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标题: 灵山冻伤事故总结(20060311) [打印本页]

作者: haohaoganhuo    时间: 2006-3-17 18:52
标题: 灵山冻伤事故总结(20060311)
首先,我描述一下当时的环境,是下撤安全还是翻过灵山下山安全由大家评判,请大家注意下撤是走有雪的野山,翻过灵山走的是景区路,下边有接应车辆、卫生所和人家。

开始的时候山脊上也没有那么大的风,大家感觉风大的不行的时候,已经离开下马威近五个小时了,那时大家的距离还没有拉开太多, 也没有人受伤,而大部分队员完成穿越的时间不超过八个小时

接下来,把一些我通过这次活动得到的经验教训,以及不明白的地方,写一下,然后再描述当时的情况,请大家评论,指教。

1.        要清楚的意识到,北京11月份~4月份户外的环境比其它时候严酷得多,在这阶段1.0强度的活动,很可能由于天气原因变成2.0以致更高。所以在召集人员的时候一定要严格考察履历。
2.        下雪的时候,即使山下不冷,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大风会让人感受到非常寒冷,这次灵山山顶的温度是-12℃,下山途中,由于大风和太阳出来后的化雪,感觉上已然跟零下二十几度差不多了。所以要及时检查人员装备,坚决劝退衣着单薄者。这次有人带棒球帽,有人连手套帽子都没有带,没有发生更严重的后果,实属万幸
3.        我想争议最大的,就是应不应该用雪搓的问题了,我是这样想的,在冻伤没有发生的时候,用雪搓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雪主要起到润滑的作用,迅速的摩擦,可以产生热量,让失温的皮肤复温,但是冻伤发生后,皮肤很脆弱,感觉也很迟钝,一方面会被雪中的杂质划伤,另一方面在血液无法正常供应的情况下,低温的雪会造成进一步失温,这时人的身体是最好的复温工具,可以直接将手插到自己或者别人的怀里。书上建议用接近体温的水,但是在野外很难控制水温,所以不建议用水。
4.        一定要随时注意自己的手、耳朵的感觉,一开始感到僵硬、麻木,就必需马上用手搓,促进血液循环,只要保证血液供应,冻伤便不容易发生。
5.        在寒冷的情况下,如果开始失温的人没有发生硬伤,要尽量让他自己行走,以保持自身抗寒能力,而雪球的脚没有发生冻伤,就是她一直行走的功效了。
6.        经历了寒冷之后,一定及时检查自己手脚,脸部,看是否有麻木疼痛感觉,如果有,及时到医院就医,不可因为疲倦拖到第二天,这时恐怕已经回天无力了,注意!包括疼痛,疼痛虽然是有感觉的表现,但是这次一个MM由于忽略了这个疼痛,现在仍然在观察是否需要截指。
7.        在伤者表现出来多种症状的时候,千万要分清主次,由于雪球表现出失温无意识症状,我不知道她的手才更需要照看,如果知道,一定会嘱咐照看人员将雪球的手揣在自己怀里复温,也就不会出现这种恶劣的后果了;而实际上她的无意识在暖和环境里很快就恢复了,真正严重的还是手上的冻伤。
8.        最后一点疑惑,就是在山上的时候,我让雪球从我的领口将手伸到我的怀里,但是她比我矮,所以胳膊要举得比心脏高了,这会不会阻止了血液回流到手上呢,还不如直接将她的手伸到我的兜里,用我的手为她暖,这样可以让血流得顺畅些。可是我感觉我的冲锋衣兜除了挡风外,并没有保暖效果

下面是当时的一些情况,从我见到的第一个开始说自己手冷的人那里:
上山的一路上,只有在穿过树林后的一个垭口处,脉动MM说过她的手冷,但是脱了手套,用雪搓了几下便没有事情了,所以在上山路上我没有见到有冻伤的情况发生,我想这是由于大家上山时候运动量大,血液循环良好,只要有手套的保护,便不会造成冻伤,后来看小悟的游记,说上山的时候有人耳朵冻伤,这应该是完全暴露在寒风中的结果

