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上一段尚未完成的作品节选2
已有 68 次阅读2014-3-29 03:35
|个人分类:private
这一部分是节选自我由莲花大桥进入澳门的部分。
车子正驶过的莲花大桥,一侧是珠海的横琴岛,一侧是澳门的路氹。经过多年的泥沙堆积,还有填海造地,现在这里的地形和原来相比已经大大的改观了。从空中看连成一片的横琴岛原来是由大横琴与小横琴两个明珠一般的岛屿组成的。而路氹又将路环与氹仔两个离岛连为了一体。历史上,这里曾经是一片海域,有一个形象的名字——十字门。一切从1275年开始吧。
1275年的夏天,一个年轻的意大利威尼斯商人和他的父亲与叔叔,经过漫长的跋涉,沿着丝绸之路到达了一个叫做大都的城市,在这个以大都为国都的国度中呆了17年,然后这个叫做马可波罗的意大利人回到了欧洲,又过了几年,他出了一部著作《马可波罗行记》。书中描述了一个富庶强盛的东方国家,有着无穷无尽的财富和巨大的商业城市,皇帝住在用黄金做房顶、金砖铺地的华丽宫殿里。这个几乎遍地黄金的大汗国度,被马可波罗称作“Chin”,就是中国。书里描写有关中国和香料群岛的迷人景象,令欧洲人垂涎三尺,从而开始了海上大冒险的时代。那些伟大的探险者们,在穆斯林封锁陆上道路之后,开始出发去寻找一条海上航线,前往书中所描写的黄金的国度。
而其中第一个吃螃蟹的国家,处在欧洲的一个角落,在1275这一年,葡萄牙正是在国王阿方索三世的统治之下,他继位后,不断与穆斯林争战,完成了葡萄牙的收复失地运动。就在几年前的1270年,现代欧陆版的葡萄牙疆界在国王阿方索三世手中奠定了。不过距这个王国揭开全球大航海时代的序幕,还有那么一段时光要走。
而这时在东方,那个被描绘的黄金的国度,其实正经历着一个王朝的诞生和一个王朝的消逝。《易经》中有写“大哉乾元”,元——正如初升之旭日,国运蒸蒸日上,马上就要一统中国;南宋,本来就是偏安在中国一隅,现在更如日近西山一般在残延喘息。
似乎是历史的一种嘲讽,命运的一种轮回。大宋以开国皇帝宋太祖欺负孤儿寡母起家,也要以自家的孤儿寡母被欺侮而结束了,这难道是冥冥之中的一种报应吗?不是不报,只是一个时间罢了,该来的迟早要来。1275年,对于本已风雨飘摇的南宋委实是更加难过的一年,而这千斤的重担却担在了一个年迈的女人身上。一年前当今的太皇太后谢道清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她34岁的儿子宋度宗撒手尘寰,把对付蒙古元朝大军的难题留给了他年迈的母亲谢太后,和他年仅四岁的幼子宋恭帝赵顕。谢道清,这个不幸身在末世做了太皇太后的女人,本来在太平的朝代里是要享受一朝国母之荣华富贵,也是可以尽享晚年天伦之乐的,而今却要承担起一个男人还难以承担的重任。
1275年,她辅助着自己刚刚登上皇位的小孙子宋恭帝赵顕,把年号改为德祐,是希望能以德来庇佑已经如自己一般风烛残年的大宋王朝吗?但蒙元大军的铁骑依然在这一年的正月渡过长江向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进发。同年二月两军在丁家洲大战,宋军水陆精锐几乎丧失殆尽。十一月,常州失守,元将伯颜下令屠城,全城只有七人幸免于难。在元军势如破竹的攻势之下,南宋的城池接连陷落。为官的朝中重臣们在国难面前,并没有挺身而出,相反大多逃离了京城躲避起来。
处于孤立无援境地的孤儿寡母,别无良策,却仍不甘心束手待毙,谢道清下了一道《哀痛诏》,在全国通令“勤王”,诏书写得情真意切,椎心刺骨,“我朝三百余年,待士大夫不薄。吾与嗣君,遭家多难,尔小大臣,不能出一策以救时艰,内则畔官离次,外则委印弃城。避难偷生,尚何人为!亦何以见先帝于地下乎?天命未改,国法尚存。凡在官守者,尚书省即与转一次;负国逃者,御史觉察以闻”。但慑于元军铁骑的气势,只有赣州的州官文天祥和郢州(今湖北钟祥)守将张世杰两人立刻召募兵马,起兵勤王。
到了一年后的德祐二年1276年1月,蒙古铁骑三路兵马已直逼临安城下,在蒙元刀俎之下大宋江山如鱼肉一般任人宰割。谢道清似乎已经没有了选择,面对着如狼似虎的蒙元军队,她殚精竭虑,苦心孤诣,一心要保存下赵宋的江山,但她毕竟无力回天。眼看社稷江山不保,后面她要怎么做?是死战到底,是进表称降,还是弃城南走?经深思熟虑之后,太皇太后谢道清做了一项影响深远的决定,她把一项秘密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交付给了一个叫江万载的人和他的家族,而后在万般无奈之下,带着幼孙赵顕出城向元军投降了。在投降之前的这一秘密安排,使得南中国海域在未来三年中写下了悲壮的一段历史。而“渔舟不经御舟到”,在我眼前的这一片区域,第一次走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