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楼主: 野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庆节四姑娘山长坪沟??米亚罗毕棚沟穿越兼登大姑娘山计划草案。征集同伴。

[复制链接]

34

主题

570

帖子

570

积分

绿野高级黑

Rank: 4

积分
570
QQ
11#
发表于 2002-9-6 01:32:19 | 只看该作者

几点意见(多嘴)

1、上升太快,缺乏适应的时间;
<br>2、队员要做筛选,体能要跟得上,否则会很麻烦;
<br>3、带冰爪就要带保护装备,还有可能要架路绳,因为垭口可能很大雪(山里面说不准);
<br>4、这条线路其实难度不小,要有穿越失败的心理准备;
<br>5、穿越过后登大峰要量力而行,对在穿越过程中身体不适的队员要坚决排除在登山队之外,大峰也会发生山难的,而且今年很邪,万事小心为上,必要时宁愿放弃计划。<br><br>大地任我行

34

主题

570

帖子

570

积分

绿野高级黑

Rank: 4

积分
570
QQ
12#
发表于 2002-9-6 01:35:28 | 只看该作者

这方法对我来说作用不大

最好的方法是高山适应,代价是两天时间。
<br>
<br>至于虹景天,还是胶囊或口服液效果好些。巧克力和葡萄糖对我有用:)<br><br>大地任我行

298

主题

2795

帖子

2795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2795
13#
 楼主| 发表于 2002-9-6 02:51:21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从长坪沟进毕棚沟出的话,可以有点时间适应