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有人说自己的手有问题,是乐兰轩MM,她说她的手很冷,当时我想用雪搓搓就会好起来的,于是便让她摘了手套用雪搓,但是她用雪搓了一下便说手疼得厉害(也许她抓的雪里含了太多的杂质),然后就不搓了,当时我看她的手只是发红,判断没有什么事情,于是把她的手放到脖子里暖和了一会儿,当时风很大,我认为那里不是停留暖手的地方,便强迫她带上手套继续走,结果发现手套已然冻住,手伸不进去了,这时小蛇回来又帮着乐兰轩暖手,停留不是办法,于是让乐兰轩右手放到小蛇的左兜里,左手放到我的右兜里,我们用手暖她的手,走了一会儿她的手便不冰凉了,我认为在这里我的判断是正确的,就是她的手并没有发生冻伤,如果用干净的雪搓,可以靠自己加快末端循环,达到暖手的目的,但是手套被冻得放不进手,是出乎意料的,所以在严寒环境下,千万不可长时间将手套离开手,即使没有雪,一分钟内汗也会结成冰。我的手套便是这样。

灵山顶峰通往缆车下山起始处的石板路已经完全被雪覆盖了,有时会陷到没过大腿的雪里,所以雪球、风尘等几个人被大风吹离了正确的下山路线,幸亏山谷来风看到,通过对讲让后边的阿茫和孩子他爹将他们追了回来。

过了索道下山起始点就看到已经回到台阶路上的雪球MM、风尘GG、影子MM等几个人了,孩子他爹也在,基本上是一个GG帮助一个MM,当时我还佩服着雪球和影子呢,她们当时没有用别人扶自己在走,只是时不时的摔跤,因为台阶上铺满了雪,如果不用力把雪踩实便会滑倒,雪球和影子就是这样时常滑着走的,现在想起来这加速了她们的失温。后来发现影子如果没有人扶,站起来马上会摔倒,便上去扶着她走,有了乐兰轩的经验,所以上去便问她手冷不,她说手冷,我便将她手揣在兜里暖着,她的手一会儿就暖过来了,而她总摔跤的原因也不是因为体力不支,只是因为眼镜起雾后看不清楚路了。这时看到风尘的两边颧骨已经全白的,我便让他用雪搓,后来也就回血了,说明在冻伤没有发生的时候,用雪搓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的。

本来是孩子他爹和风尘扶着雪球MM在走,但是雪球突然坐到地上起不来,孩子他爹说这姑娘好像有点迷糊了,当时感觉影子的手有温度,走路也很稳,便把她交给孩子他爹,让他们先走,我将雪球扶起来后问她手冷不冷,她说冷,但是又说没有事情,我听不明白,便将她手套摘了,发现她左手四个手指头一直到指根都完全白了,而且无法自己回弯,右手好一些,是到第二个指节处,当时我心头一紧,手冻成这样都不说话,难怪她自己感觉没事情了,那是没有感觉啊!匆忙抓起来一把雪,搓了两下,马上想到她的手已经完全没有温度了,已经谈不上是否需要舒筋活血了,而且当时的位置风也很大,没有办法长时间停留,于是便将她的左手使劲往我脖子里边塞,然后右手攥住她的右手指尖,想借此给她复温,结果不到十分钟我的右手便冻得无法打弯了,急忙抓雪使劲搓,便缓过来了。我搓手的时候,让雪球MM将手放到她自己的兜里边,再拿出来的时候竟然又沾满了雪,这才发现她兜里不知道什么时候进了一大块雪,不是她的意识有点模糊,就是她的左手已经完全没有知觉了,当时我心里更害怕了,继续将她的左手放到我脖子里,右手让她自己揣在兜里,因为台阶路不够三个人并排行走,风尘便在后边跟着,风尘穿得也很少,只带了一个毛线帽子,他的脸和耳朵便是在那里冻伤的,当时让他迅速下山,可能就不会那么严重了,但是以为他是雪球的男朋友(实际上不是,很佩服他,能跟雪球走到最后),便没有那么做。下到停车场前最后二十分钟雪球越来越无法控制自己的平衡了,我单单驾着她的左胳膊已经没有办法让她站稳了,我只好提着她右肩部的衣服,才能让她不再摔倒,不过当时她还是能够控制自己的腿用力的,只要不摔倒,我不用使太大的劲便可以将她扶稳。在索道下山终止处又碰到了返回接应的阿茫,我便让他找个暖和屋子,我当时还担心她的脚有问题,所以想停下来看一看,结果经过的所有的饭店和宾馆都锁着门,只好找了一个空铁皮房子进去了,当时急忙铺好地席和防潮垫,让雪球坐在上面,先看了她的手,她的左手小指已经泛红了,其它三个手指的苍白已经退到第二节,心里松了口气。看了看她的脚,虽然很凉,但是应该没有冻伤,帮她穿鞋的时候,发现她只穿了一条牛仔裤。烧了一杯咖啡,让大家喝了,听到下边说车正在努力往上走,想着再不走如果天黑了就更冷了,便又出发了。

