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返回首页

黑猫警长的个人空间 https://www.lvye.org/?26922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西行记

已有 221 次阅读2006-1-15 00:00 |个人分类:private

西安之行感受颇丰,三秦大地历史悠久,民风淳朴,颇有汉唐之遗风,西安古城及城下无数未知的宝藏还将吸引我在合适的时间故地重游,今写文记之,文笔索然之处,各位姑且看之。 西行记----蓄谋已久 1, 上小学时表姨给了我一本西安小吃的书,我就已记住了西安羊肉泡馍,石子馍,锅盔,腊羊肉等一系列名吃,后来上网后又不止一次的听说贾三灌汤包,涮牛肚等一些名吃,再后来又从付彪(已故著名电影演员)出演的押解一片中知道麻舌这一西边人民喜欢的小吃。所以对西安小吃心仪许久。 2, 工作后作为户外爱好者,一直向往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天险华山,并且对金大侠的华山论剑之处仰慕已久。 3, 从三年前就应西安人民的盛情邀请欲饱揽西安古城之美景,由于工作拖累一直就没能如愿。中国人说事不过三,再推托恐怕就要辜负了西安人民一片诚意,我心不忍。 西行记----流水行程。 14日:早08:30到达西安火车站。 09:00西安办公室。 11:30回民街贾三灌汤包店。 15:00东线临潼兵马俑。 19:00返回西安。 20:00回民街西北楼。 22:00逛街。 15日,早11:00西安碑林博物馆。 12:00附近不知名的葫芦头泡馍店。 14:30骊山。 15:30临潼博物馆。 16:00华清池。 20:00返回西安。 21:30记不清名字的店铺吃炒虾尾。 23:00悦嚎K歌。 16日,早09:00西安长途车东站。 12:00 到达华山。 18:00到达西峰观日落。 17日,早06:00东峰观日出。 13:00到达山脚。 16:00返回西安。 20:00西安饭庄小吃自助。 21:00夜观大雁塔,徒步西安城。 18日, 午12:00回民街老米家羊肉泡馍。 14:00陕西省博物馆。 16:00后书卷门步行街。 17:00到达火车站返京。 西行记----拜山观俑 其实按圆满之意应该是先拜山,再叩陵然后观俑,考虑秦陵未开发,只是一个土包外形,所以就简化了行程,另外秦陵的地宫是根据记载当地人按比例缩小后修建的,供游人窥见地宫之机密,所以也就没列入行程。从下面的一段史料中不难看出秦陵之宏伟,陪葬之奢华,不过真正的秘密看来还要等到它开启的那一天。史料记载:“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丽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斩山凿石,下锢三泉,以铜为椁,旁行周回三十余里,上画天文星宿之象,下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宫观百官,奇器珍宝,充满其中。令匠作机弩,有所穿近,辄射之。以人鱼膏为灯烛,取其不灭者久存之。后宫无子者,皆使殉葬甚重。。。。。。”。 还是言归正传,说说兵马俑的感受,不得不用震撼来形容,我觉得中国人有三个地方不能不去,其一就是兵马佣,另两个地方是长城和故宫。这三个现今保存完好的地方足以令中国的古代文化傲视世界。进入兵马佣,你会发现外国人比中国人多,可见它的影响力非同一般。