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查看: 155|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户外急救知识夜谈系列

[复制链接]

3

主题

29

帖子

29

积分

绿野新人,渴望上路。

Rank: 1

积分
2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3 15:48: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到:

简介:户外急救指的是针对户外活动中发生的意外伤害或突发疾病采取的即时救护措施。户外急救隶属于急诊医学中院前急救的范畴。又称初步急救(first aid),包括现场急救和途中急救。现场的最初目击者(first responder)首先给病人进行必要的急救,如清除呼吸道异物,徒手心肺复苏,包扎止血,骨折固定等等,然后通过急救电话向急救中心(站)呼救,并在等待急救医护人员到达的同时进行不间断的现场急救。

目的:院前急救的目的是争取使伤患脱离生命危险、维持病人的主要生命体征并尽可能快速平稳地将病人送往医院急诊室。

人员:院前急救一般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进行。在户外条件下每一个队员都应该是合格的first aider。国际通行的标准要求:所有医务人员和所有大于12岁的人都应该接受相关培训、掌握相关技能。也就是说,基本所有混户外的都要掌握。必须说的是,我国的普及程度还差的太远。

意义: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相当多的人因此预后不良(失去肢体、半身不遂、植物人),甚至失去生命。眼睁睁地看着伙伴有时甚至是亲人的生命一点点流失而没有能力提供帮助,是不可忍受的。如果你在面对意外时只能边抚摸对方的额头边凄厉的大喊:你一定要坚持住啊而别无它法,(电视里经常有这样的场景。有时我想,躺着的那位心里一定也在大喊:有没有搞错,我动脉在那呲呲蹿血呢你让我咋坚持啊。。。)那你有必要耐心读读后面的内容。

内容:以现场急救为主。途中急救比较少接触到,就一带而过。

形式:想到哪说到哪吧。长篇大论的都不爱读是??

此帖是天色以晚在绿野的处男帖,也不知道水深水浅,乱写乱发。写的不好请方家多多批评指正;发错地方还劳斑竹转移。

21

主题

326

帖子

328

积分

绿野的革命者,中间的地带。

Rank: 3Rank: 3

积分
328
沙发
发表于 2005-11-13 16:39:11 | 只看该作者

欢迎,接着来。

3

主题

29

帖子

29

积分

绿野新人,渴望上路。

Rank: 1

积分
29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3 16:48:49 | 只看该作者

<野外急救守则>评点

野外急救守则
转自  顶点户外运动网

           首先,应确定救援者及伤患均无进一步的危险,并尽可能在不移动伤患的情形下施以急救。镇定自己,迅速检查伤患,评估并决定急救的优先顺序。如有大量出血,应立刻止血。  
           天色以晚:同伴发生意外时第一个反应不该是一个箭步冲上去,如果是触电或是有毒气体中毒那么就由一人变成俩人遇难了,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冲动,首先要迅速判断现场有无致命危险因素。威胁到自己则不要上前,另想办法;威胁到伤患者则迅速按正确方法将其撤离现场。如排除危险因素或其并不致命,则迅速展开急救。一般顺序是气道-呼吸-循环。如有可见的大出血则优先处理,加压包扎或者近心端结扎,应在半分钟内完成。

          若呼吸停止时,应快吹四口气,施行人工呼吸。若发生心跳停止的情形,应立即展开心肺复更术。
          天色以晚:怎样检查呼吸?一般是三步:一看二听三感觉。实际上是一个动作,在5秒以内完成。动作要领是:双膝着地,跪于伤患者一侧,正对其双肩水平,俯身贴近其鼻孔,侧头观察其胸廓有无起伏,同时听有没有呼吸声音,并感觉其口鼻有无气流。以上动作应在5秒内完成。随后触摸颈动脉查有无搏动,不知道在哪?摸摸自己先。此步骤应在10秒内完成。如果全部阴性,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即同时施行人工呼吸及胸外按压。具体操作后面详述。

处理休克,垫高下肢与保暖。处理其它伤害(如创伤、骨折、中毒、烧烫伤等)。
          天色以晚:关于各种意外的分论,后面一一展开。

          其次,尽快将患者移到避风处,如帐篷或天然的避风处,以防止伤害加重。在安置病患时,应采取正确的姿势。头及胸部受伤,若为横伤,可采取仰卧曲膝的姿势,若为直伤,则应采取仰卧平躺的姿势。对於意识不清,但呼吸正常者,可采取复更姿势。休克患者,应令其平躺,并垫高下肢20~30公分。
          天色以晚:有几种基本体位。 休克体位:上身抬高30度,下肢抬高20度。目的是增加回心血量,保证重要脏器供血。复苏体位:有仰卧,有侧卧。是伤患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后在等待转运前所保持的体位。
          原则是:(1) 患者尽量取正侧位,头部侧位便于引流;
        (2) 体位应该稳定;
        (3) 避免胸部受压,以免影响呼吸;
        (4) 尽可能侧向易使患者恢复到仰卧位,并可能估计到颈部脊髓损伤;
        (5) 应易于观察通气情况,便于气道管理;
        (6) 体位本身不应造成患者进一步损伤。


