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2-14日江苏宿迁—安徽灵璧—宿州(锦绣江山年票) 领队:同舟 联系方式:壹三七0壹壹99肆73 时间:2018年1月12-14日(周五——周日) 人员限制:15人,(身体健康,具有2天以上短线旅游和1日轻装徒步经验,团队意识强。)。 活动强度:0.5。 前言 宿迁历史悠久、文化繁荣,古称下相、宿豫,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北倚骆马湖,南临洪泽湖。宿迁自古便有“北望齐鲁、南接江淮,居两水(即黄河、长江)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称。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驻跸于此,赞叹宿迁为“第一江山春好处”。中国大运河宿迁段(京杭大运河及乾隆行宫遗产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宿迁境内有项王故里、骆马湖、洪泽湖湿地等著名旅游景点。 宿州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华东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有“舟车汇聚、九州通衢”之称,国家四纵四横京沪、郑徐高铁分别在境内设站。是安徽省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宿州港经洪泽湖至长江中下游各港口城市。宿州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有距今有8000年历史的小山口遗址、古台寺遗址。周朝时期始建蕲邑,隋唐年间,因京杭大运河通济渠(汴河)段开通,置宿州,是楚汉文化、淮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灵璧有楚汉相争的垓下古战场,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钟馗故里、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华奇石的主产区,灵璧石被誉为中国四大观赏石(灵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之首。素有“虞姬、奇石、钟馗画,灵璧三绝甲天下”之誉。灵璧有奇石文化、虞姬文化、钟馗文化三大文化,和灵璧奇石文化园、虞姬文化园、钟馗文化园、现代农业博览园、磬云山国家地质公园、钟馗就业文化园等六大景区。 锦绣江山年票(华北版)免费景点:窑湾古镇80元,乾隆行宫(龙王庙)60元,陈家大院20元,合善堂10元,虞姬文化园(虞姬墓)40元。合计210元。 行程安排: D1:1月12日(周五),北京站——徐州站,T65,21:34——04:52,硬卧184元。 D2:1月13日(周六),5:30出发,徐州站—(1小时41分钟105.9公里)—窑湾古镇—(53分钟48.2公里)—皂河古镇(合善堂、乾隆行宫、陈家大院、奶奶庙、骆马湖)—(31分钟21.1公里)—宿迁(宿迁船闸、雪枫公园、古黄河水景公园、朱瑞将军纪念馆、霸王举鼎、马陵公园、宿北大战纪念馆、明清古城遗址、宿迁极乐律院遗址、宿迁耶稣堂、宿迁大桥、项王故里、真如禅寺)—(1小时49分钟144.2公里)—虞姬墓/鸿门宴—(16分钟9.7公里)—灵璧县(灵璧奇石文化园)。 D3:1月14日(周日),灵璧县—(42分钟30.7公里)—垓下古战场(霸王城)—(1小时32分钟74.5公里)—宿州(古城墙、博物馆)—(59分钟40.4公里)—五柳风景名胜区—(55分钟34.7公里)—皇藏峪—(53分钟33.6公里)—林探花府—(35分钟17.2公里)—九女坟—(46分钟35.4公里)—徐州老城(五省通衢牌楼、黄楼、大同街钟鼓楼、中山堂、花园饭店、老东门、耶稣圣心堂、李可染艺术馆、燕子楼、王陵母墓)——徐州站——北京站,T64,22:16——05:56,硬卧184元。或乘18:30以后的高铁回京。 费用预算:700元,往返硬卧+包车+用餐+1天住宿+门票,AA制。 装备要求:登山鞋,手套,排汗速干衣裤1套,抓绒衣裤,冲锋衣裤,羽绒服,袜子2双,30L背包,雨衣或雨伞,头灯,手台,1顿路粮(高能量、高热量、简单食品),2L水壶,各种证件。 