阿茫扶着影子先走,雪球、风尘和我在后边,出了铁皮房子没走几分钟,雪球便走不了路了,单靠我一人之力无法再扶她,便和风尘一起驾着她,她嘴里好像在说太累了,不走了之类的话,人已经完全糊涂了,这时候我想的便只剩下赶紧给她找个暖和的地方。走了十几分钟风尘有些驾不动雪球了,我急忙呼救,刚好碰上了赶上来的静月无痕,他和我一起将雪球驾到江水河村,找了一户亮灯的人家闯了进去,这户人家很不错,马上带我们到卫生所,静月无痕背着雪球到卫生所,然后小悟,山谷来风,小蛇几个人也赶上来帮忙,我就再也没有帮上什么忙,直到坐车回京,基本的全过程就是这样了。
[sign]行走,只是为了追寻那平静的心灵[/sign]
作者: 千山暮雪    时间: 2006-3-17 20:00
标题: 在那种环境下,我想你已经尽最大努力了,而且采取的方式也很正确.

作者: steve45    时间: 2006-3-17 20:01
标题: 不知道该说什么,第一印象你是认真的,第二印象是有部分后知后觉
毕竟大部分人没有雪山经验。要命的是,对这季节的灵山,我们不会事先把它想象成雪山。 [sign]总有一天,我们会有离开的时候[/sign]
作者: lanlan1608    时间: 2006-3-17 20:09
标题: 当时什么情况,别人不好评判,但一对一错两个做法,可以探讨
西医讲,冻伤的治疗,在现场的情况下首要的是复温.

复温时错误的做法就是用雪搓.

复温正确的做法是,将患肢放入与体温相近或略低的环境中,可以是温水(28 度 至 33度都好,要考虑到寒冷环境下人体温会略低于正常体温36度),  温水不能高于人的正常体温

因此,最恰当的温度就是人的体温.

权限情况下,如果有人冷昏过去了,可以将人尽快送到老乡家,盖上被子,同时与另一个正常的的人裸体相拥复温. 哪怕是不认识的一男一女.

8. 最后一点疑惑,就是在山上的时候,我让雪球从我的领口将手伸到我的怀里,但是她比我矮,所以胳膊要举得比心脏高了,这会不会阻止了血液回流到手上呢,还不如直接将她的手伸到我的兜里,用我的手为她暖,这样可以让血流得顺畅些。可是我感觉我的冲锋衣兜除了挡风外,并没有保暖效果


胳膊举得比心脏高,问题不大,无所谓. 但用体温的方法是正确的.
By the way: 从你的腰下面伸进手去,到你的两腋下是更好的方法了.

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有人说自己的手有问题,是乐兰轩MM,她说她的手很冷,当时我想用雪搓搓就会好起来的,于是便让她摘了手套用雪搓,但是她用雪搓了一下便说手疼得厉害(也许她抓的雪里含了太多的杂质),然后就不搓了,


错误的作法
作者: haohaoganhuo    时间: 2006-3-17 20:12
标题: 关键我也不够高,她只比我矮了一点点,而且还得走路
我弯一点腰便可以让她将手伸进去了,这样基本不影响走路

如果我够高的话,可以让她将手伸到腰部,这样也可以边走路边用体温暖手,但伸到腋下就不太可能走路了 [sign]行走,只是为了追寻那平静的心灵[/sign] [modify]1142597990,haohaoganhuo[/modify]
作者: 千山暮雪    时间: 2006-3-17 20:22
标题: 其实用雪搓也很有效果啊
我在黑龙江边上住过3年,地广人稀,白天都零下20多度,经常有人冻伤,甚至有冻死的.在冻伤初起时(也就是发现皮肤变白了),当地人都用雪擦,效果还是不错的.具体的原理不清楚,但来源于生活的经验还是值得借鉴的.
作者: lanlan1608    时间: 2006-3-17 20:28
标题: 嗯,也许, 有时候我也觉得西医与经验是矛盾的
比如西医的营养学,就讲一个人要营养全面,不可以挑食,偏食.

用西医的观点,"素食主义"者,如僧人,将营养不良.....


