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返回首页

笨驴的个人空间 https://www.lvye.org/?23621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永不消散的魂魄――记电影《布达拉宫》

已有 34 次阅读2004-7-11 03:20 |个人分类:绿野开发

永不消散的魂魄 ――记电影《布达拉宫》 上午老大打来电话,告诉我大华近几天加映《布达拉宫》。这是我因错过了档期而一直耿耿于怀的片子,亏了老大帮忙注意各方面的消息方使我不再遗憾。 90分钟片长,我一直处于全神贯注的状态。非常欣赏导演陈真的视角,他以强巴格桑喇嘛在布达拉宫60年生活经历为主线,反映布达拉宫的建筑历程,串连起西藏宗教、历史和社会的变迁。可以看出陈真在这5年的拍摄过程中是下了大工夫的,否则恐怕难以如此深刻理解布达拉宫的深层内涵,对西藏特有的人文景观的揭示也不会这么深刻。 《布达拉宫》是需要反复欣赏、细细琢磨的片子,很多地方是点到即停,留下了充分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它有很多亮点: 1、题材。 拍西藏的片子不少,但以布达拉宫为主线展开陈述的,此片还是头一部。布达拉宫在西藏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一个雄伟堂皇的建筑,更多的,它是人们心中的灵魂殿堂、精神的寄托。藏族人们愿意用身体丈量土地,磕着长头到布达拉朝圣,完成心中最神圣的愿望,哪怕长眠途中也感到无比荣幸。在他们心中,布达拉是解脱,是永恒。 影片以布达拉为圆心,围绕着它,有历史,有宗教,有社会整体状态,也有百态人生。铺得出去,也能收得回来,始终围绕着一个鲜明的主题。《红山》、《白宫》、《红宫》《生死》《新生》五个章节勾画出藏地文明的脉络,探试着去触及灵魂深处的东西,引发的思考远在片子之外。 2、视角。 影片以一个诵经喇嘛的视角看布达拉宫的变迁和西藏宗教、社会、文化的发展,这真是最巧妙最恰当的安排。全片以强巴格桑喇嘛平实的藏语陈述为旁白,虽然听不懂,却觉得那是影片自然应有的部分。镜头跟随他缓缓穿行的脚步,记录着布达拉宫的神秘,也延伸到过去与未来的层面。 强巴格桑并非著名的高僧大德,但他在布达拉宫生活了60年,为布达拉维修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他的视角看布达拉和西藏的变迁,既有普通人的平实感觉,又有与布达拉特别的近亲感。“在布达拉宫生活这么多年,我以为对它的每个角落都很熟悉了,然而置身其中,还是时常会有迷失方向的感觉。”强巴格桑喇嘛如叙家常般娓娓道来,我已经感慨于布达拉的至圣无限了。 3、音乐。 影片中音乐的处理相当自然,仿佛来自天籁,在布达拉宫上空回荡。曲调、旋律似乎熟悉,充满了藏区的味道,但每一首曲子实际上都是电影的原创。记得以前看《喜玛拉雅》时特别感慨于其中的音乐,不失民族风格同时又能很好地配合电影主题,而如今,中国的记录片也向这方面发展了,惊讶中更多的是高兴。 4、几个特色场景。 影片中的几个场景很有特色,也是反映藏地文化的极佳题材。 1)开篇出现的是史诗《格萨尔王》的诵咏片段,西藏的历史书页由此而徐徐翻开。唱诗的女人穿着漂亮的传统服装,夕阳中居高而座的背影带着观者的思绪回到从前。 2)描写天葬的场景特别令我感动,度亡经的吟诵让我想起参观天葬台时的震撼! 母亲经历十月怀胎 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 她将要赤裸裸地被?到堆满骷髅的天葬台 惟一的救主只有您啊 请指引我们解脱生死轮回吧 …… 浑浊的目光巡视着周围的亲朋 颤抖的双手紧握身旁的衣物 空气里弥漫死神的气息时 惟一的救主只有您啊 请指引我们解脱生死轮回吧 …… 面对生死,人世的浮华全被洗去,赤裸裸地离去,就如当初赤裸裸地来。