上面帖子中的药品是别人帖子中推荐药品的汇总,请KOWIN再推荐一些,并指点到哪里买。下面是我收集的一篇文章,还没来得及好好研究。
<br>
<br>高山病的防治
<br>李舒平  2000-10-31 17:02:52
<br>
<br>
<br>  主讲人:李舒平 中国登山协会高山医学专家
<br>  
<br>  今天我试着讲一讲高山病的防治,讲完后,大家交流交流这方面的经验。
<br>
<br>  高山病是登山爱好者很感兴趣的话题,去登山之前,我们要了解高山病的症状,有哪些表现,遇到高山病应该怎样救治,这对登山的顺利和成功非常重要。
<br>
<br>  高山病不是一个精确的名字,从使用意义上讲,大概分为二种:一、高山特有疾病,指在别的地方不会发生的,只有在高山上才能发生的病;如:高山反应、高山肺水肿。二、高山常见,易发生的疾病,如雪盲、冻伤,胃出血,这些病其它地方也有,但在高山更易发生。这些病统称高山病,医学称高原病,高原病和高山病没有区别,概念是一样的。只不过因为我们是搞登山的,我们所处的位置高一些,比高原病海拔更高,问题更严重,叫高山病会更引起重视。
<br>
<br>  我们先讨论一下高山特有的环境:
<br>
<br>  由于第一种高山病是在特殊条件下特殊环境下发生,所以我们很有必要了解高山环境的特点。
<br>
<br>  一、高山环境的基本特点:一个是地理方面的特点 :地质、地貌;第二个是气候上的特点。
<br>
<br>  下面看一个表,略
<br>
<br>  在物理学上,气压的概念有两种,一种是体积的概念,一种是质量的概念,实际它们是一致的,可以换算。
<br>
<br>  做这个表的时候,一般来讲,书上基本上按千度算的,????
<br>
<br>  我加了两个高度,一个是拉萨高度(3680米),一个是珠穆拉玛峰的高度,它们和登山的关系比较密切。这个表里有几个数字是典型的,一个数据上拉萨海拔高度情况,大气压和氧分压降低了三分之一,相当于海平面的2/3,在海拔5308米地方,整个气压和密度基本上是海平面的1/2,到了六千米处,降得更低,到8000米处,整个的气压降低了2/3,基本上相当于海平面的1/3,所以8000米做为一个指标高度,气压在这里的变化很大。
<br>
<br>  大气压,形象的讲,每平方米地面平均有承受10吨的大气压力,听起来非常大,但人体内外是平衡的,平常感觉不到大气压力。1个标准大气压是760毫米汞柱,相当于1013.25个毫巴,(毫巴是气象学上的一个单位)。 标准大气压的标准计量是:在温度为0度的时候,在南北纬45度的地方的海平面上的大气压。1个大气压泛指海平面的大气压。
<br>
<br>  标准大气压在计量上是一个很精确的数字。在标准大气压条件下,每一个人1平方厘米体表要承受1.033公斤空气的压力,总重量可达到是15-18吨。这个数字很吓人。
<br>
<br>  随着高度升高,气压逐渐减少,减少的曲线不是一条完全的直线,它除了受到海拔高度影响以外,还受到气温、日照、纬度、地形、温度、风向这些关系的影响。整个地球的大气层,2万米以下的地方,空气结构是基本稳定的,没有什么变化。氧气的含量也就是20.9%。一般也可以讲21%。从0海拔一直到1万、2万米高度,这个含量不变,空气结构不变。
<br>
<br>  气压对登山的影响是不大的,虽然它对人体很有作用,比如象潜水病、航空病,因为气压急速变化的时候,体内压力的变化和外界气压的变化不能很快达到一种平衡,才产生问题。登山不用考虑这些问题,因为登山是一个高度缓慢上升的过程,体内外压力能够慢慢的平衡。
<br>
<br>  下面讨论大气里含氧量的增减和高山病的关系。
<br>
<br>  大气的含氧量基本上稳定的,在我们所从事的登山活动这个高度海拔范围之内,是一个稳定的值。
<br>
<br>  我先介绍介绍比较标准性质这个数据,一个是在拉萨,含氧量降低1/3,这个高度是发生生理障碍的发生限度。一个是5308米的时候,也就是气压降低1/2,或者说人所能享受到的氧气已经到了海平面的一半,在这个限度上,从生理上测试结果来看,可以算作是人类长久居住生存的限度,在5300米以上,在这个高度以上没有居民,在这个高度以上活动的人,也就是一些采矿的工人和登山的运动员,连游牧民族在这以上也没有居住点,最高人类居住点大约是5330多米,在南美的菠西维亚,它是一个矿区,矿区工人居住点为5400米左右,矿点在5700多米,但是他们无法在5700米居住,每天从5330米到5700米地方去工作,然后返回来休息。
<br>
<br>  到19200米的地方,气压是47毫米汞住,氧分压是10个毫米汞柱。到这个高度上,沸点已经降到35度,人体最低气温是35度,35度以下人类生命就无法生存,这里,人体内的体液已经处于沸腾状态,当然谁也不可能去试上一试。
<br>
<br>  下个表:大气中的氧分压的变化,反应到人体生理上的变化。人体从空气中吸入新鲜空气,通过气管到肺泡,进入动脉,然后进入红血球,变成动脉内血氧饱和度。
<br>
<br>  对我们有重要影响的几个高度,在4000米时,人的呼吸气量大幅度增加,增加到20%~100%,氧气已经明显不够用,必须使劲呼吸和喘气。在6000米时,肺泡内氧分压已经降到40毫米汞柱,国外认为6000米是一个坎,氧分压降得很低,氧气要从肺泡气里弥散进入动脉血,主要是靠肺泡内氧分压和动脉血氧分压的压力差 ,这个高度压力已差降到7个毫米汞柱,弥散有一定困难。
<br>
<br>  在平原地区,氧气压差一般是10个毫米汞柱,正常情况下无需用力呼吸。世居高原的人(4000-5000米范围),肺泡内氧分压和动脉血氧分压是1个毫米汞柱,这可能是当地人对高山适应,压差需要很小,他们也能爬的更高。一般平原人,要有10个才够用。到6000米,误差就更小,从理论角度上讲,7000米是人的生理极限。在这个地方,人体肺泡里氧分压和动脉氧分压基本上差不多,从理论上讲,氧气无法从肺泡里进入血液送给人体的组织进行能量代谢的。
<br>
<br>  北京地区人的动脉血氧饱和度为95%;4000米,85%;6000米,66%,到珠峰顶峰,50%。
<br>
<br>  从我们以前观察情况看,珠峰大本营(5200米),运动员的血氧饱和度都在85%,数据相似,考虑到我们的登山运动员体质较好,营养也好,数据基本是一致的。
<br>
<br>  对不同的人群的指标
<br>
<br>  人对缺氧的适应性,是一种先天素质。在5500米以下,就是血氧饱和度两极分化,70%人都一样,好的和差的不多。到6000米,很好的占40%,到7000米,很好到只占4%,能耐低压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大概4%~5%左右。这是不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我们登山,要知道自己的极限,不能不考虑自己的情况硬上。
<br>
<br>  下一张表,是血液循环图,氧气在毛细血管交换,毛细血管进口端动脉内氧分压是40毫米汞柱,肺泡氧分压要比40高,越高,氧气就渗透交换得越充分,在静脉端氧气含量基本与外界含量一致。
<br>
<br>  所以登山时,低压的影响不大,但低氧的影响很大。
<br>
<br>  低氧对大脑神经的影响:
<br>
<br>  大脑完全缺氧的情况下,一般三分钟到五分钟,缺氧对大脑造成的损害不可逆转,伤就是伤,死就是死,没救的。到8分钟时,大脑细胞大量坏死。
<br>
<br>  严重缺氧,即不完全断氧,如雪崩的情况人的周围会有少量空气残留,这种情况30分钟左右,损伤就是不可逆的。小脑的存活时间长一些,长5分钟~6分钟,延髓的存活还能延长十几分钟。
<br>
<br>  轻度缺氧:在7000-8000米,动脉血氧饱和度为?,意识不清,8000米时,为56%,意识模糊。
<br>
<br>  这些数据来自于人工实验室,在减压舱里得到,机器测出来的,数据比较死,反应不出个体的差异。由于人体适应性能力存在差异,还由于减压舱里高度急性上升,在一个高度停留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通常是减压减到1000米的高度,然后做实验测数据,过了半小时,继续减压到2000米~3000米,就这么上到8000米高度。实验室的极限缺氧,和登山不一样,登山是一个很慢的逐步适应的过程。所以我们既要要尊重科学,但也要看实际。王富洲他们三个人60年5月24号登上珠峰,从8830-8848高差14米,路程40~50米,一共用4多个小时才爬上去,从顶峰回来,从8830-8800米,用了6个多小时,他们一点氧气没有,还能顺利回来,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br>
