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楼主: echo1919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0年8月28-30日包头鄂尔多斯草原活动

[复制链接]

30

主题

386

帖子

537

积分

绿野高级黑

Rank: 4

积分
537
11#
发表于 2020-8-1 16:16:4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橙子报名1MM/手机领队知道/0手台/仔细阅读活动计划,对自己行为负責

16

主题

228

帖子

563

积分

绿野高级黑

Rank: 4

积分
563
12#
 楼主| 发表于 2020-8-3 11:21:30 | 只看该作者

本次活动景点介绍,先了解看一看。

白菜帮子 发表于 2020-7-30 10:42
刚看到占坑无效,我先等等

固阳秦长城遗址 国四
固阳秦长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山区,固阳县北部的大庙、银号、西斗铺一带。
公元前214年,是秦大将蒙恬率军30万为御北方匈奴、东胡的侵扰而筑,汉武帝在位期间派卫青进行过修复,距今已有2200余年。
秦长城横穿固阳县中部3个镇,自西向东走向,全长85公里(原认定全长约120公里)。 石块垒筑,每隔数里设烽火台。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毛泽东诗词的“不到长城非好汉”,其中的长城指的正是固阳秦长城。
固阳县境内的秦长城,长达120公里,横穿固阳三个乡镇。它多半修筑在山峦的阴面半坡上,依山就险、因坡取势,就地取材。保存较为完好的秦长城是固阳县九分子乡那一段,长约12公里,城墙外侧有5米高,内侧有2米高;顶宽2.8米,底宽3.1米,墙体多以黑褐色厚石片交错叠压垒砌而成。如今人们还可以看得出来,当年筑长城的民工和驻兵是把附近的山石一块块切割下来,磨平后干砌在城上,每块石片重的约有五、六十斤,轻的约有十余斤,这样干砌起来的长城,历千年而不塌。历经2200多年的风吹日晒、雨雪冲刷,长城石块原来所用的青色、半黄色石料。
固阳秦长城是万里长城中保护最完好的地段之一。城墙全为毛石土筑,与附近2公里的北齐时期块石灰缝拦马墙长城和明长城明显不同。

白灵淖尔城址 国六
白灵淖尔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百灵淖乡城圐圙村,又名北魏怀朔镇故城,建于北魏始光年间(424-428年),永熙三年(534年)废弃。
白灵淖尔城址平面略呈不规则五边形,周长4667米,东西长约1300米,南北宽约1100米。1980年和1982年,内蒙古自治区考古所对城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佛教殿堂遗址,出土一批小型泥质塑像。
2006年5月,白灵淖尔城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的东墙长934米,北半段的遗迹尚存,南半段已被河水冲毁,没有发现门址。南墙长1416米,自东向西850米,墙体向内折直线斜收。门址在南墙正中。宽11米,现地表1.1米以下是原来的路面。西墙长1167米,尚存。南半段被河水冲毁,没有发现门址。北墙长1150米,墙体筑于一道岗梁之上,被河水分割为东西两部分。河床宽60米,河岸两侧,各有一个夯土墩与城墙对接,应该是守卫水门的哨所遗址。门址位于北墙中部,现为12米宽的豁口,钻探查明,在现地表0.8下即可见当时的路面。
古城中被河道分割为东西两个区域。东区和南门外一带的田头地垄,陶器的残片俯拾皆是,调查古城时征集到的陶器、石磨盘、铁剑和铜佛像,都来源于这一带。发现的三眼古井,也都分布在东区。
城址中可以见到的地面建筑遗迹都集中在西区。这一带地势较高,虽经耕扰,但地表上仍然可以看到瓦砾堆和建筑物基址。其中轮廓界限较为清晰的有四处。其中有一处基址南北长70米,东西宽40米,存高0.6米。基址上遍布瓦砾,有筒瓦、板瓦和瓦当等,耕地翻扰出来,出来的石柱础夹杂其间。与之相邻的几处建筑遗存虽规略小,但都也是砖瓦结构。据此推测,这一带应该是当年衙署和官员居所集中地段。
平面略呈不规则五边形,周长4667米,东西长约1300米,南北宽约1100米。夯筑土墙残高3-4米,基宽约10米。南、北各开一门,墙外设马面,四隅有角楼址。城内西北隅有方形子城,其西北墙与大城墙重合,子城南北长360米,东西宽320米,东、南路­残高1.5米。故城内文化层厚约2米,西半部为官署、寺院建筑址。东北部为居民区。发现有古井三眼。出土有莲花纹瓦当、板瓦、筒瓦、花纹砖等建筑构件及泥塑像、泥质灰陶弦纹罐、水波纹壶等文物。
白灵淖尔城址即怀朔镇城,在北魏时期河套及阴山地区政治和军事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建成到废弃近一个世纪,期间几乎经历了北魏王朝兴衰的全部历程。因此,怀朔镇的发现,不仅解决这座古城的地理位置问题,也为今后深入工作奠定了基础。

