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查看: 28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由巅峰登山队五一雪隆包攀登纪实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绿野新人,渴望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7-22 00:06: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到:
自由巅峰登山队雪隆包攀登纪实
----初级高山向导带队攀登雪隆包实习活动报告书
一、        登山队组成:
队名:北京自由巅峰登山队
队长:测谎仪(杨为民,以下略),实习初级高山向导。
(北京某环保公司经理,35岁,登山最初的动机是为了减肥)
攀登队长:muyu(王志,以下略),实习初级高山向导。
(三夫俱乐部团队活动部主管,28岁,多次在雪山救美,因此痴心不改)
攀登队员:
大海(北京某公司职员、三夫论坛户外版斑竹,24岁,高大英俊可惜在山上一直苦无用处)小葱(北京某IT公司职员、三夫论坛垂直极限版和环保版斑竹,27岁,一脸忠厚老实却经常口出妙言)
老龙(北京某IT公司职员,36岁,对登山技术有狂热钻研的癖好)
凌桑(队中唯一的女队员,自由职业者、成都女子攀岩冠军,年龄保密,为展示其傲人身材不惜在雪线以上穿露脐装)
ricar(北京某大学大四学生,22岁,自由巅峰登山队形象大使,专司女队员招募工作)
大本营工作队员:
森林(北京某IT公司职员,27岁,对雪山好奇跟着玩玩,携带《实用英语语法》《唐诗三百首》)
全队共8人,除一名攀登队员和大本营工作队员无高海拔经验外,其他队员均有两次以上高海拔攀登经历。
二、        登山活动前期准备:
2004年2月初,讨论确定攀登山峰;
2月~4月中旬,组织队员进行技术和体能训练;编制登山(攀登、装备、食品)计划;采购公用技术装备;最后确定攀登队员名单;队伍进发行程安排;攀登活动的备案注册。
2004年4月26日,测谎仪、muyu通过中登协高山向导资格考核,申报本次攀登活动成为他们的首次向导实习任务。
2004年5月1日,全队于成都集结完毕,正式组队。
三、        攀登时间和路线:
2004年5月3日-----5月11日,雪隆包东北壁转东山脊路线。
四、        山峰情况:
雪隆包峰位于四川省北部,阿坝州理县上孟乡境内,海拔5527米(本次攀登GPS实测数据为5525.8米)。当地嘉绒藏族称之为"额尔什古"神山,现该地区居民中汉族人已占多数。山峰所处区域属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处于中国版图中第二阶梯(云贵高原)向第三阶梯(青藏高原)过渡阶段,有典型的亚高原切割地貌与气候特征,沟谷纵横,高山湖泊遍布,原始森林密布。本次攀登期间,山区气候变化多端水量充沛,降雨、降雪频繁,但没有极端恶劣天气。
据当地居民介绍,在50年代曾有几位地质勘探者为了测绘爬上了雪线,但从此就没有回来,这应该是该山最早的攀登纪录。自2000年成都山友在徒步中第一次认识到这座山峰之后,每年均有业余队伍进行攀登尝试,初步统计到2004年5月已有超过三十几次以运动登山为目的的攀登活动,但大部分以失败告终。
有登顶纪录的攀登活动情况如下:
2002年5月15日,北京凯图登山队,2人登顶,首登。东北壁路线。
2002年10月7日,北京旗云队,2人登顶。东北壁路线。
奇怪的过低登顶成功率既刺激我们的攀登欲望也造成很大心理压力。
本次攀登活动中的山峰路线资料基本来自于这两次成功的登顶,特此向先行者们致敬!
五、        攀登过程
D-1日:5月2日,晴转阴转小雨。成都―薛城---上孟村(2209米)
早8点20分的成都发往里县的长途班车,中午14:00点在薛城转车,全队8名队员在下午16:00还算顺利的抵达理县上孟乡上孟村。

