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返回首页

悠远天地间 https://www.lvye.org/?62932 [收藏] [复制] [RSS] 闲窗听雨摊诗卷,独树看云上啸台

日志

如何破解“历史的诅咒”?

已有 231 次阅读2016-5-19 23:06 |个人分类:private

文/熊彼得(师大王小明) 历史上很多人,他们生前籍籍无名,去世后忽然之间,名望就铺天盖地而来,这样的命运,宛如被历史所诅咒,生前怀才不遇,郁郁而终,死后却成为名人大家,享誉天下,但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假若你是他们之中的一个,你将会怎样破解历史的诅咒? 有些人卧薪尝胆多年,庆幸的是终归有所回报,像罗丹,星爷,再苦再累也是有成绩的,但有的人于生前从未有人理睬过,尽管他们同样付出了一生的代价。 历史上有很多死后飞黄腾达的人,他们生前的努力一无所获,死后无为,却成就出别人无法攀登的巅峰。命运总是以否定人能动性的方式,来否定人的价值,凸显历史的强硬力量,尽管如此,还是涌现出无数杰出人物,他们改变了人类的命运,也是社会前进的价值所在。备受批判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曾说: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骑在百分之一的人身上,向历史进发。虽然不够政治正确,但是却道出了偏见的真知。为那百分之一的英雄而沉没的是更多向历史进发的苦行僧,他们是连名字也从未出现过的人,没有人会记得除了周星驰以外的宋兵乙,也没有人会记得曾经的黄渤以外的农民工。 在各个领域上,都存在着死后才享负盛名的人。 陶渊明是生于魏晋,火于北宋。 在古体诗上,逝后受到追捧欢迎的是陶潜,平生写下的诗篇无人问津,不仅如此,在此后七百年间,评论家说他的作品也不是什么人间大道,天天要喝酒,没人知道陶潜说的是什么。 700年来评价陶渊明的文学大家有几十位之多,其中无一知音,真的是“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了,等到了宋朝,欧阳修推荐,苏轼点评后,人们知道了五柳先生,才体会到“我醉欲眠卿可去”的率真性情,掀起了从大宋开来才有的五柳风骨。 音乐家巴赫,五代人过去了,才发现他的曲子。 G弦咏叹调 Yehudi Menuhin - 不朽经典 管弦乐 在古典音乐上,巴赫的作品G大调经人替换了一个音调后,成为不朽经典。但那时距离巴赫去世已时隔百年。之所以叫G大调咏叹曲,是因为传说在宫廷舞会上,巴赫的大提琴被竞争对手做了手脚,除了G弦之外,所有的弦都断裂了。当大家搬好小板凳,就准备看巴赫出糗,结果巴赫,气定神闲地仅仅只用了一根G弦,就即兴演奏了一首《咏叹调》,该曲子就是所说的《G弦上的咏叹调》。百年之后,此曲在德国大为流行,当这支乐曲弹奏给歌德时,歌德说:“音乐开篇是这样的华丽庄严,使人可以想象到一大群显要人物沿着长长的楼梯鱼贯而下。”这音乐具有的“迤逦”和“沉着的华丽”使任何人都不能漠视它的存在。然而在此之前,它竟然沉寂了百年之久,实属不可思议。 画家梵高,我的画是印象的,也是浪漫的,却是被野兽发掘的。 绘画上,梵高是经常被举的例子,梵高生前经济困难,有一户平民人家接济他,招待他常常吃免费的午餐,梵高自觉不好意思,就送给他自己的画作为报答,那家人客客气气的收下梵高的画作,但等梵高走了,就转身将画作撕碎,梵高知道后再也不去那户人家做客了。接济梵高的那户人家如果知道撕掉的是价值连城的作品,不知会怎么去想。后来梵高的作品,经野兽派的光顾后,立刻水涨船高,开出天价来。 一幅画卖天价的人,是穷死的,也是病死的。 荷兰画家维米尔生前欠债,贫困潦倒,死后也无人知晓,他最出名的作品是《珍珠耳环的少女》,斯佳丽约翰逊在电影中还cos名画一把。