五当召 国四
五当召,蒙古语“五当”意为“柳树”;原名巴达嘎尔召,藏语“巴达嘎尔”意为“白莲花”,“召”为“庙宇”之意。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1722),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重修,赐汉名广觉寺。第一世活佛罗布桑加拉错以**扎什伦布寺为蓝本兴建,经过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的多次扩建,逐步扩大始具今日规模。 [1]  因召庙建在五当沟的一座叫做敖包山的山坡上,所以通称其名五当召。五当召依地势面南而建。有大小殿宇、经堂、僧舍2500余间,占地300多亩,分布在1.5公里长的山坡上。 [1]  它是一幢层层依山垒砌的白色建筑,群山环绕,为苍松翠柏掩映,雄浑壮观。
五当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东北约45公里的吉忽伦图苏木五当沟内的大青山深处。
五当召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A级旅游景区。它与**的布达拉宫、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抗卜楞寺齐名,是中国藏传佛教的四大名寺之一和内蒙古自治区最大藏传佛教寺院。
五当召的主体建筑
五当召 [5]
,以八大经堂(现存六座)、三座活佛邸和一幢安放本召历世活佛舍利塔的灵堂组成;另有僧房六十余间以及塔寺附属建筑,全部房舍二千五百余间,占地300多亩。
现存六大经堂为苏古沁殿、洞科尔殿、却伊日殿(显教经堂)、当圪希德殿、阿会殿(密宗经堂)、日本伦殿(菩提道学经堂)等。苏古沁殿为全寺集会诵经之所。这些殿宇规模宏大,均为曲型的藏式建筑群。殿内塑像,壁画,唐卡(卷轴佛画)俱全,各殿各有特色,或立高达十米的释迦牟尼铜像,或供高达九米的黄教始祖宗喀巴铜像,或护法金刚像,或供奉白度母和绿度母塑像等。三座活佛府邸在阿会殿的南面,其中洞科尔活佛府规模宏大,为第二世活佛热西尼玛于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所建。左右是接待多伦诺尔汇宗寺甘珠尔瓦呼图克图和章嘉国师而建造的两座府邸。
建筑物外墙洁白方整,开有深暗的柱廊和窗洞,屋顶为平板式四方形。主要建筑坐落山谷内一处凸出的山坡上,包括苏古沁独宫、洞阔尔独宫、当圪希独宫、却衣林独宫、阿会独宫、日木伦独宫、甘珠尔府、章嘉府、苏波尔盖陵等,两侧还有一座座喇嘛居住的房舍。鼎盛时期庙内喇嘛有千多人。
苏古沁独宫坐落全庙的最前部,是举行全体集会诵经的场所。经堂内的立柱全用龙纹的栽绒毛毯包裹,地上满铺地毯,墙壁绘有彩色壁书,后厅及二、三层内供奉释迦牟尼、宗喀巴及历代佛师。在苏古沁独宫西面与其并列的却人林独宫,是讲授佛教教义的地方,殿内的十公尺高释迦牟尼铜像是全召最大的铜铸佛像。高踞这两宫之上的,是洞阔尔独宫,是讲授天文、地理的场所,门楣上悬挂著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书写的“广觉寺”匾额,宫前有讲经台,是喇嘛学经和口试之处。阿会独宫位于山坡最高处,是传授医学的学部。日木伦独宫为教义学部,专门传授喇嘛历史、教义、教规。
主要建筑位于山谷内一处突出的山坡上,主体建筑由六殿、三府 、一陵组成,两侧还建有一栋喇嘛舍房。全庙占地面积约300余亩,殿宇和仓房2500余间,整个建筑采用**式建筑风格,平顶方形楼式结构,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其中最大的建筑为苏古沁独宫,里面供奉着最大的铜铸佛像,以及释迦牟尼,黄教创造人宗喀巴及历代佛师,苏古沁宫的西边为讲授佛教教义的却依林独宫。苏古沁宫东侧上面即为五当召的中心建筑,洞阔尔独宫,紧靠其后的为圪希德独宫,另外还有阿会独宫和日本伦独宫。除六殿外,三府为甘珠尔府、章嘉府、洞阔尔佛爷府,以及山坡最上层的苏波勒盖陵,即塔陵。
五当召是内蒙古地区有名的学问寺。它为了弘扬佛法,专门设有供喇嘛们学习经典,研究佛学的学塾(札仓)。学塾分四在部分:时轮学部,设于1750年;显教学部,设于1752年;密宗学部,设于1800年;菩提道学部,设于五世少佛时期,是本召设置最晚的学部。蒙古著名史学家达摩陀罗在《白莲念珠》中记载,“五当召的经学最为有名,到19世纪末时,本召僧侣仍有八百余名。”
五当召是享有特权的政教合一寺院,设有监狱、法庭,并有武装。且建筑本身以及各殿堂的壁画和雕塑,体现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阿善遗址 国六
阿善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东河区阿善沟门村东,是一处面积约5万平方米的原始村落遗址 。
阿善遗址依山面水,台地高于黄河水面80余米,平面均呈南北长东西窄的不规则地形,沿遗址居住区边缘有石砌围墙遗迹,残高于地表0.1-0.3米 [2]  。该遗址的出土文物丰富,以石器、骨器和陶器为主,对研究我国农业,纺织,陶瓷,建筑,工具以及美学等领域的历史均有价值   。
2006年5月25日,阿善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善遗址在包头市区东巧公里的阿善沟门东,北依大青山,南濒黄河,京包铁路与呼包公路均经遗址与黄河之间东西穿过。遗址所在的两个台地,东台地俗名东脑包梁;西台地俗名西脑包梁。屹膝盖沟穿行于两台地之间,由北向南汇人黄河。两台地分别高于黄河水面100米与81米,平面均呈南北长东西窄的不规则地形,沿遗址居住区边缘留有石砌围墙遗迹,残高于地表0.1-0.3米。遗址范围内大部已辟为耕地,边缘地带未经耕扰的地表,裸露出许多地面石筑房子的墙基。遗址面积约5万多平方米。
阿善遗址属新石器时代,还包含有极少青铜时代及其以后的文化遗存。阿善遗址对于研究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面貌、社会形态及其相邻地区的文化联系具有重要的价值,为中国史前文化的考古研究增添了资料内容 [4]  ,给单一文化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提供了一个文化谱系的地层依据 [5]  ,对研究中国农业,纺织,陶瓷,建筑,工具以及美学等领域的历史均有价值。