成都顶点俱乐部的高度同志事先已帮我们联系好住宿,热情好客的主人家在忙着做饭的时候,登山队员们开始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联络背夫、分配食物、清点装备,各种准备工作繁琐无聊但又必须耐心细致。屋外的蒙蒙细雨本是很浪漫的,可在队员们看来这就意味着山上开始下雪,心情不由得烦躁不安起来。
《攀登日记》摘要:。。。。晚饭时,我和XX吵起来啦。主要原因:1. 部分队员对我临时调整食品计划不满,当时我相信通过实践,他们会理解我,但我更应该明白:一个好的高山向导要充分及时地与你的队员沟通,尤其是有一定主见的队员。2. 队员对负重的理解不一致,大多数队员希望可以轻装完成到大本营的路途,我想让大家多背一些来调整状态。(后来实际证明,队员们是正确的,如果负重行军的话,恐怕到达大本营后会非常疲惫以至影响攀登计划的顺利)
D日:5月3日,雨雪天气。上孟村(2209米)---两河口(3200米)。
早8:25分,全队8名队员、10名当地背夫离开上孟村,沿孟屯河谷徒步向大本营进发。此段同时也是一条日渐火爆的徒步穿越路线,登山队在此日的路途中先后遇到数批近百人次的徒步队伍。于是几乎不需要借助本队当地向导就可以轻松找到正确的道路,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一个三岔口,向右前行约1KM就能到达此日的终点―两河口,而向左则是进入另外一条山谷,可直达米亚罗,不过需要三天。
下午16:00,全队到达两河口,此时的两河口已扎下近20顶帐篷,热闹。
18:00,开始下雪,很快就从小雪演变成大雪,天黑前,苍绿的森林草地已是一片白茫茫。徒步旅游的队伍大多为南方人,罕见雪,赤膀狂奔呼啸,兴奋异常。
从当日中午开始,先后遇到从大本营或C1下撤的三支攀登队伍,带来前方天气持续恶劣、雪大难行的坏消息,登山队的攀登信心面临极大考验。

其次的坏消息是,10名当地背夫没有按要求携带足够两天的食物,当天晚饭已开始消耗登山队的备份食品,加上他们实际上对到大本营的路线并不熟悉,对在山路积雪情况下的物资运输有畏惧心理。
《攀登日记》摘要:。。。。我越来越担心明天的计划,和大家协商,全队达成一致,明天除非天气恶化到无法前进,否则全队一定向上。目标:1. 争取最好,按计划到达大海子BC,等待上C1的好天气。2. 如果上不了大海子也争取最大可能的多前进一些,让背夫下撤,全队轮流运输,用两天的时间到达,但要留下一人带路。 风险:1. 如果上去后,天气恶化到下不来怎么办?可能性很小,注意GPS打点,必要时舍弃装备下撤。 2. 队伍的士气要保持住,大多数队员的雪山经验不多,还不太习惯吃苦,担心他们的情绪,尤其在不顺利和等待的时候。3。备份食品的短缺如何解决?
D1日:5月4日,青年节,雪、雾。两河口(3200米)---高山药棚(3900米)。
早6:00起,雪还在下。烧水、做饭、收拾行装,全队开始轻装。一夜不断的降雪,地面上的积雪已厚达十几公分,估计山上的情况会更差,原准备在大本营建立“豪华”营地的装备被清减啦、备用衣物被清减啦、大部分队员甚至主动将登山鞋留下开始穿上高山靴。
减轻负重后的背夫终于肯再次出发啦,这时登山队队员的负重已经不低于背夫,同时还要在前面轮流趟雪开路,昨天像郊游般轻松快意的徒步很快就像一个世纪前的事情。
最值得赞许的是登山队中原被“内定保护”的两名队员:森林和凌桑,一个是没有攀登任务的营地工作队员、一个是队中唯一的女性,他们的主动负重超过大多数攀登队员,并就这样一直坚持到大本营,代价是森林在这一天就开始出现体力透支下的高原反应而凌桑也不再像昨天那样叽叽喳喳。