在去的长途车上我结识了一个法国人和两个韩国人,他们都是来中国度假的,而且都是旅游了大半个中国了,法国人去了杨朔,觉得那里是天堂,韩国人是两口子,估计是来度蜜月的,他们去了平窑,也觉得不错。来到西安,他们就为看兵马佣,我一直没弄明白他们的导游书中为何只建议他们去兵马佣和秦陵,并不建议他们去华清池,骊山等风景区,以至于他们跟本不接受我去华清池的建议,也许外国人并不太多了解中国的历史,也许是因为那些地方虽有着粹灿的历史但毕竟都毁于历史的兵火中,后人的修葺并不能复制历史,也许西方人认为不值得推荐,也许吧,毕竟中国历史文化博大渊深,都去亲眼看看恐怕也看不过来,就由他们吧。走入展厅我们便分开了,途中遇了几次,互拍了些照片。 好了,说说展厅的情况吧,主展区分开发概况展厅,一,二,三号坑展厅,还有些休息就餐,购物的所在。主要介绍兵马佣的展厅里,陈列着出土的两驾铜车马,全车比真车小些,所有零部件拆卸自如,全系铜制,马身上的锈斑提醒着你这是出土距今2000多年的物件。看着这无数次出现在教科书和电视中的国宝,你也只能惊叹古人高超的技艺了。二号坑现在是挖掘现场,还有很多地方有待考古工作者挖掘,出土了一些兵佣车马的碎片,完整的不多。不过从仅这挖掘现场就够震撼的了,几千平米的占地面积就足以告诉你兵马佣的庞大。在二号馆中展出了一些保存完整的精美的兵佣,这些兵佣的造型就是所有市场上所有兵马佣艺术品的临摹对象,也是出镜率最高的几件珍品,其中有立射佣,跪射佣,牵马佣,军官佣等,其中以跪射佣最引人注目,被称为镇馆之宝,因其造型优美,神色庄重,服饰及铠甲的花纹错落有制,铸造技巧细致入微。各种兵佣的表情都能直观的体现出古代秦人的样子,说句实话,和张艺谋长的还真有点象。 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就是我差一点错过了最早开发的也是最重要的一号坑,因为我从二号坑出来就去了三号坑,三号坑相对小些,出土完整的兵佣也不多。从三号坑出来我就看到那个跟了我一路的法国人在旁边的小亭子了吃面呢,看来是饿了,我没去打扰他,准备出展区了,就在转瞬间我想到在电视和书上看到的兵马佣一队队一排排,象军队一样整齐的排列在坑里,我怎么没看到阿,莫非还有个馆我没进去,我巡视四周,果然还有个馆好象没进去过,要没有这一转瞬,我甚至就要错过了兵马佣这三个字,估计回来后会成为别人的笑柄。就在我进入一号坑展厅的一瞬间,我愣住了,真的愣住了,我掐掐自己,妈呀,这才是世界第八大奇迹,横扫六国的秦军呀。只见一号坑里整齐的排列着仿佛等待检阅的兵佣们,被夯土墙一队队隔开,尤其是第一排砖墙后面横着三行兵佣,每行大约30个,引领着夯土墙后面的队列,另人叹为观止。再后面的坑里就是散落的碎片,这些碎片经过考古工作者的复员就成为了展馆尾部那一排排复原了且供游人近距离拍照的兵佣们,据说每个兵佣都由上千件碎片拼接而成,可见考古工作的艰辛和细致,这和《风雪定陵》中所提到的考古工作有异曲同工之处。所有人都围着展厅走着,观赏着,和这沉睡了几千年的泥佣同呼吸着,有时候你会产生某种幻觉,认为他们和你一样是有生命的,只不过他们被深埋地下太久,不能和你交谈而已,除次之外你甚至找不出他们与人的区别。秦王还有多少这样的军队没有得见天日我们不得而知,秦王自己的陵墓到底有多少秘密和机关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伟大的古代文明还会继续带给世人震惊。外面是绵绵细雨,天空依然是阴霾的,和着这几千年古老的地下文明,你有没有听到远古传来的号角声。。。。。。 骊山本不在计划的行程中,我是在游完碑林后被当地的一个的士司机忽悠着又去了一趟东线,这样也好,正好补上了第一天没来的及去的华清池。