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楼主: 板蓝根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技术讨论』画图分析一个常见的毛病:出胯不够。

[复制链接]

38

主题

437

帖子

437

积分

绿野的革命者,中间的地带。

Rank: 3Rank: 3

积分
437
11#
发表于 2008-11-21 05:33:14 | 只看该作者

分析得很不错啊

我觉得把“出胯”当作个要领来提还是很有道理的,国外的那些教学对一点强调的好像也并不够,他们一般笼统地讲Angulation and separation(反弓和分离),胯部的动作似乎是随之自然而来的,能良好地分离上下半身并且充分反弓自然就是从胯部弯折,并把胯部沉下去了,并没有很强调把送胯当作个主动动作要领来提。也可能我忽视了,英文里hip/butt有时候也不那么严密。第一次听说什么“送胯”、“脱胯”大概也是老李的一个帖子,当时觉得挺新鲜的,然后想想是这么回事,很感概其实许多中文名词真是相当形象扼要。

这一点上那位Harald Harb的PMTS又有种不同的提法,他不说angulation,把它叫做Counterbalance和Counteracting,后者我理解正对应了小板的“回旋”,或者叫“反旋”更好一点,正好与反弓相应。其实angulation字面本意也只有弯折,并没有“反”的成分在里面,中文说“反弓”已经包含了HH反向平衡的意思。HH强调的"counter"“反”这个词,比传统教学好的地方就是充分强调了这是个主动动作,俺们这儿教练比如CSIA或者PSIA出来的,一般也都是教“保持上身稳定静止,不要动肩膀,动腿”...,其实上身不动是别人看上去不动,他自己没掌握之前被动地不动结果就是跟着腿转,整个身体倒,否则怎么叫不动呢? HH强调对滑雪者自己来说必须主动地肌肉出力来反向弯折上半身,反向转动胯部,才能真的保持上身的稳定平衡,这一点倒是更接近咱们讲的反弓和送胯。

当然HH的讲法也是“压胯”而不是送胯,他是说应该从胯部弯,但好像更着眼支撑腿这一侧压缩弯曲,而不是另一侧送,也许国外这些教学都非常强调outside ski dominating,外板主力,我刚才站着体会了一下,如果单纯说出胯有可能把重心压在这个胯上,也就是内侧腿上,而事实上是应该把身体重量叠放在外侧胯,也就是压迫弯折进去的这个胯上,用英文说就是要align骨架把重量stack在这里。可以站着体会一下这里面的区别,不知道我理解得对不对。

这是他书里的图,画折线的部分是他强调要用力crunch的那侧躯干和胯:

43473836.jpg (64.97 KB, 下载次数: 8)

旧版论坛导入

旧版论坛导入

75

主题

1297

帖子

1310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1310
12#
发表于 2008-11-21 07:43:45 | 只看该作者

受教了,扶着桌子试了一下,姿势真难拿,真做出来还需要长期努力啊

[sign]《横渡履历》

别说我笑的坏,是你的心在作怪[/sign]

9

主题

106

帖子

136

积分

注册绿野,不忘初心。

Rank: 2

积分
136
QQ
13#
发表于 2008-11-21 08:27:25 | 只看该作者

有道理,受益匪浅

不过觉得靠在雪道上练出效果有点难,还是在陆地上多做柔韧练习和力量练习会事半功倍。我在aiko的一段视频里看见过类似的路上练习。

9

主题

106

帖子

136

积分

注册绿野,不忘初心。

Rank: 2

积分
136
QQ
14#
发表于 2008-11-21 08:41:35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一点,一直觉得自己滑的时候肩头发紧,放松不下来,应该也和姿势有关

4

主题

230

帖子

230

积分

绿野的革命者,中间的地带。

Rank: 3Rank: 3

积分
230
15#
发表于 2008-11-21 08:53:07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一个问题:在不同坡度动作就会变形,是反弓做的不够大?

6

主题

136

帖子

170

积分

注册绿野,不忘初心。

Rank: 2

积分
170
16#
发表于 2008-11-21 09:58:11 | 只看该作者

总听小板说我出胯不够,估计他特想拿我的照片当反面典型,最后没好意思。辛苦了小板同学。

17#
发表于 2008-11-21 10:27:39 | 只看该作者

me too...