只要有效就是可以的,不过理论上,我还是认为,用雪搓只会加剧损伤,毕竟雪的温度是0度.摩擦生热也没有几度.

没找到合适的图,给好好干活截了个图.


从前面,下面,手伸进去,用腋下的温度是给手复温最好的办法

不过山上有风,也许是我不了解情况,再火力壮的男生也不能在大风中撩开衣服,也会冻伤的. 脖子的温度,也许是当时较有效的方法.
作者: 那山    时间: 2006-3-17 20:37
标题: 有多少人是带着雪套的呢?在出发前,有冬季灵山经验的人应该知道没有雪套踩在雪里的感觉吧!

作者: 米达麦亚    时间: 2006-3-17 21:08
标题: 最严重的问题是在出发之前
如果你看过天气预报,就应该知道周末的天气可能会很恶劣,这种情况要么改变计划走景区或其他简单的路线,要么严格进行装备检查,坚决劝退装备或经验不合格人员。

在出发之后,就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了,已经不是你和你的队伍可以控制的局面了。 [sign]==================================================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sign]
作者: 孩子他爹    时间: 2006-3-17 21:21
标题: 下山时一个感觉,好好干活已经倾尽全力了
山路右边雪少,左边雪深,要架人下山,架人的就要走雪深的一侧。
正巧风也是从左侧吹来,经常会踩进雪坑。 [sign]幻境虽美终是梦,珍惜眼前始为真。

摘自著名民营企业家---佟湘玉名言录[/sign]
作者: 亦庄亦谐    时间: 2006-3-17 21:39
标题: 干活尽了全力,而且总结很认真,长了很多经验,建议户外版的领队在出行时要严格检查人员履历和装备,新人要循序渐进参加活动.

作者: sabrinasun    时间: 2006-3-17 21:46
标题: 亲爱的同志,不是谁都能带新人的。
此言无贬义。相信你理解。新人无论从生理或心理都会突然出现让老驴们出其不意的事情。比如小视冬季户外,比如小视装备,甚至不戴雪套走雪路(很遗憾,本新人就干过这事儿,还是不必把自己的雪套摘下来给我用,感激不尽),再比如无法完成遇突发事件的基本自理。于你,不该带新人上冬季灵山。于新人,不该跟你走冬季灵山。

其实这样的情况非常多见,只不过你赶上出事的一拨儿了,并且,你被人尽皆知了。

各位,慎带新人! [sign]似水年华[/sign]
作者: sabrinasun    时间: 2006-3-17 21:53
标题: 雪并不是关键介质。
皮肤变白初期只要按摩揉搓促进血液循环就好。若已经出现冻伤,万万不能搓,只能温水或身体复温。揉搓只能恶化冻伤皮肤破皮溃烂。

用不用雪不是重点。 [sign]似水年华[/sign]
作者: sabrinasun    时间: 2006-3-17 21:55
标题: 可以想像。致敬。
[sign]似水年华[/sign]
作者: sabrinasun    时间: 2006-3-17 22:06
标题: 又有多少领队出发前跟队员说:“你的装备不足,你不能随队。”?对所有领队,都是血的教训。
[sign]似水年华[/sign]
作者: 受伤小蛇    时间: 2006-3-17 22:11
标题: 我的个人意见
我个人强烈反对用雪撮,一定要用身体复温.

前期对乐兰轩的保护还好.

后期照顾昏迷的雪球还是太过粗糙,没有冷静下来,否则手不会冻成那样.不过那种情况,要镇定太难了.

回到车上的情况小悟写的很详细,我觉得处理方法问题不大,我已经尽力替她的手复温了,身体换了衣服后肯定无碍.无奈还是之前的冻伤太重了.

[modify]1142604912,受伤小蛇[/modify]
作者: 天山马贼    时间: 2006-3-17 23:31
标题: 在看到有人穿长袖T恤和牛仔裤的时候就该有所警觉了
个人感觉,冬季的山上活动(小五、灵山)等,应该慎重考虑新人是否合适参与。
冬季山上的一次气候变化造成的后果远比夏天严重。
明显看到这次活动有相当的参与者装备不足,没有雪套、没有防寒衣物、甚至只穿一层牛仔裤,作为领队,在看到穿牛仔裤的队员的时候,应当劝其退出或仅仅将其带到山下了。

