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标题: 炒作:靠假肢登上珠峰新西兰男子被指见死不救(图) [打印本页]

作者: 孔老二    时间: 2006-5-25 09:48
标题: 炒作:靠假肢登上珠峰新西兰男子被指见死不救(图)
指责别人在8500米的地方见死不救,无异于指责别人目睹伊拉克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见死不救。
还特别指责一个没有脚的。


靠假肢登上珠峰新西兰男子被指见死不救(图)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5日00:52 重庆晚报



踩着戴维・夏普(左)的尸体,马克・英格里斯成功了。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英国人戴维・夏普下山途中氧气用尽生命垂危,40名路过登山者却选择继续登顶。



  据美联社24日报道,新西兰无腿壮士马克・英格里斯日前被媒体披露,在快抵达珠穆朗玛峰时,他曾看到一名英国登山者戴维・夏普因为缺氧和寒冷而面临垂死状态,但他却选择了“见死不救”。然而据英格里斯称,当天共有40名登山队员先后经过夏普身边,但他们都没有救助夏普,而是继续登顶,最后夏普被活活冻死在了珠穆朗玛峰下300米的地方。这一内幕曝光后,立即引来了剧烈的批评。




   



  同行奄奄一息 “英雄”继续登顶

  10天前,新西兰无腿勇士马克・英格里斯靠一双假肢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然而日前他却被英国媒体指控“见死不救”,眼见一名英国登山者在珠峰附近濒临死亡,却选择不闻不问,继续登顶挑战世界纪录。英格里斯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承认了他当时面临的艰难抉择和痛苦心境。

  英格里斯称,他的登山小组是在海拔8534米左右的高处发现了34岁的英国登山者戴维・夏普的,海拔超过7925米的高度由于氧气稀缺,气候低至零下30摄氏度,一直被登山者称做“死亡地带”。当时34岁的夏普躺在一个岩石后面,因为缺氧和寒冷,已处于奄奄一息的垂死状态。英格里斯的登山小组成员立即聚到一起,讨论应该怎么帮助这个英国人,但他们做出了一个悲痛的抉择:抛下夏普,继续登顶。英格里斯说:“在8534米的高度,我们连自己的性命都难保,更不用说拯救别人活下来。我们无法帮助他。”

  氧气带得太少 下山陷入绝境

  英格里斯称,在那天早晨先后经过夏普身边的登山者至少有40人,但却没有一个人选择放弃登顶、改为将夏普救下山。34岁的夏普为了救自己,曾经站起来过,曾经试图修理自己的供氧系统,但他最终仍然因为缺氧和寒冷,在距珠穆朗玛峰顶大约300米的地方活活冻死,成了今年丧生珠峰的第11名登山者。

  英格里斯说:“那天早晨有40人先后走过了这个年轻英国人的身边,我只是其中一个。我们的谢尔巴人登山向导还给他吸过氧气,我们还联系登山经理,但他告诉我们:‘你们无法做任何事,他已经缺氧几小时,他已经和死差不多了。’”

  据悉,夏普是今年3月27日离开英国,试图第三次挑战珠穆朗玛峰的,没想到却一去无回。事实上,他已经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但在下山过程中,只走到距峰顶300米处时就用光了氧气。

  登珠峰第一人 谴责见死不救

  40多名登山者“见死不救”的行为,立即引发了剧烈的争议和批评。第一个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埃德蒙德・希拉里爵士谴责登山者见死不救是一种“不道德的可耻行为”,他对那些人“见死不救”、只顾攀登世界最高峰的行为深感震惊。

  希拉里对记者说:“这是非常不道德的行为,当一个人遇到危险和困境时,我们只是摘下帽子,对他说:‘早上好,再见’,然后就离开了他,这是很可耻的行为。我认为,救助他人的生命远比登上珠穆朗玛峰更重要。” 沈志真


作者: 小谢    时间: 2006-5-25 10:57
标题: 那种地方,自己活着下来已经不易了,救别人是妄想

作者: lyy811017    时间: 2006-5-25 13:10
标题: 路过~

作者: buyilehu    时间: 2006-5-25 13:43
标题: 40多名登山者中的团队是否具有救助的力量?
[sign]不亦乐乎[/sign]
作者: 理想    时间: 2006-5-25 13:53
标题: 在那种地方怎么可能救别人呢。自保性命都难。别说8500的高度了。就是再降一千米也救不了的。
指责他们的人根本就不了解登山更不了解珠峰。
作者: 荒谷    时间: 2006-5-25 15:32
标题: 40人的力量应该可以把人救下,应该放弃登顶,应该谴责登顶的人!

