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楼主 |
发表于 2012-10-11 15:29:40
|
只看该作者
去年下山后整理的资料【高山病及其相应药物】
[简介急性高原病AHAD/AMS]
急性高原病(Acute high altitude disease.AHAD)也叫急性高山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是长期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人,快速进驻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后,人体的呼吸、循环、血液、内分瓣及中枢神经系统在短时问内受缺氧,低气压、寒冷、干燥、强紫外线等高原环境因素影响,出现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一系综合征,严重者可出现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高原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危及生命。而寒冷、饥饿(低血糖)、疲劳、精神因素、身体素质差,或患上呼吸道感染、心血管疾病、代谢障碍、呼吸及神经系统疾病者易诱发高原病。高原病也与海拔高度、停留高原时间、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人从平原快速进入高海拔地区时,为了适应高原急性缺氧环境,人体组织器官会发生各种生理功能的变化。当代偿反应不足以维持人体对氧气的需求时,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急性高原病,严重时还可导致急性高原脑水肿(HACE)和急性高原肺水肿(HAPE),病情严重或不及时治疗时可危及生命。
[高原脑水肿HACE]
高原脑水肿(HACE)多由空气稀薄的高原地区环境所致,近期有高原居住史是诊断该病的条件之一。通常HACE是急性高原病(AHAD/AMS)或高原肺水肿(HAPE)的继发病,HACE有以下特点: 意识障碍(进一步可导致深度昏迷),不同程度的精神变化,意识模糊,运动失调。HACE发病率很高,偶见健康人群的死亡病例。多数专家认为,从临床及生理病理方面来看,HACE是急性高原病的继发病,所以,从本质上讲,HACE和晚期AHAD/AMS区别不大。从临床表现来看,HACE是一种脑病,而AHAD/AMS不是。HACE发病前常会出现意识改变,下肢运动失调,在发病前24-18小时,会出现典型的AHAD/AMS症状,头痛也是常见的症状,但并不总会出现头痛,首先出现的症状是昏昏欲睡和细微的心理变化,患者常表现出离群、冷漠、懒惰不想动、乏力,最后导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如:不能吃饭穿衣,甚至睡在睡袋外面,意识模糊症状明显,同时伴有运动失调、厌食,常见恶心,但呕吐并不常见。幻视、幻听也有报导,但并不多见,强迫症更是罕见。高原脑水肿不是我们能处理的,所以本文不做过多讨论。
[高原肺水肿HAPE]
HAPE多见于从平原快速进入高原者,也可见于久居高原者进入更高海拔地区,或在内地停留一定时间后重返高原时,高原肺水肿有明显的再发倾向。曾患过HAPE者如果再次迅速进入4500m以上高原,其复发的机会高达60%,这可能和他们的低氧通气反应较低有关。HAPE易感者的内皮细胞功能可能不完善,且缺氧时血管收缩因子表达量较高和(或)血管舒张因子表达量低。最近研究提示HAPE的易感性可能与免疫遗传有关。寒冷、过度劳累和上呼吸道感染是 HAPE的主要诱因。HAPE的发病高峰是在进入高原后12~72小时,也有部分人在进入高原一定时间,机体对高原已初 步习服后,由于过度劳累或感冒而诱发HAPE。有的先有急性高原反应,但大多数起病急,直接发生HAPE,多于夜间睡眠时发病,可能与睡眠时回心血量增多和低氧血症加重有关。
HAPE起病急,其临床表现与一般急性肺水肿相似,有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咳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状痰,两肺布满湿性啰音等。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开始多为干咳或伴有少量黏痰,随后即咳出粉红色、黄色、白色或血性泡沫痰。部分病人也有头痛、头昏、心慌、胸闷、气促等急性轻症高原病的表现,较重者常表现为呼吸急促及惊慌不安。血压多偏高,也可有轻或中度的低血压,脉搏频细,心动过速,心尖区可闻及轻度收缩期杂音或奔马律,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或分裂。出现剧烈头痛、眩晕、复视、呕吐、谵妄、烦躁等神经精神症状时,提示可能合
并有脑水肿、起病多不发热、但可有畏寒,少数有低热,以后如体温逐渐增高,则说明有继发性感染。
[HAPE的常规治疗]
1.卧床休息 一旦发现病人,严禁继续登高,绝对卧床休息。