18#
发表于 2008-11-21 10:36:03 | 只看该作者

发紧是因为还没做到放松的滑雪。

放松的滑雪并不是不要求技术,反而是对技术要求的更高。当你可以做到放松的滑各种雪道道,不会因为心里紧张和陡峭的坡度而动作变形,依然能够将重心保持好,速度控制住,转弯技术控制得当。就不会出现发紧现象了。当然前提是动作要都练到位并能保持住阿。

100

主题

497

帖子

512

积分

绿野高级黑

Rank: 4

积分
512
19#
发表于 2008-11-21 10:47:15 | 只看该作者

板蓝根同学很用功啊

我赞成口令的提法-讨论滑雪技巧的时候,要结合你滑行的方式(大弯,中弯,小弯,猫跳,搓雪,走刃等等)还要根据雪况(平整,不平整,猫跳坑,陡坡还是缓坡)以及由以上所产生出来的滑行速度(低速与高速)

以上因素决定了你选则那一种滑行技巧。
从第一幅图来看,Kim走的是猫坑,运动员的那幅是小回转,其他的图片不好判断,因为在一个C弯的不同点,人呈现出来的滑行姿势都不一样。

下面就“出胯”一词,我谈一下我个人的理解,错了,请大家纠正。

1.从竞技滑雪技术来看,尤其是最近两年的流行趋势,特别是大回转,运动员不像过去那样强调上体内倒(往山上方向倒)来获得合力,而是强调上身垂直雪面,这样的好处是运动员可以蹬住雪面(冰面)而从头部到脚这段距离因为上身垂直雪面而缩短,比较:如果上身呈内倒状,这个距离就变长了,这样运动员高速滑行,特别是在近似冰面上的赛道滑行时一旦脚下不稳,很容易摔倒,即使不摔倒,在调整重心的时候因为力臂过长,调整的时间要长,这样会影响过下一个旗门之前的准备;而在竞技小回转里,从开始就强调的是上身垂直雪面,而通过扭转腰部一下的关节来回转,所以你会感觉到“出跨”,所谓“出跨”也就是移动重心。

2.让我们再看一下以日本技术滑雪demonstrator为代表的佐藤,丸山他们的滑法,在滑大弯的时候,他们强调的是上体内倒,内肩(山上一侧)与山下脚呈一条直线,而这个直线要穿过肚脐。这样的姿势看起来比较优美,相比之下,竞技的滑法强调的速度,而佐藤他们这种表演式滑法,强调的是动作舒缓优美安全,速度就不是最重要的了。

3.滑小弯的时候,基本有三种方式,一种是膝盖以下拧转,这时,重心左右移动的不大,所以看不出来“出胯”, 另一种是腰部以下拧转,这时我们看到的是滑行者腰部以下的腿左右拧转滑行的幅度非常大,咱们绿野的代表是司机老李,他个子高腿长这个动作看起来很明显,此外,我还注意到布鲁狼在上个周末滑雪的时后用的小回转板,这个腰部以下的拧转做的也非常到位,上体非常的稳,有机会大家可以观摩一下老狼的动作。 第三种是全身拧转,这时,感觉是从头部到脚一条线做钟摆的运动,与钟摆不同的时,是向前拧转,这叫全身拧转。这三种滑法在6级小回转也出现过,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注意。
这三种滑法的示范可以在我的土豆网上看到 http://www.tudou.com/home/mgu64

作为总结,在分析某一个动作,或者讨论某一种技巧时,需要结合滑行方式,雪况,及速度来讲也许更容易明白。

有关反弓:

反弓的技巧在过去直板的滑行方式中是用来作为动力使用的,现在由于大头板的出现,反弓的动作好像不再用了,除了竞技滑雪过旗门瞬间用反弓侧身来贴撞旗门时使用。

有关滑雪运动的伤害:
大家都知道滑雪时摔倒或者被撞会受伤害,也许你从来没有认真想过滑雪运动,即使你按着所谓的正确方式去学习和滑行,也会对我们有伤害的。我最近在看了一个日本医学教授写的关于滑雪运动对人体的伤害的研究论文。
根据他的研究结果,简单点说,
1)        任何逆向的动作对我们的关节或者韧带都可能产生伤害
2)        猫跳比小回转对人体的伤害(膝关节)伤害大
3)        小回转比大回转伤害大
4)        小回转里,膝盖一下拧转和要比腰部以下及全身拧转伤害大,尤其是对十字韧带的损害。

当然,你一个冬天也滑不了几次可能不会在意,恰恰相反,你如果不经常滑雪,一定要事先充分热身!如果你经常滑雪,且记住,要听从你的身体的感受,觉得两膝盖发热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下,享受一下山顶木屋的咖啡和风景,切莫坐多乐的高速缆车,一个上午把两天的雪都滑完。哥们姐妹们,缆车是多乐的,雪道是万龙的,但是身体是我们自己的!
         