<br>  曾经有一个登山者在低压舱里做实验,上到9120米,停留30分钟,肺泡里氧分压降到31毫米汞柱。比珠峰还高一点,他很清醒,又上到1万米,肺泡里氧分压达到24个毫米汞柱。他还是清醒的,只是活动缓慢一点。
<br>
<br>  差的人在昆明1800多米就有高山的反应,大部分人在3000米有高山反应。
<br>
<br>  7000米以上曾经是高山死亡带,扩大到8千米,从理论上讲不适合人类生存,但不一定马上会死,呆长了才会死。如果有人在珠峰峰顶,呆上一个周,肯定下不来。5800米是英国的生理学家和登山家Poul根据自己体会定出的,他的登山营地设在5720米,他认为在这里生存能行。我们从生理测试的各个综合因素的数据来看,觉得5500是个界限。由于他本人既是生理学的专家,又是登山的专家,国际上承认了这个数据,认为5800米是人类身体可以完全代偿的一个限度,当然这是根据实践经验估算出来的。
<br>
<br>  3000米以上称高原地带,3000米以下算平原地带,5800米以上为特高海拔,3000~5800米为高山地带,5800米以上是人类长期生存极限。
<br>
<br>  6000米是高等植物生长极限,7000米是陆地动物的生长极限,7000米以上无陆地生物。
<br>
<br>  强烈太阳辐射的影响
<br>
<br>  太阳辐射影响我们健康的主要是紫外线
<br>
<br>  紫外线有长波,中波、短波,波长越短对人体损害越大。高原地区,一是由于海拔高,紫外线很强烈,海拔每升高100米高度,紫外线辐射增加1.3%左右,在增加的太阳辐射里里,短波紫外线的增加对我们的影响会更大。
<br>
<br>  二是由于空气稀,透明度高,对紫外线辐射阻挡小。 三是由于日照时间长。四是由于冰雪的反射率高(平均反射率70%,新降雪80%,亮冰90%以上)。在高山上,一见了雪,必须马上戴太阳镜。我们93年和台湾队员一起登珠穆朗玛,其中一个队员虽然是户外专家,经常带大家去登山,偏偏就是他自己得了雪盲,因为他是近视眼,用的是套的墨镜片,只带了一副,在山上摔了一跤就没了。他还不承认是雪盲,只说是进了砂子,眼红,风一吹,又是疼,又是流眼泪。其实这就是雪盲,雪盲的症状之一就是像眼睛里揉进了沙子。
<br>
<br>  所以大家要牢记住,见了雪必戴眼镜。尽管雪盲没有后遗症,但会影响本次登山。有经验的登山者,都有备用眼镜,以防万一,宁可多带一点,累一点,也不要因此上不了山,白来一趟。
<br>
<br>  补充一点,紫外线的强度,基本上是倍数比较。在武汉海拔23米,基本为平原。以之为一,????是13×1.59倍,非常利害,除了雪盲以外,还能引发口唇疱疹,日光性皮炎,对整个机体的适应能力和适应状态都有影响。
<br>
<br>  低温的影响
<br>
<br>  在高原上,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平均降低0.56度,而且高原地区,温差很大。
<br>
<br>  人的体温降到35度时,整个处于低温状态,所有生命器官,包括心、肺、肝等器官,???温度降到25度时,不能进行新陈代谢,心脏停博。此时,呼吸还有一点。如果碰到这种情况,不要以为此人已经死了,功能虽然没有了,但假如时间短,还是能救治的。
<br>
<br>  风的影响
<br>
<br>  一个是压力(推力)的影响,表现在增加体力消耗,使登山者很累,体力消耗很大,花很大力气克服风阻力。另一个方面和温度有关系。我们一般说的温度是不受纬度,不受风速的影响的计算出来的温度变化,实际上风对温度影响极大,可以是人的皮肤迅速散热,表面的实际温度极剧下降,我们所见的冻伤里面有很大一部分,不是因为室外温度低,而是因为风大。65年在珠训练的时候,风很大,人就象放在低温实验室快速降温,你能看着没有保护的鼻子迅速发白,发青,发黑,非常快,就跟实验室里就把兔子脚放在液氮里类似。登山冻伤防护上很重要的一点是避风,不能被直吹,要戴围巾,帽子,手套等等防风。另外,遇到大风,要会躲避,藏到安全处,实在找不到,也要背对风。实际温度等于实际的 气温加上系数乘上风速,和风的关系很密切。
<br>
<br>  风速最大级是12级,29米/秒以上就是12级(风的分级一共只有12级)。珠峰的顶峰风很大,在8100米大风能把人和帐篷吹走。珠峰地区一年平均风速是50米/秒,夏季15米/秒,冬季45米/秒,最大为105米/秒,春季20-30米/秒。
<br>
<br>  湿度的影响
<br>
<br>  湿度随高度增高而减少,越往上走越干燥,到4000米,相当于海平面湿度的17%,到了6000米相当于海平面5%,到了8000米是1%,非常干燥,人会觉得很难受,。
<br>
<br>  雷暴的影响
<br>
<br>  新疆地区电离活动比较多,那里的登山者身上的金属物会闪闪发光(很好看),就是电离感应的作用,(如果真有雷暴,就不会是好看,而是好惨的事了)。在纬度较低的西藏,雷暴不常发生。
<br>
<br>  以上我介绍一下高山环境特点,作为对高山病的背景知识。  
<br>
<br>  第二,高山?⒉≡?蚝突??
<br>
<br>  高山病主要病因是缺氧,其它原因较次。氧是人类生存和发育成长基本条件之一,所以高山缺氧势必会造成人体各种功能障碍,加重结构的损害,从而产生各种疾病。
<br>
<br>  在缺氧条件下,人体以增加摄氧量和细胞的供氧量,同时以组织细胞提高利用氧的能力,来克服和减少缺氧带来的伤害,也就是机体对缺氧产生了适应能力。缺氧的程度加重,超过体能限度,就会产生高山病。高山病的发病过程,也就是适应与不适应此消彼长的发展过程,也就是环境缺氧和人体抗缺氧能力之间,从不平衡到平衡,再进入新的不平衡,最后建立最脆弱的新平衡。只要缺氧程度不断加重,最后一定会发生高山病。
<br>
<br>  缺氧对机体的影响,综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能量代谢。人体的能量的产生,是由各种营养物质转为糖,进入循环,最终进入各种细胞、化为ATP,供给人体使用。糠代谢本身是有氧反应,所以在缺氧情况下,会造成ATP的缺乏,也就是细胞供氧的缺乏,会造成能量不足,细胞会病变,坏死。
<br>
<br>  大脑缺氧的早期,轻度情况下,人处于兴奋状态,我们经常可以登山时看到,有些平常比较腼腆的人到山上变得很大胆,话也敢说了,事也敢做了,原来很谦虚的人在山上可以变得很狂妄了,很会吹牛,在某种情况上,缺氧会导致心理变化,大脑皮层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人表现的张扬亢奋。然后,如果缺氧进一步加重,大脑皮层受到抑制,这时人比较郁闷,很受压制(听众大笑),沉默寡言的更严重,还有会幻听,幻视。有个叫吴综月的,75年为了完成任务,尽管他适应并不好,还是坚持到了8000米时,他出现了幻视,看到了喇嘛庙。另外人走路不太稳,自控能力比较低,在高山上,经常会登山运动员发生争吵。还可能变得很固执,一意孤行。人到那份上,自己都不知自己怎么回事了。比如,严庚华同志登珠峰,当时他的压力很大,多少人劝他不要再登了,他都不听。他就非要登。因为电视台都准备好了,再要电视台准备一次,那是很困难的。他以前没到过那么高的地方,适宜不良,高山反应可能是他牺牲的一个因素,
<br>
<br>  人在缺氧时,判断能力不是很准确,会有意识朦胧,模糊,一直到晕厥。
<br>
<br>  缺氧对心脏也产生影响,心率每分钟增加20-40次,本人就比较难受。如果心动过速持续2-3天,就应该下撤。缺氧会使心脏肥大,血压变高,血细胞增加。血细胞增加的好处在于增加了运货车辆,但运的东西少了。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耐力,可以增多血细胞,但同时血液稠度增加,血栓发生率变高。
<br>
<br>  这种效应是高度缺氧产生,也就是ZPO刺激产生的。?????
<br>
<br>  ZPO男?, 女?
<br>
<br>  在高原20克正常,登山运动员会达到27克。
<br>
<br>  缺氧会影响消化,胃蠕动变慢,人不想吃东西。 并且将影响微循环,由于氧和营养要经过微循环才能供身体各部分使用。如果微循环有问题,人体的能量供应会产生不足。
<br>
<br>  缺氧对内分泌的影响:
<br>
<br>  缺氧会影响泌尿系统,阻碍水和Na的排出。另外由于内分泌的影响是全身性的,所以缺氧的影响广泛而弥散。
<br>
<br>  低温也是冻伤,雪盲易发生的原因。
<br>
<br>  这张表是登山事故,死亡原因比较表
