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义词――失意者语言
已有 194 次阅读2009-2-15 18:00
|个人分类:惟思考乃能促成长
贬义词――失意者语言
这是欠了很久的作业。
实际上,相对来说,褒义词更值得关注,只是我还没有掌握赞美的技巧,所以不好乱说。
而贬义词,本来被我说成是失败者语言。后来发现不对,因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成与败跟个人态度关系并不大,个人需要负责的只是努力与否。努力却失败了,跟成功了一样让人尊敬;这就是为什么说重在过程。
成功者要经受成功的考验,失败者要经受失败的考验。成长都没有止境,大家后面的路也都很长,结果如何,仍是未知数。
生活无法用成败来衡量。某件事没能成功,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前进的人,甚至比成功者更有魅力和希望。
有哪一个人,不是从失败和挫折中得到更多收获和提高呢?
而那些没能成功却怨天尤人的,与其说是失败者,不如说是失意者。
他们或怨老天无眼,社会不公,自己未能投胎朱门;或恨遇人不淑,小人作梗,贵人未能及时相助。
他们否定自己的过去,认为失败的那个人,并不是自己,而是受人蒙蔽被人误导;真正的自己是纯洁无辜智慧高尚的,自己是受害者,自己没有错。
基于这样的认识,论及自己失败过程中的环境和人物,他们的话语里,常有很多贬义词。
(也正是如此,他们对人、物的评价与其经历正相关:如果成功了,对周围人事的评价有可能是由贬斥到褒扬的;相反如果失败了,则归因于身处的环境由天堂变成了地狱,或有关人员由好人变作了坏人。很有意思)
我想,或许可以这种比较极端的情形来说明:贬义词,是失意者的表达方式,属于失意者语言。我们很容易想到英文的loser,比中文表达更形象。同时,loser的语言,也常是受害者语言。
沉湎在这样的状态中,必将与成长、成就、成功无缘。
针砭时弊,抨击贪腐,可以算作社会责任心;但不应臆测,并需避嫌。评判他人,原则相同。
谁都有失败的时候,自然都会有挫败感和失落感;然而是该让情绪控制自己还是自己控制情绪,答案很清楚。
不过,愿做什么样的人,还是自己的选择。自己的目标自己去争取,环境和他人只能起辅助或干扰作用。
人生唯一能自己做主的事,就是自我成长。面对成长过程中的挑战,我们可以看到,有人满怀信心和兴趣,有人充满绝望和无力。
在这一点上,谁又能说人和人都一样呢?
事情没能成功时,自己可以选择不做失意者,而选一种正确有益的态度。即便这种态度是刻意而非出自本心,相信当它成为习惯时,也就成了一种自然。
写这些,对事不对人,希望这不是失意者语言 :-)
试析现象,为同类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