和骊山沾边的历史典故简直太多了,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就被犬戎军杀死在骊山,秦皇陵也在骊山,我上的骊山上有个明胜宫,是的一个台湾人捐资重建的,对于道观庙宇我从不感兴趣,也从不拜佛烧香,何况又是个重建的,倒是大殿中三清像周围的木雕技法纯属,丝丝入微,环环相扣,看来没少花银子。临潼是石榴之乡,满山遍野都是石榴树,传说杨贵妃将石榴的种子留在了自己的家乡临潼,自此中国就有了石榴。我意气风发的买了三个大石榴,老板还送了我半个,我一尝真是明不虚传,甜甜的,和北京本地的石榴有着天壤之别,不过据说今年石榴丰收,北京市场上也净是大甜石榴。骊山很快就下来了,旁边就是华清池,我确先去了趟临潼博物馆,里面展出了五个最早出土的兵马佣,据说是临潼县向国家要来的,临潼县当地都是省级或国家级的文物单位,小小的临潼博物馆也就不那么引人注目了。但我去的原因还是因为那司机忽悠我说博物馆里展出了出土的金棺银椁和佛舍利,我是冲着金棺银椁才去的。小小的展馆里除了兵马佣外还陈列着唐庙宇中出土的一些文物,其中金棺银椁并不大,也不是纯金打制,而是在棺椁外面点缀金银珠宝饰物,棺椁其用途是存放舍利子的。那颗舍利子通过放大镜看的还是很清楚的,晶莹剔透。另外一个三彩狮子是我们在教科书和艺术品市场中常见的,狮子的造型是唐代的,以后再也没有这种造型了,我们看到的北京王宫府邸的守门狮子是明代的产物。看来这个博物馆效益不好,他们单开出一间殿来供游人手捧舍利子照相,收费60元,我坚决不进,我辈均系凡夫俗子,手触圣物为大不敬。我虽不信佛,但我敬佛。 华清池还是要进的,因为名气大呀。华清池是建在郦山脚下,本是皇家御园和一系列行宫,历代君王臣子在此沐浴。著名的西安事变也是发生在华清池,山上还有个兵柬亭,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大胆的提出逼蒋抗日的策略,大大的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合作的进程和中国抗日联盟统一战线的建立。现在还可以清晰的看到事变留下的弹孔。华清池中有数座沐浴的行宫,都毁于战火了,只剩下洗澡的池子和宫殿的基石遗址。,已破烂不堪,不过池子的构造还是很先进的,采用流动水源,大殿四周还挖了环殿的沟渠来引入泉水供君王涮毛巾和取暖。摸摸常年温度适中的泉水,看看远处骊山的风光,读读毛泽东手书的长恨歌,听听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也只有在这里你才不感到历史的沉重,君王的爱情也是爱情啊,只不过君王是同政治联系在一起的,私生活也只能任由后人评说。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我一出华清池的大门就找不到那个的士司机了,电话联系说他的车被当地的巡警扣了,罪名是非法营运,原因是他在华清池外等我的时候贪图便宜又拉了一个游客去秦陵,因为他是西安的车,可以从西安拉人来临潼,但不能在当地任意拉人,所以被扣了,于是乎我老人家就在华清池外买了俩老玉米对着那个小小的临潼博物馆发呆一小时,经常一个人旅游时在某个不知名的地方看着来往的行人和车辆,尤其是天色将晚时,只有这时才能感受出一个行路人在异乡时的孤寂。,品味一下行路带给你的另一种感受,这和你北京的立交桥上看着黄昏时的车流和下班的人群并不一样。直到确信车子回不来了,我才搭上回西安的大巴返城。谁知道这位老兄在电话里说的是不是实话,反正我给了他一半的车费,要真扣了他还真亏惨了,要是放我的鸽子我也不太亏,只可惜那三个大石榴还放在他车上,真甜呀,还没吃够呢。 