          对於意识不清、疑有内伤、头部严重受损、腹部贯穿等可能需要全身麻醉的伤者,不可给予食物或饮料,并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安全的方法送医处理。由於山区送医较困难,因此在途中应严密观察伤者的变化,随时安慰、鼓励伤者,以减轻其恐惧及焦虑。若下山的路途较远或不方便移动伤者,可派两人先行下山求援,或以无线对讲机向外求救。求援时应详细说明求援的地点(最好有明显的目标),伤患的状况,及已做的急救处理,使救援工作能发挥积极的效果。
          天色以晚:关于等待和运输,如果有同学爱看的话,会有专门章节继续夜谈。
    [sign]心似浮云常自在,意若流水任逍遥。[/sign]
地板
发表于 2005-11-13 17:56:32 | 只看该作者

无语,有点悲哀

真正的医学急救,是无法通过文字描述的,是一定需要听几个小时的讲座来培训的. (但是,在绿野里没有这类的讲座,在INFO那边看到过类似的红十字会培训,记得是收200元培训费的).

对于目前发生的户外伤害,还是传统的非正规处理方式,对受伤者来讲,有一定危害,但也只能如此. 毕竟现在的物质条件不足,即使是专业医生也没有办法.

即使是最正规的方法----呼叫医生,想象一下,如果在小五台地区,发生危险,呼叫医生,能呼叫来协和医院的医生和设备吗? 还不是当地小医院的医生? 小医院的医生到现场,会带什么样的抢救装备? 国外电视上所看到的硬担架,保护颈部的护套,会有吗? 我想,他们能带上来一个比门板强点儿的担架,就已经算是很不错了呢.


所以,回避这个问题,是最好的. 遇到事情再说,嘿嘿,没有办法的办法. 赶上什么条件就是什么条件好了.



2

主题

20

帖子

20

积分

绿野新人,渴望上路。

Rank: 1

积分
20
5#
发表于 2005-11-13 21:03:39 | 只看该作者

这种知识应当多普及,知道总会有用的,谢谢楼主

3

主题

29

帖子

29

积分

绿野新人,渴望上路。

Rank: 1

积分
29
6#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3 21:48:53 | 只看该作者

不要迷信医生和设备

看来兰兰的态度很悲观啊。其实不用这么消极。有些事情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很出色。一般的小毛病,只要掌握正确的相关知识,就可以很快上手,这一部分可以占到60%;对于较复杂严重的伤患,即使没有操作能力,起码应该知道哪些操作是有害的,不该贸然行动。事实上,比较难掌握而需要培训实际操作的的内容,只有心肺复苏和包扎固定搬运。更加复杂的操作,就不属于现场急救范畴。如果必要的话,我可以帮助联系培训事宜。但事先了解些基础知识,总是好的。
另外,我介绍的方法都尽量参照ECC&CPR Guidelines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0里的内容,基本上是国际通行的最权威的。只要按照这些方法去做,每个first aider都是最正规的。是否名牌医院的大牌医生不重要。他们不一定有你做的好。
设备当然很重要。但是大多数应用设备的急救不在我们讨论范围之内,那属于高级生命支持。而有些高效的设备如除颤仪,应该不会有人ZN到随身拎着这玩艺。我们作为现场的急救员,做的是基本生命支持。价值就体现在通过徒手操作,应用最基本的材料,起死回生,转危为安,并维持到进一步救护的到来。
不要低估我们自己的能量。不要低估灾难发生后几分钟的急救。事实证明,这些努力是有成效的。
一旦亲人或伙伴在你面前倒下,你就是上帝。 [sign]心似浮云常自在,意若流水任逍遥。[/sign]

3

主题

29

帖子

29

积分

绿野新人,渴望上路。

Rank: 1

积分
29
7#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3 22:43:42 | 只看该作者

[转]建立完整的急救生存链

偷点懒,转一篇不错的文章

建立完整的急救生存链
--------------------------------------------------------------------------------
来源于:中山日报 2004年2月11日 第 3323 期 D2版   Http://www.zsnews.cn  

