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返回首页

小撮的个人空间 https://www.lvye.org/?55331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我登上了九龙山

已有 27 次阅读2005-12-13 08:25 |个人分类:左瞧右看

[url=http://www.cuzo.org/Article.asp?articleid=289]http://www.cuzo.org/Article.asp?articleid=289[/url] 早上赶到苹果园地铁站物美前面的时候,已迟到了半小时。这是我最严重的一次迟到,而队友们还等着,真的无地自容。在公交车上睡着坐过站,找地铁口耽搁半天,又不幸搭上一列驶往古城的地铁,更要命的是还忘带手机,一系列失误加背运,造成我这次史无前例的迟到,而究其原因,可能是报应,昨天在网上骂人太狠,人神共怒了吧,呵呵。 929车上遇到另一小撮人,是航天北极星队的老布什等。谈起北极星同学跟他们在冠名权上的争议,西秦说,你们还不如叫南极星,本来嘛,住在南边,干吗不叫南极星。说完了,西秦又有点拿不准,好象没有南极星吧,呵呵。我信口开河地说,没有南极星,咱就自己造一个嘛,你们不是航天部的吗,弄个人造的。回来以后,想想不对,南极星应该是有的,地轴南端正对的那颗星,或者,专业点的说法,位于天球(以地心为球心、半径无限大的假想球体)南极的那颗星,就是南极星,只不过在北半球看不见罢了。西游记里的南极仙翁,不就是南极星吗。唉,露怯了,虽然当时同学们都没听出来。 在石鼓岩下车,老布什加入了我们的行列。沿公路走了几步,左转,上铁路,再左转,沿铁路走到山边,顺着一条小路上升,洞口在右侧的悬崖上,位置隐蔽,从下面看不见,小路尽头与洞口平台之间,搭着两块木板,抽掉木板,谁也不会知道那儿有个洞。的确是一个避难的好去处。石钟乳和石笋等地貌显示,这是一个溶洞,但已经没了水,地上尘土很厚,洞口进来是一个大厅,右侧连着两个并列的小洞,其中一个洞向外开了个窗口,口开在悬崖上,被灌木遮着,有一点光透进来;向左,是一个地下长廊,长约300米,形状比较规则,没有太多的分支,几个小的洞室,都比较浅,与门厅相接的地方,是个坑,坑壁是倾斜的,可以爬下去,我和MUCUNZHANG下去探了探,不太深。光顾过这个洞的人不少,洞壁上有很多前人的题字,其中还有警察。也许,警察在这儿搞过实战演习。这个洞面积挺大,能盛下1000人。抗战时期,十里八村的民众有这样一个避难所,还是很幸福的。 出了洞,沿着新修的公路,过韭园,村边树着一块牌子,是关于京西古道的介绍: 过韭园,走不多远就是落坡村。还没进村,就看见了沟里的水。一路走过来,还是第一次看见水。这个村子看来正好位于九龙山阴坡汇水盆地的中心位置。村里的路都用水泥硬化了,收拾得挺干净,建在山坡上的房子半新不旧,依着山势,层次分明地排列。是个挺有味道的村子。煽木、西秦、老布什和高淡白都来过这里。他们说村里有马致远故居。我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谁是马致远,不知怎么首先联想到了马连良。也许是因为一提到故居,多半跟近代人物有关吧。后来,才想起是著名元曲“天净沙―秋思”的作者。今天怎么回事,屡次露怯。 在访古之前,先看见了摆在墙边出售的冻柿子,5角两个。买了尝尝,还不错,只是弄得两只手粘乎乎的,赶紧用旁边的自来水洗洗,这个村子自来水就是山泉水,水是温的。 关帝庙是我们拜访的第一处古迹,已然十分破旧,神像荡然无存,破屋前,立着一块碑。院中,是一棵参天的古柏。 路过一个普普通通的院子,墙边树着一块牌子,说这儿曾囚禁过宋朝徽钦二帝,不对吧,如果没记错,这两个倒霉蛋好象是被囚于黑龙江的五国城。如果说是解送途中临时关押,此地又不位于开封至东北的路线上,怎么会关到这么一个地方呢。