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返回首页

琪琪的个人空间 https://www.lvye.org/?63866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To 林泉散人(VOL. 2)

已有 277 次阅读2015-10-27 17:31 |个人分类:封存

原贴地址 http://www.lvye.org/chichi/b_49740 p.s. 这个帖是匿了(因为好像驴志更新太慢了~~~囧囧囧)不是删了,还是可以继续访问来的。 另,驴志实在不太适合讨论了,所以另外开了个楼(在这里 http://tieba.baidu.com/p/4125939334 )也可以继续~~~~ . . 2015-10-26 00:27:45 From: 林泉散人 . 很抱歉上次我有事情,匆匆写到这里没有把应当说的话说完!人类的许多教育话题,都值得重新评估,包括性(行为)教育,当然,也包括暴力(行为)教育,因为暴力也是人类本性之一,与性行为一样,受到社会的阻止或压抑,必然会寻找某些出口以宣泄,也是儿童教育的另一个争议问题。 . 人类行为规范化,也就是“礼”,是早在农业社会时代,人类社会规模大大超过社会本能可以控制的规模时,那些酋长或“思想酋长”(例如“圣人”)们,就开始考虑了。由于文字的发明是晚得多的事件,目前的考古证据表明,至少在3、4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那时候,给后人留下著作的“圣人”还远未诞生,人类就有了“礼”,即:不同部落的人们狭路相逢时、为了避免误解或不必要战争(或战斗)、而启动的“仪式”。 . 性行为,不仅仅在人类,也在其它大多数动物,都是引发战斗的最司空见惯的题目。经常地,性行为总是伴随着暴力行为。许多社会动物和半社会动物,两性之间完全没有任何“爱情”而言,性行为就是赤裸裸的qiang jian(敏感词,只好音译)。 . 所幸人类属于不很成熟的社会动物(相对于膜翅目的“真社会动物”而言),因此社会成员的行为还可以“后天调控”,例如“教育”。 . 一般来说,社会对个体的教育是从“禁忌”开始的。性禁忌和暴力禁忌大概是人类社会里最多、花样最繁的禁忌吧。简单地说,禁忌教育就是“不许”的教育,通过长辈的言辞或社会壁垒,孩子们知道那些事情是不允许的。但这些禁忌不能过度违反生物学规范。例如,让一位备受压迫的人放弃暴力却不豁免所受压迫,无论这种说教是多么地频繁和强烈(恐怖),这个人很可能在一个“度”上开始暴力反抗,其暴力性往往是“过度”的。性行为也是这样。对一个不允许13岁(最晚16、7岁)开始性行为和生育的社会来说,即使大部分成员都在“度”内而自行压抑,但毕竟还是会有极少部分人采取暴力方式行使自己的“自然性权利”,这就是qiang jian(敏感词)和性侵。 . 对父母来说,一般都希望孩子将来出人头地,因此都想让孩子在“起跑线”前提前多走几步,受到更为充分的教育(例如,到22岁方能完成的教育)。这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孩子可能需要压抑自己的性心理和性行为,才能集中注意力,完成后面那些可怕的、没有人性的教育流程。 . 如果您是一位这样的父母,除了需要提供孩子教育的经费,还需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 “雾霾”是某些地区(如北京)的物理环境(physical environments)里的有毒颗粒。刑事犯罪(例如qiang jian),大致也算是人类社会这个“虚拟环境”(virtual environment说)里的“有毒颗粒”吧。 . 作为一位希望孩子将来出人头地的父母,有必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没有这种有毒颗粒的环境。北京是一个不错的文化城市(当然,她还具有政治、商业、金融等功能),但她的物理环境不好。或许海南岛、丽江等地,没有雾霾。