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返回首页

悠远天地间 https://www.lvye.org/?62932 [收藏] [复制] [RSS] 闲窗听雨摊诗卷,独树看云上啸台

日志

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者中国美术馆第一任馆长的“成功学”

热度 2已有 1710 次阅读2018-10-3 16:32

按现在的说法,他既不是艺术世家,也不是书香门第没有显赫家产,远在江南小山村,连城里人都不是,原生家庭严重不和,甚至家暴不断,却最终努力奋斗,在民国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战乱不止的年代,一路逆袭,成为留法归来的雕塑家,为世人留下了举世瞩目的艺术作品。我们的影视剧似乎更愿意拍摄宫女逆袭为人上人的题材。那在共和国生日之际,来听听一个从江南小山村里走出来的艺术大师的逆袭人生,看看他真实的成功之路

这位大师参与创作的作品之一,全国人民没有不知道的,那就是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他还是中国美术馆的第一任馆长,前后任职三十年,是中国美术馆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有着怎么样的人生。

两岁被妈妈扔在冬天的田里差点死去

 

1903年大清王朝还在苟延残喘着进行着临死前的挣扎,安徽萧县的一个小山村里,一位暴躁的母亲,刚刚掐死了自己出生不久的女儿,又把自己两岁多的儿子刘大田,亲手送进了寒冷的田地里。她根本想不到,差一点儿她就把中国未来的一位雕塑大师毁在了自己的手里。幸好,孩子嘹亮的哭声在夜晚唤醒了慈爱的祖母,孩子这才捡回了一条小命,没有冻死或饿死。


说起来,刘家在当地虽然不是什么大户,却也多少薄有家产,并不是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为什么胡氏竟然做出了这样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呢?原来一出生刘大田就被暗中拿了贿赂的算命先生说是剋父的灾星,所以一世单传的父亲并不欢迎他的到来。


这位脾气暴躁的爸爸和大上自己五六岁的胡氏一结婚,就常常对妻子拳打脚踢。性格刚烈的胡氏本来以为有了孩子,日子会好过一些,没想到却和以前一样挨打受气,面对看不到头的日子,绝望的母亲做出了疯狂的行为。


即使是被奶奶抱回家捡了一条小命,大田的生活也并没有变得好转起来。妈妈常常带着幼小的孩子跑到村外坟地里哭泣着,哀伤自己作为女人悲惨的命运。


在父母长期的争吵声中,大田一天天长大了,也走进了村里的私塾开始读书识字。教书先生嫌“大田”这个名字太土气,而“田大需要灌溉,引水必须开渠”,既然在家中是开字辈,那就叫“开渠”吧。



求学路上遇到了第一位贵人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总会有几个关键性的节点,对人生走向形成巨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其中读书阶段,往往占据着重要的比重,而这又常常是遇到好老师引发的。幸运的是,出生在小山村,既不是世代书香门第,也不是艺术世家,家产更不算显赫的刘开渠,在人生的求学旅途中先后遇到了三位贵人,也就是影响了他一生的三位良师。


也许是家庭环境的压抑,上学前的小开渠喜欢一个人用泥巴捏小动物来打发时间,这也给了他尝试艺术创作的快乐体验。到了十岁上,刘开渠又开始把中国古典小说当作了自己的艺术启蒙课本。他被《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等书的绣像深深迷住了,常常乐此不彼地临摹着那些形像迥异的人物。


等到考入萧县第一高等小学后,当时还是一位青年教师,日后成为横跨绘画、雕塑、艺术考古、美术史论等数个领域的文化大师王子云先生,慧眼识人,在小开渠身上发现了对艺术的热情和异于常人的禀赋,于是悉心地加以培养、提携,不仅建议他赴北京投考美术学校,还四处托人为他在县里争取到了去北京读书的助学贷款。


要说一个人能在少年时代遇到一位良师,实在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而少儿时代遇到的良师,也往往决定了一个孩子的志向、人格与才华发展的方向。王子云可以说是刘开渠求学道路上遇到的第一位贵人,从此刘开渠立志在艺术之路上继续探索。



走向艺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

 

但是走出家门前往外地学习艺术,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当时。第一个大难题就是钱。即使有着助学贷款,学费路费生活费用依然是笔巨大的款项。家中忍痛卖掉了107亩土地,终于凑足了上学的盘费。多年后,直到他留法归国任教,刘家才有能力把卖掉的土地赎了回来。


而当时的社会,没有现代的交通,没有发达的商业经济,一路上还要经过不同军阀统治的地区,更是土匪横行,王子云老师家因为是当地大户,就被土匪盯上,父亲和哥哥全都死在了土匪的枪下。要带着大笔钱出门远行,安全可是个大问题。刘开渠出发的第一晚就遇到了土匪前来绑票,所幸的是他和同伴为了安全,也为了省钱,并没有住旅店,而是躲在草堆里过了一夜,就这样侥幸躲过了一劫。


到北京来学校后,本以为可以顺利考学了,却又得到了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招生考期已过,要上学就要等来年再考。难道白跑一趟了吗?他不甘心,和一些迟到的考生找到了校长申请,最终学校决定再招考一批人,刘开渠以名列第四的好成绩被录取了,真正实现了人生和艺术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


眼看似乎未来是一片光明了,可接下来的第二年,由于时局兵荒马乱,县里却取消了助学贷款,家中也无力再出钱供养他了,很快就会连饭都要吃不上了,怎么办?退学吗?


