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查看: 316|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蜱不必“色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9-13 10:31: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到:
最近几天,人们几乎是“谈蜱色变”,好像这种虫子是一夜之间出现的新魔鬼。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媒体信息的不对称性,事实上,对广大农民以及野外工作者来说,蜱根本不是什么陌生的东西。

“我曾侍奉过硬蜱国王”

2007年8月的一天,鲁北某地,白天我在树丛里拍摄昆虫。当晚洗澡的时候,摸到头皮上似乎长了个什么不疼不痒的疙瘩。同伴过来仔细一看,惊叫了一声,说是我头上长了个黄豆大小的血泡。我告诉同伴仔细瞧瞧这个血泡是不是长着八条腿,同伴果然发现了八条短短的小细腿。我被蜱叮了!

“八条腿”足以说明它并非昆虫。蜱是蜘蛛的亲戚,属于蛛型纲蜱螨亚纲。跟让很多美女谈之色变的螨虫一样,已知的800多种蜱也大都是小不点,最大的体长也不过1厘米左右。它不会飞,也不会主动往人家里凑,所以尽管蜱分布极广,却一直鲜为人知。

在病原生物学家眼里,蜱绝对是个狠角色。它在很多疾病的流行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在传播疾病的种类和广泛性方面,只有蚊子可以略胜它一筹。被它叮咬以后,大部分情况下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不过你也可能遭遇以下疾病:莱姆病、斑疹热、Q热、森林脑炎、出血热、巴贝斯虫病、泰勒虫病、落基山斑疹热和最近同蜱一起“爆红”的无形体病。因为蜱的口器很复杂,长有倒刺,一旦拔出动作不恰当,就可能折断在皮肤里,造成感染。很多媒体渲染的“蜱瘫”实际上非常罕见,只有短时间内被大量蜱叮咬,蜱唾液里的毒素才有可能造成这种情况。

“无形体病”并不凶险

医生接触蜱以及蜱传病的机会并不多。不过,任何一本大学医学寄生虫学和微生物学教科书都会提到蜱和几种常见的蜱传病,而且这些蜱传病如果诊断准确及时,都可以治疗。即便是看似陌生的“无形体病”,也能找到一大堆英文文献。何况,2008年卫生部也已发出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规范了诊疗和病情上报制度。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GA),是一种被称作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立克次体造成的疾病。立克次体(rickettsia)是一种微小的细菌。1990年,美国威斯康星州有男子在被蜱叮咬两周后死亡。科学家在这名病人的血液内分离到了类似于立克次体的东西,后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将其确定为一种“无形体”。无形体正是立克次体的一类。近年来美国报告的此种病例大约有600—800例。它的潜伏期在一到两周,发病后的症状跟流感颇为相似。总体来说,其病死率约为 1%,别以为这是一个很高的数字,普通流感的死亡率也有1%-1.5%。目前由于病例数太少,而且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在体外难以培养,所以这种病还有很多疑问尚待进一步研究。

拔出蜱刺要小心

身边出现了蜱的踪迹该怎么办呢?

首先应避免在树林和草丛中久留,如需进行野外工作,那么进入蜱区的时候应该做好个人防护。戴帽子、穿长裤长衣、把裤腿扎进袜子或者靴筒里。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在衣服和皮肤上喷洒一些含有避蚊胺(DEET)的驱蚊水。建议穿着浅色的衣物,倒不是说浅色不招蜱,而是一旦有蜱落到衣物上可以更容易发现。

从可能有蜱出没的地方回家后,要先检查一下宠物身上是否有蜱。它们更容易被蜱叮咬。蜱唾液里的一些成分可以让你感觉不到疼痛。所以洗澡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头皮、耳后、颈部、腋窝等有皮肤褶皱的地方是否有蜱在叮咬。研究发现,蜱携带的那些有害微生物大多是在蜱叮咬在人身上超过24小时后传播给人的,如果及时去除身上的蜱,可以极大降低感染蜱传病的风险。

