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查看: 881|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道拉吉里峰山难的最终登山报告》

[复制链接]

34

主题

469

帖子

539

积分

绿野高级黑

Rank: 4

积分
53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19 10:3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到:
[size=medium]
从8264转来的。

《道拉吉里峰山难的最终登山报告》

尼泊尔加德满都5月18日电(记者郑向峰)

5月18日,经过几天的调查取证,以及根据5名下撤领队、队长、队员的口述以及本次登山活动尼方夏尔巴领队叙述,中国道拉吉里登山队组织方“杨春风高山探险公司”正式出具了本次“道拉吉里峰山难的最终登山报告”,报告全文如下:

登山队4月18日到达海拔4611米的道拉吉里峰登山大本营,经过12天适应休整,于5月1日第一次冲击顶峰,遭遇大雪天气于5月2日返回大本营,等待好天气再次冲顶。根据天气预报信息,5月13日顶峰附近天气状况较好,队伍8名成员遂于5月10日行动,当天到达5810米的一号营地,5月11日到达6700米的二号营地,5月12号到达7350米的三号(突击)营地,这三日的行进中,队员状态一直良好,平均每日行进约6-8小时,每小时上升海拔120-150米,5月13日突击顶峰上升高度为817米,预计用时为12个小时,按队员前3天的上升速度,时间是充足的。

5月13日凌晨1:30分,全部队员从7350米的突击营地出发向顶峰突击,月上午7:30在7950米的高度横切通过一段较长的雪坡时,速度较慢,耗时2小时,由攀登队长张伟和夏尔巴向导在前开路领攀;上午11:00到达8100米处,由领队杨春风修路领攀,下午12:30分,全部队员到达顶峰,合影留念后,于下午13:00全部队员开始下撤。下撤至8100米时,张伟不慎滑坠至7950米处,后自救止住,和一名夏尔巴一起下撤;剩下7名队员中,饶剑锋和一名夏尔巴结组下撤,其余6名队员和3名夏尔巴共同结组下撤;这时已经下撤了约2个小时,天气开始变化,起了云雾,刮风并且下雪(风速月10米每秒,雪不大),能见度下降,队员李斌体能消耗严重,不能持续行走,使整个结组下行迟缓;下午18:30分,下撤至7600米处,李斌体力衰竭,无法再行进,队伍遂放弃李斌;晚上约21:30分,杨春风由于体能透支,在7450米处滑坠,丧失意识,后被上来接应的夏尔巴发现,用绳索拖回7350米的3号营地;在杨春风滑坠之后,队员赵亮体能透支,失足滑坠摔下山崖,被夏尔巴看见,并判断救援赵亮无望;其余队员体能也严重不足,意识在缺氧状况下也不清醒;队员韩昕,向下方摸索,失足滑坠下山崖;队员张梁在夏尔巴带领下,于凌晨约6:00回到C3;剩余队员遂停止行进,等待夏尔巴向导前来救援;6:30分,第一批夏尔巴向导从C3上行,带着氧气、水和食物、睡袋等物品前去救援队员;第二批上行救援的夏尔巴于9:00前去救援,于10:00回来并救援回队员楼国龙,同时报告说队员赵亮和韩昕已经无望救回;第三批夏尔巴于下午约13:30继续上去救援,于下午18:00救回队员饶剑锋,并报告上面未见到其他队员。

14日,4名队员(杨春风、张梁、楼国龙、饶剑锋)在3号营地休息了一天;15日,C3营地留守两名夏尔巴等待(期待生存队员会自行摸索回C3),队员从C3下撤到6700米的C2,看见当天上午8:50分从加德满都前来救援的直升飞机到达山区盘旋,由于直升飞机飞行高度达不到6700米以上,当天山上云雾又大,飞机只好返航;队员张梁从C2继续下撤至5810米的C1,其余3名队员在C2住宿一夜,16号上午6:00从C2下撤C1,上午7:50救援直升机再次前来,将3名队员分别救援回大本营。4名队员16日当天从大本营乘救援直升机返回加德满都。

队员楼国龙在C3营地发觉脚趾在登顶下撤时被冻伤,饶剑锋在下撤时颈部扭伤,张伟在下撤时因为滑坠丢失了眼镜,造成双眼雪盲症,回加德满都后相继在当地医院治疗,其余队员身体除极度虚弱外,无其他损伤。

乌鲁木齐春风高山探险公司
2010年5月18日   
  

30

主题

828

帖子

828

积分

绿野高级黑

Rank: 4

积分
828
沙发
发表于 2010-5-19 12:48:58 | 只看该作者

是不是7600“放弃李斌”后就不再结组、各自逃命呢?