报名须知: 仔细阅读绿野自助户外活动公约 http://www.lvye.org/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6 有详细户外履历,跟贴报名如: 同舟报名1GG/壹三七0壹壹99肆73/1手台/仔细阅读活动计划,对自己行为负责。否则无效! 不接受占坑等不规范报名格式。 火车票购票注意:请在领队确认后再出车票,最好买往返票。 免责声明: 本次活动为非营利自助户外活动。户外运动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不可预知性。参加者对自己的行为及后果负完全责任。领队组除接受大家监督、有责任控制费用和公开帐目外,不对任何由户外运动本身具有的风险以及往返路途中发生的危险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凡参加者均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如在活动中发生人身损害后果,赔偿责任领队组不承担,由受损害人依据法律规定和本声明依法解决。代他人报名者,被代报名参加者如遭受人身损害,赔偿责任领队组不承担。本声明中关于免除领队组责任及赔偿责任之约定效力,同样及于总领队、财务官。 景点介绍: 窑湾古镇 位于江苏省新沂市西南边缘,京杭大运河及骆马湖交汇处;与宿迁、睢宁、邳州三市县相连,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闻名全国的水乡古镇。素有“东望于海,西顾彭城,南瞰淮泗,北瞻泰岱”之说,号称“黄金水道金三角”、“苏北水域胜江南”之美誉及“小上海”之称,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窑湾古镇位于江苏省新沂市京杭大运河与骆马湖交汇处,三面环水,是一座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素有"黄金水道金三角"和"苏北小上海"之称。历史积淀深厚,人文景观较多。早在明清时期,窑湾就是苏北商业重镇,市井繁华,人气旺盛,全国有18个省的商人在此设立商会,筑店经营,世界上有10个国家的商人和传教士在此建商号、教堂,经商传教,明末清初形成的两条主街道,至今仍保持原有风貌,现存古民居群834间,商会馆、古庙、碑亭、古桥、古槐、古松等人文自然景观20多处,被专家和媒体称为"南有周庄、北有窑湾"。 骆马湖 是江苏省四大湖泊之一。历史上骆马湖又名乐马湖、洛马湖、马乐湖。《宋史·高宗本纪》载:“绍兴五年(1135)四月金将度淮,屯宿迁县骆马湖。”《淮安府志》载“旧作落马,受沂蒙诸上之水汇为巨浸。”骆是“乐”与“落”的同音,取古代大金兵曾在此屯扎得名。 皂河镇 坐落于市湖滨新城,北临骆马湖,南接黄河故道,是一座具有近400年历史的“文化古镇、水乡古镇”。全镇总面积26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万亩。“皂河”原是发源于山东郯城墨河的支流,南入京杭大运河,因水底土色发黑而得名。清康熙十九年,总督靳辅开旧皂河口,皂河地域因此成为大运河南北漕运要道,商贾行船不绝,逐渐成为宿迁西北部经济贸易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镇内遍布大量文物古迹、遗址、遗存及传说,如乾隆行宫、陈家大院、合善堂、奶奶庙等明清建筑,记录了皂河镇丰富的文化底蕴。该建筑群座落于宿迁市宿豫区皂河镇境内,建于清光绪二十年。前后两进院落,正堂进深五间,面阔三间,两旁设耳房,前庭院有山门及东西房,东西配殿为硬山清水脊,置有跪兽、龙吻,占地约3000平方米。 合善堂 据介绍,明清时期,江浙一带集镇上常见善堂,它是当时官府设立的公益和慈善机构。据考证,善堂发源于明末的同善会,起源于江苏、安徽、上海一带,在清朝发展成熟,作为官府设立并给以支持的慈善组织在各地普及。皂河镇的合善堂,是我市目前发现唯一保护完好的善堂,它始建于清代早期,于民国二年重修和扩建,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宿迁县志》记载:“善堂之设,所以赈无告之穷民也。宿迁善堂多至四十二处。”从县志上看,清代仅在皂河附近的顺德乡境内就设有从善堂、修善堂、保仁堂以及皂河的合善堂。现在只有合善堂保存至今。 合善堂虽然是官方设立的慈善机构,但有关事务都由地方缙绅参与管理,这与中国古代实行的地方士绅管理社会秩序有关。