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查看: 36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人体悬挂现象的心理分析

[复制链接]

101

主题

497

帖子

511

积分

绿野高级黑

Rank: 4

积分
5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8 14:3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到:
人体悬挂,一般来讲,就是用铁钩子穿在人背部的肉中,然后再用铁链子通过铁钩把人挂在空中。少数也有通过膝盖或胸部来悬挂的。它与纹身、割皮、穿刺等,属于人体改造系列,也有人称之为行为艺术,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日本,目前在中国已有十几例。
  
  2007年国庆期间,我在南京拍摄了一部关于人体悬挂的纪录片,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许由于前面拍摄了纹身和割皮两个部分,所以在拍摄人体悬挂的时候,我并没有觉得十分恐怖和不能接受。但是在影片放映的时候,观众的反映十分的激烈,也引发了一些讨论。多数人表示非常不理解,有的觉得勇气可嘉,有的觉得可以接受,等等。下面我希望就观众的不同意见来分析一下大家的心理,以及悬挂者本身做这项活动的心理动机究竟是什么?
  
  大多数人觉得人体悬挂不好,不能接受,具体为什么不好,人们也没有明确的意见,也许他们会觉得这个问题很好笑,这还用问吗?显而易见哪!大家可能根本就想不出做这个事有什么意义,也许觉得这个人疯了。但谈到纹身的时候,很多人就相对能接受的多了。原因是纹身毕竟在身上留下了东西。那蹦极呢?人们觉得蹦极不疼。 接受纹身者认为,不管别人喜欢不喜欢,纹身者本人通过纹身过程得到了纹身图案,所以相对可以接受。
  
  他们根本没有考虑得到的是什么。只是无意识的认为得到才有意义。假设得到的是坏的东西呢?如疾病,他们还会觉得过程有意义吗?事实上,很多人是不喜欢纹身图案本身的,觉得那意味着黑社会、黑帮,因为电影里就是那样。但大家会默认纹身属于个人兴趣,不关他的事,所以无所谓好坏。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纹身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大家也就慢慢接受了。总之,人们普遍的观点是,别人纹身可以理解,但自己不会纹。
  
  至于人体悬挂,这是一个全新的东西,而且视觉冲击很强,再次打破了人们刚刚接受纹身的思维模式,觉得太不可思议了。笔者认为,人们对于人体悬挂的恐惧来源于集体无意识心理。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描绘了两种水平的无意识心灵。在我们的意识觉察之下是个人无意识。她包含着在个人生活中被压抑或遗忘的记忆、冲动、欲望、模糊的知觉和其他一些经验。无意识的这一水平隐藏的并不深。来自于个人无意识的事件可以很容易地返回到意识觉察水平。
  
  在个人无意识这一水平上是集体无意识。它是个体不了解的。集体无意识中包含着以往各个世代积累的经验,包括我们的动物祖先遗留下来的那些经验。这些普遍性的、进化性质的经验形成了人格的基础。但是,集体无意识中的那些经验是无意识的。它不像个人无意识中的那些内容,我们并不能觉察到它们,也不能回忆起或者具有它们的表象。
  
  在集体无意识中,那些遗传倾向称之为原型。原型是心理生活的先天决定因素,它使得个体在面临类似的情境时与祖先产生同样的行为方式。在与诸如出生、青春期、婚姻和死亡或者极端危险情境等一些重要生活事件相联系的情绪中,我们会典型地体验到原型的存在。出现频率最高的原型是人格面具、阿妮玛和阿妮姆斯、阴影和自我。
  
  当我们面对人体悬挂这种类似于原始图腾仪式的行为时,我们的直接反映是恐惧和疼痛,还有野蛮和愚昧等。在原始社会,当我们遇到很大的灾难时,往往会采取对人类或猪羊等惩罚的祭祀仪式来驱除恐惧,求得安宁。所以,我们在富裕的当代社会看到如此血腥的场面时,会无意识的产生一种不祥感。
  
  人格面具是当我们与其他人交往时掩盖我们真实面目的假面具。当我们想要出现在社会中时,这个假面具就代表着我们。因此,人格面具同个体的真实人格可能是不一致的。人格面具的概念类似于社会学中的角色扮演概念。
  
  不同职业的人群会受到人格面具原型的遗传影响,面对人体悬挂,他们会无意识地扮演职业角色,用内化到自我中的人格面具来与人交往。教师会认为这是不良少年的恶搞;商人会认为这种行为是为了金钱;艺术家认为这是为了表现或表达自己。其中还有个心理学者看了这部影片,他感到很到兴奋,认为这代表了一种社会现象。此时,心理学者也是用职业角色的人格面具原型来出场的,而不是他真正的自我。
  
  总之,对于多数不能接受悬挂的人来讲,也许穷尽他所有的生活经验也无法理解悬挂的意义。具体来讲,主要有两个因素不能理解:一、没有结果;二、疼痛。一件没有结果而且感受疼痛的事情在我们的经验中是没有意义的。那么只具有其中一个因素的活动我们是否能够认同呢?
  