下午14:00,背夫无论如何也不肯再向上多爬一步。登山队被迫在离大本营海拔高程不足300米的高山药棚扎营。
《攀登日记》摘要:。。。。18人的大团队要出发是很麻烦的。。。背夫很不情愿。。。路不如背夫说的那么难走,主要在坡度比较陡加上降雪和泥泞。。。。14:00上升到3900,在往上的天气很恶劣,隆雾弥漫。。。。背夫下山啦,没有人带路。。。我们在采药老乡留下的一个岩洞窝棚里,篝火、石头和松枝搭成的床铺,很舒服,大家的情绪都很好,唯一感觉不太舒服的森林也开始恢复。。。。快乐的青年节!!
D2日:5月5日,阴、小雪、大雾,高山药棚(3900米)---BC大海子(4222米)
《攀登日记》摘要:
昨夜天开半晴,我们居住的岩棚对面的山峰终于暴露在皎洁月光下,雾垂山脊,山势阴沉而清晰,可惜我们没有三角架,错过拍摄这样美景的机会,大家都跑出岩窝,贪婪而惊喜的呼吸着。
早7:00起床,9:00出发。在6名药农的协作下,仅用两个半小时我们就到达4222米的大本营----海尾子(大海子的最狭窄段),这里紧靠雪隆包主峰下的一个碎石坡。天气还是雾蒙蒙,夹杂着时紧时疏的雪粒,气温零度以上。
现在回想起来,到达大本营的感觉好像比登顶还激动。因为这三天我们不仅要和天气、道路作斗争还要面对各种纷杂的人为因素,而从大本营开始我们就只用面对雪山,心平气和的去攀登,这感觉正是我们所希望的。
铲雪踩实、搭帐建营、凿冰取水、划分厕所、整理装备。。。。
13:15分,muyu和老龙出发侦察路线,我终于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攀登。由于这一天始终大雾弥漫,能见度只有十几米,还伴随着不断的雨雪,侦察组无法确认主峰位置,甚至连返回营地都很吃力,很危险。看着muyu和老龙沮丧的耷拉着脑袋,晃晃悠悠的回到营地,除了递上早准备好的热巧克力冲剂,谁也没好意思多问什么。
他们意外在4420米发现冰川,上有裂缝,这不是个好消息。好在大家早有面对困难长期坚持的心理准备,加上都是“心宽体胖”的家伙,营地很快又是一片嘻嘻哈哈。
现在全队的体能和士气都很饱满,补充食物也被上山的药农送来(昨天路遇一下山药农临时雇请购买食物),36个馒头、3斤挂面、16袋榨菜、3斤半腊肉,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不动用C1以上食品的基础上多坚持三天,现在真是:万事俱备、只欠天晴。登山确是一门靠天气吃饭的游戏,明天如果能见度还不提高,全队将在BC待机

