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标题: 关于“阿巴拉克夫”的检查。 [打印本页]

作者: 假行僧    时间: 2004-1-6 11:39
标题: 关于“阿巴拉克夫”的检查。
    喜欢攀冰的人都知道“阿巴拉克夫”,它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你下降,你用过吗?反正我用过,而且我知道能象我这么用的目前恐怕还没有第二个,不是我水平高,而是我运气好,捡了条小命。所以在这里写出检查,也请大家不要范我这样的错误。
<br>
<br>    故事发生在2004年1月3号(周六)下午4时30分50秒左右,我们几个人在密云天仙瀑攀冰后,我负责最后拆除保护点,并用“阿巴拉克夫”下降。开始时一切进行得都很顺利,很快地攀到了保护点,很快地做好了“阿巴拉克夫”(用的是一米左右的辅绳穿过两个冰洞,双渔人结收尾),并安全的拆除了保护,然后就是利用“阿巴拉克夫”双绳降下去就一切OK了。
<br>
<br>    但就在这时一个念头鬼使神差的出现在我的智商不高的脑袋里,“要是双绳下降的话,自己还要把主绳抽上来一半,太费事了”由是我就对下面保护的同伴说“我不想自己双绳降下去了,你把我放下去吧”。“好的”,同伴回答到,并开始放我下降。
<br>
<br>    下降了大约3-4米左右,突然老K大声喊到“停!老假你在干嘛呢?快停下来,打颗冰锥先把自己挂上,哪有你这样用绳子磨绳子的,快!快停下来”我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但老K不象是在开玩笑,急忙打了冰锥,并挂上菊绳。老K在下面说“你这样下降绳子磨绳子,用不了一会儿,做“阿巴拉克夫”的辅助就会被磨断,你就直接掉下来了,不要命了你”。
<br>
<br>    听了老K的话,向下一看,20多米高,这要是掉下去,我靠,%¥#¥・!#¥¥。。。。。当时只觉得心里就象进了一块冰,洼凉洼凉的,心跳加快,后脖梗子好象在刮八级风,也是洼凉洼凉的呀。
<br>
<br>    赶紧平定情绪,稳定心情,知道这时不能慌。然后对下面说“我再做一个“阿巴拉克夫”。。。。。。小命终于保住了。
<br>
<br>教训总结:1、没用过的技术第一次用之前一定要事先搞明白,并反复练习,训练掌握,一知半解会害死人的。(这次自己就是第一次用“阿巴拉克夫”)。
<br>          2、自己从来就没有绳子磨绳子会断的概念,看来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br>          3、和高手一起攀登好处多多,关键时刻会救你一命。
<br>          4、活着真好。
<br>
作者: 背包    时间: 2004-1-6 12:00
标题: 5.傻人就是有傻福气!――共勉

作者: 黑石    时间: 2004-1-6 12:19
标题: 是不是第一次用紧张了,
想赶紧下去,就冒进了 :)
<br>
<br>
<br>[green]~~~[/green]< ID="edit"><FONT class="small"><EM>Edited by 黑石 on 2004/01/06 12:20.</EM></FONT></P>
作者: roof    时间: 2004-1-6 12:35
标题: 一个好的阿巴拉克夫冰洞
1\22厘米的冰锥
<br>2\良好的冰况及除去表面碎冰
<br>3\45-60度入冰,我喜欢45度
<br>
<br>老假的问题在于绳子磨绳子,可能会因摩擦而烧坏绳子.
<br>在冰壁下面练习熟练后有助于更信任它,一个好的阿巴拉克夫冰洞是值得信赖的.<br><br>What makes the mountains so special?
<br>Is the people--people make the mountains special。
作者: 福尔马林    时间: 2004-1-6 12:53
标题: 也有过同样的想法,不过没敢试
<br><br>冬天到了,该回山版了。
作者: 小刀    时间: 2004-1-6 13:05
标题: 我也有错...