西行记----华山论剑 《山海经》:“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局”。 五岳我是一座也没去过,这次行程的重重之重就是去华山,早就仰慕华山的险,无数次听说鹞子翻身,天梯,长空栈道等一些传奇地名,于是带足了水在第三天的中午就到了华山的脚下。都说自古华山一条路,还真是名不虚传,不过好象智取华山是走的另外一条路,不管他,既然来旅游就走游览路线,不走野路。说句实在话直到我爬下华山也没觉的华山有多险,不过就大多数旅游景点来说华山已算险要之地。也许他的险指的山势险峻易守难攻。该死的相机在游完华清池就没电了,酒店的插座不能满足这个欧式充电器的规格,所以上华山我就没准备照相。还好,当地人说华山没什么景色,他的名气就在于一个险字,你的乐趣都在攀登上了。刚进山不久我就歇了几次,玩命补充山里的泉水,每当抬头看到那高耸入云的山峰(西峰)我就会有些气馁,可能是许久不爬山的缘故了吧,累是难免的,每每有路人经过我身便就听人家赞叹:看人都专业,还背着登山包呢。我心里就骂,专业个屁,你们以为我不累吗,我也不想背呀,可我把酒店退了,我只能背着全部家当来负重攀登。一路上买了点黄瓜吃,到达回心石的前面我奢侈的买了块西瓜,花了5元,毕竟没有上学时的清苦,想想狗日的工作,这点银子还是舍得的。要知道这山上的东西可贵了,都是挑山工背上来的,下山时我试了试他们的担子,比我的登山包可沉多了,据说有一百斤。以我们城里人的眼光来看他们是辛苦的,很多人来自邻近的四川或甘肃,有时出去走的地方多了也就不理会了,你千万不要用城里人的价值取向去衡量他们,根本没意义,他们的乐趣自有他们品尝,就象这上山的游人,有穿登山靴的,有穿旅游鞋的,还有穿布鞋和皮鞋的,更有甚者穿着高跟鞋的,每个人行路的感受都不一样,自己走自己的路,自己感受着。过了回心石后我就没有歇过,一路到达北峰,休整后又往西峰进发,北峰是最低的一个峰,缆车就能开到北峰,峰顶有一石上书金庸题写的”华山论剑”四字,旁边还有一石上书金大侠的”飞学连天射白鹿”书名对联,看看相机,还能勉强照几张,留个影吧,谁想留影后才知道这根本不是石头,是塑料的,那我估计金庸的字迹也不之从哪里淘来的。我必须在天黑之前赶到西峰。还好,我尾随着几个四川人往上爬。过了险要的苍龙岭,就是金锁关了,到达金锁关我一度想住在那里,因为不知还有多远的路,毕竟一个人走夜路总不爽,虽然我带的头灯足可以让我爬到顶峰的。但看到那几个四川人继续走,我也就有底了,继续走吧,一步三摇的,毕竟2000多米上来了,腿也不太听使唤了,真后悔没把登山杖带来,不过看看人家穿皮鞋不也照杨爬,我这自嘘为户外爱好者还娇气什么呢。终于在落日时爬到了西峰,也是传说沉香劈山救母之处。感谢上帝,还给我留了这么美的落日等在待我去欣赏,晚来几分钟就看不到了,相机还有一点电,别浪费,都照了,就是闪光灯不亮了,想留个到此一游是不行了。日落之美不同于日出之美,其实我也分辨不出,不过我更喜欢看日落,尤其是北京八九月的日落。在这里我就不用文字来形容日落之美了,原因是表述不完整反而玷污了这自然之光晕。就在太阳刚刚落下去的时候,东方的天空中升起了一轮完美无缺的圆月,恍然想起明天就是八月十五了,看来这个中秋又要”独在异乡为异客”了。这峰顶上赏月可并不惬意,因为太冷了,而且经过了大半天的攀登,早上那一个肉加馍早消化的无踪影了,一路上又没补充能量,而且更重要的是太贪图落日的余辉了,住处还没找呢。不过天无绝人之路,峰顶上遇到一队人马,听口音哪儿都有,最重要的是有北京的,于是我就跟人家套近乎,一打听都是半道上临时拼凑的,也没饭辙呢,于是我这华山独行客就彻底被人家收编了,头灯也派上用场了,大部队一路报着数就去峰底下的气象站住宿了。