34

主题

469

帖子

539

积分

绿野高级黑

Rank: 4

积分
539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5-19 13:54:50 | 只看该作者

记者・大使馆・高山救援・责任

[size=medium]
摘自:http://www.zbnews.net/zibowanbaodzb/index.htm

记者・大使馆・高山救援・责任
――致所有关心韩昕的朋友们的一封信

所有关心韩昕的朋友们:

你们好。

我是郑向锋,淄博晚报记者、2010中国道拉吉里登山队的随队记者,韩昕的队友、朋友。

中国业余登山队不幸在攀登尼泊尔道拉吉里峰时遭遇山难,队员韩昕、李斌、赵亮不幸遇难。作为随队记者,我深感悲痛!山难之后,以往淄博晚报每天一个版面的登山报道突然不见了,在最为关键的时刻,在读者最为关心韩昕的时刻我没能及时传回报道,没能将韩昕以及登山队的最新情况告知读者,我向所有的关心韩昕、关心淄博晚报的朋友、读者致歉。

在第一时间得知登山队遭遇山难的时候已经是北京时间14号晚上8:30分,那时我已将当天的稿子发回后方。然而噩耗突然传来令我震惊万分,我得知的消息是,一人已经死亡、两名队员被困海拔7400米的地方,而其他队员全部被困7300米的C3营地。情况十分危险,队员的氧气几乎已经用完,如果不及时救援很有可能造成更大的山难。我作为本次登山队在现场唯一一位未攀登者,有责任与义务帮助队友脱险。于是我在最快的时间内将登山队遇难情况告知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经过紧急研究,大使馆连夜联系救援队对中国登山队进行援救,不过由于直升机无法在夜间起飞只能等到天亮才能实施援救。

由于我是现场对登山队和具体情况最为了解的人,中国驻尼泊尔将救援队中方负责人这一重任交给了我。当时接到山上的电话全部是已经非常虚弱的队友断断续续传来的消息。除了李斌已经被证实遇难之外,其他队员情况一概不知。本着新闻真实性原则和对队员家属负责任的原则,晚报当晚并未刊发遇难消息,并将已经做好的版面撤下。

15号凌晨,记者与救援队一起参与了当日的救援,由于被困队员身处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度,直升机无法抵达。加上天气突然变坏,我们只能将已经下撤至安全营地的张伟救下并返回博卡拉待命等待第二天的营救。当晚我所做的工作就是与瑞士救援队协商新的救援计划,并联系4名夏尔巴赶赴博卡拉与我们一起救援以增加救援成功率。经过紧密的计划和研究部署,第二天我们又将4名队员成功施救。然而得到的消息是,李斌、赵亮、韩昕已经遇难。

这时,放弃报道,对于我这样一名随队记者来说的确失职。选择救援,作为韩昕队友、朋友来说义不容辞、毫不后悔。得知韩昕遇难之后,作为多年的朋友、队友,我痛苦万分。新闻就在手边,全世界唯一一名在山难现场的记者。我可以发出报道,也可以写出稿子,也能够凭借这些卖个好价钱。但我不可能去做,也不会去做。因为我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对生命有感情、有责任的人,然后才是记者。做新闻首先要做人。如果不考虑山难真实情况,不考虑每一名队友家属、朋友的感受,单单考虑怎么将还未证实的新闻报出,对任何一名有良知、有爱心的记者来说这些都是非常不道德的行为,都是对生命的亵渎与不负责任,这种事情,我想每一名真正的记者不会去做,也做不出来。

回到加都,我的电话几乎被打爆。全国许多媒体都想得到第一手的资料。我的回答是:“我会说,第一手的资料只有我知道,但是现在还不是披露的时候。”从网上看到家乡某些媒体随意编造、道听途说、未经证实、不负责任的报道,在敬佩他们“新闻敏感性”的同时,作为同行我感到只有无奈与悲哀。

全体关心韩昕的朋友们,我明白大家非常关心韩昕的情况,也体谅大家非常想知道韩昕为什么遭遇山难。作为随队记者和救援成员我再清楚不过。韩昕已经故去,在这里敬请全体关心韩昕的朋友们原谅我前几天的失职,谢谢!

