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查看: 324|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正定看古建筑-约伴

[复制链接]

9

主题

81

帖子

81

积分

注册绿野,不忘初心。

Rank: 2

积分
8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1:1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到:
这段时间对中国传统建筑突然发生兴趣,因此想去正定。去正定,看的就是古建筑。如果你对古建筑不感兴趣,可能会觉得比较枯燥。


具体时间安排:

十九号早上八点的火车出发:

T585 时刻表 北京西 - 石家庄 08:30 - 11:06 空调特快 2小时36分钟 硬座:42元 软座:64元

我准备当天回来:

D132 动车组 郑州 石家庄 21:02 北京西 22:57 1小时57分 277 北京西 86 103

你可以选择在石家庄住一晚上。如家在火车站附近的店,一百多元,大家评价还不错。




一些情况介绍如下:

隆兴寺

该寺庙的主要建筑天王殿、摩尼殿、弥陀殿、戒坛、大悲阁等,都顺序分布在中轴线上。大悲阁又称佛香阁、天宁阁,是隆兴寺内主体建筑之一,阁内有铜铸大悲菩萨像,高21米,有42臂,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正定大菩萨。摩尼殿以其建筑形制奇特而著称,平面呈十字形,这种建筑在中国宋代仅有此一例。殿内的壁画、彩色倒坐观音像都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位于石家庄市正定县城内,是国内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原名“龙藏寺”,历代帝王曾多次到此上香礼佛,题诗书匾,刻碑立石。

凌霄塔

据清光绪《正定县志》记载,天宁寺和凌霄塔同时建于唐懿宗威通年间(公元860―874中)。当时寺院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牌坊、重门、天王殿、前殿、后殿、凌霄塔等主要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排列。暮鼓晨钟,香火鼎盛。民国初年,寺院屡遭厄难,殿堂一一毁坏,主要建筑独存凌霄塔。

凌霄塔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九层楼阁式塔,平面呈八角形,高41米,矗立于八角形台基之上。塔身一至四层是宋代在唐塔残址上重修,全砖结构,其上各层则为金代重建,砖木结构。每层正面各辟拱形洞门或直橇窗。四层至九层,斗拱、飞檐皆为木制。从第五层开始,各层高度逐层递减,外部轮廓亦逐层收缩,给人以轻盈挺秀之感。

凌霄塔最大的特点,是在塔身第四层中心部位竖立一根直达塔顶的木质通天柱,并依层位用放射状八根梁柱与外部相连。这样的结构国内现存仅此一例,极其可贵。该塔结构既不同于一般木塔,也有别于一般砖木结构塔。

凌霄塔在千余年的沧桑巨变中屡遭毁损,1866年3月22日地震时将铁质空心枣状塔刹震毁,此后,又因风吹雨打,塔身的八、九层也相继坍塌。为保护这座在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古塔,人民政府组织力量进行了全面勘察,并在力求保持原貌的前提下,于1981年落架重修。

1982年2月,在勘察过程中于塔基下发现地宫。经清理,出土一批颇有价值的文物。据两方石函铭文记载,该塔原名慧光塔,始建于唐代约公元762―799年间,至宋庆历五年(1045年)大修,金皇统五年(l145年)重修。该塔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宁寺凌霄塔,在正定隆兴寺之西大众街北侧原天宁寺内,因巍峨高崇而得名。又因塔身多系木结构,故俗称木塔。

澄灵塔

澄灵塔高30.7米,是一座砖砌八角九级密檐式实心塔。塔下为宽广的八角形石砌台基,台基之上设须弥座,其束腰部分雕饰极其富丽的奇花异鸟图案,其上为仿木构砖雕斗拱、平座、栏杆;再上即砖制三层仰莲以承托塔身。塔身第一层甚高。正面设对开式拱形假门,侧面饰花棂假窗。转角处作圆形倚住。塔身的八层檐相距甚近,给入以重檐密布之感。从整体看,除第一层掾飞和各层角梁为木制外,其余各层檐下斗拱和平座栏杆均系砖仿木构。塔顶以砖雕刻的刹座,以铁铸的相轮、仰月、宝珠,增加了佛塔的庄重。
  
澄灵塔设计精巧。造型美观,雕饰富丽,结构富于变化,堪为密檐塔中的佳作。但由于年深岁久,早已残破不堪。因此,于1985年予以大修,各层瓦顶、残破的斗拱、砖雕、铜镜等均一一修缮,焕然新姿。
  
临济寺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院,东魏兴和二年(公元540年)它的前身――临济院在城东南二里许的临济村创立。晚唐时禅师义玄驻锡此院并创立临济宗,四方信徒纷纷来此参师求学,极盛一时。并以寺名宗号临济宗,成为中国佛教产禅宗五大支派之一。
  
唐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义玄逝寂,懿宗赐溢“慧照掸师”。众弟子在城内东南隅建衣钵塔葬之,名曰“澄灵塔”。随后,临济院迁至该处,更名临济寺。宋代以后,临济宗在日本“学徒云集,朝野尊尚”,成为日本佛教主要宗派之一。此宗认定临济寺为其祖庭,视澄灵塔为其重要的祖塔之一。因此,近年来多次派遣代表团前来拜谒祖塔,进行佛教文化交流。澄灵塔既是中日人民友好的历史见证,又是促进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纽带。  该寺于1984年由文物管理部门移交佛教团体。1986年以后,先后重建了大雄宝殿、传灯堂以及山门殿等建筑,使之成为正定名刹。

临济寺澄灵塔坐落于正定县城生民街东侧临济寺内,俗称青塔、衣钵塔,是1956年公布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塔

华塔由主塔和附属小塔构成,全用砖砌。主塔底层四隅各附建一座扇六角形亭状小塔,小塔环抱主塔,高低错落,主次相依,精巧华丽,壮观秀逸。

主塔是一座楼阁式建筑,通高31.5米,共分四层,各层檐下均配置华丽的砖仿木构斗拱。一至三层平面作八角形,底层中部砖制斗拱,北侧辟一券门。二三层均设平座。除各正面辟拱形券门外,还在各侧面雕以斜棂假窗、方形佛龛。第三层平座甚大,而塔身显著缩小,檐上拐角处均雕力士像,以承托塔身的第四层。第四层平面略呈圆形,外观如同一圆锥体。这是塔的主要部分,也是塔的精华所在,其高度约占全塔通高的三分之一。圆锥体内檐塔室供奉两尊石佛,外檐以八面八角垂线为中心,交错彩塑菩萨、力士、禽兽、狮、象以及楼台亭阁等形象,题材广泛、构图新颖、排列有序、做工精巧。其中,尤以动物造型最为逼真,凶猛的狮子、傈悍的大象、欲跃的青蛙,无不生动传神,活灵活现。第四层周身如同一组雕塑艺术群,五光十色、光绝夺目。该层上端以砖刻制斗拱橡子、披子,上覆八角亭式塔檐,再上则冠以八角攒尖形塔刹。

塔身一至三层设置阶梯,酷暑季节,游人登临第三层平座,顿觉凉风习习。清乾隆帝曾先后两次来此拈香礼佛,临塔观景,并乘兴挥毫,题额作诗。

广惠寺因固有华塔又称华塔寺。据光绪元年《正定县志》载,该寺建于康德宗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明代中期曾予以修葺。清代后期,寺院废毁,唯塔尚存。根据塔的结构形式和第一层内壁上正隆六年(l161年)墨迹推断,该塔应为辽金时代遗物。

广惠寺华塔因其上半部装饰巨大的彩色壁塑,造型古朴而雄奇,华丽而生动,不仅是我国华塔中最优美的代表,也是我国砖塔中造型最为奇异、装饰最为华丽的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华塔是我国绝无仅有的稀世珍宝。