作者: june    时间: 2006-5-25 16:25
标题: 我的一点看法 - 救人还是登顶?
害怕被拍砖,但还是忍不住得说几句。

媒体以这样的标题报道绝对是错误的:“踩着戴维•夏普的尸体,马克•英格里斯成功了”。马克•英格里斯的成功并没有借助戴维•夏普的牺牲或死亡,当然不能说是踩着他的尸体。但媒体该不该报道?埃德蒙德•希拉里爵士的看法有没有意义?

埃德蒙德•希拉里爵士和Tenzing Norgay Sherpa是第一个(同时)登顶珠峰的人。不能说他不了解珠峰。他质疑见死不救有个人目的吗?我不敢说。他早被授予爵士称号,是新西南人和众多登山者心中的英雄。在戴维•夏普的死亡曝光前,他见诸报端发表了很多对马克•英格里斯的祝贺之词,我想不出有什么特别目的他要无根据谴责一个自己的同胞。当然,我也不敢说没有可能。

在8500的高度是否能救助别人,我没有发言权。相关的数据是马克•英格里斯是从第四营地开始冲顶的,而第四营地在离顶峰450米的地方,也就是说离戴维•夏普出事地点150米。外电报道称埃德蒙德•希拉里爵士说他不同意这种(见死不救的)做法,并说如果是他或他那个时代的登山者,他们会选择放弃冲顶而去救人。如果这是件完全不可能的事,他这样说除了让自己难堪,也就没有其它作用了。

登山者是否该救人?我们都知道现代的登山不完全靠个人,而更多靠团队,因此成为了一个很商业化的运动。登山者及其团队为了冲顶所花费的时间,精力,金钱十分巨大,而这些条件对于很对人来说一生只有一次。于是似乎有一种不成文的惯例,大家接受了:冲顶,每个人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不用去管其他人。在完全没有能力和条件的情况下去救助他人当然是错的,是没有必要的牺牲。这应该是所有登山者的共识。没有被帮助的人没有权利去谴责他人,毕竟作为一项高风险的运动,每个人应该对自己的选择有清醒的认识。戴维•夏普的父母出来讲话表示理解和同意那40名登山者没有救助自己的儿子的做法。他们是正确的,毕竟高尚是只能要求自己,而不能要求他人的。但如果有救助可能的话,这40名登山者会不会就放弃这耗资巨大、千辛万苦争取来的,又天公作美(据报道当天的天气非常适合冲顶)给的冲顶机会呢?他们当时问自己的问题是:如果我和其他人一起救助戴维•夏普能否成功?还是我为了一个陌生人放弃这个机会这值不值得?马克•英格里斯不是一个人,甚至他不是一个该被责备的人,只不过他出名了,而他的这次活动也是为了给残疾人筹款,所以他受到了质疑。但也正因为他不是一个人,这种行为才更该受到质疑。马克•英格里斯也暗示了他们联络了经理人,一个十分有经验的登山专家,经理人告诉他们不要救助,继续冲顶。这个建议是建立在救助可能上的,还是建立在考虑如果不能冲顶的损失上的?

如果有救助可能,登山者是否就该在离顶峰300米处放弃而救助他人也并不是一个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冲顶是多少人一生的梦乡!为了这个机会,他们失去了多少,付出了多少。对于多少人来说,冲顶不仅是成功,是荣誉,是一生的梦乡,它或许就是生命本身!功亏一篑会让多少英雄泪满襟!但登山的精神到底是什么呢?竞技体育发展到今天,丑闻不断,商业化得已经快让体育失去它的精神了。登山呢?我不知道。但我觉得埃德蒙德•希拉里爵士至少有一点是对的,现在的登山运动太商业了,是我们该思考是冲顶更重要,还是另一个人的生命更重要的时候了。
  [sign][size=xx-small]可以叫我June,也可以叫我六月。如果希望我回答的话,不要叫琼或其它。

[size=small]快乐而从容地前行,不忧亦不惧[/sign] [modify]1148545616,june[/modify]
作者: 慕澜    时间: 2006-5-25 16:56
标题: 登顶不代表见死不救,能够登顶不代表有能力救人。因为在那种环境下,救人不太靠谱,自保都费劲。
无谓的牺牲自己也不必要,到那地界了,就别希望别人能来救自己了。 [modify]1148547444,慕澜[/modify]
作者: nb800    时间: 2006-5-25 20:58
标题: 问题是,我们的道德是否随着海拔的增加而降低
当然没人能把这个可怜的人背下山,但40个人中是否有人真正地帮助过他,也许他只是需要半瓶氧气,或着只是氧气管子坏了。如果帮助他的代价不是失去自己的生命而只是失去登顶的机会,那你会怎么做?

