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返回首页

悠远天地间 https://www.lvye.org/?62932 [收藏] [复制] [RSS] 闲窗听雨摊诗卷,独树看云上啸台

日志

追星星

已有 34 次阅读2014-3-1 01:17 |个人分类:private

我又一次追星了,这次追的星星来自美利坚,名叫史景迁。追星的地点,就在北大校园内的教室里。 微信上看到的消息,微信群里约的朋友,结伴一起提早赶了过去,晚上19点开始的讲座,17点半多到的教室门口,大教室已经没有了座位,只能站在最后一排了。过了18点,教室里已经连站的地方都没有,前门后门挤满了一大堆的同学。快到19点了,有人在门口说换教室了!于是呼啦啦一大帮人开始向外拥,从四楼下到一楼,进了一间更大的教室,教室内据说有380多个座位,但我们赶到时也是必须要站着了。好在这间教室大一些,我们站的地方靠近最后,还能在台级上坐下来。据说今晚来了500多人,主持人十分郁闷,说本来应史景迁先生的要求,不想面对太多人,只在校内发了布告,想不到有热心人传到网络上,不止是有校外来的,有的还是特别从外地,比如广西赶过来听讲座的。 史景迁,本名Jonathan D. Spence,乔纳森·斯宾塞,据说“史”是Spence的中文译音,“史景迁”就是“景”仰太“史”公司马“迁”之意。他的著作在中国已经出版了好几本,买了一本我就不想再买第二本了,不是不想看他的书,而是感觉翻译的不行。他的夫人今天也到场了,也是一位历史学家,夫人的老爸,史景迁的老泰山也是北大的历史老师,后来去了台湾。而老泰山的老爸也是一位历史学家,也在北大教过书,却留在了大陆,据说死后葬在了八宝山,不过大概不是众所周知的革命公墓,而是少为人知的人民公墓。这才叫家学渊源啊!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孩子,孩子是不是也研究中国历史? 史景迁先生今天主讲的主题,是一位叫沈福宗的历史人物。这个人物,不过是历史长河中极其不起眼的一朵小浪花,有关他的事迹知道的人寥寥无几,有关他的记载史书中极其稀少,但这个真实地生活在康熙年代的人物,尽管只有着短短35年的人生,却谱写了极富传奇色彩的篇章,其人生经历足引发现代众多驴友们的羡慕嫉妒恨。300百多年前的这个年轻华人,就已然周游了欧洲列国,为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表演汉字书法,被后来在英国光荣革命中被迫退位的詹姆斯二世奉为上宾,还受到了教皇英诺森十一世的接见,与欧洲最著名的东方学者一起编撰牛津大学图书馆中文书籍目录,甚至交流中国象棋和围棋的下法……只是人生中有得到的就有失去的吧,其传奇人生的代价是生命的付出。在那个时代里,亚洲到欧洲旅程中经历的风险和颠簸远非当今火车飞机时代的人们所能想象。就在1692年,沈福宗搭载荷兰商船启程返华的途中,突然染病身亡。 大航海时代开启后鸦片战争前这一段中西方交汇的历史,常常被人忽视,却又曲折入胜。可惜的是,这么有趣的时代,这么有趣的人物,今晚的讲座似乎没有体现出来。整场讲座基本是英文,史景迁先生从始至终一直站在讲台上发言,只在每一大部分内容的中间,由翻译概要性地翻译了一下,而不是同声翻译,那样英文程度不好的,比如我这号的可是有点惨。今晚陈述的内容,主要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很简短,史景迁先生的自我介绍,讲他为什么会研究中国历史,还有对沈福宗的生平概括介绍。之后又分成几个部分详细讲述了沈福宗的经历,最后方是全面的总结,直接总结出了一二三四就完了。故事的叙述未免太长了点,有关研究成果的介绍讲的太简洁了吧? 后面是提问的时间,听众中有站起来就能直接用英文提问的,也有写条子上去的,但不知为什么提专业性问题的人少而又少,很多人的问题都跑题跑到爪哇国里去了,甚至有人问上中国象棋,俄罗斯象棋和奥林匹克了。我晕! 当时我也想到了一个问题是有关康熙时期发生的大礼仪之争对中国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很想了解下沈福宗去欧洲是在礼仪之争前面发生的,还是后面发生的,在史景迁先生看来,大礼仪之争对中国的闭关锁国的影响有多大?也写了张条子递了上去,看着条子艰难地从人群中传递过去,终于从后面传到了讲台上,却因为主持人宣布时间到了,结束了问答而作罢。郁闷! 回家的路上还和朋友聊天,讲沈福宗去欧洲的时间段大概是欧洲启蒙运动的时间,那时欧洲对中国的看法不再止于马可波罗笔下的黄金之国,他们从中国文明中借鉴了大量的内容,把中国看作一个理想化的社会。关于这一点看法,是前面国博一个有关启蒙运动的展览引发的,当时参加了德国人为展览培训志愿者讲解员的课程,做了些功课后再观摩展品领会到的。特别声明这一想法的诞生来自德国人培训的结果,是害怕被人说成是闭塞环境下被洗脑的观念。呵呵。 如果能和史景迁先生在这方面交流,该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沈福宗到达欧洲的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开始由盛及衰,却还没有衰到要割地赔款的时候。一个老大帝国的架子在那里,那时的欧洲人还是要仰着脑袋看中国,对中国和中国文化一致崇拜得要五体投地。就如同现在中国某些亲爱的同胞对欧美的一切要五体投地那样。沈的欧洲行,在中西方近代大碰撞的过程中对中国影响不大,因为他回国路上就英年早逝了。但对西方的影响呢?对西方的启蒙运动有没有什么作用呢?他可是帮助把《论语》翻译成拉丁文的! 回家后上网一搜,令我大跌眼镜,原来将沈福宗带至欧洲的耶稣会传教士柏应理,就是为礼仪之争奉康熙帝之召专赴罗马觐见教皇陈述立场的人物。而就在沈福宗病逝的第二年,柏应理也在乘船途经印度果阿附近海域时遭遇风浪,被颠簸的船舱中落下的重物击中头部身亡。 那是近代最早的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之时代。在那个时代里,耶稣会士们起到了中坚的作用。如果没有大礼仪之争,中西方在后世的交往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补充: 大礼仪之争,也称中国礼仪之争。主要争端集中在对待中国教徒祭祖与祀孔的态度及方式上。 利玛窦来华后认为中国祭祖与祀孔的传统礼仪并不违背天主教义,在传教中许可中国教徒进行祭祖与祀孔。但在他死后这种做法引起了长期的争论,康熙皇帝曾经为此先后几次派传教士向罗马教皇陈情表述。但最终罗马教皇还是下令了禁止中国教徒拜孔祭祖,声明如有教友抗命即处以惩罚。康熙听到后则立即下旨终止了西方传教士的对华传教。 直到1939年,时任罗马教皇庇护十二世方颁布通谕,许可了中国教徒祭祖、祭孔。但教廷并不承认先前相关的通谕是错误的,而是认为过去宗教性的祭祖、祭孔观念,历经数百年后已变成了世俗性活动,故可以被酌情允许。 :-D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boater 2014-3-2 14:01
怀念在校的那些日子~现在回不去那份心情了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