包头博物馆
内蒙古包头博物馆新馆位于包头市阿尔丁大街友谊广场东南侧,占地3.5公顷,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5万平方米。与包头美术馆融为一体,展区为三层建筑,一层为美术馆,二、三层为博物馆。整体建筑以“草原上的巨石,巨石上的文化”为主题,造型恢宏、内涵深邃。远远看去,整个建筑宛若巉岩峭拔的山崖,壁立峥嵘,情趣盎然,与友谊广场上的草坪、鲜花、绿树、喷泉相映成趣,构成了既深含文化底蕴,又极具现代韵律的壮美景观,象征着草原文明、黄河文明融会贯通、源远流长。起伏不平的坡屋顶更似一本展开的历史画卷。新馆设8个展厅,其中6个为常设展厅,展出本馆的基本和专题陈列;另2个为机动展厅,供举办临时展览之用。
包头博物馆现有历史文物2657件,其中一级文物25件,二、三级文物140件,古钱币10万多枚,科技文物448件,其中不乏精品和珍贵价值的文献、标本。
博物馆分设地方史文物陈列、内蒙古敖汉辽墓壁画文物精品展、内蒙古古代岩画陈列、稀土馆和《包头五十年》成就展览,向人们展示了包头久远博大的历史文化和灿若星河的奇珍异宝,展示了包头得天独厚的山川地貌和富甲天下的自然资源。其中内蒙古古代岩画和稀土展览都在国内独具特色。

昆都仑召 国八
别具一在包头市昆都仑区昆都仑河右岸。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经历20余年才全部落成,汉名法禧寺。昆都仑为蒙古语横山口。结合地形,依山傍水兴建,为藏式建筑群,无围墙环绕。相传该寺大喇嘛曾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享有较高的荣誉。布局以大经堂为中心,辅以数座单体殿宇和住房。原有经堂、殿宇23座,藏经塔4座,以及住房60余座,占地110余亩。现存经堂、殿宇12座,住房约50座。殿堂内原有彩画和塑像等多已圮毁,大经堂经过维修,仍是格的古建筑。


