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楼主: 招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8名大学生黄山探险迷路获救 一名救援民警遇难

[复制链接]

78

主题

1352

帖子

1383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1383
21#
发表于 2010-12-16 17:04:31 | 只看该作者

可以理解

首先向牺牲的民警致敬!

门票太贵了,贵到我都不愿意去黄山,不值!更别说是没有钱的学生了。自古以来也没那个占山收费,收那么多钱的。其实,黄山景区和阳台山周边的规模差不了多少,一天上下没有问题。

175

主题

2346

帖子

2346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2346
QQ
22#
发表于 2010-12-17 09:20:12 | 只看该作者

忍不住的是怒火中烧,大学教育没有出问题么?

张宁海父亲的短信,令人感动的英雄父亲:


“保护人民是公安的责任,宁海尽到了公安干警应尽的职责。如果十八位同学中任何一位出事或受伤,都是宁海的失职。他虽然牺牲了,但他尽到了责任,做得很对。同学们不必来看望我了,希望你们不要有负担,安心学习,今后努力工作,用好的表现来告慰宁海。”
来自旧版论坛的签名登鞋是我的咯WOWO绿野是你的了HOHO

山是谁的咯HEHE :-D

43972201.jpg (101.57 KB, 下载次数: 43)

旧版论坛导入

旧版论坛导入

36

主题

590

帖子

634

积分

绿野高级黑

Rank: 4

积分
634
QQ
23#
发表于 2010-12-17 10:04:20 | 只看该作者

警察恨,景区恨,全民户外的后果

2

主题

182

帖子

182

积分

注册绿野,不忘初心。

Rank: 2

积分
182
24#
发表于 2010-12-17 14:54:25 | 只看该作者

希望绿野ORG永不走"全民户外"不让"外行当道"占领平台舆论把握好业余非商朴素原则

2

主题

182

帖子

182

积分

注册绿野,不忘初心。

Rank: 2

积分
182
25#
发表于 2010-12-17 15:24:15 | 只看该作者

问题出在组队、队型控制与队内沟通,并非出在装备等次要因素

组队过程懒得谈,具体知识也懒得谈,网上容易找到,说说后两点。

由这种队员组成的18人的队伍行走此种线路遇此种天气。。。需要3人以上得力领队配合,严格控制住队型,最基本的要求是不能允许队员超过前队、严防掉队和队伍分成几截以及拖垮较弱队员等等。
危机出现后应立即统一队内意见,求救或不求救都各有应对方法。内行领队应掌握意外情况下无帐篷露营的必要技能。

0

主题

13

帖子

13

积分

绿野新人,渴望上路。

Rank: 1

积分
13
26#
发表于 2010-12-18 02:20:42 | 只看该作者

咱们评论还是对事不对人吧

贴所有人照片干啥,掀起人肉么,何必呢。。。
来自旧版论坛的签名阿华背着手,下凡走一走。
男人皆朋友,美女亲一口。
----
Blog:http://5secheaven.blogspot.com/

175

主题

2346

帖子

2346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2346
QQ
27#
发表于 2010-12-19 08:43:3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评论请参见最底一层楼的说法

所有言论皆来自网络“拷贝”
呵呵,我目前还没有参与评价

MF人讨论MF事似乎并无不可

这么样子的大事几乎所有纸质媒体等也都在参与,Si了人难道还不可以评说和借鉴么?---难道这个社会还真的成了B色KB?---呵呵

感谢互联网并诸户外TV
给你一个连接LKLKhttp://www.doyouhike.net/forum/safety/2/
来自旧版论坛的签名登鞋是我的咯WOWO绿野是你的了HOHO

山是谁的咯HEHE :-D

200

主题

2445

帖子

2451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2451
28#
发表于 2010-12-20 08:21:45 | 只看该作者

复旦领队回应黄山门:不敢担责不敢面对生命消失

12月13日,由复旦大学生、校友和校外人员组成的探险队,在黄山登山探险时迷路报警,民警张宁海在搜寻归来途中牺牲。随后,有媒体和公众质疑队员对民警牺牲过于冷漠。网络上对登山队进行了道德上的质疑,并陆续爆出“复旦媒体公关”等各种言论,质疑升级,被称为“黄山门”。

  处于漩涡中的18人,在被救下山后做了什么?他们经历了怎样的一个心理过程?他们怎样面对这样的舆论和谴责?昨日,本报记者对话这次参与探险的领队。本报记者 张寒 北京报道

  侯盼

  登黄山探险队的召集人,复旦大学2009年硕士毕业生,18人的领队。

  “黄山门”事件发生后,他遭到人肉搜索,收到各种谩骂的短信和电话。他作为18个人的代表,接受媒体的采访。

  【对话人物】

  “下意识希望没有人死去”

  新京报:登山遇险,参与救援的民警牺牲,然后你们的一些表现遭到指责,经过这几天的争议,心情是否平复了一点?