忆往昔登山岁月,韩昕登玉珠、攀慕峰何等豪情壮志。今昔人已不再,我们只能用一颗真心去缅怀。

郑向锋
2010年5月18日
加德满都


34

主题

469

帖子

539

积分

绿野高级黑

Rank: 4

积分
539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5-19 14:03:03 | 只看该作者

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size=medium]
摘自:http://www.zbnews.net/zibowanbaodzb/index.htm

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晚报记者独家专访队员和夏尔巴领队还原山难

作者: 郑向锋

2010年5月13日,2010中国道拉吉里峰登山队遭遇山难。造成了8名队员3死3伤的悲剧,随本次报道的随队记者郑向锋,在参与营救并成功帮助5名队员脱险以及本次事件基本调查核实清楚之后,于18日独家专访了5名队员以及本次登山活动尼方的夏尔巴领队达瓦次仁,根据他们的口述,还原了那天山难发生的全部过程――

上山容易下山难

从每个人的口述中记者得知,道拉吉里峰的难度其实是在下山过程中。“上山容易下山难,上山的时候我们是主动攀爬,但下山的时候,雪坡、碎石坡太陡了,很容易滑坠的。”在回忆这次山难的时候,攀登队长张伟称:下山的难度超出了所有队员的想象,就连他这样经验丰富的人都滑坠了。

“下撤没多久眼瞅着张伟就掉下去了,情景非常吓人,张伟一口气滑下去大约200米才停住,防雪盲的眼镜等都掉了。张伟只能自救,后来他还是最早回到3号营地的人,应该是幸运加上他自己较强的能力救了他。”队员张梁回忆道,除了饶剑锋和一个夏尔巴向导已经在前面下撤,他当时和领队杨春风、韩昕、李斌、赵亮、楼国龙6人都停下来不敢乱动。就是这次停留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致使队员未能在天黑之前赶回救命的C3营地。

“因为找路,加上楼国龙、李斌开始表现出体力下降情况,下撤的速度比较慢,天色渐晚,天气开始有变并刮起了风,下撤变得更困难,特别是天黑下来,摸黑下山非常困难,队伍也散了,方向也搞不清了。”张梁回忆道。此时李斌已经体力衰竭而亡,杨春风、赵亮先后滑坠。后者不幸遇难,而剩余的队员只能在雪坡平台上熬了一夜,第二天张梁首先下撤,韩昕第二个下撤,却不幸遇难。楼国龙、饶剑锋则被夏尔巴救回C3营地捡了一条命。

韩昕背包救了老楼一命

走在最后的楼国龙是幸运的,因为体力原因他与李斌结组下撤,但李斌越走越慢到最后氧气也已经没有了。“最后的时候我们俩都走不动了,我的氧气早就没有了,但真的是幸运。路边我竟然捡到一瓶氧气,换上一看竟然有25格,几乎是满的。我就拖着李斌向下走。但最后还是没有把他拖到C3营地。当时李斌告诉我‘好冷呀,不走了’,我就这样看着李斌从一口气变成半口气,最后结束了生命。”楼国龙告诉记者,李斌就躺在他的旁边死去,那时的他竟然一点感觉也没有,“那时我已经麻木了,看到死人就像看到动物死亡一样,没有任何感觉。”

由于楼国龙和李斌结组下撤,两人的安全带是扣在一起的,但楼主的安全带特别,需要脱下包才能解开。然而,求生的欲望致使楼主在慌乱中将背包、风镜滑落。新的氧气也掉入了谷底。就这样,求生的欲望让楼主坚持了一夜。“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天已经大亮。山上只剩下我和饶剑锋了。这时夏尔巴过来对我说‘不想死,快走’,然后扔给我一个背包。我一看里面竟然有氧气、风镜和头灯,我就想,我的命真大呀。但是当时我真的不知道,是韩昕的包救了我一命。”楼主在感叹自己幸运的同时也将终身铭记正是韩昕才有了他的生还。

夏尔巴人看着队员坠落

17日下午,本次登山活动尼方领队达瓦次仁回到了加都,在宾馆,对于登山队员的遇难的疑点,达瓦次仁做了一一解释。

下撤过程中李斌的死亡没有任何异议,楼国龙是看着他走向人生终点的,然而韩昕与赵亮的死亡就非常可疑。两人都是队员中状态、体能比较好的,怎么会没有走到C3营地,却遭遇滑坠呢?