清代以后,社会慈善事业由个别富人的义举发展到有组织的团体机构,民间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善堂便是这种慈善事业的载体。宿迁42处善堂遍布城乡,体现了当时民间慈善组织数量众多、财力充足、参与阶层广泛的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相关政策的演变,善堂等慈善组织也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发生了变化。早期的善堂带有明显的官营化和徭役化色彩。晚清以后,新思想和新观念促使这些慈善组织逐渐发生变化,其活动内容不限于慈善义举,社会意义显得更加多元化,影响更为广泛。清末以后,合善堂成为皂河镇内理门信徒聚集场所,理门信徒平时以“爷”互称,故而人称“理门大爷”。他们在劳作之余,只准许喝茶,严禁吸大烟和香烟,杜绝饮酒,并时刻劝人诸恶莫作,一心向善。皂河镇最后一位理门信徒名叫李学铭,解放后一直在皂河浴池工作,孤身一人,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才去世。 乾隆行宫 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文化遗产。原名为"敕建安澜龙王庙",坐落于江苏省宿迁市西北20公里处的千年古镇皂河。 宿迁乾隆行宫是全国乾隆行宫中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唯一留存于世、且最具代表性的宫殿式古建筑群。该建筑群位于古老的大运河畔,北临宿迁骆马湖,南接古黄河,东连马陵山,又与省级森林公园连成一线。其地理位置傍湖连水,交通方便,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陈家大院 位于京杭大运河宿迁段的千年古镇——宿迁市皂河。该建筑群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是宿迁目前最大的清代古民居。2004年宿迁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大院位于京杭大运河宿迁段的千年古镇——皂河。该建筑群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是宿迁目前最大的清代古民居。2004年宿迁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大院总占地约6亩,北方回廊式建筑结构,共有房屋66间,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原为宿迁骆马湖马老太爷私人住宅,后转卖给山东商人陈永茂,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夕,故曰陈家大院。抗日战争时期,陈家大院沦为驻皂日军总部。新中国成立后,该建筑群收为国有,成为地方粮食仓库。50年代先后成为皂河轮船站、杂品站、针织厂、福利厂。80年代陈家大院部分房屋被卖给个人。2011年,陈家大院被列入江苏省大运河沿线重点文物抢救保护工程,政府拨专款进行了修缮,基本恢复了陈家大院六进院落的历史原貌。2013年,湖滨新区管委会加强对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再现了陈家大院的会客厅、老爷房、少爷房、小姐房、饭堂、书院、账房、祠堂、佛堂、粮仓、炮楼等历史场景。 敕封显佑伯行宫 在宿城区通灵街(今财神庙东街)北端,有一座造型别致、古色古香的旧式建筑,青砖、小瓦典致,滚脊、瓦当精雅,坐北朝南,三开间,上下两层,上层为戏台,下层中厅为出入通道,两侧为耳房,南立面入口处的门上方镶嵌一高约50公分,宽约150公分的石刻横额,横额之上端楷阳文:“敕封显佑伯行宫”。 显佑伯行宫的建筑布局,前为山门,面阔3间10米,进深5檩5.5米,脊高6米。砖木结构,硬山顶。山门分上、下两层,上为戏台,下为出入大门。门正面上方嵌石匾一块,上书端楷大字:“敕封显佑伯行宫”。这种门楼上面带戏台的建筑,今已罕见,因此文物专家称:宿迁的敕封显佑伯行宫,对研究古庙宇和戏台建筑有一定价值。进山门,迎面的便是行宫的主体建筑正殿。正殿为3间,砖木结构,石阶高1米。殿内塑有供奉的主神城隍像和判官、皂隶像。殿前设有平台,供看戏用。正殿东侧有附楼3间,西侧有附楼6间,供接待地方长官和看管人员寝食之用。 “行宫”是指供皇帝出京后居住之用而建的宫殿,或临时寓居的处所。