肉体在最自然的状态中归于无形,最高的愿望就是从生死轮回中解脱,追求的是建立在“无”之上的永恒。 记得在郎木寺天葬台的时候,面对天葬留下的器物和斑斑血迹,我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听着这段度亡经,更是几多怅然。 3)坛城的制作和恭送的场面亦是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坛城在密宗的修炼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时轮经》的下七级灌顶仪式中有关键作用。 哲蚌寺密宗院的僧人们用手指捏着五彩石粉撒出一座精美绝伦的坛城,然后在法会的末尾活佛手持金刚杵,将坛城毁灭,众喇嘛将余沙装入花瓶――它将在一片咒语中被抬到河边,作为给蛇神的礼物。坛城的毁灭表现了尘世的虚幻,而在喇嘛的意念中,坛城却是越来越坚固了。影片选取这样一个场景,渲染出藏地独特的宗教氛围――一种极至的追求。 坛城的消失让人心悸,之后又觉得这是世事无可避免的必然。几个镜头,表现出神秘的宗教哲学。 4)打阿嘎的场面。 欢快劳动号子响起来,人们踩着乐点在圣地殿堂上边舞蹈边干活,这大概是世界上最动人的一种劳动方式。艳丽的服装,动听的歌声,整齐的步子,灿烂的笑容……每次看到打阿嘎的场面,都会被深深打动,他们最原始的劳动状态中带着满腔激情,映出简单质朴的生活态度。 在城里的时候总觉得好累,其实很多时候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自己和自己过不去,时常想想寺院房顶的打阿嘎,放平心,回到轻松的状态岂不是更好。 5)布达拉内部珍贵的特写。 建筑结构、壁画、还有布达拉宫里面的宝贝,太多游客难以见到的东西。 那间狭小低矮的观音佛堂,是早有听闻却四到拉萨无缘一见的地方。影片将它也搬上了屏幕,真是大保眼福!据说那是7世纪留下的唯一一间屋子,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结婚的房间,里面还有一小尊文成公主的雕像,相当珍贵。可惜镜头一闪即过,保留了神秘性,却让我心中奇痒难奈。 还有作为布达拉地基的地垄,除了特定的人员,难有机会探及那里的奥秘,但在影片里可以跟随镜头了解布达拉这不为众人所知部分,领略它的真实、它的神秘。 还有大量壁画、灵塔、坛城、佛像、装饰,仿佛一座藏族宗教、文化和艺术的博物馆,欣赏影片的同时也在系统地参观! 单看这些宝贝就已经够过瘾的了,怎能不感慨万千。 这部片子内容、取材、视角都可圈可点,下足了工夫,但我觉得最大的遗憾就是画面处理不够精彩。很多地方效果不够清晰也不够精细,特别是那些难得有机会参观的地方,镜头扫过却模糊粗糙,令人大呼遗憾!还有不少神山圣湖的风光镜头,选材很具有代表性(岗仁波齐、码旁拥错……)但就是画面上没有震撼的效果,拍摄、处理上都太欠琢磨! 《布达拉宫》和田壮壮的《德姆拉》比较起来,内容深度和视角方面都更胜一筹,但在视觉效果上却相差甚远。不知道这和大华的放映是否有关系,希望是影院的问题而不是片子的粗糙,否则真是太叫人心痛了! 另外,片子结尾部分还有些画蛇添足式的补充,在这样一个年代,少些刻意的政治迎合恐怕更能为绝大多数人所欣赏。记录片记录的应该是真实,观众会有他们自己的评判。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值得细细欣赏的好片子。随着它,思绪重回西藏,回到布达拉宫。强巴格桑说,“我也经常梦见自己死亡的一刻。我知道有形的肉体终不能永生。当我们超越了一切有形的世界,就彻底地进入了灵魂超脱的境界。万物有生就有灭,有灭就有生。也许有一天布达拉宫也会走向毁灭,但布达拉宫的魂魄却永不消散。” 布达拉,藏地永不消散的魂魄! (记于7月9-10日)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