当时隐约之间觉得有什么不妥,但一闪而过,于是说了句你自己下来,你说放下来,就没多想,做了一天的保护,听到“放吧”,第一反应就是收紧绳子,然后放绳,并且我和老假之间互相是极其信任的,结果险些酿成大祸,看来什么都不能图省事图快,必须正规操作,并且头脑里闪过的任何可能存在隐患的念头都不能放过,哪怕还没想明白,也必须停下来,一念生死之间。那截辅绳还在上边,估计已经不结实了,这周去割了吧,免得再害了哪个愣头青。<br><br>[blue]*** 人在江湖飘,谁能不挨[/blue][red]刀[/red] [blue]!***[/blue]
作者: 黑石    时间: 2004-1-6 13:49
标题: petzl站上建议冰洞间夹脚60度,绳子最小8mm。
是不是比较保守的做法?<br><br>[green]~~~[/green]
作者: roof    时间: 2004-1-6 14:09
标题: 我感觉是个人习惯问题
45和60度的我都打过,但是具体哪个承受力更强,没有见到试验数据.<br><br>What makes the mountains so special?
<br>Is the people--people make the mountains special。
作者: 假行僧    时间: 2004-1-6 14:42
标题: 当时就是“无知者无畏”。
紧张到没有,就是想偷懒儿。
作者: 假行僧    时间: 2004-1-6 14:46
标题: 冰洞做的没问题。是我的使用方法不对。
我的冰洞:
<br>1、22CM的冰锥做的。
<br>2、冰洞间距在之间。
<br>3、60左右的夹角。
<br>4、只是用了6MM的辅绳。
作者: 鱼箭    时间: 2004-1-6 17:49
标题: 老假,还有一点你说了没写上
不仅要在下面练习冰洞的打法,还要在冰壁操作的时候上练习打洞,你不是说在底下和在上面感觉不一样吗<br><br>我苦,我乐
<br>我乐,我苦
<br>我就是猿人
作者: 科友影业    时间: 2004-1-6 18:13
标题: 这种情况在攀岩时出过事故
两个鬼子,一个男的带一个女的新手,顶上的anchor点是两个hanger,男的先锋上去,用扁带连接两个hanger,然后绳子挂编带上双绳降下来,保护女的顶绳攀,然后扁带断了,女的掉下来没摔死,截瘫了,打了很多年官司。
<br>其实攀冰与攀岩相同的,这不是用冰洞的问题,是如何用anchor点的问题。有摩擦的地方一定要用金属的锁之类的东西连接绳子啊扁带啊的。
<br>这种攀冰的情况下,就显示出了双绳的好处,不用抽绳。攀冰时双绳也更安全一些,不容易走zigzag。<br><br>[red]Climb More, Think Less;Do More, Talk Less;Keep Silence, Enjoy Silence
<br>要安静,要安静……[/red]
作者: 科友影业    时间: 2004-1-6 18:17
标题: 为什么是60度?
因为60度夹角构成等边三角形,在两个腰长度相等的情况下,几何上可以证明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最大,也就是它围住的冰最多,最结实。
<br>攀登需要一些初中的数学知识和高中的物理知识和常识知识,恐怕很多人把这些知识都还给老师了吧?嘿嘿……<br><br>[red]Climb More, Think Less;Do More, Talk Less;Keep Silence, Enjoy Silence
<br>要安静,要安静……[/red]
作者: 路客    时间: 2004-1-6 19:40
标题: 相同的冒险
    相同的地点,相同的经历,相同的冒险。
<br>    2003年12月21日,落差70米的最低一叠的天仙瀑,Abalakov冰洞离地30米,80多度的冰壁,天已蒙蒙黑,下面保护的人*很慢很慢*地放我下来,下降中收去先锋放的五六个冰锥。放得越低,心越提到嗓子眼,一旦绳子磨断扁带,沿路的冰锥保护点都没有,直接拍到地下。下降到底,天已全黑,头灯照明,两个小时才撤回停车场。
<br>  攀登冰壁是一项技术复杂而又危险的运动,若非不愿在天黑后还挂在30米高的冰壁上,我是不敢这么冒险的。
<br>
作者: 海拔    时间: 2004-1-7 00:37
标题: 安全第一
以后不管多晚,也不能是不安全操作的理由,我当时也是很着急的要放你下来,因为我已经看不清你了.下次,可没有下次了.