D3日:5月6日,阴转晴转阴,雾、阳光、大雪,BC大海子(4222米)
这是跌宕起伏的一天。

早上起床,山峰依旧被浓雾掩盖,大家都提不起精神,当前的首务之急是找到通往C1的正确路线,可我们现在连主峰在那里都不十分确定。
还是决定派出一个结组去侦察路线,试图找到那条“传说”中的岩壁,muyu、老龙、小葱开始慢慢的吃饭、穿戴装备。
11点,侦察小组正准备不抱任何希望的出发时,两个药农的出现拯救了我们。他们就是2000年帮助凯图队首登雪隆包的老杨兄弟,虽然他们从未上过顶峰,但对BC到C1的路线非常熟悉,“闭着眼都可以上去。。。”,队员们一下子来劲啦。
11点15分,侦察小组带着必须打通岩壁路线的任务在老杨的带领下出发啦。
11点30分,老龙的雪镜出现问题,ricar出发送去备用雪镜,同时尝试侦察另一条路线。
12点,天突然晴朗,阳光灼热刺目,雪隆包主峰第一次清晰的出现在眼前。
13点,侦察小组找到通往C1的岩壁路线。
14点,天开始阴晴不定。
15点,奇迹般发现岩壁上旗云队留下的BOLT.。
15:30,ricar安全返回。
16:15,侦察小组将路绳一直修到C1营地下方的一块岩石下,天气恶化,开始下撤。
19点,大雪浓雾中,所有侦察队员安全返回营地,疲惫、喜悦。
《攀登日记》摘要:。。。。兴奋,终于迈出第一步啦。这鬼天气实在恼人,明天会如何?。。。。如果明天依旧不佳,是在BC等待,还是进发C1?。。。。根据这几天的情况看,影响攀登的主要因素是大雾,现在路旗和路绳已经铺上去啦,没道理不上!!无论如何一定要上!!
D4日:5月7日,晴朗,BC(4222米)---C1(4750米)
前半夜雪没停,后半夜起风,心中暗喜,按一般规律,后半夜起风第二天会是好天气。早6点爬出帐篷,惊呆啦!天气好的出奇!!心情愉快的一边撇条,一边大呼小叫把队员都喊出帐篷。
大家用最快的速度开始准备:烧水吃饭、收拾帐篷、整理装备。。。。
一件“悲惨”事件发生啦,原计划留在BC使用的一个汽炉居然没有带上山来,后来证明是在两河口清减装备时被匆忙中“清减下山”啦,这样留守BC的大本营队员森林就只有靠一只燃料仅够一天使用的油炉来坚持等待,我们最快也要三天后才可以回来,森林做到啦,他始终没有离开。
本次攀登活动最让人感动的一点就是,所有队员都克尽职守,毫无保留的服从整体利益,相互理解支持,无私无怨的奉献。这些话放在现实生活中怎么听都会很别扭,可用在这里这么说我都觉得不为过。
看过很多没能登顶的雪隆包登山报告,在教训总结中他们都不约而同的提到“队伍缺乏磨合”“集体观念不强”等等字眼,本次攀登虽然采用的是阿尔卑斯方式,强调个人能力,但团队合作所发挥的力量,在我们这样的业余登山队伍中是至关重要的。

我在BC“偷懒”两天,再不劳动自己都不好意思啦,我第一个离开营地担负给全队趟雪开路的光荣使命,很快muyu赶上我,这家伙的体力就是牛,还有使不完的劲。

离开大本营,穿过一段不太长的滚石区,直接就是雪坡,30度左右,海拔高程200米。这段路不难,就是正好处在一个山梁交界线上,风很大。
爬上雪坡,接着一个小雪盆,雪层很厚,挺苦恼的,大部分队员开始爬行。需要注意通过时要从雪盆边沿行走,中间位置雪更深也看着不踏实。
通过雪盆后就是一道横贯雪隆包主峰东北坡的岩壁,如何通过这段岩壁成为今天攀登的关键,昨天侦察修路小组的工作卓有成效,全队心情舒畅的爬到C1。
《攀登日记》摘要:。。。。早9点出发,下午3点就到C1,到目前一切都似乎很完美,完美的天气、完美的攀登路线、完美的体力分配。。。。担心连续的降雪后的阳光直射,会让雪层不稳定,明天都是雪坡还有冰裂缝。。。。祈祷上天再给我们两天的好天气!!
D5日:5月8日,晴朗,C1(4750米)---C2(5100米)
计划今天应该早出发,趁雪还硬,快速通过C1营地上方的漫长的大雪坡,可直到9点半全队才出发。快速建营拔营的训练还要不断加强,否则付出的代价就是这样:在松软的深雪坡上近乎绝望的爬行。