  一、虽然疼痛但有所获得的活动,如打耳洞,纹身,割皮等,目前大家普遍能接受,当然也是经过一定的 过程的 。并且,打耳洞和纹身还有所不同,打耳洞我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 ,没有任何争议,纹身似乎就不那么简单,有不好的意思,慢慢接受了 。但在中国云南独龙族和海南省五指山下黎族至今有纹面女,她们在脸上纹图案,所以纹面对于她们来说就是很应该的一件事情。穿刺目前在中国大众眼里还很难接受,但在非洲部落,这些就像我们打耳环一样普及。
  
  二、虽然不疼痛但没有结果的活动我们是否能接受呢?如,蹦极,过山车等,很多娱乐运动项目都属于这一类。虽然没有结果,但大家体验了 那个过程,从中得到快感。所以当然可以接受。
  
  似乎是由于这两个因素的组合造成悬挂的无意义。而且在当代社会,我们会更在乎是否疼痛这种生理 刺激。如果有实验证明,悬挂一点都不疼痛,我想很多人就不会像以前那么反对悬挂了。事实上,根据多数悬挂者自己的 描述,悬挂时感受到的 疼痛要远比打耳洞小的。但非悬挂者似乎不愿意接受这一观点,也无法一一证明到底什么更疼。大家只是想象觉得悬挂一定非常疼。这也是由于集体无意识心理在作怪。毛主席说的好,梨子是什么味道,只有亲自尝了 才 知道。
  
  提到商业目的这一观点的 也有一部分人。这种心理与社会环境有关,我们处在一个市场经济的时代,每个人都惟利是图,做什么事情,都首先回想到回报。这种移情思考自然会导致悬挂有商业目的的结论。这都是个体无意识的表现。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生活包含两个主要部分:意识的部分和无意识的部分。意识部分小而不重要,只代表人格的外表方面,而广阔有力的无意识部分则包含着隐藏的种种力量,这些力量乃是在人类行背后的内力。”他还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说人的精神结构恰如一座冰山,其露出的1/8是意识部分,而淹没在水面以下的7/8是无意识部分。也就是说,无意识属于人的心理结构中更深的层次,是人的心理结构中最真实最本质的部分。他的得意门生荣格继承了他的学说,并对他的无意识的构成内容作了全新的修改。荣格认为,无意识有两个层次:“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对此,他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高出水面的一些小岛代表一些人的个体意识的觉醒部分;由于潮汐运动才露出来的水面下的陆地部分代表个体的个人无意识,所有的岛最终以为基地的海床就是集体无意识。”这两位心理学大师的心理学观点与他们成长经历非常有关,这一点也很好的印证了他们自己的理论。
  
  荣格接受显示在梦中的无意识力量的启示,决定自己的专业选择,这预兆了他以后的职业兴趣。他也没有俄狄浦斯情结,他认为他的 母亲臃肿,肥胖,没有一点吸引力。因此,他无法理解为什么弗洛伊德坚持认为小男孩具有对母亲的 性渴望。在性方面,荣格喜欢女性对男性的陪伴,没有产生任何不安全,抑制和焦虑感,而弗洛伊德却有这方面的 忧虑。对于荣格来说,他自由地,频繁地满足性的 需要,因此性在人的 动机中扮演了 最低作用的 角色;但是由于弗洛伊德在这个方面经常体验到挫折和焦虑,所以,性对他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在儿童时代,荣格喜欢远离其他儿童,宁愿安静独处,这一点同样反映到他的 理论上。他的理论关注的 是内部成长,而不是社会关系。相比较而言,弗洛伊德的理论更关心人际关系,因为弗洛伊德没有这种孤独和内向的儿童时代。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个人认知外界事物都有一个参照系,那就是自己的生活经验,如果外界事物与自己的参照系不符,就会觉得有问题,得不到自己思维的认同。这一点也表现在集体无意识的情况下的个体差异。其实人们就是在集体无意识、个人无意识及有意识的综合意识水平下来认知事物的。
  
  至于悬挂者本人的动机,也是各有不同,有的需要引起别人的注意,有的就是想体验那种刺激的感觉,有的就是想挑战自我,等等。这都与他们的儿童时代、家庭环境、社会经历、个人气质等影响人格发展的综合因素有关。
关于人体悬挂现象的心理分析 三豆 2008-01-08
这是转的还是写的?不敢看下去了! coralw 2008-01-08
bt的日本猪所为 踪迹 2008-01-08
这真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小糊涂猪 2008-01-08
第一回见到人体悬挂还是在《入侵脑细胞》里面 shui 2008-01-0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