广惠寺华塔,又名多宝塔。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须弥塔

钟楼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阁式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建筑面积135平方米。单檐歇山顶,上布青瓦,通高14米。其大木结构、柱网、斗拱都展示了唐代建筑艺术风格。甚至上层木构件还有相当部分保持了唐代原貌。这是我省现存年代最早的一座木结构钟楼,也是北方时代较早的一座。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落架重修。钟楼上挂铜钟一口,高2.9米,口径1.56米,厚15厘米,造型古朴,为唐代遗物。

须弥塔,俗称砖塔、方塔,坐落于钟楼西侧。塔身建在高约1.5米的正方形砖砌台基上,塔平面为正方形,密檐九级,举高39.5米,塔身第一层较高,下部砌石陡板一周,各面两端均浮雕一尊雄劲有力的力士像。石腰线以上全部由青砖砌筑。正面辟石券门,门框刻以花瓶、花卉图案,门循浮雕二龙戏珠。门楣上端镶嵌长方形石匾,上面镌刻“须弥峭立”四个楷书大宇。每层砖砌迭涩檐,四角悬挂风锋。塔身宽度自第二层开始收缩,外观清秀挺拔,简朴大方,颇似西安唐代小雁塔,是叠涩出檐塔的典型作品。

塔内第二层上部原作木斗八藻井,惜已毁坏。今塔内呈空筒式,内壁垂直,上下贯通。第二层以上的八层,虽然各设一方形小窗,但无台阶攀登。

刹座、仰莲、覆钵均系砖砌,四周置铜境,光亮夺目。其上,系金属质刹杆、宝殊。宝珠多达四枚,显得格外挺拔关于须弥塔建造时代,地方志记载不详,未足凭信。根据现存实物并结合历史记载推断,此塔可能始建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唐乾宁五年(公元898年)重建。后虽经历代维修但依然保持唐代建筑特点。

须弥塔是正定古城“四塔”之一,是我国建筑宝库的珍贵遗产。1956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寺钟楼和须弥塔位于正定常胜街西侧,原名净观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隋开皇十年(591)改名解慧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奉诏改名。至清后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废毁,殿堂塌落,仅存钟楼和须弥塔。



隆兴寺

终于来到了大名顶顶的隆兴寺。山门前大家拉起斯墅和梓人学社的横幅一起合影。

进门即为第一重殿天王殿,单檐歇山顶,非常有意思的是由于清代维修的缘故,造成了柱头铺座(6个)和补间铺座(柱于柱间每3朵)不一样大小和风格早晚期风格非常有趣的混杂在一起。在向日葵老师的指点下,实地观察了鸳鸯交首(2个拱共用一个斗)的斗拱形制。天王殿正中供奉着大肚弥勒佛,四边为四大天王。在弥勒佛身后紧贴柱子,这就是建筑中的分心曹(柱子把大殿横向从中一分为二)的做法。

穿过山门,来到大觉六师殿的遗址,空旷的殿基长满荒草,向日葵又出题,面阔、进深各是多少,我们很兴奋在数杂草间的柱础,明白了4个柱础为一间的数法,大觉六师殿面阔7间,进深5间,真是不小呀。偌大的遗址上散落堆放着为重建大殿募集的瓦片,瓦片上用红字密密麻麻写着捐献人的心愿,引发起大家关于是否有必要重建遗址等问题的讨论和思考。

站在六师殿的遗址上迎面就看见隆兴寺最大,最完整,最重要建筑摩尼殿。殿身为重檐歇山,四出抱厦(歇山),这种立体布局,重叠雄伟,别开生面,可以算是艺臻极品,虽然在课上看到过照片,可第一次亲眼见到实物,还是给人一种特别的感觉。南面的抱厦最大,抱厦山花为透空式,在博风板*垂脊下呈三角形的红色板)下用悬鱼装饰。这也是早期建筑的特征之一,到了明代以后,透空部分封闭起来,悬鱼较多的被卷草和各式雕花所取代。摩尼殿斗拱雄大,上下两檐都是单跳单昂偷心造,参造实例加深了对什么是偷心造的理解,偷心为出跳时无横拱(如有横拱,即为计心)。补间铺作特别雄大且有45度的斜拱与天王殿清代维修的小补间铺作形成了鲜明对比,斗拱也相当高,在力学上起承重作用。柱头铺作上及转角铺作有耍头(斗拱前后中线的翘或昂上,与翘或昂平行的构件,不起传跳、承重功能),成昂嘴形。栌斗(柱上铺作底部最大的斗)和其他散斗(散落在梁架之间的斗)上都细致的刻画出斗凹,这也是早期建筑的特征。以前看文字资料怎么也不明白什么叫角柱升起,柱子怎么能是斜的,看了实例在明白只是倾斜一点,从中间2根柱子往两侧柱子呈增长,四角的柱子较中间的高一点,这样檐角呈翘起,远观整个屋子显得挺拔。

在摩尼殿对应实物观察了什么叫驼峰、叉手、蜀柱。摩尼殿殿的墙很厚,采光全靠抱厦屋檐下的日光。我们是上午去的,殿里大门又大开(其实这样对珍贵的壁画损害是很大的,心疼呀),故殿内文物比较清晰。最引人注目的是内槽背面,倒坐观音在彩云环绕中安详凝视着下方,那悠然自得,就那么随意的坐着,却显现出无比的优雅端庄,面容秀丽恬静,无论从哪个位置都能看到观音含笑慈悲的注视着你,让人不愿挪动脚步,时间慢慢就这样身边流过而不自知。殿内东西扇墙、抱厦内皆绘有壁画,分别绘着二十四尊天和东西方佛教世界,颜色偏重红绿,是明代壁画的典型画法,笔法飘逸生动又充满生活气息,看,菩萨身边的童子圆头圆脑,和杨柳青年画中的童子何其相似。

殿内释迦及二菩萨,有阿难迦叶及二天王侍立,听说以前皆为泥塑彩绘,前两年河北政府给通体贴金,失败之举,与周围古朴的木建筑不论色彩、风格皆不对,还掩盖了以前的彩绘(看慈氏阁中弥勒就知道了),还亏得当地导游和政府逢游客就自豪的宣传,汗颜。没看见以前的样子遗憾,现在这种喧哗的时代,那里都是大工地,所以要看什么好东西要趁早呀。

在摩尼殿后,戒坛之前有个小珍品--牌楼门。斗拱是六铺作出三跳。紧在牌楼门之北有戒坛。石砌须弥座非常高,与一般的戒坛殿区别很大,而有点类似塔基(早期寺院多以塔为中心建筑),怀疑为塔改的建筑,房子是清代所创建。正如向日葵老师所说的,站在牌楼位置前后看看,才知道建筑的什么才是美丽的建筑。清代纤弱的建筑风格和唐宋古朴、大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至于戒坛内部更是没法看,被同行友人戏称为视觉暴力,一致为大家所忽略不计直接看殿内塑像。

戒坛殿后是早期以殿阁为配殿的建筑布局。,从内部的柱础、梁架到外部的斗拱皆可看出殿阁前的雨搭为清代后建。转轮藏殿内的转轮藏(就是能转动的书架,有点类似西藏的转经筒的功能),下层地板上,有圆池,池中有生铁的轴托,上有极大的中心柱,做藏的转轴。藏是八角形,由八根内柱,八根外檐柱构成。外观是重檐的亭子形,下檐八角形,上檐则是圆形的。是国内唯一能看到实例的八铺作构件,可推想唐宋建筑是具有这种建筑形制的。藏上

