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返回首页

笨驴的个人空间 https://www.lvye.org/?23621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由青藏铁路争论想到的――换个角度看《哭泣的生灵》

已有 28 次阅读2004-7-11 13:52 |个人分类:内部资料

由青藏铁路争论想到的 ――换个角度看《哭泣的生灵》 整理出旅行札记中《震撼青藏线》一篇发于行版,是准备挨板砖的。都知道绿野是环保主义者聚集的地方,青藏铁路建设在这方面的争议又从未间断,而我的帖子则完全是一副顺时顺势的姿态,未免有媚俗的嫌疑。 之所以在50多天的旅行中单单截取这一小段札记先发出来,是因为看了小玩意《哭泣的生灵》的帖子以及诸位驴友的回帖,感觉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探讨青藏线的影响,也希望由此而彼此分享藏地旅行的感受。 一、我眼中的青藏高原 说起青藏高原,耳边就回旋起《唐古拉风》系列的歌。激昂的旋律,嘹亮具有穿透力的声音,只有在那纯净的天空下才有最透亮的演绎! 蓝天白云雪山圣湖描绘着典型的藏地风光,寺庙金顶白塔以及用身体丈量大地、磕着长头走向布达拉的信徒们刻画出“神圣”二字的意境。 从第一次踏上那片土地时起,我就被它深深吸引。一次又一次去朝圣,在不同的路线上和各种各样的人交流。如果说最初上高原仅仅是被自然风光吸引的话,后面的旅行则越来越侧重于人文方面的感受。雪域圣境之所以会有如此超凡脱俗的美丽,是与那方土地上虔诚的信仰和简单纯粹的生活分不开的。 我们关注那里的环境、那里的生灵,更要关注那里的人――破坏环境的是人,从事积极性环保工作的也是人。同样,猎杀藏羚羊的是人,在索南达杰保护站工作的也是人!多次藏区旅行之后,我眼中的青藏高原已不仅仅是诸神的乐土,她应是对神圣有着信仰的人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二、 西部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给藏区带来的变化是相当显著的。 今年五月在藏地行走时,最大的感慨之一就是再也不敢凭自己以前的旅行经验为朋友们设计藏区行程了。109的变化令人震撼,214、317、318路况之好让我惊讶,阿里线据拉萨的朋友说也有了很大改善,甚至区内省级、县级公路都在大规模修建!原先必须包吉普车的地方现在可以乘班车方便到达;原先必须绕行的线路如今可以轻松开车穿越;原先必须有充分思想准备才可以去的地方现在已成为旅游者的天堂! 道路交通的便捷带来了外面世界的新鲜空气,旅游业的发展给藏区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再加上国家政策倾斜,大多数藏民的生活确实有了不少改善。在很多普通藏民家中,厅堂中毛主席像旁边可以看到相当现代化的电器,他们也会在言谈中透露出对更宽松富裕生活的向往。 我在藏北的时候看到许多藏民家的院里停着东风、解放卡车;在玉树、昌都看到好多喇嘛骑着摩托车往返于寺院与集市之间;在墨脱县城里也有卡车――早在01年底就已实现了季节性分段通车了;在雅鲁藏布大拐弯的格嘎村,背夫家中有全套音响设备;甚至在西藏军分区一类补助地区的日东,战士们给当地的老阿妈专程带去缝纫机…… 还有最令我感动的一点,偏远地区的小村落里最规整、最漂亮的房子往往是小学校!两根木桩支起一个难得有球打的篮球架,下面一群孩子以他们的方式在自由地享受阳光……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身体验,我哪里敢相信这些变化是真实的!当这些变化切切实实摆在面前的时候,当我们亲眼看见藏区生活水平提高、文化教育改善的时候,怎能否认西部大开发的作用与效果呢? 当然,开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从我所亲历亲见的情况来看,我觉得总体评价应该是正面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在都市里呆久了向往纯净没有污染的地方就反对偏远地方的人们追求物质上的富裕!