依据杨春风的口述,赵亮的滑坠有夏尔巴看到,而韩昕的滑坠并没有人看到。并且韩昕的背包、风镜、氧气面罩,氧气、头灯等物品都在,人怎么会没有了?对于这些疑点,达瓦次仁一一做了解释。对于赵亮的滑坠达瓦次仁说,其实杨春风滑坠之后,赵亮紧跟着滑坠了,只是杨春风幸运一些,他滑坠的地点便于营救,而赵亮则是夏尔巴判断无望只能放弃。

对于韩昕的疑点,达瓦次仁的解释则是,一名夏尔巴看到韩昕到了最后已经意识模糊,所有东西都不在他身上。从而造成滑坠,无奈之下,夏尔巴只能将韩昕的遗物捡回。

多重因素造成山难

综合了队员以及夏尔巴人的口述,记者也总结了本次山难的原因。其中,服务不到位是事故原因之一。本次登山,本来应该是夏尔巴人向导与队员一对一,但实际上没有实现,多名夏尔巴人并没上去。上去的夏尔巴人能力又不强,那种情况下,登顶的或多或少会出现幻觉,能力弱的没人带根本下不来。据队员回忆,当时的天气不至于导致死亡。

“没有雪崩、暴雪等极端恶劣的情况,而是向导等服务出了问题,加上天一黑,急了,一晚上在山沟里转,有的恐怕冻得意识模糊,当时非常恐惧,很多时候大家也不敢乱动。”队员张梁提出服务不到位是山难的重要原因。

此外,队员提前使用氧气,造成最后被动局面。攀登队长张伟告诉记者,这一次队员从6800米的C2营地就开始吸氧了,其实那时也没有什么。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最后下撤的时候遇到了问题。李斌就是最后体力衰竭而死。但如果他晚点吸氧,撤到7000米以上再吸氧,就会给自己剩下一瓶氧气,也会多出生还的希望。  (记者郑向锋 晚报尼泊尔加德满都5月18日电)

34

主题

469

帖子

539

积分

绿野高级黑

Rank: 4

积分
539
5#
 楼主| 发表于 2010-5-19 14:04:39 | 只看该作者

淄博晚报记者参与山难救援全过程

[size=medium]
摘自:http://www.zbnews.net/zibowanbaodzb/index.htm

危难时刻选择救援

淄博晚报记者参与山难救援全过程

作者: 郑向锋

在生命面前,淄博晚报记者选择了救援舍弃了报道,2天2夜,晚报记者在第一线见证了救援全部过程。

天气变坏,首次营救失败

由于登顶之后和发生山难之后,登山队任何一名领队和队员都未打电话给晚报记者。直到北京时间14日晚上8点30分左右,记者才接到登山队后勤麦子的信息:山上出事,要求记者想办法救援。因为记者是现场唯一一名没有登顶的人员,在这种危难时刻,记者舍弃报道而参与到救援中去。

当晚,记者将山难初步情况告诉大使馆,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大使馆马上成立营救小组。而晚报记者由于熟悉情况被紧急任命为负责人。记者与搜救队人员立即制定出营救方案。第一,先救最危险的队员:当时记者接到的信息是,韩昕与饶剑锋被困7400米处,无法移动,因此首先营救的就是韩昕与饶剑锋。第二,剩余的队员均在7300米营地暂时没有生命危险,需要他们下撤到7000米之下,直升机通过吊篮将队员救下安全营地。

不过15日凌晨,救援队赶到大本营的时候,7300米的队员还未能下撤到直升机救援高度。加上山上突然变天,第一次救援以失败告终。不过登山队长张伟已经自行回到大本营,救援队将张伟送回博卡拉进行雪盲救治。

队员顽强,救援成功

在博卡拉休整一夜之后,第二天救援开始,救援队在记者的带领下再次赶赴大本营。这时,收到的信息是部分队员已经下撤到C2营地和C1营地,从加都临时调来的4名夏尔巴也已经准备充分。

当地时间7点左右,搜救直升机先把4名夏尔巴送抵营地,去救援7400米的遇险队员。而此时,大家并不知道韩昕与赵亮已经遇难。之后,救援直升机又再次起飞将身处在C2营地的杨春风、楼国龙以及饶剑锋一一用吊篮救到大本营,然后再送抵意大利营地。最后救援队将已经下撤到大本营的张梁救下。

最终,经过2天的救援,救援队成功救下5名队员。然而,4名夏尔巴在搜救了2天之后,没能找到韩昕与赵亮的遗体,只能返回。

截止到5月18日,整个搜救全部结束。(记者郑向锋 晚报尼泊尔加德满都5月18日电)

332

主题

4157

帖子

4219

积分

绿野飞人,随传随到。

Rank: 8Rank: 8

积分
4219
6#
发表于 2010-5-19 21:32:4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不叫登山报告,也不叫事故报告,只能叫“极简略的官方版事故陈述”。

来自旧版论坛的签名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DOUGLAS MacATHER
MEMORY OF KRISTIAN