当心间二平柱是垂莲柱,角梁头有蝉肚,最下层昂下有华头子(总算知道这是什么了)承托。

与转轮藏殿对立的是慈氏阁,弥勒立像居于其中,像后有轮廓精美的背光,通体彩绘,服装也与平时看到的不同,印度风格的裙裤是早期风格的体现,很是精美。弥勒立像的脸和露出的胳膊部分为沥金的,不知是后世重新修的还是原有的,但比摩尼殿的那三尊直接贴金箔的金佛效果要好多了,此殿一大特色之一就是新近维修是刷成蓝绿色的斗拱,看照片是就觉得太突兀,真看了实景简直要无语,直接就把给现代建筑用的漆往古建筑上涂,还特意用颜色区分出斗和拱(不懂的朋友可来此区别),太吓人了,现在的古建维修真没法说了。

转轮藏殿和慈氏阁后是两座碑亭,之后就是佛香阁,是建国前把两边的御书楼和集庆阁拆除后的木材重建的,面积比以前小,形制上最突出的是连接主体建筑大悲阁和御书楼、集庆阁之间的虹桥,这种形制在〈清明上河图中〉出现过。在御书楼中有缩小版的模型和重修纪要。

其实是寺内最重要的佛像四十二臂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矗立其中,高22.28米,现存最高大的铜佛,与沧州狮子、定州塔、赵州大石桥并称为"河北四宝",采用采取自下而上,分段接续铸造法。胳膊早已脱落,现为解放前后接铸的,大小和原有断处大小不符,而且塑造的全为现代钢铁的僵硬感觉,乍一看不像菩萨有点像蜘蛛精(不敬,不敬菩萨原谅),这么多年了,政府也不知道给换换合适的手臂,钱花在给大佛贴金这种失败的地方,真该好好反省一下。大佛的须弥座下密密麻麻的挂满写满各种祈愿牌,仔细看大部分光写愿望,既没有祈愿人姓名也无日期,这样的话岂不是白许了愿,这么多人菩萨记得住吗?掀开祈愿牌,才是真正的文物精华,各式各样的乐舞伎石刻,有的弹琵琶,有的弹箜篌。。。。是研究古代乐器和服饰的重要资料。

看完这处大家就自由活动了,我抱着古建图解辞典对照实物东看看,西看看,时间不一会儿就过去了。大悲阁后面是放置铜铸的毗卢遮那佛的殿阁,在后面是后修的花园等等。

正定调查纪略--梁思成
(本文原载1933年《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第二期。)

  绪言

  今春四月正定之游,虽在兵荒马乱之中,时间匆匆,但收获却意外的圆满。除隆兴寺及四塔这外,更有阳和楼及县文庙两处重要的发现,计摄影或测量的建筑物十八处,详细测量者六处,略测者五处,其余则只摄影而已。归来整理,觉得材料太多,非时半载不办,而且篇幅过大,非汇刊所能容,所以先作《纪略》,作为初步报告,所以称《纪略》者,因记而不考故曰“纪”,纪而不详故曰“略”。至于详细报告,则将俟诸日后,作《中国营造学社专刊》第五、六两集出版。

  二十二年八月思成志纪游“榆关变后还不见有什么动静,滦东形势还不算紧张,要走还是趁这时候走,”朋友们总这样说,所以我带着绘图生莫宗江和一个仆人,于四月十六日由前门西站出发,向正定去。平汉车本来就糟,七时十五分的平石通车更糟,加之以“战时”情形之下,其糟更不可言。沿途接触的都是些武装同志,全车上买票的只有我们,其余都是用免票“因公”乘车的健儿们.车快要涿州,已经缓行,在铁路的西边五、六十米,忽见一堆若人注目的小建筑物。围墙之内在主要中线上;前面有耸起的塔,后面有高起的台基,上有出檐深远歇山的正殿;两山没有清式通用的山花板,而有悬鱼;塔之前有发券的三座门。我正在看得高兴,车已开过了这一堆可爱的小建筑,而在远处突然显出涿州的城墙,不到一分钟,车已进站停住,窗前只是停在那里的货车和车上的军需品。回程未得在此停留,回来后在《辅通志》卷一七九翻得“普寿寺在州东三里,浮图高十丈。……”又曰“一名清凉寺,在城东北三里,地名北台,浮图石台俱存,……中有万历时碑记,传为宋太祖毓灵之所云。”

  车过保定,下去了许多军人,同时又上来了不少,其中有一位八十八师的下级军官,我们自然免不了谈些去年一二八的战事。

  下午五时到正定,我和那位同座的军官告别下车。为工作便利计,我们雇了车直接向东门内的大佛寺去。离开了车站两三里,穿过站前的村落,又走过田野,我们已来到小北门外,洋车拉下了干枯的护城河,又复拉上,然后入门。进城之后,依然是一样的田野,并没有丝毫都市模样。车在不平的路上,穿过青绿的菜田,渐渐地走近人烟比较稠密的部分。这些时左边已渐繁华,右边仍是菜圃。在东(左)边我们能看见远处高大的绿色玻璃庑殿顶;东南极远处有似了望台的高建筑物。顺着地平由左向右看(由东而南而西,)更有教堂的塔尖;八角表的塔(那是在照片里已瞻仰过的天宁寺木塔);绿色玻璃屋顶;和四方形的开元寺砖塔。我因在进城后几分钟内所得到的印象,才恍然大悟正定城之大出乎意料之外。但是当时我却不知在我眼前这一大片连接栉比屋舍之中,还蕴藏着许多宝贝。

  在正定的街市上穿过时最惹我注目的有三样东西:一,每个大门内照壁上的小神龛,白灰的照壁,青砖的小龛,左右还有不到一尺长的红纸对联;壁前一株夹竹桃或杨柳,将清凉的疏影斜晒在壁上,家家如此,好似在表明家家照壁后都有无限清幽的境界。二,鼓镜特高的柱础;沿街两旁都有走廊,廊柱下石础上有八九寸高的鼓镜,高略如柱径;沿街铺廊的柱础都是如此,显然是当地的特征。三,在铺廊或住宅大门檐下,檐檩与檐枋之间,都不用北平所常见的垫板,而用三杂荷叶或荷花垫托,非常可爱。此外在东西大街两旁的屋顶上,用砖砌成小墩,上面有遮过全街宽的凉棚架,令我想到他们夏天街上的清凉。

  在一架又一架凉棚架下穿行了许久,我左右顾看高起的鼓镜和檩枋间的小垫块,忽然已到了敕建隆兴寺山门之前。车未停留,匆匆过去,一瞥间,我只看见山门檐下斗拱结构非常不顺眼。车绕过了山门,向北顺着一道很长的墙根走,墙上免不了是“党权高于一切”,“三民主义……”一类的标语。我们终于被拉到一个门前放下,把门的兵用山西口音问我来做什么。门上有陆军某师某旅某团机关枪连的标识。我对他们说明我们的任务,候了片刻,得了连长允许,被引到方丈去。

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和尚出来招待我们,我告诉我们是来研究隆兴寺建筑的,并且表示愿在此借住,他因方丈不在家,不能作主,请我们在客堂等候。到方丈纯三回来,安排停当之后,我们就以方丈的东厢房做工作的根据地。但因正定府城之在,使我们住在城东的,要到西门发封电信都感到极不方便。在黄昏中,莫君与我开始我们初步的游览。由方丈穿过关帝庙,来到慈氏阁的北面,我们已在正院的边上;在这里我才知道刚才进小北门时所见类似了望台式的高建筑物,原来是纯三方丈所重修的大悲阁。在须弥座上,砌起十丈多高的半圆拱龛,类似罗马教堂宫苑中的大松球龛(NichofthePincCone),龛上更有三楹小殿,这时木匠正忙着在钉殿顶上的望板。在大悲阁前,有转轮藏与慈氏阁两座显然相同的建筑相对而立。我们先进慈氏阁看看内部的构架,下层向南的下檐已经全部毁坏,放入惨淡的暮色。殿内有弥勒佛立像,两旁有罗汉。我们上楼,楼梯的最下几级已没有了,但好在还爬得上去。上层大部没有地板,我们战兢的看了一会儿,在几不可见的苍茫中,看出慈氏阁上檐斗拱没有挑起的后尾,于是大失所望的下楼。我们越过院子,看了转轮藏殿的下部,与显然由别处搬来寄居的坦腹阿弥陀佛,不竟相对失笑,此后又凭吊了他背后破烂的转伦藏,却没有上楼。