作者: 大霞    时间: 2004-1-7 10:39
标题: 呵呵,恭喜
活着回来,还有这么深刻的检查:P
<br>
<br>那么冷的天,时间久了,人很容易迷糊的吧。以后互相提醒多注意:)
<br>
<br>反正我是没勇气去攀冰的,想着就害怕~
<br>
<br>< ID="edit"><FONT class="small"><EM>Edited by 大霞 on 2004/01/07 10:40.</EM></FONT></P>
作者: roof    时间: 2004-1-7 10:45
标题: 我觉得我们这次也很玄,后来想起才后怕
<br><br>What makes the mountains so special?
<br>Is the people--people make the mountains special。
作者: roof    时间: 2004-1-7 10:47
标题: 惭愧
我学习这些知识和技能时只是依靠书本,自己也不动脑筋,<br><br>What makes the mountains so special?
<br>Is the people--people make the mountains special。
作者: Kristian    时间: 2004-1-7 10:54
标题: 我靠,我以为假行僧回是第一个摔死的,没想到早有人实践过了。
什么原因都不是这种“冒险”的理由,这不是冒险,是找死,而且是无知的、无任何意义的找死。<br><br>Dancing on the Ceiling
作者: roof    时间: 2004-1-7 11:04
标题: 大家参考一下――清华山野攀冰冬训安全规范
清华山野攀冰冬训安全规范(试行)
<br>1.本规范适用于清华山野协会的攀冰冬训和野外攀冰活动。参加此类活动的所有队员必须阅读和了解本规范。
<br>
<br>2.条目3、4和6a、b仅涉及上方保护情况下攀爬直壁和接近直壁,需要双手小冰镐攀登的情况,但冰坡行走练习路线上方有冰壁时需遵循3a/4b条目。条目5和6c对所有冰上活动适用。
<br>
<br>3.攀爬人员安全规范
<br>
<br>a.到达冰壁下换鞋地点后必须首先佩戴头盔,再进行穿安全带、换鞋等操作。头盔佩戴时盔沿必须盖住前额,长发的队员需将头发全部盘入盔内。
<br>
<br>b.安全带穿在所有衣物的最外层,穿着松紧适当(标准是安全带和身体之间能插入一只横拳,但很难插入一只竖拳),需要反扣的连接处必须反扣。反扣后带子末端必须超出扣环5cm以上,否则应更换安全带。
<br>
<br>c.上方保护攀爬时安全带与主绳的连接必须使用大铁锁,主绳打双8字结并留出至少6cm绳尾。如果是带保护环的安全带,锁要扣住安全带的上下两环,大头朝上,锁门朝内,锁扣扣紧后松半圈到一圈,以防卡死。
<br>
<br>d.穿双层高山靴进行攀冰时,内外鞋的鞋带都应绑紧,穿大头鞋时踝带也应系紧,以防攀爬过程中脱落。
<br>
<br>e.穿冰爪时应尽可能绑紧,并确定冰爪的长度已调节到与鞋相配。使用卡式冰爪时,必须确认冰爪在不系绑带的状态下也能卡死不脱落。
<br>
<br>f.双手小冰镐攀爬时,必须佩戴腕带,并确认腕带的长度适中。标准为套上腕带后持镐臂直向前伸出,手握镐柄末端,镐柄直指向前,此时腕带应恰好绷紧。
<br>
<br>g.攀爬前应与保护人员互相检查安全带、主绳绳结、主锁、保护器等,确保不出差错。
<br>
<br>h.攀爬过程中凿/踩落较大冰块时应大喊“冰”或“落冰”向下方人员示警。
<br>
<br>i.攀爬到顶端时检查保护点情况,若一切完好,与保护人员打招呼确认后下降。
<br>
<br>4.保护人员安全规范
<br>
<br>a.保护人员必须曾经通过协会的保护资格认证。
<br>
<br>b.到达冰壁下换鞋地点后必须首先佩戴头盔,再进行穿安全带、换鞋等操作。头盔佩戴时盔沿必须盖住前额,长发的队员需将头发全部盘入盔内。
<br>
<br>c.安全带穿在所有衣物的最外层,穿着松紧适当(标准是安全带和身体之间能插入一只横拳,但很难插入一只竖拳),需要反扣的连接处必须反扣,反扣后带子末端必须超出扣环5cm以上,否则应更换安全带。