牌子上所写的“史载”究竟是载在哪份史料上的呢?时隔近一千年,又有哪一份史料能把临时关押地这样无足轻重的东西记载到如此精确的程度呢。 对此表示怀疑。如果没有确切的史料,还不如用“传说”一词更好。 马致远故居到了。是一个快要倒掉的宅院,看建筑风格,应该是明清时代的遗物。除了墙外的牌子记载这是马致远故居,好象没有更多证据了。西秦的文章中提到马致远籍贯有河北东光和大都两种说法。我在网上搜了搜,东光说是有马氏族谱为据的。不知门头沟这个有什么证据。我怀疑,十有八九,这是门头沟旅游局的同志们策划出来的。他们的思路可能是这样的,首先,假定马致远是大都人,也就是北京人。其次,古道西风瘦马,说明,马家在京西古道边上。然后,小桥流水人家,京西古道边,哪个村子水源较丰富呢。最后,这个村子要有较多的姓马的。最后,他们找到了落坡这个村子。而村子里恰好有处破房子。于是“马致远故居”这个牌子就堂而皇之地挂上了。并且,为了与“小桥流水人家”相吻合,人们还在“故居”前修了一座小桥。其实,那是条排水沟,不到一米宽,一步就跨过去了。 为了吸引眼球,旅游策划家们真是绞尽脑汁呀,攀老乡,瞎考证,东拉西扯,捕风捉影,牵强附会。可惜造假的水平太拙劣,使了吃奶的劲,一眼看去,还是卖大力丸的。 离开落坡村,沿山路上升。快到九龙山顶时,看见一大片冰坨子,一位老人正在上面刨,旁边的山路上,站着两头驴,驭着水桶,老人是山顶林场的护林员,这儿是他的饮用水源,每天他要牵着驴下来打水,冬季一结冰,吃水就成问题,要把冰刨开,才能打着水。 老人的住房就是所谓的“小狗之家”,因为养了两条狗而得名。 山脊上的路宽阔而平坦,在美丽的落叶松林间穿过。视野开阔,远处的妙峰山―萝卜地,近处的青水尖,都一目了然。我还是头一次从这个角度观察这些我早已很熟悉的山。说起来惭愧,我这是第一次爬九龙山。沿山脊向西走到尽头,再顺山势自然左转,到了耳熟能详的峰口庵,那个券门,照片见过多次。地上横着两块石碑,其中一块是1834年立的功德碑,上面是一些捐款的人名,但不清楚是为什么捐款,为修路,还是修庙?字迹不清楚。 再往南走,就是著名的驴蹄印了,传说是京西古道上常年来往的负重牲口踩出来的。但这也许只是传说而已。从物理学角度考虑,要想在石头上踩出这么深的坑,石头的硬度有多大,需要多大的力,持续多长的时间,有人计算过吗,而且还要准确无误的踩在同一个位置,好象驴蹄踩出的可能性不大吧。这跟水滴石穿还不一样,毕竟那是一刻也不停息的作用,而且集中在同一位置。京西古道上的驴流量,不可能有那样的水平。 看到网上有人说那是天然形成的,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地貌。叫冰臼。可能吧。不过,水成或风成的可能性也有。我故乡的山上,也有很多类似的地貌。有一个地方叫钓鱼台,石头上有两个大脚印,看起来真象是人踩出来的。 过雷达站的时候,一个兵穿着大衣,笑嘻嘻地出来看了看,问我们带没带身份证,我们都没带,他也没难为我们。在这么偏的地方当兵,一定很寂寞吧。 还没看到檀柘寺,就听到山谷里的嬉笑声。那是蓝鸟的队伍。他们是从三家店水闸走过来的。 煽木极力主张改变计划,放弃下山乘931回城的计划,直接走岢萝坨到檀柘寺的古香道,徒步到圈门。看看时间尚早,我积极响应。于是领队MUCUNZHANG同意了这个方案。蓝鸟的人也大部分被拉了过来,包括领队本人以及著名的公益人士老默。其实,所谓老默,既不老,也不默,是个喜欢说话的文质彬彬的年青人。我没有跟他搭话,毕竟,我目前在绿野属于类似于海外敌对势力这样的角色,不想连累别人。 煸木推荐的这条路不错,又平,又直,一个小时就到了圈门。黄昏下的过街楼、戏楼,已不好拍照。370换了新车,我们正好过把瘾。 我终于爬了一次著名的九龙山,填补了经典路线的又一个空白。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