  慈氏阁转轮藏殿之间,略南有戒坛,显是盛清的形制。戒坛前面有一道小小的牌楼,形制甚为古劲。穿过牌楼门,庞大的摩尼殿整个横在前面。天已墨黑,殿里阻深,对面几不见人,只听到上面蝙蝠唧唧叫唤。在殿前我们向南望了六师殿的遗址,和山门的背面,然后加到方丈去晚斋。豆芽、菠菜,粉丝,豆腐,面,大饼,馒头,窝窝头,我们竟然为研究古建筑而茹素,虽然一星期的斋戒,曾被荤浊的罐头宣威火腿破了几次。

  晚上纯三方丈来谈,说起前几天燕京大学许地山,容希伯,顾颉刚诸先生的来游。我将由故宫摹得乾隆年间重修正定隆兴寺图与和尚看,感叹了行宫之变成天主教堂,并且得悉可贵的《隆兴寺志》已于民国十八年寺产被没收为国民党党部的失却,现在已无法寻找校注〔一〕《隆兴寺志》为乾隆十三年手抄本,解放后已找到,现存隆兴寺保管所。

  第二天早六时,被寺里钟声唤醒,昨日的疲乏顿然消失。这一天主要工作仍是将全寺详游一遍,以定工作的方针。大悲阁的宋构已毁去什九,正由纯三重修拱形龛,龛顶上工作纷坛,在下面测画颇不便,所以我们盘恒一会儿,向转轮藏殿去。大悲阁与藏殿之间,及大悲阁与慈氏阁之间,都有一座碑亭,完全是清式。转轮藏前的阿弥陀佛依然笑脸相迎,于是绕到轮藏之后,初次登楼。越过没有地板的梯台,再上大半没有地板的楼上,发现藏殿上部的结构,有精巧的构架,与《营造法式》完全相同的斗拱,和许多许多精美奇特的构造,使我们高兴到发狂。

  摩尼殿是隆兴寺现在诸建筑中最大最重要者。十字形的平面,每面有歇山向前,略似北平紫禁城角楼,这式样是我们在宋画里所常见,而在遗建中尚未曾得到者。斗拱奇特:柱头铺作小而简单;补间铺作大而复杂,而且在正角内有四十五度的如意拱,都是后世所少见。殿内供释迦及二菩萨,有阿难迦叶二尊者,并天王侍立。

  摩尼殿前有甬道,达大觉六师殿遗址,殿已坍塌,只剩一堆土邱,约高丈许。据说燕大诸先生将土邱发掘,曾得了些琉璃,惜未得见。土邱东偏有高约七尺武装石坐像,雕刻粗劣,无美术价值,且时代也很晚,大概是清代遗物。这像本来已半身埋在土中,亦经他们掘出。由土邱南望,正见山门之背。山门已很破,一部分屋顶已见天。东西间内供有四天王,并不高明。山门宋式斗拱之间,还夹有清式平身科(补间铺作),想为清代匠人重修时蛇足的增加,可谓极端愚蠢的表现。山门之北,左右有钟楼鼓楼遗址,钟楼的四根角柱石还矗立在土堆中,铁钟卧倒在地上。但在乾隆重修图上,原来的钟鼓楼并不在此。也许是后来移此,也许是乾隆时并没有依图修理,都有可疑。

寺的主要部分,如此看了一遍。次步工作便须将全城各处先游一周。依遗物之多少,分配工作的时间。稍息之后,我们带了摄影机和速写本出去“巡城”。我所知道的古建只有“四塔”和名胜一处--数百年来修葺多次的阳和楼。天宁寺木塔离大佛寺最近,所以我们就将它作第一个目标,然后再去看临济寺的青塔,广惠寺的花塔,开元寺的砖塔。

  初夏天气,炎热已经迫人,我们顺着东大街西走,约有两里来到寺前空地。空地比寺低洼许多。塔的周围便是这空地和水塘,天宁寺全部仅存塔前小屋一院。塔前有明碑,一立一卧,字迹已不甚可辨。我勉强认读碑文,但此文于塔的已往并未有所记述。我们只将塔基平面测绘而已。

  回到大街,过街南行,不到几步,又看见田野。正定城大人稀,城市部分只沿着主要的十字街。临济寺的青塔,就在城东南部田野与住宅区相接处。青塔是四塔中之最小者,不似其他三塔之耸起,由形制上看来,也是其中之最新者。我们对青塔上的工作只是平面图的测量,和几张照片,不幸照片大部分走了光,只剩一张全影。

  我们走了许多路,天气又热,不竟觉渴,看路旁农人工作正忙,由井中提起一桶一桶的甘泉,决计过去就饮,但是因水里满是浮沉的微体,只得忍渴前行。

  青塔南约里许,也在田野住宅边上,立着奇特的花塔。原来的广惠寺也是只余小殿三楹。且塔基部分破坏已甚。塔门已经堵塞,致我们不能入内参看。

  我们看完这三座塔后,便向南大街走。沿南大街北行,不久便被一座高大的建筑物拦住去路。很高的砖台,上有七楹殿,额曰阳和楼,下有两门洞,将街分左右,由台下穿过。全部的结构就象一座缩小的天安门。这就是《县志》里有多少篇重修记的名胜阳和楼;砖台之前有小小的关帝庙,庙前有台基和牌楼。阳和楼的斗拱,自下仰视,虽有如隆兴寺的伟大,却比明清式样雄壮的多,虽然多少次重修,但仍得幸存原构,这是何等侥幸。我私下里自语,“它是金元间的作品,殆无可疑,”但是这样重要的作品,东西学者到过正定的全未提到,我又觉得奇怪。门是锁着的,不得而入,看楼人也寻不到,徘瞻仰了些时,已近日中时分,我们只得向北回大佛寺去。在南大街上有好几道石牌楼,都是纪念明太子太保梁梦龙的。中途在一个石牌楼下的茶馆里,竟打听到看楼人的住处。开元寺俗称砖塔寺。下午再到阳和楼时,顺路先到此寺,才知现在是警察教练所。砖塔的平面是四方形,各层的高度也较平均,其形制显然是四塔中最古者,但是砖石新整,为后世重修,实际上又是四塔中最新的一个。

  开元寺除塔而外,尚存一殿一钟楼,而后者却是我们意外的收获。钟楼的上层外檐已非原形,但是下檐的斗拱和内部的构架,赫然是宋初(或更古!)遗物。楼上的大钟和地板上许多无头造像,都是有趣的东西。这钟楼现在显然是警察的食堂。开元寺正殿却是毫无趣味的清代作品。里面站在大船上的佛像,更是俗不可耐。

  离开开元寺,我们还向阳和楼去。在楼下路东一个民家里,寻到管理人。沿砖台东边拾级而登,台上可以了望全城。台上有殿七楹,东西碑亭各一。殿身的梁拱斗拱,使我们心花怒放,知道这木构是宋式与明清式间紧要的过渡作品。这一下午的工作,就完全在平面和斗拱之测绘。

  回到寺里,得到滦东紧急的新闻,似乎有第二天即刻回平之必要。虽然后来又得到缓和的消息,但是工作已不能十分的镇定。原定两星期工作的日程,赶紧缩短,同时等候更坏的消息,预备随时回平。

  第三天游城北部,北门里的崇因寺和北门外的真武庙。崇因寺是万历年间创建,我们对它并没有多大的奢望。真武庙《县志》称始于宋元,但是现存者乃是当地的现代建筑。正脊垂脊和博风头上却有点有趣的雕饰。