<br>
<br>d.安全带扣锁应按安全带说明,扣入上下两环或保护环,注意保护环不能承受冲坠。扣上下两环时大头朝上,锁门朝内,锁扣扣紧后松半圈到一圈。
<br>
<br>e.使用8字等不能自锁的保护器材时,遵循保护的5步法原则,任意瞬间手不得离开绳子末端。非极特殊情况不允许使用意大利半扣等仅用铁锁与主绳磨擦的方式进行上方保护,以防铁锁磨损/热损,并减少主绳扭结。绝对不允许使用GriGri等利用摩擦进行自锁的保护器材,以防绳水湿冰冻后自锁失效。
<br>
<br>f.保护人员注意身上的围巾等衣物和绳套等器械,避免缠入保护器械中导致保护失效。进行沿绳下降时也要注意此点。
<br>
<br>g.保护人员站立在冰面上进行保护时,必须穿冰爪。
<br>
<br>h.需要用两根以上主绳相接进行保护时,必须使用平结+双渔人结防脱接绳,挂绳时要注意攀爬过程中绳的连接处不会穿过上方保护点。
<br>
<br>i.攀爬人员出发前,与之互相检查安全带、主绳绳结、主锁、8字等,确保不出差错。
<br>
<br>j.时刻注意攀爬者的情况,不得走神。
<br>
<br>k.遇特殊情况如攀爬者脱落、攀爬者上方落冰、收绳速度跟不上攀爬速度等情况时,与攀爬者及时沟通。
<br>
<br>5.相关装备使用保养规范
<br>
<br>a.任何时候不得踩绳,攀爬时注意镐尖绝对不可劈到绳。
<br>
<br>b.无特殊原因不得穿冰爪踩踏冰雪以外的地面,如岩石、泥土、沙地。
<br>
<br>c.在岩石表面冻结的薄冰上攀爬时应小心,避免镐尖或前齿穿过冰面撞击岩石导致损坏。
<br>
<br>d.铁锁、8字等金属器械不允许从高于地面处摔落到坚硬的地面或冰面上。摔落较严重(从超过1米高度摔落到岩石质地面上)时应即在金属器械上做出标记并停止使用。
<br>
<br>e.铁锁无法拧开时,用硬物(工具或石头)从侧面沿螺纹拧松方向轻敲锁扣即可开启。
<br>
<br>f.主绳因浸水导致冻结时,若非防水主绳,应即停止使用,且不可过分弯曲冻结处(包括解开冻结的绳结)。晚上住宿时应烘烤并晾晒冻结过的主绳(不管是否防水),若无此条件,尽量避免次日再度使用冻结过的非防水主绳。
<br>
<br>6.其它
<br>
<br>a.对天气暖和导致冰壁融化严重、攀爬过程中砸/踢冰出现异样空洞声、部分冰的颜色与周围明显不符等特殊情况,应提高警觉,若判断冰壁有坍塌的可能性时,应即停止攀爬,严重时所有人员和装备应即从冰壁下撤离。
<br>
<br>b.攀爬者到顶端时发现保护点松动,应立即针对情况采取措施,首先确保攀爬者安全着陆,再想办法重置保护点,极端情况应即收绳。
<br>
<br>c.注意冻伤、失温、迷路等其他危险情况。
<br><br><br>What makes the mountains so special?
<br>Is the people--people make the mountains special。
作者: roof    时间: 2004-1-7 11:06
标题: 强烈邀请老K给大家做一次攀登安全讲座
<br><br>What makes the mountains so special?
<br>Is the people--people make the mountains special。
作者: 背包    时间: 2004-1-7 11:10
标题: 强度不只取决于截面积,还和截面形状有关
如果截面积相等,受力方向尺寸大的估计强度还要大一些
<br>比如,同样垂直受力,形状“|”就应该比形状“--”强度大
<br>所以,应该是夹角比60度再小一点的强度更大
<br>要计算这个最佳夹角,就不是高中物理能解决的了:)
<br>
作者: 小葱    时间: 2004-1-7 11:17
标题: 应该是冰锥45度入冰围住的冰最多
这时冰洞间夹角是90度,
<br>因为冰锥的长度是固定的,就是说三角形的两个腰长是定值,
<br>如果三角形的周长是定值的话,那就是等边三角形面积最大了。<br><br>--
<br>行走于天地之间。。。
作者: 假行僧    时间: 2004-1-7 12:38
标题: 前辈就是前辈,佩服,佩服。
NAJA定了没?