个人感觉领队对可能发生的危险估计不足。

大家也要吸取教训,冬季活动,多带件衣服,总是没错的。
甚至夏季活动,只要上山,带件Fleece也是必须的。

对于装备版某些人的胶鞋登山论,不敢苟同。
作者: vicon    时间: 2006-3-18 00:10
标题: 根据这次经验,说点个人对如何尽量避免冻伤的看法
根据这次经验,说点个人对如何尽量避免冻伤的看法:

年前有山友去灵山冻伤,回来跟我谈的经验就是,风大!风很容易造成暴露在外的人体迅速失去温度!从那时起,我对风有了深刻的认识,后来又去过冬季小五台,亲身体会了有风与无风的不同。

下面先介绍下我那天的装备情况及措施,并简单做下分析。
我的装备是:冲锋衣(带个帽子)、抓绒衣、秋裤、冲锋裤、登山鞋、登山杖、包;没有雪套,手套给同伴了,没有打劫帽。

风大后戴好了冲锋衣的帽子,前面把领口收紧帽檐拉低尽量最大面积的档住脸部,手缩在袖子里只抓着登山杖的腕带,能借力就借力不能借力就拖着杖走。下山时鞋带也开了,鞋里灌满了雪,并且结冰,途中觉得鞋冻的很硬象木头,路上曾停下清理脚脖子那里的冰,效果不大,就那么继续走下去了,路上也担心脚会有冻伤,不断动脚趾感觉很灵活,我当时想既然脚趾能灵活运动,脚腕处肯定过血,不至于冻伤,当时自己分析只要保持行走就不会有事就一直走下山了,到了索道售票处的时候,鞋里的雪和冰已经被体温融化,鞋湿透了。所以我认为即使没有雪套只要保证鞋带系好并保持行走基本脚部不会有冻伤(当然那天在寒冷中的时间也不长)。


路上还看到个MM 没有帽子耳朵有点轻微冻伤,拿过她的登山杖告诉她不要用登山杖了把两只手缩进袖子捂着耳朵不要拿开,不要怕摔交,有雪摔了也不疼,下山后看她的耳朵冻的比较轻些。

如何尽量避免冻伤:
1.个人认为衣服防风很重要,风吹不透就不至于太冷。尽量减少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和面积,能挡风就挡上,尤其是耳朵鼻子手等部位,手可以缩袖子里并把袖口抓紧,耳朵可以用手捂上,这样就好得多。还有小时候在更冷的地方的经验是,耳朵冻的差不多的时候用手捂,捂热了手再缩袖子里保温,之后再捂耳朵,不断重复,对保护耳朵还是有效果的。小时候的感觉是当时觉得耳朵冻的有点硬,手一捂刷的一下化开了似的。
2.还有多穿件衣服还是有好处的,身上只要不冷,中心温度不降低,大脑保持清醒,其他部位可以尽量保护,再有身体保持热量的话,血液也可以把热量带到手耳等部位。
3.保持一定的运动量也可以避免身体冻僵,有运动量身体温度就不会太低,而且运动使血液流速加快,可以通过血液把更多热量带到手耳等部位。所以意志要坚定,不能停一定要坚持走。
4.身体需一定的能量,多吃点高热量食品也有好处。
5.平时注意耐寒锻炼,冷水洗脸手,冷水澡等,从夏天开始洗(夏天运动后不能洗凉水,起痱子)。

      [sign]漫天飘飞的雪花,纯洁、快乐的精灵

抚平我的心绪,伴我前行。 :-)[/sign] [modify]1142612250,vicon[/modify]
作者: 黄金狮子    时间: 2006-3-18 00:14
标题: 装备不齐全的人不应该允许参加活动
[sign]
古人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sign]
作者: final    时间: 2006-3-18 09:02
标题: 当时完全可以避免被大风吹袭的 也许没有人熟悉那里吧

