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返回首页

遥远的个人空间 https://www.lvye.org/?3601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京西古道

已有 353 次阅读2004-7-21 19:30 |个人分类: 活动记录

圈门2000 京西古道以北京为起点向西或西北直通塞外,因为其特殊的人文历史和地理位置,元明以来成为至河北、山西、内蒙古的商旅要道。西去之路本有北道、中道、南道三条,至王平口汇合进入西山腹地,因此王平口又有“过山总路”之称。相传五代时期,有一个叫刘仁恭的军阀在这里占山为王当了土皇上,他自行设置了玉河县并劈山开道修了这条路,所以后人也将西山大路中道称为玉河古道。于是我们试着从王平村进入古道中路,找寻当年的古道遗踪。 周六一早就下起了小雨,我们的游兴却愈浓烈。从苹果园坐上去木城涧的929路车来到了我们本次探幽寻古的起点-------王平镇。王平站下车到公路对面向回走几米右转便走上了通往平原的公路。过铁路涵洞再前行几百米左手就会有向下进到山沟里的坡道,坡道可能不只一条但需要仔细查找,要不很容易错过。这些小道多是当地村民打山泉走出来的,时不时你就能看到用各种容器背泉水的当地人。顺着他们的脚步在沟底左侧崖壁下很容易找到二处泉眼,有水管引出涓涓山泉,大家一定要在此打足水,到山上可没地方补水去。补足水后沿沟底小路继续向里去,路变得难走,山色却极为空?。雨开始下得大起来,山头云雾了绕,灌木被雨中冲刷得崭新碧绿,淡淡的有一点南国的妩媚。大家默不做声地与湿冷对抗着,溯溪流而上间或在岩石上攀跳。首先遇到一个小水坝,此水坝为附近村庄的饮用水源,但坝中的水少得可怜。小水坝左侧向上一点便是继续前行的小路,我们无心停留,虽然打着伞或穿着雨衣,大家还是被雨水打得湿淋淋的。前面的路相对好走些,一直与溪水为伴,眼前走进了一片高大的杨树林视野也开阔了起来,终于走出了山谷。过了杨树林前面是一片废弃的煤场,左侧有一间很小的红砖房,看来是当年的看守人员值班用的。到了房子跟前就可以看到一条盘山土路绕山而去,我们由此又踏上了旅途,但传说中的古道在哪里呢? 有了路就有村子,经过的第一个村子叫什么名字已记不清了,只知道村中的狗叫声非常凶狠。但我们却惊喜着――有狗就会有人住。在老奶奶善意斥狗声里感到了温暖。在一片狗吠声里我们游览了村中破败的小庙,现在只能在残砖碎瓦中追寻它往日的荣耀。雨依然不肯停,却恰到好处,让山里的一切都格外清净无垢,那山、那雾、那路、那屋、那树、那花,还有我们这群快乐的孩子都变得单纯。 其实盘山道一共穿起四个村子,大小不一,基本都无人居住,个别的村还有一二户人家以放羊为生,他们舍不下生于斯长于斯的大山。据说是因为多年的煤炭开采,该地已成为采空区,为安全起见从七十年代后期这里的村子就已全部搬迁到门头沟的其它地方去了。现如今这些因古道而形成的村落又追随古道的荒弃成为片片空宅。村中四合院的布局精巧,多数房屋保存较好,门窗俱全,梁上的彩绘依旧鲜艳,墙上还留着文革时书写的标语,只是屋中遗弃的家什、空气中弥漫的尘埃苦诉着人去屋空后残破的无奈,我们遥想当年主人离去时的模样也不禁伤感。门扉边的大树依然翘首倚盼,村口的石板还反射着当年的时光,可是几个石磨散落在没有天棚的墙角,像被人遗忘的道具,屋里的灶炕无法再安抚路人的渴望。 中午时分,我们在黄土台村的“豪宅”里吃饭烤火,抖去身上的寒意,倦懒得不想起身。也许是火烤得过久把云彩也烤干了,下午雨竟然停了,只剩下雾气缭绕在群峰之间,各种鸟儿都出来唱歌,我们在真正的鸟语花香中行进,恍如仙境。 沿着山路我们又经过了抢风坡和黄石岗两个废弃的山村,过了黄石岗村山路就到了尽头向前是灌木密布的山坡。