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返回首页

豌豆的个人空间 https://www.lvye.org/?31870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新中国大战略的变迁(ZT)

已有 49 次阅读2006-12-4 17:00 |个人分类:驴行天下

原帖地址:http://www.ceocio.com.cn/store/detail/article.asp?articleId=8686&Columnid=2796&adId=10&view= 新中国大战略的变迁 翟东升 历史的波动并不能决定未来的节奏,归根结底还得看中国的大战略是否能够与内外环境相适应。 为了参加西班牙的一个会议,最近赶了一篇论文,探讨新中国历史和现实中的对外政策总方针,或者叫大战略。本来是应景文章,结果还真发现了一点有意思的东西。 建国以来,中国的大战略调整节奏呈现惊人的规律性:平均10 年一轮大调整。不妨简要回顾如下:建国之初,中国宣布“一边倒”,坚决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才有了出兵朝鲜的战略决策。50 年代末至60 年代初,中苏闹翻,互相大批判,结果60 年代的中国对外大战略就是“两条线”,同时与美帝、苏修两个超级大国对抗。在南线,30 万大军和200 亿美元物资资助越南抗美;在北线,与苏联兵戎相见,相互屯兵百万长期对峙。两线作战压得中国内外交困,于是到了70年代初与美国搞战略接近,整个70年代的大战略就是毛泽东提出的“一条线”:将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以及西欧,连成反对苏联扩张的一条战略弧线。到了80 年代,小平同志提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就是和谁都改善关系,不搞意识形态划线,不打战略牌,由此中国国际处境持续改善。但好景不长,1989―1991 年的全球性政治动荡导致中国在国际上严重孤立,面对严峻形势小平同志提出一系列指导性意见,后来概括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八字,成为此后10 多年的对外战略指导思想。而2003 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一番新气象,出现了“和平崛起”“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等新概念,我将之概括为“和平-和谐”大战略。 在具体对外政策实践中,对过去的历史遗产有许多继承,但是更多地表现为“与时俱进”。今年中国搞了三次大型首脑峰会,聚集了50 多位外国首脑人物,说明中国正在成为继美国和欧盟之后的第三大外交中心,其大国气度已经初显锋芒。 这6 个大战略,前三个是毛泽东设计的,接着两个是小平同志设计的,最新的大战略则是由党内充分酝酿、讨论才逐步成形的,客观上可以分成三“组”。比较这三组大战略之间的差异,能够让我们加深对中国外交政策的理解。 首先说大战略的内政基础,重点看国内发展和建设的路径。借用胡鞍钢教授的概念和时间划分,第一组大战略的内政基础是追随“莫斯科共识”搞建设,第二组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应于“华盛顿共识”,而今天的大战略则与“后华盛顿共识”相称。内政常是外交之根,国内发展路径的变迁对于对外战略的影响极其深远。 其次看大战略背后的国际秩序观。国际社会是个无政府社会,因为没有一个拥有足够约束力的中央权威来维持世界秩序。但是对“无政府”状态的理解可以大不相同。一种是霍布斯式的理解――一切人以一切人为敌,这可以用来描述毛泽东时代对国际秩序的理解,尤其是在苏联对我们露出獠牙之后,大国关系看起来就是一场殊死较量,中美苏之间的三角博弈最终至多有一个能存活。另一种是洛克理解的无政府状态――各人照顾好自己的利益,彼此有边界。邓小平的国际秩序观中强调主权独立,和平共处,似乎颇多与之相应之处。还有一种就是康德对无政府状态的理解,那是一派人与人和睦相处、多元共存的美景。当阅读胡主席在联合国阐述的“永久和平,共同繁荣”和谐世界主张时,出现在我脑海中的第一个人名就是“康德”。事实上,追根溯源,和谐理念与康德是说得着的:建国后的头十几年是中国道德氛围和共产主义信仰高涨的时代,正是在这种精神氛围中今天的领导人及其智囊们形成了他们基本的世界观;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从哲学源头上可以追溯到包括康德在内的德意志古典哲学,所以,将康德哲学、共产主义与和谐世界倡议相联系并非毫无根据。 最后一个视角是考察其中国传统哲学源流。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绝对高峰,各个思想流派的风格、偏好和主张各异其趣,2000 多年来早已积淀进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相对而言,第一组大战略背后体现了较多的是法家中的“术”的一脉,联想到毛泽东本人对法家的偏好,这种说法应该多少有些依据。第二组大战略体现了较多的道家风格:无争,不为天下先,守拙,韬晦。现在回头看,过去30 年中国的确多少证明了“以其无争故莫能与之争”。至于“和平-和谐”战略,众多论者都已提到其官方表述中有许多关键词直接借自儒家经典,比如“和而不同”等等。其实,回头重读郑必坚同志几年来关于和平崛起的论述,有句话早已隐约其中,那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以上列举的几个对应关系,看起来整齐清晰,但事实上它们之间的差异仅仅是相对的。 按照上述说法,2012年之后中国岂不又有新的大战略?我说未必。这里有个小小的逻辑陷阱:你扔一枚硬币,五次都是字,第六次仍是字的概率并非5/6,而仍是50%。历史的波动并不能决定未来的节奏,归根结底还得看中国的大战略是否能够与内外环境相适应。世易时移则理应与时俱进,但是如果战略环境没有根本变动,能做到萧规曹随也是非常值得称道的。 (翟东升,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师。 didongsheng@163.com ) (顺便给自己的天涯博客做个广告,那里的更新更多些,欢迎大家赏光:http://blog.tianya.cn/blogger/view_blog.asp?BlogName=annebell)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