来自旧版论坛的签名-----------------------------
Enjoy every day while you can

49

主题

1215

帖子

1215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1215
20#
发表于 2008-11-21 10:52:0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技术讨论』画图分析一个常见的毛病:出胯不够。 板蓝根 2008-11-21
图一,“回旋” 板蓝根 2008-11-21
图二,我的出胯不够之一 板蓝根 2008-11-21
图三,我的出胯不够之二 板蓝根 2008-11-21
图四,zukaka正确示范 板蓝根 2008-11-21
图五,司机老李正确示范 板蓝根 2008-11-21
图六,莲花白正确示范 板蓝根 2008-11-21
图七,世界杯专业运动员 板蓝根 2008-11-21
哈哈,先上来给小板拍两砖头,可不许关我小黑屋啊。 非常口令 2008-11-21
部分同意,部分不同意! 板蓝根 2008-11-21
我也存在这个问题!贡献出一张照片来让大家帮我分析。 marina_ma 2008-11-21
浅倾倒+轻反弓,属于现在的一种“COMFORTABLE”滑法, 露水 2008-11-21
吼吼,很形象。确实滑起来会感觉很舒服。 marina_ma 2008-11-21
唉,真是口令的用功徒弟呀 露水 2008-11-21
分析得很不错啊 AirforceOne 2008-11-21
嗯。机长说的很到位。 板蓝根 2008-11-21
受教了,扶着桌子试了一下,姿势真难拿,真做出来还需要长期努力啊 坏坏的笑 2008-11-21
有道理,受益匪浅 昨夜听雪 2008-11-21
还有一点,一直觉得自己滑的时候肩头发紧,放松不下来,应该也和姿势有关 昨夜听雪 2008-11-21
发紧是因为还没做到放松的滑雪。 marina_ma 2008-11-21
"慢滑高级道“就是这个道理 红花梁 2008-11-21
还有一个问题:在不同坡度动作就会变形,是反弓做的不够大? 小逆 2008-11-21
总听小板说我出胯不够,估计他特想拿我的照片当反面典型,最后没好意思。辛苦了小板同学。 干姜 2008-11-21
me too... marina_ma 2008-11-21
板蓝根同学很用功啊 红花梁 2008-11-21
坐高速缆车跟分摊成本有关系么,再说万龙缆车上山顶半小时冻坏了身子又算谁的?总是说万龙这好那好,要不人都说你拿万龙工资呢 小小神女 2008-11-21
哈哈哈,我的意思是不要过分频繁的运动 红花梁 2008-11-21
哈哈,说得很有道理!到多乐高速缆车整一天足了,第二天就赤城温泉泡着了! 八骏 2008-11-21
我觉得我们滑雪的终极目标是能掌握各种滑雪技术 板蓝根 2008-11-21
纠正一下前面自己的帖子里有关“反弓”的说法 红花梁 2008-11-24
哇哈哈,太好了。发贴还有礼物拿。:p。多谢红花梁了。我周日找你拿碟 板蓝根 2008-11-24
学习了~ 小小神女 2008-11-21
没看出7张图上的滑法有多少毛病,为达到不同目的不同滑法而已,呵呵:) 露水 2008-11-21
“TWIST”(揉转)这个词和Pivot究竟有什么区别? 红花梁 2008-11-21
pivot是“轴转”,非常紧非常紧的半径,可以理解为MINI 小弯, 露水 2008-11-21
谢谢您的答复! 红花梁 2008-11-21
哇哈哈。这位“高人”一年四季戴着雪镜、坐着马扎,一直在此伺机而动,我只不过是把他又给“勾引”出来了而已。。。 板蓝根 2008-11-21
赶紧补课学习什么叫WEDELN中~~~ AirforceOne 2008-11-21
图二和图三我认为动作有问题,因为当时我并不是有意滑成那样!而恰恰是我不想滑成那样。这是最要命的 板蓝根 2008-11-21
“甩臀小回转”也很帅哦。。。 露水 2008-11-21
我倒啊。。。。还好还好。基本上我现在已经不是大型犬啦。哇哈哈哈,吓出一身汗 板蓝根 2008-11-21
小板是绿野滑雪队里滑雪姿势非常漂亮的几位之一 以前觉得他不琢磨技术说说笑笑就解决了 现在看来要想姿势好看必须琢磨技术 孤独的牧羊人 2008-11-21
图一的解读是想转“紧半径”的小弯,图二是中长弯,图三是想转中短弯 露水 2008-11-21
哈哈。老大,您误会啦。 板蓝根 2008-11-21
是的,“民科”目光如炬呀! 露水 2008-11-25
真是抛玉引玉呀 xsqt 2008-11-21
强帖留名 cooldog 2008-11-21
努力学习了,明天好好练练。 greenlee 2008-11-21
这个贴应该打钩 这么热闹的讨论 里面有这么多好的内容 有不同的观点是因为每个人的体会不一样但是还是非常好的贴我会经常看的 孤独的牧羊人 2008-11-23
刚看到这个讨论,支持小板!兼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与“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天高云淡。 2008-11-2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