作者: 假行僧    时间: 2004-1-7 12:40
标题: 到是没有迷糊,就是缺乏经验和知识。
你也会有害怕的事呀!!!呵呵。。。。。
作者: janeclimber    时间: 2004-1-7 13:15
标题: 60度!
60度 de qing-kuang xia, bian-dai shou li bijiao jun-yun.  
作者: janeclimber    时间: 2004-1-7 13:17
标题: 8 cm
8 cm!!!!
<br>
<br>b.安全带穿在所有衣物的最外层,穿着松紧适当(标准是安全带和身体之间能插入一只横拳,但很难插入一只竖拳),需要反扣的连接处必须反扣。反扣后带子末端必须超出扣环 8 cm以上,否则应更换安全带。
<br>
<br>
作者: 科友影业    时间: 2004-1-7 13:40
标题: 你说的对
设冰锥长为l,冰锥夹角为a(取值范围0~(pi/2)),冰锥围住的冰的面积为(1/2)*l*l*sin(a/2)*cos(a/2),对a求极值。得(1/2)*l*l*((cos(a/2))*(cos(a/2))-(sin(a/2))*(sin(a/2))),也就是sin(a/2) 与 cos(a/2)绝对值相同的时候取得极值,得出a/2=pi/4,a为90度角。
<br>验算一下可以得出,这种方法围住的冰的面积是(1/2)*l*l, 60度方式围住的是(1/4)*l*l*sqrt(3),也就是4分之根号3乘以l平方,比上一种方式略小一点。
<br>是我搞错了题设,不好意思。
<br><br><br>[red]Climb More, Think Less;Do More, Talk Less;Keep Silence, Enjoy Silence
<br>要安静,要安静……[/red]
作者: 科友影业    时间: 2004-1-7 13:50
标题: naja不是太好用
还是喜欢bd系列镐。cobra,viper,fusion<br><br>[red]Climb More, Think Less;Do More, Talk Less;Keep Silence, Enjoy Silence
<br>要安静,要安静……[/red]
作者: 科友影业    时间: 2004-1-7 13:55
标题: 这个分析起来就比较复杂了
凭我所知道的大学普物的知识恐怕不够了。不过只要冰况好,问题都不是很大。看孙斌的冰洞试验就知道,冰洞其实很结实的。我有时用11cm的冰锥做的冰洞照用,只要冰况好,下降用足够安全。<br><br>[red]Climb More, Think Less;Do More, Talk Less;Keep Silence, Enjoy Silence
<br>要安静,要安静……[/red]
作者: roof    时间: 2004-1-7 14:04
标题: 打冰洞的入冰角度问题
和冰锥入冰角度都无定论.
<br>只要冰况好,在45-60度范围内都安全.
<br>只要冰况好,冰锥入冰角度90-110度都可以.
<br>可以这么理解吗,也不必本本主义.<br><br>What makes the mountains so special?
<br>Is the people--people make the mountains special。
作者: 小葱    时间: 2004-1-7 14:29
标题: 应该是这样
上次攀冰听老测讲,他们高山向导培训时说,
<br>冰况好的话,可以一只冰洞倾斜入冰,另一只垂直入冰,这样比较容易对接。大意如此,呵呵
<br>他们练习时,曾经十几个人吊在一个打好的冰洞上都没问题。
<br><br><br>--
<br>行走于天地之间。。。
作者: 假行僧    时间: 2004-1-7 15:17
标题: 路客是攀冰登山两用。
你的COBRA快生锈了吧。
作者: 假行僧    时间: 2004-1-7 15:46
标题: 我怎么感觉还是60度入冰面积大呀!