  回途到府文庙,现在的第七中学。在号房久候之后,蒙教务主任吴冶民先生领导参观。我们初次由小北门内远见的绿琉璃殿顶,原来就是大成殿,现在的“中山堂”;正脊虽短促,但柱高,斗拱小,出檐短,显然是明末作品。前殿-图书馆-的斗拱却若人注意,可惜殿内斗拱的后尾,被白灰顶棚所遮藏,不得见其底细;记得进门时,在墙上仿佛见有“教育要艺术化”的标语,不知是否就如此解法。殿前泮水池上的石桥,雕工虽不精细而古雅,大概也是明以前物。
由府文庙出来,我们来到县政府,从前的正定府衙门。府衙门的大堂是一座庞大而无斗拱的古构,由规模上看来,或许也是明构。府衙门和文庙前的牌楼,都用一种类似“偷心”华拱的板块代替斗拱,这个结构还是初次见到。府衙门之外,还有一座楼,现在改为民众图书馆,形式颇为丑怪。在回寺途中,路过镇台衙门,现在的七师附注,在门内看见一对精美绝伦的铁狮,座上有元至正二十八年年号,和铸铁匠人的名姓。

  第三天的工作如此完结,我觉得我对正定的主要建筑物已大略看过一次,预备翌晨从隆兴寺起,做详测工作。

  第四天棚匠已将转轮藏殿所需要用的架子搭妥。以后两天半一由早七时到晚八时,一完全在转轮藏殿慈氏阁,摩尼殿三建筑物上细测和摄影。其中虽有一天的大雷雨雹,晚上骤冷,用报纸辅助薄被之不足,工作却还顺利。这几天之中,一面拼命赶着测量,在转轮藏平梁叉手之间,或摩尼殿替木襻间之下,手按着两三寸厚几十年的积尘,量着材梁拱斗,一面心里惦记着滦东危局,摧想北平被残暴的邻军炸成焦土,结果是详细之中仍多遗漏,不竟感叹“东亚和平之保护者”的厚赐。

  第六天的下午在隆兴寺测量总平面,便匆匆将大佛寺做完。最后一天,重到阳和楼将梁架细量,以补前两次所遗漏。余半日,我忽想到还有县文庙不曾参看,不妨去碰碰运气。

  县文庙前牌楼上高悬着正定女子乡村师范学校的匾额。我因记起前次在省立七中的久候,不敢再惹动号房,所以一直向里走,以防时间上不必需的耗失,预备如果建筑上没有可注意的,便立刻回头。走进大门,迎面的前殿便大令人失望;我差不多回头不再前进了,忽想“即来之则看完之”比较是好态度,于是信步绕越前殿东边进去。果然!好一座大成殿;雄壮古劲的五间,赫然现在眼前,正在雀跃高兴的时候,觉得后面有人在我背上一拍,不竟失惊回首。一位须发斑白的老者,严重的向着我问来意,并且说这是女子学校其意若曰“你们青年男子,不宜越礼擅入”;经过解释之后,他自通姓名,说乃是校校长,半信半疑的引导着我们“参观;”我又解释我们只要看大成殿,并不愿参观其他;因为时间短促,我们匆匆便开始测绘大成殿一现在的食堂-平面。校长起始耐性陪着,不久或许是感着枯燥,或许是看我们并无不轨行动,竟放心的回校长室去。可惜时间过短,断面及梁架均不暇细测。完了之后,校长又引导我们看了几座古碑,除一座元碑外,多是明物。我告诉他,这大成殿也许是正定全城最古的一座建筑,请他保护不要擅改,以存原形。他当初的怀疑至是仿佛完全消失,还殷勤的送别我们。

  下午八时由大佛寺向车站出发,等夜半的平汉特别快。因为九点闭城的缘故,我们不得不早出城。到站等候。站上有整列的敞车,上面满载着没有炮的炮车,据说军队已开始向南撤退。全站的黑暗忽被渗白的水月电灯突破,几分钟后,我们便与正定告别北返。翌晨醒来,车已过长辛店了。

  纪古建筑

  一、隆兴寺(校注〔二〕隆兴寺于1961年经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89)。)

  隆兴寺在正定县东部,旧名龙兴寺,俗称大佛寺,是河北重要大伽蓝之一(第一图),寺之创建,可以追溯到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著名的成藏寺碑到如今还在大悲阁前直立着为这寺史做证据。但是现存的建筑,最古者不过宋初。宋太祖因城西大悲寺大铜像被毁于契丹,所以在成内另铸大钢观音像于龙兴寺,建大悲阁。元明清间历代修葺,康熙乾隆朝,更建僧舍,佛庵于两旁,而在寺西建行宫。自康乾至今不过二百余年,后加的各部除现在的方丈外,差不多已全部毁坏,行宫也已变成天主教堂。唯有寺正中原来古构,尚得勉强保存。现在颓败的隆兴寺,只余山门,摩尼殿,戒坛,转轮藏,慈氏阁,两座碑亭,大悲阁及其左右联建的集庆阁和御书楼,两旁的僧舍,廊,和后面的药师殿。山门与摩尼殿之间,原有大觉六师殿,现在只有一土邱;六师殿两侧的钟鼓楼亦仅存遗址。戒坛是清建,其四周走廊,已被拆毁。大悲阁是全寺最重要的建筑物,现大已破坏到不可收拾,而纯三方丈已在须弥座上另建砖龛了。阁之原构。尚有少数的梁柱及斗拱可见,而东西两壁的塑壁,尤为可贵罕有的古雕塑。

  甲摩尼殿

  寺中现存古构中,以摩尼殿为最大,最完整,最重要(第二,第三图)。在戒坛之前,六师殿之后,它在寺中所占的位置-尤其是在六师殿已经坍塌之后,极为重要。

  平面阔七间,深七间;但侧面当心间旁的两次间,阔只及其他间之半;所以摩尼殿的平面是个近于正方的长方形。四面的正中都有抱厦。殿全部立在一个大台基上;台基之前更有月台。四面的抱厦是殿四面出入的孔道,除此以外,四面都是砖墙,并没有窗牖,殿内所得些少的光线,都由上下两檐下拱眼间放进。殿内有金柱内外两围,外围之上承托上层檐,内围之内包括的内糟九间是个大基坛,上供佛像;在坛之东西北三面,都有到顶的砖墙(第三图)。

  断面正中殿身五间,进深亦五间;但因其中两间进深较浅,所以实际进深只及面阔之四间。内外金柱上都有斗拱,内金柱斗拱上承有五架梁(宋称四椽伏,第四图),长如正中三间的进深。梁架的结构较清式的轻巧,而各架交叠处的结构(第五图),叉手,驼峰,襻间等等的分配,多与《营造法式》符合。内外金柱斗拱之上有双步梁(宋称乳,第六图)。外金柱与檐柱间有下檐一周,即《法式》所称副阶。在四面正中都有歇山抱厦,为后世少见的结构法(第三图)。
立面重檐歇山的殿身,四面加歇山抱厦,而抱厦却以山面向着四面,这种的布局,我们平时除去北平故宫,紫禁城角楼外,只在宋画里见过;那种画意的潇洒,古劲的庄严,的确令人起一种不可言喻的感觉,尤其是在立体布局的观点上,这摩尼殿重叠雄伟,可以算是艺臻极品,而在中国建筑物里也是别开生面。

  在无论那面,摩尼殿都有雄厚的墙,墙上并没有窗子,唯一的出入口就是抱厦,光线之大部分,也由抱厦放入,上下两层檐下,都有雄大的斗拱(第六,七,八,九,十图)。我们若再细看,则见各面的檐柱,四角的都较居中的高,檐角的翘起线,在柱头上的阑额,也很和谐的响应一下,《营造法式》所谓“角柱生起”,此是一实证(第七图)。在蓟县独乐寺及宝坻广济寺也有同样的做法,惜去年研究时竟疏忽未特别加以注意,至今心中仍耿耿。