经过讨价还价20元一个人的价格我们也就接受了,没想刚交完钱就停电了,一屋只给一根蜡,还没热水。再一看菜谱,妈呀,杀了我卖肉也不值那么多钱呀,一碗面25,一个象样的菜就得50多元,我们这10个人要是吃饱了还不得个千八百的,就算是山顶上贵点也不能出天价呀,更何况自助游的精神就是少花钱多办事,于是乎我们关起门来开了个蜡烛会议,一直通过要跟他们来个华山论剑,要是不把面条的价格降到10元我们就不住了,让他们一分钱都赚不到。平时遇到这种场合都是女将们出马,而且是群欧车轮战外加死缠烂打,这次看来都不是能上战场的女将,而是随军家属,所以我们6个男人出马了,俗话说高手过招点到为止,只一两个回合我们便败下阵来,于是失败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在敌人面前即使失败了也要昂着头,我们便昂着头饿着肚子互相搀扶着在我的头灯的指引下继续寻找下一个住处。其实山顶上住的地方很多,不一会我们便找到一个道观,房钱还是20,于是对鸡蛋面又论了一次剑,还好,群欧战术这次取得了实质性胜利,150元换来10大碗热面条,面汤免费,但热水依然只能供应两壶,全都给家属了。想想长征两万五,这碗面可真是金不换了。毕竟这次是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不过吃面时是不需要昂着头的,稀哩哗拉什么声都有。晚饭后我本想在院里赏会月,无奈山风太冷,只好做罢。拿出手机狂发短信:月圆之夜,华山之颠,各位散落在天南地北的江湖豪杰中秋快乐了。次日5点多有人来叫早,得起床去东峰看日出,如果没有这么多同伴,我才懒得去看,既然大家都去,我也就嗖的一下起来了。半小时后到达东峰,山风依然寒冷,幸好有两个家伙还带了点酒,一人喝了几口算是暖和过来了。天公并不做美,云层厚的很,看来日出是看不见了,随着东方的光线越来越亮,我们看清了远处的黄河,还有环绕西安的渭水。想起了愚公移山的故事,谁知道太行王屋二山现在何处,回去得仔细翻翻《山海经》和《水经注》。移山是非人力所及的,我从没想过爬山是在征服大山,每一次爬山只是想爬到山的肩膀上看看更高处的风景。终于看到鹞子翻身了,下面是仿佛只有仙人才能造仿的棋亭。我们三个胆大的爬下去了,很好玩也很刺激,有铁链保护没什么难度,垂直距离也就10几米,依然吓退了很多游人。这算征服吗,前面说过从没想过征服什么,我们只是象猴子一样在山间攀上爬下嘻戏,享受一下自由带给我们的快乐而已。离开东峰,我们大部队开始分流了,一部分体力不支者已经没力气去南峰了,径直下山去了,我们三个爬鹞子翻身的还要上南峰去看看比此处更险的长空栈道,结果那哥俩一路小跑就把我给甩了,跟随着大多数看日出的人我步履蹒跚的往南峰进发。还好,路不算远,到达长空栈道看到思过崖的上面的天梯我又心动了,结果这里成为我华山唯一没有走过的地方,因为有管理员要我交30元弄个安全带套上,我说不用,他们说必须戴,否则就不让过,我并不心疼30元,但我不想套上那玩艺,所以我愤然离开,没能走完长空栈道,多少留下点遗憾。在南峰顶处我遇到了那俩牛人,体力真好。于是留了个影就一路下山了。自古华山一条路,所以下山的路也就是上山的路,一路无话,只是大腿很不听使唤。脑子却异常兴奋,毕竟是下山了,看着那些上山气喘嘘嘘来问路的便一幅兴灾乐祸的姿态告诉他们:哎呀你们这才哪到哪呀还远着呢,天黑也到不了。下过千尺幢时我们看到一挑山老者,一路吹笛上山,不时还吟颂几句唐诗,仿佛肩上的担子形同虚设,我掂一掂静没拿起来,我幻想老人家要在古代一定是个世外高人,在这远离都市的深山中,此番心境非常人能及。