麻池城址 国六
麻池城址,又称麻池古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西南9公里处,在包头火车站西南附近,总面积90余万平方米。
麻池城址以硬土筑成,分南北2座城相连 [1]  ,是秦九原郡的治所,且是穿越阴山南北稒阳道上的重要城镇,也是秦直道遗址北面起点 [2]  。1954年,在麻池城址召湾16号公墓,挖掘出金、银质的虎、豹、骆驼形镂空饰片,出土了有狩猎图案的简形器等,出土了汉代铸的“单于和亲”、“单于天降”的瓦当 [3]  。麻池城址为存在过匈奴生活的历史提供了资料,也是印证光禄塞属性的重要部分 。
2006年5月25日,麻池城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将赵九原设为九原郡,“郡治九原县”(麻池城址) 。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修建北端起于九原(麻池城址),南至秦都咸阳西北的云阳,全程“千八百里”的“秦直道”  。
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漠南之战大胜后,汉武帝下令设立朔方郡,并改秦九原郡为五原郡,郡治仍为九原县(麻池城址),北依大青山,南临黄河,直达漠北的稒阳道与著名的秦直道使九原县成为联结内地和塞外的重要交通枢纽与防御重地,汉武帝派遣10万军队驻扎防守 。
麻池城址以硬土筑成,高达6米,底宽10余米,上宽3-4米,分南北2座城相连,总面积90余万平方米 [1]  。北城北墙中段和南城西墙、南墙中段各设宽15米的门,北城东西800米,南北550米,残墙高2米,宽约3米,夯层厚9厘米,北城南部近中,有3个大的夯土台基,台基呈品字形分布 [6]  ,北面两个东西相对,相距72米,位置与北城城门大体相对,夯土台基约呈覆斗状,夯基层厚0.09-0.12米,上均发现有筒瓦、板瓦残片;南城东西660米,南北675米,城墙宽约4米,残墙高2-4米,最高7-8米,夯层厚0.1-0.15米,南城南墙外侧,露出筑墙时固定夹板的杠孔,自下而上可分4行,水平排列,每隔2米1个,孔径10-12厘米 。
池城址内地表散见板瓦、筒瓦、瓦当等建筑材料和罐、盆、碗、豆等陶器残片,有“五铢”钱、铁田片、铁铲和铜镞等出土。20世纪50年代,发现印有“万石”字样的砖。1954年,麻池城址出土金、银虎、豹、骆驼形等镂空花饰片,及大量狩猎图案,召湾汉墓中发现的大量西汉瓦当“单于天降”,“单于和亲”等烧制文字 。
  麻池城址是秦九原郡的治所,且是穿越阴山南北稒阳道上的重要城镇,是秦直道遗址北面起点 。麻池城址均为匈奴的文化特色,为存在过匈奴生活的历史提供了资料,这也是印证光禄塞属性的重要部分 。麻池城址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
昭君出塞的“塞”,被认为是麻池城址。南北朝时期诗人庚信在《昭君词应诏》里写到:“敛眉光禄塞,回望夫人城” ;唐朝诗人杨凌在《明妃曲》里写到:“汉国明妃去不还,马驮弦管向阴山”。1954年,麻池城址召湾汉墓中发现的大量西汉瓦当“单于天降”,“单于和亲”等烧制文字,说明麻池城址同胡汉和亲有着直接关联。麻池城址在西汉时叫光禄塞,是因为修建光禄塞的西汉大臣徐自的官衔是“光禄勋”,光禄勋就是汉武帝以前的“郎中令”。“塞”建成后,就用徐自的官衔来称呼,所以叫“光禄塞” 。
麻池古城是秦直道的起点。《史记•六国年表》记曰“道九原,抵云阳”,《秦始皇本纪》记载“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匈奴列传》记载“而通直道,自九原至云阳”,《蒙恬列传》记作“道九原,直抵云阳”。可见秦直道起点是九原(麻池城址),终点是云阳  。

燕家梁遗址 国七
燕家梁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燕家梁村南侧台地上。20世纪80年代起进行考古发掘。
燕家梁遗址东西长650米、南北宽600米,揭露面积达1200平方米。共发现160座房址、6条道路、4座窑址、3个乱葬坑、25个窖藏等。房址多保存较好,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南向略偏西,成组分布于道路两侧。窖藏的大量发现以及在部分灰坑中发现人的颅骨、零乱的肢骨,真实地反映了元代末期复杂动荡的社会状况,对研究元代包头地区的历史以及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的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3年5月,燕家梁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燕家梁遗址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考古工作者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
1979年,包头市文物管理处再次对遗址进行调查,并在麻池地区征集元代瓷器7件,其中一件为元代青花缠枝牡丹纹瓷罐,另一件为白釉黑花盖罐,现藏于内蒙古包头博物馆。
燕家梁遗址为研究元代村镇、驿站的建置布局、经济形态及居民生活情况等提供了实物资料。 [1]
燕家梁遗址考古发掘规模庞大,发现了交错的道路、布局有致的房址,特别是发掘区中部南北大道两侧密集的馆舍,以及大量的墨书题记,加之许多精美遗物的出土,为研究元代村镇、驿站的建置布局、经济形态及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实物资料。

2006年至2008年,燕家梁遗址共发现灰坑517个、灰沟36条、房址222座、窖藏29个、窖址4座、地炉32座、灶4个、墓葬2个、乱葬坑4个、道路7条、铜钱约4万枚,出土元代瓷、铜、铁、陶、骨、玉等不同质地的各类器物万余件。出土有瓷罐、瓷碗、瓷盆、瓷盘、瓷瓶、器盖及铜钱、铁器、铜器、石器、骨器等。 [4]
截至2006年底,共发掘出土瓷、铜、铁、陶、骨、玉等不同质地的各类器物现已达5000余件,其中瓷器为大宗,这批瓷器种类丰富,窑系较多,分属磁州窑系、钧窑系、景德镇窑系、龙泉窑系、定窑系。磁州窑系器物最多,胎质较粗松,呈黄白色,釉面装饰丰富,有釉上彩与釉下彩之分。其中的白釉黑花罐上饰草叶纹,高25厘米,较为精美。
除瓷器外,还发掘出土了一些铜器、铁器、陶器、骨器、玉器、石器及建筑构件、装饰品等。其中出土的一件仿西周青铜祭器铺,高14、口径18、足径12厘米,上有铭文26个,记载了该祭器制作用途和经过,并有“大德年月日”铭记。另外出土的蒙古人铁帽,较为少见。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钱币,多为铜钱,少量铁钱,铁钱钱文已漫漶不清。铜钱多为宋代钱币,少量为汉代、唐代、金代和元代的钱币。另外,在一些瓷碗、盘、罐的底部还发现了大量的墨书题记,有的为纪年,有的为馆舍,有的为姓氏,还有一些为画押、梅花、鸟雀等。墨书题记除汉字外,还有少量回纥文和巴思八文。
成吉思汗陵 国二
成吉思汗陵(西里尔蒙古文:Чингис хааны онгон,英文:Mausoleum of Genghis Khan) ,简称成陵。是蒙古帝国第一代大汗成吉思汗的衣冠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距鄂尔多斯市区40公里。由于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处始终是个谜。史料记载吸收成吉思汗最后一口气——也就是灵魂的驼毛,几百年来就收藏于成吉思汗陵。现今的成吉思汗陵经过多次迁移,直到1954年才由青海的塔尔寺迁回故地伊金霍洛旗。陵园占地约5.5公顷,对研究蒙古民族乃至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紧邻的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为5A级景区。
陵园宫殿
陵园占地面积约5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由三座蒙古式的大殿和与之相连的廊房组成,建筑雄伟,具有浓厚的蒙古民族风格。建筑分正殿、寝宫、东殿、西殿、东廊、西廊6个部分。
成吉思汗陵的主体是由三个蒙古包式的宫殿一字排开构