但这些地方的文化氛围、文化设施等等,远远比不上北京。为此,许多人即使冒着雾霾的风险,也只好生活在北京。这时候,一种营造“小环境”的科技出现了:可以过滤pm2.5的口罩,它可以在鼻孔附近造成一个很小、但没有雾霾的小环境(niche)。于是,许多人可以权且生活在北京了。 . 是不是可以为孩子营造一种小环境——可以过滤性侵、性暴力的小环境呢?能发明这种过滤的“口罩”吗? . 科技,包括教育科学,似乎能回答“是的”。 我们谁都不希望把孩子放到“海南岛、丽江、或伊甸园”那样的地方完成教育和身体的成长。这对大多数人来说不现实。 . . 2015-10-26 00:35:27 From: 林泉散人 删掉了半句话。想来想去,还是加上吧: 性行为也是这样。对一个不允许13岁(最晚16、7岁)开始性行为和生育的社会来说,即使大部分成员都在“度”内而自行压抑,但毕竟还是会有极少部分人采取暴力方式行使自己的“自然性权利”,这就是qiang jian(敏感词)或性侵的“生物学合理性”。 . . My comments: . 很同意你说的这句“许多教育话题都值得重新评估”。在我看来,这更包括教育者本身需要保持自我反省与不断更新。因为环境在不断变化,受教育者(也包括教育者自身!)不断变化,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如何能不随之而变&化呢?! . 既然说到“本性”这个题目,讨论起来可能难度要更加深了…… 比如, 性行为是一种“本性”吗?如果是,其中哪一种才“是”呢?异性恋是本性?那同性恋是不是呢?无性恋呢?恋童的,恋兽的,众交的,乱伦的,*易~~~~~~(嗯,还有更多技术性细节底 区分,大家自行去脑补好了哈)或者,我们规定其中一种 是,而其他所有,便都是对本性的“压抑”或者“扭曲”了神马滴?又或者,凡是存在的便都是合理的,所以,上述种种以及其他各种“对本性的压抑”,也都仍算是“本性”的 一部分? 这样的逻辑没有问题么? 这样的逻辑有用处么? (关于“暴力”,以及其他人类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也是类似,暂不赘述) . 既然说到“本性”这个问题,那就来掰掰我所理解与体验到的 本性…… ta起码须要具备两条要素: 1,适用所有,恒久不变 2,独立存在,不依托任何条件 .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认定某特质是人类的“本性”,那么ta起码是—— 1,所有人类都具备这种特征,且从人类产生至终结的“始终”,ta都不曾丝须改变 2,这种特质不依赖其他人类的特质或者任何环境条件,而独立存在 . 如果以此视角细致地去剖析考察万物~所有人类生活中的现象——无论是教你自己目前感觉是有多“正常”的或者是多“诡异”ridiculous的——会慢慢发现,所有被暂时认定为“本性”的东东,都有或多或少靠不住脚的“反例”,而其实很应该被更准确地描述为“习性”! . 很多“习性”是我们容易去“意识”到的,就像如果哪天因为发现自己近视了去配副眼镜,忽然间自己能看清窗前的树叶,发现它们原来跟自己过去所看到的一些模糊影子(以及,加上自己无意识间通过主观想象弥补上的 一部分)相差迥异,才会明白自己之前“视力”(或曰“认识”)的某些缺陷。 . 但更多“无始以来”的“习性”,是如此的根深蒂固难以被我们自己察觉……就好比一个人从一生下来就戴着有色眼镜看这个世界,会把眼镜当作是自己眼睛的一部分了吧?你觉得TA又将如何明白自己眼中的那个“真实的世界”,其实竟是totally“颠倒”了呢?! . 说回来。 性行为不是本性 暴力行为不是本性 它们与其他社会行为(比如“礼”,比如“压抑”它们的各种行为)一样,都是某些环境条件下所生成的生物(嗯 不只是人类,对于其他动物也是类似)习性。So,都是可以通过某些特定方式进行“教育”和“养成”来的。 . 而“教育”这件事,则有更多有意思可以去讨论的部分~~~~~~ 也来先摆摆俺的个人理解与体验。 . By principle, 我关于教育的ultimate理想是: 教育者提供不带任何偏见成见狭促见~~~~~的客观 知识(information)以及相关各种咨询(consultation),但不去代替受教育者进行任何拣选自己人生道路的决定(decision)。 比如,介绍所有人类性现象的表征,包括但不仅限于性禁忌,所有的(包括自己的,以及自己所不同意的)人们的看法以及其背后的动因。 . Actually, 教育者很难不带有自己“习性”地去面对所有现实“题材”,而总会进行预“拣选”(无论你内心希望自己有多么公正或者无私),尤其可能会无意识回避自己最难以面对的现实中的尖锐冲突(或者,也会有意识绕开自己还米有学“明白”的部分不去谈)。所以…… 教育者的“level”将在很大程度决定了受教育者的“起点”。 . My experience,当我能够…… -   在最适当的背景下面自然而然地展开讨论(嗯 有趣~~~~~~想起来说,很感谢我现在的职业,有太多听故事和讲故事的机会,更能把一个故事作多个“平行宇宙”来讲,哈哈~) 假如对方明显不需要这些知识不感兴趣,则无有展开任何讨论的 必了个要; 但,假如是ta内心其实很好奇很想知道,却已经开始“污染”到某些“禁忌”,于是不晓得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无从相对安全地获得这些“知识”的时候呢,你所预想的任何“防范”早已无济于事,赶快武装好你的头脑共同等待迎接一场风暴吧! -   开放地,尽量不带任何偏见地提供最广泛的教育题材(哦,有料~~~~~~~告诉ta那些“禁忌”之存在,告诉ta所有明的暗的不同维次时空的 原因/背景,也告诉ta此后可能发生的各种后果(比如怀孕和性病etc.)——不光有可怕的惩罚也包括那些教人沦陷之处——告诉ta雾霾,告诉ta那可能灰常灰常有害是life-threatened滴,但也仍有可能是“things which haven’t kill you, will make you strong”!!~~~~~~最重要的,告诉ta如何面对未知的恐惧,和如何处理自己的无望情绪,以及如何获得 勇气与希望),然后 -   能接受一切consequence可能性(比如,孩子最终决定突破所有“禁忌”做个totally涵古盖今而与众不同滴销魂货……唔,有种!) ……而非是简单地灌输——想起来郭初阳老师的那句话,“教育者不应该只是个卖矿泉水的人,而应该做一个纵火者”——的时候,常常会发现: 受教育者反而会有很大程度认可教育者所秉持的“见解”了呢! 这,算是“教育”的某种“成功”了么?呵 . . 欢迎继续拍砖~~~ :hammer: :hammer: :hammer: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林泉散人 2015-10-29 00:14
很赞同你说的“教育者应当做一个纵火者”这句话!有人说“老师像一根蜡烛,燃光了自己,照亮了世界”,但一根蜡烛能照亮多大的面积呀?或许老师这根蜡烛其所以能照亮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是他用这柄小小的烛火纵火、最后不小心纵起了一场熊熊大火。前面曾说到,现在的孩子们需要到22岁左右才能完成教育(有相当比例的孩子最后也没完成)。问题是这个漫长时间,还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一步延长。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信息社会”。信息将取代农业社会里的吃苦精神(13、4岁就可以培养出)、以及工业社会里的各种技巧(大致16、7岁就可以完成培训),成为人最重要的素养。但信息爆炸的今天——人类刚刚迈进信息社会的今天——完成教育、让一个人掌握足够的信息,可能需要花掉他一辈子时间,甚至一辈子时间还不够!如果老师们只是点燃自己这根蜡烛、却没有纵火,他们的学生们可能被“废掉”,成为教育的“残次品”。 因此,“怎么纵火”很可能是未来教育方法的重要论题。但,有一种“心火”却千万不要提前“纵起来”。