因为“阿巴拉克夫”要求两个冰没间的距离在12-15CM之间。
<br>
<br>设两个冰洞间的距离为三角形的底,并且长为15CM,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s=(底*高)/2的话。
<br>如果以60度入冰(是个边长为15CM的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为:s1=(15*sqrt(15*15-7.5*7.5)/2。
<br>如果以45度入冰(是个底为15CM的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为:s2=(15*7.5)/2.
<br>
<br>s1&gt;s2.
作者: 福尔马林    时间: 2004-1-7 16:14
标题: 印象中面积公式好像是:(1/2)*a*b*sinθ,θ为90度时,sinθ有最大值:1。
<br><br>冬天到了,该回山版了。
作者: mh    时间: 2004-1-8 10:27
标题: 你的确是差一小点。还有现在还执迷不悟的路客。
大概是你体重轻,或者坡面不陡绳子承重不大,或者绳子摩擦小因为有冰、很新、
<br>干绳,或者放的速度不快....你本该在不超过两米的地方就把你那根6mm磨断的,我
<br>记得UIAA两年前还发表个专为这作的定量测试。就差一点这里就应该贴满了悼念你
<br>的贴子的。
<br>阿巴拉克夫洞是个无关的事实。问题是你在之前完全没有意识到承重时尼龙对尼龙
<br>摩擦是天大的忌讳,和从上面直接跳下来差不多少。我惊奇于国内有多少拥有世界
<br>上最好器材的人在知识和经历上虽然不是一无所有,但少得让人害怕。
<br>我这里绝没有贬低你和路客的意思,我相信大家都尽了自己所能吸收知识和积累
<br>经验,而且你们是做得相对多的。我只是说不少人在过了拥有器材这个坎后,知识
<br>和经验上基本还没离开地面多远。路客玩了很多年了,但为什么会选择让人往下放
<br>而不是降下来我猜不出来,速降中途放开双手暂停是基本技术。省十分钟时间吗?
<br>连夜找人抬去医院好象更费时间,躺半个月好象更费时间,拄拐几个月好象更费时
<br>间,在轮椅里过后半生好象更费时间。
<br>这也不光是攀登,现在我见过的国内滑雪族,拥有最新款的扳子、眼镜、衣服、术语
<br>词汇,有些专项的技术也不错,但要是他们只在有人管的滑雪场上滑也就罢了。但
<br>他们开始计划到山里滑自然雪,其中不少有些山地天气和地形经验,但我实在不知
<br>道他们对雪崩了解多少。这和很多从运动攀岩起家的攀登者是多么类似。
作者: 金丝猴    时间: 2004-1-8 10:46
标题: 经典!
希望山版多些这样的批评,也只有你这样的人提出批评更有说服力。一个批评如果能救人一命,那么善意的指导批评将是登山者的福音。希望你多来指教!<br><br>[blue]----活着,就应该心存感激!----[/blue]
作者: 福尔马林    时间: 2004-1-8 10:50
标题: 什么叫“从运动攀岩起家的攀登者”
<br><br>冬天到了,该回山版了。
作者: 路客    时间: 2004-1-8 11:24
标题: 那一天……挂在冰壁上时曾经发生过讨论。
我打了两个锥后,已经开始收绳准备做自己下降,下面建议放我下来,讨论了一下,我没有坚持。
<br>的确后怕。希望以后这里所有的山友不再发生这一失误。
作者: mh    时间: 2004-1-8 12:10
标题: 特指
特指刚开始就爬的只是别人打好的保护点(挂片)和锚点(一般是顶链),而且在这样的路线
<br>积累相当多的移动方面的技术能力。他们经常没有经验用自己的判断衡量保护点和锚点的状况。
<br>他们的向上攀爬能力远远超过评估攀登活动各个环节安全性的能力。
作者: 福尔马林    时间: 2004-1-8 13:42
标题:
<br><br>冬天到了,该回山版了。
作者: 鱼箭    时间: 2004-1-8 15:30
标题: 我的攀爬能力和评估攀登活动各个环节安全性的能力都很差,听前辈的意见,两样都要学
<br><br>我苦,我乐
<br>我乐,我苦
<br>我就是猿人




欢迎光临 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https://www.lvye.org/)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