成吉思汗陵(14张)
成。三个殿之间有走廊连接,在三个蒙古包式宫殿的圆顶上。金黄色的琉璃瓦在灿 烂的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圆顶上部有用蓝色琉璃瓦砌成的云头花, 即是蒙古民族所崇尚的颜色和图案。
中间正殿高达26米,平面呈八角形,重檐蒙古包式穹庐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房檐则为蓝色琉璃瓦;东西两殿为不等边八角形单檐蒙古包式穹庐顶,亦覆以黄色琉璃瓦,高23米,整个陵园的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雄鹰,极显蒙古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
文物陈列
正殿正中摆放成吉思汗的雕像,高5米,身着盔甲战袍,腰佩宝剑,相貌英武,端坐在大殿中央。塑像背后的弧形背景是“四大汗国”疆图,标示着700多年前成吉思汗统率大军南进中原,西进中亚和欧洲的显赫战绩。后殿为寝宫,安放四个黄缎罩着的灵包, 包内分别供奉成吉思汗和他的三位夫人的灵枢,灵包的前面摆着一个大供台,台上放置着香炉和酥油灯。这里还摆放成吉思汗生前用过的马鞍等珍贵文物。
东殿安放着成吉思汗的第四子拖雷(元世祖忽必烈之父)及其夫人的灵柩。自窝阔台及其长子之后,蒙古族皇帝都是拖雷的子孙,所以其地位极为显赫。
西殿供奉着象征着九员大将的九面旗帜和“苏鲁锭”。苏鲁锭即为大旗上的铁矛头,成吉思汗南征北战中,用它指挥过千军万马,传说成吉思汗死后,其灵魂便附在其上,因此在蒙古人民的心目中,苏鲁锭是十分神圣的。 [9]
在正殿的东西廊中有大型壁画。主要描绘了成吉思汗出生、遇难、西征、东征、统一蒙古各部等重大事件。壁画还表现了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统一中国,定都北京,于公元1271年正式改国号为元,并追封成吉思汗为元太祖的盛况。
伊金霍洛旗郡王府 省保
郡王府坐落在阿勒腾席热镇王府路西南,民国25年(1936年)落成,是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内蒙古西部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王爷府,是鄂尔多斯十大旅游景区之一,总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建筑工艺精湛,规模宏大,富丽堂皇,融藏汉风格于一体,在整体建筑风格艺术上以精湛的砖雕技压群芳,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古老的建筑艺术。
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该旗第十五代扎萨克图布升吉尔格勒多罗郡王请来山西偏关匠人宋二等三十余名能工巧匠,开始郡王府的翻新建设,到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完工,整个工程耗资13800余银元,相当于该旗当时一年半的全部财政收入。新建的郡王府规模宏大、富丽堂皇。《伊克昭盟志》当时称赞该府“画阁雕梁、龙文凤彩、备极富丽,为伊盟最新的王府”。