一旦发现了叮在身上的蜱,不能捏、拽、用火或者其他东西刺激它,这既可能使蜱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也会刺激蜱分泌更多携带病原体的唾液。最好能立即就医,请医生来处理。如果一时间无法就医,你可以用尖头镊子,尽可能靠近皮肤夹住它的口器,然后将它拔出来,不要左右摇动。拔出蜱后,应用酒精或者清水清洗伤口。不要将拔下来的蜱扔掉,可以把它放进一个密封塑料袋或者瓶子置于冰箱。一旦日后不幸出现了蜱传病的症状,它会帮助医生更容易找到发病的原因。

□瘦驼(山东 生物研究者)  [sign][image]http://www.lvye.org/uploads/lvyebb/43582499.png[/image]

--------------
只有户外才能救中国[/sign]

39

主题

895

帖子

938

积分

绿野高级黑

Rank: 4

积分
938
沙发
发表于 2010-9-13 11:17:42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谢谢普及科学知识:)

来自旧版论坛的签名随心随性,自由自在。。。

68

主题

868

帖子

873

积分

绿野高级黑

Rank: 4

积分
873
板凳
发表于 2010-9-13 14:09:28 | 只看该作者

前几年在海陀被咬过一次

回家换衣服时发现的,还没钻太深。当时也没多想,直接用手揪下来了。
来自旧版论坛的签名作为一名队员,你有责任认真阅读整个行程计划,查阅前人的游记攻略,并对自己的身体状况、野外经验仔细评估。你必须具有独立的精神和保障个人安全的能力。请注意,你的工作绝不只是跟

38

主题

625

帖子

657

积分

绿野高级黑

Rank: 4

积分
657
QQ
地板
发表于 2010-9-13 14:40:57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收藏了,谢谢分享

来自旧版论坛的签名―――――***―――――
幽微不明,渊默不语.....
In mountain we trust, all others we friend
敬畏山峰,自主互助

12

主题

231

帖子

231

积分

绿野的革命者,中间的地带。

Rank: 3Rank: 3

积分
231
5#
发表于 2010-9-13 16:30:39 | 只看该作者

海陀 貌似存在蜱虫,请注意。

06、07年曾几次听说,有人在夏季走啤酒溪路线下山后,发现被虫咬。描述情况与蜱虫极为类似。
请各位在经过林木草丛繁茂处,多加留意。休息逗留时注意防护。

118

主题

1509

帖子

5628

积分

绿野元老,传、帮、带。

Rank: 8Rank: 8

积分
5628
QQ
6#
发表于 2010-9-13 16:41:55 | 只看该作者

再次学习了,谢谢!

9

主题

56

帖子

56

积分

注册绿野,不忘初心。

Rank: 2

积分
56
QQ
7#
发表于 2010-9-13 17:20:30 | 只看该作者

这东西到底是用火烫使其自动掉下来,对还是不对呢,有的资料说是有的说不是,看得不知道哪个对了?

9

主题

56

帖子

56

积分

注册绿野,不忘初心。

Rank: 2

积分
56
QQ
8#
发表于 2010-9-13 17:21:41 | 只看该作者

还有这东西是不是只有地上的草丛里有?

1

主题

16

帖子

16

积分

绿野新人,渴望上路。

Rank: 1

积分
16
9#
发表于 2010-9-14 20:20:27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人能活这么大真不容易

    小时候家在农村,经常被这种虫子咬,也不太注意,那时候也不懂,我爸爸还是医生,现在想想真是后怕,感叹~~~ 活这么大真不容易,由此又联想到应该好好珍惜眼下每一刻的幸福时光。愿各位驴友出入平安
10#
发表于 2010-9-15 00:11:58 | 只看该作者

万分之一的带毒概率,想中也不是那么容易。

谈蜱不必“色变” 梅赛德斯 2010-09-13
顶一下,谢谢普及科学知识:) 今天下雪 2010-09-13
前几年在海陀被咬过一次 花散竹 2010-09-13
好文章,收藏了,谢谢分享 幽渊 2010-09-13
海陀 貌似存在蜱虫,请注意。 薮猫 2010-09-13
再次学习了,谢谢! Talk 2010-09-13
这东西到底是用火烫使其自动掉下来,对还是不对呢,有的资料说是有的说不是,看得不知道哪个对了? vvivi 2010-09-13
还有这东西是不是只有地上的草丛里有? vvivi 2010-09-13
一个人能活这么大真不容易 kerberos 2010-09-14
万分之一的带毒概率,想中也不是那么容易。 夜横琴 2010-09-1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