约莫中午十分下到山底,回首看看那依旧高耸入云的山峰,要不是腿上的疼真不敢相信我爬了那么高,每爬一次山下来后都很庆幸,庆幸自己爬下来了,因为不确定每次都能成功登顶,在爬山这件事上我并不乐观。坐上回城的大巴后,在磕睡中告别了华阴县。 西行记----雁塔赏月 碑林,陕博,大雁塔,是此行西安城里的景点。尽管对我国的书法文化远没有饮食文化感兴趣的我,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碑林作为西安古城的第一个观赏点。天依然有些阴晦,但没有下雨。一进门就看到写有“文庙“二字的门楹,被爬山虎包围的严严实实的,环境中颇有些书卷气。门楹外的池水中竟然有些金鱼在游玩,我也分不清是金鱼还是金鲤鱼,反正很好看,拍照留念先。进入碑林景区就是一排排历朝历代的时刻碑文,其中什么唐宋八大家呀,什么宋四家呀,统统包罗在内。名气不大的碑文都放在贴墙的角落里。再往里走就看到碑林亭了,亭里耸立着孔子的弟子曾申书写的《孝经》,封建社会的中国是个重孝道的国家,千百年来这部《孝经》经无数人传抄,可见其影响之大,不过我也无暇看其内容,径直进去后面的殿堂。简单点说吧,后面也都是一些历史上的书法牛人的作品,其实我真看不懂,就知道写的好,不知道好在哪里。但有一块碑文吸引注了我,那是一块写有”魁鳌“的碑,碑身由于被拓不知多少次了,渐成墨色,周身还散发和墨香。碑文二子似书似画,又有象形文字的影子,而且将“魁鳌“二字的潜在意思表现得活灵活现,可见我国古代书法之精妙。后悔没买幅拓片回来。出了碑文展区,侧面一间展室中展览渭南皮影戏,这可是中国皮影戏的发源地,看到它我就想起葛优演的《活着》。其实皮影戏的造型非常丰富,制作也很精致,只是有些贵,而且摆在墙上远远没有在幕后看着漂亮。照了幅《西厢记》,怎么也分不清哪个是崔莺莺,哪个是红娘。真露怯。 前面说到,出了碑林我就被一个倒霉出租司机拉着二上骊山了,但这里我还是不按行程写了,咱们就说陕博。其实我以前根本没有去博物馆的习惯,直到有一次一个牛人跟我说过去一个城市先去它的博物馆,至少西方是这样的。而且在后来我从电视上看到央视采访著名建筑大师张锦秋女士,她是建筑大师梁思诚先生的关门弟子,陕博的设计出自她的手笔,。再加上陕西的几千年历史都在地下,出土文物一定很多,可见陕博一定要去。真没让我失望,仿唐建筑使得博物馆本身具有了一种内在的历史积淀,也告示着人们汉唐文化曾经在这里繁荣过。尽管展馆外形是古朴的,但内在设施还是非常现代化的。灯光和温度都运用的恰到好处,玻璃窗一尘不染,没有太多奢华的布置和不必要的造型,有的只是那无数令人眼花寥乱的珍宝和带给人无限遐想的远古时代。据门票上介绍,馆藏文物37万件,国宝18件(组),一级珍宝800件,多为秦汉唐时期。所展珍宝大都保存完好,色泽光亮如初,虽经千年磨练依然能将你的眼球牢牢吸引住,要不是你亲眼见到,你根本无法想象摆在你面前的这一个个坛坛罐罐是几千年前的老祖宗用过的东东,还有那一座座造型各异的酒器,原来先人是用这玩艺喝酒的呀。还有那一件件金银玛瑙玉器,哎呀怎么就不让拿一个走呢,太吸引人了。由于时间的问题,我走马观花的将几个专题展厅草草看了一下,拍了些照片留念。我无法列举我见过的各个珍宝,我只能将记在我脑海里的告诉你们:兽首玛瑙杯,舞马壶,青瓷倒流壶,牛尊,虎符,三彩骆驼,鱼纹盆。。。。。。。。。。。 大雁塔真是名声在外,据说雁塔广场还有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可惜我从华山回来贪睡了一会,没赶上演出,我去的时候都喷完了,地下都是水,不过看那喷泉的面积的确不小,估计亚洲最大没问题。说是雁塔赏月,其实根本没进大雁塔,据听说里面也没啥,门票猴老贵的。