维米尔生前被认为是个不知名的小画家,但死后名誉扶摇直上成为荷兰三大画家之一。这是谁也没想到的,他生前的确死于贫困。 来不及要版税的曹雪芹 红楼梦 中国曹雪芹也是如此,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未写完《红楼梦》便已去世,尸骨未寒时就已经京城纸贵,随后百年荣誉加身,人们自发成立了红学会,出版各类红学著作,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文人木心,深居简出,大师人生。 在散文上,木心老人年轻时的作品在文革时全部丢失,他有幸存活下来一个人默默地写文字,写下了《鱼丽之宴》、《西班牙的三棵树》,11年的冬夜安然离世,听陈丹青先生说起木心,很少人知道有这样一位已故的英俊老人,直到他的诗歌作品《从前慢》被刘胡铁在中国好声音节目中谱成曲、编作歌,才被奉为经典,一时在国内文学领域发起了木心的热潮,人人都以谈论木心为荣。木心老人的作品在此之前不经典么?不是的,只是不够大众,不够流俗罢了,经典与多少人看过并无关联。 就连戏剧家莎士比亚也有这样的遭遇。 在戏剧上的体现,是莎士比亚,傲娇的英国人曾经说我们不愿意拿莎士比亚换你们的巴黎,因为莎士比亚是我们傲娇英国人的骄傲,一副哼,就不给你的情态,但是莎士比亚的戏剧在英国是不吃香的,大学才子派中攻击莎士比亚的人并不少,说他剧本是代写的,说他没上过大学,在国内不受待见的莎士比亚戏剧,从英国流传到法国之后,竟然墙内开花墙外香,在法国走了一圈引发了法国人民的巨大的轰动,法国人狂热的追捧莎翁剧作,英国人这时候才醒悟过来,莎士比亚是英国的?原来我国有一个叫莎士比亚的人啊!外国人怎么崇拜一个没上过大学的人呢?我也崇拜他吧,于是跟法国人比着热爱莎士比亚,而这时莎士比亚已经去世了,大家也并不了解他什么,甚至至今都说他是个谜,其实哪里是个谜啊,仅仅只是英国人鉴赏力不够罢了。 雷电华叫好不叫座,悲情威尔逊拿奖到手软。 公民凯恩 雄踞50年的伟大电影--《公民凯恩》 在电影界,两大苦逼先后力压无数佳作,被英国权威电影杂志《视与听》先后评为最伟大的电影,前者是奥斯威尔逊的《公民凯恩》,当它放映的时候,票房惨败,入不敷出。但却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拿奖拿到手软。奥斯威尔逊一辈子都没赚到什么钱,还好在他生前有人看懂了他的电影,并从此改变了好莱坞的影像叙事方式。 近期评选出的世界最伟大的电影——《迷魂记》。 一份影评,让垃圾四部曲,瞬间成为巅峰四部曲,还希区柯克清白。 《迷魂记》同样票房惨败,评论界也一片批评之声,希区柯克随后拍出的四部相同风格的电影,在商业与艺术领域颗粒无收,一直到希区柯克去世,也从未等到荣誉的到来。后来有天,年少的影评人罗宾·伍德看到了这部作品,指出这部作品的精妙之处,人们回过头来再看这部作品时,惊讶地发现曾经被讽为垃圾四部曲的作品,细细品味来竟然是是激动人心的巅峰四部曲,无数知名导演以致敬的方式拍出《迷魂记》影像叙事风格的电影。所以《迷魂记》也不再是希区柯克由盛转衰的败笔,过了半个世纪,《迷魂记》挤下了《公民凯恩》,荣登最伟大的宝座,所有荣誉回归电影大师希区柯克。 为什么不公的命运,会降临在他们的身上?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我们必须要弄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 我想大概是以下的原因。 第一:他们超越历史,属于人类,却不属于所处的时代。 第一是历史原因,历史是躲不过去的了。在宋朝,儒老思想空前活跃,人们安于恬淡平实,寡欲宁静的追求当下人生的享受,这是宋朝全社*提倡的生活方式。