<br>
<br>  第一位滑坠,二雪崩,三高山病,因此我们对高山病给予足够重视。
<br>
<br>  高山病使队员提前出山,造成减员。它也是滑坠的原因,由于高山反应体力不支,走路不隐,意识不清,造成滑坠的间接结果。
<br>
<br>  表2
<br>
<br>  慢性高山病和我们来讲问题不太大,主要对长期在高山工作的人来说,、更重要一些,一般3-6个月停留高原才会发生慢性高山病,例如援藏,平原人长期在高原上生活,才有慢性高山病。我们登山一般最多长三个月,不至于发生这个问题,只讲急性病,这些急性病经过治疗,修养,基本能恢复,不会留下后遗症。
<br>
<br>  第一个就是急性高山反应,这是最常见的,这个表统计800多人,在前三天,有240多人有高山反应,然后渐渐恢复,随着停留时间延长,完全活的很快乐的越来越少,大多数比较痛苦 。
<br>
<br>  一般来讲,实际的急性高山反应在6-12小时发病,大部分十几个小时后发病,最长的24小时后发病,但是6-12小时发生一般在三天以内恢复,最长的人14天以后才慢慢恢复。
<br>
<br>  主要表现:三表
<br>
<br>  轻度反应100%(包括藏族在内),5900米以上,大家都有,不分藏汉,一律平等。
<br>
<br>  较重的反应,如浮肿,全身无力,精神不佳,眼睛浮肿,显然汉族多。随着海拔高度增加,人数越来越多。主要症状是头痛、头昏、睡眠不佳、全身无力、食欲不好、浮肿等六种反应。
<br>
<br>  急性高山反应的预防:
<br>
<br>  高山病的诱因关键是缺氧。
<br>
<br>  有些病可以预防,因为它和到达高度,上升速度有明确关系,因此上高原要慢慢上。它也和个体适应能力有关。在进山前进行体能训练,做有氧运动,(主要是耐力性项目),长跑、游泳等等,很有用处。高山反应的严重程度,恢复快慢和整体素质有关系,有一个很大忌讳就是上山前不要得大病,尤其伤风感冒正在流鼻涕擦眼泪,不要上,这是不太安全。
<br>
<br>  高山反应和心理因素有关,有人出问题,心理紧张,身体没有什么不好。进山很前,听了很多传闻,过唐古拉山口时不知道已经到了,没出问题。过了以后,有人开玩笑说到了,他就马上不行了,这其实是紧张状态下的生理反应。
<br>
<br>  药物预防。
<br>
<br>  国家登山队不会用的。因为药物掩蔽了人体的正常反应和恢复,如果掩盖了问题,我认为反而不好,不主张用药。
<br>
<br>  如果实在要用,药物有两种比较可靠。复方党参片,进高原之前两天开始服用,每天8片,减少高山反应的效率为80%。,部队上销量很大,由于一般平原用不上,药店里没有这药。
<br>
<br>  另一种西方的洋药片很有效,醋氮酰胺,本质上一种缓和的药,是磺胺类药,在国外用很多,英文名Diamox。进山前一到二天用,每12小时服一次,一次250毫克,吃到上高原后的3-4天停。
<br>
<br>  治疗问题:
<br>
<br>  1、扛着,等着机体适应,如果适应不了就回家,不要硬撑。
<br>
<br>  2、对症治疗,头病医头,脚痛医脚,让病人感觉舒服一点。
<br>
<br>  头痛就用一般止痛片就很有效,又简单 ,又好买,又管事。对胃刺激小。阿斯匹林也行,但对胃刺激大,总之: 止痛的药就可以用。
<br>
<br>  血压太高,用减压灵(治早期高压的药),再用一点利尿片,小剂量。????
<br>
<br>  浮肿:受重力影响比较大的部位,如眼睛,下肢易浮肿。我们75年那时比较辛苦,生活条件差,陪同的战士更差,还要负责警卫,建营等等艰苦劳动。战士知识水平低,浮肿得很厉害也不知道找人,我们的运动员浮肿也不少,有双眼皮的,有小腿前侧一按一个坑的。比较浅的坑,是轻度浮肿,不要紧,用氨茶碱,有利尿和扩张血管作用,效果不错。肿的程度严重,可以用双氢克尿塞,,100毫克/片,1片就行,一天1-3次。5,6小时后经常上厕所。
<br>
<br>  用利尿片,25毫克1片,一片就行了,剂量要小,因为是高山反应是正常反应,而速尿片副作用大。?????
<br>
<br>  急性高山反应的治疗问题。
<br>
<br>  1、急性脑水肿,急性脑昏迷是比较严重的问题,会丧失意志????
<br>
<br>  它是由于细胞水纳滞留,细胞内水肿和细胞间隙水肿(从血管里渗出的水份增加)两种造成的脑水肿
<br>
<br>  治疗:1、吸氧,一般的高山反应一分钟氧气流量用1-2升就可以了,脑水肿则要用3-6升氧。吸氧,颅内压很快下降,头痛,恶心的症状也会几乎消失。
<br>
<br>  2、脱水治疗。主要口服药,用速尿片,40-80毫克,一天服3次左右,一天总量不要超过180毫克,在利尿的同时注意补钾,利尿时把大量钠排出去了,人体比较衰弱,而且电解不平衡以后,,心脏等部位容易出现毛病,要吃水果补充钾盐KCL。
<br>
<br>  直接作用血脑屏障的药物,50%高分子葡萄糖注射,20-60毫升,甘露醇,(降压的药),250毫升 ,一天二次 。????
<br>
<br>  要控制剂量,计算补充程度,还要加钾、ATP等,这个方法不能业余使用
<br>
<br>  2.急性肺水肿
<br>
<br>  它是重要的高山病,在文献上看, 最低发生区域报告2250米。它和医院肺水肿不一样,不感染。?000米以上,发生率逐步在增加。????发病率根据不同数字统计,最低的5.7%~12.7%,死亡率10%左右。
<br>
<br>  病因是肺动脉高压,肺动脉血容量增加,肺的毛细血管透通性增加。
<br>
<br>  预防:要有比较良好的身体状态进入高原地区,不要在伤风感冒,发烧等有些疾病的情况下去,并且要逐步适应,不要上升太快。
<br>
<br>  症状和治疗:首先要识别肺水肿。全身的症状是头痛、食欲不好、呕吐、恶心、这种综合的状态,高山反应都会有。它的特点是呼吸问题,咳嗽、痰多,痰形状有特性,血状紫色,或粉红色,有气泡在里头,很多,一团一团的。病人不发烧,心率快,呼吸急,不能平躺。
<br>
<br>  78年,我去西藏大本营工作,有200多人,比较混乱,医务组5个人,有一个人,误诊是感冒,但能听见肺里的水泡声,呼噜呼噜的。吐的痰有颜色,非常多,我确定这是肺水肿。耽误肺水肿是比较危险的,在没有医疗条件下,2-3天死亡。
<br>
<br>  治疗的关键是给氧,利尿,降压,病情稳定后,往山下送。这是唯一办法,送下去愈低愈好。
<br>
<br>  暴发性肺水肿,前期状态演变得的很快,没有过渡阶段,呼吸困难,剧烈头痛,呕心,马上进入昏迷,更加凶险。
<br>
<br>  我们在山上要更小心一些,因为医疗条件不够,交通不便。用氧,利尿,控制病情后赶快送走。
<br>
<br>  红细胞增多症
<br>
<br>  这种病发作较慢,我就不介绍了。
<br>
<br>  冻伤:
<br>
<br>  治疗要快速复温,慢速复温不够,快速能更多保留残肢。用热水泡,40-42度的热水泡20-30分钟,一直泡1-2周,开始的越早越好。不马上开始的,它随着气温升高慢慢开始自己化,慢性溶化的过程对冻伤损伤大。可以涂呋喃西林霜剂,效果强。
<br>
<br>  预防:戴手套,帽子,鼻罩等等,注意避风,要弄干袜子,不穿小鞋,不戴手套或戴薄手套;不要碰金属,石头。
<br>
<br>  我们要知道这些高山病的症状,有病要承认。登山的人中,一种人什么都不承认有病,硬挺,或是忍耐力太强:另一种人则神经过敏,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这两种人都不好。另外,一旦发生问题,要慎重,不要冒险,要观察。最好每上升500米,适应一夜,再爬高,
<br>
<br>  缺氧是高山病的第一原因,最好的办法是逃跑,下撤。75年登珠峰,有一个队员高山反应,吐的一地,喷射呕吐,颅内压增高,神志不清。我觉得不像高山肺水肿。他说自己不行了,死活不想走。别人把他绑起来向下拉,拉到5800米自己能走了,走到5700米想找根烟抽了。由于高山病发作时生不如死,很多人不肯走,要逼他下撤,这是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br>
<br>  饮食:
<br>
<br>  尽可能吃高糖的食品,结构调整为第一碳水化合物,第二脂防,第三蛋白质,有条件的多掺入液体能量,如果汁、牛奶,还能补充一部分水份。奶茶是很好的一种食品,酥油茶更好,是高热量食品,并且脂肪多,对皮肤有保护,湿润的作用。里面的茶碱还可以利尿作用。
<br>
<br>  登山前身体检查
<br>
<br>  到4000、5000米以下去旅游、只要没有严重心、肺、肝的疾病就可以去,血压比较高免去。
<br>

