黄土岭时,一队日军设下埋伏,带队的李营长估计到日本人的诡计,选择了靠近日军据点的五寨县城潜过,巧妙地避开敌人的伏击圈。
在晋绥军区,他们住了一个月,林迈可用了三星期的时间把司令部的电台设备仪器全部重新调整好,还训练了一批能操作电台的技术人员。4月份,他们从兴县出发,过黄河,经绥德,于5月份到达延安。
在八路军总部
到达延安的第二天,朱德总司令就来看望他们。1939年林迈可在晋东南时就见过朱总司令。不久,中共中央委员会邀请他们到杨家岭做客。在杨家岭大礼堂后的土窑洞前,毛泽东、周恩来、***来迎接他们。毛主席详细询问了林迈可来中国以前的情况,对他说:“不管你是什么原因来中国的,你能帮助我们打日本人,我们很高兴的。我们感谢你的努力,你还能和我们一起过艰苦的生活,这是很不简单的。”林迈可请求给他工作去做,毛主席劝他们夫妇多休息几天。接着他们一起走进大礼堂,在那里他们见到刘少奇、贺龙等党政军高级领导人。晚餐时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陪同他们进餐。晚上他们乘车一同去了中央党校,听了毛主席的精彩演讲。
两天以后,他们应邀参加了朱总司令的宴请,在那里他们认识了***参谋长和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及他的妻子叶群。饭后他们参观了朱总的菜园,朱总从地里拔出几株生菜送给他们。***告诉他们,朱总菜地的生菜比延安实验农场的还好。林迈可又向朱总请求安排工作,朱总想请他完成两项任务:一是改善八路军的通讯器材和技术,二是研究一下延安的银行和财经制度。林迈可答应努力完成这两项任务。他首先建议建立一部收发报机,以便和美国或印度取得联系,让外部世界得到抗日根据地的消息。朱总司令和叶参谋长非常同意这个设想,延安早就想让外部世界知道这里的情况,但遭到G·M·D政府千方百计的阻挠,而八路军的无线电人员又没有好的办法。不久朱德总司令就正式任命林迈可为八路军司令部通讯部的技术顾问。5月底,林迈可就去了通讯局。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后,他认为按已有的材料完全可以建立一台1000瓦的发报机,利用旧卡车的发动机来带动发电机,可提供足够的电力。只是真空管太小,但可以用空间天线来弥补功率的不足。到8月份,大型发报机就建起来了,但在安装天线时遇到不少困难。天线要求有一块大的空地,还要测算出指向旧金山的角度。林迈可借到一本《球面三角学》钻研,测算出准确的方向,确定了天线位置。他把经纬仪对准北极星方向,算出角度,把标杆固定好,建造了一个“V”型方向天线。
这样,新华社便能向国际广播了,美国政府在旧金山收到了来自延安的英文广播,并将这些消息编在来自前线电台的每日新闻通报中,转发给800位官员参阅。
英美当时向中国政府提供了大量援助,但大多送给了G·M·D政府,***在抗日的最前线,却得不到非常急需的军用物资。林迈可想通过对外广播让英美知道八路军的真实情况,让他们明白向***军队提供武器是明智的。所以他经常自己编写修改英文广播稿件,以便更能适合英美人的口味。
在交际处和新华社
1944年6月初,中外记者组成的记者团到达延安,林迈可,临时被抽调到朱德总司令部去帮助搞接待工作。他为记者们准备了一些有关军事形势的报道,并绘制了一张反映战局的军事形势图。在外国记者中,有林迈可认识的斯坦因和爱泼斯坦。林迈可和李效黎做起了临时翻译和向导,陪同记者们参观了许多单位。在看了通讯局后,G·M·D政府立法院的谢保樵曾建议林迈可夫妇去重庆工作,说在那里能赚到很多的钱。但李效黎认为去重庆他们的人身安全都难以保障,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阎锡山政府的财政局长徐士珙也来到延安,他对林迈可为前方设计的最新式的便携式收发报机印象极深,对李效黎说:“这里的无线电设备比中国其他地方的都先进,比我们先进,比G·M·D政府地区的也先进,这都是林迈可的功劳。阎锡山将军有更好的物质条件,可是找不到像林先生这么能干的人,能装配起那么好的通讯设备。”他也邀请林迈可夫妇到山西去工作,但同样被谢绝了。
7月中旬,李效黎夫妇被延安外语研究中心邀请去讨论如何建立英语学校的问题,那时延安只有俄语和法语学校。一星期后,英语学校开学了,学校设在王家坪的山沟里,有三位英文老师:薄焕人、李效黎和朱仲芷。第一个班招了40个学生,他们来自各个部门。李效黎每周上三个下午的课,她的工资是每月两斗小米,美军观察组到延安后,她又教美国人学习中文。在美军观察组与中共领导人的交往中,李效黎担任临时翻译,她多次帮助美国人向毛泽东反映他们的想法和意见。
抗战胜利后,美国大使赫尔利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商谈避免内战的问题,***和***来找林迈可,征求他的意见。林迈可认为如果毛主席不去参加会谈,会引起外国舆论的不良反映,要去就必须要求国民政府保证他在重庆的安全,保证他能平安地回到延安。
1945年8月底,赫尔利来到延安后,林迈可又专门同他交谈了一个多小时。他告诉赫尔利***在八年抗战中是真心抗日的,并且阻止了日军的进攻;具有很强的实力。但赫尔利固执己见,认为***没有苏联的支持,在内战中是不会取胜的。最后林迈可感觉到这位罗斯福的特使不像一位外交家,只会讲一些生硬的语言,只能把事情办砸。
9月,聂荣臻和肖克在杨家岭同林迈可淡了一上午,对他在战争时期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说在以后的复兴工作中更需要他的帮助。他们希望林迈可和他们一道去张家口,帮助解决一些经济和技术上的问题。
不久内战的阴云便笼罩在延安上空,林迈可的二卜作更忙碌。他每天去办公室帮助设计新华社英文部的工作,还赶写一份报告给英国大使馆,告知他们,如果真正打起内战,***一定会赢得胜利,除非G·M·D也能像***那样,实行土地改革,争取农民的支持。到10月底,蒋介石派三个师进入***根据地挑衅,内战一触即发。林迈可突然想到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尽快回到英国,向英国人解释中国的局势,利用英国人对美国的影响,来防止中国发生内战。他认为中国经过长期战争,特别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遭到十分严重的破坏,如果再继续打内战,损失将更大。
后来他们回到英国,伦敦《泰晤士报》刊登了林迈可的文章。但英国外交部听信了G·M·D政府的警告,他们说林迈可亲共,李效黎是一位中国***员。
离开延安的前两天,毛泽东夫妇设宴为他们饯行,交际处的陈秘书陪同。林迈可听不懂毛主席的湖南口音,李效黎便当翻译。林迈可关心中国未来,与毛主席谈了许多问题。毛主席对林迈可说:“林先生,你跟我们一起生活了这么久,比其他的外国人更多地了解我们,你认为现在中国应该怎么办才好呢?”林迈可在此前已写了80页的报告;便送给中共中央。报告的题目叫《延安有什么问题》。大约两周后,在林迈可夫妇离开重庆去印度之前,王炳南告诉他们周副主席的话:“尽管林迈可先生的批评比较激烈,但他是想帮助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好,很感谢他……”
 

京西秘密交通线示意图及有关资料_北溟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518ea0100yyxb.html

路过

鸡蛋
1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