闲话少说,回到正题。 ——“本性”问题: 首先我觉得随便用“本性”这个词可能是我这个学生物的人的“不良习惯”吧。应当先行统一概念,然后再讨论其他。从生物学角度看,“本性”就是基因所决定的性状(即属性),主要是形态(发育)、行为、代谢途径和调控网络等等。人类所有个体都具有的基因,所决定的那些行为,可以说是“人类本性”。而一个人具有、其他人不一定具有的那些基因,所决定的行为,可以算作他“个人的本性”。例如,有些人是“左撇子”,有些人是“右撇子”,这是基因决定的。但左撇子和右撇子的行为,刺激了对应脑区,左撇子刺激右脑较多,而右撇子刺激左脑较多,经过一段时间,使相应脑区更为发达。我们知道,人的大脑分区实际上不是按左右脑对称划分的。例如,左撇子有较大可能性形成独特的思维习惯,我们可以说他们具有“左撇子思维本性”。这里,这个“本性”显然不是人类共同本性,而是个别人的本性。 人的本性,是由人的3万多个基因决定的,因此是多元的。人的本性中最光辉的,是理性特征,包括思维和心理上的特征。地球上只有人类具有这些特征。但这些理性特征——相对于人的“兽性”(即“与其他野兽相同的特性”)——来说,是太少了。人类除了这少数特征之外,基本上还是野兽。主要证据是:黑猩猩是与人类亲缘最近的野兽,而人类99%的基因与黑猩猩一样。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需要研究人类特征、尤其是行为特征,就不能躲开人的兽性特征问题。 【下面文字可以省略: 基因虽然决定了人的许多性状(属性),但问题不是这么简单。从“决定”到“实现”,还要有一大段路要走。许多属性是胎儿期就实现了。于是我们说这些性状是“先天的”。其实,它们只是实现的早了些而已。有些性状(characters)要到很晚才实现。例如,性行为。许多孩子直到10岁左右还对性方面的事情懵懵懂懂,直到某个年龄才对异性产生兴趣。但一般来说,大部分人都会这青春期开始后就对异性感兴趣。《十日谈》里的第十个故事,说到一位父亲,为了防止他的儿子受到“坏的”社会影响,就这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带他到没有人烟的深山里,一直到他长成一个小伙子的时候,才带他出山。这时候,这位年轻人第一次见到女人,感到非常惊奇,就问他的父亲:“这是什么东西呀?”他父亲说:“这是绿鹅”。“爸爸,我喜欢绿鹅!”这位父亲当场崩溃。“绿鹅”这个故事,后来成为一个典故,指人的“好逑”心理完全是自然的、很难人为抑制的。 但对许多较晚才实现的性状来说,它们更容易受到外界坏境、以及发育程序影响。除了个别极早期出现的属性外,人的大部分性状的最后实现,是三种作用力的合力:基因、环境、发育(以及少量基因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是出现较晚的性状,受到环境和发育的作用力更大。由于“发育”实际上是基因指令的执行程序,刨除时间因素,仍然是基因决定的,因此,上述三种作用力可以简化为两种:基因和环境。“环境”可以指很多东西,包括“教育”。直到30年前,许多研究者还认为性状主要是环境决定的。这就是“环境决定论”。直到1980年代晚期,生命科学进入基因组(或“组学”-omics)时代以来,才了解了基因的作用是如此大,超过以前的想象。但悲剧的是,我们的教育理论家,基本上都是“环境决定论者”。许多教育家坚信:给我一个孩子,你想把他/她塑造成什么人,无论是圣人还是强盗,如果给我足够长的时间,我都能实现。现在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终极(或“理想”)教育”: Let me take leave to doubt, 我们对理想教育的看法不尽相同。 我这一辈子也算碰到几位“成功者”,都在自己领域获得崇高地位。由于关系密切,我和他们多次聊过“为什么你会成功”话题。他们无例外地都认为: 成功=努力+运气+天赋 有些人对这个公式作了定量化: 其中 比较极端者说: 成功=努力(90%)+运气(5%)+天赋(5%) 而比较折中者说: 成功=努力(70%)+运气(20%)+ 天赋(10%) 散人对教育学是外行,因此关于理想教育的提法是外行人的乱说。 散人的理想教育,就是 “力求实现: 成功=努力(10%)+运气(10%)+ 天赋(80%)” 以后如果有时间,散人愿意就这个观点作深入讨论。