但“敕封显佑伯行宫”说明它不是皇帝的行宫,而是皇帝“敕封”于他人的“行宫”。许多人对此名称不理解,就连长期居住在周边的居民也误认为是某皇帝的行宫。事实并非如此。为何取名“敕封显佑伯行宫”?这要从宿迁城市的变迁谈起,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证明,宿迁最早的县城建于秦代,因位处相水下游,故名下相县,地望在原古城居委会(今义乌商贸城)。东晋时设宿预县,地望在现在的郑楼镇古城村。唐代中叶宿预县城(这时已改名宿迁)因受黄水威胁,宿迁城被迫迁至原下相城的位置。南宋时该城被金兵占领,为逃避兵灾,宿迁城又移至现在的项王故里附近。明代万历年间宿迁县城再次遭到黄水的冲击,不得不将县城迁至马陵山麓原宿城镇的位置上。 “显佑伯”三字的含义据《礼记·王制》载:“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伯”本为古代爵位名称,为五等爵位的第三等,直至清代仍沿用;“显”有显扬彰明之意;“佑”即“佐助”保佑之意。“显佑伯”大约是褒扬庇护邦土神灵的爵号,为皇帝所封赠。但皇帝究竟把爵号敕封给哪位神灵呢?官修的《宿迁县志》均查不到“敕封显佑伯行宫”字样。但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宿迁老秀才张忭私撰的《宿迁县志》中,却有“康熙年创建城隍行宫于城东,俗名鬼神坛”的记载,对照其地理位置,正是“敕封显佑伯行宫”。在清宣统时期的《宿迁县志》“县城图”中,在财神庙东侧向北路头也标有一建筑“厉坛”,其地址也正是“敕封显佑伯行宫”。这就是说“显佑伯”是皇帝对城隍神的封爵,“城隍行宫”也叫“鬼神坛”亦即“厉坛”。所以今日的“敕封显佑伯行宫”,被老百姓讹传为“鬼台”。 雪枫公园 雪枫公园在宿迁、宿州、蒙城都有修建。是为纪念以彭雪枫将军为主的老一辈革命家而建设的一座集纪念瞻仰、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及市民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城市公园。 雪枫公园是为纪念以彭雪枫将军为代表的抗日民族英雄而建设的一座集纪念瞻仰、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及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城市公园,是宿迁市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雪枫公园建成于2007年9月,占地320亩,分为纪念瞻仰、水景游览、励志教育和配套服务等四大功能区。公园位于市区幸福北路与黄河北路之间,环城北路北侧,京杭大运河和古黄河两条城市景观廊道的围合区。雪枫公园分为瞻仰纪念、水景游览、励志教育和配套服务等四大功能区,其中,雪枫纪念馆是整个公园的核心,位于公园最高处。公园围绕主轴线规划布置了 “一馆、一塔、一湖、二桥、三座雕塑、四个广场”,并以彭雪枫将军的革命历程为主线,通过长征路、长淮大道、将军大道等道路,将育德广场、红星?望台、九月湖、飞骑桥、捷胜亭、卖马坡、彭雪枫纪念馆、拂晓广场等10余处主要景点有机串联,构成了公园景观体系。 宿北大战纪念馆 地处宿迁城区幸福路中心广场北端,属人文风景旅游区,是宿迁市公园、陵园合一的新景区,园内有七处烈土纪念碑、纪念塔、雕像和革命文物陈列馆,并有各种新式建筑,是一个集瞻仰先烈、学习革命历史与旅游休憩为一体的胜地。 宿北大战纪念馆于1978年建成,建筑面积1920平方米。 在东大门的围墙上,29尊宿北大战群英塑雕。雄姿各异,栩栩如生。有的怀抱炸药,前仆后继;有的火力掩护,怒杀顽敌;有的投掷手榴弹,义愤填膺;有的肩扛子弹箱,勇猛向前。卫生员身背药箱,指挥员举枪挥手,奋勇冲杀。这一组精英群雕,吸引着无数行人驻足瞻仰。 由纪念塔基座向西,信步可达“一勺湖”边。这里,依水傍岸建有一座“宿北战役简介”碑亭,亭内碑文翔实地记述了宿北大战的战前形势、简要过程和伟大意义。勺湖桥南北,碧波荡漾,环湖临水,栏杆曲径,是游览憩息的绝妙佳境。沿湖北上,到达宿北大战纪念馆门前广场。这个广场面积为3600平方米,可容纳万人。每年清明节或重大节日,地方党政机关、部队、学校等在此举行纪念集会。 宿迁极乐律院遗址 现为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独特的“人字梁”结构。