郡王府分前后两院,总占地面积2105.7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40.44平方米。府院外围建有土城墙,高
丈余,宽五尺(1928—1930年建成),总占地面积15000余平方米。王府前院于1931年建成,占地面积939.52平方米,建筑面积465.78平方米,共13间住所。
前院门庭对面建有一牌楼,两侧刻对联,左联为“一盟之首,统承福禄,全旗高明,世袭王基”,右联是“屏为谭府,福星高照,司执全旗,仁政施行”,可惜已毁于“文革”时期。后院于1936年建成,共16间住所,占地面积1166.27平方米,建筑面积574.66平方米。王府前后两院由两丈余高的青砖墙(墙上建有城垛口,用于防御)连成一体。
整体建筑属砖、木、石结构的硬山顶与平顶结合,融蒙、藏、汉风格为一体,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府院多数房屋为飞檐斗拱,从屋顶到屋面均用砖、木、石雕刻着龙凤、鹿鹤、山水、花草、文字等图案;屋里屋外均用油漆彩绘着龙凤、云雷、花草等画面。其技艺精美,栩栩如生。
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
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是世界上收藏鄂尔多斯青铜器数量最多、品种最全、研究价值最丰富的博物馆。
从19世纪末开始,在中国北方长城沿线地带陆续出土了大量以装饰动物纹为特征的青铜及金、银制品,由于以鄂尔多斯及其周边地区发现的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也最具典型性,因此被称作“鄂尔多斯青铜器”,在学术界也被称作“鄂尔多斯式青铜器”。
据了解,鄂尔多斯地区不仅是鄂尔多斯青铜器的命名地和主要分布地区,同时也是起源地区之一。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2006年5月建成,收藏陈列本地区“鄂尔多斯青铜器”文物1万多件(组)。
2007年,鄂尔多斯市政府又出资800余万元人民币,搜集了民间散存的274件青铜文物。馆内所藏文物集中系统地展示了“鄂尔多斯青铜器”的文化特征、制作工艺、艺术特色及历史地位。
“鄂尔多斯青铜器”多为实用器,按其用途大体可分为兵器、工具、装饰品、生活用具及车马器四大类,以青铜短剑、青铜刀、鹤嘴斧、棍棒头、各类动物纹饰牌、饰件、扣饰等为主,因以大量动物纹装饰器物而最具特征。动物纹的种类有虎、豹、狼、狐狸、野猪、鹿、马、羊、牛、骆驼、刺猬、飞禽等,多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装饰手法,内容丰富、造型生动,工艺娴熟。

秦直道遗址(遗址博物馆)国六
秦直道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陕西省旬邑县, 始修于秦始皇三十五年至三十七年(公元前212年-公元前210年) 。
秦直道遗址南起云阳(陕西淳化县),北达九原(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郊),全长700余千米,是秦始皇命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军事要道   。2009年3月至7月,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路面、车辙遗迹以及路面脚印、建筑遗迹等  。秦直道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对于中国古道路考古、中国秦汉史、中国古代民族融合史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
2006年5月25日,秦直道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直道遗址为道路的绝对年代提供了可靠依据,为秦直道中段的走向确认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了解以山脊和高地布线的秦直道如何解决上下山和过河的难题具有重要价值   。秦直道自秦至隋唐一直沿用,整体路段宋代以后开始废弃,不仅是中原王朝北方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北方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秦直道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对于中国古道路考古、中国秦汉史、中国古代民族融合史、佛教传播史和交通史,乃至对黄土高原及沙漠草原地区环境变迁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东胜区境内有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段秦直道遗址,全长约20公里。秦直道博物馆终于在距秦直道遗迹千米之外的地方亮相,占地2000多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四层,主要展示秦直道沿线挖掘出土的近100件文物以及秦直道全线的图片,以全新的视角向世人展示了2000年前秦王朝的历史文化。