  侯盼:好一点了,现在就是希望把二老(牺牲民警张宁海的父母)的事情做好。

  新京报:这段时间对你还有队友,应该都是一种煎熬,你的心理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侯盼:从黄山回来当时是星期一(12月13日)凌晨两点钟,一直到星期三晚上,我没有合过眼。刚回到上海时,当时听取心理治疗师的意见,尽量不去想事情发生时的情形。

  新京报:没有合过眼,你当时想得最多的是什么?

  侯盼:作为领队,我和压队(跟在队伍后面保护或监督)小唐当时做得更多的是总结技术的问题。为什么会出这样的事情,我们到底犯了什么样的错误,报警是否应该,这些问题。当时想到的多是活人的教训,而没有去想一个生命的消失。

  我们会有一些心理暗示,刻意去回避有一位民警为我们牺牲的事实。主观上不敢去想,不敢去谈。别人说我们一声不吱,很冷漠,我承认我和压队小唐态度有些问题。

  新京报:你说态度有问题,不敢去想,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原因呢?

  侯盼:一个就是我们回到学校,为我们做心理辅导的老师,让我们暂时不要去想这个事情,平静一下。另外,我想我们也是不敢面对生命消失的事实。

  新京报:为什么会不敢面对?

  侯盼:一个人的生命因为我们而失去了。我们当时还不敢承担起这个责任,总觉得下意识地希望没有人死去。

  新京报:什么时候才真正意识到,一个人的生命失去的问题?

  侯盼:星期三晚上,我接到了张宁海家属的电话。我当时说,家属这边有什么样的要求,我一定办到。他们的态度非常宽容,希望我们压力不要太大。他们只想知道宁海去世的一些细节,宁海当时是走在哪里,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情况下失足,有没有喊,最后一句话说的是什么。

  就是这些问题,突然我一下子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我真切地意识到一个生命就这样消失了,我从不敢去想,一下子就爆发了。

  我觉得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意识到了生命的问题。我开始反思,开始忏悔,开始想怎样去对二老做点事情。

  新京报:从那时候开始愿意去面对这件事?

  侯盼:我后来去参加了张宁海的追悼会。在现场,我见到了张宁海的妈妈,我说,“我们18个人都是您的子女,您是我们的妈妈”。张宁海的妈妈当时已经难过得说不出话来,但她还是用脸贴了贴我的脸,把我拉起来。

  出了追悼会现场,我们开始面对媒体采访。一个生命因为我们而失去了,我们需要承担起这个责任。我拒绝了几家媒体的采访,因为我对他们的失实报道非常不满。

  今天早上的时候,我意识到没必要苛责媒体把我们的冷漠和英雄进行对比。如果说,这种对比能够教育大家不做我们,而学习英雄事迹,能化解点社会上的戾气,我觉得可以接受。而且关于学生的教育的缺失和责任的承担,这些也可以更好地教育人。

  “我们要做的是行动而非辩解”

  新京报: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这个登山路线?

  侯盼:因为这是一条成熟路线。而且去年,我们的朋友带28个人在有向导的情况下走过。对于我考虑不周的地方,我想等事后的事故报告吧。

  新京报:你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求救的?

  侯盼:我们当时是一个集体决定的求援,因为当时已经被困住了。

  新京报:大家都想知道,张宁海出事时的情形。

  侯盼:当时张宁海出事时候的细节,我现在不想讲,不想再引起什么误解。我想过些日子,事故报告出来之后,会有一个更明确的说法。

  新京报:知道有警察掉下去,你们当时的反应是什么?

  侯盼:因为开始不知道是谁,我立即让队员报数确认身份。后来知道是一位警察遇难,我头脑里一片空白。我和知道情况的队友一直在雨里沉默,直到天亮。还有一些队友在后面,不知道确切的情况。

  新京报:下山之后,你们有一些举动引起了质疑,比如,默哀时候的态度?