21

主题

265

帖子

265

积分

绿野的革命者,中间的地带。

Rank: 3Rank: 3

积分
265
14#
发表于 2002-9-6 03:27:51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很权威。

我在中登协冬训班的时候听过作者李舒平老师的讲课,对我的帮助很大,当时还让我讲述了玉珠峰急救的那件事作为高山病案例让学员分析。
<br>
<br>你在药品清单里加上一些利尿药、平喘药就行了。例如速尿、氯丙嗪等等。不过这些药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所以一定要掌握好用药的时机和剂量。

55

主题

404

帖子

437

积分

绿野的革命者,中间的地带。

Rank: 3Rank: 3

积分
437
15#
发表于 2002-9-6 06:10:33 | 只看该作者

记得有人说过

在人的一生当中,应该去爬至少一座真正的山。
<br>
<br>不知道怎么才算是爬过一座真正的山。我想,靠自己的体力爬上一座四五千米的山峰应该算是了吧。我希望自己也能有这样的机会,也许就在明年,也许会更晚。
<br>
<br>先预祝野猪的计划能顺利完成,能给我们以后的活动提供经验。
<br>
<br>给野猪的一个建议是,象爬雪山这样的活动,队伍的组成应该考虑人员的分工。也就是说,每个人除了对自己负责以外,还应该分管某项具体工作。也许,这次你们就可以实践一下。上周的赏碟会上和Hary聊天的时候,也谈到这个问题。在复杂的行动中,有太多的事情要有人去留意和加以考虑。如果没有分工,就可能所有人都在关心同一件事情,而有的事情被疏忽了,最终造成遗憾。当然,要做到这样的分工,各成员之间要相互了解和彼此信任。
<br>
<br>我想,一个队伍中的技术工种可以有:卫生员,负责保持各成员的健康;领航员,负责随时掌握队伍的位置和前进方向;通讯员,负责队中联络和与外界联络;炊事员,显然是负责队伍的饮食;会计员,负责统计和合理使用各种物质资源;工程师,负责排除路障和安排营地。队长应该尽可能不负责具体事务,而只是统筹这些工作,并准备解决随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可以根据活动性质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工种。可以根据实际人数和每个人的能力,分配各人的工作。这样,队伍看起来就不那么业余了,也可以完成难度更大的活动。
<br>
<br>也许以后组队的时候,都会象招工那样,每人写一份简历,把各人的能力特长和爱好都记录下来,以便分配工作。但这也让人担心会产生一种等级制度,可能是有害的。

13

主题

36

帖子

36

积分

绿野新人,渴望上路。

Rank: 1

积分
36
16#
发表于 2002-9-6 12:01:50 | 只看该作者

整理了一点资料请野猪GG参考--急性高原病的表现和处理

急性高原病的表现和处理
<br>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称为高原地区,其特点为气压低,氧分压也相应降低,易导致人体缺氧,海拔越高,上述现象也会相应加重。5300米左右为人的适应临界高度。登高速度与强度也会影响高原反应的程度。此外,精神过度紧张,疲劳,感染,营养不良以及低温等因素对发病也有影响。
<br>高原病多发生于初登山时,特别在最初几天里,称为急性反应。高原反应持续3个月以上不消退者称为慢性反应。
<br>急性高原病的表现和处理
<br>1.急性高原反应
<br>短时间内进入3000米以上高原,出现头疼、头昏、心悸、气短等症状,严重的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失眠、疲乏、腹胀、胸闷等消化道症状。患者可见口唇轻度发绀(就象游泳时间长了嘴唇发青那样),面部、眼睑(眼皮)浮肿。
<br>急性高原反应多发生在登山后24小时内,一般在1-2周内即能适应,上述症状自行消失。不过,症状严重者可以给予对症治疗。
<br>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又名醋唑磺胺(Acetazolam)、醋氮酰胺(Diamox)。是一种碳酸酐酶抑制剂,(不要望文生义以为是磺胺类药,李舒平老师那样讲可能有点问题,两者差别实在很大),使肾脏排水增加,具有利尿的作用,但同时也促进体内钾的丢失。本品利尿作用缓和,长时间服用会产生耐药性。一般从上山前2天到登山开始的头3天服用,0.25克/片 x 1片,每天2次口服。该药起利尿作用,可降低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及其严重程度,并可减轻睡眠时的缺氧状况。
<br>强的松(Prednisone)。又名醋酸泼尼松。5mg/片 x 2片,每天2次口服,建议饭后服用。上山后用3天有利于减轻症状。
<br>此外还可用适量镇静剂、各种维生素、氨茶碱等。
<br>2.高原肺水肿
<br>发病率约3%。在急性高原反应的基础上,当海拔达4000米以上则易发病,但也可在2500米快速登山者中发病。有的在登山开始后3-48小时急速发病,有的迟至3-10天才发病。症状有头疼、胸闷、咳嗽、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等,严重者出现少尿、咳多量血性泡沫痰、甚至神志模糊。患者可见口唇、指甲发绀,用听诊器听肺部可听到湿罗音(就象熬粥时泡泡破裂的声音)。出现高原肺水肿的原因主要是缺氧,低温寒冷与呼吸道感染可加重缺氧,咳嗽或劳累也是重要的诱因。
<br>治疗方面采用综合治疗。
<br>充分吸氧,流量6-8升/分钟。可通过50-70%酒精湿化瓶吸氧以消除肺泡内泡沫。
<br>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
<br>严禁大量饮水。
<br>速尿注射剂20-40mg静脉推注或者速尿片剂40-80mg口服,每天两次,注意补钾,口服补达秀0.5克/片 x 1-2片,每天两次。注意观察脱水情况。
<br>0.25克氨茶碱溶于50%葡萄糖液40ml里缓慢静脉推注,15分钟以上,以降低肺动脉压。
<br>口服强的松10-20mg。
<br>静脉推注药物起效快,不过在高原野外非专业人士进行侵入性操作难度较大。最好在口服药物后使病情稳定,立即转至低海拔处。
<br>3.高原脑水肿
<br>又称高原昏迷或高原脑病。发病率低但较易引起死亡。见于快速进入4000米以上高原者。发病急,多在夜间。患者除了有早期的急性高原反应症状外,还有颅压增高的表现,如剧烈头痛,呕吐等,还可出现神志恍惚、抑郁或兴奋、胡言乱语等精神症状。个别患者抽搐、嗜睡、昏睡以至昏迷。患者脉搏增快,呼吸不规则。
<br>治疗:给氧95%浓度。高渗葡萄糖、甘露醇推注、强的松等积极治疗。待病情稳定,立即转至低海拔处。
<br>4.眼部综合征
<br>国外报道有人登山至3700米处,出现视网膜出血现象。
<br>5.预防
<br>登山时应阶梯上升以便机体适应。事实上用药虽能减少不适应症状,但并不能提高甚至还会延缓机体对于低氧的适应能力。登山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自己和同伴的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初入高原时多食碳水化合物类食品、多种维生素和易消化食品,禁止饮酒。高碳水化合物可提供葡萄糖和增强肺部氧弥散能力。有高山病症状者,睡眠时最好采取半卧位以减少肺充血。
<br>
<br>

111

主题

2761

帖子

2761

积分

绿野飞人,随传随到。

Rank: 8Rank: 8

积分
2761
17#
发表于 2002-9-7 00:14:15 | 只看该作者

同意HIKINGER意见,建议野猪放弃四姑娘山行程计划^_^

<br><br>★--★--★--★--★--★--★--★
<br>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凌驾于一切成败福祸之上的豁达胸怀

55

主题

404

帖子

437

积分

绿野的革命者,中间的地带。

Rank: 3Rank: 3

积分
437
18#
发表于 2002-9-7 00:43:32 | 只看该作者

想起一高一矮的一句名言

爱TA,就让TA去,让TA做喜欢做的事情。
<br>
<br>我想,不单只一高一矮的那位TA会感动,野猪也会的。
<br>
<br>当然,去不去由野猪自己决定,没有怂恿野猪一定要去的意思(我不去,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实际上,到了明年,这里也许会有更多的人想去。到时候,说不定有谁愿意把Seaman带上。

34

主题

570

帖子

570

积分

绿野高级黑

Rank: 4

积分
570
QQ
19#
发表于 2002-9-7 03:03:12 | 只看该作者

可不要断章取意啊!