准格尔召 国七
准格尔召,藏语名为甘丹夏珠达尔杰林寺,蒙语名为额尔德尼●宝利图苏莫,明朝赐名秘宝寺,清政府赐名为宝堂寺。因其坐落于准格尔旗西部,当地人俗称“西召”。准格尔召是鄂尔多斯现存最大型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建筑群,1985年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保护单位,自治区重点文物古迹保护单位。
据《准格尔召庙志》记载,准格尔召史建于明朝天启二年,也就是公元1622年,次年主体建筑经堂佛殿竣工,历经380余年的不断扩建修缮,规模逐渐扩大,以其规模宏大做工精巧的寺庙殿堂,美轮美奂彩绘雕塑;神秘多姿的佛事活动和至圣至洁的舍利塔而名扬大漠南北,长城内外。
准格尔召原有独立殿堂36座,虽然现仅存大独殿、观音殿、舍利独宫、五道庙、千佛殿、六臂护法殿、大常署、二常署、佛爷商、诺颜商等十处,依然气势恢宏震撼人心。此外另
  有白塔一处,黄绿琉璃瓦的大殿与白塔,相互辉映,栩栩生辉。
召庙群建于明天启三年,历经清代、民国历次修扩建,淅集僧侣。鼎盛时,寺内住有喇嘛2000余人,僧舍相连,庙地2000余亩,建有经堂、白塔、红塔等宗教设施30余处,均为汉藏式建筑风格。建筑设计精巧,木刻、砖雕、绘画、壁毯,做工考究,细致逼真,栩栩如生。整个建筑气象宏伟,雕梁画栋,飞檐斗拱,金硫碧瓦。建筑布局严谨、风格迥异的堂殿鳞比,疏密有致,充分显示了宗教的神秘氛围,为鄂尔多斯最大的召庙建筑群。 是伊克昭盟最早最大的寺庙之一,也是内蒙古地区具有珍贵文物价值的古建筑之一。
大独宫,是准格尔召建筑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美的蒙汉藏式建筑,此外院落分为三个部分,前部为喇嘛念经求法之所,也就是经堂。经堂的装饰金碧辉煌,有唐卡百余幅,堂内立柱均用上等挂毯包裹,活佛座、大喇嘛座、僧管座、讲经座、听经座井然有序各司其位庄严神圣。经堂的北墙处一字排列着十八尊菩萨护法神像,使经堂更加神秘肃穆。
舍利独宫,则主要安放准格尔召两位活佛的舍利塔,其中第十三世活佛洛藏久美丹朝加措的舍利塔用纯银139斤,宝石百余颗镶嵌完成,堪称镇寺之宝。观音殿和六臂护法殿内,分别供奉汉传佛教十八罗汉塑像,让游人在咫尺之间便可领略到两种不同风格的佛教文化,无怪乎当地老百姓这样说“如果你不能去**,那么你就来西召吧”。
白塔,位于整个建筑群的中轴线后部,在高5米的台基之上,建有覆钵式喇嘛塔两座,小塔六座,合计八座,象征佛家八宝,白塔于召庙建筑群相互辉映,融为一体,使准格尔召显得更加威严宏伟。
伊金霍洛旗纳林塔战国秦长城遗址 国五
伊金霍洛旗也有长城———战国秦长城,并且是鄂尔多斯最古老的长城。它横亘在纳林陶亥镇布尔洞塔村三社的束会敖包梁上,距今已有2200 多年历史。为战国时期秦灭义渠戎国后所筑(公元前255年—前251 年),因该长城大都为秦昭襄王时期所筑,故史学界称“秦昭襄王长城”。
2001年6月,纳林塔秦长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伊金霍洛旗的战国秦长城有41 公里,纳林陶亥镇三界塔村,为境内战国秦长城南端起点。纳林塔段是伊金霍洛旗乃至鄂尔多斯市保存最完整、最为高大、最具观赏性的战国秦长城段落。2001年6 月25 日,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城—纳林塔秦长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乡南山梁上,是秦昭襄王为抵御匈奴而筑的长城的一段,南起陕西神木县,经此向北到准格尔旗,全长40余公里。其中纳林塔长城遗址是伊克昭盟境内保存最好的一段,用自然石片垒筑。遗迹高1.7米,宽3米多。
  渭源境内的秦长城,是战国时期秦昭襄王灭义渠戎以后所筑的,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长城地段之一。
秦长城遗址发现于1987年,共两处。一处南起巴拉素镇转水庙村,北至补浪河乡向阳村附近,全长25公里,间断延续,最宽处30米,高均1米左右,有多处夯土层,但夯印不明显。
  另一处东起巴拉素乔家峁南,西至红石桥乡井界村,全长14公里,残墙间断绵延,夯土层厚15—20厘米,尚有残存墩宽9米,高5米。沿此两段古长城遗址,发现有大量的白灰陶、夹砂灰陶、黑陶和少量红陶残片,其上纹饰多为蓝纹、粗细绳波、方格纹和堆积纹等。同时,还发现战国时常用的陶鬲单足及其残片、石器残件和四棱形铁箭头等物。经考定,这里为战国至秦汉时长城遗址。


朱开沟遗址 国六
朱开沟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陶亥镇朱开沟村三社沟掌处,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
朱开沟遗址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1000米,文化层厚1.5-3.5米 [2]  ,分7个地区,其中6个地区为中原龙山至早商时期的遗存,分为龙山晚期、夏代(早、中、晚)时期、早商时期共5段3个时期 [3]  。朱开沟遗址丰富,填补了鄂尔多斯地区夏商阶段考古学文化的空白。
龙山文化时期,朱开沟遗址境域已有人居住生活  。
1974年,朱开沟遗址被发现 。
1977年-1984年,考古工作者对朱开沟遗址先后进行了4次发掘,发掘面积约4000平方米,特别是在1983年的发掘过程中,在遗址晚期的墓葬中,发现了时代最早的鄂尔多斯青铜短剑、青铜刀及随身佩戴的青铜装饰品等。
朱开沟遗址,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1000米,沟谷纵横,把朱开沟沟掌自然切割成若干地块。在每一地块之中,凡适合于人类居住的地方,均有古代文化遗存分布,文化层厚1.5-3.5米 [2]  ,遗址分7个地区,其中6个地区为相当中原龙山至早商时期的遗存,朱开沟遗址6区遗存,位于朱开沟遗址1至5区西南约1000米朱开沟水西岸山梁上。该山梁呈南北走向,距朱开沟河床高约200余米。遗址东西两侧为深沟,由于长年水土流失,两侧断崖塌陷,在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50米的三角地带,遗迹或遗物多暴露地表[1]  。根据地层和器物的关系,可分为一脉相承的为5段3个时期,即第1段为相当龙山晚期,第2至4段相当夏代(早、中、晚)时期,第5段为相当早商时期。
朱开沟遗址丰富的资料,反映了内蒙古中南部夏商文化时期的特征,填补了鄂尔多斯地区夏商阶段考古学文化的空白,破译了鄂尔多斯古代历史。