而在此之前民族大融合造就的思想上的活跃与儒老哲学是有所不同的,因此人们对陶渊明思想情境的接受程度自然也就不高,但在宋朝人文更迭的情况下,陶渊明的作品得到文人士大夫的高度欣赏,所以陶渊明的诗文脱颖而出,受到全国上下的喜爱。蒙田展现的是人理性的的思考,而他生活的年代正处于战火纷飞的宗教改革时期,卡夫卡展现的是现代人的生存困境,而他所处的时代却是心怀鬼胎的一战前。他们都超越了所处的时代,所以会面对同样的困境。叔本华说:一个人越属于他的后世,亦即属于整个人类大众,那他就越不为自己的时代所了解,因为他的贡献对象不仅是他的时代,他为之奉献的是整个人类。 解决办法:历史是无法改变的,我们无能为力。 第二:他们不属于圈子,无法觅得知音。 第二是创作交流的圈子,野兽派画家参观了梵高的画,在圈子中受到欣赏,曝光频率提高了,舒伯特生前极为羞怯,不愿意在人前展示自己的钢琴演奏水平,直到去世前一年才被迫展示了一次,仅仅一次,人们就永远记住了他,后来通过他大量的乐谱,人们认识到他杰出的音乐造诣。而他死前一贫如洗,极端贫困,常常在饥饿的时候,只能想一想苹果,靠画饼充饥的方式,继续创作。 薇薇安·梅耶从50年到90年拍摄了10万幅照片,于07年被人发现,当即成为最伟大的美国街拍摄影师,然而仅过两年,她便去世了,如果从最开始便展示给人看自己的作品,那么生前也不至于落寞贫穷。所以是时候将作品展现给圈内人看,不再敝帚自珍,得到人们的接纳也是很重要的。 解决办法:将创作呈献给相同圈里人,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可以做到。 第三:是民主选择的困境所造成的鉴赏失败。 第三是个人选择,也是民主选择艺术的困境,在薛兆丰的《经济学通识》中讲过一个民主失效的例子,在对作品投票时,由于每个投票者都因为比重太轻,所以往往只能“不选”他们最不喜欢的,避开最坏的结果,同时不能“选”他们最喜欢的,因为每个人的偏爱都是各异的,票数太少也就无法获得实质的现实利益,比如迎合他人,谄媚彼此的观点,因此也有许多人甚至懒得去选,另一方面人们借交换艺术理念为由,参与文化辩论,为了不被既有的文化排斥为异类,往往是按照他们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标准去评价作品的好坏,下意识里谄媚他人的意见,预设大众的立场,这两方面同时作用下,无论是多么杰出的作品,也只有沦为败笔了。像希区柯克的旷世经典《迷魂记》,奥斯威尔逊的《公民凯恩》,在评论界一开始就被蒙受不白之冤。集体对于艺术作品的选择,从来是失败的。所以在圈子里可以学到扎实的传统艺术,但最好的作品是靠自己选择的,因为选择是昂贵而奢侈的,选择艺术的同时也是选择自己,选择一个另类的艺术,也就等于将自己选择为另类。 解决办法:相信自己的重要性,参与艺术的选择,相信自己的品味,发掘出最为杰出的艺术形式,以此破解历史不断循环的魔咒。 作为鉴赏者,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自己的品味,一昧的尊崇权威的艺术,就像迷恋着落日,只会错过了夕阳,也错过了群星。历史上很多人提倡“文必秦汉,诗属盛唐”,他们拘泥古法,沾沾自喜,以排斥异己的方式,提高身价,实际上他们的艺术造诣并不高,反倒是那些自在惬意,挥毫泼墨的年轻人开创了艺术史的篇章,在明末复古之风下,八大山人的作品不媚古宠今,其作品乖张奇俊,山水花鸟,各具特色,名噪古今,极富个人魅力。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没有人还记得那时媚古宠今的人,但都喜欢上了可爱的八大山人。 如何破解历史的诅咒?不要问我,请坚定自己的品位吧,要知道每个无法做自己的人,不曾真的活过,他们羡慕的是遵从内心而生的人。:-)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