我们在左手找到一条通向山梁的小路,经过一段上升后终于见到宽宽的“官山大道”-------这就是我们期盼中的京西古道。现存的古道由于岁月和人为的摧残只有很少的部分保存一来,它全部用青黑色的石块铺成,植被已将古道欺负得只有一尺多宽,但灌木丛中仍可清晰辨认出古道的边际。古道两侧开满了白色的珍珠梅,圆润的石块从花丛中映出天的光,前方隐在迷雾之中,那些古老的秘密似乎就此蔓延开去,任凭你的思绪飘得多远,想象多么丰富,她都能承担下来――从来处来,往去处去。 沿古道前行十几米后路分左右,向右转方向前行几米古道又掩映在灌木丛中非常隐蔽,向前钻出灌木丛一片壮观的“蹄窝”赫然在拐弯处呈现。此段古道是在断壁上开凿的不足2米宽,因为分布了近百个不规则的圆坑而闻名,这些圆坑大小深浅不一,是几百年来骡马经过踩踏出来的。这需要多少商队日夜不停的过往,才能形成这样的奇观啊!由于初晴,每个蹄窝里都聚满了雨水,大有“西山过雨染朝岚,千尺平冈百顷潭”之意,旁边的岩石也在这场雨后红的眩目。 返回路口左转不远,古道将穿京西第一要隘峰口庵而下十八盘直抵圈门村。峰口庵也称峰口鞍或风口岩,现为门头沟龙泉镇或北岭交界处,清代是宛平王平社和玉河乡分界处,为古道重隘,现只剩残破的关城。附近可见断碣残碑数方和一无头石佛像(在峰庵口左侧灌木丛中找寻),均为峰口庵的旧物。峰口庵庵口两侧是京西古道保存最好完好的一段,同时庵口也是四面观山的好所在,可惜云雾太重能见度低,我们无法领略两山夹峙交接处形成此隘的雄壮。 沿峰口庵向前就是有名的“十八盘”,路面保存完好,虽为植被遮掩但那些光亮的石块就是最好的标志。十八盘有“路凡十八折”之说,左盘右绕坡势陡急。 顺古道一路下行,在茂密的树丛间穿行又是全身湿透。古道数次被新开的盘山道所截,但只要一直向下走就不会走错,只是已无异于普通的山间小路。沿途不断所见亦是废弃的点点房屋。经过有百年开采史的官厅矿煤矿不久就到了山下的村子。村子是现代的村子,路是水泥路,没有了山里的幽静,觉得自己又重回了人间。 沿水泥路的一侧是一条由两山脊交合而形成的宽宽沟谷,一路下来我们便来到了此行的终点???圈门村。圈门是因村中有一横跨沟谷的三孔券洞的过街楼而得名。以圈门为起点向西到峰口庵的这条13华里长的沟谷,当地人称之为门头沟,这个过街楼就是门头沟称谓中的门,这也是门头沟区名称的由来了。 圈门可以说是京西煤业的发祥地,现在只剩下过街楼作为见证。圈门过街楼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当地惟一的三孔过街楼,横跨在门头沟上。可惜由于早年扩路和洪水的冲击,过街楼目前仅存中间的一孔,上面的部分寺庙古建正在修复,我们到时阶梯的门上锁,不知是不开放还是过了时间。 在圈门东口小学附近还有个戏台,已被民宅包围不得其门而入,只能从拱斗、雕龙的精细纹饰中找寻一些当年风光。 过了戏台就到了326路车的起点车站,乘此车可以返回苹果园,而且听说现在此路车已延线至公主坟了。 我们的探幽访古之行结束了,心中也装满了沉甸甸的收获,感觉时光好像曾经倒流。那些时光,多么好的时光,曾经的繁华都只能留在史料中。那时曾经商贾云集,店铺林立,车马穿梭于平原莽林,往来于塞外与京畿之间。现如今留下的只有这圆滑的青石、斑斑的蹄窝和残破的门洞还依稀可寻。古道作古了,繁华消逝了,历史让我在一番春雨中,与一场京华春梦里拾得些祖先的哀荣。 2004-6-15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变色龙 2004-7-22 22:16
好文章!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