唐朝时期,此处先有一个教练场,又名教军场,是很大的一块平地,教军场旁边存有一个很小的马神庙(或许此处教军场是为骑兵所设计,此处存疑),这个马神庙就是现在是极乐律院。大诗人李白曾在庙内休息住宿数日,因庙祝甚为殷切热情,李白就随手写了一副对联,赠送给庙祝留下(1929年7月,缪斌意欲关闭这个寺院,僧人拿出对联方才逃过一劫)。 极乐律院不是汉传佛教的产物,而是藏传佛教的喇嘛和尚来主持之后才发展壮大的。看同治年间的地方志,里面并没有一个极乐律院,但是却存在一个马神庙。且位置等极其相称一致。 光绪年间,爱新觉罗·载恬,对此甚为关注,特地颁布圣旨,予以钦赐,此处马神庙才改建成极乐律院。今天看来其很多建筑物甚为奇怪,很有特色,其实是我们对藏传佛教了解不多所造成的。如果我们稍微关注一下藏传佛教的建筑,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对于古文物,既不要过于忽视其存在,也不要过分吹嘘其价值。别学考古专家,明明是明朝的,就说或许是秦朝的,明明是近代的,说或许可能是乾隆时期的。明明不是秦始皇陵,偏偏说就是秦始皇陵。其实说实话也不一定会掉饭碗的。 这个寺院,一直到1929年的时候,还是藏传佛教的和尚在主持。藏传佛教分为黄白二支,这个主持是藏传佛教的黄教僧侣。这点也是需要特别点明的,否则会看不清楚。在改建成极乐律院之前,这个寺庙已经初具规模,但是还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厉害,只是光绪给下了一道圣旨,所以身价倍增了,与五台山看齐。光绪年间,当时宿迁经历了长崎战乱如太平军、捻军等,人口很少,所以顺便也就赏赐了很多土地。当然是不纳税的,只需三年缴纳一次贡品即可。因为是钦赐,所以极乐律院身价倍增,顺便就代为管理了周边的很多寺院。所以极乐律院就有很多下院。在爱新觉罗氏看来,江南人民对于满人早有不满,特地设置了这个寺院,暗地监视当地民众言论。同时很多反清义士曾经借助寺院逃避清朝官兵,所以特地设置了这样一个埋伏。 极乐律院因当家和尚以"极乐世界"为佛教显词,故将马神庙改为极乐庵。继又因法名"占一"的主持僧人宗承佛教"律"派,又将极乐庵改为极乐律院。光绪年间,该院获得皇帝加封,赐《藏经》一部,并赐封号为"敕赐极乐律院"。 极乐律院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大规模增建。其房屋建筑形制,初起沿中国传统的"三院九进"制,后不断增置殿宇,逐渐打破这一形制。历经嘉、道,至清末,发展到鼎盛时期为五进院落,占地数十亩,房屋近千间,常住僧众六七百人,城外拥有耕地十万亩。庙内院落,每进除主殿楼外,左右各有配殿楼,其高低宽长与正殿相适应,建筑宏伟,殿宇楼台鳞次栉比,蔚为壮观。偏院及路南建有库房、香橱、僧塔院、园林、茶园以及草园、马厩,布局合理、结构优美。时为苏北最大的佛教律院,同时领南京古林寺寺序,称古林寺为上院,开办十方常住。宿北的五华顶,徐州的云龙山,清江的普应寺,均为极乐律院的下院。清末江浙一带流行"上有五台山,下有极乐庵"之语,其"极乐庵"就是指宿迁的极乐律院。 朱瑞将军纪念馆 是为纪念朱瑞将军而修建的,位于宿城区古黄河景观带东段,北临滨河路,东靠环城西路,南依古黄河河道,西眺黄河风景带主景区,规划用地7.2万平方米,主馆建筑面积8043平方米,建筑高度19.4米。 馆内大厅朱瑞将军雕塑高达5米,纯铜铸造,由中央美术学院创作。整个展厅以朱瑞将军生平事迹展览为主,分为“救国寻路、红军将领、抗日烽火、战地炮魂、民族长城”五大版块,收录大量的图片、文献、实物等,全面而客观地展现了朱瑞将军波澜壮阔的一生以及对炮兵缔造所作的卓越贡献,是宿城新区“印象黄河”整体景观带中的一个重要人文景点,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宿迁耶稣堂 始建于1925年。教堂为西方传统建筑形式,砖木结构,平面呈十字方形,分上下两层,面南,东西长20.67米,南北深19.37米,建筑面积近400平方米,外墙青砖,清水砌筑,堂内东面建有圣台,中央并南、北、西面为听众席,下层可容400人左右,上层可容200人左右,是一座规模较大较完整的西式建筑,2001年被宿迁人民政府公布为“宿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项王故里 坐落于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梧桐巷、古黄河与京杭大运河之间,徐淮路东侧,又称为“梧桐巷”,是楚国贵族、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拔山盖世”的英雄、西楚霸王项羽的出生地。 