  侯盼:我们下山,校方和警方都希望我们能快点返回上海。我们要求见到遇难民警的遗体,当时我们在景区的门口等待遗体运送下山,在雨中等了四十分钟,我们的衣服全都是湿的。

  在等待的过程中,因为太冷了,有队员把手放在口袋里。但在遗体到达后经过我们的时候,没有人把手放在口袋里。我们当时是在鞠躬,手放在口袋里怎么鞠躬?还有一个女孩对着遗体下跪了。

  我希望,大家不要把我们对媒体的冷漠等同于对烈士的冷漠,我们真的没有。我们对英雄家属写的道歉信和对英雄单位写的感谢信,都被选择性失明了。

  还有,我们在默哀之后确实吃饭了,但是经历了一场事故,大家确实饿了。

  新京报:在下山后,你觉得有哪里做得不恰当吗?

  侯盼:对医护人员吧。可能我自己觉得身体没问题,检查身体完好后,就感激地笑了笑。根本没来得及意识到一个生命的失去。

  新京报:现在各种压力在你们身上,有人说,被救学生不该承受这么大的道德谴责和压力?

  侯盼:我们应该去承担各种各样的批评和指责,也应该去做一些事情。

  新京报:也有很多说法,比如,有人事后在复旦大学bbs上讨论如何做好媒体公关?

  侯盼:我们18个人没有人讨论过。

  新京报:不过,压力最终还是在你们身上。

  侯盼:我想现在我们要做的是行动,而不是辩解。

  “每个队员都要有担当”

  新京报:出事回到上海后,你们18个人有没有一起商量过怎么面对这个事情?

  侯盼:星期二凌晨两点多回到上海之后,开始反思和总结。我想等我和压队总结好了再召集大家,一起回去找张宁海的父母去忏悔,去感恩。周三在写总结,周四就回黄山参加追悼会了,周五我们碰了头。

  新京报:你代表18个人写的那封道歉信,形容自己的时候,用了“寡廉鲜耻”、“自私自大”、“膨胀无知”,这些词是你受网上一些言论的裹挟和影响吗?

  侯盼:这个信是我起草的,代表的是我们18个人的态度,这些词我觉得没有什么过分的。很多人发短信骂,我知道,网上很多东西我并没有看,我想我们的举动没有受到太多网络言论的影响。

  新京报:你被人肉搜索,很多人打电话骂你,你怎么去承受这些?

  侯盼:我每个电话都接,因为怕错过家属的电话。

  新京报:对那些谩骂,你怎么看?

  侯盼:我想各种打电话或者发短信来骂我的人,初衷是好的,他们没有在现场,听到的是别人描述的情况。经过我们道歉和解释,也有人发短信安慰我,我谢谢他们。

  新京报:你在道歉信里说到你们的自大,是指的什么?

  侯盼:在路线准备上我们有点自大,没有顾及探险时候的危险。

  新京报:整个事情中,你觉得最大的错误是什么?

  侯盼:我们犯了一个难以弥补的错误,我们不敢去面对一个生命消失的事实。

  新京报:现在其他队员的心理状态如何?

  侯盼:我和小唐参加完在黄山的追悼会回来,发现所有的人都在等着我们俩。我们一起做出决定,每个队员都要有担当,要有心理承受能力。我现在希望的是,队员尤其是在校的学生,能够安安静静度过这个时期。

  新京报:整个事情,你觉得最大的教训和启示是什么?

  侯盼:最大的教训就是,人没有了。启示就是,以后要再做户外活动,朋友们一定要注意风险、控制风险。

  新京报:对于已经牺牲的张宁海呢?

  侯盼:我们18个人决定,要先去筹款。另外,在张宁海的中学,建立一个张宁海奖学金,让英雄的事迹能够教育更多的人。第三,我们会牵头成立“纪念宁海”的组织。

  我也希望媒体能够继续关注,监督我们做这件事情。
  登山遇险救援过程

  登山队员共18人,都是复旦大学登山探险协会的成员,包括10名复旦在校学生、4名复旦校友,另外4人是他们的朋友。

  18人中,7人有10次以上的户外探险经验,7人有1次以上户外活动经验,4人没有经验。他们配备了冲锋衣、登山鞋、登山杖、头灯、手电、雨衣、指南针等。无向导穿越。

  ●12月11日

  3时10分:

  抵达黄山景区,开始徒步登山,他们要走的是一条被称为“穿越野黄山线”的越野探险路线。所谓“野黄山”,指的是黄山景区尚未开发的部分。行进途中,GPS不慎落水。

  15时:

  到达通天塘营地,晚上扎营。

  ●12月12日

  8时40分:

  拔营出发,当时下着小雨,越过一个高地后下到山谷,一直沿河谷下行。

  13时:

  看不清山形,打开曾落水的GPS,可能定位出现偏差,开始偏离原定路线。

  16时:

  队伍下降到河谷,路前方有一块大岩壁,商量后决定往回走,找岔路绕过前方大岩壁。回走时,有两处大的斜坡,大家都背着很重的装备,担心当天走不出去。这时,有队员称体力透支有点失温。

  18时:

  怕有别的队员也出现失温的风险,大家决定报警。然后抓紧时间就地露营,等待救援。

  21时:

  黄山民警确认被困位置后,开始出发搜救。

  ●12月13日

  2时左右:

  队员们听到了搜救队的声音。

  3时许:

  队员们和民警往回撤时,民警张宁海摔下山崖。队伍回撤到原来休息的地方,等天亮再走。

  10时许:

  18名登山队员安全出山。

(责任编辑:刘晓静)
来自旧版论坛的签名毛主席说:"中国是个大国、穷国,帝国主义会让中国真正富强吗,那别人靠什么耀武扬威?!仰人鼻息,我们这个国家就不安稳了。”

*大五环户外圈:48398467

103

主题

1356

帖子

1370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1370
QQ
29#
发表于 2010-12-20 16:47:00 | 只看该作者

这么大的活动,GPS掉水里就不能用啦?

单GPS? 不防水?  手持的还是车载的? 什么方式供电?


还是到底有没有GPS纯靠人肉记路?
来自旧版论坛的签名***************************************************************

人活着,有时候也不单是为了自己。。。。
当你为了你要保护的人而活得时候――不管你之前有多么软弱,你都一定会变成生活的强者!!

18名大学生黄山探险迷路获救 一名救援民警遇难 招财 2010-12-13
怎么内容里没有民警怎么遇难的。 花鼎 2010-12-13
黄山风景区公安局23岁的民警张宁海在护送途中不幸坠崖遇难 跟头 2010-12-13
sh那帮人还在磨房吹牛x如何脱险呢,对牺牲民警只字未提没有一丝的愧疚! 非原住烟民 2010-12-13
磨坊的帖子已经锁了。 拍板砖的 2010-12-13
而日月光华BBS的这个截图让人来气啊,什么素质! 拍板砖的 2010-12-13
脑残! jeffrey 2010-12-13
没什么好气的,前两年冬季小五被拖下来的几帮大学生们回来不都那样各自吹捧,欢欣鼓舞,如同自己是英雄归来一般么。 高山 2010-12-14
大概看了下复旦那论坛没看完呢那论坛上不去了 转发下大致看到的初步原因 招财 2010-12-14
这是组织者临出发前给说有队员发的邮件 招财 2010-12-14
"各位夏安,端午,路上见。" ——什么意思? 花鼎 2010-12-14
好事之徒编造的吧 彩云指南 2010-12-14
不知道我有资格讨论么?那么转述别人的回复招财 21C2007 2010-12-14
从不同的角度看 红色高棉 2010-12-14
参与当天搜救的民警描述张宁海遇难细节:“当时他在为一个女生打手电,要让路给她,就用手抓住树枝,没想到树枝断了。” 红心之王 2010-12-14
转:黄山的工作人员爆料了,18个人原来是为了...... 红色高棉 2010-12-15
可以理解 一番 2010-12-16
这是怎么了? bigm 2010-12-15
年轻并不应该是不受指责的一个理由,指责是为了让他们感受到责任并吸取教训 Wood 2010-12-15
对这句话有不同看法:"JC连夜搜救显然为长官意志而非科学决策。" Wood 2010-12-15
警察牺牲的太不值得了!他应该去抓这些逃票者归案,而不是去保护违法嫌疑人 六寺僧驴 2010-12-16
忍不住的是怒火中烧,大学教育没有出问题么? 21C2007 2010-12-17
咱们评论还是对事不对人吧 大猪 2010-12-18
呵呵,评论请参见最底一层楼的说法 21C2007 2010-12-19
警察恨,景区恨,全民户外的后果 跟头 2010-12-17
希望绿野ORG永不走"全民户外"不让"外行当道"占领平台舆论把握好业余非商朴素原则 青青池塘 2010-12-17
问题出在组队、队型控制与队内沟通,并非出在装备等次要因素 青青池塘 2010-12-17
复旦领队回应黄山门:不敢担责不敢面对生命消失 红色高棉 2010-12-20
这么大的活动,GPS掉水里就不能用啦? 喵喵 2010-12-2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