看了多人的叙述 以为

如果 登顶后 不是下撤停车场  而选择古道下撤 断不会有如此惨痛的结果发生


在风版
大霞约人骑车
就有人提醒
周六沙尘暴
地面沙尘暴  
灵山顶上啥样呢

说新人没经验 老同志呢  
是否尽到了告知的义务呢
出发前有目共睹的装备情况  
是否进行了积极的劝退工作
别老说都是成年人的*话


当某些人在积极地免责的时候  
劝某些人还是不要带队的好
自己玩
不必去面对那么多责任


另外
现在探路的活动越来越多
建议还是风版约人吧
不要再发到活动版
    [sign]&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信任 尊重 宽容 无悔付出&nbsp &nbsp &nbsp &nbsp
多应不信人肠断,几夜夜寒谁共暖.欲将恩爱结来生,只恐来生缘又短.[/sign] [modify]1142645936,final[/modify]
作者: 上邪    时间: 2006-3-18 10:17
标题: 下山的时候不应该走台阶了。既已有人冻伤,在下了顶峰之后应该右切钻出铁丝网走沟里,可以直接下降到江水河村。
现在说这些都有些晚了,bless伤者吧 [sign]-----
如果你记得,还请你忘记..
my blog:一路走来[/sign]
作者: 上邪    时间: 2006-3-18 10:31
标题: 领队对危险的估计不足是显然的,但集合时劝退装备齐全者也不太可行。而且领队也确实很尽力了。
需要包车的活动,到现场发现装备不全劝退,
1、费用谁承担?
2、怎么就算装备不全?
3、怎么检查?
所以我认为只要活动帖子里面说的详细,
集合后的事情基本就是自助+天命了。
而不应该把过错全归咎在领队身上

因为这事禁了几个领队的活动,不太妥


[sign]-----
如果你记得,还请你忘记..
my blog:一路走来[/sign]
作者: janeclimber    时间: 2006-3-18 11:11
标题: 雪搓不妥,
雪的温度比手低,水蒸发还要带走热量,使得失温更严重。

手可揣在怀里,快速活动手指,或后脖颈部。这两处温度较高。

带队人应有急救常识。有没有野外急救培训班可上?
作者: 飞行甲板    时间: 2006-3-18 12:33
标题: 总结的很详细,受教了。对于事故发生后所作的措施领队们是尽力了。

作者: 飞行甲板    时间: 2006-3-18 12:34
标题: 也许需要所有人值得注意的是怎样避免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也许需要所有人值得注意的是怎样避免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看了干活的帖子,我感觉有以下几条需要注意:
1、对于冬季灵山这种活动,领队收人需要查一下队员履历,并强调装备的重要性。
2、领队随时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天气骤变需要及时通知。
3、出发前领队要检查队员装备,严重不符合者劝退。
4、在活动开始前半段,领队如果发现实际情况不好控制,应该痛快做出放弃原定计划的决定,有时候放弃是一种负责的体现。
5、领队增强自己的野外基本救护能力,遇到突发事件保持冷静。
6、每一个参加户外活动的人都应该本着严肃的态度,照顾好自己,领队不能保证每个人绝对安全。
7、个人认为领队关键时刻的决策非常重要。

最后祝愿受伤的人能尽快恢复健康。 [modify]1142659816,飞行甲板[/modify]
作者: mef    时间: 2006-3-18 15:47
标题: 危险发生后的处置措施不错,但关键问题是不应将没有准备的队员带入险境:
1、如果在登顶后仍然不能预见气温、雪情、风向、路况以及队员体力消耗、下山容易失温等风险,则属于领队经验不足。

2、如果在登顶后已经判断到以上风险,仍然不顾队员准备不足的实际情况(或者根本没有了解队员准备情况),则属于领队责任意识不足。

3、总结中8小时与5小时之比问题最大,冒险5分钟比正常行走10小时的风险更大,在大风雪中走3小时比普通雪地走8小时风险大得多。坚持继续完成计划,多少属于侥幸心理在作怪,也是多次户外事故的直接原因。

根据我们与几位队员的沟通,几位领队在风险实现后表现的很负责甚至令人感动,值得充分肯定。

但领队作为高强度的户外穿越队伍中的总指挥和绝对权威,首要的责任是运用经验和权威指挥队伍控制风险、避免风险实现,其次才是在风险发生后的处置行为,千万不可以主次颠倒。

因此,在下认为该活动领队指挥有误,将没有准备的队员带入了险境。

  [sign]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野蛮吾肌体,文明吾头脑
苦心志 劳筋骨 饿体肤 空乏身 拂乱为 动心忍性 增益不能
[/sign] [modify]1142668102,mef[/modify]
作者: 无差别级    时间: 2006-3-18 16:24
标题: 我的总结是三点:
1、选人时慎重,尤其是冬季活动;
2、上车前检查装备,对装备严重不足者一定劝退,同时事先在网上申明,对承诺装备齐全而又不带齐全者,不仅劝退而且照A车费;
3、关键时候要敢于果断放弃,此时领队之间应该协商,及时做出决断。
作者: 流金的岁月    时间: 2006-3-18 16:47
标题: 同意mef,补充一点:新驴一定要有安全意识,毕竟身体和生命是自己的
[sign]流金的岁月[/sign]
作者: 123456123456    时间: 2006-3-18 17:18
标题: 说的很好,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面对巴。
人在自然面前,是多么的渺小!!!
作者: 喵喵    时间: 2006-3-18 19:03
标题: 一件一次性雨披、一个求生哨,有时候可以救你一命! 可是实际活动中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当时能多有几张一次性的桌布的话,恐怕结果也会不一样吧?