  斗拱摩尼殿斗拱雄大,分部疏朗(第六至第十图)。上下两檐都是单抄单昂偷心造-第一跳跳头无横拱。其最引人注意之点在补间铺作之特别雄大-柱头铺作只有华拱与下昂伸出,而补间铺作则有四十五度斜拱,如辽宁砖塔上所常见,清代所称“如意斗拱”的做法(第六图)。至于斗拱的高度,则约合柱高之半:而材高21厘米,宽15~16厘米不等,都是明清所不见的权衡。柱头铺作上及转角铺作上耍头,亦斫成昂嘴形(第八图),呈重昂之状,大小亦相等。我们若以此与独乐寺下檐的耍头比较,或许可以假定摩尼殿比观音阁更古,因为以两者相较,观音阁的弱小的耍头,的确像是由这种大耍头退化而成的。

  塑像壁画内槽九间全是佛坛,高1米,上供释迦及二菩萨,有阿叶迦难及二天王侍立,塑工并不见如何高妙(校注〔三〕二天王像,解放前已毁。)在内槽背壁之北面有山中的观音,四周有龙虎狮象等猛兽,而观音一足下垂,一足踞起的姿势,和身段的结构,显然是宋代原塑,虽然被后世涂改了不少,倒还保存一些本来面目(第十一图)。殿内每一面壁上,都有壁画,虽然也是经后世累次涂改重修,但有许多地方,较新的壁面剥脱后,原来的壁画竟又隐约呈见(第十二,十三图)。

  年代关于摩尼殿的纪录,在《县志》中竟无只字提到,颇令人诧异。寺内旧碑数十座,均未得细读,一时不能说其确实年代。寺历代经过修葺,尤其是在清康熙朝隆二期,工程浩大,现在脊桁上有“大清道光二十四年三月二十四日卯时上梁重修”的三寸大字,大概是最后一次大规模修葺的纪录;现在梁架最上部的木材,比别部分也新得许多,大概就是这次所换。据《县志》卷十五载绍圣四年葛繁《真定府龙兴寺大悲阁记》有“……太祖皇帝开宝二年…诏遣中使相地于龙兴寺佛殿之北,将复建阁,……”之句;这佛殿若是指现在的摩尼殿言,则摩尼殿在开宝二年以前一定已经存在了。从形制上看来,摩尼殿至少也是北宋原构,当再搜寻较可靠的文献做考证(校注〔四〕1978年摩尼殿大修时,于内槽阑额及斗拱构件上,多处发现墨书题记,证明摩尼殿建于北宋皇四年(公元1052年))。乙转轮藏殿(校注〔五〕转轮藏殿及慈氏阁二建筑物,清代所加腰檐,于1954~1958年修理时,已被取消,外观恢复宋代面貌。)

  在大悲阁之前,配置于东西两侧者为慈氏阁及转轮藏殿(第十四图),阁在东,藏殿在西。两者外形颇相类似,但大小各有小差,而结构法,在平面的布置,梁架之结构,斗拱之配用,则完全不同。二者之中,转轮藏殿之结构,尤为精巧,是木构建筑之杰作。

  平面是个三间正方形,前面加有雨搭(第十六图)。正方形之中略偏后,有径约7米的转轮藏(第二十七图);藏旁两中柱,因容不下安轮藏的地位,各向左右让出,所以成一种特殊的平面配置。沿左右两壁下,列罗汉十六尊。在轮藏之后,有梯沿西墙由北向南,可达上层。

  上层没有雨搭,只是九间;四周有平坐;正中一间供佛像,像前地板上有孔,轮藏转轴的顶由地板上伸出。

  断面转轮藏殿梁架的结构,可以说是建筑中罕有的珍品。下层因前面两金柱之向左右移动,迫出由下檐斗拱弯曲向上与承重梁衔接的弯梁(第十七图)。上层梁架因前后做法之不同,有大斜柱之应用(第十六及第十八图),而大斜柱与下平〓间相交接点,交代得清清楚楚,毫不免强,在梁架用法中是最上乘。此外各梁柱间交接处所用的角替,襻间,驼峰等等(第十九,二十图),条理不紊,穿插紧凑,抑扬顿挫,适得其当,唯有听大乐队之奏名曲,能得到同样的锐感。

立面由外表上看,藏殿和慈氏阁是相同的,都是三间正方,两层的楼;下层前有雨塔;上层有平坐,重檐歇山造,两山的山花板,是清代修葺时所加。二者唯一不同之点,只在上檐斗拱,若不仔细观摩,不容易看出来。

  斗拱平坐及下层斗拱,藏殿与阁都完全一样。全部布置极为疏朗;当心间用补间铺作两杂,梢间及山面皆只用一朵。下层为五铺作计心单拱造(第二十三图),向外出两跳,第一跳跳头只有瓜子拱(清式称外拽瓜拱)而无慢拱(清式称万拱),第二跳令拱(清式称厢拱)之上有替木,而不用明清常用的挑檐枋。雨搭斗拱(第二十一图)为四铺作单拱造,现在的令拱是清代修葺时所改造。平坐铺作(第二十二图)出三跳,单拱计心造,其特异之点在最外一跳跳头无(校注〔九〕阁内佛像,只余弥勒(慈氏)立像,其余于解放前毁掉。)丁其他佛香阁及其中的四十二臂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大铜像,其实是寺内最重要的建筑及佛像。宋太祖开宝四年七月(公元971年)始建阁铸像。像立在极大石须弥座上,《县志》称高73尺。阁面阔七间,深五间,前面另有雨搭。景〓元年(公元1034年)惠演碑说是“拆卸九间讲堂”盖的。现在的阁已破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屋顶已完全坍塌,观音像露天已数十年。但就现存的部分,还可以看见内部宋代原有的梁柱和斗拱,外部却完全是清式。现住持纯三和尚在须弥座上砌建砖龛,行将竣工(第四十二图),他保存古艺术的热忱,是很可佩服的。

  佛像高度与《志》所载大概少有不符,看来高不过60英尺左右。像身衣摺,尤其是腰部,甚为流畅,饶有当时作风,面目四肢(第四十,四十一图)则稍嫌呆板。脚部的铜壳厚约10厘米;而右侧飘带下部的铜壳已经失去,只余木骨露出。这像大概是中国最大的铜佛像。像下须弥座上枋上和壹门内,每格都有精美的刻像,而隔间版柱上的盘龙,也极生动有力(第四十三,四十四图)。

  阁内槽东西北三面壁上,都有精美的塑壁,为文殊,普贤,及多数的小像(第四十五,四十六图)。这部分大概都是宋代原物。许地山先生说燕大诸君在北壁上还发现了元四年(公元1089年)的题字。在塑壁上,有浮塑的建筑物雏型。其中有重层的阁(第四十七图),简直可以说是慈氏阁或藏殿的模型;有重层的八角阁(第四十八图),是后世所少见。在这两个小模型里下层墙壁都是在柱间用抹灰墙,而不用砖砌,是研究宋代建筑者所应特别注意的。更有三层多宝塔(第四十九图),不单是很有趣味,并且是饶有历史价值的。现在阁的本身已毁,这塑壁的前途,的确是我们所不宜忽略的一件要事。至于阁的建筑,宋构已余无多,但是原来的柱础,有作宝装覆莲瓣的(第五十图),有作上小下大的圆板如《营造法式》所谓〓者(第五十一图),都是罕见的建筑遗物。

  佛香阁两侧两耳殿,御书楼及集庆阁,外部都是清代重修。在佛香阁坍塌以前,全部的布局,气魄的确是宏壮之极,现在大阁已毁,耳殿已失去它们的主人,但比较还完整没有多少损坏。(校注〔十〕1933年修建的佛香阁砖龛,于1944年被改建成现存式样,即面阁七间、五檐三层的大阁。与此同时,阁内壁画、浮雕大部分被毁掉。阁两侧的御书楼、集庆阁被拆除。)