朱开沟遗址古居民农业生产的高度发展,促进了制陶、制骨、家畜养殖、酿酒、青铜制造等行业的兴起和发展,不仅丰富和提高了人们物质消费的项目和水平,同时也激发了人们的商品意识,加速了社会的物质交换、商品交换等,朱开沟遗址发现的海贝等,就应该是这一社会现实的反映。而所有这些又反过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整体发展,变革了人们的意识观念,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朱开沟文化的制陶业是社会经济中一个重要的部门,陶器数量众多、种类齐全,炊、饮、食、盛贮等器类应有尽有,陶器的形制复杂,制作工艺高超。
朱开沟人正在逐步走出传统的一家一户、自产自给的陶器制作的范畴,已经存在着部分专门制作陶器的工匠(作坊)。而朱开沟遗址不仅发现数量众多的盉、长颈壶、四足方杯、三角杯、小圆杯等酒具,而且从这些酒器已成为墓葬随葬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饮酒已成为朱开沟人日常消费活动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泰安客栈(王若飞纪念馆)省保
泰安客栈-王若飞同志革命故址是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包头东河区复成元巷。原泰安客栈三号房间,是王若飞烈士1931年在包头开展地下工作时居住和被捕时候的地方。
1931年11月20日晚,王若飞在此被捕。故址原门已拆除,现有房屋二十四间,分两个院落。三号房间内有火炕一盘,小方桌一张,煤油灯一盏、骨牌凳子两张,以及被褥、毯子等简单的行李,基本保持原貌。
1931年9月,时任西北特别委员会书记的王若飞接受委派于1930年由苏联经乌兰巴托从阿拉善旗入境,化名**斋以皮毛商人的身份开展工作,后来住进包头泰安客栈。
1931年

11月21日晚,他与***见面,***将一份《告全旗蒙民书》和一份《工作报告》交给王若飞保存,准备次日送王去宁夏。由于党内叛徒出卖,当晚,王若飞被G·M·D警察在泰安客栈三号房间逮捕。***同志于次日早机智脱险(趁茶房接电话越墙逃离)。
1931年9月,共产国际东方部决定派王若飞同志从苏联回国,与***等同志取得联系,建立了中共西北特别委员会。王若飞(化名**斋)任书记,吉合(化名张其胜)任军事部长,潘恩普(化名赵必成)任组织部长,准备开辟绥远西部和西北各省的民族民主武装斗争。但工作进展不顺利,潘恩普在前往宁夏途径阿拉善定远营时被捕叛变,王若飞同志不幸于同年11月21日晚在包头泰安客栈被捕入狱。
1932年春,共产国际东方部派曾涌泉回国,曾涌泉与吉合两同志坚持在包头进行地下隐蔽斗争。1932年底,曾涌泉离开包头赴苏,吉合继续在包头坚持斗争。
纪念馆内设有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为四•八烈士题词的石刻碑廊,王若飞半身雕像,以及王若飞生前的题词碑刻。展出革命文物30余件,包括王若飞穿过的西服(国家一级革命文物),使用过的笔砚、生活用品和往来书信,还有王若飞由共产国际回到内蒙古开展工作时使用过的手提箱等珍贵文物,以及珍贵图片260余张、纪念性报刊书籍100余册(份)。

9

主题

246

帖子

473

积分

绿野的革命者,中间的地带。

Rank: 3Rank: 3

积分
473
QQ
13#
发表于 2020-8-3 14:48:56 | 只看该作者

白菜/1jj/13bB14b7288/0手台/对自己行为负责

白菜帮子 发表于 2020-7-30 10:42
刚看到占坑无效,我先等等

白菜/1jj/13bB14b7288/0手台/对自己行为负责

2

主题

16

帖子

84

积分

注册绿野,不忘初心。

Rank: 2

积分
84
14#
发表于 2020-8-10 14:39:52 | 只看该作者
安静8866报名1mm手机13520872649/0手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020年8月28-30日包头鄂尔多斯草原活动 echo19199 2020-07-30
好活动,刚看到占坑无效,我先等等 白菜帮子 2020-07-30
本次活动景点介绍,先了解看一看。 echo19199 2020-08-03
白菜/1jj/13bB14b7288/0手台/对自己行为负责 白菜帮子 2020-08-03
帮猫鼠报名参加活动 echo19199 2020-07-30
XIANGYU/1GG/手机领队知/1手台/对自己行为负责 Puniques 2020-07-30
RE: 2020年8月28-30日包头鄂尔多斯草原活动 史前猛犸 2020-07-30
RE: 2020年8月28-30日包头鄂尔多斯草原活动 蒲公英92700 2020-07-30
RE: 2020年8月28-30日包头鄂尔多斯草原活动 wangy_0130 2020-07-30
RE: 2020年8月28-30日包头鄂尔多斯草原活动 小飞侠2000 2020-07-30
RE: 2020年8月28-30日包头鄂尔多斯草原活动 小飞侠2000 2020-07-30
RE: 2020年8月28-30日包头鄂尔多斯草原活动 水立方2 2020-07-31
RE: 2020年8月28-30日包头鄂尔多斯草原活动 orangecar 2020-08-01
RE: 2020年8月28-30日包头鄂尔多斯草原活动 安静8866 2020-08-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