2.氧疗 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应早期充分给氧,一般采用持续低流量吸氧(4~8L/分钟);对缺氧严重者可给予高流量持续吸氧(10L/分钟),但高流量吸氧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4小时,以免发生氧中毒。突然停氧可出现反跳而加重病情,应持续给氧,病情好转时逐渐减量。有条件时可应用单兵加压袋或进行高压氧治疗,效果更好。
3.降低肺动脉压的药物 (1)硝苯地平:为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可显著降低肺动脉高压,口服10~20mg,2次/天 (2)氨茶碱:可减轻支气管痉挛,降低肺动脉压。(3)酚妥拉明。(4)山莨菪碱。(5)有条件时可吸入低浓度一氧化氮,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
4.利尿剂 呋塞米,使用时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国外学者首选乙酰唑胺,口服。
5.其它 (1)地塞米松,静脉注射 (2)酌情使用抗生素防治并发呼吸道感染 (3)并发心力衰竭时,可使用洋地黄类药物。作为原则,在高原肺水肿救治过程中,尽量减少液体用量,需用液体时,应以糖溶液为主,少用盐溶液,输液速度亦应缓慢。
6.下送原则 高原低压缺氧是HAPE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迅速脱离高原低氧环境无疑对HAPE的治疗是十分有宜的。国外学者非常强调快速下送,但从我国高原的实际情况看,高海拔地区地域辽阔,往往难以在短期内到达低海拔地区,同时因道路交通条件有限,一味强调下送,难免会由于转送中翻越高山,路途颠簸 治疗中断等原因使病人死于下送途中。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将就地治疗和必要的下转结合起来,以确保救治效果。
[防治高原反应药物]
1.乙酰唑胺:国外学者认为,乙酰唑胺(Acetazo—lamidum)是防治急性高原反应的首选药物。口服乙酰唑胺250 mg,每天2次,或500 mg缓释片,每天1次,对大多数人来说均可以改善气体交换和运动效率,减轻急性高原反应。它不仅可有效预防急性高原反应,而且可有效治疗高原睡眠障碍,维持一定的血氧饱和度。乙酰唑胺是目前美国FDA批准的针对此适应证的惟一药物。
2. 地塞米松地塞米松是短期防治急性高原反应的有效药物,但服用时间不宜超过2~3天(4mg,4次/天)。乙酰唑胺加地塞米松对缓解急性高原反应的效果优于单用乙酰唑胺。
3. 防治高原头痛药物 除给氧外,前列腺素合成抑制药,如布洛芬、萘普生是治疗高原头痛的有效药物。乙酰唑胺、阿司匹林等也可通过提高组织氧含量,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而预防高原头痛。
4. 防治高原肺水肿药物高原人体试验表明,钙离子阻滞药硝苯地平是治疗高原肺水肿的有效药物。口服20mg/8h,可预防高原肺水肿。
[此次预防高反使用药物--氨茶碱]
这次行程,海拔上升跟以往一样,都比较快,北京(0928,约40m)--敦煌(0929中午至傍晚,约1100m)--戈壁滩(0929夜间,约2800m)--随后是2天半的重装(20-23kg)徒步,前两天行程约70km,最高海拔4000m,没有以往快速上升以及重装带来的初期高反症状(头疼、乏力、发烧等等)。总体看来,每天早晚各一次服用氨茶碱预防高反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其它的药物,乙酰唑胺在医务室没有,地塞米松因为是激素,速尿是针剂,硝苯吡啶效果据说不如氨茶碱,所以其它药物都没有使用,另外还使用了一点白加黑和芬必得,作为预防。
氨萘碱是一种经典的支气管扩张剂,近年来己被广泛用于治疗高原肺水肿(HAPE),其治疗机理主要包括扩张支气管、降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增强膈肌功能、拮抗脂质过氧化及缺氧引起的肺部血管炎症反应、强心利尿、清除黏液消除肺部湿罗音等。氨茶碱对气管和血管平滑肌的双重扩张作用是一般治疗HAPE的血管扩张剂所不具备的,氨荼碱在HAPE的治疗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效应。根据多篇文献综合比较各种药物、措施,现场救治HAPE临床疗效的优劣依次为:氨茶碱、NO、速尿、硝苯吡啶、酚妥拉明、高压氧等。
[后记]
去年在玉珠得到原刃脊的陈力老大哥的帮助,在交流中谈及了高山病的问题,回来后就一直想整理点这方面资料。
直至今年国庆,实际使用并验证了,所以才发了点简单整理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吧。
对于高反,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下撤,我个人觉得多数常规症状,只要海拔迅速下降个500m或者更多,自然就会消退。登山,最好还是时间宽裕点,留下足够的适应时间;当然,最重要一点,就是适可而止,量力而行,不要轻易透支自己的运气和人品 --- 反正山总在那儿,上不去也没啥大不了的,看着也很美,这就足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