  山门是寺南门,门外有石桥,牌楼只剩下夹杆,隔街尚有大影壁,皆清代所建。山门面阁五间,进深两间;两梢间有天王像。山门已极破烂,西北角屋顶已通天(第五十二图)。最令人注目的是檐下斗拱,纤弱的清式平身科夹在雄大的宋式柱头铺作之间,滑稽得令人发噱(第五十三图);因为清代匠人既不知仿古,则凡不是清代的结构,也许都不是清代的东西,在我们鉴别古物时,可以免却许多怀疑。

  牌楼门(校注〔十一〕牌楼门于解放前毁掉。)在摩尼殿后,戒坛之前有个小珍品-牌楼门。门口阔一间,两旁有肥大的柱。斗拱是六铺作出三抄,有华拱三跳。柱头铺作须有三面向外,是环着灯笼椎构造的。补间铺作两朵,每层每跳都有四十五度的斜拱,如后世所称如意斗拱之制。椽子间有券杀。由各方面看来,这小建筑物无疑的是一座很古的结构(第五十四及五十五图)。

戒坛紧在牌楼门之北有戒坛。坛高二层,正方形,是重叠的石砌须弥座。戒坛的房子是一座五间正方三层檐的建筑物,是清代所创建(第五十六图)。戒坛的四周本有回廊,现已拆毁,旧址尚可辨。

  二、阳和楼及关帝庙(校注〔十二〕阳和楼于解放前被拆毁,关帝庙于1966年冬被拆毁。)

  阳和楼横跨正定城南门内南大街上。楼七楹,建立在高敞的砖台上;台下有圆拱洞门,左右各一,行人车马可以通行,其布局略似北平天安门端门,但南面正中还有关帝庙一所倚台建立(第五十七,五十八图)。

  平面极为简单,只是七楹长方形,檐柱之内,后半有内柱一列。此七楹外东西各有碑亭一间,并列的立在台上,台之东侧,在阶级为上下之道(第五十九图)。砖台下穿两洞门,左右各一。两洞之间,在台之南,有关帝庙。庙前有牌楼及旗杆狮子,牌楼之内为大门,门内则为平面作丁字形的殿。

  结构砖台是砖砌,但门券乃石砌,石券之上,又有砖券三层。砖台砌法如城墙,四面都有收分,但有门洞处则垂直。

  阳和楼的梁架结构最为精巧,襻间替木皆运用自如。当心间及次梢间梁柱间之接合,各个不同(第六十,六十一,及六十二图);而两山的构成,更交代得清清楚楚(第六十三图),诚然是健康合理的结构。

  外貌七间大殿立在大砖台上,予人的印象,与天安门端门极相类似。在大街上横跨着拦住去路,庄严尤过于罗马君士坦丁的凯旋门。在作风上着眼,值得注意的第一点是四角角柱之生起,非常显著(第六十四图),角柱头比平柱头高出约23厘米。第二点是阑额上之刻作假月梁形(第六十五图);月梁的做法在北方极不多见,这一点的雏型,也算是我们一种的收获。屋脊两端微微的翘起也是《营造法式》里的一种做法。此外最有特征的便是斗拱。

  斗拱阳和楼和斗拱(第六十五图),在分部上;本身各件的权衡上;与楼身之比例上;及与梁架之交接上,都有许多罕见的特征。它虽没有宋式的古劲,但比清式斗拱却老成得多多。五铺作,单拱,出双下昂,计心造-单是单拱一项就非明清所有。下层昂实是假昂嘴,但是上层昂及耍头都挑起后尾。据我所知,宋以前的昂多挑起后尾,明清溜金斗则假昂在下,而将耍头及撑头木加长挑起。此处所见则一昂是假,一昂是真挑起,同时耍头后尾也挑起(第六十六图)。这个或许可以说是晚宋初明前后两种过渡的式样。且可作昂的蝉递演变得实在的证例。补间铺作第二昂下用华头子承托,本是宋制,但在柱头铺作,则用平置的假昂,而在昂下刻作假华头子(第六十七图),如北平智化寺斗拱之制。当刘敦桢先生研究智化寺时,对此特殊的做法,尚未得其解,现在在阳和楼上得见真假华头子并列,其来源于是显然。直到清初作品中,我们还可以见到这做法。

  年代由上列诸点看来,这阳和楼之建造,当在《法式》刊行后至少数十年,但远在明之前。《县志》杨俊民《重修阳和楼记》称楼在元年正十七年重修(公元1357年),猜想当时至少已离初次建造数十年,才到了需要重修的时候。所以我们假定阳和楼是金末(南宋)元初所建,或不致有大错误。

  关帝庙阳和楼前的关帝庙,规模虽不甚大,设置却甚完备(第六十八图)。最前有低低的月台多层,第一层的后半上有一对狮子一对旗杆;第二层上又一对石狮;第三层上有牌楼三间;牌楼之后,更有二层平台,两旁围着精美的石栏杆(第六十九图),前有阶级引上,然后达到庙的前门。庙的本身虽未得进去,但平面是个丁字形,檐下斗拱的形制也呈示其年代的久远,就说与阳和楼本身同时建造,也属可能。

  牌楼前的石狮,和它下面的须弥座,都显然是明以前物。牌楼更可爱,小小的三间,顶着出檐深远的楼,边楼却只是一整个攒尖顶,放在一攒四方斗拱上,比北平常见“小头”的牌楼显得庄严得多。庙门之前立有铁狮子一对,塑工虽不见佳,却也是明代遗物。

  三、天宁寺木塔

  天宁寺《县志》称建于唐咸通初年(公元860年前后),位于隆兴寺之西,本是正定重要伽蓝之一,但现在只余木塔及小殿数楹而已。
塔高九级,平面作八角形(第七十,七十二图)。塔身下四层为砖造,下三层斗拱及第二,三四层塔身虽属砖造,但在角上则用砖砌成八角木柱形,门窗榻板,亦用砖砌出。

  塔上的斗拱,由下至顶都是四铺作出单抄,即清式所谓品字斗科;下三层砖砌部分每面有补间铺作三朵,上六层每面两朵;下三层大概是因材料的关系,斗拱的权衡颇嫌紧促,上六层则甚豪放。

  塔身向上每层高度递减,而每层收分亦递加。塔顶金属刹,中大上下小;已歪斜有毁拆下坠的危险。

  四、广惠寺华塔(校注〔十三〕广惠寺华塔,于1961年经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73))

  广惠寺在南门内南大街之东,俗呼花塔寺。《志》称唐贞元中建。现在的寺,除塔外,只余小殿三楹,实在是颓坏得可怜。

  若由形制上看来,这华塔也许是海内孤例(第七十一图)。其平面及外表都是一样的奇特。平面第一层作八角形,但在其各隅面又另加扁六角形亭状的单层套室。在塔身的各正面及套室之外面,都有圆拱洞门;在套室之各斜面尚有假做的直棂窗子。各面转角处都有假柱,柱上有两层相去极远的阑额。斗拱配置奇特,每面有一朵主要的补间铺作在正中,两旁另加两杂次要的补间铺作,都是很少见的做法。第二层可算是华塔中最老实的一层;平正的八角形,每面三间;下有平坐,上有斗拱檐瓦。每面当心间是门,梢间是假方格棂窗。斗拱是出两跳偷心造,当心间用补间铺作一朵。其最奇特处在两相接面阑额之安置,不是同高,而上下相错,也是极少见的做法。第三层平坐甚大,但塔身则骤小;仍是八角形,四面是门,四面是假窗。斗拱皆用如意式。第三层以上,便是一段圆锥形,其上依八面八角的垂线上有浮起的壁塑,狮像和单层塔相间错杂的排列着,其座之八角有力士承托保卫,八面有张嘴的狮头;圆锥之上是有斗拱的八角形檐顶,再上还有尖盖。塔号称唐建,金大定,明景泰,宏治,嘉靖,万历,清乾隆,屡次重修,其确定年代甚为可疑。