我曾经在六千米的高度遇到过大麻烦,是两个陌生人帮助了我。我也曾在差不多同样的高度上帮助过别人。那些信奉8000米无父子的人,你们是否一辈子都不会遇到危险,你们是否会在8000米地带走不动的时候,心如止水地等死?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似乎比自己想象的要伟大,一个人做了亏心事而一辈子不内疚的几乎没有,登顶只是满足一时的欲望,如果为此而受良心的谴责,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作者: mh    时间: 2006-5-25 22:27
标题: 确实这个线很难划
至少应该尝试让下面高营地的夏尔巴送瓶氧气上来。要求别的人贡献自己的氧气不是办法。

简单说“上面太危险”就不救人一命也推得太干净了。环境的危险总是有的。问题是是否根据各种可能的选择自己选择了。没有选择的麻木的人,和把登顶放在可行的救援之上的人,怎么说呢。。。我至少是会避免和这种人爬山的。
作者: 6666    时间: 2006-5-26 07:53
标题: 支持June和nb800的看法。有人考虑到冲顶机会的难得而同意8000米无父子。但生命还是比登顶更重要!

作者: kingcao    时间: 2006-5-26 12:13
标题: 不依赖那40个人至少应该依赖收了钱的人
从道德范畴上来将不能依赖那40个人,他们或许没能力,或许有能力但是要保护自己的客人,或许有能力但不愿意,但既然是商业登山就遵守商业规则,他们之间没有商业关系(恕没查详细资料,这里假定都是商业团队,没有free solo的英雄,如有再修改)。
那他的经理人,他的商业合同另一方是不是做的足够,尽一切努力去挽救,联系其他队里的人来帮助,我看有待商榷。因为没有详细资料,不能枉下结论。

但至少我觉得,都作为商业团队的顾客来说,关注的焦点应该在他们的雇主身上,而不是这些客人之间。
作者: 小杜    时间: 2006-5-26 12:50
标题: 道德规范在这个高度位置应该如何界定?若干年前山版有过一次类似的讨论
我们在这个海拔高度讨论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合适
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于己于人都是如此
看这个讨论:http://www.lvye.org/modules/lvyebb/viewtopic.php?view=1&post_id=49322 [sign]When we love mountains, we have to accept all of their rules.

淡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

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里尔克[/sign]
作者: kingcao    时间: 2006-5-26 14:14
标题: 讨论还是要讨论,但是也要面队现实
再激烈的讨论也改变不了8000米以上的自然环境,也改变不了他已经死亡的现实,也改变不了会有更多的40人路过而无动于衷。讨论满足了我们对精神上的需求。但是面对现实的时候最好自己保重。
作者: 北黑    时间: 2006-5-26 15:51
标题: 提供救助的行为应该值得推崇;但同时“见死不救”不应该被谴责
这两者并不矛盾。

举个例子,小学课本里删除小英雄赖宁、学校不再挂赖宁像曾引起过争议,但道理是很浅显的,不应当鼓励未成年人去见义勇为。

而在极限条件下,人们的行动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在这种条件下所产生的“见死不救”的文化,确实很难用通常的道德观来解释。
再举个极端的例子,全世界的文明社会都在崇尚宗教自由,但客观来讲,所有的宗教都有“封建迷信”和“愚民”的特质,那么“正义”的人们是否应当去捣毁那些宏伟的教堂、寺院呢?!
因此,请换个角度看待登山文化吧,虽然没有宗教那样大的影响力、没有像宗教那样创造出璀璨的文化遗产,但这个圈子的文化确实有自己的特质。