项王故里是中国首家以项羽和项家文化为主题的项家宗祠等,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项王故里以楚地汉风为主,兼具宫廷建筑和园林建筑建筑风格。[1] 康熙四十年立碑以为纪念。家乡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既勇猛又豪爽的英雄,在其出生地-下相梧桐巷立碑、建坊。[2-3] 截至2014年11月20日项王故里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包括项王故里核心区、梧桐巷传统街区、西楚大街商业休闲区、滨水文化休闲区、商业文化休闲区和滨河商业休闲区,其中核心景区占地面积260亩,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 真如禅寺 古称寿圣禅寺,俗称南大寺,位于宿迁城南,与西楚霸王项羽故居毗邻。 该寺始建于元大德年(公元1300年),由僧人绍清创建,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僧人善祥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修缮,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僧人智兆进行了又一次重修,使寺庙渐成规模。 虞姬墓 位于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城东虞姬文化园内,墓侧曾建有虞姬庙,庙内塑有项羽、虞姬像,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相传虞姬性情温柔,知书达礼,深得项羽喜爱。虞姬自刎后,项羽带着她的尸体,向南驰走,不料汉兵追至,项羽无可奈何地丢下了虞姬的尸体。项羽突围后,虞姬的尸体被来不及突围的楚兵移葬于“霸离铺”东2.5公里处,后来这里出现的村庄就叫“虞姬村”。这即是虞姬墓的来源。 灵璧奇石文化园 位于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西南的汴水之滨,占地300多亩,其中水面80亩,工程总投资1.2亿元,核心区即博物馆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沿湖面四周设6个功能区。 园区以徽派建筑为主的主题文化园,园内名贵树种、别致的回廊、曲桥、古亭等相映成趣。 霸王城/垓下古战场遗址 俗称霸王遗址,当年的垓下古战场就位于今天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城东南沱河北岸的韦集镇垓下村一带,现在的垓下村就是两千多年前的霸王古城。 垓下古战场俗称霸王遗址,在韦集镇内,霸王城史称“垓下”,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垓下,刘邦一举摧毁项羽楚政权。垓下战役奠定了汉王朝400多年历史,汉字、汉语、汉文化、汉民族均由此得名。这次战役规模空前,在中国和世界战争史上影响深远,被专家们称为“东方滑铁卢”。民间广为流传的“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霸王别姬”等动人凄美的故事均出于此。垓下古战场位于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境内,是楚汉相争最后决战的战场遗址,被誉为世界七大古战场之一。 目前史学界已基本认定:现实中的“垓下村”就是历史上的“垓下”,而整个古战场的范围应该是以此为中心,分布于现在的泗县、灵璧、五河、固镇等县交界处的方圆百余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域上。因此这些地方都有“霸王城”,灵璧县境内不仅有“霸王城”,附近还有韩信吹箫台,虞姬墓等。这些县的县志均有垓下之战的记载,足以说明当时战争规模之大和分布之广。 宿城古城墙 筑于唐元和四年(809年),为一土城墙。明洪武十年(1377年),始垒石为城。周围六里30步,共长1 115丈,每丈两垛,共有垛2 230个。连垛高三丈三尺,厚二丈五尺。辟四门,东门曰“望淮”。西门曰“连汴”,南门曰“阜财”,北门曰“拱辰”。每门上建成楼,外筑月墙。