但凡现存的唐建筑都已当重点文物保护起来了,大雁塔以它庄重的造型,悠久的历史,更主要的是保护的完好无损征服了世人,如果说兵马佣并完全不属于西安,那么大小雁塔就责无旁贷的成为西安历史的见证,成为这个古城永久的象征。要说这大腿经过了2000多米的洗礼还能走路也真难为它了,我老人家拖着沉重的双腿,跟着熙攘的人群,顶着皎洁的月光,听着广场的音乐,看着幸福的情侣,我就走啊走,绕啊绕,瞧啊瞧,终于围着大雁塔走完了一圈,其间还看到了唐僧的雕像,老北京天桥的拉洋片,群众自发组织的歌咏比赛,真想也上去吼一嗓子,又怕哪位爷一声秦腔把我给震下来,想想还是做罢,别现眼了。离开雁塔,手机上的时间已经告诉我快没有末班车了,从我这几天在城里游的经验告诉我走回住处大概一个小时差不多,于是乎我就这样拖着笨重的双腿,游历在11点后的西安古城。象许多城市一样,夜晚的霓虹灯鲜艳夺目,由于是中秋节街上依然有路人在闲逛,不远处的古城墙在强烈灯光的映衬下显现出一列阴影,和对面的高楼大厦形成了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但漆黑的城门还是不动声色的显示出他的尊严和不可侵犯。围着护城河,我走过了和平门,书卷门,朱雀门,小南门,大南门,含光门。一路走来,在大南门又看到有群众的歌曲演唱,这次是一水的糙老爷们,唱的也都是些革命歌曲和带有雪域高原色彩的歌曲,居然听到我喜欢的草原红,于是乎心潮澎湃的跟着低声哼了一遍,很有感觉呦。听说以前傍晚十分在城墙下能听到吼秦腔的,看来这群众文化生活也都跟着时代走了,秦腔是没人吼了,只是这城墙还在,时光飞逝,斗转星移,千百年过去了,人的生命如同沧海一粟,谁也改变不了生命的结局,所以你不可能和先哲们对话了,而这蕴涵了人的某种精神的城墙确依然矗立在这里,在告诉你先哲们的某种思想。当你注视着斑驳的城砖时,你可以想象自己仿佛是个中世纪的骑士或游侠,任何堡垒也挡不住你快速的战马和锋利的长矛。稍一回头,灯红酒绿痴男怨女,宛如隔世。徒步是惬意的,尤其徒步在夜晚的某个角落里,夜色笼罩了你的身影,仿佛隐身一样,而你确能看清街上的每一样人和事。王石在电视里说行走改变生活,我当然不敢苟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当耳畔回荡起许巍那苍白的歌声,这个夜晚以及这个城市,属于你。 西行记----饕餮之旅 饕餮,传说龙生九子之一,因生性好吃,常被人铸刻在盛菜肴的容器的把手上。现代人用饕餮形容贪婪大吃的样子。 前面说了,对西安的认识源于西安的小吃。西安地处关中,物产丰富,邻近的几个省也都是小吃闻名,所以西安小吃也是集各家所长,之所以名动天下,自由他独到之处,待我慢慢道来。 提到西安小吃,首推羊肉泡馍,老孙家的羊肉泡江主席都去吃过,可见名气不小,不过这次我去的是备受网友和西安人民推荐的老米家,据说比老孙家好得不知多少。有机会去老孙家尝尝,看看差到哪了。店铺不大,三层小楼,设施陈旧,这些都不是问题,关键是好吃就行。一般人两个馍足已,那馍要用手慢慢掰成蚕豆大小,死面的馍是烤的很筋斗,掰起来挺费劲的,我反正掰了半小时,累的不行。继而将客人掰好的馍端上楼去浇汤,也就是羊肉汤,据说有三种吃法,其区别就是汤的浓淡不同,我们吃的是浓汤,就是没有多少汤,都被馍吸收了,吸收了汤汁的馍并不涨大多少,但绝不发生也不绵软,硬度适中,很有咬头,羊肉浓香软烂,来点辣子加点香菜就口大蒜,直吃的你欢畅淋漓,热汗直冒。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羊肉泡也只能在西安吃到如此正宗的。就象在昆明吃到的过桥米线,在广州吃到的榴莲酥一样,回到北京怎么也找不到那个味了。