最后再举个例子,大家可以揣摩一下“见死不救”的文化的由来。
80年代北美的某著名山峰,救援组织提供的服务是免费的。但竟然有些登山者不携带下撤所需要的给养和装备,以求保存体力快速登顶,然后呼叫直升机接他们下山。救援组织面临了很大的压力――很显然不施救的话这些登山者根本不可能自行下山――于是他们决定对所有救援收取高额费用。
这次收费事件引起了喧然大波(相当把lvye.org商业化吧,呵呵)人们在讨论登山中到底应该遵循什么样的道德,当山峰上充满不负责任的登山者的时候。有一种观点得到许多人认同:让登山者和大自然自行进行双向选择,才是对这项危险事业的客观规律的最大尊重。帮助弱者提高安全性,会让更弱的人盲目进山,受到损害的将是所有的登山者。

现在全世界的热门山峰上都充斥着商业登山队伍,也就是说这些队员本身是不具备独立攀登能力的。让这些队员花光积蓄、抛开工作和家庭、飞过半个地球、置自己于危险的境地,来帮助一个劳累的人下山作为旅行的终点,这是不现实的要求,也是不合理的要求。

因此请不要谴责这些愿意遵循自然规律的人们。
当然,我们更应该颂扬在登山过程中勇于牺牲个人利益去救助他人的英雄好汉们!  [sign][blue]
让我们的痛苦成为透明的痛苦
让我们的欢乐成为透明的欢乐
[/blue][/sign] [modify]1148631168,北黑[/modify]
作者: 福尔马林    时间: 2006-5-26 16:57
标题: 无腿同学的夏儿巴给他吸过氧气,还和同队讨论过如何、能否救助的问题。
   http://outdoor.travel.sohu.com/20060525/n243410713.shtml [sign]我的BLOG[/sign] [modify]1148634317,福尔马林[/modify]
作者: 小杜    时间: 2006-5-26 17:12
标题: 非常正确的观点:让登山者和大自然自行进行双向选择,才是对这项危险事业的客观规律的最大尊重。
随便说一句:某些韩国攀登者在欧洲就是冒着极大危险进行某些山峰的攻顶,然后登顶之后就直接呼叫直升飞机进行营救,这本身就是对攀登的一种亵渎 [sign]When we love mountains, we have to accept all of their rules.

淡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

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里尔克[/sign]
作者: 福尔马林    时间: 2006-5-26 17:42
标题: 如果我是马克・英格里斯,如果我当时有一个armchair可以坐,而且我还打得动字的话,我一定会救人
[sign]我的BLOG[/sign]
作者: ^^陶陶^^    时间: 2006-5-28 17:45
标题: 联想到见死不救的市事情太多了,大街上、医院门口。。。。。。。。

作者: kingcao    时间: 2006-5-29 03:03
标题: 人类一直在改变着自然的选择,而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
如果有一笔赞助,有多少人能不选商业队而自己solo?
理想和现实........
作者: 阿森    时间: 2006-5-29 09:19
标题: 问一个问题
在考虑是不是救援的时候,人们更多的想到的是什么?是被救者的生命与施援者的生命.还是被救者的生命与自己登顶后的成功以及登顶产生的金钱收入(或支出)?
一个是能力方面的事情,一个是意愿方面的事情.
不了解这座山峰,所以不敢乱说.
但我知道,在并非珠峰那样的路线上,确实有人因为意愿做出选择,却以能力来回避指责,安慰自己. [sign][orange]大家别骂楼主了[/orange] :[/sign]
作者: helen1    时间: 2006-5-29 16:43
标题: 自保是第一考虑的,在那种情况下是否有能力救其他人,请指责的TX们上去试下吧

作者: june    时间: 2006-5-29 17:53
标题: 不知道你是想问我,还是跟错了帖子。埃德蒙德・希拉里爵士说,登顶所带来的光辉(Glory )因“见死不救”而黯淡。
你问的问题我在我的帖子中讨论了,但我想没有人能就这次事件随便下结论。
我不认为马克・英格里斯本人该被责备,他个人的情况确实很难再帮助别人。但似乎陪同他登顶的共有十多人,这次行动是非常商业化的。作为这个团队可能有能力帮助戴维・夏普,但商业行为首先会考虑利益。当马克・英格里斯联络经理人时,经理人让他们不要救助,继续登顶。他们之所以受到质疑,就是因为埃德蒙德・希拉里爵士相信救助能成功(新西南人的登山水平和普及程度是非常高的。很多人,包括我觉得他的话总不该毫无根据)。马克・英格里斯是这次活动推出的形象代表,所以大家的质疑也就只能针对他这个有名有姓的人。也正如我谈过的,即使是有救助可能,是否该救助也不是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
但埃德蒙德・希拉里爵士说,登顶所带来的光辉(Glory )因“见死不救”而黯淡,至少是不错的。 [sign][size=xx-small]可以叫我June,也可以叫我六月。如果希望我回答的话,不要叫琼或其它。