不起眼的小东西,有时候能管大用的! [sign]努力着    快乐着!~~~~~~~~~~~~~~~~~~


我在等一个人   她真的能回到我的身边么?:cry:


:  :-x  :-D  8-)  :pint:

[img align=left]http://upload.mop.com/user/2005/02/07/ed15fbe1.jpg[/img][/sign] [modify]1142679916,喵喵[/modify]
作者: 影中影子    时间: 2006-3-18 19:24
标题: 我的教训,供大家参考!
我是新人,第一次参加绿野活动即遭此大创,实感无奈!
本不想多说什么,看到领队及其他队友的总结和讨论,其勇于承担责任并积极总结经验教训让人感动,就把自己的惨痛教训告知大家,引以为戒吧!

导致这次登山受伤的主要原因是自己经验不足,装备严重不全。

关于脸部:
没有戴打劫帽等头部保温,一顶棒球帽在七八级大风下形同虚设,哈出气体及摔倒后脸上残雪在脸上冻结,导致嘴唇及脸颊冻伤(下山途中要不是阿茫及时给我戴上他的打劫帽,还不知成什么样呢)。

教训:绒线帽子(护头)、打劫帽(护脸)、冲锋衣(帽子还要大,自己羽绒衣的帽子太小)一样都不能少,女孩子可能还要准备防冻唇膏。


关于手腕:
爵士乐借了他的手套给我,所幸没事,但手腕冻伤。主要是摔倒后手触地,积雪打湿手套口,结冰,以至冻伤。

教训:本已发现,但没有在意,回程途中手腕就已经红肿。遇到这种情况还应及时处理,用其他物品护住手腕,及时揉搓或更换手套。



关于脚:

可能这次出行我最恼火的就是鞋了。我穿的是透气性良好的运动鞋,结果雪水就顺理成章地从那些透气孔中流了进来,结成冰导致脚趾冻伤。
更为糟糕的是由于鞋底太滑,让我不停地摔交,不仅影响了速度,还极大地耗费了体力,简直郁闷至极。

教训:一定要穿防水性能良好的登山鞋,还要带上雪套,最好再带双备用袜子。


仅供大家参考! [modify]1142685929,影中影子[/modify]
作者: steve45    时间: 2006-3-18 19:35
标题: 赛翁失马,教训是经验的老师!但愿尽快恢复!
[sign]总有一天,我们会有离开的时候[/sign]
作者: 清风轻影    时间: 2006-3-18 19:50
标题: 支持,以后领队有权利让不复核装备的人退出,并且A车费,当然希望领队之前写好环境情况
领队要用普遍情况说明,不能凭自己的实力来描述轻重。
新人也要在报名之前搜集路线的各方面情况和攻略,正确的衡量自己的能力,不要对大家不负责任,更不要对自己不负责,既然出门在外能多带点的东西就都准备好,毕竟领队不是保姆啊,有了困难受罪还是自己的。
  [sign]就爱绿野……爱绿野的山,爱绿野的人。如果你们有一个幸福的家,有老人需要照顾,请稍微抑制一下那颗时刻向往自由的心,因为一旦你们永远的飞走,留给家人、朋友的,是一个如此巨大的空白[/sign] [modify]1142683087,清风轻影[/modify]
作者: 甜面酱    时间: 2006-3-18 21:22
标题: 新人还是多参加几次初级活动为好
第一次去灵山,第一次见这么大雪,第一次摔这么多次跤,值得我怀念并好好总结。
1、饱带干粮热带衣
2、永远有走夜路准备
3、不能轻视每一次活动
4、活动是有风险的
5、领队不是保姆,认真阅读计划
6、祝愿受伤的人早日康复!!!
作者: 米达麦亚    时间: 2006-3-18 22:05
标题: 超大号的垃圾袋更好用
类似的经验总结已经有很多人发了很多遍了,如果能静下心来仔细搜一下看一看,会有很大帮助的。但问题是在没有经历过这种危险之前,几乎没有人会认真的思考这样的问题。这样就只能希望大家都能无损的经过第一次的危险,如果能有类似“演习”的形式让大家都经历一次就好了。