城下有濠,长八里180步。宿州治所在城西西北隅。宿州古城,今仅保留一小段为州北古城墙,其城濠清晰可见。 宿州博物馆 位于安徽省宿州市政务中心对面,占地50亩,建筑面积1万平米,2010年10月建成开放。建筑风格充分吸纳了汉文化元素,仿汉式高台大屋顶规制,大理石外墙,正立面镶嵌着取自汉化像石图案的浮雕,庄重古朴。 全馆共分为三层:一层为库房、办公区域、临时展厅和民间艺术馆。其中,民间艺术馆包括地方戏曲、埇桥马戏、民间工艺、书画艺术和灵璧奇石5个部分。二、三层是展示宿州历史文化展厅,包括九州通衢、人文溯源、秦汉雄风、汴水咽喉、明清遗韵、现代风云、人杰地灵等7个部分。展陈文物700余件,馆内集展览、收藏、陈列、研究、传播于一体。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五柳风景名胜区 位于宿州市区北约30公里夹沟镇境内,因主景区龙泉湖坐落在五柳村而得名。位处于徐州、淮北、宿州三市的中心。总面积35平方公里。 景区包括原始森林风貌的大方寺景区,以天然溶洞等为代表的五柳库区景区,这里山势突起,呈半合围之态,重峦叠嶂,山水相依,藏风聚气。龙泉、珍珠泉、呵泉、哗哗泉、清水泉等古泉,常年不竭,喷珠溅玉,汇涓涓细流而成清溪,形成数处“水口”。 主景区龙泉湖集青山绿水、茂林修竹、灵泉奇洞、宝刹名寺、古墓神木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皇藏峪 原名黄桑峪。汉高祖刘邦称帝前,曾因避秦兵追捕而藏身于此,故改名皇藏峪。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萧县城区东南30公里,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国最大古树群落、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1] 皇藏峪有“天然氧吧”之称,最高峰平顶山,海拔高度389米。是收复外蒙古将领徐树铮的故里,也是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落叶阔叶林带,有森林面积3100多亩,146种树木,58种鸟类,基本上反映了淮北地区暖温带生物群落面貌。 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属于淮河旅游圈,由瑞云寺景区、天门寺景区、樱桃沟景区、竹林寺景区和倒流河遗址区五个部分组成。景区获颁国家级摄影创作基地、亚洲最佳生态旅游景区、国际最具潜力旅游度假目的地、中国最佳森林康养目的地等称号。 林探花府 座在宿州市杨庄乡林庄,是清代武探花林方标的府第,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探花府尚存房屋58间,是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建筑群,其建筑布局、房屋结构、砖雕、木雕、彩绘等装饰都具有典型的北方建筑风格, 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林探花府原有房屋81间,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府门前空场树立旗杆4根,高11米左右,旗杆座分列大门两侧。主体建筑四进院落,明三暗五式,主体建筑的西部还有三进侧院建筑。主体建筑后面原设有花园和养鱼池,花园左侧有练武场,陈设有各式武器,可供参观。 九女坟 位于宿州市墉桥区褚兰镇夏疃村墓山孜北坡,是一座东汉晚期的画像石墓。墓室由双甬道、横前室、双后室和一个耳室组成。墓门向西,墓向285度。墓室全长7米、宽4.84米。前室长3.46、宽1.93、高2.16米。耳室在前室北侧, 东西长1.4,南北宽1.2,高1.37米。墓门两个,各有甬道通前室。甬道均长1.8,宽1,高1.54米。墓门宽0.9,高1.11米。墓道为斜坡式,有阶,不规整,长5.55,宽2.68米。前后室均石砌叠涩顶,墓顶长方形,有青石藻井,藻井上有雕刻图案,墓室布满画像石刻,前室画像石刻最为集中。 主要内容有神话故事并刻有门吏、车骑、宴饮、舞蹈、杂技、百戏、疱厨等人物以及神禽异兽。图案构思富于变化,造型栩栩如生,线条质朴流畅。前室藻井上,雕刻着伏羲和女娲环绕盛开的莲花,轻舒广袖,翩翩起舞。画像石刻的画面,相互关联,带有连续性和故事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