[size=small]快乐而从容地前行,不忧亦不惧[/sign]
作者: 1gogo    时间: 2006-6-4 13:58
标题: 同意上述提问,登峰是满足一时的欲望,救人使人一生安心.
毕竟钱和机会多可以在创造,救人的机会只有一次.只要生命还在,就有可能创造更多的机会,而错过了救人的时机.会使自己良心收到一辈子的折磨.在这个社会中,不管一个人犯多大的错,都不会判死刑了.那末,不就一个人,无异于间接的杀死一个人.除非这个人的兽行太中,否则他会自责一辈子.做人一定要想的长远一些,不要为眼前的利益所驱使.做人要有原则,要当一个正直的人,有仁爱之心的人,有责任心的人,要敢于牺牲利益的人.对于这40个人来说,他们实在是太自私了.在法律上,他们是无过错的.但在道德上,他们是有罪的.报纸上说的非常对,"踩着戴维•夏普的尸体,马克•英格里斯成功了" 这样说只是为了警醒那些对别人的生命无动于衷,漠然视之的人.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述文章的采访细节我们既会发现很多马克无奈的辩解,

1,英格里斯称,在那天早晨先后经过夏普身边的登山者至少有40人,但却没有一个人选择放弃登顶、改为将夏普救下山。一个人犯了错误,就要想让别人分担他承担的责任.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至少还有40人都没有救夏普,你们为什么只盯着我? 大家都没有救人,为什么要救人? 流氓逻辑,难道其他人过马路不看红灯,那你学其他人吗?

2,英格里斯说:我们的谢尔巴人登山向导还给他吸过氧气,我们还联系登山经理,但他告诉我们:‘你们无法做任何事,他已经缺氧几小时,他已经和死差不多了。’”请问大家为什么遵重你为登山家.你的经验要比你的向导多.这句话实际上是你说的,最起码是你同意的.那么,医院救人时会不会判断一个和死差不多了.就不用治疗了.
3,英格里斯的登山小组成员立即聚到一起,讨论应该怎么帮助这个英国人,但他们做出了一个悲痛的抉择:抛下夏普,继续登顶。这里,第一谁是组长,登山是组长的权利至高无上,组长不同意,谁敢,或有能力单独救人.这只不过是对自己责任的推脱.

上述三点是为自己的不道德行为辩护,只能说明他的内心十分空虚.

但在这里,我看到很多同情英格里斯的论点,我感到十分悲哀.难道你们的想法和他一样自私吗???

登山是一个纯洁无私的运动.象雪山一样洁白,在你们登山前,还是先问问自己,登山是请圣洁的雪山洗涤自己的心灵吗?千万别玷污了神山.

写到这里, 我突然领会了西藏人为什么叫雪山为神山.



作者: 水之舞    时间: 2006-6-20 12:18
标题: 可笑!因此请不要谴责这些愿意遵循自然规律的人们。
可笑。
事实是他们不但违背了人群(社会)的经济(资本)规律。
更加违背了自然规律。
并彻底抛弃了人性!
把所谓道德,所谓人类,挂在了耻辱柱上!
n北黑 写道:n这两者并不矛盾。

举个例子,小学课本里删除小英雄赖宁、学校不再挂赖宁像曾引起过争议,但道理是很浅显的,不应当鼓励未成年人去见义勇为。

而在极限条件下,人们的行动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在这种条件下所产生的“见死不救”的文化,确实很难用通常的道德观来解释。
再举个极端的例子,全世界的文明社会都在崇尚宗教自由,但客观来讲,所有的宗教都有“封建迷信”和“愚民”的特质,那么“正义”的人们是否应当去捣毁那些宏伟的教堂、寺院呢?!
因此,请换个角度看待登山文化吧,虽然没有宗教那样大的影响力、没有像宗教那样创造出璀璨的文化遗产,但这个圈子的文化确实有自己的特质。