  急救,在一般人看来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似乎是只有专业医生才能完成的工作。还有一些人认为,越是危重的病人越需要医生来处理。
          在发生危急情况的现场,有的人对病人束手无策,坐等医生到来;也有人不问青红皂白,七手八脚地将病人送往就近的医院。殊不知,不恰当地救助往往会好心办坏事,加重患者的病情。难道只有在医院里病人的生命才能够得到挽救?只有医生才是救治危重病人的“大救星”吗?非也。
   无论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的病人,无疑是生命处于最危急状态的人,是最需要紧急救助的。据统计,有90%的猝死病例发生在医院以外,也就是“救星”尚未到达现场的空白时间段。在我国,从拨打急救电话到急救车到达现场,平均需要20分钟左右的时间。这段时间对于一个猝死急需救助的病人来说,是一段难熬的“漫漫长夜”。而现场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短短的4分钟,这就是急救中常说的“黄金4分钟”。每耽误一分钟,病人的生存率就会有很大降低,死亡率就会直线上升。
   由此看来,迫切需要在全社会普及急救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现代急救理念,掌握基本的急救方法,让整个急救过程不再出现空白,形成一个完整的“急救生存链”。
   急救生存链是现代急救理念中的核心内容,它包括四个环节,即早期通路、早期徒手心肺复苏、早期心脏电除颤、早期高级心肺复苏。前三个环节都是在医院以外完成的,医生在医院里只是完成最后一个环节的急救。高级心肺复苏是以院外的初级急救为基础的,它并不是空中楼阁。想让生命之链不断裂,就需要在全社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去进行培训工作,让急救生存链的理念在更多的人心中扎根。
   记得有一次在报上看到一篇文章,说是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一次国际车展的开幕式上,有一位70多岁的老者突然心脏病发作,在场的一位小伙子及时有效地给这位老者实施了现场心肺复苏术,为挽救患者的生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后来得知,这位小伙子曾在红十字会接受过正规的培训。
   其实,突发重症的事每天都有发生,但是结果往往不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场非专业人员所采取的急救措施。第一目击者如果能迅速对病人实施正确有效的急救方法,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就高。
   现在,面向普通百姓的救护培训工作已经在各地展开。一般来说,初级救护员培训、单纯心肺复苏培训和单纯创伤救护培训,对参训人员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只要受训者能正确理解所培训的内容即可。目前,初级救护员培训的课程已被一些中学列为素质化教育的内容之中。此外,救护员师资培训和中级救护员培训,对受训者要有一定的要求,后者主要针对各种特殊行业,如交通、建筑、旅游、电力、民航等部门的人员。

[sign]心似浮云常自在,意若流水任逍遥。[/sign]

118

主题

921

帖子

937

积分

绿野高级黑

Rank: 4

积分
937
8#
发表于 2005-11-14 08:47:55 | 只看该作者

兰兰,你来给大家讲讲好么?

来自旧版论坛的签名不做没有意义的事情――宫本武藏

52

主题

622

帖子

622

积分

绿野高级黑

Rank: 4

积分
622
9#
发表于 2005-11-14 10:34:36 | 只看该作者

早在2002年金丝猴就组织过几次急救培训.是在老聚吧搞的.

32

主题

167

帖子

167

积分

注册绿野,不忘初心。

Rank: 2

积分
167
10#
发表于 2005-11-14 19:20:59 | 只看该作者

好帖!不过连续做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交替做的效果是差不多的。所以姐妹们可以不用对别人做人工呼吸的呢。

来自旧版论坛的签名找一个人,陪我走天涯.
[原创]户外急救知识夜谈系列 天色以晚 2005-11-13
欢迎,接着来。 豆苗 2005-11-13
<野外急救守则>评点 天色以晚 2005-11-13
无语,有点悲哀 lanlan1608 2005-11-13
不要迷信医生和设备 天色以晚 2005-11-13
兰兰,你来给大家讲讲好么? 文蕤 2005-11-14
这种知识应当多普及,知道总会有用的,谢谢楼主 几度风雨 2005-11-13
[转]建立完整的急救生存链 天色以晚 2005-11-13
好帖!不过连续做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交替做的效果是差不多的。所以姐妹们可以不用对别人做人工呼吸的呢。 啊水 2005-11-14
不做是不行滴。。。 天色以晚 2005-11-14
早在2002年金丝猴就组织过几次急救培训.是在老聚吧搞的. 老特 2005-11-14
基本生命支持(BLS)之一 天色以晚 2005-11-14
基本生命支持(BLS)之二 天色以晚 2005-11-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