旗云队的报告书中说,这一段路线要很快向左上方切,但这段海拔高程超过200米的漫长雪坡,平均坡度在30度左右,由于最近连续的降雪,左侧路线虽然看上去要平缓一些,但它一直延伸到C1营地的下方岩壁,一旦滑坠后果会很严重,雪层也不稳定,所以我们还是选择走比较艰苦但看起来更可靠一些的右侧路线。
队员的体力强弱很快表现出来,第一个爬上雪坡的队员和最后一个居然相差近两个小时,而雪坡以上的路线密布大大小小的裂缝,局面路段在浮雪下是硬冰,为安全见,我和muyu从这里开始修路架设路绳,直到顶峰。

作为刚刚通过高山向导考核的实习向导,我和muyu迫不及待的想带队实践一把,其实我们的队友都是长期在一起爬山的伙伴,彼此间很熟悉和默契,为了让我们俩更好的体验当向导的感觉,他们很配合:不管我们修路多耗时,他们都耐心的在寒风中等待;完全的支持和信任我们的所有决定;毫无怨言的忍受我们有时很粗暴的“呵斥”。。。对不住兄弟几个啦!!
本次攀登采用的是团队协作下的阿尔卑斯攀登方式,离开大本营后所有队员都要背负自己的全部装备和食物,帐篷和公用技术装备也由大家分背,每个队员的负重都很大。
下午15:00,我们攀登到海拔5100米,一条巨大的冰裂缝挡住去路,前人的报告中似乎没有提到会有它的存在。裂缝几乎贯穿主峰整个东北壁,最深处有二、三十米,最宽有近十米,有两处窄薄的雪桥但看起来非常不可靠连尝试的勇气都无法让人产生,我和muyu沿着裂缝上上下下的搜寻很久也没发现可以通过的地方,几乎有些绝望的时候,居然发现路就在眼前:裂缝前一个巨大而突兀的冰壁,转过冰壁就发现这一段的冰裂缝堆满积雪,我俩结组保护,小心翼翼的在裂缝积雪上行走,结果发现这里的结雪非常密实,虚惊一场。
大冰壁前是一块还算平整的雪面,勉强可以扎下三顶高山帐,原想把C2营地建得再高一些,还是担心登顶下撤时冰裂缝上的积雪不可靠,所以决定在这里建营,明天可以轻装通过冰裂缝。
建完C2,天色还早,我和MUYU结组通过裂缝,想勘察一下明天登顶的路线。翻过几段20度的雪坡,也没找到太合适的路线,根据前人攀登的路书上说,这里应该向左直上,翻上主峰的东北山脊,沿山脊可直达顶峰。 攀登到海拔5178米处,我们终于看见一条可以翻上东北山脊的路线,对照以前的攀登照片,似乎就是这里,但还是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目测观察,这是一条冰雪混合陡坡地段,海拔高程不低于200米(第二天攀登实测为181.7米),平均坡度在50度,最陡处大约有七、八十度。让我们担心的不仅仅在于它的攀登难度,主要还是全队要通过这种地形时雪层的稳定度,雪坡的下方就是一个巨大冰洞形裂缝,像一张怪兽的大嘴,会给攀登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第二天登顶下撤时,MUYU就在这里发生滑坠,险些被“大嘴”吞噬)。
我和MUYU相互对视一眼,什么话都没说,但彼此都能感觉到对方在心里的想法:拚啦!!  
回到C2,队友们已经开始做晚饭。大海居然在冰裂缝的深处建好一个厕所,小葱正跃跃欲试的准备“首攀”营地旁那块巨大的冰壁,凌桑一如既往像个主妇忙忙叨叨的烧水,老龙不言不语在一旁发呆,精力充沛的RICAR第一次看见冰裂缝正忙着照像(没一会儿他在危险的裂缝旁发生雪盲,他表现得非常镇定,没有乱走一步,及时呼喊队友的帮助才摆脱困境)。
我们决定第二天4点起床,力争在10点前攀上东北山脊,但愿这之前那段陡雪坡上还比较稳定。
大家的士气很高,连续两天的好天气还没有任何恶化的趋势,登顶在即,很兴奋。
像在C1营地一样,唱歌照例成为我们营地生活的必备,整个攀登过程我们似乎把出生以来所有听过的歌都唱了一遍。
D6日:5月9日,晴转阴转雪,C2(5100米)---顶峰(5527米)---BC(4222米)
   早4:00起床,5:30出发。 天气看上去还不错,似乎没有前两天那么透亮。
8:00,我们攀登到昨天侦察路线的终点,眼前的漫长陡雪坡在晨曦中闪闪发亮。我和MUYU交替保护一边向上攀登一边架设路绳,队员在后面利用上升器进行攀登。
说实话,我们两个都没有在这种地形下先锋攀登还要架设路绳的经历,表面上信心满满,但内心里的恐惧还是很深,我不断在心里喊道:镇定镇定,别往下看。。。。,每次我和MUYU交替擦肩而过时,彼此都从对方眼神里获取力量。