最后再举个例子,大家可以揣摩一下“见死不救”的文化的由来。
80年代北美的某著名山峰,救援组织提供的服务是免费的。但竟然有些登山者不携带下撤所需要的给养和装备,以求保存体力快速登顶,然后呼叫直升机接他们下山。救援组织面临了很大的压力――很显然不施救的话这些登山者根本不可能自行下山――于是他们决定对所有救援收取高额费用。
这次收费事件引起了喧然大波(相当把lvye.org商业化吧,呵呵)人们在讨论登山中到底应该遵循什么样的道德,当山峰上充满不负责任的登山者的时候。有一种观点得到许多人认同:让登山者和大自然自行进行双向选择,才是对这项危险事业的客观规律的最大尊重。帮助弱者提高安全性,会让更弱的人盲目进山,受到损害的将是所有的登山者。

现在全世界的热门山峰上都充斥着商业登山队伍,也就是说这些队员本身是不具备独立攀登能力的。让这些队员花光积蓄、抛开工作和家庭、飞过半个地球、置自己于危险的境地,来帮助一个劳累的人下山作为旅行的终点,这是不现实的要求,也是不合理的要求。

因此请不要谴责这些愿意遵循自然规律的人们。
当然,我们更应该颂扬在登山过程中勇于牺牲个人利益去救助他人的英雄好汉们!   <br></span>  
[sign]若心成了牢笼,用脚吧![/sign]
作者: 水之舞    时间: 2006-6-20 12:33
标题: 现在的山,都被人糟蹋了!
同感!
愿交朋友!
在磨房多些,同一ID:水之舞。
联系方式见私信! [sign]若心成了牢笼,用脚吧![/sign]
作者: 水之舞    时间: 2006-6-20 12:37
标题: 现在的山,都被所谓的人类强者糟蹋了!

同感!
愿交朋友!
在磨房多些,同一ID:水之舞。
联系方式见私信!

n1gogo 写道:n毕竟钱和机会多可以在创造,救人的机会只有一次.只要生命还在,就有可能创造更多的机会,而错过了救人的时机.会使自己良心收到一辈子的折磨.在这个社会中,不管一个人犯多大的错,都不会判死刑了.那末,不就一个人,无异于间接的杀死一个人.除非这个人的兽行太中,否则他会自责一辈子.做人一定要想的长远一些,不要为眼前的利益所驱使.做人要有原则,要当一个正直的人,有仁爱之心的人,有责任心的人,要敢于牺牲利益的人.对于这40个人来说,他们实在是太自私了.在法律上,他们是无过错的.但在道德上,他们是有罪的.报纸上说的非常对,"踩着戴维•夏普的尸体,马克•英格里斯成功了" 这样说只是为了警醒那些对别人的生命无动于衷,漠然视之的人.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述文章的采访细节我们既会发现很多马克无奈的辩解,

1,英格里斯称,在那天早晨先后经过夏普身边的登山者至少有40人,但却没有一个人选择放弃登顶、改为将夏普救下山。一个人犯了错误,就要想让别人分担他承担的责任.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至少还有40人都没有救夏普,你们为什么只盯着我? 大家都没有救人,为什么要救人? 流氓逻辑,难道其他人过马路不看红灯,那你学其他人吗?

2,英格里斯说:我们的谢尔巴人登山向导还给他吸过氧气,我们还联系登山经理,但他告诉我们:‘你们无法做任何事,他已经缺氧几小时,他已经和死差不多了。’”请问大家为什么遵重你为登山家.你的经验要比你的向导多.这句话实际上是你说的,最起码是你同意的.那么,医院救人时会不会判断一个和死差不多了.就不用治疗了.
3,英格里斯的登山小组成员立即聚到一起,讨论应该怎么帮助这个英国人,但他们做出了一个悲痛的抉择:抛下夏普,继续登顶。这里,第一谁是组长,登山是组长的权利至高无上,组长不同意,谁敢,或有能力单独救人.这只不过是对自己责任的推脱.

上述三点是为自己的不道德行为辩护,只能说明他的内心十分空虚.

但在这里,我看到很多同情英格里斯的论点,我感到十分悲哀.难道你们的想法和他一样自私吗???

登山是一个纯洁无私的运动.象雪山一样洁白,在你们登山前,还是先问问自己,登山是请圣洁的雪山洗涤自己的心灵吗?千万别玷污了神山.

写到这里, 我突然领会了西藏人为什么叫雪山为神山.
[sign]若心成了牢笼,用脚吧![/sign]




欢迎光临 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https://www.lvye.org/)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