正如同田园生活对于我们的诱惑,都市生活之于他们也有太大的吸引力。没有对或者不对的论断,只是我们应该客观。 三、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的可行性及利弊分析已被学者们研究了数十年,她也在争论中成长成一个既成的事实,预计07年就可以通车。 正如我在上一篇帖子中所说的,在这次进藏之前,我并不看好这项工程,主要考虑因素有三: 1.高原冻土问题能否真正解决?不要象第一条墨脱公路以及以前的318然乌段一样,从建成开始就处于永无休止的抢修状态。 2.环保工作能做到什么程度?高原植被破坏、动物种群区域性分割、藏羚羊通道等青藏公路建成就已存在的问题,在铁路建设中是能得以缓解还是更加恶化?程度如何? 3.铁路建成意味着现代文明的快速输入,这对于西藏那片圣洁的土地到底意味着什么?融合的过程中的冲击是促进繁荣还是导致消亡? 这次进藏目睹了部分工程的建设情况,和中铁隧总的干部、建筑工人、当雄居民以及沿途朝圣者都有过一些接触,虽然不同的人关注的是不同层面的利益,但客观地说,总体评价是积极的。这让我打破了原本对青铁建设的排斥心理,在说“不”之前先想想其他方面。 1、打开地图的感想。 本期《中国国家地理》的卷首语是《中国地图上的空白》,那片空白是藏区最神秘和富饶的地方之一,但在国外出版的地图上早已被划为了他国的领土。麦克马洪线,我们从未承认却不得不受其影响的一条线!我们的军队曾经打过那条线很远,却又突然迅速撤回,为什么?如果有铁路支持、有公路连通,谁还敢擅自往我们的领土移民?还有什么必要在我们的地图上留下大片的空白区域? 另外,铁路大动脉修通以后,西藏就真的稳定了。每当看到中国地图西南方向那片标为深赫色的土地的时候,总是感觉特别踏实,我们有那么广阔的腹地在那里。也许是我自私,不够崇尚民族独立性,但我实在不愿在看地图时最喜欢的地方触不可及。 2、世外桃源? 无论是陶渊明笔下,还是《消失的地平线》,世外桃源的含义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富足平和的生活状态。藏区从整体上讲绝对不是世外桃源,那里人们的生活太苦了。此时人对物质的追求是本能而且客观的,发展是挡不住的潮流,趋利也无法避免。 有人说,磕长头朝圣的人大多很穷,可他们的脸上是满足的神情。有精神就不要物质?不是的,他们一圈又一圈走在转山路上的重要原因就是希望从生死轮回中得到解脱,用今生的苦,修得超脱和未来的福。换一个角度看,生活还是需要改善。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领着他的小孙子,在漫天的朝霞里朝着雪山拜下去,神情凝重。――这是藏地最圣洁最让人感动的场景,但那时的背景音乐绝对不会是世外桃源般的轻松。 理解了为什么绝大多数知道青藏铁路的藏族老百姓都期盼着铁路快些贯通。 3、不同角度看环保。 -从索县去那曲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进城前路过一片巨大的垃圾场,大风之后塑料袋漫天飞舞。触目惊心! -在拉姆拉错趴在草地上看牧民挖虫草,他们在挖出的土壤中挑出被汉族人炒作出天价的那根东西,然后把土填回原处,再用小铲子压好弄平。 -索南达杰的工作近年来为社会广泛关注,在各方面条件得到改善之后,对藏羚羊的保护力度比前些年提高了不少。 破坏在人,保护也在人。环保的关键是一种自发自觉的意识。在最原始状态下部族环保观念的形成就是因为意识到那是切切实实的生存基础。而现代的环保理念实际上是需要有更广博的关怀和更长远的眼光,才能抵制眼前利益的诱惑。现实地讲,就是先解决最基本的、切身相关的经济问题,才能谈得上去关怀几十年、上百年之后的事情。 藏区不可能总处于封闭的状态,公路、铁路、航空…都是必然。它们都会给高原脆弱的环境带来冲击,有些甚至是极难逆转的,但交通的便利同时也为环境保护创造了条件。“态度决定一切”,不管效果怎么样,有了环保的意识和积极的态度,总是让我们看到了青藏铁路的希望。较之最初的公路建设,青藏铁路已经有太多的进步了,我们也该有一种现实的态度,接受必须接受的,改变能够改变的。 