42

主题

519

帖子

521

积分

绿野高级黑

Rank: 4

积分
521
7#
发表于 2010-5-19 23:07:47 | 只看该作者

这位郑记者看来深得国内救援报道的精髓,套一个通用的模板,只要改一下地点就可以了

从杨春风公司简单的官方事故陈述来看,活下来的人都是夏尔巴救,他们比直升飞机管用,这是真正的救援,当然正常的情况是给了钱他们才上去的。如果郑记者有本事就请讲讲夏尔巴救援的具体情况,如果没这本事,不妨讲讲上去救援的三批次夏尔巴,是怎么产生的,里面提了句“瑞士救援队”,是瑞士队的夏尔巴吗,总之写的不清不楚。

现在的记者要么歌功颂德,要么胡说八道,要么兼而有之。

139

主题

575

帖子

575

积分

绿野高级黑

Rank: 4

积分
575
8#
发表于 2010-5-20 11:40:35 | 只看该作者

我看着怎么像“问讯笔录”呢

《登山报告》应有一定的规范和格式,要清晰地说明许多重要元素。春风同学看来,也不擅长这个。天山派多是实干出来的,你离开之后,理论水平大大下降哈。    [sign]尘世踯躅 仙境攀登
岁月蹉跎 须臾永恒
博客  相册[/sign]

139

主题

575

帖子

575

积分

绿野高级黑

Rank: 4

积分
575
9#
发表于 2010-5-20 11:51:54 | 只看该作者

这位记者忠实地记下了前后矛盾的表述

――然后扔给我一个背包。我一看里面竟然有氧气、风镜和头灯,我就想,我的命真大呀。但是当时我真的不知道,是韩昕的包救了我一命。
――一名夏尔巴看到韩昕到了最后已经意识模糊,所有东西都不在他身上。从而造成滑坠。

也就是说,韩昕在意识模糊(这意味着严重高反或体能衰竭)的时候,竟然还能把背包和氧气瓶卸下,然后再滑坠,以便留下氧气给别人????

关于氧气的问题,这次我在经过珠峰大本营时,跟大伙聊过。
登8000米的山峰,氧气一定不能提前使用。过去的习惯是7500米以上开始用氧。
首先,不管一个登山客户,买了多少瓶氧气,最终你是要依靠协作背上去的,也就是说,除非你有几个协作,否则,攻顶那天客户能使用的氧气还是一样多。
其次,若带的氧气有限,就要为登顶、下撤,预留足够的余量。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提前用氧将使人产生对氧气的依赖,一旦在高海拔停止供氧,人的身体受的影响更大,甚至是致命的。同时,需要提前用氧的人,一般都是能力更不足的。所以,但凡因身体原因需要提前用氧的,都意味着该人不适合继续登顶。 [sign]尘世踯躅 仙境攀登
岁月蹉跎 须臾永恒
博客  相册[/sign]

157

主题

1767

帖子

1790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1790
10#
发表于 2010-5-20 13:13:34 | 只看该作者

有传闻说这个半拉子流水账不是官方版本。建议每一个活下来的人都写个自己的

不回来后安静地写,我看不可能出来个像样的报告。

能不能出像样的报告本身就足以指出这次活动组织者是否在组织登山这方面有前途,更表现出组织者当事人是否对人对己负责。

建议每一个活下来的人都写自己的报告。给别人更是给自己。报告不用马上就写,写得多正式,但应该写。
《道拉吉里峰山难的最终登山报告》 大东 2010-05-19
是不是7600“放弃李斌”后就不再结组、各自逃命呢? 红心之王 2010-05-19
记者・大使馆・高山救援・责任 大东 2010-05-19
这位郑记者看来深得国内救援报道的精髓,套一个通用的模板,只要改一下地点就可以了 nb800 2010-05-19
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大东 2010-05-19
这位记者忠实地记下了前后矛盾的表述 十一郎 2010-05-20
淄博晚报记者参与山难救援全过程 大东 2010-05-19
这个不叫登山报告,也不叫事故报告,只能叫“极简略的官方版事故陈述”。 jjyfoot 2010-05-19
我看着怎么像“问讯笔录”呢 十一郎 2010-05-20
有传闻说这个半拉子流水账不是官方版本。建议每一个活下来的人都写个自己的 mh 2010-05-20
俺打算有可能的话,等杨总回来和他一起好好整理一下,争取能搞个有点参考价值的报告或者事故分析。 jjyfoot 2010-05-20
新的: 21C2007 2010-05-20
挺痛心的... gula 2010-05-22
古拉可好? mh 2010-05-24
谢谢问候 gula 2010-05-31
(转)曹峻:道拉吉里山难分析(这个应该是在第一手资料下的较权威分析) jjyfoot 2010-05-26
登山是乐趣,变成探险就失去意义了,我们不抢探险家的饭碗,呵呵呵 jianshenzhe 2010-05-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