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抗势真名士
已有 28 次阅读2011-5-24 00:26
|个人分类:private
俺虚心地接受工人大哥批评,不再追求资产阶级腐朽玩意儿,这两天都躲在家里看书来着,现上一篇给工人大哥打分,希望能够得到一朵小红花哈!
闲话不说,言归正传。
近期奔命于工作应酬间,每晚深感精气神羸弱,暇时以补觉为首要大事;而每每与金钱权势打交道,总感自身腌臜气渐浓。间些天忍着眼困读了些书,才方觉神清气爽起来。
林峰哥哥总大呼《明朝那些事儿》好读易懂,我偏找来《明史》跟林峰哥哥掐架:大好的的读书时光,放着经典书籍不读,去读什么网络文学呢?!经典从来是流行不起来的,必得静下心来细细读品,才能悟出其间真髓一二。今晚饭后静读《明史.于谦传》,读到以下片段不禁热血沸腾:
谦自值也先之变,誓不与贼俱生。尝留宿直庐,不还私第。素病痰,疾作,景帝遣兴安、舒良更番往视。闻其服用过薄,诏令上方制赐,至醯菜毕备。又亲幸万岁山,伐竹取沥以赐。或言宠谦太过,兴安等曰:"彼日夜分国忧,不问家产,即彼去,令朝廷何处更得此人?"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鐍钥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死之日,阴霾四合,天下冤之。指挥朵儿者,本出曹吉祥部下,以酒酹谦死所,恸哭。吉祥怒,抶之。明日复酹奠如故。都督同知陈逵感谦忠义,收遗骸殡之。逾年,归葬杭州。逵,六合人。故举将才,出李时勉门下者也。
“天下有道, 以身殉道; 天下无道, 以道殉身。”道之何谓“道”?古代的“士“之道,我以为是一种社会良知。纵观于谦传奇的一生,可以看出他“士志于道” 的道义担当,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男子气概,就集中在这股精神力量很强大的“士”气上。
因了近期在看《吴宓日记续编》,不觉又想到梁漱溟这位狷介狂生。
之前和聪聪在MSN上闲谈,聪聪一直向我推介梁漱溟的书,并言梁老是他最推崇的学者。因我对梁老知之甚少,一时半会无法和聪聪妄评。
这些天看《吴宓日记续编》第四册,看到与梁漱溟有关的一段:
宓对漱公被判为“洋奴买办”极为愤愤不平,请询颠末。漱公详述1953年9月全国政协委员学习总路线时,在小组发言,述所见所知,籍供当局参考,而被认为反对“总路线。”
吴宓在此所记之事,讲得就是在1953 年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扩大会议上,梁漱溟厉声斥责毛泽东为首的中共政府进了城市忘了农民,使毛泽东勃然大怒,相当尖刻地痛骂梁漱溟:“蒋介石是用枪杆子杀人 梁漱溟则是用笔杆子杀人!梁漱溟反动头顶!” 据一位目击者后来回忆 :梁漱溟当时抱着士可杀不可辱的气概,就在台上再三大喊:“ 润之先生说得好! 说得好!! 说得好!! 一句比一句声音高 ,第三句几乎是吼出来的 。他在一篇打倒声中站在台上不肯下来,再三要求毛泽东给他 “说清楚” 的 雅量。
无盐感慨:在极峰(吴宓语:指毛泽东)面前据理力争, 不惜得祸而被贬不惜遭受非人待遇,“吾曹不出 如苍生何?”有了自许担荷天下兴亡重任的决心,才会有“务为危言敷论”的勇气啊!
有关梁漱溟的轶事还有两则。
新中国成立后,知识分子必须 “洗澡 ”他曾大言不讳地说: 哲学上我喜欢柏格森, 所谓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家。 现在要我否认 ,我做不到 。
梁漱溟和冯友兰是老同学,冯友兰90年诞,设家宴请任继愈、张岱年、李泽厚等名人参加,也请了梁漱溟。梁不仅没有赴宴,还给冯写了一封信,大意是北大旧人惟我二人存矣,应当会晤,只因足下曾谄媚江青,故不愿来参加寿宴。而且信上竟无上款,按冯友兰的理解,“窥其意,盖不欲有所称谓也”。也就是说他不愿意称冯为“老同学”或者“老朋友”,耻与为友,故不题上款。
著名的传记作者艾恺会称赞梁漱溟是“是表里如一的人,其思想和道德是一致的”,“在近代中国,只有他一个人保持了儒者的传和骨气。他一生的为人处事,大有孔孟之风;他四处寻求理解和支持,以实现他心目中的为人之道和改进社会之道。”我觉得用陈寅恪先生所倡导的“自由的思想”、“独立的人格” 来评价梁漱溟的一生,是最恰当不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