真要感谢我们的老师,在向导培训期间,正是他们严厉的督促下,我们不断训练重复着各种枯燥的技术动作,现在终于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
熟练而正确的攀登技术组合操作,可以极大的鼓舞自己的信心。每一个绳距的攀登、每一个雪锥的设立、甚至连每一个绳结都让我们欢欣。。。渐渐的,我们仿佛又在训练中一样,默契欢快的攀登着、享受着。
11:15分,MUYU第一个爬上东北山脊,十几分钟内,全队都成功的攀登上来。
两天没有见到我们的森林,又在望远镜里看见我们,大家都很高兴。彼此在对讲机里呜哩哇啦一番,唯一让我们兴奋的是:大本营附近的上坡上有不少采药的老乡在观看我们的登顶。
从这里沿山脊向上,又是漫长的坡度在30度左右的雪坡,雪坡一边是几乎垂直的冰壁,另一边呈弧形向下延伸到山脊的翼侧岩石绝壁,还看不见顶峰,但大家不用说都知道顶峰就在那里。
我们的路绳和雪锥被大量消耗在刚刚攀登上来的陡雪坡上,只剩下不到200米的路绳和2个雪锥。一直苦无用处的技术镐被当作雪锥,路绳循环使用,不断往返的修路架绳体力消耗很大。 坚守大本营的森林通过对讲机报告山下气候开始恶化的消息,大本营附近甚至发生过几次小规模的雪崩,担心连续三天的阳光让雪层变得越来越不稳定,我开始拼命加速。人的潜能似乎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才可以被挖掘出来,一向体力不好的我越爬越来劲。
当顶峰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时间12:35分。
通往顶峰的最后路线,几乎就是踩在钢丝上前进。山脊变成真正的刃脊,两侧都是令人胆寒的绝壁深渊,脚下雪层松软夹杂着岩石,山脊路线基本上没有宽度可言,我们只能在翼侧横切向上。
MUYU再也没有和我交替,一直在前面领攀,我下意识的抓紧我们俩之间那根8.9毫米的结组绳,心里非常清楚,如果他滑坠下去,我是无论如何也保护不住的,结果只有一个:俩人一起摔的粉身碎骨。
在这一段最需要路绳的地方我们恰恰已经用完了全部的路绳,仅剩下的30米结组绳可以让我和MUYU在交替确保的情况下稍微安全一些的登顶,但不足以让全队安全抵达顶峰,天已经阴沉下来,时间不多啦,我俩只有采取这种很不安全的方式。
身后的队友们,踩着我们的脚窝,不顾一切的向上,我心里清楚这样非常危险,没有路绳的确保,稍有失误后果不堪设想,但顶峰近在咫尺,我实在没有勇气发出下撤的命令,估计队友们会毫不犹豫的先把我踢下山去,第一次深切的体会到风险与成功的毫厘之间。
这时我和MUYU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脚下的雪窝踩的再深一些。。。。。
13:05分,MUYU第一个登上顶峰,全队随后全部登顶成功。