没经历过死亡的威胁就不会知道生命的美好。我就是在第一次在悬崖上横切之后终于明白了走错路的时候原路返回可能是最好的一种选择。 [sign]==================================================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sign]
作者: haohaoganhuo    时间: 2006-3-18 22:31
标题: 我同意,在高强度活动中是背着这个东西的,帐篷里放不下背包的时候还可以罩背包
[sign]行走,只是为了追寻那平静的心灵[/sign]
作者: 慢牛    时间: 2006-3-18 22:57
标题: 都提到防滑问题。那没摔交的是什么鞋?什么底?
历险过后是否还有户外激情?结伴经历是否温暖出生死爱情?呵呵,乐观些吧,生活还在继续... [sign]这里是BG1AOO,美好的73送给你! :-)[/sign]
作者: 米达麦亚    时间: 2006-3-19 10:34
标题: 如果没有冰抓可能更重要的是靠个人的平衡感和经验判断
[sign]==================================================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sign]
作者: 呼哧带喘1    时间: 2006-3-19 12:44
标题: 同意!
冬季活动选人一定要慎重,对活动的强度要多估1级。
作者: 成尔    时间: 2006-3-19 16:47
标题: 你已经尽力了,大家都能了解。
但是用雪搓是完全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放在怀里暖和。 [sign]欢迎光临个人摄影选集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yewang_1977                                                     。[/sign]
作者: 北黑    时间: 2006-3-19 19:14
标题: 关于冻伤,雪搓是严重的错误
论坛里帖过几次《冻伤》,好像是某解放军医科大学的学术文章,大家都应该找来看一看。

一个严重的常识性错误是:冻伤和冻疮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冻伤是短时间内组织冻结形成的;而冻疮跟血液循环不畅有关,是长期的过程。

对于预防冻疮,可以使用促进血液循环的任何方法,包括用雪或任何其他东西搓;

对于冻伤,唯一的方法是尽快复温,不可蹂躏组织坏死部分,严禁用雪搓。

另:影子的症状是典型的失温现象,如不采取保暖措施,意识模糊30分钟以上即可危及生命。
作者: 喵喵    时间: 2006-3-19 22:23
标题: 休闲级的活动带上也没有什么坏处,反正和FB物资什么的比起来,既不占空间也不占分量
[sign]努力着    快乐着!~~~~~~~~~~~~~~~~~~


我在等一个人   她真的能回到我的身边么?:cry:


:  :-x  :-D  8-)  :pint:

[img align=left]http://upload.mop.com/user/2005/02/07/ed15fbe1.jpg[/img][/sign]
作者: 狗狗!    时间: 2006-3-19 22:55
标题: 最好能置顶或进入置顶精华,以警示后人。
[sign]我的BLOG[/sign]
作者: 大栋    时间: 2006-3-20 09:49
标题: mef说的有道理。
[modify]1142820085,大栋[/modify]
作者: 小艳儿    时间: 2006-3-24 14:48
标题: 一口气看了所有的连接,除了感动,似乎还有很多东西在心里。不知道该要说些什么,除了感触,似乎还有其他的一些感觉.....
对于户外的恶劣有时候我们确实忽略了太多,喜爱大自然,溶入大自然,可是也要能确保自己的生命,毕竟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在户外,有很多我们不能预知的东西,每次出发前每个人都要做好最坏的准备,准备好自己能想到的有用的装备。户外的经验我并没有多少,看了大家写的,对我很有帮助,大家以此为界!




[sign]春天了,希望的季节.......
简单女孩,简单心情
如果:可以...
我希望做一棵小草.....[/sign]
作者: 咕咚来了    时间: 2015-6-26 15:04
标题: 震撼!
事情已经过去9年,现在看起来依然能感受到惊心动魄!

以前就听说过“雪球手指因冻伤截肢”,但具体过程不详,今日拜读当年的帖子,仍然被深深震撼了!

现在我终于明白引我进入户外的老驴告诫:冬天不爬山!

其实都是这些活生生的案例警醒着当年的户外前辈和后来者!






欢迎光临 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https://www.lvye.org/)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