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岗什卡流水账

查看数: 5356 | 评论数: 96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09-4-8 16:18

正文摘要:

春节solo半脊峰遭受打击之后,我联系了罗日格西,约定三月底攀登雪隆包。其实春节的那次攀登严格上来讲不属于攀登,因为仅仅抵达了冰川的末端,甚至连冰川都没有上去。那次我给自己的理由是,雪厚且软,其实也许失败 ...

回复

大雪封山 发表于 2009-5-20 15:20:45

我一直感觉敢SOLO的一定是各种技术掌握很全面的,包括结组技术,晕一下,太佩服你了

久点 发表于 2009-5-13 15:29:43

真好的信息,想继续追问一下:

那个1.5米的冰洞的位置能再具体一些吗?
还有,7、8月顶峰雪厚一些,那么坡上是亮冰还是雪?
十月份呢?是亮冰还是雪?
来自旧版论坛的签名独立,公平,自助。
snowbear 发表于 2009-5-4 22:21:30

只要你肯学我倾囊相授:)

[sign]-------------------------------------------------
不在于用什么滑,也不在于滑什么,而在于滑哪儿
http://www.lvye.org/modules/lvyebb/viewtopic.php?view=1&post_id=1731328&mode=3[/sign]
灰猫LVYE 发表于 2009-5-4 11:14:56

祝贺归来

佩服得紧~~
mh 发表于 2009-4-30 08:35:54

谢谢!第一个帖子就这么高水平

祝5-1安全愉快。
iceandrock 发表于 2009-4-29 09:25:09

关于岗什卡

我是楼主提到的五一要带队去攀登岗什卡的西安大漠,很高兴出发前一天看到您的报告,也知道了一些今年新的情况。我分别在5月,7月和10月三次登顶这座山,也算是对这座山有一点了解,看你照片上顶峰下冰壁上的雪还是很厚的,在五一,基本都是亮冰,而如果在七八月,则是接近顶峰软雪比较多,下方冰川会比较裸露,而且天气很没规律。十月后我觉得应该是天气和雪况比较合适的时候。
我第一次去岗什卡是7月,除了结组基本没用绳索,登顶的路线雪很厚很软,基本无保护上下。而去年五一时候因为带新人比较多,亮冰又多,所以铺了500多米路绳才登顶,如果小队伍2根60米双绳,下降基本需要8个绳距,关于坡度,最陡的是中间一段,大概2个绳距,坡度在40-50之间,其余在30度左右,不过正面冰壁暴露感很强,如果滑坠可能直接滑到三平台,距离又长,所以如果有亮冰,还是小心点好,毕竟这和SOLO冰瀑不一样,面对的情况也复杂的多。
关于裂缝,小裂缝就不说了,但千万别以为岗什卡没有大的裂缝区,只是一般研究过路线的人都会走外侧山脊,尤其是2平台之上,不走那段岩石山脊是很危险的,从三平台到顶中间,也就是你说的那330米,有3段裂缝,都是横向的,大概半米宽,所以除了吓人一跳,基本危害不大,值得一提的是顶峰附近去年五一新出现了一个直径1米5左右的大冰洞,倒是可以整个掉进去一个人的。
如果小队伍,从七彩瀑布应该可以在6个小时之内上到4900的三平台,第二天冲顶当晚可回西宁。
本来想贴几张关于裂缝和坡度的照片,没时间了,以前看过楼主的半脊攀登,加上这次,对楼主很是佩服,在绿野山版里看了7年帖子,一直不敢说话,好像这是自己的第一篇发言?如有不周之处,希望大家海涵。
芒芒果 发表于 2009-4-27 11:26:17

嘿嘿,小熊mm

mm,没想到这里看到你!
你还好吗?还等着你教我滑雪的,呵呵。
snowbear 发表于 2009-4-24 23:36:39

是上回跟冰一起吃饭的超级美女芒芒果吗?

[sign]-------------------------------------------------
不在于用什么滑,也不在于滑什么,而在于滑哪儿
http://www.lvye.org/modules/lvyebb/viewtopic.php?view=1&post_id=1731328&mode=3[/sign]
芒芒果 发表于 2009-4-23 13:54:12

……

认真看完了,忍不住唏嘘一声,捏一把汗。有勇气SOLO的人,还是很佩服。写得很真实,不仅有不错的羊肉汤,连便便都介绍了。

岗什卡我没有去过,但是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我所知道的雀儿山上裂缝是一年一个样,向山下推进的。
如果不是对山峰足够的熟悉,不是对自身能力足够的了解和稳定地情绪控制,安全起见还是建议结组。能力和情绪,一个是可控的,一个是不可控的。孤独会放大人对危险和不可预知的恐惧,从而影响正确的判断和操作。
还是找人结组吧,起码有人给你拍照,不用自己一个劲儿地拍猪蹄儿,^_^。
久点 发表于 2009-4-16 10:53:38

继续说两句,主要是想确定自己脑海里的坡度模型认识

基于万龙背头的视觉比较似乎不够有说服力。
我感觉依靠视觉的时候,当我们站在一个坡的顶端,前进两米和后退两米,视觉上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会有一定的差异。脚下的坡度是0度或者是5度也会对视觉产生影响。

从你们下山采用倒攀的方式来看,我还是认为超过了40度,原因是,对于你们这样经常进行这种活动的人,全齿行走技术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如果是不到40度的坡,在有保护的情况,你们完全可以用全齿下降,没必要采用倒攀的方式。

当然,仅靠这一点也并不能够就把脑子里的坡度模型校正准确了,我还需要更多的实践与对照分析。

虽说对于你文字当中的依据不太相信,但你对坡度的判断还是有可能是正确的,来源于你的多年的经验。
来自旧版论坛的签名独立,公平,自助。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