13:41分,在顶峰停留36分钟后我们开始下撤。
想想非常遗憾,全队竟然无法在顶峰合影一张,只能相互传递相机在顶峰留下单人的登顶照,不过,那一刻也是我们壮怀激烈的时刻,7名队员在绝壁刃脊的山颠之上一字排开紧紧依靠在一起,俯瞰阴霾天空下的雪山、高山湖泊和远处天边遥相呼应的巅峰,至今想起还不由得热血冲动。
下撤总是这样,登顶的喜悦伴随着隐隐的恐惧,体力枯竭毫无斗志。
好在我们在几乎所有危险的地段上都留下路绳,没有路绳的陡雪坡,我们就自创了一种保护方式:我和MUYU把我俩之间的30米结组绳全部展开,一人确保后放下另一人,两点确保后让5名队友挂在30米路绳上做“自由滑坠”,最后确保点一人依靠自己和不断收紧的绳索做保护下降。
开始大家还都小心翼翼,不过很快这种自创的保护方式深受大家的喜欢,人人兴高采烈。
唯一的危险发生在“贪财”的MUYU身上,他舍不得把路绳丢下,试图拆除上午那段200米高的陡雪坡上的路绳时发生滑坠,这种“贪财不要命”的行为事后招到大家一致批判。
16:00,全队全部返回C2营地并收拾好帐篷和物资,准备开始下撤大本营,天空陆续降下小雪。这时老龙的体力出现问题,在大本营的连续两天侦察修路,使他过早耗完自己的体能储备,与他同组的队友体力状况也不乐观,MUYU义无反顾的承担起照顾老龙的责任,他和老龙留在C2休整一晚。

21:00,在森林和老杨兄弟的接应下,5名队员全部返回大本营,一路雨雪不断。
浑身湿透的队员钻进湿漉漉的帐篷,度过一个瑟瑟发抖的夜晚。
截止到5月10日晚21:00,全队7名队员安全返回上孟,老龙因体力不支当晚留在老杨家的药棚里休整,于次日11:00返回。
至此,自由巅峰登山队雪隆包攀登活动,以7名攀登队员全部登顶成功,8名队员无一伤亡,圆满结束。剩下的自然就是狂吃狂喝尽情腐败啦。
总结:
1.        冥冥上天的眷顾,使我们抓住五一期间唯一的三天好天气周期。
2.        在大本营等待期间,没有坐等好天气的到来,在当地老乡的协助下,提前修好通达C1的路线,是抓住好天气周期的先决条件。
3.        全队攀登欲望强烈,每一个攀登队员的体能技术都准备的比较充沛,尤其是唯一的女队员。
4.        攀登前的计划准备充分,遇到困难后的能及时调整,措施有力。
5.        最重要的一点:全队团结一致乐观向上,所有队友之间无私的相互帮助。
不足:
1.        装备清点和分包做的不细,发生营地队员没有汽炉可用的窘迫境况。
2.        对攀登路线的困难估计不足,造成路绳被过早消耗,致使登顶最危险的路线时,全队处于无保护状态。
3.        对每一个队员的身体状况没能充分掌握,没能合理安排和使用老龙的体力。
4.        没能很好利用在大本营等待的时间,在难得的环境下没能更多进行冰雪训练。

41

主题

414

帖子

433

积分

绿野的革命者,中间的地带。

Rank: 3Rank: 3

积分
433
QQ
沙发
发表于 2004-7-22 21:14:05 | 只看该作者

鼓掌……

   [sign]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单飞笔记[/sign]

5

主题

31

帖子

32

积分

绿野新人,渴望上路。

Rank: 1

积分
32
板凳
发表于 2004-8-26 11:52:44 | 只看该作者

好!好!好!

自由巅峰登山队五一雪隆包攀登纪实 测谎仪 2004-07-22
鼓掌…… !单飞 2004-07-22
好!好!好! “草帽” 2004-08-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