我的意思是要做好充分的安全准备,所说的放弃计划只是指要有勇气放弃勉强攀登大峰或穿越失败时知道从原路往回走罢了,在山上或在路上做这样的决定不容易,特别离顶峰仅剩下100米的时候,这需要领队有足够的勇气才能做到。<br><br>大地任我行

34

主题

570

帖子

570

积分

绿野高级黑

Rank: 4

积分
570
QQ
20#
发表于 2002-9-7 05:38:34 | 只看该作者

再ZT:三姑娘峰登山报告书

三姑娘峰登山报告书(四川雪峰登山队)
<br>版权所有:高度 原作 
<br>
<br> 楔子
<br>去登三姑娘峰的念头是从今年三月份有的。五一黄金周我们几名队员登大峰,二峰后又与向导卢三哥聊起来,三哥说三峰的路线他已经基本摸清,想有机会上去看看。因为中国人登二峰就是三哥和我们队在2000年9月首登,而且三哥还是我们的荣誉队员,所以我们也希望能和三哥再次合作一把。
<br>于是在6月4日--8日组织了五名精干队员对三峰进行了侦察。由于天气恶劣,雪况太差,经过努力大家到达了海拔5000的垭口,对冲顶路线及难度有了客观认识:三峰在夏季攀登时主要是岩石作业,而且岩石破碎,目前唯一可能的登山线路是从南坡上去。
<br>6月11日,我们接待了北京动感队的路客、woodhead、apple、鳗鱼和香 港的坚叔,把我们的侦察资料给他们作了详细介绍,并预祝他们好运。
<br>25日下午接到woodhead的电话说他们已从日隆回到成都,同样由于气候和雪况恶劣未能登顶,并且特意告诉我,他们在垭口以上留了两段一共约300米路绳和两枚岩锥。
<br>于是决定在7月底8月初再次攀登三峰,具体时间看天气再定。
<br>8月初日隆的天气一直不好,出发时间一再推迟,如果计划放到9月份就会直接影响到队里国庆的登山活动。我在8月26日晚给三哥打电话,他说天气正在好转,山上积雪不多,现在应该是个机会。于是与队长雪峰a2商量后决定8月29日出发。
<br>因为这次的时间不合,所以上次去侦察的队员这次只有雪峰a2,雪峰缀化(女),高度;另外:莫的,笑笑8220。还有外围队员:徐良根,周治(女)一共7人,自驾车去日隆。
<br>8月29日 多云转晴
<br>本来计划早晨10:00从成都出发,结果老徐磨磨蹭蹭弄到12:00才过来会合。到都江堰吃过一台丰盛的午饭后继续赶路,沿着岷江进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界。在旋口买了20个糖锅盔充当早餐。车在映秀折向西行,进入卧龙保护区,卧龙河谷两岸高山耸峙,水泥公路两旁绿树成荫,一路上车辆很少,景色清幽,这段车程相当令人愉快。16:00,车过邓生,碰到五一登大雪塘的民工头唐宾。寒暄几句话后继续赶路。上巴朗山后开始起雾,车子翻过巴朗山口进入小金地界,这边的天气还不错。18:00到卢三哥家,三嫂在家,说三哥出去办事了一会回来。吃了晚饭,我们到镇上散步,大家购物的情绪很高,从这家店跑到另外一家,采购了一大堆东西。21:00回到三哥家里,他已经回来了。于是打包,分配物资。与三哥商量后决定明天雇两匹马驮公用装备和登山器材,个人装备自己背,还从上次6月份的路线进山。
<br>8月30日 晴间小雨
<br>早上9:00,三哥给我们找了两台小面,送我们7人到喇嘛寺,他自己则赶着两匹马到头道坪与我们会合。
<br>车子进入长坪沟,走不多远就被检查站拦住,查了我们的登山许可证后,要每人交资源管理费¥12.00。权当花钱消灾吧!
<br>在喇嘛寺下车后,就走上木栈道,在头道桥过河,头道坪以上是一路上升,落叶松林中道路泥泞。老徐和周治体能较差,渐渐落在后面,雪峰a2也只好陪着他们慢走。12:40到达海拔3900米的牛场,这里是山坡上的一片平地,有两间石屋,是放牛人休息的地方,平时没人住。
<br>吃过干粮后,开始下起小雨来,一会儿又变成了雪蛋子。于是加紧赶路。14:40到达4400米的BC(东经31.06,北纬102.89),在蒙蒙小雨中搭起一顶EUREKA K2,两顶OZARK双人帐,然后又用防水编织布和登山杖,冰镐搭建了一个防雨棚(这是6月份侦察三峰时得到的经验,当时要不是有这块雨布,我们就只好整天呆在帐篷里了躲雨了
<br>这次营地附近的几条小沟都没水,最近的水源也在80米开外的岩壁下,莫的和笑笑两人腾了一个冲锋包,带了四个sea to summit的防水袋去打水(一个小经验:防水袋用来装水非常好用)。我们则张罗着做饭。主食是速食米饭,对我来说已经是美味。缀化开了一袋汤料包,用今早在日隆买的猪头肉,莲花白,西红柿烫起了火锅。天放晴了,大家心情很好,吃着丰富的食物,说着以前登山的趣事。
<br>三哥19:30回到营地,于是赶紧给他煮饭。20:00开始收拾装备,与三哥商量后决定明早5:30起来,6:30出发,直接从BC冲顶,争取14:00登顶。明天的强度会很大,大家在21:30纷纷进帐篷睡觉了。我和莫的睡在他的OZARK帐篷里,考虑到今天出了许多汗,吹了风又淋了雨,在临睡前吃了两片感康。BC的地面有点斜,帐篷只有将就搭在斜坡上,在睡袋里我们俩要不时往上爬,才不至于滑到帐篷脚下去。
<br>8月31日 晴间多云
<br>昨晚一觉睡的还好,虽然不时要往上爬。
<br>5:30准时被手机闹铃叫醒(注:攀登三峰全程基本上都有手机信号,而我们6月份不知道,全把手机留在三哥家里,以至于晚上在帐篷里无聊至极。所以这次下定决心要把手机带到三峰之巅)。
<br>今天天气很好,看来老天这次的确照顾我们。
<br>起来手忙脚乱的烧水做饭,我冲了两袋麦片,一袋咖啡,吃了一个锅盔。周治今天的状态不太好,决定留守BC,老徐则要跟我们走一段。大家吃完早饭后又继续烧水灌水壶,结果搞到7:25才出发。
<br>每个人都背了小包,装着自己的干粮,水壶,零食,安全带,快挂,头盔,上升器,冰镐;三哥多背了一根主绳,10枚岩锥和8个机械塞;我背了两根共80米路绳和8副快挂,5根扁带和一套块塞。
<br>从BC一直向正北10分钟就登上山脊的一个豁口平台,海拔4470米。三姑娘峰和幺妹峰又出现在我们面前:只见幺妹峰南壁巨大的冰川虽然被三峰的山脊挡住了大半,但一条条的冰崩雪崩槽令人目眩神迷,东南脊和西南脊脊线如刃,东南脊上基本被冰雪覆盖,西南脊上冰雪较少,由西南脊延伸出去的西山脊南壁上竖直的岩石脉络纹理狰狞恐怖。再把目光转到这次攀登的三姑娘峰,它以垭口为界线,上面是金字塔形顶峰,坡度在45度左右,峰顶明显倾向幺妹峰,看起来顶峰好象是悬空的,从垭口以上约有150米的断续积雪;垭口以下的雪槽积雪不多,露出大片的破碎岩石坡。三峰顶峰向西偏南方向延伸出两条山脊,北边一条很长,挡住了幺妹峰的下半部,在脊线中部有一条宽裂缝,好像被一把巨斧斜向劈开条口子;南边一条很短,末端消失在二、三峰间的大片碎石区中。我们立脚的这条山脊是二峰的一条脊,面向大片碎石区的一面壁立千仞,巨大的褶皱十分明显,山体破碎,不时有落石滚下。6月份我们走的是雪槽路线,这次看来是不行了,决定走西南山脊上去,切到垭口以上再转南山脊登顶。