回复 琪琪 2015-10-30 01:23
看来连讨论de基础也没法统一了。。。比如俺所知道的是: 1, 基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直不断在被转来转去的。只不过,多数是随机盲目滴,有些是别有用心滴于是成了GMO... 2, 从总体来看,所有的生物 性状。。。遗传(或者说基因)决定不超过四成,而环境(或者说后天学习)决定超过六成。 所以,最关键部分我们都是没在一个tone上的。。。 。。。。So, 看来也不用再继续鸟~ . p.s. 《十日谈》是编出来的故事(类似这故事taste的,还有支华语歌儿就叫神马“女人是老虎”),但我讲的是却都来自直接或者间接的 经验。。。比如,我上个月就见到一位对“绿鹅”完全不感兴趣的年轻人,因为体检关系所以有机会过来聊聊,说除了自己以外ta的所有同学都早已有性经验了,问我ta这样是否“freak”?我告诉ta说,那只是因为这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都暗戳戳滴“freaky”鸟而不自知,吾甚欣幸能看到还有像ta酱紫清醒有觉知未受过多染污的小孩。。 :-x
回复 琪琪 2015-10-30 01:23
看来连讨论de基础也没法统一了。。。比如俺所知道的是: 1, 基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直不断在被转来转去的。只不过,多数是随机盲目滴,有些是别有用心滴于是成了GMO... 2, 从总体来看,所有的生物 性状。。。遗传(或者说基因)决定不超过四成,而环境(或者说后天学习)决定超过六成。 所以,最关键部分我们都是没在一个tone上的。。。 。。。。So, 看来也不用再继续鸟~ . p.s. 《十日谈》是编出来的故事(类似这故事taste的,还有支华语歌儿就叫神马“女人是老虎”),但我讲的是却都来自直接或者间接的 经验。。。比如,我上个月就见到一位对“绿鹅”完全不感兴趣的年轻人,因为体检关系所以有机会过来聊聊,说除了自己以外ta的所有同学都早已有性经验了,问我ta这样是否“freak”?我告诉ta说,那只是因为这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都暗戳戳滴“freaky”鸟而不自知,吾甚欣幸能看到还有像ta酱紫清醒有觉知未受过多染污的小孩。。 :-x
回复 琪琪 2015-10-30 01:23
看来连讨论de基础也没法统一了。。。比如俺所知道的是: 1, 基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直不断在被转来转去的。只不过,多数是随机盲目滴,有些是别有用心滴于是成了GMO... 2, 从总体来看,所有的生物 性状。。。遗传(或者说基因)决定不超过四成,而环境(或者说后天学习)决定超过六成。 所以,最关键部分我们都是没在一个tone上的。。。 。。。。So, 看来也不用再继续鸟~ . p.s. 《十日谈》是编出来的故事(类似这故事taste的,还有支华语歌儿就叫神马“女人是老虎”),但我讲的是却都来自直接或者间接的 经验。。。比如,我上个月就见到一位对“绿鹅”完全不感兴趣的年轻人,因为体检关系所以有机会过来聊聊,说除了自己以外ta的所有同学都早已有性经验了,问我ta这样是否“freak”?我告诉ta说,那只是因为这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都暗戳戳滴“freaky”鸟而不自知,吾甚欣幸能看到还有像ta酱紫清醒有觉知未受过多染污的小孩。。 :-x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