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查看: 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堂里的会晤 关于《哥本哈根》

[复制链接]

15

主题

63

帖子

65

积分

注册绿野,不忘初心。

Rank: 2

积分
6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12-30 10:54: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到:
他们说地狱或者天堂,我坚信那是在天堂。
<br>
<br>关于历史
<br>什么是历史?历史是今人以自己的猜测、理解对古人做出诠释的历史。什么是回忆?回忆是人们以自己为出发点将真实加以修饰的回忆。
<br>        事情最初的本源究竟是怎样的,没有人知道,没有人明了。所以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我们再来一次”。
<br>
<br>关于不确定性
<br>        本质不确定性的终极内核。海森堡本就是个坚信不确定的人,他不知道自己的滑速,不知道自己的落点,他不知道自己的过程,他只在意结果,他有自己的解释和辩护。人性,我一直认为如果可以的话,都会让自己的解释使自己听上去崇高而伟大,因为本性的自私,因为入戏太深,自己都感动于这个解释了,事实是怎样也就不重要了。无法面对真实,或许真实是怎样自己也都不再明了了。我的意思,不是否定海森堡伟大的爱国精神和对整个人类的终极关怀,而是说我们所有人。故事只是个载体,对人性的剖析才是主旨。
<br> 不确定性的心情啊。
<br>
<br>关于精神上的慰藉
<br>        “不管我说什么,不管美国人有没有在进行原子弹的研究,你都会回到德国,你都会继续你的原子反应堆的研究,是吗?”
<br>        “是的。”
<br>        “那你又为什么要来哥本哈根,为什么要和我进行那天晚上的会谈??”
<br>        或者海森堡,这个迷途的孩子,这个在漩涡中抓不到救生圈的孩子,他需要的只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他想说,却又不能说,他犹豫,他矛盾,但又没有人可以真正理解他。他渴望从波尔,他的老师,他的朋友,他的父亲,在这里得到认可,他觉得他必须来哥本哈根。
<br>        “是的,你刚才说人们总是以为弱小的国家的人民会比强大国家的比较没有尊严,而人们更以为作为侵略者国家的人民就应该比被侵略者比较不爱自己的祖国!”
<br>        是的,德国曾经是他的一切,而一瞬之间,他几十年建立起来的价值观似乎被摧毁了,那个温柔的母亲突然变成了凶恶的魔鬼。这样的矛盾可想而知。他渴望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慰藉,他渴望诉说。他本是和波尔一样单纯只在乎科学的科学家,却被逼处于这样的矛盾中,他们一样简单,一样从未想过原子弹,所以他们一样没有去计算那个简单的方程式。
<br>        关于爱国,人们爱的应该是祖国,而不一定必须爱当权的政府;就象我们总是去回忆在学校的日子,说校园是多么单纯美好,实际上值得回忆的是那段岁月,那时候我们是多么单纯美好,即使当时我们并没有在校园中。
<br>        战争有所谓的正义与非正义吗?所谓非正义一方的人民就是罪有应得?深深的矛盾,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因为以人类的智商,越深入的思考只能得到越痛苦的矛盾,人类得不到确定的答案。
<br>       
<br>关于表现手法
<br>        我是外行,对于布景、演员表演什么都不懂,只是随便说说。
<br>        布景很舒服,我喜欢。
<br>        由于整场差不多三位演员都在台上,应该是形象都是丰满的。波尔是个典型的科学家,他简单善良可爱,对科学有着近乎疯狂的热爱、执着和倔强,随时都有可能为了某个数学或物理问题开始和你交谈甚欢或者翻脸争吵。玛格丽特,一个聪明的女人,而且为了维护自己的帐户她可以好不掩饰自己的聪明――不是说女人有时应该装傻的吗,太聪明就招人烦了;她可以一针见血的洞悉人心,逼你去面对你一直逃避的真实(或者说叫自己的解释的另一面)。海森堡,这个矛盾的人,这个所谓的非正义的国家的孩子,他深爱自己的国家,他深爱整个人类,而当现实残酷得逼迫他必须在这二者间做出选择的时候,他痛苦的选择了人类。
<br>        三位演员实在表现力惊人。表示敬意。
<br>
<br>        写的好乱,并再一次对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表示怀疑和自卑。我所写出来的或许不及我所理解到的之十一,就想我所理解到的或许不及原作者要表现之十一一样。
<br>
<br>
<br>美丽世界的孤儿
天堂里的会晤 关于《哥本哈根》 阿涅 2003-12-3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