<br>于是翻过豁口,就下到大片的碎石坡里。昨晚气温很低,碎石表面结了霜,很滑,Vibram底登山鞋踩在上面就象在溜冰。一路嘱咐自己要小心再小心,还是摔了个四脚朝天,屁股正好坐在一块尖石头上,疼得我十多分钟没出说话。
<br>老徐由于体力原因,落在了后面,在这种地方又不可能让他一个人落单,至少要带他到安全地带,雪峰a2只好在后面陪着他慢慢走。
<br>8:40到达北京队6月份的C1(海拔4700,东经31.07053,北纬102.90197),休息十分钟后继续出发。很快就攀到西南山脊的坡上,
<br>这里地形非常复杂,乱石成堆,大家都戴上头盔。在豁口平台上面看好的路线全都不好使,只好小心翼翼在乱石中跋涉。
<br>终于爬到山脊顶上,大家休息片刻,莫的指着远处的一片巍峨群山中耸立的高峰说:你们看看那是不是贡嘎山?大家争论了半天,一致认为:那就是贡嘎山。在蜀山之后怀抱里看到蜀山之王,大家都有点激动,于是合影留念。
<br>突然看见雪峰a2在我们右下方(就是在雪槽里面),通过对讲机呼叫,得知他已经把老徐带到了安全地带,并告诉他等我们一起下撤。于是他才来追赶我们,结果走了雪槽路线。他告诉我们想继续走下面,寻找路线切上山脊。
<br>继续前进,西南山脊和南坡结合的地方非常破碎,爬过一段足有百米高,宽不过四五米的刃脊,其中有一段仅容一人通过。终于来到了三姑娘峰南山脊的扇形雪坡下,时间是上午10:50,SUUNTO表显示的海拔高度为5050米。我向雪坡右侧看去,6月份我们到达的垭口就在下方约40米处,屋檐状的雪檐已经不复存在,感觉比6月份好多了。
<br>与三哥商量了一下,决定就在这里吃午饭,11:30出发冲顶。我的午餐是锅盔加牛肉干,莫的带的是压缩饼干,缀化jj最腐败,还带了喜之郎的cici果冻。这时才发现在海拔5000米以上吃锅盔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一点水分都没有,难以下噎,一说话就粉末乱喷。好在旁边有水源,不停喝水,好歹吃下去了。分食了缀化的果冻后,大家都把手机掏出来给朋友发短消息,一时间手机铃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br>看看时间已经是11:20,大家穿上安全带,收拾装备准备出发。突然看到雪峰a2的黄色冲锋衣从雪坡下面冒了出来,我们都很吃惊。要知道他和我们几乎差了四五十分钟的路程,难道长了翅膀飞上来不成?我们赶紧围上去问长问短,他说自己沿着雪槽向垭口上升,走到雪槽三分之一的时候,在左边有一个大碎石坡,从那里能上到我们走的西南山脊。他是从右面徒手直线攀过几段岩壁上来的,但危险性较大。
<br>11:30准时出发,三哥,我和莫的走在前面,五分钟后就走到扇形雪坡的正下方。向上看去,通向三峰顶峰的山脊上有许多大块的岩石,但可以通过岩石的间隙向上攀登。山脊上的积雪不多,雪坡长度从垭口以上目测也就不超过180米。雪坡以上是岩石坡,坡度应该在45度以上,但这段岩石坡看起来比较完整,不象刚才走的西南山脊那么破碎,应该可以作保护。尽头就是一大面黄色的石头墙,东北角上有个小的山尖突起,从现在的位置,看不出石头墙上哪个峰尖更高。我和莫的带的都是单反相机,考虑了一下还是把它装进了冲锋包,毕竟上面的路太玄了,几大千的相机弄坏了可不是好玩的。
<br>三哥的鞋不太防水,于是我和莫的轮流在雪坡上开路。缀化,笑笑和雪峰a2走在后面,雪坡上积雪不深而且不太滑,都没穿冰爪。
<br>我告诉三哥,北京队上次在5145米的雪坡上留了一根路绳,最好这次能找到。
<br>就在快上到雪坡顶上的时候,我突然看见一根白色的绳子就在我右边10米左右的地方。三哥立刻爬过去,两三分钟就把绳子解了回来。我仔细检查了一下,外观没有什么损伤,应该可以使用。
<br>终于上到了雪坡顶上的岩石坡,这里岩石果然比较完整,但坡度足有45度,而且岩石表面有很多碎石,一旦踩滑肯定玩完(向左边落是长坪沟,向右是海子沟)。和莫的,三哥商量了一下,决定架设路绳,让后面的人能尽快上来,而且下撤时会更安全。
<br>先用北京队留下的路绳,由于这段绳子很长,我们沿途总共打了5枚岩锥。我取下背上的路绳,继续向上修路;等到第二根路绳还有十来米的时候,三哥说:要到顶了。我抬头一看,我们已经到了黄色石墙的右下方,目测石墙不到十米高,岩面非常完整。如果把它放在成都附近,绝对是攀岩的好地方。但现在是海拔5200多米,一不留神就会完蛋,因此也没兴趣、不够胆量在这里玩攀岩。
<br>老天一定在冥冥之中保佑我们,石墙右侧居然有一个类似大姑娘峰顶右侧那种“台阶”(当然,这个“台阶”要比大姑娘峰的“台阶”难度要大的多,更加恐怖)。我和三哥小心翼翼顺着台阶爬上去,在离石墙顶一米的地方找了一条岩缝打了枚岩锥,用扁带延长后把路绳系上。
<br>这时我们的东面有大片的云团飘过来,看来天气要变坏。
<br>我站在一个小台阶上,从石墙上探出头来看:石墙这面最矮,从我这里开始山顶呈东西走向,很窄,很尖,明显向幺妹方向倾斜。山脊约10米长,最高处在最东端,比我站的这个地方不超出两米。三哥背上还有根主绳,我把它取出来,一头打了个8字结套在我的安全带上,让莫的给我做保护,沿着山脊向最高的那个小小的山顶走去。
<br>本想从山脊顶上走过去,心里不太塌实,于是趴在山脊上,小心探出头去一看,立马吓出一身冷汗:原来我们这条山脊是悬空的,下面是数百米的深渊!于是走山脊右侧的斜坡上很小心的平移过去,这不到10米长的山脊却好象是我一生中走的最长的路。
<br>终于走到了最高处的跟前:一个仅有小方桌大小的小尖顶,在它下方一米的地方有几块石头,正好可以蹲一个人。我好容易找到一根石缝,放进一个机械塞,用自己安全带上的主绳打了个双套结扣上,给自己做了个确保。看看手上的SUNNTO表,时间是13:15,海拔显示是5280米(可惜GPS在老徐手中,无法测坐标)。
<br>幺妹峰就在我的眼前,从来就没有这么近距离的欣赏过她的风姿:南壁巨大的冰川上一条条的冰崩雪崩槽令人目眩神迷,东南脊和西南脊脊线如刃,东南脊上完全被冰雪覆盖,冰雪坡最陡处不低于60度;西南脊上冰雪较少,由西南脊延伸出去的西山脊南壁上竖直的岩石脉络纹理狰狞恐怖,而且坡度更大。(只可惜此时幺妹峰顶的大冰帽已经被大块的云团盖住,无法看到她顶上的模样。)