4、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有诱惑力的地方一定要在路修好之前去体验,否则就会变了味道”――这是背包客最常有的感慨。我近来也总是说川藏南线没有了当初的味道,泛泛地走已经不再有兴趣。 的确,开发、发展、物质的追求,每一样都要付出代价,而那代价又往往是我们最看重的东西。 “度”、“平衡”、“可持续发展”,都是动听的词眼,但在现实中却都那么难。有好办法吗?我们理想中的东西有可操作性吗? 矛盾。 四、文化的融合还是入侵? 没有完全封闭的世界,也没有完全不受外界影响的文明。开放、发展一定会带来新的事物、新的眼光,对原有的文化可以是冲击,也可以是补充。 1、只有那些有包容性的、能够接纳新鲜事物的文明才会是璀璨的。 -大唐文化的繁荣在于她的兼收并蓄,吸取他族、他国文化精华为自己所用,融合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特色,于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创造出诸多辉煌。 -敦煌的成就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交通要冲的位置,便利的条件去接触、去选择、去吸收。在敦煌能看到多种风格的作品,但它们被敦煌融为了一体。 -说到藏地文化,少不了要说象雄文明古格艺术,其最辉煌的阶段应该是在受汉风影响又融合了印度和尼泊尔风格之后,作品生动自然,同时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八角街古艺古唐卡店欣赏到店主的镇店之宝,都是古格的古唐卡,感觉比现在精雕细琢的有味道多了。 2、能够包容其他,而不是被外来同化的文化一定是个性独特而且是相对强势的文化。无论是大唐还是古格,在当时都是具有统治地位的,有能力说包容,有资格说吸收和融合。再想想中国近一个世纪的文化变迁,西方思潮涌入后,我们抛弃了多少传统上精华的东西?当实力处于弱势时,还有什么资格摆姿态谈包容?剩下的只有被入侵的份了。 3、藏地文化会不会失去特色?谁敢妄言未来呢!所能看到的是,青藏高原是一个特殊的地域, -宗教影响很深,这是明显区别于中国其他地区的地方。虔诚的信仰意味着固有的体系有相当强的稳定性和传承性,这对于保持特色来讲太有帮助了。 -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世界的屋脊,那里的自然环境毕竟不是什么人都能适应的,高原也有它自身的防护体系。 藏地文化在当地是主流,可是当它与汉文化和西方文化站在一起的时候,毕竟处于相对弱势,能否在发展和接受的过程中保持浓浓的藏地味道呢?它的未来是什么样子?谁又能肯定呢。抱着最美好的愿望期盼着未来吧。 五、艰难的选择 说到高原,心情总是特别复杂。那片土地带给我太多收获,那里的人们让我感受太多的震撼。无法忘却岗仁波齐转山路上天使的臂膀,不会淡忘玛旁拥错晚霞中的陶醉,更不会把在藏区任何一次心灵最深处的感动抛到脑后! 坦白地说,骨子里很有些自私的想法,希望那里永远封闭,保持它固有的本色,让它成为精神领域的天堂王国!但是,我怎么能在自己享受着现代物质文明的舒适的同时期望藏地的人们永远保持清苦、纯粹的生活状态呢? 现实些吧,接受那些不可改变的事实,想些、做些有可操作性的事情。发展是大的趋势,应该思考的是如何避免掠夺性、破坏性的开发,如何在进步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民族的特色。 藏地文化的未来应该由那里的人们来决定,让我们多听听他们的心声,多提些有实际意义的建议措施,而不是试图替他们做决定。 (记于7月6日-11日)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小A 2004-7-12 02:38
很理智的思考!鼓掌一下!
回复 soso 2004-7-12 12:16
好!
回复 vc 2004-7-13 03:10
想起这次在去日喀则的路上,我们的藏族司机很长一段时间都很伤感,他说以后怕是汉语和英语的天下了,他们说藏语的就成哑巴了.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