说完回民的羊肉泡,再说说汉民的贾三灌汤包,这个地方我念叨了无数次,因为被所有人推崇备至,一个字:真香。初到西安的中午便和西安同事去了贾三的店,和老米家一样陈旧,三层小楼,店面没有一点特色,与你想象中的老字号相去甚远,生意到是兴隆,我们坐下没一会就没座了,这使我想起了刚上大学那年在上海城隍庙吃南翔小笼包的情景,所有人都在站着等位,一桌吃完马上有人添补上,其实就是一笼包子一碗蛋丝汤,不过确是好吃。我们这次点了五笼包子,有三鲜的,羊肉的,牛肉的,我还要了八宝稀饭,正是这碗八宝稀饭,让我对今后几天的饮食满怀信心。看这碗稀饭,甜香软烂,色泽鲜艳,正好解包子的油腻。稀饭中的各种谷类和干果,无一干瘪夹生,丝毫没有偷工减料或以次充好之说。每一样辅料都烹煮的恰到好处,和稀饭融为一体成为一碗贾三店里享誉西安的八宝稀饭。后来在西北楼吃的八宝稀饭就远不是那个意思了。要说这包子嘛,香呗,自我认为三鲜的好吃。常在写老北京的书里看到玉华台的灌汤包京城一绝,可惜没能早生几年去尝尝,南方的几年求学生涯倒让我见识了不少江南美味,只能说各有特色,很难一一比对。第一天晚上在西安同事的盛情邀请下去了西北楼,吃了涮牛肚,烤马面鱼,烤肉筋,凉粉。。。。。。第二天晚上又在西安同事的盛情邀请下去吃了炒虾尾,丸子炖菜,麻舌。说说麻舌,是一种面食是将面团搓成猫耳朵一样大小,然后和土豆,西红柿一咕嘟,是西北人民喜欢的食物。其间在游晚碑林后我在旁边一个店里吃了葫芦头(猪大肠),好象那个店也不错,中午客流量很大的。一般葫芦头也要泡馍吃,也很不错,不过在这里我露了个怯,服务员端上来两个馍,我拿起就啃,嘴里还叨唠呢,这饼还行,就是淡点,不咸。后来看到临桌的都在掰呢,才恍然大悟这饼不是这样吃的。去西安饭庄纯属败笔,早有西安热心人民告诫我说别去西安饭庄。可我没禁住华山上结识的那北京两口子的忽悠,说西安饭庄小吃自主便宜,品种齐全。于是乎从华山回来我就一人去了西安饭庄,结果服务员没告诉我9点关门,结果我刚端了些菜就被告知要关门了,没吃饱的赶紧吃,我二话没说有去端菜,因为我看见服务员已经将那些自主菜肴收起来了,没等我抢到什么好吃的,我桌子上的还未动的菜已被一个手脚勤快的服务员收拾起来了,这下惨了,这一来一回又耽误了时间,我还没吃着什么,就是那杯甜米酒让我记着,其他的都忘了,反正是没吃饱气饱了。想想那俩北京人也是好意,也许他们一直没吃到很地道的小吃才觉得西安饭庄好,情有可原。由于每一吨顿饭都吃得很饱,所以逛街时也就没吃什么街面上的小吃,记忆中的有柿子饼,镜糕,石榴,石子馍啥的。能吃到如此之多美食,也算不虚次行了。 西行记----插曲花絮 第一天差点错过兵马佣一号坑算一个小插曲。 第二天被出租司机拉去骊山本身就是个插曲,回来时还没等到司机,还将3个大石榴落在车上了,也算插曲中的花絮了,另外这个司机带我逛了两个蓝田玉加工厂,当然没有买任何东西,但对蓝田玉的构造形成和成品的鉴别也学了一些知识,不能说豪无收获。 找遍酒店和西安办公室居然没有可供我那相机充电的插座,结果华山论剑几乎没有照片。可恨的是周一当我再去西安办时发现插饮水机的插座就能充电,我晕。 在汽车站买票居然比上车后再买贵3元,不明白。 几个寺庙里都供奉着佛舍利,法门寺的还是释迦牟尼的指骨,但听说释迦牟尼的舍利都在国外发现,不知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 陕博的纪念门票上的纪念币上注明的舞马衔杯银壶,但图案却是汉代出土的金制怪兽,我看到了真品和银壶不相干呀,难道是陕博弄错了,不明白。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