<br>三哥和莫的很快就顺着主绳过来了,说缀化他们可能还有几分钟就能上来。于是从包里取出国旗和队旗,先让三哥给我和莫的拍了张以幺妹峰为背景的合影(幸亏我带的是canon的24-85镜头,因为顶上太窄,拍照时人和相机相距也就一米左右,如果用标头拍摄,估计相片上就只能看见人了),然后环拍一周取证。
<br>莫的从包里取出一条洁白的哈达,虔诚地把它放到峰顶的小尖上,并压上一块石头,作为我们献给三姑娘峰的礼物。
<br>然后趁他们几个人还没上来的机会,掏出手机猛发短消息。
<br>13:30,雪峰a2,缀化,笑笑都到顶了。此时从海子沟上空飘来了更多的云团,万一要起雾或者下雨,都会给我们的下撤带来极大的麻烦。于是大家拍照留念后于13:50下撤。我第一个下,接着是缀化,笑笑,莫的,a2和三哥收尾并负责拆除路绳。
<br>顺着绳子作长程下降感觉很爽,很快我就下到了最下面一根路绳,抬头看看,三峰峰顶已经笼罩在云雾中了。
<br>笑笑在挂路绳时不小心踩塌一块石头,引起大片落石。a2和莫的大叫:小心飞石!我和缀化赶忙埋头,石块从头顶划空而过,缀化的Laken水壶被落石击中,好不惊险!
<br>做了几下深呼吸,看见下面扇形雪坡的尽头处有个人影,仔细一看原来是老徐上来了,大叫他不要乱动,等我们下来。
<br>14:50全队安全下撤到扇形雪坡上,与老徐会合。现在这里的海拔是5050米,对他来说已经是崭新的高度了。
<br>大家商量了一下,一致决定从雪峰a2沿雪槽上来左面的那条线路下去。
<br>从扇形雪坡右侧过去,又进入了西南山脊顶上的大片碎石区。来到a2左面切上来的口子,约有40米宽,直通到下面雪槽里,坡度约45度。经过一番有惊无险的下降,笑笑,莫的,我和缀化先下到已经没有半点积雪的“雪槽”里,a2和三哥陪着老徐走在最后。
<br>此时天气又转好了。回望三峰,想起刚才登顶的时刻就象在做梦一样。
<br>晒了半天太阳,乱石堆上的霜已化完,上豁口平台的路也就很好走。a2陪着老徐仍旧远远落在后面。
<br>我们在18:30回到BC,周治说下午时候三哥的舅子上来找他,有贵阳地平线的几个队员在二姑娘峰营地等他,要他带着登二峰。三哥说今天肯定是没体力去二峰营地了,打算明早天不亮直接从这边过去带他们上二峰。然后用手机给家里打电话,安排明天一早上来两匹马驮行李。
<br>时间已经20:00,a2和笑笑扶着老徐一瘸一拐回到了营地。原来老徐的体力几乎耗尽,远远看见帐篷后心里激动,脚下一软,结果把脚扭伤了。看来明天下山还成问题。于是让三哥多要一匹马,让老徐不背东西下撤(因为这条路坡度太大,无法骑马,只能靠自己双腿)。
<br>明天就要下山了,今晚大家决定海吃一台。于是清点剩余的食品,把好吃的全选出来吃掉,缀化拿出两个猪肉罐头和汤料包又烫起了火锅。一直吃到22:00才收工,进帐篷后,屁股摔伤处仍然很疼,翻来覆去睡不着,直到凌晨才迷迷糊糊睡着了。
<br>9月1日 晴
<br>早上7:30钻出帐篷,三哥已经走了。就山上的活动能力而言,我们和他的差距太大了!
<br>莫的和我带上相机,上到豁口平台去拍照,太阳还未把山谷照亮,形成了巨大的光影反差,相片效果一定不错。
<br>吃过早饭,大家收拾完背包就在草地上晒太阳。
<br>在我们的BC既能看到大峰,又能看到二峰。约11:00,看见大峰顶上有个小黑点在动,过会儿又上去两三个。二峰这边一直没见动静,不知道是不是我们的眼神不好。
<br>11:30,考虑到老徐的腿有伤,a2决定陪着老徐和周治先走。12:00,马夫赶上来三匹马,于是捆绑打包,并把这几天的垃圾也放在马背上带走。很快就赶上了a2他们,于是大家就陪着老徐慢慢往下走。
<br>下到落叶松林中的时候,大家发现路边长满了各种蘑菇,在得到马夫肯定的答复后,开始采能吃的蘑菇,足足采了一大口袋。
<br>到头道坪给三嫂打了电话,安排小面到喇嘛寺来接我们。回到三哥家里已经是17:00,三嫂赶忙给我们做饭,并且用采的蘑菇作了两道菜,味道不错。
<br>18:00,开车回成都。一路无事,只有老徐的君王车在成灌高速上爆了右后胎,换车轮折腾了二十分钟。回到成都已经是晚上23:00,满城灯火通明。
<br>
<br>
<br><br><br>大地任我行
国庆节四姑娘山长坪沟??米亚罗毕棚沟穿越兼登大姑娘山计划草案。征集同伴。 野猪 2002-09-05
可以去这里看看图片 野猪 2002-09-05
野猪GG请进, 大溪水 2002-09-05
是阿,我也认为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去爬不是太明智吧! 肠粉 2002-09-05
个人的一点意见---关于高山反应! kowin 2002-09-06
可以到天河南一路的藏药店买些红景天泡水喝! 大溪水 2002-09-06
这方法对我来说作用不大 hikinger 2002-09-06
药品! 肠粉 2002-09-06
都是普通药品,并无防治高山反应之类! kowin 2002-09-06
补充: kowin 2002-09-06
如果从长坪沟进毕棚沟出的话,可以有点时间适应 野猪 2002-09-06
这篇文章很权威。 kowin 2002-09-06
几点意见(多嘴) hikinger 2002-09-06
同意HIKINGER意见,建议野猪放弃四姑娘山行程计划^_^ 爱玛 2002-09-07
想起一高一矮的一句名言 seaman 2002-09-07
可不要断章取意啊! hikinger 2002-09-07
我也提点建议 拿狗的耗子 2002-09-11
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体力至少打个6折。 无人区 2002-09-09
ZT:四川雪峰登山队成功登顶四姑娘山三姑娘蜂 肠粉 2002-09-06
再ZT:三姑娘峰登山报告书 hikinger 2002-09-07
记得有人说过 seaman 2002-09-06
说得好!还有负责安全工作的安全员呢,:) 花花2008 2002-09-11
整理了一点资料请野猪GG参考--急性高原病的表现和处理 思麦 2002-09-06
高山病的防治(主讲人:李舒平)(转贴) 肠粉 2002-09-1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