倔强的刘开渠开始了半工半读。有时实在找不到谋生的活干了,就只能忍饥挨饿,甚至靠一块山芋充饥一天,然而这艰难的生活并没有泯灭他对艺术的向往与追求。七年苦读,刘开渠从北京国立美专西洋画系毕业了。这时的中国还没有现代雕塑艺术,美术学校自然也不会有雕塑专业。然而就是在校学习期间,一张云岗石窟的照片,激发了刘开渠学习的愿望,在心里埋下了对雕塑艺术的向往和追求。


求学道路上再遇贵人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毕业刘开渠就失业了,根本谈不上从事心爱的艺术。不幸中万幸,在友人帮助下 ,他辗转来到南京,终于觅得了一份薪资微薄的工作。就这样庸庸碌碌过下去吗?他并不甘心就此放弃对艺术的追求,仍然想办法为自己寻求着出路。


这样,刘开渠遇到了人生求学路上的第二位贵人,影响其人生的又一位师长——蔡元培先生。在蔡元培先生的热心张罗下,刘开渠得以官方驻外撰述员的身份去法国学习雕塑,月薪定为80元。事隔多年后,刘开渠提及此事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蔡元培,就没有我这个雕塑家刘开渠。”


在法国拿着80元月薪,刘开渠开启了留法生活,似乎从此可以衣食无忧地学习艺术了。他深深陶醉在巴黎艺术海洋的魅力中,并考取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塑雕系教授朴舍的门下学习雕塑。然而一个晴天霹雳打来,国内发生了政局变化,蔡元培先生解职了,刘开渠的驻外职务也被取消,这下子学费和生活费都没有了着落。


不得已,刘开渠在异国他乡又一次开启了半工半读的模式,学习之余他不断寻找着可以绘画打工的零活,却常常疲于奔命。这时求学道路上遇到的第三位贵人,也是他的老师、法国著名雕塑家朴舍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聘请他来自己的工作室作助手,每天下午工作半天,工资待遇却十分优渥。


刘开渠开心地应承了,同学们也纷纷羡慕不已:要知道,朴舍老师的工作室可是从来不让人参观的啊!假若有学生想看看未完成的作品,以便更好地学习,那也是妄想。因为老师的雕塑从来都是被布包裹得严严实实,无从得见的。刘开渠竟然因祸得福有了这个机会,真是喜从天降,梦寐难求。


此外,他还有机会能跟从朴舍参与当时法国最先锋的文艺界名流之间的咖啡馆聚会,倾听这些顶级文化大师之间海阔天空地谈天论地,从而汲取了大量的艺术营养,获益匪浅。


从此,刘开渠在巴黎的生活日渐稳定而愉快,这段时光可以说是刘开渠一生中最优越、最愉快、最无忧无虑的时期。然而此时,日寇在中国国土上的横行霸道、烧杀抢掠,激起了刘开渠的爱国之情,他毅然放弃了留在朴舍身边的优越条件,于1933年的初夏时节踏上了回国的征程。 


回国后的刘开渠,是否就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功成名就的艺术大师呢?在战火纷飞的华夏大地上,还有着什么样的沟沟坎坎在等待着他?预知后面的逆袭成功之路,请看下期内容。

成功是大多数人的渴望,看刘开渠的前半生,支持他走向未来成功的因素,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在人生关键的求学时刻,家里不惜变卖家产鼎力支持自家子弟读书求学。二是从王子云、蔡元培,到朴舍,三位师长无私相助。三无论是家庭的支持,还是师长的相助,都是因为在刘开渠身上看到他优异的学习成绩和良好的人品。


而刘开渠优异的学习成绩,又来自于他锲而不舍的坚持,即使是没有来自外界的支持,他都咬定青山不放松,决不放弃,朝着目标努力奋斗。正是这份坚韧不拔,让他能收获贵人的相助,走向成功。不知道刘开渠的故事,对于期待孩子成才的家长,对于在社会上苦苦奋斗的你,有没有启迪?


路过

鸡蛋
2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悠远 2018-10-3 16:51
十一的第一天,在图书馆里写完了这篇。其实素材、提纲早就有了,本来是想8月在美术馆举办刘开渠大展的时间写完的,但是后面一是工作繁忙,一是家中变故,一直拖了下来。借十一又重新拾笔写了上半部。
这类名人励志的故事,是小时候耳熟能详的,那时虽然也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却无法有现在的深刻体会。
父亲三岁开始教我识字,六岁开始读第一大人看的书《鲁宾逊漂流记》,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阅读,却严重地缺乏社会这门功课。人们常说读书读傻了的人,就是指我这样的。走了人生一半的路才明白,因为多少算是有了人生的阅历。这也没有办法,早年有网文流传,同样的几个学生去银行实习,商人家庭的孩子最圆滑最世故,知识分子家庭出来的孩子最书呆子气也最轴。说得还真准呢。不过我不认为人傻是因为书读多的缘故,读书本身没有问题,关键是只读书,没有了解过社会无法体验到社会的真实。所以只知道书本上理想主义的一面,不知道现实中的残酷势利的一面。
这也是传统正能量教育中的缺陷。只培养了孩子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什么样,没有告诉孩子真实的社会实际是什么样,还有真实的人性。
假若一个孩子,有着大量的丰富的阅读,又在适时的年龄开始了社会体验,了解真实的社会,那这样的读书越多,反而越能帮助这个孩子在社会上游刃有余地生活呢。唯一的就是,这样的孩子为人必须有原则和底线,否则会是社会的灾难,也不好说。
回复 悠远 2018-10-3 16:56
补充,上面文章首发在自己8月新建的公众号“悠远说”。这个8月开始了首篇,后面却因为家中有事而耽误了,现在重新拾起。专门讲故事。有配图,这里没有发出来。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