  五、临济寺青塔

  临济宗的发祥地,原在城东南,唐咸通间移建城内。金大定十五年(公元1185年),元至正三年,明正德十六年,清雍正四年,十二年,道光十年均曾重修。现存的青塔(第七十三图),也许是大定间物。砖塔平面做八角形,立在四方的石坛上。八角形的塔基也是石砌。石基以上始是砖造;最下层为须弥座其上为平坐及栏杆;再上为莲座。莲座之上便是塔之初层;初层甚高,四面开门,四面有窗,角上有圆柱。第二层以上的八级都极低,如北平天宁寺塔。平坐及初层檐的斗拱都出双抄,第二层以上则只出单抄;在第二,四,六,八,层上,补间铺作用有斜拱的如意斗拱,而三,五,七,九诸层,则只用单纯的华拱,表示虽在致徽的斗拱布置上,也是经过一翻匠心的,只可惜这番苦心,七百余年来有几人注意过。刹下有莲座,很残破,上有金属刹。这青塔在正定四塔中为最小一个,但清晰秀丽,可算塔中上品。

  六、开元寺砖塔及钟楼开元寺砖塔(第七十四图)平面作正方形,高九级,砖砌,无斗拱,只有叠涩的檐,最下层有圆洞门,上八层有小窗。就形制讲来,是正定四塔中之最古者,而实在的年纪,则明嘉靖四十一年修,怕是四塔中之最稚者。

  开元寺的钟楼(第七十五图),才是我们意外的收获。钟《志》称唐物,但是钟上的字已完全磨去,无以为证。钟楼三间正方形,上层外部为后世重修,但内部及下层的雄大的斗拱,若说它是唐构,我也不能否认。虽然在结构上与我所见过的辽宋形制无甚差别,唯有更简单,尤其是在角拱上,且有修长替木。而补间铺作只是浮雕刻拱,其风格与我已见到诸建筑迥然不同,古简粗壮无过于是。内部四柱上有短而大的月梁,梁上又立柱,柱上再放梁,为悬钟之用。辽宋或更早?这个建筑物乃是金元以前钟楼的独一遗例。因其上半为后来集旧料改建,下层飞檐因陈腐被削一节,所呈现状已成畸形,故其历史上价值远过于美术方面。楼上东南角罗列多尊无头石佛像,大概都是宋物。

  七、府文(校注〔十四〕府文庙大成殿及前殿于1966年冬被拆毁。)

  在正定的最后一天,临行时无意中发现了县文庙的大成殿,由外表看来,一望即令人惊喜。五间大殿都那样翼翼的出檐,雄伟的斗拱,别处还未曾见过(第八十图)。

  殿平面(第八十一图)五楹,深三间,但内柱前后各向外移一步,使内槽加大,前后成围廊一样的宽度。内柱之上用四椽伏(五架梁),梁架用简单的驼峰及斜柱构成(第八十二图)。四椽伏之下还有内额一道。内柱与檐柱之间,则用双重枋联络,自斗拱上搭过。

  斗拱五铺作,单拱,偷心造(第八十三图)。在柱头上只有两跳庞大的华拱,向外支出,第二跳上有令拱与耍头相交。补间铺作并无华拱;只有柱头枋上浮雕刻拱,其下安侏儒柱;角拱及角梁后尾(第八十四图),则搭在单根的抹角梁上;建筑构架如此的简洁了当,如此的合理化,真是少见。

  《县志》称县文庙为明洪武间建,但是这大成殿则绝非洪武间物,难道是将就原有古寺改建,而将佛殿改为大成殿的。庙后的元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残碑,文虽不可读,岁月尚可考。详细考据工作,将来当更有材料和机会。以此殿外表与敦煌壁画中建筑物相比较,我很疑心它是唐末五代遗物。如果幸而得到确实佐证,则在正定所有古代建筑中,除亦甚可疑的开元寺钟楼外,当推此殿为最古。

  附识

  证定《调查纪略》因其关系建筑物多处,制图记载费时竟在意外,所以直至今秋始迟迟脱稿。又因当时被栾东战事所影响,缩短在正定实测期间,以致工作过于草率。归社绘图时,又常常发生疑难,疏漏过甚,令人怅惘。

  近我又得重访正定的机会;匆匆出发,计留定旬日,得详细检正旧时图稿,并从新测绘当日所割爱而未细量的诸建筑物。虽然成图盈箧,但已不及对这份《初步纪略》有所增助了。如果这初搞中有特别疏漏或竟错误之处,我希望能在最近的将来里,由详纪图说中来纠正增补它。

  二十二年十一月思成补记

9

主题

105

帖子

105

积分

注册绿野,不忘初心。

Rank: 2

积分
105
沙发
发表于 2008-1-15 14:10:52 | 只看该作者

我说不知道正定在那,闹了半天河北了

48

主题

2204

帖子

2265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2265
板凳
发表于 2008-1-15 14:29:43 | 只看该作者

正定值得一去

来自旧版论坛的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侧帽缁衣动柳芽,扬尘蹄土掷铅华.
太白应忘花间舞,随我山中觅酒家.

0

主题

19

帖子

19

积分

绿野新人,渴望上路。

Rank: 1

积分
19
地板
发表于 2008-1-15 16:08:32 | 只看该作者

有什么具体安排吗?

1

主题

34

帖子

34

积分

绿野新人,渴望上路。

Rank: 1

积分
34
5#
发表于 2008-1-15 16:34:16 | 只看该作者

活动不错,顶一个,可惜有事参加不了。

11

主题

95

帖子

97

积分

注册绿野,不忘初心。

Rank: 2

积分
97
6#
发表于 2008-1-15 16:59:13 | 只看该作者

感觉不错

感觉应该不错,如果能凑到4个人,自驾不错,200多公里,3个小时,费用应该比坐火车低,还方便。 MSN:monsterhy@hotmail.com

128

主题

2733

帖子

2733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2733
7#
发表于 2008-1-15 19:08:23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一个

43189197.jpg (122.77 KB, 下载次数: 6)

旧版论坛导入

旧版论坛导入

76

主题

1219

帖子

1391

积分

绿野投名状,终生免死牌。

Rank: 6Rank: 6

积分
1391
8#
发表于 2008-1-16 16:48:11 | 只看该作者

很想去.不过,能否帮我买一下火车票,我周五早上才到北京.谢谢!

联系电话号13146938757

8

主题

556

帖子

556

积分

绿野高级黑

Rank: 4

积分
556
9#
发表于 2008-1-18 10:52:34 | 只看该作者

这周太忙,刚刚补完上周末去正定完的游记,希望对你有帮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8ea3cd01007z7v.html
来自旧版论坛的签名在我的追求里,自然是永远的向导!

9

主题

81

帖子

81

积分

注册绿野,不忘初心。

Rank: 2

积分
81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11:28:15 | 只看该作者

下雪,暂停活动。

正定看古建筑-约伴 Jerry 2008-01-15
我说不知道正定在那,闹了半天河北了 一大马甲 2008-01-15
正定值得一去 太极fisher 2008-01-15
有什么具体安排吗? maughan 2008-01-15
活动不错,顶一个,可惜有事参加不了。 高处不胜寒 2008-01-15
感觉不错 monsterx 2008-01-15
支持一个 笑溪 2008-01-15
很想去.不过,能否帮我买一下火车票,我周五早上才到北京.谢谢! 勾儿 2008-01-16
这周太忙,刚刚补完上周末去正定完的游记,希望对你有帮助 fld1025 2008-01-18
下雪,暂停活动。 Jerry 2008-01-18
正定,是那个国球基地?? 阿滋猫 2008-01-1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